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医学知识概论
医学常识普及知识点总结
医学常识普及知识点总结医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而医学常识则是人们了解和掌握的基本医学知识。
掌握医学常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预防疾病,及时就医治疗,保持身体健康。
本文将从人体结构、生理功能、常见疾病预防和医疗知识等几个方面进行医学常识的普及知识点总结。
一、人体结构和生理功能1. 人体器官及其功能人体器官包括心脏、肺部、肝脏、肾脏、胃肠道等,每个器官都有不同的生理功能。
心脏是泵血器官,推动血液循环至全身;肺部是呼吸器官,负责吸入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肝脏是排毒器官,起到解毒和代谢的作用;肾脏是排泄器官,过滤血液中的废物并排出体外;胃肠道是消化器官,将食物消化吸收并提供能量。
2. 细胞结构和功能细胞是人体的基本结构单位,具有呼吸、消化、排泄等功能。
细胞内有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膜,分别负责DNA复制、生物化学反应和物质的交换。
3. 身体组织和器官身体组织包括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等,它们共同构成了人体的器官和器官系统。
不同的组织和器官具有不同的结构和功能。
二、常见疾病预防知识1. 预防传染病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接种疫苗、保持卫生、避免接触患者的体液和粪便等。
定期接种疫苗可以有效预防疫苗接种对应的传染病,如麻疹、水痘、流感等。
2. 预防慢性病慢性病的预防包括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加强锻炼、戒烟限酒、减轻压力等。
定期体检也可以及时发现慢性病的高危因素,做好预防和控制。
3. 预防意外伤害意外伤害的预防包括交通安全、防止摔倒、防止火灾等。
人们应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避免酗酒驾驶,同时也要注意在家和工作中的安全防范。
三、医疗知识1. 急救知识急救知识是每个人都应该掌握的医学常识,掌握急救知识可以在出现突发状况时提供有效的急救措施,保护受伤者的生命。
常见的急救措施包括心肺复苏、止血、包扎伤口、处理烧伤等。
2. 药物应用注意事项药物的使用应该根据医生的建议和处方进行,不要随意更改用药剂量和频率。
大一基础医学概论知识点
大一基础医学概论知识点一、细胞生物学1.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 细胞分裂和细胞周期3. 细胞的能量代谢和膜运输4. 细胞凋亡和细胞增殖二、组织学1. 基本组织学原理2. 上皮组织和结缔组织3. 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4. 组织修复与再生机制三、生物化学1.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2. 酶和酶动力学3. 糖代谢和脂质代谢4. 蛋白质合成和降解四、免疫学1. 免疫系统的组织和器官2. 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3. 免疫球蛋白和抗体的结构与功能4. 免疫调节与疫苗五、生理学1. 细胞内稳态和体液平衡2.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3. 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4. 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六、遗传学1. 遗传基因的结构与功能2. 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3. 基因突变和基因工程4. 遗传病的发生和预防七、微生物学1. 细菌的结构和分类2. 病原微生物的感染与防控3. 抗生素的作用机制和使用原则4. 免疫球蛋白与细胞免疫八、药理学1. 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2. 药物的作用机制和药效学3. 药物治疗的基本原理4. 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以上是大一基础医学概论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对于初学者来说,这些知识点能够帮助建立起对医学的基本理解和认识。
随着学习的深入,还会涉及到更加专业和深入的内容,为今后的医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对于每个知识点,要理解其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并能与其他相关知识点进行联结,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成为优秀的医学科班学生。
基础医学概论重点知识总结
1 .起名:部位+组织来源+〃瘤”2 .上皮组织发生的恶性肿瘤统称为癌3 .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称为肉瘤四.肿瘤对机体的影响及良恶性肿瘤的区别1.恶性肿瘤对机体影响严重恶性W瘤分化差,生长快,浸润破坏器官,发生转移,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主要表现:(1)恶性肿瘤引起的局部压迫和阻塞症状比良的中瘤严重(2)恶性肿瘤易发生坏死、溃疡、穿孔、出血和感染(3)恶性肿瘤细胞浸润和压迫神经引起的顽固性疼痛,严重折磨患者(4)恶性肿瘤引起恶病质,表现为严重消瘦、无力、贫血、全身衰竭,多见于癌症晚期(5)恶性肿瘤引起转移,85%以上的癌症患者思雨转移(6)恶性肿瘤引起副肿瘤综合征,是指那些不是由肿瘤及其转移灶所在部位直接破坏引起,而是由肿瘤简介引起的一系列临床表现。
包括肿瘤引起的内分泌紊乱,神经系统、消化系统、造血系统、骨关节系统和泌尿系统异常第九节重要器官的功能不全--心力衰竭1 .心力衰竭(泵衰竭):是指心脏的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使心输出量绝对或相对减少,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的病理过程2 .心力衰竭的分类,按心力衰竭发生的部位分为:(1)左心衰竭:左心衰竭发生率较高,常见于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及主动脉(瓣)狭窄等(2)班衰竭:常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肺动脉高压、三尖瓣或肺动脉瓣病变及某些先天性心脏病(如法乐四联症),也可继发于左心衰竭(3)全心衰竭:左、右心同时或先后发生衰竭,称为全心衰竭3.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基础临床表现:(1)低输出量综合征:A.皮肤苍白和发玉;B.失眠、嗜睡、疲乏;C.尿量减少D.心源性休克(2)静脉淤血综合征:①肺循环淤血:肺循环淤血由左心衰所致,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和肺水肿a.呼吸困难:轻度心力衰竭患者,仅在体力活动时出现呼吸困难,休息后消失,称为劳动性呼吸困难,为左心衰竭的最早表现;心力衰竭患者夜间入睡后因突感气闷而被惊醒,在坐骑咳嗽和喘气后逐渐环节,称为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为左心衰竭的典型表现b.肺水肿②体循环淤血:由右心衰竭和全心衰竭所致a.静脉淤血、静脉压升高b全身水肿C.肝肿大压痛、肝功异常二.呼吸衰竭1典衰竭二是指由于外呼吸功能的严重障碍,以致动脉血氧分压低于60mmHg,伴有或不伴有二氧化碳分压高于5OmmHg的病理过程三.肾功能衰竭1 .置功鲤蝎二任何原因引起的肾脏泌尿功能严重障碍时,代谢废物堆积不能排出体外,以致产生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并伴有肾脏内分泌功能障碍的综合征2 .肾功能衰竭分为急性肾功能衰竭和慢性肾功能衰竭(一)鱼醺碰缰蝎二是各种原因引起肾脏泌尿功能在短期内急剧降低,以致不能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从而引起、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及代谢废物蓄积的综合征临床表现:急性肾功能衰竭在临床上表现为少尿型和非少尿型D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①少尿期:通常表现为少尿(24小时尿量少于400m1)或无尿(24小时尿量少于IOOm1)②多尿期: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每天尿量超过40Om1时,即进入多尿期③恢复期:一般在发病后一个月进入恢复期,肾功能恢复正常约需要3个月到1年时间3多尿:24小时尿量一般在2000-3000m1z24小时尿量超过2000m1称为多尿少尿:每日总尿量可少于40Om1夜尿:正常成人每日尿量约为1500m1r白天尿量约占总尿量的三分之二。
