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袁行霈_高等教育出版社)大纲-1

合集下载

4.中国文学史(袁行霈、游国恩版文学史)笔记---第一编-先秦-第三章-先秦叙事散文

4.中国文学史(袁行霈、游国恩版文学史)笔记---第一编-先秦-第三章-先秦叙事散文

第三章·先秦叙事散文教材梳理《尚书》:商周记言史料的汇编。

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其中《商书·盘庚》是可靠的殷代作品,也是我国记言文之祖。

《春秋》:本是周王朝和各诸侯国历史的通称,后特指经孔子修订的鲁国编年史。

写作特点:1、按时间顺序编排历史事件,具备了明确的时间观念和自觉的记事意识。

2、其主要思想倾向是维护周礼,反对僭越违礼行为、贬斥邪说暴行。

3、措辞严谨,以一字寓褒贬,这种在史著中灌注强烈感情色彩的做法,即春秋笔法,为后代文学所继承。

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榖梁传》《左传》:《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

相传是为传述《春秋》而作,作者是左丘明。

同《春秋》一样不只是对历史事件作客观罗列,还表达对历史事件的认识与理解,并在儒家立场总结经验教训,作出道德伦理评价,以鉴后人。

记事上记述了周王室的衰落和诸侯的争霸,公室的卑弱和大夫兼并,表现了新旧政治势力的消长,揭示社会变革的趋势。

在思想内容上维护周礼,尊礼尚德。

《左传》的文学特点/特征/成就:1、叙事方面①其叙述复杂历史事件,真实生动,委婉周详,头绪清楚,注意伏线、照应,重点突出,叙事方法也多种多样,有正叙、倒叙、插叙和补叙等,使叙事富于故事性、戏剧性,有紧张动人的情节,如重耳出亡及返国的经过。

②《左传》中叙事最突出的成就在战争描写,《左传》写战争,不局限于对交战过程的记叙,而是深入揭示战争起因、酝酿过程及其后果。

写战争背景、战前准备、兵力部署、力量对比、将帅士兵活动、战略战术等,使文章矛盾错综复杂,情节跌宕,结构严谨又中心突出,如城濮之战,对大战爆发的原因和背景有直接交待,在行文中又不断揭示晋胜楚败的原因,对结果的描写也很全面,除写晋军大胜,还写了战争的余波。

同时在战争描写中还会有一些战争中次要事件的细节描写,增加叙事的生动传神。

③人物描写,书中广泛描写了各种人物,多能突出他们鲜明的个性。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_高等教育出版社)大纲-1(可编辑修改word版)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_高等教育出版社)大纲-1(可编辑修改word版)

先秦文学大纲一、先秦文学五大内容1、神话(民族精神与民族性格的基质呈现)2、诗经(民族真情的自由渲泻)3、诸子散文(民族关于社会、人生的思考)4、历史散文(时代与民族精神、性格及观念变迁的辙痕)5、楚辞(文人心灵世界的第一次展示)二、先秦文学演进的轨迹1、由群歌互答向抒写个人情怀的演进;2、由巫觋创作向史官创作向士人创作的演进;3、由誓命训诰向对话语录向据题抒论的演进;4、由朴野无华向语言自觉的演进。

一、神话这一部分主要掌握四方面的知识:1、神话的性质与产生;2、中国神话的基本内容;3、保存中国神话的基本典籍及整理成果;4、中国神话的特色与基本精神。

一、神话的性质与产生所谓“神话”即“神们的故事”。

“神”是先民幻想创造与主宰物质世界的超自然的意识存在。

“神话”是运用神的观念进行思考、想象的结果,是对于幻想的描述。

用马克思的话,就是“在人民幻想中经过不自觉的艺术方式所加工过的自然界和社会形态”。

神话的产生是以原始的生活方式与原始的思维方式为基础的。

生产力极端低下的原始人群,对包罗万象、变化莫测的自然界――特别是灾难性突变感到神秘而恐惧,而又不能科学解释,于是产生了“万物有灵”观念。

随而又琢磨那奥秘的神灵形象,于是产生了神。

随后又想像他们之间及他们与人之间的联系,参照人的生活,创造了神话。

二、中国原始神话的基本内容中国原始神话的基本内容大约有三类:1、解释性神话:如羲和生日、常羲生月、女娲造人、盘古开天以及民族起源、工具发明等;2、人与自然神话:大禹治水、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夸父追日、精卫填海;3、社会生活神话:黄帝战蚩尤、共工颛顼之争、刑天及《山海经》中的海外方国等。

1三、保存中国神话的基本典籍及整理成果1、在中国古籍中缺少专门的神话著作,神话资料零散地保存在各种典籍中。

其中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是《山海经》。

其次是《楚辞·天问》、《淮南子》等。

另外《左传》、《国语》、《墨子》、《庄子》等先秦古籍中,也有一些零星的神话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袁行霈)第一编 先秦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袁行霈)第一编 先秦文学

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原始歌谣与古代神话一、简答题1.为什么说上古歌谣的产生与初民切身的生活密切相关?2.神话的性质是什么?3.什么是神话的劳动起源说?4.什么是神话的宗教起源说?5.简说神话与传说的区别。

