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汇总备课讲稿
初二浙教版必备物理精讲讲义
初二浙教版必备物理精讲讲义第一章:物理基础知识概述物理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运动、变化和相互作用规律的科学。
它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对于我们理解和掌握世界的运行规律有着重要的作用。
1.1 物理学的发展历程物理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希腊时期的自然哲学家。
他们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索了自然世界的奥秘。
在后来的科学革命中,物理学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众多的科学家像牛顿、爱因斯坦等人为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2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在学习物理学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概念。
物质是组成宇宙的基本单位,具有质量和占据空间的性质。
要研究物质的运动和变化,我们需要引入力的概念。
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导致物体的运动或变形。
另外,时间和空间也是物理学中重要的概念,我们通过它们来描述事件发生的顺序和位置。
1.3 物理学的基本原理物理学建立在一些基本原理之上。
其中,最基本的一条原理是质量守恒定律,即质量在任何物理过程中都保持不变。
另外,能量守恒定律也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原理,它表明能量在封闭系统内总量保持不变。
这些原理可以帮助我们解释和预测自然现象。
第二章:运动学运动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运动的规律。
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运动的各个方面。
2.1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位移是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变化量。
速度是物体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变化量,可以表示为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表示为速度单位时间内的变化量。
2.2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运动可以是直线运动或曲线运动。
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例如自由落体运动。
曲线运动是指物体按照一定轨迹进行运动,例如抛体运动。
2.3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描述物体运动规律的基本定律。
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表明物体在无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受力时的加速度与施加力的关系。
第三定律表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总是成对出现,并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杠杆—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专题知识点复习课件(物理)
拉1m力,作组阻里力F2计=1算N,则发阻现力不臂符L合2=杠杆平衡m条。件,原因是:
。
1此m时,,组应里把F2杠=1杆N,两则端阻的力平臂衡L螺2=母向 (m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保持平衡状态。
此(时1),在应推把翻杠油杆桶两如端图的甲平→衡乙螺过母程向中,(至填少“左需或要右对”油)桶调做节功,使焦杠。杆在不挂钩码时,保持平衡状态。
木利棒用不 杠动杆,平手衡向条前件移解动释一现点象,肩膀承受的力会变小
(A.3)一实个验人结无束法后独,立小操明作提B.出需了要新使的用探太究多问的题钩:码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组同学利用如图乙所示
的用装竖置 直进向行上探的究力,作发用现于在杠杠杆杆,的如不图同匀位速置提,升用重弹为簧15测0N力的计物竖体直,向已上知拉OB使=2杠O杆A。处于平衡状态时,测出的拉力大小F作动力,并将三个够吗
(13)实图验12前中没,挂不钩改码变时支,点发O右现侧杠所杆挂左的端两上个翘钩,码应及将其左位端置平,衡保螺持母左向侧__第_______旋__一_格些的(钩选码填不“左动”,或将“右左”侧)另,外使两杠个杆钩在码__改__挂__到位它置的平下衡方。,
5杠N杆,仍动可力以臂平L1衡=0。.
