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小学教育概况

合集下载

香港的教育制度

香港的教育制度

香港的教育制度香港的教育制度由三个阶段组成: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和高等教育。

香港的教育制度致力于培养个人的全面发展和才能的培养。

小学教育是香港教育体系的基础阶段,它通常为学生提供六年的学习。

小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阅读、写作、数学、科学等。

香港的小学课程主要由中英文、数学和科学等科目组成。

除了基本技能的培养,小学教育还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此外,小学教育还包括艺术、音乐、体育和纪律的培养。

小学生在校内也会有不同的课外活动和社交活动。

中学教育是香港教育制度的第二个阶段,它为学生提供了三至六年的学习。

中学教育在香港非常重要,因为它是学生决定自己未来职业方向的关键阶段。

香港的中学课程包括文科、理科和商科等科目。

中学教育不仅关注学生的学术成绩,还注重培养学生的领导才能、团队合作和社交能力。

中学生需要参加香港中学文凭考试(HKDSE)考试,这是升学和就业的重要参考标准。

高等教育是香港教育制度的最高阶段,它包括大学本科和研究生学位。

香港是亚洲一个重要的教育中心,拥有多所世界知名的大学,如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

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香港的大学课程多样化,包括商科、法律、医学、工程等不同学科。

除了正规的教育制度,香港还鼓励和支持不同形式的教育和培训,如技术学院、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

这些教育途径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机会,并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总的来说,香港的教育制度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培养才能。

它注重学术知识的培养,同时也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领导才能和社交能力的发展。

这个制度也提供了不同的教育途径,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香港地区基础教育质量评估过程、指标及特征

香港地区基础教育质量评估过程、指标及特征

香港地区基础教育质量评估过程、指标及特征近年,由经合组织(OECD)发起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以及由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IEA)组织的国际数学和科学趋势评测(TIMSS),引起了中西方学者和相关部门对教育质量评估的高度重视。

香港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在世界经济排行榜中位列第六[2]。

不仅如此,香港在教育方面也卓有成效。

在2012年的PISA测试中,香港排名世界第三。

香港构建了基础教育质量评估架构,以自我评估(自我监督)和校外评估(外部监督)相结合,不断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不断向实现优质教育的目标迈进。

一、质量评估架构香港的教育质量评估架构可以追溯到香港教育统筹委员会于1997年发布的第七号报告书——《优质学校教育》,其细化了教育质量的概念及教育质量体系的责任构架,完善了香港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2003-2004学年,香港地区教育局制订了学校发展与问责架构,结合学校发展周期的策划-推行-评估程序,推动学校系统地、科学地进行自我评估,最终达到促进学校发展和提升学生学习表现的目的(见图1)。

辅以校外评估推行以来,学校在指标范围内进行自我评估,加深了学校对自身发展及自评工作的认识。

同时,学校将反思结果及周年发展计划发布到学校网站,提高管理的透明度。

2015年6月19日,香港教育局发出《下一阶段学校发展与问责架构的推行》通告(第15/2015号),取代了2008年发布的第13/2008号通告,肯定了学校自我评估和校外评估对促进学校改善与发展的作用[4]。

整个架构以策划-推行-评估为工作程序,推动学校有系统地进行自我评估。

学校发展计划以3年为一个周期,通过执行、监察,及评估工作的成效,提升学校的整体表现。

学校在参考《香港学校表现指标2008》(以下简称《指标2008》)的基础上,进行校情检视,再按照优先次序对学校的事项(不超过3个)进行排列,从而制定出学校发展计划。

学校在发展计划中渗透了自我评估,并使自我评估成为学校日常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提升了学校工作效率。

香港教育制度概况一览表

香港教育制度概况一览表

香港教育制度概况一览表香港小学教育小学一年级入学办法,凡年满5岁8个月的儿童,可获派免费小学学位。

这项措施,採取家长选择、学校挑选和电脑分配相结合的原则。

私立小学多数是一些名校的附属小学或办学的特色的学校。

香港的小学大部分採用半日制,学生只在上午或下午上课,每週38节,每天7节,每节35分鐘。

小学的师生比例是1:27,平均每班人数是40人,但推行活动教育的学校每班学生人数约35人。

大部分的小学均用中文授课。

香港中学教育中一至中三使用中文為教学语言的普遍程度是以C除T的比例来衡量。

C是除英文、中文、中国歷史、宗教、实用及工艺科目以外使用中文為教学语言的其他科目,在每週五个上课日或每个相等的六日迴圈周的授课节数;T则是除英文、中文、中国歷史、宗教、实用及工艺科目以外的其他科目,在每週五个上课日或每个相等的六日迴圈周的授课节数。

