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离原上草》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赏析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赏析《赋得古原草送别》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赏析,欢迎阅读。
《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赵玄荒院士楷书刻石拓片《赋得古原草送别》赵玄荒院士楷书刻石拓片《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注释赋得:借古人诗句或命题作诗。
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
这是古代人学习作诗或文人聚会分题作诗或科举考试时命题作诗的一种方式,称为"赋得体"。
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一岁一枯荣:枯,枯萎。
荣,茂盛。
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远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
远芳:草香远播。
侵,侵占,长满。
远处芬芳的野草一直长到古老的驿道上。
晴翠:草原明丽翠绿。
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
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
《赋得古原草送别》译文原野上长满茂盛的青草,年年岁岁枯萎了又苍翠。
原野上的大火无法烧尽,春风一吹它又生机勃发。
芳草的馨香弥漫着古道,阳光照耀下碧绿连荒城。
又送游子远行踏上古道,满怀离请望着萋萋芳草。
《赋得古原草送别》赏析这是一首应考习作,相传白居易十六岁时作。
按科举考试规定,凡指定的试题,题目前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相类似。
《赋得古原草送别》即是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诗的首句“离离原上草”,紧紧扣住题目“古原草”三字,并用叠字“离离”描写春草的茂盛。
第二句“一岁一枯荣”,进而写出原上野草秋枯春荣,岁岁循环,生生不已的规律。
第三、四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写“枯”,一句写“荣”,是“枯荣”二字意思的发挥。
不管烈火怎样无情地焚烧,只要春风一吹,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第五、六句“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用“侵”和“接”刻画春草蔓延,绿野广阔的景象,“古道”“荒城”又点出友人即将经历的处所。
送别诗:白居易《草》原文翻译及赏析
送别诗:白居易《草》原文翻译及赏析草唐代: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译文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
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注释赋得: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
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
这是古代人学习作诗或文人聚会分题作诗或科举考试时命题作诗的一种方式,称为"赋得体"。
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一岁一枯荣:枯,枯萎。
荣,茂盛。
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远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
远芳:草香远播。
侵,侵占,长满。
远处芬芳的野草一直长到古老的驿道上。
晴翠:草原明丽翠绿。
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
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
创作背景《赋得古原草送别》作于公元788年(唐德宗贞元三年),作者当时实龄十六岁。
此诗是应考习作,按科考规矩,凡限定的诗题,题当前必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相似。
赏析首句即破题面“古原草”三字。
多么茂盛(“离离”)的原上草,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征,可说是从“春草生兮萋萋”脱化而不着迹,为后文开出很好的思路。
就“古原草”来说,何尝不可开作“秋来深径里”(僧古怀《原是秋草》),那通篇也就将是另一种气象了。
野草是一年生植物,春荣秋枯,岁岁循环不已。
“一岁一枯荣”意思似不过如此。
不过写作“枯──荣”,与作“荣──枯”就大不一样。
如作后者,便是秋草,便不能生发出三、四的好句来。
两个“一”字复叠,形成咏叹,又先状出一种生生不已的情味,三、四句就水到渠成了。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是“枯荣”二字的发展,由概念一变而为形象的画面。
古原草的特性就是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是斩不尽锄不绝的,只要残存一点根须,来年会更青更长,很快蔓延原野。
