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治验举隅

合集下载

葛根汤临床治验举隅

葛根汤临床治验举隅

葛根汤为《伤寒论》方,由葛根、麻黄、桂枝、芍药、生姜、炙甘草、大枣组成,具有发汗解表、升津舒筋之功效。

笔者用其治疗多种疾病收效良好,举例如下。

1 颈椎病患者,男,52岁,2017年11月7日,因“颈肩强痛5日”前来就诊。

素有颈椎骨质增生病史,颈部活动受限,5日前因外出淋雨后,出现颈肩部强痛,不能转侧、俯仰,局部怕风畏寒,热敷后好转,舌淡白苔白润,脉弦紧。

西医诊断为颈型颈椎病(非椎动脉型颈椎病)。

中医诊断为痹病,痛痹,寒湿阻络。

治以散寒除湿,宣痹通络。

药用葛根30g,麻黄10g,桂枝15g,芍药15g,制川乌、制草乌各15g(先煎30分钟),羌活15g,姜黄10g,伸筋草25g,川芎20g,细辛10g,生姜6g,炙甘草10g,大枣20g。

5剂,每天1剂,水煎服,每次煎熬时间不少于30min。

5日后复诊,症状减半,继以原方去制川乌,减细辛为6g,川芎加量至30g,加川牛膝12g,续断15g。

继服5剂,症状消失。

按:颈椎病属中医“痹病”范畴。

主要由于颈椎退行性变,或椎体后缘等部位骨质增生,压迫血管神经而引起各种症状。

病机为风寒凝滞,经络痹阻,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

患者年逾半百,卫阳不固.冬季外出淋雨,风寒侵袭患疾。

局部怕冷,热敷缓解,舌淡白苔白润,脉弦紧皆为寒湿之象。

葛根汤疏风散寒,舒筋通络,其君药主要成分葛根素可以缓解临床症状和体征[1]。

川草乌、细辛散寒止痛,羌活、姜黄、伸筋草散寒通经,川芎袪风活血。

诸药合用,使风散寒祛,气血运行通畅,痛疾渐除。

2 头 痛患者,女,42岁,2017年12月5日因“反复巅顶、前额疼痛5年,加重5天”就诊。

因反复巅顶、前额疼痛,在多家医院就诊,西医诊断为神经性头痛,经西药止痛、补充维生素、口服正天丸等治疗罔效。

此次因外出滑雪后发作,头顶、前额紧痛 、胀痛反复交替,时热时寒,无汗怕风,伴颈项强直、失眠、多梦,痛苦异常。

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此乃葛根汤证。

诊断为风寒头痛,治宜疏风散寒镇痛。

徐经世教授治疗脾胃病验案举隅

徐经世教授治疗脾胃病验案举隅
少, 便燥 , 胃镜检 查提示 : 烂性 胃 糜
胃或 由肝 所 及 , 脾 失 健 运 , 邪 来 门诊求 于中医治疗 , 其脉 来 虚 或 湿 诊
窦炎 伴 H P感 染 。视 其 面 容 黯 黑 阻滞 等 所 致 。治 宜 理 气 和 络 , 和 而 微 弦 , 淡红 苔 薄 , 其 脉 证 考 舌 按 有泽 , 红苔黄 , 舌 脉现 细弦 , 综合 脉 胃调 中 , 但要 理气 而 不 破 气 , 湿 之 乃 系 脾 胃虚 寒 、 燥 肝气 横 逆 之 象 , 症乃 属 木 贼 土 虚 , 胃失 和降 、 久 而 不伤 阴 , 血 而不 动气 , 经而 拟 予 健 脾 温 中 、 逆 和 胃法 为 治 : 痛 活 调 降 络伤之证 。治 以扶 土抑木 、 降逆和 不 伤络 , 出 “ 衡 升 降 ” “ 向 炒 潞党 参 1 提 平 、双 2克 , 白术 l , 焦 5克 云
Tr d t n lCh n s e cneJ u n l 51 a ii a i e e M dii o r a o
传承方法研究 ” 课题资助( oO o 1 19 N :74 32 )
・作者单位 1 安徽省 中医院( 3o 1 ;. . 2 o 3 ) 2 安徽省涡阳县人 民医院( 36 0 236)
中医药通报
20 0 8年 1 2月
l 胃脘 痛
适 , 活如常 。 生 按
童 某 , , 2岁 。初 诊 : 0 7 女 7 2 0
邵 新甫 所 谓 : 阳 明乃 十 年 8月 1 日。年 逾 七 旬 , 体 虚 “ 3 形
戴 某 , , 4岁 。初 诊 : O 7 二经 脉 之长 , 作 痛 之 因甚 多 , 男 3 2 0 其 盖 弱 , 食 少 进 , 绪 不 遂 , 郁 多 饮 情 抑 年 2月 1 日。体 力 劳 动 , 避 寒 胃者 囊 也 , 冲 繁 要 道 , 患 最 虑 , 不 乃 为 遇寒则 胃脘不适 , 大便 偏干 , 小 暑, 饮食 冷热不均 , 日久脾 胃受 损 , 多 , … ” 生 析 之 机 因 , 初 在 溲 时 黄 , 1年 以来 , 后 往 往 泛 … 先 病 近 食 气机失调 , 胃脘痛 胀 , 嗳气 吞酸 , 食 气 , 进而 则 出现 气 滞 血 瘀 , 虽 在 出 , 病 曾作 检查 胃无 病 理 性 变化 , 今

中医疑难病验案举隅

中医疑难病验案举隅

尿 常 规 隐 血 (+) 经 某 院 确 诊 为 尖 锐 湿 疣 , 手 术 除 疣 , , 予 2个 月 后 又 复 发 , 者 家 属 拒 绝 再 次 手 术 , 予 下 方 外 用 : 补 骨 患 遂 碎
脂 3 、 花 1 浸 泡 于 7 % 乙 醇 1 0mL中 2周 , 5g 红 5g 5 0 2周 后 用

