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管理者需要的三种管理意识(职场经验)
做好这3件事,才能算合格的管理者
导读:管理是科学,又是艺术,管理的核心是平衡人、平衡事,平衡人靠的是领导和激励,领导是艺术,激励是机制;平衡事靠的是规范和决策,规范要科学,决策要效率。
将上述深奥的管理思想用“选对人,做好事,分好钱”表达出来最恰当不过。
选对人、做好事,都是平衡人、平衡事的问题,而分好钱则是激励机制的问题,因此做到这三点,会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管理者。
有一天和一位朋友吃饭,席间聊到了一个话题,就是如何做一个成功的领导,她就说了这样一句话“做一个成功的领导,其实很简单,只要做好三件事:选对人,做好事,分好钱!”现在想起来,感觉这句话还真的非常精辟,之前很多人长篇大论的来谈领导和领导力,谈了很多高深理论和新鲜的概念,把本来都不明白的我们搞的更头大了,感觉做一个成功的领导,非常复杂,相当的麻烦,需要具备很多种能力和多种素质。
把本来优秀的领导都给打击的没有信心了。
有时候,反而通俗的话,更容易理解,更直接、准确的表达出这个意义来。
01 选对人先说选对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如果一个领导者没有具备一定的胸怀,没有一定的人格魅力,那就很难在他身边聚集一些优秀的人才。
如果很多人都是为了钱而来,那么,这个集体根本不配称为团队,只能成为乌合之众。
领导具备了这个基础,就可以选择选择专业的人才,优秀的人才,德才兼备的人才。
且了解一个人是需要时间的,那就需要领导不断的优胜劣汰,来打造一个相对优秀的团队。
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与企业领导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因为企业文化在执行过程中,很大程度上都会受到企业领导性格的左右。
比如企业领导习惯虚荣,讲究排场,可能这个公司的务虚会议非常多;企业领导喜欢好大喜功,可能很多报告和规划就写得很漂亮而没有执行;企业领导喜欢学习,这个企业的员工接受学习的机会就非常多,企业领导执行力强,这个企业的工作效率相对就高。
所以,对一个员工来说,遇到一个好领导,也是一件幸运的事情,甚至会影响到自己今后的发展和成长。
02 做对事其次是做好事,做正确的事。
想要做好管理,无非就是三件事:管人、管事、管心
想要做好管理,无非就是三件事:管人、管事、管心
第一件:管人
作为领导,要想壮大团队,必须懂得如何管人。
如果能力不足,便会处处受阻,多管一分,就多遭人恨一分。
面对员工,不能太松,也不可太严。
最好的管理方式应该是软硬兼施,刚柔并济,既要有胡萝卜的引诱,又要有大棒的威慑。
参透人性,抓住人心,激发人欲,才能真正把管理做好,控制住整个队伍。
第二件:管事
所谓管事,并非是事必躬亲,你越是如此,反而管理越难。
领导要完成角色转变,从执行者变成管理者和决策者,你拿主意,下属去执行。
管事重在流程,把流程简化,越简单越好,领导履行监督、检查和考核的义务。
只要步入正轨,一切就会水到渠成。
第三件:管心
人心难测,但是,得人心者才能得天下。
要想团队具备凝聚力,那就必须要聚拢人心。
俗话说得好,财聚人散,财散人聚。
要想拉拢人心,就要给足好处。
你作为领导能带着大家拿到高工资,拿到荣誉,实现个人价值,任谁都会不死心塌地的跟着你干。
管理者必备的三种思维
管理者必备的三种思维
作为管理者,要想取得成功,除了具备良好的领导能力和专业知识外,还需要具备三种思维能力,它们分别是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和长远思维。
第一种,系统思维。
这种思维能力是指在处理问题时要从整体上去考虑,而不是只看问题的一部分。
管理者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了解到问题的因果关系,抓住问题的根本,从而更好地制定解决方案。
第二种,创新思维。
这种思维能力是指在处理问题时要有创新的眼光和思路,要敢于尝试新的方式和方法。
管理者需要不断地创新和改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企业内部的变化。
第三种,长远思维。
这种思维能力是指在制定决策和计划时要考虑到未来的发展趋势和长期利益。
管理者需要具有远见卓识,能够提前预见市场的发展方向和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从而制定出更加长远的发展战略。
总之,作为管理者,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具备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和长远思维这三种思维能力,才能够更好地处理问题、制定决策和规划企业的未来。
- 1 -。
1:管理者应有的意识
管理者应有的九种基础意识意识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活动过程的总合,最终形成对客观事物的看法和见解。
管理者浅薄无知的思想意识能够对管理行为产生反作用。
落后的思想意识只能产生和维持落后的管理。
只有具备先进思想意识的管理者,才能紧跟时代发展,创造先进的管理模式。
