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教育学[第九章当代教学策略]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合集下载

当代教育知识点总结归纳

当代教育知识点总结归纳

当代教育知识点总结归纳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育在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当代教育关注的焦点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本文将从当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教育理念、教育技术、教育改革等方面对当代教育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

一、当代教育的发展趋势1. 多元化发展当代教育倡导多元化的发展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和兴趣爱好,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和探索。

2. 教育全球化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教育也在向全球化的方向发展,注重跨文化交流和合作,开展国际教育交流项目。

3. 教育科技化教育科技化是当代教育的重要趋势,借助先进的教育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实现个性化教学和教育资源共享。

4. 素质教育当代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5. 个性化教育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和特长培养,提倡量身定制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关注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二、教育理念1. 平等教育当代教育强调平等教育,反对唯分数论,倡导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差异,提倡因材施教,注重每个学生的成长。

2. 实践教育实践教育是当代教育的重要理念,倡导学以致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创新教育当代教育重视创新教育,提倡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进行探索和实践。

4. 社会责任教育当代教育倡导社会责任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三、教育技术1.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例如智能教育平台、在线教育、虚拟教室等,为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2. 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也日益成熟,例如智能教学辅助系统、人工智能教育机器人等,能够提供个性化教学服务和智能辅助教学。

四、教育改革1. 课程改革当代教育进行了课程改革,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能力培养转变,倡导跨学科教学和项目式学习。

当代教育学复习资料

当代教育学复习资料

当代教育学复习资料当代教育学选择: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承传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1904年清政府以日本学制为蓝本,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这是我国第一个实际执行的现代学制,因改年为旧历癸卯年,故称“癸卯学制”。

在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的多种特征中,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是各国最重要的特征。

等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功能是中国古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19世纪以后的近代教育,发展的主要特点是:教育国家化、初等教育义务化、教育世俗化和法制化。

1939年,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主编了当时被认为是具有权威的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口增长出现了若干新特点,即增速快、总量大、城市化进程快、流动性强。

人口的发展是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20世纪60年代,是世界教育发展的黄金年代,其突出标志由三个,即教育先行、教育内涵发生变化、教育高速发展。

20世纪60年代大、中学生人数激增是发达国家这个时期的显著特征。

新增长时期,高等教育逐渐成为发展的重点。

当代世界教育的特征:规模迅速增长、体制和结构显著变化、内涵逐渐扩大、不平等严重存在。

多样性模式是指有不同入学条件的学生进入不同的高教机构或课程项目,接受不同类型的教育。

教育机会的平等有三重含义:个体起点的平等、过程的平等、目标的平等。

全民教育即全体国民都有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并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通过各种方式满足基本的学习需求。

1953年2月7日毛泽东在政协一届四次会议的闭幕式上,提出了今后三大任务:加强抗美援朝的斗争、学习苏联、在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反对官僚主义。

建国初我国学习苏联的主要形式:大量引进苏联的教学大纲、教科书;根据苏联的教育理论指导我们的教育工作;各院校邀请苏联专家讲学、参加学校管理;仿照苏联的学校管理模式。

1978年我国恢复了高考制度。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了我国的教育目的:“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

当代教育学复习资料

当代教育学复习资料

当代教育学选择: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承传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1904年清政府以日本学制为蓝本,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这是我国第一个实际执行的现代学制,因改年为旧历癸卯年,故称“癸卯学制”。

在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的多种特征中,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是各国最重要的特征。

等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功能是中国古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19世纪以后的近代教育,发展的主要特点是:教育国家化、初等教育义务化、教育世俗化和法制化。

1939年,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主编了当时被认为是具有权威的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口增长出现了若干新特点,即增速快、总量大、城市化进程快、流动性强。

人口的发展是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20世纪60年代,是世界教育发展的黄金年代,其突出标志由三个,即教育先行、教育内涵发生变化、教育高速发展。

20世纪60年代大、中学生人数激增是发达国家这个时期的显著特征。

新增长时期,高等教育逐渐成为发展的重点。

当代世界教育的特征:规模迅速增长、体制和结构显著变化、内涵逐渐扩大、不平等严重存在。

多样性模式是指有不同入学条件的学生进入不同的高教机构或课程项目,接受不同类型的教育。

教育机会的平等有三重含义:个体起点的平等、过程的平等、目标的平等。

全民教育即全体国民都有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并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通过各种方式满足基本的学习需求。

1953年2月7日毛泽东在政协一届四次会议的闭幕式上,提出了今后三大任务:加强抗美援朝的斗争、学习苏联、在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反对官僚主义。