23 0 0・
现代 中西 医结 合 杂 志 Moe ora o Itg tdTa ioa C ieeadWetr Mei n 0 0Jn 1 ( 6 dm Junl fner e rd i l hns n s n dc e 1 u , 9 1 ) a tn e i 2ຫໍສະໝຸດ 中医疑 难病 验 案举 隅
胺 和 右旋 糖 酐 诱 导 的 内源 性 组 胺 动 物 瘙 痒 模 型 均有 显著 止 痒
作 用 , 明 显 抑 制组 胺 引起 的 毛细 血 管 通 透 性 增 高 , 合 运 用 能 联 具 有 较 好 的抗 过 敏 作 用 。 该 例 患 者 用 之 以 祛 风 止 痒 ; 茯 土 苓 可选 择 性 地 抑 制 致 敏 T淋 巴细 胞 释 放 淋 巴因 子 以 后 的炎 症 过程 , 即选 择 性 地 抑 制 细 胞 免 疫 反 应 , 不 抑 制 体 液 免 疫 反 而 应 , 例 患者 用 之 以培 土 生 金 。 因该 例 患 者 阴虚 血 热 夹 瘀 , 该 除用 上 药外 , 二至 散 合 赤 芍 、 青 叶 、 草 以 滋 阴 、 血 、 血 , 大 茜 凉 活 故 而 获 良效 , 示 中医辨 证 治疗 对 提 高 临 床疗 效 大 有裨 益 。 启
【 献标识码 ] B 文
[ 章 编 号 ] 10 —84 (0 0 1 文 0 8 89 2 1 )6—23 0 00— l

平胃散临床治验举隅_李志平

平胃散临床治验举隅_李志平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08年第5期(第15关 键 词:平胃散;临床应用中图分类号:R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185(2008) 05-0029-01平胃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具有燥湿运脾、行气和胃之功效,本为湿困脾胃,阻滞气机而设。

笔者谨守病机,将原方化裁加减后,用于治疗多种消化道病证,取得满意疗效。

兹举数例报告如下。

1 病案资料1.1 胃脘痛 患者女,39岁。

自述上腹胀痛、反复发作3年余,伴见纳呆食少、嗳气吞酸、口淡无味、身重倦怠。

经电子胃镜检查,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

诊见:面色白,舌质淡、苔白腻,脉缓。

治宜燥湿健脾、行气止痛。

处方:苍术、陈皮、枳壳、白术、茯苓、香附各10g,炙厚朴12g,甘草、生姜各6g, 大枣5枚。

水煎,分3次温服,1剂/d。

嘱忌食生冷等刺激性食物,注意饮食调养。

连服7剂后,胀痛缓解,诸症减轻。

前方加砂仁3g,再进7剂后,诸症基本消失。

上方加砂仁后改为散剂,9g/次,3次/d,开水冲服,连服2个月以巩固疗效。

1年后随访,未见复发。

按:本例属胃痛证,系脾虚湿困、阻滞气机而致。

故用平胃散以燥湿运脾,行气和胃。

加白术、茯苓,以增强补气健脾之功;加枳壳、香附,以增强行气消胀之功;加砂仁,芳香醒脾,以助运化。

诸药并用,使湿邪去、滞气行,“通则不痛”,故不止痛而痛自止。

1.2 呕吐 患者男,42岁,农民。

呕吐反复发作3年余,或食后即吐,或见到污秽物即吐,严重时3~5次/d(自言其母曾有是症),伴见恶心纳呆,脘腹胀满,精神倦怠。

经电子胃镜检查,诊为“慢性浅表性胃炎”。

患者面色白,形体瘦,舌质淡、苔白腻,脉濡缓。

辨为脾虚湿困证。

处方:苍术、厚朴、陈皮、竹茹、生姜各10g,甘草、半夏、香附各6g,党参、白术各12g,砂仁3g,大枣4枚。

水煎,分3次温服,1剂/d。

嘱进食时勿急躁,忌暴饮暴食、狼吞虎咽,忌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保持情绪乐观。

服药5剂后,呕吐止,再进7剂病愈。

三仁汤临床治验举隅

三仁汤临床治验举隅
方继进 5剂 , 双下肢 浮肿消失 , 出汗 明显减少 , 减去黑茅 遂 根。继服 3剂 , 临床症状 消失 , 连续 6天 , 复查 尿常规 均正
按: 凡与气候 、 劳动 、 绪 等 因素无 关 而汗 出者 , 情 皆属 于异常病态 的出汗 。病 态 出汗 , 可分 为全身 和局 部 两类 。 上半身出汗属局部 出汗 , 因阳气大 虚 , 有畏寒神 疲 、 多 兼 面
治疗湿温 的首剂 , 也是后 世 医家 推崇 的治疗湿温 的代表方
剂 …。祖国医学认 为 , 为 阴邪 , 湿 其来 亦渐 , 留恋难 散 , 故
著, 遂转诊 中医治疗 。刻诊 见 : 面色 尚润 , 体适 中, 形 口黏
不渴 , 小便黄赤 , 大便不 畅, 舌质 红、 黄腻 , 滑。证属 湿 苔 脉
分的名方 , 具有宣上 、 中、 畅 渗下之功 。多年来 , 笔者应 用三 仁汤加减辨证治疗 内科 多种病证 , 收效甚佳 , 兹举例如下 。
1 上半 身 出汗
于 内科之半 身不 遂症 , 此乃 抓住该 患者 湿热 壅阻 、 脉络不 畅之主要病机 , 故予三仁汤加 味治疗 而获 良效 。
9 H , 0mm g 肾功能 正常 , 常规 : 蛋 白(++) 尿潜 血 尿 尿 、
(++) 血钾 、 、 正常 , 、 钠 氯 B超 检查 肾脏 正常 , 断为 “ 诊 慢 性 肾炎 ” 一 直服 用 黄葵 胶囊 、 生 丁片 等药 , 效 不著 。 , 潘 疗 刻诊见 : 眼睑 、 下肢 水肿 , 闷, 力 , 膝酸 软 , 双 头 乏 腰 纳呆 食
邪所致 , 病机 为湿 热壅滞 , 机不 畅 , 气 水道 不利 者 , 以宣 治 畅三焦气机、 热化 湿为 主 , 清 使三 焦宣 畅 , 气机 升 降有 序 ,