二、论述题1.试论中国神话的主要特征2.试论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三、名词解释原始歌谣的综合性第二章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一、简答题1.《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的依据及其各自的含义是什么?2.《诗经》在先秦时代的三个作用是什么?3.概述《诗经》的流传。

4.简要说明下层人民社会政治诗的具体内容。

5.简要说明官吏对政治表达不满的诗的具体内容。

6.简要说明称颂执政者的诗的具体内容。

7.简说《诗经》中歌唱爱情和婚姻的诗大胆直率与温文典雅的两种风格。

8.周人最著名的五篇史诗,是哪些诗篇。

9.简述《七月》的内容梗概。

10.简述《芣苢》的艺术特点。

11.简析《诗经》抒情与写实相统一的特点。

12.简述《诗经》形式和语言方面的特点。

二、论述题1.试述《诗经》最具影响的两类作品――情爱诗和社会政治诗的内容。

2.分析《诗经》史诗重要篇章的艺术成就。

3.论述《诗经》的主要文学成就。

4.结合具体作品说明赋、比、兴的含义。

三、名词解释1.《诗经》2.采诗说3.献诗说4.删诗说5.“风”6.“雅”7.“颂”8.“弃妇诗”9.《诗经》中的“赋”(朱熹说)10.《诗经》中的“比”(朱熹说)11.《诗经》中的“兴”(朱熹说)第三章历史散文一、简答题1.《春秋》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2.简述《左传》及其作者。

3.概述《国语》简况。

4.概述《战国策》简况。

二、论述题1.春秋战国时期历史散文繁荣的原因。

2.论《左传》的文学特色。

3.论战国策》的文学特色。

三、名词解释1.《尚书》2.《今文尚书》3.《古文尚书》4.伪《古文尚书》5.《逸周书》6.《春秋》第四章诸子散文一、简答题1.老子及《老子》简况。

2.孔子及《论语》简况。

3.墨子及《墨子》简况。

2.中国文学史(袁行霈、游国恩版文学史)笔记---第一编-先秦-第一章-上古神话

2.中国文学史(袁行霈、游国恩版文学史)笔记---第一编-先秦-第一章-上古神话

第一编·先秦文学绪论先秦是中国文化发生和初创的时期,是中国文学上古期的第一段,先秦文学尚未从当时混沌一体的文化形态中分离出来。

在这个阶段,文学创作的①主体经历了由群体到个体的演变;从巫史不分到史分化出来专门从事记录;士大夫阶层兴起成为创作的主体和接受对象。

②形态上一方面是文史哲不分,一方面是诗乐舞结合。

随着历史的发展,大致又可分为夏商、西周春秋、战国三个时期:①夏商文化以巫医文化最有代表性,夏商文学与原始宗教紧密联系。

②西周春秋文学与礼乐文化(自西周开始中国进入了以礼乐为标志的理性文明阶段)周代文学更关注历史(《春秋》、《左传》、《国语》)、社会、人生(反映社会理想的散文:《论语》、《墨子》、《老子》)。

③战国时代周天子衰微→社会责任感、关怀人生→著书立说→百家争鸣(以庄周、孟荀、韩非、纵横家为最要)战国时代特有的文化气质:1、立足于现实、着眼于现实、极少提及“天命”等思想。

2、由于士人成为文化甚至政治的中心,所以他们不再盲目认同某种既定的秩序,自觉创作精神大为增强。

3、文学风格百花齐放第一章·上古神话教材梳理神话: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所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它以幻想出的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

同时,古代神话是浪漫主义的萌芽。

(注:这种单列的概念即可能会考名词解释的,下同。

名词解释的回答要求准确简练,通常用一句话把是什么说清楚,再用一至两句话把它的意义概括一下即可。

)神话的作用:首先,保持社会习俗及社会制度的合理性。

其次,是把个人和集体联系为一体的精神纽带。

再次,使人们在对世界假象性的把握中宣泄不安的情绪。

山海经:约成书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之间,由不同时代的巫觋、方士根据当时流传的材料编选而成,实际是一部具有民间原始宗教性质的书。

以记载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为主,兼及历史、民族、生物、医药、神话、宗教祭仪等,是我国古代保存神户资料最多的著作。

3.中国文学史(袁行霈、游国恩版文学史)笔记---第一编-先秦-第二章-诗经

3.中国文学史(袁行霈、游国恩版文学史)笔记---第一编-先秦-第二章-诗经

第二章·《诗经》教材梳理《诗经》:《诗经》是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收入西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305篇。

《诗经》按风、雅、颂分为三类: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十五国风,160篇,多为春秋民间所作。

雅即正,指朝廷正乐,大雅31篇,作者主要是上层贵族,小雅74篇,作者既有上层贵族也有下层贵族和地位低微者。

朝会宴飨时用。

颂是宗庙祭祀之乐,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

用诗和传诗:用:礼乐文化的组成(典礼、讽刺、娱乐);政治外交中运用;在著述中引用等。

传:汉代出现了四家诗,其中鲁、齐、韩三家在西汉为官学,后亡佚,鲁人毛亨和毛苌的“毛诗”在东汉由郑玄作笺后盛行流传至今。

《诗经》的内容:1、祭祖颂歌和周族史诗,保存在大雅和“三颂”中,以祭祀、歌颂祖先为主,其中《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五篇作品被认为是周族史诗,反映了西周的开国历史。

