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时 解决问题

合集下载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2单元第9课时《解决问题》说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2单元第9课时《解决问题》说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2单元第9课时《解决问题》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解决问题》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2单元第9课时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并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加减法的运算方法,但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较弱。

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只注重结果,而忽视了解题的过程和方法。

因此,在教学本节课时,需要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并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对加减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的理解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引导发现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可以帮助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知识,情境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和运用知识,小组合作学习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解决问题。

2.探究新知:学生观察实例,发现其中的数学信息,引导他们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

3.巩固练习:设计一些实际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巩固所学知识。

4.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5.布置作业:设计一些课后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可以设计一个加减法的框架,中间写上“解决问题”,然后列出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学生看板书就能明白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实验小学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9课时《解决问题(第1课时)》说课稿

实验小学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9课时《解决问题(第1课时)》说课稿

实验小学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9课时《解决问题(第1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9课时《解决问题(第1课时)》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掌握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的运算规则有所了解。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会受到直观形象的干扰,不能准确地找出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找出数量关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找出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找出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准确地找出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课件、动画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初步感知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讲解新课:讲解加法和减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找出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3.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讨论,选取一些实际问题进行解决,教师巡回指导。

4.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5.巩固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9课时解决问题练习课 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9课时解决问题练习课 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9课时解决问题练习课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的解决问题练习课,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复习和应用本单元所学的数学知识,如加减法、乘法口诀、长度单位、几何图形等,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 巩固和运用本单元所学的数学知识,如加减法、乘法口诀、长度单位、几何图形等。

2.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 如何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PPT、练习题、答案等。

2. 学生准备:铅笔、橡皮、尺子、练习本等。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与本单元相关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所学的数学知识。

2. 新课导入: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与本单元相关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4. 课堂展示:各小组选代表展示解题过程和答案,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6.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板书设计1.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9课时解决问题练习课人教版2. 正文: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等。

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布置一些与本单元相关的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

2. 口头作业:要求学生向家长复述本节课的内容,并解答家长提出的问题。

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学生反思: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找出自己的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九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九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 问吗?
谢 谢 观 看!
探索新知 解答正确吗? 美术兴趣小组有14名女生,男生比女生少5人。
一班有33人参加学校运动会,二班参加的人数比一班多4人。
二班有多少人参加?两个班一共有多少人参加?
求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就要把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合起来。
二班有多少人参加?两个班一共有多少人参加?14减9等于
第9课时 解决问题 把16、17、18、19这四个数填入 中。
第2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 和减法
第9课时 解决问题
情景导入
美术兴趣小组有14名女生,男生比女生少5人。 男生有多少人?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探索新知
知道了什么?
有 14 名女生, 男生比女生少5人。
要解决两个问题。 第一个是……
第口2答单:元男生10有0以内人的,加法和减法
3第39+课4+时33=解70决(问人题)
56-3+9= 62 42-(6+34)= 2
81-7-70= 4
37+10-5= 42
39 +8 47 -20 27
56
64
44
18
26
6
74-(80-6)= 0
12
-9
3
+40 43
65
56
96
43
34
74
基础练习
一班有33人参加学校运动会,二班参加的人数 比一班多4人。二班有多少人参加?两个班一共 有多少人参加?
口答:男生有 9 人,
二班有多少人参加?两个班一共有多少人参加? 美术兴趣小组有14名女生,男生比女生少5人。
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 23 人。

六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第三单元第九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第三单元第九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

