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岩石矿物风化与土壤形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地壳的断裂变动 地壳表面的岩层当受到力的作用之后,除去发生褶皱运动以外,还 伴随着产生了断裂和错动现象,致使岩层的连续完整性受到破坏。断裂 变动分两大类,一类是没有发生位移的断裂,另一类是沿着裂隙有显著 位移的断裂。前一类叫节理,后一类叫做断层,地壳的断裂变动主要是 断层造成的。 断层 根据上盘与下盘相对位移的实质,断层可分为三种: 正断层 上盘下降,下盘上升。 逆断层 上盘上升,下盘下降。 横断层 上下盘只在水平方向上的错动,无垂宜的移动。
(3)低平原 地面海拔高程约0—200米,如我国东部的松辽平原、华北平原、长 江中下游平原等。
(4)洼地 地面绝对高程在海平面以下,如新疆的吐鲁番低地。 2.山地 山地是四周都被平地环绕的孤立高地,在山地与周围平地的交界部分,有一 明显的坡度转拆地段。 山是由山顶、山麓和山坡三个部分组成的。山的最高处称为山顶,山顶的形 态有平的、圆的和尖的。山的最下部,即与平原的交界处,一般称为山麓。自山 顶到山麓的倾斜地面,则称为山坡,山坡的形态有平直的、凹形的、凸形的,或 者是复式的。 山岭 是具有陡峭的山坡和明显分水线的,成线状延伸的山地。山岭的顶部称 为山脊。 山脉 是若于条走向平行的山岭组成的山地系统称为山脉。如我国的阴山山脉、 秦岭山脉、喜马拉雅山脉等。 山系 包括若干条山脉的山地系统,称为山系。如天山山系。 山地依据其海拔高程,又可将其划分为极高山、高山、中山及低山等类型。丘 陵主要以相对高程为准则,只要相对高程在100米以下者,都称为丘陵。
第二节 成土岩石
岩石 1 有一定的矿物组成,结构和构造。 自然界的岩石 按成因 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三大类。 是一种或几种矿物组合而成的自然集合体。岩石都
一、岩 浆 岩 岩浆岩是地球内部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凝 形成的岩石。 岩浆岩的类型:
岩 浆 岩
喷出岩 侵入岩
深成岩
浅成岩
岩浆岩的结构:
河谷的地形组成部分图 1、河床 2、河漫滩 3、谷坡 4、阶地
3.地表暂时性水流和侵蚀沟
地表暂时性水流即在降雨和溶雪、溶冰后于地表形成的水流。地表 水流沿斜坡低凹地形汇集流动时,则水流的流量增大,流速加快,侵 蚀、破坏能力加强,结果在坡地上便形成了无数的小沟。 地表暂时 性水流所冲蚀成的大小冲沟通称为侵蚀沟, 4.河流的地质作用和地形 (1)河流的概念及其侵蚀作用 经常性的流水沿着地表的线状凹地流 动者称为河流.河流普遍地分布于不同的自然地带,是改造地表地形 的最主要的地质营力。 河床 平水期河水所占据的谷底,或称河槽。 河漫滩 洪水期方能淹没的浅滩。 谷坡 河谷两侧的岸坡。 砂洲 由松散沉积物构成,常年出露在河水之上的河心洲岛。 阶地 古河谷底部所构成的沿河平台,常年性的洪水巳不能淹没, 河流的侵蚀作用是通过下切侵蚀、向源侵蚀及侧方侵蚀作用三个方向 进行的。
1
(2)平原河流地形及冲积物 平原常为新构造运动的下沉地区, 平原河流多以堆积作用为主,河流在其自身堆积的松散冲积层中 发育,水流得以自由摆动以塑成适应其水力和泥沙条件的河床形 态。
1
①弯曲型河流