2、农事诗,记录了与周人农业生产相关的宗教活动和风俗礼制,反映了周初的生产方式、生产规模等,如《七月》叙述了农夫一年间的劳动过程和生活状况。

3、宴飨诗,以君臣、亲朋欢聚宴享为主题,反映上层的欢乐、和谐、如《小雅·鹿鸣》。

以文学的形式表现了礼乐文化的一些侧面。

4、怨刺诗,反映丧乱,针砭时弊。

主要保存在“二雅”和国风中。

“二雅”中的怨刺诗多为公卿列士所作,讽喻劝诫、借古讽今,如《荡》《正月》《民劳》等。

国风中的怨刺诗多出自民间,更直接地反映了下层人民的思想、感情和愿望,其内容更深广、怨愤更强烈、讽刺也更尖刻,更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如《魏风·硕鼠》《魏风·伐檀》等。

这些被称为“变风”、“变雅”的作品,是政治昏庸和社会黑暗的产物。

5、战争徭役诗,战争诗,一部分从正面描写了天子、诸侯的武功,表现了强烈的自豪感,充满乐观精神,如大雅中的《江汉》《常武》,小雅中的《出车》《六月》等。

更多的战争诗则表现了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和平的向往,充满忧伤的情绪,如《小雅·采薇》。

中国文学史(第一卷)袁行霈

中国文学史(第一卷)袁行霈

1.神话2.《诗经》的传统影响3.《春秋》与《左传》比较4.《国语》:防民之口,甚于防川5.《战国策》写作特色6.汉乐府7.《孔雀东南飞》8.汉赋1.神话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资源。

2.《诗经》传统影响《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诗歌的优良传统,中国诗歌艺术的民族特色由此肇端而形成。

一、现实主义精神与传统《诗经》立足于社会现实生活,没有虚妄与怪诞,极少超自然的神话,描述的祭祀、宴饮、农事是周代社会经济和礼乐文化的产物,对时政世风、战争徭役、婚姻爱情的叙写,展现的是周代政治状况、社会生活、风俗民情,这一“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精神传统为后世所代代继承和发扬。

二、抒情诗传统从《诗经》开始,抒情诗成为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

三、风雅与文学革新《诗经》中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为屈原所继承和发扬,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23]。

四、赋比兴的垂范《诗经》的“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在古代诗歌创作中一直被继承和发展着,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

《诗经》的诞生(包括产生、采集与编成),首先在诗歌体裁形式上创立了中国诗歌史上的新体式——四言体。

《诗经》不仅创立了中国诗歌史上第一个有形的历史阶段——四言诗,且这种体式影响波及了后世各代的诗歌创作:一,后代的五、七言诗,尤其五言诗,是在它基础上的突破与扩展;二,即便在五、七言时代,也还有作者创作了不少四言诗,沿袭了《诗经》形式。

从诗歌的节奏韵律上说,《诗经》也为后世诗歌创了先例,尤其在诗歌的押韵形式与韵部等方面,为后世诗歌提供了范式与典型,这在诗歌创作史上具有重要价值与意义。

更重要的是,《诗经》在创作上首开了写真的艺术风格——以其朴素、真切、生动的语言,逼真地刻画和表现了事物、人物及社会的特征,艺术地再现了社会的本质,为后世文学创作(尤其诗歌创作)提供了艺术写真的楷模与借鉴范式。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一)(Chinese Classical Literature Ⅰ)课程编号:182132总学时数:48学时讲课学时:48学时学分:3学分先修课程:古代汉语教材:《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二版)。

参考书目:章培恒、骆玉明编著,《中国文学史》,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

郭预衡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课程内容简介:本课程通过系统地介绍先秦两汉时期重要的作家、作品,包括《诗经》、《楚辞》、先秦散文、汉赋、汉乐府民歌、《史记》、《汉书》等,使学生了解中国文学的发端及此期文学的基本发展状况,了解中国古代早期的文化遗产。

并通过学习,掌握一定的古代文学知识,增强古代文学修养,提高鉴赏和利用古代优秀文化遗产的能力,为今后的工作和进一步的深造打下一个较好的基础。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中国古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的必修课,是培养具有深厚文学功底的中文人才的专业课程之一。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习必要的古代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鉴赏与评论的方法,为今后从事文字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要求必须了解先秦两汉文学史上的主要文学现象,能够通过对作家作品的了解,勾勒出文学史发展的脉络。

能够将文学现象放在文学史中加以关照,了解其在文学史上的价值。

能够在课本的基础上深入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

二、教学内容、要点和课时安排《中国古代文学(一)》授课课时分配表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共分十五章。

第一章:总绪论主要内容是:文学本位、史学思维与文化学视角。

中国文学的演进。

中国文学史的分期。

重点、难点:文学史的学科性质及其研究方法,中国文学宏观演进的特点。

第二章:先秦文学绪论主要内容是:中国文学的源头。

先秦文学的形态。

先秦文学作者的流变。

先秦文化与先秦文学发展的轨迹。

重点、难点:重点是先秦文学的形态、先秦文化与先秦文学发展的轨迹。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袁行霈版)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袁行霈版)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大全(袁行霈版)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神话一.熟读《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鲧禹治水》、《黄帝擒蚩尤》、《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