以下几点将教您如何成为一名基础管理人员,将带领你进入管理之门!一:文化意识我们酒店从建筑风格、店徽设计、酒店的命名、书画装饰、房间布置、管理理念、管理规范、激励标语、培训学习、花卉置放、员工制服、菜肴出品、菜肴装盘等无不体现出酒店文化意识、文化品位。
这些都属于企业文化的范畴,是文化意识的展现。
1:管理者一是要坚信文化管理是“大智慧”,坚持推进文化管理不动摇。
2:把学习和运用企业文化作为一种“营养”需求,而不是把它看成一种负担。
3:管理者应是学习企业文化的“领头羊”,要比员工学的更多一点,更深更透一点,同时,要当一名企业文化大厦的热情建造者,亲自动手为之添砖加瓦。
4:设法用你的文化观念意识感染和影响下属。
一种只有达到大家的认同,才能凝聚神奇的力量。
所以,每位管理者又是下属的文化训导师。
你应该演好“老师”的角色,传经布道,开启下属的智慧之门。
二:责任意识管理者都占据一定的职位,职位代表着一定的权力,更是一种责任,所谓“责任”就是本身应做的事,自己应做的一定要把它做好,不能推卸给别人,这叫“责无旁贷”。
自觉地把份内的事做好的心志叫做“责任感”。
1:责任意识强的管理者,首先应当知道自己承担着什么样的责任,应该做哪些事情。
2:这些微小的事情对酒店事业的发展有多大的作用和影响。
3:管理者应该是主动、自觉的做事,主动就是不令而行,它的反面是被动,推一推,动一动,还有的甚至推而不动。
自觉就是自己认识到应该这样做而心甘情愿地去做,不到下班时间就频频看表,是缺乏责任意识的典型表现。
4:合格的管理者应该是知难而进,敢于接受挑战,出现问题,不怨天尤人,不责怪下属和同事,应出主意解决问题,这才是真正的管理者。
管理的三个基本理念
管理的三个基本理念
管理的三个基本理念是:
1. 目标导向性:管理应该根据明确的目标和愿景来制定相关策略和计划,并通过有效的组织和资源分配来实现这些目标。
2. 绩效导向性:管理应该注重绩效评估和激励机制,通过明确的绩效指标和目标来评估组织和个人的表现,并通过奖励和激励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3. 参与导向性:管理应该促进员工的参与和沟通,以建立良好的工作氛围和团队合作精神。
管理者应该听取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并提供合适的参与机会,以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和工作满意度。
成功管理者必须的意识解读
成功管理者必须的意识谭冬社会的进步、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管理。
管理不仅是进行劳动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必要条件,也是一种不断变革、不断创新的社会活动。
认识到管理的必要性、重要性及创新性,有助于我们克服管理中重生产、轻经营,重技术、轻管理的倾向。
在任何管理中,无论是管理还是被管理,人都是决定因素。
管理要把提高人的素质,处理好人际关系,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工作放在首位,这就要求管理者在管理中贯彻人本原则,以人为中心。
同时,也要求领导者自身具有较高的素质及领导能力。
只有这样,他才能去很好地管理他的员工,才能以自身的魅力征服他的员工,使每个员工心悦诚服。
哈佛的理念这样告诉我们:一个成功的管理者必须具备四种意识,即忧患意识、阵地意识、创新意识、表率意识。
这个理念对于尚未成功的管理者而言,有着相当重要的指导意义。
今天的开目公司正处于大发展的局势中,此时正需要各种专业人才,尤其需要独具领导才能的管理人员。
不容置疑,我们的管理队伍中,大部分人都是兢兢业业、尽职尽责,为公司的发展鞠躬尽瘁。
但也不可否认,在我们的管理人员中间,存在着这样的现状:安于现状,没有忧患意识;懒散无斗志,没有阵地意识;甘于固定流程,没有创新意识;不以身作则,没有表率意识。
这些现象的存在,不利于公司的发展,甚至可以说是相当危险的隐患。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所以,目前我们应该做的必须是“防微杜渐”。
现在,我们着重从四个方面谈谈一个成功管理者所应具备的素质及能力。
一、忧患意识:居安思危,防患未然孟子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其意思是说,如果我们一直沉浸在安逸中,不操心生活中的柴米油盐,不担心工作中的成败得失。
这样,我们就真的无所事事了,最终的结果也就不得而知。
反之,我们时时处于忧患中,时时记得自己的职责及奋斗目标,时时刻刻毫无懈怠地朝着不远处的目标努力奋斗。
这个时候,成功便近在眼前,伸手可及了。
无数的事实证明,古今中外许多成功人士如毛泽东、林肯、爱因斯坦等,都是从苦难中成长起来的。
优秀管理三字真经
优秀管理“三字真经”如何做好管理是老生常谈的话题,那么今天给大家介绍如何做好管理“三字真经”。
一名优秀的管理者,要避免勤勤恳恳,但效果不佳的尴尬局面,如何打造高效团队、培养优秀的人才,是衡量一个优秀管理最重要的因素。
下面将重点给大家介绍优秀管理“三字真经”。
一、重管理、懂专业:好多企业的管理者是纯管理,对业务一窍不通、底下员工流失一大批,一大批的,这样的现象往往在好多企业都存在,这样既浪费了人力成本,有影响额此团队的士气与绩效,我一直强调,不可能人人都是老板,企业的管理者99%都是给别人打工,所以对公司战略绩效负责是必须承接的首要任务,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做一个重管理、懂专业的领导是多么的重要,无论对公司对自己都有好处,所谓的员工与企业共赢。