②微弯型河流 ③游荡型河流 (3)山地河流地形及冲积物 在山地和丘陵地区,由于复杂的地 质构造和坚硬的岩层的影响,河床的演变不再单纯地由水流和泥 沙因素所控制。 ①河谷地形宽谷与峡谷 宽谷与峡谷是山间河谷的主要形态特征 之一,二者于沿河是呈交替状态分布的。 ②山间河流的冲积物 上部的河漫滩常是砂土,下部的河床常是 砾石层 (4)河流阶地 阶地是在河谷谷坡上发育的一种阶梯状地形,它 高出于河漫滩,洪水时河水也不能淹没。 河流阶地的存在说明河流曾经在阶地面上流过,阶地面曾经 是河谷的谷底,由于地壳的隆起,河床抬高,坡降增大,致使河 流下切,并把原有的谷底抬升到一般的洪水位之上,形成阶地。 由下往上分为一级、二级、三级等 阶地。
平原和高原
二、地质外力作用和地形
地质的外力作用是向着与内力作用相反的方向进行,各种外营
1
力均在雕刻着地表,侵蚀着和破坏着地势高低的基本形态和地壳构 造。外力作用的总的趋势是要削平大山和高原,并且将破坏它们所 产生的物质,搬到低的地方堆积起来,以消弥地球表面高低崎岖的 地形。外力作用主要是通过流水、冰川、风和海流等作用进行的。
1
(三)冰川的地质作用和地形
1.冰川的一般概念
1
冰川又称冰河,是雪线以上地带大量降雪聚集而成。冰川受上部 重力作用就沿山坡向下运动,冰川过了雪线,厚度逐渐减小,最后 即行消失。冰川运动一般很慢,每年从几米到几十或几百米,也有 较快的,如喜马拉雅山的几条大冰川,每年可以运动700一1000米。 冰川流动对地面有很大的挖掘力,对河床有很大的磨削力。
2.冰川地形 (1)冰川侵蚀地形 ①冰斗 在冰冻风化作用下形成的低凹地形,三面为悬崖所包围,似罗圈椅状, 称冰斗谷。 ②冰川谷 冰川沿河谷流动所形成的槽,呈“U”字形,谷底平缓,两壁陡削, 称冰川谷。 (2)冰川堆积地形 由冰川直接聚集起来的堆积物,称为冰碛。 另有冰水沉 积物。 (四)风的地质作用和风成地形 1.风的地质作用 风的地质作用表现为气流沿着地表活动时,对地面物质的吹蚀、磨蚀、搬运和 堆积的作用,这些作用统称为风的地质作用。 1)风蚀作用 风蚀作用包括吹蚀作用和磨蚀作用。(2)风的搬运作用 地面的 碎屑物质在风的作用下不断地发生悬移、跃移和蠕移运动,使部分物质由原地 转移至它处的作用,称为搬运作用。 (3)风的堆积作用 风所搬运的碎屑物质,由于条件的改变而发生的堆积过程, 就是风的堆积作用。
1
背斜及向斜示意图
1
各种断层图:1正断层 2逆断层 4地垒 5地堑 平推断层
3阶状断层
(四)常见的内力作用地形
1.平原 平原是指的那种地面起伏微弱的广阔的平地。 (1)高原 地面的海拔高程在600米以上,如我国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等.
1
(2)高平原 地面海拔高程约200—600米,如四川西部的成都平原海拔约500—600 米。
1
指岩石中矿物的颗粒大小、结晶程度与结 合方式 . 分为:全晶质等粒结构、斑状结构、隐晶质 (致密状)结构和玻璃质结构 。
岩浆岩的构造:
指岩石各组成矿物的排列方式和填充方式 所赋予岩石的外貌特征。分为:块状构造,如 花岗岩;流纹状构造,如流纹岩;气孔状构造, 如玄武岩,和杏仁状构造 。
酸性岩 SiO2含量在65%以上 如花岗岩,流纹岩