白居易《草》原文译文赏析
白居易《草》原文译文赏析白居易《草》原文译文赏析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白居易《草》原文译文赏析,欢迎欣赏!白居易《草》原文译文赏析【原文】白居易《赋得古草原送别》又名《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作者:白居易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自幼聪慧过人,传说始生就会说话,能认识“之无”二字,五六岁就能懂得声韵,十五岁就能做诗作赋。
十七八岁时,曾一次携带着自己作的诗文到长安,特意拜访当时的名士顾况,顾况见他年轻,起初瞧不起他,一眼觑卷上的名字“居易”二字,便戏笑他说:“居易、居易,长安米价昂贵,恐怕居住下来大不容易”。
可是当他翻阅到白居易的诗卷第一篇正是《赋得古草原送别》一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特别其中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诗句时,顿时吃惊,非常欣赏称赞,慌忙改口说:“有才如此,能作这样的诗真是难得,那就在长安居易不难了”。
于是设宴款待,多方宣扬,白居易的声名大振。
【译文】茂密的野草布满了原野,他们每年都秋天枯萎春天繁荣。
纵然是燎原的烈火也不会把它烧尽,等到春风吹拂它有重新萌生。
【赏析】这是一首应考习作,相传白居易十六岁时作。
按科举考试规定,凡指定的试题,题目前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相类似。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的意思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的意思“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古诗作品《赋得古原草送别》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注释】1、赋得:凡是指定、限定的诗题例在题目上加“赋得”二字2、离离:形容野草茂盛,长长下垂的叶子随风摇摆的样子3、枯:枯萎4、荣:繁荣茂盛【翻译】草原上的野草长得很旺,每年都会经历枯萎和繁荣的过程。
野火也无法将它烧尽,春风一吹,它又生长了出来。
野草的香味远远传来,阳光下,翠绿的野草通向那荒凉的城镇。
又送走了亲密的好朋友,这繁茂的草儿也充满着离别之情。
【鉴赏】首句即破题面“古原草”三字。
多么茂盛(“离离”)的原上草,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征,可说是从“春草生兮萋萋”脱化而不着迹,为后文开出很好的思路。
就“古原草”而言,何尝不可开作“秋来深径里”(僧古怀《原是秋草》),那通篇也就将是另一种气象了。
野草是一年生植物,春荣秋枯,岁岁循环不已。
“一岁一枯荣”意思似不过如此。
然而写作“枯──荣”,与作“荣──枯”就大不一样。
如作后者,便是秋草,便不能生发出三、四的好句来。
两个“一”字复叠,形成咏叹,又先状出一种生生不已的情味,三、四句就水到渠成了。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是“枯荣”二字的发展,由概念一变而为形象的画面。
古原草的特性就是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是斩不尽锄不绝的,只要残存一点根须,来年会更青更长,很快蔓延原野。
作者抓住这一特点,不说“斩不尽锄不绝”,而写作“野火烧不尽”,便造就一种壮烈的意境。
野火燎原,烈焰可畏,瞬息间,大片枯草被烧得精光。
而强调毁灭的力量,毁灭的痛苦,是为着强调再生的力量,再生的欢乐。
烈火是能把野草连茎带叶统统“烧尽”的,然而作者偏说它“烧不尽”,大有意味。
因为烈火再猛,也无奈那深藏地底的根须,一旦春风化雨,野草的生命便会复苏/c/1072htm,以迅猛的长势,重新铺盖大地,回答火的凌虐。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离离原上草②,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③,晴翠接荒城④。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⑤。
注释:①赋得:凡是按规定题目作诗,照例要在题目上加“赋得”二字。
此诗是白居易早期的作品,大约十五、六岁时所写。
题目上有“赋得”字样,可见是为准备应付考试的习作之一。
原:原野。
②离离:野草纷披繁盛的样子。
下文“萋萋”同义。
③远芳:伸向远方的芳草。
远是广或长的意思,这里有无处不生的含义。
侵:蔓延,侵占。
④晴翠:草受阳光照射而呈现出的一片碧绿的颜色。
⑤王孙:贵族的后裔,这里指自己的出门远游的朋友。
这两句用《楚辞》“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诗意。
这个典故在我国古典诗歌中频繁地被使用,总是把草、王孙和远游连在一起。
译文:原野上长满茂盛的青草,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野火无法烧尽满地的野草,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远处芬芳的野草遮没了古道,阳光照耀下碧绿连荒城。
今天我又来送别老朋友,连繁茂的草儿也满怀离别之情。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朋友的诗,作者借着野草来抒发和友人离别的感情。
咏草送别自楚辞即有,而白居易此诗却写出了新意。
全诗咏草是紧紧抓住古原草旺盛生命力的特征来写的。
