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孔子》电影观后感4篇
2020《孔子》观后感四篇
孔子其人,一生都在为自己的政治理想而奋斗!而他的理想,并不是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下面是帮大家整理的孔子观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孔子》这部电影已经上映几天,今天才抽出时间去看,在去看这电影之前,我重新找回看关于《孔子》的历史。
周润发饰演的孔子没有传说中的那么高大、伟岸、不食人间烟火,而是和普通人一样,体会着各种苦痛,充满悲情。
让自己很失望的是,我已经对孔子的一些事迹没有很大印象了。
看完这部电影后,更想自己重新去研究这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导演胡玫通过这部电影,让我们对这位我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同时在军事上亦有建树,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学名人之一。
与孟子并称"孔孟",孔子是"内圣",孟子是"外王"。
孔子一生中有一大半的时间,是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
他创造了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总结、倡导了一整套正确的学习原则;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学内容体系;提出了一系列有深远影响的教育思想;树立了良好的师德典范。
弟子:子贡、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曾参、子夏、子张。
在电影当中扮演孔子弟子:颜回——任泉饰演颜回为了救回夫子的著作,不顾自己的安危坠入冰湖,最后离开人世。
当孔子抱着颜回冰冷的身体,想用所有的办法想救颜回时,那一幕是非常的感人,我差点哭了。
里面颜回说的一句话,使我记忆犹新:"如果人不能改变世界,那应该改变自己的内心。
"是的,有些世间的事物,环境的导致,都是我们无法控制,无法改变的,只有自己才能改变自己。
剧情里面有好多台词都是大家熟悉的——孔子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危邦不入,乱邦不居"、"苟利国家不求富贵"、"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等等对这些名言生动的注解。
看完这部电影,有种想去学习研究历史的想法。
觉得自己之前全心全意投入工作当中了,却很失误怎么会对这些历史都不够了解呢。
电影孔子观后感(15篇)
电影孔子观后感(15篇)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肯定有许多值得共享的心得吧,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不能忘了。
观后感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电影孔子观后感,欢迎阅读,盼望大家能够喜爱。
电影孔子观后感1看了电影《孔子》后,我知道了孔子诞生在2500年前的鲁国(也就是现在的山东)。
他是一位宏大的思想家、训练家。
那时侯人的装扮和现在的人不一样,男人都梳着一个发髻,穿着用粗布做成的衣服。
那时侯的字都写在竹简上,特别麻烦,遇到水,字会渐渐消逝。
而且竹简很重,要用车子来搬运。
比较起来,我们现在写字读书都便利多了。
孔子是个文武双全的人。
他在鲁国当官的时候,打了许多胜仗,敌人都特别怕他。
他的许多弟-子也特别能干。
在孔子带着他的弟-子们周游列国的路上,他们受冷挨饿,特别艰苦,但是他们仍旧爱护好自己的书。
在回鲁国的路上,地冻天寒、大雪纷飞,装满书的车子突然翻进了冰窟窿,弟-子颜回不顾寒冷,跳进了进去,书被救回来了,颜回却失去了生命。
孔子还训练他的弟子,做人自己先要懂礼。
所以他的弟-子子路在战场上被敌人围困的状况下,还要先整理好自己的官帽。
看了这部电影后,我知道了2500年前和我们现在的差别很大很大,但是要读书还是没有变的。
很爱看。
电影孔子观后感2星期五下午我们有幸观看了《孔子》电视剧。
使我们对这位圣人有了熟悉和全方面对了解,孔子是一个顶天立地的氏人,这一集,我们看的主要内容是孔子结婚的时候和他师傅对故事。
孔子要预备结婚了,按理说孔子应当很兴奋才对。
但是,孔子可不这样想,他还在关怀自己对师傅,问师傅:“我结婚了,那你怎么办呀?”我从这一个地方就看出了孔子是以个很无私对人,不但会关怀自己的事情,还会担忧别人对事情。
孔子家中虽然很清贫,但是,孔子对学问不清贫。
学而不厌是孔子的作风。
我想起了在一本书上看到一篇关于孔子的小故事:师襄子教孔子弹琴,孔子会弹之后,师襄子就回家了。
第二天,师襄子来后,对孔子说:“你已经学会这首曲子了,应当学下一首了。
孔子的电影观后感
孔子的电影观后感电影孔子观后感【1】这部片子在前部分都是讲孔子投身政治与教育,使用“仁义礼治”来治理鲁国,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成就,感觉一切都是那么的顺利。
然而,在后部分却峰回路转,即从孔子推翻三桓失败和齐国大兵压境之后,孔子便开始里颠沛流离的苦难生活,最后到老的时候回到鲁国投身教育。
孔子一辈子也没有将“仁义礼治”推行成功。
电影几乎没有涉及到孔子在学术上的成就和“仁义礼治”的思想,只是从一个很普通的视角来描述孔子的一生。
