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设计规范化的五个要求
数据库数据模型设计与规范
数据库数据模型设计与规范数据库是组织和存储数据的重要工具,而数据模型则是数据库设计的核心部分。
一个好的数据模型设计可以提高数据库的性能和可扩展性,并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本文将介绍数据库数据模型设计的原则和规范,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技巧和建议。
一、概述数据库数据模型是描述数据库中数据结构和关系的图形化表示。
它通过定义实体、属性和关系的方式,帮助我们理解和组织数据。
一个合理的数据模型应该满足以下几个基本要求:1. 数据完整性: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避免数据冗余和不一致的情况。
2. 数据访问性能:优化数据库的读写操作,提高数据库的响应速度。
3. 数据扩展性:便于数据库的升级和扩展,适应业务的变化和发展。
4. 数据安全性:确保数据库的数据不会被非法访问、篡改或丢失。
二、数据模型设计原则在进行数据库数据模型设计时,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 规范化:通过规范化设计,将数据库中的数据分解成更小的表,减少数据冗余,提高数据的一致性。
2. 实体和属性的定义:确定数据库中的实体和属性,并为它们分配适当的数据类型和长度。
3. 主外键关系:通过定义主外键关系,建立不同表之间的连接,确保数据之间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4. 索引的使用:为数据库中的常用查询字段添加索引,加快查询的速度。
5. 数据安全性:在数据库设计中考虑数据的安全性,包括用户权限管理、数据加密等。
三、数据库数据模型设计规范在实际进行数据库数据模型设计时,还需要遵守一些规范和约定,以确保数据库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1. 表和字段命名规范:使用有意义的表和字段名称,避免使用过长或过于复杂的名称。
可以使用下划线或驼峰命名法。
2. 主键设计:每个表都应该有一个主键来唯一标识每条记录。
常见的主键设计方式包括自增主键、GUID、业务相关的唯一标识等。
3. 字段类型和长度的选择:根据具体业务需求,选择合适的字段类型和长度。
避免使用过大或过小的字段长度,浪费存储空间或导致数据溢出。
数据库设计原则与规范
数据库设计原则与规范数据库是现代信息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用于存储和管理大量结构化数据,以支持组织内部各种业务和决策需求。
数据库设计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系统的性能、可靠性和可扩展性。
为了确保数据库的高效运行,我们需要遵循一些设计原则和规范。
下面将介绍数据库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规范。
一、规范化数据库设计原则规范化是数据库设计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它通过将数据分解为逻辑上的表来减少数据冗余、提高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
以下是常用的规范化原则:1. 第一范式(1NF):每个表中的每个字段都是原子的,不可再分。
不能将多个值存储在一个字段中,例如在电话号码字段中存储多个电话号码。
2. 第二范式(2NF):每个非主键字段完全依赖于主键字段。
如果一个表中有多个候选键,必须将其分解为多个表,确保每个非主键字段只与一个主键相关。
3. 第三范式(3NF):消除了非主键字段之间的传递依赖关系。
即非主键字段之间不可存在依赖关系,数据更新时不会导致数据不一致。
4. 次范式(BCNF):基于第三范式,进一步消除了主键字段之间的传递依赖关系。
它要求每个非主键字段只依赖于候选键。
二、数据模型设计原则数据模型是数据库设计的核心,它定义了数据库中的实体、属性和关系。
下面是数据模型设计的原则:1. 选择合适的数据模型:常用的数据模型包括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
关系模型是当前最流行和应用最广泛的数据模型,它以关系表的形式存储数据。
2. 确定实体和属性:实体是现实世界中的对象,属性是实体的特征。
在定义实体和属性时,需考虑实体的属性是否唯一标识该实体。
3. 定义关系:关系是实体之间的联系,通过表之间的键值关联实现。
在定义关系时,需考虑关系的类型(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以及参照完整性约束。
三、命名规范与标准良好的命名规范和标准是数据库设计的基础,它有助于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并减少开发人员之间的沟通成本。
以下是常用的命名规范与标准:1. 表和字段命名:使用具有描述性的名称,避免使用缩写、重复和模糊的词汇。
数据库的设计原则与规范
数据库的设计原则与规范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数据库成为了处理和管理数据的重要工具。
在进行数据库设计时,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规范可以提高数据库的效率、可靠性和可维护性。
本文将介绍数据库设计的原则与规范,旨在帮助读者建立一个高质量的数据库系统。
一、原则:1. 数据库设计原则的第一个目标是满足用户需求。
在设计数据库时,要深入了解和分析用户的需求,确保数据库可以提供准确、全面和及时的数据,以支持用户的业务需求。
2. 数据库设计原则的第二个目标是简化和标准化。
数据库设计应遵循简单和标准化的原则,避免冗余和重复的数据。
通过正规化过程,将数据拆分为更小的、相互关联的实体,以减少数据存储和维护的开销。
3. 数据库设计原则的第三个目标是保证数据完整性。
数据完整性是指数据库中的数据准确性和一致性。
通过定义适当的主键、外键和约束条件,限制数据的插入、更新和删除操作,确保数据的完整性。
4. 数据库设计原则的第四个目标是提高性能。
在设计数据库时,应考虑通常的查询需求和频率,合理选择和优化索引、视图和查询语句,以提高数据库的查询和处理性能。
5. 数据库设计原则的第五个目标是考虑安全性。
保护数据的安全性是数据库设计不可忽视的方面。
通过权限控制、数据加密和备份策略等措施,保护敏感数据的安全性和机密性。
二、规范:1. 表命名规范:表名应具备描述性,使用英文单词或缩写,避免使用特殊字符和关键词,尽量使用小写字母,可使用下划线分隔单词。
