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师德在教育中闪光》专题讲座心得体会第一篇
《让师德在教育中闪光》观后感
《让师德在教育中闪光》观后感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而教师,则是教育事业的灵魂工程师。
观看了《让师德在教育中闪光》之后,我深受触动,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这部作品宛如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了教育中师德的重要性,也让我对教师这一神圣职业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感悟。
影片中,一个个鲜活的教育故事展现在眼前。
有的教师为了帮助贫困学生,不惜自掏腰包,为他们购买学习用品和书籍;有的教师在学生生病时,日夜守护,关怀备至;还有的教师面对学习困难的学生,不厌其烦地耐心辅导,用爱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这些画面让我深刻地认识到,真正的师德并非是华丽的口号,而是在平凡的日常教育教学中,通过点滴的行动去关爱学生、帮助学生、引导学生。
一位优秀的教师,应当拥有深厚的教育情怀。
这种情怀不是一时的热情,而是持久的热爱和执着。
它体现在对教育事业的全身心投入,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挑战,都能坚守岗位,不离不弃。
影片中的一位乡村教师,身处简陋的教学环境,却从未抱怨,而是用自己的热情点燃了学生们求知的渴望。
他坚信,每个孩子都有无限的潜力,只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和足够的关爱,都能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这份对教育的坚定信念和无私奉献,正是师德的核心所在。
良好的师德还体现在教师的专业素养上。
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学科知识,更要有高超的教学方法和艺术。
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灵活调整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同时,教师还要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跟上时代的步伐,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关爱学生是师德的重要体现。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有着不同的性格、兴趣和需求。
教师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
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充满自信和勇气。
当学生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教师要给予耐心的倾听和帮助,引导他们正确面对,培养他们坚韧不拔的品质。
让师德在教育中闪光
让师德在教育中闪光—观后感作者SH学校组织观看了哈尔滨市卫生学校副校长李小凡老师的视频讲座-让师德在教育中闪光。
这是工作以来第一次听李小凡老师的视频讲座,大家都一丝不苟,认真观看,我也对一些经典的教学案例做了详细的笔记。
李老师生动的讲述了大量的案例,从实践出发,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告诉我们什么是师德,和如何将师德内化,从而在施教的过程中自然地流露出内化的师德,让每一位老师都可以身体力行的将这种品德在教育中发扬光大。
她的讲座情感真挚,耐人寻味。
内化师德是当代教育新坐标的支撑点:李老师提出:1、内在有张力。
2、潜在有魅力。
3、外在有活力。
这种三力合一的观点可谓新颖,有理有据。
对于三力合一法则我理解,同物理学中的张力一样,老师应该有广阔的胸怀,会用包容的眼光来对待每一个学生,通过换位思考来近距离接触每位学生的内心世界。
另外,教师具备培养人的能力,没有能力师德也就无从谈起。
我对于“三力合一”内化师德法内涵的理解是:首先,要启迪自我的心灵,挖掘自己的潜在的品德。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塑造者,欲育人必先育己,只有把自己的思想提升到一个境界,才有资本去教书育人,才有能力做好教师这个神圣的工作。
其次,要不断的完善人格素质,追求人性完美。
内化师德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有不断的吸收,不断的挖掘自身潜在,才有源源不断的能量,知识去释放给学生,才能发挥自身的人格魅力以感染学生。
最后要把真善、品行、情操、境界有机结合起来。
对于教师来说,修养是教育的载体,境界是教育的起点,人格是教育的风帆。
将真善、品行、情操、境界有机结合是一个教师教书育人的前提。
师德建设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教育主题,但就在“公正而和谐”的思想成为现代教育主旋律之时,“双向主体和谐发展”也逐渐成为新型师生关系的主要模式。
简言之:教学相长。
现在的学生,身处在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他们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很多,他们从老师那儿获取的知识只是其众多渠道之一,他们原先对老师仰视的态度也已有所改变。
让师德在教育中闪光观后感范文
让师德在教育中闪光观后感范文让师德在教育中闪光观后感范文今天观看“让师德在教育中闪光”视频,对师德的内涵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深有感触,并深受启发,更是深受教育,也引发了几点思考。