二、重带人,轻管事:管理的目的在于事,但管理的本质在于人。
管人带人的实质是培养和激励人;管人带人不能脱离于工作。
管人带人是通过做事管事的过程达到培养人,激励人的目的和效果;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存在工作认知不当,工作行为不良,方法技能不足的时候,也正是管理者引导工作认知,纠正工作习惯,训练指导工作技能的时机;员工在工作中表现出消极悲观,畏难自卑,麻木低迷的工作状态时,正是管理者帮助下属认识工作的价值和意义,激发工作士气和激情,建立工作信心和成就感的时机。
三、重修已,轻责人:与优秀的管理者更倾向于在自己身上下功夫相比,这样的表现包括:1、外归因。
遇到问题,首先要在自身上找方法,不要在对方身上找原因,比如怪罪于对方上进心不足,责任心不好,执行力不够,个性太强,自私顽固,缺乏合作精神等。
2、不要强变人。
不要试图改变他人,对方在观念认知和行为表现等达不到自己要求的地方,可以给予指导与建议,不要进行要求,纠错,指正,惩罚。
3、不要跟下属比聪明。
不要想着设法搞定下属,用各种聪明,各种手段试图征服下属。
讲道理,用心计,施奖罚,做到以德服人。
当管理者说的是一套标准,而实际做的是另外一套行为,员工不会相信你说的,而是相信你做的。
高效管理者的三大技能(职场经验)
高效管理者的三大技能(职场经验)这篇哈佛经典文章首次发表于1955年,是作者针对当时美国企业界涌起的一股寻找“理想经理人”的狂热而撰写的个人研究成果。
在那个时代,人们普遍认为,有一种类型的人最适合担任经理人,因此,找出这类人的性格特质,然后按图索骥、寻找具有这类性格特质的管理者就成为企业界的关注重点。
但是,究竟有没有所谓的“理想经理人”——能够有效地处理任何企业的任何问题?是否存在类型化的经理人——身上具备某些典型的领导特质?管理能力是与生俱来的,还是可以后天培养的?如果能够培养,又该怎样培养?在这篇文章中,你可以找到答案。
作者认为,许多企业如此强烈地执着于寻找类型化的经理人,以至于它们只盯住某些特定的性格特质(trait)或素质,反而忽视了真正应当关心的问题——这个人究竟能做成什么事情。
因此,作者提出了管理的“技能”说。
他解释说,“技能”(skill)一词,指的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可以是后天培养的,并不一定要与生俱来;这种能力要在实际行动中得以展现,并不仅仅蕴藏于潜能之中。
因此,根据行为结果来评判一个管理者,比根据他表面上的性格加以评判更加有效。
因为技能比性格特质更容易辨认:技能是展现在外部的,可以观察和评估;而内在的性格则不易辨识,常常被曲解。
作者认为,有效的管理者应当具备三种基本技能:技术性(technical)技能、人际性(human)技能和概念性(conceptual)技能。
技术性技能指的是管理者对某项特定活动的理解程度和熟练程度,主要是如何“处事”。
人际性技能指的是管理者作为团队的一员高效地开展工作,以及促使大家团结协作的能力,主要是怎样“待人”。
概念性技能则指的是管理者以整体视角看待企业的能力,即把企业视作一个整体的全局把握能力。
它决定着公司的总体成功,在管理过程中起着统一和协调的重要功能。
显然,各个层级的管理人员都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掌握这三种技能。
但是,这三种技能的重要性是相对的,随着管理层级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管理者必须懂得的4个管理理念!
管理者必须懂得的4个管理理念!一、管理者必须面对员工1、5%~10%的员工上班就是和你对着干的:对所有的制度都有意见,所有建议都会给你挑毛病;2、15%~20%的员工做出来的工作不合格;3、20%的员工是懵着做的,效果时好时坏;4、20%是正常的;5、20%是高绩效的。
因此,我们的劳动力成本并不低,因为,60%的投入是无效的。
那么,到底是谁的原因,让这60%的员工是无效的?你还必须面对今天的年轻员工的新价值观:1)希望快速的得到认可,为什么来了两年还没有获得提拔;2)快速取得成就,没有成就就会流动。
很多人觉得组织没有让他们发挥作用。
很多人在工作中享受不到快乐,希望得到尊重但没有,很多优秀的人才在流失。
二、管理只对绩效负责1、功劳Vs.苦劳。
很多人会对我们讲他的苦劳,我们对于苦劳也是包容的、理解的、欣赏的。
2、能力Vs.态度。
直接产生绩效的是能力,态度再好,没有能力依然不能够产生绩效。
最大的浪费:能干的人累死,不能干的人活的很好,因为不能干的人态度很好,能干的人态度都不怎么好。
我们考核中,50%都是在考核态度,如上班打卡,对公司制度的遵守都是考核态度。
态度要转化为能力才有用,通过培训可以转化态度。
常问这个问题:你们公司什么样的人活得最后,最能干还是态度最好的?一线部门还是二线部门?3、才干Vs.品德。
面对事实,解决问题:我们的妄想是要德才兼备的人,但是这种人很少。
人本性善还是恶?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人本性善,西方文化认为人性本恶。
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他能够发挥神性的光芒,勇于奉献,肯与担当,约束自己从善等等。