实用及工艺科目包括美术与设计、家政、设计与科技、普通电脑科、打字、体育及音乐科。

目前的中学学制是初中三年,高中二年,学生读完5年中学参加会考后,可以继续2年的中六教育。

中学大部分是全日制,平均每週上课5天,共40节,每节40分鐘,师生比例平均是1:21.8。

.香港的中六教育又称预科教育,课程有2大类:一年制的高等程度会考课程,报考中文大学(四年制);二年制的高级程度会考课程,报考香港大学(三年制)。

预科课程纯以考试為中心,内容艰深,范围狭窄。

香港高等教育香港称高等教育為专上教育,由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院校组成,主要任务是培养高级人才,包括高级行政管理人员及专业人士(如工程师、医生、会计师等)。

副学士课程(AssociateDegree):招收高中毕业生(高考成绩达到二本线)或同等学历,学制一般为两年,毕业后可就业或继续升读相关专业本科,只需要两年即可以获得学士学位.(2+2课程)学士课程(BachelorDegree):通过全国统一高考招生系统招收内地优秀高中毕业生.硕士研究生课程:A.授课式硕士(TaughtProgramme):以修读学分的形式完成院系所开设的专业课程及毕业论文B.研究式硕士(TaughtProgramme):以RA的身份攻读部分专业课程,协助研究院完成项目研究,同时应学院要求承担一部分本科教学任务.(申请者必须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和学术背景)。

香港的教育制度

香港的教育制度

香港的教育制度香港的教育主要由香港政府的教育统筹局(下称“教统局”)管理,制度上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部份:学前教育:透过私立的幼儿园和幼稚园,为学前儿童提供机会学习与群体相处。

九年免费教育:在全港设立官立或津贴资助学校,为适龄学童提供六年制小学及三年制初中课程。

高中及预科课程:设立两年制高中(中四、中五),为学生提供工作前最基本的教育;设立两年制预科课程(中六、中七),作为学生报考大学前的课程准备。

专上课程:提供各种形式的专上课程,包括工业学院、大专、大学教育。

学前教育香港的幼稚园全属私营机构,由志愿团体或私人开办,分非牟利幼稚园及私立独立幼稚园两类。

幼稚园须根据教育条例注册。

教育局的督学经常视察各幼稚园,并在课程、教学方法和行政方面,向校长和教师提供意见。

教育局与社会福利署编订的《学前机构办学手册》,为有意办学者提供开办幼稚园所须遵守的法规及建议。

幼稚园在规模上有颇大的差异,有些幼稚园只有两、三间课室,有些却有十多间。

大部分的幼稚园都能配合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兴趣,营造具启发性的学习环境,在课室内设置「图书角」、「数学角」、「自然角」、「美劳角」、「音乐角」、「家庭角」等,辅以有关的教具,诱导儿童自发地学习。

免费教育小学教育(小一至小六)小学六年免费教育于1971年推行。

现时香港的小学教育分为八个学习领域及两个学习阶段。

八个学习领域分别是:中文(包括语文课及普通话课)英文数学科学教育(包含在常识科内)科技教育(包括常识科及资讯科技)个人、社会及人文学科(包含在常识科内)艺术(包括音乐及视觉艺术)体育科两个学习阶段分别是:第一学习阶段:由小一至小三;第二学习阶段:由小四至小六;每一个学习阶段完结时,学生都要参与一个由教统局主办的全港性系统评估,评核结果让当局了解学生能力上的差异。

完成小学后全港学生会被教统局中央派位分派到志愿的中学。

初中教育(中一至中三)1997年香港主权移交前的初中教育,大部份本地主流中学名义上是英文中学,除中国语文、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学等科目外,其它科目如地理、数学、历史等,均以英语作为授课语言,但实际上是奉行双语教学,仅课本及笔记以英文编写,上课时老师通常以广州话讲授。

香港中小学戏剧教育现状

香港中小学戏剧教育现状
点 学 生 认 识 和 理 解 戏 剧 及 其 教 学 法 的 功 能 , 鞭 策 戏 剧
综 合 性 的 课 程 体 系 。 在 香 港 ,戏 剧 教 育 跨 科 学 习 已 经 成 为基 础 教 育研 究 的重 要 议 题 之 一 。 香 港 教 育 行 政 机 构 形 式 多 样 的 措 施 ,推 动 了 戏 剧
6个 小 组 的 学 生 分 别 扮 演 片 中 的 6 个 角 色 — — 女 士 、 司机 、装 死 的 猩 猩 、 偷 东西 的猩 猩 、 运 香 蕉 的 司机 、
衡 艺 术 课 程 ,短 期 内 学 校 可 由 小 规 模 开 始 , 循 序 渐 进 地 将戏 剧 及 其他 艺术 形 式 引 入 正规 的艺 术 课程 。 在 这
融 入 校 园 ,通 过 戏 剧 表 演 提 高 英 语 教 学 质 量 , 培 养 学
生 综 合 能 力 。 虽 然 学 生 年 纪 小 , 但 无 论 是 在 对 白 的 演
绎 、 感 情 的 表 达 , 还 是 在 动 作 的 表 演 上 , 都 恰 如 其
分 , 一 个 个 都 可 称 得 上 是 卓 越 的 “ 演 员 ” 剧 团 导 小 。 师 与 学 校 教 师 配 合 协 作 备 课 , 以 本 土 化 的 “ 剧 教 学 戏 法 ” 概 念 设 计 教 学 活 动 。 教 室 变 为 表 演 的 舞 台 , 学 生
广 视野 — —誓匝目E 是
香 港 中 小 学 戏 剧 教 育 现 状
厦 门理 工 学 院 郭玉琼
课 前 几 分 钟 , 学 生 训 练 有 素 地 将 桌 椅 摆 放 为 6个 小 组 ,接 着 就 在 教 师 的 安 排 下 看 广 告 短 片 , 内容 大 致 说 的 是 授 猎 者 在 森 林 中 被 大 猩 猩 戏 弄 的 事 。 教 师 要 求

