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P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dsp简单课程设计

dsp简单课程设计

dsp简单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DSP(数字信号处理器)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对DSP技术的兴趣和热情。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DSP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主要性能指标;了解DSP 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通信、音视频处理、工业控制等。

技能目标: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使用DSP芯片进行程序设计和系统应用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DSP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新技术的敏感度,增强其对DSP技术的自信心和责任感;激发学生对电子科技和自动化的兴趣,培养其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DSP的基本原理、DSP芯片的结构与工作原理、DSP程序设计方法和DSP应用实例。

1.DSP基本原理:介绍DSP的定义、分类和发展历程,使学生了解DSP技术的基本概念。

2.DSP芯片结构与工作原理:详细讲解DSP芯片的内部结构、工作原理和主要性能指标,以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DSP的运作方式。

3.DSP程序设计方法:教授DSP的编程语言、程序设计流程和调试技巧,使学生具备实际的编程能力。

4.DSP应用实例:分析DSP技术在通信、音视频处理、工业控制等领域的应用实例,帮助学生了解DSP技术的广泛应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DSP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讨论法:学生就DSP技术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分析DSP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DSP技术的价值和应用前景。

4.实验法:安排学生进行DSP实验,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其对DSP技术的实际应用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DSP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DSP技术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dsp综合设计课程设计报告

dsp综合设计课程设计报告

dsp综合设计课程设计报告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DSP(数字信号处理器)综合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知识目标:理解DSP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熟悉DSP芯片的内部结构和编程方法;掌握DSP算法的设计和实现。

2.技能目标:能够使用DSP芯片进行数字信号处理的设计和实现;具备DSP程序的编写和调试能力;能够进行DSP系统的故障诊断和优化。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DSP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认识到DSP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DSP的基本理论、DSP芯片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DSP程序的设计和调试方法、DSP应用系统的设计和实现等。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DSP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概念、算法和特点;DSP芯片的分类和特点。

2.DSP芯片的内部结构:了解DSP芯片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包括CPU、内存、接口、外设等部分。

3.DSP程序的设计和调试:学习DSP程序的设计方法,包括算法描述、程序编写和调试技巧。

4.DSP应用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掌握DSP应用系统的设计方法,包括系统架构、硬件选型、软件开发和系统测试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DSP的基本理论和原理,引导学生理解DSP技术的核心概念。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DSP应用案例,使学生了解DSP技术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熟悉DSP芯片的使用方法和编程技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择一本合适的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资料,提供系统的DSP知识。

dsp大学课程设计

dsp大学课程设计

dsp大学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数字信号处理(DSP)的基本理论、算法和实现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知识目标:–理解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数学基础。

–熟悉常用的数字信号处理算法,如傅里叶变换、离散余弦变换、快速算法等。

–掌握DSP芯片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编程方法。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DSP算法进行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具备使用DSP开发工具和实验设备进行软硬件调试的能力。

–能够编写DSP程序,实现数字信号处理算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增强学生对DSP技术的兴趣和热情,为学生进一步深造和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数字信号处理基础:包括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离散信号处理的基本算法等。

2.离散余弦变换和傅里叶变换:离散余弦变换(DCT)和快速傅里叶变换(FFT)的原理和应用。

3.数字滤波器设计:低通、高通、带通和带阻滤波器的设计方法和应用。

4.DSP芯片和编程:DSP芯片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编程方法,包括C语言和汇编语言编程。

5.实际应用案例:包括音频处理、图像处理、通信系统等领域的实际应用案例分析。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应用案例,使学生了解数字信号处理在工程中的应用。

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DSP芯片的基本编程方法和实验技能。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数字信号处理》(或其他指定教材)。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供学生自主学习和深入研究。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教学视频等,以丰富教学手段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dsp期末课程设计

dsp期末课程设计

dsp期末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数字信号处理(DSP)的基本原理,掌握相关的数学公式和算法。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的数字信号处理问题。

3. 学生能够描述并比较不同DSP算法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熟练运用编程软件(如MATLAB)进行数字信号处理的相关操作。

2. 学生能够独立设计并实现简单的数字信号处理系统,如滤波器、傅里叶变换等。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解决数字信号处理中遇到的问题,并优化算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字信号处理在现代社会中的广泛应用和重要意义,激发对相关领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培养合作精神、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尊重事实,严谨求证,勇于探索。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电子信息类专业DSP课程的期末课程设计,旨在巩固和拓展学生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字信号处理理论基础,掌握基本的编程技能,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欲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指导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数字信号处理基础理论回顾:包括采样定理、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Z变换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 教材章节:第一章至第三章- 内容列举:采样定理、离散信号、线性时不变系统、Z变换等。

2. 数字信号处理算法:重点学习傅里叶变换、快速傅里叶变换(FFT)、滤波器设计等算法。

- 教材章节:第四章至第六章- 内容列举:傅里叶变换、FFT算法、IIR滤波器设计、FIR滤波器设计等。

3. 数字信号处理应用案例:分析并实践数字信号处理在音频、图像、通信等领域的应用。

- 教材章节:第七章至第九章- 内容列举:音频处理、图像处理、通信系统中的应用案例。

dsp硬件设计课程设计

dsp硬件设计课程设计

dsp硬件设计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DSP硬件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进行DSP硬件系统设计和实现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掌握DSP芯片的基本结构和原理。

