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第1章 概述

合集下载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第一章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第一章

美术与儿童美术
美术的本质 1.美术来源于社会,能全面反映社会生活。 2.美术是人们对社会生活、世界的一种认识。 3.美术反映现实美,又能创造艺术美。

儿童美术

幼儿美术是3——6岁学龄前儿童所从事的 造型艺术活动,反映幼儿对周围现实生活 的认识和体验。主要分为绘画、手工和欣 赏三大类。
成人美术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主讲: 胡树斌


一.美术与儿童美术 二.儿童美术以及儿童美术能力的发展 三.儿童美术教育目标和内容 四.儿童美术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五.儿童美术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六.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评价
第一章 美术与儿童美术
第一节 艺术与美术
一、艺术与美术: 在西方,“艺术”与“美术”都源于古罗马的拉 丁文“art”,原义是指相对于“自然造化”的“人工 技艺”,泛指各种用手工制作的艺术品以及音乐、 文学、戏剧等,当时广义的art甚至还包括制衣、栽 培、拳术、医术等方面的技艺。 六艺:中国周朝的贵族教育体系,开始于公元前 1046年的周王朝,周王官学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 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 “百工技艺”
绘画




绘画是造型艺术中最主要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是指运 用线条、色彩和形体等艺术语言,通过造型、色彩和 构图等艺术手段,在二维空间(即平面)里塑造出静态 的视觉形象,以表达作者审美感受的艺术形式。 绘画种类繁多,从不同的角度可将它划分为不同的类 别。 从地域看,绘画可分为东方绘画和西洋绘画; 从工具材料看,绘画可分为水墨画、油画、壁画、版 画等; 从题材内容看,绘画可分为人物画、风景画、静物 画、动物画等; 从作品的形式看,绘画可分为壁画、年画、连环画、 漫画、宣传画、插图等。

学前美术教育-第一章 PPT

学前美术教育-第一章 PPT

陈鹤琴指出“游戏从心理方面说是儿童 的第二生命…”游戏从教育方面说是儿童 的优良教师,他从游戏中认识环境,了 解物性;他从游戏中强健身体,活泼动 作;他从游戏中锻炼思想,学习做人。 游戏实是儿童的良师。”
游戏因素:
学前儿童的绘画、手工都可以说在玩,把美术活动与 游戏结合起来,孩子们的兴趣会倍增,这就是学前儿 童美术活动中的游戏因素。
第一节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基本概念
一、美术的概念
定义:美术是一门艺术,也称为造型艺术、视 觉艺术或空间艺术,是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 手段,通过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线条、形体、 色彩等)所塑造的静态的在一定范围内展现的视 觉形象来完成作品,表达作者对客观世界具体 事物的情感和美化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
二、美术教育
尹少淳《美术及其教育》:
美术教育的含义可以通过美术和教育两方面 体现出来。根据对两者的倚重不同,我们可 以相应地将美术教育分成美术取向的美术教 育和教育取向的美术教育。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美术取向的美术教育:美术本位,发展美术
教育取向的美术教育:教育本位,教育目的 为培养人的道德感,审美趣味等。
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人们对美术教育的理解 也不尽相同。
德国:美术为文化哲学,目的是完善人格, 陶冶情操。
美国:实用主义色彩。培养有技艺的人,可 以应用于社会经济发展。
鲁迅:“美术之目的,虽与道德不尽符,然 其力足以渊邃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尚,亦 可辅道德以为治。”
三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含义: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具有美术教育 的一般含义,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美术教 育。一般来讲,学前儿童的美术教育是 以教育为取向的普通美术教育为主,但 又和中、小学校的普通美术教育有所不 同,学前儿童的美术关注是学生本真的 生命活动。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概述 PPT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概述 PPT