二.解释:1、神话2、神话的历史化三.填空1、我国古代保存神话最多的著作是? 《山海经》。

2、神话的主要内容包括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发明创造神话。

3、中国著名的四大神话是 :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它保存在《淮南子》中。

四.简答1、神话所蕴涵的民族精神是什么?2、神话的主要思维特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五.论述根据你所阅读的神话故事说说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内容(不少于500字)。

第二章《诗经》一.背诵和默写篇目:《关雎》、《氓》、《采薇》、《蒹葭》。

二.解释:1、风雅颂 2、赋比兴 3、四家诗三.填空1。

它收录了我国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500 年间的 305 篇作品。

2、《诗经》本来只称《诗》,或连其诗篇数称“诗三百“,后世儒家尊之为《诗经》。

3、《诗经》是按风、雅、颂三类编排的,一般都认为它们是根据音乐的不同来分类的。

4、《诗经》共有等十五“国风”,共篇。

5、《诗经》中的“雅”分和,前者有篇,后者有篇,共篇。

6、《诗经》中的“颂”包括颂、颂、颂,它们分别有篇、篇和篇作品,共40篇/7、汉代传习《诗经》的有四家,它们的最早传授者分别是和。

现在流传下来的是,这就是我们现在读到的《诗经》。

8、《诗经》的旧注本,最重要的是《毛诗正义》和《诗集传》。

《毛诗正义》是西汉毛亨传,东汉笺,唐疏。

《诗集传》是南宋注的。

9、《诗经》的内容可以归纳为6个方面,它们是和。

10、《诗经》的艺术特色,从、、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归纳和论述。

11、《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总结概括为、、,它们和、、合称为诗之“六义”。

朱熹有三句话解释《诗经》的表现手法,其原文是“”,“”,“”。

12、《诗经》中的周民族史诗主要保存在《大雅》里,按其所记述的事件的时间先后,依次为、、、和 5篇。

【9A文】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一册课件整理

【9A文】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一册课件整理

《中国文学史(第一卷)》复习第一编·先秦文学绪论一、先秦文学的形态1、诗乐舞紧密结合2、文史哲不分3、作者和时代难以确定二、先秦文学作家的流变1、夏商时期,以巫觋为主2、商周之际,史官成为史家散文最早创作者3、西周、春秋时期,贵族是文学的主要创作者4、春秋、战国之际,士阶层是文学创作的主流三、文字产生前的上古文学创作是远古歌谣与上古神话。

第一章上古神话一、现存古代文献中,最有神话学价值的是《山海经》。

二、中国古代的四大神话:女祸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均保留于《淮南子》。

三、神话的分类及代表1、创世神话盘古开天2、始祖神话女娲补天3、洪水神话鲧禹治水4、战争神话炎黄之战5、发明创造神话后羿射日四、中国神话的演变1、历史化2、文学化3、宗教化第二章《诗经》★一、《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计305篇。

收集周初到春秋中叶的作品。

分风、雅、颂三类。

二、《诗经》六义及其含义(P52、61)1、风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诗经》里有十R五国风。

2、雅雅即正,指朝廷正乐,西周王畿的乐调,分为大雅和小雅。

3、颂颂是宗庙祭祀之乐,许多都是舞曲。

4、赋赋即铺陈直叙,指诗人把思想感情及有关事物平铺直叙的表达出来。

5、比比就是比方,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

6、兴兴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

三、《诗经》内容及其代表作1、民族史诗《生民》2、农事诗《七月》3、燕飨诗《鹿鸣》4、怨刺诗《正月》5、战争诗《采薇》6、徭役诗《君子于役》7、婚恋诗《关睢》《氓》四、《诗经》的艺术特点1、直抒胸臆的风格2、赋、比、兴的运用(赋体诗的定义:通篇都是用赋的手法写成的诗,代表作《七月》。

)3、和谐的语言艺术4、重章叠句5、修辞手法6、句式变化第三章《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一、我国散文的最早源头,可以追溯到甲骨卜辞。

5.中国文学史(袁行霈、游国恩版文学史)笔记---第一编-先秦-第四章-先秦说理散文

5.中国文学史(袁行霈、游国恩版文学史)笔记---第一编-先秦-第四章-先秦说理散文

第四章·先秦说理散文教材梳理先秦诸子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论语》和《墨子》,前者为纯语录体散文,后者则语录体中有质朴的议论文。

第二阶段是《孟子》和《庄子》,前者基本上还是语录体,但已有显著发展,形成了对话式的辨论文,后者已由对话体向论点集中的专题论文过渡,除少数几篇外,几乎完全突破了语录的形式而发展为专题议论文。

第三阶段是《荀子》和《韩非子》,荀、韩之文,往往是长篇大论,有一个标明全篇主旨的标题,论点明确,中心突出,论证精确,注意谋篇布局,结构浑然一体,表明我国说理文体制已经成熟。

