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天才冼星海的艺术成就概述
冼星海 简介
冼星海性别: 男国别: 中国发表作品: 黄河大合唱相关奖项: 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中国音乐金钟奖中国作曲家。
曾用名黄训、孔宇。
祖籍广东番禺,1905年6月13日生于澳门,1945年10月30日卒于莫斯科。
在冼星海短促的一生中,创作生活约10余年,共作歌曲数百首(现存250余首),大合唱4部、歌剧1部、交响曲2部、管弦乐组曲4部、狂想曲1部以及小提琴、钢琴等器乐独奏、重奏曲多首。
在冼星海的创作中,数量最多、影响最广的是多种多样的群众歌曲。
其中有正面表现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采用号召性、战斗性的进行曲形式的《救国军歌》、《青年进行曲》、《保卫卢沟桥》和《到敌人后方去》;有具体展示人民战争壮美的战斗图景、将抒情性与鼓动性或描绘性与概括性结合在一起的《在太行山上》、《游击军》和《反攻》;有表现工农群众的劳动生活、采用特定的劳动音调和节奏写成的《顶硬上》、《拉犁歌》、《搬夫曲》和《路是我们开》;还有为抗战中的妇女、儿童写的《只怕不抵抗》、《祖国的孩子们》和《三八妇女节歌》等等。
在这些群众歌曲中,冼星海根据不同内容,创造具有不同个性特征的音乐形象,或以具有冲击力的节奏和挺拔高昂、富于棱角的旋律,表现激昂慷慨的情绪和威武豪壮的气势;或以气息宽广的旋律、舒缓沉着的节奏和抒情含蕴的音调,体现革命人民丰富的内心世界。
《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和影响最大的一部代表作。
作于1939年3月,并于1941年在苏联重新整理加工。
这部作品由诗人光未然作词,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痛诉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广阔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从而塑造起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
在冼星海的歌曲创作中抒情性的独唱歌曲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其中大多是为舞台剧和电影所作的插曲。
这些作品从各个不同侧面,反映了特定的人物在现实生活中的遭遇和内心感受,或倾诉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或抒发投入斗争的热切情感。
冼星海-冼星海简介冼星海的资料冼星海生平
冼星海-冼星海简介冼星海的资料冼星海生平冼星海冼星海简介冼星海的资料冼星海生平冼星海(1905~1945),中国近现代著名的音乐家,中国作曲家。
曾用名黄训、孔宇。
祖籍广东番禺,。
1905年6月13日生于澳门一个贫苦船工的家庭,1918年入岭南大学附中学小提琴,1926年入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国立艺专音乐系学习。
1928年进上海国立音专学小提琴和钢琴,并发表了著名的音乐短论《普遍的音乐》。
1929年去巴黎勤工俭学,从师于著名提琴家帕尼·奥别多菲尔和著名作曲家保罗·杜卡。
冼星海1931年考入巴黎音乐院。
在肖拉·康托鲁姆作曲班学习。
留法期间,创作了《风》《游子吟》《d小调小提琴奏鸣曲》等十余首作品,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大量战斗性的群众歌曲,并为进步影片《壮志凌云》《青年进行曲》,话剧《复活》《大雷雨》等谱写音乐。
抗战开始后参加上海救亡演剧二队,后去武汉与张曙一起负责开展救亡歌咏运动。
1935年至1938年间,创作了《救国军歌》《只怕不抵抗》《游击军歌》《路是我们开》《茫茫的西伯利亚》《祖国的孩子们》《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等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
1938年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并在“女大”兼课。
教学之余,创作了不朽名作《黄河大合唱》和《生产大合唱》等作品。