片子的前半部分和孔子的面孔一样,看起来一切都是那么的平和。
然而,前半部分也为孔子的命运埋下了伏笔,即该部分实际上是危机四伏。
同样的,平和的孔子,背后是其经受了一般人没有经历的痛苦以及在痛苦中体验的境界和对信念的执着。
这部片子有几个情节让我记忆尤深。
第一个情节是孔子推翻三桓失败后,孔子和鲁王的对话以及孔子和老子的对话。
孔子以一腔充满“仁义”的热血誓以推翻三桓以维护“君臣之纲”。
鲁王便说了,“仁义只是一个说辞,如果失败了,谁还在乎你仁义与否”,“我们应该‘无为方能无不为’”。
于是,孔子便回忆起和老子的对话,老子提了一句话,如果做不到便索性放弃吧,这非常符合老子“无为”的思想。
老子的“无为”,即无违,不要违反规律,也就是如果你真的做不到的话,说明条件还不成熟,无需勉强硬来。
孔子眼见马上得以成功推行“仁义”,却在这一时刻失败了,要放弃以前所做的所有的努力,这真是一般人难以接受的。
于是,孔子便离开鲁国,颠沛流离到周朝列国,每到一个地方便开始“仁义”的教育。
第二个情节是孔子和卫国君夫人南子的对话。
南子对孔子说了一句话,“世人也许容易理解夫子的痛苦,但未必能体会夫子在痛苦中体会的意境”。
南子在电影出现的第一幕是,她拿着一卷书,趴在草上读书,从这一幕可以看出南子是一个有知识知礼节的人,当然也是一个美丽性感的女人。
同样的,从她与卫君和太子等人的对话中,你也会发现,南子是一个聪慧、做事强硬果断的女强人。
电影孔子观后感优秀作文(优秀5篇)
电影孔子观后感优秀作文〔优秀5篇〕孔子电影影评篇一我是抱着一定期望去看《孔子》的。
孔子,万世之师,多好一题材,再〔厚脸皮地〕说,孔子是我老乡,都是齐鲁人氏,晚辈我应该去膜拜一下。
看之前心想,也不要求导演多超水平发挥,能到达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张艺谋对孔子的理解程度就行了。
让孔子那些美丽深邃的诗词名言,配合古典唯美的电影画面,再度绽放光辉。
没想到,没想到,拍的是如此之差,差的让人伤心。
活脱脱一主旋律片,还不是中规中矩无伤大雅的主旋律片,就是一拍失手了的三流主旋律片。
就算有发哥跟那儿苦苦撑着,也是hopeless。
看的我巨困无比,就在要昏睡过去的最后一刻,我以残存的一点意志力逼自己睁开眼睛,扭头一看旁边,我娘已经昏睡过去了,我碰她一下,“你还真睡着了啊〞,我娘惊醒,不好意思地端正了一下坐姿,作正襟危坐假设有所思状继续看。
后面我没注意,不知道她有没有再度睡过去。
连我娘这种一向宽容不怎么挑剔的人都觉得很差了,出了影厅就发出一连串感慨,“孔子还是个武林高手!能文能武啊。
〞“孔子一辈子没干别的,就到处流浪了。
〞没错,这就是问题所在,编剧太扯了。
孔子一生最重要的事情在于讲学,传道授业。
可惜导演对这一点并不感兴趣,她把全部精力放在了表现孔子作为一个政治人物其曾经意气风发然后悲惨动乱的后半生。
影片的前半局部孔子忙着和朝中大臣斗嘴忙着和敌国国君斗智斗勇,后半局部一直带着几个弟子on the road,走过一个村又一个店,走过一个国家又一个国家,穷,战乱,没饭吃,弟子不是跟错了主子战死沙场就是为了捞竹简溺死冰河〔看到这里老娘怒了,胡导您自己智商不够,就可以这么污蔑颜回么!复圣颜回是病死的,不是为了捞那几个竹简淹死的!再说了,你家竹子掉水里会沉啊,科盲到令人发指〕,最后好不容易回到鲁国了,跟鲁国国家领导人说他以后不参与政治了,要安心教书。
我心说,好,终于要讲一讲孔子是怎么为人师表弟子遍天下了,结果,导演根本没理这茬儿,给发哥化了个耄耋老妆,一袭白衣,倚在门口,身子一歪,over了,连个临别遗言都没来得及说。
电影《孔子》观后感(精选33篇)
电影《孔子》观后感电影《孔子》观后感(精选33篇)电影《孔子》观后感篇1电影《孔子》讲述的是我国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生平故事。
春秋割据,各国战乱,孔子就知这亲的年代生活。
孔子满腹经论,学识渊博。
他就任“中都宰”这个职务时,使中都面貌大变,老百姓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孔子因此受到鲁定公的重用,被鲁定公任命为大司寇。
当时是奴隶社会,有一个这样残忍的陋俗,就是只要有一个王权去世了,他的奴隶们就要陪他殉葬。
孔子不畏大司徒和公山狃的权势,提出要废除这个残酷的陋习,用智慧战胜了两位王侯贵族,展现了孔子的聪明和机智,以及他的仁爱之心。
孔子担任大司寇的第一件大事,就是陪同鲁定公去会见齐王。
孔子向公山狃和大司徒索要战车五百乘,但遭到公山狃的拒绝,只好带着孔子的十乘战车去会盟,受到齐国的威胁,可是孔子用他的智慧,用一百辆牛车吓退齐国的五百战车。
因此,得到鲁国王的称赞和重用。
孔子与他的弟子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
孔子和他的弟子在奔走列国之间,传授学问,用仁爱之心对待每一个学生,学生对孔子也是非常崇敬。
有一件事让我感动,就是颜回下到冰海,给孔子捞书籍,但在冰海里待太长时间,就被冻僵了,已三个时辰了,颜回没有缓过来,这种视书如命的精神让我感动。
这部电影仅仅是孔子这位大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的艺术体现,我还要从孔子的文学著作《论语》再深入进行了解,还要向他学习“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精神。
电影《孔子》观后感篇2孔子是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在看电影之前,我对孔子的印象就停留在这样的认识上,直到看了《孔子》这部电影。
从电影的结构来看,这部电影就是一部人物的传记。
