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四卷复习资料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版复习笔记
复习内容是从中国文学史(第二卷)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到(第三卷)第五编宋代文学第九章唐代文学发展的四个阶段:初唐:唐风形成时期。
盛唐:唐诗顶峰,出现群体性创作,最能体现唐诗的时期。
中唐:唐代散文发展最为突出的时期,传奇小说的鼎盛时期。
晚唐:唐诗的衰落时期。
上官仪为代表的上官体:上官体的“绮错婉媚” ,具有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的倾向。
上官仪提出的“六对”“八对” 之说,以音义的对称效果来区分对偶句形式,已从一般的词性字音研究,扩展到联句的整体意象的配置。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四杰”大都出生在贞观年间,他们都属于一般士人中有文采而且自负的诗人,官小而才大,名高而位卑,心中充满了博取功名的幻想和激情,都有着不敢居忍下的雄杰之气,怀着变革文风的自觉意识,有一种十分明确的审美追求:反对纤巧绮迷,提倡刚健骨气。
文章四友:杜审言,李峤,苏味道,崔融。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这是一首长篇歌行,采用的是乐府旧题,但作者已赋予它完全新的内容,将画意,诗情和对宇宙奥秘和人生哲理的体察融为一体,创造出情景交融、玲珑剔透的诗境。
诗人先从春江月夜的宁静美景入笔,“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在月色中,烟波浩渺而透明纯净的春江远景,展示出大自然的神奇美丽。
诗人在感受美丽景色的同时,沉浸于对似水年华的体认之中,情不自禁的有江天月色,引发出对人生的思索。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由时空的无限,遐想到生命的无限,感到神秘而亲切,表现出一种更深沉、更寥廓的宇宙意识。
士人似乎在无需回答的天真提问得到了满足,然而他也迷茫了,因为光阴如流水,一去难复返。
所以从“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用愁”开始,转而叙述人间游子思妇的离别愁绪,明镜的诗境中,融入了淡淡的忧伤。
中国文学史 袁行霈主编第二版考研复习指导及真题解析 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
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考点归纳【名词概念】初唐四杰、文章四友、吴中四士、馆阁体、上官体、沈宋、气来、神来、情来、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歌、大历十才子、韩孟诗派、古文运动、长吉体、沉郁顿挫、以文为诗、郊寒岛瘦、诗圣、诗仙、诗鬼、元白诗派、元和体、张王乐府、三十六体、武功体、小李杜、俗讲、变文、花间派、敦煌曲子词、温韦、皮陆【主要问题】唐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佛、道对唐文学的影响;贞观诗坛;上官体的贡献;四杰的理论与不足;沈宋对于格律的贡献;隋代文学的过渡性质;陈子昂的诗歌创作和理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与唐诗兴象;山水田园诗派的创作特点;边塞诗派的创作特点;王昌龄七言绝句的艺术特点;崔颢诗歌的艺术特点;《河岳英灵集》的主张与价值;李白的生平、思想与人格特点;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李白乐府歌行的艺术特点;李白绝句的艺术特点;李白的地位与影响;杜甫的律体诗成就;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特征;杜甫沉郁顿挫的风格特点;杜甫的地位和影响;大历诗歌的背景和风格;大历诗歌的意象类型;大历十才子的创作特点;顾况与李益的诗歌风格;韦应物的诗歌艺术特征;刘长卿的诗歌艺术特征;韩孟诗派的主张;韩愈以文为诗的诗歌创作特点;孟郊的苦吟风格特征;张籍与王建的诗歌特点;李贺的诗歌风格;刘禹锡的诗歌创作特征;柳宗元的诗歌创作特征;元白诗派的主张;白居易、元稹的诗歌艺术成就;古文运动的背景、主张;韩柳对散文的开拓;韩柳的散文艺术成就;晚唐小品文的特点;晚唐李商隐等人的骈文;唐传奇的兴盛原因、阶段、代表作品和艺术成就;俗讲及其代表作品;变文及其代表作品《李娃传》、《霍小玉传》、《莺莺传》的艺术特点;陆龟蒙、皮日休的诗歌创作;司空图的诗歌创作和理论;郑谷、韦庄、罗隐等诗人的创作特点;贾岛、姚合的诗歌创作;李商隐的诗歌特征和艺术成就;李商隐“无题诗”的特点和影响;杜牧以绝句为代表的艺术;许浑的诗歌创作;燕乐的兴起及词的起源;南唐词的特点;花间词派的风格和缘起;温庭筠作品的艺术风格;李煜前后期词风特征区别【作家作品】略核心考案1、唐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唐代文学是我国封建社会上升到高峰并由高峰开始下降时期的产物。
袁行霈_中国文学史_四卷本习题集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四卷本习题集1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神话一.熟读《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鲧禹治水》、《黄帝擒蚩尤》、《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
二.解释:1、神话 2、神话的历史化三.填空1、我国古代保存神话最多的著作是- 《山海经》。
2、神话的主要内容包括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发明创造神话。
3、中国著名的四大神话是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它保存在《淮南子》中。
四.简答1、神话所蕴涵的民族精神是什么?2、神话的主要思维特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五.论述根据你所阅读的神话故事说说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内容(不少于500字)。
第二章《诗经》一.背诵和默写篇目:《关雎》、《氓》、《采薇》、《蒹葭》。
二.解释:1、风雅颂 2、赋比兴 3、四家诗三.填空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它收录了我国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 500 年间的 305 篇作品。
2、《诗经》本来只称《诗》,或连其诗篇数称“诗三百“,后世儒家尊之为《诗经》。
3、《诗经》是按风、雅、颂三类编排的,一般都认为它们是根据音乐的不同来分类的。
4、《诗经》共有、、、、等十五“国风”,共篇。
5、《诗经》中的“雅”分和,前者有篇,后者有篇,共篇。
6、《诗经》中的“颂”包括颂、颂、颂,它们分别有篇、篇和篇作品,共40篇。
7、汉代传习《诗经》的有、、、四家,它们的最早传授者分别是和。
现在流传下来的是,这就是我们现在读到的《诗经》。
8、《诗经》的旧注本,最重要的是《毛诗正义》和《诗集传》。
《毛诗正义》是西汉毛亨传,东汉笺,唐疏。
《诗集传》是南宋注的。
9、《诗经》的内容可以归纳为6个方面,它们是、、、、和。
10、《诗经》的艺术特色,从、、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归纳和论述。