2.了解DSP硬件设计的基本流程和步骤。

3.熟悉DSP系统的硬件架构和关键模块。

4.能够使用DSP芯片进行硬件系统设计。

5.能够进行DSP系统的硬件调试和验证。

6.能够分析和解决DSP硬件设计中遇到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2.培养学生对DSP硬件设计的兴趣和热情。

3.培养学生对科技发展的关注和对工程实践的重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DSP芯片的基本结构和原理:介绍DSP芯片的内部结构、工作原理和特性。

2.DSP硬件设计的基本流程和步骤:讲解DSP硬件设计的过程,包括需求分析、硬件架构设计、硬件电路设计、硬件调试和验证等。

3.DSP系统的硬件架构和关键模块:介绍DSP系统的硬件架构,包括中央处理单元、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等关键模块。

4.DSP硬件设计的实践案例:通过实际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DSP硬件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将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DSP硬件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和实践案例的分析,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熟悉DSP硬件设计的实践过程和技巧。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1.教材:选择适合本课程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和教学视频,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教学内容。

4.实验设备:提供DSP实验板和相关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评估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dsp课程设计设计方案

dsp课程设计设计方案

dsp课程设计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培养学生运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特点;(2)掌握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算法和常用算法;(3)熟悉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应用领域。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数字信号处理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2)具备使用数字信号处理软件和工具进行算法实现和数据分析的能力;(3)掌握数学建模和编程技巧,提高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3)培养学生对科学事业的热爱,激发学生持续学习的动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数字信号处理基本概念:数字信号、离散时间信号、离散时间系统、Z域等;2.数字信号处理基础算法:离散傅里叶变换、快速傅里叶变换、离散余弦变换、快速离散余弦变换等;3.数字信号处理应用领域:通信系统、语音处理、图像处理、音频处理等;4.数学建模与编程实践:MATLAB软件的使用,数字信号处理算法的实现与分析。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讲授法:通过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算法,使学生掌握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知识;2.讨论法: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数字信号处理在工程应用中的重要性;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手实践,加深对数字信号处理算法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材:选用国内外优秀教材,如《数字信号处理》(郑志中)、《数字信号处理原理与应用》(李翠莲)等;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如《数字信号处理教程》(谢维信)、《数字信号处理学习指导》(张刺激)等;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教学视频等,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教学内容;4.实验设备:配备计算机、MATLAB软件、信号发生器、示波器等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DSP课程设计

DSP课程设计
带通等
压缩:对数字信号进行压 缩处理,如MP3、JPEG等
数字信号处理:对数字信 号进行各种处理,如滤波、
变换、压缩等
采样:将连续时间信号离 散化,得到数字信号
编码:将数字信号转换为 适合传输或存储的格式
变换:对数字信号进行变 换处理,如FFT、DCT等
数字信号处理算法的分类和特点
线性和非线性算法:线性算法简单易实现,非线性算法处理能力强 时域和频域算法:时域算法直观,频域算法处理速度快 确定性和随机性算法:确定性算法稳定性好,随机性算法适应性强 数字滤波器:包括FIR和IIR滤波器,FIR滤波器线性相位,IIR滤波器非线性相位 数字信号处理算法特点:速度快、精度高、灵活性强、易于实现复杂算法
感谢观看
汇报人:
开发环境:CCS、IAR等用于开发DSP程序
03
DSP系统设计
数字信号处理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原理
• 数字信号处理器(DSP):负责处理数字信号,实现各种信号处理算法 • 存储器:存储程序和数据,包括RAM和ROM • 输入/输出设备:接收和输出信号,如ADC、DAC、UART等 • 电源:为系统提供稳定的电源电压 • 控制单元:控制整个系统的运行,包括中断、定时器等 • 总线:连接各个部件,实现数据传输和通信 • 软件:实现各种信号处理算法,如FFT、FIR、IIR等 • 硬件:实现各种信号处理功能,如ADC、DAC、FIFO等 • 数字信号处理系统的基本原理:通过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实现各种信号处理算法,如FFT、FIR、
数字信号处理算法的实现实例和演示
快速傅里叶变换 (FFT):用于信 号频谱分析,实现 快速计算
自适应滤波器:根 据输入信号自动调 整滤波器参数,实 现信号处理
数字滤波器:用于 信号滤波,实现信 号处理

dsp的课程设计

dsp的课程设计

dsp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数字信号处理(DSP)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基本原理;2. 掌握DSP系统的数学模型和基本算法;3. 了解DSP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数学工具进行DSP相关计算;2. 能够运用编程语言实现简单的DSP算法;3. 能够分析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运用DSP技术进行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DSP技术的兴趣,激发其探索精神;2. 培养学生严谨、客观的科学态度,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其在团队中的沟通能力。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1. 课程性质:DSP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编程和电路基础知识;2. 学生特点:高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对新技术和新知识充满好奇;3.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际问题为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分解:1.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DSP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算法;2. 技能目标: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够运用数学工具和编程语言实现DSP 算法;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团队合作和实际问题解决,培养学生对DSP技术的兴趣,提高其科学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字信号处理基本概念:信号的定义、分类及特性;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傅里叶变换及其性质。