传记非常容易流于平庸,因为对人物一生的描写如果平铺直叙就无法突出亮点。
而这部电影通过几个吸引人的小故事来展开叙述:比如说服别人救下小奴一命。
也通过一些炫丽的战争场面特技和一些令人涕泗交流的感人场面来抓住观众的心。
《孔子》观后感(精选6篇)
《孔子》观后感〔精选6篇〕《孔子》观后感想与心得篇一子曰:“学而不思那么罔,思而不学那么殆。
〞这里讲的是如何调和“学〞和“思〞的矛盾。
作为一个理科的学生,我觉得我对这个问题有相对深入的理解。
只学而不思,不易发现别人的错误,也不容易有自己的思想。
就像读《论语》,买一本书回来,刷刷几下读完,即使过目不忘,学到的也是别人的东西。
思而不学,那么会进展缓慢,而且容易钻进牛角尖出不来。
这时如果能够参考一下以往人们对同一问题的看法,那么很可能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荀子也说过“吾常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所以,孔子告诉他的弟子,在学习中要把握好“学〞和“思〞这对矛盾。
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话,我竟然不知出于《论语》。
像“父母在,不远游。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道不同,不相为谋,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朽木不可雕也。
三十而立……〞我读《论语》这部书,当然不是想从中觅得修身、齐家的孔门秘传。
我只是在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
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相提并论。
苏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权处死的,据说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
但我更喜欢孔子的直言不讳:“道不行,乖桴浮于海〞,这同样是一种自由精神。
翻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家思想――中庸之道。
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孔子讲究孝道,孝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的人们却在褪色,对其讲孝是非常必要的,让他们明白孝是为人之本。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事父母能竭其力;〞等。
即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假设是他对他父亲的教诲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孔子》电影观后感(精选35篇)
《孔子》电影观后感《孔子》电影观后感(精选35篇)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体会呢?写一份观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
千万不能认为观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孔子》电影观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孔子》电影观后感篇1我听妈妈说银谷影城正在热播电影《孔子》,我立刻手舞足蹈起来。
妈妈见我这么兴高采烈,便答应带我去看这个电影。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
出生于公元前五世纪。
他学问渊博,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整个电影讲述的是孔子周游列国的故事。
孔子在周游列国时先后去过卫国、蔡国、齐国、郑国等国家。
孔子本来在他的家乡鲁国享有很高的官职—司寇,他倡导用礼仪治国,让国家富强,不同意连绵的战乱,耗费钱粮,这样才能使天下太平,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美好生活。
可是他这种理念当时并没有被鲁国国君采纳。
虽然这样,孔子还是在鲁国废除了一种不文明的行为——“殉葬”。
古代,每个有钱的主人,手下都会有一些奴隶,而主人去世后,他的奴隶就会一个不剩的拉去陪葬,看到这残忍的一幕,令人心惊胆颤。
有一次,一个大臣的父亲死了,他的一个小奴逃到了孔子家中,哆哆嗦嗦地说了实情。
第二天上朝,孔子带来了了这个小奴,国君愤愤地说:“你怎么能不告知我,私自收下这个小奴呢?”这时,一位朝中大臣对孔子说:“奴隶陪葬是一种礼节,你是不能收留的。
”孔子不慌不忙地说:“死去的人也是你最要好的朋友,那你为什么不去陪葬呢?”一下子说得这位大臣哑口无言。
但孔子最后还是被鲁君赶出了鲁国。
孔子离开鲁国后,先后周游了很多国家,都没有得到重用。
这时,鲁君派人请孔子回国,孔子经三思后同意了。
但在返程的路上,令人感动的一幕发生了。
当他们的马车行驶在冰冻河面上时,冰面突然崩裂了,书简掉到了河水里,孔子最喜欢的学生颜回知道这些书简是孔子的全部心血,所以不顾自身安危跳进冰水,救出了这些书,而他却被冰冷的河水冻死了。
看到这时,我差点眼泪夺眶而出。
孔子周游列国14年,终于在68岁时回到了鲁国,专心讲学,最终在73岁时因病去世。
