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煤层气和页岩气的对比问题
煤层气_页岩气开发地质条件及其对比分析_孟召平
㊀第38卷第5期煤㊀㊀炭㊀㊀学㊀㊀报Vol.38㊀No.5㊀㊀2013年5月JOURNAL OF CHINA COAL SOCIETYMay㊀2013㊀㊀㊀文章编号:0253-9993(2013)05-0728-09煤层气/页岩气开发地质条件及其对比分析孟召平1,2,刘翠丽1,纪懿明1(1.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北京㊀100083;2.三峡大学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宜昌㊀443002)摘㊀要:从煤层气㊁页岩气基本概念入手,系统分析了煤层气/页岩气开发地质条件,主要包括成藏地质条件㊁赋存环境条件和开发工程力学条件3个方面,进一步对煤层气/页岩气开发地质条件进行了对比分析,揭示了煤层气/页岩气开发地质条件的共性和差异性㊂煤层气/页岩气赋存于煤层/页岩中的一种自生自储式非常规天然气,其富集成藏主要取决于 生㊁储㊁保 基本地质条件是否存在㊁质量好坏以及相互之间的配合关系㊂在一定埋藏深度范围内煤层气/页岩气都发生过解吸-扩散-运移,并普遍存在 垂向分带 现象,有机质演化程度越高解吸带深度越小,风化带越深解吸带深度越大,解吸带内煤层气/页岩气富集在一定程度上服从于常规天然气的构造控气规律;原生带内煤层气/页岩气富集却可能更多地受控于煤储层/页岩层的吸附特性㊂不同赋存环境条件下所形成的煤/页岩储层差异性大,使煤/页岩储层中吸附气和游离气相互转化,导致煤层气/页岩气成藏类型㊁规模和质量等方面的差异性㊂影响煤层气开发的主要地质因素有:煤层厚度及其稳定性㊁含气量大小或煤层气资源丰度㊁构造及裂隙发育与渗透性和煤层气保存条件等方面;影响页岩气开发的主要地质因素包括页岩厚度㊁有机质含量㊁热成熟度㊁含气量㊁天然裂缝发育程度和脆性矿物含量等㊂关键词:煤层气;页岩气;开发地质;对比分析中图分类号:P618.11;P618.13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收稿日期:2013-01-10㊀㊀责任编辑:韩晋平㊀㊀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资助项目(2012CB214705); 十二五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山西晋城矿区采气采煤一体化煤层气开发示范工程(2011ZX05063);山西省煤层气联合研究基金资助项目(201201201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172145,41030422)㊀㊀作者简介:孟召平(1963 ),男,湖南汨罗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㊂E -mail:mzp@cumtb.edu.cnGeological conditions of coalbed methane and shale gas exploitationand their comparison analysisMENG Zhao-ping 1,2,LIU Cui-li 1,JI Yi-Ming 1(1.College of Geosciences and Surveying Engineering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Beijing ),Beijing ㊀100083,China ;2.Key Laboratory of Ge-ological Hazards on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Ministry of Education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Yichang ㊀443002,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basic conceptions of coalbed methane (CBM)/shale gas,the geological conditions of coalbed methane /shale gas exploitation are systematically analyzed,which mainly includes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the geo-logical conditions of reservoir formation,the conditions of occurrence environment and engineering mechanics condi-tions of exploitation.Furthermore,the geological conditions for extracting coalbed methane and shale gas are compara-tively analyzed.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the geological conditions between coalbed methane and shale gas are also revealed.Coalbed methane /shale gas is a kind of unconventional natural gas which is self-generated and self-stored in coal seam /shale.Their enrichment accumulations depend primarily on the existence and the quality of basic geological conditions of source-reservoir-preservation as well as their mutual cooperative relations.All coalbed meth-ane /shale gas within a certain burial depth have undergone desorption-diffusion-migration process,and the phenome-non of vertical zoning exists universally.The higher evolution degree of organic matters,the smaller the depth of de-DOI:10.13225/ki.jccs.2013.05.002第5期孟召平等:煤层气/页岩气开发地质条件及其对比分析sorption zone,while the deeper of weathered zone,the greater depth of desorption zone.The enrichment of the coalbed methane /shale gas in the desorption zone to a certain extent complies with the rules of structure controlling gas accu-mulation in the conventional natural gas accumulation;whereas the enrichment of the coalbed methane /shale gas in the primary zone is more controlled b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al seam /shale's adsorption.The coal /shale reservoir varies from occurrence environment conditions,on which adsorbed gas and free gas in coal /shale reservoir transforms into each other,which results in the differences of the coalbed methane /shale gas in reservoir type,scale,quality and other aspects.The main geological factors affecting the CBM development are coal seam thickness and its stability,gas con-tent or resource abundance of CBM,structure and fracture,permeability and preservation conditions of CBM,etc.The main geological factors affe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shale gas include shale thickness,organic matter content,thermalmaturity,gas content,nature fracture and brittle mineral content,etc.Key words :Coalbed methane;shale gas;exploitation geology;comparison analysis∗肖贤明.