(二)地下水的地质作用和地形 1、地下水的一般概念和地下水类型 地下水是指存在于土壤和各种基岩孔隙、裂隙或洞穴等空间里 的水。地下水的主要来源是大气降水(雨、雪等),大气降水降落 到地表以后,通过土壤的孔隙,岩石的裂隙、洞穴等通道,保存或 渗到地下形成地下水。 2.地下水的溶蚀作用与岩溶(喀斯特)地形 地下水是地质作用的重要地质营力之一,它存在于岩石的孔隙或 裂隙之中。 (1)溶沟和石芽 流水沿着易溶岩石的表面或裂隙流动,使岩石表 面形成石质的沟槽,即溶沟。 (2)溶蚀漏斗 地表水沿着岩石的裂隙向下流动,使裂隙逐渐扩大 而成漏斗状的地形,称溶蚀漏斗。 (3)落水洞 落水洞是联接地表水流和地下暗河的垂直管道。一般 深约数米至数十米,最深的可达100米以上。 4)溶蚀洼地 溶蚀洼地是指溶蚀作用所形成的小型封闭洼地,面积 一般数平方公里至数十平方公里,平面形态多呈圆或椭圆形,其长 轴常沿构造线而发育。 (5)溶洞 溶洞是大型的地下管道,多沿层面裂隙、断层或其他构 造裂隙发育,它常是水平循环带的产物,是地下暗河的水平通道。 (4)溶蚀洼地 溶蚀洼地是指溶蚀作用所形成的小型封闭洼地,面 积一般数平方公里至数十平方公里,平面形态多呈圆或椭圆形,其 长轴常沿构造线而发育。
第一章 地学基础知识
第一节
1
地质作用与地形
地球的陆地表面由各种各样的地形地貌构成,如 高山、峡谷、平原、盆地、丘陵等 。自然界为什么 出现千奇百怪,各种各样的地形地貌呢? 自然界所出现的这些地形形态,总的说来是由于 自然的力量在不断地改变着地球面貌的结果,而引起 地球面貌发生改变的这种作用,就是我们所说的地质 作用。使地壳发生变化的力量,称为地质营力。 地质作用根据能力的来源不同,分内力作用和外 力作用两类,或称内、外营力。 一、地质内力作用和地形 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地壳的升降运动,地壳的褶 皱和断裂运动,火山的喷发和地震等。 内力作用的结 果,造成了地表高低崎岖的地形和岩层的各种构造形 态。 (一)地壳的升降适动 地壳长期地进行着缓慢地上升或下降的垂直运动, 这种运动经常导致了海陆轮廓的改变。
(一)流水的地质作用和地形
由地表流水所形成的各种地形,统称为流水地形。地表流水是最主 要的形成地形形态的作用力之一。它在流动过程中,不仅能侵蚀地 表,形成各种侵蚀沟谷,同时又把被侵蚀的物质沿途堆积,形成各 种各样的堆积地形。 地表流水主要来自大气降水。此外,地下水、溶雪或溶冰等也能补 给。 1、斜坡水流的侵蚀作用和地形 (1)片状水流 (2)股流 2、暂时洪流的侵蚀作用和地形 在干枯无水的沟谷中,仅暴雨或大量积雪迅速溶化后,于转瞬间方 有洪流通过,此种水流即称为暂时洪流。
1
1
变 质 岩 : 原来存在的岩石在新的地壳变动或岩 浆活动产生的高温、高压下,使岩石的矿物重新 结晶,重新排列,改变其结构、构造和化学成分, 而形成的新岩石,称变质岩。 变质岩的结构 : 主要有斑状变晶结构、粒状 变晶结构、鳞片状变晶结构。 变质岩的构造 块状构造,岩石中的矿物无定向排列,均匀分 布在岩石中形成不规则的块状体,如石英岩; 片理构造,片状矿物受力的作用而平行排列, 并沿平行方向易于裂开,如各种片岩; 片麻状构造,片状矿物与粒状、块状矿物呈断 续的平行相间排列,如片麻岩。 主要的变质岩: 岩片,麻岩,石英,岩板岩,结晶片岩,千枚岩,大理 岩。
1
主 要 的 岩 浆 岩
中性岩SiO2 含量52%~65%
如闪长岩,安山岩
基性岩SiO2 含量45%~52% 如辉长岩,玄武岩
超基性岩 SiO2含量小于45% 如橄榄岩 脉 岩 如伟晶岩
花岗岩
喷出性岩浆岩
玄武岩
侵入性岩浆岩
二、沉 积 岩
沉积岩是由地壳表面早期形成的岩石经风化 、搬运、沉积、压实、胶结硬化而形成的岩石。 一般分为机械沉积岩、化学沉积岩和生物沉积岩 三类。 沉积岩的结构 指沉积颗粒的大小和形状。 以颗粒大小分为: 砾状结构 (如砾岩),粒状结 构(如沙岩),中粒状结构(如沙岩) 以颗粒形状分为: 角砾状结构,颗粒有棱角 (如角砾岩),圆滚状结构,颗粒无棱角(如砾岩) 沉积岩的构造 指沉积物空间分布的相互关 系。主要有层理构造,层面构造等 主要的沉积岩 : 角砾岩,砾岩,砂岩, 页岩,石 灰岩
