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关系模型剖析
212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共31张PPT
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跟踪训练
3.如图,已知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1A=AB, E、F分别是BD1和AD中点,则异面直线CD1,EF所成的 角的大小为________.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解析:取 CD1 的中点 G,连接 EG,DG, ∵E 是 BD1 的中点,∴EG∥BC,EG=12BC.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做一做 3.若正方体ABCD-A1B1C1D1中∠BAE=25°, 则异面直线AE与B1C1所成的角的大小为________.
答案:65°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典题例证技法归纳
【题型探究】 题型一 直线位置关系的判定
例1 a,b,c是空间中的三条直线,下面给出的几 种说法:①若a∥b,b∥c,则a∥c; ②若a⊥b,b⊥c,则a∥c; ③若a与b相交,b与c相交,则a与c相交; ④若a,b与c成等角,则a∥b. 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只填序号)
E,F
分别是另外两条对边
AD,BC
上的点,且AE=BF ED FC
=12,EF= 5,求 AB 和 CD 所成的角的大小.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解:如图,过 E 作 EO∥AB,交 BD 于点 O,连接 OF, ∴AEED=BOOD.又∵AEED=BFFC,∴BOOD=BFFC, ∴OF∥CD,∴∠EOF(或其补角)是 AB 和 CD 所成的角. 在△EOF 中,OE=23AB=2,OF=13CD=1. 又 EF= 5,∴EF2=OE2+OF2,∴∠EOF=90°, 即异面直线 AB 和 CD 所成的角为 90°.
审计风险模型分析
审计风险模型分析审计风险的分析与控制不仅是现代审计理论的基石,同时也是审计实务特别是注册会计师审计中的核心问题。
西方审计界甚至有人把现代的注册会计师审计称为风险审计,因为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就是对审计单位会计报表实际存在的审计风险通过审计程序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水平,对审计风险的控制就要借助审计风险模型来进行。
一、审计风险模型要素组成(一)主要的审计风险模型。
审计风险模型主要研究构成审计风险的要素、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对审计风险的影响。
目前,审计界认可的一个基本审计风险模型为:审计风险(AR)=固有风险(IR)×控制风险(CR)×检查风险(DR)。
此模型的特点在于从风险控制的程序上分解审计风险,并用连乘形式表明了审计风险在不同阶段的数量关系。
这种审计风险模型为制度基础审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使得进一步定量评估审计风险成为可能,同时在实务中注册会计师往往也根据这个模型和对控制风险的评估结果决定审计程序或审计范围。
(二)审计风险模型逻辑关系剖析。
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三者的内在关系,可以从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加以考察:1、从定量方面看,是指审计风险可能造成各方面经济损失的一定限度的规定性。
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探讨审计风险问题,目的是尽可能地把审计风险控制在一定水平上。
审计风险三要素的相互关系为:审计风险(AR)=固有风险(IR)×控制风险(CR)×检查风险(DR)。
根据上述公式,在既定的期望审计总风险水平上,注册会计师可以容许的最大检查风险为:最大可容许检查风险=期望审计总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
其中,检查风险=分析性复核风险×实质性测试风险。
2、从定性方面看,是指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程序中接受的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
检查风险与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综合水平之间存在着反比关系,即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综合水平越高,注册会计师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越低。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考点剖析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考点汇总考点一减数分裂过程中相关概念及数量变化2.联会和四分体(1)联会:是指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该时期已完成复制,染色单体已形成,即一对同源染色体含4条染色单体。