建国初我国学习苏联的主要形式:大量引进苏联的教学大纲、教科书;根据苏联的教育理论指导我们的教育工作;各院校邀请苏联专家讲学、参加学校管理;仿照苏联的学校管理模式。

1978年我国恢复了高考制度。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了我国的教育目的:“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

当代教育学考试重点

当代教育学考试重点

当代教育学考试重点第二章学生心理(重点章)第一节学生的认知发展★ 5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 5二、维果茨基的发展观 5第二节学生的情感和个性发展一、个性和社会化发展 5二、自我意识、自我概念与自尊第三节学生的个体差异 6一、个体的智力差异 6二、个体的学习风格差异★社会文化背景及性别差异第四章学习心理导论8第一节学习及其分类8一、学习的界定8二、学习的作用8三、学习的分类8四、学习的相关概念 9第二节学习与脑(略)9、大脑发育及学习的关键期假说二、脑的特异化与学习9三、学习与脑的可塑性9第三节学习理论发展(略)一、两种倾向的学习理论体系的建立与初步发展9二、行为倾向、认知倾向学习理论的相互吸取9三、认知学习理论的发展与人本主义的出现9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兴起第五章行为学习理论9第一节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一、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9二、华生的行为主义 9第二节联结主义理论9一、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理论二、桑代克的学习律 9第三节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一、操作性条件作用学说——斯金纳9二、强化理论9三、行为的学习9第四节社会学习理论及行为主义新进展9 一、社会认知理论——班杜拉二、观察学习9三、行为主义新进展 9第六章认知学习理论9第一节早期的认知学习理论一、格式塔的学习理论9二、符号学习理论——托尔曼第二节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布鲁纳★P160 10一、认知表征理论10二、认知结构理论10三、学习和教学的基本原则四、发现学习10第三节认知同化学习理论——奥苏贝尔★P165 10一、有意义学习10二、认知同化过程10三、接受学习10第四节学习的信息加工论 10一、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加涅10二、学习的条件10三、教学事件10第八章学习动机(重点章)第一节学习动机概述11一、学习动机及其相关概念二、学习动机的作用 12三、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P2四、学习动机的分类 12第二节学习动机理论12一、强化论12二、需要层次说——马斯洛★三、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四、成就动机理论与动机的期望—价值理论——阿特金森12五、控制点理论——罗特12六、归因理论——韦纳★P226七、成就目标理论——德维克八、自我价值理论12九、自我决定理论——德西、瑞安12第三节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一、教学吸引12二、兴趣激发12三、反馈与评定12四、奖励与惩罚12五、合作与竞争12六、归因指导★12第九章知识的学习(重点章)第一节知识的分类与表征 12一、知识及其含义12二、知识的分类12三、知识的表征12四、知识建构的基本机制13 第二节知识的理解13一、知识的理解类型与过程二、知识理解的影响因素13三、概念的学习13第三节错误概念的转变13一、错误概念及其性质13二、概念转变及其过程13三、概念转变的影响因素与条四、为概念转变而教 13第四节知识学习与迁移13一、迁移及其分类13二、迁移的理论与研究14三、为迁移而教★14第十二章学习策略(重点章)第一节学习策略概述16一、学习策略的界定 16二、学习策略的分类 16三、学习策略与信息加工过程及元认知的关系★16四、学习策略与自我调节学习第二节认知策略16一、复述策略★P370 16二、精细加工策略★P376 16三、组织策略16第三节元认知策略与资源管理策略 17一、元认知的结构17二、元认知策略17三、资源管理策略17第四节学习策略的促进17一、促进学习策略的原则17二、常见的学习策略 17三、策略促进的方法 1第二章学生心理(重点章)第一节学生的认知发展★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一)建构主义的发展观(P30)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儿童对周围环境的操纵以及与周围环境的积极互动。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复习笔记及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及典型题)详解(当代教学策略)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复习笔记及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及典型题)详解(当代教学策略)

第9章当代教学策略9.1 复习笔记一、教学策略概述1.教学策略的含义教学策略,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形成的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的教学方案。

2.教学策略的特征(1)指向性。

教学策略的产生就是为了解决现实的教学问题,掌握特定的教学内容,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可操作性。

教学策略不是抽象的教学原则,也不是在某种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教学模式,而是可供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参照执行或操作的方案,有着明确具体的内容。

(3)综合性。

选择或制订教学策略必须对教学内容、媒体、组织形式、方法、步骤和技术等要素加以综合考虑。

(4)灵活性。

教学策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并参照学生的初始状态,选择最适宜的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并将其组合起来,保证教学过程的有效进行,以便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