电影孔子观后感(通用21篇)
电影孔子观后感电影孔子观后感(通用21篇)细细品味一部作品以后,从中我们可以吸收新的思想,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观后感了!但是观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电影孔子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电影孔子观后感篇1第一处是孔子厄于陈蔡,影片设计了一个师徒众人分一碗马肉汤的情节,这一情节属于电影的常用桥段,感人度并不高。
但当我看到师徒众人在寒风中高歌起舞时,我突然想到了那句“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又想到了孔子对颜回的那句评价“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联想及此,我才恍然,原来这马肉汤和师徒狂舞的情节正是从这句话中来的。
第二处是子路结缨而死,影片在背景旁白那里出了个小纰漏,不太符合《史记》的记载。
电影里说的是,子路是为了保护卫出公出奔才死的,其实在子路赶到之前卫出公早就已经流-亡到鲁国了,子路是去讨一个说法的。
但我并没有在意这一点小纰漏,因为电影中的这一幕勾起了我对子路之死的怆痛之情。
孔子曾经说过:“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
”君子死义,这一句评语足以告慰子路的亡魂,使我们看到儒家士人的刚烈一面。
第三处是颜回英年早逝,古籍中没有说清楚颜回的死因,只是说他英年早逝。
于是,电影就利用了这样的史实空白,为颜回找到了一个死因,就是为抢救圣人竹书而冻死于冰河之中。
在电影中,颜回死后,孔子一直紧紧地抱住他的尸体,我以为,此时应当出现那句著名的“天丧予!天丧予!”了,但并没有,孔子始终一语不发,呆坐在那里,茫然如求,若有所思。
这一场景使我想起了《诗经·黍离》中的那句“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毛诗说《黍离》是闵宗周之衰,三家诗却说是悼亡诗。
)孔子爱颜回甚至比爱他的儿子还要多一些,因为儿子只能传承血脉,颜回却可以传他的大道。
而在影片中,颜回爱孔子的大道多过爱自己的生命,现代人可能不能理解,一个人为什么要为几捆竹简死去活来。
文献专业出身的人却能够深切地感受到文化的传承是多么不易,有时就是靠那几捆竹简来存亡继绝。
电影孔子观后感作文范文5篇
电影孔子观后感作文范文5篇电影孔子观后感作文范文1这个寒假,我看了《孔子》这部电影,对此,我很是感触。
对于孔子,我们也已经对他得了解很少了,我想,我们这些后代,也正是需要去了解这些中华民族上曾经得历史。
影片中感触最深得,是理想与现实得冲撞。
孔子从政,希望实现自己得社会理想,却被现实无情地抛弃。
孔子一心只想实现自己得理想,对可能得困难估计不足,最终只能黯然离去。
孔子到了晚年,认清了理想与现实得关系。
他最能影响社会得,是教育弟子,而不是从政。
他得弟子有各种各样得才干,可以将他得思想传播到更多得地方。
孔子把精力放在讲学上,能够影响到更多得人,意义要远大于参政。
联系到实际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抱怨身边得事不如自己所愿,不完善,不合理等等,还喜欢去描绘一个理想得情境。
可是,这些都于事无补。
现实摆在这里,我们也只有从思想上转变,亲自去行动,不要总依赖于别人。
不要只是替别人着急,看到自己应该做得,才最重要。
这样,把握好方向,有步骤、有计划、从实际出发,理想才会越来越近。
这部影片人物刻画得生动形象,也能让人深受教育,人们能在这种场景中得到知识。
孔子面对贵族与恶势力不低头,面对困难不畏缩,面对孤苦不冷漠,我想,他得精神会激励我永远向上。
电影孔子观后感作文范文2不论它拍得怎么样,注定都少不了一场口水战。
实际上,自从传出胡玫要拍《孔子》得消息后,这种口水战始终就没消停过。
影片上映没几天,关于《孔子》得新闻也不少。
王菲复出,选择了以《孔子》为平台,献唱一曲《幽兰操》;有人炮轰《孔子》得史实和台词错得离谱,胡玫、何燕江都有激烈回应;其中还穿插着周润发颇有些雷人得感言,据说看《孔子》如果不哭就不是人。
不过,我是真得哭了…在这场喧嚣、混乱得闹剧中,其实人们恰恰忘记了一个很严肃,也很重要得问题:这究竟是一部怎样得影片?其自身得魅力是否可以吸引观众走进影院?难道只有靠这些炒作得娱乐八卦才能引起人们观看得兴趣?没有人回答这个问题。
也许是不屑于回答,也许是觉得回答这个问题有许多不便,事实上,很长时间以来,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得态度都显得有一点暧昧。
2020《孔子》电影观后感4篇
2020《孔子》电影观后感4篇《孔子》是一部传记历史片,讲述了东周末年,诸侯割据,相互征战。
孔子为了理想奔走在列国之间,孤独地和整个时代抗争,希望以他超越时代的思想和智慧来影响春秋诸国的历史进程。
以下是关于这部影片的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孔子一位伟大的历史人物。
一想到国学就会想起论语;一想到论语就会想起孔子。
孔子是一位有德、又有才的圣人。
有德是:他会去救助穷人。
比如说在《孔子》这部电影里讲了。
孔子解救了一个要给季氏陪葬的小奴,那个小奴为了感谢孔子,最后还当了孔子的学生。
这个事情还说明了,只要愿意去帮助别人,别人也会感谢你的。
而有才是:他会通过观察一个国家,来知道这个国家的未来。
比如说,在《孔子》这部电影里说了。
孔子受到卫国的邀请去了卫国,他通过观察卫国就知道卫国马上会有内乱,所以马上离开了卫国。
