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天然药物化学论文——藏药研究现状及方向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藏药特色、研究现状及发展

摘要:本文综述了藏医药特色、藏药原植物和药材资源的分类、分布及现代研究、传统成药和新型成药的研究现状,以及藏药的开发前景和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关键词:藏药特色药材资源分布新药

藏医藏药学早在2000多年前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医药风格.又博中医、印度医学、波斯(古阿拉伯)医学以及周边国家医学之长,在世界医学中独树一职.仅次于中医中药而有系统理论的民族医药.在治疗心血管系统、肝胆疾病、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和多种疑难杂症方面有着特殊的疗效.藏医药在西藏的“十五”计划中已被列为第二大支柱产业。

藏药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这里具有复杂而独特的自然条件,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植物资源种类,从藏东南的热带季雨林到藏北茫茫无际的草原,依次分布着能反映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的植物种类,据资料记载藏区维管束植物种类达6144种,居于全国第四位。有史以来,藏区就是我国药用植物的一大宝库,据初步统计,野生药用植物资源有千种以上。

1.藏药特色

1.1藏药学历史悠久, 理论独特:

根据史料文献考证, 在目前使用的藏文字体系还没有创建前, 早期医学实践在公元前1 800 多年就已经在古象雄( 今西藏阿里地区) 借助玛尔文字形式传承、记载和应用。因此藏医药学的发展历史有人认为

至少已有3 800 年。

藏医与中医最大的区别是藏医依据的是独特的理论体系——“三因学说”即“龙”“赤巴”和“培根”。藏医药学认为“龙”、“赤巴”、“培根”三大元素是构成人体的物质基础, 也是进行生命活动所不可缺少的能量基础。治疗疾病的实质就是调节这3 种物质, 使其趋于平衡, 以达到健康的目的。藏医药具有精湛丰富的高原药物使用经验, 独特的用药理论。

藏药学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两个部分, 一是关于藏药性、味、效的基本理论; 二是关于藏药性、味、效与五源( 水、土、火、风、空) 的关系。藏医认为每一种药物都有固定的性、味、效。一切药物都是由水、土、火、风、空五大元素生成的。根据这五大元素的作用, 这些药物具有六味、八性、十七效。临床上的用药就根据药物的六味( 甘、酸、苦、涩、辛、咸) , 八性( 寒热、润糙、轻重、钝锐) , 十七效( 寒、热、温、凉、干、稀、润、糙、轻、重、稳、动、钝、锐、柔、燥、软

) 来辩证组方。藏药使用的特点很多, 如藏医药浴, 以五味甘露散!( 圆柏叶、杜鹃叶、水柏枝、麻黄、丛生黄菊) 为基础方, 再临床配制加减药味, 治疗多种疾病, 如消化不良可加寒水石、干姜、荜茇等。

有很大一部分人片面地认为只有西方近代科学才算是“科学”,不承认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科学体系有明显的地域性、民族性和历史性,他们热衷于用近代科学的特征来定义整个“科学”。藏医藏药的确不属于西方意义下的那种“科学”的范畴,但他们所谓的不″科学″不一定就是不正确,正确与否是要以藏医药理论对疾病认识的客观性和疗效来判断的。比如病人的用药时间上,藏医认为人体内“龙”、“赤巴”、“培根”三大因素在一年四季或者一天24小时的量或者盈亏是不同的,即人体内环境是处于动态的,因此对于具体疾病的用药时间也是不同的。有些药物必须在凌晨服用,有些药物必须在中午服用,有些药物必须在傍晚服用。而传统的西医理论认为人类疾病的药物治疗法则是基于机体本身的内环境稳定,即认为药物的治疗作用、毒性以及药代动力学与一天24小时无关。然而近二十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时间生物医学对包括人类在体内的生物体系的看法已从体内稳态的观点转变为体内动态的观点,认为人体内普遍存在生物节律,与一年四季,一天24小时的昼夜节律的变化息息相关。相应提出许多新观点如“时间药效学”“时间治疗学”等新的学科,这一思想与藏医学中的“人体内环境动态论”内涵不谋而合。