例如,学生表可以命名为 "students"。
2. 字段命名规范:字段名应具备描述性,使用英文单词或缩写,避免使用特殊字符和关键词,尽量使用小写字母,可使用下划线分隔单词。
例如,学生的姓名字段可以命名为 "student_name"。
3. 数据类型规范:选择合适的数据类型来存储不同类型的数据,以节省空间和提高查询性能。
例如,使用整数类型来存储整数值,使用字符类型来存储文本值。
数据库设计规范手册
数据库设计规范手册1. 简介数据库设计规范手册是为了统一数据库设计标准和提高数据库设计质量而编写的指南。
本手册将详细介绍数据库设计的基本原则、规范要求以及最佳实践,旨在帮助数据库设计人员更好地完成其工作。
2. 数据库设计原则在进行数据库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2.1 数据库规范化•利用规范化减少重复数据。
•使用主键、外键来确保数据完整性。
2.2 完整性约束•定义适当的唯一约束、非空约束等。
•使用触发器确保业务逻辑的执行。
2.3 性能优化•避免大量冗余字段,减少存储空间占用。
•根据查询需求创建必要的索引。
•注意合理使用分区技术来优化查询效率。
2.4 安全性考虑•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存储。
•设置合适的权限和访问控制策略。
3. 数据库对象命名规范为了方便管理和沟通,应遵循一致的命名规范。
以下是常见对象的命名要求:3.1 表名•使用小写字母。
•使用下划线作为单词分隔符。
•采用名词复数形式。
3.2 列名•使用小写字母。
•使用下划线作为单词分隔符。
•避免使用保留关键字。
3.3 约束名•使用大写字母和下划线组合。
4. 数据库设计规范要求在进行数据库设计时,应满足以下要求:4.1 表设计•设计符合业务需求的表结构,避免冗余字段。
•定义适当的主键、外键关系。
•注意选择正确的数据类型和长度。
4.2 索引设计•基于查询需求创建索引,提高查询性能。
•注意索引不宜过多,避免对写操作产生过多影响。
4.3 视图和存储过程设计•合理使用视图简化复杂查询。
•利用存储过程实现业务逻辑的封装和复用。
5. 最佳实践5.1 数据库备份与恢复策略定期备份数据库,并确保可靠的恢复策略以应对突发情况。
5.2 日志管理与审计追踪监控数据库日志,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并实施安全审计追踪。
5.3 定期维护与性能优化定期进行数据库维护工作,包括索引重建、数据清理等,并优化数据库性能以满足业务需求。
结论数据库设计规范手册对于确保数据库设计的一致性和高质量至关重要。
教你如何进行数据库设计与规范化
教你如何进行数据库设计与规范化数据库是现代信息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能够有效地管理数据,提供数据的快速访问和数据的持久化存储。
数据库设计与规范化是数据库开发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本文将以专业的角度为读者介绍如何进行数据库设计与规范化。
第一章:数据库设计的基本原则数据库设计的目标是根据系统需求,合理地组织和存储数据,以满足数据的可靠性、安全性、一致性和高性能等要求。
在设计数据库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 数据库的结构应反映系统的实际需求,逻辑结构和组织结构要合理。
2. 数据库的设计应具有一定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便于后期的扩展和维护。
3. 数据库的设计要考虑数据的完整性,包括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用户定义的完整性。
4. 数据库的设计要避免冗余和不一致,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5. 数据库的设计要考虑性能问题,包括查询的效率和数据的存储空间等方面。
数据库设计的过程包括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等阶段。
1. 需求分析:明确系统需求,包括数据的输入、输出和处理等方面,分析用户的需求和期望。
2. 概念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结果,设计出概念模型,包括实体-联系图、数据流图等,描述数据的组织和关系。
3. 逻辑设计:将概念模型转化为逻辑模型,选择合适的数据模型,设计出数据库的结构和关系。
4. 物理设计:将逻辑模型转化为物理模型,选择合适的存储结构和索引等,确定数据库的存储方式和存储结构。
第三章:数据库规范化的基本理念数据库规范化是为了消除数据中的冗余和不一致,提高数据库的设计质量和性能。
数据库规范化的基本理念包括:1. 第一范式:每个属性都是不可再分的,属性值的原子性。
2. 第二范式:每个非主属性完全依赖于主键,不存在部分依赖。
3. 第三范式:每个非主属性只依赖于主键,不存在传递依赖。
4. BCNF范式:消除主键以外的属性之间的函数依赖关系。
数据库规范化的步骤包括:1. 识别主键和函数依赖:确定实体和属性,识别主键,分析函数依赖关系。
数据库设计的原则
数据库设计的原则数据库设计是一个关键的步骤,它会直接影响到后续的数据管理和应用使用。
一个良好的数据库设计能够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安全性和性能。
在进行数据库设计时,需要考虑一些重要的原则,本文将介绍一些数据库设计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一、需求分析和规范化在开始数据库设计之前,首先需要进行需求分析。
仔细了解用户的需求,明确数据库的功能和数据要求。
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数据的规范化。
数据规范化是指将数据库中的表设计为满足特定的范式要求,以提高数据的一致性、减少冗余和避免更新异常。
常见的范式有第一范式、第二范式和第三范式。
二、适当的数据类型选择在数据库设计中,选择适当的数据类型是非常重要的。
不同的数据类型适用于不同的数据存储需求。
例如,对于整数型数据可以选择INT,对于字符串型数据可以选择VARCHAR。
选择合适的数据类型可以有效地节省存储空间,并提高查询和更新操作的效率。
三、合理的表结构设计数据库的表结构设计是整个数据库设计的核心。
在设计表结构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 根据数据的关系划分表:将具有相同属性的数据划分为一个表,避免在一张表中存储过多的信息。
