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概论

合集下载

[园林工程管理]风景园林概论

[园林工程管理]风景园林概论

(园林工程)风景园林概论农业文明时期园林4个共同特点:1绝大多数直接为统治阶级服务,或归他们所私有,如苏州的私家园林、的皇家园林2主流是封闭的内向型3以追求视觉的景观之美和精神的寄托为主要目的,且没有自觉的体现所谓社会环境效益4造园工作由工匠文人和艺术家来完成此阶段园林界定:园林是于壹定地段范围内,利用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栽培、建筑布置,辅以禽鸟养畜,从而构成壹个以追求视觉景观之美为主的赏心悦目畅情舒怀的游憩居住的环境。

现代园林学的产生:18世纪的产业革命促使各个国家工业文明的崛起,陆续又农业社会过渡到工业社会。

工业文明的兴起带来了科学技术的飞跃进步为人们开发大自然提供了更为有效的手段,人们于从大自然获得前所未有的丰富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因其无计划的掠夺性的开发而造成严重的破坏。

其结果是植被减少,水土流失,水体和空气污染,气候改变,自然生态系统恶性循环,严重失衡。

资本主义国家的人口密集,大城市不断膨胀居住环境不断恶化,人类和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由早先的亲和状态逐渐转变为对立敌斥的关系。

于这样的情形之下,壹些有识之士预见到这样情况继续发展下去必然会带来灾难性的恶果,相继提出种种改良学说,其中就包括自然保护的对策和城市园林方面的探索。

现代园林学——景观规划设计应运而生。

美国现代园林之父:奥姆斯特德,工作内容:1通过对土地利用的合理规划来保护自然资源,将大地风貌和自然景观作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壹部份而加强维护和管理2是针对大城市的污秽邋遢和恶劣的居住环境,提出补救的办法,即把农村带进城市,建立公共园林,开放性的空间和绿地系统现代园林学定义:它是壹门对土地进行设计规划和管理的艺术,它合理的安排自然和人工因素,借助科学知识和文化素养,本着对自然资源保护和管理的原则,最终创造出对人有益,使人愉快的美好环境设计行业的三姊妹:景观规划设计专业、建筑专业、城市规划专业“景观先行”时国外大型设计项目运作的形式,即先由景观设计师通过现状的调查和分析,确定该区域将呈现何种景观风貌,再进壹步进行建筑设计、市政设计专业基础课:素描色彩风景园林概论风景园林设计原理观赏树木学花卉学中外园林史专业课/设计课:园林规划设计种植设计园林工程景观建筑设计建筑结构和选型建筑构造环境小品设计专业选修课:美学原理景观生态学土壤学园林工程预决算园林运营管理和法规计算机辅助设计学习的核心和最终目的:培养创造力和利用各种知识进行决策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设计能力)中国自然写意风景园天人合壹的哲学观崇尚自然的美学观1公元前11世纪周文王灵囿帝王贵族游乐狩猎的林园2秦上林苑开创了人工堆山的记录3西汉汉武帝扩建上林苑广植果木花卉布置宫观楼台等建筑求仙的神秘氛围私家园林兴起周文王的灵囿灵台灵沼秦始皇咸阳宫的上林苑汉武帝长安的建章宫4魏晋南北朝:3-6世纪中国园林发展史上重要的转折期田园诗、山水画、玄学,讴歌自然、以隐逸野居为高雅竹林七贤:王戎山涛阮籍嵇康向秀刘伶阮咸均为博学多才之人,对玄学儒学文学音律声乐皆有高深的造诣,且均喜欢于山清水秀的竹林游玩弹琴唱歌写诗不喜做官,嵇康阮籍向秀等人均有高水平著作传世私家园林兴盛:壹种是以贵族官僚为代表的崇尚华丽争奇斗富的倾向,壹种是以文人名士为代表的表现隐逸山林泉石之怡性畅情的倾向,追求视觉景观的美的享受成为后世文人园林的先声王羲之等人会稽兰亭的集会和诗集序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谢灵运的山水诗山居赋,尽情歌颂自然风景田园生活的意境寺庙园林出现,佛教逐渐中国化北方的洛阳,佛寺始于东汉明帝时的白马寺5隋唐,园林发展的全盛期皇家园林规模日益宏大:隋洛阳西苑唐长安大明宫华清宫兴安宫私家园林:王维兰田山辋川别业白居易庐山草堂唐代已开始诗画互渗的自觉追求,从而把诗画情趣和园林山水景物相结合曲江,我国历史上第壹座公共性质的大型园林寺观园林进壹步世俗化,城市寺观具有城市公共交往中心的作用,寺观园林亦相应地发挥了城市公共园林的职能山水画山水诗文山水园林这三个艺术门类已有互相渗透的迹象,中国古典园林的第三个特点诗画的情趣开始形成隋唐时的文化艺术也达到了壹个新的高峰,山水画已形成独立的画种,同时以自然山水为主体的山水诗文及游记也十分流行文人直接参和造园活动,把造园艺术和诗画相联系,于园林中创造诗情画意的境界6宋元填词绘画方面颇有成就,造园风气很盛俩宋时期的皇家园林更多地受到民间的影响,比起隋唐规模变小,皇家气派也有所削弱,但规划设计则趋于清新精致细密宋徽宗时建成俩处新的大内御苑——延福宫、艮岳(金明池、琼林苑)专门机构:应奉局花石纲评价:筑山:构成宾主分明远近呼应余脉延展的完整山系;理水:几乎包罗了内陆天然水体的全部形态:河湖沼片溪涧瀑潭;植物配置:70余个品种;建筑:从造景的需要出发;总结:体现儒道思想之最高哲理:阴阳虚实的相生互补,统壹和谐7明中心城市:南京苏州及太湖周围南京瞻园苏州拙政园留园艺圃五峰园叠石装修铺地花窗等园林工程有很多发展、造园技术日益成熟江南壹带出现专业造园家:计成张南垣8清:园林发展的成熟期皇家园林:集锦式园林私家园林兴盛:扬州苏州杭州吴兴珠江三角洲壹带北宋园林多集中于东京汴梁和西京洛阳主要园林类型1皇家园林:皇权至上皇权至尊的规划思想,前宫后苑,空间序列严谨,显示帝王威严以及适应封建礼制和排场的需要,建筑物数量多类型复杂规模尺度大风格持重端庄色彩富丽浓艳,往往是雕梁画栋金碧辉煌雍容华贵,具有宗教色彩。