这个事情还说明了,只要你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许多事情。
孔子虽然很有才华,很有品德,但是一生之中没有受到任何一位君王重用。
所以他一生都在和他的学生流浪,直到晚年,才回到故乡鲁国,继续教育他的学生学习,直到七十二岁死去。
影片《孔子》,我看了不止一遍,并不是因为它不好懂,而是因为它让我感动了。
《孔子》从视听出发,达到了心灵的感动与震撼,渲染了当时那种气派氛围。
当然,我也必须承认,影片中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虽然尽可能的穿插了孔子的一些名言,也借用了别人的,但是不免给人牵强之感;故事是讲到了,但是不精彩,情节片段之间缺乏很好的衔接;节奏缓慢,人物讲话平淡呆板,没有灵气。
也许是自己太不习惯文言文的缘故,加之中间有篡改历史的情节,觉得有些别扭。
因为这是电影,只有短短的两个小时时间,要将孔子的一生表现出来,实属不易。
所以总体上而言,它还是成功的。
首先,感触最深的便是影片将尊师重道之风表现得淋漓精致,真是值得今天的人们好好学习啊!古今对照,令人汗颜。
古人需拜师求艺,学生自当十分尊敬老师,也会刻苦学艺。
师生情谊真切深厚。
孔子落魄流亡,学生依然紧紧追随,伴其左右;子路至死不忘师之教诲,扶正官帽;颜回不畏艰险地保护书籍,为之献身。
电影孔子观后感范文(10篇)
电影孔子观后感范文(10篇)看完一部作品,这次看让你觉得怎么样?在这个时候,我们有必要写一篇观后感的文章。
那么我们如何写观后感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电影孔子观后感范文(10篇),盼望可以关心到大家。
电影孔子观后感范文(10篇)篇1:电影孔子观后感范文孔子,是儒学的创始人。
一提到孔子,他仁义的形象,就会消失在,我的脑海里。
可《孔子》这部电影还表现出他的另一个优点——勇。
他一心想让鲁国强大,于是他就在鲁君面前推广仁义。
果真,鲁君让他当了代丞相。
从今,鲁国的形势一天比一天好起来了。
又过了不久,季氏的家臣公孙狃发动战斗,想要登上鲁君的宝座。
反军打进都城,鲁公跑到季家,公孙狃步步紧逼,可季家人都去打猎了。
这时,孔子说:“把叛军引到武子台!”字路领命,便去把公孙狃引到武子台。
公孙狃见孔子在台上,便下令放箭。
可台上有盾,孔子的弟子冉求下令把盾往后放,把一个个装铁浆的大罐子推上来,冉求一声令下,鲜红滚烫的铁浆流淌出来,把公孙狃的军队士卒烧得个个焦头烂额。
公孙狃在乱军中*。
孔子发现这个场面哭了,由于他一向讲仁义,不盼望发现国人自相残杀。
孔子的仁义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不过他的勇也不行缺失呀!篇2:电影孔子观后感范文最近学完了《论语》,今日趁放假之际,看了周润发演的《孔子》,颇有感受。
这部电影刻画的孔子,始终微笑着,很端庄,但是不傲的感觉,温润而宽厚。
很明显,这是一部人物传记,而仆人公就是孔子。
电影从人物选角再到场景布置,无一处不体现了电影制作的精良。
电影极力还原春秋时期的齐鲁卫三国,演员很敬业,把每一个人物都演绎的活敏捷现。
《孔子》以超群的艺术手法为我们展现了我国春秋时期鲁人孔丘跌宕起伏的一生,呈现出一个有战斗、有阴谋、有圣人、有枭雄、有美人、有思想的恢弘大气的春秋乱世。
孔子政治生涯大起大落,大半生都处在颠沛流离之中。
孔子年轻致仕,做到了国相,在鲁国大力推行自己的仁政思想,鲁君发现了孔子的贡献,在齐卫两国争先聘请孔子之际,他重用了孔子,然而孔子的思想显而不符合当今的乱世。
电影孔子观后感(精选多篇)
电影孔子观后感(精选多篇)电影孔子观后感电影的开端,盛大的葬礼,逃跑的小奴,仿佛一下子就将我们带回了那个诸侯割据的奴隶社会。
“求仁得仁,又何怨。
”影片中一开始展现的孔子并不是一个不问世事满口之乎者也的归隐者,而是一个关怀生命有血有肉的真实的孔子。
他坚定地救下小奴漆思弓,刀剑加身而面不改色,舌战众臣主张废除不合理的殉葬制,打破世俗偏见收漆思弓为徒,对生命的尊重和维护令人动容,这也是他能够提出“仁”的学说的原因吧,尽管他的“仁者爱人”具有很大的时代局限性,但不可否认的是他走在了那个时代的前端。
他为了挽救一个素不相识的地位极低的小奴的性命,甚至不惜得罪当权者季孙斯与他背后盘纵错杂的势力,为他征途不顺离开鲁国埋下了伏笔,但孔子从未后悔过,就如同他从未放弃过他的信仰。
于是当他跟随鲁定公赴齐鲁边境会盟时,季孙斯并没有按约出动五百乘兵车。
但孔子早就料到了这一局面,他事前安排了一百辆牛车埋伏在山谷外面,制造假象震慑齐国退兵并还回了鲁国三城。
至此,孔子作为一个政治家所拥有的的政治才能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也让孔子得到了鲁定公的赏识。
但这并不能改变孔子不顺的仕途,鲁国一直被“三桓”所把持,孔子为了改变鲁国这种国将不国的局面,殚精竭虑,提出了隳三都的提议,最终引发了佞臣的叛乱。
尽管在武子台上孔子用十二条火龙击退了叛军,他还是失去了鲁定公的宠信。
鲁定公知道孔子的才识,可他需要稳定他的国家,稳定他的政权。
孔子给鲁国带来的强大繁荣的希望最终破灭,于是在鲁定公和季孙斯沉溺于歌舞中时,孔子含泪挥别了鲁国,开始了他十四年的游历讲学生涯。
其间不管是被乱军包围断粮还是遭受众人的辱骂诟病,孔子一直没有停下自己读书讲学的步伐,将自己的思想在中原大地散播。
最终垂垂老矣的孔子在同样垂暮的季孙斯的恳求下重新踏上鲁国的土地,追随老子的步伐不问世事,归而不隐,开始整理自己的着作,教书育人。
尽管如此,电影的最后颜回之死还是让我不知该哭还是该笑,竹简沉水本来就让人觉得不可思议,颜回居然还为了救六个竹简而采取了相当于自杀的举动,最终死在了回鲁国的路上。