2. 定义主键:每个表必须有一个主键,用于唯一标识表中的每条记录。
3. 建立关系:在关系型数据库中,可以通过外键建立表与表之间的关系,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四、索引的创建和优化索引是提高数据库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数据库设计中,需要合理地创建索引,并优化已有的索引。
创建索引可以加快数据检索的速度,但是过多或不必要的索引会增加数据的插入和更新的成本。
在创建索引时,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权衡。
五、数据完整性、安全性和备份保持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是数据库设计的重要原则之一。
通过合理的约束条件和权限控制,可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安全性。
此外,及时进行数据备份和恢复,以防止数据丢失和系统故障。
六、性能优化和扩展性考虑在设计数据库时,需要考虑系统的性能和扩展性。
通过合理的表结构设计、索引优化和查询优化,可以提高数据库的查询和更新效率。
数据库设计的基本要求
数据库设计的基本要求
数据库设计的基本要求包括以下几点:
1. 数据完整性:确保数据库中的数据完整、准确、一致,并满足业务需求。
可以通过定义各种约束、规则、触发器等手段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2. 数据一致性:数据库中的各个数据之间应该保持一致性,不同表之间的数据应该能够互相关联和匹配。
3. 数据冗余度最小化:避免在数据库中存储重复的数据,尽量减少冗余。
4. 数据库的高性能和高可用性:设计数据库时要考虑到数据的访问和查询速度,尽量减少查询时间,并确保数据库可靠地运行和持续可用。
5. 数据库的安全性:设计数据库时要考虑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包括访问控制、权限管理、数据加密等方面。
6. 数据库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数据库设计应该具备适应需求变化和扩展的能力,能够支持新增业务和数据的快速扩展。
7. 数据库的易用性和维护性:数据库设计要简单易用,并且易于维护和管理,包括备份、恢复、性能优化等方面。
8. 规范化和归一化:数据库设计应该遵循规范化原则,通过分
解数据和表,将数据组织成合理的关系模型,以提高数据的存储效率和操作效率。
9. 可理解性和可扩展性:数据库设计要具备良好的文档和注释,以便后续的开发人员能够理解和维护数据库结构。
另外,数据库的结构和架构应该能够支持未来的扩展和迭代。
综上所述,数据库设计的基本要求包括数据完整性、一致性、冗余度最小化、高性能和高可用性、安全性、灵活性和可扩展性、易用性和维护性、规范化和归一化、可理解性和可扩展性等方面。
数据库设计规范
数据库设计规范在计算机科学领域中,数据库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数据库能够存储和管理大量的数据,并且能够支持数据的快速查询和分析。
因此,进行有效的数据库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好的数据库设计,可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安全性和效率。
而数据库设计规范,则是保证数据库设计质量的关键。
什么是数据库设计规范?数据库设计规范是指在进行数据库设计的过程中,应该遵循的一些规范和标准。
这些规范和标准涉及了数据库的表结构、字段定义、命名规则、数据类型选择、约束条件、索引设计、数据导入和导出等方面。
为什么要遵循数据库设计规范?遵循数据库设计规范有以下几点好处:1.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一致性数据库设计规范可以帮助开发人员建立统一的数据结构和约束条件,从而避免出现数据冗余、重复和不一致的情况。
使用规范化的数据库设计方法,可以有效地维护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2.提高数据的安全性通过使用规范化的数据库设计方法,并遵循一些安全策略,可以避免数据库被恶意攻击或数据泄露的风险。
例如,将敏感数据存储在加密的字段中,限制对数据库的访问权限等。
3.提高数据库的性能和效率遵循数据库设计规范还可以提高数据库的性能和效率。
例如,设计合适的索引和约束条件可以加快数据的查询和更新速度,减少数据库的响应时间。
数据库设计规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下面将介绍一些具体的规范和标准,以指导数据库设计的实践。
规范一:表结构设计在设计表结构时,应该遵循下列原则:1.尽量避免冗余重复的数据会占用不必要的存储空间,增加数据的维护难度。
应该尽量避免冗余的数据。
通常可以通过拆分表、使用关联和引用等方法来实现。
2.遵循第一范式、第二范式和第三范式第一范式要求所有字段都应具有原子性;第二范式要求非主键字段不存在部分依赖;第三范式要求非主键字段不存在传递依赖。
遵循这些规范可以确保表结构清晰,减少数据重复。
3.尽量减小表的宽度每个表的字段数应当尽量减少。
因为每个字段都需要占用存储空间,每个表字段数过多会导致存储空间浪费,同时降低数据查询的效率。
数据库设计与规范化的原则
数据库设计与规范化的原则数据库设计是构建一个高效、可靠且易于维护的数据库系统的重要步骤。
规范化则是确保数据库中的数据达到最佳组织和结构的过程。
本文将探讨数据库设计与规范化的原则。
一、数据库设计原则1. 数据库需求分析:在设计数据库之前,首先需要进行数据库需求分析,了解业务需求、数据量估计、系统性能要求等。
通过深入了解需求,可以为数据库的设计提供明确的方向和目标。
2. 实体和关系建模:实体和关系建模是数据库设计的基础。
实体表示具有独立身份的对象,而关系则表示实体之间的联系。
常用的实体关系模型有实体关系图(E-R图)、关系模式、关系图等。
通过建立实体和关系的模型,可以清晰地描述数据库中的数据结构和关系。
3. 数据库范式理论:数据库设计中的规范化是一种优化数据结构的方法。
数据库范式理论定义了一系列规则,用于规范化数据库中的数据。
常见的数据库范式有第一范式(1NF)、第二范式(2NF)、第三范式(3NF)等。
遵循范式规则,可以减少数据冗余、提高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4. 数据完整性:数据完整性是确保数据在数据库中的准确性和一致性的重要原则。
数据完整性可以通过定义数据的约束和触发器来实现。
例如,定义字段的数据类型、大小限制、主键约束、外键约束等,可以减少非法和不一致的数据。