资料贴 吧
《美术,另一种学习的语言》(以下简称《美术》)一书指出“一味强 调美术中的‘基本技能’,强调技术,所回答的是如何做,而不是做什么或 为什么做的问题。应该注重与强调儿童在美术创作与观察过程中表达与 发展思想与情感。除了关注审美理解力外,我们主要关注的是这种认识个 性、建立自信与帮助儿童考虑的潜力。技术是从属于观念与个人意义表 现的,技术的掌握应为个人表现服务。”
(1) 初步学习感知周围环境与美术作品中的形式美与内容美,增强对美的敏感性。 (2)积极投入美术活动中并学习自由表达自己的感受,发展对美术的兴趣以及审美情感的体验与表达能力,促进 人格的完善。 (3)初步学习多种工具与材料的操作以及运用造型、色彩、构图等艺术语言表现自我与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 审美表现与创造能力。
明确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目标、内容。 掌握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活动实施的基
本要求。 掌握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活动评价的原
则与方法。
技能目标:
能依照不同年龄班幼儿的特点将美术教 育目标具体化。 能运用相关理论对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活 动案例进行理性分析。
01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基本知识
第一节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基本知识
02 雕塑 ——雕塑是雕、刻、塑三种制作方法的总称。
03 工艺美术 ——指日常生活用品经过艺术化处理以后,使之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的产品。
04 建筑艺术 ——建筑是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统称。
第一节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基本知识
(二)学前儿童美术
1. 学前儿童美术是幼儿对美术语言的考虑、领悟幼儿对 美的感受是幼儿对视觉艺术领悟与认识的开端。
教育
教育取向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则着眼于教育,以美术作为教育的媒介, 通过美术教育,追求一般幼儿教育的价值。通过学前儿童美术教育,顺应幼 儿的自然发展,保证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培养幼儿的道德感、审美情趣、 认知能力、意志品质以及创造性。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概述-教案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概述-教案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概述-教案第一章: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意义与目标1.1 理解美术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1.2 掌握美术教育的目标与原则1.3 了解美术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的作用第二章:学前儿童美术发展的特点与规律2.1 掌握儿童美术发展的阶段与特点2.2 理解儿童美术创作的心理机制2.3 探究儿童美术发展的个体差异与适宜教育方法第三章: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内容与方法3.1 熟悉美术教育的主要内容与领域3.2 掌握适宜的美术教育方法与技巧3.3 了解儿童美术教育的评价与反思方法第四章: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实施与案例分析4.1 学会设计并实施美术教育计划与活动4.2 分析美术教育成功案例的经验与启示4.3 探讨解决美术教育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与策略第五章: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资源与利用5.1 了解并利用多种美术教育资源与素材5.2 掌握利用环境与材料开展儿童美术教育的方法5.3 探索合作与交流在儿童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第六章: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创新与拓展6.1 理解美术教育在创新中的重要性6.2 掌握创新美术教育的方法与策略6.3 探索美术教育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拓展第七章: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家长与合作7.1 了解家长在儿童美术教育中的角色与作用7.2 掌握与家长有效沟通的技巧与方法7.3 探索家园合作在儿童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第八章: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安全与健康8.1 掌握儿童美术教育中的安全知识与预防措施8.2 了解儿童美术材料的安全性及环保性8.3 探索儿童美术教育中的健康促进方法第九章: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研究与发展趋势9.1 理解美术教育研究的重要性与方法9.2 掌握国内外美术教育的发展趋势9.3 探索未来美术教育的发展方向与挑战10.2 分析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10.3 展望未来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发展前景与希望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第一章中“理解美术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是重点环节。

这个环节需要重点关注美术教育对于学前儿童发展的价值,以及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这一价值。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第一章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第一章
第一章
第一节
美术和儿童美术
美术
一、美术的起源和发展
起源:源于古罗马的拉丁文“art”,泛指各种工艺美术以及文学、戏剧、音乐等。 广义的美术还包括拳术、魔术、医学等。 ◆美术是艺术的一个分支。
一、美术的起源和发展
定义:美术也称造型艺术、视觉艺术或空间艺术,是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 手段(如绘画用的颜料、纸、布、绢等,雕塑用木、石、泥、铜等)通过自 己独特的艺术语言(线条、形状、色彩等)所塑造的静态的、在一定范围内 展现的视觉形象来完成作品,表达作者对客观世界具体事物的情感和美化生 活的一种艺术形式。
罗 中 立 父 亲
2、儿童美术 ①、在儿童时代里,一切事物都是互相渗透的——自我与外界、梦与清醒、现 实与幻想、昨日与明日、概念与迹象、思想与幻觉。 ②、对于儿童,特别是学前儿童,美术首先是其发展的一种表现。 ③、对于儿童,特别是学前儿童,美术还是自我表现的一种方式。 ④、对于儿童,特别是学前儿童,美术还是其探索美术媒介,并使自 我得以肯定的一条途径。 ⑤、对于儿童,特别是学前儿童,美术还是对其实施审美教育的一 条重要的途径。
第一章
第二节
美术和儿童美术
儿童美术
一、儿童美术 1、定义:儿童所从事的造型艺术活动。它反映了儿童对其周围世界的认识、 情感和思想。 2、分类 从种类上分:绘画、手工、美术欣赏。 从工具材料和表现形式上分:蜡笔画、油画棒画、彩色铅笔画、粉笔画、水 墨画、彩色水笔画、手指画、棉铅画和水粉画。 从性质上分:命题画、想像画、故事画、填色画和集体创作画。 手工活动分为纸工和泥工。
列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5、20世纪:产生了缤纷缭 乱的现代艺术流派。
毕 加 索
现代主义
马 蒂 斯
二、美术的本质 定义:美术这一事物的根本性质,以及美术与其它如政治、经济、哲学、宗教、 文学的内在联系。 (一)美术具有社会本质 (二)美术具有认识本质 (三)美术具有审美本质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复习资料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复习资料