1940年去苏联学习、工作,1945年10月30日卒于莫斯科。
在冼星海短促的一生中,创作生活约10余年,共作歌曲数百首,大合唱4部、歌剧1部、交响曲2部、管弦乐组曲4部、狂想曲1部以及小提琴、钢琴等器乐独奏、重奏曲多首。
在冼星海的创作中,数量最多、影响最广的是多种多样的群众歌曲。
其中有正面表现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采用号召性、战斗性的进行曲形式的《救国军歌》《青年进行曲》《保卫卢沟桥》和《到敌人后方去》;有具体展示人民战争壮美的战斗图景、将抒情性与鼓动性或描绘性与概括性结合在一起的《在太行山上》《游击军》和《反攻》;有表现工农群众的劳动生活、采用特定的劳动音调和节奏写成的《顶硬上》《拉犁歌》《搬夫曲》和《路是我们开》;还有为抗战中的妇女、儿童写的《只怕不抵抗》《祖国的孩子们》和《三八妇女节歌》等等。
论述冼星海音乐创作的主要成就
论述冼星海音乐创作的主要成就。
答:冼星海(1905—1945)早年曾入北平艺术专门学校和上海国立音乐院学习音乐。
后赴法国巴黎学习小提琴和理论作曲。
1935年回国,便投入到轰轰烈烈的抗日救国歌咏运动中,并成为主要骨干之一。
同时他还积极创作抗战歌曲,写出了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
1938年,他来到延安,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
在延安期间,他创作了多部大合唱,著名的《黄河大合唱》就创作于这个时期。
1940年被派往苏联,生活不定仍坚持创作,写下了许多首古诗词歌曲和交响乐作品。
1945年病逝于莫斯科,死后被誉为“人民音乐家”。
冼星海一生创作了数百首歌曲,多部大合唱,歌剧,交响乐、管弦乐曲、以及多首小提琴、钢琴等乐器、重奏作品。
他是中国近代音乐史上有重大影响的、多产的作曲家,而且在声乐创作中也是成功率较高的作曲家,他善于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广泛的体裁形式,具有号召性的旋律,鲜明而有力的节奏及简练的音乐结构来塑造各样的音乐形象,从而形成他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创作的音乐作品,有群众性的进行曲《救国军歌》、《游击军》、《到敌人后方去》;战斗性与抒情性相结合的群众歌曲《在太行山上》,《做棉衣》;儿童歌曲《只怕不抵抗》、《祖国的孩子们》,以及电影、戏剧插曲《在茫茫的西伯利亚》、《热血》、《夜半歌声》等,以及《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等合唱曲,《民族解放交响曲》、《神圣之战交响曲》、《满江红》等交响乐作品。
《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音乐创作中最突出、影响最广泛的一部代表作,它创作于1939年,以诗人光未然所写的长诗《黄河呤》为歌词,作品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自始至终充满了动人心弦的力量和雄伟浑厚的气魄,成功地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民如火如荼的爱国热潮和坚持抗战的必胜信念。
该曲由《序曲》、《黄河船夫曲》(合唱)、《黄河颂》(男声独唱)、《黄河之水天上来》(配套乐诗朗诵)、《黄水谣》、《河边对口词》、《黄河怨》、《保卫黄河》(齐唱、轮唱)、《想吼吧!黄河》合唱九个乐章组成,以朗诵词和乐队音乐加以贯串,各个乐章在内容、形象、主题、表演形式等方面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整个套曲音乐的发展具有非常严密的内在统一性,它的音乐吸收了民间劳动号子,民间对唱的音调和形式特点,又借鉴了西方近代多声部合唱技术,使音乐既有中国传统音乐的风韵,又有新时代特征,同时还具有史诗性和交响性,这种具有民族风格、中国气派和时代特征的大合唱形式,对后来的中国大型合唱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冼星海
冼星海是我国近代音乐史中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他一生创作了200多首群众歌曲、4部大合唱、2部歌剧、2部交响乐,4部交响组曲、1部交响诗、1部大型管弦乐曲,以及许多室内性的器乐独奏、重奏和声乐独唱曲。