首联以“离离”状草之茂盛,以“一岁一枯荣”状写春荣秋枯,生生不已。
第二联“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以烈火烧之不尽,一遇春风又迅速生长更加强调了野草的生命力之强。
第三联“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更写出一种蔓延扩展之势,再次突出那生存竞争之强者——野草的形象。
于是结尾一联“萋萋满别情”之“萋萋”便不仅包含着草外在之茂盛,同时也已将以上三联所写草之旺盛生命力也容纳进来了。
诗人与友人别离之愁情便恰如这野草无边无际,岁岁不息,什么外在的力量也不会将其斩断。
诗到此也点明题意,关合全篇,“古原”、“草”、“别情”浑然一片,耐人品味。
不仅如此,诗的第二联还表达出一个发人深省的道理:富有生命力的事物,是扼杀不了的。
《草》的诗意
《草》的诗意
草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注释:
离离:历历,分明的样子。
一岁一枯荣:枯,枯萎。
荣,茂盛。
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诗意:
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这首诗是白居易少年时代的作品,当时的传诵名篇。
全诗结构严紧,格调清新,作品通过对荒原野草的赞颂,反映了作者积极进取的精神。
小学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注释及译文
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代: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译文
原野上长满茂盛的青草,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野火无法烧尽满地的野草,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远处芬芳的野草遮没了古道,阳光照耀下碧绿连荒城。
今天我又来送别老朋友,连繁茂的草儿也满怀离别之情。
注释
赋得: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
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
这是古代人学习作诗或文人聚会分题作诗或科举考试时命题作诗的一种方式,称为"赋得体"。
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一岁一枯荣:枯,枯萎。
荣,茂盛。
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远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
远芳:草香远播。
侵,侵占,长满。
远处芬芳的野草一直长到古老的驿道上。
晴翠:草原明丽翠绿。
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
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
白居易的野草古诗
白居易的野草古诗白居易的野草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作品原文,大家看看下面的白居易的野草古诗。
白居易的野草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注释译文作品注释⑴赋得: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
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
这是古代人学习作诗或文人聚会分题作诗或科举考试时命题作诗的一种方式,称为"赋得体"。
⑵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⑶一岁一枯荣:枯,枯萎。
荣,茂盛。
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⑷远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
侵,侵占,长满。
远处芬芳的野草一直长到古老的驿道上。
⑸晴翠:草原明丽翠绿。
⑹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要送的人。
⑺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
作品译文古原上的野草繁密茂盛,每年一度枯萎一度隆化野火把它烧也烧不尽,春风吹来遍地又再生。
远处的'芳草侵伸向古道,翠绿的草色连接着荒城。
今天我又为朋友送别,青青草儿满怀离别情。
创作背景《赋得古原草送别》作于公元787年(唐德宗贞元三年),作者当时实龄未满16岁。
诗是应考习作,按科考规矩,凡指定、限定的诗题,题目前必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相类似。
《赋得古原草送别》即是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据宋人尤袤《全唐诗话》记载:白居易从江南到长安,带了诗文谒见当时的大名士顾况,想求他在公众场合帮着扬扬名。
“居易”这个名字根据词义可以解释为住下很方便。
顾况看到白居易年纪轻轻,就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不易(京城里粮价高得很,住下很不方便吧)。
