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控制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控制理论(第3版)》刘豹(教学大纲)
现代控制理论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课程名称:«现代控制理论»英文名称:Modern Control Theory总学时:48总学分:3适用对象: 自动化专业先修课程:自动控制原理线性代数二、课程开设的背景与目标课程开设的背景“现代控制理论”是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课程设在第六学期,它和第五学期开设的“自动控制原理”一并构成自动化专业的核心理论基础。
作为教学对象的三年级下学期本科生已经修完了所有相关的数学课程,具有了较为完善的数学基础知识,并在修完了第五学期开设的“自动控制原理”课后,对自动控制的原理、概念和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
本课程开设目标自动控制领域的科学研究方法,已经由最早的经典控制中以输入输出模型为主,发展为现今的现代控制中以状态空间模型为主。
因而,“现代控制理论”是从事自动化专业必备的知识。
“现代控制理论”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牢固树立线性系统中状态空间的概念、进一步理解系统稳定性这一控制学科最为重要的概念,掌握能控与能观、状态反馈与状态估计等核心方法。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第一章前言(2学时)主要介绍控制理论的产生背景及现代控制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使学生对现代控制理论的发展及其所研究的主要问题有一个初步了解。
第二章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6学时)状态空间描述是现代控制理论中描述系统动态运动过程的基本方法,是学习现代控制系统的起点。
本章的重点是状态、状态空间表达式的基本概念、状态空间表达式建立的基本方法。
第三章控制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的解(8学时)本章重点介绍线性定常系统状态方程的解;状态转移矩阵的概念、特点、性质。
要求学生了解离散时间系统状态方程的求解方法。
实验一:第四章线性系统的能控性和能观性(10学时)本章主要介绍系统状态的可控性、可观性,它们是系统的重要特性。
学生应掌握系统可控性、可观性的基本概念、判据及系统的对偶性原理,了解按照可控性、可观性对系统进行结构分解的方法。
《现代控制理论》 教案大纲
一、教案概述1.1 课程背景《现代控制理论》是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自动控制问题的能力。
1.2 教学目标(1)理解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包括连续系统和离散系统;(2)掌握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频域分析法;(3)熟悉系统的稳定性、线性度、精确度等性能指标;(4)学会设计PID控制器、状态反馈控制器等;(5)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控制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2.1 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1)自动控制系统的定义;(2)自动控制系统的类型;(3)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
2.2 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1)连续系统的数学模型;(2)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
2.3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1)系统的稳定性;(2)系统的线性度;(3)系统的精确度。
2.4 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法(1)系统的幅频特性;(2)系统的相频特性;(3)系统的裕度。
2.5 控制器的设计方法(1)PID控制器的设计;(2)状态反馈控制器的设计。
三、教学方法3.1 课堂讲授通过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使学生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的相关理论知识。
3.2 实验教学通过自动控制实验,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3 讨论与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答疑解惑。
四、教学评价4.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
4.2 期末考试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简答题等,全面测试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5.1 教材《现代控制理论》,作者:张发展战略、李翠莲。
5.2 辅助教材《现代控制理论教程》,作者:王庆伟。
5.3 实验设备自动控制实验装置、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
5.4 网络资源相关在线课程、学术文章、论坛讨论等。
六、教学安排6.1 课时安排本课程共计32课时,包括16次课堂讲授,8次实验教学,8次讨论与交流。