一个真正具备师德的教师至少要做如下三方面的努力:第一要热爱教育事业教师的师德是教师的灵魂,师德是教师职业理想的翅膀,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书育人需要感情、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这种付出是要以强烈的使命感为基础的。
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是要甘于寂寞,甘于辛苦的,这是师德的首要条件。
第二要热爱学生教师必须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他们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都得到发展,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情感方面的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爱需要教师对学生倾注相当的热情,对其各方面给予关注。
“爱”要一视同仁,持之以恒;“爱”要面向全体学生。
“金凤凰”固然可爱,而“丑小鸭”更需要阳光,多给他们一份爱心,一声赞美,一个微笑,少一些说教,要更多和他们交心谈心,帮助他们查找“后进”的原因,真正做到对症下药,在学习和生活细节上关心他们。
第三要为人师表作为一名特殊教育工作者,首先要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按照一个好老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严守师德,身正为范,用爱心善待每一个儿童,时时处处作学生的表率,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重视孩子的行为习惯。
教授做人的道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智慧的代表,是高尚人格之化身,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他们精神世界起着无声无息的作用,因此,教师一定要用自己的模范作用,作为学生表率,教师不仅要有做人的威望,人格的力量,令学生所敬佩,还要以最佳的思想境界、精神状况和行为表现,积极影响教育学生,使他们健康成长。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规范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时刻谨记:孩子的眼睛就像摄象机,耳朵就像录音机,他们会把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记在心里。
教师要做学生的榜样,要做给学生看,而不是说给学生听,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教育每一个学生。
让师德在教育中闪光观后感
让师德在教育中闪光观后感教育是一座永不停息的灯塔,而师德则是教育中永不褪色的光芒。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一场关于师德的研讨会,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师德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在这次研讨会中,我聆听了各界专家学者的演讲,也和其他教育工作者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从中得到了诸多启示和思考。
师德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准则和道德修养的总和。
一个教育者的师德表现出他们的职业态度、道德观念以及教学方法。
在研讨会中,我了解到,师德既体现在师生互动中,也反映在教育工作者与家长、社会的关系中。
教育工作者应该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将自己的道德观念渗透到教育的每一个细节中。
教育工作者作为学生的引路人,肩负着培养新一代优秀人才的重要使命。
他们要善于启迪学生的智慧,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在研讨会上,我听到了许多教育工作者分享关于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道德修养的经验。
他们强调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很多实际可行的方法,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组织道德讲座和读书推广活动等。
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只有真正做到以身作则,我们才能成为学生心中的楷模,才能真正影响学生的品德和道德观念。
同时,教育工作者还需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这不仅是在教学中严格要求学生,更是在关注他们的生活和成长。
在研讨会中,一位老师分享了她与学生建立深入联系的经历。
她通过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了真正的关怀和支持。
从她的故事中,我明白到,只有真正与学生建立信任和情感的纽带,我们才能真正影响学生的成长,才能真正将师德的力量发挥到极致。
此外,教育工作者还需要注重与家长和社会的合作。
在研讨会上,一位教育工作者分享了她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合作经验。
她强调了家校合作在学生发展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些实际的合作方式,如定期召开家长会、与家长进行交流和合作等。
这位教育工作者的经验告诉我,只有与家长和社会形成合力,我们才能真正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