一般讲,在他创作生涯的初期,以创作室内性的器乐、声乐创作为主(如他的女高音、单簧管、与钢琴三重奏《风》等)。
而在他1935年回国以后的创作成熟时期,他写下了一生中最重要的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其中包括为电影、话剧所写的配乐和插曲(如独唱曲《夜半歌声》、合唱曲《拉犁歌》、《茫茫的西伯利亚》等),为抗日歌咏活动开展所写的各种形式的群众歌曲(如著名的《救国军歌》、《到敌人后方去》、《游击军》、《在太行山上》等),以及为进一步推进抗日民主根据地音乐活动而写的几部大型声乐套曲(如《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等)和其他大型声乐作品,如歌剧、歌舞活报等。
而在他的创作后期(即他居留在苏联的时期)他写下了一生中所有了各种类型的交响音乐(如他第一、第二交响曲,及管弦乐《中国狂想曲》等)和以古诗词和现代诗词所创作的艺术歌曲。
所有上述作品,特别以他1936至1940年所写的声乐作品,其社会影响最大,历史影响也最长,是我国近代音乐文化中的一份宝贵遗产。
无论是交响音乐、大合唱、歌剧、群众歌曲、抒情独唱曲、以及儿童歌曲等等,都鲜明地贯穿着爱国、救亡、抗日、反帝、反封建等革命斗争的主题。
这些主题正是我国三、四十年代中国人民生活和政治斗争中最迫切的问题,也是一切革命者所最关心的问题。
冼星海的创作特点和成就主要表现如下几点:一,他始终不渝地坚持了以聂耳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音乐的战斗传统,并且以自己的天才和毕生的努力进一步发展了这个传统。
他的创作绝大部分都取材于现实生活,选取与当时政治斗争密切联系的、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题材。
二,冼星海对音乐创作的认识,不是很肤浅地认为仅仅是一个题材问题,更不是单纯喊喊"政治口号"的问题,他要求自己坚定地站在革命的立场上,正确地认识现实,深刻地反映现实,以强烈的革命热情去反映人民的斗争生活和人民的思想感情。
【名人故事】作曲家冼星海的故事
【名人故事】作曲家冼星海的故事
冼星海,中国著名作曲家,生于1905年,逝世于1945年。
他是中国现代音乐史上的
重要人物,是中国音乐界的领军人物之一。
冼星海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家庭,从小生活艰苦,但他对音乐的热爱始终如一。
他的父
母没有钱买一把钢琴给他,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自学钢琴。
他常常利用一本从废纸里收
集的旧乐谱来学习。
尽管有时候他没有钢琴可弹,他还是坚持练习,将乐谱逐字逐句地读
出来,并用手指在桌子上弹奏。
他的毅力和恒心让他在音乐道路上取得了突破。
冼星海青年时期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音乐系,成为中国第一位学习西方音乐的学生。
在学习期间,他努力学习西方音乐的基本理论和技巧,为以后铺就了坚实的基础。
他在校
期间,开始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通过自主创作,展现了他丰富的音乐才华。
1927年,冼星海离开中国,前往法国巴黎深造。
在巴黎,他受到西方音乐大师的指导,深入学习和研究西方音乐的精髓。
他在法国期间,多次与当地的音乐家和作曲家合作,相
互交流和学习。
这段经历不仅丰富了他的音乐修养,还开阔了他的音乐视野。
1935年,冼星海回到中国后,他扎根于上海,成为当地音乐圈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担任上海音乐学院的教授,并组建了上海交响乐团,担任首席指挥。
他致力于教育和培养年
轻的音乐人才,为中国音乐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冼星海的短暂人生在1945年战火中夭折,他年仅40岁。
他的离世给中国音乐界带来
了重大的损失,但他的音乐才华和贡献将永远铭记人心。
论冼星海音乐创作的艺术特征
论冼星海音乐创作的艺术特征作者:周密来源:《音乐时空》2013年第17期摘要:人民的音乐家冼星海创作了大量鼓舞救亡图存,激昂革命斗志的优秀音乐作品,其创作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
一是革命题材,斗志昂扬,以中华儿女抗日救亡为题材,鼓舞民众投身革命事业。
