土地利用规划学-复习题-FXT272344-110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土地利用规划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土地生产潜力:一定的技术投入条件下,土地所具有的潜在生产能力和提供效用的能力。
2、土地人口承载力:一定地区的土地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3、土地用途管制:是指国家为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通过编制土地利用规划,规定土地用途,明确土地使用条件,并要求土地所有者、使用者必须严格执照规划确定的用途和条件使用土地的制度。
4、居民点体系:是指构成一定区域内的相互依存且有机结合的居民点群体。
是在一定社会生产力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也是全国和地区内外自然和社会经济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5、土地利用分区:是根据规划区域内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所存在的客观区域差异,在落实土地利用规划结构时,对土地利用进行分类区划,为宏观控制和微观指导土地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
6、土地利用结构:国民经济各部门占地的比重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是各种用地按照一定的构成方式的集合。
7、土地利用率:已利用土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
8、居民点辐射规模:居民点的影响范围或吸引范围,取决于经济实力和产业特点、政治实力和文化实力,以及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
9、土地适宜性评价:评定土地对于某种用途是否适宜以及适宜的程度,它是进行土地利用决策,科学地编制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依据。
10、土地利用战略研究:是在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按照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的要求,合理的确定土地利用的战略目标和基本方针,是规划中首先要加以解决的问题。
11、水土资源平衡:是指综合考虑地区内水资源的供应能力和需求状况,分析本地区水资源的余缺情况,合理协调水资源的供求关系,以寻求水土资源的平衡。
12、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技术经济措施。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
1、简述土地利用规划的程序及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应遵循的原则。
答:(1)土地利用规划程序一般包括:①明确任务;②组织班子;③收集资料;④明确问题;⑤总体构想;⑥系统分析;⑦系统综合;⑧系统优化;⑨系统评价;⑩系统运行;
11系统更新。
○
(2)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应遵循的原则主要有:①维护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原则;②因地制宜原则;③综合效益原则;④逐级控制原则;⑤动态平衡原则。
2、自然人文景观保护区规划管制规则有哪些
答:(1)本区内影响自然与人文景观保护的其他用地,应按照要求调整到适宜的用地区;
(2)除与保护需要直接相关的建筑外,禁止各类建设,未经批准不得改变用途;
(3)禁止在本区内开山炸石、取土制砖、修墓、乱砍滥伐、倾倒污废物水等破坏景观资源的行为;
(4)严禁盲目开荒和破坏自然植被的活动。
~
3、简述公路选线的原则。
答:(1)适应远景交通流向和运输量的需要;
(2)因地制宜,根据当地地形条件,使路线布置在地势高燥、地质良好(包括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便于施工的走向上,并符合工程技术要求;
(3)根据城镇和农村居民点的布局状况,做到路线顺直短捷,节约用地;
(4)要与其他交通线路布局协调统一,形成一个较为完善合理的交通网;
(5)经济合理,一方面要在不增加工程造价的情况下,尽量提高技术标准,或在不降低技术标准的情况下,尽量降低工程造价;另一方面,要综合考虑提高工程经济效益和运营经济效益,选择既经济又合理的选线方案。
4、耕地规划有何意义
答:耕地规划就是在已确定的必保耕地面积的前提下,如何合理组织耕地利用的问题。
正确地解决这个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
(1)是科学利用耕地的保证。
通过耕地规划可以实施农作物结构优化,合理布局农作物,做到用地与养地相结合,持续不断地提高农作物单产水平;