一些藏文著作如《医学大全》《无畏的武器》、《月王药诊》和《四部医典》等先后在7、8 世纪问世, 基本确立了藏医药学的基本理论和药物的种类、加工炮制方法和临床应用等。18 世纪著名藏药学家蒂玛尔∃丹增彭措对我国青海东部、南部, 四川西部, 西藏东部进行了实地调查、核实资料、考证历代藏医药书籍, 于1735 年完成了《晶珠本草》。该书共收载药物2 294 种( 译注时核实统计只有1 220 种) 。该书吸取了以前藏本草的精华, 纠正了谬误, 丰富了药物品种、加工、功效和高原民族用药特色。

1.2 藏药品种繁多, 多为就地取材和本民族独用

据资料记载现有藏药3 000 种 , 2004 年出版的<新修晶珠本草记载> , 经校订增补后, 收载藏药1 200 余品( 条目) , 涉及原药物2 600 余种。1995 年出版的< 藏药晶镜本草> 记载药物3 861种。这对一个人口500 多万的中国少数民族而言是一个较大的数值。藏药具有独特的生境和藏族人民独用的特色。如藏药松吉滴作为消炎、收敛药用, 在《新修晶珠本草》上原植物收载有青藏虎耳草等同属植物共15 种.15 种中有13 种分布在海拔3 000~ 5 000 m, 1 种分布在海拔4 700~ 5 500 m 的高山草甸, 高山碎石隙, 1 种分布在海拔较低的1 800~ 3 500 m。该书又记载还有13 种虎耳草属植物分别作6种藏药使用:色滴(6种)、菇滴(1种)、色炯色保(2种)、江阳大兀(1种)、松滴嘎保(2种)、欧丹嘎布(1种)。以上7

种藏药,使用虎耳草属植物共28种。

此外,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使用的虎耳草还有16种,其中只有两种与上述15种相同。按2005年版《中国民族药志要》一书记载,全国各民族用虎耳草共29种,只有藏族药用的最多。又如绿绒蒿属(Meconopsis Vig)植物,中国共37种,青藏高原是该植物分布的中心,有32种,其中7种为特有种,藏药欧贝、刺儿恩、木琼、阿夏折哦等早在《月王药诊》上就有记载。部颁《药品标准》(藏药)收载的200个成方制剂中有33个处方含有绿绒蒿(27个)和多刺绿绒蒿(6个),占总成方制剂的16.5%。

1.3 藏药的加工炮制独特,剂型较少

藏药的组方中常使用矿物药,如金、银、铜、铁、珊瑚和玛瑙等,药物的加工炮制必须对其中重金属或有毒物质进行反复加工处理,以去除不良反应,保持疗效。如对剧毒的水银加工,经过复杂的加工炮制,炼制成无毒的具奇特疗效的“佐塔”。“佐塔”可作为一个独立的制剂用于临床,服用后可强身健体、解毒排毒、通脉驻颜,为藏药补益剂的珍品。但由于制作复杂,价格昂贵,剂量控制困难,一般不单独使用,多用于配方,作为某些验方制剂的主要组分之一。据报道,许多矿物药与红乌头混合水煮,或某些贵重药如珍珠、红珊瑚、石决明等常加7种辅药(龙胆、诃子、明矾、麝香、白贝齿、沙棘、贯众)共煮,藏医认为这种处理后的药材可以去毒,其去毒原理还有待研究。

2.藏药资源

青藏高原辽阔的地域、复杂的地形地貌与气候类型决定了其植被类型、植物区系的特殊性和复杂多样性,特别是东部和东南部是我国植物区系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基于藏医药学的民族特点和高原生态环境的特殊性,藏药品种约有70%~80%产自青藏高原。其中不乏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的大宗常用中药材和贵重、特有品种,但与中药同名的藏药,在来源和使用部位上也常有不同。

藏药资源中野生品种占绝对多数,资源物种在分布上与高原植被相对应,存在明显地域性和垂直分布地带性。总体说来具有“东部、南部丰富,西部相对贫乏”的特点。

2.1 植被类型

高寒草甸植被垂直分布高度在4200~4800米,如银莲花、达乌里龙胆、高山龙胆、高山唐松草、盘花垂头菊、喜玛拉雅垂头菊、山莨菪、棘豆、风毛菊等数百种.

高山垫状植被珍贵藏药大多分布于这一区域,品种达数百种,主要有:垫状点地梅、短穗兔耳草、虎耳草、西藏红景天、景天、蚤缀等.

高山流石滩稀疏植被主要常见的有水母雪莲花、三指雪莲花、大雪兔、穗花大黄、箭药兔耳草、刺毛绿绒蒿云状毛莨等数百个品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