《论语》: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纂录而成。

成书在战国初年。

每篇标题取自首章首句中的两个字。

语录体是《论语》文体的基本特征。

《论语》的文学特点:《论语》的文学色彩在于表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性格以及深刻平实、含蓄隽永的语言。

①在对孔子言行举止、生活习惯的记载中,表现了一个亲切感人的文化巨人的形象,也反映了一些孔子弟子的形象。

②以形象的语言来表达深刻的道理,又有充沛的情感和丰富的语气词,使语言更为委婉。

《论语》言近旨远,词约义丰的说理,形象隽永的语言,使它成为先秦说理散文主要的形态。

《孟子》散文的艺术成就:1、表现了孟子经世救民的主张和他刚正不阿、大胆泼辣、富于感情的性格特点。

2、长于辩论,是《孟子》散文的特征。

《孟子》中巧妙灵活的运用逻辑推挤的方法。

往往欲擒故纵,反复诘难,迂回曲折地把对方引入自己预设的结论中。

同时在辩论中还常用比喻,把抽象的道理用具体生动的形象表现出来。

3、气势浩然是《孟子》散文的重要风格特征,这源于孟子人格修养的力量,同时,《孟子》大量使用排偶句,叠句等修辞手法,来加强文章的气势,使文气磅礴,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

同时,其语言也明白晓畅,平实浅近,精练准确。

《庄子》的文学特点:1、以寓言为主的创作方法。

《庄子》中的许多篇目都以语言为文章的主干,大量运用充满“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涯之辞”的寓言,使《庄子》的章法散漫断续,变化无穷,难以捉摸。

简评袁行霈的高教版《中国文学史》

简评袁行霈的高教版《中国文学史》

简评袁行霈的高教版《中国文学史》朱翠翠1010060401 古典文献学袁行霈高教版《中国文学史》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研究成果,同时也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既是高校教材,也是学术研究著作。

他倡导文学本位,将中国古代文学置于广阔的中国文化背景中进行研究与探讨,翔实描述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做了一些具有创新性的考证和论述,具有开放性和前瞻性。

但它出版之后,在广受赞誉的同时,也听到了使用者反馈的不同声音。

有高校老师说,这套书刻意求新对一些学术词语根本无法理解,可能是自己和学生的水平太次吧。

这其中充满正话反说的调侃和不满的意味。

黄钧先生也在2010年2月27日发表的《试评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二版)一文中就指出诸多问题。

如袁著却刻意求新求深,程度不同地背离了作为专业基础课的中国文学史教材所必须强调的诸如基础性、知识性、共同性、实用性和可读性等这样一些基本原则。

同时他还指出袁著忽略了对古代各类文体及其渊源的叙述和介绍;忽视对古代作家生平的叙述;介绍用个人观点取代共识;文风不符合教材要求;犯有知识性、常识性和原则性错误且错误改正不及时,从一版延续到二版,有误人子弟之嫌。

虽然黄钧先生说的这些问题确实存在,它的实例举证也铁证一样的摆在那里,很有说服力。

黄先生从袁著仅仅作为教材的角度,有理有据的提出了批评和意见。

但我认为虽然这部书作为普遍推广的高校教材有很多不足和欠缺之处,(我在本科的时候就是学的这套教材)但是不能因此而彻底否定这四卷本《中国文学史的》价值。

从整体框架看,袁行需主编四卷本《中国文学史》没有引人注目的新奇的构制,编、章、节的构成都是是严守传统规范的:每一编的设定按时代分割,如“先秦文学”、“秦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隋唐五代文学”、“宋代文学”等等;每一编的内容,不外“绪论”加分期、分体和作家作品的排列。

以此类推,编成本书。

袁著沿袭着这种文学史写作的模式或程式,成为一种把握文学历史的相当稳定的思维惯性和心理定势—历史似乎原本就应该是、或者干脆原本就是这么一种框架。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3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3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3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第一编先秦文学0.1复习笔记一、中国文学的源头1传说时期的文学传说时期的文学是指文字产生以前的远古时期的原始神话传说和歌谣,它们经过漫长的口耳相传导致变异,后世见诸文字记载的原始文学很难说是其原貌。

2早期文字与书面文学的产生文字的出现,是社会文明的标志之一。

甲骨文字以及部分青铜器上的铭文,是我国现在所知最早的文字,它们为口耳相传的文学发展成为书面文学提供了条件,标志着中国书面文学的萌芽。

3诗乐舞紧密结合诗乐舞合一,这在我国古籍中有明确的记载,如《吕氏春秋·古乐》与《尚书·益稷》记载帝舜时的乐曲《大韶》。

诗歌和音乐、舞蹈相互结合的形式,在文字已经成熟并广泛用于文献记录以后,还存在了相当长的一段时期。

约在春秋以后,诗歌从乐舞中逐步分化独立出来,向文学意义和节奏韵律方向发展。

二、先秦文学的作者和形态先秦经历了一个由原始文化向理性文化嬗变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文化主要承担者的身份、地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文学作者也因之而不断变化。