(2)四分体: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
图中含有两个四分体,即四分体的个数等于减数分裂中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对数。
3.姐妹染色单体和非姐妹染色单体(1)姐妹染色单体:同一着丝点连着的两条染色单体,如图中的a和a′、b和b′、c和c′、d和d′。
(2)非姐妹染色单体:不同着丝点连接着的两条染色单体。
如图中的a和b(b′)、a′和b(b′)等。
(2)曲线模型:考点二比较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2. 比较与判断染色体、DNA的变化模型4. 减数分裂中据细胞质分裂情况判断细胞名称5.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种类分析正常情况下产生配子种类时应特别注意是“一个个体”还是“一个性原细胞”。
(1)若是一个个体,则可产生2n种配子,n代表同源染色体的对数或等位基因的对数。
(2)若是一个性原细胞,则一个卵原细胞仅产生1个卵细胞,而一个精原细胞可产生4个(2种)精细胞。
例如YyRr基因型的个体产生配子情况如下:6.细胞分裂图像的判断——三看识别法(1)以上判别方法仅适用于二倍体生物。
(2)二倍体生物有丝分裂产生的体细胞中染色体都是以成对的同源染色体存在,而减数分裂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都是以非同源染色体存在。
(3)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最本质的差别在于是否有同源染色体的行为或数目变化,有变化即为减数分裂,无变化则为有丝分裂。
(4)有丝分裂过程始终存在着同源染色体,而减Ⅱ则无同源染色体。
萨顿假说: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
考点三性染色体与伴性遗传XY型性别决定方式:染色体组成(n对):雄性:n-1对常染色体+ XY雌性:n-1对常染色体+ XX性比:一般 1 : 1常见生物:全部哺乳动物、大多雌雄异体的植物,多数昆虫、一些鱼类和两栖类。
“绳端模型”中两物体加速度的关系剖析
轻 绳 两 端 各 连 接 一 个 物 体 ,当 一 个 物 体 运 动 时 , 会 引 起 另 一 个 物 体 运 动 ,通 常 把 这 类 模 型 称 作 “绳端 模 型 ”。判 断 该 模 型 中 两 物 体 的 速 度 关 系 和 加 速 度 关 系 是 高 中 物 理 的 常 考 问 题 ,研 究 两 物 体 的 速 度 关 系 时 ,只 需 要 将 绳 端 两 物 体 的 速 度 均 沿 绳 和 垂 直 绳 进 行 正 交 分 解 (速 度 方 向 与 绳 共 线 的 不 用 分 解 ),抓住绳两 端物体沿绳方向的速度大小相等这一隐含条件列出 方 程 即 可 解 决 ,大 多 数 学 生 都 能 熟 练 掌 握 。但 是 ,在 讨 论 绳 两 端 物 体 加 速 度 的 关 系 时 ,学 生 普 遍 感 到 困 难 ,下 面 从 动 力 学 的 角 度 ,深 刻 剖 析 该 问 题 ,旨在探索
Vol.5() No.6
Jun.2021
+ £ ’糾 ?教 学 参 考
习题研究
“绳 端 模 型 ”中 两 物 体 加 速 度 的 关 系 剖 析
易俊平 ( 湖 北 省 襄 阳 市 第 一 中 学 湖 北 襄 阳 441000)
文 章 编 号 :l〇〇2-218X (2021)06-0055-02
中 图 分 类 号 :G 632. 479
w2 ( s i n ~h
d2 )3
,方 向 指 向 圆 心 ,由 于 小 车 在 沿 绳 方 向 上
的 分 加 速 度 为 零 ,根 据 同 一 直 线 上 矢 量 合 成 的 规 律 可 以 得 出 ,小 车 在 沿 绳 方 向 一 定 有 一 个 远 离 圆 心 的 加 速
度 ,其 大 小 〜 等 于 ^ 。因 为 细 绳 不 能 伸 长 ,故 物 体 P 的加速度^2;> 的 方 向 沿 斜 面 向 上 ,其 大 小 为 a P = a 2 =
SWOT模型的分析和改进
SWOT模型的分析和改进目录第一章前言 (1)第二章SWOT模型的简介 (2)第三章SWOT分析的原理 (3)3.1 SWOT模型形成的基础和根据 (3)3.2 SWOT模型分析过程中的隐含假定 (3)3.2.1内外区分假定 (4)3.2.2 利害区分假定 (4)3.2.3 静态分析的假定 (4)第四章SWOT分析的过程 (4)4.1了解行业环境基础,即行业背景 (5)4.2识别行业中的关键成功因素 (5)4.3罗列行业中的关键成功因素 (5)第五章SWOT的局限 (8)5.1 SWOT对企业制定长期战略提供参考存在缺陷。
(8)5.2 SWOT的隐含假定的局限性 (9)5.2.1内外区分的假定 (9)5.2.2利害区分假定的局限 (10)5.2.3 静态分析的局限性 (11)5.3 SWOT模型很难将几个复杂的情况表现出来 (11)5.4 SWOT模型难于将已知的优劣情况量化处理。
(12)第六章改进方案 (12)6.1权重比例 (13)6.2引入代表领先程度的量——领先系数 (14)6.2.1领先系数的含义 (15)6.2.2 领先系数的数学计算 (16)6.3机遇趋进程度和紧迫程度 (16)6.3.1机遇趋进程度和紧迫程度含义 (17)6.3.2对机遇趋进程度和紧迫程度的分析过程 (17)6.4改进SWOT结构 (18)第七章案例分析 (20)结语 (24)参考文献 (25)谢辞 (26)第一章前言本文介绍SWOT 模型的产生背景,隐含假设,模型的缺陷和改进方案。
本文的创新点有二:一是在SWOT模型中用数量标出了各个元素的重要程度。
二是在于改进方案提出了一个衡量领先程度的系数——领先系数。
该系数的建立体现了博弈论(game theory)思想。
模型的改进一定程度的解决了SWOT模型因为其缺陷而无法解决的一些问题使其更能适应现今商业环境。
