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王金战老师的《英才是怎样造就的》有感
《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读后感
《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读后感《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读后感"只要方法得当,每个学生都可能成为英才"。
这是王金战老师在本书中序言的题目。
刚开始,我只是认为他也不过是一本最近流行的励志故事而已,也是本着是向同行学习的心态,我随手翻开书本中几页看了起来。
可我一看就不由自主的被王老师一个又一个的教学案例给迷住了,真实的故事,朴实的话语,他与学生沟通的智慧和方式,完全与一般人相反。
"优秀是鼓励出来的","让学生感到自己重要","知道你的孩子需要什么吗","倾听孩子的心声"等一系列的教学方法,心灵也为之震撼。
王老师的出发点,完全是从一个学生的角度出发,他可以让一个学习成绩差,又经常旷课,抽烟,上网的走读生,在很多老师都没办法接受,甚至要被赶出校门时的差生,却被王老师收留到了自己的班上,他没有放弃他,因为在王老师认为,再差的学生也是有他的优点,他要把这学生的优点,放大再放大,让他在学生中被尊重,重获自信,在王老师的鼓励和激发学生个性与潜能的学习生活中,慢慢成长成为清华北大的优才生。
王金战老师做思想工作的成功案例,在这本书有太多太多了。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称职的家长。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称职的老师。
""没有什么学习差的学生,只有暂时落后的学生。
"这是标准似乎都成为了王老师的内心的一把秤,我很喜欢王老师说的句话:真正的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是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然后加以鼓励,加以表扬,在他的优点得到充分张扬的过程中,学生得到做人的自尊、自信,于是他的缺点可能就逐步淡化了。
这句话充分印证着王老师曾说的,他的眼里没有"差生"。
虽然王老师面对的是高中生,我面对的是小学生,可相同的是同为教育工作者,但是在处理问题学生上与王老师相比,差距甚远,面对那些厌学,甚至放弃学习的小家伙们,我虽然是哄、骗、骂,我都试过了,可都不凑效,但是在王老师的眼里,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采取的是找他们到办公室去谈话,从孩子身上寻找可以让他们会发光的东西,先鼓励让学生找到自己,找回自信,学生自然对学习更感兴趣了。
《英才是怎样造就的》的读后感(通用5篇)
《英才是怎样造就的》的读后感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
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英才是怎样造就的》的读后感(通用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英才是怎样造就的》的读后感1一口气读完《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这本书后,我最大的感想是:王金战老师真是当之无愧的培育英才的英才,能当王老师的学生真是一种幸福,我深深地被他的教育观念所折服。
教师应是优秀的心理辅导师。
俗话说,栽树要养根,育人要育心。
心为命之本。
教师是人灵魂工程师的定义自有其深刻的内涵。
而这些,王金战早已实践多年。
《英才》开篇首章说道“心态:优秀从心态开始。
”可见王金战对心理要素培养的看重。
古往今来,人生的命运成也是心态,败也是心态!英国作家狄更斯说过,一个健全的心态,比一百种智慧都有力量。
王金战告诉学生,“我们无法选择生活中遇到的每件事,我们无法控制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教育现实,无法选择父母、老师,无法选择生存的环境。
但是我们完全可以选择一种心态。
当你选择了一个积极的心态,许多事情就会出现自己都意想不到的变化。
”中学时期,正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学会选择心态,尤其是选择了一个积极心态,人生的意义就会不一般。
心态的关键是什么?王金战强调说——自信!而在培养学生自信心上,老师有着历史性的责任。
在独生子女时代,家长对孩子的要求空前高,给孩子的压力空前大。
在这种状况下,老师不懂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可能所有教育都会功亏一篑。
而王金战在一个学数学曾经备受摧残学生的卷子上,写下了激励性的批语,孩子趴在桌子上流着热泪,洗刷着8岁以来,学数学时小学教师和同学留给她的心理阴影。
今天王金战把她从巨大的阴影里拖了出来,这一拖拖出了她的自信。
从此就改变了这个学生的人生态度和命运。
调整学生的心态尤其是高考时候的心态是有学问的,作为老师我也懂得心态对学生的高考成绩影响有多大,也能看出哪些学生考试中心理易出现问题,也找他们聊过,试着帮他们调整考试心理,可每次高考后在这方面都要留有遗憾(就在我们刚刚送走的学生中也有),怎么办?王老师在书中给我们支了五招。
读《英才是怎样造就的》有感范文
读《英才是怎样造就的》有感范文读《英才是怎样造就的》有感范文反复阅读了王金战老师的《英才是怎样造就的》一书,我感触很深,从中也受到了很多启发。
尤其是对第一章优秀是从心态开始的感受更深。
现实的教学中,很多学生不是不知道自己应该努力学习,而是只有美好的理想,缺乏实际的行动,所以最终一事无成。
王老师引用英国作家狄更斯的名言:一个健全的心态,比一百种智慧都更有力量。
我对这句话深信不疑。
现在很多学生没有健全积极的心态,所以导致他们在学业或以后的工作中出现很多问题,让学生拥有健全的心态有时比分数更重要。
xx年我教过一个叫刘丽兵的女生,这个学生学习很棒,更为重要的是她拥有乐观向上的心态,从她脸上你很难看到愁容,总是面带微笑。
尽管学习成绩不错,但有时也会考试不理想,这个时侯,她会调整好自己,发现缺乏,及时查漏补缺,以便下一次会有更好的成绩。
我经常以她为典范,教育其他学生向她学习,正是这种积极的心态使她在xx年的`高考中获得了威海市文科状元,顺利被北京大学录取。
王老师说心态的关键是自信,我举双手赞同。
xx年我接手的这一届学生中有个叫胡亦凡的男生,这个学生成绩居班级前列,但他及其缺乏自信,从不敢站到讲台上面对同学背书。
更糟糕的是,他常常因为自己成绩的不突出而不敢在街上单独行走。
他告诉我,很是担忧别人会知道自己是个成绩不够好的学生。
我开导他,别人不认识你,怎么会知道你的学习情况。
可他说他自己知道。
面对这样一个自卑的学生,我感到了调整好心态,培养他的自信心是多么的重要。
有一次听写单词,我提前让他准备好到黑板上写,他中午在家很是努力了一把,下午全写对了。
我在班上表扬了他,这件事给了他很大的自信。