11、《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总结概括为、、,它们和、、合称为诗之“六义”。
朱熹有三句话解释《诗经》的表现手法,其原文是“”,“”,“”。
中国文学史第四卷复习资料
中国文学史第四卷复习资料中国文学史第四卷复习资料中国文学史第四卷是中国文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从明朝晚期到清朝的文学发展历程。
在这个时期,中国文学经历了许多变革和创新,展现出了丰富多样的文学形式和风格。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关于中国文学史第四卷的复习资料,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段历史。
明朝晚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多样丰富,充满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是《西游记》。
这部小说以孙悟空为主角,讲述了他与师傅唐僧一行人西天取经的故事。
《西游记》不仅是一部冒险故事,更是一部寓言,通过对人性的揭示和对社会现象的讽刺,展现了作者对封建社会的批判。
这部小说的创作和流传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朝晚期还涌现了一批优秀的诗人,他们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其中,辛弃疾是最著名的一位。
辛弃疾的诗作情感真挚,语言犀利,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力。
他的代表作《青玉案·元夕》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诗中的每一个字都充满了深情和哀愁。
辛弃疾的诗歌以其独特的风格和表达方式,成为了明代文学的代表之一。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文学在这个时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
清代文学以诗歌和戏曲为主要表现形式,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被誉为“中国戏曲之祖”的李时中。
李时中的戏曲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表演技巧,深受观众的喜爱。
他的代表作《长生殿》以其深情的爱情故事和悲剧的结局,给人以深深的触动。
除了李时中,清代还有许多其他优秀的文学家和作品。
比如,纪昀的《四库全书》是一部收集整理了大量古代文献的巨著,对于后世的文献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另外,吴承恩的《红楼梦》也是清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它以其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人物形象,展现了封建社会的种种矛盾和悲剧。
总结起来,中国文学史第四卷是一个充满了变革和创新的时期。
明朝晚期的文学作品以《西游记》等为代表,展现了作者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和对人性的思考。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复习笔记及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白朴和马致远)【圣才出品】
第4章白朴和马致远4.1 复习笔记一、白朴和《梧桐雨》1.白朴的生平白朴擅词曲,词集名《天籁集》,他的词作“词语遒严,情寄高远”,多颓唐凄楚之调。
散曲现存40首,多以本色的语言抒写闲情逸致。
所作杂剧,据《录鬼簿》所录名目,凡15种。
现存仅《梧桐雨》和《墙头马上》。
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被誉为元剧的“四大家”。
2.《梧桐雨》(1)主题内容《梧桐雨》是描写杨玉环、李隆基爱情生活和政治遭遇的历史剧。
白朴的《梧桐雨》固然写到杨、李的情爱、侈逸,但创作的着眼点却不在于此,他要向经历过沧桑巨变的观众,宣示更深刻更沉痛的人生变幻的题旨。
(2)艺术风格①夜雨梧桐的意蕴:在《梧桐雨》里,白朴把梧桐与杨、李的悲欢离合联系起来。
让梧桐作为世事变幻的见证,让雨湿寒梢、敲愁助恨的景象,搅动了沉淀在人们意识中的凄怨感受,从而使剧本获得了独特的艺术效果。
②深沉的沧桑感:作者以十多支曲子,细致地描绘了李隆基哀伤的心境;沉痛伤悲的语言,使人荡气回肠,人物的遭遇更能使人感受到江山依旧、人事已非的怆痛。
③《梧桐雨》的戏剧冲突生动跌宕,笔墨酣畅优美,而构筑的意境则深沉含蓄。
浓重的抒情性以及醇厚的诗味,使这部历史剧成为元代文坛的一树奇花。
二、《墙头马上》1.主题内容(1)歌颂婚姻自由白朴的《墙头马上》,源于白居易的《井底引银瓶》一诗,是一部具有浓厚喜剧色彩的爱情戏。
整个剧本洋溢着火热的激情,《墙头马上》描绘李千金大胆地追求爱情,勇敢地向封建家长挑战,是一曲歌颂婚姻自由的赞歌。
(2)维护人格尊严《墙头马上》的女主人公李千金,一上场就毫不掩饰对爱情和婚姻的渴望,显然,这个人物融合了市井女性有胆有识敢作敢为的特征。
剧中,李千金的形象十分突出。
她不仅希望得到爱情,而且把婚姻自主看成是人生的权益,和一般怀春少女不同的是,她更加看重人格的尊严。
2.艺术风格(1)紧凑、生动的情节《墙头马上》的艺术风格,和《梧桐雨》明显不同。
《梧桐雨》以深沉的意境见长,《墙头马上》则以紧凑、生动的情节安排取胜。
【中国文学史_袁行霈_超全笔记】第四卷
3 。句双为变句单由目回�回 021 为并�本》志国三评批生先吾卓李《�二� 。出此从多本刊新后以�》引《�德尚张�子髯修午壬靖嘉、》序《�器大蒋�子愚庸�4941�寅甲治弘有 首卷。目小的句一言七有前则每�则 042�卷 42�》义演俗通志国三《刻刊�2251�年午壬靖嘉明是本刊早最存现�一� 。况情本版.三 。处之通相有上神精 》国三《与�相明君贤颂歌�心中为普赵、胤匡赵以�》会云风虎龙祖太赵《存仅�部 3 剧杂其录著》编续簿鬼录《 �三� 。一之者写编》传浒水《是还�初明于书成约》义演志国三《�二� 。间 5831 至 5131 在约�初明末元在活生�人散海湖号�中贯字�本名�载等》序义演俗通志国三《器大蒋、》编续簿鬼录《明仲贾�一� 。况情中贯罗者作.二 。彩色间民具等格 风言语、构结节情�明鲜向倾曹反刘拥�心中为物人汉蜀以多且�文戏元宋种多等》会刀单赴独王大关《有出指》论概文 戏《扬南钱�目剧本院金种多等》兵廉壁赤《有载》录耕辍村南《仪宗陶。戏国三量大演搬时元金�面方曲戏�五� 。貌面”话说“有 �糙粗笔文�率简事叙然�强性事故�伟宏构结�说传间民量大�传史本略节情�线主汉蜀出突�廓轮》义演志国三《具 粗�》略事分三《的同相致大容内和》话平志国三《印刊氏虞安建�3231�1231�间年治至元有本话史讲国三期早存现.2 。向 倾曹贬刘尊有且�好果效术艺”。快唱喜即�败操曹闻�者涕出有蹙颦�败德玄刘闻�事国三说至“�》林志《轼苏.1 、人艺业专和目科门专的”分三说“有中”话说“宋�四� ”。吃艾邓笑或�胡飞张谑或“�》儿骄《隐商李�三� 。容内等 马跃溪檀备刘、蛟击水谯操曹有�戏杂上水看帝炀隋�载》记遗拾业大《宝杜�目节的”国三“有已中演表艺文隋�二� 。注之松裴和》志国三《寿陈�源渊事故�一� �传流的事故国三、一 本版与者作、书成的》义演志国三《 节一第 。想理学美和念观德道、想思治政的定一 明表此以并�事故的整完成演敷、织组�材题史历的干基为等替更代朝、废兴战争将�言语的俗通用�”义演史历“.二 。作之山开的说小义演史历是也�说小回章篇长部一第国我是》义演志国三《.