2. DSP数学基础:复数运算;欧拉公式;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及其快速算法(FFT)。

3. 数字滤波器设计:滤波器类型;无限长冲击响应(IIR)滤波器和有限长冲击响应(FIR)滤波器设计方法;滤波器的实现与优化。

4. DSP算法实现:快速傅里叶变换(FFT)算法;数字滤波器算法;数字信号处理中的数学优化方法。

5. DSP应用案例分析:语音信号处理;图像信号处理;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dsp综合课程设计

dsp综合课程设计

dsp综合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数字信号处理(DSP)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能,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知识目标:学生将掌握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概念、算法和典型的DSP芯片应用。

具体包括:•数字信号处理的基础理论•常用数字滤波器的设计与分析•快速算法实现,如FFT、IFFT等•DSP芯片的工作原理及编程方法技能目标:通过课程学习和实践操作,学生将能够熟练使用DSP相关软件(如MATLAB等)进行算法仿真和系统设计,并具备一定的硬件操作能力,包括:•利用仿真工具对DSP算法进行验证•设计简单的数字信号处理系统•进行DSP芯片编程和硬件调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学生对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其科技责任感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工程实践和科研探索中,为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围绕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理论、算法实现、DSP芯片应用及系统设计展开。

1.数字信号处理基础:涵盖信号的采样与恢复、离散时间信号处理、离散时间系统特性等基本概念。

2.数字滤波器设计:包括常用滤波器(低通、高通、带通、带阻)的设计方法和理论。

3.快速算法:重点讲解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快速卷积等高效算法。

4.DSP芯片介绍:详细讲解DSP芯片的结构、工作原理及编程环境。

5.实际应用案例:结合实际案例,使学生理解DSP技术在现代通信、音视频处理等领域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结合课程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讲授法:系统讲解理论知识,确保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使学生理解DSP技术的应用。

3.实验法:安排实验课,让学生动手实践,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4.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支持课程的顺利进行,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数字信号处理》(或等同教材)2.参考书籍: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

dsp课程设计

dsp课程设计

dsp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数字信号处理(DSP)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基本原理和算法;2. 学会使用数学工具进行信号的时域、频域分析,并能够解释分析结果;3. 掌握滤波器的设计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际信号进行处理。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DSP技术对实际信号进行采集、处理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2. 熟练使用DSP软件和硬件平台,进行算法的实现和验证;3. 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综合性的DSP项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其主动探索精神;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提高问题解决能力;3.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沟通、交流和协作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选修课,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高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电子技术和数学基础,对信号处理有一定了解,但实践经验不足。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动手实践,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DSP相关项目的设计与实现。

二、教学内容1. 数字信号处理基础:信号与系统、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线性时不变系统、卷积运算等;2. 离散傅里叶变换:傅里叶级数、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快速傅里叶变换(FFT)等;3. 数字滤波器设计:滤波器原理、无限长冲激响应(IIR)滤波器设计、有限长冲激响应(FIR)滤波器设计等;4. 数字信号处理应用:数字信号处理在语音、图像、通信等领域的应用案例分析;5. 实践教学:使用DSP软件和硬件平台进行算法实现和验证,开展综合性的DSP项目。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周:数字信号处理基础第二周: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第三周:线性时不变系统与卷积运算第四周:离散傅里叶变换第五周:快速傅里叶变换第六周:数字滤波器设计原理第七周:IIR滤波器设计第八周:FIR滤波器设计第九周:数字信号处理应用案例分析第十周:实践教学与项目开展教学内容与教材关联性:本课程教学内容依据教材章节进行安排,涵盖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确保学生系统掌握DSP相关知识。

dsp结课课程设计

dsp结课课程设计

dsp结课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数字信号处理(DSP)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 掌握DSP技术在音频、图像、通信等领域的应用;3. 了解DSP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其在现代科技中的地位。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DSP技术进行信号的采集、处理和分析;2. 熟练使用DSP软件和硬件工具进行信号处理实验;3. 能够独立设计简单的DSP系统,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DSP技术及其应用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2.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的能力,增强合作精神;3. 培养学生关注科技发展,认识到科技对国家、社会的重要性。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电子信息类专业DSP课程的结课部分,旨在巩固和拓展学生所学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电子信息基础,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实际操作,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后续相关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数字信号处理基础回顾:包括采样定理、傅里叶变换、Z变换等基本理论,以及数字滤波器设计方法。

