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岩石风化与土壤形成
岩石风化与土壤形成过程的关系研究
岩石风化与土壤形成过程的关系研究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是地质学和土壤学中一直备受关注的领域。
它们之间存在着深刻的相互关系,岩石风化过程是土壤形成的基础和先决条件。
本文将讨论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过程之间的关系,并深入探讨其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
岩石风化是指岩石在自然条件下受到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的破碎和溶解现象。
它是地表到地层内岩石破坏、分解和转变的过程。
岩石风化可以通过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来进行分类。
物理风化是岩石受到温度、压力和水的影响而发生的破碎和剥离过程。
化学风化是指岩石中的矿物质在水和空气的作用下发生溶解、水解、氧化和还原等反应而破坏。
生物风化则是由植物根系、昆虫和微生物等活动的影响下引起的岩石风化。
土壤形成过程是指岩石风化产物通过物质迁移和转化,结构形成等一系列变化逐渐转变为成熟土壤的过程。
土壤形成过程可以分为物质输入、物质转化和物质输出三个阶段。
物质输入是指通过岩石风化和降水等方式将外部物质输入到土壤中。
物质转化则是指输入到土壤中的物质在土壤中进行分解、转化和组合的过程。
物质输出是指土壤中的有机质、水分和溶质等通过水流、蒸发和生物活动等方式迁出土壤。
岩石风化过程对土壤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首先,物理风化过程导致岩石表层的破碎和剥离,形成了颗粒状的风化残渣,为土壤形成提供了母质。
其次,化学风化过程导致岩石中的矿物质发生溶解和转化,释放出大量的养分,为土壤中的植物和微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
最后,生物风化过程通过根系的迁入和微生物的作用,加速了岩石风化的速度和程度。
土壤形成过程也对岩石风化有一定影响。
首先,土壤中的有机质和水分能够渗入岩石裂隙并与岩石表面发生物理、化学和生物反应,从而加速了岩石的风化过程。
其次,土壤中的微生物通过产生酸性物质和酶的作用,进一步促进了岩石的化学风化。
最后,土壤中的植物根系通过生长和代谢,能够改变土壤中的温度、湿度和通气性,从而影响岩石风化的速率和方式。
岩石风化与土壤形成过程的关系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土壤学教学大纲-西南林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土壤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A14101学时:32学分:2.0修读专业:林学、林学(双外语)大纲文本一、课程的主要内容土壤学是研究土壤发生分类分布、土壤理化和生物学性状、利用和改良的科学。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土壤的形成,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土壤分类、分布等。
根据授课专业特点,基本的章节内容分列如下:第一章绪论1、土壤在农林业生产和生态系统中的作用2、土壤及土壤肥力的基本概念3、近代土壤学的发展概况4、土壤学的学科体系及学习土壤学的作用和任务第二章地质学基础1、地球的一般特征地球的形状,大小,地球的物理性质,地球的圈层结构。
2、矿物矿物的概念,矿物的物理性质,常见造岩矿物的识别特征。
3、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形成、特征及常见岩石。
4、地质作用与地形地貌地质内力作用和地形地貌,地质外力作用和地形地貌。
第三章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1、风化过程风化作用及其类型。
2、风化产物的类型风化产物及其地球化学类型、母质类型。
3、土壤形成土壤形成因素,土壤形成过程中的大小循环学说。
4、土壤剖面及形态特征自然土壤、耕作土壤剖面的形成及其形态特征。
第四章土壤生物1、土壤动物土壤主要动物及其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2、土壤微生物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土壤藻类及其与土壤的关系。
3、植物根系及其与微生物的联合植物根系形态,根际与根际效应,根际微生物,菌根,根瘤。
4、土壤酶土壤酶的来源与存在形态,土壤酶的种类与功能,土壤酶活性及其影响因素。
第五章土壤有机质1、土壤有机质的来源、组成2、土壤有机质的转化土壤有机质矿质化和腐殖化过程。
3、土壤腐殖质土壤腐殖质的分组,土壤腐殖酸的性质。
4、土壤有机质的作用与调节土壤有机质在土壤肥力及生态环境方面的作用,土壤有机质的调节。
第六章土壤质地、结构与孔性1、土壤质地土壤固体颗粒及其性质,土壤质地划分,土壤质地与肥力,土壤质地改良等。
2、土壤结构土壤结构体类型及其形成,土壤结构性评价,土壤结构体的改善等。
第三章风化作用及重力地貌
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都直接影响风化 作用。岩石的抗风化能力取决于组成岩石的旷物成 分,而各种矿物对化学风化的抵抗能力,即它们的 相对稳定性差别很大(表3-1)。
表3-1 化学风化对造岩矿物的相对稳定性
相对稳定性 极稳定 稳定 不大稳定 不稳定
造 岩矿 物