二、教学设计策略根据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提出的步骤,教学设计至少应当回答四个问题:(1)教学应当达到哪些教学目标?(教学目标)(2)提供哪些知识经验来达到预期的目标?(教学内容)(3)如何有效地组织教学?(教学组织)(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教学评价)这四个问题都相应涉及了教学策略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组织设计和教学评价设计。

1.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目标(Objective)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可观察、可明确界说、可测量、可评价,而且还有时间、情境等条件限制。

(1)教学目标的分类国内外影响较大的、也是较早的,当属布卢姆等人的目标分类学(如表9-1所示)。

表9-1 三种目标领域、学习水平及其定义4.组织把新的价值整合到个人原有的一整套价值系统中,并(2)教学目标的陈述陈述课堂教学目标,一般包括四个要素:行为主体(Audience)、行为动词(Behavior)、情境或条件(Condition)和表现水平或程度(Degree)。

教育学第九章重点

教育学第九章重点

第九章、教学实施第一节教学方法一、教学方法概念教学方法是为了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师组织引导学生进行专门内容的学习活动所采用的方式、手段和程序的总和;它包含了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教与学方法。

P300识记二、教学方法的分类P301~307比较流行的教学分类方法有以下几种:(一)形态分类(按照教学方法的外部形态及学生认识活动的特点分类)1.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和读书指导法2.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演示法和参观法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练习法、实验法和实习作业法4.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方法5.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发现法(二)行为主义分类1.呈现方法 2.实践方法 3.发现方法 4.强化方法(三)主体性分类1.提示型教学方法2.自主型教学方法3、共同解决型教学方法(四)层次分类 1.操作性教学方法2.原理性教学方法3.技术性教学方法第二节教学策略与学习方式一、教学策略概述(一)教学策略、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式的概念P308识记教学策略(广义的)是指在课程与教学目标确定以后,依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和特定的教学条件,灵活机动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内容、媒体、评价技术、组织形式、方法和各种手段等,以便形成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教学方案的原理、原则和方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育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具有直观性、完整性、稳定性,甚至还有一定的封闭性。

教学方式,指的是教学过程中专门活动组织开展的方法、结构及其特性等相统一的特殊形式,包括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授方式、内容的呈现方式以及师生互动方式及其相互关系。

教学方式可以分为简单方式和混合方式。

(二)教学策略的类型P309识记学习策略、教授策略和教学策略。

二、学习策略(一)学习策略的内涵“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

它既可是内隐的规则系统,也可是外显的操作程序与步骤。

当代教育学笔记

当代教育学笔记

当代教育学笔记当代教育学复习笔记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的发展第1节教育的发展1、教育的概念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承传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他们发生某种变化的活动。

2、学校教育制度非形式化教育:指与生活过程、生产过程浑然一体的教育,没有固定的教育者,也没有固定的受教育者。

形式化教育: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对稳定,有稳定的教育场所和设施,教育内容相对规范。

制度化教育:指在时间、内容、方式等方面均有严密的制度严密制度的教育模式。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制受到1)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2)科学技术发展水平3)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4)人口发展状况5)青少年心理特征等的制约。

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中最重要的特征: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等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功能是古代教育的基本特征;文艺复兴运动对欧洲教育的人文化、世俗化和增加新学科教育内容,以及扩大受教育的范围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19世纪以后的近代教育,发展的主要特点是:教育国家化、初等教育义务化、教育世俗化和法制化。

二战后的教育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用于国际交流。

这些变化既是生产力发展、政治力量变化、科学技术进步的结果,也是人类的社会理想、人生态度更新的结果。

义务教育:指国家用法律的形式规定的对一定年龄儿童实施确定年限的学校教育。

义务教育被视为衡量一个国家是否文明的标志之一。

第9章 当代教学策略

第9章   当代教学策略

第九章当代教学策略第1节教学策略概述是在教学目标确定后,教师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特征,选择性地采取一定的方法、手段,有针对性地在①教学设计、②教学实施和③教学反思过程中开展的所有教学技能的总和。

教学策略的特征:①指向性、②可操作性、③综合性、④灵活性。

根据教学活动过程,可将教学策略分为:①教学设计策略、②教学实施策略和③教学反思策略。

第2节教学设计策略教学设计策略包括:①教学目标设计、②教学内容设计、③教学组织设计④教学评价设计1、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目标分为: ①认知领域、②情感领域和③动作技能领域。