逍遥散加减临床治验举隅

逍遥散加减临床治验举隅
后致情志不 舒 再发 , 说 明与 情 志有 关 , 七情 郁 结 、 肝 失 条 达、 肝气横逆犯 胃, 故 胃脘胀 闷不舒 。脾 失健运 , 则神 疲食
痛, 寒热往来 , 头 痛 目眩 , 神 疲食 少 , 月 经 不调 等症 。笔者
师古拓新 , 根据 谨守 病机 、 异 病 同治 的原则 , 将 原 方加 减 , 用 于治疗 多种病证 , 每获 良效 。兹举数例报道如下 。

4 2・
山西 中 医
2 0 1 4年 1 O月第 3 O卷第 l 0期
S H A N X I J O FT C M O c t . 2 O 1 4 V 0 1 . 3 O N o . 1 0

医 案 医话 ・
逍 遥 散 加 减 临床 治 验 举 隅
韩 立新
关键 词 : 逍遥散 ; 失眠 ; 慢 性 胃炎 ; 更年期综ຫໍສະໝຸດ 征 ; 乳 腺 增 生病 ; 验 案
药合用 , 共 奏解郁 、 养血 、 安神之功 , 故寐 安症 减。
2 慢 性 胃炎 刘某 , 男, 5 2岁 , 2 0 1 2年 1 O月 2 5日初 诊 。
出。逍遥散加丹皮 以清血 中之 伏火 , 栀 子善 清 肝热 , 并 导 热下行。合甘麦大枣汤 , 养 心安神 , 调肝 敛汗 。诸 药合 用 ,
征。服用维生素 B 。 、 谷维 素等药 , 疗 效不显 。症见 : 烦躁 易
治 以疏肝 解 郁 , 养血柔肝, 安 神 定 志。方 予 逍遥 散 加 味。 药用 : 柴胡、 酸 枣仁 各 2 0 g , 当归 、 茯神、 白术 、 炙 甘草 各
1 0 g , 白芍 1 5 g , 生龙骨 、 生牡 蛎各 2 5 g , 生姜 ( 煨) 、 薄荷各 6 g , 牡丹皮 、 栀子各 1 2 g 。5剂 , 每 日1 剂, 水 煎分 2次服 。 4月 1 7日复诊 : 己能入睡 , 胸 胁胀 满及 烦躁 易怒 亦减 轻, 现入睡后多 梦 。原 方去 生龙 骨 、 生牡 蛎 , 加远志、 合欢 皮各 1 0 g 。5剂 , 水煎服 。服药后 随访 一切正常。

彭振声名老中医经方治验举隅

彭振声名老中医经方治验举隅

彭振声名老中医经方治验举隅【摘要】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是中医学宝贵的财富。

本文报道名老中医彭振声主任运用经方治疗头痛、悬饮、心下痞、腹痛、腹胀、死胎的成功案例。

体现了彭老方证一致的在临症思想。

【关键词】名老中医; 伤寒论 ;学术继承彭振声主任中医师系瑞安市名中医,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60年,学验具丰,善用仲景经方治疗内科杂病。

笔者有幸侍诊学习,聆听教诲,得益良深。

现将彭师运用《伤寒论》经方治疗的临床病例,整理分述如下。

1白虎汤加味治疗头痛陈某,男性,51岁,干部。

于2005年7月突发头痛,位于额顶,痛若刀劈,痛甚欲呕吐,彻夜不眠,呻吟不已,整日用布袋缠绕,口干目红,两目窠散布赤缕,大便干结舌边红,苔薄黄,两脉浮滑有力。

前医曾进天麻钩藤饮之剂,药后未效,故来门诊求治。

处方:生石膏(先煎)60克,知母10克,黄芩10克,细辛12克,菊花10克,川芎6克,甘草6克。

服用3剂后头痛霍然而解。

按:白虎汤原为伤寒阳明气分热邪内盛,弥漫全身,充斥内外而设,仲景称之为“热结在里,表里俱热”。

本例彭师认为此为额顶头痛属阳明头痛,阳明热盛,夹风上扰所致,投以白虎汤化裁。

大剂量石膏其旨有二:一为制约细辛辛热之性,二为两者并用一寒一热,散泄郁热。

细辛一般常用量不过1.5克,本方用量较重,功在辛散,使风热从上而解,短期服用未见不良反应。

2小半夏加茯苓合小柴胡汤治悬饮李某,女性,40岁,工人。

寒热往来半个月,周身疼痛,精神软弱无力,微出汗,咳嗽,少量白粘痰,胸闷气短,干呕,口苦,右胁刺痛,深呼吸及转侧时均感牵引疼痛,舌淡苔薄,脉弦滑有力。

胸片提示:右下肺基底部少量积液。

处方:柴胡10克,党参12克,半夏10克,黄芩10克,茯苓10克,赤芍10克,生姜三片,甘草6克,全瓜蒌12克,枳壳10克,葶苈子10克,服药五剂,身热已退,后用小半夏加茯苓加紫菀10克、苏子10克、川朴10克,咳嗽胁痛均减,再行胸片复查,胸水已吸收。

按:凡病及少阳,少阳气郁,枢机不利,证见有往来寒热,胸胁苦满等证,皆用小柴胡汤治疗,所以仲景指出:“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名老中医孙洪卓学术及临床验案举隅

名老中医孙洪卓学术及临床验案举隅

Q I US h a o c h e n
( D i a b e t e s S p e c k i l S e c t w n , P a n i f n H o s p i t a l o f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Me d l : ; i n e , c  ̄ , o n i n e 佛, l ,P a n  ̄ n 1 2 4 0 0  ̄ 删
Abs t r ac t :Th i s a r t i c l e d e s c ib r e d t h e u n i q u e i n s i g h t s o f Su n Ho n g z h u o i n t h e t r e a t me n t o f d i a b e t e s a n d c o mp l i c a t i o ns ,a n d hi s e x p e r i e n c e
( 本 文编 辑 : 苏 玲 本 文校 对 : 常立 萍 收稿 日期 : 2 0 1 5 — 0 5 . 0 5 )
名老 中医孙 洪 卓 学术及 临床 验 案举 隅
仇 绍晨
( 辽宁 省盘锦 市 中医医 院糖尿 病专 科 ,盘锦 1 2 4 0 0 0 )
摘 要:本篇介绍了老中医孙洪卓在糖尿病及并发症治疗上的一些独特见解 ,以及他在疾病治疗 中使用 中药药对的经验。孙师 认 为 ,肝胆 的 气血异 常及 其 阴阳功能 失调 ,可导 致糖 尿病 的病 情加 重及 并发 症 的发 生。通 过调 节肝胆 功 能 ,能 够起 到 治疗糖 尿 病及 其并 发症 的作 用 。诸 多观点 运 用于 临床 ,收到较 好 疗效 。此 外 ,在 内科 和妇 科 疾病 治疗 中,他 经 常使 用 药对 、 药 串,疗效