二、规范化的原则1. 第一范式(1NF):确保每个数据库表中的字段都是原子的,即不可再分。
每个字段应该只包含一个值,避免重复的字段或包含多个值的字段。
2. 第二范式(2NF):在满足1NF的基础上,确保每个非主键字段都直接依赖于整个主键,而不是依赖于主键的一部分。
如果存在非主键字段与主键的部分依赖关系,应该将其分离到另一个表中。
3. 第三范式(3NF):在满足2NF的基础上,确保每个非主键字段都不传递依赖于主键。
如果存在非主键字段之间的传递依赖关系,应该将其分离到另一个表中。
4. 其他范式:除了1NF、2NF、3NF,还有更高级的范式,如BCNF(巴斯-科德范式)和4NF(第四范式)。
数据库标准规范(两篇)
数据库标准规范(二)引言:数据库是当代信息系统中关键的存储和管理数据的工具,数据库标准规范的制定对于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完整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阐述数据库标准规范的五个大点,包括数据库设计、数据模型、数据操作、数据存储和数据安全。
概述:在数据库标准规范中,数据库设计是基础,决定了整个数据库系统的架构和功能。
数据模型定义了数据的结构和属性,数据操作确定了对数据库的增删改查操作,数据存储指定了数据的物理存储方式,数据安全保证了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可用性。
正文内容:一、数据库设计1. 定义数据库设计的目标和要求,包括数据的一致性、可扩展性和易用性。
2. 建立数据库的概念模型,包括实体关系模型、关系模型和层次模型。
3. 制定数据库设计的规范和准则,确保数据库结构的一致性和易维护性。
4. 设计数据库的表结构,包括表的字段、属性和约束等。
5. 定义数据库的索引和视图,提高数据库的查询和操作效率。
二、数据模型1. 介绍常用的数据模型,包括层次模型、网络模型、关系模型和面向对象模型。
2. 选择合适的数据模型,根据数据库的特点和应用需求进行权衡。
3. 设计数据模型的实体和属性,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 定义数据模型之间的关系,包括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关系。
5. 使用标准的建模工具和方法,对数据模型进行建模和验证。
三、数据操作1. 定义数据操作的目标和要求,包括数据的增加、删除、修改和查询。
2. 设计数据操作的接口和功能,提供简单易用的操作方式。
3. 制定数据操作的规范和约束,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安全性。
4. 优化数据操作的性能,提高查询和更新的效率。
5. 实现数据操作的事务管理和并发控制,确保数据的一致和可靠。
四、数据存储2. 设计数据的物理存储结构,包括数据文件、表空间和数据块等。
3. 制定数据存储的规范和准则,确保数据的安全和可靠。
4. 实施数据存储的备份和恢复策略,保护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5. 优化数据存储的性能,提高数据访问的效率和响应速度。
数据库设计和规范化的基本原则
数据库设计和规范化的基本原则数据库设计和规范化是构建高效、可扩展和易维护数据库系统的关键步骤。
通过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可以保证数据库结构的合理性和一致性,从而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以下是数据库设计和规范化的一些基本原则:1.数据库设计原则:-概念模型:在设计数据库之前,首先需要通过概念建模来理清楚系统的实体、属性和关系。
概念模型通常采用E-R图表示,有助于对业务规则和需求进行全面的分析。
-数据库范式:数据库设计应尽可能遵循范式规则,即将数据按照不同的层次组织,减少数据冗余和不一致性。
常用的范式有第一范式(1NF)、第二范式(2NF)、第三范式(3NF)等,每一层次的范式都有其特定的要求和优缺点。
-正规化:正规化是指将大的数据库表逐步分解为较小的、精确度更高的表,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查询效率。
正规化一般分为五个阶段,即第一正规化(1NF)、第二正规化(2NF)、第三正规化(3NF)、BC范式和第四正规化(4NF)等。
2.数据库规范化的步骤:-第一范式(1NF):确保每个字段都是原子性的,即不能再分解成更小的数据单元。
每个字段应该包含一个唯一的值,并与其他字段无关。
-第二范式(2NF):确保每个非主键字段完全依赖于主键,而不是依赖于部分主键。
在2NF中,每个非主键字段应该仅与主键直接相关,而不是间接相关。
-第三范式(3NF):确保每个非主键字段只与主键相关,而不与其他非主键字段相关。
在3NF中,每个非主键字段都应该只与主键有直接关系,而不是通过其他非主键字段间接相关。
- BC范式:确保每个非主键字段只与候选键有关,而不与其他非主键字段相关。
在BC范式中,每个非主键字段仅与候选键相关,而不是间接相关。
3.数据库规范化的优点:-数据一致性:通过合理的数据库规范化,可以避免数据冗余和不一致性,确保数据库中的数据始终保持一致性。
-数据更新效率:规范化可以减少数据的重复存储和更新操作,提高数据的更新效率和性能。
数据库规范化
数据库规范化数据库规范化是数据库设计中的一项基本原则,目的是为了提高数据库的性能、减少数据冗余,使得数据库结构更加合理和易于维护。
本文将从规范化的概念、原则和方法进行阐述,总结出适用于数据库规范化的一些经验和注意事项。
数据库规范化的概念数据库规范化是指通过一系列的规则和步骤,将数据库中的数据组织和存储的方式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优化的数据库结构。
规范化的目标是消除数据冗余,减少数据的存储空间,提高数据库的查询效率和数据的一致性。
数据库规范化的原则1.第一范式(1NF):要求数据库中的每个属性都是原子的,即不可分解成更小的单位。
这可以避免数据冗余和复杂性。
2.第二范式(2NF):要求数据库中的每个非主键属性都必须完全依赖于主键。
这可以避免数据局部依赖问题。
3.第三范式(3NF):要求数据库中的每个非主键属性都不能传递依赖于主键。
这可以避免数据传递依赖问题。
数据库规范化的方法1.标识实体:从实际业务需求出发,确定数据库中的实体,将每个实体作为一张表,具有唯一标识的属性作为主键。
2.识别实体间的关系:通过分析实体间的关系,包括一对一关系、一对多关系和多对多关系,确定实体间的关联关系。
3.分解表:通过将一个大的表分解成多个小的关联表,将重复的数据和数据依赖都存储到对应的表中。