暑期学习心得体会让师德在教育中闪光
暑期学习心得体会:让师德在教育中闪光暑期的学习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师德在教育中的核心地位。
通过这段时间的深入学习和实践,我更加明确了作为一名教师,应如何将高尚的师德融入到日常的教学和生活中,使之成为教育工作的闪光点。
在暑期的学习中,我特别关注了师德修养的提升。
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是每位教师的基本职责。
我学习了如何通过自己的行为来传递正能量,如何以身作则,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同时,我也认识到了关爱学生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做到公正无私,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和权利。
我学会了用心倾听学生的声音,理解他们的需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这种关爱不仅体现在学术上,更体现在对学生心灵的关怀上。
此外,我还学习了如何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反思和完善自我。
教师的成长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我通过参与教研活动、阅读教育文献和与同行交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这种持续的学习和反思,让我在教育实践中更加成熟和自信。
在暑期的学习中,我也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力量。
教育工作不是孤立的,它需要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我学会了如何与同事协作,共同解决教育问题,如何与家长沟通,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
通过这次暑期的学习,我更加坚信师德是教育工作者的灵魂。
我将会继续坚持高尚的师德标准,用爱心和智慧去启迪学生,为培养他们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而努力。
同时,我也将持续关注师德建设的新动态,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为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让师德在教育中闪光,不仅是我的个人追求,也是我作为一名教师的不懈使命。
观《让师德在教育中闪光》有感1
观《让师德在教育中闪光》有感通过这几天对《让师德在教育中闪光》的学习,我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为深刻认识和体会。
一、要爱国守法。
做守法的公民,自觉遵守《教师法》等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和义务。
有了这个基础才可以教书育人。
二、爱岗敬业。
“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的献身精神,”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最高精神境界。
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看成是教师的最高美德。
干一行,爱一行,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服从领导,不打折扣,认真、圆满完成学校领导教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三、关爱学生。
帮助孩子成长,不是靠批评、责备,而是发自内心的爱,用爱,去叩起心灵的大门。
只有你先去尊重别人爱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爱你。
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捧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这正是教师无私奉献爱心的典范。
只有爱才赢得爱,你爱教育,你爱学生,教育事业才爱你,学生才爱你,你才能获得事业上的乐趣,只要你能发现教师事业中的那份爱,你就会每天都有新发现,你就会感到每个学生都是一朵含苞待放的美丽的花朵。
四、为人师表。
常言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教师的人格力量来自于学术水平与道德情操的完善统一,不仅要在自己讲授的课程中学识渊博,循循善诱,更要通过言传身教,通过榜样,无言的力量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使学生树立坚定的信念和远大理想。
这方面孟二冬教授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光辉的典范。
孟教授的一个博士生说:“如果一个导师在学生论文的每一页都夹上了写得密密麻麻的纸条,就凭这一点,谁还能不严格要求自己呢?”从这我们可以触摸到了一位为师者的高尚人格给学生所带来的精神震撼。
五、终身学习。
我们必须知责任、明责任、负责任、尽责任。
教师惟有不断的自我发展、自我提高、自我完善,才能更好的履行教育这神圣的职责。
“做一个现代人必须取得现代的知识,学会现代的技能,感觉现代的问题,并以现代的方法发挥我们的力量。
时代是继续不断的前进,我们必得参加在现代生活里面,与时代俱进,才能做一个长久的现代人”,“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
让师德在教育中闪光
观看《师德在教育中闪光》心得体会
乌拉街中心校吴冰
观看《师德在教育中闪光》后,感觉自己在教师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方面都有了极大的提高。