一 荣繁的义演史历与》义演志国三《 章一第 。废偏可不律曲与意曲到识认�说”美双“出提成天吕”派江吴“→争之沈、汤内域领剧戏�二� 。和平于归�说众 通会�章文人等光有归定肯来后贞世王。击反”子七后“等贞世王、龙攀李到遭�滞沉于之失免不�严法正理求追于过 于由→人近易平、畅流然自向走�神精体主者作达表由自�”出写手信�臆胸摅直�章文为学“调强�文散宋唐习学倡 提�下响影潮思的化俗通学文和学心在等之顺唐、中慎王”派宋唐“�弊之拟模袭剽积而文古汉秦法师子七前对针 �一� 。展发和通变学文进促�失补弊救、透渗互相中争论学文.三 。范规己自合符作创学文使�弊前除革能望希�识意新革的烈强较有都上观主�二� 。渡过派流的论理学文向派流的践实学文从成完�分群以人的上点观论理向趋是合结其�张主学文的确明为较有各 �一� �点特的争论间派流同不和团集人文明.二 。争之”派江吴“与”派川临“如�现频念概”派词“、”派曲“�域领曲戏.4 。确明趋日识意派流和领纲作创、求追论理�起”子七前“从.3 。”派陵茶“成形�响影接直生产争纷的派流学文和变转的气风学文后以对�说”调格“榜标》话诗堂麓《阳东李.2 。”派“以名不故�体 团成形践实术艺过通�近接较等格风、材题品作于由要主�看体总�等体阁台初明如�争论其及体团学文”型张主“.1 �类 3 型治政、型张主、型趣兴有要主�等�等子才八靖嘉、子才十泰景如� 称代时以或��等子六社几、老十山碧如�名所社以或��等子才十中闽、杰四中吴如�分域地以或�体团学文明�四� 。社复体团性国全如�彩色治政具渐体团性术学、性艺文�后历万.3 。盛兴间隆嘉、正弘�觉自的念观派流人明着志标�气风的合结相张主以成形�式模的合结 趣兴以了变改合集士文�表代为 �卿祯徐、相廷王、思九王、贡边、海康、明景何、阳梦李� ”子七前“间德正、治弘.2 。足满的上化文和通沟的上感情求寻中和彼唱此、浪 谑谈宴在只往往�气风的学不疏空、流风酒文长滋并�中集对相人文于利达发市城�落旁柄文臣词�败腐团集治统.1 。后治弘、化成�三� 。气风的讦攻互相成形未尚但�合结相自心核为人文阁台等阳东李和�荣杨、溥杨、奇士杨�杨三坛文以。初明�二� 。子 圈个一成组物人势权或家大学文绕围多且�成而求相气同、应相声同家作的点特同共多较具是往往合结人文前以明 �一� 。异立新标�呈纷派流是色特一另学文明.一 变演文戏的�》论杂•律曲《德骥王�”近浅俚鄙“。工加理整人文过经都刻刊和集收的等话笑、歌民�三� 。向倾化本话现呈渐逐说小奇传言文�
袁行霈文学史第四卷精品笔记齐全手打整理
文学史第四卷王学左派:弘治、正德年间,思想家王守仁继胡居仁、陈献章、湛若水等人之后,进一步发展了宋代陆九渊的“心学”,提出“我心之良知,无有不自知者”。
这种学说是主观唯心的,在政治上也并不反对封建纲常,它只是把外在权威的“天理”拉到了人的内心,变为人的内在自觉的“良知”,从而打破了程朱理学的僵化统治,冲击了圣经贤传的神圣地位,在客观上突出了人在道德实践中的主观能动性,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利于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
自此之后,心学亦称王学,流布天下,在嘉靖、万历期间形成了多种派别。
其中泰州学派,亦称王学左派,从王艮、徐樾、颜钧、罗汝芳,到何心隐、李贽,越来越具有离经叛道的倾向。
他们肯定人欲的合理要求,主张人际间地位平等,追求个性的自然发展,与此同时,与心学颇有相通之处的禅宗,也在文人阶层中广泛渗透。
明代狂禅之风甚盛,他们强调本心是道,本心即佛,其他一切都是虚妄的。
他们敢于用“本心”去推倒偶像的崇拜和教义的束缚,洋溢着一种叛逆的勇气和张扬个性的精神。
心学与禅宗相结合在社会上广泛传播,促使人们在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上发生了变革,开始用批判的精神去对待传统、人生和自我,为明代掀起复苏人性、张扬个性的思潮创造了一种气氛,启发了一条新的思路,提供了一种理论武器。
就本来的王阳明心学和禅宗而言,他们所强调的“本心”,只是一颗远离情欲、只存天理之心。
他们始料所不及的是,一旦触发了人对于自己本心的发现,与生俱来的七情六欲也会随之而汹涌沸腾起来,去冲击天理的堤岸,因而一些思想家、文学家纷纷张扬起不顾天理而求世俗爱好的个人的情欲。
在社会上兴起了一股高扬个性和肯定人欲的思潮。
这一思潮对于冲破僵化的思维,在创作中强化主体意识具有重要的作用。
于是,在诗文领域内激荡起一种与传统文学观念相对抗的“性灵”说。
本来,“性灵”之说,古已有之。
创作的主体意识明显加强,文学的个性特征也随之而鲜明。
与此同时,小说、戏曲中突出人格独立精神和张扬个性的人物形象也陆续亮相。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复习笔记及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近代后期的小说与戏曲)
第4章近代后期的小说与戏曲4.1 复习笔记一、小说界革命与新小说的兴起1.小说界革命的发生与发展(1)“小说界革命”主要是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的推动和西方文学观念与文学作品的启示的结果,而印刷术的进步、稿酬制度的出现、文化商品市场形成的刺激,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光绪二十八年梁启超在《新小说》创刊号上发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文章疾呼“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并响亮地提出“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成为小说界革命的纲领。
(3)梁启超把原处于社会文学结构边缘的小说推到中心地位,把原只流行于俗的小说变成知识层自觉运用来进行觉世新民、疗救社会的利器,很快形成一个小说刊物勃兴、小说批评和理论研究活跃、新小说创作空前繁荣的局面。
(4)新小说的突出特点是与政治结下了不解之缘,无论政治小说、科学小说、社会小说、历史小说,无不与救亡图存、改良群治息息相关,从而刷新了中国小说的格局,揭开了小说史上新的一页。
(5)梁氏理论过分夸大了小说的社会作用,带有过浓的政治功利色彩,使小说成为政治扬声器,其心理构成与儒家诗教、文以载道的旧统一脉相承,留下了政治与艺术、个性与群体、求雅与趋俗等诸多困惑。
2.新小说的澎湃浪潮新小说按题材范围与选择视角的不同,可分数种:(1)宣传政治主张的政治小说,此类小说常以拟构理想世界蓝图的形态出现,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即其代表。
(2)求新声于异邦,写外国题材,如轰动一时的罗普的《东欧女豪杰》。
(3)对历史疮痍反思的作品,如连梦青的《邻女语》。
3.民族民主革命的铎音在小说界革命后期,资产阶级革命派作家创作了一批狂飙突进式的作品,成为民族民主革命的铎音。
如陈天华的《狮子吼》、黄世仲的《洪秀全演义》等。
4.翻译小说的繁荣与小说审美意识的嬗替这一时期,翻译小说尤盛于创作小说。
自从林纾所译的《巴黎茶花女遗事》问世,此后译著纷出,域外小说开始成为中国小说发展的参照系。
其中主要的代表人物林纾的贡献在于启迪了中国现代小说意识的觉醒:(1)在中国小说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专为下等社会写照”的命题,建构了新的小说审美规范,昭示了“平民意识”的崛起与“人”的觉醒。
古代文学第四卷(袁行霈)期末复习打印版
则写人状物笔墨生动,侯方域的影响最大,继承韩、欧传统,融入小说笔法,流畅恣肆,委曲详尽,推为第一。
“三家”是桐城派的嚆矢。
“四大奇书”,又称“明代四大长篇小说”,是指:《三国演义》(xx)、《水浒传》(xx)、《西游记》(xx)、《xx》(兰陵笑笑生)。
这四部小说被明末著名通俗文学家冯梦龙称为“四大奇书”,这一称谓一直沿用至今。
它们分别开创了历史演义传统、英雄传奇传统、神魔小说传统和世情小说传统。