大陆与香港小学语文教科书结构比较研究

大陆与香港小学语文教科书结构比较研究

大陆与香港小学语文教科书结构比较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比较大陆与香港地区小学语文教科书的结构差异及其背后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通过对两个地区小学语文教科书的细致分析,我们试图揭示两者在教学内容组织、教材编写风格、教育目标设定等方面的异同,并进一步探讨这些差异对两地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和学生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

本文期望能为两岸四地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促进双方在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上的互相借鉴与融合。

在研究方法上,我们将采用文献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通过文献研究法梳理大陆与香港地区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历程、政策背景及教育目标;运用内容分析法对两地小学语文教科书的具体内容进行逐章逐节的对比分析;通过比较研究法总结两地教科书结构的特点与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建议。

本文的研究意义不仅在于揭示大陆与香港地区小学语文教科书结构的异同,更在于为两岸四地的教育合作与交流提供实证依据。

通过比较两地教科书结构,我们可以发现各自的优势与不足,进而推动双方在教育教学改革上的深入合作,共同提升小学语文教育的质量与水平。

本文的研究也有助于增进两岸四地教育工作者之间的相互理解与信任,为构建和谐社会、推动中华文化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

二、大陆和香港小学语文教科书结构概述大陆和香港的小学语文教科书结构在整体设计和内容呈现上,既有共同之处,也存在显著的差异。

这些差异反映了两地教育理念、教学目标和课程设置的独特性。

大陆的小学语文教科书结构通常包括课文、识字写字、词语积累、阅读理解、表达交流等部分。

课文是教科书的主体,通过选取具有代表性、思想性、艺术性的文章,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和表达技巧。

识字写字部分则侧重于汉字的教学,通过系统的笔画、笔顺、部首等教学内容,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汉字的书写规则。

词语积累部分则通过词语的讲解和练习,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提高词汇应用能力。

阅读理解部分通过各种阅读材料的呈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2014香港最具教育竞争力小学50强龙虎榜

2014香港最具教育竞争力小学50强龙虎榜

48 保良局何壽南小學
黃大仙
43
137
76
8
8
59

21.0
6
6
70.3
4
7
70.1
49 培基小學
91 沙田區
136
75
8
8
59
14.8
4
7
69.7
50 沙田官立小學
88 沙田區
137
74
8
8
57
16.2
4
7
68.8
50 聖公會靈愛小學
73 元朗區
135
75
8
8
58
14.3
4
6
68.8
50 中華基督教會拔臣小學
70 屯門區
142
78
8
8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63
19.4
37 保良局馮晴紀念小學
95 西貢區
143
78
8
9
62
14.4
38 浸信會沙田圍呂明才小學
91 沙田區
141
77
8
8
63
18.2
39 拔萃小學
九龍城
41
141
77
8
8
62

15.8
直/
40 聖類斯中學(小學部)
中西區
140
77
8
8
62

12.2
九龍城
41 嘉諾撒聖家學校(九龍塘)
91
16.4
教育過程(20%權重)
教育成效(50%權重)

