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袁行霈)重点归纳

合集下载

袁行霈古代文学史考试重点

袁行霈古代文学史考试重点

袁行霈古代文学史考试重点1.神话的保存中国古代文献中,除了《山海经》等书中记载神话比较集中之外,其余则散见于《楚辞》。

《庄子》,《淮南子》,《列子》等。

2.神话类型一、创世神话中国古代的创世神话,以盘古故事最为著名:二、始祖神话女娲补天女娲抟黄土作人三、洪水神话鲧禹治水(洪水神话集中反映了先民在同大自然作斗争中所积累的经验和表现出的智慧)。

四、战争神话黄帝擒蚩尤五、发明创造神话夸父逐日3.诗经的编辑“献诗”说:周代公卿列士献诗、陈诗,以颂美或讽谏,则是有史籍可考的。

“采诗”说:汉代人认为周代设采诗之官到民间采诗,献于朝廷以了解民情。

这种说法是否确切,颇有争论。

“删诗”说:汉人认为公卿列士所献之诗,采集于各地的民间之诗,都经过孔子的删定。

但早在孔子的时代,已有与今本《诗经》相近的“诗三百篇”的存在。

所以,说《诗经》由他删选而成,则是不可信的。

4.汉代的今文诗和古文诗《诗经》在汉代流传甚广,出现了今文的鲁、齐、韩三家诗。

三家诗在西汉被立为博士,成为官学。

三家诗兴盛一时。

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的古文“毛诗”晚出,在西汉虽未被立为学官,但在民间广泛传授,并最终压倒了三家诗,盛行于世。

后来三家诗先后亡佚,仅存“毛诗”,流传至今。

5.《诗经》的总体特征写实性。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富于现实精神的诗歌,奠定了我国诗歌面向现实的传统。

《诗经》的现实精神,在国风和“二雅”中,表现尤其突出。

大雅中的周族史诗,真实地再现了周民族的发生发展史,而在周道既衰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大小雅中的怨刺诗,表现出诗人对现实的强烈关注,充满忧患意识和干预政治的热情。

身处乱世的诗人真实,具体,深刻地记录下了当时腐朽、黑暗、世衰人怨的社会现实。

特别是“饥者歌其食,劳着歌其事”的现实主义传统及讽喻精神,是写实文学的开端,如《七月》,生动地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人民生活以及阶级关系的真实情况。

6.风雅颂(解释,分类,简述要详细)《诗经》按风、雅、颂分为三类。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考研考点精讲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考研考点精讲

袁行霈的《中国文学史》是一本经典的文学史参考书,对于文学爱好者和考研生来说,是一部必备的参考资料。

本文将对《中国文学史》中的一些考点进行精讲,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知识。

1.古代文学的起源和发展:古代中国文学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的神话传说和口头文学,逐渐发展为书面文学。

在古代文学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文学作品和作家,如《诗经》、《楚辞》等。

这些作品不仅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还反映了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变化。

2.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文艺复兴是欧洲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一时期,中国文学呈现出多元化、包容性和开放性的特点,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作家和作品。

例如,文学家刘勰的《文心雕龙》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被誉为中国古代文艺理论的开山之作。

3.明清小说的发展:明清时期是中国小说发展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的小说创作成就丰富多样,内容横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醒世恒言》和清代作家曹雪芹的《红楼梦》都是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之作,对后世小说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现代文学的嬗变: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对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表现了时代的矛盾和冲突,对现实进行了揭示和批判。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作品《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被视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5.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除了文学作品本身,文学批评和理论也是学习文学史的重要内容。

袁行霈的《中国文学史》中也对这方面的内容进行了介绍。

例如,唐代文论家刘勰的《文心雕龙》、明代文人毛纶的《古文尚书》等都是中国文学理论的重要著作,对后世的文学批评和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6.传统文学与现代文学的对接:中国传统文学和现代文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延续。

现代作家在创作中常常融入传统文化的元素,对传统文学进行再创造和再诠释。

例如,鲁迅的《狂人日记》中既体现了西方现代文学的影响,又与中国传统文学有着深刻的联系。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版超全完整版笔记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版超全完整版笔记
(五)白居易《与元九书》,《诗》、《骚》以来诗歌发展历程作总结。
(六)李清照的《词论》追述了词的发展概况。
(七)(元)辛文房《唐才子传》为398位唐代诗人作传,间有评论,从中可以看出唐诗发展的因革流变。
(八)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题辞,汉魏六朝文学发展脉络。
(九)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对明代诗人一千六百余家作了评述。
一、夏商文化。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说:“夏商二代文化略同。”即贯通夏商文化某些相同的制度及其背后的意识形态,都以原始宗教为主。夏商文化以巫文化最有代表性。
(一)诗歌。传说南音起于涂山氏所咏《候人歌》,东音起于夏孔甲的《破斧歌》。夏商时代已有较完整的诗歌出现。如夏启时的《九歌》,与祭天活动有关,应该是祭祀歌谣;商代如《诗经·商颂》五篇,歌颂咏祖先,歌舞娱神,都用于祭祀;商代韵文还包括《周易》中某些卦爻辞。诗歌内容或怨上刺世、申诉痛苦,或抒发爱情、歌咏劳动,运用象征、比兴、白描、叠咏等手法,用韵参差多样,古代诗歌萌芽状态特点。
1、第二段从鸦片战争开始。
(1)向西方寻求富国强兵路同时寻求到新文学灵感;
(2)文学创作发生变化。救亡图存的意识和求新变于异邦的观念,成为文学的基调。文学被视为社会改良工具,小说地位得到肯定;外国译作逐渐增多,文学叙事技巧更新;报刊媒体出现,写作方法变化,出现报刊文体。
近古期终结,在“五四”运动爆发的1919年。
(二)春秋战国时,探索宇宙人生、进行哲学思辨、关注社会政治、讨论治国之道的诸子说理散文成熟,表现鲜明个性,浓郁情感,丰富形象,具较强文学性。
二、先秦诗歌:宗教颂赞祷祝诗—政治叙事诗—言志抒情诗。
三、楚地文学。铁器最早,间接促进战国楚文化发展。屈原说:“惜诵以致愍矣,发愤以抒情。”(《楚辞·九章·惜诵》),在楚地民风、民俗、及民间曲调基础上,屈原“依《诗》取兴,引类譬喻”(王逸《离骚经序》),借鉴《诗经》艺术精神和手法,作出琦玮瑰丽诗篇。

元明清中国文学史重点(袁行霈)

元明清中国文学史重点(袁行霈)