中国南方古生界页岩气赋存富集机理和资源潜力评价.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资助项目(2012CB214700)阶段研究报告,2012㊀㊀煤层气和页岩气是世界上已进行商业开发的两种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1-2]㊂我国煤层气产业已进入商业化生产阶段[1];而我国页岩气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主要在四川盆地及其周缘开展开发试验[2]㊂美国1821年开始页岩气勘探,但规模化开发和产量快速增长始于2003年应用水平井钻井技术,2011年年产量已接近1800ˑ108m 3(引自资料∗),约占其天然气总产量的23%[3],分析北美页岩气开发地质条件,主要表现为黑色页岩的有机碳(TOC)含量大于2%,有机质成熟度(R o )为1.1%~3.5%,页岩单层厚度大于15m,脆性矿物(石英㊁斜长石)含量大于40%,黏土含量小于40%,处于斜坡或凹陷区,保存条件较好等[4-6]㊂随着北美页岩气勘探开发区带的快速扩展和页岩气产量的大幅飙升,页岩气迅速成为天然气勘探开发新热点[7-9]㊂2005年以来,国内学者从生气条件㊁储层条件和保存条件及页岩开发技术等方面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工作,页岩气研究在四川盆地及其周缘取得了显著进展和成效[10-16]㊂2010年,我国在四川盆地南部率先实现页岩气突破,威201等多口井在下寒武统筇竹寺组和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海相页岩地层获得工业气流㊂煤层气/页岩气开发地质条件是指与煤层气/页岩气开发工程活动有关的地质条件和工程力学条件的综合㊂这些因素包括煤层气/页岩气的成藏地质条件㊁赋存环境条件和开发工程力学条件等方面[1]㊂煤层/页岩层既是生气层又是储集层,其储集和产出机理就比常规天然气储层复杂的多㊂因此对于煤层气/页岩气开发,既要研究煤层气/页岩气的生成㊁储集和保存等成藏条件;又要研究煤层气/页岩气的赋存环境条件;还要研究煤层气/页岩气开发工程力学条件及工艺技术等问题㊂尽管相关部门和学者已开展了页岩气的地质调查与开发试验研究工作,但主要集中资源地质评价方面,对开发地质条件则缺乏相应的研究工作㊂煤层气与页岩气均为自生自储式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在成藏地质条件㊁赋存环境条件和工程力学条件等方面都有诸多共性,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且它们在诸多盆地伴生存在,因此,研究煤层气/页岩气开发地质条件及其评价的共性和差异性对指导我国煤层气和页岩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㊂1㊀煤层气/页岩气开发地质条件页岩气与煤层气一样都属于自生自储式的非常规天然气㊂煤层气是主要以吸附状态赋存于煤层中的非常规天然气;而页岩气(Shale Gas)是主要以吸附和游离状态赋存于富含有机质页岩/泥岩中的非常规天然气㊂煤层气/页岩气的解吸与吸附是可逆过程,在温度㊁压力条件变化下相互转化㊂富含有机质的页岩,在地质作用下,生成的大量烃类(油㊁气),部分被排出㊁运移到渗透性岩层(如砂岩㊁碳酸盐岩等)中,聚集形成了构造㊁岩性等油气藏,其余部分仍滞留在页岩中,富集形成页岩气藏㊂长期以来,暗色富有机质页岩/泥岩在油气勘探开发中一直被作为烃源岩层,或阻挡油气层中油气继续向上运移的封盖层㊂实际上,页岩与煤储层一样,既是生气层又是储集层,具有自生自储特征㊂在煤层气/页岩气在富集成藏条件㊁赋存环境条件和开发的工程力学条件诸多方面具有共性㊂1.1㊀煤层气/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常规天然气有生㊁储㊁盖㊁运㊁圈㊁保基本成藏地质条件;而煤层气/页岩气赋存于煤层/页岩中的一种自927煤㊀㊀炭㊀㊀学㊀㊀报2013年第38卷生自储式非常规天然气,其富集成藏主要取决于 生㊁储㊁保 基本地质条件是否存在㊁质量好坏以及相互之间的配合关系㊂煤层气/页岩气开发地质条件不仅决定于煤层气/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还取决于煤层气/页岩气赋存环境条件以及煤层气/页岩气开发工程力学条件,它们在煤层气/页岩气开发过程中缺一不可,且相互联系㊂煤层气/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包括生气条件㊁储气条件和保存条件,这些因素相互耦合作用从而决定了煤层气/页岩气在储层中的富集程度,并控制煤层气/页岩气开发效果㊂1.1.1㊀生气条件一定厚度的煤层和富有机质页岩层是煤层气/页岩气形成的物质基础,它既提供气源,又提供储集空间㊂煤/页岩储层厚度越大,资源总量越多,相同条件下气井的单井日产气量和累计总产气量也越高,气井的衰减越晚,稳定生产周期越长,对煤层气/页岩气开采越有利㊂美国五大页岩气勘探开采区的页岩净厚度为9.14~91.44m,其中产气量较高的Barnett页岩和Lewis页岩的平均厚度在30.48m以上[11]㊂对于页岩气,页岩层中有机碳(TOC)含量越高,越有利于页岩气的富集,一般认为TOC含量>2%时,页岩气才具有商业开采价值㊂煤层气/页岩气成因类型相同,可以形成于有机质演化的各阶段,包括生物成因气和热成因气㊂煤/页岩的物质组成和有机质热演化程度是煤/页岩生气的物质基础㊂干酪根类型是衡量有机质产烃能力的参数,不同类型的干酪根同时也决定了产物以油为主还是以气为主㊂一般来说,Ⅰ型干酪根和Ⅱ型干酪根以生油为主,Ⅲ型干酪根则以生气为主㊂美国页岩气盆地的页岩干酪根主要以Ⅰ型干酪根与Ⅱ型干酪根为主,也有部分Ⅲ型干酪根,而且不同类型干酪根的页岩都生成甲烷气㊂页岩中分散有机质的丰度及成烃母质类型是油气生成的物质基础,而有机质的成熟度则是油气生成的关键㊂干酪根只有达到一定的成熟度才能开始大量生烃和排烃㊂在低熟阶段(0.4%~0.6%),有机质就可以向烃类转变㊂随着成熟度的增加,早期所生成的原油开始裂解成气㊂美国五大页岩盆地页岩的热成熟度分布范围在0.4%~2.0%,可见在有机质生烃的整个过程都有页岩气的生成㊂不同类型的干酪根在热演化的不同阶段生烃量也不同[17]㊂煤岩㊁煤质和页岩的矿物成分及有机质含量差异主要是通过其生气条件和吸附性能的不同影响煤/页岩层含气量大小;同样关系到煤/页岩储层条件和工程力学特性,不同成因类型煤/页岩中矿物组成及有机质含量存在差异㊂有机质丰度及其热演化程度越高,煤/页岩的生气量越大;并且有机质热演化程度影响到煤/页岩储层储气空间发育性质和煤/页岩的吸附㊁解吸特性,此外很大程度上还会影响煤/页岩储层的渗透性和工程力学特征㊂由于形成页岩气藏的页岩往往都是盆地中的主力源岩或重要源岩,且呈大面积区域分布,页岩气分布不受构造控制,没有(或无明显)圈闭界限,含气范围受烃源岩面积和良好封盖层控制,资源规模大,可采程度低(一般介于10%~35%)[18],因此页岩气藏分布面积往往与有效烃源岩面积较为统一㊂从构造位置上看,页岩气藏往往位于构造低部位㊁凹陷或盆地中心,与煤层气一样,即所谓的向斜控气理论㊂我国与美国区域地质条件明显不同,美国是一个单一大陆的一部分,而我国则是由一些小型地台㊁中间地块和众多微地块及其间的褶皱带镶嵌起来的复合大陆㊂从古地温场和热史㊁生烃史的演化来看,美国的煤变质以深成变质作用为主,煤阶主要为中㊁低煤阶烟煤;而我国高煤阶煤除了印支期的深成变质作用外,在燕山期普遍经历了异常高的古地热场演化,二次生气过程强烈,煤阶大幅度提高,达到了贫煤和无烟煤阶段㊂如我国无论是在华北㊁华南,还是在西北和东北地区,我国高煤阶煤的形成无一例外是在岩浆活动或地热异常等热事件作用下形成的,一般都经历了1~2个生气高峰,并且在异常高的古地温场下发生的二次生气作用生气量巨大,为煤层气的形成富集提供了强大的气源,而且由于岩浆的侵入,还极大地改善了煤层的渗透性,加上生烃史和构造史的良好配置,因此,我国高煤阶煤层的含气性普遍较好,含气饱和度普遍较高;页岩气也具有类似特征,如我国华南下古生界海相页岩,自印支运动以来,遭受了多次构造运动改造,构造复杂,热演化程度普遍超过1.5%,特别是下寒武统,处于高 过成熟演化阶段, R