文中从SWOT模型的产生的理论根据中分析处了SWOT模型的隐含假设:内外区分利害区分静态分析假定,并根据SWOT模型的产生依据介绍了模型的分析原理和分析步骤。
生物机制类实验设计题的变量关系模型
生物机制类实验设计题的变量关系模型在构建实验设计模型时,可以将试题中的实验目的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实验目的中隐含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逻辑关系,通过概括、提炼,构建实验变量关系模型。
常见的生物机制类实验适用于研究生物系统内部各种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或者某种外部因素对系统发挥作用的机制。
以此类研究为素材所创设的试题情境,往往聚焦研究某个因素(自变量)是否通过另一种或两种因素(中间变量)而实现对某种生物学效应(因变量)的影响。
由此初步构建模型“X→M→Y”(X、M和Y 分别表示自变量、中间变量和因变量),通过中间变量M识别并解释自变量X和因变量Y之间的关系。
根据中间变量M是否可测或可控,进一步将模型细化为如图1所示的两种模型,即中间因变量模型和中间自变量模型。
图1中间因变量模型和中间自变量模型。
中间因变量模型表示自变量 X是通过改变中间变量M而影响因变量Y。
首先,由控制自变量入手设置两组实验(图2),含X(用“+”表示)的甲组和不含X(用“-”表示)的乙组。
随后测量两组中间变量M的值(分别用“测量值1”和“测量值2”表示)和因变量Y的具体检测指标(分别用“结果1”和“结果2”表示)。
最后通过比较测量值1和2、结果1和2得出结论。
例1:(2021年湖南省新高考适应卷第17题,节选改编)人体过量饮酒后尿量会增加。
有人推测乙醇会通过抑制抗利尿激素的释放来影响尿量,请以大鼠为实验材料设计实验加以验证。
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所用乙醇溶液浓度为20%)。
实验思路分析:实验目的是验证乙醇会通过抑制抗利尿激素的释放来增加尿量。
自变量是“乙醇”,采用加法原理进行控制:一组“灌胃乙醇溶液”,另一组“灌胃蒸馏水”。
因变量是“尿量的变化”,以“尿量的多少”作为检测指标。
中间变量是“抑制抗利尿激素的释放”,意味着抗利尿激素的含量会降低,属于一个可测的变量,故符合中间因变量模型。
答案:实验思路是将长势相同的大鼠随机均分成两组,编号甲、乙,甲组大鼠灌胃适量乙醇溶液,乙组灌胃等量蒸馏水,将两组大鼠放置于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饲养。
《快速念咒:MySQL入门指南与进阶实战》笔记
《快速念咒:MySQL入门指南与进阶实战》阅读记录1. 第一章数据库基础在开始学习MySQL之前,了解一些数据库的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数据库是一个用于存储和管理数据的计算机软件系统,它允许用户通过关键字或特定的查询语言来检索、更新和管理数据。
在数据库中,数据是以表格的形式进行组织的,每个表格都包含了一组相关的数据项,这些数据项被称为记录。
表(Table):表是数据库中存储数据的基本单位。
每个表都有一个唯一的名称,并由行(Row)和列(Column)组成。
每一行代表一个数据记录,每一列代表一个特定的数据属性。
字段(Field):字段是表中的一列,代表了数据的一种属性。
每个字段都有一个唯一的名称和一个数据类型,用于定义该字段可以存储的数据种类。
主键(Primary Key):主键是表中的一个特殊字段,用于唯一标识表中的每一行记录。
主键的值必须是唯一的,且不能为NULL。
外键(Foreign Key):外键是一个表中的字段,它的值引用了另一个表的主键值。
外键用于建立两个表之间的联系,确保引用完整性。
索引(Index):索引是一种数据库优化技术,用于提高查询性能。
通过创建索引,数据库可以更快地定位到表中的特定记录,而不必扫描整个表。
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SQL是用于与数据库进行交互的编程语言。
它包括用于数据查询、插入、更新和删除的操作符和语法结构。
理解这些基本概念是学习MySQL的前提。
通过掌握SQL语言的基本语法和操作,你将能够有效地管理和操作数据库中的数据。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深入探讨MySQL的具体应用,包括如何创建和管理数据库、表、以及如何执行复杂的查询操作。
2. 第二章数据库设计《快速念咒:MySQL入门指南与进阶实战》是一本全面介绍MySQL 数据库的书籍,其中第二章详细阐述了数据库设计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巧。
在这一章节中,作者首先介绍了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概念和目标,包括数据模型、实体关系模型(ER模型)等,并解释了如何通过这些模型来描述现实世界中的数据和业务逻辑。
绳,杆牵连模型中的加速度关系剖析
绳,杆牵连模型中的加速度关系剖析绳、杆牵连模型是高中物理中常见力学模型﹐也是高考、自主招生和物理竞赛的热点。
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要搞清用绳或杆相连的两物体的运动关系。
高中物理中一般地只涉及到两物体的速度关系,对此人们已总结出了一些可行的方法。
一种简单且。
易接受的方法是,利用绳或杆不可伸缩的特点,根据两物体在绳或杆长方向的速度分量相等,建立起两物体间的速度关系。
但加速度关系就不是那么简单了。
oracle11g管理与应用实践教程(习题及答案)(2)剖析