医学基础知识
医学基础知识医学是一门涉及人类健康和疾病的科学,凭借着对人体结构和功能的深入理解,医学专业的人员能够诊断和治疗各种疾病。
本文将介绍一些医学基础知识,包括人体的基本结构、常见疾病以及预防方法。
一、人体结构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包括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
这些系统相互作用,保持身体正常运转。
以下是一些关键系统的描述:1. 呼吸系统:呼吸系统包括鼻腔、喉咙、气管和肺。
通过呼吸系统,人体可以吸入氧气,并将其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
同时,呼吸系统也帮助排出体内的废气,如二氧化碳。
2. 循环系统: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
心脏是循环系统的中枢,它通过泵血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的细胞,并将废物带回肺部和肾脏处理。
3. 消化系统:消化系统负责将食物转化为身体所需的能量和营养物质。
它包括口腔、食道、胃和肠道。
在这个过程中,胃和肠道中的消化液帮助将食物分解,并将营养物质吸收入血液循环中。
4. 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由大脑、脊髓和神经组织组成。
它负责传递信号,控制身体的各种活动,包括运动、感觉和思维。
神经系统是人体最复杂的系统之一。
二、常见疾病虽然人体具备自愈能力,但仍然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常见疾病的简要描述:1. 感冒:感冒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由病毒引起。
症状包括咳嗽、流鼻涕、喉咙痛和发烧等。
感冒通常在一周左右自愈。
2. 高血压:高血压是一种心血管疾病,指血液在血管中的压力过高。
长期高血压可以增加患心脏病、中风和肾脏问题的风险。
3. 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异常高。
主要分为类型1和类型2两种。
糖尿病需要终身治疗,并定期监测血糖水平。
4. 癌症:癌症是一种体内细胞异常增长和分裂的疾病。
常见的癌症类型包括肺癌、乳腺癌和结直肠癌。
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三、预防方法预防疾病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常见疾病的预防方法:1. 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勤洗手、覆嘴、咳嗽时使用纸巾等良好的卫生习惯可以减少感冒和其他呼吸道感染的风险。
医学基础概论重点
医学基础概论重点
1.医学基本概念:介绍医学的起源、发展、学科体系以及医学的基本
原理和方法论。
2.细胞生物学:介绍细胞的结构、功能、生命周期和分化等基本概念,以及细胞的膜运输、代谢和信号传导等重要过程。
3.组织学:介绍人体各种组织的结构、功能和分类,包括上皮组织、
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等。
4.生理学:介绍人体各个系统的基本功能和调节机制,包括神经生理学、心血管生理学、呼吸生理学、消化生理学和泌尿生理学等。
5.免疫学:介绍机体的免疫系统结构、功能和调节机制,包括先天免
疫和适应性免疫等。
6.遗传学:介绍基因、遗传物质、遗传变异和遗传性疾病等基本概念,以及遗传学在医学中的应用。
7.病理学:介绍疾病的发生、发展、病变和分类等基本概念,以及病
理学的诊断和预防措施等。
8.药理学:介绍药物的作用机制、药效学和药物代谢等基本概念,以
及药理学在临床上的应用。
9.医学伦理学:介绍医学领域中的伦理道德原则和医患关系等基本概念,以及医学伦理学在医疗实践中的应用。
10.医学研究方法:介绍医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术,包括实验设计、数据统计、文献检索和学术写作等。
这些都是医学基础概论课程中的重点内容。
通过学习医学基础概论,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医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为进一步学习临床医学和进行医学科研打下坚实的基础。
另外,熟悉医学基础概论还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和采取预防措施。
所以,学好医学基础概论对于医学专业学生和广大人民群众都具有重要意义。
(完整版)医学基本知识及概念
(完整版)医学基本知识及概念引言医学是一门关于人体健康和疾病的科学,涉及广泛的领域,从解剖学和生理学到病理学和药理学。
本文旨在介绍医学的基本知识和概念,帮助读者对医学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1. 解剖学解剖学研究人体各个器官及其结构与形态。
人体包括多个系统,如骨骼系统、肌肉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等。
解剖学研究使我们能够了解人体的构造,并为其他医学领域提供基础。
2. 生理学生理学研究人体各种系统的功能和生命活动。
生理学的研究范围广泛,涉及心血管、消化、呼吸、泌尿等系统。
通过生理学研究,我们可以了解人体的正常生理过程以及它们是如何发生和维持的。
3. 病理学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科学。
它涉及到疾病的形成、发展和转归。
病理学家通过对组织、器官和细胞的研究,可以诊断疾病并了解其病理机制。
4. 药理学药理学研究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机制以及它们对生理和病理过程的影响。
药物可以用来治疗疾病、缓解症状或控制疾病的发展。
药理学的研究为合理应用药物提供了基础。
5. 临床医学临床医学是医学中应用知识和技术来诊断和治疗疾病的领域。
临床医学包括各种医学专科,如内科、外科、儿科等。
通过临床医学的实践,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行有效的诊断和治疗。
6. 流行病学流行病学研究人群中疾病的分布、病因和控制策略。
流行病学通过观察和统计大量人群的数据,了解疾病的发生规律,为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7. 免疫学免疫学研究人体对抗疾病的防御机制。
免疫系统通过识别并清除外来的病原体,保护我们免受感染和疾病的侵害。
免疫学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免疫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及开发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方法。