2.风蚀地形 (1)岩漠 干旱地区,地势较高的地带,因风的剥蚀及物理风化和 洪流的侵蚀作用,形成基岩裸露、地面起伏不平、植物稀少的地区, 称之岩漠。
1
(2)石漠 或称砾漠,蒙语称戈壁。它是干旱地区,地势起伏平缓, 地表几乎全部为粗大的砾石和石块所覆盖的地带。 3.风积地形 由于风的堆积作用所形成的凤积地形上构成的地形称为风积地 形。 地表在大范围内被风积砂所覆盖的地区,称为砂漠。 (1)新月形砂丘 (2)砂垄 (五)黄土和黄土地形 1.黄土的概念 黄土是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以来对当地黄渔土状堆积物的惯用名 称。一般认为,黄土是由风力搬运、堆积形成的,以粉砂为主,质 地均一,含钙质结核,无层理,具大孔隙,垂直节理显著,是没有 被固结的黄色堆积物。 2.黄土地形 黄土广泛地分布在山前低地或盆地内,由于黄土的堆积减缓了基底 地形的起伏,构成了平原或高原地形,再经流水的侵蚀则演变成黄 土丘陵。 此外还发育着各种次一级的地形形态。按其成因可分为黄土侵蚀地 形和黄土溶蚀地形两种基本类型。
长江三峡
张家界奇观
沙漠景观
美丽的高山湖泊
珠穆朗玛峰
wk.baidu.com大峡谷
(二)地壳的褶皱运动 褶皱运动是一种使原来水平或近乎水平层位的岩层,变成褶 皱并且隆起成为山脉的运动。 1 褶皱变动的基本单位是褶曲,褶曲就是岩层的一个弯曲。褶 曲的基本形式是背斜和向斜,每一个背斜或向斜就是一个褶曲。 背斜在外形上是一个中部向上拱起的一个弯曲,向斜是一个中部 向下拗陷的弯曲。
(3)低平原 地面海拔高程约0—200米,如我国东部的松辽平原、华北平原、长 江中下游平原等。
(4)洼地 地面绝对高程在海平面以下,如新疆的吐鲁番低地。 2.山地 山地是四周都被平地环绕的孤立高地,在山地与周围平地的交界部分,有一 明显的坡度转拆地段。 山是由山顶、山麓和山坡三个部分组成的。山的最高处称为山顶,山顶的形 态有平的、圆的和尖的。山的最下部,即与平原的交界处,一般称为山麓。自山 顶到山麓的倾斜地面,则称为山坡,山坡的形态有平直的、凹形的、凸形的,或 者是复式的。 山岭 是具有陡峭的山坡和明显分水线的,成线状延伸的山地。山岭的顶部称 为山脊。 山脉 是若于条走向平行的山岭组成的山地系统称为山脉。如我国的阴山山脉、 秦岭山脉、喜马拉雅山脉等。 山系 包括若干条山脉的山地系统,称为山系。如天山山系。 山地依据其海拔高程,又可将其划分为极高山、高山、中山及低山等类型。丘 陵主要以相对高程为准则,只要相对高程在100米以下者,都称为丘陵。
第二节 成土岩石
岩石 1 有一定的矿物组成,结构和构造。 自然界的岩石 按成因 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三大类。 是一种或几种矿物组合而成的自然集合体。岩石都
一、岩 浆 岩 岩浆岩是地球内部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凝 形成的岩石。 岩浆岩的类型:
岩 浆 岩
喷出岩 侵入岩
深成岩
浅成岩
岩浆岩的结构:
河谷的地形组成部分图 1、河床 2、河漫滩 3、谷坡 4、阶地
3.地表暂时性水流和侵蚀沟