(更视多油 “变桶化的的重力力”例集题中回点顾在校几本何P中41心-4O3点,g取10N/kg)
例7. 图甲是多功能的“路边空中绿化存车亭”;图乙为工作原
理图,O为杆的转动轴,B端固定悬挂泊车装置,存车时,汽
车开到存车架A上,电动机M通过钢丝绳BC将杆OB拉到一定高
度固定;取车时,OB杆放下使存车架骆伟地面。请根据以上
信息回答下列问题(忽略OB的重力和机械各部分的摩擦力)
浙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汇总
浙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汇总一、力与运动1.力的作用效果2.力的分类3.物体的平衡条件4.牛顿第一定律5.牛顿第二定律6.牛顿第三定律7.弹簧定律8.摩擦力9.重力10.引力11.万有引力定律12.飞机的升力与重力平衡二、机械与能量1.能量的不同形式2.功与功率3.动能与机械能4.动能定理5.动能原理6.机械能守恒定律7.动量与冲量8.动量守恒定律9.牛顿第二定律与动量定理的关系10.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11.能量守恒原理三、光与光学1.光的传播方式2.光的反射与折射3.镜子的成像4.光的全反射5.透镜的成像6.光的色散现象7.光的干涉与衍射8.光的偏振现象9.光的计算公式10.光谱的组成11.颜色的原理12.光的能量与功率四、电与磁1.电荷与元电荷2.电流与电荷3.电流的测量4.负荷与电压5.电阻与电阻率6.欧姆定律7.串联电阻与并联电阻8.热电效应与半导体9.磁场的产生10.磁场的方向11.磁力作用12.毕奥-萨伐尔定律13.磁感应强度与磁感应线14.感应电流与感应电动势五、热学1.温度的测量2.温度与热量3.物质的内能4.热传递方式5.定压与定容热容量6.热膨胀与热收缩7.热力学第一定律8.热传导与导热性9.热传递与热传导方程六、声与声学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2.声音的特性3.声音的音量与音调4.声音的质量与音色5.声音的反射与吸收6.声音的共鸣7.声音的干扰与谐振8.声音的衍射与绕射9.声音的吸收与反射10.声强与响度。
浙教版初三上物理知识点
浙教版初三上物理知识点浙教版初三上物理课程涵盖了多个重要的物理概念和原理,以下是一些主要的知识点:1. 力和运动:-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 摩擦力:两个接触面之间的阻力,与物体间的接触面积和压力有关。
-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 压强:- 压强定义: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 液体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 大气压强:空气对物体表面的压力。
3. 浮力:- 浮力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量。
- 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4. 简单机械:- 杠杆:通过改变力的作用点来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
- 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或大小的简单机械。
- 轮轴:一种常见的机械,由轮和轴组成,可以省力或改变力的方向。
5. 功和机械能:- 功:力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所做的工作。
- 机械能:物体由于位置或运动状态而具有的能量,包括动能和势能。
6. 热现象:- 温度:物体冷热程度的量度。
- 热量:物体之间由于温度差异而传递的能量。
- 热膨胀和冷缩:物体在温度变化时体积的变化。
7. 物态变化:- 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 物态变化:物质状态之间的转换,包括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和凝华。
8. 分子运动论:- 分子: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
- 分子运动:分子在空间中的不断运动。
- 扩散现象:不同物质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9.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 做功:通过外力改变物体的内能。
- 热传递:通过热量的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
10. 电学基础:- 电荷:物质带电的性质,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
- 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 电路:电流的路径,包括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
初一浙教版必备物理高效讲义
初一浙教版必备物理高效讲义物理是一门基础科学,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掌握物理知识对于进一步学习和理解高中物理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为初一学生提供一份浙教版必备物理高效讲义,以帮助他们快速掌握物理知识。
第一章运动1.定义和性质1.1 运动的概念1.2 运动的分类1.3 运动的描述方法(位移、速度、加速度)2.匀速直线运动2.1 起初、末速度和位移的关系2.2 计算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位移2.3 计算匀速直线运动的时间3.加速直线运动3.1 定义和性质3.2 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及应用3.3 计算加速度、时间、位移、速度第二章力和压强1.力的作用和性质1.1 力的定义1.2 力的效果1.3 力的分类2.压强和压强的计算2.1 压强的概念2.2 压力的计算公式和单位2.3 压力的应用3.浮力和阿基米德原理3.1 浮力的定义和性质3.2 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 3.3 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第三章光的传播与反射1.光的传播1.1 光的传播介质1.2 光的直线传播1.3 光的无障碍传播2.光的反射2.1 光的反射定律2.2 镜面反射2.3 规律的性质和应用3.试题实例3.1 填空题3.2 选择题3.3 解答题第四章电流与电路1.电流1.1 电流的概念1.2 电流的实验测量1.3 电流的方向2.电路2.1 电路的概念2.2 电路的基本元件 2.3 并联和串联电路3.电阻与电阻器3.1 电阻的概念和单位3.2 电阻的分类和特性3.3 电阻器的应用第五章磁力与磁场1.磁力1.1 磁力的产生和性质1.2 两根长直导线之间的相互作用1.3 磁场的概念和性质2.电磁铁和电动机2.1 电磁铁的结构和工作原理2.2 电动机的组成和作用3.用电和电能的转换3.1 电的守恒定律3.2 电能与机械能的转换3.3 电能与热能的转换通过这份浙教版必备物理高效讲义,我相信初一学生将能够更加高效地学习物理知识。
每个章节都详细介绍了相关概念、公式和应用,同时提供了试题实例供学生练习。
八年级物理第四章 第三、四、五节浙江版知识精讲
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三、四、五节某某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第四章第三、四、五节物质的导电性、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变阻器的使用二. 教学目标:1. 能用正确的方法探测电路中的电流大小。
2. 能设计一个最简单的实验方案检测物质的导电性。
3. 知道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4. 了解导体的导电能力与外界条件有关,在一定条件下,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5. 知道半导体材料及其应用。
6. 知道金属导电原因是有自由电子。
7. 理解电阻概念,知道电阻的单位。
8. 知道导体电阻与其长度、粗细和组成材料之间的关系,知道金属导体的电阻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和超导现象。
9. 认识各种定值电阻实物,知道生活中的变阻器。
10. 理解滑动变阻器改变电阻的原理,能画出滑动变阻器的结构示意图和符号。
11. 能正确连接和使用滑动变阻器。
【教学过程】1. 物质导电能力的检测。
(一)可以通过电流表来判断电路中电流的有无和大小;(二)可以通过用电器的工作与否来判断电路中电流的有无和大小。