1.6习题Oracle数据库基础一.填空题1、关系模型提供了3类完整性规则,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实体完整性规则、参照完整性规则、用户定义的完整性规则2、RDBMS由两部分组成,即_______、_______两部分。
答案:数据库系统内核、数据字典3、关系数据库模型支持三种类型的表关联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一对一、一对多以及多对多4、数据模型的种类有很多,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
目前理论最成熟、使用最普及的是_______。
答案: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数据模型、面向对象模型。
关系数据模型二、选择题1、Oracle 11g版本号中字母“g”的含义是()A.产品类型的“代”( generation) B.网格(gridding)C.集成(integration)D.无含义答案:B2、设计性能较优的关系模式称为规范化,规范化主要的理论依据是()A.关系规范化理论B.关系运算理论C.关系代数理论D.数理逻辑答案:A3、消除了部分函数依赖的1NF的关系模式必定是()A.1NF B.2NF C.3NF D.4NF答案:B4、当B属于函数依赖于A属性时,属性B与A 的联系是()A.1对多B.多对1 C.多对多D.以上都不是答案:B5、根据关系数据库规范化理论,关系数据库中的关系要满足第一范式。
下面“部门”关系中,因哪个属性而使它不满足第一范式?部门(部门号,部门名,部门成员,部门总经理)A.部门总经理B.部门成员C.部门名D.部门号答案:B6、下列不属于Oracle数据库数据类型的是()A.NUMBER B.FLOAT C.CLOB D.BOOLEAN 答案:D三、简答题1、简述数据库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区别。
参考答案:数据库是用来存储信息或数据的机制,是按照数据结构来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仓库。
第2章事故致因理论
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论
不
遗 传 环 境
人 的 缺 点
不 安 全 行 为
安 全 状 态
事 故
伤 亡
人
物
管
不安全状态 起因物 加害物
事故
理
失 误
不安全行为
行为人
四、能量意外释放论
● 1961年吉布森、1966年哈登首先提出 ●能量意外释放理论: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
颈部,胸部,腹部,腰部,脊柱,上肢, 腕及手,下肢, 踝及脚 。 2. 伤害程度
我国分为:死亡事故,重伤事故和 轻伤事故。
安全系统工程
伤害类别:
(1)参照国家标准《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86将危险因素分为20类。
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 电、 淹 溺、灼 烫、火 灾、高处坠落、坍 塌、 冒顶片帮、透 水、放 炮、火药爆炸、瓦斯爆炸、 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它爆炸、中毒窒息、其它伤害。
第二节 能量逸散失控的原因
二、触发因素与事故隐患
1. 生产过程需要采取限制和屏蔽措施控制能量逸散,即控 制危险源:
2. 实际过程中,各种触发因素可能导致这些控制措施失效, 进而转化为事故。
3. 引起能量因素失控转化为事故的触发因素成为事故隐患
事故隐患的种类:人,物,环、管;
人、机、环境匹配上的缺陷,叫直接隐患; 管理缺陷叫间接隐患。
第三节 事故发生的原理
一、事故隐患的形成
事故隐患是措施失效,是事故的触发因素, 只要将导致失效的因素消除就可以保证其不至于失控而导致事故。 导致措施失效的原因有哪些:设计缺陷、制造缺陷、使用缺陷、事故隐患
旅游目的地形象、定位及品牌化:概念辨析与关系模型
由此可以得出:目的地定位是目的地在旅游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定位,它主要是针对目标市场的心理确定对其而言可提供某种独特利益的目的地重要品质,其实质是目的地对可以提供给旅游者的独特利益所作的陈述。例如,1997年
中国
恢复对香港的主权之后,香港将其城市定位为“生活之城”,意在向游客传达“香港作为目的地充满活力、令人振奋、刺激,与世界上其他任何城市相比,它可以使游客全天24小时感受到活力、振奋和刺激”这一信息。当然,目的地定位并不是一劳永逸的,随着环境的变化,目的地需要对自己进行重新定位,而且几乎所有的目的地都会面临这一问题。
基于目的地营销的整体过程审视,这三者之间既相互区别,以各自的方式影响目的地营销的最终效果,又相互联系,共同促成目的地营销实践的顺利开展。从理论上澄清这3个概念,并考察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对于目的地营销实践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非常现实的指导意义。然而,从目前的研究状况来看,学者们对三者概念的界定尚未达成一致,对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认识亦相当模糊,有的甚至对它们不加区别互换使用。思想认识的不足无疑会对实践活动产生消极影响。因此,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旅游目的地营销实践,从理论上阐明目的地形象、定位及品牌化的概念,剖析三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并构建其关系模型。
3 旅游目的地形象、定位及品牌化关系模型的构建