小建中汤临床治验举隅

小建中汤临床治验举隅

小建中汤临床治验举隅小建中汤出自《伤寒论·太阳病》篇,由桂枝9g、炙甘草6 g、大枣12枚、芍药18g、生姜9g、胶饴18g,功效:温中补虚,主治:里虚伤寒;虚劳。

用法:水煎温服,饴糖后下,稍煎即可。

用方指征:脘腹孪急,绵绵作痛,喜温喜按,心悸,四肢酸痛,手足烦热,口干咽燥,梦遗失精。

舌红而瘦,苔干,脉细数或脉沉细。

方义:本方为桂枝汤倍芍药,加饴糖而成。

桂枝汤既治表解肌调营卫,又治里补虚调阴阳。

芍药味酸,饴糖味甘,辛甘化阳,酸甘化阴,阴阳相生,中气自立。

如古人云:求阴阳之和,必求中气;求中气之立,必建其中。

小建中汤在仲景著作中曾多次出现,但对其方证论述最详的当属《金匮·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中: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的论述,后世医家有称此为建中八证的,而对此方证则多从寒热夹杂,阴阳两虚,酸甘化阴,辛甘化阳,阴阳双补等方面论述, 小建中汤中具有化瘀之功。

方中化瘀之功在芍药,小建中汤由桂枝三两!芍药六两!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胶饴一升组成。

在《神农本草经》中并没有提及桂枝甘草大枣胶饴有化瘀之力,《神农本草经》论芍药曰:“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益气利小便”。

可见,芍药功效当以化瘀行滞益气利尿为主,仲景用药经验很多出自《神农本草经》这已被多数医家考证并认可,因此说芍药在小建中汤中具有化瘀之功并不为过。

值得提出的是,本人认为,这里的芍药是赤芍而非白芍,在《本草经》和仲景时代,芍药不分赤白,而后世分开是一个进步。

除血痹,破坚积。

建中为补虚调阴阳之妙法。

一可治中气之虚,气血不足,二可治气虚发热,所谓“甘温除大热。

加之建立中气,可治里虚邪扰,可防肝气来犯,现将临床应用列举如下:①胃溃疡:李某,女,36岁,胃溃疡12余年,近年来,几乎每年因吐血、便血而收住院1次。

胃痛不安,心悸失眠,大便色黑,疲乏倦怠,纳呆腹胀,排气较多,烦躁易怒。

临床运用经方治验举隅

临床运用经方治验举隅

《 伤寒论 》是我 国现存最早 的辨证论治专著, 是 中医经典 著作之 一, 至今仍有效地指导着中医临床实践。笔者在学习过
程 中运用其 方辨证 治疗 内科杂病, 取得了 良好疗 效。兹举 案例 介 绍如 下。
1 咳喘案 案例 1 :患者, 男, 5 6岁, 2 0 1 1年 1 O月 1 2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诊 。患者咳 嗽 、气喘反复发作 1 5年, 近 1 0 d因感 冒后咳嗽、气喘再次发 作, 出现发热恶寒, 周 身酸 困, 咳嗽气喘, 不能平卧, 夜 间因咳喘 而难 以入眠, 唇甲轻度发紫, 咯痰清稀 、 夹有泡沫 , 口不渴, 大便

8 2・
Chi ne s e J o ur n a1 o f I n f or mat i o n o n T C M
N ov 20 1 3 V o1 . 2 0 No . 11

・I I 岔证 得

临床 运 用 经 方 治验 举 隅
潘 星 宇, 王 小宁
临洮 县人 民 医 院, 甘肃 临 洮 7 3 0 5 0 0 关键 词 :经 方; 辨 证 论 治 ; 医案
治 宜解表化饮 、温肺散寒 。方用小青龙汤加味 :麻黄 1 0 g , 桂 症状消失, 复查 H P ( + ) , 改为香砂养 胃丸调理善后, 1年 后随访
佳, 守上方加 白术 1 5 g 、茯苓 1 5 g , 再进 1 O剂后 咳喘 已平, 精
神正常。 饮食增加, 睡 眠好转, 二便 正常。 为巩固疗 效, 嘱服都气 丸 3个月, 以防复发 。 按 :小青龙汤出 自 《 伤寒论 ・ 辨太 阳病脉证 并治》, 为伤 寒表不解 , 心下有 水气而设, 其原文 :“ 伤寒表不解 , 心下 有水 气, 干呕, 发热而咳, 或渴, 或利, 或噎, 或小便不利, 少腹满, 或 喘者, 小青龙汤主之 。 ” 方 由“ 麻黄汤 去杏仁加芍药, 细辛, 干 姜, 五味子, 姜 半夏 ”而成 。方中麻黄辛温, 发汗解表 、宣肺平喘且 利水, 为君药 。桂 枝辛甘温 , 发汗解表散风寒, 又温 阳化 内饮 ;

逍遥丸加味治验举隅

逍遥丸加味治验举隅
讨 论
心烦 4余 年 , 加重 2个 月而 来诊 。
患者 4 年 前 因精 神刺 激后 出现 胸 闷心烦 , 渐 急躁 易 怒, 唉声 叹气 , 伴 头 昏头涨 , 记忆 力减 退 , 忧思 多虑 , 时 时 欲哭 , 右 侧头 颈及 右侧 胁腹 攻 冲胀满 灼热 不适 , 纳呆 , 口
气连连, 舌 质偏 红 , 苔 薄 略黄 , 脉 弦细 。
缺血 性 中风 的病 机 特点 是 以虚 为 本 , 以实 为 标 , 本 虚标 实 。“ 虚” 是 贯 穿始 终 的最 基 本 病机 。特 别 是 老年
人, 元气 亏虚 , 气 虚推 动无 力 , 血行 涩滞 , 导致 气 虚血瘀 , 经络 不 畅 , 筋 失所 养 而成半 身不 遂 、 偏 身麻木 、 口眼歪 斜
头 昏头涨 , 心情 平 和 , 右侧 头 颈 及 右 侧 胁 腹 无 攻 冲胀 满
海, 活I 衄兼 有调 气之 功 ; 三 七粉活 血化瘀 , 有 祛瘀 而 不伤
好血 之 妙 , 二 者 为 臣 药 。全 蝎 、 水蛭 、 炙甘 草 均 为 佐使 ,
以搜 风 通 络 , 破 血逐 瘀 , 调和诸药 , 且 虫 类 药 物 行 走 攻
方 药 应 用 中国民间疗法
22 N o C一 {h , I / \ 一 ) AT L ROPATHT .F e b 20 1 4 Vc