长篇章回体小说以四大奇书为标志。
《闲情偶寄》是我国最早的系统的戏曲论著,清代李鱼撰。
康熙十年刊刻,后收入《笠翁一家言全集》,包括词曲,演习,声容,居室,器玩,饮撰,种植,等内容较为驳杂,戏曲理论,养生之道,园林建筑尽收其内。
而涉及戏曲理论的只有《词曲部》《声容部》《演习部》,全面广泛的论述了戏曲理论的只有《词曲部》其中对结构,语言,题材等论述尤精辟,为中国戏曲理论批评的发展做出贡献。
“xx”:桐城派是清中叶最大的散文流派,因代表作家方苞、刘大櫆、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而得名。
“xx”文论:方苞首先提出“义法”主张。
“义”即“言有物”,指文章的思想内容;“法”即“言有序”,指文章的形式技巧。
他要求文章形式服从内容,语言“清真雅正”和“雅洁”,去掉“冗辞”,直到“一字不可增减”临川四梦:指的是汤显祖的四部戏曲作品。
即《紫钗记》、《牡丹亭》(亦名《还魂记》)、《邯郸记》、《南柯记》。
由于汤显祖是江西临川人,而这四部作品均有一个梦的情节贯穿其中,所以称“临川四梦”。
汤显祖最得意,影响最大的当数《牡丹亭》。
汤显祖自己也说:“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xx》”《xx》:“姑苏抱瓮老人”见“三言”与“二拍”“卷帙浩繁,观览难周”(《今古奇观序》),故从中选取40种成《今古奇观》。
后三百年中,它就成为一部流传最广的白话短篇小说的选本。
小品:体质短小精炼。
体裁上不拘一格,序、记、跋、传、铭、赞、尺牍等文体都可适用。
小品文在晚明时期趋向兴盛,与当时文人文学趣味发生变化有着重要的联系。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笔记和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第十一、十二章)【圣才出品】
第11章李商隐11.1 复习笔记一、李商隐的生平与诗歌内容1.李商隐的人生遭遇及其灵心善感的气质(1)家世的孤苦不幸,加之瘦羸文弱,形成李商隐易于感伤的性格,但同时也促使他谋求通过科举振兴家道,锻炼了他坚韧执著的追求精神。
(2)“牛李党派”之争及妻子的离世,促成了李商隐易于感伤的、内向型的性格与心态。
他所秉赋的才情,他的悲剧性和内向型的性格,使他灵心善感,感情异常丰富细腻。
2.李商隐的思想李商隐晚年借佛理解脱烦恼,思想中儒佛道的成分兼而有之。
他有“匡国”用世之心,也有过出世的念头。
他重视自身的价值与创造,反对机械复古,认为道并非周、孔所独能,自己和周、孔都体现着道。
为文不必援经据典,不必忌讳,应挥笔独创,不甘居古人之下。
从这种颇具锋芒的议论中,可见其思想的自主与自信。
3.诗歌内容:晚唐时代生活与时代心理的写照(1)政治诗李商隐是关心现实和国家命运的诗人,他的各类政治诗不下百首,著名的长诗《行次西郊作一百韵》为其代表。
(2)咏史诗李商隐的咏史诗历来受到推重,内容则多针对封建统治者的淫奢昏愚进行慨讽,如《隋宫》《贾生》《瑶池》《马嵬》等。
(3)感慨身世之作李商隐诗集中的其他篇章,多半属于吟咏怀抱、感慨身世之作。
其中一部分诗篇表现了他的用世精神,如《安定城楼》等,这类诗伤感中带着时代黯淡没落的投影。
(4)咏物诗李商隐是唐代咏物诗大家,他的咏物诗大多托物寓慨,表现诗人的境遇命运、人生体验和精神意绪,如《流莺》《蝉》等。
(5)爱情诗李商隐抒情之作中,最为杰出的是以“无题”为中心的爱情诗。
我国古代不少爱情诗的作者,往往以一种玩赏的态度来对待女子及其爱情生活。
李商隐的爱情观和女性观是比较进步的,他以一种平等的态度,从一种纯情的而不是色欲的角度来写爱情、写女性。
他把爱情纯化、升华得如此明净而又缠绵悱恻,在古代诗歌中是罕见的。
李商隐以他的诗,表现了美好的理想、情操,表现了人性中纯正、高尚的一面。
同时,也曲折地显现了他那个时代政治环境气氛与士人的精神面貌。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袁行霈版)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大全(袁行霈版)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神话一.熟读《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鲧禹治水》、《黄帝擒蚩尤》、《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
二.解释:1、神话2、神话的历史化三.填空1、我国古代保存神话最多的著作是? 《山海经》。
2、神话的主要内容包括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发明创造神话。
3、中国著名的四大神话是 :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它保存在《淮南子》中。
四.简答1、神话所蕴涵的民族精神是什么?2、神话的主要思维特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五.论述根据你所阅读的神话故事说说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内容(不少于500字)。
第二章《诗经》一.背诵和默写篇目:《关雎》、《氓》、《采薇》、《蒹葭》。
二.解释:1、风雅颂 2、赋比兴 3、四家诗三.填空1。
它收录了我国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500 年间的 305 篇作品。
2、《诗经》本来只称《诗》,或连其诗篇数称“诗三百“,后世儒家尊之为《诗经》。
3、《诗经》是按风、雅、颂三类编排的,一般都认为它们是根据音乐的不同来分类的。
4、《诗经》共有等十五“国风”,共篇。
5、《诗经》中的“雅”分和,前者有篇,后者有篇,共篇。
6、《诗经》中的“颂”包括颂、颂、颂,它们分别有篇、篇和篇作品,共40篇/7、汉代传习《诗经》的有四家,它们的最早传授者分别是和。
现在流传下来的是,这就是我们现在读到的《诗经》。
8、《诗经》的旧注本,最重要的是《毛诗正义》和《诗集传》。
《毛诗正义》是西汉毛亨传,东汉笺,唐疏。
《诗集传》是南宋注的。
9、《诗经》的内容可以归纳为6个方面,它们是和。
10、《诗经》的艺术特色,从、、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归纳和论述。
11、《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总结概括为、、,它们和、、合称为诗之“六义”。
朱熹有三句话解释《诗经》的表现手法,其原文是“”,“”,“”。
12、《诗经》中的周民族史诗主要保存在《大雅》里,按其所记述的事件的时间先后,依次为、、、和 5篇。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四卷复习资料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四卷复习资料一. 填空1.明初三大家:宋濂、刘基、高启2.标志了明代戏剧的最高水平:徐渭《四声猿》3.吕天成、王骥德的代表作吕天成的《曲品》:我国第一部系统完整的戏曲批评专著。
王骥德的《曲律》:我国第一部全面论述南北曲源流、宫调、音韵、作曲和唱曲方法,兼及剧本结构、情节、宾白、科诨等方面的理论著作。
4.“三大传奇”: 李开先的《宝剑记》、梁辰鱼的《浣纱记》和无名氏的《鸣凤记》。
5“临川四梦”: 即《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6“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7“江左三大家”: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8“三灯”: 瞿佑《剪灯新话》、李祯《剪灯余话》、邵景瞻《觅灯因话》9四大说:王士祯的“神韵说”、沈德潜的“格调说”、翁方纲的“肌理说”、袁枚的“性灵说”三、 名词解释1.台阁体指明初永乐、弘治年间在上层官僚中形成的一种诗风。