还有一次他的英语作文写得不错,用到了刚学过的半倒装和强调句型,还有几个高级词汇,我给他25分(总分值30分),并且让他站在讲台上把这篇作文念给同学听,当时他满脸通红,声音还有些颤抖,因为他从来没有群众说过话,表达过自己,所以这次很是紧张。
《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读书心得范文
《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读书心得范文《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读书心得1 刚拿到《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这本书时,先被王金战老师的教育成果所吸引,再进一步读下去,更为其教育理念所折服。
人人都知道,人才是一个国家发展最重要的资源,而身处教师工作岗位,培养人才是我们的职责,责任重大,但教育也是一门学问和艺术,必须不断的学习。
现在的社会,资讯高度发达,学生的思想越来越成熟,个性也越来越强,仅仅用严格管教的方式是很难触动他们的内心,使他们心悦诚服的。
面对有思想、有主见的学生,只有深入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才能真正赢取学生的信任,才能走入学生内心起到积极的作用。
如今的教育,优秀学生的评判标准已经发生了变化,成绩不再是唯一的重要评判砝码,学生必须要在德、体、心理等各方面得到良好的发展,那样的人才能担负未来的祖国的建设大任。
所以,我们不能把性格各异、理想不一样的孩子放进一个模子里打造,不能扼杀了学生的天赋,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允许学生朝各个方向发展,允许多样化的存在。
但在实际工作中,又很难把这一理念落到实处。
王金战老师却在自己的教育工作实践中,在“人们没法改变冬天的气候,但一个塑料大棚就可以让人们享受到春天的蔬菜”的理念下,带着自己的班级大胆的改革和实验,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条通向成功的路,为教育界创造了一个奇迹。
除了观念的转变,我还想谈印象深刻的两点:1、优秀从心态开始。
学业最大的问题是心态。
王金战老师说,“差生”是怎么形成的?是一个学生反复遭遇失败的打击后,便成了“差生”。
而让一个“差生”变好的最有效方法,就是要找到他身上的强项,发挥他的优势,让他反复享受成功的喜悦,“差生”就会转化为优秀。
我们面对的学生,很多在以前的学习阶段,成绩并不好,有很多就是属于“差生”,他们身上存在的最大问题,应该就是心态了。
而改变心态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鼓励。
优秀是鼓励出来的,我们要不断地发现学生的优点和进步,及时地加以鼓励。
每个学生都是需要关爱的,学生能够从你的鼓励中,感受到你对他的关心,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潜力。
英才是如何造就的读后感(精选18篇)
英才是如何造就的读后感英才是如何造就的读后感(精选18篇)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英才是如何造就的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英才是如何造就的读后感篇1知道《英才是如何造就的》这本书是在最近举行的《新课程与课堂行为》的讲座上,浙师大教育系的傅建明教授在演讲中向在座的老师们推荐了这本书,并且讲述了书中的几个典型案例,当时我就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转而又惊叹:我们的同仁是何等的有心和努力,把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都述诸笔端,让我等身在教育第一线的“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同僚有种“横看成林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感觉。
听完讲座我就急匆匆地跑到新华书店,打算把它买来好好拜读一下,可惜找遍了整个教育教学类书柜都没有,问旁边的营业员,说是早些时候好几次卖脱了,现在进的很少,卖完了。
带着一脸的失望和惋惜回到家,把找寻的希望全部寄托在网上。
嗨,还真被我找到了!兴奋的无以言表。
可以说我是一口气读完了整本书。
这本书讲述了王金战老师25年从教过程中对于激发学生热爱学业、享受学习,发掘学生自身个性特征的感悟,以及作为一名父亲怎样引导女儿发挥长项走进北大的经历。
他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和鲜活的例子向我们娓娓道来教育和教学的点点滴滴,细细读来,如品陈酿。
正如作家毕淑敏所说的王老师手中似乎有一根教育魔棒,让他的学生在成功天空中翱翔。
让每个学生感受到成长的快乐!多好的评价啊!这也是我感触最深的。
《新课标》倡导我们,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教师在不知不觉中会把学生分为“好生”和“差生”,但在王老师的班中或者是在心目中却没有“差生”的概念。
他说:“我的眼里,根本就没有差生!”,“只有暂时落后的学生、有待提高的学生”,每个孩子在他眼里“都是一颗星”,他有一句豪言:“现在,只要是一个智力正常的中学生,都有考上名牌大学的潜能!”他说让一个“差生”变好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让他不断地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读后感
《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读后感最近拜读了王金战老师《英才是怎样造就的》一书,受益匪浅。
它让我体会到教书不仅仅是对知识的简单传授,它更是一门神奇的艺术,它为世界创造出各类优秀的人才。
王金战老师长期奋斗在教学的第一线,他带的一个高中班,10人进剑桥、牛津、耶鲁等世界名校,37人考进清华北大,25人次夺冠于全国各类竞赛项目。
他的成绩令人惊叹,他的教学理念更值得我们学习,他找到了培育桃李的栽种方法,为我们教学指明了方向,他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成功结合的范例。
学习也好,工作也好,如何面对竞争,其实是每一个人一生的作业。
但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有些同学不是学习能力不强,而是在强手如林的情况下,他们变得信心不足。
当看到学生的学习成绩不理想时,他就找原因:发现学生不缺乏学习能力,但却没有自信。
面对这种情况,王老师举了这样一个例子:说有一群羚羊,生活在非洲大草原的奥兰治河两岸。
一位动物学家偶然发现:河东岸的羚羊群的繁殖能力,必河西岸羚羊群要强许多。