教材章节:第一章至第四章2. DSP应用案例分析:分析音频信号处理、图像处理、通信系统等领域的DSP 技术应用。

教材章节:第五章至第七章3. DSP实验与操作:结合实际DSP硬件和软件工具,进行信号处理实验,包括信号采集、处理和分析。

教材章节:第八章至第十章4. DSP系统设计: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设计简单的DSP系统,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章节:第十一章至第十二章5. 课程总结与拓展: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探讨DSP技术的发展趋势,引导学生关注新技术。

教学进度安排:1. 基础知识回顾(2课时)2. 应用案例分析(4课时)3. 实验与操作(4课时)4. 系统设计(4课时)5. 课程总结与拓展(2课时)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应用中。

dsp实验课程设计

dsp实验课程设计

dsp实验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数字信号处理(DSP)的基本原理和概念;2. 掌握DSP实验中常用的算法和编程技巧;3. 学习并应用DSP实验相关软件工具,如MATLAB和DSP开发板;4. 识别并分析实际信号处理问题,设计合适的DSP解决方案。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MATLAB进行DSP算法仿真和数据处理;2. 掌握使用DSP开发板进行硬件实现的步骤和方法;3. 通过实验操作,提升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4. 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技巧,形成良好的学术研究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数字信号处理领域的兴趣和热情;2.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鼓励探索未知领域;3. 树立正确的学术态度,遵循学术规范,尊重他人成果;4. 培养学生面对挑战时的积极心态,增强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验课程,旨在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数字信号处理理论基础,但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有待提高。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动手实践和团队协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达到上述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后续相关课程和实际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数字信号处理基本原理回顾:包括采样定理、信号重建、数字滤波器设计等;- 教材章节:第1章 数字信号处理基础2. DSP算法及编程技巧:快速傅里叶变换(FFT)、滤波器设计(FIR和IIR)、数字信号生成等;- 教材章节:第2章 离散傅里叶变换;第3章 数字滤波器设计3. 实验软件工具应用:MATLAB和DSP开发板的使用方法;- 教材章节:附录A MATLAB工具箱简介;附录B DSP开发板基础操作4. DSP实验案例分析与实现:- 教学案例:语音信号的采集、处理与识别;图像的去噪和增强处理等- 教材章节:第4章 语音信号处理;第5章 图像处理5. 实验操作步骤与要求:包括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实验报告的撰写规范;- 教材章节:各章节实验操作指导教学进度安排:1. 第1周:数字信号处理基本原理回顾;2. 第2周:DSP算法及编程技巧;3. 第3-4周:实验软件工具应用;4. 第5-6周:DSP实验案例分析与实现;5. 第7周:实验操作步骤与要求讲解及实验报告撰写。

简单dsp课程设计

简单dsp课程设计

简单dsp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数字信号处理(DSP)的基本概念,包括采样、量化、滤波等。

2. 学生能掌握简单DSP算法,如快速傅里叶变换(FFT)的基本原理和运用。

3. 学生能描述DSP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使用计算机软件(如MATLAB)进行简单的数字信号处理操作。

2. 学生能设计并实现基本的DSP滤波器,对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

3. 学生能通过实际案例,运用FFT对信号进行处理,并解释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数字信号处理产生兴趣,认识到其在科技发展中的重要性。

2. 学生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讨论、分享,共同解决问题。

3. 学生能从实际案例中体会到科技改变生活,增强科技创新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选修课,旨在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提高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为高中生,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和编程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实际案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和主动探究。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数字信号处理基础概念:包括信号的定义、分类、采样与量化原理,涉及课本第二章相关内容。

2. 数字滤波器设计:讲解不同类型的数字滤波器原理,如低通、高通、带通、带阻滤波器,以及FIR和IIR滤波器的区别与设计方法,参考课本第三章。

3. 快速傅里叶变换(FFT):介绍FFT的基本原理、算法步骤及其在信号处理中的应用,以课本第四章内容为主。

4. DSP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案例分析,展示DSP技术在通信、音视频处理、雷达等领域的作用,结合课本第五章内容。

5. 实践操作:使用MATLAB软件进行数字信号处理实验,包括滤波器设计、信号分析等,涉及课本第六章实验内容。

教学安排与进度:第一周:数字信号处理基础概念学习;第二周:数字滤波器设计原理与分类;第三周:FFT原理与算法学习;第四周:DSP技术应用案例分析;第五周:实践操作,分组完成滤波器设计和信号分析实验。

北交大dsp系统课程设计

北交大dsp系统课程设计

北交大dsp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数字信号处理(DSP)的基本原理,掌握DSP系统的设计流程;2. 学会运用北交大DSP系统课程的相关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3. 掌握DSP系统的模块化设计方法,能够对DSP系统进行模块划分和参数配置。

技能目标:1. 能够熟练运用所学软件(如MATLAB、CCS等)进行DSP算法的设计、仿真与实现;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3. 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能够独立完成DSP系统的搭建和调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待科学研究的严谨态度,注重实验数据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2. 激发学生对数字信号处理领域的兴趣,引导他们探索未知、勇于创新;3. 强化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们认识到所学知识在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运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字信号处理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精神。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程中收获成长。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数字信号处理基础理论:复习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概念、线性时不变系统、傅里叶变换等基本理论,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2. DSP系统设计流程:介绍DSP系统的设计方法、步骤以及相关注意事项,使学生了解整个设计流程。