多歌颂升平,是盛世之文。
以其主要代表“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都是台阁重臣而得名。
其作品多反映上层官僚的生活,流连光景,歌咏太平,雅正平和而雍容冲淡;其诗文内容大多较为贫乏,多力应制、题赠、酬应之作。
2.茶陵诗派指明前期成化、弘治年间以湖广茶陵人李东阳为首的一个诗歌流派。
其成员有谢铎、张泰、邵宝等人。
他们做诗强调宗唐法杜,着眼于音调、法度,其诗歌形式典雅工丽,具有从“台阁体”向“前后七子”转化时期的过渡特点。
3.前七子它是明代弘治、正德年间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一个复古主义文学流派,他们反对“台阁体”的文章,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其文学主张具有现实意义。
其成员有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
4.后七子是嘉靖中期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继前七子之后重新倡导复古的文学流派,他们复古拟古,主格调、讲法度、互相标榜、广立门户、声势浩大,把明代复古倾向推向了高潮。
成员有谢榛、吴国伦、宗臣、徐中行、梁有誉。
5.唐宋派是嘉靖年间以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为代表的一个散文复古流派。
(完整版)中国古代文学史袁行霈版第四卷笔记整编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四卷笔记整编第四卷明清文学绪论一、明代文学两个主要特征1、雅俗互动:雅与俗的相互靠近、相互影响,形成互动之势。
A雅文艺与俗文艺之区别创作队伍:士大夫文人与民间下层文人地位:正统与小道末技作品风格上讲:典雅精工与浅近俚俗B明代文学雅俗互动的具体表现首先,小说戏曲等俗文学向雅的靠近:四大奇书、三言二拍、传奇戏曲品格的提升,文化历史内涵的深化其次,正统诗文创作向俗的靠近:真诗在民间,”但有假诗文,无假山歌”。
2、个性解放思潮与文学主情思潮的流行。
A明初文化政策及对文艺的影响三部《大全》(《四书大全》《性理大全》《五经大全》),程朱理学在社会文化中占据了绝对统治地位:八股文、道学体诗、教化派戏曲产生。
B阳明心学对社会文化思想的影响王阳明(守仁)的“致良知”“知行合一”、个体主体意识的解放,对理学之冲击;王学后人,即泰州学派王艮等人怀疑以孔子是非为是非的传统观念,宣称“百姓日用条理处,即是圣之条理处。
”(王艮《心斋先生全集》卷三《语录》。
)李贽:“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
”(李贽《焚书》卷一《答邓石阳书》),大胆肯定人的私心私欲:“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
”(《藏书》卷三二《德业儒臣后论》),从而将人的私欲价值推向了极端。
C 个性解放思潮内涵在泰州学派和李贽等人的影响下,肯定人的私心私欲、追求个性自由、张扬世俗享乐成为明代中后期一股主要文化社会思潮,后人称之为个性解放思潮。
正面影响:反叛传统,张扬个性,负面影响:放纵过度,纵情声色,色情文学的流行D李贽“童心说”与文坛主情思潮“童心者,最初一念之本心”,“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
”(《焚书》卷三《童心说》)。
童心,即赤子之心,未受后天污染的自然纯真之情。
“童心说”视自然之情为文学产生的直接动因,影响到了一大批文学家:如徐渭主张“古人之诗本乎情”(《徐文长三集》卷一九《肖甫诗序》)。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先秦文学—《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
第4章《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4.1 复习笔记一、先秦说理文体制的逐步成熟1.语录体和韵散结合体(1)《论语》①《论语》的成书《论语》编辑成书在战国初年,记载了孔子(前551~前479)及其弟子的言行,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纂录而成。
先秦说理文的一些文体特征,在《论语》中已有萌芽。
②《论语》文体的基本特征语录体是《论语》文体的基本特征,它或是记录孔子的只言片语,或是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的对话,都比较短小简约,还没有构成单篇的、形式完整的篇章。
③论语的主要文学价值a.人物形象的塑造《论语》在对孔子言行举止、生活习惯的记载中,表现了一个亲切感人的文化巨人形象。
此外,孔子弟子的形象在《论语》中也有反映,如耿直鲁莽的子路、安贫乐道的颜回、聪明机智的子贡等。
b.深刻平实、含蓄隽永的语言《论语》往往以形象的语言来表达深刻的道理。
其言近旨远、词约义丰的说理,形象隽永的语言,使它成为先秦说理文主要的形态。
(2)《老子》《老子》以韵文为主,韵散结合的形式,是先秦说理文的另一形态。
它主要是老子自撰,集中反映了老子的哲学思想。
《老子》更具抽象思维特质,它的文学性主要源于哲学表述中反映的情感和具有诗意的语言。
《老子》和《论语》以注重情感和形象性为主,奠定了先秦说理文的基本特征。
2.对话体和寓言体(1)对话体论辩文的形成战国中期的《孟子》为语录体,有一些章节就一个中心论点反复论述,形成了对话体的论辩文。
在孟子之前的《墨子》,和《孟子》同时代的《庄子》,则显示出由语录体向专论体过渡的迹象。
如《墨子》中的语录,段与段之间有密切的联系,是在围绕同一个论题加以论述,而不再是语录的简单连缀,是有内在逻辑的论文,说理文体制在《墨子》中形成了。
(2)寓言体《庄子》中的许多篇章以多则构思奇妙的寓言结构成文,并且在论述中形象情感与逻辑思辨结合在一起,就文体形式来说,别具一格,可算是抒情性说理文。
3.独立成篇的专题论文战国末期,《荀子》、《韩非子》中的专题论文,标志着说理散文体制的定型。
中国文学史,第四卷,复习资料
中国文学史,第四卷,复习资料一、元代(一)元杂剧的体制1、剧本结构:一本四折,或加楔子,结尾有“题目正名”2、动作:称为“科”(范,介)3、宾白:分为韵白和散白;带白,旁白等(“背云”)4、演唱:旦本戏,末本戏3、宾白:分为韵白和散白;带白,旁白等(“背云”)今人按内容分为:爱情婚姻剧,神仙道化剧,社会剧,历史剧,公案剧等几种四大爱情剧:关汉卿《拜月亭》、白朴《墙头马上》、王实甫《西厢记》、郑光祖《倩女离魂》四大悲剧: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白朴《梧桐雨》、纪君祥《赵氏孤儿》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或者“关马正王”)(二)白朴戏剧1、白朴《墙头马上》来源于白居易的《井底引银瓶》《墙头马上》李千金人物分析:(1)对爱情和婚姻的渴望(2)要求及时婚嫁的合理性(3)将婚姻自主看作是人生的权益(4)维护人格的尊严,对自我价值的肯定2、《唐明皇秋夜梧桐雨》(1)故事演变:唐代陈鸿的传奇小说《长恨歌传》、白居易的诗歌《长恨歌》(2)剧本主题特色:①爱情主人公是帝王与妃子,充分写出了一个“特例”,唐明皇与杨贵妃确有诚挚的爱情,作者对此给予了充分的赞美。
②二人的爱情为国家带来了灾难,是其自身的爱情也成为一场悲剧。
因此,《梧桐雨》的爱情主题,就有了历史性、政治性的双重内涵,《梧桐雨》虽不是历史剧,却具有历史教训的意义。
(三)马致远别名“曲状元”、“马神仙”《汉宫秋》又名《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剧本的再创作:1,、故事背景作了变化。