《现代控制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控制理论》课程教学大纲《现代控制理论》课程教学大纲学分:3 总学时:54理论学时:48 面向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大纲执笔人:赵法起大纲审定人:李有安课程编号:BF024033一、说明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现代控制理论》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选修的技术基础课。
现代控制理论是在经典控制理论基础上,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普及逐步发展起来的,它以时域法特别是状态空间方法为主,研究系统状态的运动规律,并按所要求的各种指标最优为目标来改变系统的运动规律。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⑴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现代控制理论的体系结构,熟练地掌握线性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时域分析与离散化;⑵掌握利用状态空间模型分析系统特性和校正系统的方法;⑶了解最优控制的基本概念和最优控制问题的基本方法。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普通物理》、《电路原理》、《电子技术》、《电机原理及拖动基础》、《自动控制原理》等。
在教学过程中应力求使学生掌握现代控制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分析与设计方法,重在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要求授课教师在深刻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注意前后课程的衔接及本学科的发展,及时补充新内容,使学生及时了解到本学科的重要进展及发展动向。
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课外作业等。
通过本课程各个教学环节的学习,重点培养学生应用现代控制理论分析和设计控制系统方法的掌握。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设计计算以及利用已掌握的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课程教学改革总体设想:为解决授课学时少授课内容多的矛盾,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较好的完成授课任务,必须做到重点突出、精讲多练,尽量使用现代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等,在增加信息量的前提下也能保证教学质量。
采用启发式教学,对重点内容讲深、讲透,鼓励学生自学和课上讨论,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讲解应用实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在本学科领域的知识面。
《现代控制理论》 教案大纲
《现代控制理论》教案大纲第一章:现代控制理论概述1.1 控制理论的发展历程1.2 现代控制理论的基本概念1.3 现代控制理论的应用领域1.4 本章小结第二章: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表示2.1 状态空间的概念2.2 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表示2.3 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2.4 本章小结第三章: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分析3.1 系统稳定性的概念3.2 线性系统的稳定性条件3.3 劳斯-赫尔维茨稳定判据3.4 奈奎斯特稳定判据3.5 本章小结第四章:线性系统的控制器设计4.1 控制器设计的目标4.2 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PID控制器)4.3 状态反馈控制器4.4 观测器设计4.5 本章小结第五章:非线性系统的控制5.1 非线性系统的基本概念5.2 非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表示5.3 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分析5.4 非线性控制器设计方法5.5 本章小结第六章:采样控制系统6.1 采样控制理论的基本概念6.2 采样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6.3 采样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6.4 采样控制系统的控制器设计6.5 本章小结第七章:数字控制系统7.1 数字控制系统的组成与特点7.2 数字控制器的原理与设计7.3 数字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7.4 数字控制系统的仿真与实现7.5 本章小结第八章:现代控制方法8.1 模糊控制理论8.2 自适应控制理论8.3 神经网络控制理论8.4 智能控制理论8.5 本章小结第九章:现代控制理论在工程应用中的实例分析9.1 工业控制系统中的应用9.2 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9.3 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9.4 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9.5 本章小结第十章:现代控制理论的发展趋势与展望10.1 控制理论研究的新领域10.2 控制理论在新技术中的应用10.3 控制理论的发展前景10.4 本章小结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现代控制理论概述难点解析:理解控制理论的演变过程,掌握现代控制理论的核心思想。