(2)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了良好的土地条件。
通过规划将耕地上的田、沟、渠、路、林合理地组织起来,为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装备,有效地利用农机具和畜力,正确组织劳动和生产过程,创造了良好的秩序,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3)为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土地利用率创造了良好的土地条件。
通过耕地规划可以合理地进行农田基本建设,改善种植业的生产条件,提高土地生产率。
同时,田、沟、渠、路、林的合理配置,也可减少田间农业建设用地的数量,从而提高土地利用率。
5、简述乡村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
答:(1)乡村土地利用现状及其利用分析;
(2)乡村土地利用潜力分析;
(3)乡村各类用地需求量预测;
(4)乡村土地供需分析和结构优化;
)
(5)乡村土地利用规划分区和重点用地项目布局;
(6)乡村各类用地详细规划;
(7)乡村土地利用规划效益和规划实施;
(8)乡村土地利用专项规划。
6、土地复垦有哪些类型
答:(1)按废弃地的形成类型可分为:①矿山开采废弃地:按开采方式不同可分为地下开采的废弃地和露天开采的废弃地两种。
②燃煤发电排出的粉煤灰储灰场。
③砖瓦窑废弃地。
④兴修水利、交通而挖废、占压的废弃地。
⑤农村废宅基地及废坑、塘等各种废弃地。
⑥因灾、污染等各种废弃地。
(2)按新造土地利用方向的不同可分:①农业复垦。
②林业复垦。
③牧业复垦。
④水域复垦。
⑤休憩文娱体育场地复垦。
⑥建筑复垦。
⑦其他复垦。
7、基本农田的管制规则有哪些
%
答:基本农田的管制规则主要有:
(1)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或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
(2)国家重点建设项目选址无法避开保护区的,应取得基本农田占用许可,批准占用的,经规划修订后按占用建设规划区的耕地管制;
(3)设立开发区不得占用基本农田;
(4)禁止在保护区内建窑、建房、建坟或擅自挖沙、采石、采矿、取土、堆放固体废弃物;
(5)利用基本农田从事农业生产的应当保护和培肥地力,鼓励施用有机肥;(6)不得占用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及畜牧业;
(7)保护区内耕地承包经营权变更时,对耕地地力等级进行评定,保护农田生态环境等等。
8、简述应用地形图量算面积的方法。
¥
答:(1)解析法。
根据由现场测得的直线长度和角度值,或根据它们的函数(坐标)进行计算。
(2)图解法。
根据从图上量取的直线长度进行计算。
(3)方格法。
利用图形占透明方格纸(横片)的方格数来进行计算。
(4)求积仪法。
利用求积仪计算面积。
(5)沙维奇法。
大面积土地量算方法。
(6)概率求积模片法。
应用概率论原理设计的模片进行量算。
9、确定土地利用战略目标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答:确定土地利用战略目标的主要依据有:
.
(1)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和上级政府提出的目标和控制性指标;
(2)土地供需状况的分析;
(3)对规划期内土地利用问题所能解决程度的估计;
(4)对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合理利用所能取得的社会、经济、环境综合效益的估计等。
10、拟定土地利用调整指标的依据是什么
答:拟定土地利用调整指标的依据有:
(1)地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五年计划;
(2)上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分解给本地的土地利用调整指标;
—
(3)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结果;
(4)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
(5)土地需求量预测的结果。
11、水土资源平衡有何重要作用
答:水土资源平衡重要作用主要有:
(1)水土资源平衡是进行水资源的区域再分配,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的重要依据;
(2)水土资源平衡是确定水量调节措施,兴修水利工程措施的基本依据;(3)水土资源平衡是确定土地利用方式的重要依据。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
1、试述土地用途管制与土地利用规划的关系
答:(1)土地用途管制是指国家为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协
调发展,通过编制土地利用规划,规定土地用途,明确土地使用条件,并要求土地所有者、使用者必须严格执照规划确定的用途和条件使用土地的制度;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技术经济措施。