1先秦文学作者的流变(1)夏商时代和西周初期,以原始宗教文化为主,文化的主要承担者是巫觋。

因此,他们理所当然地也是文学的创造者。

在夏商或周初,为巫术祭祀而创制的韵文或歌谣是当时主要的文学作品。

(2)商周之际,随着商周之际鬼神地位的下降,人事受到重视,史官发展了人事方面的职能,并从原始宗教中脱离出来,成为新兴文化的代表。

史长于记人事、观天象、悉旧典。

《尚书》《春秋》都是史官的作品。

(3)西周时期,学在官府,只有贵族才有受教育的权利,文化为贵族所垄断,贵族掌握知识文化,进行文学创作。

贵族成了西周、春秋时文学的主要创作者。

《诗经》就是由他们所采、所编、所颂的作品。

(4)春秋战国之际,随着贵族阶级的衰落,官学或私家传授出现了危机,于是民间聚众讲学之风应运而起,文化知识也由贵族转移到士的手里,其代表就是诸子百家。

先秦文学作者的身份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由巫到史,到贵族,再到士,其演变过程,与文学繁荣的趋势是一致的。

袁行霈版中国古代文学史大纲目录

袁行霈版中国古代文学史大纲目录

袁行霈版中国古代文学史大纲目录总绪论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二编秦汉文学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第五编宋代文学第六编元代文学第七编明代文学第八编清代文学第九编近代文学总绪论第一节文学本位、史学思维与文化学视角第二节中国文学的演进第三节中国文学史的分期第一编先秦文学绪论第一章上古神话第二章《诗经》第三章《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第四章《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第五章屈原与楚辞第二编秦汉文学绪论第一章秦及西汉散文第二章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第三章司马迁与《史记》第四章两汉乐府诗第五章东汉辞赋第六章《汉书》及东汉散文第七章东汉文人诗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第二章两晋诗坛第三章陶渊明第四章南北朝民歌第五章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第六章永明体与齐梁诗坛第七章庾信与南朝文风的北渐第八章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骈文与散文第九章魏晋南北朝小说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绪论第一章南北文学的合流与初唐诗坛第二章盛唐的诗人群体第三章李白第四章杜甫第五章大历诗风第六章韩孟诗派与刘禹锡、柳宗元等诗人第七章白居易与元白诗派第八章散文的文体与文风改革第九章唐传奇与俗讲变文第十章晚唐诗歌第十一章李商隐第十二章词的初创及晚唐五代词第五编宋代文学绪论第一章宋初文学第二章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第三章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第四章苏轼第五章江西诗派与两宋之际的诗歌第六章周邦彦和北宋中后期词坛第七章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第八章陆游等中兴四大诗人第九章辛弃疾和辛派词人第十章姜夔、吴文英及宋末词坛第十一章南宋的散文和四六第十二章南宋后期和辽金的诗歌第六编元代文学绪论第一章话本小说与说唱文学第二章关汉卿第三章王实甫的《西厢记》第四章白朴和马致远第五章北方戏剧圈的杂剧创作第六章南方戏剧圈的杂剧创作第七章南戏的兴起与《琵琶记》第八章元代散曲第九章元代诗文第七编明代文学绪论第一章《三国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第二章《水浒传》与英雄传奇的演化第三章明代前期诗文第四章明代中期的文学复古第五章明代杂剧的流变第六章明代传奇的发展与繁荣第七章汤显祖第八章《西游记》与其他神怪小说第九章《金瓶梅》与世情小说的勃兴第十章“三言”、“二拍”与明代的短篇小说第十一章晚明诗文第十二章明代的散曲与民歌第八编清代文学绪论第一章清初诗文的繁荣与词学的复兴第二章清初戏曲与《长生殿》、《桃花扇》第三章清初白话小说第四章《聊斋志异》第五章《儒林外史》第六章《红楼梦》第七章清中叶诗文词多元发展的局面第八章清中叶的小说戏曲与讲唱文学第九编近代文学绪论第一章龚自珍与近代前期诗文词第二章近代前期的小说与戏曲第三章黄遵宪、梁启超与近代后期诗文词第四章近代后期的小说与戏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秦文学大纲一、先秦文学五大内容1、神话(民族精神与民族性格的基质呈现)2、诗经(民族真情的自由渲泻)3、诸子散文(民族关于社会、人生的思考)4、历史散文(时代与民族精神、性格及观念变迁的辙痕)5、楚辞(文人心灵世界的第一次展示)二、先秦文学演进的轨迹1、由群歌互答向抒写个人情怀的演进;2、由巫觋创作向史官创作向士人创作的演进;3、由誓命训诰向对话语录向据题抒论的演进;4、由朴野无华向语言自觉的演进。

一、神话这一部分主要掌握四方面的知识:1、神话的性质与产生;2、中国神话的基本内容;3、保存中国神话的基本典籍及整理成果;4、中国神话的特色与基本精神。

一、神话的性质与产生所谓“神话”即“神们的故事”。

“神”是先民幻想创造与主宰物质世界的超自然的意识存在。

“神话”是运用神的观念进行思考、想象的结果,是对于幻想的描述。

用马克思的话,就是“在人民幻想中经过不自觉的艺术方式所加工过的自然界和社会形态”。

神话的产生是以原始的生活方式与原始的思维方式为基础的。

生产力极端低下的原始人群,对包罗万象、变化莫测的自然界――特别是灾难性突变感到神秘而恐惧,而又不能科学解释,于是产生了“万物有灵”观念。

随而又琢磨那奥秘的神灵形象,于是产生了神。

随后又想像他们之间及他们与人之间的联系,参照人的生活,创造了神话。

二、中国原始神话的基本内容中国原始神话的基本内容大约有三类:1、解释性神话:如羲和生日、常羲生月、女娲造人、盘古开天以及民族起源、工具发明等;2、人与自然神话:大禹治水、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夸父追日、精卫填海;3、社会生活神话:黄帝战蚩尤、共工颛顼之争、刑天及《山海经》中的海外方国等。