2、昭君出塞是被迫的,而且是在与汉元帝有了深刻的恋情之后被迫与心上人分别出塞而和亲,加重了剧本的悲剧气氛。
3、将传统故事中的普通画工毛延寿改动为中大夫。
4、剧本写王昭君并未进入匈奴地界,而是再番汉交界处留下汉家衣服,举酒南浇后投水自尽。
(四)纪君祥《赵氏孤儿》历史来源:司马迁《史记.赵世家》1、思想价值:①在邪恶当道,权奸横行的时代,呼唤正义,讴歌为正义献身的自我牺牲精神。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第四卷清及近代名词解释
遗民诗人:明清鼎革之际,一些富有民族精神和忠君思想的明朝遗民用血泪写成的诗篇,具有抒发家国之悲和同情民生疾苦的共同主题,反映易代之际惨痛的史实与民族共具的感情;着名的遗民诗人有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屈大均、杜濬、吴嘉纪、归庄等;代表作有顾炎武的秋山等;古文三大家:侯方域、魏禧、汪琬,号称“清初三大家”,他们的散文比较注意从文章风格上纠正晚明散文的放诞的纤佻习气,主张恢复唐宋散文的醇厚传统;三人中以侯方域成就较为突出;虞山诗派:清初,受钱谦益影响,在其家乡常熟形成了虞山诗派,主要成员有冯舒、冯班、钱曾、钱陆灿等;他们反对明七子、竟陵派和严羽沧浪诗话,内容多抒发改朝换代的思想感慨和民生疾苦,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如后秋兴组诗之一;梅村体:得名于明末清初诗人号梅村,在继承元、白歌行的基础上,辅以初唐四杰的采藻缤纷,温庭筠、李商隐的风情韵味,融合明代传奇曲折变化的戏剧性,自成一种具有艺术个性的叙事诗,以圆圆曲为代表;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 纳兰词清新隽秀,自然飘逸,但多伤情忆语,别有一种令人不以卒读的凄惋,是第一流的婉约文字;代表作长相思、如梦令;格调说:康乾年间沈德潜倡导,主张思想感情是形式格调的决定因素,创作有益“温柔敦厚”诗教、有补世道人心的“中正和平”的作品,形式上做到有法可循、以唐音为准;肌理说:嘉庆年间以翁方纲为首的一诗派;“肌理”包括义理与文理两个方面;义理,是指以儒家经籍为基础的学问;文理,是指自古以来的各种作诗方法;肌理说把义理与文理统一起来,即把学问材料与写作方法统一起来,以做到内容质实而形式雅丽;性灵派:清中叶以袁枚为代表的诗歌流派,强调诗歌创作要直接抒发诗人的心灵,表现真实情感,是对公安派诗歌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性情是诗歌的本源;讲个性,不可因袭;强调有“才”,要磨炼;文学应有时代特色;代表作有马嵬驿等;神韵说:清初所倡导,神韵说是他诗论的核心;诗论主张继承司空图的“冲淡”、“自然”、“清奇”和严羽的“妙悟”、“兴趣”之说,主张自然超妙、含蓄隽永的诗歌艺术风格;以“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二十四诗品和“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沧浪诗话为最高境界; 苏州派:明末清初活动在苏州一带的重要戏剧流派,以李玉为代表,有朱素臣、朱朝佐、毕巍、叶时章、陈二白、邱园、张大复,因交往密切、合作频繁、形成共同思想倾向和艺术风格而得名;浙派词:朱彝尊首开浙派,谭献说:“自锡鬯、其年出,本朝词派始成;顾朱伤于碎,陈厌其率,流弊亦百年而渐变;锡鬯情深,其年笔重,固后人所难到;嘉庆以前,为二家牢笼者十居七八;”继起的浙派词人厉鹗成就最大;其推衍了朱氏的“醇雅”说,向往“清空”境界,以“淡而秀,缠绵而不失其正”作为词人之“能事”群雅词集序;花部:指昆山腔以外的各种地方戏曲,取其花杂之义,故也称“乱弹”;雅部:则昆山腔,花部为京腔、秦腔、弋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统谓之乱弹;”花雅之争:第一次是乾隆初年1735左右由弋阳腔变为京腔又称为高腔,出现了京腔“六大名班,九门轮转,称极盛焉”杨静婷都门纪胜·词场序;第二次是乾隆四十四年1779四川籍名艺人魏长生等秦腔艺人进京,“大开蜀伶之风,歌楼一盛”,昆曲、京腔均不能敌;第三次为乾隆五十五年1790徽剧名伶高朗亭率三庆班进京,不久出现了三庆、四喜、和春、春台四大徽班称盛的局面;弹词:明清时期的一种曲艺形式,因用三弦、琵琶等弹拨乐器伴奏而得名;弹词由宋元时的词话发展而来,体制有说、表、弹、唱四部分组成,说白部分为散文,唱词部分基本上是七言韵文;弹词多为长篇,主要说唱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是清代讲唱文学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流传作品最多的一种;它主要盛行于南方,在语言上有“国音”、“土音”之分,代表作品有天雨花、再生缘、珍珠塔等;“一人永占”:指明清之际戏曲家李玉写于明末的四部传奇、即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和占花魁、其中以“一”和“占”最具盛名;“南洪北孔”:是对清初历史剧作家洪昇和孔尚任的合称;洪昇是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有着名历史剧长生殿传世;孔尚任是曲阜人,有着名历史剧桃花扇传世;这两部着作代表了清代戏剧的最高成就,并代表了清初感伤审美思潮的重要实绩;世情小说:明代以金瓶梅为代表的世情小说发展到清代,形成了多元化的发展格局;清楚才子佳人小说主张用封建礼教去克服个人欲望;家庭生活为题材的世情小说通过家庭琐事来反映社会面貌,寄托人生理想;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世情小说代表了这一类小说的正确方向和最高成就;醒世姻缘传:共有一百回,署名“西周生辑着”其真实姓名不详;该书主要叙述的是以佛教因果报应观而构成的两世姻缘的冤仇相报故事;才子佳人小说:指明末至清、以男女爱情婚姻为题材的小说,情节:一见钟情-私订终身-拨乱离散-及第团圆,主张存情去欲,代表作有玉娇梨、平山冷燕、好逑传;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代着名小说家蒲松龄的着作,是清代文言文短篇小说集;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题材非常广泛,内容极其丰富;其艺术成就很高,成功的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之颠峰;蒲松龄:世称聊斋先生,淄川人;早年有文名,施闰章批其卷云:“观书如月,运笔如风,有掉臂游行之乐;”但屡试不第;31岁在江苏宝应县衙做孙惠的幕僚;约从康熙初年1661至三十六年1695基本完成聊斋志异的创作;儒林外史:是由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全书共56回,约40万字,描写了近两百个人物;小说假托明代,实际反映的是康熙时期科举制度下读书人的功名和生活;作者对生活的封建末世和科举制度下的封建文人群像的成功塑造,以及对吃人的科举、礼教和腐败事态的生动描绘,使小说成为中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也使作者吴敬梓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作家之一;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晚年自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创作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远游之乐与丧亲之痛;如赠真州僧宏明;第二个阶段:影响最大--析产之累;第三阶段:生活重大转折--移家之变;