石英 白云母,正长石,微斜长石,酸性斜石
①、土壤与残积物的区别
土壤是残积物的表层,经成土作用发育而成, 即经有机酸对残积物发生生物化学作用,使土质 富含腐殖质而具有肥力。残积物与土壤最根本的 区别是它不具有肥力。其次土壤形成速度比风化 壳和残积物的形成快得多。在湿热气候条件下, 形成一个完整的风化壳,需要几十万年到几百万 年,而在同样气候条件下,形成土壤剖面只需几 十年或几百年。
岩石的矿物结构也影响风化作用,由粗粒结构矿 物组成的岩石比细粒的容易风化。粒度差异大的比等 粒矿物组成的岩石容易风化。致密等粒矿物组成的岩 石,如花岗岩和玄武岩具有三组相互直交的原生节理, 易形成球状风化及层层剥离现象。
球状风化
第二节 风 化 壳
1、概
念
⑴、风 化 带
地壳最上部发生风化作用的地带。风化带的深 度由于风化作用的因素、方式和强度的不同而不同, 从地表向地下依次出现全风化带、强风化带和弱风 化带。
3、倒石堆 倒石堆是一种倾卸式的急剧堆积,结构多呈松散、
2岩石风化与土壤形成
长白山岩石绳
长白山天池
五大连池由二百多年前火 山(玄武岩浆)喷发堵塞河 道形成的五个堰塞湖。
CaSO4+2H2O 2Fe2O3+3H2O
赤铁矿
CaSO4.2H2O
2Fe2O3.3H2O 褐铁矿
风化作用
(3)水解和碳酸化作用
水解
2KAlSi3O8+3H2O 钾长石
H2 Al2Si2O8. H2O+ 4SiO2+2KOH 高岭石
碳酸化水解作用
2KAlSi3O8+CO2+2H2O H2 Al2Si2O8. H2O +4SiO2+K2CO3
它是形成土壤的物质基础,是土壤的前身。
母质不同于岩石,它已有肥力因素的初步发展, 具物质颗粒的分散性,疏松多孔,有一定
的吸附作用、透水性和蓄水性;可释放出少量 矿质养分,但难以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母质又
不同于土壤,其缺乏养分,几乎不含氮、碳, 通气性和蓄水性也不能同时解决。
母质类型
(3)第四纪沉积物
风化Hale Waihona Puke 物风化产物原生矿物
粘土矿物
可溶性盐
土壤砂粒
土壤细粒
土壤溶液离子
三、 影响风化的因素
1. 内因(岩石的性质)
岩石本身的性质以及组成岩石的矿物纯度影响着风 化的速度和强度。
组成岩石的矿物成分和性质
岩
石 特
岩石的结构
征
岩石的构造
影响因素
(1)组成岩石的矿物成分和性质 组成岩石的矿物颜色、颗粒大小。 组成岩石的矿物的化学结构 即稳定性
土壤剖面中粘粒形成和积累的过程可分为残积粘化和淀积粘化作用形成的粘粒产物由于缺乏稳定的下降水流粘粒没有向深土层移动而就地积累形成一个明显粘化或铁质化的土层淀积粘化是风化和成土作用形成的粘粒由上部土层向下悬迁和淀积而成残积粘化过程多发生在温暖的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的土发生在暖温带和北亚热带湿润地区的土壤3粘化过程盐化过程是指地表水地下水以及母质中含有的盐分在强烈的蒸发作用下通过土壤水的垂直和水平移动逐渐向地表积聚或是已脱离地下水或地表水的影响而表现为残余积盐特点的过程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章岩石与土壤试题(及答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章岩石与土壤试题(及答案)一、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三章岩石与土壤选择题1.岩石风化后产生了( )。
A. 沙和泥土B. 水和泥土C. 水和沙D. 沙【答案】 A【解析】【解答】岩石经过风化后会产生沙和泥土。
A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风化作用是指地球和宇宙间、地壳表层与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之间物质与能量转化的表现形式。
风化作用是在大气条件下,岩石的物理性状和化学成分发生变化的作用。
作用的营力有太阳辐射、水、气体和生物。
按岩石风化的性质分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两种基本类型。
在岩石风化过程中,这两类风化通常是同时进行,而且往往是互相影响、又互相促进的。
2.石英、长石、云母三种矿物中最硬的是( )。
A. 长石B. 石英C. 云母【答案】 B【解析】【解答】在三种矿物中,硬度由大到小依次是:石英、长石和云母。
B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矿物硬度的比较。
3.如果反复将鹅卵石烧热后放入冷水中,使岩石裂开,变小,是为了证明( )。
A. 冷与热对岩石的影响B. 摩擦对岩石的影响C. 植物的根对岩石的影响【答案】 A【解析】【解答】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检验冷热变换对岩石的影响。
A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在检验岩石的不同特点时有很多方法。
4.当地球表面的岩石被深埋于地下时,往往会在高温和高压下发生变化,由这种方式形成的岩石叫( )。
A. 变质岩B. 沉积岩C. 岩浆岩D. 流纹岩【答案】 A【解析】【解答】由变质作用所形成的岩石。
是由地壳中先形成的岩浆岩或沉积岩,在环境条件改变的影响下,矿物成分、化学成分以及结构构造发生变化而形成的。
它的岩性特征,既受原岩的控制,具有一定的继承性,又因经受了不同的变质作用,在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上又具有新生性(如含有变质矿物和定向构造等)。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变质岩的定义和特点。
5.下列几种岩石中,最适合制作地砖的是( )。
第三章 土壤形成过程
图 盐化过程图解