而且,东岸羚羊奔跑速度比西岸羚羊也快许多,每分钟快13米。
这个发现,让这位动物学家大惑不解:同样的群种,同样的环境,同样的事物,为什么产生这种莫名其妙的差别呢?为了了解谜底,这位动物学家想出了一个办法:他们在东岸和西岸,各捉10只羚羊放到对岸。
一年后,他惊讶地观察到,从东岸放到西岸的10只羚羊,一年后繁殖到14只,而从西岸运到东岸的那10只羚羊,一年后只剩下了3只,另外7只,全部被附近的狮群吃掉了。
动物学家找到了答案:东岸羚羊群之所以强壮,是因为面临天敌——就是狮群。
竞争是压力,也是生命的动力。
那么,同学们到底应该怎样面对竞争?王老师给同学们的建议是:找出自己的目标。
如果你们有了自己的目标,你就会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他认为要想适应竞争环境,必须制定自己的目标。
他给学生的建议是:你就根据自己现在的位置,给自己定一个实际的目标。
不要太高,太高了高不可攀,一旦摔下来,会把你的自信摔掉;可也不要太低,太低会让你失去拼搏的斗志。
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读书心得
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读书心得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读书心得暑假期间,在书店闲逛,发现了这本书,以书中的第一页下面有句话“只要方法得当,每个学生都可能成为英才。
”让我对这本书产生了好奇,感觉对学生教育应该会有帮助,作为一名教师,培养人才是我们的职责,责任重大,但教育也是一门学问,必须不断的学习,才能掌握教学方法,更好的指导学生。
虽然不能够向书上说的那样,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英才,但是,我希望书中的教学方法,能够适用现在的教育,能够让每一个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书中,王金战老师从心理学角度出发,用生活中一个个教育案例,分析了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教育方法方式的不同,并根据当前的教育背景,通过范例,为我们展示了如何实现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
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
让我深刻认识到做一个社会认同的优秀教师不仅要讲好课本知识,还要学会与学生沟通,对其疏导;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还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素质。
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与一个优秀教师的.差距,明白了原来教师也是那么多的压力和挑战性。
我要通过这本书的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与教育水平,更好的实现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密切结合,让每个学生健康茁壮成长。
从王金战老师的讲述中,我认识到培养一个优秀的学生,要先从心态入手。
心态包括态度和心理。
态度是否端正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劲头。
端正学生的态度,就是要让学生明白学习的目的,说白了也就是为什么学,为谁学。
这需要老师的疏导,学生家长的配合。
心理因素也是制约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王金战老师说,“差生”是怎么形成的?是一个学生反复遭遇失败的打击后,便成了“差生”。
久而久之,差生心理上就产生了自卑,对任何事情都有抵触和悲观情绪,缺乏自信心和主动性,从而形成了“差生”这么一个恶性循环。
王金战老师说,让一个“差生”变好的最有效方法,就是要找到他身上的强项,发挥他的优势,让他反复享受成功的喜悦,“差生”就会转化为优秀。
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读后感
《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读后感大庙中学王艳华这个假期,有幸拜读了王金战老师的《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读完后让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同样是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却在教育的背后有着截然不同的教育过程和成果。
在王老师的书中,有这样的几句话让我记忆犹新:“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称职的家长。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称职的老师。
”“没有什么学习差的学生,只有暂时落后的学生。
”这些话在王金战老师的心里绝不只是我们聊以自慰的口号,而是沉淀为转化学生成长的自觉行动。
正如有人说:态度决定一切。
一个学生能否成功最关键不在基础、智力而在于是否拥有成功的心态。
如果说作为一个学生你拥有了一个好的心态,那就意味着你已经为自己的天空涂上了希望的湛蓝。
克里姆林宫内曾有位尽职尽责的老清洁工。
他说;“我的工作和叶利钦的工作差不多,叶利钦在收拾俄罗斯,我是在收拾克里姆林宫。
每个人都是在做好自己的事。
”她说得多么轻松、怡然,很使人感动,也很令人深思。
一个学生的成功的心态至少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一.坚韧。
就是说小学生要学会承受生活随时袭来的苦难,优秀的人物因为不能忍受失败而变成庸人,平凡的人也因为经过挫折的洗礼而变得更加强大,最终成为优秀人物。
二.乐观。
乐观是漫漫长夜里苍穹中的闪烁的星星,当学习处在低谷的时候,当考试失利的时候,当生活欺骗了你的时候,保持一颗乐观向上的心往往你就会发现困难会减少许多。
三.自信。
美国哲学家拉尔夫爱默森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一个小学生经过多次考试,不可能每次都是第一。
但你在各种大型考试中只要把握住自信这一关键因素,即使成绩不理想,你的心里也没有失败。
就如德国教育家奥斯汀所言:“这世界除了心理的失败,实际上不存在什么失败。
”也许你无法改变相貌,但你可以展示笑容;也许你无法改变环境,但你可以选择心态。
也许你无法改变命运,但你可以改变心态。
我们每天都在追求成功,一定要让自己走出失败暗示的心理阴影与模式,树立成功的心态。
英才是怎样造就读后感范文(精选8篇)