教学目标的陈述包括: ①行为主体、②行为动词、③情景或条件、④表现水平或程度。

2、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内容选择的一般性原则包括:①可实践性教学原则、②可满足性原则、③可接受性原则、④多样性原则和⑤正面效果原则。

教学内容的组织可划分为:①纵向组织和横向组织、②逻辑顺序和心理顺序。

教学内容选择的来源:课程标准、教科书。

3、教学组织设计方面因地因时采取的积极尝试。

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三种:①全班组织形式、②小组组织形式、③个别组织形式。

教学时间设计包括: ①把握好整体时间分配、②科学规划单元课时、③注意学生的专注学习时间、④防止教学时间遗失几。

4、教学评价设计是根据教学目的,采用一定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教学过程各个环节以及教学效果的分析与评判。

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是教学评价设计的主要内容,不同的教学价值观有不同的教学评价指标。

关于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两种观点:要素标准和流程标准。

⑴要素标准,即从①教学效果、②教学效率、③教学效益三个方面综合描述课堂教学。

⑵流程标准,即从“教学设计(备课)—教学实施(上课)—课后反馈(反思)”的连续过程进行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的指标:课堂氛围、课堂管理、教学过程的清晰度、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学生的参与状态、高品质的思维能力、学习效果。

第三节教学实施策略教学实施策略包括:⑴教学导入策略、⑵教学讲解策略、⑶教学提问策略、⑷教学指导策略。

当代教育学复习整理

当代教育学复习整理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的发展我国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1904年清政府以日本学制为蓝本,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这是我国的第一个实际执行的现代学制,称为“癸卯学制”。

1911年后废止。

1922年全国教育联合会以美国学制为蓝本,提出改革学制的方案——壬戌学制,即通称的六三三学制。

义务教育: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教育学的发展:(选择)1、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孔子的儒家教育思想:有教无类,重视因材施教《论语》基本科目:诗书礼乐易春秋,教育内容:六艺《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

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见过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中心思想)2、西方古代的教育思想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提出了著名的问答法。

(三步:苏格拉底讽刺—定义—助产术)古希腊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拉图认为人的肉体是人的灵魂的影子,灵魂才是本质。

人类想要从“现实世界”走向“理念世界”,通过教育帮助未来的统治者获得真知,以“洞察”理想的世界。

《理想国》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秉承了柏拉图的理性说,认为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政治学》3、近代教育思想的发展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提出了“泛爱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法国教育家卢梭:倡导自然教育,让儿童任其天性,自由的发展。

《爱弥尔》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教育遵循自然,使儿童自然发展。

4、规范教育学的建立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和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看作是规范教育学的标志。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科学教育学的诞生。

17世纪中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一般被认为是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开始。

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大教学论》《普通教育学》教学的四个阶段: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杜威和他的《民本主义与教育》主张教育即生活。

教育研究方法[第九章教育研究报告的撰写]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教育研究方法[第九章教育研究报告的撰写]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九章教育研究报告的撰写(一)教育研究报告的主要类型1.教育调查报告及其构成教育调查报告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一般由题目、前言、正文、总结及附录五部分组成。

(1)题目。

调查报告一般用一句话点题,言简意赅,能够恰当反映主要研究问题。

必要时可以添加副标题,以作为对主标题的补充,用来说明在什么范围内,基于什么问题的调查。

(2)前言。

调查报告前言必须开宗明义地交代清楚调查目的、意义、任务的方法。

(3)正文。

正文部分即调查内容。

通过叙述、调查图表、统计数字及有关文献资料,用纲目、项或篇、章、节的形式把主体内容有条理地、准确地揭示出来。

教育调查报告的正文部分一般有两种写法:一种是把教育调查的基本情况按种类分成并列的几个部分或方面来写。

另一种是将调查的基本情况按照事物发展的逻辑顺序演变过程加以排列,分成互相衔接的几个部分,层层深入地来写。

(4)总结。

在对整个调查内容进行总体的定性、定量分析的基础上,探索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并提出新的见解、新的理论或政策性建议,作为对前言中所分析问题的回应,也是整个研究的创新所在。

(5)附录。

为了体现研究的科学性与客观性,或者充分有力地展现个人的研究成果,研究报告通常也要将研究过程中所运用到的一些调查手段的实施情况,如访谈内容、调查问卷或部分原始材料等,附在报告后面。