本文关于三者的关系模型是在综合审视目的地营销整体过程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由前文可以看出,目的地形象、定位与品牌化是3个不同的概念,三者的差异决定了它们在目的地营销实际运作过程中所发挥作用的特殊性。但同时,无论是目的地形象树立、目的地定位还是目的地品牌化的实施,最终目的都是要实现目的地既定的、共同的营销目标。因此,三者之间必定存在某种逻辑关联,并通过其最终服务于目的地营销目标。下面将通过对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的分析来考察其逻辑关联,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三者之间的关系模型。
化工热力学重点难点考点剖析
第一章绪论(1) 明确化工热力学的主要任务是应用经典热力学原理,推算物质的平衡性质,从而解决实际问题,所以物性计算是化工热力学的主要任务。
(2) 掌握热力学性质计算的一般方法(3) 热力学性质计算与系统有关。
大家必须明确不同系统的热力学性质计算与其热力学原理的对应关系,这一点对于理解本课程的框架结构十分重要。
第二章流体的P-V-T关系(4) 应该理解状态方程不仅可以计算流体的p-V-T性质,而且在推算热力学性质中状态方程是系统特征的重要模型。
(5) 熟悉纯物质的P-V-T相图及其相图上的重要概念,如三相点、临界点、汽化线、熔化线、升华线、等温线、等压线等容线、单相区、两相共存区、超临界流体区等。
能在p-v图和p-T图中定性表达出有关热力学过程和热力学循环。
(6) 掌握由纯物质的临界点的数学特征约束状态方程常数的方法。
(7) 理解以p为显函数和以V为显函数的状态方程的形式,以及它们在性质计算中的区别。
(8) 能借助于软件用PR和SRK方程进行p-V-T性质计算,清楚计算时所需要输入的物性常数及其来源。
对于均相混合物性质的计算,需要应用混合法则,了解相互作用参数的含义和取值。
(9) 理解对应态原理的概念,掌握用图表和三参数对应态原理计算物性的方法,了解偏心因子对应态原理。
(10) 能够通过查寻有关手册,估算蒸汽压、饱和气液相摩尔体积、汽化焓等物性,清楚它们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纯流体热力学性质的计算(11) 均相封闭系统的热力学原理给出了热力学性质之间的普遍化依赖关系,结合表达系统特征的模型就能获得不同热力学性质之间的具体表达式。
在物性推算中应该明确需要给定的独立变量,需要计算的从属变量,以及从属变量与独立变量之间的关系式。
另外,还必须输入有关模型参数,结合一定的数学方法,才能完成物性推算。
(12) 清楚剩余性质的含义,能用剩余性质和理性气体热容表达状态函数的变化。
能够用给定的状态方程推导出剩余性质表达式。
实验二Clementine12购物篮分析(关联规则)
实验二Clementine12 购物篮剖析(关系规则)一、 [实验目的 ]设计关系规则剖析模型,经过模型演示怎样对购物篮剖析,并依据细分结果对采纳不一样的营销策略。
体验以数据驱动的模型计算给科学决议带来的先进性。
二、 [知识重点 ]1、购物蓝剖析观点;2、管来呢规则算法原理;3、购物蓝剖析工具;4、关系规则剖析流程。
三、 [实验要乞降内容 ]1、初步认识使用工作流的方式建立剖析模型;2、理解智能数据剖析流程,主假如CRISP-DM 工业标准流程;3、理解关系规则模型原理;4、设计关系规则分流;5、运转该流,并将结果可视化展现;6、得出模型剖析结论7、运转结果进行有关营销策略设计。
四、 [实验条件 ]Clementine12.0 发掘软件。
五、 [实验步骤 ]1、启动软件;2、在工作区设计管来呢规则发掘流;3、履行模型,剖析计算结果;4、撰写实验报告。
六、 [思虑与练习 ]1、为何要进行关系规则剖析?它是怎样支持客户营销的?实验内容与步骤一、序言“啤酒与尿布”的故事是营销届的神话,“啤酒”和“尿布”两个看上去没有关系的商品摆放在一同进行销售、并获取了很好的销售利润,这种现象就是卖场中商品之间的关系性,研究“啤酒与尿布”关系的方法就是购物篮剖析,购物篮剖析以前是沃尔玛秘而不泄的独门武器,购物篮剖析能够帮助我们在门店的销售过程中找到拥有关系关系的商品,并以此获取销售利润的增添!“啤酒与尿布”的故事产生于20 世纪90 年月的美国沃尔玛商场中,沃尔玛的商场管理人员剖析销售数据时发现了一个令人难于理解的现象:在某些特定的状况下,“啤酒”与“尿布”两件看上去毫没关系的商品会常常出此刻同一个购物篮中,这种独到的销售现象惹起了管理人员的注意,经事后续检查发现,这种现象出此刻年青的父亲自上。
在美国有婴儿的家庭中,一般是母亲在家中照看婴儿,年青的父亲前往商场购置尿布。
父亲在购置尿布的同时,常常会趁便为自己购置啤酒,这样就会出现啤酒与尿布这两件看上去不相关的商品常常会出此刻同一个购物篮的现象。
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
A. B. C. D.
【温馨提示】注意时,各函数值恰好依次为;
y y=dx y=cx
y=bx y=ax
1
x
【练习】P11练习1、2
四、课内学习巩固
1、函数是指数函数,则实数的值为( )
A.3 B.1或2 C.1 D.2
2、函数,对于任意的实数、都有( )
A. B.
C. D.
3、作业:P11 习题习题2、1 A组5、6
有各个对数式都存在时,等式才成立。
如:lg[(-2)(-3)]存在,lg(-2),lg(-3)不存在,因此不能得出lg[(-2)
(-3)]= lg(-2)+lg(-3)
②注意公式的逆向运用,即为对数的运算法则。
三、课内学习巩固
1.完成课本P65 例3 例4 2.lg4+lg5·lg20+(lg5)2
法,(1)底数相同,指数不同的两个幂的大小比较,
;
(2)底数不同,指数相同的两个幂的大小比较
;(3)底数
不同,且指数也不同的幂的大小比较,
。
自主测评
1.已知某工厂总产值的月平均增长率为P,1月份的年值为a万元,则该
厂12月份的产值为( )
A.
