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生活化的内涵_特征及其实现路径_肖焕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体育生活化的内涵、特征及其实现路径
肖焕禹, 陈玉忠
摘 要:采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体育生活化的内涵、特征及实现路径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认为加快体育生活化的进程,对于促进国民健康积极生活方式的形成、增强国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需求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都有着重要价值,也是当前我国体育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关键词:体育生活化;内涵;特征;实现路径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207(2006)04-0008-03
Connot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Ways of Realization for “Mix-ing Sport into Life”
XIAO Huan-yu,CHEN Yu-zhong
(Shanghai Institute of P.E.,Shanghai 200438)
Abstract: By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study and logical analysis, the authors made an in-depth study on the connot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ways of realization for “Mixing Sport into Life”. The result shows that accelerating the process of “Mixing Sport into Life” helps form a healthy and active living style of the citizens, build up health and fitness of the people, meet the needs of the people regarding materialistic culture and spiritual culture and further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society. It is indispensable for the sport in China to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social development.Key words: Mixing sport into Life; connotation; characteristics; ways of realization
在当今社会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是,世界上几乎没有任何一种其它的运动形式能像体育那样具有如此众多和不可替代的功能和魅力,能满足人们不同层次的需求。也没有能像体育那样被人类如此尽情地分享其中快乐和满足的社会现象。正如享受奔跑乐趣的人,它不只属于运动健将,也属于所有热爱生命的人!体育也不是一种专属的职业,而是属于所有需要它、热爱它的人们。面对体育在全球范围的普及发展,国际科教文组织在《体育运动国际宪章》中明确提出“参加体育运动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将体育运动溶入人们生活之中并使其生活化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
我国在以社会转型、经济转轨为基本特征的社会发展背景下,体育正在向以群众体育为基础、竞技与群众体育协调发展转变,并与之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多元化需求。解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体育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需求问题,通过体育生活化的研究与实践,缓解现代生产方式及生活方式变化给人们带来的生理和心理压力,使人们在享受物质文化带来恩惠的同时,有效应对被物化危险和生存方面的危机。因此,研究体育生活化的理论与实践的问题,加快体育生活化的进程,对于提高全民的健康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高人们生活和生命质量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1 体育生活化的涵义与特征
体育生活化是伴随现代文明进程中人们建立健康积极生活方式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把体育活动作为生活中有机组成部分,成为生活中的重要内容的具体体现。体育生活
收稿日期:2006-07-10
作者简介:肖焕禹(1953~),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体育文化传播作者单位:上海体育学院 上海 200438
化主要表现在以下特征:1.1 体育与生活的相融性
体育与生活的相融性即个人或家庭的体育行为形成并融入个体或家庭生活之中,成为个人或家庭的生活方式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它不仅包括体育健身活动,还包括个人及家庭进行的体育观赏、体育消费等行为等。成为个人和家庭生活融洽及消费构成部分,如个人或家庭成员一起进行体育活动,体育器械、体育运动服装的购买及其它与日常体育活动密切相关的体育消费支出等。
1.2 体育价值观念的多元性
体育价值观念是人们对体育这一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感觉、思维、评价、判断的综合体现,它直接影响人们对体育的情感、态度和体育行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需求日益增长,而这种需求在社会多元化发展趋势下表现出丰富的差异性和多元性。作为人们日常生活化的体育活动,由于体育兴趣、体育条件等方面客观差异的存在,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价值观念也表现出强身健体、休闲娱乐、社会交际、目标达成等多元性特征。1.3 体育参与的自主性
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人们体育价值观念的转变,在人们对体育健身有了正确的认识后,这种积极的价值观念就会支配人们相应的体育行为,成为人们主动参与各种日常体育活动的动力,使体育成为人们生活的习惯和常规,成为人们生
9
活中的必然需要,也就是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去,变成人们的不受任何强制的自发需求和自觉行为,并依据各种客观条件自主选择体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1.4 体育活动的经常性
社会竞争的加剧及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已经使人们认识到了身心健康的重要,人们希望通过体育活动的参与来增进自己的健康并作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人们要想通过体育活动获得有效的健身效果则必须使体育活动成为一种经常性的生活行为,因为健康的维护和提高是一个缓慢积累的生理生化适应过程,所以,通过经常性体育活动来实现身体健康是体育生活化的重要特征之一。1.5 体育活动项目的多样性