结论医学的基本知识和概念涵盖了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临床医学、流行病学和免疫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通过了解这些基本知识和概念,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医学的本质和它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性。
基础医学概论大一知识点
基础医学概论大一知识点在大一学习基础医学概论时,我们接触到了许多关于医学基础的重要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一些大一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医学概论知识点,涉及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细胞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等方面。
一、人体解剖学知识点1. 细胞:人体的基本单位,包括原生质、细胞器和细胞核。
2. 组织器官:人体由多种不同的组织器官组成,例如心脏、肺、肝脏等。
3. 骨骼系统:包括骨骼的构成、骨骼的类型和功能,以及骨骼系统在人体中的作用。
4. 肌肉系统:介绍肌肉的类型、肌肉与骨骼的连接方式,以及肌肉的主要功能。
5. 器官系统:详细介绍人体的不同器官系统,如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
二、生理学知识点1. 细胞的生理学:探讨细胞内外环境的变化对细胞功能的影响,包括渗透、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等。
2. 神经生理学:解释神经元的功能和神经信号的传递,包括突触传递、神经递质和神经调节等。
3. 肌肉生理学:介绍肌肉收缩和肌肉功能的调节机制。
4. 心血管生理学:分析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心血管系统对于维持体液循环的重要作用。
5. 呼吸生理学:探讨呼吸系统结构和功能,以及气体交换和呼吸调节。
三、细胞生物学知识点1. 细胞结构和功能:介绍细胞膜、细胞质、细胞器和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2. 细胞生理过程:探讨细胞内的代谢、生长和分裂等过程。
3. 细胞信号转导:解释细胞内外信号转导的机制,包括细胞膜受体、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等。
四、生物化学知识点1. 生物大分子:介绍蛋白质、核酸、多糖和脂类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2. 酶学:解释酶的作用机制、酶动力学和酶的分类。
3. 代谢途径:分析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及核酸代谢途径,包括糖原代谢、脂肪酸代谢和蛋白质合成等。
总结:通过学习以上的知识点,大一学生可以对基础医学概论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这些知识点奠定了后续医学专业课程的基础,为进一步深入学习提供了必要的知识框架。
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点,有助于理解人体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为未来成为一名优秀医学专业人员打下坚实的基础。
(完整版)医学基本知识及概念
完整版)医学基本知识及概念引言医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健康以及疾病的科学和艺术。
了解医学基本知识和概念对于保持健康、理解疾病以及与医疗专业人员进行有效沟通至关重要。
本文档将介绍一些医学基本知识和概念,帮助读者对医学有更深入的了解。
1.解剖学和生理学解剖学是研究人体结构的科学,生理学则研究人体各系统的功能。
解剖学和生理学的理解能够帮助我们了解人体的器官、组织和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常见的解剖学和生理学方面的概念包括骨骼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等。
2.疾病分类疾病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方式来进行归类。
常见的疾病分类包括感染性疾病、遗传性疾病、代谢性疾病和器官系统疾病等。
理解不同类型的疾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其病因、症状和治疗方法。
3.常见症状和体征症状是患者自身感受到的异常感觉,如头痛、恶心等。
体征是医生通过检查和观察患者身体所得到的异常发现,如发烧、皮肤疹等。
了解常见症状和体征能够帮助我们初步判断疾病的可能性,从而及时就医。
4.诊断和治疗方法诊断是医生通过检查、问诊和实验室检验等手段确定疾病的过程。
治疗则是针对不同疾病采取的不同医疗手段和方法。
常见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包括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5.预防与健康预防胜于治疗”,了解预防疾病的方法对于保持健康至关重要。
常见的预防方法包括定期体检、接种疫苗、健康饮食和适量运动等。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
结论医学基本知识和概念是我们保持健康并了解疾病的关键。
本文档介绍了医学基本知识和概念的一些方面,希望可以帮助读者对医学有更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在面对健康问题时,了解医学基本知识将帮助我们更好地与医疗专业人员沟通,并做出明智的决策。
以上仅为医学基本知识的简要介绍,对于深入了解医学还需进一步学习和调研。
公共基础知识医学基础知识概述
《医学基础知识综合性概述》一、引言医学,作为一门古老而又不断发展的学科,对人类的健康和福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古代的传统医学到现代的高科技医学,医学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人类对生命奥秘的不断探索和追求。
医学基础知识涵盖了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是医学专业学生和从业人员必须掌握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对医学基础知识进行全面的概述,包括基本概念、核心理论、发展历程、重要实践以及未来趋势等方面,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系统且深入的理解框架。
二、基本概念1. 人体解剖学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包括大体解剖学和显微解剖学。
大体解剖学主要研究人体的肉眼可见的结构,如骨骼、肌肉、内脏等;显微解剖学则主要研究人体的微观结构,如细胞、组织、器官的细微结构等。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对于理解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临床诊断和治疗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 生理学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包括细胞生理学、器官生理学和系统生理学。
细胞生理学主要研究细胞的基本生命活动,如物质转运、信号转导、细胞增殖和分化等;器官生理学主要研究各个器官的生理功能,如心脏的泵血功能、肺的呼吸功能、肾脏的排泄功能等;系统生理学主要研究各个系统的生理功能,如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功能、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等。