o为3.0%~4.0%,最高可达6%,比北美目前进行工业开采的页岩地层的成熟度普遍偏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下古生界页岩气的富集㊂1.1.2㊀储层条件煤/页岩作为储层,具有两方面的特性:一方面在压力作用下,煤/页岩层具有容纳气体的能力;另一方面煤/页岩层具有允许气体流动的能力㊂储层条件包括煤/页岩储层的厚度㊁孔渗性㊁含气性和吸附与解吸特性等,是煤层气/页岩气开发地质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㊂037第5期孟召平等:煤层气/页岩气开发地质条件及其对比分析煤层气/页岩气主要依赖于煤基质或页岩中有机质的吸附性,煤/页岩吸附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煤/页岩的物质组成㊁化学结构㊁有机质演化程度㊁水分含量等内在因素㊂同时,吸附性受温度㊁压力等因素共同作用,并控制煤/页岩储层的含气性㊂有机碳既是页岩生气的物质基础,也是页岩吸附气的载体之一㊂在相同的地质条件及演化阶段下,页岩生烃强度㊁吸附气量大小及新增游离气能力与页岩中有机碳含量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㊂在相同压力下,总有机碳含量较高的页岩比其含量较低的页岩的甲烷吸附量明显要高㊂页岩气除了被有机质表面所吸附之外,还可以吸附在黏土的表面㊂在有机碳含量接近和压力相同的情况下,黏土含量高的页岩所吸附的气体量要比黏土含量低的页岩高;而且随着压力的增大,差距也随之增大[19]㊂煤/页岩层含气性是决定煤层气/页岩气的产能及其开发潜力的重要参数㊂煤/页岩的含气性包括煤/页岩层气含量和控制煤/页岩层含气量的储层压力和含气饱和度㊂一方面煤/页岩储层压力和含气饱和度控制煤/页岩层含气量分布;另一方面煤/页岩储层压力直接决定着煤/页岩层对甲烷等气体的吸附能力和解吸能力,是影响煤层气/页岩气开发的重要参数㊂游离气含量也会随着压力的增加而增加,两者基本上呈线性关系㊂在气井排采时,煤/页岩储层压力越高,越容易降压排采,越有利于煤层气/页岩气开发㊂孔隙度是描述储层特性的一个重要方面㊂页岩储层超致密,孔隙类型多样,孔隙大小以微-纳米级为主,显示出较低的孔隙度(<10%);而煤储层具有由孔隙-裂隙组成的双重孔隙结构,孔隙范围比较广,中高煤阶以中小孔和微孔为主,低煤阶以大孔为主㊂煤孔隙率的大小与煤级有关,变化在2%~ 25%㊂褐煤的孔隙率高,在12%~25%,而低中煤级烟煤的孔隙率较低,在2%~5%㊂高煤级烟煤以后,由于分子排列规则化,孔隙率又有所升高,在5%~ 10%㊂渗透性作为衡量多孔介质允许流体通过能力,它是影响煤层气/页岩气井产能的关键参数,又是煤层气/页岩气中最难测定的一项参数㊂由于页岩储层致密且非均质性强,孔隙度和渗透率非常低,且影响因素十分复杂,主要受控于煤/页岩的物质组成㊁结构㊁地质构造㊁天然裂隙发育程度㊁埋深㊁地应力和有机质演化程度,其中地应力的大小和应力状态对煤/页岩储层渗透性具有重要影响㊂国内外许多学者曾就地应力对储层渗透性的影响进行过实验测试和理论分析㊂煤/页岩储层的渗透率对地应力极为敏感,且渗透率随着地应力的变化而呈负指数变化[20-23]㊂页岩地层中的裂缝系统由自生裂缝系统㊁构造裂缝系统两部分构成,具商业价值的页岩气依赖于地层中天然气裂缝的发育规模,构造转折带㊁褶皱-断裂发育带是页岩气高产的重要场所,但太靠近断层也不利于页岩气形成富集㊂1.1.3㊀保存条件沉积岩性和构造对煤层气/页岩气赋存产生影响㊂地质构造一方面表现在地壳的升降与剥蚀会改变地层温压条件,打破原有的动态平衡,特别是成煤后或富有机质页岩形成后的主要构造运动对煤层气/页岩气保存影响明显,构造抬升剥蚀形成的煤/页岩层上覆有效地层厚度可以维持地层压力及相态的平衡,并阻止地层水的垂向交替㊂煤/页岩层的埋藏历史受控于构造运动发展阶段,每一阶段构造运动的性质决定了该阶段煤/页岩层的埋藏特征,进而控制着煤/页岩层的生烃演化历程;另一方面断裂活动可使封盖层产生裂隙或使其断开形成气体运移通道,也可形成良好的侧向封堵而使煤层气/页岩气得以保存,由此影响到煤层气/页岩气的保存和逸散特征㊂在褶皱构造的背斜轴部,煤/页岩储层裂隙发育,煤/页岩储层渗透性相对较好;而褶皱构造的向斜轴部煤层埋藏深度相对较大,储层压力相对较高,煤/页岩层含气量相对较高,即所谓的向斜控气理论㊂高煤级煤层气的赋存方式主要以吸附态气体为主,气体的富集受压力控制明显㊂地质构造中的向斜核部常形成地层水的向心流动机制并因此形成较高的水压头,地层压力越大,越有利于煤层气的吸附和煤层气富集[24]㊂对于低煤级煤层气而言,由于发育的孔隙结构,使其具有储集游离气的客观条件,当地层受到构造抬升或剥蚀时,地层压力降低并使其平衡被打破,气体解吸后游离到储层中的中孔或大孔中赋存,游离气的运聚和富集具有常规天然气特征㊂良好的封盖层可以减少构造运动过程中煤层气和页岩气的向外渗流运移和扩散散失,保持较高地层压力,维持最大的吸附量,减弱地层水对煤层气和页岩气造成的散失㊂我国晚古生代以来构造运动的多期叠加与改造,对煤层气/页岩气聚集㊁逸散历史及可采性产生了深刻影响,导致煤层气/页岩气成藏条件异常复杂㊂因此,在勘探过程中,应该在构造改造强烈的背景下,寻找构造活动相对较弱的区域进行煤层气/页岩气勘探㊂1.2㊀煤层气/页岩气赋存环境条件煤/页岩储层处在特定的环境条件(地应力㊁地137煤㊀㊀炭㊀㊀学㊀㊀报2013年第38卷温和地下水)之中,赋存环境因素是地球内能以不同形式在地壳上的表现,煤层气/页岩气开发地质条件受控于地应力场㊁地下水压力场和地温场等多场耦合作用㊂煤层气与页岩气主要以3种形式赋存在煤/页岩层中,即吸附在煤/页岩基质孔隙表面上的吸附状态,分布在煤/页岩的孔隙及裂隙内呈游离状态和溶解在煤/页岩水中呈溶解状态㊂煤层气的赋存状态随不同煤化程度有较大差异,并随赋存环境条件而发生变化㊂高煤级煤层气主要为吸附态;而低煤级煤层气由于具备储层游离气的客观条件其游离气占有一定的比例㊂页岩气主要由吸附气和游离气组成,且吸附气含量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而增高,变化梯度由快变慢,其中吸附气占总气量的比例为20%~80%[25];吸附气的存在,使其明显区别于常规气和致密气;游离气的存在,使其又有别于煤层气㊂由于赋存环境条件如地应力场环境㊁地下水的压力场环境和地温场环境的变化,使煤/页岩储层中吸附气和游离气产生转化㊂煤层气/页岩气开发是通过特定的工程及其开发方式改变煤层气/页岩气赋存环境条件,如地应力场环境㊁地下水的压力场环境和地温场环境使储层条件发生变化的过程,从而使煤㊁页岩层中吸附的甲烷气解吸出来(图1)㊂因此正确分析煤/页岩储层赋存环境条件及多场耦合特性,对于煤层气/页岩气有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㊂图1㊀煤/页岩储层多相介质多场耦合作用示意Fig.1㊀Diagrammtic sketch of coupled multiple fields inmultiple-phase materials for coal /shale reservoir①,② 渗流作用;③ 吸附与解吸作用;④ 物理化学作用;⑤ 物理力学作用;⑥ 溶解作用;⑦ 多场耦合作用1.2.1㊀地应力场地应力是岩石成岩作用的主导因素之一,也是油气运移的主要动力之一,影响煤/页岩储层渗透性和压裂裂缝的形态和扩展方向㊂在地应力的作用下,煤/页岩储层渗透率按负指数函数关系急剧下降,裂缝逐渐趋于闭合,这可解释随储层压力下降,相应地有效应力增加,使产量快速递减的原因;另一方面,从试井渗透率统计分析中还可以发现,在地应力的作用下,裂缝趋于闭合,这就是煤/页岩储层为什么取芯观测裂缝发育,而产能不理想的原因㊂因此,现今地应力的增大对低渗透煤层气/页岩气储层的渗透率有较大的影响㊂随着现今地应力的增大或有效应力的增大,渗流空间减少,渗透率下降㊂在煤层气/页岩气开发过程中,随着储层压力下降,有效压力增加,煤层气/页岩气储层渗透率下降㊂对生产过程中地应力和储层压力变化过程的研究,将有助于煤层气/页岩气的合理开采,减少煤/页岩储层伤害,提高最终采收率㊂1.2.2㊀地下水压力场地下水压力场控制着煤层气/页岩气的保存和运移,是影响煤层气/页岩气富集和后期生产的重要地质因素㊂对煤层气/页岩气富集规律的控制,可概括为两种作用:一是煤层气/页岩气随地下水运移逸散作用,致煤煤层气/页岩气散失;二是水力封闭控气作用,则有利于煤层气/页岩气保存㊂在地下水活动比较强烈的地区,地下水的交替比较频繁,在这一过程中,由于水的交替作用将煤/页岩层中的甲烷带走,导致煤层气/页岩气含量降低;相反,地下水活动比较弱的地区,煤/页岩层含气量一般都比较大㊂相对页岩气,煤层气受水文地质条件影响更明显,对于高煤级煤储层来说,高水矿化度的地区一般为水力封闭或水力封堵的地区,是煤层气形成的极为有利因素;相反,我国西北㊁东北低煤阶区中生物成因气占有一定比例,低矿化度地层水有利于甲烷菌的生存,使得次生生物气得到有效补充,因此,低矿化度的地区则更有利于低煤级煤层气的形成富集㊂地下水压力场对煤层气/页岩气开采,尤其是煤层气开采产生重要影响㊂排水降压是目前煤层气井生产的惟一措施,排水降压的效果直接控制着煤层气井产能的大小;与煤层气相比,页岩气生产过程中无需排水,生产周期长,一般30~50a㊂因此,煤储层的水文地质条件成为控制煤层气井产能的重要因素㊂1.2.3㊀地温场地温场是有机质热演化成烃作用的关键,有机质热演化过程是由温度㊁压力和有效受热时间控制的化学动力学过程,地温场控制煤层气/页岩气赋存状态,由于地温变化导致煤层气/页岩气吸附-解吸作用的转化㊂煤/页岩储层温度是影响煤层气/页岩气形成富集条件的敏感因素,直接影响到煤层气/页岩气的吸附能力和解吸能力㊂从储集角度分析,温度高,则煤/页岩的吸附能力降低,煤/页岩的储集能力降低;而从开发角度来说,温度越高,煤/页岩中甲烷的解吸能力增强,有利于煤层气/页岩气产出㊂因此研究煤层气/页岩气赋存的地温场条件对于揭示煤层气/页237。
我国煤层气和页岩气发展现状浅析
我国煤层气和页岩气发展现状浅析与美国相比,中国非常规天然气开发仍然处于比较初级的状态,主要是体现在技术落后、经济性差和产权不明晰等方面。
以目前开发能力来看,煤层气开采最为成熟,页岩气次之。
一、煤层气技术较为成熟,可能最快放量的非常规天然气品种2011年12月,国家能源局正式发布《煤层气“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煤层气产量达到300亿立方米,其中地面开发160亿立方米,基本全部利用;瓦斯抽采140亿立方米,利用率达到60%以上。
“十二五”规划中300亿立方米的生产任务分解到各主要煤层气企业中,比例为:中联煤35亿立方米,中石油60亿立方米、中石化6亿立方米、晋煤集团55亿立方米、河南煤层气集团3亿立方米。
按照上述企业井口数量来看,完成利用率指标以外的规划任务,难度不大。
图表1:中国煤层气产量变化(亿立方米)图表2:煤层气井口数快速增加(口)值得注意的是,煤层气发展受到诸多因素制约。