4.消除冗余:通过消除实体中的重复属性,将重复的属性抽取到单独的表中,通过关联表进行连接,避免了冗余数据的存储。
适用于数据库规范化的经验和注意事项1.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在进行数据库规范化时要考虑到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避免过度规范化导致查询性能下降和数据冗余增加。
2.数据冗余与查询效率的权衡:在进行数据库规范化时,需要权衡数据的冗余和查询效率之间的关系,尽量减少冗余数据的存储,同时保证查询的效率。
3.合理确定主键:主键的选择是数据库设计中的关键问题,需要根据具体业务需求和查询频率来合理选择主键,以提高查询效率。
4.合理使用索引:索引是提高数据库查询效率的重要手段,但是过多的索引会增加存储空间和更新操作的开销。
数据库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数据库设计的原则与方法数据库设计是指在数据库系统开发的过程中,对数据库的结构、组成和关系进行规划的过程。
它是数据库系统设计的基础,也是保证数据库系统高效运行和数据安全的前提。
为了实现良好的数据库设计,必须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和方法。
一、数据库设计的原则1.规范化原则规范化是指为了使数据不产生冗余和不一致现象而对数据库中的关系进行优化。
规范化的目的是通过将数据划分为更小的表结构,从而减少数据冗余和数据不一致的发生。
数据库规范化的核心是通过消除数据冗余,使每个数据项只出现在一个表中,并且确保数据存储完整,不重复。
2.一致性原则一致性是指在数据库设计中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一致性原则是数据库设计中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原则,它要求在设计数据库时,数据必须符合特定的规则和约束条件,保证数据的正确性和唯一性。
3.可扩展性原则可扩展性是指在数据库设计中,必须考虑到未来的扩展和变化。
数据库的设计必须能够支持新需求和扩展,同时又能适应变化和发展,保证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4.接口透明原则数据库的设计中,必须考虑到接口的透明性,要保证接口的简单易用,并且容易被应用程序所调用。
只有考虑到接口的透明性,才能让系统的使用变得更加方便和高效。
二、数据库设计的方法1.分层设计方法分层设计是指将数据库设计分为三层:数据层、业务逻辑层和界面层。
其中,数据层是指数据库物理结构,业务逻辑层是指应用程序中的处理逻辑,界面层是指用户界面设计。
分层设计的优点是可以清晰地区分数据库的不同层级,方便维护和管理。
2.实体关系模型设计方法实体关系模型是指数据库中不同实体之间的关系。
实体是指数据库中的具体对象,实体关系模型是指通过实体之间的关系来表达数据之间的联系。
数据库设计师通过建立实体之间的关系来建立数据之间的联系,从而更好地管理和利用数据。
3.面向对象设计方法面向对象设计是指利用面向对象的技术来完成数据库设计和建模。
面向对象设计与传统的关系数据库设计相比,具有更明显的优势,可以更好地解决一些复杂的关系问题。
数据库设计规范化的五个要求
通常情况下,可以从两个⽅⾯来判断数据库是否设计的⽐较规范。
⼀是看看是否拥有⼤量的窄表,⼆是宽表的数量是否⾜够的少。
若符合这两个条件,则可以说明这个数据库的规范化⽔平还是⽐较⾼的。
当然这是两个泛泛⽽谈的指标。
为了达到数据库设计规范化的要求,⼀般来说,需要符合以下五个要求。
要求⼀:表中应该避免可为空的列 虽然表中允许空列,但是,空字段是⼀种⽐较特殊的数据类型。
数据库在处理的时候,需要进⾏特殊的处理。
如此的话,就会增加数据库处理记录的复杂性。
当表中有⽐较多的空字段时,在同等条件下,数据库处理的性能会降低许多。
所以,虽然在数据库表设计的时候,允许表中具有空字段,但是,我们应该尽量避免。
若确实需要的话,我们可以通过⼀些折中的⽅式,来处理这些空字段,让其对数据库性能的影响降低到最少。
⼀是通过设置默认值的形式,来避免空字段的产⽣。
如在⼀个⼈事管理系统中,有时候⾝份证号码字段可能允许为空。
因为不是每个⼈都可以记住⾃⼰的⾝份证号码。
⽽在员⼯报到的时候,可能⾝份证没有带在⾝边。
所以,⾝份证号码字段往往不能及时提供。
为此,⾝份证号码字段可以允许为空,以满⾜这些特殊情况的需要。
但是,在数据库设计的时候,则可以做⼀些处理。
如当⽤户没有输⼊内容的时候,则把这个字段的默认值设置为0或者为N/A。
以避免空字段的产⽣。
⼆是若⼀张表中,允许为空的列⽐较多,接近表全部列数的三分之⼀。
⽽且,这些列在⼤部分情况下,都是可有可⽆的。
若数据库管理员遇到这种情况,笔者建议另外建⽴⼀张副表,以保存这些列。
然后通过关键字把主表跟这张副表关联起来。
将数据存储在两个独⽴的表中使得主表的设计更为简单,同时也能够满⾜存储空值信息的需要。
要求⼆:表不应该有重复的值或者列 如现在有⼀个进销存管理系统,这个系统中有⼀张产品基本信息表中。
这个产品开发有时候可以是⼀个⼈完成,⽽有时候⼜需要多个⼈合作才能够完成。
所以,在产品基本信息表产品开发者这个字段中,有时候可能需要填⼊多个开发者的名字。
数据库设计和规范化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数据库设计和规范化的基本原则和技巧一、引言数据库设计是指从现实世界中选取有意义的数据,通过建立数据模型和设计数据库结构,以支持应用系统对数据的存储、操作和管理。
在数据库设计中,规范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其目的是消除冗余数据,提高数据存储的效率和完整性。
本文将介绍数据库设计和规范化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二、数据库设计的基本原则1.数据一致性在数据库设计中,要确保数据的一致性。
这意味着相同的数据在数据库中只能存储一次,不会出现数据冗余或者不一致的情况。
一致性原则可以通过合理地划分数据表和设定相应的主键外键关系来实现。
2.数据完整性数据完整性是指数据库中存储的数据必须符合既定的约束条件。
在数据库设计中,可以通过定义字段的数据类型、长度和相关的约束条件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例如,可以设定主键字段不能为空,或者设置外键字段的引用完整性约束。
3.数据灵活性在数据库设计中,要考虑到数据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的需求和变化。
例如,可以采用灵活的数据模型,如关系型、面向对象和NoSQL等,以满足不同类型的数据存储和查询需求。
4.性能和效率数据库设计应该考虑到性能和效率方面的要求。