英才是怎样造就读后感范文(精选8篇)英才是怎样造就读后感范文(精选8篇)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
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英才是怎样造就读后感范文(精选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英才是怎样造就读后感1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这是每个教育者都在深思的问题,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最近拜读了王金战老师《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这本书,感触颇多。
初见此书,"英才"赫然在目的两个字引起了我强烈的兴趣,更令我质疑的是,这个让众多学生进入北大清华的王金战老师到底有什么过人的法术,敢喊出"造就英才"的口号?对于像王金战这样一个北京重点中学里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来说,让这些孩子都能成为大学生已经不是什么太难的事情,重要的是得让大部分能考进大学的孩子直接进北大上清华读牛津入哈佛。
这几乎是一般学校衡量一个教师是否优秀的惟一标准。
但这可能吗!书的封面有这样一句话:你不能让西红柿苗子结出苹果来,西红柿就让它结西红柿,苹果就让它结苹果,每个成果都有其价值,沿着你的强项成长,每个学生都是最优秀的。
也许每个老师都明白也可以说出这样的话,但真正做到的却屈指可数。
王金战老师做到了,这里简单的介绍一下他书中提到的教育思想吧!优秀从心态开始——是王老师最先提到的。
他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当你驱车来到十字路口,恰好红灯亮了,你可能会感到自己倒霉。
但如果这样想:绿灯亮时我第一个先走,你的心态也就平和了。
这个例子很好的说明了心态的重要性,他还提到心态最关键的是自信。
确实,一个自信的人无论遇到什么挫折都不会气馁。
俗语说失败是成功之母,而能正确面对失败的正是自信的心态。
所以每一个老师第一个要教给学生的就是自信的心态,只有拥有自信才能面对挑战获得成功。
优秀是一种习惯。
这里提到了习惯二字,词典上讲,习惯是在长时间里逐渐养成的、不容易改变的行为。
《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读后感
《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读后感学期初,学校给每位班主任配发了一本书,是王金战老师的《英才是怎样造就的》。
掩卷沉思:同样作为班主任,为什么王老师能培养出那么多优秀的学生?我想,除了学生的素质外,更重要的是王金战老师的育才理念和方式方法。
回想自己十几年的班主任经历,有很多感触与大家共勉:1999年,在众人怀疑、不解的目光中,我毅然担任了99级3班的班主任工作。
的确,在大家传统的思维中,音乐老师能够上好课,辅导好学校的文艺课余生活就已经够耗费精力了,更何况再加上班主任的工作呢?刚接班时,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带好这个班级,向大家表明,音乐教师除了能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外,一样能够做好班主任工作。
但愿望虽好,学生毕竟是活生生的人,尤其是职业学校的学生,他们大多数在初中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我约束能力的落后生,要想形成良好的班风难度可想而知。
由于是第一次带班,没有经验,我仅凭着自己满腔的热情和爱心关心学生,甚至在有些问题上过于溺爱学生,所以造成了学生只维护班主任一个人的利益,而对于其他老师的教育持有逆反心理。
后来,我适当的改变了自己的教育方式,在生活上关心、帮助学生,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不再一味发火或者过于顺从,而是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教育。
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我与学生经过共同的协商,确定了本班的奋斗的目标,并以身作则,大大激发了学生团结、向上的凝聚力。
学生自己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使班级各项工作有了飞速的进步,受到老师和领导的认可。
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我班的班风大大改变,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中名列前茅,成绩优异。
在高二会考中,我班的数学最分数提高率居全市第一,三科会考提高率名列前茅。
在这三年班主任工作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我与五虎将的故事。
五虎将是认课老师送给我班五个男生的昵称。
刚入学时,这五个人形成了自己的小团伙,吸烟、打架、玩游戏机、旷课、上课捣乱&&几乎无所不能,是全校闻名的名人,也是让老师头疼的学生。
英才是怎样造就的
《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读后感我拿到了王金战老师的《英才是怎样造就的》,回家后我被他的书名所吸引的,因为作为一名老师,我迫切地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培养一代精英的。
于是带着这样的问题我走进了这本书,认识了一位带有传奇色彩、平凡而又伟大的王金战老师。
为什么说王金战老师是个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物,这源于他带出一个高中班升学的传奇。
这个高中班共有55名学生,其中37位同学走进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有10位同学进入美国耶鲁大学、英国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等世界名校,我们都知道以国内入学标准,考入清北答要靠学业成绩;而按照世界名校的入学标准,比如像美国耶鲁大学、英国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等既要看学业成绩,也要看课外活动、社会能力和个性特征等综合素质。
当然,他所执教的北京人大附中是全国一流名校,可这么多高分高能的学生出自一个班,真是有点儿传奇色彩了。
那首先让我们结识一下这位传奇人物。
跟我们中的大多数人一样,他也是一位农村娃,平日调皮捣蛋,学习成绩在班里排名40名以外。
他从高考时开始发愤图强,他将初一到高二的数学书、语文书串在一起,一摞一摞地看,简直可以说废寝忘食。
