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常见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及诊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牛常见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及诊治

(内蒙古二连浩特市兽医局,内蒙古

二连浩特

011100)

摘要:总结了牛焦虫病、牛消化道圆线虫病及牛皮蝇蛆病3种常见牛寄生虫的病原、流行特点、诊断方法及发病症状,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方法,以期为临床有效防控牛常见寄生虫病提供参考。

关键词:牛焦虫病;牛消化道圆线虫病;牛皮蝇蛆病;病原;诊断;防治中图分类号:S858.235.9文献标识码:A

文章顺序编号:1672-5190(2014)03-0095-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牛肉产品消费日趋增多,牛的规模养殖也在不断扩大。在牛养殖过程中,寄生虫病时常出现,多为慢性、消耗性的疾病,不仅影响牛的生长、发育,降低产品质量,甚至造成大批死亡,严重困扰着牛养殖业的发展,对于该病应及时发现,予以治疗。

有效防治牛寄生虫病,是保证现代牛养殖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应以预防保健为原则,根据牛寄生虫病的发生及流行特点,应用抗寄生虫类药物,进行程序化综合防治,从而在最大限度控制牛寄生虫病的发生,提高和促进牛的生产效益。笔者总结了牛焦虫病、牛消化道圆线虫病及牛皮蝇蛆病3种牛常见寄生虫病的发病症状及防治方法,以期为肉牛养殖场兽医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1牛焦虫病

牛焦虫病必须通过适宜的蜱来传播,一种焦虫多由一定种属的蜱来传播。也就是说,某一地区存在某种蜱,就预示着可能会有某种焦虫存在。蜱的种类和分布是有明显的地区性和季节性的,所以焦虫病的存在和发生也有地区性和季节性。

1.1病原及流行特点

牛焦虫病是由双芽焦虫、巴贝斯焦虫和泰勒焦虫引起的,病原体为多种无色素的血孢子虫,通常寄生于红细胞内。该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常呈地方性流行,多发生于夏秋季节和蜱类活跃地区。由双芽焦虫导致发病的1岁龄小牛发病率较高,症状轻微,死亡率低;成年牛与其相反,死亡率较高。由巴贝斯焦虫导致发病的3月龄至1岁内的小牛病情较重,死亡率较高;成年牛死亡率较低。良种肉牛易发该病。

1.2临床症状病程较短,发病后病情迅速恶化。病

牛心跳加快,精神沉郁,体温增高,呼吸困难,反刍停止,有的病牛尿中带血。

1.3剖检变化皮下结缔组织血凝不全,且水肿、发

黄;黏膜黄染;膀胱内积有带血尿液;体表淋巴结肿

大;剖检可见心、肝肿大。

1.4诊断根据病牛的临床症状、剖检变化以及疫病

流行特点、蜱类特征可以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采取病牛耳尖血涂片,经姬氏染色镜检,在红细胞内寻找特征性虫体。

1.5防治

焦虫病疫苗尚处于研制阶段,仍以药物治

疗为主:

1.5.1

三氮脒:是治疗焦虫病的高效物,又称血虫净

或贝尼尔。临床应用时,用注射用水配制成5%溶液,作分点皮下注射或深层肌肉注射,一般病例剂量为3.5~3.8mg/(kg ·BW );对顽固的牛环形泰勒焦虫病等重症病例,剂量可用到7mg/(kg ·BW )。按治疗量给药后,个别牛只可能出现轻微的副反应,如肌肉震颤、起卧不安等,但很快消失。

1.5.2灭焦敏:灭焦敏的主要成分是磷酸伯氨喹啉和

磷酸氯喹。作为目前国内外治疗焦虫病最好的药物之一,该药对多种焦虫病有效,尤其对牛泰勒焦虫病的疗效显著,治愈率高达90%以上。肌肉注射针剂,每次注射0.05~0.10mL/(kg ·BW ),剂量大时可分点注射,