3. 常用DSP算法:学习并实践常见的数字滤波器设计、快速傅里叶变换(FFT)等算法,掌握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使用方法。

4. DSP系统模块化设计:学习模块化设计方法,对DSP系统进行模块划分,实现参数配置和优化。

DSP设计课程设计

DSP设计课程设计

DSP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DSP(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包括采样定理、傅里叶变换和数字滤波器设计等。

2. 使学生掌握DSP算法的数学推导和实现方法,具备使用DSP芯片进行信号处理的能力。

3. 帮助学生了解DSP技术在通信、音视频处理等领域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工具进行DSP相关算法推导和仿真能力。

2. 提高学生实际操作DSP芯片,完成信号处理实验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够就DSP技术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践和理论相结合。

3. 引导学生关注DSP技术在国家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DSP设计,掌握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其实践操作能力。

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学习成果,以便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学生能够独立完成DSP算法推导、仿真和实验操作,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团队合作中发挥积极作用。

二、教学内容1. DSP基本原理与概念- 采样定理与信号重建- 傅里叶变换及其应用- 数字滤波器设计原理2. DSP算法及其数学推导- 离散时间信号处理基础- 快速傅里叶变换(FFT)算法- 数字滤波器算法实现3. DSP芯片与应用- DSP芯片架构与特点- DSP芯片编程与实验操作- DSP技术在通信、音视频处理等领域的应用案例4. 教学大纲安排与进度- 第一阶段:基本原理与概念(2周)- 课本章节:第1-3章- 第二阶段:DSP算法及其数学推导(3周)- 课本章节:第4-6章- 第三阶段:DSP芯片与应用(3周)- 课本章节:第7-9章教学内容按照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组织,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依据教学大纲,引导学生学习课本相关章节,完成教学内容的学习。

如何学好dsp课程设计

如何学好dsp课程设计

如何学好dsp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数字信号处理(DSP)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具体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算法。

•了解DSP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通信、音视频处理、控制等。

•熟悉DSP相关的硬件平台和软件开发工具。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DSP算法进行实际问题的建模和求解。

•具备使用DSP开发工具进行程序设计和调试的能力。

•学会阅读和分析DSP相关的技术文档和文献。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增强学生对DSP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其进一步学习和研究的动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协调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数字信号处理基础:•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离散时间信号的表示和运算。

•离散时间系统的性质和分类。

2.数字信号处理算法:•信号滤波和谱分析算法。

•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和其应用。

•数字信号处理中的优化算法。

3.DSP硬件平台和软件开发:•DSP芯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DSP编程语言和开发工具。

•硬件描述语言(HDL)和FPGA在DSP中的应用。

4.DSP技术应用案例:•通信系统中的DSP应用。

•音视频处理中的DSP应用。

•控制系统和生物医学信号处理中的DSP应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DSP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应用案例,使学生了解DSP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和调试,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如《数字信号处理》(奥本海姆著)等。

dsp课程设计图文

dsp课程设计图文

dsp课程设计图文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DSP(数字信号处理器)的基本原理、应用和编程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理解DSP的基本概念、结构和分类;2.掌握DSP的基本算法和编程技巧;3.熟悉DSP的开发工具和仿真环境;4.能够运用DSP解决实际信号处理问题。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DSP的基本原理:DSP的概念、发展历程、分类和应用领域;2.DSP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哈佛结构、冯·诺依曼结构、DSP的内部组成和信号流程;3.DSP的基本算法:数字滤波器、快速傅里叶变换、自适应滤波器等;4.DSP的编程方法:C语言编程、汇编语言编程、算法实现和代码优化;5.DSP的开发工具和仿真环境:CCS、MATLAB等工具的使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DSP的基本原理、结构和算法;2.讨论法:学生讨论DSP的应用案例和编程技巧;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信号处理问题,引导学生运用DSP解决问题;4.实验法:让学生动手实践,熟悉DSP的开发工具和仿真环境。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课程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DSP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DSP参考书籍,方便学生深入研究;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4.实验设备:准备DSP开发板和仿真器,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具体评估方式如下:1.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占总分的30%;2.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占总分的20%;3.考试:包括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期中考试占总分的20%,期末考试占总分的30%。

六、教学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安排如下:1.教学进度: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进行教学,确保学生系统地掌握DSP知识;2.教学时间:每周安排2课时,共16周,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3.教学地点:教室和实验室,以便进行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

dsp课程设计仿真

dsp课程设计仿真

dsp课程设计仿真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数字信号处理(DSP)的基本原理和仿真方法,培养学生运用DSP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DSP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2)掌握常用DSP算法及其实现;(3)熟悉DSP仿真软件的使用。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DSP原理和算法分析实际问题;(2)具备使用DSP仿真软件进行仿真实验的能力;(3)能够编写简单的DSP程序。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DSP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3)引导学生关注DSP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章主要围绕DSP课程的设计与仿真展开,具体内容包括:1.DSP系统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2.常用DSP算法及其实现;3.DSP仿真软件的使用;4.DSP实验设计与实践。