2011年煤层气抽采量为115亿立方米,利用量为53亿立方米,利用率为46.09%。
2012年煤层气抽采量达到125亿立方,利用量为52亿立方米,利用率为41.53%。
从近两年的数据中,我们可以发现,煤层气抽采量提升,但是利用率却出现明显下降。
制约煤层气利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在于配套管网缺失。
同时煤层气的采矿权与煤炭重合,又分属于不同主体。
国家明确提出“先气后煤”的开采主张,但是大部分煤企出于井网破坏煤层结构、增加开采难度等考虑,越过煤层气开采环节,以经济补偿的方式收购煤层气采矿权。
在煤层气采矿权归属不明晰、配套设施缺失的环境之下,即使企业为完成政府规划目标,实现煤层气抽采量的短期增长,利用率低的问题依然将影响煤层气开采企业的发展动力。
6月以来,市场频繁传出中石油降低煤层气开发进度的消息。
由于缺乏配套的外送管道,中石油在山西和陕西两省的煤层气开发业务处于严重的成本倒挂状态。
目前中石油陕西省煤层气出气井平均产气量约300-350立方米/日,按照稳产期18年计算,1300口出气井的总产气量约26亿立方米,按现行1.56元/立方米的气价计算,总收益约40亿元。
页岩油气及煤层气开采技术与环境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页岩油气及煤层气开采技术与环境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摘要:随着我国能源技术的发展,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页岩油气已经成为当今能源行业的新宠,页岩油气的开采成为世界各国能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
页岩油气及煤层气开采技术作为国家安全与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资源得到开发利用的同时,也带动了经济的发展,但是在页岩油气及煤层气开采过程中还存在着破坏环境的风险。
如何达到资源开采与环境的平衡,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本文针对页岩油气及煤层气开采技术概况,及对环境的影响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从中寻求平衡点,为非常规油气的可持续性发展和绿色开采提供宝贵的意见。
关键词:页岩油气;煤气层;开采技术;环境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对油气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现有的油气资源以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需要开采利用一些非常规油气,非常规油气包含的内容比较广泛,像致密性及超致密性砂岩油气、沥青砂岩、煤层气等等,开采环境也比较复杂,传统的开采技术已达不到非常规油气开采的技术要求。
面对常规油气资源日益紧缺的现状,发展开采非常规油气非常有必要。
而如何减少页岩油气及煤层气开采技术对环境的影响,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页岩油气及煤层气开采技术概况1.1页岩油气开采技术主要包括油页岩地面干馏、油页岩原位干馏、油页岩原位转化三个步骤,每个步骤都包含了比较复杂的程序。
每一步都需要严谨细致,才能达到与自然环境的平衡。
1.2煤层气开采技术对保护环境、确保煤矿安全作业、优化能源结构具有非常重大的作用。
主要包括钻井完井和强化增产两个方面。
钻井包括直井、水平井、丛式井、羽状分支水平井、欠平衡钻井五个方面;完井包括裸眼完井、套管完井、混合完井三个方面。
强化增产技术是为了降低煤层压力,将煤层中的承压水抽排出来,使煤层中的的甲烷释放出来而采取的一种技术。
2 页岩油气与煤层气开采技术对环境影响的现状页岩油气及煤层气的开采作为国家安全与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给社会带来丰富的非常规能源资源的同时,也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也给环境造成了污染,使人类的生存环境面临着严重威胁。
煤层气与页岩气吸附差异性分析
第43卷 第6期 煤田地质与勘探Vol. 42 No.62015年12月 COAL GEOLOGY & EXPLORA TION Dec . 2014收稿日期: 2014-10-03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40902044);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开放基金项目(WS2013A12);河南省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科技攻关计划(15A440009);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151RTSTHN027)作者简介:夏大平(1983—),女,安徽颍上人,硕士,讲师,从事煤层气地质与勘探开发研究工作.E-mail :xiadp22@引用格式: 夏大平,王振,马俊强. 煤层气与页岩气吸附差异性分析[J]. 煤田地质与勘探,2015,43(6):36–38.文章编号: 1001-1986(2015)06-0036-03煤层气与页岩气吸附差异性分析夏大平1, 2, 3,王 振2,马俊强2(1. 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2. 河南理工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 河南 焦作454000;3. 中原经济区煤层(页岩)气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河南 焦作 454000) 摘要: 查明页岩气与煤层气的吸附差异对指导其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测试不同成熟度和有机质(TOC)的煤与页岩的等温吸附曲线,结果表明:TOC 含量是影响页岩吸附的主要因素,成熟度相当的煤与页岩相比,煤的吸附量远远大于页岩,主要是由于成藏特征、物质组成和孔隙结构不同造成的;页岩吸附过程中出现的异常吸附可能有其他的吸附理论支撑。
关 键 词:煤层气;页岩气;等温吸附;异常吸附;成熟度中图分类号:P618.11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1001-1986.2015.06.007Analyses on the adsorption difference between coalbed methane and shale gasXIA Daping 1,2,3, W ANG Zhen 2, MA Junqiang 2(1. Institut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 Jiaozuo 454000, China ; 2. School of Energy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 Jiaozuo 454000, China ; 3.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ofCoalbed Methane and Shale Gas for Central Plains Economic Region , Jiaozuo 454000, China ) Abstract: Investigating the difference in adsorption properties of shale gas and coalbed methane plays a guiding role in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 isothermal adsorption experiments respectively for coal and shale rock samples with various grades of maturity and contents of TOC were conducted,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otal organic carbon (TOC) is the major factor influencing the gas adsorption capacity of shale, compared to shale with equivalent maturity, coal has much higher adsorption capacity, largely due to the differences in reser-voir-forming characteristics, substance composition and pore structures. The abnormal adsorption of shale may be supported by other adsorption theories.Key words: coalbed methane; shale gas; isothermal adsorption; abnormal adsorption; maturity等温吸附实验是煤层气和页岩气测试技术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随着煤层气和页岩气勘探开发的深入,现已有许多煤层气吸附特征的资料[1-7],但关于页岩气吸附特征的研究还并不多见。