生理学是医学的核心学科之一,对于理解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和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3. 病理学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包括病理解剖学和病理生理学。
病理解剖学主要研究疾病引起的人体形态结构的变化,如炎症、肿瘤、变性等;病理生理学主要研究疾病引起的人体生理功能的变化,如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缺氧等。
病理学是医学的桥梁学科之一,对于理解疾病的本质和临床诊断和治疗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4. 药理学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规律的科学,包括药物效应动力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
医学基础知识概述(doc 9页)
医学基础知识概述(doc 9页)《公共营养师》第一章医学基础知识一. 生命、健康与营养1 . 生命: 新陈代谢是生命的存在形式2 . 健康: 健康的标志: 在人体的指挥中心——神经系统的支配下保证内部协调统一,适应外界环境变化3 . 长寿: 世界卫生组织肯定:人的寿命是其生长期(20至25岁)的5倍至7倍,因此公认的人的寿命正常应该是120~140岁。
保持中老年人健康的要素为:良好心态、适量运动、合理营养。
二. 人体标准解剖学姿势与方位术语(一) 标准姿势身体直立左为左侧面向正前右为右侧两足并拢内侧(近中左、右上肢(上臂、前臂、手);躯干部: 前(胸部、腹部、盆会阴部);后(背部、腰部、臀部);下肢带与自由下肢(大腿、小腿、足);(一) 运动系统: 由骨骼(206)、肌肉(634)、关节(143)组成, 具有支撑、保护、劳动、运动和造血功能。
(二) 消化系统1 . 消化管: 口腔、食管、胃、小肠、结肠、直肠;2 . 消化腺: 唾液腺、肝、胆、胰。
3 . 功能: 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排除代谢废物。
(三) 呼吸系统由气管、支气管和左、右两肺组成。
摄取代谢所需的O2, 并排出代谢所产生的CO2 , 维持血液酸碱平衡。
还包括咳嗽和喷嚏等防御反射。
人数分钟缺氧就可使生命结束,空气中氧降至16%时人就出现缺氧状态, 降至6%时就发生死亡。
(四) 泌尿系统1 . 构成:左、右肾、输尿管、膀胱、尿道等;2 . 功能: 排除代谢废物(如尿素、尿酸等)、调节水、电解质、渗透压和酸碱平衡。
(五)生殖系统1 . 构成: 女性: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男性: 睾丸、附睾、阴茎;2 . 功能: 生殖繁衍后代, 保证种族延绵。
(六) 脉管系统功能1 . 构成: 心脏、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和淋巴系统2 . 功能: 保证营养物质、氧气的供应, 保证代谢废物和二氧化碳的排除, 协调全身统一, 是人体重要的内环境。
(七) 感官器:包括眼、耳、皮肤等, 感受内外环境刺激, 适应环境的变化, 适于健康生存。
(医学课件)医学基础知识汇总
医学基础知识汇总xx年xx月xx日CATALOGUE目录•医学基础知识概述•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诊断学•治疗学01医学基础知识概述医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生命过程以及防治疾病的科学,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等领域。
医学可分为西医和中医两种体系,其中西医主要强调实证科学和实验方法,而中医则更注重整体观念和辩证施治。
医学的定义与分类古代医学人类在长期的生活和实践中逐渐积累了医疗经验,如古埃及的木乃伊制作技术和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医学等。
医学的发展历程近代医学自19世纪初开始,医学逐渐从经验向科学转变,出现了微生物学、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基础医学学科。
现代医学20世纪以来,医学在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等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并应用于临床实践,极大地提高了医疗水平和质量。
基础医学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主要研究人体的正常生理和病理状态及其变化规律,为临床医学提供理论和方法。
主要研究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包括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
主要研究疾病的流行病学、预防措施和健康教育等方面,旨在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主要研究口腔和颌面部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包括口腔内科学、口腔外科学、口腔修复学等。
主要研究中医理论和治疗方法,包括中药学、针灸推拿学、脏腑学说等。
医学的基础学科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学预防医学02人体解剖学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结构和形态的科学,它为医学专业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基础。
人体解剖学分为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两个分支,其中系统解剖学研究人体的系统和器官,而局部解剖学则研究人体不同部位的详细结构。
人体解剖学概述0102运动系统包括肌肉、骨骼、关节等结构,它们协同作用使身体得以运动。
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肺和呼吸肌等结构,它们协同作用使身体得以呼吸。
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等结构,它们协同作用使身体得以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
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等结构,它们协同作用使身体得以消化食物。
(医学课件)医学基础知识汇总
医学的基本范畴
生理学
药理学
诊断学
病理学
医学的历史与发展
从原始社会开始,经历了巫医时代、经验医学时代和古典医学时代等阶段。
古代医学
欧洲中世纪时期,医学发展相对滞后,但也有一些著名的医学家和医学著作问世。
中世纪医学
自文艺复兴开始,医学逐渐摆脱神学束缚,进入实验医学时代,并逐渐形成了现代医学的框架。
研究各种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放射治疗等。
治疗学
治疗方法
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和比较,以便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治疗效果评估
为医生制定具体治疗方案提供指导和参考。
治疗学应用
医学基础知识应用
03
常见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MRI
了解MRI的基本原理、适用范围及优缺点。
X光片和CT
了解X光片和CT的基本原理、适用范围及优缺点。
生物信息学
研究生物信息获取、处理、分析和利用的学科,涉及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多个领域。在医学研究中常用来进行基因功能研究、疾病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研究。
信息科学
医学基础知识前沿研究
05
基因组学是研究生物体基因组结构和功能的学科,包括基因组测序、基因表达调控、基因功能和基因组进化等方面。