土壤主要成土过程
(二)生物过程
包括氮的固定,有机质转化等过程。
(1)原始成土过程
N素固定
自养型微生物(地衣、苔藓等) 有机体形成
异养型微生物(细菌、真菌等)
有机残体分解 腐殖质合成
土壤N素+腐殖质 矿物、岩石风化释放出矿质养分
第三章 土壤形成过程
第一节 地质大循环与生物小循环 第二节 主要成土过程 第三节 土壤发育
第一节 土壤形成过程中的大小循环
地质大循环:指地面岩石的风化、风化产物的淋溶 与搬运、堆积,进而产生成岩作用。
生物小循环:指植物营养元素在生物体与土壤之间 的循环;植物从土壤中吸收养分,形成植物体,后 者供动物生长,而动植物残体回到土壤中,在微生 物的作用下转化为植物需要的养分,促进土壤肥力 的形成和发展。
2. [化学淋溶]由于新化学组分的产生导致淋溶发生
(1)灰化
Fe、Mn有机络合、螯合物形成, 导致Fe、Mn淋溶, 伴有原生、次生矿物的分解、合 成;
灰白色层
灰化过程
在寒温带、寒带针叶林植被和 湿润条件下,土壤中铁铝与有 机酸性物质螯合而淋溶淀积的 过程。
在强酸性淋溶作用下,土壤矿 物遭受破坏。铁、铝和有机质 发生化学迁移,二氧化硅在表 层残留,形成灰白色的淋溶层 (灰化层)和铁、铝氧化物的 淀积层。
土壤形成过程:
成土母质在各种物理、化 学和生物作用影响下发生 物质迁移和转化,致使土 壤发育程度不断提高的过 程。
主要成土过程
我们将土壤中物质的交换与转化看作为成土 过程;但不把土壤中能量的交换和转化作为 成土过程,而仅仅将它看作是成土过程的动 力;尽管能量交换和转化与物质的交换和转 化常是相伴发生的。
第三章 岩石风化与土壤形成
土壤形成速率和所需的时间
许多土壤中在100年内就可使土壤有机质达到准平衡; 在较有利的条件下,一个弱发育的B层可在数百年内形成; 在400~500年的成土时间内,就可看出粘粒由A层向B层的迁移。
二 人类生产活动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人类的生产活动直接影响土壤的肥力性质,而且也会对自然成土 因素产生影响。有的生产活动,如耕作,绿化荒山,封山育林等, 对土壤形成起促进作用; 相反,炼山,掠夺性地利用土地,土壤污染等则会对土壤造成很 大的破坏。
水解和碳酸化作用的实质是,矿物中的盐基离子被子氢离子取代。 水解和碳酸化作用的实质是,矿物中的盐基离子被子氢离子取代。
石灰岩的化学风化
CaCO3 + H2CO3
溶解度很低
(H2O+CO2)
Ca(HCO3) 2
溶解度较高
平衡的变化: 平衡的变化: (1)当CO2充足时,且有一定的湿度,平衡一直向右 充足时,且有一定的湿度,
岩石经各种自然因子作用发生各种风化作用,由大变小,由粗变细,最后 形成了疏松多孔的松散物质。 这类物质具有松散,多孔的特性,并可通气透水和保存少量水分,另外有 极少的一点养分。我们称之为母质。它是土壤的骨架部分,也是植物矿质 营养的最初来源。 当地球上出现生物后,低等植物开始在母质上生长,其分泌物和残落物及整 个枯死的植物体使母质中有机质含量增加,随着时间的推移,母质协调和供 应水,肥,气,热的能力不断提高,最后母质产生质的变化,具备了能够不 间断地供给植物水肥协调水气热的能力,这时母质就成了土壤。
岩石的风化作用
岩石的风化作用
岩石的风化作用是指岩石与大气、水、生物等外界环境的作用下
逐渐溶解、破裂、磨损和分解的过程,严重影响着我们的自然环境和
人类社会的发展。
岩石由于不同的岩性、成因、结构和物质组成,其风化作用也相
应存在着不同的方式和特点。
化学风化是重要的岩石风化方式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将岩石中的
矿物质分解成风化产物,如黄铁矾、滑石、石英等。
其中最常见的是
碳酸岩的化学风化,主要是由于CO2的溶解作用,使岩石变得更脆弱。
物理风化是岩石风化的另一个重要形式,其本质是岩石受到温度
变化、水力压力和重力作用等自然因素而导致的内部构造变化。
物理
风化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冰冻风化、热胀冷缩风化、水力压力风
化和风蚀作用等。
生物风化也是岩石风化的一种重要方式,其主要是指植物根系在
岩石表面生长导致的石块破碎和土壤形成。
在植物生长过程中,植物
根系逐渐吸收周围的水分,渗透岩石表面后,随着渗透作用,使岩石
与土壤分离,产生生物风化作用。
岩石的风化作用除了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外,还会直接影响人类社
会的发展。
例如,在建筑工程中使用的山脉、高原等地区的石材、土
壤等,在经过多年的风化作用后,其力学强度和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直接影响建筑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因此,准确了解土壤和矿物的物理性质和勘探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应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的挑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风化作用与母质的形成
风化作用与母质的形成岩石经风化作用而形成的疏松的、粗细不同的矿物颗粒的地表堆积体,是形成土壤的母体,称为母质(parent material)。
土壤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构成土壤的“骨架”。
母质中的一些性质,例如,机械性质、坚实度、渗透性、矿物组成和化学特性等都直接影响成土过程的速度和方向。
母质中的磷、钾、钙、硫和其他元素也影响着土壤的自然肥力。
一、风化作用风化作用(weathering)是指地壳最表层的岩石在空气、水、温度和生物活动的影响下,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逐渐破碎成疏松物质过程。