如果两辆车一起运,多少次能运完这批货物?
两队合修,需要多少天?
我们需要的这两个信息题目中都没有给,能不能先假设出这条路的长度,再计算呢?可以怎样假设?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一、创设情景 明确目标
两人合作,几天能挖完?
要解决“两队合修,多少天修完?”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哪些信息?
我们假设这条路的长度都不同,但最终的结果是相同的,那么这条路的长度可以看做是“1”吗?
这条路的长度“工作总量”;
如果两辆车一起运, 两队合修,需要多少天?
根据假设的这条路的长度,请你列式计算。
多少次能运完这批货 两队合修,每天修多少千米?
两人合作,几天能挖完?
1 (1 + 1 ) 63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物? 1 这条路的长度“工作总量”; =1 不管假设这条道路的长度是多少,答案都是相同的,把这条路的长度假设成是单位“1”,在计算时是比较简便的。
如果两辆车一起运,多少次能运完这批货物?
2
=2(次)
2叔、每挖天一挖条整水条渠水,渠王的伯1伯。每两天人挖合整作条,水几渠天的能21挖0 完,?李叔
30
1( 1 + 1 ) 20 30
=1 1 12
=12(天)
答:两人合作,12天能挖完。
四、课堂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探索,你有什么收获?
2、你还有什么想法或疑问要跟老师和 同学说的吗?
我假设这条道 路长18km。
我假设这条 道路长30km。
根据假设的这条路的长度,请你列式计算。
一队每天修多少千米?
18 12 3 2
二队每天修多少千米?
1818 1
两队合修,每天修多少千米? 1 3 5

二年级数学第9课时《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教案

二年级数学第9课时《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教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感受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建立与运算意义之间的联系,体会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乐趣。
教学重点
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利用画图、语言描述等方式表征数学问题。
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交流观察。
教学
准备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师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
师:你知道下面这两个算式的意义是什么吗?
(2)交流展示,沟通直观图与实际问题及运算意义之间的联系。
4.用语言表征数量关系,明确运算的意义。
(三)、检验结果,梳理强化
1.回顾反思:这两道题的解答正确吗?
2.讨论检验的内容和步骤。
(1)先检查什么?再检查什么?为什么?
(2)按书上的内容和步骤进行检验。
四、点拨拓展。
1.完成教材P64页第1题、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说说这样列式的理由。)
2.完成教材P64页第4题。 (学生自主练习,灵活运用加、减、乘法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3.完成教材P65页第11题。
学生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找出隐含条件,运用所学知识解答。
五、总结回顾.谈谈本节课的收获。(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布置作业
1.列式解答。
(1)有3排桃树,每排5棵,一共有多少棵?
这两道题的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
比较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尝试解题,教师指导。
2.汇报交流,教师板书:(1)5×4=20(张) (2)5+4=9(张)
3.多种表征,沟通联系。
(1)用多种方式表征数量关系。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9课时《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9课时《解决问题》教案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除法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情感升华:
结合除法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除法的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2. 知识、能力、素质方面
在知识方面,学生已经学习了加减法运算,对数的概念有了一定的理解。然而,他们对除法的理解还为空白,需要在本节课中建立除法的概念。在能力方面,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简单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素质方面,学生具备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
3. 行为习惯
二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喜欢通过实践操作来学习。他们善于模仿,对老师的言行有较强的依赖性。在学习过程中,他们喜欢互动、交流,希望通过合作解决问题。此外,他们对奖励和表扬有较强的渴望,喜欢在表扬中感受到成就感。
2. 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生动的动画和图片,直观地展示除法的意义和计算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2)电子白板:利用电子白板的交互功能,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教学效果。
(3)教学软件:运用教学软件进行课堂练习和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学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
2. 数学建模: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构建模型的能力,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通过表内除法的计算,解决问题。
3. 数据分析: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能力,从实际问题中提取关键信息,运用表内除法进行数据分析,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数学思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表内除法进行思考和判断。