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
研究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学科。涉及医学的研究包括神经生理学、心血管生理学、呼吸生理学等。
生理学
研究生物体内的化学过程和物质的学科。医学相关研究包括药物化学、代谢性疾病等。
生物化学
分析化学
研究物质的分析方法和技术的学科,为医学检测和诊断提供手段。
生物化学
医学通识知识点总结
医学通识知识点总结医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人体的结构、功能、病理、诊断和治疗等方面。
在日常生活中,了解一些基本的医学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
本文将从人体结构、常见疾病、预防保健等方面,总结一些医学通识知识点,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与掌握这些知识。
一、人体结构1.人体器官:人体器官包括心脏、肺、肝脏、胃、肾等重要器官。
心脏是人体的泵,负责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
肺部负责呼吸,将空气中的氧气输送到血液中,同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肝脏是人体的化工厂,负责代谢废物和毒素,调整血糖和脂肪等物质的代谢。
胃是消化器官之一,负责消化食物,将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吸收到血液中。
肾脏是排泄器官,负责滤清血液中的废物,并将其排出体外。
2.人体组织:人体组织包括皮肤、肌肉、骨骼、神经组织等。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具有保护、感知和调节体温等功能。
肌肉负责人体的运动和姿势维持。
骨骼是人体的支撑结构,同时也是血液的产生地。
神经组织是人体的控制中枢,负责传递和处理各种信息。
3.细胞结构:人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细胞结构包括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膜等。
细胞核包含遗传信息,指挥细胞的生长和分裂。
细胞质包括细胞器和细胞质基质,是细胞的代谢中心。
细胞膜包裹着细胞,保护细胞免受外界环境的侵害。
二、常见疾病1.感冒:感冒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常见症状包括流感、鼻塞、咳嗽等。
预防感冒的方法包括勤洗手、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多饮水等。
2.高血压:高血压是指血压持续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的一种疾病。
高血压患者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如心脏病、中风等。
预防高血压的方法包括控制饮食、适量运动、避免精神紧张等。
3.糖尿病:糖尿病是由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引起的代谢性疾病,常见症状包括多饮多尿、体重明显下降等。
预防糖尿病的方法包括控制饮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等。
4.心脏病:心脏病是心脏功能异常导致的一系列疾病,常见症状包括心绞痛、心肌梗塞等。
医学概论
标准姿势描述:上和下、前和后或腹侧和背侧、内侧和外侧、内和外、浅和深。
矢状面:将人体分成左右两面的纵切面,其正中的称为正中矢状面。
冠(额)状面:将身体分为前后两部的面。
水平或横切面:将身体分为上下两部的面。
细胞:是人体结构的最小单位,代谢、呼吸、消化、排泄、生殖。
组织:细胞繁殖、发育、分化、形成不的组织。
组织是由细胞及其细胞间质组合而成,上皮、结缔、神经和肌肉四大组织。
器官:有不同的组织组合而成。
皮肤是人体最大器官之一系统:由一系列器官组成,共同完成某一种生理功能。
运动、神经、循环、呼吸、消化、泌尿、内分泌、生殖。
生命的基本特征三个生理过程:新陈代谢、兴奋性、生殖。
新陈代谢是指新的物质不断替代老的物质的过程。
同化和异化。
兴奋性是机体感受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
刺激:当内外环境发生变化时,机体的功能活动也将发生相应的改变,生理学上将引起机体做出内外环境的各种改变,统称为刺激。
三个条件:刺激的强度、时间、强度—时间变化率。
反应是指刺激引起机体功能活动的变化,兴奋和抑制。
兴奋是指机体接受刺激后由相对静止转为活动或活动状态的加强。
抑制指机体由活动转为相对静止或活动状态的减弱。
阈强度:当刺激的强度和强度—时间变化率一定时,能引起机体兴奋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
阈刺激:强度等于阈值的刺激。
阈下刺激、阈上刺激。
阈值愈小,组织的兴奋性愈高,对刺激的反应愈灵敏。
可兴奋组织:神经、肌肉、腺体。
生殖:机体生长发育到一定程度,能产生与自己相的似子代的能力。
神经调节: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人体功能进行的调节,它在人体功能的调解中起主导作用。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反射:在中枢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刺激产生的规律性反应。
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特点:迅速而精确、作用部位比较局限、作用时间比较短暂。
体液调节:通过体液中化学物质作用对人体功能进行的调节。
特点:作用缓慢、范围广泛、时间持久。
医学基础知识概述
医学基础知识概述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医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对医学基础知识进行概述,帮助读者了解医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体系。
一、医学的定义和意义医学是研究人类健康与疾病的科学,旨在促进人类的身体健康和提高生命质量。
医学通过观察、实验和研究,探索人体结构、功能、疾病的发生机制以及预防和治疗方法,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二、医学的发展历程医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
早在古代,人们就开始寻求治疗疾病的方法,通过神秘的咒语、巫术等手段来进行治疗。
随着历史的演变,医学逐渐发展并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医学分为中医和西医两大体系,并在不同文化和地域中形成了各自的特点。
三、医学基础知识1. 生物学基础知识:医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类和动物的生命体,因此了解生物学的基本知识非常重要。
这包括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遗传学、免疫学等内容。
2. 解剖学基础知识:解剖学是研究人体内部结构的科学,对于理解人体各个部位的构造和相互关系至关重要。
解剖学主要包括人体各个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和功能等。
3. 病理学基础知识: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的科学,通过对异常变化的细胞、组织和器官进行观察和分析,帮助医生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病理学主要包括疾病的分类、病因学、病理生理学等内容。
4. 药理学基础知识: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对生物体的作用和效应的科学,通过了解药物的性质、作用机制和药代动力学等,可以更好地选择和应用药物治疗疾病。