听着老师那富有情感的话语,娓娓道来,深有感触。
在谈到怎样做一个人师?要求要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与学生心贴心地交流。
总之,做人师的过程一定就是通过进入学生内心教化学生心灵的过程。
这里体现的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大爱,爱生是师德的核心,师德,是一份博大厚重的对学生的爱。
赢得学生尊敬和爱戴是一名教师的魅力所在。
能够拥有这份魅力却是那么难能可贵。
它需要你赋有真心、耐心和信心。
用真心来对待每一个学生,孩子们能够了解那是你对他们的爱,而爱是相互的,日子久了,他们会对你产生信任和依赖。
用耐心来对待每一个学生,允许学生犯错误,因为这是在他们成长中不断纠正自己的过程,我们应该用和蔼、宽容的目光和满满的耐心来注视,鼓励他们,让他们感受到原来老师和学生之间是平等、和谐的,在这种气氛中产生严慈相济的爱,孩子们才会“亲其师”。
教育学生,先要爱生,对学生应是一份博大厚重的爱。
向他们传理念信念之道,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信念的人;向他们传德行修养之道,使他们成为有道德、有爱心的人。
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真正的转变。
这也是最高尚的师德,师德是教师的灵魂。
师德是一盏灯,照亮人前行的路;师德是生命的春,是人和谐发展的根!。
教师个人计划总结《让师德在教育中闪光》观后感
教师个人参考计划总结《让师德在教育中闪光》观后感看了李晓凡老师的讲座,我收获颇丰,深深地感触到做一名人师的责任不是只言片语所能表达,其内涵和外延的内容太多太多,值得深思。
李老师提出的“三力合一”内化师德的观点非常好,内在有张力、潜在有魅力、外在有活力,充分说明了师德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生活中屡屡看到教育行业一些反面的例子,甚至是触目惊心,归其根本,是师德的缺失,我们应该引以为鉴。
学校也定期地组织学习老师职业道德标准,事实上确实是强化我们的道德认识,把师德作为本人的一项准则,也是一种责任。
没有师德谈何教育?良好的师德对熏陶老师情操,转变老师气质,提高老师素养,激发老师的积极性,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实践证明,加强老师职业道德建立具有严重的意义。
人民老师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开展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立者和接班人的荣耀任务。
一方面要用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启发学生,充实他们的头脑;另一方面,又要培养学生高尚道德质量。
在新时期作为老师,要不断更新充实本人的学问。
博学多才对一位老师来说所以非常重要,它决定着学生知识的广度和宽度。
只有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才能不断将师德内化为本人的气质投入到教育教学中。
良好的师德也会感染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在教育工作中,热爱学生,诲人不倦,是老师的天职。
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说:“没有爱就没有目的”。
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要成为小孩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本人的心奉献给他”。
只有爱他们,才能怀着满腔热情,以极大的耐心、细致去探求学生的思想、情感、兴趣、性格、需要;只有爱他们,才会诚心诚意地、不屈不挠地教育他们。
热爱,才会使学生主动地、愉快地接受教育。
有爱有责任,让师德在教育中闪光。
《让师德在教育中闪光》观后感
《让师德在教育中闪光》观后感《〈让师德在教育中闪光〉观后感》前几天看了《让师德在教育中闪光》这个片子,心里头那叫一个百感交集哟!片子里展现的那些老师们,真的是让我打心眼里佩服。
他们对学生的那种关心、那种爱护,真不是随便说说就能做到的。
这让我想起了我读小学时候的一位老师,姓王,我们都叫她王老师。
王老师教我们语文,她个子不高,瘦瘦小小的,但眼睛特别有神。
那时候,我是个特别调皮捣蛋的孩子,上课总是坐不住,不是跟同桌讲话,就是在下面搞小动作。
有一次语文课上,我又开始不安分了,偷偷在桌肚里玩一个小玩具车。
正玩得入神呢,突然听到王老师叫我的名字。
我心里“咯噔”一下,心想:完了完了,要挨批了。
可没想到,王老师并没有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我,而是走到我身边,轻轻敲了敲我的桌子,示意我把玩具收起来。
下课后,她把我叫到了办公室。
我当时特别紧张,低着头不敢看她。
王老师却拉着我的手,让我坐在她旁边的椅子上,然后温柔地对我说:“孩子,老师知道你聪明,可要是把聪明劲儿都用在玩上,学习可就落下啦。
”她一边说,一边用手轻轻摸着我的头。
我记得特别清楚,那天办公室里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我们身上,王老师的脸上满是关心和期待。
从那以后,我上课再也不敢随便开小差了,每次想要走神的时候,就会想起王老师那温柔的眼神和话语。
还有一次,我们班组织春游。
大家都兴奋得不得了,一路上叽叽喳喳的。
到了目的地,大家就像脱缰的小马驹,到处跑到处玩。
我不小心摔了一跤,膝盖擦破了皮,疼得我直掉眼泪。
王老师听到我的哭声,赶紧跑过来,查看我的伤口。
她一边安慰我,一边从包里拿出纸巾和药水,小心翼翼地帮我处理伤口。
她的动作那么轻柔,就像妈妈一样。
处理好伤口后,她还一直牵着我的手,陪我走了好长一段路。
王老师对我们的关心可不止这些。
我们班有个同学家里条件不好,冬天的时候连一件厚棉袄都没有。
王老师知道后,自己买了一件棉袄送给他。
还有个同学学习成绩不太好,王老师每天放学后都会留下来给他辅导功课,从不嫌麻烦。
让师得在教育中闪光心得体会