德没有遇到巨大挑战的时候,利己利他有巨大冲突的时候,是没有办法评价的,我们没有办法简单评价一个人得德。
管理中从行为学、经济学的角度看人。
我们不能够赌这个人好,那个人坏。
管理自己要做的事情:让人没有机会犯错,通过制度让坏人变好,好人更好。
4、品德什么情况下德比才重要?——招聘人的时候但是大家通常在招人的时候看的是能力,但这时候一个人的德行基本形成,要选择理念相同的、积极上进的人。
管理者应具备的哪些意识
管理者应具备的哪些意识管理意识,是指管理者能够自觉运用科学管理的思想方法和原理原则去认识、分析和解决管理问题,在长期的管理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智慧、欲望和冲动。
管理者应当把管理的对象如人、财、物和信息等要素,看成是一个有机整体,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管理者应具备的哪些意识质量要高管理者想要实现质量高,需要做到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相结合。
只有工作质量有了保证,才能产生好的产品质量。
效率要高除了保证产品的高质量之外,管理者的工作还要有效率,即速度要快,不能太过安逸。
慢工出细活”的工作方式不适合企业管理。
成本要低质量高、效率高、成本低是矛盾统一的关系,只有处理好三者关系,企业才能得到较好发展。
在传统理念中,保证产品质量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而现代企业要求低成本,这就要求消除浪费。
浪费是成本的天敌,不消除浪费,就没有资格谈控制和降低成本安全要好低成本是全世界企业追求的最高境界,要实现低成本,好安全是前提。
企业要做好的安全问题包括:厂房安全、设备安全、环境安全、人身安全等,特别要思想上有安全意识。
团队要精为了给企业筑造一个坚强的战斗堡垒,管理者需要打造一个优秀的团队。
在这个过程中,只靠管理者是不够的,还需依靠全体工作人员的智慧和力量【相关内容】:作为一名学校管理者应具备的“十种意识”:管理意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意识到位,行动才能不缺位。
学校管理者一般身兼教学和管理的双重职能,但其主要的职责是管理和指导。
因此,如何拥有和保持一种有效管理的思想,是发挥管理者主体性、能动性的重要方面。
他们管理工作的主体地位、能动作用发挥得如何,归根结底取决于是否具备相应的管理意识。
责任意识:现行的学校管理一般实行的是岗位责任制,但在具体工作中,时常出现诸如责任意识低、责任缺位以及推诿扯皮等情况,这就需要培养管理者的责任意识。
应通过不断的培育和引领,帮助管理者从宏观和微观的不同层面解决为谁负责的问题:从个人利益讲是为自己负责,为自己的发展负责;从学校角度讲是为工作负责,为学校的发展负责;从理想的角度讲是为事业负责,为事业的发展负责。
管理人员的七种意识
管理人员的七种意识炎正杰作为制造性行业的管理人员,应该具备七种最基本的管理意识,所谓说的:意识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为。
这七种意识分别是:问题意识、遵守意识、改善意识、三现意识、变化意识、反复意识、成本意识。
这种管理意识是在一种向上的管理氛围中渐次形成的,并逐步成为惯性的行事方法。
一、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也就是问题灯要保持常亮。
什么是“问题”,所谓问题就是现状与目标之间的差距。
问题是持续改善的种子,是积极向上的机会,问题是座金矿。
l.营造问题灯长亮的环境和氛围;作为一个寄希望于持续发展的组织,最高管理者的问题意识倡导非常重要,这决定了企业的气度和活力。
企业的发展就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只不过就看企业解决问题的速度与精度了。
2.培育每一位参与者的问题意识;全员参与是每位管理者的责任,人人自动自发的参与,这个企业的活力将是巨大的,如何调动每位参与者的积极性,值得去研究和实践。
3.不掩盖问题;目前,诸多企业在推行目视化管理,这是一种不掩盖问题的方法,用到极致就是经典。
4.不无视/轻视问题;只要是存在的不良现象就是问题,都要以审慎的态度对待,不可以错过一个成长的机会。
5.不惧怕问题;问题的解决都有难度,惧怕问题,绕着问题走,问题依然存在,只有解决了,我们才能跨过这个台阶。
学习、成长,才能增强我们解决问题的力量和能力。
6.没有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没有问题,是不可能的,是不存在的。
问题的分类:(一)按性质分1、日常性问题(还原性问题):有明确的标准,凡不符合标准的都应视为问题;日常性问题非常多,我们所管理的4M1E就是我们常见到的问题因素。
管理者重要的就是要做好日常问题的解决和标准化,使之有明确的标准可依。
2、创造性问题(革新性问题):为提高标准水平而必须排除的阻碍因素;创造性问题是企业的生命力,是自己突破成长上限挑战的目标,这类问题是在做好日常问题解决的基础上的创新。
(二)按狭义\广义分:1.狭义上的问题:一般大家都会认为“不应该发生问题,应该周全地采取对策以防患于未然”,品质问题、安全事故等属于这个范畴,对这一类问题应该按规定的程序严格地采取措施,使问题不发生。
优秀管理者必须具备的“五种观念”!