三、保存中国神话的基本典籍及整理成果1、在中国古籍中缺少专门的神话著作,神话资料零散地保存在各种典籍中。

其中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是《山海经》。

其次是《楚辞·天问》、《淮南子》等。

另外《左传》、《国语》、《墨子》、《庄子》等先秦古籍中,也有一些零星的神话资料。

在汉代出现的纬书中,则保存了较多的经过汉儒自觉处理的神话。

12、20世纪,一批学者对零散的神话资料作了系统的搜集、整理。

其中袁珂先生《古神话选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中国神话资料萃编》(四川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5年版)、《中国神话通论》(巴蜀书社1993年版)及刘城淮先生《中国上古神话通论》(云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等,用功较勤。

四、中国神话的特色与基本精神中国神话的特色:1、题材上:重写灾难母题(著名神话几乎全与灾难有关)2、内容上:礼赞救世英雄(勤苦奋斗、普济众生者,与西方自我奋斗的英雄不同)3、思想上:崇尚拼搏抗争(不是顺从命运,而是迎难而上,不屈不挠)4、风格上:呈现磅礴大气(补天、射日、填海、移山等)神话中看到的民族的基本精神:1、厚德载物(奉献精神、普度众生、博大襟怀、大公无私等)2、自强不息(勤劳、勇敢、奋进、抗争、顽强不屈等)附:思考题1、中国神话有那些主要内容?2、与希腊神话相比,中国神话有何特色?3、以洪水神话为例,比较东西文化的差异。

4、从灾难母题神话中,你看到了中国文化的哪些特色?二、《诗经》这一部分主要掌握四方面的知识:1、《诗经》的性质、产生、结集、传播等基本问题2、《诗经》风、雅、颂的含义及分类的根据3、《诗经》的基本内容4、《诗经》基本的艺术特征一、《诗经》的性质、产生、结集、传授等基本问题1、《诗经》的性质:《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它收录了自商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存目311篇,其中六篇有目无辞。

这些诗在春秋之前其实都是乐歌。

原名《诗》,或称“诗三百”。

战国时,被列为儒家“六经”之一,汉代始有《诗经》之名。

共分风、雅、颂三部。

其中“风”诗分《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十五国风,有诗 160篇。

《雅》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

《颂》分《周》、《鲁》、《商》三颂,有诗40篇。

这些诗作较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展示了民族的心灵世界,为我国诗歌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诗经》产生的地域、时代及作者:《诗经》诗篇所产生的地域,大略在山东、河南、山西、陕西,及湖北、安徽北部等地。

其时代大多难考,大略言之,《商颂》是商代的诗,《周颂》是西周初期诗,《大雅》大部分产生在西周中期,《小雅》大多产生于西周晚期,《国风》中的大部分产生在东周。

《诗经》各篇的作者大多不可考,总地看来,《风》和《小雅》中的一部分出自民间,少部分是贵族制作;《大雅》与《颂》都是贵族的作品。

3、《诗经》的结集:《诗经》的结集,先秦典籍中无明确记载。

传统有三说: A、“采诗说”。

B、“献诗说”。

C、“删诗说”。

4、《诗经》的流传、传授:《诗经》在春秋时期已广为流传,教育家孔丘,曾以《诗经》为教材,广教门徒。

到汉代,传诗者主要有四家:齐诗辕固,鲁诗申培,韩诗韩婴,毛诗毛亨、毛苌。

前三家为今文,后一家为古文。

自从后汉郑玄为毛诗作笺后,毛诗使广为流传,三家诗渐亡。

今天我们所见到的本子就是“毛诗”。

2二、《诗经》风、雅、颂的含义及分类的根据《诗经》的“风”“雅”“颂”是根据音乐的特点来划分的。

“风”是“乐调”的意思,十五《国风》就是十五个地区的地方乐。

“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雅”与“夏”通,“夏”是地名,这是以地名为乐名的。

因为对地方土乐来说,他就是政治中心地区的乐,因此“雅”又有了“正”的意思。

“颂”,一般认为是“容”的意思,就是“样子”,指舞蹈的样子,故以《颂》为舞曲。

一说“颂”是“诵”的假字,就是宗教诵辞.是庙堂之音,用于祭祀典礼。

三、《诗经》的内容关于《诗经》内容的分类,学术界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大致说来,可分为四类:1.颂赞诗:包括周族史诗及一些歌美之辞,如《生民》,《公刘》、《崧高》、《常武》、《定之方中》等;2.怨刺诗:其中包括:(1)政治讽谕诗,如《正月》、《十月之交》等;(2)感叹身世诗,如《北山》、《北门》等;(3)怨恨战争劳役的诗,如《东山》、《雄雉》、《何草不黄》等;(4)暴露统治者的诗,如《新台》、《南山》、《相鼠》等。