5. 生理学基础知识: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科学,包括细胞、组织、器官和整个机体的功能和调节机制等。
通过了解生理学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体的正常生理过程以及疾病的发生机制。
6. 其他基础知识:医学还包括伦理学、法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帮助医生在实践中遵循伦理规范,并依法开展医疗工作。
四、医学基础知识的应用和意义医学基础知识是医学专业学习的基石,是医生扎实的理论基础。
医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名词解释:李笑岩老师主讲重点内容总结1中心法则:2半保留复制:DNA生物合成时,母链DNA解开为两股单链,各自作为模板合成互补的子链。
子代细胞的DNA,一股单链从亲代完整地接受过来,另一股单链则完全从新合成。
这种复制方式称为半保留复制。
3密码子:mRNA分子上从5’ 至3’ 方向,由AUG开始,每3个核苷酸为一组,决定肽链上某一个氨基酸(或起始、终止信号),这种三联体形式的核苷酸序列称为密码子。
4 McBurney点: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是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
5肝外胆道系统:包括肝管(肝左管、肝右管)、肝总管、胆囊管、胆囊、胆总管和肝胰壶腹,把肝产生的胆汁间断性排放入十二指肠。
6慢波电位:消化管平滑肌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自发性去极化和复极化的节律性电位波动,其频率较慢,故称为慢波电位。
7肝硬化:肝硬化是一种以肝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再生结节和假小叶形成为特征的慢性肝病重点小知识点总结1. 参与复制的主要酶类及蛋白质:DNA聚合酶、解螺旋酶、拓扑异构酶、单链结合蛋白、引物酶、DNA连接酶2. DNA损伤的修复方式:光修复、切除修复、重组修复、SOS修复3. 原核生物大肠杆菌RNA聚合酶的结构: α2ββ’σ4. 起始密码及终止密码:起始密码:AUG;终止密码:UAA,UAG,UGA5. 遗传密码的特点:方向性、简并性、专一性、连续性、摆动性、通用性6. 多肽链延长的步骤:进位、成肽、转位7. 消化管壁的分层: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外膜8. 舌乳头的分类:丝状乳头、菌状乳头、轮廓乳头、叶状乳头9. 食管的狭窄:10. 胃的分部:贲门部、胃底、胃体、幽门部11. 胃底腺有哪几种细胞组成?各有何功能?12. 胃粘膜的自我保护机制13. 小肠的分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14. 扩大小肠吸收功能的结构基础:环形皱襞、小肠、绒毛、微绒毛3×10×20≈600倍15. 肝脏的基本结构单位--肝小叶的结构组成:中央静脉、肝板、肝血窦、窦周隙、胆小16. 胃的运动形式:紧张性收缩、容受性舒张、蠕动17. 小肠的运动形式:紧张性收缩、分节运动、蠕动18. 门静脉高压的三大临床表现:脾肿大、侧支循环的建立与开放、腹水概念袁文丹老师主讲重点知识总结1.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肺泡II型上皮细胞分泌的,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维持肺泡的稳定性,防止肺水肿。
医学类综合基础知识
医学类综合基础知识一、医学概论医学是一门探讨人类生理、病理及其治疗方法的科学。
医学包括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两大门类。
基础医学主要是研究人体结构、生理和病理的基本理论,临床医学则是将基础医学的理论应用于临床实践中,解决具体的医疗问题。
二、人体解剖学人体解剖学是医学中重要的基础学科,主要研究人体的结构组织。
人体可以分为多个系统,如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等,每个系统都由特定的器官组成。
熟悉人体结构对于理解疾病的发生和治疗至关重要。
三、生理学基础知识生理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基本生命活动的科学,包括体液动力学、神经生理学、内分泌学等内容。
了解人体的生理学基础知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健康与疾病之间的关系,为临床医学提供理论支持。
四、病理学基础知识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学科,可以分为基础病理学和临床病理学。
基础病理学主要研究疾病的病理变化机制,而临床病理学则是将基础病理学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帮助诊断和治疗疾病。
五、药理学基础知识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对生物体产生作用的科学,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以及药物与受体的相互作用等内容。
了解药理学基础知识对于正确合理地使用药物,减少药物不良反应至关重要。
六、医学伦理学医学伦理学是研究医务工作者在医疗实践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原则的学科。
医学伦理学包括患者权益保护、医疗决策、医疗资源分配等内容,强调医务人员应以患者的利益为中心,遵守伦理规范进行医护工作。
七、公共卫生学基础知识公共卫生学是研究社会群体健康与疾病的科学,包括流行病学、预防医学、环境卫生学等内容。
公共卫生学旨在保障人民健康,提高整个社会的健康水平,是维护全民健康的重要学科。
八、医学信息学基础知识医学信息学是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医学领域的学科,包括医学数据库管理、影像学信息处理、远程医疗等内容。
医学信息学的发展可以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促进医学领域的数字化转型。
以上是关于医学类综合基础知识的概述,通过对医学基础知识的了解,可以更好地理解医学领域的理论和实践,为未来的医学教育和临床实践提供支持和指导。
医学基础知识概述
医学基础知识概述一、医学基础知识概述在如今充斥着各种疾病和健康问题的时代,了解医学基础知识已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从解剖学、生理学和病理学等方面,对医学基础知识进行简要概述。
二、解剖学1. 人体结构解剖学是研究人体内外构造与形态的科学。
人类身体由多个系统组成,其中包括骨骼系统、肌肉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等。
通过了解这些系统以及其组织结构和功能特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体的机能。
2. 身体平面和腔室为了对身体结构进行研究和描述,我们使用三个身体平面:冠状面(纵向)、矢状面(垂直切割)和横断面(水平切割)。
此外,腹腔、胸腔和头颈部等被称为腔室的区域也需要被详细认识和描述。
3. 器官系统人体主要包含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等多个器官系统。
每个器官系统都有特定的功能,相互作用以保持人体正常运作。
三、生理学1. 细胞与组织机能生理学研究细胞和组织的功能。
细胞是构成人体组织和器官的基本单位,通过化学反应产生能量,并进行物质代谢。
了解细胞结构和功能对于理解人体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2. 人体机能人体具有多种机能,包括消化、呼吸、循环、排泄、感知、运动等。
消化是指摄取食物并将其转化为身体所需的物质;呼吸是将氧气吸入并将二氧化碳排出;循环则确保血液流动到全身各个部位,输送养分和氧气;排泄则让身体通过尿液和汗水等方式排除废物和毒素。
3. 体温调节人体需要保持适宜的温度以正常运行。
自动神经调节机制可以通过释放汗液或收缩血管来调整身体温度。
当身体过热时,我们会感到出汗,以便通过蒸发的方式散发热量。