风景园林设计概论

风景园林设计概论

风景园林设计概论《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原名景观设计原理)课程基于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注重在专业基本概念、基础理论与实践领域的导论介绍,使学生对于本学科专业基础理论有初步系统的认知,树立正确的专业观。

教学单元由导论、基础理论、设计程序与方法和不同类型设计要点组成。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建立景观设计的基本理论框架,教学中侧重教会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以恰当的手段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掌握景观调查、分析、评价、决策、规划与设计的基本方法与技术。

目前课程存在主要问题有:1.课程名称内涵不清晰2005年国际风景园林联合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风景园林教育》中强调《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为风景园林教育要求学生掌握的主要知识点,景观设计原理课程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在专业实践中理清设计思路,学会应用学科前沿理论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专业实践项目的科学性与系统性,因此有必要在课程教学环节中增加方法论的知识点,来拓宽本课程内涵与外延。

2023年我国风景园林学专业一级学科成立,将景观、风景与园林名称合并统一为风景园林学。

我校环境设计专业的景观方向隶属于风景园林学科范畴,本课程名称应和学科称谓保持一致,故将本课程名称更名为《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

2.理论课程与设计实践课程脱节作为专业主干理论课程,传统的教学体系存在理论课与设计课脱节的问题,学生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快速学完理论课程并完成教师指定的作业,收效甚微;学生在设计实践课上普遍存在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不牢固,设计方法不正确的问题。

因此如何将理论课程与设计主干课程结合,提高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与科学设计的实践能力,是景观设计原理课程的主要目标。

3.结课方式不易体现教学目标景观设计原理课尝试过开卷考试、研究报告的结课方式。

开卷考试对本学科的基础理论、相关知识及热点问题进行文字考核,这一方式无法满足学生设计实践能力的培养。

研究报告以学生实地调研后撰写调研报告进行PPT汇报为考核方式,对学生实践调研、分析与表达问题的能力有提高,但也存在小组内部工作量不均等问题。

风景园林概论

风景园林概论

风景园林概论摘要:风景园林这种协调自然关系的特点使其区别于其他学科。

这种特点多少也影射在其他学科上,比如景观设计,城市规划,园林,景观建筑。

但相比起风景园林,这些学科分别有各自的侧重。

关键词:风景园林;园林;古典园林艺术;生态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522一,风景园林概念与发展园林(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概念,是1858年美国弗里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Frederick Law Olmsted)和卡尔沃特·沃克斯(Calvert Vaux)在设计纽约中央公园时提出来的。

造园这一概念是20世纪初期日本造园学家本多静六借用明代造园造园学家计成所著《园冶》中的题词而来[1]。

Landscape Architecture园林之父Olmsted定义为:用艺术手段,处理人,建筑与环境之间复杂关系的一门学科。

这个定义很笼统,但十分直接的说出了风景园林对自然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的贡献。

作为不可或缺的协调者和完善者,风景园林在自然与人类社会活动之间做了协调和完善,自然的美丽与人类的智慧进行了完美的结合。

因此更确切的风景园林定义为:只在一定场地和环境条件下,应用植物、水体、道路、广场、山石、地形、建筑等园林基本要素,并体现一定的文化、历史、民族、自然等特征而营造建成的景观。

它是具有一定的性质、功能、表达某一主题思想,可供人们休憩使用的环境与空间。

二,风景园林学科特点风景园林这种协调自然关系的特点使其区别于其他学科。

这种特点多少也影射在其他学科上,比如景观设计,城市规划,园林,景观建筑。

但相比起风景园林,这些学科分别有各自的侧重。

景观设计侧重艺术,城市规划侧重工程建设,园林侧重叠山理水即造园。

相比于这些学科,风景园林更像是一种理念的实践。

它需要各种学科的相互交织,它涉及到美学,生态学,植物学,规划学,建筑学,文学,史学,地理学,天文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每一个学科取得的成果对风景园林学科均有促进作用。