第9课时 解决问题

第9课时 解决问题

第9课时解决问题(教材例5,P32)一、算一算。

27+(35-19)=4348+9-28=2984-(17+48)=19二、在里填“>”“<”或“=”。

66-8,<)6163-19,<)5478+8,=)8639+7+16,>)52-6+1568-12+11,>)68-(12+11)三、解决问题。

1.学校合唱队有男生36人,女生比男生多9人。

(1)女生有多少人?(2)合唱队有多少人?36+9=45(人) 36+45=81(人)口答:女生有45人。

口答:合唱队共有81人。

2.小兔子采了多少个蘑菇?小松鼠和小兔子一共采了多少个蘑菇?31-6=25(个)口答:小兔子采了25个蘑菇。

31+25=56(个)口答:小松鼠和小兔子一共采了56个蘑菇。

3.实验小学六年级男生35人,女生42人,六年级一共有多少人?五年级有学生85人,比六年级多多少人?(仿教材P33页第1题)35+42=77(人)口答:六年级一共有77人。

85-77=8(人)口答:比六年级多了8人。

4.一共要装订多少本数学故事书?如果再装订24本英语故事书,一共装订了多少本故事书?37+15=52(本)口答:一共要装订52本数学故事书。

52+24=76(本)17-5=12 10+10=20 30-30=0 22+1=23 55+5=60 10-10=0 5-3=217+5=22 20-5=15 6+9=15口答:一共装订了76本故事书。

5.小李有一本68页的故事书。

他每天看14页,连续看了2天后,还有多少页没有看完?易错点68-14-14=40(页)口答:还有40页没有看完。

四、看图提出一个两步计算的数学问题,并解答。

问题:兔子和山羊一共重多少千克?34-5+34=63(千克)口答:兔子和山羊一共重63千克。

五、大猫钓了多少条鱼?20+6+6=32(条)口答:大猫钓了32条鱼。

第9课时一、432919(竖式略)二、<<=>>三、1.解析:求女生有多少人,就是求比36多9的数是多少,用加法计算;合唱队的总人数就是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总和。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 第9课时 用估算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 第9课时 用估算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9课时用估算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估算的概念,掌握用估算解决问题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思维。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估算的意义和作用2. 估算的方法和步骤3. 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估算的方法,能够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估算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准确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感受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新课(1)认识估算教师出示一些简单的数学题目,让学生尝试用估算的方法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发现估算的意义和作用。

(2)学习估算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估算的方法和步骤,并通过实例讲解如何运用估算方法。

(3)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估算方法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3. 巩固练习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总结反馈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估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掌握情况。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估算方法。

2. 家长协助孩子观察生活中可以用估算解决的问题,让孩子尝试解决。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本教案遵循了人教新课标的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数学的世界里快乐地学习。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的实施与操作在教案的实施过程中,教学过程的操作是最关键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教学内容能否被学生有效吸收,以及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以下是对教学过程操作的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导入新课导入新课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为新的学习内容做好铺垫。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9课时 解决问题(2)教案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9课时 解决问题(2)教案

第9课时解决问题(2)课时内容教材第14~15页例9及相关习题。

课时目标1.理解和掌握“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2.经历用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的过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形结合思想。

3.经历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难点:找准单位“1”和几分之几对应的量,会借助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一、复习旧知,迁移导入师:在学习新课前,我们先通过几道题,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

(课件出示)要求学生自己画线段图并分析解答。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学情预设】解法一:50+50×2=150解法二:50×(2+1)=150课件继续出示习题。

【学情预设】大部分同学能正确地回答,少数同学需在老师引导下完成。

师:同学们完成得很好!今天我们将继续利用分数乘法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2)]设计意图:通过找单位“1”的量和数量关系式,帮助学生熟练分析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里蕴涵着的数量关系,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二、自主探索,互动授新1.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解题方法。

(课件出示)(1)阅读与理解。

师:读完这道题目,你从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13页“阅读与理解”中的填空练习。

师追问:“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45”是什么意思?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汇报。

【学情预设】意思是婴儿每分钟心跳比青少年多的次数相当于青少年每分钟心跳次数的45,这里把青少年每分钟心跳的次数看作单位“1”的量。

设计意图:读懂题目是正确解决问题的前提与基础,而在本题中最关键的句子是“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45”,理解这个分率的意义非常重要。