元明清文学史重点一.填空诸宫调:诸宫调又称话本,是一种有说有唱、而以唱为主的文艺形式,它说的部分用散文,唱的部分用韵文,并配以音乐、宫调。

有着明显的代言体特征:首先,是诸宫调作者的声音。

其次,是故事中人物的声音,诸宫调演唱者代故事中人物说话,表达故事中人物的内心活动。

再次,诸宫调演唱者自己的声音,叙述情节,抒发感慨,发表议论。

《西厢记诸宫调》是现存的唯一完整的诸宫调。

散曲(作品、作家)——睢景臣《高祖还乡》、关汉卿《不伏老》、白朴《佳人脸上黑痣》《渔夫》、兰楚若《南吕·风情》、刘时中《上高监司》、卢挚《秋景》、姚燧《感怀》、张可久《叹世》四大南戏:《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明初四杰(吴中四杰):高启、杨基、张羽、徐贲的并称,又称"吴中四杰"。

台阁体(三杨):明朝永乐至成化年间,文坛上出现一种所谓"台阁体"诗。

台阁主要指当时的内阁与翰林院,又称为"馆阁"。

台阁体是指以当时馆阁文臣杨士奇、杨荣、杨溥(号称"三杨")为代表的一种文学创作风格。

"三杨"都是当时的台阁重臣,故他们的诗文有"台阁体"之称。

他们发为诗文,饱含富贵福泽之气。

粉饰太平、歌功颂德,“应制”和应酬之作,充斥于他们的诗文集中。

“台阁体”貌似雍容典雅,平正醇实,实则脱离社会生活,既缺乏深湛切著的内容,又少有纵横驰骤的气度,徒有其工丽的形式而已。

这种文风由于统治者的倡导,一般利禄之士得官之后竞相摹仿,以致沿为流派,文坛风气遂趋于庸肤。

前七子:明弘治、正德年间(1488-1521)的文学流派。

成员包括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和王廷相七人,以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

强调文章学习秦汉、古诗推崇汉魏、近体宗法盛唐。

后七子:明代嘉靖、隆庆时期文学家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和吴国伦的并称。

明清文学教材重点(《中国文学史》袁行霈版)

明清文学教材重点(《中国文学史》袁行霈版)

第一章、明初的诗歌散文第一节、概述明代社会的政治特点:①商业经济的繁荣形成新的读者群(市民阶层),引导文学思潮的变化。

②俗文学的逐步兴起,王阳明的心学打破了程朱理学的僵化,有利于文学对人性的追求、③禅学的兴起(狂禅);泰州学派:江苏激进的王学学派,代表人李贽;“性灵说”。

④通俗文学的蓬勃发展,俗文学地位提高。

文学观念的改变:①肯定文学的情感,将情感作为评判文学的标准。

“情教说”(冯梦龙)1;“性灵说”(公安三袁);②清楚地认识了文学的虚实关系: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③开始关注人物性格刻画。

明初诗文阶段:前期指元末至洪武末年,后期指永乐至天顺时期,前后期有不同特点。

明初诗文流派:⑴明初众多诗人,按地域不同,分为吴、越、闽、江右、岭南五大群体。

①吴派,指以苏州为中心的苏南和浙西一带的诗文作家。

以吴中四杰(高启、杨基、张羽、徐贲)、北郭十友(高启、杨基、徐贲等)为代表。

②越派,指浙东、包括今金华、台州、衢州、处州、绍兴一带。

代表作家:宋濂、刘基、方孝孺。

③闽派,以“闽中十子”为代表,提倡盛唐之音,有《唐诗品汇》。

④江右,指江西派,以虞集、范椁为师法对象。

⑤岭南,指广东一带⑵明初后期,文坛为朝廷达官所笼罩,下层文人及在野文人的创作逐渐衰落,台阁体出现。

代表作家: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第二节、高启和吴派生平:“吴中四杰”中,高启声名最著,被认为是“明诗之冠冕”。

他也是“北郭十友”一员,还与宋濂、刘基合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⑴诗歌高启的文学活动主要在元末,他的诗歌可以以为官前后分界。

1明末冯梦龙倡立“情教”说,把明中叶以来重情尚真的思潮推向了顶峰,他欲以“情教”来取代“礼教”,开创一种全新的伦理纲常,与明代官方哲学程朱理学分庭抗礼,因而“情教”说具有引领时代风气之先的革命性意义。

(完整word版)考研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袁行霈)

(完整word版)考研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袁行霈)

第一章上古文学一、基本知识1、上古歌谣: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

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

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

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劳动歌谣、祭祀歌谣、图腾歌谣、婚恋歌谣、战争歌谣等。

它们具有集体性、综合性和再现生活的直接性,词句简朴,节奏流畅,以赋为其主要表现手法。

2、《周易》:先秦时的一部卜筮书。

其文字分经、传两部分。

其中的卦、爻辞为《易经》,约成于西周初年。

它们记载了上古社会的一些情况,保存了一些具有朴素色彩的上古歌谣。

《易传》是对经的说明和解释,大部分作于战国时期,反映了当时的哲学思想。

3、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

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

4、《山海经》:一部与巫术有关的古代地理著作,作者不详,约成书于战国时,秦汉时又有增补。

共18卷,以记载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为主,兼及民俗、物产、医药、巫术、祭祀等,尤其是保存了大量上古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黄帝杀蚩尤、鲧禹治水等,是我国先秦保存神话最多的古籍,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二、主要作家、作品1、精读作品《弹歌》、《伊耆氏蜡辞》、《神北行》、《侯人歌》、《周易。

归妹。

上六》爻辞、《女娲补天》、《精卫填海》、《鲧禹治水》。

2、阅读作品《周易·同人》、《周易·中孚·六二》、《周易·屯·六二》、《卜辞通纂》375、《后羿射日》、《夸父逐日》、《黄帝杀蚩尤》、《刑天断首》、《共工触山》。

三、思考与练习1、谈谈我国上古歌谣的分类及内容。

参考答案:我国现存上古歌谣,从题材内容看,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类:一为劳动歌谣,是最早出现的上古诗歌,它们对劳动行为的再演和生产经验的总结,是先民有意识创作出来的,带有明显的功利目的,以《弹歌》最典型。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复习资料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复习资料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复习资料中国文学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记录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涵盖了从古代至现代的各个时期。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关于中国文学史的复习资料,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

一、古代文学时期古代文学时期是中国文学史的起点,它包括了先秦时期、汉代文学和魏晋南北朝文学。

先秦时期是中国文学的发轫阶段,代表作品有《诗经》、《楚辞》等。

汉代文学以《史记》为代表,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学的雄浑与深厚。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作品多样化,代表作品有《世说新语》、《文选》等。