晚自习熄灯以后就在煤油灯下或阴暗的路灯下学习,当时条件十分艰苦,在一次狂风大作、雷电交加的夜晚,大风几次把煤油灯熄灭,但他感受到的却是一种奋斗的快乐,一种全心投入的充实,禁不住诗兴大发:闻鸡起舞夜枕戈,寒灯苦读人伴魔,青春飘动如逝水,岁月流金不蹉跎。
看到这里,我不禁被他以苦为乐、勤奋好学的精神所感动。
如今学习的条件这么优越,学习资源这么丰富,在闲暇之余我却不能定下心来潜心读书,真的自叹不如!正是凭着这种不屈不饶、积极向上的学习精神,他成为了班上唯一的一名大学生,也正是这种勤奋好学的精神,使他成为全国一流名校——人大附中的著名教师。
他在全国举办过数百场讲座,他的讲座,让上百万家长热泪盈眶、为之震动、为之顿悟。
一位父亲为了能和他交谈,自费买机票坐在他旁边全程陪同;在新疆,两千名学生在听完讲座后,自发列队站在雪夜里为他送行;经常有家长从全国各地带着孩子不远万里赶来向他当面咨询。
《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读书心得(最新整理)
《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读书心得导读:本文《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读书心得,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读书心得 刚拿到《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这本书时,先被王金战老师的教育成果所吸引,再进一步读下去,更为其教育理念所折服。
人人都知道,人才是一个国家发展最重要的资源,而身处教师工作岗位,培养人才是我们的职责,责任重大,但教育也是一门学问和艺术,必须不断的学习。
现在的社会,资讯高度发达,学生的思想越来越成熟,个性也越来越强,仅仅用严格管教的方式是很难触动他们的内心,使他们心悦诚服的。
面对有思想、有主见的学生,只有深入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才能真正赢取学生的信任,才能走入学生内心起到积极的作用。
如今的教育,优秀学生的评判标准已经发生了变化,成绩不再是唯一的重要评判砝码,学生必须要在德、体、心理等各方面得到良好的发展,那样的人才能担负未来的祖国的建设大任。
所以,我们不能把性格各异、理想不一样的孩子放进一个模子里打造,不能扼杀了学生的天赋,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允许学生朝各个方向发展,允许多样化的存在。
但在实际工作中,又很难把这一理念落到实处。
王金战老师却在自己的教育工作实践中,在“人们没法改变冬天的气候,但一个塑料大棚就可以让人们享受到春天的蔬菜”的理念下,带着自己的班级大胆的改革和实验,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条通向成功的路,为教育界创造了一个奇迹。
除了观念的转变,我还想谈印象深刻的两点: 1、优秀从心态开始。
学业最大的问题是心态。
王金战老师说,“差生”是怎么形成的?是一个学生反复遭遇失败的打击后,便成了“差生”。
而让一个“差生”变好的最有效方法,就是要找到他身上的强项,发挥他的优势,让他反复享受成功的喜悦,“差生”就会转化为优秀。
我们面对的学生,很多在以前的学习阶段,成绩并不好,有很多就是属于“差生”,他们身上存在的最大问题,应该就是心态了。
而改变心态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鼓励。
读王金战《英才是怎样造就的》有感
人格发展的关键阶段童年与青春期的影响人格发展的关键阶段:童年与青春期的影响人格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人的一生中经历多个关键阶段。
其中,童年和青春期被认为是人格发展的两个重要时期,对一个人的性格、态度和价值观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童年和青春期在人格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一、童年对人格发展的影响童年是个体发展的起点,也是形成人格的基础阶段。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自我意识开始形成,他们对周围环境和他人的认知能力也在逐渐增强。
以下是童年对人格发展的几个关键影响因素:1. 家庭环境:家庭是儿童成长的最初环境,对其人格塑造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父母的教养方式、亲子关系的质量以及家庭氛围都会对儿童的人格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温暖和谐的家庭环境可以培养孩子的安全感和自信心,进而促进其积极向上的人格特质的发展。
2. 同伴关系:在童年阶段,儿童开始与同龄人接触和交往,朋友圈的形成对人格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与积极乐观的朋友相处,可以促进儿童的社交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培养,帮助其塑造积极向上的人格。
3. 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童年阶段人格发展的重要环境之一。
老师的教学方式、学校的价值观灌输以及校园文化等都会对儿童的人格发展产生影响。
优质的学校环境可以帮助儿童建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领导能力和责任心。
二、青春期对人格发展的影响青春期是人格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这是个体从儿童向成人过渡的关键时期。
在青春期,个体的身体、心理和社会角色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下是青春期对人格发展的几个关键影响因素:1. 生理变化:青春期伴随着生理发育的变化,激素的分泌增加,性成熟和身体形态的发展。
这些生理变化会直接影响个体的心理状态和情绪稳定性,进而对人格形成产生重要影响。
2. 自我认同:青春期是个体开始寻找自我认同的时期。
在这个阶段,个体开始思考自己的兴趣、价值观和职业选择等,对自己的身份和角色进行认同。
这个过程对个体的人格发展和成熟非常关键。
英才是怎样造就的
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读后感教师:马习琼一本好书真的如一帖清凉药,让你浮躁的心变得沉静;一本好书真的如一个良师,让你浅薄的头脑变得丰富。
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这是每个教育者都在深思的问题,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最近拜读了王金战老师《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这本书,感触颇多。