这包括设计适当的索引,避免过多的联接操作和合理划分表和分区等。
同时,在数据库设计中,还可以考虑选择合适的存储引擎和优化查询语句,以提高数据库的性能和效率。
三、数据库规范化的基本原则1.第一范式(1NF)第一范式要求数据库表中的每个字段不可再分,每个字段只能存储一个属性的值。
在第一范式中,每个字段都具有原子性。
例如,对于一个"学生"表,应该将"姓名"和"性别"等属性分开存储,不要将它们放在一个字段中。
2.第二范式(2NF)第二范式要求数据库表中的非主键字段必须完全依赖于主键,而不能依赖于部分主键。
如果某个表中存在非主键字段只依赖于部分主键的情况,应该将这部分字段单独提取出来,建立一个新的表。
数据库设计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数据库设计的基本原则有哪些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数据库成为了各类信息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
无论是企业的业务管理、在线购物平台,还是社交媒体应用,都依赖于高效、准确和可靠的数据库来存储和管理数据。
而一个良好的数据库设计是确保数据库能够满足业务需求、提高性能、保证数据完整性和安全性的关键。
那么,数据库设计都有哪些基本原则呢?一、数据完整性原则数据完整性是指数据库中的数据准确、一致和可靠。
这意味着数据应该符合预定的规则和约束条件,避免出现错误或不一致的情况。
首先,实体完整性要求每个表都有一个主键,主键的值必须唯一且不能为空。
主键用于唯一标识表中的每一行数据,确保不会出现重复的记录。
例如,在一个“用户表”中,“用户ID”可以作为主键,每个用户都有一个独一无二的 ID。
其次,参照完整性确保了表之间的关系准确无误。
当一个表中的外键引用另一个表的主键时,被引用的主键值必须存在。
比如,在“订单表”中有一个“用户ID”的外键,那么这个“用户ID”必须在“用户表”的主键中存在。
最后,域完整性规定了每个列的数据类型、取值范围和约束条件。
例如,一个“年龄”列应该是整数类型,并且取值范围在合理的范围内。
二、数据一致性原则数据一致性意味着在数据库的不同部分和不同操作中,数据的表现应该是一致的。
这包括逻辑一致性和时间一致性。
逻辑一致性要求数据在逻辑上是合理和正确的。
例如,如果一个订单状态从“未支付”变为“已支付”,那么相应的支付金额和支付时间等信息也应该更新并且符合逻辑。
时间一致性则关注数据在时间维度上的准确性。
例如,在记录交易数据时,交易发生的时间应该准确无误,并且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存储和处理。
为了确保数据一致性,通常需要使用事务来处理一系列相关的操作。
事务具有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和持久性(ACID 特性),可以保证一组操作要么全部成功,要么全部失败,从而避免数据处于不一致的中间状态。
三、数据冗余最小化原则数据冗余是指在数据库中多次重复存储相同的数据。
数据库建库规范
数据库建库规范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数据库成为了企业和组织存储、管理和利用数据的核心工具。
一个设计良好、规范建设的数据库能够高效地支持业务运营,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而一个不规范的数据库则可能导致数据混乱、错误、丢失,甚至影响业务的正常开展。
因此,遵循一套科学合理的数据库建库规范至关重要。
一、数据库规划与设计在开始建库之前,需要进行全面的规划和设计。
这包括明确数据库的用途和目标,确定要存储的数据类型、规模和访问需求。
例如,如果是用于客户关系管理的数据库,就需要重点考虑客户的基本信息、交易记录、沟通历史等数据。
同时,要进行合理的数据库架构设计。
选择合适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如 MySQL、Oracle、SQL Server 等),并根据数据特点和业务需求确定数据库的模式,如关系型数据库的表结构、字段定义、主键和外键等。
在设计表结构时,要遵循规范化原则,尽量减少数据冗余,提高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二、数据命名规范清晰、一致且有意义的数据命名是数据库建库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
表名、字段名应该能够准确反映其包含的数据内容。
使用具有描述性的名称,避免使用模糊、简短或无意义的缩写。
例如,“customer_information”比“ci”更具可读性和可理解性。
命名规则应保持一致,采用统一的大小写格式(如驼峰命名法或下划线命名法),并遵循一定的命名约定,如使用名词来命名表,使用动词或形容词来命名存储过程等。
三、数据类型选择为每个字段选择合适的数据类型能够优化数据库的存储空间和性能。
例如,对于整数类型,要根据数据的取值范围选择合适的整数类型(如 tinyint、int 或 bigint)。
对于字符串类型,要根据预计的长度选择合适的长度(如 varchar 或 char),避免过度浪费存储空间。
四、主键和索引设计主键是用于唯一标识表中每条记录的字段或字段组合。
主键的选择应该具有唯一性和稳定性,通常建议使用自增整数类型作为主键。
数据库设计规范化的五个要求
数据库设计规范化的五个要求1.原子性:数据库设计规范化的首要要求是将数据分解为最小的、不可再分的原子单位。
原子性要求每个数据元素只包含一个值,不应包含多个属性或多个值。
例如,一个员工的姓名应该是一个单独的属性,而不是将姓和名分别存储为两个属性。
2.无冗余性:冗余数据指的是在数据库中存在重复的数据副本。
冗余数据会浪费存储空间,增加数据更新和维护的难度,并可能导致数据不一致性。
数据库设计规范化要求避免或尽量减少数据冗余,通过合理的表结构和关系来确保每个数据项只保存一次,并使用引用关系来保持数据的一致性。
3.唯一性:数据库中的各个实体对象应该具有唯一标识符来区分。
唯一性要求每个实体对象在数据库中都有一个唯一的标识符,并且该标识符不应该重复出现。
唯一性标识符可以是主键、外键或其他可以确保唯一性的属性。
4.一致性:数据库设计规范化要求保持数据的一致性。
一致性要求数据在任何时候都应该保持一致的状态,并且满足定义的规则和约束。
例如,当更新一个实体对象时,所关联的关系和属性应该同时被更新,以保持数据的一致性。
5.维护性:数据库设计规范化要求数据库易于维护和管理。
维护性要求数据库设计应该是模块化、可扩展和可维护的,方便进行数据库结构的更改和维护。
此外,规范化的数据库设计应该遵循一定的文档化标准,以便管理人员可以准确理解和操作数据库。
总结起来,数据库设计规范化的五个要求是原子性、无冗余性、唯一性、一致性和维护性。