二、唐宋文学时期唐宋文学时期是中国文学史的鼎盛时期,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

唐代文学以诗歌为主,代表作品有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李白的《静夜思》等。

宋代文学以词为主,代表作品有苏轼的《水调歌头》、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等。

三、元明清文学时期元明清文学时期是中国文学史的后期阶段,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元代文学以戏曲为主,代表作品有《西游记》、《红楼梦》等。

明代文学以小说为主,代表作品有《水浒传》、《金瓶梅》等。

清代文学以诗词为主,代表作品有纳兰性德的《虞美人·听雨》、袁枚的《隋堤晚泊》等。

四、现代文学时期现代文学时期是中国文学史的最后一个时期,它涵盖了从19世纪末至今的文学作品。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多样化,代表作品有鲁迅的《狂人日记》、茅盾的《子夜》等。

在这个时期,中国文学经历了多次变革和创新,不仅有传统文学的延续,还有西方文学的影响。

五、中国文学的特点中国文学有着独特的特点,其中最重要的特点之一是注重情感表达。

中国文学作品往往表达了作者对生活、人情、爱情等方面的感悟和思考。

此外,中国文学还注重形象描写和意象的运用,通过形象的描绘和意象的运用来传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中国文学还注重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许多作品都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

六、中国文学史的意义中国文学史对于我们了解和研究中国文化、历史和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古代文学袁行霈版重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袁行霈版重点整理

基本原则:理清思路、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注重方法。

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基本思路第一编诗歌的发展1、原始歌谣、诗经、离骚;2、汉乐府、文人五言诗(二言、四言到五言的体裁变化);3、魏晋南北朝诗歌(建安诗歌是乐府文人化的标志,曹植是五言诗的奠基者,曹丕《燕歌行》是现存最早的完整七言诗,大小谢对山水诗题材的开掘,鲍照对七言诗边塞诗的发展,永明体、宫体诗对诗歌格律的开拓,陶渊明对田园诗的贡献,南北朝民歌的地位)4、唐代诗歌:初唐四杰,摆脱齐梁诗风;沈宋,律诗定型;陈子昂,恢复风骨与兴寄;山水田园诗派(王孟);边塞诗派(高岑);李杜;刘柳、元白(新乐府运动)、李贺,小李杜5、宋代诗歌:白体(香山体)、晚唐体、西昆诗派//梅苏、欧阳修、王安石、苏轼、江西诗派;中兴四大诗人,四灵派,江湖派,陆游6、元代诗歌:元诗四大家7、明代诗歌:拟古与反拟古的斗争拟古:李东阳的茶陵派,李梦阳、何景明的前七子,李攀龙、王世贞后七子,唐宋派反拟古:李贽“童心说”,公安派,竟陵派。

8、清代诗歌:以宋型诗为主轴黄宗羲、钱谦益等虞山诗派,朱彝尊,查慎行,厉鹗的浙派诗,程恩泽等宋诗派,沈曾植等同光体;此外,吴伟业等娄东诗派,王士禛的神韵说,沈德潜的格调说,翁方纲的肌理说,袁枚的性灵说,黄遵宪的诗界革命等第二编散文的发展1、先秦散文:叙事散文——左传、战国策;议论散文——孟子、庄子,发展的三个阶段2、两汉散文:叙事散文——史记、汉书,政论文,贾谊3、魏晋南北朝骈文,王羲之《兰亭集序》4、唐代散文:韩柳古文运动5、宋代散文:诗文革新运动,唐宋八大家之欧、曾、王、三苏6、明代散文:宋濂的文与道一,归有光等“唐宋派”7、清代散文:桐城派——戴名世(先驱)、桐城三祖(方苞、刘大櫆、姚鼐)、姚门四弟子(管同、梅曾亮、方东树、姚莹)湘乡派、曾门四弟子(张裕钊、吴汝纶、黎庶昌、薛福成)、严复、林纾骈文中兴:汪中第三编词的发展1、唐五代词:词的定义,词的兴起,晚唐温庭筠的词及其地位;西蜀花间词派及韦庄(成就最高),南唐冯延巳(五代存词最多)、李煜(成就最高)2、北宋词:柳永在词史上的地位(词体、题材、技巧),苏轼在词史上的地位(题材、词风、音律、以诗为词)3、南宋词:李清照,“词别是一家”,辛弃疾(以文为词)及辛派词,姜夔格律词派4、清代词:以浙西词派为主轴,前有朱彝尊为代表的浙西六家,中有厉鹗为领袖,后有吴锡麒、郭麐为后劲清初陈维崧的阳羡词派,和以纳兰性德为代表的京华三绝,清中叶张惠言、周济的常州词派近代的清季四大词人王鹏运、朱祖谋、况周颐、郑文焯第四编小说的发展1、魏晋南北朝小说:志怪小说,干宝的《搜神记》、张华《博物志》;志人小说,刘义庆《世说新语》(简练传神)2、唐传奇(始有意为小说):爱情传奇——蒋防的《霍小玉传》、白行简《李娃传》、元稹的《莺莺传》(三大传奇)、李朝威的《柳毅传》(人物鲜明、情节曲折)3、宋元话本:受众下移。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考研考点精讲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考研考点精讲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考研考点精讲袁行霈的《中国文学史》是考研备考中的重要教材之一,涵盖了中国文学的重要发展阶段和代表作品。

在考研过程中,理解和掌握《中国文学史》的考点内容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对《中国文学史》的考点进行精讲,旨在帮助考生全面了解该教材,并提供有效的备考方法和技巧。

一、古代文学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学的源头,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中国文学史》中对于古代文学的考点主要包括古代文学的分类、主要代表作品及其特点等。

考生需要熟悉诸如《诗经》、《楚辞》、《列子》等重要文学作品,并理解其在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二、中古文学中古文学是中国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

《中国文学史》中的考点涉及到中古文学的文化背景、作品风格、艺术特点等。

考生需要对诸如《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等作品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理解,同时关注作者创作背景和作品的社会意义。

三、现代文学现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涵盖了近代以来的文学成就。

《中国文学史》中的考点包括现代文学的兴起、现代派文学的代表作品、主要文学思潮等。

考生需要掌握诸如《呐喊》、《家》、《骆驼祥子》等重要作品的内容和特点,了解现代派文学的创新与探索精神。

四、当代文学当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发展的最新阶段,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的多元化和个体化趋势。