上篇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第一章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活动概述第一节美术和儿童美术一、美术的发生与发展美术也称造型艺术、视觉艺术或空间艺术,是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通过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所塑造的静态的、在一定范围内展现的视觉形象来完成作品,表达作者对客观世界具体事物的情感和美化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

关于美术的起源,有许多种说法,如游戏说、劳动说、模仿说、巫术说等。

无论哪种说法都有一个共例的特点,那就是劳动。

人类的发展最重要的是生产力的发展,劳动使人的手、眼、脑协调发展,从而为美术活动提供了必要的生理基础,劳动离不开工具,而正是制造工具孕育了美术的造型活动。

二、美术的基本特征与类型(一)美术的基本特征1、造型性与视觉性。

美术是在空间中构成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也可以说是利用事物的空间特征来表达意义。

正是在这一点上,我们称美术为“造型艺术”“视觉艺术”“空间艺术”。

2、瞬间性和永固性。

美术作品是静止的,即使描绘一个运动过程也只能截取其中的一个瞬间。

这个瞬间一旦被美术作品创造为形象,就永久固定下来。

(二)美术的基本类型1、绘画2、雕塑3、工艺美术4、建筑艺术三、儿童美术儿童美术指的是儿童所从事的造型艺术活动,它反映了儿童对其周围世界的认识、情感和思想。

3~6岁学龄前儿童所从事的美术活动,从种类上来说,大致可以分为绘画、手工和美术欣赏一绘画活动从使用的工具、材料及表现形式上区分,呵分成蜡笔画、彩色铅笔画、粉笔画、水墨画、彩色水笔画、手指画、棉签画和水彩画等;从性质上区分,可分为命题画、想象画、故事画、填色画和集体合作丽等;从内容上区分,可分为物体面、情景画、意愿画和装饰画等。

手工活动可分为纸工和泥工等。

欣赏活动是对各种造型艺术作品和具美学特征的环境的观赏。

第二节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活动的目标一、美术教育活动的目标取向(一)行为目标行为目标是指在设计和实施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活动时,以行为方式陈述美术活动的目标:课程论专家泰勒认为,陈述目标的最为有效的形式,是既要指出要使儿童养成的那种行为,又要言明这种行为运用的生活领域或者内容。

学前美术第一章第一节

学前美术第一章第一节

第一节、美术与学前儿童美术
美术的种类: • 1、绘画 • 2、雕刻 • 3、工艺美术 • 4、建筑艺术
第一节、美术与学前儿童美术
• 1.1、绘画 从地域分
• 徐悲鸿《八骏图》 • 梵高《星空》
第一节、美术与学前儿童美术
• 1.2、绘画 从工具材料分
第一节、美术与学前儿童美术
• 1.2、绘画 从工具材料分
第二节、学前儿童的美术教育及其意义
1、学前儿童的美术教育与审美教育 2、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特点
3、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意义
第一章 概述
知识点:1、艺术的种类 2、美术的概念和种类 3、关于美术起源的学说 4、学前儿童美术的特点 5、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特点 6、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意义
第一节、美术与学前儿童美术
•美术与学前儿童美术
• 2、雕刻
• 陶塑
• 泥塑
第一节、美术与学前儿童美术
• 3、工艺美术
第一节、美术与学前儿童美术
• 4、建筑艺术
第一节、美术与学前儿童美术
四、学前儿童美术的特点 1、学前儿童的美术是他们认识和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
第一节、美术与学前儿童美术
艺术是一切艺术门类的总称,它是用不同的形象化手段来反映自然和社会,表现人 类情感的一门大人文学科 美术是艺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即视觉艺术部分。
第一节、美术与学前儿童美术
• • • • • 二、关于美术起源的学说 1、模仿说 2、游戏说 3、表现说 4、巫术说
第一节、美术与学前儿童美术
三、美术的概念和种类 美术的概念: 在艺术分类中,美术又称造型艺术、视觉艺术、空间艺术。它是指 艺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的视觉形象, 以反映自然和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思想观念和情感的一种艺术 活动。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押题资料2020年1月自学考试复习资料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押题资料2020年1月自学考试复习资料