按其作用因素和风化特点,可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三种类型。
1.物理风化(physical weathering)是指岩石因受物理因素作用而逐渐崩解破碎,但不改变其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的过程。
引起物理风化的主要原因是地球表面温度的变化。
除温度外,冰冻的挤压,流水的冲刷,风、冰川等自然动力对岩石的磨蚀,均能加速岩石的破碎。
经过物理风化,岩石由大块变成小块再变为细粒。
一般认为岩石破碎到粒径为0.01mm时,物理风化就很难进行了,因此物理风化产生的颗粒基本都大于0.01mm,其间的毛细管作用不发达,不具有对水分的保蓄力,但却获得了原来岩石所没有的对水和空气的通透性,这就大大增加了岩石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为化学风化创造了有利条件。
2.化学风化(chemical weathering)是指岩石在化学因素作用下,其组成矿物的化学成分发生分解和改变,直至形成在地表环境中稳定的新矿物。
引起化学风化的因素有水、二氧化碳和氧气等大气因素。
化学风化一般包括溶解、水化、水解和氧化等作用。
这些反应很少单独进行,常是两种以上同时发生。
经过化学风化,岩石进一步分解,彻底改变了原来的岩石内部矿物的组成和性质,并产生一批新的次生黏土矿物。
这些次生黏土矿物的颗粒很细,一般小于0.001mm,呈胶体分散状态,由此也产生一定的黏结性、可塑性和毛管现象,使水分、养分在一定程度上得以保蓄。
名词解释土壤土壤肥力岩石风化成土母质土壤剖面土壤有机质
一、名词解释土壤土壤肥力岩石风化成土母质土壤剖面土壤有机质有机质的矿质化有机质的腐殖化土壤质地土壤结构土壤粘结性土壤粘着性土壤可塑性土壤耕性土壤孔隙度土粒密度土壤密度吸湿系数凋萎系数田间持水量阳离子交换量盐基饱和度土壤酸碱度土壤养分肥料有机肥料无机肥料微生物肥料基肥种肥追肥复合肥料绿肥二、填空题1.岩石按其成因可分为()、()和()三大类。
2.岩石风化作用可分为()风化、()风化和()风化三种类型。
3.从坚硬大块的岩石到疏松而具有肥力的土壤,要经过漫长而复杂的变化过程,但可概括为()过程和()过程两个过程。
4.自然成土因素主要有()、()、()、()和(),其中()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5.耕作土壤的剖面分为()、()、()和()4层。
6.土壤有机质的主要类型是()。
7.土壤有机质的组成包括()、()、()、()和()五类有机化合物。
8.自然成土因素主要有()、()、()、()和(),其中()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9.耕作土壤的剖面分为()、()、()和()4层。
10.土壤水的来源是()、()、()和(),以()为主。
11.土壤水分中,()到()之间的水分都是有效的。
12.土壤空气中O2的含量()大气,而CO2含量()大气。
13.土壤空气与大气间气体的交换主要有()和()两种方式,()是土壤空气与大气交换的主要方式。
14.土壤胶体按其基本物质组成可分为()胶体、()胶体和()胶体。
15.根据H+存在的位置不同,可将土壤酸度分为()酸度和()酸度两种类型。
16.根据树种对土壤酸碱度的选择性,可将树种分为()树种、()树种、()树种和()树种四大类。
17.土壤空气与大气间气体的交换主要有()和()两种方式,()是土壤空气与大气交换的主要方式。
18.土壤黏粒含量越高,交换量越(),保肥力就越()。
(1)植物生长特别需要的()、()、()在土壤中的含量都不多,这三种元素常常要靠施肥来补充,被称为植物养分三要素。
《土壤形成》PPT课件
17
1.2母质的特点
(1)母质是疏松的,具有一定通 透性
(2)母质有一定的细颗粒,能产 生毛管孔隙,从而具有一定的蓄 水性
(3)母质具有粘粒和胶粒,具有 一定的保肥供肥性能
(4)母质中含有可溶盐类,具有 一定的矿质养分。
18
1.3 土壤母质的类型
22
1.4.5 母质影响成土过程的进度和 方向
抗风化力强的母质发育程度慢, 富含碳酸盐的母质由于其丰富 的盐基不断地补充于土体中, 可使土壤长久地处在盐基淋溶 阶段,从而延缓土壤发育。
由玄武岩发育的红壤,其富铝化 程度、铁铝富积作用均比由花 岗岩发育的红壤强。
23
1.4.6 母质的化学组成影响土壤腐 殖质
而土壤矿物质均来自母质。 1.4.2 是土壤矿质元素的最初来源。 腐殖质是出现于地球上有了生物之
后,因此植物的原始养分来源于 土壤矿质养分而不是腐殖质。
植物生长中的大部分矿质养分由土 壤提供,而土壤矿质养分均来源 于母质。
20
1.4.3 母质影响土壤的化学和矿物 组成
如紫色岩发育土壤钾较丰富,石 灰岩发育的土壤富含钙、镁,湖 积母质发育土壤的富含有机质。
将土体和母岩或母质加以对比, 可以说明成土过程的特征。值 增大,有脱铁铝,减小则有富 铝化或脱硅作用。
如果Kaf值增大,说明土壤矿物风 化有脱铝铁过程;反之说明有 脱硅富铝化过程。
13
பைடு நூலகம்
对 照 剖 面 上 下 层 的 Kaf 值 , 可 说 明剖面中矿物质的分解和淋溶 状况。
粘 粒 部 分 的 Kaf 值 , 可 用 来 推 论 粘土矿物类型,说明土壤保肥 能力。
(完整版)第三节成土因素和土壤形成过程
第三节成土因素和土壤形成过程以上我们讨论了土壤的三相物质四种成分及其土壤的主要物理化学性质。
不同的土壤具有不同的物质组成和性质,土壤的肥力状况也不同。
那么土壤是怎样形成的呢?这是自然地理学要搞清楚的问题之一。
一、土壤形成因素(一)土壤形成因素学说1.道库恰耶土壤形成因素学说土壤形成因素学说是十九世纪末,由俄国著名的土壤学家B.B.道库恰耶夫建立起来的。
道库恰耶夫土壤形成因素学说的基本观点有以下四点:①土壤是成土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他认为土壤是在各种成土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离开某一成土因素都不能形成土壤,并提出了如下土壤形成数学函数式。