电影孔子观后感(精选多篇)
电影孔子观后感(精选多篇)第一篇:电影《孔子》观后感电影孔子观后感电影的开端,盛大的葬礼,逃跑的小奴,仿佛一下子就将我们带回了那个诸侯割据的奴隶社会。
“求仁得仁,又何怨。
”影片中一开始展现的孔子并不是一个不问世事满口之乎者也的归隐者,而是一个关怀生命有血有肉的真实的孔子。
他坚定地救下小奴漆思弓,刀剑加身而面不改色,舌战众臣主张废除不合理的殉葬制,打破世俗偏见收漆思弓为徒,对生命的尊重和维护令人动容,这也是他能够提出“仁”的学说的原因吧,尽管他的“仁者爱人”具有很大的时代局限性,但不可否认的是他走在了那个时代的前端。
他为了挽救一个素不相识的地位极低的小奴的性命,甚至不惜得罪当权者季孙斯与他背后盘纵错杂的势力,为他征途不顺离开鲁国埋下了伏笔,但孔子从未后悔过,就如同他从未放弃过他的信仰。
于是当他跟随鲁定公赴齐鲁边境会盟时,季孙斯并没有按约出动五百乘兵车。
但孔子早就料到了这一局面,他事前安排了一百辆牛车埋伏在山谷外面,制造假象震慑齐国退兵并还回了鲁国三城。
至此,孔子作为一个政治家所拥有的的政治才能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也让孔子得到了鲁定公的赏识。
但这并不能改变孔子不顺的仕途,鲁国一直被“三桓”所把持,孔子为了改变鲁国这种国将不国的局面,殚精竭虑,提出了隳三都的提议,最终引发了佞臣的叛乱。
尽管在武子台上孔子用十二条火龙击退了叛军,他还是失去了鲁定公的宠信。
鲁定公知道孔子的才识,可他需要稳定他的国家,稳定他的政权。
孔子给鲁国带来的强大繁荣的希望最终破灭,于是在鲁定公和季孙斯沉溺于歌舞中时,孔子含泪挥别了鲁国,开始了他十四年的游历讲学生涯。
其间不管是被乱军包围断粮还是遭受众人的辱骂诟病,孔子一直没有停下自己读书讲学的步伐,将自己的思想在中原大地散播。
最终垂垂老矣的孔子在同样垂暮的季孙斯的恳求下重新踏上鲁国的土地,追随老子的步伐不问世事,归而不隐,开始整理自己的着作,教书育人。
这是电影《孔子》为我们展现的孔子的后半生的片段。
电影《孔子》观后感范文(精选5篇)
电影《孔子》观后感范文(精选5篇)电影《孔子》观后感1影片《孔子》,是在老师的推荐下看的,说实话,第一遍看的时候,觉得很无聊很无趣,时间又长,很多情节都跳过了,看完之后,感觉跟没看过似的,没留下些什么,于是,又看了第二遍,这次用心的去看,发现有许多论语上经典的语录与故事。
印象中孔子是那种文文弱弱,很消瘦,长胡子,讲很多道理的学者,看完影片,我改观了,更全面地认识了孔子,这个“大成至圣先师”。
电影《孔子》主要讲述了公元前六世纪,屹立数百年的周王朝已日渐衰落,各诸侯国割据一方,为了达到称霸的目的而相互征战。
此时社会混乱,民不聊生。
一代大思想家孔子出身于鲁国的没落贵族家庭,为社会的混乱而深感忧虑,希望以他的思想和智慧来影响春秋诸国的历史进程。
然而就像历史上的其他圣贤早年的经历一样,彼时孔子的时代还未到来。
虽曾仕官于鲁国,并以其勇敢和智慧带给鲁国以尊严和强大的希望,但最终政治理念破灭于现实之前。
随后孔子为了理想率领众弟子奔走在列国之间长达十四年之久,传播其思想,想与整个时代抗争,只可惜霸道如此世间,不容其主张。
他曾数度被乱军围困而身陷绝境,也曾被卷入政治阴谋的旋涡,甚至曾被世人误解。
他于晚年返回鲁国,不懈于教育弟子众人及进行文献整理工作。
最终,孔子在失意中逝世,一腔报国热血付诸东流。
但是,礼崩乐坏终促成万世师表。
孔子逝世之后,其言行及思想终为后世所认同推崇,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根源,尊谥“大成至圣先师”。
电影《孔子》中的情节主要从孔子五十多岁起展开。
五十多岁的孔子受到鲁定公赏识,从中督宰晋升为大司寇,这让他得以踏上仕途。
孔子一向崇尚周礼,很多的礼仪随着时间的流逝也渐渐消逝时,孔子依旧遵循着那些礼仪,在面见鲁君之前,孔子正要行礼,一侍从说,孔大夫,你可上堂再拜。
孔子听罢,继续行礼,而后才跟随侍从上堂拜见鲁君。
当鲁君夸奖孔子治理有道时,孔子答道,依周礼治国,三年可有小成,五年大成。
孔子时时刻刻把周礼挂在嘴上,也一直身体力行。
孔子电影观后感(通用5篇)
孔子电影观后感孔子电影观后感(通用5篇)当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从中我们可以吸收新的思想,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观后感了。
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孔子电影观后感(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孔子电影观后感1春秋割据,各国战乱,孔子他的年代就穿插在这样的乱世中。
他和他的弟子们颠沛流离,周游列国十几年。
一直未曾放弃的是礼义仁和。
我带着并不是很高的期望去看这部影片。
两个多小时,和场内的观众一起,很安静地看完。
正如胡玫所说“《孔子他》是一部一定能让你记住很多故事情节的影片”。
但孔子他带给我的,不仅是故事和情节那么简单。
他留下的,是一个形象,一种精神,连同他身后的弟子一起,或许大多是文文弱弱的读书人。
但你感觉到的必定是如海涛般的千军万马,统领着一个时代。
电影中孔子他出身于当时一个小诸侯国——鲁国的没落贵族家庭,为社会的混乱情形而忧心忡忡,希望以他超越时代的思想和智慧来影响春秋诸国的历史进程。
然而就像历史上的其他圣贤早年的经历一样,彼时孔子他的时代还未到来。
虽曾仕官于鲁国,并以其勇敢和智慧带给鲁国以尊严和强大的希望,但最终政治理念破灭于现实之前。
随后孔子他为了理想率领众弟子奔走在列国之间长达十四年之久,传播其思想,想与整个时代抗争,只可惜霸道如此世间,不容其主张。