《中国文学史》中的考点涉及到当代文学的类型、代表作品以及文学批评等。

考生需要熟悉诸如《白鹿原》、《活着》、《丰乳肥臀》等当代文学作品,并理解其在时代背景下的表现和意义。

五、文学批评与研究《中国文学史》的考研内容还包括文学批评与研究的相关内容。

考生需要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理论、方法和主要研究领域等。

同时,理解文学批评对于文学史研究的重要性,能够应用文学批评的方法进行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解读。

六、备考方法与技巧备考《中国文学史》的过程中,合理的备考方法和技巧对于提高效率和成绩起到重要作用。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袁行霈版)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袁行霈版)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大全(袁行霈版)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神话一.熟读《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鲧禹治水》、《黄帝擒蚩尤》、《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

二.解释:1、神话2、神话的历史化三.填空1、我国古代保存神话最多的著作是? 《山海经》。

2、神话的主要内容包括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发明创造神话。

3、中国著名的四大神话是 :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它保存在《淮南子》中。

四.简答1、神话所蕴涵的民族精神是什么?2、神话的主要思维特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五.论述根据你所阅读的神话故事说说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内容(不少于500字)。

第二章《诗经》一.背诵和默写篇目:《关雎》、《氓》、《采薇》、《蒹葭》。

二.解释:1、风雅颂 2、赋比兴 3、四家诗三.填空1。

它收录了我国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500 年间的 305 篇作品。

2、《诗经》本来只称《诗》,或连其诗篇数称“诗三百“,后世儒家尊之为《诗经》。

3、《诗经》是按风、雅、颂三类编排的,一般都认为它们是根据音乐的不同来分类的。

4、《诗经》共有等十五“国风”,共篇。

5、《诗经》中的“雅”分和,前者有篇,后者有篇,共篇。

6、《诗经》中的“颂”包括颂、颂、颂,它们分别有篇、篇和篇作品,共40篇/7、汉代传习《诗经》的有四家,它们的最早传授者分别是和。

现在流传下来的是,这就是我们现在读到的《诗经》。

8、《诗经》的旧注本,最重要的是《毛诗正义》和《诗集传》。

《毛诗正义》是西汉毛亨传,东汉笺,唐疏。

《诗集传》是南宋注的。

9、《诗经》的内容可以归纳为6个方面,它们是和。

10、《诗经》的艺术特色,从、、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归纳和论述。

11、《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总结概括为、、,它们和、、合称为诗之“六义”。

朱熹有三句话解释《诗经》的表现手法,其原文是“”,“”,“”。

12、《诗经》中的周民族史诗主要保存在《大雅》里,按其所记述的事件的时间先后,依次为、、、和 5篇。

袁行霈古代文学史总绪论知识点整理

袁行霈古代文学史总绪论知识点整理

袁行霈古代文学史总绪论知识点整理1.第一节文学本位、史学思维与文化学视角1)文学史与文学史学●史家记述文学: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班固《汉书•司马迁传赞》、齐梁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南朝宋)范晔撰《后汉书》,始创《文苑传》等●目录学著作:班固《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等●诗文评:(梁)刘勰《文心雕龙》《明诗》以下20篇论及文体形成过程;(梁)钟嵘的《诗品序》、郑玄《诗谱序》、(西晋)挚虞《文章流别论》从文体流变角度,论述文学发展等。

●文学史著作:滥觞是林传甲《中国文学史》,此外谢无量、胡适、郑振铎、刘大杰、游国恩等人也著有中国文学史。

分体文学史:王国维《宋元戏曲史》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综上,20世纪20年代以后中国文学史才成为独立学科。

2)文学本位●文学史著作应立足于文学本位,把文学当成文学来研究,重视文学特有的艺术感染力与审美价值。

●文学史●主体:文学创作●三个层面(由外层到核心)●创作背景:社会政治经济●作家:生平、思想、心态等●作品(核心)●两翼●文学理论(创作前的指导);文学批评、文学鉴赏(文学创作后读者中的反应)●文学传媒(口头流传到书写传抄到印刷出版)3)史学思维:变定性式的评价语言为“描述式的语言”,注重说明解释4)文化学视角:与其他学科(宗教、哲学、考古学、社会学、心理学等)交叉研究,从广阔的文化学角度考察文学。

5)文学史的写作具有当代性,写给当代人的。

注意当代的价值判断、审美趣味以及文学创作。

6)文学史史料学(包括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等)是文学史的基础性工作,体现学科的分工。

2.第二节中国文学的演进1)推动文学发展的外部因素●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春秋大变革社会的百家争鸣、汉代大一统社会的汉赋与汉代散文、汉末军阀混战下的建安文学等、唐代的对外开放交流、宋代印刷术的发展、元代士人地位低下走向市井、明中叶以后商业化发展等等;2)内部因素:●一、文学发展不平衡●(一)文体发展不平衡:(形成时间相差很远)●诗歌与散文最早形成,成文各种文体的基础;●魏晋南北朝小说初具规模,唐代中期才有成熟的小说;●宋代杂剧和金代院本标志着中国戏曲的形成;●骈文形成于魏晋以后●词形成于唐代中叶●白话短篇小说形成于宋代●白话长篇小说形成于宋元之际●(二)朝代不平衡●各个朝代有其相对发达的文体:汉代的赋、唐代的诗、宋代的词、元代的曲、明清的小说●一种文体在一朝代的前中后期发展情况也不同●(三)地域不平衡●不同朝代,各地文学发展情况不同●建安文学集中于邺城●梁陈文学集中于金陵●唐代诗人中河南山西的较多●宋代诗人中江西的最多●明清两朝中江苏、浙江的作家最多●不同地区孕育的文体不同,文学发源地不止一个●《楚辞》带有明显的楚地特色●五代词有江南特色●杂剧有强烈的北方特色●南戏有突出的南方特色●二、一些相反相成的因素的互动推动文学演进●(一)雅与俗●“国风”、梁陈宫体诗、词、戏曲都是由俗逐渐变雅的●(二)各种文体相互渗透融合●诗者缘情,赋者体物;诗不忌简,赋不厌繁;诗之妙在内敛,赋之妙在铺陈;诗之用在寄兴,赋之用在炫博●魏晋以后赋吸收了诗的特点,抒情小赋兴盛起来,抒情小赋是“诗化的赋”;初唐诗吸收赋的特点,出现“赋化的诗”,如卢照邻《长安古意》●苏轼以诗为词,模糊了诗与词的界限;周邦彦以赋为词,其词极尽铺张之能事;辛弃疾以文为词,缩小了词和文的距离。

考研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袁行霈)(整理版)

考研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袁行霈)(整理版)