煤层气、页岩气开发地质条件及其对比分析
煤层气、页岩气开发地质条件及其对比分析摘要:非常规天然气包括煤层气、页岩气、致密砂岩气及天然气水合物等,其中,煤层气与页岩气在世界上均已实现商业性开发。
目前,我国的煤层气产业已经进入商业开发阶段,形成了成熟的地面集输技术;而页岩气尚处于起步阶段,仅限于四川盆地及周边地区的试验开发研究。
但是,煤层气与页岩气均为自生自储式的非常规天然气,在油气藏、地面集输等方面也存在许多共性和差异性。
因此,研究煤层气、页岩气开发地质条件及其对比分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煤层气;页岩气;开发地质条件;对比分析引言随着世界经济发展对油气需求的不断增加,常规油气资源已不能满足这种需求的快速增长,人们纷纷把目光转向一些非常规油气资源:煤层气、页岩气等。
世界部分地区的非常规油气资源储量巨大、分布集中,开发技术日趋进步,相信煤层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将成为未来世界油气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但是,煤层气与页岩气均为自生自储式的非常规天然气,在油气藏、地面集输等方面也存在许多共性和差异性。
下文将对煤层气、页岩气开发地质条件及其对比进行研究分析。
1 煤层气、页岩气开发地质条件1.1 煤层气成藏地质条件煤层气作为一种非常规的天然气,其成藏对地质条件的要求非常高,主要的成藏条件包括生气条件、储气条件以及保存条件3种,这3种条件之间的耦合作用将会直接影响煤层气的富集程度和开发情况。
煤层是煤层气的主要生成物质基础,同时也承担了煤层气的存储功能,一般来说,煤层气的生成量会随着煤层厚度的增高而增大,煤层的稳定也给煤层气的开发提供了有利条件。
煤层的矿物成分会影响煤层气的生成量,与煤层的力学特性也有直接关系。
煤层中的有机质含量越丰富,煤层气的生成量也会越大。
煤层除了给煤层气提供储气空间之外还保证了煤层气的流动性。
储气条件也是煤层气开发地质条件中的重点内容。
煤层的储气性取决于煤层表面的吸附性,吸附性的强弱会受到煤层的化学成分、有机质含量、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在同样条件下,煤层储气量与有机碳的含量呈正比关系。
页岩气与煤层气成藏条件与开发技术对比
页岩气与煤层气成藏条件与开发技术对比摘要:继煤层气后,页岩气成为又一新兴天然气产业。
在调研页岩气相关资料中,笔者认为其与煤层气的特性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故本文对比分析了我国页岩气与煤层气成藏条件及开发技术,根据具体情况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关键词:页岩气煤层气成藏条件开发技术引言随着世界能源形式多样化发展,我国进年来加大了对煤层气和页岩气开发的重视。
相比于国外,我国对这两类非常规气藏的勘探开发,以及一些先进技术还处于探索准备阶段。
页岩气与煤层气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以对比他们之间的相似性,有利于技术之间的借鉴与发展。
1 成藏条件对比页岩气成藏体现出了非常复杂的多机理递变特点,除天然气在孔隙水、干酪根有机质以及液态烃类中的溶解作用机理以外,天然气从生烃初期时的吸附聚集到大量生烃时期的活塞式运聚,再到生烃高峰时期的置换式运聚,体现出了页岩气自身所构成的完整性天然气成藏机理序列页[1]。
煤化作用可分为未变质阶段,低变质阶段,中等变质阶段,高变质阶段。
中等变质阶段,煤层甲烷的主要生成阶段,油、气和重烃并存;高变质阶段,大部分氢侧链的脱落,且之前生成的油、重烃在高温下裂解等,均可导致甲烷的生成[2]。
虽然,它们的共同特点有储层本身又是气源岩;气体以吸附和游离状态赋存;生气来源于生物成因气和热成因气,但其成藏条件还有一些差异(见表1)。
表1页岩气与煤层气成藏条件对比对比项页岩气煤层气烃源岩暗色泥页岩或高碳泥页岩煤层成藏特点自生自储自生自储有机质演化初期Ro>0.4% 4%>Ro>0.5%气体成因热裂解生气阶段形异常高压原生与次生热形成高煤阶煤层气生物化学生气异常低压原生形成低煤阶煤层气气体赋存状态吸附态和游离态为主,其中吸附态20%~85%吸附态85%以上封存动力毛细管力、压力毛细管力成藏机理吸附机理、活塞式运聚机理吸附机理主控地质因素沉积环境构造地质条件总有机碳含量煤的变质程度储层有效厚度煤层埋藏深度地层压力地下水活动性分布特征盆地边缘斜坡为主,盆地中心亦可能克迪拉通盆地及前路盆地,构造斜坡带或埋藏式中的向斜带储集特征裂缝充当储集空间,低孔、低渗裂缝及微孔隙充当储集空间渗透率依赖于裂缝的发育和开启2 开发技术对比我国煤层气的孔隙度小于10%,渗透率小于1×10-3μm2,含气量小于20 m3/t,埋深在3000米以内,主要开发深度范围300~1500m;我国页岩气的孔隙度小于4~5%,渗透率小于1×10-3μm2,含气量小于10 m3/t,埋深4000m以内为主,主要开发深度范围200~3000m。
煤层气与页岩气的对比
赋存方式 存在于煤岩的微孔隙和微裂隙中
存在于页/泥岩的微孔隙和微裂隙中
成藏特点 自生、自储、自保
自生、自储、自保
分布特点 具有生气能力的煤岩内部
盆地古沉降—沉积中心,及斜坡
埋藏方式 开采特点 勘探有利区 储集介质
盖层条件
一般大于 300 米
可以 200 米及以下(最浅 8.2 米)
排气降压解析开采
排气降压解析开采
1、煤层气 俗称瓦斯,又名煤层甲烷,是与煤伴生、共生的气体资源,其主要 成份为甲烷,含量组成为 80%~99%,其次含有少量的 CO2、N2、H2、 SO2、C2H6 等气体。在常温下其热值为 34—37 兆焦/每立方米(MJ/M), 与天然气的热值相当,是一种很好的高效清洁气体燃料。煤层气主要以 吸附态赋存于煤层孔隙表面或填隙于煤层结构内部,另外煤层裂隙与煤 层水中存在少许游离气与溶解气。煤层孔隙及裂隙中的煤层气与煤层水 形成特殊的水动力系统,只有当储层压力低于解吸压力时,煤层气才能 解吸出来。 2、页岩气 是从富有机质页岩地层系统中开采出来的天然气,是位于暗色泥页 岩或高碳泥页岩中,主体上以吸附和游离状态同时赋存于具有生烃能力 的泥岩、页岩等地层中的天然气聚集。页岩气开发虽然产能低,但具有 开采寿命长和生产周期长的优点。由于含气页岩分布范围广、厚度大,
-3-
圈闭条件
分布特点 源岩及储层厚 度
煤层气以吸附作用为主,游离气和溶解 气比例很小,因此可以不需要通常的圈 闭存在 分布在具有生气能力的煤岩内部,具有 广布性
厚度大的煤层有利于煤层气的富集
页岩气藏形成于烃源岩层内,气藏范围可近似等 于生气源岩面积,不需要常规意义上的圈闭
通常位于或接近于盆地的沉降—沉积中心处,具 有广布性。 页岩气的富集需要源岩超过一定厚度,是富集的 主要影响因素
煤层气-页岩气
随着目前全球能源资源的日益紧张,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非常规天然气已成为当今新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降低技术成本和管理成本是非常规天然气开发利用的关键。
目前,美国的非常规天然气开采已经形成了完整、成熟的技术体系,拥有多项低成本技术。
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煤层气勘探开发配套技术,近一两年可能将实现重大突破。
数据显示,世界非常规天然气资源量约为常规天然气资源量的4.56倍;我国非常规天然气资源总量是常规天然气资源量的5.01倍,主要为致密砂岩气。
目前全球非常规天然气资源产量已经迅速上升到3,242亿立方米,成为一支不容忽视的能源力量。
非常规能源作为最现实的低碳资源。
技术成熟后,非常规能源可以转化为常规能源开发。
如果说煤炭是高碳资源、石油是中碳资源,非常规能源就是最现实的低碳资源。
因其具有低碳、洁净、绿色、低污染的特性,开发技术日益成熟,已成为当今新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
1.煤层气“煤层气属于非常规天然气。
”中国地质大学的杨起院士这样说:“首先,煤矿中的这种气体,即“煤矿瓦斯”容易爆炸,严重威胁矿井工作人员的安全;其次,这种气体可以作为新的接替能源加以开发利用;再次,采煤产生的煤层气甲烷排放到大气中引起温室效应,污染环境。
开发利用煤层气具有社会、经济与环保方面极其重要的意义。
如果在采煤之前先采出煤层气回收利用,不仅增加新的能源,而且煤矿生产中的瓦斯将大大降低,减少瓦斯爆炸事故的发生,有效地改善煤矿安全,改善环境,降低采煤的成本。
”煤层气主要成分(通常占90%以上)是甲烷(CH₄)。
在常温下其热值为34—37兆焦/每立方米(MJ/M ),与天然气的热值相当,是一种很好的高效清洁气体燃料。
甲烷是造成环境温室效应的三种主要气体(甲烷、二氧化碳和氟利昂)之一,其温室效应很强,比二氧化碳作用大20倍(另一说法为10倍)。
甲烷排入大气,不仅因其温室效应将引起气候异常,而且还消耗大气平流层的臭氧,它对臭氧层的破坏能力是二氧化碳的7倍,削弱了地球对太阳紫外线侵袭的防护作用,危害人类健康。