他曾数度被乱军围困而身陷绝境,也曾被卷入政治阴谋的旋涡,甚至曾被世人误解……于晚年返乡祖国——鲁国,他归而不隐,不懈于教育弟子众人及进行文献整理工作。
孔子他力主禁止活人献祭的戏,十分精彩。
朝堂之上发哥舌战群儒,圆形的会场,不知道当时是不是这样的,整个场景很像古罗马元老院或者现在英国议会,呵呵,对待公山狃这种小人,最经典的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给个话啊”,展现了孔子他的从容和智慧,更大是幽默。
另外就是老子和孔子他那段仙境般的对话,也可在历史上找到印证,史书中有关于孔子他向老子请教学问的记载,而电影中编剧为了剧情的需要,让孔子他去回忆他和老子的对话,此情节并无不妥,反而可以从他们的对话中表现了儒道两家思想的同异。
《孔子》电影观后感15篇
《孔子》电影观后感《孔子》电影观后感15篇《孔子》电影观后感1他说:“朝闻道,夕死可矣。
”他处处不得志,一腔报国热血付诸东流;他饱尝忧患遭受了太多非议和世人的误解,也承担了太多责任,但精神从未磨灭……这位至圣先师——孔子。
孔子,我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
他这一生处处碰壁,历经沧桑,一路失去也一路拥有,不断升华。
开篇时,他用巧妙的语言和他的机智将漆思弓救下,运用计谋与他国抗衡,展现出他的智慧和过人的本领。
却也因此受害,从此开始周游列国。
孔子依旧坚持以礼治国的信念。
他十分执着。
在雨中离开,历经风霜雨露,却又仰天大笑。
颜回等其他弟子的忠心跟随令他感动不已;在列国间传播思想却也天不随人意;弟子不断离开选择从政,颜回的是逝去使他痛心不已……十几年的漂泊之旅,颠沛流离,尝遍人情冷暖,事态世态,使孔子明白更多。
正如南子所说:“世人也许很容易了解夫子的痛苦,但未必能体会夫子在痛苦中所领悟的境界。
”从始至终,他一直坚持着自己的理念,这令我感触颇深。
是什么样的一种力量支撑着他的精神世界?我明白了,是信仰!他从未放弃。
我们所缺乏的正是此般精神,对于信念摇晃不已,经受不住磨难,没有耐心。
孔子的精神感染了我,每个人都应不忘初心。
“告诉我,我做错了什么?”“您错就错在过于将自己的理想寄托在鲁君系身上。
”“如果改变不了世界,那么就应当改变自己的内心。
”公元前四百八十四年,孔子终于回到故土鲁国。
他须发皆白,当他跪在故国国门前呐喊:“鲁国,我的父母之邦,我终于回来了。
”我听到了,那是来自颤抖的灵魂内心的呼喊。
这声呼喊使我如此真切的感受到孔子这十几年的痛苦。
从此不再过问政事,致力于整理文献、从事教育。
他这一生背负太多,坎坷磨难无一不施加,纵使遭受世人误解唾弃,依旧初心不改。
他希望通过教化影响人们。
他是伟大的。
公元前四百七十九年,孔子逝。
弟子遍天下。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是一部传记历史片,讲述了东周末年,诸侯割据,相互征战。
孔子为了理想奔走在列国之间,孤独地和整个时代抗争,希望以他超越时代的思想和智慧来影响春秋诸国的历史进程。
以下是关于这部影片的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
孔子一位伟大的历史人物。
一想到国学就会想起论语;一想到论语就会想起孔子。
孔子是一位有德、又有才的圣人。
有德是:他会去救助穷人。
比如说在《孔子》这部电影里讲了。
孔子解救了一个要给季氏陪葬的小奴,那个小奴为了感谢孔子,最后还当了孔子的学生。
这个事情还说明了,只要愿意去帮助别人,别人也会感谢你的。
而有才是:他会通过观察一个国家,来知道这个国家的未来。
比如说,在《孔子》这部电影里说了。
孔子受到卫国的邀请去了卫国,他通过观察卫国就知道卫国马上会有内乱,所以马上离开了卫国。
这个事情还说明了,只要你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许多事情。
孔子虽然很有才华,很有品德,但是一生之中没有受到任何一位君王重用。
所以他一生都在和他的学生流浪,直到晚年,才回到故乡鲁国,继续教育他的学生学习,直到七十二岁死去。
影片《孔子》,我看了不止一遍,并不是因为它不好懂,而是因为它让我感动了。
《孔子》从视听出发,达到了心灵的感动与震撼,渲染了当时那种气派氛围。
当然,我也必须承认,影片中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虽然尽可能的穿插了孔子的一些名言,也借用了别人的,但是不免给人牵强之感;故事是讲到了,但是不精彩,情节片段之间缺乏很好的衔接;节奏缓慢,人物讲话平淡呆板,没有灵气。
也许是自己太不习惯文言文的缘故,加之中间有篡改历史的情节,觉得有些别扭。
因为这是电影,只有短短的两个小时时间,要将孔子的一生表现出来,实属不易。
所以总体上而言,它还是成功的。
首先,感触最深的便是影片将尊师重道之风表现得淋漓精致,真是值得今天的人们好好学习啊!古今对照,令人汗颜。
古人需拜师求艺,学生自当十分尊敬老师,也会刻苦学艺。
师生情谊真切深厚。
孔子落魄流亡,学生依然紧紧追随,伴其左右;子路至死不忘师之教诲,扶正官帽;颜回不畏艰险地保护书籍,为之献身。
我哭了,且不说修改了历史,不说两人的行为有些迂腐,却将他们变得崇高而又伟大,使其境界得以升华。
其次是孔子回乡后的那深情一拜,鲁国啊,父母之邦,养我之土,我终于回来了。
我又哭了,为何影片要将其渲染得如此具有悲剧色彩?我不明白为什么就不能用孔子推行的礼乐来治理天下呢?我也同样追慕那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淳朴民风。
男守本分,女有归宿,老有所依,子有所养。
的大同世界。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讲得多好啊!