第一部分古代文学古代文学比较难复习,一是因为文学史时间跨度大,上下几千年。

二是内容多,有很多风格各异的作家、作品以及抽象的文学理论。

注意掌握主要的作家流派和重要的文学现象,尤其要多参看历届的真题,做到有的放矢。

下面从从文学流派团体、作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主要文学创作的特点、主要著作的文体性质和基本内容、作家文论家的文学主张及文学理论作品等方面对文学史有关知识、内容进行归类,供同学们学习参考。

一、文学流派或团体的归类(1)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

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

墨家的代表人物有:墨子。

法家学派化人物有:韩非子。

屈宋:指战国时期的屈原、宋玉。

扬马:指西汉扬雄、司马相如。

三曹:指曹操、曹植、曹丕。

建安七子:指孔融、王粲、陈琳、刘桢、徐干、阮禹、应玚。

沈诗任笔:指南朝齐梁间的沈约和任昉。

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文学流派或团体的归类(2)沈宋:指初唐武后时期著名的宫延诗人沈全期和宋之问。

唐代诗人属于边塞诗派的有:王昌龄、岑参、高适、王之涣、李颀。

张王乐府:指张籍、王建所写的乐府诗。

郊寒岛瘦:苏轼语,是对中唐诗人孟郊、贾岛诗风的形象概括。

元白:指中唐诗人元稹和白居易。

南唐二主:指五代时南唐的两个皇帝,中主李璟和后主李煜。

三苏:是苏轼、苏洵、苏辙。

唐宋八大家: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轼、苏洵、苏辙。

宋代词人中属于豪放派的有:苏轼、辛弃疾。

宋代词人中属于婉约派的有:柳永、李清照。

文学流派或团体的归类(3)元代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明代后七子:指宗臣、李攀龙、王世贞、谢榛、梁有誉、涂中行、吴国伦。

唐宗派:是明代前后七于的反对派作家有: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

公安派三袁:指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指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南施北宋:指清初著名诗人施闰章和宋琬。

宋诗派:即清代“同光体”诗人,代表作家是陈三立、陈衍。

中国文学史重点归纳(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版(精)

中国文学史重点归纳(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版(精)

袁行霈【 2011考研】 821中国文学史重点归纳(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版中国文学史知识点精编战国时期的文学,从中原地区来说主要是散文,主要包括历史散文和哲理散文两大类。

历史散文有《国语》《左传》《战国策》 ;哲理散文有《论语》、《墨子》、《老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

战国文章的特点,一是 " 重民 " 思想大大增强,在《孟子》里达到了高峰;二是作品主人公的身份、地位不断下移。

2. 在所有的文学形式中,诗歌是最早发生的一种。

现存比较成熟的原始诗歌大都与巫术信仰有关。

" 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 出自《吴越春秋》。

《周易》是专为巫卜所用的系统的卜筮著作,分为《经》和《传》两部分。

我国古代没有专门的神话集,神话材料散见于古书当中。

保存材料较多的有《山海经》、《楚辞》、《淮南子》和《穆天子传》、《庄子》等。

《淮南子》中对后羿射日的神话有比较详细的记载。

3、《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他收录了西周初至春秋中叶或稍后大约五、六百年间的 305篇诗歌。

《诗经》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

其中风包括 15" 国风 " ,共 160篇;雅分 " 大雅 " 、 " 小雅 " ,共 105篇;颂分 " 周颂 " 、 " 鲁颂 " 、 " 商颂 " ,共 40篇。

风、雅、颂在本质上是一种音乐上的分类。

从内容方面对《诗经》进行分类,可分成祭祀诗(《维天之命》、《武》、《载芟》 ,祭祀诗全部收在三 " 颂 " 之中;颂赞诗,颂扬祖先功德, (" 大雅 " 中的《生民》、《公刘》、《帛系》、《皇矣》、《大明》 ;怨刺诗,揭露时艰、讽谕朝政的诗歌(《民劳》、《桑柔》、《节南山》、《小弁》、《北山》等;婚恋诗(《关雎》、《蒹葭》、《月出》、《采葛》、《静女》、《野有蔓草》 ;征役诗,反映战争问题和军旅生活的诗(《载驰》、《采薇》、《无衣》。

袁行霈版《中国文学史》先唐文学部分的归纳与重点的整理

袁行霈版《中国文学史》先唐文学部分的归纳与重点的整理

中国文学史绪论第一编先秦文学绪论先秦是中国文化发生初创时期,是上古期第一段。

先秦文学尚未从浑沌一体的文化形态中分离,其特征与这时文化形态有着密切关系。

第一节中国文学的源头一、远古歌谣和神话,我们称之为传说时期文学。

例:据说是神农时代《蜡辞》(《礼记·郊特牲》)大约是农事祭歌;传说尧舜时《击壤歌》、《南风歌》等,是后人伪托;韵语可能是原始歌谣遗留。

如《吴越春秋》载《弹歌》,反映原始人制造弹弓和狩猎的过程,语言古朴,已具韵律,显是古老歌谣。

《吕氏春秋·音初篇》载禹时涂山氏之女所歌“候人兮猗”,是夏代诗歌遗文。

二、文字产生后,脱离传说时期。

甲骨文和青铜器铭文,是所知最古文字。

甲骨文代表商代晚期相当成熟的文字系统。

甲骨卜辞文句简朴形式单一,仅有少量记事文字,但其产生具重大历史文化意义,标志着中国书面文学的萌芽。

三、诗歌最初与乐、舞结合。

《吕氏春秋·古乐》载八阕,内容从题目看,“载民”歌唱始祖;“玄鸟”即燕子,可能是本部落图腾;“遂草木”歌唱草木茂盛;“奋五谷”歌唱五谷生长;“敬天常”遵循自然法则;“达帝功”以下反映宗教信仰。

《尚书·益稷》载帝舜时《大韶》。

《诗经》作品都是乐歌。

约在春秋后,诗歌分化独立,向意义和节奏韵律方向发展。

第二节先秦文学的形态一、文史哲不分。

先秦文学非纯文学,先秦文化呈现综合形态。

有些文学作品是史、哲学著作,史、哲学著作也有文学意味。

(一)司马迁《太史公自序》云颛顼命南正(官名)重掌管天,北正黎掌管地,即掌天文、祭祀事,周宣王之时,重、黎后人成司马氏,掌周史,可以看出史学与巫术分化过程;据《尚书·洪范》可知商代已形成“五行”思想;《易》卦爻辞,已具备“阴阳”观念;“德”观念于商萌芽,在周发展,形成敬德保民思想。