这些要求可以帮助设计者创建高效、准确和易于维护的数据库结构,提高数据库的性能和可靠性。
数据库设计与规范化
数据库设计与规范化数据库设计与规范化是指在信息系统开发中,根据实际需求建立数据库的过程,以及对数据库进行规范化处理的方法。
好的数据库设计与规范化能够提高数据存储和检索的效率,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减少数据冗余和错误。
一、数据库设计的基本原则1. 根据实际需求建立关系模型在数据库设计过程中,首先需要根据实际需求建立关系模型。
关系模型是一种用来描述实体、属性和实体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对实际业务进行抽象和建模。
通过分析实体、属性和关系,可以确定数据库中需要建立的表和字段,为后续的数据存储提供基础。
2. 定义适当的数据类型和字段长度在定义表的字段时,需要选择适当的数据类型和字段长度。
数据类型决定了字段所能存储的数据范围和精度,如整型、字符型、日期型等。
字段长度则决定了存储数据的最大容量,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合理的设置,既满足数据存储的需求,又减少存储空间的浪费。
3. 设计有效的索引和约束索引是数据库中用于提高数据检索效率的一种数据结构,可以加快数据查询的速度。
在数据库设计中,需要根据实际的查询需求来选择适当的索引方式,如主键索引、唯一索引、组合索引等。
约束则是用来保护数据完整性和一致性的一种机制,如主键约束、外键约束、唯一约束等。
4. 考虑数据的冗余和一致性在数据库设计中,需要尽量避免数据的冗余,即相同的数据在数据库中出现多次。
冗余数据会占用存储空间,增加数据的更新和维护的难度,同时也容易造成数据不一致的问题。
通过合理的表结构设计和关系模型的建立,可以尽量减少数据的冗余,并确保数据的一致性。
二、数据库规范化的步骤数据库规范化是指按照一定的规则和原则对数据库进行优化的过程,旨在消除数据冗余、提高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常用的数据库规范化方法有三范式和BC范式。
1. 第一范式(1NF)第一范式要求数据库表中的每个字段都是不可再分的,即每个字段中都只能存储一个值。
同时,表中的记录要求不可重复,每条记录都要有唯一的标识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库设计规范化的五个要求通常情况下,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判断数据库是否设计的比较规范。
一是看看是否拥有大量的窄表,二是宽表的数量是否足够的少。
若符合这两个条件,则可以说明这个数据库的规范化水平还是比较高的。
当然这是两个泛泛而谈的指标。
为了达到数据库设计规范化的要求,一般来说,需要符合以下五个要求。
要求一:表中应该避免可为空的列。
虽然表中允许空列,但是,空字段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数据类型。
数据库在处理的时候,需要进行特殊的处理。
如此的话,就会增加数据库处理记录的复杂性。
当表中有比较多的空字段时,在同等条件下,数据库处理的性能会降低许多。
所以,虽然在数据库表设计的时候,允许表中具有空字段,但是,我们应该尽量避免。
若确实需要的话,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折中的方式,来处理这些空字段,让其对数据库性能的影响降低到最少。
一是通过设置默认值的形式,来避免空字段的产生。
如在一个人事管理系统中,有时候身份证号码字段可能允许为空。
因为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记住自己的身份证号码。
而在员工报到的时候,可能身份证没有带在身边。
所以,身份证号码字段往往不能及时提供。
为此,身份证号码字段可以允许为空,以满足这些特殊情况的需要。
但是,在数据库设计的时候,则可以做一些处理。
如当用户没有输入内容的时候,则把这个字段的默认值设置为0或者为N/A。
以避免空字段的产生。
二是若一张表中,允许为空的列比较多,接近表全部列数的三分之一。
而且,这些列在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可有可无的。
若数据库管理员遇到这种情况,笔者建议另外建立一张副表,以保存这些列。
然后通过关键字把主表跟这张副表关联起来。
将数据存储在两个独立的表中使得主表的设计更为简单,同时也能够满足存储空值信息的需要。
要求二:表不应该有重复的值或者列。
如现在有一个进销存管理系统,这个系统中有一张产品基本信息表中。
这个产品开发有时候可以是一个人完成,而有时候又需要多个人合作才能够完成。
所以,在产品基本信息表产品开发者这个字段中,有时候可能需要填入多个开发者的名字。
如进销存管理中,还需要对客户的联系人进行管理。
有时候,企业可能只知道客户一个采购员的姓名。
但是在必要的情况下,企业需要对客户的采购代表、仓库人员、财务人员共同进行管理。
因为在订单上,可能需要填入采购代表的名字;可是在出货单上,则需要填入仓库管理人员的名字等等。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多种实现方式。
但是,若设计不合理的话在,则会导致重复的值或者列。
如我们也可以这么设计,把客户信息、联系人都放入同一张表中。
为了解决多个联系人的问题,可以设置第一联系人、第一联系人电话、第二联系人、第二联系人电话等等。
若还有第三联系人、第四联系人等等,则往往还需要加入更多的字段。
可是这么设计的话,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
如客户的采购员流动性比较大,在一年内换了六个采购员。
此时,在系统中该如何管理呢?难道就建立六个联系人字段?这不但会导致空字段的增加,还需要频繁的更改数据库表结构。
明显,这么做是不合理的。
也有人说,可以直接修改采购员的名字呀。
可是这么处理的话,会把原先采购订单上采购员的名字也改变了。
因为采购单上客户采购员信息在数据库中存储的不是采购员的名字,而只是采购员对应的一个编号。
在编号不改而名字改变了的情况下,采购订单上显示的就是更改后的名字。
这不利于时候的追踪。
所以,在数据库设计的时候要尽量避免这种重复的值或者列的产生。
笔者建议,若数据库管理员遇到这种情况,可以改变一下策略。
如把客户联系人另外设置一张表。
然后通过客户ID把供应商信息表跟客户联系人信息表连接起来。
也就是说,尽量将重复的值放置到一张独立的表中进行管理。
然后通过视图或者其他手段把这些独立的表联系起来。
要求三:表中记录应该有一个唯一的标识符。
在数据库表设计的时候,数据库管理员应该养成一个好习惯,用一个ID号来唯一的标识行记录,而不要通过名字、编号等字段来对纪录进行区分。