S=(CL,O,R,P,T)S:土壤,CL:气候,O:生物,R:岩石,P:地形,T:时间道库恰耶夫认为土壤形成因素包括气候、生物、母质和时间四种因素,它们各自对土壤形成都有一定的作用。
不过只有某一种因素形不成土壤,是在这四种因素作用下形成的。
②成土因素的同等重要性和相互不可代替性关于这一点,他举例说:“我们假定,如果医生提出水、空气、和食物对人的机体那个比较重要,那么这个问题是空洞而用无的。
因为缺乏任何一个,生物都不能单独生存,提出这样的问题是无益的。
提出土壤形成因素中哪一个因素起着最重要的作用,同样也是无益的。
”③成土因素的发展变化制约着土壤的形成和演化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在不停地运动,成土因素也是如此,它们也处于无休止的变化过程当中。
前面已经说过,土壤是各种成土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它们与土壤之间的关系是函数关系,若成土因素发生了变化,土壤本身也必然跟着发生相应的变化,所以成土因素的发展变化制约着土壤的形成和演化。
④成土因素是有地理分布规律的道库恰耶夫在多年研究俄罗斯黑钙土的基础上,1883年发表了他的经典著作——《俄国黑钙土》。
在这本书中他第一次阐明了土壤的地带性分布规律,同时他指出,这是由于成土因素有地带性分布规律的结果。
虽然现在看起来,各种自然事物的地带性规律已为众所周知的事实。
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第4节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学案鲁教版第一册
第四节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说明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1。
通过野外观察或室内运用土壤标本,了解土壤的外部特征以及土壤的剖面层次、颜色、质地等。
(地理实践力)2.结合观察区域的地质、气候、植被、地形等地理背景,理解土壤的形成因素.(综合思维)一、认识土壤1.土壤概念: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2.土壤剖面(1)结构特点:从地面向下有明显的垂直差异,依次为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成土母质层.(2)指示意义:①土层的厚度、层次的多少、分层是否明显反映了土壤的发育程度。
②土壤的颜色、有机质含量等反映了环境因素对土壤形成过程的影响。
3.物质组成: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
40%,水分占20%~30%,空气占20%~30%,有机质占10%。
二、影响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因素作用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提供矿物质和无机养分气候是土壤形成的动力因素,提供水分和热量生物土壤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提供有机物地形影响光照、热量和水分等条件,影响物质转换时间决定着土壤的发育进程人类活动人类的耕作活动,将自然土壤改造成各种耕作土壤[图表点拨]教材第79页图3-4-4,该图展示出:(1)土壤的发育起始于母岩的风化,坚硬的岩石在风化作用下形成较疏松的成土母质。
(2)成土母质在低等生物的作用下,逐渐形成浅薄的原始土壤,并开始能生长草本和木本植物。
(3)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生长进一步促进土壤发育,最终形成成熟土壤。
1.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越高肥力越高. ()2.成土母质具有肥力。
3.基岩是土壤的初始状态。
4.气候是土壤形成的决定性因素。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暖湿润地区土壤形成比较慢B.土壤的发育起始于岩石风化C.生物与土壤肥力无关D.坡向对土壤发育没影响提示:1。
×土壤肥力高低取决于水、肥、气、热四个要素之间协调的好坏以及能否满足植物生长过程的需要。
并非是腐殖质含量越高,肥力越高,只能说在一定范围内土壤腐殖质含量与土壤肥力之间成正相关。
土木工程地质2_第三章土的成因类型及特殊土
岩石风化的工程防治
挖除法
抹面法(覆盖)
胶结灌浆法 排水法
岩石风化的工程防治图
淋滤作用及残积层(Qel)
• 淋滤作用——大气降水渗入 地下时,将地表附近细小颗粒及 易溶成分溶解带走,而将一些不 易带走和不易溶解的松散物质残、强中风化带
摄自三峡工程左岸永久船闸边坡
风化分带的意义:
1. 根据岩石风化的深度及其分布情况,选择适 于修建建筑物的地点; 2. 确定重大建筑物的地基中需要挖除的岩土风 化层的厚度;
3. 根据岩石风化速度确定合理的边坡坡度,以
及确定基坑、路堑保持开敞状态的安全期限;
4. 确定防止岩石风化的措施。
黄 河 壶 口 瀑 布
---
黄 果 树 瀑 布
尼 亚 加 拉 瀑 布
维 多 利 亚 瀑 布
侧蚀( lateral erosion)
(长江中下游平原)
侧蚀作用原理:
河 曲 发 展
河 道 迁 移
a-弯曲河道
b-蛇曲
c-牛轭湖
侧蚀作用的结果 ——蛇曲
蛇曲发展的结果 ——牛轭湖