风景园林概论知识点大一

风景园林概论知识点大一

风景园林概论知识点大一风景园林概论是园林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风景园林的基本理论、设计方法和实践应用的认识与能力。

本文将介绍风景园林概论相关的知识点,供大一学习参考。

一、风景园林概论简介风景园林概论是一门以风景园林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其主要内容包括园林学基本概念、园林艺术和园林设计原理等方面的知识。

它是风景园林专业学生的第一门专业课程,对于了解园林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培养园林设计思维和能力至关重要。

二、风景园林概论的学习目标1. 掌握园林学基本概念:包括园林、景观、风景、园林史等的定义和内涵,了解园林学的学科特点和发展历程;2. 熟悉园林艺术:了解园林设计的美学原理,学习欣赏和评价各类风景园林作品,培养审美能力;3. 理解园林设计原理:学习园林设计的基本要素、设计流程和方法,掌握园林设计的系统性思维;4. 培养实践能力:通过实地考察和课程设计等形式,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风景园林概论的教学内容1. 园林学基本概念:介绍园林学的定义、学科体系和研究内容,引导学生对园林学的整体认识;2. 园林史:概述中国和世界各个历史时期的著名园林及其特点,了解不同时期的园林发展规律;3. 园林艺术:探讨园林设计的美学原理,包括构图、色彩、比例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美感;4. 园林设计原理:介绍园林设计的基本要素,如地形水系、植物配置等,以及设计思维和方法;5. 实践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不同类型的风景园林实践案例,并开展小型课程设计项目。

四、风景园林概论的学习方法1. 认真听课:上课时要积极参与讨论,理解教师的讲解内容,及时解决思考中的问题;2. 阅读相关教材:除了课堂上的讲解,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园林学方面的教材,深入学习相关知识;3. 实地考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实地考察活动,亲身感受各类风景园林作品,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4. 多交流互动:与同学进行学科交流,互相讨论、解答问题,扩展视野,提高学习效果;5. 做好课程设计:认真对待课程设计项目,按照园林设计的原理和方法进行规划,注重团队协作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风景园林概论

风景园林概论

风景园林概论精华
1、中国最早的园林形式囿、苑(秦汉时才有宫苑,周文王才有灵囿,西汉时建章宫,宋徽时大内艮岳)
2、园林的别称:园池、山池、池馆,宅院,别业等。

3、美国现代园林之父:F.L奥姆斯特德(提出LA)
4、中国园林的分类:私家园林、皇家园林、寺观园林、风景名胜园林。

5、中国素有“世界园林之母”的美誉。

6、景观规划设计专业起源于哈佛,同建筑专业、城市规划专业形成设计行业三姐妹。

7、中国园林遵从法则: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崇尚自然的美学观。

8、我国历史上第一座公共性质的大型园林——曲江。

风景园林概论 第五章 风景园林设计理论基础

风景园林概论 第五章 风景园林设计理论基础

一、生态学与景观生态学概述生态学(Ecology ) 源于希腊文oikos词根“oiko” + “logos”“住所”或“栖息地” 学问原意: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住所”或居住环境的科学1866年德国动物学家赫克尔(E.Haeckel)初次给生态学创立定义:“生态学是研究生物有机体与有机及无机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 非生物环境是指光、温、水、营养物等理化因素,生物环境则是同种和异种的其他有机体。

C. Troll (特罗尔)1939年最先提出“景观生态学” 一词的,目的是为协调统一生物学和地理学两个领域中科学家的研究工作。

当时他认为:景观生态学并不是一门新的学科,而是在综合研究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观点。

景观生态学中三个基本构成要素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雷切尔.卡逊(Racherl Carson )出版著作《寂静的春天》1969年麦克哈格《设计结合自然》的问世,将生态学思想运用到风景园林设计中,产生了“设计尊重自然”,把风景园林设计与生态学完美地融合起来,开辟了生态化风景园林设计的科学时代,也产生了更为广泛意义上的生态设计。

1.生物多样性理论2.生态位原理生态位是指每个个体或种群在种群或群落中的时空位置及功能关系。

3.互惠共生原理互惠共生又称互利共生,是指两个物种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彼此相互依赖、相互共存、双方获利。

如地衣即是藻与菌的结合体;一些植物种类的分泌物对加一些植物和生长发育是有利的,如黑接骨木对云杉根的分布有利,皂角、白蜡与九里香等在一起生长时,互相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另外一些植物的分泌物则对其他植物的生长不利,如胡桃能分泌一种叫胡桃醒的物质,它能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其它如:丁香、洋槐、薄荷、月桂、稠李、风信子等都会分泌一些不利于其他植物生长的物质,在园林中的植物配植时胡桃与苹果、松树与云杉、白桦与松树等都不宜种在一起,森林群落林下蕨类植物狗脊和里白则对大多数其他植物幼苗的生长发育不利。

现代风景园林学概论

现代风景园林学概论

现代风景园林学概论第一章绪论园林设计是一门有着悠久历史的新学科,它的存在和发展一直与人类发展息息相连,包括人们对生存生活环境的追求,以及对生活环境无意识和有意识的改造活动。