2. 常见的导体: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食盐的水溶液等常见的绝缘体:橡胶、玻璃、瓷、塑料、干木头、油、干燥的空气等3.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例如,烧红的玻璃是导体,导体表面若被氧化腐蚀后,导电能力就大大的下降。
4.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一类物质叫半导体,常见的有硅和锗,半导体主要应用于电子工业。
5.金属导电的微观解释:金属内部有带正电的原子核,带负电的核外电子,其中有大部分的电子能够自由移动,这些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就形成了电流。
绝缘体不导电是因为其内部没有自由电子。
6. 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电阻越大的物质,说明其导电能力越弱。
用字母R表示,单位是欧姆Ω1兆欧(mΩ)=103千欧(kΩ)=106欧(Ω)7. 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电阻跟导体的长度成正比,跟导体的粗细(横截面积)成反比,导体的电阻还和导体的材料有关;对于金属导体,随着温度的升高导体的电阻会有所增大。
浙江省中考科学讲义复习 八年级科学部分 物理总复习 浙教版-浙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自然科学教案
物理总复习学员某某:学科教师:年级:辅导科目:授课日期××年××月××日时间 A / B / C / D / E / F段主题物理总复习教学内容(一)学习目标:1、理解电磁感应现象及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理解电磁感应现象中的能量转化。
2、通过控制变量法研究影响感应电流大小的因素。
3、理解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4、理解交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5、理解交流电和直流电的区别,大型交流发电机的组成以及我国交流电的周期和频率。
6、理解家庭电路的组成,知道测电笔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7、知道保险丝的作用,会选用保险丝。
8、知道断路器的作用和工作原理。
(二)重难点分析:重点:理解电磁感应现象及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理解电磁感应现象中的能量转化。
理解家庭电路的组成以及各部分结构的功能。
难点:通过控制变量法研究影响感应电流大小的因素。
理解触电事故的发生、原因以及安全用电的原则。
请学生自己总结本章主要知识点(可以让学生自行画出智慧树)考点一、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的判断,物理常识,安培定则例1.科学家的每次重大发现都有力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丹麦物理学家首先发现了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第一个揭示了电和磁之间的联系。
小郭同学自制了一个用开关来控制电磁铁南北极的巧妙装置,如图所示。
当开关S接(选填“a”或“b”)点时,电磁铁的A端是N极答案:奥斯特 a考点二、电磁感应例2.下列装置中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是答案:B考点三、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摩擦力大小的影像,磁感线及其特点,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判断例3 .根据古文《论衡·是应篇》中的记载:“司南之杓(用途),投之于地,其柢(握柄)指南”,学术界于1947年想象出司南的模样并印刷在邮票上。
(1)如图甲所示,当磁勺在正确指南时,其A端为该磁体的(选填“N”或“S”)极(2)1952 年,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尝试制作了一具司南。
浙江初三物理知识点
浙江初三物理知识点浙江初三物理课程涵盖了多个基础物理概念和原理,以下是一些主要的知识点:1. 力学基础:-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其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 摩擦力:两个接触面之间的阻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 牛顿运动定律:描述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基本规律。
2. 能量和功:- 能量守恒: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 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是物体运动和位置状态的能量。
- 功:力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移动一定距离所做的功。
3. 压强和液体压强:- 压强: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 液体压强: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4. 热学基础:- 温度:物体冷热程度的度量。
- 热量:物体之间由于温度差而传递的能量。
- 热膨胀:物体在受热时体积增大的现象。
5. 电磁学基础:- 电荷:物体带电的性质。
- 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
- 电压:推动电荷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
- 电阻:阻碍电流流动的物理量。
- 欧姆定律: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6. 光学基础:-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 反射:光遇到物体表面时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
- 折射: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7. 声学基础:-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需要介质传播。
- 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8. 原子和分子:- 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 分子: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稳定结构。
9. 物理实验:- 测量工具的使用:如刻度尺、天平、秒表等。
- 实验设计: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步骤和结果分析。
这些知识点是初三物理课程的基础,学生需要通过学习、练习和实验来掌握它们。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结合实际问题和应用场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这些概念,并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浙江初三物理必备知识点
浙江初三物理必备知识点浙江初三物理课程涵盖了多个重要的物理概念和原理,以下是一些必备的知识点:1. 力和运动:- 牛顿运动定律:描述力与物体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
-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公式为 \( F = m \times g \),其中 \( m \) 是质量,\( g \) 是重力加速度。
2. 能量:- 动能和势能: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势能与物体的位置有关。
- 机械能守恒: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系统的总机械能保持不变。
3. 压强:- 压强的定义: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 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深度和重力加速度有关。
4. 光和声:- 光的反射和折射:描述光在不同介质界面上的行为。
- 声波:声音的传播方式,包括声速、频率和振幅。