每个表都应该有一个ID列,任何两个记录都不可以共享同一个ID值。
另外,这个ID值最好有数据库来进行自动管理,而不要把这个任务给前台应用程序。
否则的话,很容易产生ID值不统一的情况。
另外,在数据库设计的时候,最好还能够加入行号。
如在销售订单管理中,ID号是用户不能够维护的。
但是,行号用户就可以维护。
如在销售订单的行中,用户可以通过调整行号的大小来对订单行进行排序。
通常情况下,ID列是以1为单位递进的。
但是,行号就要以10为单位累进。
如此,正常情况下,行号就以10、20、30依次扩展下去。
若此时用户需要把行号为30的纪录调到第一行显示。
此时,用户在不能够更改ID列的情况下,可以更改行号来实现。
如可以把行号改为1,在排序时就可以按行号来进行排序。
如此的话,原来行号为30的纪录现在行号变为了1,就可以在第一行中显示。
这是在实际应用程序设计中对ID列的一个有效补充。
这个内容在教科书上是没有的。
需要在实际应用程序设计中,才会掌握到这个技巧。
要求四:数据库对象要有统一的前缀名。
一个比较复杂的应用系统,其对应的数据库表往往以千计。
若让数据库管理员看到对象名就了解这个数据库对象所起的作用,恐怕会比较困难。
而且在数据库对象引用的时候,数据库管理员也会为不能迅速找到所需要的数据库对象而头疼。
为此,笔者建立,在开发数据库之前,最好能够花一定的时间,去制定一个数据库对象的前缀命名规范。
如笔者在数据库设计时,喜欢跟前台应用程序协商,确定合理的命名规范。
笔者最常用的是根据前台应用程序的模块来定义后台数据库对象前缀名。
如跟物料管理模块相关的表可以用M为前缀;而以订单管理相关的,则可以利用C作为前缀。
具体采用什么前缀可以以用户的爱好而定义。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命名规范应该在数据库管理员与前台应用程序开发者之间达成共识,并且严格按照这个命名规范来定义对象名。
其次,表、视图、函数等最好也有统一的前缀。
如视图可以用V为前缀,而函数则可以利用F为前缀。
如此数据库管理员无论是在日常管理还是对象引用的时候,都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对象。
要求五:尽量只存储单一实体类型的数据。
这里将的实体类型跟数据类型不是一回事,要注意区分。
这里讲的实体类型是指所需要描述对象的本身。
笔者举一个例子,估计大家就可以明白其中的内容了。
如现在有一个图书馆里系统,有图书基本信息、作者信息两个实体对象。
若用户要把这两个实体对象信息放在同一张表中也是可以的。
如可以把表设计成图书名字、图书作者等等。
可是如此设计的话,会给后续的维护带来不少的麻烦。
如当后续有图书出版时,则需要为每次出版的图书增加作者信息,这无疑会增加额外的存储空间,也会增加记录的长度。
而且若作者的情况有所改变,如住址改变了以后,则还需要去更改每本书的记录。
同时,若这个作者的图书从数据库中全部删除之后,这个作者的信息也就荡然无存了。
很明显,这不符合数据库设计规范化的需求。
遇到这种情况时,笔者建议可以把上面这张表分解成三种独立的表,分别为图书基本信息表、作者基本信息表、图书与作者对应表等等。
如此设计以后,以上遇到的所有问题就都引刃而解了。
以上五条是在数据库设计时达到规范化水平的基本要求。
除了这些另外还有很多细节方面的要求,如数据类型、存储过程等等。
而且,数据库规范往往没有技术方面的严格限制,主要依靠数据库管理员日常工作经验的累积。
数据库设计中的反规范技术探讨1.数据库设计简述数据库设计是把现实世界的商业模型与需求转换成数据库的模型的过程,它是建立数据库应用系统的核心问题。
设计的关键是如何使设计的数据库能合理地存储用户的数据,方便用户进行数据处理。
数据库设计完全是人的问题,而不是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问题。
系统不管设计是好是坏,照样运行。
数据库设计应当由数据库管理员和系统分析员一起和用户一道工作,了解各个用户的要求,共同为整个数据库做出恰当的、完整的设计。
数据库及其应用的性能和调优都是建立在良好的数据库设计的基础上,数据库的数据是一切操作的基础,如果数据库设计不好,则其它一切调优方法提高数据库性能的效果都是有限的。
数据的规范化1.1.范式概述规范化理论是研究如何将一个不好的关系模式转化为好的关系模式的理论,规范化理论是围绕范式而建立的。
规范化理论认为,一个关系数据库中所有的关系,都应满足一定的规范(约束条件)。
规范化理论把关系应满足的规范要求分为几级,满足最低要求的一级叫做第一范式(1NF),在第一范式的基础上提出了第二范式(2NF),在第二范式的基础上又提出了第三范式(3NF),以后又提出了BCNF范式,4NF,5NF。
范式的等级越高,应满足的约束集条件也越严格。
规范的每一级别都依赖于它的前一级别,例如若一个关系模式满足2NF,则一定满足1NF。
下面我们只介绍1NF,2NF,3NF范式。
1.2.1NF1NF是关系模型的最低要求,它的规则是:每一列必须是原子的,不能分成多个子列。
每一行和列的位置只能有一个值。
不能具有多值列。
例:如果要求一个学生一行,一个学生可选多门课,则下面的“学生”表就不满足1NF:student(s-no,s-name,class-no)其中:s-no为学号,s-name为学生姓名,class-no为课程号。
因为一个学生可选多门课,所以列class-no有多个值,所以空不符合1NF。
规范化就是把它分成如下两个表:“学生”表和“选课”表,则这两个表就都满足1NF了。
student(s-no,s-name)stu-class(s-no,class-no)1.3.2NF对于满足2NF的表,除满足1NF外,非主码的列必须依赖于所有的主码,而不是组合主码的一部分。
如果满足1NF的表的主码只有一列,则它自动满足2NF。
例:下面的“选课”表,不符合2NF。
stu-class(s-no,class-no,class-name)其中:class-name为课程名称。
因为词表的主码是:(s-no,class-no),非主码列class-name依赖于组合主码的一部分class-no,所以它不符合2NF。
对该表规范化也是把它分解成两个表:“选课”表和“课程”表,则它们就都满足2NF了。
stu-class(s-no,class-no)class(class-no,class-name)1.4.3NF3NF的规则是除满足2NF 外,任一非主码列不能依赖于其它非主码列。
例:下面的“课程”表,不符合3NF。
class(class-no,class-name,teacher-no,teacher-name)其中:teacher-no为任课教师号,teacher-name为任课教师姓名。
因为非主码列teacher-name依赖于另一非主码列teacher-no,所以它不符合3NF。
其解决办法也是把它分解成两个表:“课程”表和“教师”表,则它们就都满足3NF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