这种活动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发生过多次物质形态和审美思想的变迁,最终孕育了现代风景园林学。

第一节风景园林学的相关概念Landscape(园林)——概念的解读长期有争议:1.全国农林院校介定为“风景园林”专业2.清华大学译为“地景”3.香港、台湾译为“景观建筑”学4.工科院校多译为“景观”学5.日本译为“造园”学6.韩国译为“造景科”7.近代园林之父Olmsted :“Landscape Architecture”8.中国园林专业创始人之一汪菊渊院士:研究如何合理运用自然因素(特别是生态因素)、社会因素来创造优美的、生态平衡的人类生活境域的学科。

Landscape(园林)——是规划、设计、保护、建设和管理户外自然和人工境域,用艺术的手段来处理人、建筑与环境之间复杂关系的一门学科。

其核心内容是户外空间营造,根本使命是协调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

园林——园林学——现代风景园林学——LA——Landscape Architecture园林设计师——Landscape Architect,曾经叫做园丁Gardener,后来叫做Landscape gardener。

亦即景观设计师,是以园林设计为职业的专业人员。

CHSLA——Chinese Society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是由中国风景园林工作者自愿组成,经国家民政部正式登记注册的学术性、科普性、非盈利性的全国性法人社会团体,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国际风景园林师联盟成员。

/cn/ IFLA——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andscape Architects,即国际景观设计师联盟。

景观学——以美国为代表的北美景观学者对概念的理解差异较大。

风景园林概论期中前总结

风景园林概论期中前总结

风景园林概论期中前总结第二章风景园林简史园林的发展阶段:1、原始社会—果木蔬园;2、奴隶封建社会—古典园林;3、工业革命后—现代园林;4、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园林城市设计。

第一节中国古典园林经济、政治、意识形态再平衡一、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1.基地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人工山水园林和天然山水园(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

2.园林隶属关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观园林。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1)本与自然、高于自然。

(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3)诗画的情趣(4)、意境的涵韵(5)叠山(掇山)是园林内使用天然石块堆筑为石山的特殊技艺。

(6)、园林的植物配置:“古、奇、雅”。

三、中国古典园林发展(一)生成期:殷、周、秦、汉(公元前11 世纪-公元220年)1、三种主要形式:囿苑、台、园圃。

2、三个重要意识形态方面的因素:①天人合一思想②君子比德思想③神仙思想3特征:①造园活动的主流是皇家园林②功能从狩猎生产到游憩观赏③崇拜自然④设计粗犷4、代表案例:周:周文王的灵台、灵囿、灵沼秦:秦始皇在咸阳营建的上林苑西汉:武帝在长安营建的建章宫、上林苑(二)转折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在中国历史上有过一个长期的混乱时代。

是中国古代园林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

文人雅士厌烦战争,玄谈玩世,寄情山水,风雅自居。

豪富们纷纷建造私家园林,把自然式风景山水缩写于自己私家园林中。

园林特点(1)园林规模由大变小(2)园林造景由过多神异色彩转为自然文化。

(3)创造手法由写实趋向写实与写意相结合。

(4)单纯地模仿自然山水而适当地加以概括、提炼,但始终保持着“有若自然”的基调。

(5)园林规划设计有粗放到细致。

(6)建筑与其他要素密切协调。

(7)皇家园林游赏活动成为主要甚至唯一功能。

(8)私家园林作为一个独立的类型异军突起。

(9)寺观园林拓展了造园活动的领域,一开始便向世俗化的方向发展。

(三)全盛期:隋、唐(公元589—960年)园林特点:①皇家园林的“皇家气派”已完全形成②私家园林的艺术有所升华。

风景园林概论复习资料

风景园林概论复习资料

风景园林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章风景园林概述第一节:风景园林释义一、传统园林释义(一)、中国传统园林释义在中国,“园林”作为合成词,最早见于汗·班彪《游居赋》。

中国园林史上最早有记载的园林形式是悬圃(又称玄圃)。

中国早期园林形式:圃:一般都解释为种植蔬菜、瓜果、草木。

园:是农业土栽培果蔬的场所。

台:早在夏、商、周,我过就有了建筑历史。

刘向《新序·刺奢》谢:《图文解字》称:谢,“有屋也”。

孔传《书·泰誓》。

囿、范。

(二)、西方传统园林释义西方园林最早的源头可以最溯到《圣经·旧约》中的伊甸园。

西方园林(Garden、Gǎrden、jardin)园艺(horticulture)(三)、传统园林的含义园林式人们根据所处的自然环境、文化特点以及所掌握的技术,通过利用改造自然山水、地貌,或者运用植物、山、石、水、建筑、雕塑等园林要素进行人工构筑,从而形成了一个风景优美、环境清幽、可以畅达心胸、抒发情怀,便于游憩、居住或者工作,时而也兼作一些生产和宗教活动的宜人环境。

风景园林(Landscape Architecture)释义(一)、现代风景园林溯源1804年法国风景园林师吉恩•莫雷尔首次创造了法国合成词风景园林师(Ar-chitecte-paysagiste)。