5. 电学基础:- 电流、电压和电阻:电路中的基本量,欧姆定律 \( V = I\times R \) 描述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 串联和并联电路:两种基本的电路连接方式。
6. 磁学:- 磁力和磁场:描述磁体之间以及磁体与电流之间的相互作用。
- 电磁感应:变化的磁场可以产生电流。
7. 热学:- 温度和热量:温度是物体热状态的度量,热量是物体吸收或放出的能量。
- 热传递:包括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
8. 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 物态变化:如熔化、凝固、蒸发和凝结等。
9. 简单机械:- 杠杆:利用杠杆原理可以省力或改变力的方向。
- 滑轮和轮轴: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的机械装置。
10. 实验技能:- 测量技能:包括使用米尺、秒表、天平等基本测量工具。
- 数据处理:学会记录、整理和分析实验数据。
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理解物理现象和解决物理问题至关重要。
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验来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同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浙教版初中物理总复习
浙教版初中物理复习大纲整合版电学1.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金属导体里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规定正电荷的定向移动方向为电流方向。
2、电流表不能直接与电源并联3.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安全电压应不高于36V家庭电路电压220V。
4.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玻璃温度越高电阻越小)。
5.能导电的物体是导体不能导电的物体是绝缘体错“容易”,“不容易”)。
6.在一定条件下导体和绝缘体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7.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温度有时不考虑)。
8.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都是靠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9.利用欧姆定律公式要注意I、U、R三个量是对同一段导体而言的10.伏安法测电阻原理R=U/伏安法测电功率原理P=UI11.串联电路中电压、电功、电功率、电热与电阻成正比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功、电功率、电热与电阻成反比12.在生活中要做到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13.开关应连接在用电器和火线之间.两孔插座(左零右火),三孔插座(左零右火上地)14.“220V100W"的灯泡比“220V40W”的灯泡电阻小灯丝粗。
15.家庭电路中用电器都是并联的多并一个用电器总电阻减小总电流增大总功率增大。
16.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保险丝熔断产生的原因有两个短路②总功率过大17.磁体自由静止时指南的一端是南极(S极)指北的一段是北极(N极)。
磁体外部磁感线由N极出发回到S极18.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19.地球是一个大磁体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20.磁场的方向①自由的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②该点磁感线的切线方向21.奥斯特试验证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电生磁、电流的磁效应),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磁生电、发电机)。
22.电流越大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有铁心比无铁心磁性要强的多)23.电磁继电器的特点:通电时有磁性.断电时无磁性自动控制)。
浙教版初中物理总提纲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复习一、声学: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声音是以波的形式通过介质将声源的振动向外传播。
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v固>v液>v气3、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声音的高低(与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响度--声音的强弱(与振幅及离声源的距离有关,振动幅度越大、离声源越近,响度就越大)音色:与发声体的性质、形状、发声方法有关4、什么叫频率: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单位是赫兹(Hz)。
听觉频率大约在20赫兹到20000赫兹之间。
高于20000赫兹的声波叫做超声波,低于20赫兹的声波叫做次声波。
二、光学1.常见的波有电磁波、声波、水波等。
电磁波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Χ射线、γ射线等。
光也是一种电磁波。
电磁波的速度也是3×108m/s。
2、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吸收其他颜色的色光。
3、光速: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c=3×108m/s=3×105km/s。
光的三种现象1.光的直线传播: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举例: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可用光沿直线传播来解释。
2、光的反射a、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b、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c.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d.平面镜成像(1)原理:光的反射;(2)特点:①像与物体大小相等;②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③像与物体的连线垂直于镜面;④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3)原理图:e.凸面镜和凹面镜,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3.光的折射:a、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
b.光的折射规律:(1)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3)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4)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5)光垂直于界面入射时,传播方向不变;(6)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也是可逆的。
浙教版 初二物理知识点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走进物理世界1、物理学史研究光、热、力、声、电等形形色色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2、观察和实验是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来源3、长度测量的工具是刻度尺,长度的国际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m;常用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km=1 000m lm=l0dm ldm=l0cm lcm=l0mm1mm=1 000μn lμm=1 000nm4、长度测量结果的记录包括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5、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误差。