2.教育实验报告及其构成教育实验报告的基本结构包括:题目、前言、方法、结果、讨论、参考文献和附录。

(1)题目。

题目必须能准确、清楚地呈现研究的主要问题。

因此,通常直接采用研究课题的名称,指明所研究的主要变量,使人对研究问题一目了然。

(2)前言。

前言主要内容包括:提出问题,表明研究的目的。

通过对有关文献的考察,说明选题的依据、课题的价值和意义。

目前国内外在这一方面的研究成果、现状、问题及趋势。

该项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研究的理论框架。

(3)方法。

此部分主要是要让他人了解研究结果是在什么条件和情况下、通过什么方法、根据什么事实得来的,以评价实验研究的科学性和结果的真实性、可靠性。

现代教育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现代教育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现代教育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现代教育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教育:广义教育,即有意识的、以促进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目的的社会活动。

狭义教育(学校教育)是一种由学校等教育机构实施的专门性、制度性和系统性的教育,即根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合理要求,教育者有目的、有机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并通过平等的交往与互动过程,促进受教育者健全发展的活动。

2、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和阐释教育理论及其应用的一门社会科学。

从宏观上说,教育学是以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教育规律为宗旨的社会科学。

从中观上说,教育学是一门对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的发展的相互关系以及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研究的教育科学。

从微观看,教育学是以广义的教育的理论知识和学校教育的实践规范为主要内容的课程。

(网上试题标准答案)3.教育规律:所谓教育规律,就是指教育系统在其运动发展过程中内部诸要素之间﹑教育系统与其环境(物质的﹑精神的﹑社会的)之间的一种本质或必然的联系.P744、教育原则:所谓教育原则,是人们在总结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对教育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整个教育的根本性准则.P905、教育艺术:指的是教育者在教育双边活动中在大体遵循教育规律和教育原则的基础上,稳定、综合地体现出来的具有主观性、创造性、灵活性和感染力的教育智慧、个性、美感和灵性。

6、教育目的:就是依据一定社会需要和对人的发展的认识而形成的关于教育对象的总体发展规格的预期设想或规定,它以观念或思想的形式存在并发挥作用。

7、教学:在广义上,教学就是指教的人引导学的人为着特定的教育目的,以一定文化为对象进行学习的活动。

狭义上,教学专指学校中为着特定教学目标,以课程为载体,弘扬学习价值,通过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学生学习知识、获取经验、促进身心发展的专门活动。

8、教学原则:就是人们在总结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和对教学的规律性认识而制定的有效进行教学的基本准则。

教育学[第九章学校]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教育学[第九章学校]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九章学校第一节学校的历史一、学校的起源及其条件学校的产生是人类文化发展史上一个质的飞跃,标志着人类正规教育制度的建立和总体教育水平的提升。

人类最早的学校出现在公元前两千五百年左右的埃及。

我国的学校产生于公元前一千多年前的商代。

欧洲学校的出现大概是在公元前8~前7世纪。

学校的出现需要具备一定的社会条件:人类的文化发展已经到了这样一个阶段,即如果不通过学校,这些文化就不能被青少年一代完全掌握;社会物质资料生产的水平必须能够使一部分人从直接的物质生产活动中脱离出来,使脑力劳动从体力劳动中分化出来成为“有闲者”,专门从事精神生产工作。

文字的出现为大量、准确地传递和学习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提供了载体。

二、古代学校的产生到了原始社会末期和阶级社会初期,政治、宗教、教育逐渐从生产劳动中分离出来,于是产生了政权、教会、学校,学校已开始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职能和独立的社会过程,这就是古代学校。

这时,脑力劳动者也逐渐从体力劳动者中分离出来,这就是政治领袖、官吏、僧侣、艺术家和学者,他们就是古代知识分子。

他们中的很多人担任或兼任古代学校的教育工作,成为古代教师。

学校从官府和教会中完全分离出来,教师从官吏和僧侣中完全分离出来,经过了一个十分漫长的岁月。

由此也就构成古代学校和古代教师的一系列特征。

古代学校与古代教育的性质相一致,其基本理念包括:第一,学校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在选择和传承文化的同时,承担着为统治阶级培养人才和教化或愚弄百姓的双重任务,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等级性或宗教性;第二,学校与社会生产劳动相脱离,主要传递一些与社会生活相关的军事、道德或宗教知识,人文学科在学校中占据主要位置;第三,古代学校不同类型和阶段之间是不连续不系统的,也没有形成统一的学制;第四,教师在学校生活中占据绝对权威的地位,师生之间存在着基于政治或宗教利益的严重人身依附关系。

三、现代学校的产生及其理念现代学校是在人类进入现代社会后的产物,是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第二次分离的结果。