教學質素
學生支援措 施
學業成績

97回归后的香港语文教育_3851

97回归后的香港语文教育_3851
附表:大陆、香港初中生语文平均分积分表 地区 重点学校 较好学校 一般学校 平均分 大陆 71.27 68.61 65.56 68.64 香港 60.55 61.36 47.67 56.88
(三)学科思想内容贫乏,民族意识淡化。英国人统治香港期间,特别是近半个世纪以来,香港教育当局 有意或无意忽略了中国语文、中国文学这两科教材的思想内容,语文科的人文功能和情感功能被严酷地掩盖了 ,学生对民族的历史、文化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缺乏应有的认识,民族意识逐渐淡化。
(三)教学目标要切合实际,具体明确。
从香港学生目前学习的实际及应用中文的目的和需要考虑,香港大学课程学系钟岭崇先生提出的“学生学 习为本”中国语文课程设计中的“学习目标”值得重视。其要点包括五方面:
1.传意交际。要明确语文本身是手段也是目的,是形式也是内容。要通过读、写、听、说等传意交际的基 本手段,准确理解、接收、表达、沟通信息,提高运用语文传意交际的能力。
二、香港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
社会政治背景决定了语言文化背景。因受英国人长期推行“非母语教学”政策的影响,香港语文教育严重 存在下列三大问题。
(一)复杂语言文化环境对中国语文教育地位的排斥。香港语言环境复杂,家庭成员之间,社会群体之间 的日常交际用语主要是广东话(粤语),官方行政事务和经济商业是以英语为主导,而学校的语文读写却是英 语、现代标准汉语和白话文相互渗透,再加上因种种原因的制约,香港学生的民族语言、文化意识、社会心理 因素等等方面均不具备内地客观的有利于汉语言文化学习的有利条件,这就是汉语文教育长期被压抑、被忽略 的客观原因。
97回归后的香港语文教育
施仲谋/许序修
(香港大学中文系 施仲谋 汕头教育学院中文系 许序修)
随着9பைடு நூலகம்香港主权回归时刻的迫近,香港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已进入转型阶段。在这样的形 势下,立足香港语文教育的实际,探索97回归后的香港语文教育,对于增长香港广大师生的祖国归属感,明确 21世纪香港语文教育的方向,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港澳台小学语文教材介绍

港澳台小学语文教材介绍

港澳台小学语文教材国外小学语文教材指各国小学的母语教材。

从各国专家近年来对中外小学母语教材的比较研究中可以看出,不同国家或地区小学语文教材内容都鲜明地反映着该国家或地区的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并程度不同地体现出国家意志。

不管何种社会体制的国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在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中都十分重视语文教材的道德规范,潜移默化地安排在教材中。

国外小学语文教材内容都显示出其特有的民族文化传统和当代文化特质以及文化政策,教材的选文不少是有关爱国主义、民族主义以及宗教信仰、历史文化;同时还注意多元文化交流与融合,教材中都精选了其他民族或其他国家的优秀文学作品,有的还专门以多元文化或外国文化为题向学生介绍。

国外小学语文教材中文学作品比例很高,大多数国家重视文学教育,认为文学教育是人生教育的最好的基础性工作。

各国都把母语的掌握即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作为基本功并当作最重要的教学目标,同时强调母语教材的道德教育、思想教育、审美教育、心理教育等作用。

各国小学语文教材越来越注意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心理发展特点,强调学生主体的言语实践活动。

教材选材生活化,从学生的经验出发,从学生已知的生活出发,选择学生喜欢的,在学中能找到乐趣的材料,设置学生主动参与的言语活动,训练多是形象、新颖、活泼,有创造性的。

国外小学语文教材越来越重视学科知识的融合,将科学知识融于语言和文学教育中,注意在母语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现代化意识,特别是在阅读和写作活动中,不断地安排有关科学的阅读文章和写作训练,安排有关的专题讨论,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文化与科学结合的美妙。

各国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改革,必然带来教材编制的改革,小学语文教材的多样化拓展了世界各国母语教材建设的天地和改革发展的空间;民族化仍然是小学语文教材编制的不可动摇的基点,任何一套母语教材的编制者都会突出自己教材的民族性。

各国的小学语文教材将更加提倡科学精神,在充分体现母语教材人文性的同时,给教材注入更多的科学养分.一、亚洲地区小学华语教材由于东南亚地区华人众多,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许多小学普遍开设华语课或中文课。