学习《让师德在教育中闪光》心得体会假期期间,我校组织了学习李晓凡老师讲座《让师德在教育中闪光》感受颇深,受到了极大的鼓舞。
特别是李老师三力合一内化师德的观点,给我留下深刻的影响。
1、内在有张力2、潜在有魅力3、外在有活力有位名人说过,教师的高尚不在于他培养了多少科学家、艺术家,而在于他的细微之处,以高尚的师德影响人,培育人。
造就具有创新的新一代,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什么是师德?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我对师德的理解: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培养、塑造新一代,自己的道德品质将直接影响下一代的成长。
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既要把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响学生、感化学生,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长发展。
因而教师必须要有高尚的思想境界,纯洁美好的心灵。
在工作中,教师要安贫乐教,甘于奉献。
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自理、自立、自信,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成为一个合格而优秀的公民。
一个与时俱进的教师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是自我提升技能和水平的能力的要求。
通过这次教育,我对师德的含义有了更深一层的体会。
在学生心目中,具有爱心和具有知识,才是“好教师”。
师生间真挚的情感,会使学生自觉地尊重教师的劳动,愿意接近老师,希望与老师合作,向老师袒露自己的思想教师对学生要有一颗慈母般的爱心。
有爱心有知识的教师才是“好教师”。
学会自我认识;没有自我认识;就既不可能有自我教育,也不可能有自我控制。
我们要不断树立学习的观念,在思考中生活,在学习中工作,在努力中不断地进步。
我们要唤醒学生人格的觉醒,通过我们不断地,反复的教育,希望我的学生们能拥有一种充实、乐观上进的生活状态。
1.爱岗敬业、献身教育是师德的基本要求教师的职业有苦也有乐,平凡中见伟大,只有爱岗敬业,教师才能积极面对自身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才能自觉、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在教育活动中有所收获。
《让师德在教育中闪光》观后感
《让师德在教育中闪光》观后感《〈让师德在教育中闪光〉观后感》前几天看了《让师德在教育中闪光》这个片子,感触颇多呀!片中展现了好多位老师的故事,他们那种对学生的关爱、对教育事业的热忱,真的让我特别感动。
其中有一位老师的经历,给我留下的印象特别深。
这位老师姓王,教初中语文。
她看起来普普通通的,但是只要一走进教室,整个人就像会发光一样。
记得有一次,他们班新转来了一个学生小李,这孩子因为父母工作变动刚刚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陌生的学校,整个人怯生生的,也不爱说话。
王老师注意到了小李的情况,没有直接去问他,而是默默地观察着。
上语文课的时候,王老师提了一个问题,她看到小李的眼神里有一丝想要回答的渴望,但是又有些犹豫。
王老师就鼓励地看着小李说:“这位新同学,你来试试呗,老师相信你能行!”小李在王老师的鼓励下,慢慢地站起来,声音小小的回答了问题。
虽然回答得不是特别完美,但是王老师却特别高兴,带头给他鼓掌,还表扬他勇敢。
从那以后,小李好像慢慢有了点变化,上课的时候眼神不再总是闪躲。
王老师还发现小李的作文写得很不错,但是字却不太好看。
于是,王老师就利用课余时间,单独辅导小李练字。
她不是那种很严肃地说教,而是一边握着小李的手,一边轻松地说:“你看哈,这字就像人一样,得站得直直的才有精神,咱们把这笔画写直喽,字就漂亮啦!”就这样,小李的字一点点有了进步。
有一回,学校组织春游。
大家都玩得特别开心,可小李不小心摔了一跤,膝盖破了皮。
王老师二话不说,赶紧跑过去,把小李扶起来,仔细地查看伤口,嘴里还念叨着:“哎呀,这可心疼死老师了,都怪老师没照顾好你。
”然后,王老师小心翼翼地把小李带到了附近的医务室,亲自给他清理伤口,一边弄还一边问:“疼不疼啊,孩子,你忍着点哈。
”那关切的样子,就好像小李是她自己的孩子一样。
在学习上,王老师对小李也是丝毫不放松。
小李有时候会因为跟不上进度而着急,王老师就耐心地给他讲解,一遍不行就两遍,两遍不行就三遍,直到小李完全明白为止。
《让师德在教育中闪光》观后感
《让师德在教育中闪光》观后感2014年5月21日,我和老师们一起观看了教育专家李晓凡师德培训视频《让师德在教育中闪光》,李老师在讲座中提出了“内化师德”的理论. 使大家认识到,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教师职业道德在促进学生德、智、体各方面的发展上都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新时期的人民教师,肩负着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体、有纪律的一代新人的光荣使命。
教师应以献身教育事业为已任,以热爱孩子为天职。
只有热爱学生,以教为乐,献身教育事业的人,才会激励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尽心尽责,探求教书育人的途径和方法。
修养自我,发挥我们自己潜在的魅力,让自己拥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把快乐的人生传递给学生,学会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与学生进行心贴心的交流。
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