长江荆江段的河曲, 是世界上最典型的自 由河曲之一,素有 “九曲迴肠”之称。 其中藕池口-城陵矾的 下荆江河段,近几十 年来,曲流颈自然裁 弯取直不下五、六次, 河道急剧变迁。二十 至五十年代,弯曲系 数不断增加,相应使 河道变长,比降减小; 1967—1976年几个河曲 裁弯取直,弯曲系数 变小,河曲发展又将 趋向新的阶段。
山前洪积扇剖面图
4
冲沟 •
洪流的冲刷作用形成的沟谷地貌。
斜 坡 上 的 冲 沟 ( 加 洲 )
冲沟形成的条件
•地表岩石或土比较疏松
•裂隙发育
岩石到土壤变化过程讨论
250交流园地Communication Field2019年5月下岩石到土壤变化过程讨论王福林(辽宁省地质矿产研究院,辽宁 沈阳 110032)摘 要:地壳是由巨大的坚硬而结实的岩石块组成的,这些岩石在自然条件下会受到风、水、热、冷、生物、空气、太阳等因素的影响,表层逐渐转变为细小的碎块,最后这些碎块就会形成石块、石砾或石粒。
地球上生长着各种各样的植物和动物,这些植物和动物死后形成的残体会和石块、石砾及石粒混合,形成土壤,地壳最外面的一层就是土壤。
文章重点对岩石到土壤的变化过程进行分析,希望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岩石;土壤;变化过程中图分类号:S1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3872(2019)10-0250-01——————————————作者简介: 王福林(1968—),男,辽宁营口人,本科,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岩石矿物分析。
岩石的整个风化过程会历经很多年,在此过程中,岩石受到风化的作用会变成大量的沙和黏土,最终就会实现从岩石到土壤的转变[1]。
1 岩石的分类在这个奇妙的世界之中,人类所了解的自然事物实际上寥寥无几,很多物质和规律都还在等待人们去发掘和发现。
例如地球的固体硬层表壳——地壳。
地壳实际上是不同种类的岩石聚集形成的[2]。
总的来说,这些岩石可以分为三种不同的种类。
1.1 岩浆岩所谓的岩浆岩也就是火成岩,它是由地壳运动喷薄而出的岩浆冷却以后变成的岩石,岩石中矿物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组合关系的不同,也就形成了不同结构的岩浆岩。
同时又根据侵入岩的形成深度分为深成岩与浅层岩。
这二者存在着很大的区别,深层岩经常会形成一种岩基等大型侵入体,一般情况下都比较单一,大多数以中、粗粒结构为主要结构,质地较为坚硬,存在着较低的空隙率,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常常被应用于建筑行业的建筑之中。
浅成岩虽然强度也颇高,但是这些小型侵入体与围岩的相接部分的岩性比较复杂,风化侵蚀的比较严重,还具有较大的透水性,喷出岩指的是喷出地表进而形成的岩浆岩,这种岩石的外型较为不规则,会有着很多的原声空隙,这种岩石很容易被风化,例如流纹岩与玄武岩[3]。
土壤的形成
环境保护与土壤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环境保护对土壤形成和发育的重要性
土壤可持续发展策略
• 保护和恢复土壤资源,保障生态安全和人类福祉
• 制定和实施土壤保护政策和法规,加强土壤资源管理
• 促进土壤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提高土壤保护水平
• 推广可持续农业生产技术,保护土壤肥力和生态环境
• 加强土壤环境保护和修复,提高土壤质量,实现土壤可
• 岩石风化作用为土壤提供物质来源
• 土壤形成过程影响岩石风化作用的程度和速度
土壤形成的地质时间与空间分布
01
土壤形成的地质时间分布
• 土壤形成的时间尺度:从数百万年到数千年不等
• 土壤形成速度:受地质条件、气候和生物等因素影响
02
土壤形成的空间分布
• 土壤类型和分布受地质背景、气候和地形地貌等因素综
地形地貌与土壤形成的关系
• 地形地貌是土壤形成的重要环境因素
• 地形地貌变化对土壤形成和发育产生长期影响
03
土壤类型的多样性与分布特点
土壤分类方法与标准
土壤分类的目的和意义
• 了解土壤类型和性质,为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等提供依据
• 促进土壤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
土壤分类的方法和标准
• 基于土壤形成过程的分类:如土壤发生学分类
地球表层物质主要由岩石和矿物组成
• 岩石是土壤的主要来源,包括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 矿物是岩石的基本组成单位,对土壤肥力和质地有重要影响
土壤形成过程中的物质循环
• 岩石风化过程中释放出的矿物质和养分被植物吸收利用
• 植物死亡后,有机质和矿物质又回归土壤,为土壤肥力提供来源
岩石风化作用与土壤形成过程
CREATE TOGETHER
岩石风化过程范文
岩石风化过程范文岩石风化是指岩石在地球表面经历物理、化学或生物的作用而分解和破坏的过程。
岩石风化是地质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土壤形成、地貌演变以及矿产资源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岩石风化可以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
下面将对这三种风化过程进行详细的描述。
物理风化是岩石风化的一种形式,它主要通过机械破坏来分解和破坏岩石。
物理风化的主要作用是将岩石分解成较小的碎片,例如砾石、沙子和粉末。
物理风化的主要过程包括冻融作用、热胀冷缩、风蚀、水力作用和植物侵蚀。
冻融作用是指当水渗入岩石裂缝时,由于温度的周期性变化,水在冻结和融化过程中会引起岩石内部的应力,并导致岩石的破裂。
热胀冷缩是指当岩石在高温下膨胀,然后在低温下收缩时,岩石内部的应力会导致岩石的破裂。