(二)春秋战国时,探索宇宙人生、进行哲学思辨、关注社会政治、讨论治国之道的诸子说理散文成熟,表现鲜明个性,浓郁情感,丰富形象,具较强文学性。

最新中国文学史(袁行霈)复习提纲

最新中国文学史(袁行霈)复习提纲

文学史复习提纲绪论1.学与外在环境之关系2. 中国文学与宗教之关系3. 「文学通史」、「文学断代史」、「文学专史」的特性与重要著作4. 民间文学与文人创作的关系5. 历代文体兴盛与帝王提倡之关系6. 中国「文体」观念的演进与代表著作7. 「文学运动」的特质先秦诗经1. 简述诗经的作者与时代。

2. 孔子删诗之说的商榷。

3. 何谓「六义」,试举例说明。

4. 何谓「四始」?各家说法中裴普贤先生认为《史记》的四史说最为乎实,何故?5. 试比较《诗经》与《楚辞》的不同。

先秦散文1. 请简述先秦散文的发展梗概。

2. 先秦散文中,《左传》、《国语》、《战国策》的文章有何特色?先秦楚辞1. 何谓「楚辞」?楚辞的艺术特色与成就为何?2. 何谓「离骚」?〈离骚〉写作的时代背景与情志内容为何?3. 何谓「九歌」,九歌的文学特征为何?4. 试比较《诗经》与《楚辞》的不同。

先秦神话1. 何谓「神话」?中国神话的类型与题材有哪些?2. 请介绍几本保存中国古神话的重要典籍。

先秦文论1. 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莫不同祖风骚」,李白〈古风〉:「劣于汉魏近风骚」,何谓「风骚」?其代表的文学精神为何?汉赋1. 「赋」的文学特征如何?赋体文学发展的源流与演变如何?2. 汉代辞赋分「写物」、「言志」两大系统,请举例说明。

3. 汉赋全盛时期,重要赋家及其作品介绍。

4. 汉赋兴盛的的原因为何?5. 汉赋受到儒家何种理念的支持?此理念与实际相符的情形如何?6. 两汉赋体的演变与发展。

汉散文1. 两汉散文概述。

2. 请概述汉代散文的成就。

3. 试述《史记》的文学成就。

4. 史记的文学价值。

5. 王允说:「武帝不杀司马迁,使作谤书」,王固认为:「司马迁著书,……微文刺讥。

」《史记》是否为谤书?试抒己见。

6. 试比较司马迁《史记》与班固《汉书》文章风格、取材、内容之异同。

7. 试述王充之文学见解。

汉代诗歌1. 何谓「乐府」?乐府官署的兴废时期为何?与文学的关系如何?2. 郭茂倩《乐府诗集》有关汉乐府之分类如何?试列举诗例说明。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版)第一编第一章总复习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版)第一编第一章总复习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版)第一编第一章总复习第一部分 名词解释1.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 本身”, 它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时期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

神话是远古人民以其幼稚的认识能力,通过幻想的、形象的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所做出的具有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述,以象征和隐喻来表现它的意蕴。

神话通常以神为主人公,他们包括各种自然神和神化了的英雄人物。

神话的意义通常显示为对某种自然或社会现象的解释,有的表达了先民征服自然、变革社会的愿望。

神话主要分为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英雄神话、发明创造神话等。

中国在远古时代有过丰富的神话传说,但在中国古典文献中,除了《山海经》等书中记载神话比较集中外,其余则散见于经史子集等各类书中,往往只是片段,有故事情节的不多。

2.《山海经》: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

《山海经》约成书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之间,应是由不同时代的巫觋、方士根据当时流传的材料编选而成,实际上是一部具有民间原始宗教性质的书。

全书共分山经五卷、海外经四卷、海内经五卷、大荒经四卷,内容极其驳杂,除神话传说、宗教祭仪外,还包括我国古代地理、历史、民族、生物等方面的资料。

神话“鲧禹治水”“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等就保存在《山海经》中。

3.神话历史化:所谓神话历史化,就是把神话看成是历史传说,通常的做法是把天神下降为人的祖神,并把神话故事当作史实看待,构成了一些虚幻的始祖以及它的发展谱系。

这一文化现象在世界其他民族的文化史中或多或少都出现过。

这也是中国古代神话之所以散失的一个重要原因。

神话历史化的方法主要是删削和改造。

在我国,神话的历史化在春秋早期就已出现,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继承并发扬了这一传统,提出“不语怪力乱神”。

第二部分 简答题、论述题1.中国古代神话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试举例说明。

答:中国古代丰富多彩的神话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源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民族精神的形成及其特征。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唐代笔记)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唐代笔记)

唐代重点:唐诗初唐初唐四杰陈子昂盛唐李白杜甫中唐白居易晚唐李商隐唐传奇霍小玉传名词解释1.初唐四杰2、春江花月夜3、李、杜4、诗仙5、诗圣6、诗史7、三吏三别8、元白诗派9、元和体10、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11、新乐府运动12.唐传奇13、小李杜14、温、李1、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位诗人。

他们官小而才大,名高而位卑,心中充满了博取功名的幻想和激情,郁积着不甘居人下的雄杰之气。

他们的诗重视抒发一己之情,充满了一种壮大的气势和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

同时,他们还反对继承齐梁遗风的纤巧绮靡的上官体,积极开拓诗歌的思想题材领域,倡导富有“骨气”的刚健之诗,为因循的初唐诗坛吹进了一阵清新空气,使声律风骨兼备的唐诗开始形成,但他们的诗仍残留不少南朝遗风。

2、春江花月夜:是初、盛唐之交诗人张若虚的代表作,被称为“以孤篇盖全唐”,历来为人们所传颂。

这是一首长篇歌行,采用的是乐府旧题,但作者已赋予它全新的内容。

张若虚将诗情、画意和对宇宙奥秘和人生哲理的体察融为一体,创造出情景交融、玲珑透彻的诗境,而在明净的诗境中,又融入了一层淡淡的忧伤。

诗人将真切的生命体验融入了美的形象,诗情与画意相结合,表明唐诗意境的创造已进入炉火纯青的阶段。

3、李、杜:指唐代大诗人李白和杜甫。

二人一是积极浪漫主义的大师,一是现实主义的圣手,并为两代诗歌流派的代表作家。

韩愈《调张籍》中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旧唐书·杜甫传》则称:“杜甫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

”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和杜牧也以诗名并称“李杜”或“小李杜”。

4、诗仙:诗中之仙,是对唐代大诗人李白的称誉。

李白的诗歌创作,充满了发兴无端的澎湃激情和神奇想象,既有气势浩瀚、变幻莫测的壮观奇景,又有标举风神情韵而自然天成的明丽意境,美不胜收。

大概因其诗才飘逸如仙,多写游山求仙之诗,富有浪漫主义特色而得此名。

宋代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评》中说:“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不然,太白天仙之词,长吉鬼仙之词尔》。