19世纪中期,改词在法国正式流传。

1854年由路易斯•稣尔比斯•玛丽设计的布伦园林的制图上,出现了“景园林师部”印章。

Landscape和Architecture的第一次结合出现则在吉尔伯特•L迈森(Gilbert L Measone),1824年出版《意大利大画家的风景园林》。

20世纪初帕特里克•格迪斯称自己是“风景园林师”(Landscape Arechi-tect)。

费里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和沃克斯在19世纪60年代初或更早就承认了这一个新术语。

1899年美国风景园林师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简称AS-LA)成立。

风景园林概论 绪论-学科导论

风景园林概论 绪论-学科导论

第一篇景观建筑设计专业学科导论学位学科门类 : 工学一级学科名称 : 建筑学第一节学科特色与研究方向特色我校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学科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创始人陈植教授是我国现代造园学的奠基人,其所著《造园学概论》等是本学科的经典论著,1995年设建筑学一级学科下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硕士点,2006年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学科被国家林业局列为重点学科,2007年园林专业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具有风景园林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

现本科设有城市规划、园林、景观建筑设计三个专业。

本学科研究主要四方面内容: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景观建筑设计与理论、城镇规划设计与理论、景观工程与技术。

本一级学科培养具有生态学基础,“建筑、城市、景观”三位一体的专业知识结构,从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城镇规划、景观建筑设计、景观工程工作的建筑学科技术人才。

学术地位本学科历史悠久,是中国农林院校中仅有的两个由国家批准的城市规划与设计硕士点之一,是风景园林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教学团队为国家优秀教学团队。

本学科教师共15人,其中12人具有硕士学位, 10人具有博士学位。

年龄结构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年龄在30-44岁之间。

学科教师以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大学等国内外著名高校毕业生及本校毕业生组成。

学科有建设部风景园林专家二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江苏省青蓝工程、333工程学术带头人各一人,江苏省青蓝工程学术骨干三人,学科聘请齐康院士为兼职教授。

国内农林院校风景园林学科带头人近一半、景观设计院骨干近三分之一出自我校本学科,在风景园林领域处于全国领先位置。

近年来,本学科主持的教学改革项目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和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国家精品课程1门;江苏省精品课程4门;主编论著15部,主编教材16部。

其中3部教材被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

风景园林概论复习资料

风景园林概论复习资料

风景园林概论复习资料风景园林概论复习资料风景园林概论是一门介绍和探讨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涉及到景观设计、园林规划、植物配置等多个方面。

通过对自然与人文的综合研究,风景园林概论旨在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理解和对美的感受,使其具备设计和规划园林景观的能力。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风景园林概论的复习资料,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风景园林的历史发展风景园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的兴起。

在古代,园林被视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象征,同时也是统治者权力和财富的象征。

从古埃及的金字塔到中国的皇家园林,每个文明都有其独特的园林风格和设计理念。

在现代,风景园林的发展越来越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追求自然与人类的和谐共生。

二、风景园林的设计原则风景园林的设计原则是指在规划和设计园林景观时需要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

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自然性:园林景观应该尽量还原自然的原貌,保留自然地貌和植被,使人们能够感受到自然的美丽和宁静。

2. 功能性:园林景观应该满足人们的需求,包括休闲娱乐、教育和文化活动等。

设计师需要考虑到不同人群的需求和利益。

3. 美学性:园林景观应该具有艺术性和美感,通过景观元素的组合和布局来创造出美丽和谐的场所。

4. 可持续性:园林景观应该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设计师需要考虑到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三、风景园林的植物配置植物是园林景观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可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

在植物配置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植物的选择:根据园林景观的设计目标和气候条件,选择适合的植物种类。

不同的植物具有不同的生长习性和景观效果,设计师需要根据需求进行选择。

2. 植物的组合:通过植物的组合和布局,可以创造出不同的景观效果。

例如,可以通过植物的高矮搭配和颜色的对比来营造层次感和丰富度。

3. 植物的养护:植物的养护是园林景观的重要环节,设计师需要考虑到植物的生长需求和养护工作的难度。

风景园林概论课总结(★)

风景园林概论课总结(★)

风景园林概论课总结(★)第一篇:风景园林概论课总结风景园林概论课总结中国园林的历史悠久,园林一词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朝班彪《游居赋》,而这个时代所指的园林,已经具备了游赏特征,同时也可以作为一种类似于现代园林作为审美对象的一种存在。

而园林一词多见于西晋,西晋许多文人墨客的诗中都有提到园林,中国古代园林的登峰造极之作非明代的左思《园冶》莫属了,其中对造园技艺的论述可谓字字珠玑,令人叹服。

作为世界上第一部造园专著,《园冶》一书在中国乃至世界园林史上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

其中园林的发展过程之中也产生了几种形式,概括起来主要有圃,园,囿,苑,台,榭等形式,这些园林具有的形式也多见于中国古代的诗词中,可见园林在当时具有重要的观赏作用。

《兰亭集序》中的流觞曲水的景象亦发生在园林之中,由此推知,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中,若是没有园林的参与,中国诗词亦不能走向辉煌。

园林与诗词息息相关,单见《红楼梦》一书中,宝黛每每吟诗作对或是借景抒情都离不开中国园林的山山水水,园林景致所含有的意义流露于诗中。

难以想象,没有了园林景致,没有了黛玉的葬花词,红楼梦会是什么样子。

但是可以预见,红楼梦绝对不会成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更不会在国内外享有知名度。