B.
C.
D.
2.比较的大小;
三、典例剖析
例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四、课内学习巩固
1.函数的定义域是( )
A.(0,2]
B.(-,2] C.(2,+)
D.[1,
+)
2.函数f(x)的图象与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则满足f(x)≥3的实数x的取
值范围是
。
【梳理整合】
五、课后拓展延伸
1、下列函数中,值域是(0,+)的函数是( )
解析行程问题-“多次相遇”
解析行程问题—“多次相遇”行程问题是行测数学运算中必考题型。
同时也是相对较难解决的一种题型。
而路程=速度×时间是行程问题中最基本公式。
这个基本公式中暗含着的正反比关系也是考生在复习过程中需要重点注意的地方。
正因如此,比例思想是我们解决行程问题的常用方法。
其次,数形结合也是不可或缺的工具。
即对于行程问题,最主要的是根据题干信息画出行程图,理清路程、速度、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而解题。
行程问题实际上还包含很多小的模块,比如:简单的相遇和追及、多次相遇问题、流水行船、时钟问题、牛吃草问题等等。
在此,中公教育专家宋丽娜将对于比较难以掌握的多次相遇问题详细的阐述下其中蕴含的原理、公式及考题。
(1)最基本的多次相遇问题是指两人同时从不同的地点同时相向而行,在第一次相遇后没停,继续向前走到打对方终点后返回再次相遇,如此循环往返的过程是多次相遇问题。
基本模型如下:从出发开始到等等依次类推到第n次相遇。
在此运动过程中,基本规律如下:(1)从出发开始,到第n次相遇:每一次相遇会比前一次夺走2个全程;即:路程和具有的特点是1:2:2:2:……,含义是第一次走1个全程,第二次开始都增加2个全程;(2)由于二者在运动过程中,速度和是不变的,故每次相遇所用时间和路程和成正比,若设第一次相遇的时间为t,则第一次到第二次所用时间为2t,依次类推,每次相遇所用的时间关系也为1:2;2:2……,含义是第一次相遇用时间t,第二次开始相遇时间都会增加2t的时间;(3)各自所走路程也满足这个关系。
设第一次相遇甲走路程为S0,则从第二次相遇开始甲走的路程会增加2S0,即关系式仍为1:2:2:2……。
例题1:甲从A地、乙从B地同时以均匀的速度相向而行,第一次相遇离A地6千米,继续前进,到达对方起点后立即返回,在离B地3千米处第二次相遇,则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A.10B.12C.18D.15【答案】D。
解析:直线多次相遇问题。
第一次相遇时,两人走的总路程为A、B之间的路程,即1个AB全程。
2024专题3.3旋转---半角模型-中考数学二轮复习必会几何模型剖析(全国通用)
A
D
2
2
⑤CE= 2 DM,DF= BG,EF= GM, ⑥ = =
CE FC 2
M
⑦△AEF的边EF上的高等于正方形的边长;
⑧△EFC的周长等于正方形的边长的2倍.
F
角度之间的关系: ①∠AEB=∠AEF,∠AFE=∠AFD
G
O
②根据下面共圆,每个共圆都至少可以得到四队相等的角.
四点共圆:①ABEM ②ADFG ③GEFM ④CEMF ⑤CEGMF
=
=
= .
A
(1)∵∠MEN=∠MFN=45º,∴M、N、F、E四点共圆
D
45º
∴∠ANM=∠AEF,∠AMN=∠AFE,
∴△AMN∽△AFE.
N
F
M
B
E
C
变式训练
考点3-1
半角模型---90°+45°
【变式6】如图,E,F是正方形ABCD的两边上的点,∠EAF=45º,BD交AE,AF于
A
上且∠EDF=60º.求证:EF=BE+CF.
【分析】将△BDN绕点D顺时针旋转120º得△DCG,
E
F
易证:△DBE≌△DCG(SAS)→DE=DG,∠FDG=∠FDE=60º
易证:△DFE≌△DFG(SAS)→EF=GF,
∴EF=GF=GC+CF=BE+CF.