(2)分析与解答。

①画图分析。

师:谁能把我们了解到的信息和问题用线段图表示出来?学生独立操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题意,指名汇报。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九课时 解决问题 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九课时 解决问题 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九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乘除法的意义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 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运用乘除法进行计算3. 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乘除法的意义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 教学难点: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解决问题,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 学习新课(1)乘除法的意义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乘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如何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学会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巩固练习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5. 课后作业设计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 学生能够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出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

六、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3.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得到发展。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目标明确,教学过程设计合理,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第9课时 问题解决-课程教案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第9课时 问题解决-课程教案
(20-1)×9=171(平方米) 171×12=2052(元)
答:铺这块草坪需要2052元。
4.做一块底14米,高8米的三角形广告牌,每平方米 用油漆0.7千克,那么这块广告牌要用多少千克油漆?
14×8÷2×0.7 =112÷2×0.7 =56×0.7 =39.2(千克) 答:这块广告牌要用39.2 kg油漆。
学习目标
【重点】 掌难点】
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 策略。
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
5 cm 8 cm
5×8 =40(cm2)
课堂导入
4 cm 7 cm
7×4÷2 =14(cm²)
6m 3m 2m
(2+6)×3÷2 =12(m²)
4.5 cm
5 cm
16 cm
2 cm
4 cm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4×4.5=18(cm²) 梯形的面积:(2+5)×16÷2=56(cm²) 需要准备吹塑纸的面积:
18×3+56×2=166(cm²) 答:王强至少要准备166 cm²的吹塑纸。
(教材第94页练习二十四第4题)
3.如图所示,一块近似平行四边形的草坪,中间有 一条石子路。如果铺1 m²草坪需要12元,铺这块草 坪需要多少钱?
形来做机器零件。王师傅至少需要准备一块多大的铝
板?
23 cm
切割中要损耗120平方
厘米的铝板。
24 cm
28 cm
课堂练习
(教材第94页练习二十四第3题)
1块梯形的面积:
(23+28)×24÷2=612(cm²) 34块梯形的面积: 612×34=20808(cm²) 所需铝板的面积:
23 cm 24 cm 28 cm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9课时 解决问题(2) 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9课时 解决问题(2) 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9课时解决问题(2) 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能根据题目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并求解。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体会方程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价值。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2)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能根据题目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并求解。

2. 教学难点:理解方程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能灵活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方程解决。

让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方程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找出未知量和已知量。

(2)教师示范如何根据题目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并求解。

(3)学生尝试自己列出方程,并求解。

3. 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用方程解决。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

5. 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

(2)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讨论的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练习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堂小结:通过学生的课堂小结,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五、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让学生体会到了方程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价值。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9课时 解决问题(1) 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9课时 解决问题(1) 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9课时解决问题(1) 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为五年级上册数学第3单元第9课时,主要围绕“解决问题”这一主题展开。

课程内容将教授学生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和问题解决,让学生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教学难点1. 理解问题的本质和关键信息。

2. 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法。

3.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教学案例等教学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教师讲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步骤,通过案例分析和示范,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3. 练习: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互相学习和借鉴。

5.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6.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和提高。

板书设计1.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9课时解决问题(1) 人教版2. 重点内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案例分析和示范、练习题、讨论和总结。

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2. 提高题:让学生解决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 拓展题:让学生自主寻找实际问题,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解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和问题解决,让学生掌握了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第9课时 问题解决六年级上册数学西师版