份, 川芎 2 O份 , 三七粉 2 O份 , 炙甘草 1 O份 。上 药 煎 熬

浓缩 制 成干浸 膏 , 与全 蝎 1 5份 、 水蛭 1 5份共 研 细末 , 混 匀装 胶囊 , 每 粒 含 全蝎 、 水蛭各约 0 . 0 5 g , 每 次 服 4粒 , 每 天 3次 , 7 d为 1个疗程 , 治 疗 3个疗 程后 评定 疗效 。

马拴全教授运用复方紫草油临床治验举隅

马拴全教授运用复方紫草油临床治验举隅

马拴全教授运用复方紫草油临床治验举隅
复方紫草油是一种天然的草本提取物,已经在中医传统医学中被广泛应用。

近年来,马拴全教授在临床实践中成功地运用复方紫草油进行治疗,并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

本文将详细介绍马拴全教授运用复方紫草油进行临床治验的举隅,对其临床应用进行全面分析和总结。

复方紫草油的制备工艺是非常重要的。

马拴全教授在临床治验中使用的复方紫草油是采用优质紫草为原料,经过精确的提取、精制和配伍而成。

在制备过程中,严格控制各种物质的比例和配伍关系,以保证复方紫草油的品质和药效。

这为后续的临床疗效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马拴全教授在临床治验中主要运用复方紫草油进行对症治疗。

他针对不同的疾病类型和症状特点,制定了相应的治疗方案。

对于皮肤疾病的患者,他通常采用外用复方紫草油的方式进行治疗,通过药物直接作用于病灶部位,达到祛风湿、解毒疮、止痒消肿、清热解毒的疗效。

对于内部疾病的患者,他则采用复方紫草油口服的方式进行治疗,以达到清热解毒、散结消肿的疗效。

而在治疗过程中,马拴全教授还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调整,以期更好地发挥复方紫草油的疗效。

马拴全教授在临床治验中收集了大量的疗效数据,并根据这些数据进行了系统的统计与分析。

通过对临床疗效的评价,他发现复方紫草油在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牛皮癣、湿疹等疾病时有明显的疗效。

特别是对于一些顽固性疾病,如牛皮癣,复方紫草油的治疗效果更是显著。

而且,马拴全教授还在治疗一些癌症方面进行了初步实验,取得了一些令人鼓舞的结果。

这些数据为复方紫草油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坚实的依据,也为后续的临床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徐景藩教授临证治验举隅

徐景藩教授临证治验举隅

2007年总第39卷第3期徐景藩教授为我国著名的中医脾胃病专家,全国卫生系统白求恩奖章获得者,从医60余载,治学严谨,求真务实。

笔者有幸随师侍诊,颇有所得。

现将徐老临证验案3则介绍如下,以飨读者。

1胰腺癌根治术后上腹痛案康某,男,59岁,干部。

2004年4月15日初诊。

患者2002年2月因上腹胀、隐痛就诊,胃镜提示:浅表萎缩性胃炎。

在门诊服药治疗,疗效欠佳,于2003年4月经检查确诊为胰腺癌,行胰腺癌根治术(胰尾、脾切除)。

术后化疗8次,出现肝功能损害(γ-GT127U/L,AFP7.7U/L),上腹痞胀不适,时有隐痛。

今春以来上腹胀痛又作,痛无规律,畏寒肢冷,午后低热,大便溏泄,日行1 ̄2次,神倦乏力,食欲不振,夜寐欠佳。

患者平素属过敏体质,手掌皮肤易起水泡,不嗜烟酒。

体检:面部色素沉着,舌质暗红,舌苔薄腻、黄白相兼,脉小弦而数,腹平软,上腹轻压痛,无反跳痛,后腰无叩击痛,肝肋下未及,无移动性浊音。

治拟清化湿热,抑肝扶脾,理气和中。

处方:黄连2g,厚朴10g,藿香10g,焦白术10g,山药15g,蝉衣3g,炒防风6g,陈皮6g,陈香橼10g,五灵脂6g,龙葵10g,益智仁10g,高良姜3g,白芍15g,白花蛇舌草15g,炙甘草5g。

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另:三七粉1g,每日2次冲服。

2004年4月22日二诊:午后低热已退,便泄未作,脘腹痞胀隐痛未除,畏寒神倦,时有嗳气,苔脉如前。

胃镜示:反流性食管炎,浅表性胃炎。

治以原方加刀豆壳20g、木蝴蝶6g、佩兰10g、青蒿10g,常法煎服。

2004年5月10日三诊:发热未见,畏寒好转,上腹偏左痞胀隐痛,神倦乏力,大便成形,日行1次,舌质微红、边有齿印、苔薄白,脉小弦而数。

辨证属术后正虚邪恋。

处方:黄连2g,厚朴10g,藿香10g,焦白术10g,炒防风6g,青蒿10g,白芍15g,炙甘草3g,陈香橼10g,益智仁10g,建曲15g,白花蛇舌草15g,海金沙12g,谷麦芽(各)15g。

全蝎临床运用举隅

全蝎临床运用举隅

全蝎临床运用举隅标签:全蝎;临床治验全蝎辛、平,能熄风止痉,解毒散结,通络止痛。

《开宝本草》记载“疗诸风瘾疹”。

《玉楸药解》记载“穿筋透骨,逐湿除风”。

笔者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以辨证方加全蝎粉内服治疗皮肤疾病,收效甚好,现报道如下。