有人说过诗是红楼梦的精华所在,没有园林的诗旧没有了韵味,若是没有关于园林的诗词,当代人对园林认知恐怕也得退化了。

传统园林的含义《风景园林概论》一书中说,“园林是人们根据所处的自然环境文化特点及掌握的技术,通过利用,改造自然山水,地貌或是运用植物,山,石,水,建筑,雕塑等园林要素进行人工构筑,从而形成一个风景优美,环境清幽,可以畅达心胸,抒发情怀,便于游憩,居住或者工作,时而也兼具生产和宗教活动的宜人环境。

”既然有传统园林对人们的陶冶作用,就会出现与造园相关的职业——风景园林师,还有和园林设计相关的学科——风景园林。

1948年,世界上第一个完整的风景园林于1900年由哈弗大学首设,随着1948年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的成立,风景园林最终成为现代风景园林学科的最终名称。

风景园林概论 园林概述

风景园林概论 园林概述

第二篇第一章园林概述第一节园林释义1.什么是“园林”?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完善的定义,但是长久以来不同国家的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园林提出了自己的认知、定义或解释。

《21世纪世界彩色百科大全》中“园林”定义是:“以植物、山石、水体等做了美丽设计的居住生活的空间”。

目前在我国较为普遍认同的定义是“园林是在一定的地块上,以植物、山石、水体、建筑等为素材,遵循科学原理和美学规律,创造出的可供人们游憩和赏玩的现实生活境域”。

▪中国最早的园林形式是“囿”囿——是筑垣以设境界而于其中饲养禽兽的场所,它并非现在的动物园那样集中珍禽奇兽,以观赏和保护为目的,囿中的牛马供军用,禽类供食用。

在公元前11世纪西周时期早期,早期园林已在中国出现,西周时供帝王狩猎游乐的囿内就有珍禽异兽、山林绿地、土台和房屋建筑,以及天然池沼、河流或人工开凿的池沼。

▪西方最早的园林形式:西方有文字记载的园林雏形产生更早。

公元前27世纪建造的埃及金字塔中壁画和镌刻内容有种植于神庙四周的神圣丛林(Sacred grave),是膜拜神灵的环境布置。

2.园林的别称园池,山池,池馆,宅园(Garden),别业(邺)(villa),第宅等。

中国园林就其服务于不同对象来说有:皇家、私家、寺观园林,郊邑风景区等。

英语中,与园林类似的词有“Garden”花园、宅园;“Park”公园;“National park”国家公园;“Landscape architecture”。

日本受我国《园冶》的影响,一直沿用造园一词,与之相近的词还有:造园设计、庭院设计、天然公园、景观单位、田园都市(花园城市)、园芸计划(园林规划)等。

3. 18世纪产业革命前园林的特点产业革命之前,即农业文明时期,园林经历了萌芽、发展(成长)而臻于兴旺的漫长过程,在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丰富外形的时代风格、民族个性、地方特性。

而这一阶段的不同风格的园林又都具有4个共同的特点:(1)绝大多数直接为统治阶级服务,或归他们所私有;(2)主流是封闭的、内向型;(3)以追求视觉的景观之美和精神的寄托为主要目的,并没有自觉得体现所谓社会、环境效益;(4)造园工作由工匠、文人和艺术家来完成。

风景园林概论期末总结[五篇]

风景园林概论期末总结[五篇]