四、病理学1. 疾病概述病理学是研究人体异常状态和疾病的科学。
当身体无法正常运作时,可能出现各种不同类型的疾病。
这些包括传染性疾病、遗传性疾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等。
2. 炎症和免疫系统免疫系统负责保护人体免受感染和其他外来侵害。
当身体受到损伤或感染时,免疫系统会启动一系列反应,包括引起局部组织红肿、发热等典型的副作用。
医学基础知识汇总
医学基础知识为治疗方案提供基础,医生根据知识制定相应的治 疗计划和措施,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康复水平。
预防保健
医学基础知识也是预防保健的基础,通过传播正确的健康知识和方 法,可以促进人们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未来医学基础知识的学习方向
跨学科融合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未来医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将更加注重跨学 科的融合,包括生物学、化学、物理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
程、生物技术等。
医学的基础学科
基础医学
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 理学等,是医学的基础理论学科。
临床医学
研究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 后,包括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 学、儿科学等。
预防医学
研究环境因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提出疾病预防措施,包括流行病学 、卫生统计学等。
社会科学与人文医学
涉及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和卫 生法学等,强调医疗服务中的人文 关怀和社会责任。
03
医学基础知识应用
疾病预防与控制
预防为主
通过提高公众健康意识、改善环境卫生和加强疫 苗接种等手段,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早发现、早治疗
通过广泛筛查和早期诊断,及时发现疾病并采取 有效的治疗措施。
控制疫情
在疫情爆发时迅速采取隔离、消毒和防护等措施 ,以遏制疫情的扩散和传播。
临床医学治疗
个体化诊疗
辅助器具
包括假肢、矫形器和听力 视力辅助器等,用于改善 患者的功能障碍和生活质 量。
04
医学基础知识扩展
中西医结合
概念
中西医结合是指将中国传统医学与西方现代医学进行有机地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 代医学体系。
发展历程
中西医结合始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 成部分。
普通医学知识概论
大多数十二指肠溃疡经过内科治疗后都能好转或治愈。
甲氰脒胍的应用使十二指肠溃疡的药物治疗又有了新进展。
但尚有一部分病人最终仍需要外科手术治疗,如:①十二指肠溃疡合并严重并发症者,如大出血、急性穿孔、幽门梗阻、顽固性疼痛等;②内科治疗无效。
如经过严格的内科治疗半年以上,包括规则服药和休息,症状仍严重以致难以坚持正常工作和生活者。
此类病人常属慢性穿透性溃疡或幽门管部溃疡。
③经X线证实十二指肠溃疡龛影较大,球部有严重畸形或溃疡已穿透至邻近器管者。
④过去有过穿孔、大出血或幽门梗阻病史者,近来虽经治疗,症状仍严重者。
目前常用于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手术方式有:1.迷走神经干切断或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前者在贲门上方的食管段旁侧切断左右迷走神经干;后者则仅切断支配到胃的迷走神经分枝。
此两类手术术后都将产生胃潴留。
因此必需加作胃引流手术,例如胃空肠吻合术或幽门成形术。
2.壁细胞迷走神经切断术仅切断支配壁细胞的迷走神经纤维,保留胃窦部的迷走神经供应。
手术后胃排空不受影响,故不必加做胃引流手术。
3.迷走神经干切断加胃窦切除术即切断迷走神经干加远端半胃切除。
4.胃次全切除术切除2/3~3/4的远端胃,相当于去除了1/2的壁细胞并切除了胃窦。
残余胃按Billroth I式(胃十二指肠)或BillrothⅡ式(胃空肠)吻合。
远期效果良好,复发率仅2%。
胃次全切除术目前仍为国内治疗溃疡病的最常用术式,但尚有近期和远期并发症,有些并发症还相当严重。
因此,就治疗十二指肠溃疡而言,如能熟练掌握壁细胞迷走神经切断术,它将会逐步取代传统的胃次全切除术。
溃疡病外科治疗的适应证虽然大多数溃疡病可以用内科综合治疗法获得痊愈,但据文献报道,在住院治疗的溃疡病病例中约中25%患者在最终或一开始就必须用外科治疗。
有些适应是明显的,这些多是溃疡病的并发症,对手术的要求往往是很迫切的;有些病例的手术适应症则是相对的,这些大部分是内科治疗无效的病例,手术往往是择期的;另有若干情况则构成手术的禁忌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多数十二指肠溃疡经过内科治疗后都能好转或治愈。
甲氰脒胍的应用使十二指肠溃疡的药物治疗又有了新进展。
但尚有一部分病人最终仍需要外科手术治疗,如:①十二指肠溃疡合并严重并发症者,如大出血、急性穿孔、幽门梗阻、顽固性疼痛等;②内科治疗无效。
如经过严格的内科治疗半年以上,包括规则服药和休息,症状仍严重以致难以坚持正常工作和生活者。
此类病人常属慢性穿透性溃疡或幽门管部溃疡。
③经X线证实十二指肠溃疡龛影较大,球部有严重畸形或溃疡已穿透至邻近器管者。
④过去有过穿孔、大出血或幽门梗阻病史者,近来虽经治疗,症状仍严重者。
目前常用于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手术方式有:1.迷走神经干切断或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前者在贲门上方的食管段旁侧切断左右迷走神经干;后者则仅切断支配到胃的迷走神经分枝。
此两类手术术后都将产生胃潴留。
因此必需加作胃引流手术,例如胃空肠吻合术或幽门成形术。
2.壁细胞迷走神经切断术仅切断支配壁细胞的迷走神经纤维,保留胃窦部的迷走神经供应。
手术后胃排空不受影响,故不必加做胃引流手术。
3.迷走神经干切断加胃窦切除术即切断迷走神经干加远端半胃切除。
4.胃次全切除术切除2/3~3/4的远端胃,相当于去除了1/2的壁细胞并切除了胃窦。
残余胃按Billroth I式(胃十二指肠)或BillrothⅡ式(胃空肠)吻合。
远期效果良好,复发率仅2%。
胃次全切除术目前仍为国内治疗溃疡病的最常用术式,但尚有近期和远期并发症,有些并发症还相当严重。
因此,就治疗十二指肠溃疡而言,如能熟练掌握壁细胞迷走神经切断术,它将会逐步取代传统的胃次全切除术。
溃疡病外科治疗的适应证虽然大多数溃疡病可以用内科综合治疗法获得痊愈,但据文献报道,在住院治疗的溃疡病病例中约中25%患者在最终或一开始就必须用外科治疗。
有些适应是明显的,这些多是溃疡病的并发症,对手术的要求往往是很迫切的;有些病例的手术适应症则是相对的,这些大部分是内科治疗无效的病例,手术往往是择期的;另有若干情况则构成手术的禁忌证。
因此结合患者具体情况,正确选择手术适应证,是外科医生必须重视的问题。
1.胃大部切除术的适应证(1)手术绝对适应证①溃疡病急性穿孔,形成弥漫性腹膜炎。
②溃汤病急性大出血,或反复呕血,有生命危险者。
③并发幽门梗阻,严重影响进食及营养者。
④溃疡病有恶变的可疑者。
(2)手术相对适应证①多年的溃疡病患者反复发作,病情逐渐加重,症状剧烈者。
②虽然严格的内科治疗而症状不能减轻,溃疡不能愈合,或暂时愈合而短期内又复发者。
③其他社会因素如病人的工作性质,生活环境,经济条件等,要求较迅速而根本的治疗者。
(3)手术的忌证①单纯性溃疡无严重的并发症。
②年龄在30岁以下或60岁以上又无绝对适应症者。
③患者有严重的内科疾病,致手术有严重的危险者。
④精神神经病患者而溃疡又无严重的并发症者。
根据国内文献统计,经外科胃大部切除术治疗的溃疡病人中,急性穿孔最多见占36%;幽门梗阻占21%;急性大出血占12%;疑有恶变占1%;其余30%为内科治疗无效而相对的手术适应证的病例。
2.胃迷走神经切断术的适应证(1)胃大部切除或胃肠吻合术后有边缘溃疡发生者,一般认为迷走神经切断术比再次胃大部切除术为优。
因为手术简便,危险性小。