第9课时  问题解决六年级上册数学西师版

d =2
r =8
花坛的面积:
3.14×82=200.96 (m2)
小路的面积:
314-200.96=113.04(m2)
答:小路的面积是113.04m2
课堂练习
教材第25页“练习六”第4题
1.一座雕塑的基座是圆形,半径为15m ,在它的周
围植上5m宽的环形草坪(如图)。
(1)草坪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试着列综合算式计算。
3.14×0.62 - 0.6×0.6÷2×4
= 1.1304 - 0.72
= 0.4104
≈ 0.41(m2)
答:折叠部分的面积约是0.41 m2 。
求圆形花坛周围小路的面积。在小组内交流你的
解决方法。
花坛的半径
是8米。
花坛周围的小
路正好2米宽。
花坛和小路的总面积:
3.14×(8+2)2=314 (m2)
好是圆面积减去正
方形面积的差。
正方形的面积是
4个直角三角形
面积和。
折叠部分的面积 = 圆的面积-正方形的面积
折叠后的正方形桌面面积:
0.6×0.6÷2×4 = 0.72(m2)
圆桌面的面积:
3.14×0.62 = 1.1304 (m2)
折叠部分的面积:
1.1304 - 0.72 = 0.4104 ≈ 0.41(m2)
“转化法”解题。
圆的半径: 15.7÷3.14=5(m)
鸡舍的面积:3.14×52÷2=39.25(m2)
答:这个鸡舍的面积是39.25平方米。
3.右图中的铜钱直径28mm,中间的正方形
边长为6mm。这个铜钱的面积是多少?
3.14×(28÷2)2 - 62

第9课时 解决问题

第9课时 解决问题

12.王芳拿30元钱到书店买书,每本词典11.5元,每本口算 题卡5元,王芳买了一本词典,还能买几本口算题卡? (30-11.5)÷5=3(本)……3.5(元) 答:还能买3本口算题卡。
谢谢观赏
2.16×0.8÷0.54 =2.16÷0.54×0.8 =4×0.8 =3.2
19.8÷2.5÷0.4 =19.8÷(2.5×0.4) =19.8÷1 =19.8
9.体育老师买来9根10米长的绳子做跳绳,一根跳绳长1.8米。
(1)这些绳子最多能做几根跳绳?

决 9×10÷1.8=50(根)

际 问
答:这些绳子最多能做50根跳绳。

(2)如果把这些跳绳分给五年级各班,每个班分6根。可以 分给几个班?
50÷6=8(个)……2(根) 答:可以分给8个班。
10.服装厂要加工一批儿童服装,如果每套用布1.5米,正好 可以加工470套。如果每套用布只要1.4米,这些布可以加 工多少套? 1.5×470÷1.4=503(套)……0.8(米) 答:这些布可以加工503套服装。
11.王老师准备用100元买一些文具作为文艺晚会的奖品,他花了45.6 元买了10支钢笔,并准备用剩下的钱买一些圆珠笔,每支圆珠笔1.5元。 王老师最多可以买几支圆珠笔?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解答。 (100-45.6)÷1.5=36(支)……0.4(元) 答:王老师最多可以买36支圆珠笔。 1支钢笔多少钱? 45.6÷10=4.56(元) 【提示】 提出问题答案不唯一。人教版五来自级上第9课时 解决问题
和 涉 8.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简及
算 小 220.5÷3×7
4.9÷7÷0.7
数 除
=73.5×7
=0.7÷0.7

【同步备课】第三单元 第9课时 解决问题(教案)五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同步备课】第三单元 第9课时 解决问题(教案)五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同步备课】第三单元第9课时解决问题(教案)五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2.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

3.运用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教学重难点:1.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2.实践应用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实际生活问题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教师引入今天的话题——解决问题,与学生交流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有哪些?(2)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并让学生讨论解决该问题的方法。

2. 讲授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10分钟):(1)教师介绍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并在黑板上进行整理。

(2)引导学生思考与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明确问题、分析问题、寻找方法、实施方法、总结问题。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时如何确定正确的解决方法?3. 实践应用(25分钟):(1)教师让学生分组,每个小组自行选择一个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并利用解决问题的方法分析问题并解决。

(2)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4. 总结反思(10分钟):根据学生的实际应用情况,教师总结并归纳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5.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课外作业:在生活中,学生自行寻找并解决一个问题,要求在本次课上所学的方法进行解决。