香港小学一览表

香港小学一览表

1-拔萃女小学Diocesan Girls’Junior School2-喇沙小学La Salle Primary School3-拔萃男书院附属小学Diocesan Boys’School Primary Division4-圣保罗男女中学附属小学St.Paul’s Co-educational College Primary School 5-德望小学暨幼稚园Good Hope Primary School cum Kindergarten6-协恩中学附属小学Heep Yunn Primary School7-英华小学Ying Wa Primary School8-九龙塘学校(小学部)Kowloon Tong School(Primary Section)9-圣保禄学校(小学部)St.Paul’s Convent School(Primary Section)10-保良局陈守仁小学P.L.K.Cam?es Tan Siu Lin Primary School11-九龙塘宣道小学Alliance Primary School,Kowloon Tong12-玛利诺修院学校(小学部)Maryknoll Convent School(Primary Section)13-圣公会德田李兆强小学S.K.H.Tak Tin Lee Shiu Keung Primary School14-油蔴地天主教小学(海泓道)Yaumati Catholic Primary School(Hoi Wang Road) 15-循道学校Methodist School16-圣公会仁立纪念小学S.K.H.Yan Laap Memorial Primary School17-玛利曼小学Marymount Primary School18-嘉诺撒圣心学校Sacred Heart Canossian School19-大角嘴天主教小学(海帆道)Tai Kok Tsui Catholic Primary School(Hoi Fan Road) 20-圣士提反女子中学附属小学St.Stephen’s Girls’Primary School21-圣公会油塘基显小学S.K.H.Yautong Kei Hin Primary School22-大埔旧墟公立学校Tai Po Old Market Public School23-圣罗撒学校St.Rose of Lima’s School24-浸信会沙田围吕明才小学Baptist(STW)Lui Ming Choi Primary School25-香港真光中学(小学部)The True Light Middle School of Hong Kong(Primary Section) 26-中华基督教会基湾小学(爱蝶湾)C.C.C.Kei Wan Primary School(Aldrich Bay)27-崇真小学暨幼稚园Tsung Tsin Primary School And Kindergarten28-圣公会伟伦小学S.K.H.Wei Lun Primary School29-香港嘉诺撒学校Canossa School(Hong Kong)30-圣公会仁立小学S.K.H.Yan Laap Primary School31-圣方济各英文小学St.Francis of Assisi’s English Primary School32-青松侯宝垣小学Ching Chung Hau Po Woon Primary School33-大埔旧墟公立学校(宝湖道)Tai Po Old Market Public School(Plover Cove)34-圣若瑟小学St.Joseph’s Primary School35-将军澳天主教小学Tseung Kwan O Catholic Primary School36-荔枝角天主教小学Laichikok Catholic Primary School37-香港浸信会联会小学Hong Kong Baptist Convention Primary School38-民生书院小学Munsang College Primary School39-圣公会田湾始南小学S.K.H.Tin Wan Chi Nam Primary School40-嘉诺撒圣心学校私立部Sacred Heart Canossian School,Private Section 41-嘉诺撒圣玛利学校St.Mary’s Canossian School42-中华基督教会基慧小学(马湾)C.C.C.Kei Wai Primary School(Ma Wan) 43-黄埔宣道小学Alliance Primary School,Whampoa44-保良局锦泰小学Po Leung Kuk Grandmont Primary School45-圣公会青衣主恩小学S.K.H.Tsing Yi Chu Yan Primary School46-圣公会马鞍山主风小学S.K.H.Ma On Shan Holy Spirit Primary School47-保良局香港道教联合会圆玄小学Po Leung Kuk Hong Kong Taoist Association Yuen Yuen Primary School48-北角循道学校Chinese Methodist School(North Point)。

香港升学制度

香港升学制度

香港升学制度香港的升学制度一直备受关注。

作为一个国际化的都市,香港的教育体系吸引着全球的目光。

本文将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对香港升学制度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的探讨。

一、香港升学制度的概述 1. 学制和学段 - 香港的学制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小学、中学和高等教育阶段。

- 小学一般为6年制,中学为6年制或7年制,高等教育阶段则包括大学和专上学院。

2. 公办和私立学校 - 香港有一定数量的公办学校和私立学校。

- 公办学校由政府资助,收费较低,教育质量相对较高。

- 私立学校由私人或宗教组织创办,学费较高,但课程设置更加灵活。

3. 浸礼教育和反对派教育 - 香港的学校体系大致可以分为两派:浸礼教育和反对派教育。

- 浸礼教育强调宗教教育和传统价值观的培养,占据了香港教育市场的很大一部分。

- 反对派教育则更强调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香港升学制度的特点 1. 高度竞争 - 香港的学校升学竞争非常激烈,尤其是升入好的中学和高等学府更是如此。

- 每年升学考试成绩的分数线往往非常高,学生需要通过激烈的竞争才能获得心仪的学校名额。

2. 多元化的升学途径 - 香港的升学制度提供了多种升学途径,包括学术考试、艺术招生以及体育等方面的选拔。

-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长和兴趣来选择不同的升学途径,追求个性化的发展。

3. 强调自主学习和创造性思维 - 香港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 学生需要通过自主研究和批判性思考来解决问题,而不仅仅是死记硬背和机械式的应试训练。

三、小学阶段的升学制度 1. 阶段性评估 - 小学阶段的升学制度主要是通过阶段性评估来决定学生的升学情况。

- 小学毕业前的六年一般会进行两次大型的阶段性评估,包括小六考试和小学毕业考试。

2. 精英教育和普及教育 - 香港的小学阶段分为精英教育和普及教育两个不同的层次。

- 精英教育注重学术成绩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普及教育则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

香港教育制度

香港教育制度

香港教育制度
香港教育制度是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管理的一套教育体系。

香港的教育体系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高等教育以及专业教育等不同层次和类型的教育。

以下是对香港教育制度的一些介绍:
1. 幼儿教育:香港的幼儿教育主要分为幼稚园和托儿所。

幼儿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社交能力、感知能力和基本学习能力。

2. 小学教育:小学阶段为学龄前至小六的儿童提供基础教育。

小学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基本学习能力、语言技能、数学和科学知识。

3. 中学教育:中学教育一般分为三年制和五年制。

中学阶段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学生可以选择参加香港中学文凭考试(HKDSE),以获得进
入高等教育的资格。

4. 高等教育:香港的高等教育包括大学和专上学院。

香港的大学和专上学院提供各种本科和研究生课程。

香港的高等教育机构享有很高的声誉,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

5. 专业教育:为了满足香港日益多元化的经济和社会需求,香港还提供各种专业教育课程。

这些课程包括医学、工程、商业管理、旅游和酒店管理等领域的培训。

香港教育制度注重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和实用技能,并且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教育质量得到了全球的认可,香港的教育制度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教育资源。