误差产生的原因:①与测量的人有关;②与测量的工具有关。
任何测量结果都有误差,误差只能尽量减小,不能绝对避免;但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减小误差的方法:①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②采用更合理的测量方法;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6、测量时间的工具是秒表,时间的国际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常用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等。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h=60min lmin=60s7、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指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第一章:声音与环境1、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就停止;振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2、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声音在介质中是以波的形式传播;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气体中传播最慢。
15℃的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为340m/s。
3、声音的三个特性:(1)音调:人耳感觉到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的高低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响度的大小跟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音色:又叫音品,不同的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4、频率的高低决定音调的高低;振幅的大小决定声音的响度。
浙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整理
浙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初中物理目录初中物理内容篇一:浙教版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浙教版科学七上第一章科学入门一、科学在我们身边作为科学的入门,本节内容从自然界的一些奇妙现象入手,通过对这些自然现象的疑问,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理解科学的本质———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相应答案的学科。
观察、实验、思考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改变着世界,但是我们要辩证地来看待这个问题。
他对我们的生活既带来了正面的影响,从而理解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并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二、实验和观察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
要进行实验,就要了解一些常用仪器及其用途和实验室操作规程。
试管: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可以加热,用途十分广泛,试管加热时要用试管夹(长柄向内,短柄向外,手握长柄)。
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
试管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1/3处。
加热试管要倾斜45°,并先均匀预热,再在液体集中部位加热。
热的试管不能骤冷,以免试管破裂。
停表:用来测量时间,主要是测定时间间隔。
天平和砝码:配套使用,测量物体的质量电流表:测量电流的大小电压表:测量电压的大小显微镜:用来观察细胞等肉眼无法观察的微观世界的物质及变化。
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实验室的主要热源。
使用时用它的外焰加热。
烧杯:能用于较多试剂的反应容器,并能配置、稀释溶液等。
表面皿:可暂时盛放少量的固体和液体。
钥匙:用来取用少量固体。
玻璃棒:主要用于搅拌、引流、转移固体药品。
认识自然界的事物要从观察开始。
首先要有正确的观察态度,不能为了观察而观察,要明确观察的目的,全面、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通过比较、分析正确地描述、纪录实验现象。
由于人体感官具有局限性,所以运用感觉器官的观察————直接观察往往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
为了能正确地进行观察,做出准确地判断,我们可以借助工具,扩大观察的范围和进行数据的测量。
初二上册物理总复习知识点考点总结浙教版
初二上册物理总复习知识点考点总结浙教版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 注:由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师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 四、怎样听见声音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 5、双耳效应:生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亦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听见立体声); 五、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弱; 3、音色: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法的声靠音色) 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 六、超声波和次声波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 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 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噪声:(!)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 3、常见招生来源: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 4、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汇总浙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汇总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要吸热。
7.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要放热.8.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
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
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 熔化和凝固曲线图:11.(晶体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非晶体熔化曲线图)12. 上图中AD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AB段处于固态,在BC段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处于液态;而DG是晶体凝固曲线图,DE 段于液态,EF段落是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FG处于固态。
13.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
都要吸热。