读了《英才是怎样造就的》一书,使我受益非浅,王金战老师以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用一个个鲜活的教育案例,一串串让人咋舌的高考数据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成功结合的范例。
下面就简单谈谈我读后的一些浮浅的想法吧!一、平等善待“差生”“一只手伸出来,五个指头总有长短。
”一个班级中由于种种因素,不乏也会出现“差”生。
在王金战眼里没有差生,每个孩子都是一颗星。
这是难能可贵的。
当前,很多教师把学生的学业成绩当成了评价学生的最主要的,也是最重要的标准,因而歧视差生、痛恨差生。
其实,作为一名教师,我觉得一定要善待这些“差生”。
差生在学习方面或许比人“短”点,也正因如此,我们教师往往看到的就是“差”生不好的一面——短处,往往对他们进行严厉的批评。
长此以往,使这些差生不敢走近你,学习上遇到了困难与挫折越积越多,学习上背上了沉重的包袱,造成了沉重的负面心理压力,导致人格萎缩,疏远老师,远离同学,一些坏习惯得不到改正。
其实,大人都需有人赞扬,更何况是小孩。
如果在上课时,我们教师在适当的时侯鼓励他们发言,可以使简单一点的问题,让他们来回答,然后认可他们的想法和观点,这样一来,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觉得学习的有趣。
我想慢慢地他们会爱回答、爱上上课的,学习成绩自然也会慢慢地好起来了,这不就像王金战老师所说的每个孩子都是一颗星吗?只有我们老师善待每一个孩子,挖掘孩子的闪光点,相信每个孩子都是一颗耀眼的星。
二、宽容诚待学生优秀从心态开始——是王老师最先提到的。
他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当你驱车来到十字路口,恰好红灯亮了,你可能会感到自己倒霉。
但如果这样想:绿灯亮时我第一个先走,你的心态也就平和了。
《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读后感
爱和管教都是需要的——《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读后感郑云霞一打开《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这本书,我便被其中一个个真挚而富有智慧的教育故事所吸引,被王金战老师的教育智慧深深折服,正如作家毕淑敏所说:“王金战老师有一根魔棒,让他的学生在成功的天空中翱翔,点石成金削铁如泥的秘密就藏在这本书里。
读这本书,犹如打开爱和智慧的天窗,你也许会长出翅膀。
”在这本书中,王老师写了很多他的学生,有考上哈佛的,耶鲁的,清华的,北大的……这些学生都非常优秀,不仅在于他们在高考上取得的高分,更在于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极高的个人综合素养,到底王老师用了什么方法,让孩子们能在如此高压的状态下自由地发挥,让他们在高考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愉快地笑到最后?王老师在这本书中所展现出来的教育智慧犹如天上的星星,每一颗都让我获益良多,书里的金句良言让我叹服,而其中“爱和管教都是需要的”这句话深深地触动我。
王老师平时对于个人违纪行为并不太计较,但是当学生的行为触及班级利益,或触及公共道德方面的事,他从不迁就。
在这个故事中,两个学生因为个人违纪而影响了集体,于是他将学生所做的事以及自己的态度在班级里宣布并进行讨论,并明确地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我过去一年在处理学生违纪事件上的一些做法。
对于学生所犯下的错,几乎每次都是从严处理,因此很多时候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常常只是治标不治本,班级班风也日渐趋下,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也变得紧张。
故事中王老师尊重学生,不急不躁,有针对地以故事引导,让学生比较好地认识到自己所犯下的错误,并努力尝试去改正弥补。
王老师说:“在对学生的教育中,过于严格,孩子可能会变得自卑,也可能变得激进和偏执,而过于宽容,孩子就可能陷入自身的欲望,而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对他人的同情心。
所以,对家长和教师而言,爱和管教都是需要的。
”我们的教育有时候会误入歧途,为了高分而压制学生的天性和能力,而这段话恰恰提醒了我们,教育是为了培养和发展,要想学生有良好的发展,爱和管教都是需要的。
《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读后感
《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读后感英国的史美尔斯说过:“好书是生活最宝贵的财富之一”今有幸拜读了王金战老师的教育著作《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这本书让我明白很多道理,很佩服王金战老师的教育理念,从书中我看到的是一位拥有阳光心态的老师。
他让学生拥有乐观的心态。
同时,他也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充满个性的老师,他是一位数学老师,却能和学生对诗,他的学生同样文采飞扬;他爱体育,他的学生同样运动积极;因此他的学生不仅学习成绩优异,在各项课外活动中同样优秀。
可以说,王金战老师自身的良好行为习惯,是学生学习的榜样。
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巨大的。
在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是值得我们注意的:王老师在骄傲地列举了他的北大清华入学率后,还特别告知,我们取得这样的成绩并不是靠加班加点,不是靠增加学生的负担得来的。
同时他的观点尖锐却不避讳:不去钻研和挖掘学生的潜能,而一味地挤占学生的时间,这是对教育的犯罪!使我领略到了在中学里几乎绝迹的“快乐学习法”在王老师的升学经验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这是那么地让人兴奋给人启发,同时又显得那么弥足珍贵!。
从书中我领略到的是一位与学生真诚交流的老师。
于是,他有与学生交流沟通的习惯。
针对学生学习生活中出现的不同问题,他适时地与学生沟通。
有的学生感情上有了波动,他像朋友一样客观的引导;有的学生学习方法上有了困惑,他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他寻找适合的办法;有的学生和家长之间有了矛盾,他成为一个很好的中间人。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了解每个孩子,才能发现哪棵苗是西红柿、哪棵苗是苹果,既而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