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常见的问题,以真实场景为背景引导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2. 合作学习法:教师将学生分为小组,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析和讨论,促进他们的合作和互动。

评价标准:1. 能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及方法。

2. 能够实践应用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成功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

3. 能够提高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培养创新思维。

第9课时 解决问题(加法和减法)

第9课时 解决问题(加法和减法)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人教版一年级数学第9课时解决问题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P57,完成教科书P58“练习十二”第1~3题。

▶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加减法的联系,会用8和9的加减法正确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掌握加减法的意义,能够根据已知条件和问题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并列式计算,体会到两个相关的信息和一个问题可以构成一个数学问题。

3.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明确“解决问题需要的信息”。

▶教学难点根据已知量和问题之间的关系分析数量关系,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并列式计算。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出示教科书P57情境图。

师:说一说,在美丽森林的一角,你们看到了什么?【学情预设】学生会说有小鹿、白鹅、蘑菇、大树、小河。

师:同学们很善于观察,森林中不仅有许多可爱的小动物和美丽的植物,还隐藏着许多的数学问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些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直接出示情境图,把学生带到美丽的情境中,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为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解决小鹿的问题。

(1)聚焦小鹿图,完整表述题意。

师:看,已经有小动物迫不及待要和大家见面了!(出示小鹿的情境图)师:现在请你们用数学的眼光仔细观察,关于小鹿,你知道了什么?【学情预设】学生说出:一共有9只小鹿。

师:你发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很好!你是怎么知道的?【学情预设】学生可能说是数出来的,教师就让学生带着大家数一数,并追问:还有不同的方法吗?引导学生发现图中的文字信息。

师:看来图中的文字也蕴含着很重要的信息,对于已经给出的信息我们就不用数了,这样不容易出错。

仔细观察,你还知道了什么?【学情预设】引导学生说出“跑走了3只,还剩几只?”(教师追问:你怎么知道跑走了3只?怎么看出来的?学生在图中指一指。

第9课时 问题解决(1)-西师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第9课时 问题解决(1)-西师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第9课时问题解决(1)-西师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第五单元多边形面积的计算第9课时问题解决(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2页例1、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1.在现实情景中,能借助所学的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及推导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与过程的严谨性。

2. 通过对数量关系的分析,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3.感受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从中获得价值体验,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重点:运用多边形面积的计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难点: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多媒体课件演示: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

学生计算后,抽一学生的作业到视频展示台展示,并请他说说他是怎么算的?为什么要这样算?引导学生说出梯形、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进行直观地演示。

教师:看来同学们前面的知识学得不错,今天我们就要利用你学过的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

二、新课教学1.教学例1多媒体课件出示例1。

教师:从这个情景图中,你能了解到什么信息?引导学生从题中找出这样几个信息:这堆圆木堆放的横截面形状像梯形,每一层比上层都少1根;知道顶层、底层圆木的根数,堆放的层数;要求这堆圆木一共有多少根。

教师: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看到圆木、钢材等堆放成这样的形状,要知道这堆圆木一共有多少根,你准备怎么解决呢?学生讨论后回答。

如果有学生说出可以一根一根地数时,教师肯定这种方法后追问:如果每层堆放了很多根,堆了很多层,这样一根一根地数还方便吗?教师:是呀,如果我们能找到圆木的堆放规律,就能比较巧妙地,也更方便地算出圆木的根数了。

同学们能发现它的堆放规律吗?引导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后强调堆放规律是:从上往下,一层比一层多放1根。

教师:你能利用这个规律来求圆木的根数吗?怎么求?学生四人小组讨论算法后汇报,估计学生提出的方法有:(1)把每层的根数加起来:3+4+5+6+7+8=33(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课时解决问题(1)
【教学内容】
教材第39页例10和练习九。