1~2d 注射1次,共注射3~4次;服用灭焦敏片剂,每10~15kg 体重服1片,每日1次,连服3~4d 。对重病牛还应同时进行强心、解热、补液等对症疗法,以提高治愈率。

2消化道圆线虫病

在牛的消化道内寄生的圆线虫较多,主要有捻转

血矛线虫、指形长刺线虫、食道口线虫、仰口线虫、夏伯特线虫等,多呈混合感染,其中以捻转血矛线虫的致病力最强。捻转血矛线虫病是由捻转血矛线虫在牛的真胃及小肠内寄生所引起的一种反刍兽圆线虫病,在我国各地普遍存在,危害较大。

2.1病原病原为捻转血矛线虫,虫体为毛发状,因

吸血而呈淡红色,雌虫由于白色的线状的生殖器官环绕于红色、含血的肠道周围,形成红白相间的外观,如捻成似的,故名捻转血矛线虫,又因其在胃中寄生,故又称捻转胃虫。虫体表面有横纹和纵嵴,颈乳突显著,头端尖细,口囊小。雄虫长1.5~2.0cm ,尾端有交合伞及1对等长的交合刺,交合伞较特殊,有1对由细长

收稿日期:2014-02-18

作者简介:张虎(1965—),男,高级兽医师,主要从事动物疫

病防控工作。

Animal Husbandry and Feed Science 畜牧与饲料科学2014,35(3):95-96

DOI:10.16003/ki.issn1672-5190.2014.03.034

/guanjunzuqiujing

/1569583900//jingcaiwangzuqiu007

/guanjunzuqiujingli /jingcaizuq4352/

/jingcaizuqiubao

/t360jingcaizuqiu

/

/

/

/

肋支撑着的长的侧叶及1个由“人”字形背肋支撑的小背叶组成,易于鉴别。雌虫长2.7~3.0cm,阴门在虫体后部,外有一明显的瓣状阴门盖。

2.2生活史雌虫在牛的皱胃内产卵,卵随粪便排至外界,发育为被鞘的感染性幼虫,被牛采食后,在瘤胃内脱鞘,并移行至真胃,吸血发育为成虫。从牛食入感染性幼虫到粪便中出现虫卵,约需18~21d。

2.3流行病学捻转胃虫虫卵随粪便排出后,在5~40℃环境中发育为感染性幼虫,借助于皮鞘的保护,感染性幼虫在外界抵抗力较强,牛粪、土壤是感染性幼虫在外界的藏身地,且感染性幼虫具有向光性和背地性,在适宜的温、湿度及光照条件下,幼虫可爬到牧草上,从而易于被放牧的牛采食。捻转血矛线虫病有“自愈现象”,即初次感染所产生的抗体和幼虫再次侵入时的抗原成分结合发生免疫学反应,导致真胃黏膜水肿、局部pH升高,造成不利于虫体生活的环境将体内虫体排出而自愈。该自愈现象无特异性,捻转胃虫作用引起的自愈现象,也可导致真胃及小肠内其他线虫病的自愈,可能是由于消化道内线虫抗原性相近的缘故。

2.4致病作用及症状由于捻转胃虫的寄生可吸取宿主大量的血液,从而引起患牛的贫血、肝脏的坏死和变性以及机体衰弱。临床上可见病牛贫血,结膜苍白,下颌及腹下水肿,身体瘦弱,被毛粗乱,昏迷不起,便秘与腹泻交替,持续时间较长。

2.5防治

2.5.1治疗:盐酸左旋咪唑,8mg/(kg·BW)口服或4~5mg/(kg·BW)肌注;酚噻嗪(硫化二苯胺)0.2~0.4g/(kg·BW),用稀面糊配成1%~10%悬乳液灌服或拌于料中给药,最高限量为每头牛60g;驱蛔灵(磷酸哌嗪或柠檬酸哌嗪)0.2g/(kg·BW)投服。