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学术压力过大、竞争激烈等,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改善。

总体来说,香港的教育制度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教育机会,帮助他们实现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

香港小学5年级考试试卷【含答案】

香港小学5年级考试试卷【含答案】

香港小学5年级考试试卷【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香港特别行政区位于中国的哪一部分?A. 东部B. 南部C. 西部D. 北部2. 下列哪个是香港的官方语言?A. 英语B. 普通话C. 粤语D. 以上皆是3. 香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通常年龄是多少?A. 10岁B. 11岁C. 12岁D. 13岁4. 香港的气候类型属于哪一类?A. 热带雨林气候B. 亚热带季风气候C. 温带海洋性气候D. 温带大陆性气候5. 香港的货币单位是什么?A. 美元B. 人民币C. 港元D. 英镑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香港是中国的直辖市。

()2. 香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需要学习英文。

()3. 香港的区旗上有五颗星。

()4. 香港的时区是UTC+8。

()5. 香港的国庆节是在10月1日。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香港的区花是______。

2. 香港的地理位置位于东经______,北纬______。

3. 香港小学五年级的数学课程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等内容。

4. 香港的官方语言是______和______。

5. 香港的气候特点是夏季炎热潮湿,冬季______。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简述香港小学五年级的语文课程内容。

2. 香港的小学教育体系是怎样的?3. 香港的地理位置有什么特点?4. 香港的历史背景是怎样的?5. 香港的经济支柱有哪些?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假设香港小学五年级学生的平均身高为1.4米,如果班上有30名学生,那么这个班级学生的总体身高是多少?2. 香港的面积约为1100平方公里,如果人口密度为7000人/平方公里,那么香港的人口大约是多少?3. 如果一班有40名学生,其中有20名学生学习英语,那么学习英语的学生占总数的比例是多少?4. 香港的GDP为3600亿美元,如果人口为700万,那么人均GDP是多少?5. 如果香港的年降雨量为2000毫米,那么每个月的平均降雨量是多少?六、分析题(每题5分,共10分)1. 分析香港小学五年级学生的主要学习任务和目标。

香港学校公民教育的基本特点

香港学校公民教育的基本特点

办 学 , 成 了 中西式 学 校并 存 的格 局 。虽 然 传 统 的 形 中文学 校影 响力不 及 西 式 的教 会 学 校 , 在 抗 战 期 但 间 日军入 侵广 州后 , 州 学 校 的南 迁 以及 内地 教 师 广 在 港办 学使香 港 学校 数 量 猛增 , 学从 1 增 加 到 大 所 5 , 所 中等学 校从 2 0多所 增 至 6 0多 所 , 大 了中 国 扩 传 统文 化在 香港教 育 中的活力 。不 论是 源 于西方 的 教会 , 是 中 国本 地 的宗 教 , 非 常 重 视 办学 , 些 还 都 一

都 比较 重视 培养学 生 的公 共道 德和 个人 品德 。香 港
学者认 为 : 香 港 一 方 面 继 承 着 东 亚 社 会 的 德 育 传 “ 统, 但另一 方面不少历史 悠久 的学校 又有 着英 国文法
中学 的影子 : 的德 育模 式 , 合 着 西方 多 元思 想 他们 揉
与实用 主义及 中国式 的品格要 求与 规范 , 们 的毕业 他
培养合 格 的公 民为基本 目标 的公 民 教育 。18 94年 9 月 中英 联合声 明 签署后 ,“ 国两 制 ” 港人 治港 ” 一 、“
的前 景提 出 了 香 港 进 行 公 民 教 育 的 必 要 性 。 18 95
年 8 ,香港 教育署 颁 布第一 份公 民教育 的指 导性 月
20 0 8年 I 月 O
香 港 学 校 公 民教 育 的 基 本 特 点
孟 庆 顺
( 山大 学 教 育 学 院 , 东 广 州 125 中 广 I 07 ) 5 摘 要 : 2 从 0世 纪 8 0年 代 中 期公 民 教 育 引 入 香港 教 育 体 系 以来 , 港 学 校 公 民教 育形 成 了 一 系列 明 显 的 特 点 : 香 社

香港台湾的中小学教育与大陆有些不同

香港台湾的中小学教育与大陆有些不同

香港台湾的中小学教育与大陆有些不同
是的,香港、台湾和大陆的中小学教育在一些方面存在差异。

下面是一些主要区别:
1. 教育体制:香港和台湾具有独立的教育体系,分别遵循自己的教育法规。

台湾实行12年义务教育,而香港则采用以中学为基础的6-3-3教育模式。

2. 语言环境:在大陆,中文(普通话)是主要的教学语言。

而在香港,中文(粤语)和英文并列,同时进行教学。

台湾则以中文(国语)为主要教学语言。

3. 考试制度:大陆普遍采用国家统一的考试制度,例如高考。

而在香港和台湾,存在不同的评估和升学考试体系。

4. 教材和内容:香港和台湾的教材通常会更加注重本地文化和历史,同时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强调英语教学。