优秀管理者必须具备的“五种观念”!五种管理观念:反思、分析、练达、合作、行动。
它们是管理人员解释和应对周围世界的五种方法。
每一种观念都有自己的主要对象,或者说目标。
管理者应该把这些观念当作一种态度,一种拓展视野的思维模式来看待。
一、反思观念就反思而言,主要对象是自我,没有自知之明就不可能拥有洞察力;管理者迫切需要的是仔细回顾和彻底思考。
所有事情只有经过消化,经过反思,与一般的模式建立联系,并经过综合,才能转化为经验。
善于反思的管理者不仅能够向内看,由内及外,还会向后看,了解过去,以更好地展望未来。
二、合作观念合作使对象超出了自我,进入管理人员的关系网络;真正的合作观念讲的是关系管理——在团队和项目之中,以及部门和联盟之间的人际关系管理,而不是讲人员管理。
真正的合作观念要求管理人员突破授权的概念,达到更高一层的承诺。
这还意味着要摆脱英雄式管理,朝着参与式管理风格转变。
三、分析观念分析的对象比合作的更进一步,扩大到组织。
组织的基础是对各项活动进行系统的分解,这正是分析的内容。
没有分析,你就不可能进行组织,特别是在大企业里。
好的分析为组织工作提供了一种语言,它使人们能理解是什么东西推动着他们的工作,它提供衡量业绩的评价指标。
四、练达观念在组织之外是练达这一观念的对象——情景,即组织周围的世界。
我们应当深入了解我们自己世界以外的世界——了解别人所处的环境、生活习惯和文化——从而能够更好地了解我们自己的世界。
这对我们来说,只有脚踏实地,吸收方方面面的经验,才能变得练达。
五、行动观念最后,行动观念通过变化——自我的变化、关系的变化、组织的变化和情景的变化——把所有的东西都聚到了一起。
行动观念的诀窍是对需要改革的那些事情下手,同时又小心地维持其余的部分。
要获得成功,改革就不能遵循机械的程序和模式按部就班地进行。
行动和反思必须融合在一个自然的流程之中,这个流程还得包括合作。
合格管理者的基本素质
三、做好三项工作 基层管理者应正确运用权力,要拥有健康的心态和开阔的胸怀,和上司和睦相处, 在上级领导下,带好队伍,建设好团队,培养人才,树立良好形象,把自己培养 成一个懂技术、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1、建设好团队,培养人才
(1)、构筑良好的信赖关系 基层管理者要多与员工交流,以之了解更多的情况,同时树立尊重别人和谦虚的 形象。对任何下属的建议都该认真倾听,对正确的应及时肯定,对不正确的,应 肯定其工作态度,并中肯地解释。 要赏罚分明,要经常称赞下属,做到当着很多人的面称赞下属,对有过错的员工, 应依情采取不同的批评和处罚措施,一般不当着一个下属的面批另一个下属,切 忌背后说一个下属的不好。 要时常关心下属的生活,经常问寒问暖,尤其是在下属的家人、亲友遇到喜庆或 危难时,要及时表示祝贺或支持。
1 、懂业务 基层管理者应熟练掌握所需的专业知识,行业的有关和法律法令、标准、规范, 具有专业技能,是本专业的专家,能发现问题,找出问题的症结,及时地采取对 策、措施解决问题。
2 、会管理
(1)、制定和执行制度能力 基层管理者能根据行业的有关和法律法令、标准、规范,管理原理、工具和方法, 依据行业、企业的具体情况,适合生产和发展的需要,制定和执行管理制度。
(3)对错误不盲从 对于上司的一些不合适的决策,甚至很明显的错误决断,应及时向上司提出并寻求合理的 建议,不可一味地盲从。若上司的一些不合适的决策已公开,可以回避众人私下找时机提 出,在维护上司尊严的同时,尽量让上司修正决策,进行妥善处理。即使上司一意孤行, 你切不可率领下属进行抵抗 ,应耐心地沟通和协调。
3、自控和约束能力 管理者的情绪不仅会影响自己的工作,还影响到下属及其他部门的员工,基层管 理者必须要有较强的情绪控制能力。要清醒、冷静、理智地对待和处理事件,控 制自己的情绪,避免出现情绪波动的状况,约束自己不当或不良的行为,做到自 律。
优秀管理者需要的三种管理意识(职场经验)
本文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我们!不胜感激!优秀管理者需要的三种管理意识(职场经验)作为一个优秀的企业管理者,个人能力提高不一定保证团队的绩效就能提高,但是企业管理意识的改变却能够带来团队和个人绩效的共同改善,也就是做管理工作时需要随时随地地提升管理意识。
通过研究,有专家认为,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管理者,应具备七种管理意识:整体意识、结构意识、人本意识、制度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
要想做一名优秀的管理者,首先我们应该明确什么样的管理者才是优秀的管理者。
一提到优秀的管理者,我们心中可能会想到任正非、史蒂夫•乔布斯、马云等人,他们的个人特质和成功之道各不相同,但是却可以从他们身上总结出一些如何才能成为优秀管理者的经验。
以下是一般优秀管理者所具备的素质:过硬的专业能力。
管理者需要解决很多比较实际、专业的事务,需要过硬的业务能力和素质,从而在组织中让人心服口服。
管理者应具备相适应的专业、技能、理论知识,熟悉自己专业范围的工作内容、程序、方法、技巧、熟练运用本专业工具的才能。
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