教学进度安排如下:(1)第1-2课时:介绍DSP系统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2)第3-4课时:讲解常用DSP算法及其实现;(3)第5-6课时:介绍DSP仿真软件的使用;(4)第7-8课时:进行DSP实验设计与实践。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章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用于讲解DSP基本原理和算法;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DSP技术;3.实验法: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实际操作能力;4.讨论法: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章的教学,将提供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数字信号处理》及相关辅助教材;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以便学生深入研究;3.多媒体资料:制作PPT、教学视频等,以丰富教学手段;4.实验设备:提供DSP实验箱及相关设备,让学生动手实践。

五、教学评估本章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讨论等环节,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2.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评估学生对DSP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3.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DSP实验中的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4.考试成绩:通过期末考试,检验学生对DSP知识的掌握程度。

dsp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

dsp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

dsp原理及应用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数字信号处理(DSP)的基本原理,掌握其核心概念,如采样、量化、滤波器设计等。

2. 掌握DSP技术在音频、视频和通信领域的应用,了解不同应用场景下的技术特点和要求。

3. 学习DSP相关算法,如快速傅里叶变换(FFT)、数字滤波器设计等,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出基于DSP技术的解决方案。

2. 掌握使用DSP开发工具和软件,如MATLAB、Python等,进行算法仿真和实现。

3. 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通过项目实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增强学生对我国在DSP领域取得的成果的自豪感,培养其爱国主义情怀。

3.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学术态度,提高其面对挑战、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培养具备实际工程能力的专业人才。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和编程能力,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但对DSP技术的了解相对有限。

教学要求:1. 结合实际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DSP原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 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数字信号处理基础:包括采样定理、量化原理、信号的表示与处理等基本概念,参照教材第一章内容。

2. 离散傅里叶变换(DFT):讲解DFT的基本原理、性质、应用,以及快速傅里叶变换(FFT)算法,涉及教材第二章。

3. 数字滤波器设计:包括数字滤波器的基本类型、设计方法、性能分析,参照教材第三章。

4. DSP应用案例分析:分析音频处理、图像处理、通信系统等领域的DSP技术,结合教材第四章内容。

dsp相关的课程设计

dsp相关的课程设计

dsp相关的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数字信号处理(DSP)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培养学生运用DSP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概念、发展和分类;(2)掌握常用的数字信号处理算法及其原理;(3)熟悉DSP硬件结构和编程方法;(4)了解DSP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DSP算法进行信号处理;(2)具备使用DSP硬件平台进行编程和调试的能力;(3)能够分析实际问题,并选择合适的DSP技术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兴趣和热情;(2)使学生认识到DSP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数字信号处理基本概念:数字信号、离散时间信号、离散时间系统、Z变换等。

2.数字信号处理算法:傅里叶变换、快速傅里叶变换、滤波器设计、数字滤波器结构等。

3.DSP硬件结构:TMS320系列DSP、FPGA、ADC/DAC等。

4.DSP编程方法:C语言编程、汇编语言编程、算法实现等。

5.DSP应用实例:音频处理、图像处理、通信系统等。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讲授法:用于阐述基本概念、理论和算法;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应用案例,使学生了解DSP技术的应用价值;3.实验法: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实际操作能力;4.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1.教材:《数字信号处理》(郑志中,电子工业出版社);2.参考书:《数字信号处理教程》(李力,清华大学出版社);3.多媒体资料:课件、实验视频等;4.实验设备:TMS320系列DSP开发板、计算机、示波器等。

教学资源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需要进行选择和准备,以支持教学的顺利进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课程设计目的通过我们对DSP 控制器及其应用课程的学习和理解, 综合运用课本中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完成一个温度采集与显示的课程设计。

通过这次实践锻炼我们查阅资料、方案比较、团结合作的能力。

在计。

学会采用简单电路的实验调试和整机指标测试方法,增强我们的动手能力,为以后学习和工作 打下坚实基础2课程设计正文 2.1系统分析 2.1.1设计的任务及步骤根据实验测得热敏电阻和温度的一些数据,设计温度一一电阻公式; 设计外部硬件电路;编写上位机程序2.1.2技术要求函数关系。

其次进行软件设计,主要包括 AD 转换模块、液晶显示模块、算法转换模块、主函数模块以及上位机模块。

最后进行软硬件联系调试,并能在液晶上正常显示温度值。

2.2总体设计 2.2.1硬件设计TMS320F2812作为本次课设使用的 DSP 芯片。

它包含33个电源引脚(为使器件正常运行,所电源复位、复位引脚~RS 软件复位、非法地址复位、看门狗定时器溢出、欠压复位六种复位信号。

所以在设计的初期,把它分成了五个模块。

其中复位采用电源复位的方式,由引脚这个过程我们必须掌握温度采集技术的硬件设计、熟悉A/D 转换技术和DSP 夜晶显示功能的软件设(1)熟悉MC1403芯片的应用;(2)软件完成程序流程图设计和编程,其中包括A/D 转换和液晶显示部分;(6) 软硬件联合调试; (7)书写设计说明书。