地表暂时性水流即在降雨和溶雪、溶冰后于地表形成的水流。地表 水流沿斜坡低凹地形汇集流动时,则水流的流量增大,流速加快,侵 蚀、破坏能力加强,结果在坡地上便形成了无数的小沟。 地表暂时 性水流所冲蚀成的大小冲沟通称为侵蚀沟, 4.河流的地质作用和地形 (1)河流的概念及其侵蚀作用 经常性的流水沿着地表的线状凹地流 动者称为河流.河流普遍地分布于不同的自然地带,是改造地表地形 的最主要的地质营力。 河床 平水期河水所占据的谷底,或称河槽。 河漫滩 洪水期方能淹没的浅滩。 谷坡 河谷两侧的岸坡。 砂洲 由松散沉积物构成,常年出露在河水之上的河心洲岛。 阶地 古河谷底部所构成的沿河平台,常年性的洪水巳不能淹没, 河流的侵蚀作用是通过下切侵蚀、向源侵蚀及侧方侵蚀作用三个方向 进行的。
1
(2)平原河流地形及冲积物 平原常为新构造运动的下沉地区, 平原河流多以堆积作用为主,河流在其自身堆积的松散冲积层中 发育,水流得以自由摆动以塑成适应其水力和泥沙条件的河床形 态。
1
①弯曲型河流
②微弯型河流 ③游荡型河流 (3)山地河流地形及冲积物 在山地和丘陵地区,由于复杂的地 质构造和坚硬的岩层的影响,河床的演变不再单纯地由水流和泥 沙因素所控制。 ①河谷地形宽谷与峡谷 宽谷与峡谷是山间河谷的主要形态特征 之一,二者于沿河是呈交替状态分布的。 ②山间河流的冲积物 上部的河漫滩常是砂土,下部的河床常是 砾石层 (4)河流阶地 阶地是在河谷谷坡上发育的一种阶梯状地形,它 高出于河漫滩,洪水时河水也不能淹没。 河流阶地的存在说明河流曾经在阶地面上流过,阶地面曾经 是河谷的谷底,由于地壳的隆起,河床抬高,坡降增大,致使河 流下切,并把原有的谷底抬升到一般的洪水位之上,形成阶地。 由下往上分为一级、二级、三级等 阶地。
平原和高原
二、地质外力作用和地形
地质的外力作用是向着与内力作用相反的方向进行,各种外营
1
力均在雕刻着地表,侵蚀着和破坏着地势高低的基本形态和地壳构 造。外力作用的总的趋势是要削平大山和高原,并且将破坏它们所 产生的物质,搬到低的地方堆积起来,以消弥地球表面高低崎岖的 地形。外力作用主要是通过流水、冰川、风和海流等作用进行的。
1
(三)冰川的地质作用和地形
1.冰川的一般概念
1
冰川又称冰河,是雪线以上地带大量降雪聚集而成。冰川受上部 重力作用就沿山坡向下运动,冰川过了雪线,厚度逐渐减小,最后 即行消失。冰川运动一般很慢,每年从几米到几十或几百米,也有 较快的,如喜马拉雅山的几条大冰川,每年可以运动700一1000米。 冰川流动对地面有很大的挖掘力,对河床有很大的磨削力。
2.冰川地形 (1)冰川侵蚀地形 ①冰斗 在冰冻风化作用下形成的低凹地形,三面为悬崖所包围,似罗圈椅状, 称冰斗谷。 ②冰川谷 冰川沿河谷流动所形成的槽,呈“U”字形,谷底平缓,两壁陡削, 称冰川谷。 (2)冰川堆积地形 由冰川直接聚集起来的堆积物,称为冰碛。 另有冰水沉 积物。 (四)风的地质作用和风成地形 1.风的地质作用 风的地质作用表现为气流沿着地表活动时,对地面物质的吹蚀、磨蚀、搬运和 堆积的作用,这些作用统称为风的地质作用。 1)风蚀作用 风蚀作用包括吹蚀作用和磨蚀作用。(2)风的搬运作用 地面的 碎屑物质在风的作用下不断地发生悬移、跃移和蠕移运动,使部分物质由原地 转移至它处的作用,称为搬运作用。 (3)风的堆积作用 风所搬运的碎屑物质,由于条件的改变而发生的堆积过程, 就是风的堆积作用。
1
背斜及向斜示意图
1
各种断层图:1正断层 2逆断层 4地垒 5地堑 平推断层
3阶状断层
(四)常见的内力作用地形
1.平原 平原是指的那种地面起伏微弱的广阔的平地。 (1)高原 地面的海拔高程在600米以上,如我国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等.