第四阶段:晚年--晚游之苦;代表作儒林外史;曹雪芹:1715—1764,名沾,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清代小说家、着名文学家,祖籍一说辽宁辽阳,一说河北丰润;历经十年创作红楼梦一书,为中国古代四大名着之一,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代表古典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之一,被誉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袁枚:字子才,号简斋,钱塘人,世称随园先生,自号仓山叟、随园老人;他的思想重申了晚明的反传统思想,肯定情欲的合理性,反对盲目崇拜儒家经典;是性灵派的代表人物;着有小仓山房集、随园诗话和笔记小说子不语新齐谐;桐城派:是清中叶影响最大的一个散文流派;主要作家方苞、刘大櫆、姚鼐等都是安微桐城人,故名;他们主张学习左传和史记,讲究义法,提倡义理,要求语言雅洁,反对俚俗;常州词派:清中叶兴起的词派,创始人张惠言不满浙西派主张、强调词贵有比兴寄托、推尊词体、编有词选以宣传主张,后经周济弘扬、最终取代浙西派;镜花缘:是清代长篇小说中的才学小说的代表作品;作者李汝珍,字松石;本书是一部籍学问驰骋想象,以寄托理想、讽喻现实的小说,表现了对妇女的地位、境遇的关注、思考,是一部别开生面、在小说史上占有一定地位的作品;结构松散;以卖弄才学代替形象刻划等;龚自珍:清代第一个站在独立的学者立场上以个人的思考为依据纵横议论时政的人物;从封建体制在根本上失去自我更新的生机而不仅是从一些具体现象来看待清王朝的衰微;诗文:1开创经世散文,标志着清代散文的转折;散文风格诡异奇崛,如病梅馆记;2诗歌a抨击时弊己亥杂诗b抒发自身感受十月廿夜大风不寐起而抒怀3寻求性情之真、寻求美丽的人生梦想己亥杂诗、能令公少年行侠义公案小说:清中叶以后、侠义小说和公案小说结合,“虽意在叙勇侠之士、游行村市、安良除暴、为国立功、而必以一名臣大吏为中枢、以总领一切豪俊”,代表作儿女英雄传与三侠五义、特点是“绘声状物、甚有平话习气”;人情世态小说:这类小说境界不高,上承才子佳人小说,下开谴责小说和鸳鸯蝴蝶派小说,推动了小说的发展;其主要特征为:A篇幅加长,由20回上下的中篇发展为数十回的长篇;B视界扩大,由单纯的爱情婚姻故事转为广泛反映了都市生活和病态社会的众生相;C手法转换,故事情节淡化,理想主义色彩渐淡,冷静平实的纪实倾向逐渐突显;诗界革命:1899年的夏威夷游记中,梁启超首次标示“诗界革命”,提出诗界革命应“新意境”、“新语句”、“古风格”“三者具备”的衡量标准;后修订为“以旧风格含新意境”或“熔铸新理想以人旧风格”的纲领;谴责小说:谴责小说一词是鲁迅1920年治小说史时所创;他认为清嘉庆以来,虽屡平内乱,但屡败于英、法、日本诸列强,戊戍变法的失败,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的入侵,使民众对清廷腐败认识愈深,加之“小说界革命”大兴,政治小说蓬勃发展,一批以揭露官场腐败为主要内容的小说涌现,故名“谴责小说”;其代表是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与孽海花;新文体:1896年,梁启超创办时务报,提出:新文体;从语体上说,是一种文、白夹杂,或者说是介乎文白之间的语体,文体上说,是打破各种文体的界限,将议论与叙述、抒情相结合,打破各派文章家法,形成兼采众长而又独具一格的写作方法;戏剧改良运动:戏剧改良运动发生于20世纪初期“五四”新文化运动前,与、、一样,都是近代文学改良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光绪二十八年1902梁启超在新民丛报创刊号上发表传奇劫灰梦,成为戏剧改良之先声,后陆续发表了传奇新罗马、侠情记;光绪三十年1904柳子亚、陈去病等人在上海创办了我国第一个戏剧刊物二十世纪大舞台,推动了戏剧改良运动;主要表现:其一,打破了生旦贯穿全剧的惯例;其二,新闻性、政治化倾向加强;其三,突破曲律束缚,说白增多、曲文减少;其四,舞台趋于现代化、写实化;主要作品:苍鹰击、六月霜、爱国魂、风洞山、悬岙猿、新罗马、断头台、血海花、警黄钟、后南柯等;。
最新中国文学史(袁行霈)复习提纲
文学史复习提纲绪论1.学与外在环境之关系2. 中国文学与宗教之关系3. 「文学通史」、「文学断代史」、「文学专史」的特性与重要著作4. 民间文学与文人创作的关系5. 历代文体兴盛与帝王提倡之关系6. 中国「文体」观念的演进与代表著作7. 「文学运动」的特质先秦诗经1. 简述诗经的作者与时代。
2. 孔子删诗之说的商榷。
3. 何谓「六义」,试举例说明。
4. 何谓「四始」?各家说法中裴普贤先生认为《史记》的四史说最为乎实,何故?5. 试比较《诗经》与《楚辞》的不同。
先秦散文1. 请简述先秦散文的发展梗概。
2. 先秦散文中,《左传》、《国语》、《战国策》的文章有何特色?先秦楚辞1. 何谓「楚辞」?楚辞的艺术特色与成就为何?2. 何谓「离骚」?〈离骚〉写作的时代背景与情志内容为何?3. 何谓「九歌」,九歌的文学特征为何?4. 试比较《诗经》与《楚辞》的不同。
先秦神话1. 何谓「神话」?中国神话的类型与题材有哪些?2. 请介绍几本保存中国古神话的重要典籍。
先秦文论1. 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莫不同祖风骚」,李白〈古风〉:「劣于汉魏近风骚」,何谓「风骚」?其代表的文学精神为何?汉赋1. 「赋」的文学特征如何?赋体文学发展的源流与演变如何?2. 汉代辞赋分「写物」、「言志」两大系统,请举例说明。
3. 汉赋全盛时期,重要赋家及其作品介绍。
4. 汉赋兴盛的的原因为何?5. 汉赋受到儒家何种理念的支持?此理念与实际相符的情形如何?6. 两汉赋体的演变与发展。
汉散文1. 两汉散文概述。
2. 请概述汉代散文的成就。
3. 试述《史记》的文学成就。
4. 史记的文学价值。
5. 王允说:「武帝不杀司马迁,使作谤书」,王固认为:「司马迁著书,……微文刺讥。
」《史记》是否为谤书?试抒己见。
6. 试比较司马迁《史记》与班固《汉书》文章风格、取材、内容之异同。
7. 试述王充之文学见解。
汉代诗歌1. 何谓「乐府」?乐府官署的兴废时期为何?与文学的关系如何?2. 郭茂倩《乐府诗集》有关汉乐府之分类如何?试列举诗例说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袁行霈主编
中国文学史第四卷复习资料
一.填空
1.明初三大家:宋濂、刘基、高启
2.标志了明代戏剧的最高水平:徐渭《四声猿》
3.吕天成、王骥德的代表作
吕天成的《曲品》:我国第一部系统完整的戏曲批评专著。
王骥德的《曲律》:我国第一部全面论述南北曲源流、宫调、音韵、作曲和唱曲方法,兼及剧本结构、情节、宾白、科诨等方面的理论著作。
4.“三大传奇”:李开先的《宝剑记》、梁辰鱼的《浣纱记》和无名氏的《鸣凤记》。
5“临川四梦”:即《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6“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7“江左三大家”: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
8“三灯”:瞿佑《剪灯新话》、李祯《剪灯余话》、邵景瞻《觅灯因话》
9四大说:
王士祯的“神韵说”、沈德潜的“格调说”、翁方纲的“肌理说”、袁枚的“性灵说”
三、名词解释
1.台阁体
指明初永乐、弘治年间在上层官僚中形成的一种诗风。
多歌颂升平,是盛世之文。
以其主要代表“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都是台阁重臣而得名。
其作品多反映上层官僚的生活,流连光景,歌咏太平,雅正平和而雍容冲淡;其诗文内容大多较为贫乏,多力应制、题赠、酬应之作。
2.茶陵诗派
指明前期成化、弘治年间以湖广茶陵人李东阳为首的一个诗歌流派。
其成员有谢铎、张泰、邵宝等人。