二、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表示难点解析:理解状态空间的物理意义,熟练运用状态空间表示线性系统。
《现代控制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1-3课程教学大纲《现代控制理论》教学大纲一、课程中文名称现代控制理论二、课程英文名称morden control theory三、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四、学时与学分学时:48 学分:3五、授课对象自动化、电气自动化专业大三学生六、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复变函数、自动控制原理等七、后续课程计算机控制八、教学目的《现代控制原理》是自动化专业最基本的专业理论课程,此大纲是根据本专业的教学计划,考虑到本专业的教学特点以及学生进一步学习过程控制系统、计算机控制等课程的需要而编写的,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好的掌握分析和设计控制系统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课程的学习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九、课程讲授内容第一章:绪论,了解控制理论的发展概况,以及现代控制理论的主要特点,内容和研究方法,复习、补充有关《线性代数》的内容。
重点内容:逆矩阵、线性无关与线性相关定义、非齐次方程求解、哈密顿定理、定号性理论等。
第二章 , 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 正确理解线性系统的数学描述,状态空间的基本概念,熟练掌握状态空间的表达式,线性变换。
重点内容:状态空间表达式的建立,状态转移矩阵和状态方程的求解,线性变换的基本性质,传递函数矩阵的定义。
要求熟练掌握通过传递函数、微分方程和结构图建立电路、机电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并画出状态变量图,以及能控、能观、对角和约当标准型。
难点:状态变量选取的非唯一性,多输入多输出状态空间表达式的建立。
第三章 , 控制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的解:本章重点讨论状态转移矩阵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从而导出状态方程的求解公式。
正确理解线性定常系统状态方程的求解方法,了解线性离散系统状态方程的求解方法。
第四章 , 线性系统的能控性和能观性: 正确理解定常和离散系统能控性与能观性的基本概念与判据,熟练掌握能控标准型与能观标准型,对偶原理,规范分解,理解传递函数的实现问题。
《现代控制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控制理论》课程教案大纲课程名称:现代控制理论课程代码:英文名称: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程学分学时:学分学时开课学期:第学期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自动控制原理、普通物理、电路原理后续课程:无开课单位:机电工程学院课程负责人:杨歆豪大纲执笔人:高瑜大纲审核人:余雷一、课程性质和教案目标(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性质及主要内容,指明学生需掌握知识与能力及应达到的水平)课程性质:《现代控制理论》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
区别于经典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以状态空间模型为基础,主要研究系统内部状态量的运动规律,并提出了能控性、能观测性、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极点配置、状态观测器设计、最优控制等线性系统分析方法。
重在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及控制系统的设计能力。
教案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案,使学生掌握现代控制理论的基本内容,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从事复杂的过程控制工作打下基础。
本课程的具体教案目标如下:1.掌握如何根据系统物理机制建立状态空间表达式的具体方法,培养学生对电路、机械等实际控制系统的建模能力;2.掌握如何运用状态空间方法对实际系统的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对现代控制方法的设计能力。
教案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二、课程教案内容及学时分配(含课程教案、自学、作业、讨论等内容和要求,指明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重点内容:★;难点内容:∆)1、绪论(学时)(支撑教案目标)1.1控制理论的性质1.2控制理论的发展1.3控制理论的应用1.4控制一个动态系统的几个基本步骤。
目标及要求:1)明确本课程的内容、性质和任务以及学习本课程的意义。
2)了解控制理论的发展简况,以及现代控制理论的主要特点,内容和研究方法。
讨论内容:现代控制理论与经典控制的特点比较。
作业内容:复习与回顾《线性代数》中矩阵的基本运算方法。
2、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学时)(支撑教案目标)2.1状态变量及状态空间表达式2.2状态空间表达式的模拟结构图2.3状态空间表达式的建立★2.4状态矢量的线性变换∆2.5从状态空间表达式求传递函数矩阵目标及要求:1)了解状态空间法的基本概念。
《现代控制理论》 教案大纲