1
(2)高平原 地面海拔高程约200—600米,如四川西部的成都平原海拔约500—600 米。
1
指岩石中矿物的颗粒大小、结晶程度与结 合方式 . 分为:全晶质等粒结构、斑状结构、隐晶质 (致密状)结构和玻璃质结构 。
岩浆岩的构造:
指岩石各组成矿物的排列方式和填充方式 所赋予岩石的外貌特征。分为:块状构造,如 花岗岩;流纹状构造,如流纹岩;气孔状构造, 如玄武岩,和杏仁状构造 。
酸性岩 SiO2含量在65%以上 如花岗岩,流纹岩
(二)地下水的地质作用和地形 1、地下水的一般概念和地下水类型 地下水是指存在于土壤和各种基岩孔隙、裂隙或洞穴等空间里 的水。地下水的主要来源是大气降水(雨、雪等),大气降水降落 到地表以后,通过土壤的孔隙,岩石的裂隙、洞穴等通道,保存或 渗到地下形成地下水。 2.地下水的溶蚀作用与岩溶(喀斯特)地形 地下水是地质作用的重要地质营力之一,它存在于岩石的孔隙或 裂隙之中。 (1)溶沟和石芽 流水沿着易溶岩石的表面或裂隙流动,使岩石表 面形成石质的沟槽,即溶沟。 (2)溶蚀漏斗 地表水沿着岩石的裂隙向下流动,使裂隙逐渐扩大 而成漏斗状的地形,称溶蚀漏斗。 (3)落水洞 落水洞是联接地表水流和地下暗河的垂直管道。一般 深约数米至数十米,最深的可达100米以上。 4)溶蚀洼地 溶蚀洼地是指溶蚀作用所形成的小型封闭洼地,面积 一般数平方公里至数十平方公里,平面形态多呈圆或椭圆形,其长 轴常沿构造线而发育。 (5)溶洞 溶洞是大型的地下管道,多沿层面裂隙、断层或其他构 造裂隙发育,它常是水平循环带的产物,是地下暗河的水平通道。 (4)溶蚀洼地 溶蚀洼地是指溶蚀作用所形成的小型封闭洼地,面 积一般数平方公里至数十平方公里,平面形态多呈圆或椭圆形,其 长轴常沿构造线而发育。
第一章 地学基础知识
第一节
1
地质作用与地形
地球的陆地表面由各种各样的地形地貌构成,如 高山、峡谷、平原、盆地、丘陵等 。自然界为什么 出现千奇百怪,各种各样的地形地貌呢? 自然界所出现的这些地形形态,总的说来是由于 自然的力量在不断地改变着地球面貌的结果,而引起 地球面貌发生改变的这种作用,就是我们所说的地质 作用。使地壳发生变化的力量,称为地质营力。 地质作用根据能力的来源不同,分内力作用和外 力作用两类,或称内、外营力。 一、地质内力作用和地形 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地壳的升降运动,地壳的褶 皱和断裂运动,火山的喷发和地震等。 内力作用的结 果,造成了地表高低崎岖的地形和岩层的各种构造形 态。 (一)地壳的升降适动 地壳长期地进行着缓慢地上升或下降的垂直运动, 这种运动经常导致了海陆轮廓的改变。
(一)流水的地质作用和地形
由地表流水所形成的各种地形,统称为流水地形。地表流水是最主 要的形成地形形态的作用力之一。它在流动过程中,不仅能侵蚀地 表,形成各种侵蚀沟谷,同时又把被侵蚀的物质沿途堆积,形成各 种各样的堆积地形。 地表流水主要来自大气降水。此外,地下水、溶雪或溶冰等也能补 给。 1、斜坡水流的侵蚀作用和地形 (1)片状水流 (2)股流 2、暂时洪流的侵蚀作用和地形 在干枯无水的沟谷中,仅暴雨或大量积雪迅速溶化后,于转瞬间方 有洪流通过,此种水流即称为暂时洪流。