他们做诗强调宗唐法杜,着眼于音调、法度,其诗歌形式典雅工丽,具有从“台阁体”向“前后七子”转化时期的过渡特点。
3.前七子
它是明代弘治、正德年间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一个复古主义文学流派,他们反对“台阁体”的文章,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其文学主张具有现实意义。
其成员有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
4.后七子
是嘉靖中期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继前七子之后重新倡导复古的文学流派,他们复古拟古,主格调、讲法度、互相标榜、广立门户、声势浩大,把明代复古倾向推向了高潮。
成员有谢榛、吴国伦、宗臣、徐中行、梁有誉。
5.唐宋派
是嘉靖年间以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为代表的一个散文复古
流派。
他们对前后七子“文必秦汉”的提法不满,极力推崇唐宋文风,强调自然流畅、直抒胸臆、反对艰深为文、模拟剽窃,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前后七子的复古论调,对晚明“公安派”、清中叶“桐城派”都有重大启迪和影响。
由于宗唐拟宋,所以被称为唐宋派。
唐宋派中成就最突出的是归有光。
6.公安派
公安派指的是万历时期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因为他们都是湖北公安人,故称。
他们深受李贽“童心说”的影响,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袁宏道《叙小修诗》)。
强调文学情感的真实性,反对虚伪。
认为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特点,不必拟古,应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真情实感。
认为“世道既变,文亦因之,今之不必摹古者也,亦势也”(袁宏道《与江进之》)。
公安派中,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是袁宏道。
7.竟陵派
竟陵派以竟陵(今湖北天门)人钟惺、谭元春为代表。
他们接受了公安派“独抒性灵”的口号,同时在某些方面又加以修正,如以“深幽孤峭”来纠正公安派的俚俗、浅露、轻率。
他们的创作以诗歌为主,偏重心理感受,境界不大,主观性强,在形式上追求新奇,喜用奇字险韵,故作深奥,文风冷僻苦涩。
总的说来成就不大。
8.吴江派
明代戏曲文学流派,因其领袖人物为吴江沈璟而得名。
代表人物顾大典、吕天成等。
其戏剧理论要求作曲“合律依腔”、语言“僻好本色”。
9.临川派
以汤显祖为首,因其祖籍临川而得名。
该流派强调作家的才情,倡导以自我为中心的精神至和论,特重个人感情用事,用感情说反对理性说。
四、简答论述。
1.《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
《三国演义》是明朝罗贯中的小说作品,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体历史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中写得最成功的一部。
1)独具神采的人物形象
①《三》是一部英雄志士的颂歌,塑造了一系列独具神采的人物形象,有三绝:即诸葛亮的智绝、关云长的义绝、曹操的奸绝。
诸葛亮是贤人而兼智者形象,隆重对策、赤壁之战、七擒孟获、舌战群儒等。
②塑造人物的另一特点是人物的相反与互补的对比。
其中重点人物的性格特点,大都在对比中得到突出的表现。
刘备和曹操,一个仁明君主,一个狡诈奸雄。
③注重写出矛盾双方都是有才有识的弱者,从而把人物置于势均力敌的斗争中加以刻画,这是塑造人物更为成功之处。
小说虽尊蜀为正统,但在实际描写中,并没有把蜀汉的对立写得碌碌而为,而是着力描写了一大批魏、吴集团中的奇才,像曹操、周瑜、司马懿等。
④其人物可分若干类型,而每一类型中,又十分注重人物的个性特征。
如刘备兄弟,关羽重义而高傲,张飞勇猛而天真;如同属乱世奸雄,
曹操性格偏于阳刚,司马懿性格则近于阴柔。
⑤作为一部忠义智勇的颂歌,《三》还成功塑造了众多的英雄形象,如张飞的勇猛豪爽与天真、鲁莽,周瑜的少年有为和足智多谋
等。
2)“七实三虚”的艺术构思。
作为历史小说,处理史实与虚构的关系是小说成败的关键问题,而《三》恰好成功处理了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的关系,便产生了巨大的艺术魅力。
其事件主要依据陈寿的《三国志》,无悖于史实,为“七分真实”;但使用了多种艺术手段、敷衍情节、刻画人物,则属虚构成分,又是“三分虚构”。
①正史所无,纯虚构的情节。
诸葛亮舌战群儒。
②正史记载简略,而加以夸张与渲染。
如“三顾茅庐”、“七擒七纵”都是夸大了的。
③把正史所记载的某人之事,移花接木,张冠李戴。
孙坚的“温酒斩华雄”移植给关羽。
④细心穿插,巧于构思。
⑤妙笔生花,善于铺叙。
3)叙事结构。
以三国之间的重大事件为中心,展开人物活动,再现社会历史的变化,揭示人物命运。
它的产生标志着我国古典小说叙事结构取得了实质性
突
破。
4)语言风格。
①“义不甚深,言不甚俗”,典雅而不深涩、通俗而不鄙俚是它的最大语言特色。
②重叙述而简于描写,叙述稍显粗疏;以景写人,以事状情。
③对话有声有色。
2.《水浒传》的艺术成就(着重于人物描写)
成书于元末明初的长篇小说《水浒传》是一部描写和歌颂中国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伟大史诗。
1)《水》的艺术成就最突出的表现在对英雄人物是塑造上。
①人物个性鲜明,“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同是军官,林冲为保官,表现软弱;杨志为求官,有奴才性;鲁智深不愿为官,也不愿求,表现彻底的革命性。
②人物性格随环境不同而变化、发展。
林冲从八十万禁军教头到刺配都是隐忍不发,再昌州服刑,到上梁山。
④注重细节描写。
如武松的打虎
2)结构艺术方面,主要是单线发展,每组情节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环环相扣,互相贯连,从而连接成整体。
3)语言洗练明快,朴柔优美,富于民间色彩和口语化。
①人物语言的性格化,或者说性格化的语言。
如宋江开口,十之八九,
是讲忠义。
②无论写人叙事,还是描景状物,其语言都显得粗犷俊美,具有壮美的风格特点。
4)《水》对后世的影响。
5)①社会影响:鼓舞农民起义。
②文学影响:《金瓶梅》、《杨家府演义》等。
3.《牡丹亭》的艺术特色
1)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风格,是《牡丹亭》在艺术上最大特色。
它的基本构思突破了现实生活的限制,充满了浓烈的理想主义色彩和强烈的主观精神追求。
①杜丽娘因情成梦、因梦生情、为情而死又为情而生的情感历程主要是靠超现实的想象去完成的。
②艺术构思具有离奇跌宕的幻想色彩,使情节离奇,曲折多变。
③从“情”的理想高度来观察生活和表现人物。
2)情节结构的特色。
《牡丹亭》塑造了一系列鲜明而生动的人物形象,除杜丽娘这一光彩夺目的形象外,还有陈最良等人物也刻画得栩栩如生,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和深刻的文化蕴含。
3)人物形象的塑造特色
①在矛盾斗争中提示人物性格,情节变化中促进人物性格变化,又推动情节发展。
在性格和情节相互推动中,塑造出完美形象。
②细腻心理刻画,其中突出“情”和“理”的斗争。
4)语言浓丽华艳,意境深远。
①全剧采用抒情诗的笔法,倾泻人物的情感。
②具有奇巧、尖新的语言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