二是音节雄壮,风格宏大,便于其音乐作品结构紧凑,旋律轻巧,易于传唱。
三是中西荟萃,兼容并包,冼星海以民族风格融合西方技巧,从而打造适合中华儿女传唱,表现其英勇无畏,奋勇杀敌的音乐作品。
关键词:冼星海革命民歌艺术特征作为一位人民的音乐家,冼星海将革命和群众视为自己创作的源泉和动力,并以其振奋人心的乐章鼓励群众,激发华夏儿女们保家卫国的昂扬斗志。
他的作品音节雄壮、风格宏大、慷慨激昂、气势磅礴,唱者无不愤慨,听者无不激昂。
他的音乐题材宏大,创作了大量的大合唱、交响曲、交响诗和大型管弦乐曲等大型音乐作品。
此外,冼星海还将民歌与西乐相结合,汲取精华,化西方之技艺为中华之所用,打开一代革命歌曲新风的先河。
本文通过对冼星海音乐作品的研究,试论冼星海音乐作品的艺术特色。
一、革命题材,激昂斗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在中华民族面临外敌入侵的风雨飘摇之际,冼星海以救亡图存,鼓舞群众为己任,以抗日救亡的革命事业为主题,创作了大量激愤人心的作品。
革命既是他创作的源泉和动力,又是其实现音乐理想的土壤和舞台。
其中,最为耳熟能详的便是《黄河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歌词凝练,生动形象,表现出根据地百姓们如火如荼地展开抗日救亡的蓬勃革命形势,和红军战士们英勇无畏奋勇杀敌的豪迈气概,军民齐心协力,团结一心驱除鞑虏。
歌曲一经演出,引发巨大反响,迅速传遍全国。
细分其音乐作品题材,主要有群众歌曲、劳动歌曲和小部分室内性艺术歌曲,而最能反映其创作成就和创作思想的是群众歌曲。
群众歌曲取材自革命题材,鼓舞中华儿女保卫家乡。
冼星海不仅着眼于塑造浴血奋战的红军战士,更关心后方备受欺辱和蹂躏的妇女、儿童。
他的作品塑造许多真切感人的音乐人物形象,如《黄河怨》中在黄河面前哭诉仇怨的妇女形象,《只怕不抵抗》中“吹起小喇叭,打起小铜鼓,手拿小刀枪,冲锋到战场”的机智活泼,英勇抗战的儿童形象,还有展现淳朴憨厚的北方汉子内心世界的《河边对口曲》等。
冼星海
1939年,由诗人光未然作词的《黄河大合唱》经他谱曲,也成了旷世千古的绝响。 1939年5月11日,在延 安庆祝鲁艺成立周年晚会上,冼星海穿着灰布军装和草鞋、打着绑腿指挥《黄河大合唱》,在场的毛泽东和其他 中央首长连声叫好。更有许多人唱着“风在吼,马在叫”,走向抗日战争最前线。
1926年春,冼星海考入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师从作曲家萧友梅和俄籍小提琴教授托诺夫。萧友梅特地安 排他抄谱、做图书管理员,以弥补生活费。
1927年,萧友梅和蔡元培在上海创办国立音乐院,翌年,冼星海由北平来上海考入国立音乐学院,主修小 提琴和钢琴,攻读理论作曲,并在院刊发表《普遍的音乐》一文。
1929年夏,冼星海因参加学潮而被迫退学。同年冬天,他启程前往异国求学,靠朋友的帮助和在船上做苦 工,于1930年春到达法国,实现了到巴黎学习音乐的愿望。在巴黎的最初几年,冼星海主要靠在餐厅等处做杂役 维持生活。经马思聪介绍,他曾随巴黎歌剧院乐队首席奥别多菲尔学习小提琴。这位小提琴家得知冼星海靠做小 工维持生活,便不收他的学费。接着,冼星海又向巴黎音乐学院的著名教授加隆学习作曲理论。加隆教授了解到 他生活贫困时,也不收他的学费。在这样痛苦生活的煎熬中,冼星海却成功地创作了《风》。这首乐曲得到了他 的老师们的赞誉。
1926年入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师从作曲家萧友梅和俄籍小提琴教授托诺夫 。1928年进入国立音乐院学 习 音 乐 。 1 9 2 9 年 去 巴 黎 勤 工 俭 学 , 师 从 著 名 提 琴 家 帕 尼 ·奥 别 多 菲 尔 和 著 名 作 曲 家 保 罗 ·杜 卡 斯 。 1 9 3 5 年 回 国 后 , 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赴延安,后担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193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 1945年10月30日,冼星海因肺病在莫斯科病逝。
冼星海
冼星海:创作四个时期,巴黎回国后抗战爆发莫斯科冼星海在创作思想和创作方向上,始终不渝的坚持了以聂耳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音乐的战斗传统,并且以自己的天才和毕生的努力进一步发展了这个传统。