(2)土地利用规划是实施土地用途管制的依据:建立有效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是以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和实施为前提的。
土地利用规划就是在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基础上,划分土地用途区,落实用地布局。
土地利用分区的主导用途是管制的重点,也是规划确定的土地利用方向;同时鼓励次要用途向主要用途转变,也可暂时维持现状,但不能变为其它用途;
(3)土地用途管制是落实土地利用规划的手段和措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可解决土地利用规划的法律地位并保证规划实施。
依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规定,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途使用土地;未经规划的地区或规划未经批准的地区,不得擅自改变土地利用现状。
而且,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就要求交通用地规划、林地规划、城市用地规划等专业规划应服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通过各专业规划的实施来保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全面实施。
2、试述土地需求量预测的程序。
答:(1)确定预测目的。
在开展预测前要根据社会要求,数据资料和创造性的思考,具体确定预测的目的,提出预测的课题。
土地预测的目的要对于预测地域的未来土地利用结构比例,农用地(包括耕地面积)和非农用地的规模等做出预计和推测,以指导当前土地资源管理工作和控制未来的土地利用。
(2)制定预测计划。
预测计划的内容应包括预测工作组织领导,收集资料的途径和方法,预测期限(分近期为1~2年,中期为3~年,长期为5年以上)和预测范围(如省、市、县等)。
其中,预测期限的长短对于资料的收集和预测方法的选择关系很大。
(3)收集基础资料。
收集与预测目的相关的大量背景资料包括纵向自资料(如历年数据历史演变和现状动态等)和横向资料(如同一预测对象的各种分组数据资料,不同预测对象的同一类基础数据等)。
若资料残缺不全,则可用重点调查、典型调查和抽样方法加以补全。
;
(4)检验现有资料。
对资料的统计指标口径、指标核算方法、统计时间、价格的计算、计算单位等逐项进行复查,若有不一致的地方,应当作出必要的调整和统一。
对历史资料残缺不全处应当设法填缺补齐,以保证资料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5)实施预测过程。
根据预测目的、占有资料、精度要求和预测费用等方面情况,选定合适的预测方法实施预测。
(6)分析预测误差。
预测往往同实施不符而产生预测误差。
预测误差的大小决定着预测的可靠性程度。
若误差大,就需要分析误差的原因,从而改进预测方法和修改预测数学模型,使预测结果尽可能符合和接近实际。
3、试述土地利用规划结构的规划原则。
答:(1)切实保护耕地原则:土地利用规划必须认真贯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从宏观上解决过去遗留下来的土地不合理问题,防止今后土地资源的滥占和浪费,做到地尽其用,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和途径;
(2)统筹兼顾原则:规划必须统筹全局,以农业为基础,兼顾各业对土地的需求,使之各得其所。
农业生产要求有较好的立地条件,加之宜农土地资源十分有限,因此质量好的宜农土地要优先保证农业的需要;
(3)因地制宜原则:规划方案必须从各地实际出发,在规划内容、编制方法和设计深度上,都要因地制宜,讲究实效,以能解决当地土地利用的实际问题为原则;
(4)三效益统一原则:规划必须遵循土地利用的客观规律,坚持经济、社会和生态三个效益统一的原则,坚持当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使土地资源得以永续利用;
(5)公众参与原则:公众参与可以保证熟悉情况的部门或单位有机会得以补充和纠正有关资料的遗漏和错误,有利于有关部门之间沟通、谅解和有利于规划的实施。
^
4、试述农地整理的内容。
答:(1)农田整治。
如兴建或改造沟渠和田间道路,建立健全节水、节地、高效的排灌系统;建立农田防护林带;清除耕地中的坟头;填平农田中的废坑塘;以及平整土地等。
(2)农地改造。
它以提高耕地质量为主要目的。
如改造中低产田、改造盐碱地、提高土壤肥力、坡地改为梯田等。
(3)地块调整。
重点是把细碎、零散的地块集中起来(山区除外),便于规模化经营和机械化作业。
(4)土地结构调整。
主要是开发利用滩涂、水域、荒草地等,以替换占用良田的田园、鱼池、牧草地,从而保持和增加耕地面积。
(5)宜农荒地的开发。
通过对未利用地的适宜性评价,确定宜农地的分布与数量,然后有序地进行开发复垦。
(6)农村建设用地整理。
它包括村庄的治理,如治理“空心村”,充分利用村内空闲地与空宅,缩并零散的小村落到中心村或集镇,增设公共、公益设施等。