中国古代文学史(袁行霈版)完整笔记[汇编]

中国古代文学史(袁行霈版)完整笔记[汇编]

中国古代文学史(袁行霈版)完整笔记[汇编]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的甲骨文时期。

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文学逐渐形成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袁行霈先生对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做了详细的分类和注解。

以下是袁行霈先生版《中国古代文学史》的笔记汇编。

一、先秦文学《诗经》是先秦文学的代表作品,包括《风》、《雅》、《颂》三个部分。

《诗经》是一部以歌颂阴阳、人与自然之间关系为主题的诗集,以其铿锵有力的语言和优美的意象被誉为“诗歌的圣典”。

《楚辞》是先秦文学的另一部重要作品。

它包括了《离骚》、《九歌》和《招魂》三篇篇章,是我国最为辉煌的诗歌作品之一。

其中,《离骚》是传世名篇,涉及爱情、战争、政治等多方面内容,是选自楚怀王时代(公元前408-334年)的长篇抒情诗。

二、汉代文学《史记》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通史,由司马迁完成。

全书共130篇,包括纪传体和志传体两种形式。

《史记》采用精练、简洁的语言,充满了深刻的哲理和历史意义。

《汉书》,是我国二十四史之一,由班固编纂完成。

该书共分为十分,分别为本纪、志、表、传和列传等。

现存《汉书》有三十篇本纪、一百六十二篇列传和九十篇志等。

《汉书》在历史、文学、哲学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汉代文学除了正史外,还有很多散文、韵文和乐府民歌等。

其中,《论语》是我国的经典之一,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作之一;《文选》是我国第一部官方选集类文学作品,内容包括诗、赋、文等作品。

唐朝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代表着中国文学最高峰的达到。

唐代文学呈现出多种文学形式,其中最著名的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等。

唐诗堪称中华文化的瑰宝,其总量达到了五万余首。

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等诗人被誉为唐代四大诗人。

有许多杰出的诗歌作品,其中《长恨歌》、《将进酒》、《春夜喜雨》、《登高》、《赋得古原草送别》等诗作均被誉为经典。

唐代散文的代表作品主要有《韩非子》、《汉书》、《帝京景物略》等。

唐代小说的代表作品为《崔莺莺》、《牡丹亭》、《伶官传》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先秦文学概说“先秦”指的是秦统一之前的历史时期,包括原始、奴隶、封建社会初期三个阶段。

先秦文学是中国文学发生和发展的最初阶段,是中国文学的源头。

1.最早产生的两种文学样式是原始诗歌和原始神话。

二者均是集体创作的口头文学,原始诗歌具有诗、乐、舞三位一体的特征,原始神话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开端。

2.殷商甲骨卜辞、《周易》古经、殷商及西周铜器铭文,都是早期书面散文的萌芽。

蕴涵着一定的文学因素。

3.掌握先秦散文的主要形式是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

历史散文是史官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渐进产生并成熟起来的。

历史散文的发展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以《尚书》和《春秋》为代表。

《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在中国古代散文史上具有奠基的意义。

此外,《逸周书》也是一部类似《尚书》的史籍。

孔子编着的《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是编年体史书之祖,其体例和“笔法”对后世散文产生了经典式的影响。

二书体现了早期历史散文的特征。

(2)第二阶段以《左传》和《国语》为代表。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也是先秦历史散文中思想性和艺术性最为突出的著作。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是由各国的史料汇集而成。

二书标志着历史散文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3)第三阶段以《战国策》为代表。

《战国策》也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叙的是战国时期谋臣策士们的言行。

在语言艺术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诸子散文是在先秦理性精神觉醒的背景下和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中形成并繁荣起来的。

诸子散文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1)春秋战国之交:以《论语》、《墨子》、《老子》为代表。

《论语》以语录体的形式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比较集中地反映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和活动。

其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高超的语言运用水平上。

《墨子》是一部墨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的汇编,反映的是墨家学派所代表的小生产者的思想。

其艺术特点是文质意显,富于逻辑性。

《老子》基本上是道家创始人老子的著作,它以玄深的哲理思辩和精妙的诗一般的语言相结合,显示着独特的艺术风格。

(2)战国中期:以《孟子》、《庄子》为代表。

《孟子》孟子及其弟子的著作,反映了战国中期儒家思想的面貌。

《孟子》的散文体现着语录体向专题性论文的过渡,其突出的文学成就在于高超的论辩艺术。

《庄子》是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亦是道家的又一部经典。

其文章以独特的艺术造诣绝响于先秦诸子之中,奇妙的构思、汪洋恣肆的语言、浪漫的风格,都体现了在诸子散文中的独特地位和辉煌的文学成就。

《庄子》对对话体有所突破,开始向专题论文过渡。

(3)战国末期:以《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为代表。

《荀子》一书多为荀子自作,其思想体系博大精深,是儒学的进一步发展。

其文章多为结构严谨、论说周详的专题性论文,标志着先秦说理散文进入了完全成熟的阶段。

《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之作,文章峭拔锋锐、质朴无华,体现着法家文章的基本特色。

《吕氏春秋》是吕不韦集门客的集体创作,体制宏大、内容博杂、兼收并蓄是先秦学术思想的一次大规模的总结,也具有较强的文学性。

4.先秦诗歌的概况:先秦诗歌在北方文化中产生了《诗经》,在南方楚文化中孕育了楚辞。

《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和朴素的艺术手法显示了巨大的艺术魅力,并以经学的地位和传播方式深远地影响了中国古代文化和文学。

楚辞与《诗经》不同的均是文人的个体创作,并出现了以屈原为代表的南楚作家群,揭开了文人诗歌创作的新篇章。

楚辞的浪漫精神、自由的形式、华美的词采以及艺术表现技巧,对后世文学也产生了经久的影响,也是中国传统文学精神的源头之一。

第二章神话一、神话的概念。

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13页。

)神话是远古人民以其幼稚的认识能力,通过幻想的、形象的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所做出的具有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述,以象征和隐喻来表现它的意蕴。

二、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内容:1.反映的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神话。