正如王金战老师说:你不能让西红柿苗子结出苹果来,西红柿就让它结西红柿,苹果就让它结苹果,每个成果都有其价值,沿着你的强项成长,每个学生都是最优秀的!读《英才是怎样造就的》,的确是收益非浅,反思、借鉴是我今后必须要做的。
我要像王金战老师那样,用智慧和爱去经营教育这份高尚、灿烂而不乏诗意的事业,使之成为美丽的教育!此书有五章:“优秀从心态开始”;“高分是可以轻松的”;“影响孩子人生的五个关键词”;“孩子与家长:;”我送女儿上大学”。
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读后感
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读后感导读:本文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读后感,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读后感(一)--马莹优秀从心态开始——这是王老师在书中最先阐明的观点。
也是我重读此书感触最多的一点。
他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当你行车来到十字路口,恰好红灯亮了,你可能会感到自己倒霉,但如果想:绿灯亮时我第一个先走,你的心情就会愉悦起来,心态也就平和了。
确实,作为老师,我们首先教给学生的是让他们有自信,保持这种心态就能够积极面对困难和挑战,获得成功。
王金战告诉学生:"我们无法选择生活中遇到的每件事,我们无法控制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教育现实,无法选择父母、老师,无法选择生存的环境。
但是我们完全可以选择一种心态。
当你选择了一个积极的心态,许多事情就会出现自己都意想不到的变化。
"王老师和他的学生们所创造的教育史上的奇迹,不正是这种积极、健全之心态的结晶吗?一个人的成功与否,除了与自己的努力之外,更重要的是在努力的同时自己保持何种心态,王金战老师在书中运用了各种例子来证明心态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
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往往会遇到所谓的差生,针对这些差生万老师没有放弃,他通过引导、鼓励,使这些学生的心态发生变化,从而走出阴影,取得成功。
由此我想到我自身的成长,在繁忙琐碎的工作中,我们太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
一个人只有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做自己的主人,用自己的意志、努力来决定自己的前途。
因为,命运不过是失败者无聊的自慰,不过是怯懦者的解嘲。
做为基层学校的一名干部,在当今新课程改革风起云涌的时刻,这就更要求自己在工作中静下心来,钻研进去,守住自己,不好高骛远,全身心地去干,守住心灵的那一片宁静,用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的情绪,快节奏、高效率地多做平平凡凡、实实在在的事情,享受到为学生为教育尽到责任的快乐。
古人说得好:有志者,事竟成,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
举凡一些在各行各业出类拔萃的顶尖人士,尽管这些顶尖人物的优点不一而足,他们却都有一个共通也是最基本的特点:对待平凡而简单的工作热忱、专注与精通。
读《英才是怎样造就的》有感doc
【原创】读《英才是怎样造就的》有感八面城镇实验小学1203214008 王丽华最近我利用暑假的几天时间认真阅读了《英才是怎样造就的》一书,读后我深深地被王金战老师的现身说教所打动。
他是我们做教师的典范,虽说王老师一直教高中,但我还是被他的教育魅力所折服。
他是学生成才的设计师,因为在他的眼里没有差生,不论什么样的学生,他都能够激发起他们最大的潜能,创造出不可能的奇迹,这就是教育的力量。
通过读《英才是怎样造就的》,我就感受最深的几点来谈谈自己的感言。
第一点:调整心态。
这一点在第一章中重点谈了几个方面心态可以选择。
我们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在处理事情的态度上,可以说也是千变万化的,此时,就看自己处于一种什么态度,当选择了一个积极的态度,许多事就会出现自己意想不到的变化。
其实人与人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区别,成功与否,快乐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心态。
书中也多次提到王老师是如何使学生改变心态的事例,一个简单的态度问题,往往在学生身上折射出意想不到的结果。
反思自己以后在教育教学中,也要尝试调整学生的心态,使其找回学习的自信,迈出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第二点,尊重、热爱、信任每一位学生。
书中多次写到王老师尊重热爱学生的现身说教的一个个小事例来教育学生,我们同是教师,为何没有王老师成功呢?缘于王老师的教育魅力与对教育工作的热情。
尊重信任学生,并不等于不严格管理,王老师管理班级时,也是有尺度的,适量而行。
过于严格,学生的个性可能会受到限制,管理过于宽松,学生的自立自信的个性就会得不到真正的培养。
千教万教,先教做人;千学万学,学会去爱。
学生违反了纪律,我们一般都会把这位学生找来,当面教育,有时话语不当,就可能导致了学生心理上的阴影,因此,看了王老师的此书,我也会吸取王老师的成功经验,真正享受做教师的真谛。
有人也曾说过这样的话,“王老师所带的班,为何这样优秀,因为他带的班的学生都是经过层层选拔的,能不好吗?”当时我也曾有共鸣,但当我静下心来读完此书后,我认为那句话也不是对的!因为王老师从教25年来所带的班级无数,教过的学生更是数不胜数,难道他们都是经过层层选拔的吗?王老师为什么有今天的成就,我想缘于他对教育的满腔热血,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坚守着的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形成了独创而实用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
2024年《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读后感(三篇)
2024年《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读后感初听书名,感觉他在模仿《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点哗众取宠的嫌疑,但随着进一步阅读,我越来越被书中的内容后吸引,在很多方面与王金站老师产生了共鸣,或从王老师那里受到启发,王老师成了我的良师益友。