此系统利用热敏电阻测得电阻一温度之间的关系, 找到电阻和温度之间的代数关系, 从而检测温度,设计硬件外扩电路,同时设计软件程序,包括 A/D 程序设计,进行软硬件联系调试,能在液晶显示屏上显示温度。

2.1.3设计思路首先设计温度采集电路,由于考虑到使用的是非线性负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 因此采用了桥式电路尽量减小因外接不必要因素导致的误差,通过多次试验测得几个点,并拟合出一条合适的线性有电源引脚必须正确连接且不能悬空)时钟源模块,DSP 有六种信号可以使 DSP 控制器复位,即PCRESETI 起。

6个CPU 时钟周期。

DSP 最小系统组成框图如图 1所图1 DSP 最小系统其中:开关SW-PB 电容以及电阻构成一个简单的抚慰电路;晶振与两个并联电容接在 与XTAL2为2812提供外部时钟;HT7133芯片将5V 直流电源转换为3.3V 直流电源构成电源模块为2812供电。

222系统框图设计该系统包括温度采集模块、F2812芯片、AD 转换模块以及液晶显示模块,2.3单元电路的设计 2.3.1温度采集电路用低压基准芯片 MC1403为电路提供基准电压,确保其尽量减少外界不必要因素的影响。

温度采集电路如图4所示。

示。

vq-e 卜Cl ■-——■Hl T —T IIij-jt1H :vc<? 1 FOVTM K mA Ci-P^T>vcc1一i” 1为了可靠复位,其中低电平的有效时间至少 XTAL1首先通过热敏电阻对 外界温度的变化,从而改变其电位的变化,F2812芯片等待中断并接收数据,然后送入AD 转换模块,AD 对模拟信号进行转换,并将转换结果存放在结果寄存器的高 12位,为保证数据精确多次采考虑到此次使用的是非线性负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 因此采用桥式电路尽量确保其精度, 并使 样求平均值,最后通过算法转换,将结果显示在LCD 液晶上。

系统设计流程如图2所图2系统设计流程图TM£3;CF ;S1;2 (MJvccG\DAGXDDARESET人sueI Bvcchrcuc?XC討Ce^D' Nt NCNCJI ,.图3温度采集电路 2.3.2单元模块的分析 (1) MC1403[氐压基准芯片引脚如图 V 垃- 18 -NCVout - 27 -NC GNB- 36 」NCNC- 45 -NC4所示。

图4 MC1403低压基准芯片引脚图 Vin 端口输入一个4.5~40V 的模拟电压值(接 P2 口的 引脚),在Vout 端输出了一个稳定的 电压值(接P2 口的1引脚,为AD 模块提供参考模拟高电平) ,GND 端接模拟地(接 P2 口的33引 脚)为AD 提供参考模拟低电平,并与数字地短接。

(2)AD 转换模块 当模/数转换完成后,读取结果寄存器前,最好先读取模/数转换控制寄存器 ADCRL2勺 ADCRESULT 或ADCRESUL ,以确定当前结果寄存器的状态,保证读取的结果是正确。

另外,要注意12位的转换结果放在结果寄存器中的高 12位上,要进行位移转换,该12位数据与外部模拟输入 电压的关系为: 12位数字结果=4095* (输入电压/基准电压) 基准电压:3V 输入电压:A/D 采集的电压图.5系统设计总电路图(4)单片机与PC 机串口通讯12位数字结果:12位的转换结果是放在结果寄存器的高 12位上。

(3) LCD 液晶显示模块DSP 经常会对读写周期较慢的输入/输出设备(如液晶显示模块、打印机、键盘等)进行访问, 通常以下两种方法来解决 DSP 与这些慢速设备之间的输入 /输出时序匹配问题。

直接访问方式是将 DSP 的读写信号限于慢速设备接口控制板引出的读写信号线直接相连,时序由 DSP 内部读写逻辑控 制。

由于慢速外设的读写周期相对 DSP 较慢,是两者的时序匹配,还必须进行一些时序方面的控制 处理。

一中处理方法是软件编程等待状态发生器,将外部总线周期扩展到数个机器周期。

由于受硬 件条件的限制,这种扩展通常也是有限的。

液晶显示为128行和64列的矩阵,它分左右两个平面,而一个字是 16行和16列的矩阵,在 按页的显示中每一页是一个 8行和128列的矩阵,所以每一行字是分两页显示的 系统设计总电路图如图 5所示。

VCCC . I i_____社4K ..TiDAEESET€1 戦|~I丫 -----on -----2 -------------------------5DSP 和电脑之间可以方便地进行串口通讯。