《现代控制理论》教案大纲第一章:绪论1.1 课程背景与意义1.2 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1.3 控制理论的发展历程1.4 教学内容与目标第二章:线性控制系统的基本理论2.1 数学基础2.1.1 向量与矩阵2.1.2 复数与复矩阵2.1.3 拉普拉斯变换与Z变换2.2 线性微分方程2.3 线性差分方程2.4 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2.5 线性系统的传递函数2.6 小结第三章:线性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3.1 系统稳定性的概念3.2 劳斯-赫尔维茨稳定性判据3.3 奈奎斯特稳定性判据3.4 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3.5 小结第四章:线性控制系统的性能分析与设计4.1 性能指标4.1.1 稳态性能4.1.2 动态性能4.2 控制器设计方法4.2.1 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器4.2.2 状态反馈控制器4.2.3 观测器设计4.3 小结第五章:非线性控制系统理论5.1 非线性系统的基本概念5.2 非线性方程与非线性微分方程5.3 非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5.4 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分析5.5 小结第六章:非线性控制系统的性能分析与设计6.1 非线性性能指标6.2 非线性控制器设计方法6.2.1 反馈线性化方法6.2.2 滑模控制方法6.2.3 神经网络控制方法6.3 小结第七章:鲁棒控制理论7.1 鲁棒控制的概念与意义7.2 鲁棒控制的设计方法7.2.1 定义1-范数方法7.2.2 H∞控制方法7.2.3 μ-综合方法7.3 小结第八章:自适应控制理论8.1 自适应控制的概念与意义8.2 自适应控制的设计方法8.2.1 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8.2.2 适应律与自适应律8.2.3 自适应控制器的设计步骤8.3 小结第九章:现代控制理论在工程应用中的案例分析9.1 工业过程控制中的应用9.2 控制中的应用9.3 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9.4 小结第十章:总结与展望10.1 现代控制理论的主要成果与贡献10.2 现代控制理论的发展趋势10.3 面向未来的控制挑战与机遇10.4 小结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第二章中向量与矩阵、复数与复矩阵、拉普拉斯变换与Z变换的数学基础。
《现代控制理论》 教案大纲
《现代控制理论》教案大纲第一章:绪论1.1 课程背景与意义1.2 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1.3 控制理论的发展历程1.4 控制理论的应用领域第二章:控制系统数学模型2.1 连续控制系统数学模型2.2 离散控制系统数学模型2.3 状态空间描述2.4 系统矩阵的性质与运算第三章: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3.1 系统的稳定性3.2 系统的瞬时性3.3 系统的稳态性能3.4 系统的动态性能第四章: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4.1 频率响应的概念4.2 频率响应的性质4.3 系统频率响应的求取方法4.4 系统频域性能指标第五章:线性系统的校正与设计5.1 系统校正的基本概念5.2 常用校正器及其特性5.3 系统校正的方法5.4 系统校正实例分析第六章: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6.1 非线性系统的基本概念6.2 非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6.3 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分析6.4 非线性系统的控制策略第七章:状态反馈与观测器设计7.1 状态反馈控制的基本原理7.2 状态反馈控制器的设计方法7.3 观测器的设计与分析7.4 状态反馈控制系统应用实例第八章:先进控制策略8.1 鲁棒控制8.2 自适应控制8.3 最优控制8.4 智能控制第九章:最优控制理论9.1 最优控制的基本概念9.2 线性二次调节器(LQR)9.3 离散时间最优控制9.4 最优控制的应用第十章:现代控制理论在工程应用10.1 现代控制理论在自动化领域的应用10.2 现代控制理论在控制中的应用10.3 现代控制理论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10.4 现代控制理论在其他领域的应用第十一章:鲁棒控制理论11.1 鲁棒控制的基本概念11.2 鲁棒控制的设计方法11.3 鲁棒控制的应用实例11.4 鲁棒控制在实际系统中的性能评估第十二章:自适应控制理论12.1 自适应控制的基本概念12.2 自适应控制的设计方法12.3 自适应控制的应用实例12.4 自适应控制在复杂系统中的应用与挑战第十三章:数字控制系统设计13.1 数字控制系统的概述13.2 数字控制器的设计方法13.3 数字控制系统的仿真与实验13.4 数字控制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第十四章:控制系统中的计算机辅助设计14.1 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基本概念14.2 控制系统CAD工具与方法14.3 基于软件的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14.4 控制系统CAD在现代工程中的应用案例第十五章:现代控制理论的前沿与发展15.1 现代控制理论的最新研究动态15.2 控制理论与其他领域的交叉融合15.3 未来控制理论的发展趋势15.4 控制理论在解决现实世界问题中的潜力与挑战重点和难点解析本《现代控制理论》教案大纲涵盖了现代控制理论的基本概念、方法与应用,分为十五个章节。
现代控制理论教学大纲教案完整版
现代控制理论——教学大纲Modern Control Theory适用专业:自动化、电气工程及相关测控专业总学时:48(讲课:42 上机: 6 ) 学分数:3一、 课程的性质和目的本课程是自动化、电气工程及相关测控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课。