”等读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一联时,顾况大为惊奇,连声赞赏说:“有才如此,居亦何难(能写出这样的诗句来,走到哪儿住下都方便得很)!”连诗坛老前辈也被折服了,可见此诗艺术造诣之高。
小学古诗:《草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译文赏析
小学古诗:《草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译文赏析《草/赋得古原草送别》唐代: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译文】原野上长满茂盛的青草,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野火无法烧尽满地的野草,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远处芬芳的野草遮没了古道,阳光照耀下碧绿连荒城。
今天我又来送别老朋友,连繁茂的草儿也满怀离别之情。
【注释】赋得: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
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
这是古代人学习作诗或文人聚会分题作诗或科举考试时命题作诗的一种方式,称为"赋得体"。
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一岁一枯荣:枯,枯萎。
荣,茂盛。
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远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
远芳:草香远播。
侵,侵占,长满。
远处芬芳的野草一直长到古老的驿道上。
晴翠:草原明丽翠绿。
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
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
【赏析】这是一首应考习作,相传白居易十六岁时作。
按科举考试规定,凡指定的试题,题目前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相类似。
《赋得古原草送别》即是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诗的首句“离离原上草”,紧紧扣住题目“古原草”三字,并用叠字“离离”描写春草的茂盛。
第二句“一岁一枯荣”,进而写出原上野草秋枯春荣,岁岁循环,生生不已的规律。
第三、四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写“枯”,一句写“荣”,是“枯荣”二字意思的发挥。
不管烈火怎样无情地焚烧,只要春风一吹,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第五、六句“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用“侵”和“接”刻画春草蔓延,绿野宽敞的景象,“古道”“荒城”又点出友人即将经历的处所。
最后两句“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点明送别的本意。
用绵绵不尽的萋萋春草比喻充塞胸臆、弥漫原野的惜别之情,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韵味无穷。
离离原草一岁一枯荣全诗书法作品
离离原草一岁一枯荣全诗书法作品一、原文:《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二、衍生注释:“离离”:这里形容草长得很茂盛的样子。
“枯荣”就是枯萎和繁荣,说的是草每年都会经历从茂盛到干枯的过程。
“远芳”指的是远处的芳草,“侵”有蔓延的意思,就是说远处的草蔓延到古老的道路上。
“晴翠”呢,是阳光下翠绿的草色,“王孙”在古代常常指贵族子弟,在这里可以理解为要送别的友人。
三、赏析:主题方面,这诗前面部分主要是写古原上草的顽强生命力,后面就转到送别友人的主题上了。
情感上,既有一种对草的生命力的赞美,也有送别友人时的那种惆怅不舍的情感。
说到表现手法,那可太厉害了。
先是用“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直接描写草的生长规律,描述很平实,但一下子就把古原草的面貌给勾勒出来了。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可就是神来之笔了,用火烧来象征草所面临的困境,然后春风一吹又能重新生长,这就把草顽强的生命力非常生动地表现出来了,而且这种顽强的生命力实际上也暗喻了友人之间的情谊可能像草一样也会顽强存在。
后面的“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则是进一步描绘了草生长得旺盛的景象,把送别时候的那种空旷荒芜的画面给烘托出来了,最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将草和送别联系起来,看到茂盛的草就像满是送别友人的情感。
四、作者介绍:这首诗的作者是白居易。
白居易是唐代超级有名的大诗人,他的诗作风格通俗易懂,很多都是反映社会现实或者描写生活点滴的。
据说他写诗非要写到老太婆都能听懂了才行。
他一生写了老多诗了,题材广泛得很,在古代诗歌界那是响当当的人物。
五、运用片段:例子一:班级组织班会,主题是关于坚强。
班长站起来发言:“同学们啊,大家都知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看看这草原上的草啊,每年都要经历枯萎,还可能被野火肆虐,但是只要春风一吹,它就立马又生机勃勃。
我们在生活学习中也会遇到各种困难,像考试失利啦,不小心受伤啦等等,我们就应该像这小草一样顽强,要相信只要咱们坚持住,克服这些小挫折,美好的明天就又回来啦。