风蚀是指风吹动时带来的颗粒物携带的能量,这些颗粒物会撞击岩石的表面,从而导致岩石的磨损和破裂。
水力作用是指当水流过岩石时,水流中的颗粒物会撞击岩石的表面,从而导致岩石的磨损和破裂。
植物侵蚀是指植物根系的生长会使得岩石受到机械应力,从而导致岩石的破裂。
化学风化是指岩石在地球表面与水、空气或其他化学物质接触时,发生化学反应而分解和破坏的过程。
化学风化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溶解或反应来分解岩石的矿物成分,形成新的矿物。
化学风化的主要过程包括溶解、水解、氧化、还原、碳化和水合反应。
溶解是指当岩石中的矿物被水溶解时,矿物的大部分质量会随水流失。
水解是指当岩石中的矿物与水反应时,矿物结构中的化学键会被水分解,从而导致矿物的分解和破坏。
氧化是指岩石中的矿物与氧气反应时,矿物中的金属元素会失去电子,从而导致矿物的颜色变化和分解。
还原是指岩石中的矿物与还原剂反应时,矿物中的金属元素会获得电子,从而导致矿物的分解和破坏。
碳化是指当岩石中的矿物与二氧化碳反应时,矿物中的碳酸盐会分解,从而导致矿物的分解和破坏。
水合反应是指当岩石中的矿物与水反应时,矿物中的水合物会形成,从而导致矿物的分解和破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物理风化 又称机械崩解作用,是指由自然界的物理作用使岩石崩解破碎 (break up)成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颗粒,而不改变其化学成分 的过程。 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 温度temperature: (一)温度 : 岩石的导热性差,温度的季节变化和昼夜变化,使得裸露在地表 的岩石表层发生层状剥落现象,长年累月后,便造成岩石的破碎 崩解。 (二) 结冰 (三) 风 (四)流水 流水将岩石表面的碎屑冲走,流水携带的各种沙砾在运动中会 相互摩擦,同时对河床进行冲刷和磨蚀,使岩石粉碎。
2 生物小循环 生物从土壤中摄取养分元素以组成有机体时,养料元素便从易溶 性、无机态,转变为有机态化合物而固定于生物体内。 死亡后残体经微生物分解又重新释放出养分元素,供别的生物或 下一代生物吸收利用。 这样,有限量的养料元素在生物因素的生命活动中,发挥无限的 营养作用。 这种由风化释放的无机养分变为生物有机质,再转为无机养分的 吸收归还循环过程称为植物营养元素的生物小循环。
4 地形 地形在土壤形成中所起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1)地形影响热量的重新分配: 在北半球,西南坡接受的热量多,土温高,导致水分含量低, 植被稀疏,东北坡接受热量少,土壤温度低,水分蒸发作用 弱,植被生长茂盛。 南半球刚好相反,在寒冷潮湿地区,西南坡的土壤生产力更 高。 (2)地形还影响土壤水分,养分和机械组成。 一般在分水岭和斜坡的上坡,水分及其夹带的养分及土壤细 微颗粒,常以地表径流的方式向下坡及低处移动。这就造成 这些地区土壤水分和养分含量低,土壤颗粒以粗颗粒为主。 山麓和中下坡则相反。 5 时间time 土壤形成过程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加深的。
生物小循环的意义:
生物小循环使母质中有限的矿质养料元素,发挥无穷的营养 作用,富集了土壤中的养分; 通过植物的选择性吸收,富集在表土中的养料元素的组成, 更适合于植物生长的需要,能不断改进土壤养分的质量。 三 土壤形成的实质
土壤形成的实质就是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的矛盾与统一。 如果只有地质大循环就仅能生成母质;生物如果不作用于母质就不能形成土 壤。
崩解:岩石由大块变成碎块, 崩解:岩石由大块变成碎块,再渐 变成细粒,其形状和大小改变了, 变成细粒,其形状和大小改变了, 但化学成分不发生变化。 但化学成分不发生变化。 自然界中, 自然界中,三种风化作用 通常是联合进行与相互助 长的, 划分它是为了讨 长的, 论方便。 论方便。 物理风化 生物风化 分解:岩石风化过程中化学 分解:岩石风化过程中化学 成分发生变化 化学风化
岩石经各种自然因子作用发生各种风化作用,由大变小,由粗变细,最后 形成了疏松多孔的松散物质。 这类物质具有松散,多孔的特性,并可通气透水和保存少量水分,另外有 极少的一点养分。我们称之为母质。它是土壤的骨架部分,也是植物矿质 营养的最初来源。 当地球上出现生物后,低等植物开始在母质上生长,其分泌物和残落物及整 个枯死的植物体使母质中有机质含量增加,随着时间的推移,母质协调和供 应水,肥,气,热的能力不断提高,最后母质产生质的变化,具备了能够不 间断地供给植物水肥协调水气热的能力,这时母质就成了土壤。
1 气候climate 首先,气候通过影响水分和热量条件而直接影响土壤的形成过程。 其次,气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各种植物类型的分布,从而间接 地影响土壤矿物质和土壤有机质的分解与合成。 温度对土壤形成有显著影响。在寒冷地区,土壤中化学反应微弱, 植物生长缓慢,微生物活动较弱,养分转化速率慢。相反,在热 带地区,矿物质分解彻底,植物生长旺盛,微生物活动旺盛,养 分转化速率快。 降水对土壤形成也有重要影响。干旱地区,土壤中盐基(base)不 易淋失,易造成盐基累积而发生土壤盐渍化,使许多植物不能生 长;在降水量多的地区,盐基遭受强烈淋洗。 归纳起来,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表现在: 湿度因素:
(1)湿度影响土壤有机质和氮素的含量:一般表土有机质含量与大气湿度呈 正相关。 (2)湿度影响土壤矿物质的组成:干旱地区,易溶性矿物和植物养料可保留于 土壤中。湿度还影响土壤中钠、钾及钙的淋溶迁移强度。 (3)湿度影响矿物质的风化程度。