进行串行通 RS232电平的,而 DSP 的串口是 TTL 电平的,两者之间模拟转换,但是还是用专用芯片更简单可靠。

我们采用了三线制连接串口,也就是说和电脑的 串口只连接其中的 3根线:第5脚的GND 第2脚的RXD 第3脚的TXD 这是最简单的连接方法,DSP控 制 器脚和单片机的10脚连接,第15脚和单片机的20脚连接。

全双工的串行通讯口原理图如图1所示:图1异步串行通讯原理图DSP 控制器串行通信接口( SCI )是一个标准的通用异步接收 /发送(UART 通信接口。

它的接 收器和发送器都是双缓冲的。

DSP 控制器串行通信接口( SCI )有自已的使能和中断位,它们可以半双工或全双工方式工作。

为了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串行通信接口对接收的数据进行间断检测、奇 偶性、超时和帧错误的检查。

位速率(波特率)可通过一个 16位的比特率选择寄存器进行编程,因此,可以有超过 65000种不同的速率。

SCI 模块是一个8位片内外设,通过 DSP 的16位外部数据总线的低 8位与外部设备通信。

SCI 的物理描述:(1) 两个I/O 引脚。

*SCIRXD ( SCI 接收数据输入) *SCITXD ( SCI 发送数据输出)(2)(3) (4) (5) (6)*奇偶性错误 * 超限错误 *帧错误* 间断检验(7) 两种唤醒多处理器模式,可与任意通信格式一起使用。

*空闲线路唤醒* 位寻址唤醒(8) 半双工或全双工操作。

(9) 双缓冲接收和发送功能。

(10) 接收和发送操作均可通过中断或查询操作进行,相应的状态标志如下:DSP 有一个全双工的串行通讯口,所以 讯时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比如电脑的串口是必须有一个电平转换电路,我们采用了专用芯片MAX232进行转换,虽然也可以用几个三极管进行但是对我们来说已经足够使用了,电路如下图所示,MAX232的第10脚和DSP 的11脚连接,第 9通过一个16位波特率选择寄存器的编程,可得到超过65000种不同的可编程位速率。

1~8的可编程数据字长。

长度为1位或2位的可编程停止位。

内部产生的串行时钟。

四个错误检测标志。

发送器:TXRDY标志(发送器缓冲寄存器准备好接收另一个字符)和TXEMPT标志(发送移位寄存器空)。

接收器:RXRD标志(准备从接收缓冲寄存器中读出一个新字符)、BRKDT标志(间断条件发生)和RXERRQR 可用来监视四个中断条件。

(11) 发送器和接收器中断的分立的使能位(间断除外)(12)SCI 数据,不管是接收的、还是发送的,都是2.4软件程序设计 241软件系统流程图软件系统流程如图6所示。

厂开始图6软件系统流程图2.4.2软件程序设计程序主要包括主程序、中断、延时、 A/D 转换、算法转换、液晶显示等子程序,实现温度采集AD 转换部分我采用单通道采样方式对温度采集电路发送的值进行转换,并使用了第一组的号中断对电路进行定时采样, 由于考虑到热敏电阻比较灵敏, 我采用了多次采样求平均值的方法确 保数据精确。

算法转换部分主要是对 AD 采集并转换的值进行进一步的转换,主要是将桥式电路的电压与热。

NRZ (非归零)格式的。

与显示的功能,程序详见附录。

此次课设我主要负责AD 转换、算法转换和主程序部分。

一位拆分开来复制到 LCD 液晶显示子程序,将结果显示字液晶屏上。

(1)NTC 热敏电阻原理及应用NTC 热敏电阻器在室温下的变化范围在100~1000000欧姆,温度系数-2%~-6.5%o NTC 热敏电阻器可广泛应用于温度测量、温度补偿、抑制浪涌电流等场合。

NTC 热敏电阻为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

零功率电阻值 RT (Q) : RT 指在规定温度 T 时,采用引起电阻值变化相对于总的测量误差来说 可以忽略不计的测量功率测得的电阻值。

电阻值和温度变化的关系式为:RT = RN exp B(1/T- 1/TN)NTC 热敏电阻的材料常数,又叫热敏指数。

:以自然数e 为底的指数(e = 2.71828…)o该关系式是经验公式,只在额定温度TN 或额定电阻阻值 RN 的有限范围内才具有一定的精确额定零功率电阻值 R25 (Q):根据国标规定,额定零功率电阻值是 NTC 热敏电阻在基准温敏电阻多少阻值,亦指该值。

材料常数(热敏指数)TiTiT3-T1即R25 = 150 Q, 120Q 时为45C ,经计算,B 约为2121.7K 。

代入得:r=150*ex p( 2121.7*((1/t)-1/298))取曲线上的任意几点,再用 Matlab 进行曲线拟合,得到几条直线,经筛选后得到如图 形。

经变换单位后,得到温度与电阻值之间的关系式:敏电阻的关系和拟合的温度与电阻的关系整合在一起,使其转换为我们能看懂的温度,并将其一位RT :在温度T (K )时的NTC 热敏电阻阻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