3.婚恋诗:此在《诗经》中占的比重最大,.如《静女》、《桑中》、《氓》、《关雎》等都属此类,它大略包括恋爱生活和家庭生活两类内容。

4.劳作诗:即关于劳动的诗歌;包括(1)田猎诗,如《卢令》、《大叔于田》等;(2)畜牧诗,如《无羊》、《驺虞》等;(3)农事诗,如《七月》、《大田》等;(4)妇女劳动的诗,如《芣苢》、《采葛》等。

四、《诗经》的艺术特色《诗经》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淳朴自然的艺术风格。

2.赋、比、兴手法的应用。

(赋是陈述铺叙的意思,比是比喻,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开头,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

朱熹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3.灵活多变的语言形式与复沓的章法。

4.丰富的语汇与和谐的韵律。

4、《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一)开创了中国诗歌的抒情传统;(二)铸成了中国诗歌的写实精神;(三)奠定了中国诗歌的比兴艺术。

附:思考题1、何为赋、比、兴?2、何为十五国风?3、风、雅、颂各自的含义是什么?4、古人用“温柔敦厚”四字评《诗》,你对此是如何理解的?5、中国诗歌中哪些主要传统源自《诗经》?三、历史散文此一部分有四个方面的知识要掌握:1、萌芽期的散文形态2、关于《左传》的基本情况与艺术成就3、关于《国语》的基本情况与艺术成就4、关于《战国策》的基本情况与艺术成就3一、《春秋》的性质与内容《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的记事大纲。

其记事起自鲁隐公元年,迄于鲁哀公十四年。

记述了春秋时代二百四十二年间的大事。

其文字简括、平实、含蓄、严谨,寓褒贬于记事之中,后世有“春秋笔法”。

其比《尚书》明白易晓,文字表达力也有很大的进步。

对后世文学家、历史家有极大影响。

二、关于《左传》的基本情况与艺术成就1、《左传》的性质《左传》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编年史著作,原名《左氏春秋》,西汉以后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它记事上起鲁隐公元年,下至鲁哀公二十七年,共二百五十五年的历史。

它与《春秋谷梁传》、《春秋公羊传》,同被称为“春秋三传”。

所谓“传”’就解释“经”的,因为古人认为这三部书都是解释《春秋经》的,故称“春秋三传”之称。

2、《左传》的作者关于《左传》的作者,相传是春秋时鲁国左丘明所作。

左丘明大约与孔子同时,班固以为是鲁太史,或以为孔子弟子。

但后人又有子夏作、吴起作、刘歆作等说。

之所以名《左氏传》,或以为“左氏”为地名,吴起即左氏人,因吴起传其学而得名。

或以为“左丘明”而得名;或以为“左丘明”姓“左丘”而非“左氏”,当因“左史”“右史”而得名。

3、《左传》的艺术成就1、叙事详密完整,故事性强,情节曲折生动,注意文章的结构布局(如《重耳出亡》)。

2、善于描写复杂战争,明确交等争战的原因。

经过、结果(如《城濮之战》)。

3、刻画了许多性格鲜明的历史人物形象(如晋文公、赵盾等)4、文词简练含蓄。

4、《左传》的叙事艺术就《左传》的叙事就其一般性特点而言主要有三,即:以时间为线的情节链条、以因果为系的叙事结构、以对话为主的场景再现。

而就其叙事艺术论,则是:1、剪裁取舍,纷而能整,细不遗芥,粗弃丘山。

(齐人弑其君商人)2、细节描写,绘声绘色,工侔造化,思涉鬼神。

(郑公子归生弑灵公)3、组织故事,曲折变化,,跌宕生姿,照应有方。

(郩之战)5、《左传》写人艺术1·着力传神,通过人物活动,展示性格思想的发展及多重性。

(重耳)2·通过人物语言,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与精神面貌。

(子罕辞玉)3·在矛盾斗争中突现人物形象。

(晋灵公不君)6《左传》语言艺术1、叙事语言,简约含蓄,尽而不汙,言止而意不尽;2、人物语言,委婉从容,辞不迫切而意已独至。

三、关于《国语》的基本情况与艺术成就1、《国语》的性质《国语》是现存最早的一部国别史。

就其性质而言,乃是春秋时各国史料的汇编。

所记述的年代起自周穆王,终于鲁悼公(前1000一前440)主要内容是通过人物的言论反映春秋列4国的政治、军事和外交活动。

故亦有《春秋外传》之称。

2、《国语》的作者及成书《国语》相传为左丘明所作。

但《左传》与《国语》显非出于一人之手。

故一般认为,《左传》是左丘明的著述,而《国语》则是左丘明编辑成的各国史料汇编。

这些材料,是他写成《左传》时搜集的,失明之后,才编辑成书。

3、《国语》的体例与《左传》的编年述事不同,《国语》是分国记事,有点类《诗经》的《国风》。

全书共21卷,其中《周语》3卷,《鲁语》2卷,《齐语》1卷,《晋语》9卷,《郑语》1卷,《楚语》2卷,《吴语》1卷,《越语》2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