风景园林概论期末总结[五篇]第一篇:风景园林概论期末总结风景园林的环境要素一自然环境要素气候土壤地质水文植被野生动物污染二人文环境要素历史人口文化产业经济结构教育与社区参与风景园林的构成要素地形1.景观骨架2.构成空间作用3背景4.造景5.观景6.工程7.实用水体1.统一2.系带3.景观焦点4.环境5.实用;要素 1驳岸2.堤3.桥园路功能作用:1.组织交通;2.引导游览;3.组织空间;4.工程作用广场功能作用 1.景观建构铺地小品2.人文构建3.实用功能植物1.构建空间2.观赏3.生态乔木、灌木、草本地被、藤本、花卉、竹类园林植物种植设计1.规则式设计 2.自然式种植 3抽象图案式设计 4.生态设计(整体性实用性艺术性趣味性相结合;空间组织统一立意;体现地方特色;空间组织协调相结合)园林规划设计程序1调查研究阶段2编制任务书阶段3总体规划设计阶段4局部详细设计阶段5施工设计阶段风景园林设计理论基础空间;人体工程学;环境心理学;艺术法则;材料;文化空间:量(尺度)形(形状)质(氛围);图底理论限定类型:围合设立覆盖凸起挖掘托起变化质地人体工程学目标:安全健康高效能舒适应用:1确定人在园林景观中活动所需空间的主要依据2确定设施设备、园林小品等园林景观中物体的形体、尺度及其使用范围3提供适应人体的园林景观物理环境的最佳参数4对视觉要素的计测为视觉环境设计提供科学依据艺术法则:统一和多样;主从和重点;均衡和稳定;对比和调和;韵律和节奏;比例和尺度园林造景艺术手法:主与次;对与障;夹与框;前与背;俯与仰;实与虚;近与借;季相造景园林造景形式美要素:色彩点线形状空间质感行为心理学:人的行为习性1.捷径效应2.识途性3.左转弯4.左(右)侧通行习性5.从众习性6.聚集效应7.依靠行为8.观看的行为9.小群生态环境心理学:人的三种活动类型:必要性的;自发性的;社会性的空间环境中人的行为和心理:1领域意识和人际距离2安全性和依靠感3私密性与尽端趋向4参与和交往的愿望5从众心理6喜新求异心理7边界效应风景园林学科体系一:风景园林基础理论二:基本技能与技术三:实践范畴(1自然与文化资源保护与保存2风景评估与风景规划3场地规划4细部景观设计5城市设计6风景园林工程与管理)风景园林与工程管理1.土方工程2水景3园路4假山5挡土墙6给排水7电气8种植(艺术与技术的统一,规范性,时代性,协作性)水景工程:1水系规划2驳岸与护坡3水池工程4溪流,跌水,瀑布5喷泉园路类型:路堑式,路堤式特殊式作用:1划分组织空间2组织交通和导游3参与造景4组织排水5提供活动场地和休息场所种植工程:原则1符合设计要求2技术符合树木生活习性3栽植时间4执行技术规范和操作规范影响栽植成活因素:生理;个体;自然气候土壤栽植时间:春雨秋冬竖向设计:一块场地上进行垂直于水平面方向的布置和处理(平地坡地山地丘陵水体)驳岸(基础墙体盖顶伸缩缝背部防冻胀):在水体边缘与陆地交界处,为稳定岸壁 ,保护水体不被冲刷或水淹等因素破坏而设置的垂直构筑物平地:1坡度<3%;2统一协调景观3利于植物景观营造园林建筑的布局4室外活动缓坡13-12倾斜地形2变化竖向景观3室外活动陡坡>12欣赏低处风景观景台;园路:梯道山体:可/不可登临2构景观景3创造组织空间序列假山1划分组织园林空间2景观焦点3点缀园林空间4作驳岸海绵城市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方法:1透水铺装及生态树池 2雨水花园3生物滞留设施 4下沉式绿地 5植草沟 6植物缓冲带 7雨水湿地、湿塘 8蓄水池 9雨水罐10绿色屋顶 11雨水回用设施。

风景园林概论 第五章 风景园林设计理论基础

风景园林概论 第五章 风景园林设计理论基础

一、生态学与景观生态学概述生态学(Ecology ) 源于希腊文oikos词根“oiko” + “logos”“住所”或“栖息地” 学问原意: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住所”或居住环境的科学1866年德国动物学家赫克尔(E.Haeckel)初次给生态学创立定义:“生态学是研究生物有机体与有机及无机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 非生物环境是指光、温、水、营养物等理化因素,生物环境则是同种和异种的其他有机体。

C. Troll (特罗尔)1939年最先提出“景观生态学” 一词的,目的是为协调统一生物学和地理学两个领域中科学家的研究工作。

当时他认为:景观生态学并不是一门新的学科,而是在综合研究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观点。

景观生态学中三个基本构成要素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雷切尔.卡逊(Racherl Carson )出版著作《寂静的春天》1969年麦克哈格《设计结合自然》的问世,将生态学思想运用到风景园林设计中,产生了“设计尊重自然”,把风景园林设计与生态学完美地融合起来,开辟了生态化风景园林设计的科学时代,也产生了更为广泛意义上的生态设计。

1.生物多样性理论2.生态位原理生态位是指每个个体或种群在种群或群落中的时空位置及功能关系。

3.互惠共生原理互惠共生又称互利共生,是指两个物种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彼此相互依赖、相互共存、双方获利。

如地衣即是藻与菌的结合体;一些植物种类的分泌物对加一些植物和生长发育是有利的,如黑接骨木对云杉根的分布有利,皂角、白蜡与九里香等在一起生长时,互相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另外一些植物的分泌物则对其他植物的生长不利,如胡桃能分泌一种叫胡桃醒的物质,它能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其它如:丁香、洋槐、薄荷、月桂、稠李、风信子等都会分泌一些不利于其他植物生长的物质,在园林中的植物配植时胡桃与苹果、松树与云杉、白桦与松树等都不宜种在一起,森林群落林下蕨类植物狗脊和里白则对大多数其他植物幼苗的生长发育不利。

大一风景园林概论复习知识点

大一风景园林概论复习知识点

大一风景园林概论复习知识点风景园林概论是风景园林专业的入门课程,通过对园林学科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及相关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对风景园林专业有一个整体认识,并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下面将回顾大一风景园林概论课程中的重点知识点。

1. 风景园林概论的定义风景园林概论是一门介绍风景园林学科的课程,包括风景园林的概念、历史与发展、设计原则、构成要素等内容,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对风景园林学科的基本认识和理解能力。

2. 园林学的起源与发展2.1 古代园林文化:古埃及的庙宇与花园、古希腊罗马的幽雅园林、中国园林的典型代表——皇家园林等;2.2 园林学的发展过程:从古代到现代,园林学逐渐形成独立学科,从皇家园林到公共绿地,从艺术导向到生态导向。