14.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15.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16.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17.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18. 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
19. 水循环:自然界中的水不停地运动、变化着,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水循环系统。
水的循环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第三章光现象知识归纳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
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2.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3.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注:光路是可逆的)5.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7.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8.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
具体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镜是凹面镜。
第四章光的折射知识归纳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也叫会聚透镜。
凸透镜成像:(1)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v<2f),如照相机;(2)物体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v>2f)。
如幻灯机。
(3)物体在焦距之内(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光路图:6.作光路图注意事项:(1).要借助工具作图;(2)是实际光线画实线,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3)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4)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图时,应先在入射点作出法线(虚线),然后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线;(5)光发生折射时,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较大;(6)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相交在虚焦点上;(7)平面镜成像时,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经过镜后的像;(8)画透镜时,一定要在透镜内画上斜线作阴影表示实心。
7.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
8.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凹透镜;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凸透镜。
9.望远镜能使远处的物体在近处成像,其中伽利略望远镜目镜是凹透镜,物镜是凸透镜;开普勒望远镜目镜物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长,目镜焦距短)。
10.显微镜的目镜物镜也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短,目镜焦距长)。
第五章物体的运动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 1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
3.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关系是:1千米=1000米=103米;1分米=0.1米=10-1米1厘米=0.01米=10-2米;1毫米=0.001米=10-3米1米=106微米;1微米=10-6米。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4).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6.特殊测量方法:(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
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2)平移法:方法如图:(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如(a)怎样用短刻度尺测量教学楼的高度,请说出两种方法?(b)怎样测量学校到你家的距离?(c)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请把这三题答案写出来)(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7.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8.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9.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10.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11. 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2. 速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公式:s=vt速度的单位是:米/秒;千米/小时。
1米/秒=3.6千米/小时13.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
14. 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
用公式:;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是指平均速度。
15. 根据可求路程:和时间:16. 人类发明的计时工具有:日晷→沙漏→摆钟→石英钟→原子钟。
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知识归纳1.质量(m):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质量国际单位是:千克。
其他有:吨,克,毫克,1吨=103千克=106克=109毫克(进率是千进)3.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而改变。
4.质量测量工具:实验室常用天平测质量。
常用的天平有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
5.天平的正确使用:(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2)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天平平衡;(3)把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4)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6.使用天平应注意:(1)不能超过最大称量;(2)加减砝码要用镊子,且动作要轻;(3)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
7. 密度: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用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密度单位是千克/米3,(还有:克/厘米3),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质量m的单位是:千克;体积V的单位是米3。
8.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种类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9.水的密度ρ=1.0×103千克/米310.密度知识的应用: (1)鉴别物质:用天平测出质量m 和用量筒测出体积V就可据公式:求出物质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