随着体育的普及,新兴体育项目不断增加,人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参与体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通过各种体育活动丰富生活,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是人们共同的价值追求,群众体育正朝着多样化方向发展。
体育生活化是健康、文明、科学生活方式的要素,是提高现代人生活质量的手段,简言之,“体育生活化”就是人们生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和重要内容。2 体育生活化理念的产生及其在我国的传播
体育生活化的理念起源于西方,20世纪下半叶以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社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的同时,机械化、自动化及信息化大大降低了人们活动机会与强度,导致了人类身体机能的衰退。同时激烈的竞争和现代化生活节奏,使人们承受着沉重的心理压力。现代工业产生导致的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也对人们身心健康带来的威胁。由这些原因导致的“现代文明病”也广泛蔓延。在这种社会背景下,西方发达国家纷纷开始注重通过体育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如德国制订实施了“黄金计划”,大众体育得到了广泛的开展,大众体育俱乐部迅速增加,有三分之一以上人口参加体育俱乐部活动。日本自1964年东京奥运会后则迅速把体育的重点转移到发展大众体育上,体育人口得到了大幅度的增长。美国则在1980年和1990年两次制定了旨在增进健康,驱除疾病的“健康公民2000”等规划,并将10月4日定为“跑步与健康日”,5月为“健康月”,提出了“与其依靠药物,不如依靠健身”的口号。197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并宣布了主要任务为“促进大众体育发展”的《体育运动国际宪章》。1994年在乌拉圭召开第5届世界群众体育大会更是把“群众体育与健康”作为主题,提出了“体育为人人,健康为人人”的口号。1995年哥本哈根世界首脑会议《宣言》明确指出要“建立一个以人为中心的社会发展框架”。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全世界已有80多个国家实行旨在发展大众健身活动的各种计划。至此,提倡体育生活化,突出在以人为中心的社会发展框架中的体育价值,满足人们的健康、娱乐、休闲、医疗、保健、康复、社交等多种需要的理念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传播。
体育生活化与我国体育发展和社会发展需求相锲合,对于丰富我国体育生活内容,促进我国全民健身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可以说,体育生活化在我国的出现和迅速发展标志着我国体育与社会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时期,是推动我国体育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发展趋势。
3 当前我国体育生活化发展的必要性
3.1 体育生活化是实现新时期人的自我全面发展的需要
新时期竞争的核心已日益转向人才的竞争,体育作为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手段之一,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通过体育来满足自身健身、休闲、娱乐、教育的需要;通过体育来加强沟通交流、发展人际关系、促进体育社会化;通过体育来完善自身、促进自我发展。因而新世纪人们对体育有着更为迫切的需要。体育生活化的出现,首先源于人们对体育的需求,这种需求驱动着人们自主、能动地参与体育活动。这种以自身的动作为基本手段来增强体质,维护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体育活动,不仅仅是人类生物能量的开发和释放,更重要的是人的自身价值的体现和完美身心的展示,是个体人格和社会人格的和谐统一。整个活动过程就是一个新生活的创造过程,人们由某种自在、自发的生活状态,进人一种自由、自觉和创造性的生活状态。显而易见,体育生活化标志着一种社会文化的创建,反映了社会个体成员新人格的塑造,丰富、充实了体育文化的内涵。3.2 体育生活化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人们不断的改变着自己的生产方式和生活的方式。这种生产方式和生活的方式的改变的同时,也改变了社会的阶层结构,改变了家庭、教育、人际交往的结构和功能。它在对传统生产方式全面革新的同时创造了新的现代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和社会组织方式,促进大众生活价值和心理倾向朝着有利于体育生活化的方向转化。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和结构性转换,更新了我国人民的生活需求,促使大众对体育消费和通过体育活动改善自我生活质量的关注。我国居民消费的结构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吃、穿、用增幅减缓,教育、文化、娱乐呈较大增幅,消费结构日趋合理,我国部分地区的居民消费恩格尔系数已降到40%以下,这就意味着人们可以支配更多的收入用于包括体育消费的社会消遣娱乐性消费。同时,人们拥有更多的闲暇时间,为健身、娱乐提供了时间保证。而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老龄化发展也使体育在保健强身、延年益寿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使体育生活化成为了人们的必然需求。
3.3 体育生活化是我国体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改革开放使我国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国际地位也明显提高。特别是随着体育的国际化、大众化和生活化的发展,人们对体育本质和功能的认识不断提高。在价值观念上,也从把体育作为提高国际威望、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手段向追求身心健康个人发展和作为生活内容方向转化。随着大众体育和全民健身的推广普及,体育回归到本来应有的地位作用,成为人们健身娱乐的重要形式之一。体育融入人们生活之中,人们在从事本职工作的同时,在业余闲暇时间,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主动从事体育活动。由于体育的普及,不但提高了人们的身体素质,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社会的发展使体育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展,如体育也促进了相关职业的产生和发展,扩大了就业渠道,体育产业兴起,体育竞赛与表演等,带动了体育俱乐部、体育健身服务等需求的产生和发展。
3.4 体育生活化是促进社会协调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体育生活化的间接效应是通过体育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