3. 风景园林的设计原则3.1 人性化原则:以人为本,满足人们的需求与欣赏感受;3.2 自然性原则:追求自然与人的和谐统一,尊重自然规律;3.3 综合性原则:融合景观、植物、水体、建筑等元素,力求整体和谐。

4. 风景园林的构成要素4.1 景观元素:包括景观特征、景观类型、景观形态等;4.2 植物元素:包括树、花、草、灌木等植物的选择和搭配;4.3 水体元素:包括水池、喷泉、溪流等水体的布局和设计;4.4 建筑元素:包括亭台楼阁、假山、廊架等建筑物的应用;4.5 道路元素:包括路径、街道、步道等道路的布局和规划。

5. 特殊类型的风景园林5.1 城市公园:城市绿地系统的组成部分,提供休闲与娱乐的场所;5.2 住宅小区园林:为居民提供舒适的休闲环境,提高居住质量;5.3 旅游景区园林:结合地域特色,打造具有吸引力的旅游景点。

6. 风景园林的实践案例分析通过对国内外知名风景园林案例的分析,学习典型设计手法及实用经验,例如中国的颐和园、英国的凡尔赛花园等。

总结:大一风景园林概论课程中的重点知识点包括风景园林的概念、发展历程、设计原则、构成要素以及特殊类型的风景园林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景园林概论
第一章绪论
四、世界六大花园城市(填空题)
奥地利维也纳、美国华盛顿、俄罗斯莫斯科、波兰华沙、新加坡、匈牙利布达佩斯。

第二章园林发展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简答题)
1.萌芽期:从周至汉,兴建皇家园苑,规模较大,多为圈地性质。

代表:上林苑、阿房宫、建章宫(为“一池三山”的布局)
2.形成期:魏晋、南北朝时期。

建立了园林模仿自然山水的原则,佛教大盛。

﹡三大佛教建筑:寺庙、佛塔、石窟。

﹡三大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石窟。

3.成熟期:隋、唐,园林规模大、类型多、水平高,造园与诗画紧密相连。

京杭大运河
大明宫,包括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三大殿。

故宫很多借鉴此设计。

白居易的庐山草堂(景色优美,四季有景)
王维的辋川别业
4.前高潮期
宋代:花石纲,山水园大量涌现,如宋代沧浪亭(苏州园林,以水环园,与众不同)
元代:造园较少,如狮子林。

5.后高潮期:清、明,造园艺术日趋精美与完善,园林艺术达到鼎盛。

画坛明四家:沈周、文徵明、唐伯虎、仇英。

﹡计成撰写《园冶》,其精华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长物志》、《园冶》同为我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双壁。

《长物志》偏重于园林的艺术鉴赏,《园冶》侧重于园林的技术探求。

﹡中国四大名园:①颐和园②承德避暑山庄③苏州留园④苏州拙政园(苏州最大)
中国的三大古建筑群:①北京故宫②承德避暑山庄③曲阜孔庙
二、现代园林的发展
1.传统园林:是园林与城市建筑及其设施的混合阶段,借鉴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多将古典园林经过简易改造后形成;主要为大众服务;园林是城市建设的独立体,是园林发展的初级阶段。

苏州四大名园(简答题):
①网师园:小巧(拙政园的六分之一)狮子林沧浪亭
②环秀山庄:叠石高超
③苏州留园:精致(吴中第一名园)
④苏州拙政园:阔大
拙政园的五大头衔(填空题):①世界文化遗产②中国四大名园之一③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④国家4A级旅游景点⑤全国特色旅游景点
2.城市园林绿地系统:是园林与城市建筑及其设施的磨合阶段。

注重与城市建设相结合;园林与城市建筑已相互渗透和磨合,是园林发展的中级阶段。

3.大园林:是园林与城市建筑及其设施的融合阶段(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核心是实现大地景观规划,将园林规划融入到城市建设中,是园林发展的高级阶段。

(桂林公园)
第三章
一、中国园林的类型
1.按从属关系分类(名词解释)
①皇家园林:又称苑、苑囿;反映皇权至尊的观念,体现凌驾于自然之上的皇家气派,人工气息浓厚,自然美居次要地位,规模宏大,借助真山真水,建筑尺度大、庄重;建筑色彩富丽堂皇,屋角起翘小;屋面常用琉璃瓦,建筑面积小,建筑为大分散、小集中的成群成组布局,多为南北向轴对称。

②私家园林:多由文人、画家设计营造;体现士大夫阶层的隐逸思想;风格淡雅、雅致;布局常取内向式,以水池为中心;建筑环水池而修建,池水以聚为主,以分为辅,池水多呈不规则状;水面用桥、岛等连接;多以厅堂为主体建筑(住房+庭院);以墙、漏窗、廊进行空间划分,大小空间主次分明,道路迂回曲折,规模较小。

③寺观园林:为佛寺和道观的附属园林,具有公共性,多位于风景优美之地,重视因地制宜,注重内部庭院的绿化,现存较多古树。

④陵寝园林:为埋葬、纪念先人而修建的园林,规模宏大,建筑群集中,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