【注意】表格中的目标表述均为关键词,并不是完整目标,考场上可根据关键词做题,常考客观题。 33.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年龄层次目标的特点【简答题、论述题】
(1)对 3 岁--6 岁年龄幼儿的不同层次的要求;
(2)充分考虑了幼儿的最近发展区;
(3)为单元目标和具体美术教育活动目标制订了指明方向。 34.最近发展区的含义【名词解释题】
(1)审美感知目标:(关键词:观察;感受;欣赏);
(2)审美情感目标:(关键词:态度;体验;感觉;喜欢);
(3)审美创造目标:(关键词:使用;表现;掌握;运用)。
【选择题技巧】看题干引号中第一个关键词(一般是动词)判断是认识(感知目标)还是有感情(情感目标)还是 有行动(创造目标)。
32.年龄层次目标【客观题】
灌输法、园丁法、综合法、对话法。
【注意】四种方法在教学中提倡使用的程度从左向右递增。 38.灌输法【客观题、简答题、论述题】
(1)地位:灌输式教育是伴随着工业文明而产生的一种特定教育方法,它不仅渗透于整个工业社会的普遍教 育中,而且在艺术和审美教育中也占据绝对支配地位;
(2)指导思想:
①压制学前儿童的创造活力,强调技能技巧的重复训练;
婴儿在育婴院养育,3--6 岁儿童进慈幼院; (2)20 世纪初期,我国建立幼稚园效法日本,实际上是间接地参照和仿效西方; (3)陈鹤琴:南京创办我国最早的幼儿园--鼓楼幼稚园;主张游戏性教育;【记忆口诀】琴鼓戏 (4)陶行知:创办中国第一个乡村幼儿园--南京燕子矶幼儿园;主张和谐的生活教育。【记忆口诀】知燕生活 (5)张雪门:北平香山慈幼院幼稚师范学校和幼稚园。
00396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第一章 概述
1.艺术的审美价值【客观题】 审美价值是艺术与其它意识形态最主要最基本的区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杜 甫 《 野 望 》
独 鹤 归 何 晚 , 昏 鸦 已 满 林 。
叶 稀 风 更 落 , 山 迥 日 初 沉 。
远 水 兼 天 净 , 孤 城 隐 雾 深 。
清 秋 望 不 极 , 迢 递 起 层 阴 。
——
一、美
(一)美的内涵
1、三种观点:客观论(只重审美属性、重物)、
主观论(只重审美需要和态度)和主客观统一论
的美术
(三)他们进行情感表达与交流的工具
(四)他们个性的表现
一、美
(一)美的内涵
1、三种观点:客观论(只重审美属性、重物)、
主观论(只重审美需要和态度)和主客观统一论
(人情与物理相统一)
2、本书观点倾向于主客观统一论
3、如何理解美是审美对象对主体的审美需要的
满足?
(1)客观论【重审美属性,重物】
格式塔心理学派的“异质同构”说力图 要证明的是以下两点:第一,物理世界所具 有的某种力的结构和表现性,是对象本身的 客观物性,既不是人们靠“联想”赋予的, 也不是凭“移情”而获得的。第二,物理世 界与心理世界的力的结构是不同质的,但可 以相互对应、沟通、同一,从而达到内外两 个世界的同型合一,并从这种同构关系中产 生诗与美。
满足?
(二)审美对象的分类及其特征(分析客
体审美对象) 1、自然美(分人化自然美和原始自然美,重形式)
2、社会美(重内容) 3、艺术美(重内容重形式,是有意味的形式和
深刻的内涵的统一)
插花
自然景色
(二)审美对象的分类及其特征(分析客
体审美对象) 1、自然美(分人化自然美和原始自然美,重形式)
(人情与物理相统一)
2、本书观点倾向于主客观统一论
3、如何理解美是审美对象对主体的审美需要的
满足?
美既不是外在客观物质对象所固有的 某种特质或属性,也不是审美主体纯主观 的某种观念或意识。美产生于审美对象与 审美感官的契合点上。 美是审美对象对审美主体的审美需要 的满足,是审美对象对审美主体的愉悦价 值。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美、美术、学前儿童的美术
第二节 审美教育、艺术教育、学前
儿童美术教育
第一节 美、美术、学前儿童的美术
一、美
二、美术
三、学前儿童的美术
(一)美的内涵
一、美 (二)审美对象的分类和特征 (三)美感 (一)艺术 二、美术 (二)美术及各类型的审美特征
(一)他们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 三、学前儿童 (二)与其整体智慧的发展相一致
(3)主客观统一论【重人又重物】
美既在人心,又在事物。典型代表有里普斯 的“移情”说,阿恩海姆的“同构”说。
里普斯的“移情”说 移情说的主要代表是里普斯。在他看来, 审美情感并非审美客体所固有的,而是主体 在审美活动中将自己的人格和情感移入或投 射到对象之中,与之融为一体,使对象呈现 出人格化的情感特征。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 者动,仁者静。 ——孔子《雍也》