xx年,他作为人大附中高中12班班主任,把全班55名学生中的37人送进了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10人送进了英国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美国耶鲁大学等名校,成就了一段高分高能的传奇。
下面,我就谈谈我的几点感悟:一、关心每一位学生,相信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英才。
这是一切教育思想和教育艺术的基础,就象孔子有“仁”,才有“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老师对优秀学生自然会宠爱有加,对后进生更要关怀备至。
爱后进生、贫困生和问题生才是真正的爱生。
在这些方面王老师做的非常好。
当然并非每个人都千篇一律,我们也不能把学生培养成同样的人才,要不拘一格育人才。
“你不能让西红柿苗子结出苹果来,西红柿就让它结西红柿,苹果就让它结苹果,每个成果都有其价值”。
学生是独特的人,每个人的遗传基因、生长环境、个性脾气等不同,对同样的外界刺激的吸纳也不尽相同。
现实中,我们往往用相同的标准去衡量不同的学生,因此势必就出现了所谓的“差生”。
在王金战老师眼里没有差生,只有个性各异的学生。
王老师引导学生充满自信,奔向各自预定的目标,享受了快乐学习的过程,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二、“千教万教,先教做人;千学万学,学会去爱。
”“厚德载物,自强不息”。
教育培养人,应以德育为先。
思想正,才能行为正,学习才会认真,才会品学兼优。
学习成绩不好的大多有思想问题,思想端正了学习才会上得去;同时也不能因为成绩好就忽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思想和心理问题是最难解决的问题,解决思想和心理问题,要从社会、家庭等多方面思想原因,从思想根源上下手,工作才会有效。
对学生的思想和心理问题要注意方法,不能来硬的,要以引导、诱导为主,有的时候要软硬兼施。
三、“优秀是鼓励出来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王金战老师的《英才是怎样造就的》有感
一、欣赏,是孩子成功的助推力。
孩子,从小开始就在成功体验中成长。
从百十次翻身尝试中成功完成第一次翻身,从百十次站立尝试中走出稳稳当当的第一步,成功的喜悦就会绽放在孩子的脸上。
“咯咯”的笑声吸引父母的注目,这时的父母一定会对孩子赞赏一番,拍上一阵掌。
孩子也因此在成长的道路上兴趣盎然,乐此不彼。
这就是欣赏。
欣赏孩子,就是要相信孩子。
相信孩子一定会成功,就象相信孩子一定会走路,不会因为孩子百十次的摔倒而失去信心;就象相信孩子一定能说话,即使孩子说话较晚且慢。
在教育上,就是要充分相信孩子会取得成功。
之所以还未成功,一定是有什么原因,或是时间未到,或是练习不够等等。
面对这一切,我们要用欣赏的眼光,用鼓励的话语,用真诚的心与之勾通,帮助孩子走向成功。
难道不是这样的吗?请看本书中伟大的母亲是怎样做的。
情景1:“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他的妈妈都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
”那天,儿子破天荒吃了两碗饭,并且没有让他喂。
情景2:“儿子,老师对你充满信心,她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你的同桌。
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
”儿子黯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温顺得让她吃惊。
第二天上学,去得比平时都要早。
情景3:“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她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情景4: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来了,儿子转身跑到自己房间大哭起来“妈妈,我知道我不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可是,这个世界上只有您能欣赏我······”这就是欣赏的成功。
欣赏,具有多么大的推动力量啊,让一个孩子吃力地起步,到加速运动,到突破一个又一个极限,登上成功的顶峰。
欣赏,真的是孩子成功的伟大助推力。
二、教师眼中,应该没有“差生”。
王金战老师说,“差生”是怎么形成的?是一个学生反复遭遇失败的打击后,便成了“差生”。
而让一个“差生”变好的最有效方法,就是要找到他身上的强项,发挥他的优势,让他反复享受成功的喜悦,“差生”就会转化为优秀。
王金战老师为什么对“差生”那么有耐心?孩子自己都没有信心了,可王金战老师好象一直能保持着一种耐心,为什么?王金战老师说,因为我也曾经是个“差生”。
王金战自身奋斗的成功,王金战老师引导了那么多学生走向成功,尤其引导了那么多所谓的“差生”走向成功,这就启示着我们,教师眼中应该没有“差生”。
我们作为老师,能够发挥出孩子的潜能和长项,克服弱点,把孩子带到阳光地带。
我与王金战老师是有共鸣的。
教师眼中应该没有“差生”,相信一但时机来到,一切都将发生变化。
如果时机未到也要创造时机,促其变化。
三、优秀学生是鼓励出来的。
1、让学生感到自己重要。
每个人都希望别人看重自己,尊重自己。
如果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价值,那么学生焕发出来的学习积极性,其潜力将是巨大的。
那么我们如何让学生感到自己重要呢?我认为,应是对学生加以鼓励,使他感受到老师的看重。
2发挥一句话的力量。
我认为,对学生的鼓励,有时候话不在多,一句就成。
如在周记本上对学生的一周中的某个表现进行肯定性的评价,或在其作业本上进行评价,从字里行间里对学生的未来展望,或在试卷上对其取得的成绩进行鼓励。
一句话的力量要充分发挥,就要仔细琢磨考虑写什么样的话最容易打动学生的心。
我认为,这样的话语一定要真情实意,恰如其分,温馨而快乐,从而给学生的心理上产生强烈的冲击。
如“这才是我心中的***”,“你们都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和你们在一起,我非常快乐”“你的成功,让我一个夏天都会快乐”。
一句话,竟然改变了许许多多人的命运,使之奋斗不息。
一句多么平常而又真诚的话语,对一个孩子来说,又是多么大的精神力量,鼓舞着,推动着前进。
读了王金战老师的《英才是怎样造就的》,真的非常感动。
它给我们教育工作者以新的启迪,怎样做好教育,如何从人的本身出发去思考教育的真谛。
他在书中阐发的真知卓见是值得人们好好想想的。
总之,读了此书,我获益非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