1
1
变 质 岩 : 原来存在的岩石在新的地壳变动或岩 浆活动产生的高温、高压下,使岩石的矿物重新 结晶,重新排列,改变其结构、构造和化学成分, 而形成的新岩石,称变质岩。 变质岩的结构 : 主要有斑状变晶结构、粒状 变晶结构、鳞片状变晶结构。 变质岩的构造 块状构造,岩石中的矿物无定向排列,均匀分 布在岩石中形成不规则的块状体,如石英岩; 片理构造,片状矿物受力的作用而平行排列, 并沿平行方向易于裂开,如各种片岩; 片麻状构造,片状矿物与粒状、块状矿物呈断 续的平行相间排列,如片麻岩。 主要的变质岩: 岩片,麻岩,石英,岩板岩,结晶片岩,千枚岩,大理 岩。
1
主 要 的 岩 浆 岩
中性岩SiO2 含量52%~65%
如闪长岩,安山岩
基性岩SiO2 含量45%~52% 如辉长岩,玄武岩
超基性岩 SiO2含量小于45% 如橄榄岩 脉 岩 如伟晶岩
花岗岩
喷出性岩浆岩
玄武岩
侵入性岩浆岩
二、沉 积 岩
沉积岩是由地壳表面早期形成的岩石经风化 、搬运、沉积、压实、胶结硬化而形成的岩石。 一般分为机械沉积岩、化学沉积岩和生物沉积岩 三类。 沉积岩的结构 指沉积颗粒的大小和形状。 以颗粒大小分为: 砾状结构 (如砾岩),粒状结 构(如沙岩),中粒状结构(如沙岩) 以颗粒形状分为: 角砾状结构,颗粒有棱角 (如角砾岩),圆滚状结构,颗粒无棱角(如砾岩) 沉积岩的构造 指沉积物空间分布的相互关 系。主要有层理构造,层面构造等 主要的沉积岩 : 角砾岩,砾岩,砂岩, 页岩,石 灰岩
2.风蚀地形 (1)岩漠 干旱地区,地势较高的地带,因风的剥蚀及物理风化和 洪流的侵蚀作用,形成基岩裸露、地面起伏不平、植物稀少的地区, 称之岩漠。
1
(2)石漠 或称砾漠,蒙语称戈壁。它是干旱地区,地势起伏平缓, 地表几乎全部为粗大的砾石和石块所覆盖的地带。 3.风积地形 由于风的堆积作用所形成的凤积地形上构成的地形称为风积地 形。 地表在大范围内被风积砂所覆盖的地区,称为砂漠。 (1)新月形砂丘 (2)砂垄 (五)黄土和黄土地形 1.黄土的概念 黄土是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以来对当地黄渔土状堆积物的惯用名 称。一般认为,黄土是由风力搬运、堆积形成的,以粉砂为主,质 地均一,含钙质结核,无层理,具大孔隙,垂直节理显著,是没有 被固结的黄色堆积物。 2.黄土地形 黄土广泛地分布在山前低地或盆地内,由于黄土的堆积减缓了基底 地形的起伏,构成了平原或高原地形,再经流水的侵蚀则演变成黄 土丘陵。 此外还发育着各种次一级的地形形态。按其成因可分为黄土侵蚀地 形和黄土溶蚀地形两种基本类型。
长江三峡
张家界奇观
沙漠景观
美丽的高山湖泊
珠穆朗玛峰
wk.baidu.com大峡谷
(二)地壳的褶皱运动 褶皱运动是一种使原来水平或近乎水平层位的岩层,变成褶 皱并且隆起成为山脉的运动。 1 褶皱变动的基本单位是褶曲,褶曲就是岩层的一个弯曲。褶 曲的基本形式是背斜和向斜,每一个背斜或向斜就是一个褶曲。 背斜在外形上是一个中部向上拱起的一个弯曲,向斜是一个中部 向下拗陷的弯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