B
60º
D
C
针对训练
考点3-2
半角模型---120°+60°
图形示例
A
模型分析
当一个角包含着这个角的半角
等边三角形
,常将半角两边的三角形通过
物理必背高中物理解题模型详解归纳
高考物理解题模型目录第一章运动和力 (1)一、追及、相遇模型 (1)二、先加快后减速模型 (4)三、斜面模型 (6)四、挂件模型 (11)五、弹簧模型(动力学) (18)第二章圆周运动 (20)一、水平方向的圆盘模型 (20)二、行星模型 (23)第三章功和能 (1)一、水平方向的弹性碰撞 (1)二、水平方向的非弹性碰撞 (6)三、人船模型 (9)四、爆炸反冲模型 (11)第四章力学综合 (13)一、解题模型: (13)二、滑轮模型 (19)三、渡河模型 (23)第五章电路 (1)一、电路的动向变化 (1)二、交变电流 (6)第六章电磁场 (10)一、电磁场中的单杆模型 (10)二、电磁流量计模型 (16)三、盘旋加快模型 (19)四、磁偏转模型 (24)第一章运动和力一、追及、相遇模型模型解说:1.火车甲正以速度v1向前行驶,司机忽然发现前面距甲 d 处有火车乙正以较小速度v2同向匀速行驶,于是他立刻刹车,使火车做匀减速运动。
为了使两车不相撞,加快度 a 应知足什么条件?分析:设以火车乙为参照物,则甲相对乙做初速为(v1v2 ) 、加快度为 a 的匀减速运动。
若甲相对乙的速度为零时两车不相撞,则今后就不会相撞。
所以,不相撞的临界条件是:甲车减速到与乙车车速相同时,甲相对乙的位移为d。
即: 0 (v1 v2 ) 2 2ad, a (v1 v2 ) 2 ,2d故不相撞的条件为a(v1v2) 22d2.甲、乙两物体相距s,在同向来线上同方向做匀减速运动,速度减为零后就保持静止不动。
甲物体在前,初速度为 v1,加快度大小为a1。
乙物体在后,初速度为v2,加快度大小为a2且知 v1<v 2,但两物体向来没有相遇,求甲、乙两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相距的最小距离为多少?分析:若是v1v2,说明甲物体先停止运动或甲、乙同时停止运动。
在运动过程中,乙的速度a1a2向来大于甲的速度,只有两物体都停止运动时,才相距近来,可得近来距离为s s v12 v22 2a1 2a2若是v1 v2 ,说明乙物体先停止运动那么两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总存在速度相等的时刻,此时a2 a2两物体相距近来,依据v共v1 a1t v2 a2 t ,求得t v2 v1 a2 a1在 t 时间内第1 页甲的位移 s1 v共v1t2乙的位移 s2 v共v2t2代入表达式s s s1s2求得s s(v2v1)2(a2a1 )3.如图 1.01 所示,声源S 和察看者 A 都沿x 轴正方向运动,相对于地面的速率分别为v S和v A。
第2章 2力的合成与分解
创新大课堂
【名师点睛】
知识整合基础
热点考向剖析
学科素养提升
考情随堂体验
课时演练·大冲关
关于力的分解的两点说明 (1) 在实际问题中进行力的分解时,有实际意义的分解方 法是按力的实际效果进行分解,其他的分解方法都是为解题方 便而设的.
(2) 力的正交分解是在物体受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共点力作
用下求合力的一种方法,分解的目的是更方便地求合力,将矢 量运算转化为代数运算.
知识整合基础
热点考向剖析
学科素养提升
考情随堂体验
课时演练·大冲关
(3)已知一个分力F1的方向和另一个分力F2的大小,对力F 进行分解,则有三种可能(F1与F的夹角为θ).如图所示:
①F2<Fsin θ时无解.
②F2=Fsin θ或F2≥F时有一组解. ③Fsin θ<F2<F时有两组解.
第二章 相互作用
第二章 相互作用
创新大课堂
实 例
知识整合基础
热点考向剖析
学科素养提升
考情随堂体验
课时演练·大冲关
分解思路 小球重力分解为使物体拉紧AO线的分力F2和使 物体拉紧BO线的分力F1,大小都为F1=F2 mg = 2sin α 拉力分解为拉伸AB的分力F1=mgtan α和压缩 mg BC的分力F2= cos α
第二章 相互作用
创新大课堂
典例1
知识整合基础
热点考向剖析
学科素养提升
考情随堂体验
课时演练·大冲关
(2013·重庆高考)如图所示,某人静躺在椅子上, )
椅子的靠背与水平面之间有固定倾斜角 θ. 若此人所受重力为
G,则椅子各部分对他的作用力的合力大小为(
A
A.G C.Gcos 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基数(Cardinal number) 若Di(i=1,2,…,n)为有限集,其基数(Di域值个数)为mi (i=1,2,…,n),则D1×D2×…×Dn的基数(元组个数)M 为:
n
M mi i1
笛卡尔积的表示方法 笛卡尔积可表示为一个二维表 表中的每行对应一个元组,每列的值来自一个域 举例:见书P89
③ 列的顺序无所谓,列的次序可以任意交换 ④ 任意两个元组的候选码值不能相同 ⑤ 行的顺序无所谓,行的次序可以任意交换
17
⑥ 分量必须取原子值
➢ 这是规范条件中最基本的一条
非规范化关系
18
2.1.1 关系 2.1.2 关系模式 2.1.3 关系数据库
19