【教学目标】
1.掌握根据实际情况用“进一法”取近似值。

2.培养学生分析、理解能力,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重点难点】
1.掌握用“进一法”取近似值。

2.灵活运用这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复习导入】
1.口算。

6.4÷2÷0.1= 3÷1.5÷2=
0÷1.7÷18= 0.25×3.8×4=
0.5×0.3×20= 5.6÷0.2÷0.4=
2.16辆汽车7天共节约汽油360.64千克,平均每辆汽车每天节约汽油多少千克?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3.导入课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小数除法。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应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出示课题)
【新课讲授】
1.教学例10(1)。

多媒体出示例10(1)情境图。

读题,理解题意。

分析数量关系。

提问:要求需要准备几个瓶子,实际就是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
(求2.5千克里面有几个0.4千克,用除法计算。


尝试列式解答。

教师板书:2.5÷0.4=6.25(个)
组织讨论:(1)这个结果符合实际情况吗?
(2)如果不符合,几个瓶子合适?说出理由。

学生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

汇报、交流。

小结:6.25个不符合实际情况,瓶子的个数只能是整数。

要用7个瓶子。

因为用“四舍五入”法求出6个瓶子,6个瓶子只能装2.4千克香油,还有0.1千克香油没处装,因此还需要1个瓶子,应该是7个瓶子。

讲解:这种取值方式叫“进一法”,不管小数部分是几都要向整数部分进一。

举例子说一说还有哪些情况下会用到“进一法”取近似值。

2.典例讲析。

例1学校食堂买了611千克的大米,现在要用每个只能装100千克大米的麻袋运回所有大米,食堂最少需要准备多少个这样的麻袋?
分析:根据题意可以列出除法算式,从实际生活需要,麻袋个数应该是整数。

解:611÷100=6.11(个)
答:食堂最少需要准备7个这样的麻袋。

例2幼儿园买了80个奶油蛋糕,每6个装一箱,至少要用多少个蛋糕箱?
分析:求要用多少个蛋糕箱,也就是求80里面有多少个6,列除法算式是:80÷6,商是13,余数2。

从实际生活需要,麻袋个数应该是整数。

解:80÷6=13.3(个)
答:至少要用14个蛋糕箱。

【课堂作业】
1.完成课本练习九第6题。

本题没有特殊要求,采用“四舍五入”法取值即可,但要注意保留几位小数。

2.完成课本练习九第8题。

这道题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第8题要用到“进一法”。

完成后,请同学说一说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取近似值。

3.完成课本练习九第11题。

指导学生解答时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一是橙子粉瓶上隐藏了450克这个条件;二是学生在计算450÷16时就要遇到取商的近似值,然后再用取的近似值与9相乘。

4.完成课本练习九第12题。

练习时要关注学生的一些解题技巧。

按一般的分析,这道题应该这样解:6.3÷10000÷7×50000×31,但这样解答出现的小数位数太多了,因此可以指导学生这样想,50000平方米是10000平方米的5倍,10000平方米每天可以吸收6.3÷7=0.9(吨)二氧化碳,50000平方米8月份可以吸收0.9×5×31=139.5(吨)二氧化碳。

这样不仅使解题过程变得简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答案:1.510÷3=170(千米/时) 170÷74≈2.3
2.第8题:680÷15≈45.3(个)
用进一法,需要46个纸箱。

3.450÷16=28.125≈28(杯)
9×28=252(克)
4.6.3÷7=0.9(吨)0.9×5×31=139.5(吨)
【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学习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小结:这节课,我们新学了一种取近似值的方法——“进一法”,大家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

【课后作业】
《创优作业100分》本课时练习。

第9课时解决问题(1)
进一法
例:2.5÷0.4=6.25(个)
(进一法)6个不够,需要准备7个。

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样的,教学中不能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束缚,更不能传授一些像套用公式之类的所谓解题的“秘诀”给学生。

要引导学生学会对实际问题进行正确地分析,分析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必要前提,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探索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