2.5.2预防:有计划地定期驱虫,根据当地的流行季节,每年定期驱虫2次,一般在春、秋季进行,即放牧前、后各1次;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堆积发酵,利用生物热杀灭虫卵及幼虫;合理安排放牧,注意饮水卫生,应避免在低洼地区放牧,避免清晨、傍晚及雨后放牧,以避开幼虫活动时间,减少感染机会,不要让牛饮低洼地的积水及死水;加强饲养管理,合理补充精料,增强机体抵抗力。

3牛皮蝇蛆病

牛皮蝇蛆病是一种慢性寄生虫病,是由纹皮蝇和牛皮蝇的幼虫寄生在牛的背部皮下组织内所引起的。犊牛患病后,发育受阻;成年牛则毛皮质量降低,日渐消瘦。我国北方地区该病流行甚广,危害严重。

3.1病原及流行特点两类皮蝇的成虫形态相似,长为13~15mm,体表密生绒毛,呈黄绿色至深棕色。纹皮蝇出现的季节比牛皮蝇早。纹皮蝇一般在每年的4—6月之间出现,而牛皮蝇则通常在6—8月间出现。牛只的感染多发生于夏季炎热、成蝇飞翔的季节里。成蝇交配后,雄蝇死亡,雌蝇在晴朗无风的天气里,向牛体皮薄处的被毛上产卵,产卵后雌虫死亡。蝇卵经4~7d孵出Ⅰ期幼虫,爬到毛根部钻进皮肤内。幼虫在皮下组织内经过长时间的移行和发育,最后达到背部皮下。纹皮蝇的幼虫在移行过程中,还要经过食道。在次年的早春季节,发育成Ⅲ期幼虫。Ⅲ期幼虫在背部皮下停留2.0~2.5个月,幼虫成熟后,由皮肤内钻出落地变成蛹,约经1~2个月,蛹再孵出成虫。

3.2诊断雌蝇在牛体产卵时,扰乱牛只。牛表现不安、喷鼻、蹴踢、狂奔。幼虫在皮下组织内移行时,能引起牛的瘙痒、疼痛不安。幼虫出现在背部皮下时易于诊断。最初在牛的背部皮肤上可以摸到长圆形的硬节,再经1个多月,即出现肿瘤样的隆起,在隆起的皮肤处,可见到小孔,小孔的周围堆集着干涸的脓痂。并能从皮肤穿孔处挤出幼虫。另外,剖检时,也可在食道壁和皮下发现幼虫,根据以上特点,在临床上不难对该病作出诊断。

3.3防治

①采用2%敌百虫水溶液300mL涂抹牛背部,1次杀虫率可达90%~95%,每次2~3min,大部分幼虫可在24h后软化致死,5~6d后瘤状隆起显著缩小。在牛背患部的小孔处亦可涂抹该药,涂之前先清除小孔附近的干涸脓痂,露出皮孔,使药液易接触到虫体,涂一次即可使大部分幼虫软化致死。每逢皮蝇活动季节,在该病流行地区,每间隔20d,对牛体用药喷洒1次,共3~4次,即可达到全面防治的目的。

②经常对牛背进行检查,当发现皮下有成熟的疣肿时,可用针刺死幼虫并挤出,同时在患处涂抹碘酊。

③皮下注射50%乐果酒精溶液,成牛5mL,小牛及中等牛2~3mL。

④内服皮蝇磷100mg/(kg·BW)。

参考文献:

[1]

[2]

[3]

赵现彬.牛焦虫病的综合防治措施[J].中国畜牧兽医文

摘,2013(10):118.

王亚萍.浅谈牛捻转血矛线虫病中西医治疗方法[J].

中国畜禽种业,2010(3):111-112.

赵文仕,王向菊,和丽春.牛皮蝇蛆病的防治[J].畜牧兽

医科技信息,2013(2):57-58.

(责任编辑:钱英红)

畜牧与饲料科学第35卷9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