1.什么是关系模式 2.定义关系模式 3. 关系模式与关系
之后,提出了关系代数和关系演算的概念 1972年提出了关系的第一、第二、第三范式 1974年提出了关系的BC范式
3
单一的数据结构:关系
现实世界实体及实体间联系均用关系表示
逻辑结构:二维表
用户角度看关系模型中数据逻辑结构是一张二维表
建立在集合代数基础上
4
从集合论角度给出关系的形式化定义: ⒈ 域(Domain) 2. 笛卡尔积(Cartesian Product) 3. 关系(Relation)
属性组U中属性所来自的域
属性向域的映象集合 属性间的数据依赖关系集合
22
关系模式通常可以简记为
R (U) 或 R (A1,A2,…,An)
➢R: 关系名 ➢A1,A2,…,An : 属性名
➢注:域名D属性向域的映象DOM常直接说明为属性类 型、长度
➢F属性间数据的依赖关系,以后的章节中专门讨论,本 章不做涉及
所有域的所有取值的组合 不能重复
7
元组(Tuple) 笛卡尔积中每一个元素(d1,d2,…,dn)叫作一 个n元组(n-tuple)或简称元组(Tuple)
(王平,男,19)、(王平,男,20)
分量(Component) 笛卡尔积的元素(d1,d2,…,dn)中的每一个值 di叫作一个分量
9
1) 关系
D1×D2×…×Dn的子集叫作在域D1,D2,…,Dn上的关
系,表示为:
R(D1,D2,…,Dn)
✓ R:关系名 ✓ n:关系的目或度(Degree)
10
2) 元组
关系中的每个元素是关系中的元组,通常用t 表示
3) 单元关系与二元关系
当n=1时, 称该关系为单元关系(Unary relation)或一元关系 当n=2时, 称该关系为二元关系(Binary relation)
关系数据库的型与值
26
关系数据库的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系数据库模式
对关系数据库的描述 关系数据库模式包括
2.1 关系数据结构及形式化定义
2.2 关系操作 2.3 关系的完整性 2.4 关系代数 2.5 小结
2
第二章 关系模型
关系数据库
提出关系模型的是美国IBM公司的E.F.Codd
1970年提出关系数据模型 E.F.Codd, “A Relational Model of Data for Large Shared Data Banks”, 《Communication of the ACM》,1970
23
关系模式
➢ 对关系的描述 ➢ 静态的、稳定的
关系
➢ 关系模式在某一时刻的状态或内容 ➢ 动态的、随时间不断变化的
关系模式和关系往往统称为关系
➢ 通过上下文加以区别
24
2.1.1 关系 2.1.2 关系模式 2.1.3 关系数据库
25
关系数据库
➢ 在一个给定的应用领域中,所有关系的集合构成一个 关系数据库
5
域是一组具有相同数据类型的值的集合。例:
➢ 整数 ➢ 实数 ➢ 介于某个取值范围的整数 ➢ 指定长度的字符串集合 ➢ {‘男’,‘女’} ➢ ……………..
6
笛卡尔积 给定一组域D1,D2,…,Dn,这些域中可以是相同的
域。
D1,D2,…,Dn的笛卡尔积为: D1×D2×…×Dn = {(d1,d2,…,dn)|diDi,i=1,2,…,n}
15
7) 三类关系
基本关系(基本表或基表)
➢ 实际存在的表,是实际存储数据的逻辑表示
查询表
➢ 查询结果对应的表
视图表
➢ 由基本表或其他视图表导出的表,是虚表,不对应实际存 储的数据
16
8)基本关系的性质
① 列是同质的(Homogeneous) ② 不同的列可出自同一个域
其中的每一列称为一个属性 不同的属性要给予不同的属性名
4) 关系的表示
关系也是一个二维表,表的每行对应一个元组,表的每列对 应一个域
11
5)属性
关系中的列对应一个域 每列有一个名字,称为属性(Attribute)
n目关系必有n个属性
12
分量
属性
属性名
元组
姓名 王平 李丽 张晓刚
性别 男 女 男
年龄 20 20 19
整个二维表称为一个关系
属性值 属性值是有取值范围的,域
20
关系模式(Relation Schema)是型 关系是值 关系模式是对关系的描述
元组集合的结构
➢ 属性构成 ➢ 属性来自的域 ➢ 属性与域之间的映象关系
元组语义以及完整性约束条件 属性间的数据依赖关系集合
21
关系模式可以形式化地表示为:
R(U,D,DOM,F)
R U D
DOM
F
关系名 组成该关系的属性名集合
14
6) 码(续)
主码(Primary key)
➢ 若一个关系有多个候选码,则选定其中一个为主码 (Primary key)
主属性(Prime attribute)
➢ 候选码的诸属性称为主属性(Prime attribute) ➢ 不包含在任何侯选码中的属性称为非主属性( Non-Prime
attribute)或非码属性(Non-key attribute)
6) 码
候选码(Candidate key)和主码(Primary Key)
➢ 若关系中的某一属性组的值能唯一地标识一个元组,且 不含有多余的属性,则称该属性组为候选码
➢ 若一个关系有多个候选码,选定其中一个为主码 ➢ 简单的情况:候选码只包含一个属性
全码(All-key)
➢ 最极端的情况:关系模式的所有属性是这个关系模式的 候选码,称为全码(All-k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