离离原上草全诗的诗意
离离原上草全诗的诗意【全诗如下】《离离原上草全诗》作者:白居易(唐代)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译文】古原上的野草繁密茂盛,每年一度枯萎一度繁荣。
任凭野火焚烧也烧不尽,春风吹来又蓬勃地滋生。
远处的芳草侵伸向古道,翠绿的草色连之后荒城。
在此又送他乡游子远去,萋萋的芳草也充满别情。
【赏析】首句即破题面“古原草”三字。
多么茂盛(“离离”)的原上草,抓住“春草”性命力旺盛的特征,可说是从“春草生兮萋萋”脱化而不着迹,为后文开出很好的思路。
就“古原草”而言,何尝不可开作“秋来深径里”(僧古怀《原是秋草》),那通篇也就将是另一种气象了。
野草是一年生植物,春荣秋枯,岁岁循环不已。
“一岁一枯荣”意思似但是如此。
然而写作“枯──荣”,与作“荣──枯”就大不一样。
如作后者,便是秋草,便不能生发出三、四的.好句来。
两个“一”字复叠,构成咏叹,又先状出一种生生不已的情味,三、四句就水到渠成了。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是“枯荣”二字的发展,由概念一变而为形象的画面。
古原草的特性就是具有顽强的性命力,它是斩不尽锄不绝的,只要残存一点根须,来年会更青更长,很快蔓延原野。
作者抓住这一特点,不说“斩不尽锄不绝”,而写作“野火烧不尽”,便造就一种壮烈的意境。
野火燎原,烈焰可畏,瞬息间,大片枯草被烧得精光。
而强调毁灭的力量,毁灭的痛苦,是为着强调再生的力量,再生的欢乐。
烈火是能把野草连茎带叶统统“烧尽”的,然而作者偏说它“烧不尽”,大有意味。
正因烈火再猛,也无奈那深藏地底的根须,一旦春风化雨,野草的性命便会复苏,以迅猛的长势,重新铺盖大地,回答火的凌虐。
看那“离离原上草”,不是绿色的胜利的旗帜么!“春风吹又生”,语言朴实有力,“又生”二字下语三分而含意十分。
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说此两句“不若刘长卿‘春入烧痕青’语简而意尽”,实未见得。
此二句不但写出“原上草”的性格,而且写出一种从烈火中再生的理想的典型,一句写枯,一句写荣,“烧不尽”与“吹又生”是何等唱叹有味,对仗亦工致天然,故卓绝千古。
离离原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离离原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古诗作品《赋得古原草送别》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注释】1、赋得:凡是指定、限定的诗题例在题目上加“赋得”二字2、离离:形容野草茂盛,长长下垂的叶子随风摇摆的样子3、枯:枯萎4、荣:繁荣茂盛【翻译】草原上的野草长得很旺,每年都会经历枯萎和繁荣的过程。
野火也无法将它烧尽,春风一吹,它又生长了出来。
野草的香味远远传来,阳光下,翠绿的野草通向那荒凉的城镇。
又送走了亲密的好朋友,这繁茂的草儿也充满着离别之情。
【鉴赏】首句即破题面“古原草”三字。
多么茂盛(“离离”)的原上草,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征,可说是从“春草生兮萋萋”脱化而不着迹,为后文开出很好的思路。
就“古原草”而言,何尝不可开作“秋来深径里”(僧古怀《原是秋草》),那通篇也就将是另一种气象了。
野草是一年生植物,春荣秋枯,岁岁循环不已。
“一岁一枯荣”意思似不过如此。
然而写作“枯──荣”,与作“荣──枯”就大不一样。
如作后者,便是秋草,便不能生发出三、四的好句来。
两个“一”字复叠,形成咏叹,又先状出一种生生不已的情味,三、四句就水到渠成了。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是“枯荣”二字的发展,由概念一变而为形象的画面。
古原草的特性就是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是斩不尽锄不绝的,只要残存一点根须,来年会更青更长,很快蔓延原野。
抓住这一特点,不说“斩不尽锄不绝”,而写作“野火烧不尽”,便造就一种壮烈的意境。
野火燎原,烈焰可畏,瞬息间,大片枯草被烧得精光。
而强调毁灭的力量,毁灭的痛苦,是为着强调再生的力量,再生的欢乐。
烈火是能把野草连茎带叶统统“烧尽”的,然而偏说它“烧不尽”,大有意味。
因为烈火再猛,也无奈那深藏地底的根须,一旦春风化雨,野草的生命便会复苏,以迅猛的长势,重新铺盖大地,回答火的凌虐。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注释及译文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注释及译文
【原文】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注释】
赋(fù)得:按照预先定下的题目写诗。
离离:繁多、茂盛的样子。
枯:草木凋谢。
荣:草木茂盛。
晴翠:这里指阳光下的绿草。
王孙:原指贵族子弟,这里泛指远行的人。
萋萋:茂盛的样子。
【大意】
广袤的荒原上长满了茂密的野草;年年岁岁,那潇潇的春雨染绿了它们,凛冽的秋风又吹得它们满身枯黄。
燎原的野火有时将野草烧得焦枯,然而到来年春天,在和煦(xù)的春风中,青草依旧是满眼的浓绿,几乎遮没了荒原上的道路;沐浴着阳光的小草宛若绿色的地毯,一直铺向那荒废的古城边。
在这样美好的时日,却要送别朋友,怎不令我伤感? 就连那茂盛的芳草,仿佛也满含着离别的忧愁。
《赋得古原草送别》的全诗及赏析
《赋得古原草送别》的全诗及赏析【诗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出处】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意思】古老原野上的草繁盛茂密,一年之中,一度枯萎,又再次繁荣。
离离:野草繁盛的样子。
荣:茂盛。