当代教育学讲授大纲第九章

当代教育学讲授大纲第九章

当代教育学讲授大纲第九章当代教育学讲授大纲第九章9.当代学校德育9.1.道德、品德与德育9.1.1.道德与德育道德特点与德育:道德:道德是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的力量来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之间关系的意识形态和行为规范。

德育:多数国家的学校德育限指道德教育,我国学校德育泛指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等,实为社会意识教育。

政治教育指形成学生一定政治观念、信念和政治信仰的教育;思想教育是形成学生一定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道德教育即促进学生道德发展的教育。

道德类型与德育:从类型划分的角度说,德育即培养学生在私人生活、国家与社会公共生活、职业生活中道德意识,以及合乎私德、国民公德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规范的行为习惯。

德育包括私德、公德和职业道德教育。

私德教育即培养学生私人生活的道德意识及行为习惯;公德教育即培养学生国家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道德意识及符合国民公德和社会公德的行为习惯;职业道德教育即培养学生职业生活的道德意识及合乎职业道德规范的行为习惯。

道德层次与德育:从层次划分的角度说,德育即对学生进行道德理想、道德原则、道德规则的教育,激励学生的高尚行为,指导学生的正确行为,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

德育包括理想、原则、规则层次的道德教育。

道德理想教育即运用道德倡议形式激励学生的高尚行为;道德原则教育即运用道德指令或道德倡议形式指导学生正确的行为;道德规则教育即运用道德禁令或道德指令形式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

9.1.2.品德与德育品德:品德是一定的道德规范在个人思想和行为中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特点和倾向,是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等构成的综合体。

道德认知即对现实道德关系和道德规范的认识,包括道德印象的获得、道德概念的形成和道德思维能力的发展等;道德情感是对现实道德关系和道德行为的好恶、爱憎等情感;道德行为是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具有道德意义并能进行道德评价的利他行为或亲社会行为。

当代教育学期末重点超强整理(双色)

当代教育学期末重点超强整理(双色)

一、选择15*1二、判断10*1三、名词解释3*5四、简答3 20五、主观题2*20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的发展我国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1904年清政府以日本学制为蓝本,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这是我国的第一个实际执行的现代学制,称为“癸卯学制”。

1911年后废止。

1922年全国教育联合会以美国学制为蓝本,提出改革学制的方案——壬戌学制,即通称的六三三学制。

义务教育: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教育学的发展:(选择)1、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孔子的儒家教育思想:有教无类,重视因材施教《论语》基本科目:诗书礼乐易春秋,教育内容:六艺先秦时期以墨子;注重文史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应用技术的传习。

《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

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见过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中心思想)2、西方古代的教育思想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提出了著名的问答法。

(三步:苏格拉底讽刺—定义—助产术)古希腊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拉图认为人的肉体是人的灵魂的影子,灵魂才是本质。

人类想要从“现实世界”走向“理念世界”,通过教育帮助未来的统治者获得真知,以“洞察”理想的世界。

《理想国》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秉承了柏拉图的理性说,认为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政治学》3、近代教育思想的发展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提出了“泛爱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法国教育家卢梭:倡导自然教育,让儿童任其天性,自由的发展。

《爱弥尔》德国哲学家康德探究道德的本质,肯定个人价值,自我完善。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教育遵循自然,使儿童自然发展。

英国哲学家洛克《教育漫话》,提出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体系。

提出了“白板说”和绅士教育思想。

4、规范教育学的建立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和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看作是规范教育学的标志。

当代教育学复习题答案

当代教育学复习题答案

当代教育学复习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教育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

A. 教育的本质B. 教育的起源C. 教育的目的D. 教育的方法答案:A2. 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时期。

A. 古希腊B. 古罗马C. 18世纪D. 19世纪答案:D3. 教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

A. 观察法B. 调查法C. 实验法D. 以上都是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1. 教育的功能主要包括()。

A. 个体发展功能B. 社会服务功能C. 文化传承功能D. 经济促进功能答案:ABCD2. 教育的基本原则包括()。

A. 因材施教B. 循序渐进C. 启发式教学D. 终身教育答案:ABCD三、判断题1.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

()答案:正确2.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答案:正确3.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是完全独立的。

()答案:错误四、简答题1. 简述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答案: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研究内容包括教育的本质、目的、内容、方法、组织形式、评价等。

2. 描述教育的社会功能。

答案:教育的社会功能包括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传承和创新文化、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等。

五、论述题1. 论述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

答案: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提高教学效率,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互动,促进个性化学习,支持远程教育等方面。

通过多媒体、网络等技术手段,教育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教育的普及率和质量。

同时,现代教育技术还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和资源,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当代教学策略
一、教学效率与教学策略的研究
1.教学效率
教学效率是学生的学习收获与教师、学生的教学活动量在时间尺度上的量度。