也包括乡镇企业的用地的整理,如关、停污染的工矿企业,对效益不高、长期扭亏无望的企业实行转产或技术改造;把零散分布并占用耕地或宜农地的企业迁入统一规划划定的工业园区,缩小乡镇企业用地规模等。
还包括工矿废弃地、费砖窑的复垦还田等。
另外,还有水利、交通工程建设中压废地的土地整理。
5、土地整理的关键是什么
~
答:土地整理是指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调整与治理。
(1)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一定的区域开展土地整理工作,必须有统一的规划作指导。
统一规划,综合开发利用,以实现土地利用宏观效益最佳;具体实施土地整理,要有详细的、科学的规划设计为依据;
(2)科学编制土地整理规划:编制土地整理规划要广泛收集本地区的自然、社会、经济情况,着重摸清土地利用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对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分析研究,然后确定土地整理的单元和主攻方向;
(3)建立土地整理专项基金:土地整理资金来源稳定是实施土地整理的关键所在。
土地整理资金的供给应主要来源于国家和集体,国家应设立土地整理专项基金;
(4)加强土地整理的统一领导:土地整理涉及农业、水利、畜牧、财政等多个部门,各部门应形成共识,统一领导,统一行动,使部门行为转化为政府行为,由政府牵头,委派土地部门具体实施,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土地整理工作;
(5)注重土地整理的检查验收:加强检查除了督促推动以外,还可以不断总结经验,纠正偏差,从而避免或减少失误;
(6)加强土地整理的法律、法规建设:健全的法律、法规是实施土地整理的重要法律保障。
6、土地利用规划成果资料的内容有哪些各有何要求
答:(1)土地利用规划图:是土地利用规划成果的主要部分,是一张全面组织土地利用的总设计图。
为了详细反映细部设计和便于工程施工的需要,经常还编制居民点规划图、各类工程规划设计图以及单项规划图。
土地利用规划图的编制一般以复制的土地利用现状图为
工作底图,分为初步设计和技术设计两个阶段。
(2)土地利用规划说明书:指全部规划的文字说明,主要包括基本情况、土地利用战略研究、管理体制、土地利用结构和居民点的布局、各业生产用地的划分及其内部规划等内容。
编写土地利用规划说明书时,应先拟定编写提纲,然后着手书写。
文字要简明扼要,语言生动,论据具体有力,既要照顾到规划的先后顺序,又要突出重点。
(3)技术和法律文件及其它调查资料:包括上级有关指示、规划方案审查决议、有关的重要会议记录、协议、调查资料与图表等。
(4)施工图及实施计划:包括规划设计方案现场铺图所需绘制的施工图件,执行规划方案的总安排逐年实施计划,以及土地利用规划动态监测体系。
7、试述土地利用规划与国土规划的关系。
答:(1)土地是上至对流层顶层,下至岩石圈上部的立体空间,是包括土壤、植被、气候和人类经济活动等在内的自然经济综合体;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技术经济措施。
(2)国土是指一个主权国家的地域空间,包括领土、领海、领空,内容十分广泛,既包括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资源和环境构成的物质体系,又包括该地域内居民进行生产、生活和其它活动的场地;国土规划是从宏观角度对全国或地区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长远性战略性的筹划。
(3)土地利用规划内容主要包括:①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与分析;②土地质量评价;③土地生产潜力研究;④人口和土地需求量预测;⑤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模式和编制方法的研究;
⑥土地资源开发规划与后备资源调查;⑦土地资源整治、保护规划;⑧土地利用规划的设计和实施。
国土规划内容主要包括:①国土资源综合评价;②确定地区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方向;③工农业生产布局;④人口与城镇居民点规划;⑤交通运输业规划;⑥环境治理与环境保护规划等。
(4)土地利用规划与国土规划是局部和整体的关系。
国土规划无论从地域范围还是从内涵来看,要比土地利用规划广泛得多。
土地利用规划的对象是土地,同时考虑土地组织和与利用有关的其它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布局。
国土规划也涉及到土地利用问题,但它只指出土地开发利用的方向和某些主要规划指标,并不具体研究土地利用的结构、布局以及土地开发、利用、保护和发行的具体措施;同时,土地利用规划与国土规划又是相互关联而又不能相互取代的两项带有宏观战略性的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是国土规划的专项规划之一,并对国土规划起反馈作用,必须与国土规划的有关内容相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