事业心是管理者努力成就一番事业的奋斗精神和热爱工作、希望取得良好成绩的积极心理状态,虽然说仅有事业心并不能够保证一定可以取得事业的成功,但没有事业心的人则绝对不可能有什么大的成就。
责任心是对自己行为后果负责的一种踏踏实实的一种敬业精神,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是健全人格的基础。
坚持学习不断完善自己。
企业管理者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新问题,如果用旧知识去解决新问题,必然会导致很多问题的出现。
能够不断学习的管理者可以让自己越来越有魅力。
关心自己的每一个员工,对他们有深厚而真挚的情感。
公司的发展和运营是每一个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果,他们也是公司的主人公之一,理应得到关注和鼓励。
如果企业的氛围像家庭一样温暖,那么员工定会为了共同的目标而付出更多的努力,实现企业和员工个人的双赢。
优秀管理者的三个心智模式
优秀管理者的三个心智模式这是盖雅学苑第280篇原创图文本文共4341字,阅读约需7分钟很多业务能力很强的管理者,容易陷入这样的困境:自己是团队的主心骨,是创意和资源的主要来源,是保障各大项目有效推进的核心推动力,甚至直接承担了团队中的大比例任务。
管理者一边享受这种“掌控”的感觉,一边却将自己推入了疲惫不堪、工作生活平衡被破坏殆尽的境地。
“累死将军,三军不动”的团队困境背后,是需要转变的管理者。
从“我”到“我们”,从“依赖自己”到“与团队相互依赖”,这样的飞跃并不容易。
而实现这种飞跃的阻碍,可能来自管理者的内心:他的心智模式足够成熟吗?他的管理假设是什么?他能否觉察自己内在的设定,以及这些设定是如何影响团队的?今天,我们聊一聊想要成为优秀的管理者,需要具备的三种心智模式,需要更新的三种管理假设。
01/道理都懂,为什么偏偏做不到?我们先聊聊,管理到底是什么?通俗的说法是,管理是通过别人完成绩效。
怎样通过别人完成绩效?传统方式是直接发号司令,并通过“胡萝卜+大棒”,威逼利诱“操控”员工完成任务。
然而,这个方式正渐渐失效——新生代员工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越来越不愿意受到权力的约束;同时,对于大多数知识工作者,他们的智慧足以对付管理者设计的任何控制制度。
更有效的方法是,激发他人的责任感。
管理书籍中介绍了很多“激发责任感”的方法和策略:要学会授权,要创造有意义的工作目标,要让员工做更完整的工作,要使员工发挥多样化的技能,要及时反馈,要公平公正……但知易行难,道理都好懂、工具也不难学,有效付诸实践却是另一回事。
为什么会这样?核心在于管理者的心智模式。
以上的诸多“要”,主体或承接对象都是管理者。
而影响管理者言行的,是他的心智模式。
心智模式又是什么?它好比一台电脑的操作系统,是管理者表面言行背后的“底层逻辑”。
不切换操作系统,很多“功能”就难以奏效。
(员工都有一种识别管理者“真正意图”,并据此调整自己反应和行为的天赋)但改变心智模式并不容易——毕竟,旧有的模式是如此习以为常、舒适自在,且往往在过去帮助管理者获得了成功。
管理者必备三大技巧
管理者必备三大技巧
作为一名管理者,要想在职场中获得成功,必须具备一定的管理技巧。
在这里,我们将介绍三大管理者必备的技巧,帮助你更好地管理团队,提高工作效率。
第一大技巧:沟通能力
沟通是管理者最重要的技能之一。
管理者需要与员工、客户、上级等各种人群进行沟通,以便更好地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想法。
沟通能力不仅包括口头表达能力,还包括听取他人意见的能力。
管理者应该学会倾听,理解和尊重他人的观点,以便更好地与他们合作。
第二大技巧:领导能力
领导能力是管理者必备的另一个技能。
管理者需要能够激励员工,鼓励他们发挥最大的潜力。
领导者应该能够为员工树立榜样,以便员工能够更好地理解公司的目标和愿景。
管理者还应该能够为员工提供支持和指导,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
第三大技巧:决策能力
决策能力是管理者必备的第三个技能。
管理者需要能够在压力下做出明智的决策。
他们需要能够分析数据,评估风险,并做出最佳的决策。
管理者还应该能够在团队中建立信任和尊重,以便员工能够支持他们的决策。
作为一名管理者,你需要具备沟通能力、领导能力和决策能力。
这些技能将帮助你更好地管理团队,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公司的目标和愿景。
管理者的三大秘笈
管理者的三大秘笈在一次偶然的机会,笔者与自己的老师韩锋先生在一次聊天的时候,提及一个管理者应该具备那些能力?经过深入的交流,笔者非常认同韩老师提出的,一位合格管理者应该具备的三大意识,首先是责任意识,其次是问题意识,最后是育成问题。
三大意识成就一名合格的企业管理者。
能够执行这三大意识必将成为一名非常卓越的管理人才。
责任,是每一位卓越管理者的首要意识。
何谓责任?笔者后来给P公司的管理层培训的时候,用了过马路原理进行比喻。
大家知道,红灯停绿灯行已经是我们从小到大耳熟能详的“真理”,但是,我们从来不去想过,绿灯就一定安全吗?有多少人是在绿灯时行走,在通过的瞬间被突然而来的汽车撞死、撞伤!这些人显然是按照“合理”规则进行,但是,最后的结果是什么?是这些人被车撞死了!被车撞伤了!我们先不去谴责那些红灯时候硬闯红灯的司机,我们要先去反思为什么那些看到绿灯就盲目的要过马路,而不更多的去想想自己的安全,一个人的安全,就是对自己家人最大的责任,也是对自己最大的负责。