在日常教育工作中,我们总是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地教育我们的学生要怎么怎么做,怎样做又是不对的,可是有时效果却微乎其微,这个时候我们是否应该反省一下自己:我有没有用心和学生进行交流?李老师说师德是一个内化的过程,主张我们内在要有张力,我们很多教师都被日常繁杂的工作牵着鼻子走,却很少去思考自己。
我们要有博大宽容的胸怀,提高自身的修养,并且要先不断完善我们自己的人格素质,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在这些基础上,然后在慢慢地追求人性的完美,这些都是对自己的要求。
建立新型的现代师生关系,教师要进行必要的角色转换,要从传统的师道尊严中摆脱出来,要从家长的威严中解放出来,要从唯一正确的师长的假想中醒悟过来,学会倾听,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会欣赏,懂得赞美,善于交流,成为学生成长的伙伴,成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和鼓励者。
总之,做为教师,我们的责任不仅仅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还要教育学生成人、成才。
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抽象的一个字,而是一种具体的教育过程,是建立在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宽容、原谅、赏识、信任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心理相容,只有这样,师生关系才能体现平等和尊重,才能体现出我们教师的师德,那么教育的效果也就会象我们所希望的那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暑期学习心得体会让师德在教育中闪光
暑期学习心得体会让师德在教育中闪光在暑期学习中,师德对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强调。
作为一名师范大学的学生,在这个暑假中,我参加了一项师德教育培训,深切感受到了师德在教育中的闪光作用,并从中得到了许多心得体会。
首先,师德是教育工作的灵魂。
一位教师的师德决定着他的教育态度、教育方法和教育效果。
在培训中,我们学习了一些师德的基本要求,如敬业精神、责任心、爱心等。
这些基本要求不仅要求教师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更要求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能够恪守职责、尽职尽责,以诚信和热爱去对待每一个学生。
一个教师如果没有良好的师德,就会迷失在教育的道路上,无法达到教育的目标,也无法获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
其次,师德是教育中的光亮标志。
在培训中,我们也学习了一些师德的具体表现方式,如言行举止有礼、尊重学生的需求、关爱学生的成长等。
这些师德的具体表现不仅能够营造积极的教育氛围,更能够给学生树立榜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一个师德高尚的教师,不仅在教育工作中言传身教,更能够以身作则,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道路。
再次,师德是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培训中,我们也了解到师德与教师职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教师是一个重要的知识传递者和社会赋能者,在教育工作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
只有具备了高尚的师德,教师才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工作中,获得教育的乐趣和成就感。
同时,师德也是评价教师职业发展的关键指标之一。
一个师德高尚的教师,不仅能够获得学生和家长的认可,还会受到学校和社会的尊重和支持,有更多的机会和平台来展示自己的才能和价值。
最后,师德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个有良好师德的教师,不仅能够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更能够在教育中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通过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道德品质,培养他们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因此,师德与社会和谐发展密切相关,师德优良的教师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力量。
通过这次暑期师德教育培训,我深刻认识到了师德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和闪光作用。
2023年暑期学习心得体会让师德在教育中闪光
2023年暑期学习心得体会让师德在教育中闪光在2023年暑期的学习中,我深切感受到了师德在教育中的闪光。
作为一名教师,师德是我们的底线,是我们对教育事业的高度责任感和敬业精神的体现。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我对师德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首先,师德是教育工作者的“灵魂”。
在教育工作中,我们不仅要注重教学的专业能力和知识水平,更重要的是要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职业操守。
只有有了良好的师德,我们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教育职责,对学生负责,对教育事业负责。
因此,师德是教育工作者的“灵魂”,是我们工作的核心和动力。