1带状疱疹例一,杨某,男,45岁。

右胸胁连及背部红斑、水疱2天,伴剧烈疼痛。

患者2天前右侧胸胁无明显诱因出现红斑、水疱,并向背部蔓延,疼痛难忍而来就诊。

查:右侧胸胁连及背部皮肤有多处大小不等红斑,其上可见密集成簇、大小不等水疱,呈带状排列,无破损及糜烂,伴口苦,舌红苔薄黄腻。

此乃肝经湿热,治当清利肝胆,解毒通络。

处以柴胡15g,龙胆草10g,栀子10g,黄芩15g,地肤子30g,苡仁30g,银花30g,板蓝根30g,白头翁30g,丹皮15g,赤芍20g,乳香10g,全蝎(研细兑服)10g,白芍20g,甘草15g,3剂,水煎服。

复诊:诸症减轻,守原方再进2剂,后随访病已痊愈。

例二,刘某,女,52岁。

2月前患带状疱疹,现水疱干枯,但剧痛半月。

服中药(具体用药不详)数剂效果不明显而来诊。

查:背部水疱干枯:色素沉着,口干,便于,舌暗,苔薄黄,脉弦。

此为余毒未清,络气不和,治当清解余毒,活血通络止痛,处以红花15g,丹参20g,乳香12g,元胡20g,甘草10g,银花30g,白芍30g,全蝎(研细兑服)10g,2剂,水煎服。

复诊,诉服药后疼痛缓解。

再投上方2剂痊愈。

按:带状疱疹是由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临床表现为成簇水疱沿体表一侧皮肤周围神经呈带状分布,常伴神经痛及局部淋巴结肿痛。

随着年龄增长,神经痛逐渐加剧,老年患者疼痛更为剧烈,常常难以忍受,而且在皮损消退后可持续数月或更久。

祖国医学称其为“蛇串疮”、“缠腰火丹”等。

多由肝气郁结化火,脾经湿热内蕴,外溢肌肤而生,偶因兼感毒邪,以致湿热火毒蕴结肌肤而成。

本病例一为带状疱疹,方中龙胆草为“凉肝猛将”,既能泻肝胆实火,又能利肝经湿热;银花、板蓝根、白头翁、黄芩、栀子、地肤子、苡仁清热解毒除湿;丹皮、赤芍凉血祛瘀;乳香、全蝎通络止痛;白芍养血敛阴,缓急止痛,防方中苦燥渗利祛瘀之品伤肝之阴血,使邪去而阴血不伤;柴胡舒畅肝胆气机,并引诸药直达病所;甘草调和诸药,护胃安中,合芍药缓急止痛之功益彰。

茵陈白芷汤治验举隅

茵陈白芷汤治验举隅

拉唑 治疗 末效 , 胃镜示 6 x 8 c m, 5 x 4 c m 巨大溃 疡 , 遂行 胃大部 分切
茵 陈 白芷汤治 验 举 隅
夏 虎 义
关键词 : 茵陈白芷汤 ; 带下 ; 淋症 ; 滑胎
中图分类号 : R 2 4 9 . 2 / . 7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 0 0 6 — 6 8 1 0 ( 2 0 1 3 ) 0 3 — 0 0 7 5 — 0 2
Z,
刘某, 女, 2 9 岁, 汉族 , 已婚 。婚后 4 年, 怀孕 4 次, 流 产 3次 疼, 溲黄 , 呕恶 , 厌食 、 纳呆, 便 干 。望其 精神差 , 面 色不 华 , 紧张 痛
就 诊时 停经 4 5天 , 阴 道流 血 半 天 , 色 暗 红无 块 , 伴腰 酸 困 , 腹 胀 4 讨
内湿 由脾 胃纳运功 能失 司 、 水湿 内停 而致 。外湿 是感 受水 湿
】 。选用茵 陈 白芷 汤 , 茵 陈 配黄 柏 , 秦 艽或 ( 秦皮) 以清 苦貌, 舌 质红 , 苔厚 腻 稍 黄 , 脉 滑数 , 四诊 合 参 辨 证 为 胞 官 湿热 。 之邪所致 ”
与现代 医学 “ A、 B 、 O ” 血型不 合 , 致“ 滑 胎” 临 床报 道 一致 。治 法 : 热解毒泻 湿为一 组 ; 藿 香 配 白芷 , 土苓 以芳 香 化湿 为 一组 。 中 医 清热 祛 湿 , 止 血 安 胎 。方 选 : 茵 陈 白芷 汤 加 减 : 茵陈 1 5 g 、 白 芷 治病 , 古 圣先贤 积累 了丰 富 的临 床经 验 , 就方 药 而 言 , 有经 方 , 时
伴外 阴发 痒 , 口苦 口黏 , 脘 闷纳 呆 , 溲黄 , 大便 稍溏 , 神 疲肢 倦 。B

补中益气汤临床治验举隅

补中益气汤临床治验举隅

补中益气汤临床治验举隅发表时间:2011-11-16T16:02:57.20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27期供稿作者:杜德宏柏发梅[导读] 《脾胃论》所载补中益气汤主治脾胃虚弱,气虚下陷及甘温除热。

临床运用广。

杜德宏柏发梅(安徽省淮南市北方医院安徽淮南 232082)【中图分类号】R25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7-0403-02 《脾胃论》所载补中益气汤主治脾胃虚弱,气虚下陷及甘温除热。

临床运用广。

笔者通过辨证灵活运用本方,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肠道易激惹症1.1典型病例病人沈某某,男,30岁,教师。