在大陆,教材更加侧重于通用的国家标准和课程。

5. 教育目标和重点:在教育目标方面,大陆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学科知识和应试能力。

而在香港和台湾,教育更加倾向于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6. 校园文化:香港和台湾的学校注重学生自治,重视学生参与和发展。

在大陆,学校管理更加集中,注重纪律和规范。

需要指出的是,这仅仅是一些常见的差异,实际上还有更多细微的差别存在。

同时,这些差异并不表示哪种教育系统更好或更优越,每个教育系统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优势。

香港小学数学教材解析

香港小学数学教材解析

2972012.09青年教师东方DONGFANGQINGNIAN JIAOSHI香港的小学数学教材编写具有鲜明的东、西方文化融合的特点,既有东方传统的重视知识体系架构、重视基础知识学习、重视教师作用的特点,同时也有西方教育重视学生自主探究、强调合作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尊重个性发展的特点。

教材编写在理念、创新和实践等方面都很有特点,值得我们去研究、借鉴。

一、教材编写宗旨2000年,香港《小学数学教育学习领域——数学课程指引》(以下剪称《课程指引》)在编写中指出:小学数学科课程的宗旨主要是希望透过教材,协助学生掌握数学的知识、技巧和概念,增强他们对数学的信心和兴趣;希望他们可以把数学应用到其他学科上,并从数学的观点,找出学习上的问题,且解决这些问题。

希望透过教材,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发展能力。

宏观愿景十分明确。

二、教材编写建议《课程指引》在教学策略上,建议教师让学生有较多机会学习观察、分析、理解及判断事物或资料,发展他们初步的思维能力,并适当地提供机会,让学生运用数学语言,简述解决或探究问题的方法。

在资讯科技的应用上,建议教师适当地运用资讯科技,设计多元化和生活化的学习活动来协助学生,让他们在资讯年代和数码世界能够有足够的装备,去寻求、汲取、分析、管理和汇报资料。

可见,香港教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实际运用,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质疑、拓展和创造。

三、教材编写依据香港课本的教材和练习,主要根据以下几位对小学教育影响最大的教育家提出的原理和方法编写而成。

、1.英国皇家督学(H M I )伊碧丝(E.Biggs)的“数学教学目的”(Aims of Teaching Mathematics),即:鼓励儿童思考,自我发现一些数学的特性和关系;引导儿童欣赏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价值和应用;培养儿童的计算能力。

2.英国数学教育家利贝克(P.Leibeck)的“学习过程”:学生的数学学习可以概括为经验、语言、图像和符号四个基本环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香港小学教育概况
1. 【校监/校管会主席】
目前,每所资助学校是由其校董会管理。

学校的校董会须负责确保该学校的管理令人满意、以适当方式促进学生的教育及教育条例得以遵守。

而校董会须推荐一位校董为校监,代表学校处理学校与教育统筹局之间有关学校管理的事务。

而官立学校则设学校管理委员会,由教育统筹局委派一名署长级人员出任主席。

2. 【校长】
学校的日常运作,包括教学、学生事务及内外行政事务等,均由校长带领进行。

一般而言,小学校长均具教育文凭,近年不少小学校长都不断进修,故此很多已具备大学或以上程度的学历。

3. 【学校类别】
现时的小学一般分为四类:官立、资助、直接资助(直资)及私立。

官立学校直接由教育统筹局管理。

资助学校的经费绝大部分来自政府,但其管理则由学校的法团校董会/校董会负责。

直资学校由校董会自行管理,可收取学费,并享有一笔按学校合资格学生人数计算的政府津贴。

私立学校则由办学团体自资经费,由校董会自行管理。

一般小学的学制分为上午、下午及全日三类。

4. 【办学团体】
办学团体在每所资助学校的创立和日常运作中,担当了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学校的办学使命及抱负,均由其办学团体订定。