如“鲧禹治水”、“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后羿射日”等。

一般说来神话包含两种意识:崇拜与征服,但中国古代神话多表现出对自然的征服意识。

2.解释世界、人类民族起源的神话。

如“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玄鸟生商”、“姜嫄生后稷”等。

这类神话包含着自然崇拜与探索,以及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的意识。

3.反映战争的神话。

如“黄帝擒蚩尤”、“炎黄之战”、“共工怒触不周山”、“刑天与帝争神”等。

这类神话曲折地反映了上古时代民族或部族之间的战争与融合。

4.发明创造的神话。

如燧人氏钻燧取火、神农尝百草、后羿作弓、仓颉造字、后稷种植五谷、伏羲发明八卦等。

这类神话反映了上古时代人们的物质创造和文化创造活动。

三、中国古代神话的艺术特征:1.神话的创作具有集体性和口头性的特征,是集体意识的反映。

2.神的形象多是人兽合体,是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的结果,往往也渗透着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意识观念。

3.艺术形象的创造往往采用幻想化、夸张化、理想化和集中化的艺术手法,具有不自觉的浪漫主义的特征。

4.中国上古神话的情节一般都很简单,完整的故事不多,多是零散的片段式的叙述和描写。

5.神话的思维方式具有神秘的互渗性、象征性、隐喻性、具体性和形象性。

[作品讲读]一、《鲧禹治水》1.本篇选自《山海经·海内经》,是一则英雄神话。

鲧禹治水以神话的形式反映了远古人民同自然灾害的斗争。

鲧禹是传说中夏部族的两位著名的首领。

鲧禹与天帝的关系反映了远古时代人神沟通的意识。

帝的出现已经倒了氏族社会晚期或阶级社会的初期。

对鲧的牺牲精神和禹的治水业绩的赞颂,体现了英雄崇拜意识和积极的人生精神,也是对远古人民劳动成绩的艺术概括。

2.此则神话的艺术特征:首先,现实生活与神话的表现形式相结合,幻想性与真实性相统一。

其次,将传说中的历史人物加以神化,将人神化是神话常用的塑造艺术形象的手段之一。

二、《女娲补天》1.本篇选自《淮南子·览冥训》,但女娲的神话传说在先秦就已出现了。

女娲是创丗女神、女始祖,也是同自然斗争的英雄。

神话曲折地反映了远古人类征服神话的理想,以及对自然现象的幼稚的理解与探索。

2.这则神话以简洁而形象的文字,描绘出了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惨烈的场景和女娲补天的壮美奇异的景象。

神话虽是后人的记录,但形象的神异性、具体性,仍体现了原始神话基本的艺术特征,即形象化、幻想化。

正如马克思所论:“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于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三、《黄帝擒蚩尤》1.本篇选自《山海经·大荒北经》。

神话的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反映了上古传说时期部族之间的战争。

二是残留着巫术意识,即交战的过程并无刀光剑影的实战,而是各自驱神斗法。

2.这则神话的艺术特点是神化的色彩十分浓重。

战争的双方驱使着各种神灵而进行战斗,尤其是斗法的情节写得惊天动地。

这种虚幻的情节与神力法术的施展,对后世志怪小说、神魔小说都有一种原型精神上的影响。

第三章《诗经》第一节《诗经》概说一、《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原称《诗》或“诗三百”,因后来被列入儒家的“六经”而称为《诗经》。

现存《诗经》存目311篇,其中“六笙诗”有目无辞,实305篇。

《诗经》编成于春秋时期,分为风、雅、颂三大部分,雅、颂多为贵族的作品,风多为民间的作品。

《诗经》所收诗篇的年代上限,学术界有两种观点:一是商末;二是周初。

下限至于春秋中叶。

《诗经》广泛地反映了那一时代的政治、军事、文化、民俗等社会生活,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诗经》的主要艺术手法被前人概括为赋、比、兴。

二、《诗经》的集结与成书。

旧说有“采诗说”、“献诗说”、“删诗说”。

古代的乐官在集结与整理、加工中起了重要的作用,最后编定在春秋时期。

三、《诗经》的分类与编排。

《诗经》按音乐的性质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其中十五国风是按各诸侯国或地域编排的。

“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乐歌;“雅”是周王朝京畿地区的乐歌;“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大部分产生在黄河流域,少部分涉及江汉流域。

四、汉代的传《诗》学派有四家:齐、鲁、韩“三家诗”和“毛诗”。

“三家诗”属今文经学,后均失传,唯存《韩诗外传》。

“毛诗”属古文经学,独传至今,即今本《诗经》。

第二节? 《诗经》的内容一、《诗经》思想内容及其大致的分类:1.颂诗。

《商颂》、《周颂》、《鲁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乐歌。

内容多是颂扬祖先功德,亦有祭祀神灵祈求降福等。

《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也是一组歌颂周人先公、先王的颂诗。

但同时又是反映周族由始祖后禝到公刘、古公亶父直至文王、武王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史诗。

2.怨刺诗。

这类诗多产生在王室衰微、政治昏乱的西周末东周初,所谓“变风”、“变雅”即是这类诗。

如《大雅》中的《荡》、《抑》、《瞻卬》、《召旻》、《民劳》、《板》等;《小雅》中的《北山》、《十月之交》、《正月》、《巷伯》等;《国风》中的《魏风·伐檀》、《秦风·黄鸟》、《墉风·相鼠》、《北风·新台》、《陈风·株林》等。

这类诗反映了当时社会中的各种矛盾,体现了较强的现实批判精神。

3.婚恋诗。

这类诗以爱情、婚姻、家庭为主体,反映了那一时代的婚恋观念、情感体验,以及家庭、婚姻生活状况。

如《周南·关雎》、《召南·野有死麕》、《郑风·溱洧》、《将仲子》、《子衿》、《卫风·木瓜》、《北风·静女》、《秦风·蒹葭》等,都是这类诗中的优秀作品。

反映家庭、婚姻的诗歌以《邶风·谷风》和《卫风·氓》写得最为出色。

4.农事诗。

周代社会以农业经济为主体,酿成了重农的文化传统,因此也直接反映在诗歌中。

如《周颂》中的《臣工》、《噫嘻》、《丰年》、《载芟》、《良耜》等,以祭歌的形式反映出周人的农业生活和重农意识。

《小雅》中的《甫田》、《大田》,以及《国风》中的《周南·芣苢》、《魏风·十亩之间》、《豳风·七月》等亦属此类。

《豳风·七月》是农事诗中最杰出的代表作品。

5.征役诗。

战争和徭役也是周代社会生活中的一种存在,也被直接地反映在诗歌中。

如《秦风·无衣》、《唐风·鸨羽》、《小雅·何草不黄》、《豳风·东山》、《小雅·采薇》等,其中后两篇是这类诗歌的最优秀之作。

此外,战争也给妇女造成思念的痛苦,因此思妇诗也随之而产生。

其中《卫风·伯兮》、《王风·君子于役》是这类诗中较好的作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