煤层气、页岩气开发地质条件及其对比分析 王文彬
煤层气、页岩气开发地质条件及其对比分析王文彬摘要:煤层气以及页岩气开发地质条件往往是指与二者开发活动相关联的地质条件和工程力学条件,而煤层气与页岩气在开发地质条件之中,往往存在着很多的共同点,也存在着较多的差异性,也就是说,研究煤层气和页岩气的开发地质条件的差异性分析,对于气体开采有着较为重要的现实作用。
本文作者根据自身研究煤层气、页岩气开发地质条件多年的实际情况,对煤层气和页岩气开发地质条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煤层气、页岩气开发地质条件的对比分析,希望能对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
关键词:煤层气;页岩气;开发地质条件;对比分析引言:所谓的煤层气主要是指以吸附状态存在于煤层之中的非常规天然气;而页岩气,则主要是指以吸附和游离状态存在的于有机质页岩和有机质泥岩之中的非常规天然气。
当前,我国已经将煤层气和页岩气的开发列为能源开发的重点内容,我国四川盆地以及周渊地区已经开始了气体开采的相应实验。
而为了全面扩大我国天然气的资源储备,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能源需求,就需要对煤层气和页岩气进行深入的开发与利用。
这就需要相关技术人员对煤层气和页岩气的开发地质条件进行全面的分析和对比,找到二者之间存在着相同点和不同点,确保其能够对今后煤层气、页岩气的开发起到有效的提升作用,促进我国能源开发工作的全面进行。
一、煤层气、页岩气开发的地质条件分析煤层气和页岩气都是一种非常规存在的天然气形式,然而,煤层气本身对于煤层有着较强的依附性质,页岩气则主要是以吸附状态或者游离状态存在于于富含有机质页岩之中的天然气。
这二者的吸附和着解吸都是一种可以逆转的过程,通过施加一定的温度调价或者压力条件能够实现吸附与解吸的相互转化[1]。
对于煤层气和页岩气而言,其本身是一种非常规的自生自储型天然气,因此其成藏的地质条件要求较高,如果地质条件和地质环境质量较差,则会导致煤层气和页岩气的成藏不够富集,无法满足开发的要求。
能源地质学—中国煤层气及页岩气勘探开发综合研究
有经济开采价值的页岩气源岩必须富含有机质。有机碳 总量是指页岩气源岩中有机碳的总含量
用来确定矿物成分和黏土矿物成分,源岩成分是影响页 岩气含量的重要因素 页岩(页岩气源岩)厚度需要达到一定的界限,以保证 有足够的有机质及充足的储存空间,这样才能形成商业 性页岩气 估算样品中有机物的热成熟度和生油潜力,确定有机物 转换成烃类的馏分,及通过热转换可能形成的烃类总量
第十页,共52页。
我国页岩气研究存在的问题
➢页岩的研究观念有待转变:前期研究都是将泥页岩作为 烃源岩、盖层进行研究,极少把页岩作为储层进行研究 ;
➢页岩气富集机理研究没有系统展开:国内前期主要侧重对
泥页岩裂缝油气藏研究,页岩气研究基础薄弱,缺乏针对性的 页岩气研究,对富集机理、富集条件(主控因素)、富集模式 及富集单元(体系)划分原则没有展开系统研究;
源岩中成熟有机质的分解或裂解
气体组成
主 要 成 分 为 CH4 、 含 少 量 的 CO2 、主 要 成 分 为 CH4 、 含 少 量 的 CO2 、
N2、H2、SO2、C2H6
N2、H2、SO2、C2H6
气体成因
热成因气,生物成因气,或混合 气
热成因气,生物成因气,或混合气
赋存状态
以吸附气为主,含少量游离气和 溶解气
煤层气主要以吸附态赋存于煤
层孔隙表面或填隙于煤层结构内 部,
图7 煤层气吸附、解吸示意图
另外煤层裂隙与煤层水中存在
少许游离气与溶解气。
第二十七页,共52页。
4. 煤层气与页岩气的富集机理
煤化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天然气
通过吸附、解吸、运移(最 主要是吸附),使煤层气 原地聚集或短距离运移,( Scholl,1980;Tadashi et al., 1995)将天然气聚 集起来,为典型的吸附富集 机理。
关于煤层气、页岩气,谁应优先开发利用的讨论
页岩 气赋 存 于页岩 中, 只要 不开 采 页岩, 页岩 气 就 不 会 跑 掉 。 在 可 以预 见 的未 来 或 者 至 少 未 来
收 稿 日期 : 0 20 .5 2 1 — 70
作者简介 : 伟尔,博士 ,教授级高级 工程 师,高级 经济师,现在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监察 司工作 。 潘
亿 m 。相 当于 约两个西 气东输 一期 的年输 气量 。如
果 用 这 些煤 层 气发 电, 则 能获 得 相 当 于 三 峡水 电 站 一年 的发 电量。 更为 严 重的是 , 我 国煤 炭产 量还 在 以每 年 约 2亿 t的速度 增加 , 煤层 气 资源 的浪 费
相应也在增加 。
d i1 .9 9ji n10 —3 52 1 .70 4 o:03 6 /. s . 32 5 .0 20 .0 s 0
Abs r c :N o m at r h ta t te ow e e l t he m i s o n h m po t n e a d e e ge c e i lt w vaua e t s i n o t e i r a c n m r n y or f asbiiy of e o m i e hni u s h o i iy o v l pm e ts ou d b i en t o lb d m e ha st c nv n— c no c t c q e ,t e t p prort fde e o n h l e g v o c a — e t ne a he un o e to ln t a sa h om e ti i i na a ur lga tt e m n n Ch na. K e o ds y w r :Coa — d m e ha ;Sh l s lbe t ne a e ga ;Pro iy i rt
天然气、煤层气、页岩气成藏特征及成藏机理对比
面来对比研究常规天然气藏、煤层气藏以及页岩气藏的 成藏特征。
(1)气体来源。煤层气、页岩气和常规天然气都来自 于生物气或热成熟气,其中常规天然气还可以是原油裂 解气。
参考文献: 【1】王红岩,张建博等.中国煤层气富集成藏规律【J】. 天然气工业,2004,24(5):ll~13. 【2】张金川,徐波等.中国页岩气资源勘探潜力[J】. 天然气工业,2008,28(6):136~140. 【3】陈更生,董大忠等.页岩气藏形成机理与富集规 律初探【J】.天然气工业,2009,29(5):17~21. 【4】徐波等.页岩气和根缘气成藏特征及成藏机理对 比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9,31(1):26~30. [5】薛会等.天然气机理类型及其分布【J】.地球科学 与环境学报,2006,28(2):53~57.
中国石油和化工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INDUSTRY 2010(9)
参考文献(10条)
1.薛会 天然气机理类型及其分布[期刊论文]-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06(02)
2.王红岩.张建博.李景明.刘洪林 中国煤层气富集成藏规律 2004(5)
3.徐波 页岩气和根缘气成藏特征及成藏机理对比研究[期刊论文]-石油天然气学报 2009(01)
8.徐波.郑兆慧.唐玄.郭华强.聂海宽.张培先 页岩气和根缘气成藏特征及成藏机理对比研究 2009(1)
9.王红岩;建博 中国煤层气富集成藏规律[期刊论文]-天然气工业 2004(05)
10.薛会.张金川.刘丽芳.卞昌蓉 天然气机理类型及其分布 2006(2)
页岩气、煤层气和常规气藏地层物性对比研究
目录
一.煤层气、页岩气 简介
煤层气 页岩气
二.储层岩石(气藏) 的物理性质对比
烃类组成的对比 岩石的类型透性对比
三.改变储层物理性质 的工艺方法
注气开采工艺 地层压裂工艺
一.煤层气、页岩气 简介
页岩气
非常规 油气藏
煤层气(一.煤层气、页岩气简介)
• 形成
不同煤类的产气量和吸附能力
煤炭源于陆生高等植物,煤的原始有机物质主要是碳水化合物、木质 素,成煤作用由泥炭化和煤化作用2个阶段完成。由植物-泥炭-褐煤-烟煤-无 烟煤,是经过未成岩-成岩-变质作用-泥炭化-煤化的全过程。 泥炭化阶段 (成岩期前),有机质在低温(<50℃) 和近地表氧化环境中,由于细菌的作 用,生成少量甲烷及二氧化碳,呈水溶状态或游离状态而散失。 褐煤阶段已 经进入成岩阶段,属煤化作用的未变质阶段。此期是干酪根的未成熟期,地 温在50℃左右,镜质体反射率Ro≈0.5%,有机质热降解作用已经开始并且逐 步加深,生物化学作用逐步减弱,主要生成甲烷及其他挥发物。 烟煤阶段的 长焰煤、气煤、肥煤、焦煤、瘦煤属煤化作用的低-中变质阶段, Ro为 0.5%~2.0%。此期是干酪根的成熟期,已经进入生油门限,沉积物埋深达到 1000~4 500m ,地温达50~150℃,有机质经过热降解,有重烃、轻烃、甲 烷及其他挥发物产出。 煤化作用的后期是高变质阶段,一般将贫煤与无烟煤 划在这一阶段, Ro>2.0%,此期是干酪根(*备注)过成熟期,地温>150℃,埋深 >4500m,热降解产物主要是甲烷。
页岩气(一.煤层气、页岩气简介)
• 形成