其次,师德是教育工作者的行为规范。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我们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言传身教地引领他们成长。
我们要严守教师职业操守,不利用职权谋私利,不对学生进行体罚和辱骂,不传播不良信息,不违反学校的规章制度。
只有遵守这些行为规范,我们才能真正起到表率作用,为学生塑造良好的品德和价值观。
第三,师德是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
教师应该具备正确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启发他们的兴趣和潜能,引导他们发展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同时,我们要积极倡导个性化教育,尊重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在教育中发扬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教育他们成为积极向上、有社会担当的人才。
最后,师德是教育工作者与家庭、社会和学生之间的纽带。
我们要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在学校教育工作中,我们要与社会各界积极合作,发挥好教育的社会功能,为社会培养人才,为社会和谐稳定做出贡献。
同时,我们还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关心他们的思想动态,倾听他们的心声,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条件。
在这段学习与实践的过程中,我深切感受到了师德的重要性和价值。
暑期师德师风学习心得体会:让师德在教育中闪光
暑期师德师风学习心得体会:让师德在教育中闪光【暑期师德师风学习心得体会:让师德在教育中闪光1】当鲜花绽放于阳光之下,是绿叶最快乐的日子。
当果实成熟于金秋时节,是园丁最欣慰的时刻。
由学生到教师——是我人生的一大转折点!想想临近毕业的那段日子,我正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徘徊着,矛盾着……因为理想和机缘,我选择了教育事业,今年的九月份我带着一颗赤诚的心踏上了工作岗位,来到了美丽的区一中。
虽工作不久,我却亲身感受到了老师们的爱岗敬业、默默奉献,亲身感受到了老师们的孜孜不倦、潜心研究;亲身感受到了那为了孩子和祖国的教育事业,真诚奉献的博大情怀。
他们的精神让我感动!每天早上,天还未亮,老师们就已经来到了学校,开始一天忙碌的工作。
当下午下班的铃声敲响时,老师们依然坐在办公桌前忙着自己的工作。
晚上教学楼内那几扇通亮的窗户,映衬着老师们工作的身影!听过优秀教师们的一节节公开课后,我收益匪浅。
他们的课让我懂得了什么是“细致”,什么是“严谨”,什么是“创新”……为了上好一堂课,老师们总是精心准备,关注每一个细节,甚至为每一句话、每一个词语都细细地斟酌。
究竟是什么力量让他们如此的敬业?那就是对教育事业那份执着的追求!“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的灵魂。
作为教师应首先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热爱学生,为人师表,勤于奉献。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更应该加倍努力,像这些优秀的老师们一样,让师德在教育中闪光!是啊!教师不是伟人,不能像伟人一样成为偶像,受人景仰;教师不是英雄,不能像英雄一样树碑立传,流芳千古;教师不是明星,不能像明星一样妇孺皆知……相比之下,教师所做的一切是那么普通,那么平凡,那么琐碎!在这些平凡的、琐碎的工作面前,我曾经烦恼过、彷徨过,但是身边的老师们总是在无形之中给与我向上的力量,让我永不言弃。
青年就该有青年的干劲!正是因为我们年轻,所以我们更要有所追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想想每天清晨“老师,您好”那童稚的问候,给我带来了一天的快乐和生机;想想放学后那一声声“老师,再见”,给我留下了明天的希望之光……其实我们拥有充实的教师人生,我相信,当我们的生命走向尽头时,我们一定可以自豪地说:“天空没有留下我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让师德在教育中闪光》心得体会
陈滩小学董不易
教师之所以成为教师,首先在于他必须具有高尚的师德。
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民族素质的竞争,即人才的竞争。
因此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大批优秀人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迫切。
教师肩负着培养新人的历史重任,因此教师的素质、教师的职业道德是社会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
这学期学校组织全体教师观看了李晓凡教授的讲座《让师德在教育中闪光》。
在讲座中,李教授指出“内化师德是当代新德育坐标的支撑点”。
李教授认为“三力合一”是指:一、内在有张力。
二、潜在有魅力。
三、外在有活力。
”“三力合一,内化师德”的内涵是:一、启迪自我心灵。
二、完善人格素质。
三、追求人性完美。
四、把真、善、美与品行、情操、境界有机。
通过聆听了李晓凡老师感人肺腑的报告后,我才真正看到和感觉到了,原来就在我的身边,有那么多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同行。
在陈滩小学这个美丽的环境中,接触到了可爱的学生们,我才真正体会和感受到了,我所从事的事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更感受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光荣和重要。