温度因素: (1)温度影响土壤母质和风化层的厚度:土层厚度随土温升高而 加厚。花岗岩风化壳在广东可厚达30~40米,浙江一般在5~6米, 而青海高原常不足1米。 (2)温度影响土壤颜色:在寒温带,土色以灰色为主;在暖热半 湿带,土色呈棕色-褐色;在湿热带,土色呈赤色、棕红色或黄 色。 (3)温度影响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 土壤pH? 南方湿热 风化强烈 盐基淋失多 土壤 原生矿物少, 原生矿物少,且粘土矿物以高岭石为主 南方湿热 生物生长旺盛 微生物活动强烈 有机质积累少, 有机质积累少,H/F<0.5 盐基淋失少(盐基饱和) 东北地区冷湿 风化不强 盐基淋失少(盐基饱和) pH高 高 东北地区冷湿 东北地区冷湿 有机质分解慢,积累多,但品质较差, 有机质分解慢,积累多,但品质较差, C/N 高 H/F低 低 不同气候下土壤的形成
2KAlSi3O8(钾长石)+3H2O→Al2Si2O5(OH)4(高岭石)+ 4SiO2 +2KOH
碳酸化作用 自然界中的水常含有CO2,形成H2CO3,增加了水溶 液中H+ 浓度,加快了与矿物中的盐基离子(ion)进行交换的速 度,并生成可溶性的碳酸盐。碳酸化作用后矿物遭到分解破坏, 并释放出有效养分。
(五)氧化作用oxidization
自然界的许多石灰岩 溶洞不断地进行着以 上反应, 上反应, 形成千姿 百态的地貌,如石笋、 百态的地貌,如石笋、 石钟乳、石柱、 石钟乳、石柱、石林 等。
(2)当湿度较小 , Ca(HCO3) 2 脱水并放出 2 , 平衡向左进行 。 当湿度较小, 脱水并放出CO 当湿度较小 指大气中的氧与矿物发生的化学反应。一般都是在有水的条件下 进行的。如: 4FeS2(黄铁矿) + 2H2O +15O2 2Fe2(SO4)3 + 2H2SO4 化学风化后形成的产物(product)有:
2. 化学风化 是指岩石在水,氧气,二氧化碳等风化因素作用下,岁发生的一 系列化学变化过程。化学风化后,岩石改变了原来的化学成分和 性质,同时产生了新的次生矿物。 化学风化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溶解作用 矿物和岩石或多或少地被水所溶解。 例如:CaCO3+ H2O + CO2 Ca2++ 2HCO3水化作用 矿物与水化合称为水化作用.水化后的矿物体积增大, 硬度下降,变得易于破碎。水化反应: 2Fe2O3(赤铁矿 )+ 3H2O→2Fe2O3.3H2O(褐铁矿) 水解作用 指由于水的部分解离形成的H+ ,和矿物中的盐基离 子发生置换反应,形成新的化合物和可溶性盐的一种化学反应。
母质的影响表现在几个方面: (1)影响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铁、锰在氧化还原过程 中使土壤表现不同颜色; (2)影响土壤的化学性状:钾、钠离子使土粒分散,通透性差; 钙、镁离子促进粘粒凝聚,形成良好的团粒结构;FeS、FeS2氧 化后使土壤酸化。 (3)影响土壤的剖面构造; 3 生物
生物包括植物,微生物和土壤动物。 植物从土壤中吸收N,P,K,Ca,Mg等元素,植物死亡后,这些元素随植物残 体保留在上层土壤中。 经过植物的反复吸收与归还,土壤中(尤其是表层)的营养元素逐渐保蓄和 积累。 同时,许多生物具有固定空气中的N素的功能,可将空气中的N转移到土壤中 来,提高土壤N素含量。 另外,土壤中的微生物和一些小动物分解有机质,释放出养分,同时还合成 稳定的腐殖质(humus),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和肥力性质。
在中国温带东部湿润区,由北而南热量递增,土壤分布依次为: 暗棕壤 棕壤(褐土) 黄棕壤 黄壤 红壤 砖 红壤 2 母质parent material 母质是构成矿物质部分的基本材料,是植物矿质养料元素的最初 来源。 母质对土壤肥力状况有巨大作用,对土壤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 影响也极为明显。 花岗岩母质:由于其中的长石,云母易于风化,并富含K素,而 石英颗粒则不易风化,经常呈砂粒状态残留在土壤中,因此,花 岗岩母质上发育的土壤,往往砂粘比例适中,通气透水性能良好, 保水保肥能力强。 页岩母质:页岩的矿物成分主要是粘土,其母质上形成的土壤质 地比较粘重,通气性能较差,但养分一般较为丰富且保水保肥能 力强。 石英砂岩母质:石英砂岩形成的土壤,砂性强,矿质养分贫乏, 保水保肥能力差,土层薄,但通气良好。
水解和碳酸化作用的实质是,矿物中的盐基离子被子氢离子取代。 水解和碳酸化作用的实质是,矿物中的盐基离子被子氢离子取代。
石灰岩的化学风化
+ H2CO3
溶解度很低
(H2O+CO2)
Ca(HCO3) 2
溶解度较高
平衡的变化: 平衡的变化: (1)当CO2充足时,且有一定的湿度,平衡一直向右 充足时,且有一定的湿度,
土壤的形成过程,简单地说就是: 岩石 风化作用母质生物作用土壤 有机质的合成和分解是土壤形成的主要标志,推动土壤形成过程 的是生物。 二 植物营养元素的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 1 地质大循环 植物营养元素的绝大部分最初封闭在岩石矿物中,随着岩石矿物 出露地表发生各种风化,封闭在岩石矿物中的各种养分元素就不 断从矿物的晶格上解脱下来,形成各种简单的可溶性盐类,如K, Na,Ca,Mg的各种可溶性盐。 含有养料元素的易溶性盐会随着降到地面的雨水淋洗出风化体, 首先流入江河,最后进入海洋。在海洋中沉积硬化,最后形成沉 积岩类,使植物养分元素重新进入封闭状态。 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海底重新变为大陆,这些沉积岩再度接受 风化作用,植物营养元素又一次被释放。 这种植物营养元素由大陆流到海洋,海洋又变为大陆后,这些物质 又由新的大陆流向新的海洋.营养物质的这种循环过程称为植物 营养元素的地质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