所以,尽管是绿灯,我们也要在确定安全的时候才能穿过马路。
因为,我们要对自己负责,要对家人负责。
这就是责任。
回归我们企业,我们知道,无论一个企业多么完美,也还是会存在这个或那个问题。
作为管理者,重要的是,面对这些问题,你是否敢于去承担,敢于去面对去解决。
这就是考验一名合格企业管理者的重要指标之一。
这就是责任意识!笔者在P橱柜企业就任的市场经理时候,负责策划推广P橱柜企业里所有的全国的大型促销活动,在加盟商的心中已经是根深蒂固的,也就是说,凡是P橱柜公司出的活动的方案,加盟商一定会认为是笔者出的。
然而,有一次冬季活动促销方案当中,是由公司销售部经理出的方案,由于销售部经理是刚上任不久,对公司内部流程并不是非常熟悉,所以在活动方案发行时候出现了一些环节的小问题,给一些“精明”的加盟商抓文字的把柄,想向公司投机倒把。
由于P公司的加盟商都以为此活动方案为笔者策划,因此,不断有加盟商打电话给笔者咨询,一开始时只有一两个咨询,笔者非常有耐心指导,但是随着咨询的人数约增越多,直至一天都有30个电话,笔者完全受不了了。
优秀的管理者必备的三种能力
优秀的管理者必备的三种能力
在职场中,成为一个受下属信任的领导并
不容易,你需要具备以下三种能力。
一、清晰的思路和沟通能力
优秀的管理者往往思路清晰、表达流利。
他们擅长描绘一种美好愿景,让底下的员工心生向往,从而愿意为之奋斗!要是你为员工规划的未来不是那么吸引人,他们就不会坚定不移地追随你。
优秀的领导者还愿意花费时间来进行公司内部的沟通,因为公司不断扩大规模时,下面的员工也将变得多样化。
如果没有和员工进行良好的沟通,会滋生员工的紧张和焦虑情绪。
二、对人才的准确判断
优秀的管理者对人才有很好的直觉,特别擅长选择他们想要的人才。
他们总能发现人身上的潜力,能够分辨出一个员工是能力更强,还是野心更大。
根据员工的不同特点为他们设置合适的工作岗位。
三、个人正直感和责任心
简单来讲,就是三观要正。
要做有意义的事情,不要被狭隘的个人利益驱动,要承认自己犯过的错误,以开放的心态,虚心接受他人的建议,不要武断认为自己永远是对的。
除此之外,还要引导身边的人在完成工作的过程中实现个人价值和满足感,将责任心转化为高度的个人执行力和生产力。
管理者应有三种意识 .doc
管理者应有三种意识管理者应有哪三种意识?者之所以成为管理者,除了自身具有胜任岗位的素养和技能外,还因为其具备了以下三种至关重要的意识。
下面就是为大家的管理者应有哪三种意识的经验,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觉得有用的朋友可以分享给更多人哦!管理者是因为问题的存在而存在,如果世界太平,人皆良者,那么社会、组织均无须管理。
管理者应该是问题的终结者,矛盾的化解者或转化者,除此,便在这个层面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管理者的问题意识表现在三个层面:①发现问题;②解决问题;③预防问题。
问题的存在是一个常态,只是我们是否用心,是否善于从平常中去发现不寻常,找到问题所在,这是管理者的根本功,也是其成为管理者的先决条件,在于其是否有这种敏感的嗅觉,是否关注到了事物开展过程中的细节,看见一般人所看不见的东西。
发现问题等于解决了问题的一半,下决心解决问题,使问题到此为止,却须要有勇气和信心,更须甘愿承当责任,更为重要的是对管理者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量,是一种技能的表达,是对产生问题根源的探究,以及对多种资源的综合运用,是对于良好结果的保证,必须准确把握好天、地、人等要素,促成事物向更好的方向开展。
更为高级的问题意识是要有一定的预见性,能够预知到问题的存在,并做好相关预案,绝非临时抱佛脚,而是把握可能性,并做好万全之准备。
一些惨案的发生,本质上是管理者的低能,或无能所造成,其实,就是管理者缺乏对问题的掌控,使之超越了理想的范围,转向了更加恶劣的局面,功夫只在素日训练的自我锤成。
当我们把目标制定得越来越高的时候,我们却忘记了最初的根源,只是一味地奔跑,却离最根本的需求相去甚远。
为了不使我们的行为南辕北辙,我们必须时刻牢记一个简单而朴素的道理--- 为什么比怎么办更重要,目的比目标更重要。
管理者必须做对的事情,而绝非做更多的事情。
我们的思维应该是目的、目标、方案、行动、评估…,保持清醒的头脑,能够正确地思维,并在正确的轨道上平安前行。
那种天马行空地飞越,往往却是不接地气,迷失了自己,远离了组织和团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秀管理者需要的三种管理意识(职场经验)
作为一个优秀的企业管理者,个人能力提高不一定保证团队的绩效就能提高,但是企业管理意识的改变却能够带来团队和个人绩效的共同改善,也就是做管理工作时需要随时随地地提升管理意识。
通过研究,有专家认为,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管理者,应具备七种管理意识:整体意识、结构意识、人本意识、制度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