【赏析】离离,新苗细软的样子。
高原上的纤纤野草,一年一度地枯萎和返青。
语出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比喻事物的生生不已。
◇张报先生,这一棵受过折磨而坚贞于祖国的野草啊! 会在那祖国奋进的大地和高岗上,永远一片青葱!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我会用此心的滴水,去学习您,去灌溉您,愿您永生! (王禹时《离离野草送张报》,《光明日报》 1996年3月6日)【用法例释】一、用以形容野草茂盛或枯荣交替。
[例]但那漫山遍野莹莹的野草,却使我心旷神怡,如痴如迷。
这不仅是因自小熟读过白居易的那首脍炙人口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的诗句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草的奋发,有所求又无所求的精神惹得我注意上了草,爱上了草。
(陈枫《洪山草》)二、用以形容生物的兴衰循环。
[例]花开花谢,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动植物各自完成自身的生命循环圈,本无所谓忧伤,也无所谓悲哀。
(赵鑫珊《我和〈夏天最后一朵玫瑰〉》)【全诗】《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注释】1.按科场考试规定,凡指定、限定的诗题,题目前须加“赋得”二字。
2.离离:草木繁茂。
3.芳:指青草。
4.萋萋(音qi):草盛貌。
此句用《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之意。
王孙:贵族。
这里借指被送的友人。
【全诗赏析】白居易是位早熟的诗人,写这首诗时他才16岁。
这是一首送别诗,题目前冠有“赋得”二字,古代称作“赋得体”。
所谓“赋得”,是指限定某一诗题来作诗,作这种诗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朋友间欢聚或送别时,指定一个题目,人各赋诗,以发抒情怀; 一种是应考之作,是由考官指定诗题,士子按题作诗,也例在题前加“赋得”二字。
【古诗词】离离原上草全诗的诗名
【古诗词】离离原上草全诗的诗名
离离原上草全诗的诗名是《赋得古原草送别》,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原野上长满茂盛的青草,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野火无法烧尽满地的野草,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远处芬芳的野草遮没了古道,阳光照耀下碧绿连荒城。
今天我又来送别老朋友,连繁茂的草儿也满怀离别之情。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离离原上草的诗名
“离离原上草”全诗的诗名是《赋得古原草送别》作品原文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注释译文⑴赋得: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
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
这是古代人学习作诗或文人聚会分题作诗或科举考试时命题作诗的一种方式,称为“赋得体”。
⑵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⑶枯:枯萎。
荣:茂盛。
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⑷远芳:草香远播。
芳,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
侵:侵占,长满。
⑸晴翠:草原明丽翠绿。
⑹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
⑺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
白话译文古原上长满茂盛的青草,年年岁岁枯萎了又昌荣。
原野上的大火无法烧尽,春风一吹它又遍地滋生。
远处的春草侵占了古道,阳光下的绿色连着荒城。
我又在这里送友人远去,萋萋芳草尽是离别之情。
扩展资料创作背景《赋得古原草送别》作于唐德宗贞元二年(786)、三年(787)间,是白居易少年时准备应试的试帖诗习作。
按科考规矩,凡限定的诗题,题目前必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相似。
作品鉴赏此诗为试帖诗,命题“古原草送别”。
草与别情,似从古代的骚人写出“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楚辞·招隐士》)的名句以来。
此诗写出了“古原草”的特色而兼关送别之意,还写出了新意。
首句即破题面“古原草”三字。
“离离原上草”,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征,可说是从“春草生兮萋萋”脱化而不着迹,为后文开出很好的思路。
就“古原草”而言,也可开作“秋来深径里”(僧古怀《原是秋草》),那通篇就将是另一种气象了。
野草是一年生植物,春荣秋枯,岁岁循环不已。
“一岁一枯荣”意思似不过如此。
然而写作“枯——荣”,与作“荣——枯”就大不一样。
如作后者,便是秋草,便不能生发出三、四的好句来。
两个“一”字复叠,形成咏叹,又先状出一种生生不已的情味,三、四句就水到渠成了。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是“枯荣”二字的发展,由概念一变而为形象的画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