反复左下腹痛或痉挛,完谷不化,腹泻及便秘交替出现病史数年,进食生冷油腻食物后明显。

来诊时每日腹泻3-4次,粘液多,下腹痛于排便后减轻,伴纳差,倦怠。

大便常规检查未见红细胞和白细胞,细菌培养阴性,无阿米巴滋养体和虫卵;内镜检查:肠道粘膜轻度充血和多量粘液。

刻诊舌质淡胖苔白腻,脉濡。

辨证属脾虚湿困,方拟:炙黄芪10g,人参10g,当归10g,陈皮10g,升麻6,炒白术10g,炙甘草6g,补骨脂10g,焦三仙各10g,藿香10g,佩兰10g。

服药6剂后腹泻止,胃纳改善,大便仍溏泊。

去藿香、佩兰、补骨脂。

继续服半月而愈,随访一年无复发。

1.2按语肠道易激惹症是一种具有特殊病理生理基础的,独立的肠功能紊乱性疾病。

据统计其发病率约为15%,占消化道疾病门诊量的1/3。

祖国医学归之于“泄泻”、“腹痛”范畴,认为其病机为脾胃虚弱,情志失调,饮食失常。

运用黄芪补中益气,“暖脾胃,止泻痢”(《得配本草》);人参、炒白术、甘草益气健脾;陈皮理气化滞,温脾,补而不腻;升麻、柴胡合人参、黄芪补血举陷;当归养血和血。

诸药合用补气健脾、升提下陷阳气以求浊降清升。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黄芪有强壮、抗衰老及免疫增强作用;人参可抑制肠道收缩,其药理活性常因机体状态不同而呈现双向作用,是具有适应原样作用的典型代表药;陈皮、升麻、柴胡、甘草有松弛胃肠平滑肌及缓解痉挛作用;白术油亦有镇痛、缓和胃肠蠕动作用。

鹅掌风中医治疗验案举隅

鹅掌风中医治疗验案举隅

鹅掌风中医治疗验案举隅【摘要】鹅掌风亦称掌心风,在现代医学中属于手癣和脚癣的范畴,是由于真菌感染造成的。

该病在全世界广泛流行,我国有较高的发病率,双手长期浸水和摩擦受伤及接触洗涤剂、溶剂等是鹅掌风感染的重要原因,患者以青、中年妇女为多,其中许多人有戴戒指史[1]。

临床症状主要为手部有隐约的小水疱,脱屑、粗糙、肥厚,甚则皲裂、疼痛,其病缠绵,经久不愈。

目前治疗的方法主要是采用激素类药进行治疗,虽然短期内效果明显但临床不良反应比较严重容易复发[2]。

但中医认为多是指由湿热之毒,蕴积皮肤,或者由接触毒邪相染而成;久病则耗气伤血,本案例除外用中药熏洗外,同时内服中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关键词】鹅掌风;中医治疗;验案举隅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cases.Wang Shu Qin(wuhan huangpi district skin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he hospital Hubei wuhan 430300) [abstract] in modern medicine,the wind,which belongs to tinea and athlete's foot,is causedby fungal infection. The disease popular all over the world,our country had a higher incidence of a disease,long-term immersion hands and contact friction injury and detergents,solvents and soo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reasons,fungal infection in patients with green,middle-aged woman for many,many of whom has a history of wearing a ring [1]. Clinical symptom mainly is the small blister that has dimly in the hand,desquamate,coarse,hypertrophic,very chapped,ache,its disease is lingering,the time is not healed. Currently,the treatment is mainly treated with hormone drugs,although the short-term effects are obvious but the clinical adverse reactions are more serious and prone to relapse [2]. Bu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inks that more is tomean by the toxin of moist heat,accumulate skin,or by contact poisonous evil to be stained by;In this case,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as used to remove the blood and the blood was damaged.[key words] thrush;TCM treatment;The test case for为了更好的研究鹅掌风的治疗方法,我院皮肤科采用中药熏洗及内服中草药对鹅掌风患者进行治疗。