办学团体中,以宗教及慈善团体开办的学校为数最多。

工商组织、社区服务、文化机构及宗亲乡里等类型的团体亦分别开办不同数目的学校。

5. 【宗教】
个别的办学团体有其不同的办学宗旨,其中以宗教团体的立场较为明显。

一般而言,这些宗教团体会在该等学校内开设有关宗教的正规课程,并在学校内进行所属宗教的仪式和礼节。

6. 【创校年份】
创校年份久,有历史,多校友;学校历史短,无包袱,设施新。

故此,新旧学校各具特色,不能一言以概之。

7. 【校训】
每校均会在创校期间,因其办学背景及宗旨而制订校训,或以中国传统训诲,或以宗教名言金句,以主导学校教育方针。

8. 【『一条龙』(Through-train) 学校】
采用「一条龙」办学模式的官立或资助中学和小学,拥有相同的教育理想,并会致力加强中、小学教育的连贯性。

「一条龙」中学有足够的中一学位全数收取所属小学的小六毕业生,并会预留部分学位供其他
小学的学生循自行分配学位或统一派位两种途径申请入读。

「一条龙」学校内的小六毕业生可以毋须参加升中派位机制而直接升读所属中学。

如学生不愿意升读所属中学,可申请其他中学的自行分配学位。

若他/她决定申请其他中学的自行分配学位而结果不获取录,她/他只可以参加统一派位而不能保留直升所属中学的权利。

有关直资和私立学校所采用的「一条龙」办学模式及其具体安排,家长须直接向个别有关的直资或私立学校查询。

9. 【直属及联系学校】
直属及联系学校制度的主要作用,是容许中、小学教育之间保持较大的连贯性,及促进参与此制度的学校,建立本身的校风。

在现行直属学校制度下,直属中学经扣除重读生及校方自行分配学位后,可为其直属小学最多保留余额百分之八十五的学位,而联系学校则最多可保留余额的百分之二十五。

直属及联系中学可以选择取录小学第一及第二派位组别的学生,亦可选择取录所有三个组别的学生。

若符合资格的人数多于保留的学额,便会按学生的派位组别及电脑随机编号的先后,依次序分配学位。

10. 【教学语言】
现时一般官立及资助小学的教学语言均采用母语,即中文。

但有小部份学校采用英文为主要教学语言。

11. 【教学人员】
官立及资助小学均按其班级数目及学制等获批准指定数目的教师
名额。

而私立小学则须根据教育条例和教育规例聘任适当的教师及维持适当的教师数目。

近年来,有些资助学校在推行不同教育改善项目时,也会获增加额外的教师。

而一般的小学都有学生辅导教师或学生辅导主任提供学生辅导服务。

又本概览为方便家长参考资料,在计算老师人数时,如遇小学校长兼任上、下午校校长,则上、下午校老师人数均会包括该名校长在内。

12. 【家长教师会】
家长教师会是以志愿组织的形式设立,为家长提供正式途径参与学校的活动,亦是家长与教师交换意见的场所、合作的阵地;对学校培育学生成材作出有力的支援。

为让学校的主要伙伴能直接参与学校管理,校本管理的学校管治架构要求校董会须包括办学团体、校长、家长、教师、校友及独立人士等成员。

现时,所有官立学校及部分资助学校已在其学校管理委员会或校董会内加入了家长成员或家长校董。

13. 【班级结构】
教育统筹局于今年三月通知官立及资助小学下学年的的班数,如学校预期的收生人数在九月开学后有差异,学校可能需要减少或增加班数。

14. 【加强辅导教学计划】
目的是为成绩显著落后的学童提供额外支援。

这些学生的学业程度一般较同级同学低两年或以上。

接受加强辅导教学计划的学生均属于
原校普通班的学生,亦与同班同学同样参加中学学位分配及其他校内
活动。

上课地点可在普通课室、特别室或其他可供利用作为教学的地方。

辅导教学一般以下列形式进行:(1)学生可在课外时间,接受中、英、数其中一至三科加强辅导教学。

至于其他科目,则与班内其他学童一起
上课;(2)校方亦可考虑安排学童在部分主要学科的教学节数内,从原班抽调出来,接受加强辅导教学。

教学时,每一个计划的学生不超过
十五人,并应来自同一级别;(3)校方亦可尝试灵活运用协作教学的模式,尽量在班内提供辅导教学,减少抽离辅导教学的节数。

15. 【测考次数】
以全级/校性质的全科测验、考试次数计算。

16. 【全校参与照顾差异】
目标是建立互相关怀的校园文化,加强学校员工、学生和家长接纳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提升教职员支援学生的能力及促进家长与教师的合作。

在校长的领导下,学校订立照顾有特殊教育需要学生的政策,建立共融的学习环境,推动教职员、家长及学生协力帮助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同学。

学校会按学生的需要,设计个别学习计划,因应能力差异
调适课程,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进行不同形式的评估,让学生展
示能力;并邀请家长参与「个别学习计划小组」会议,共同制定和检
讨学生的学习目标和进度。

此外,学校亦会引进适当设备以辅助学生学习。

17. 【教师语文达标情况】
语文能力政策的目标是确保所有英文/普通话科教师达到最基本的
语文能力要求,从而提高教学成效和教育质素。

政府同时鼓励教师争
取较高的成绩,并希望透过培训课程提高有关教师的语文能力。

教师
语文能力要求的推行对象包括:所有在本港公营学校或提供全面课程的私立日间中、小学校任教的常额英文/普通话科的教师(按「以英语为母语的英语教师计画」聘用的教师及国际学校的教师除外)。

任何有
意任职为英文/普通话科教师的人士,均可自费参加教师语文能力评核,评估自己的语文能力。

18. 【校网编号】
指小学在二零零五年至二零零六学年座落地区的学校网编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