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 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 柔条于芳春。心懔懔以怀 霜,志眇眇而临云。 ——陆机《文赋》
《 天 净 沙 秋 思 》
断 肠 人 在 天 涯
古 道 西 风 瘦 马 。 夕 阳 西 下 ,
枯 藤 老 树 昏 鸦 , 小 桥 流 水 人 家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阿恩海姆的“同构”说
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具有两种属性,一 种是物理性(非表现性),一种是表现性。 在格式塔心理学派看来,审美体验就是对象 的表现性及其力的结构(外在世界),与人 的神经系统中相同的力的结构(内在世界) 的同型契合。
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 翠而欲滴,秋山明净而如 妆,冬山惨淡而如睡。
一、美
(一)美的内涵
1、三种观点:客观论(只重审美属性、重物)、
主观论(只重审美需要和态度)和主客观统一论
(人情与物理相统一)
2、本书观点倾向于主客观统一论
3、如何理解美是审美对象对主体的审美需要的
满足?
(1)审美需要是人所特有的需要,它是美形成的
一个必要条件。人有审美的需要。
(2)美的产生需要有满足主体需要的客体。某些
2、社会美(重内容) 3、艺术美(重内容重形式,是有意味的形式和
深刻的内涵的统一)
(三)美感(分析审美主体)
1、广义与狭义的定义(P6)
2、美感的特征(P6-7) 3、美的形态(静态与动态P8)
(三)美感(分析审美主体)
1、广义与狭义的定义(P6)
2、美感的特征(P6-7) 3、美的形态(静态与动态P8)
美是物质的形式规律或自然属性。代表 人物有亚里士多德、西塞罗、培根等。
美是事物各部分的适当比例,加 上颜色的悦目——西塞罗 美的主要形式是秩序、匀称与 明确——亚里士多德 美的精华在于文雅的动作 ——培根
(2)主观论【重审美需要和态度 】
美是观念,是直觉表现,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代表人物有黑格尔等。
二、美术
(一)艺术
1、艺术的发展演变
起初 古希腊 文艺复兴时期 工匠、技艺、技术→有古典美标准的艺术→表达思想情感的艺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从4个层面来理解艺术
(1)从艺术的社会属性上看,艺术是一种
社会意识形态,是文化的一个领域或
文化价值的一种形态。
(2)从艺术的认识属性来看,艺术以特有 的方式把握世界。
(3)从艺术的活动过程来看,艺术是艺术
客体能满足人的审美需要。
当以上两个条件具备时,美就产生了。所以
说,美是审美对象对主体的审美需要的满足。
一、美
(一)美的内涵
1、三种观点:客观论(只重审美属性、重物)、
主观论(只重审美需要和态度)和主客观统一论
(人情与物理相统一)
2、本书观点倾向于主客观统一论
3、如何理解美是审美对象对主体的审美需要的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孔起英著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课程内容概况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概述 学前儿童美术的发展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目标与内容体系
第四章
第五章
学前儿童欣赏教育的实施指导
学前儿童绘画教育的实施指导
第六章
第七章
学前儿童手工教育的实施指导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评价
参考书目
1、《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屠美如著, 江苏教育出版社,1991 2、《幼儿园美术教学法》,庞丽娟编, 北师大出版社,1990 3、《美的历程》,李泽厚著,安徽文 艺出版社,1994 4、《艺术与人的发展》,加登纳著, 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 5、《艺术与视知觉》,阿恩海姆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