(2)胃小弯靠近贲门部的溃疡,如能证实无恶变,则与作全胃切除或近端胃切除不如作迷走神经切断术并行胃空肠吻合。
(3)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一般情况不佳,不能负担胃大部切除者,或溃疡与胰腺,胆管等有严重粘连而不能切除时,可考虑迷走神经切断加胃空肠吻合。
(4)在毕罗Ⅰ式胃大部切除后,为减少溃疡复发可同时行迷走神经切断术。
(三)外科治疗溃疡病的理论根据和地位1.外科切除溃疡病灶后,根本上解决了慢性穿透性或胼胝性溃疡不易愈合问题,同时消除了病灶对大脑皮层的不良刺激,有助于消除症状,防止复发。
2.切除溃疡病好发部位,绝大多数好发于十二指肠球部、胃小弯附近幽门窦部等,这些部位在胃大部切除时均被切除,溃疡再发的机会自然就很小。
3.减少胃酸的分泌,由于胃体部在手术时大部被切除,分泌胃酸及胃蛋白酶的腺体大为减少,手术后的胃液分泌中仅有低度游离酸,这也可减少溃疡再发的可能。
4.增加了胃酸被中和的程度,手术后碱性十二指肠内含物进入胃内的机会增多,可使胃液的酸度进一步中和而降低。
5.缩短食物在胃内停留时间,胃粘膜被刺激机会减少,也可以减少溃疡发生的可能。
6.胃迷走神经切断后,胃液分泌量和酸度明显降低,基础胃酸分泌量可减少80~90%,消除了神经性胃酸分泌,也就从根本上消除了导致溃疡发生的主要原因。
7.迷走神经切断后,游离酸完全消失,基础酸中不出现游离酸,消除了迷走神经引起的胃泌素分泌,从而减少体液性胃酸分泌,达到治愈溃疡病的目的。
胃大部切除术虽不是针对溃疡病发病机理的理想疗法,但当溃疡病已具有外科治疗的适应证时。
胃大部切除术至少在目前是较最好的治疗方法。
近年来手术死亡率已降至1~2%。
远期疗效据国内文献报道,症状完全消失又无明显的术后并发症者可达85~90%,可称满意;但有小部分病人在术后不免发生各种并发症,是胃大部切除术尚存在着某些缺点而有待进一步改进。
胃迷走神经切断术治疗溃疡病,国外广泛采用。
认为本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可以代替胃大部切除术治疗十二指溃疡。
国内开展本术式较晚,临床病例较少,确实疗效尚无定论。
胃十二指肠溃疡胃十二指肠溃疡是极为常见的疾病。
它的局部表现是位于胃十二指肠壁的局限性圆形或椭圆形的缺损。
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现在可以肯定,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生和胃酸分泌过多有密切关系。
十二指肠溃疡病人,其平均基础酸分泌量和最大酸分泌量,都较正常人高出1(1/2)~2倍。
造成胃酸过多的原因是:①壁细胞多,其数量比正常人约多2倍;②迷走神经亢进,对刺激反应的敏感性较大,实验证明,较弱的刺激可以引起十二指肠溃疡病人较多、较快的胃酸分泌;③胃排空过速,在胃内未被食物中和好的酸性胃液进入十二指肠,损伤十二指肠球部粘膜,而胃的排空过速又和迷走神经兴奋有关。
这样看来,迷走神经张力过高,以致胃酸分泌量过多,是形成十二指肠溃疡的主要因素。
与此相反,胃溃疡病人的平均胃酸分泌量却较正常人为低。
胃酸不高的病人如何会形成胃溃疡,目前有二种主要的说法:一种是胃粘膜抗力缺陷。
胃溃疡常见于慢性胃炎病人。
据报道,胃溃疡病人分泌碱性液的胃窦面积较十二指肠溃疡病人大二倍,是慢性胃炎的好发部位。
过多的胆汁反流入胃,是造成慢性胃炎的主要原因,也同时直接损害、破坏了粘膜;再加上其他削弱粘膜抗力的因素:胃壁血液供应较差、粘液分泌不足、粘膜上皮再生能力差等,引起胃粘膜屏障严重损害,以致氢离子大量逆向弥散,粘膜出血、糜烂而形成溃疡。
由此可以推想,慢性胃炎和胃溃疡病人的实际胃酸分泌量,可能并不低,也可能相当多,只不过是氢离子很快地逆向弥散进入粘膜内,不能测出而已。
另一种说法是胃排空延迟,以致胃内食物淤积。
长时间的食物滞留可以引起胃窦机械性膨胀,并持续与胃窦粘膜相接触,导致一时性的胃泌素和胃酸的分泌大量增加,损害粘膜而形成溃疡。
由此可见,不论哪一种说法,胃溃疡的形成仍是胃酸作用的结果,但是和十二指肠溃疡发生机制是截然不同的。
医学上历来把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作为一个疾病来看待。
的确,二者无疑有着许多基本共同点:首先是发病都是胃酸作用的结果,都是发生在邻近于幽门两侧的慢性溃疡;这种溃疡都具有不易愈合、愈合后又易于复发的倾向;在疾病过程中都可以引起大出血、急性穿孔、慢性穿透和幽门梗阻等并发症;都有一部分病人需要外科治疗,而且一度普遍应用胃大部切除术,都有较好的疗效。
但是,根据近年来的大量研究,发现胃溃疡与十二指肠溃疡在疾病过程中每一个环节上,都各有其恒定的特点,二者之间存在着一系列的实质区别。
如十二指肠溃疡好发年龄(20~35岁)平均较胃溃疡(40~50岁)为小。
十二指肠溃疡集中位于一个特定的狭小部位--球部;而胃溃疡在自贲门到幽门的广泛部位均可发生。
十二指肠溃疡的起病与精神神经因素比较密切,多见于情绪不稳定的多愁善感者;而胃溃疡病人多伴有慢性胃炎;"O"型血型者、唾液中无血型抗原者、肝硬变、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者的十二指肠溃疡病发生率较高;而药物(阿司匹林、皮质类固醇)所引起的多为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的空腹胃酸、基础酸分泌量、最大酸分泌量、高峰酸分泌量都明显高于正常人;而胃溃疡的胃酸分泌量和正常人相似,甚至较低。
在发病机制上,十二指肠溃疡是迷走神经兴奋、胃酸发泌过多所引起;而胃溃疡或是胃粘膜抗力缺陷,引起氢离子逆向弥散或因胃排空延缓,食物停滞于胃窦,使胃泌素分泌增强的后果。
胃溃疡有恶变可能,而十二指肠溃疡不会恶变成癌。
十二指肠溃疡对抗酸制剂止痛有良好效果。
而在胃溃疡则疗效不明显。
由于以上各方面差异,因而二者对治疗方法也有着不同的要求和效果。
如十二指肠溃疡对迷走神经切断术,效果远较胃溃疡为好,这也是选择外科手术方法所必须考虑到的。
总之,综上所述,从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和治疗等各方面,二者是如此的明显不同,可以认为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是二个不同的疾病。
治疗对顽固十二指肠溃疡的手术方法,在我国当前普遍采用的是胃大部切除术;而据国外文献报道,近年来更多地采用了迷走神经切断术,二者都有良好效果。
手术方法:胃溃疡首选手术是胃大部切除术(以毕Ⅰ式为佳)。
高位胃溃疡可作旷置式胃大部切除或迷走神经切断加幽门成形术。
溃疡已恶变应按胃癌手术要求作根治性胃切除手术。
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机制是什么?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但可概括为两种力量之间的抗衡,一是损伤粘膜的侵袭力,二是粘膜自身的防卫力,侵袭力过强、防卫力过低或侵袭力超过防卫力时,就会产生溃疡。
所谓损伤粘膜的侵袭力,主要是指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特别是胃酸,其他如胆盐、胰酶、某些化学药品、乙醇等,也具有侵袭作用。
粘膜防卫因子主要包括粘膜屏障、粘液-屏障,前列腺素的细胞保护、细胞更新、表皮生长因子和粘膜血流量等,均能促进损伤粘膜的修复。
正常时胃酸并不损伤粘膜,只有在粘膜因某种情况发生病损后胃酸/ 胃蛋白酶才起自身消化作用,从而导致溃疡病的发生。
(1)胃酸/胃蛋白酶的侵袭作用:在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生过程中,胃酸/胃蛋白酶的侵袭力起主要作用。
十二指肠溃疡时有过多的胃酸进入十二指肠球部,不能很好地被正常生理功能所中和,导致十二指肠的过度酸负荷,这是十二指肠溃疡发生的重要因素。
(2)粘膜防卫力量削弱:粘膜防卫力量的削弱主要是由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引起的。
十二指肠球炎也可直接破坏粘膜屏障,从而导致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生。
(3)血液循环:粘膜良好的血液循环,是提供丰富的营养和去除有害代谢物质的一个重要保证,对保护粘膜的完整性起重要作用。
十二指肠球部的血液供应与胃小弯一样,直接由左胃动脉分出来的终端小动脉所供应,在粘膜与相邻的血管网沟通较少,故血液供应相对较差,当粘膜有炎症水肿时更易受压迫而发生微循环障碍,助长粘膜的缺血性损伤,极易受胃酸之侵袭而发生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