颜回说,孔子错在将全部理想都寄托在鲁君身上。
我不敢苟同。
我觉得自己也错了,如孔子般太理想主义了,没有能够勇敢地面对现实,而是将希望建立在一个美好的伟大的理想之中。
可是无论怎样依旧不能放弃对美好社会的向往与追求,依然希望能够通过完善个人道
德,而不是通过严格的法律来治理国家。
孔子认为拿法来治国,是人们出于无奈才做的,人们不犯法是因为害怕法律,并不是出于真正的自我约束。
然而有一天,我无意在书上看到这是一种鲜明的道德泛政治化倾向。
调节伦理关系,要诉诸人们的道德自觉,但并非人人都能达到高度的道德自觉,即使一个有高度道德自觉的人,也未必都能自动的表现出道德自觉。
在子见南子一节中,面对巨大的诱惑,孔子的眼神和身体也有颤动,他是圣人,作为普通人,如何能向孔子那样坚守自己的信念。
何况做君子是何其不易,像孔子那样,会遭小人的算计与嫉妒,也会被世人误解。
无怪南子一句“世人只知道夫子的痛苦,有谁又能体会夫子在痛苦中领悟的境界呢?便称其为知己了。
显然,仅仅依靠道德来协调社会关系并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
过于抬高道德,将发现无力控制社会秩序的尴尬局面。
这样的行政观念和伦理价值意识等都与当时和现代社会不相适应。
其实,无论是古代还是今天,有多少人是像鲁君那样装点疯,卖点傻充当一个见风使舵者呢,又有多少人依然能像孔子那样一生坚守自己的理想呢?不能改变世界,就改变自己的内心吧有空看看《孔子》,读读《论语》吧,充实自己,内心的强大可以化解生命中很多很多的遗憾。
近日学校组织同学们观看了电影《孔子》,我看完之后心中有一股说不出的滋味,深深地被震撼了,对孔夫子的伦理道德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和礼,其主要内容是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而我却认为孔子思想里包含了仁、义、礼、智、信等精神。
孔子出身于当时一个小诸侯国鲁国的没落贵族家庭,为社会的混乱情形而忧心忡忡,他以超越时代的思想和智慧来影响春秋诸国的历史进程。
当孔子看到当权者只懂得用酷刑来统治人民的时候,他不顾自己的危险依然提出了废除活人殉葬制度。
这在当时是十分危险的,这不能不体现出他的仁爱之心。
而当子路将漆思弓救到他的家里时,他表现的是那么镇定,没有一丝畏惧,这又是他大义的体现。
当孔子被迫离开鲁国开始周游列国时,他第一站来到了卫国。
卫国南子问孔子:夫子常说,仁者爱人。
不知夫子的这个人,包不包括像我这样名声不好的女人?
这时孔子无语,但是从他恭敬和淡定的表情当中,我解读出了《论语》当中的一句话:君子尊贤而容众,南子又问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请问夫子是什么意思?孔子答曰:这首诗的意思就是:君子好美,但求之以礼。
南子又问:诗经三百首,大多都是在讲男女之间的情爱,夫子又该怎么解释?孔子答曰:诗经三百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情思深深,但无邪念!
面对孔子的圣德,最终南子恭恭敬敬道出了这样的话:世人也许容易理解孔子的痛苦,但未必能体会到孔子在痛苦中所领悟的境界!可见孔子的君子之礼是博大的。
不管对方是什么人。
在夹谷会盟上,孔子以不战而驱齐国数万之众,不得不佩服孔子的智慧。
这也让我重新认识了孔子。
当季氏将亡之时,他终于明白了孔子的真确,他决定将孔子请回鲁国,这就是孔子身上的信。
在周游列国路上,他颠沛流离、风餐露宿,受尽磨难。
在逃离齐国时接淅而行,在鲁国
分不到祭肉,在陈蔡被围差点饿死,在宋国差点被树砸死他却荣辱不惊,为了理想中的仁礼之国,像永不停息的日月星辰一样自强不息,这不正是我们今天应该继承和发扬光大的精神吗!
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有了优越的生活环境,良好的学习条件,更应树立远大理想,坚定信念,不畏艰难,脚踏实地地向着理想进发。
被热炒了很久的《孔子》终于正式上映。
在上映前的宣传活动中,愈发老来俏的主演周润发扬言看了不哭的不是人,这番话让本次评审团的成员们不禁诚惶诚恐。
我却只感觉到欣赏了一场冗长的百家讲坛,而且很显然,胡玫导演讲故事的能力,远远不及于丹老师。
据观察,影院里《孔子》的人气还算不错,影迷们对电影如何展现孔圣人的一生更感兴趣,也不乏慕发哥之名来观影的粉丝。
我想从散场之后大家的反应来看,《孔子》这部电影给了怀揣这两大期待的观众一个交代,但是,没人想到,过程却是如此枯燥沉闷。
CCTV—6电影有一句着名的广告语:打开电视看电影,套用在《孔子》身上,恐怕用打开电影看电视则更为恰当。
电影故事从孔子得到鲁公赏识担任大司寇开始,前半段主要讲述了孔子在鲁国意欲用自己的方式治理国家,然而处处受掣肘,只得远离故土,与弟子踏上周游列国的路途。
后半段则集中讲述孔子在周游列国的路上遇到的种种困境,欲寻明主而不得,历经受辱、被困、高徒子路、颜回死于非命等坎坷,最后叶落归根回到鲁国传道授业了此余生。
如此复杂的内容想要用一部电影表现出来,原本就是个艰难的任务。
而擅长拍历史题材电视剧的胡玫导演,也显然并没有拿捏好尺寸,于是,观众们便在电影院里花费了两个半小时欣赏到了一场电视剧。
平心而论,电影前半段尚有完整的剧情,通过保护小童、齐鲁会盟、平息公山狃叛乱等段落,集中表现了孔子的仁爱、智谋和军事上的才华。
尤其是孔子仕途受挫,不得不从鲁国出走,众弟子赶来追随等一组戏,起承转合之间颇为流畅,算是片中的亮点。
但后半段孔子周游列国的历程却成为了一场支离破碎的桥段集锦,影迷们均认为这一部分毫无主线可言,零散且琐碎,直看得叫人昏昏欲睡。
迟迟不见高潮出现,也总是看不见电影将要结束的征兆,期间有几位观众陆续离场,一去不复返。
我想有相当一部分的影迷认为电影最大的败笔就是苍白无聊的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