页岩气是从页岩层中开采出来的天然气,主体位于暗色泥页岩或高碳泥 页岩中,页岩气是主体上以吸附或游离状态存在于泥岩、高碳泥岩、页岩及 粉砂质岩类夹层中的天然气,它可以生成于有机成因的各种阶段天然气主体 上以游离相态(大约50%)存在于裂缝、孔隙及其它储集空间,以吸附状态 (大约50%)存在于干酪根、粘土颗粒及孔隙表面,极少量以溶解状态储存于 干酪根、沥青质及石油中。天然气也存在于夹层状的粉砂岩、粉砂质泥岩、 泥质粉砂岩、甚至砂岩地层中。天然气生成之后,在源岩层内的就近聚集, 表现为典型的原地成藏模式,与油页岩、油砂、地沥青等差别较大。与常规 储层气藏不同,页岩既是天然气生成的源岩,也是聚集和保存天然气的储层 和盖层。因此,有机质含量高的黑色页岩、高碳泥岩等常是最好的页岩气发 育条件。
煤层气_煤层气与页岩气的对比
煤层气与页岩气的对比一、概述煤层气和页岩气是重要的非常规资源。
目前我国的煤层气产业已实现商业化生产,但页岩气还处于试验阶段。
尽管煤层气和页岩气在气体的来源与赋存层位等方面有所不同,但是在成藏条件及开发技术方面具有一些共性。
煤层气的成藏主要是以吸附状态存在于煤层中,页岩气的成藏是以吸附或游离状态存在于高碳质泥页岩中。
煤层气和页岩气均储存于低孔低渗的储层中,它们的开采技术均包含评价技术、测试技术、钻井技术和储层改造技术等。
二、煤层气与页岩气概念1、煤层气俗称瓦斯,又名煤层甲烷,是与煤伴生、共生的气体资源,其主要成份为甲烷,含量组成为 80%~99%,其次含有少量的 CO2、N2、H2、SO2、C2H6 等气体。
在常温下其热值为34—37兆焦/每立方米(MJ/M ),与天然气的热值相当,是一种很好的高效清洁气体燃料。
煤层气主要以吸附态赋存于煤层孔隙表面或填隙于煤层结构内部,另外煤层裂隙与煤层水中存在少许游离气与溶解气。
煤层孔隙及裂隙中的煤层气与煤层水形成特殊的水动力系统,只有当储层压力低于解吸压力时,煤层气才能解吸出来。
2、页岩气是从富有机质页岩地层系统中开采出来的天然气,是位于暗色泥页岩或高碳泥页岩中,主体上以吸附和游离状态同时赋存于具有生烃能力的泥岩、页岩等地层中的天然气聚集。
页岩气开发虽然产能低,但具有开采寿命长和生产周期长的优点。
由于含气页岩分布范围广、厚度大,使得页岩气资源量巨大。
因而,页岩气井能够长期地以稳定的速率产气,一般开采寿 30~50 年,长者甚至能达 80 年。
三、煤层气与页岩气的成藏条件1、煤层气煤层气的成因机制主要为生物成因和热成因。
煤层气的生成与煤变质类型及煤化作用过程都有很大关系,煤变质程度低不利于煤层气藏得形成;煤变质程度太高,也不能形成煤层气藏。
所以,高、中、低变质的烟煤和无烟煤,都可以形成煤层气藏;未变质的褐煤以及超高变质的超无烟煤不能形成煤层气藏。
2、页岩气页岩气藏是“自生自储”式气藏,。
煤层气与页岩气吸附解吸的理论再认识
煤层气与页岩气吸附解吸的理论再认识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煤层气和页岩气作为清洁、高效的能源替代品,正日益受到全球能源行业的关注。
然而,对于这两种非常规天然气的吸附解吸过程,目前学术界仍存在诸多争议和未解之谜。
本文旨在重新审视煤层气和页岩气吸附解吸的理论基础,探讨其吸附机理、影响因素及优化策略,以期为推动煤层气和页岩气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本文首先回顾了煤层气和页岩气吸附解吸研究的发展历程,梳理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争议点。
在此基础上,文章深入探讨了吸附解吸过程的理论基础,包括吸附机理、热力学和动力学特性等。
同时,文章还分析了影响吸附解吸过程的关键因素,如温度、压力、气体成分、岩石性质等,并探讨了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
为了更深入地理解吸附解吸过程,本文还通过实验研究,对不同条件下的吸附解吸行为进行了详细观测和分析。
实验结果不仅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正确性,还为优化煤层气和页岩气开发提供了有益参考。
文章总结了当前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煤层气和页岩气的吸附解吸理论提供更加清晰的认识,为相关领域的科研和实践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二、煤层气与页岩气吸附解吸的基本理论煤层气和页岩气作为重要的能源资源,其吸附解吸过程研究对于资源开采、产能预测和工程优化具有关键意义。
本节将深入探讨煤层气与页岩气吸附解吸的基本理论,旨在重新认识和理解其吸附解吸机制。
吸附是指气体分子在固体表面集中,形成吸附层的现象。
煤层和页岩中的有机质和无机质表面为气体分子提供了大量的吸附位点。
吸附过程主要受到两个力的影响:范德华力和化学键力。
范德华力是分子间普遍存在的一种弱相互作用力,而化学键力则是气体分子与固体表面原子之间的直接相互作用。
在煤层气和页岩气吸附中,范德华力占据主导地位。
解吸是吸附的逆过程,即气体分子从固体表面脱离并返回到气相中的过程。
解吸过程的发生需要克服吸附质与吸附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煤层气、天然气与页岩气的区别
煤层气、天然气与页岩气的区别主要有四点区别:1.储集机理不同常规天然气是以游离状态儲集在储层的孔障空间当中,在气源充足的情况下,其据计量主要与孔腺空间的大小有关。
煤层气则以吸附状态赋存在孔赚的表面之上,其据计量与煤层的吸附性密切相关。
2成藏过程不同常规天然气由源岩生成后,经过一定距离的一次运移和二次运移在储层中聚集成藏,运移方向受流体动力场控制,即天然气主要是在浮力和流体压力的驱使下进行运移;煤层气由煤源岩生成之后直按被煤儲层吸附而聚集,这种聚集不受流体动力场的控制而受温压场的控制3气藏边界不同常規天然气有明显的气蔵边界,并且气藏边界内外天然气含气是具有“有”和“无质的变化;而煤层气藏与常规天然气藏最大的区别之一就是气藏边界不确定,只要有棵就有煤层气的存在,在某些地质条件下,煤层气相对富集形成煤层气藏。
因此,煤层气藏内外是含气丰度的差别,而不是有气和无气的差别4流体状态不同常规天然气藏和煤层气藏都有气、水两相存在,但二者所处的状态不同:常規天然气藏一般以气相为主,即储集空间被游离的气相所占据,存在少量東水,水主要以边水和底水的形式存在于气藏的边郡和底部,具有统一的气-水界面:而煤储层中大的孔空间主要是被水所占据,水中含有一定量的溶解气,部分孔中存在游离气相。
气藏中的大部分气体以吸附相存在,占8096以上,即煤层气藏中有吸附气、游离气和溶解气三种存在形式。
一、天然气、煤层气、页岩气之间关系与相同点专业上把天然气称为常规天然气,而把煤层气与页岩气称为非常规天然气,其本质都是“天然气”即天然形成之气,他们都是古老生物遗体埋藏于沉积地层中,通过地质作用形成的化石燃料,都是自然形成的洁净、优质能源,这是他们的共同点。
1.常规天然气(Natual gas)是一种多组分的混合气态化石燃料,主要成分是甲烷(CH4)另有少量乙烷、丙烷和丁烷,成分相对复杂。
比重约0.65,比空气轻,具有无色、无味、无毒之特性。
2.煤层气(coalbed)俗称“瓦斯”,主要成分是甲烷,成分较简单,是基本上末运移出煤层,以吸附、游离状态赋存于煤层及其围岩中的煤层气。
中国煤层气与页岩气开发与优惠政策对比浅析
u p c o mp e t i t i v e i n v e s t me nt s y s t e m a n d t o p r o mo t e a n d g u i d e t h e c o mme r c i a l i z e d d e v e l o p me nt o f s h a l e g a s . Ke y wo r d s: S h le a g a s;CBM ;d e v e l o p me nt ;po l i c y
,
e s p e c i a l l y o n i n f r a s t r u c t u r e c o n s t uc r t i o n s u c h a s t h e p i p e l i n e .I n o r d e r t o p r o mo t e t h e e x p l o r a t i o n a n d d e . v e l o p me n t o f s h le a g a s ,i t i s s u g g e s t e d t o a d o p t mo r e s u p p o r t i v e p o l i c i e s s u c h a s i f n a n c e a n d t a x t o b u i l d
Z HAO Yi n g c h u n
( C h i n a C o a l I n f o r m a t i o n I n s t i t u t e , B e i j i n g 1 0 0 0 2 9 )
Ab s t r a c t :T h e r e s o u r c e o f s h a l e g a s a n d C B M a y e a b u n d a n t .T h e r e s o u r c e o f CMB a b o v e 2 0 0 0 me t e r s u n d e r g r o u n d i s 3 6 8 0 0 b i l l i o n m a n d t h e g e o l o g i c a l r e s o u r c e o f s h a l e g a s i s 1 3 4 4 2 0 b i l l i o n m .Wi t h t h e c o mp a r i s o n o f d e v e l o p me n t s t a t u s o f C B M w i t h s h a l e g a s ,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s h a l e g a s i s r e l a t i v e l y l a g