教学目标的全面、合理与个性化导向,是研究教学效率问题的前提。

2.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形成的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的教学方案。

教学策略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综合性。

选择或制订教学策略必须对教学内容、媒体、组织形式、方法、步骤和技术等要素加以综合考虑。

(2)可操作性。

教学策略不是抽象的教学原则,也不是在某种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教学模式,而是可供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参照执行或操作的方案,有着明确具体的内容。

(3)灵活性。

教学策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并参照学生的初始状态,选择最适宜的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并将其组合起来,保证教学过程的有效进行,以便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

二、教学策略的主要类型
划分教学策略类型的意义在于对教学策略进行更为系统深入的研究,也在于为教学设计人员和教师提供可资选择或参照的模式。

1.加涅的九种基本教学策略
1968年加涅首先开始综合各种微观教学策略的共同特点,并进而提出了对有效开展教学至关重要的九种教学活动策略:
(1)利用改变刺激的方法引起学生注意;
(2)告诉学习者学习目标,以帮助他们认清教学的重要性和相关性;
(3)刺激回忆前提性知识,使学习者能把它们同新的知识结合起来;
(4)以适当的方式向学习者呈现刺激材料;
(5)根据所学知识的复杂程度和难易水平,以及学习者具有的智慧水平,提供学习指导;
(6)引出表示所期望的学习的行为;
(7)做出行为正确与否的反馈,对正确的行为加以强化,对不正确的行为加以抑制;
(8)评价行为以便评价学习;
(9)通过提供检索线索和检索策略来增强记忆,促进迁移。

1985年加涅在《学校学习的认知心理学》一书中提出,教学策略应包括保证学生接教材的管理策略和易化教材学习的指导策略两部分。

在指导策略中,他又进一步补充认为,教学目标要清晰、明白,反馈机会要多,而且要做到更清楚、更具体,帮助学生复习必要的前提性知识。

2.盖奇的七种基本教学策略
盖奇于1978年针对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大量的有关教师行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首先按被试年龄进行了分类,从中发现了充分提高8岁学生阅读和算术成绩的七种教学策略,称为“教师七要”:
(1)教师要制定一整套规则,使学生不需征求教师意见就知道做什么,以满足自己的需求;
(2)教师要在教室中经常走动,在解答学生问题的同时检查课堂作业,并注意学生的学习要求,让学生知道教师在注意他们的课堂表现;
(3)让学生独立完成的作业要有趣、有意义,难易程度掌握在学生都能完成作业的标准上;
(4)教师要尽量减少把学生集中在一起进行教诲这样一类的做法,把每日课程表写在黑板上,使学生知道应该干什么等等;
(5)提问学生时,教师要先叫学生的名字,然后提出问题,要使所有学生回答问题的次数相同;
(6)教师应该不断地启发学习落后的学生回答问题;
(7)在阅读小组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提供大量的简短的反馈,并使教学活动的节奏像操练”一样快。

3.库宁的教学管理策略
1970年库宁提出成功的教学管理策略应包括以下几项:
(1)制定留有一定余地的学习计划;
(2)安排进度,确定难度和使学习活动具有多样性;
(3)顺利开展教学活动,并使其毫不松懈地发展下去;
(4)在课堂同时应付几件事情;
(5)观察并对各种不同的事情做出反应;
(6)把教学活动向适当的目标引导;
(7)始终注意学生集体活动。

国外对教学策略的研究是探索性的并且也是富有成效的,他们往往以大量的实证研究成果证明教学策略对教学效果有重要意义,但总体上忽视对教学策略的理论探讨。

4.申继亮等对教学策略的分类
申继亮、辛涛认为,教学策略是有关问题解决的知识,而且与问题情境依存关系的倾向性十分突出。

因此他们通过与解决问题的一般教学过程模式的联系来对教学策略进行分类,将教学策略的结构分成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监控策略,主要成分是操作原则的知识,其功能是指示策略运用者“应该做什么”,体现在四个方面:支配、控制、监控、调节;第二层次是应对策略,由操作程序的知识组成,其功能是指示策略运用者“应该怎么做”。

它由判断策略、计划策略、执行策略、评价策略构成,分别与教学问题解决过程的四个阶段相匹配。

他们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将教学策略分成一般性教学策略和特殊性教学策略以及问题指向型教学策略和自我指向型教学策略。