学习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现代控制理论线性多变量系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进一步学习后续课程和研究相关学科打下基础。
二、 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本课程内容以线性定常系统为主,用状态空间法,建立系统的状态模型,分析系统和校正系统。
要求预修自动控制理论、线性代数等课程。
第0章 绪论自动控制理论发展简史;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特点;本课程的目的和要求。
重点领会现代控制理论的方法论特点。
第1章 控制系统的空间表达式系统的状态和状态变量,状态向量和状态空间,系统的状态模型,状态模型的非唯一性;根据系统机理建立状态模型举例。
线性多变量定常系统、非线性系统、时变系统的状态模型的表达式;根据系统的输人、输出模型建立状态模型——实现问题;能控标准型、能观标准型、约当标准型状态模型;根据系统的状态模型求传递矩阵。
1)(--A SI 逆矩阵的计算方法。
理解状态变量的定义,能根据机理法列写系统的状态模型,熟练掌握根据系统的传递矩阵建立状态模型(能控标准型、能观标准型、约当标准型),和根据系统的状态模型求传递矩阵的方法。
第2章 控制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的解线性定常系统齐次状态方程的解;状态转移矩阵及其基本性质;矩阵指数的计算方法;线性定常系统非齐次状态方程的解。
理解状态转移矩阵的物理意义,熟记线性定常系统齐次状态方程的解、非齐次状态方程的解的表达式,掌握用凯利-哈密尔顿定理求矩阵指数的方法。
第3章线性控制系统的能控性和能观性系统状态能控性与能观性问题的提出。
状态能控性定义。
状态能观性定义、线性定常系统的能控性、能观性判别准则。
正确理解状态能控性和能观性定义,熟练运用准则判别线性定常系统的能控性、能观性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控制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现代控制理论课程代码:ELEA3024
英文名称:Modern Control Theory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程学分/学时:2学分/36学时
开课学期:第6学期
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自动控制原理、普通物理、电路原理
后续课程:无
开课单位:机电工程学院课程负责人:杨歆豪
大纲执笔人:高瑜大纲审核人:余雷
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性质及主要内容,指明学生需掌握知识与能力及应达到的水平)
课程性质:《现代控制理论》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
区别于经典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以状态空间模型为基础,主要研究系统内部状态量的运动规律,并提出了能控性、能观测性、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极点配置、状态观测器设计、最优控制等线性系统分析方法。
重在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及控制系统的设计能力。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现代控制理论的基本内容,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从事复杂的过程控制工作打下基础。
本课程的具体教学目标如下:
1.掌握如何根据系统物理机制建立状态空间表达式的具体方法,培养学生对电
路、机械等实际控制系统的建模能力;
2.掌握如何运用状态空间方法对实际系统的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对现代控制方
法的设计能力。
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含课程教学、自学、作业、讨论等内容和要求,指明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重点内容:★;难点内容:∆)
1、绪论(2学时)(支撑教学目标1)
1.1控制理论的性质
1.2控制理论的发展
1.3控制理论的应用
1.4控制一个动态系统的几个基本步骤。
➢目标及要求:
1)明确本课程的内容、性质和任务以及学习本课程的意义。
2)了解控制理论的发展概况,以及现代控制理论的主要特点,内容和研究
方法。
➢讨论内容:
现代控制理论与经典控制的特点比较。
➢作业内容:
复习与回顾《线性代数》中矩阵的基本运算方法。
2、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8学时)(支撑教学目标1)
2.1状态变量及状态空间表达式
2.2状态空间表达式的模拟结构图
2.3状态空间表达式的建立★
2.4状态矢量的线性变换∆
2.5从状态空间表达式求传递函数矩阵
➢目标及要求:
1)了解状态空间法的基本概念。
2)掌握根据系统物理机理来建立状态空间表达式的具体方法。
3)掌握系统模拟结构图的绘制方法。
4)掌握如何利用线性变换改变状态空间表达式的结构形式。
5)掌握状态空间表达式与传递函数矩阵间互相转换的计算方法。
➢讨论内容:
同一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的非唯一性。
➢作业内容:
1)给定电路及机械运动系统求状态空间表达式。
2)给定系统传递函数求四种状态空间表达式的标准形式。
3)给定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求传递函数。
➢自学拓展:
利用状态空间法对生活中的某一控制系统进行数学模型的建立。
3、控制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的解(6学时)(支撑教学目标1)