煤层气、深盆气、页岩气成藏条件对比研究
煤层气、深盆气、页岩气成藏条件对比研究煤层气、深盆气和页岩气是十分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研究分析发现,三者在成藏条件上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气源成因都包括生物成因、热成因和混合成因;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和强非匀质性是储集层的共同特征;煤层气需要良好的顶底板来封存天然气,而深盆气和页岩气不需要其他的岩性介质作为盖层等等。
标签:煤层气;深盆气;页岩气;成藏条件前言煤层气指赋存于煤层,以甲烷为主的,吸附在煤基质颗粒表面的、部分游离于煤孔隙或溶解于煤层水中的烃类气体。
根据IEA(2004)的统计显示,全世界煤层气的资源量超过260×1012m3。
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及中国等国家目前已经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商业化开发。
深盆气是一种赋存于盆地深凹陷部位、低孔低渗储集层中的一种气水关系倒置的非常规气藏。
“深盆气”这个术语并不具备成因或成藏机理的意义,它是特定历史时期内延续使用的描绘性术语。
很多研究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给它们命名,先后经历了隐蔽气藏、水动力和孤立体圈闭气藏、深盆气藏、水封气藏、盆地中心气藏、连续气藏、致密砂岩气藏等等,其中尤以“深盆气”的名称应用最为广泛。
页岩气是指主体位于暗色泥页岩或高碳泥页岩中,以吸附或游离状态为主要存在方式的天然气聚集。
中国页岩气可采资源量为26×1012m3,和美国28×1012m3可采资源量差不多,资源储量非常庞大。
成藏条件对比:煤层气、深盆气和页岩气在成藏条件上具有相同点,也有各自的独特性,下面主要从油气藏形成的基本石油地质条件——生、储、盖、圈、运、保这六个方面来进行对比分析。
1 生气条件煤层气、深盆气和页岩气的气源成因类型都包括生物成因(其中生物成因又可细分为原生生物成因和次生生物成因)、热成因以及二者的混合。
原生生物成因型煤层气是在温度相对较低的地表较浅处,在有机质演化的最初阶段由微生物作用生成的未熟、低熟型烃类气体,生气量随着Ro的增高逐渐降低,生气温度一般小于50°C,Ro≤0.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煤层气和页岩气的对比问题
一前言
当前,煤层气/页岩气开发的过程中,很多开发队伍没有考虑到地质条件的特殊性,导致后期开发问题重重,所以,新一步分析煤层气/页岩气开发的地质条件很有必要。
二煤层气/页岩气开发地质条件
页岩气与煤层气一样都属于自生自储式的非常规天然气。
煤层气是主要以吸附状态赋存于煤层中的非常规天然气;而页岩气(ShaleGas)是主要以吸附和游离状态赋存于富含有机质页岩/泥岩中的非常规天然气。
煤层气/页岩气的解吸与吸附是可逆过程,在温度、压力条件变化下相互转化。
富含有机质的页岩,在地质作用下,生成的大量烃类(油、气),部分被排出、运移到渗透性岩层(如砂岩、碳酸盐岩等)中,聚集形成了构造、岩性等油气藏,其余部分仍滞留在页岩中,富集形成页岩气藏。
1.煤层气/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
常规天然气有生、储、盖、运、圈、保基本成藏地质条件;而煤层气/页岩气赋存于煤层/页岩中的一种自生自储式非常规天然气,其富集成藏主要取决于“生、储、保”基本地质条件是否存在、质量好坏以及相互之间的配合关系。
煤层气/页岩气开发地质条件
不仅决定于煤层气/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还取决于煤层气/页岩气赋存环境条件以及煤层气/页岩气开发工程力学条件,它们在煤层气/页岩气开发过程中缺一不可,且相互联系。
煤层气/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包括生气条件、储气条件和保存条件,这些因素相互耦合作用从而决定了煤层气/页岩气在储层中的富集程度,并控制煤层气/页岩气开发效果。
2.煤层气/页岩气赋存环境条件
煤/页岩储层处在特定的环境条件(地应力、地温和地下水)之中,赋存环境因素是地球内能以不同形式在地壳上的表现,煤层气/页岩气开发地质条件受控于地应力场、地下水压力场和地温场等多场耦合作用。
煤层气与页岩气主要以3种形式赋存在煤/页岩层中,即吸附在煤/页岩基质孔隙表面上的吸附状态,分布在煤/页岩的孔隙及裂隙内呈游离状态和溶解在煤/页岩水中呈溶解状态。
煤层气的赋存状态随不同煤化程度有较大差异,并随赋存环境条件而发生变化。
高煤级煤层气主要为吸附态;而低煤级煤层气由于具备储层游离气的客观条件其游离气占有一定的比例。
页岩气主要由吸附气和游离气组成,且吸附气含量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而增高,变化梯度由快变慢,其中吸附气占总气量的比例为20%~80%;吸附气的存在,使其明显区别于常规气和致密气;游离气的存在,使其又有别于煤层气。
由于赋存环境条件如地应力场环境、地下水的压力场环境和地温场环境的变化,使煤/页岩储层中吸附气和游离气产生转化。
煤层气/页岩气开发是通过特定的工程及其开发方式改变煤层气/页岩气赋存环境条件,如地应力场环境、地下水的压力场环境和地温场环境使储层条件发生变化的过程,从而使煤、页岩层中吸附的甲烷气解吸出来(图1)。
因此正确分析煤/页岩储层赋存环境条件及多场耦合特性,对于煤层气/页岩气有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图1 煤/页岩储层多相介质多场耦合作用示意
①,②—渗流作用;③—吸附与解吸作用;④—物理化学作用;
⑤—物理力学作用;⑥—溶解作用;⑦—多场耦合作用
煤层气/页岩气开发地质条件诸多方面具有共性,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煤层气与页岩气及其与其他天然气藏的主要特征及其对比见表1。
表1 页岩气/煤层气与其他天然气藏的主要特征对比
三水文地质条件对煤层气赋存所具有的控制作用探讨
1 地质因素对煤层气赋存的影响控制因素
经过研究发现,地质构造对煤层气赋存的影响占有极大的作用。
不少研究证明,煤层气的赋存状态是含有煤的地层经过不断地质构造运动演化的结果。
不同地区的煤层气因所在矿区地质构造的不同,其生成条件也不尽相同。
我国地大物博,煤层气赋存的地质条件更是千差万别,并且由于我国地质构造运动不断的发生变化,煤层在形成之后由于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而发生了一些变化,总的来说,目前我国煤层气赋存具有低饱和度、低渗透性、低储层压力和高变质程度等特点。
地质因素对煤层气赋存的影响和控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地质构造的不
断演化。
地质构造的不断演化可以使煤层上覆盖层达到一定的厚度,有利于形成煤层气藏,还能够控制煤层的压力以及游离气的散失。
并且,地质构造的回返抬升能够对煤层气富集进行有效控制。
经不断的实践证明地质构造所经历的回返抬升时间早晚以及持续时间的长短对煤层气富集程度有着很大的影响。
第二,地质构造的不同形态对煤层气赋存也有所影响。
各种各样的地质构造形态对煤层气赋存产生着不同的影响。
例如,封闭性地质构造对煤层气赋产生着极为有利的条件。
而相对开放性的地质构造则能够多煤层气逸散产生有利条件。
2 水文因素对煤层气赋存的影响控制因素
水文对煤层气赋存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水动力对煤层气赋存所具有的逸散控制作用。
逸散控制作用顾名思义就是导致煤层气散失,水文因素导致的逸散控制作用常发生于断层地质条件中,因为断层地质往往具有较好的导水性质,水力的流动能够相应减少煤层气的吸附力度,使煤层气从吸附状态转变为游离状态从而产生因水力运动导致煤层气逸散的结果。
第二,水动力所具有的封闭控气作用。
水动力的封闭控气作用主要发生在压力过大产生的向斜地区,这种地质因岩层挤压较重,导水性很差,煤层气富集又很难游离,所以煤层气赋存含量很高。
第三,水动力所具有的封堵控气作用。
水动力所具有的封堵控气作用往往发生与不对称的向斜或者单斜中,在这种地质中煤层气往往受压力差的控制不自觉从深部向浅部渗流,在这个过程中还能带动游离状态的煤层气聚集,因此对煤层气的赋存有较好作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煤层气/页岩气开发地质条件不同,影响开发的具体工作开展,因此,在煤层气/页岩气开发之前,要首先分析对比煤层气/页岩气开发的不同的地质条件。
参考文献:
[1]夏鹏,赵凯,李照阳,等.水动力条件对煤层气赋存的控制作用研究[J].硅谷,2014.
[2]傅雪海,秦勇,韦重韬.煤层气地质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3.
[3]叶建平,武强,王子和.水文地質条件对煤层气赋存的控制作用研究[J].煤炭学报,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