要想做一名优秀的管理者,首先我们应该明确什么样的管理者才是优秀的管理者。
一提到优秀的管理者,我们心中可能会想到任正非、史蒂夫•乔布斯、马云等人,他们的个人特质和成功之道各不相同,但是却可以从他们身上总结出一些如何才能成为优秀管理者的经验。
以下是一般优秀管理者所具备的素质:
过硬的专业能力。
管理者需要解决很多比较实际、专业的事务,需要过硬的业务能力和素质,从而在组织中让人心服口服。
管理者应具备相适应的专业、技能、理论知识,熟悉自己专业范围的工作内容、程序、方法、技巧、熟练运用本专业工具的才能。
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
事业心是管理者努力成就一番事业的奋斗精神和热爱工作、希望取得良好成绩的积极心理状态,虽然说仅有事业心并不能够保证一定可以取得事业的成功,但没有事业心的人则绝对不可能有什么大的成就。
责任心是对自己行为后果负责的一种踏踏实实的一种敬业精神,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是健全人格的基础。
坚持学习不断完善自己。
企业管理者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新问题,如果用旧知识去解决新问题,必然会导致很多问题的出现。
能够不断学习的管理者可以让自己越来越有魅力。
关心自己的每一个员工,对他们有深厚而真挚的情感。
公司的发展和运营是每一个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果,他们也是公司的主人公之一,理应得到关注和鼓励。
如果企业的氛围像家庭一样温暖,那么员工定会为了共同的目标而付出更多的努力,实现企业和员工个人的双赢。
一个优秀的企业管理者所需具备的素质还有很多很多,比如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良好的自身形象,团队建设能力等。
这些素质都是通过学习和锻炼慢慢积累起来的。
总结多年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化繁为简,认为企业管理者在日常管理工作中需要持续提升以下三方面的管理意识:
第一是主动检查监督的意识。
主动检查监督意识体现在,自己要结合不同人的特点,将检查监督的时间和频次以及检查要点做到心中有数,多提醒对方及时进行改善。
企业应该建立一套完善的监督机制,使之与绩效机制相挂钩,防止员工人浮于事。
管理者在进行监督检查的时候应该采取正确的方法与形式,督促员工全心全意去做好。
心理学研究表明,管理者通过监督检查会带来一定的压力,有压力、感到紧张并不一定就是坏事,毕竟,人体的战斗或逃跑反应本身是防护性质的,而非有害,如适当的压力让人急中能生智,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环境适应力,促使人追求卓越等。
第二是时间效率意识。
时间效率意识就是做事情一定要前紧后松,及时与员工开展好沟通工作,明确每个任务最终实现的时间节点,在时间节点之前充分做好检查督促。
有时间观念的管理者能合理地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做好时间预算和计划,工作起来会有条不紊,很少出现差错,工作任务总是能按时完成。
IBM在员工的时间管理上有以下可以供管理者借鉴的诀窍:
①设立明确的目标;你必须把今年度4到10个目标写出来,找出一个核心目标,并依次排列重要性,然后依照你的目标设定一些详细的计划,你的关键就是依照计划进行。
②列一张总清单,把今年所要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列出来,并进行目标切割。
③20:80定律。
用你80%的时间来做20%最重要的事情,因此你一定要了解,对你来说,哪些事情是最重要的,是最有生产力的。
④每天至少要有半小时到1小时的不被干扰时间。
⑤同一类的事情最好一次把它做完。
⑥时间大于金钱,用你的金钱去换取别人的成功经验,一定要跟顶尖人士学习。
第三是责任落实意识。
责任落实意识主要是做事情时要明确各个重点环节的责任人,相关参与人员如何配合以及各自承担的责任。
责任意识,就是角色意识。
每位员工都能自觉的把自己摆在主人翁的角色,都应有公司兴我兴、公司荣我荣的牢固思想。
责任落实意识大致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培养:①建立健全员工责任心问责监督机制。
对员工的责任心要经常进行评估检查,才能确保员工们具备强烈的责任心。
②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和办法。
通过高效的人性化管理,使其产生积极向上的思想追求,从而达到提升其责任心的目的。
③加强员工责任心教育培训。
责任心不是与生俱有,而是后天教育修养得来的。
④严格员工招聘选拔标准。
在招聘的时候,应该加强对员工的责任意识的考核,确保企业招到的员工处于一个较高的责任意识水平上。
作为企业管理者,担负着公司发展的管理责任,所需具备的责任和义务也比较重大,所以应该充分
认识到自己的立场、任务和自身的优缺点,进而提升自身的素质,确保自己的素质能胜任岗位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