其中,一般性教学策略,是一般情况下都要运用的,用以解决一般性教学问题;特殊性教学策略,是只有在特殊问题情境中运用或运用时具有个人特点的策略。

5.顾泠沅对教学策略的研究
顾泠沅按教学策略的构成因素区分出内容型、形式型、方法型和综合型等四种主要类型。

(1)内容型策略
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提供学习内容是教学策略的核心内容。

内容型策略有强调知识结构和追求知识发生过程两个类别,即结构化策略、问题化策略。

(2)形式型策略
形式型策略就是以教学组织形式为中心的策略。

形式型策略有集体教学、小组教学和个别学习三种类别。

由于以学校、教师为中心的班级授课制仍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因此改良集体教学的研究十分活跃,如实施小班制、按程度分班、班内分组、转变差生等,此外还有理想性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

(3)方法型策略
方法型策略是以教学方法和技术为中心的策略。

应当致力于科学的分类,确立教学方法的分类体系。

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为教学策略提供了新的前景。

(4)综合型策略
综合型策略与前面所述的三种策略不同,它不是按教学过程的某个构成因素为中心,而是直接从教学的目标、任务出发,综合地展开的教学策略。

三、以筛选经验为基础的教学策略(上)
以筛选经验为基础的教学策略是根据有关教师和研究人员20世纪七八十年代在上海市青浦县的教学试验提出的,是基于情意原理、序进原理、活动原理和反馈原理的教学策略体系。

1.青浦实验与经验筛选
青浦实验历经调查、筛选、实验、传播四个阶段,经验筛选是其中的重要方面。

筛选过程的第一步是从大量原型经验中析取有效的成分;第二步是在纯粹化的基础上构建有序的经验系统。

筛选得到的经验系统,在实验和传播阶段经受了科学实证和实践的考验,结果在大范围内证实了它的特别有效性。

然后,借助认知科学的研究,使这个经验系统更具合理性。

青浦实验提出了具有完备性和简约性的四个教学具体原理:情意原理、序进原理、活动原理和反馈原理。

2.基于情意原理的教学策略
基于情意原理的教学策略就是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努力保持学习热情以提高学习成绩的策略。

激发学生的动机、兴趣和追求的意向,加强教师与学生的感情交流,是促进认知发展的支柱和动力。

3.基于序进原理的教学策略
基于序进原理的教学策略就是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知识结构的特点,合理安排教学进程,以保证学生学得进、跟得上的策略。

教师根据不同对象的发展水平,有步骤地提高所呈示的知识和经验的结构化程度,组织好从简单到复杂的有序累积过程,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基础。

4.基于活动原理的教学策略
基于活动原理的教学策略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课内外活动,提高学习效果的策略。

教师精心组织各类行为活动与认知活动,并使之合理结合,学生充分发挥活动的自主性,是促成行为结构与心理结构迅速互相转化的有效途径。

5.基于反馈原理的教学策略
基于反馈原理的教学策略就是及时反馈学习结果和教学效果,帮助学生和教师不断调整、改进学习和教学方法的策略。

教师根据对学生学习结果的了解,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调节教学,学生自我评价的参与,可以大大改善学习的进程,有效的反馈机制是目标达成的必要保障。

6.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结构
青浦实验还得出了一种让所有学生都能有效学习的课堂教学结构,这种结构包括以下具有层次性的五个环节:
(1)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

即不以单纯的感知为出发点,更不以直接告诉现成知识结沦为出发点,而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启发诱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在迫切要求之下学习。

(2)指导学生开展尝试活动。

在使用讲授法的同时,辅之以指导学生亲自探究、发现应用等活动,包括阅读书籍,重温某些技能和概念,观察、实验、类比、联想或归纳、推演,议沦和研究等等。

(3)组织分水平的变式训练。

学生的练习必须注意防止一味地机械模仿,应使练习的思考性具有合适的梯度,并向学生提供用各种形式给出问题条件的机会,逐步增加其创造因素,提高训练效率。

(4)连续地构造知识系统。

结合必要的讲解,适时地指导学生归纳出所获得的新知识和新技能方面的一般结论,将其纳入学生原有的知识系统,或对原有知识系统进行改造,使之包容它们。

(5)根据教学目标,及时反馈调节。

对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订出具体
明确的目标分类细目,便于检测。

教学过程中要随时了解和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有针对性地进行答疑和讲解;一个阶段以后,应当给掌握阶段内容有困难的学生以补授的机会,使之达到所定目标的要求。

由于教学条件的复杂多样、课堂内容的千差万别,课堂教学的策略不可能一成不变。

在教学实践中,教育者应当致力于寻求教学策略多样化的现实途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