回国后不久以群众歌曲为主创作:分为两类:1、富于号召性的,雄伟的进行曲如《到敌人后方去》在这类作品里他善于以鲜明有力的节奏和富于棱角性的,宽阔的旋律,来表现革命人命及劳动群众那种坚决果敢的气势和激昂慷慨的情绪。
2、抒情性与战斗性相结合的群众歌曲如《在太阳山上》作者通过抒情性的音乐生动地反映了群众战斗生活的一些侧面以及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
抒情性独唱曲:最为鲜明的显露出他在艺术创造方面的突出才能,也真挚的表达了他对人民的热爱,对革命斗争的关切,以及对生活、时代的深刻感受如《夜半歌声》冼星海在这些创作中依附于起伏的旋律进行与充满深情、气息宽广的音调相结合,形成了他自己独特的抒情风格。
儿童歌曲:数量不多但非常富于儿童特点,反应了在反帝斗争中儿童天真活泼勇敢爱国的精神风貌。
合唱:《生产运动大合唱》全曲共分;春耕播种与参战秋收丰收四场。
整个作品的音乐主要是建立在民歌及民间歌舞音乐的基础上,同时加入了一些对农村情景的造型性的描绘。
如:《二月里来》《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杰出的、影响最大的一部大型声乐套曲,1939年完成的。
这部作品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了具有悠久历史的伟大中国人民的坚强不屈的战斗意志,多侧面的描述了在抗日战争前后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痛诉了敌人的残暴和人民所遭受的深重灾难,最后由以惊人的笔墨勾画出群众起来保卫祖国,反抗敌人的壮丽情景。
整个作品自始自终充满了激动人心的情感力量和雄伟浑厚的气魄。
全曲共八个乐章,以朗诵及乐队为背景将他们全部串联了起来,八个乐章的音乐本身都具有各自的独立性,相互之间无论在内容上,形象上以及表演形式上的对比都很鲜明。
但整个套曲是从一个基本主题思想----抗日、爱过处罚,前后连贯、相互不从、情感发展一步步高涨,直至全区感情浪潮的最高点作为中终结作品的音乐风格及音调来源方面,主要是以群众歌曲作为基础,并吸取了许多民间音乐的因素。
冼星海个人资料信息简历及简介
冼星海个人资料信息简历及简介冼星海中文名称:冼星海性别:男国别:中国生平简介中国作曲家。
曾用名黄训、孔宇。
祖籍广东番禺,1905年6月13日生于澳门,1945年10月30日卒于莫斯科。
在冼星海短促的一生中,创作生活约10余年,共作歌曲数百首(现存250余首),大合唱4部、歌剧1部、交响曲2部、管弦乐组曲4部、狂想曲1部以及小提琴、钢琴等器乐独奏、重奏曲多首。
在冼星海的创作中,数量最多、影响最广的是多种多样的群众歌曲。
其中有正面表现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采用号召性、战斗性的进行曲形式的《救国军歌》、《青年进行曲》、《保卫卢沟桥》和《到敌人后方去》;有具体展示人民战争壮美的战斗图景、将抒情性与鼓动性或描绘性与概括性结合在一起的《在太行山上》、《游击军》和《反攻》;有表现工农群众的劳动生活、采用特定的劳动音调和节奏写成的《顶硬上》、《拉犁歌》、《搬夫曲》和《路是我们开》;还有为抗战中的妇女、儿童写的《只怕不抵抗》、《祖国的孩子们》和《三八妇女节歌》等等。
在这些群众歌曲中,冼星海根据不同内容,创造具有不同个性特征的音乐形象,或以具有冲击力的节奏和挺拔高昂、富于棱角的旋律,表现激昂慷慨的情绪和威武豪壮的气势;或以气息宽广的旋律、舒缓沉着的节奏和抒情含蕴的音调,体现革命人民丰富的内心世界。
《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和影响最大的一部代表作。
作于1939年3月,并于1941年在苏联重新整理加工。
这部小说诗歌文学作品由诗人光未然作词,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痛诉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广阔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从而塑造起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
在冼星海的歌曲创作中抒情性的独唱歌曲占据著重要的位置,其中大多是为舞台剧和电影所作的插曲。
这些小说诗歌文学作品从各个不同侧面,反映了特定的人物在现实生活中的遭遇和内心感受,或倾诉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或抒发投入斗争的热切情感。