奔豚汤临床治验举隅

奔豚汤临床治验举隅
2 运 动 性 哮 喘
按 :躯 体形 式障 碍是 指一 种 持 久 的担 心 或 相信 各 种 躯体 的各 种症 状 的优势 观 念 为特 征 的神 经 症 。躯 体 化 障碍临 床多 表现 为 多种 、反 复 出现 、经 常 变 化躯 体 不适 症状 。本 病 属 中 医 “ 郁证” ,与 患 者 善 焦 虑 ,抑 郁 个性 有 关 。百 病 皆生于 郁 ,盖 奔 豚病 先 有 郁 ,后 有
奔 豚汤 出 自张仲景 《 金 匮要 略 ・ 奔 豚 气病 脉 证 治
第八》 。其 日 : “ 奔 豚 病 ,从 少 腹 起 ,上 冲 咽 喉 ,发 作 欲 死 ,复 还 止 ” ; “ 奔 豚 气 上 冲 胸 ,腹 痛 ,往 来 寒 热 , 症状 得控 。 按 :运 动 性 哮 喘 , 属 支 气 管 哮 喘 的 特 殊 类 型 。 与
浙 汀 中 医杂 志 2 O 1 3年 1 2月 第 4 8 卷第 l 2 期
奔豚 汤 临床 治 验举 隅
郑 荣 辉 浙 江 省 洞 头 县 人 民 医 院 浙 江 洞 头 3 2 5 7 0 0
关 键词 奔豚 汤 变异 性 心绞痛 运 动性 哮喘 躯体 形式 障碍 食 管返 流症 医案
胸 闷喘息 咳嗽 ,胸 膺作胀 甚 隐 痛 ,咽 部 不 适 ,长期 服
“ 顺 尔 宁片” ,不规 则服用 “ 博 利康 尼 片 ” ,收效 不 佳 。
舌 红 、苔 薄 白,脉 弦 滑 。胸 部 C T检 查 正 常 。西 医诊
阴 不 足 , 心 脉 瘀 阻 , 冲 气 上 逆 , 拟 奔 豚 汤 加 减 。 药
王某 ,女 ,3 2岁 。 2 0 1 1年 6月 就 诊 。 经 年 后 背
及 两肋 疫 痛 ,或 心下 悸 ,或 腹 胀 难 消 ,喜 嗳 气 叹 息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吸 道 感染 时 发 病 , 心 肺 同 居 上 焦 , 主 气 而 心 主 血 , 失 宣 因 肺 肺
较重的合并症时 , 如心 功 能 不 全 、 源 性 休 克 时 , 医 辨 证 多 心 中
属 心 阳 虚衰 型 . 用 四逆 汤 、 武 汤 之 类 , 用 的 药 物 有 人 参 、 宜 真 常 附子、 姜 、 干 肉桂 、 枝 、 辛 、 桂 细 仙灵 脾 等 , 用 及 时 可 起 到 回 阳 应 救 逆 、 至 是 起 死 回生 的 作 用 。 甚 3 化 痰 清 热 。 神 定 志 安
状 时 , 宜 兼 顾 补 肾 以 交 通 心 肾 , 用 六 味 地 黄 丸 , 匮 肾气 治 常 金 丸等。
痰 浊 阻 滞 是 标 实 中 的 另 一 重 要 内 容 , 症 状 特 点 为 患 者 其 形 体 肥 胖 、 腹 痞满 、 苔 厚 腻 、 体 胖 大 、 中 粘 腻 、 胸 舌 舌 口 时有 痰 涎 、 便不爽 、 滑 。 用 药 物 有 : 萎 、 夏 、 苓 、 皮、 大 脉 常 瓜 半 伏 陈 竹 茹 、 星、 胆 贝母 、 蒲 等 。 由 于 气 血 痰 湿 等 阻 滞 及 五 志 过 极 常 菖
服 用 中 西 药 物 , 不 见 效 , 情 拖 延 至 今 。 现 肠 鸣 泄 泻 , 清 屡 病 便
王 某 某 , ,8岁 , 人 ,9 7 7月 1 男 3 工 19 年 8日就 诊 。患 者 外
患发热 1 O余天 , 经当地卫 生院用西药治疗 , 体温 略降 , 但诸 症
未 减 。现 见 精 神 萎靡 , 色 晦暗 , 寒 发 热 , 闷气 急 , 面 恶 胸 咳声 重
浊, 咯吐 黄 绿 色浓 痰 , 臭 带 血 , 胸 隐 隐 作 痛 , 时 尤 , 于 早 晨 五 更 时 泻 泄 加 重 , 后 稍 安 。伴 腰 膝 酸 黏 每 泻 软, 畏寒 肢 冷 , 思 饮 食 , 力 , 淡 苔 白 , 沉 细 。诊 断 : 更 不 乏 舌 脉 五
会有郁积生 热 , 热扰心神 . 神志不 宁 , 见心悸失 眠 、 致 症 烦燥 易 怒、 口干 口苦 、 尖红 、 舌 苔黄 、 脉数等 , 郁热不 除 , 者情绪不 稳 患
定 。 致病 情 反复 发作 , 用 的药物 有 : 子、 皮 、 叶、 易 常 枝 丹 竹 生 地 、 连 、 芩 等 。安 神 定 志 的药 物 有 : 龙 牡 、 珠 母 、 志 、 黄 黄 生 珍 远 枣仁、 味子 、 砂 、 珀等 。 五 朱 琥
4 调理脏腑关 系
总 之 , 心 病 的 中 医治 疗 不 能 拘 于一 方 一 药 , 认 清 标 本 冠 要 虚 实 , 析 致 病 的 各 种 因素 , 住 主 要 矛 盾 , 除 痹 痛 。 分 抓 解
人体是 一个有机整体 , 五脏是在互相生 化 , 相制约 中存 互
在 , 在 治 疗 中要 充 分 考 虑 脏 腑 之 间 的 影 响 。 故
中医临床治验举隅
王 卫 东
关键词 : 泻; 淋 ; 痈 ; 久 石 肺 头痛 ; 医治 疗 中
中 图分 类 号 : 5 RZ 6 文 献 标 识码 : B 文 章 编 号 :0 6 0 7 (0 0 1 O 7 2 1 0 — 9 9 2 1 ) 一O 5 —0
笔者 从 医 2 O余载 。 治验颇 有心 得 。现 偶拾 临床 病例 几
21 0 0年第 l期
阳 虚 的 症 状 特 点 为 形 寒 肢 冷 、 痛 发 作 时 伴 有 冷 汗 、 足 发 胸 手 凉 、 腹冷痛 、 心 口唇紫 暗 、 沉 细 或 弦 紧 , 心 病 的 重 症 或 出 现 脉 冠
5 7
4 1 宣 肃 肺 气 , 气 行 血 : 床 中 冠 心 病 病 人 常 在 感 冒 或 呼 . 调 临
阻滞气血 , 蒙敝心 阳, 故兼有脾虚症状 的 1才患者治 疗时加用 : 3
益 气 健 脾 升 阳化 湿 药 物 , 用 补 中益 气 汤 、 苓 白术 散等 常 参 4 3 疏 肝 解 郁 , 肝 安 神 : 主 气 机 之 疏 泄 , 气 不 舒 , 脉 . 清 肝 肝 心 亦 郁 滞 , 临证 中 胸痹 病 人 有 肝 郁 症 状 时 要 酌 加 舒 肝 解 郁 药 故 物, 常用 柴 胡 舒 肝 散 、 遥 丸 等 。伴 头 晕 目眩 、 躁 易 怒 、 神 逍 急 心 不宁等症者 , 配合应用天麻勾藤饮 . 肝熄风汤等 。 宜 镇 4 4 补 肾填 精 , 通 心 肾 : 居 上 焦 属 火 , 居 下 焦 居 水 , . 交 心 肾 肾 阴 不 足 , 阳不 足 及 肾精 不 足均 可致 心 肾 不 交 , 伴 有 肾虚 症 肾 故
则 , 绍 于 同道 。 介
l 久 泻
固涩 大 肠 , 下焦 气 化 ”协 助补 骨脂 等 药 培 火 之 基 , 摄 , 收坎 宫 耗 散 之 火 。一 俟 肾 本 得 固 , 泄泻 自除 。 则
2 肺 痈
苗 某 某 , ,8岁 , 术 工 人 , 1 9 女 2 技 于 9 8年 l 1月 5日初 诊 。 患 者 同年 4月 生 育 一 子 后 不 久 患 上 泻 泄 , 以 为 是 产 褥 期 饮 自 食 不 当所 致 , 自行 以饮 食 调理 月余 。效 不 明 显 , 泄更 甚 。 曾 泻
肃 , 中气 机 阻 滞 导 致 心 血 瘀 阻 , 病 人 有 肺 部 症 状 时 应 兼 顾 胸 故 肺 气 , 用 药 物 有 桔 梗 、 仁 、 皮 、 子 、 杷 叶等 。 常 杏 桑 苏 枇 4 2 益 气 健 脾 , 气 行 血 : 脾 虚 之 症 者 , 方 面脾 虚 中气 不 . 调 有 一 足 , 能 升 发 清 阳 , 心 阳不 振 , 一 方 面 湿 浊 中 生 . 浊 上 逆 不 致 另 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