“教师要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水平,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风范影响和教育学生。
”师德即教师道德,严格地讲,在外延上师德是一个比教师职业道德宽泛一些的概念。
它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教师作为一般社会成员,即作为公民应
遵循的社会公德和家庭道德;二是作为特殊社会成员,即作为教师应遵循的职业道德。
通常我们把师德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简称,它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是调节教师与他人、与集体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定社会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与概括。
教师应该烙守自己的职责明人伦,修教化。
孔子提出“诲人不倦”、“有教无类”,这是孔子提出的对教师敬业精神的高度概括和明确要求。
它体现出教师对教育执着的爱,对学生真诚的爱,对从教的非凡乐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要做到爱岗敬业,热爱教育事业,首先要求具备的一个最基本、最重要的品质,就是深深热爱孩子,有跟孩子在一起的内在需要,有深入到孩子世界中去并了解和觉察每个学生的个性和个人特点的能力。
“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只有在自己整个教育生活中不断地研究学生的心理,加深自己的心理学知识,才能够成为教育工作的真正能手”。
通过《让师德在教育中闪光》讲座的学习,我认识到了自己在教育事业上,任然做的不足。
经过一段之间的反思,我认为自己今后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提高师德修养:
1、不断学习,充实自我
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不断研究,才能既充实自己,同时又有知识教给学生,要不断创新自己的思想理念,才能有源头活水。
苏霍姆林斯基强调,为使学生热爱知识,其首要源泉是教师的渊博知识。
“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
它。
教师时常要读,平时积累的知识越多,上课就越轻松。
”同时,他强调教师必须成为“探索者、研究者”,要有勇于进行教育探索与研究的胆量和脚踏实地的治学作风。
2、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
教书是途径,育人是目的。
育人重于教书,教师既要做经师更要做人师,应处理好经师与人师的关系。
他说“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
处。
”“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教师应该为人师表,“师者,人之模范也”。
为人师表就要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只要教师以身作则,学生就能不令而行,不言而化。
教师不仅要讲得好,更重要的是要做得好,用自己的行为去感染和影响学生。
陶行知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起表率作用。
“要想学生学好,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
”
3、热爱学生、因材施教
关于因材施教,中外教育家都有着十分精辟的论述。
热爱学生、因材施教是锻炼师德修养的必然要求。
孔子特别注意研究学生的特点,对于学生的个性特征有深刻的观察和分析,并根据他们的特点给
予切合实际的教育。
如,他认为“由也果”(认为子路果敢),“赐也达”(子贡为人豁达、大度),“求也艺”(冉求多才多艺),“柴也愚”(高柴较迟钝),“参也鲁”(曾参较耿直),“师也辟”(子张较偏激),等等。
对每一位学生的才能特点、性格特征,孔子做到心里有数,并进行因材施教。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学生应该多注意学生的个性特点,再视个体情况施以不同的教学方法,就犹如种花木一样,要区别对待。
他说“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予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就是‘因材施教”,。
“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应该具有一颗敏锐之心,善于发现、善于洞察学生的特点、兴趣、爱好,然后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加以引导,加以培养,他说“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
”“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
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享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的引导。
”
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对自己有信心,还要对学生有信心,把时间交给学生,这样才能把自信传给学生,让学生感到主动、自信、心情愉快地学习,最残酷的伤害是自信心的伤害,而最大的帮助是给别人自信心,不论学生有多差,我们都要鼓励他们,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可造之才,循循善诱,用爱的教育使我们的每一名学生都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