3.1线性定常齐次状态方程的解
3.2状态转移矩阵
3.3线性定常系统非齐次方程的解★
3.4连续时间状态空间表达式的离散化∆
➢目标及要求:
1)了解状态转移矩阵的基本概念。
2)掌握状态转移矩阵的几种不同求法。
3)掌握线性定常系统状态方程的求解方法。
4)掌握连续系统的离散化方法。
➢讨论内容:
求解状态转移矩阵几种方法间的对比。
➢作业内容:
1)利用拉普拉斯变换及凯莱-哈密尔顿定理两种方法分别求解系统状态转
移矩阵。
2)求系统在单位阶跃信号作用下的状态方程的解。
3)已知连续时间状态空间表达式,求离散时间状态空间表达式。
➢自学拓展:
近似离散化方法的实际应用。
4、线性系统的能控性与能观测性(6学时)(支撑教学目标2)
4.1能控性与能观性的定义
4.2线性定常系统的能控性与能观性判别★
4.3状态空间表达式的能控标准型与能观标准型★
4.4线性系统的结构分解∆
➢目标及要求:
1)掌握线性系统能控性与能观性的定义及判别方法。
2)掌握线性系统能控标准型与能观标准型的建立方法。
3)掌握线性系统按能控性与能观性进行结构分解的方法。
➢讨论内容:
状态空间表达式的最小实现问题。
➢作业内容:
1)已知状态空间表达式,求系统的能控性(判别)矩阵与能观性(判别)
矩阵,并判断能控性与能观性。
2)运用线性变换求解系统的能控标准型与能观标准型。
3)运用线性变换对系统进行结构分解。
➢自学拓展:
传递函数中零极点对消与状态能控性和能观性之间的关系。
5、稳定性与李雅普诺夫方法(6学时)(支撑教学目标2)
5.1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定义
5.2李雅普诺夫第一法与第二法★
5.3李雅普诺夫方法在线性系统中的应用∆
➢目标及要求:
1)正确理解稳定性基本概念和李雅普诺夫意义稳定性概念。
2)掌握线性系统渐近稳定性分析方法。
➢讨论内容:
如何寻找满足判据条件的李雅普诺夫函数。
➢作业内容:
1)李雅普诺夫第一法判断系统稳定性。
2)李雅普诺夫第二法分析系统平衡状态的稳定性。
➢自学拓展:
离散时间系统的稳定性判据。
6、线性定常系统的综合(4学时)(支撑教学目标2)
6.1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
6.2极点配置问题∆
6.3状态观测器
➢目标及要求:
1)理解状态反馈的基本概念。
2)掌握通过状态反馈的手段进行极点配置的方法。
3)了解状态观测器定义及实现方法。
➢作业内容:
1)求解状态反馈闭环系统的表达式及对应的模拟结构图。
2)根据指定闭环系统极点设计状态反馈控制器。
3)设计状态观测器满足极点要求。
➢自学拓展:
系统的解耦问题
7、最优控制(4学时)(支撑教学目标2)
7.1最优化问题的数学描述
7.2静态最优问题的解
7.3最优控制问题的描述★
➢目标及要求:
1)了解最优化问题的基本概念。
2)掌握静态最优问题的求解方法。
3)了解最优化控制问题的基本概念。
➢作业内容:
1)写出最优控制问题的前提条件及性能指标形式。
2)求解一元与多元函数的极值点与极值。
➢自学拓展:
离散时间系统的最优控制描述。
三、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式上,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综合运用课堂讲授、课堂讨论、课堂练习、发现学习法和自学指导法,并通过引入问题和启发式教学,使学生更加明确教学内容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内在学习动机,提高课堂的积极性,通过课后习题,强化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该课程中增加的特色教学方法说明如下:
1.教学中增加实际系统案例
在课程讲解过程中通过实际系统案例结合课本内容进行讲解,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避免学生出现只关注计算方法和计算过程,而忽略了具体系统的概念及为什么要采用这种方法的情况。
例如在状态空间表达式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过程中,只讲解如何由高阶微分方程或传递函数来建立状态空间表达式,学生往往只知道如何把方法生搬硬套的拿来完成计算得到结果,对过程中为什么设置这么多状态变量,状态变量和微分方程、传递函数的联系并不关心,很容易将该课程变成数学课。
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具体的工程案例,例如具体的电路、机械牵引、机械转动系统等,更容易让学生建立起实际系统的概念,让学生明白状态空间法能解决的实际问题。
2.课堂中引入Matlab软件进行计算和演示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计算机资源,使用Matlab仿真软件,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又可以代替手算解决一些复杂计算的问题并给出直观的数据仿真结果。
例如在极点配置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过程中,会涉及系统能控性的判别和系统特征值的运算,分析过程中计算会比较复杂。
如果使用Matlab软件可以很快的算出准确结果,节省不必要的计算时间。
除此之外,Matlab还可将结果数据以图
像的形式演示出来,学生可以有更直观的认识,并加深对方法的掌握程度。
另外,Matlab自带的工具箱及命令语句的运用简化了许多复杂问题,可以培养学生对系统综合分析、设计的能力。
四、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
考核方式:闭卷笔试,平时作业
成绩评定方式:笔试成绩90%,平时成绩10%
五、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
刘豹,唐万生,现代控制理论,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参考书目:
[1]胡寿松,自动控制原理,科学出版社,。
[2]候媛彬等,现代控制理论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016年7月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