【名人故事】作曲家冼星海的故事
【名人故事】作曲家冼星海的故事冼星海,原名冼泰浩,广东番禺人,是中国近代音乐史上的重要作曲家之一。
他出生于1905年,自幼喜欢音乐,对钢琴情有独钟。
从小就展现出非凡的音乐天赋,被誉为“东方巴赫”。
冼星海的父亲是一位商人,希望他将来能继承家业。
冼星海对音乐的执着远远超过了对商业的兴趣。
为了追求音乐梦想,他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家族的生意,远赴上海进修音乐。
在上海音乐学院就读期间,冼星海展现出非凡的才华。
他学习成绩优异,不仅在钢琴演奏方面表现卓越,还开始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
他坚持练习琴技,并且广泛涉猎各种音乐风格,从古典到爵士,从中国民乐到西方交响乐,都在他的兴趣范围之内。
他的刻苦努力和不懈追求赢得了师友的赏识和认可。
1930年代,中国正处于混乱的社会时期。
冼星海深受国家疾苦的影响,决定将自己的音乐天赋用于为国家和人民谋福利。
他回到家乡广州,担任番禺市职业学校音乐教师,同时组建了学生交响乐团。
他希望通过音乐教育的方式启发更多的年轻人,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
冼星海的音乐作品充满着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情。
他的《黄河大合唱》是中国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通过描绘黄河的磅礴景象,表达了热爱祖国、关心民生的情怀。
这首曲子不仅在中国,还在世界各地广为传诵,被认为是中国音乐的一朵奇葩。
冼星海的音乐道路并不平坦。
在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他遭受到了严重的迫害。
他的音乐作品被认为是资产阶级的艺术,受到禁止和批判。
冼星海深受打击,身体也日渐衰弱。
即使在困境中,他仍坚持创作音乐,希望用音乐的力量去唤醒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980年,冼星海终于过世,享年75岁。
他为中国音乐历史做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民族音乐的典型代表”。
他的音乐才华和坚定信念,对后来的音乐创作和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冼星海的故事告诉我们,优秀的艺术家不仅要有才华,还要有高尚的人格和追求。
冼星海通过音乐为国家和人民作出了贡献,他的音乐音符充满了热爱祖国和人民的情感,激励着后来的音乐人砥砺前行。
冼星海简介
冼星海简介
冼星海(1905~1945)中国作曲家。
曾用名黄训、孔宇。
祖籍广东番禺。
1905年6月13日生于澳门,1945年10月30日卒于莫斯科。
自幼喜爱音乐。
1921年入广州岭南大学附中,并参加大学乐队活动,演奏小提琴和单簧管,还担任过指挥。
1926年到北京,入国立北平艺术专门学校学习小提琴。
1928年到上海,入国立音乐院学习小提琴。
1929年冬赴法国,在巴黎学习小提琴和作曲理论,先后从师奥别多菲尔、丹第、加隆等。
1935年春考入巴黎音乐学院杜卡教授的高级作曲班。
这期间创作了女高音独唱、单簧管与钢琴《风》和《d小调小提琴奏鸣曲》。
1935年秋回国后,在上海、武汉等地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
创作有《救国军歌》、《夜半歌声》、《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等歌曲。
1938年到延安,任教于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
创作有《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等。
1940年被派往苏联工作学习。
这期间创作完成有《民族解放交响曲》、《神圣之战交响曲》、《满江红》、《中国狂想曲》等多部管弦乐和一些声乐、器乐作品。
冼星海的音乐作品富于艺术性、民族性和时代感,一些作品如《黄河大合唱》等,已经成为中国近现代音乐发展的里程碑。
在苏联病逝后,毛泽东曾为他题写悼词:“为人民的音乐家冼星海同志致哀。
”。
谈冼星海在抗日战争时期的音乐创作
浅谈冼星海在抗日战争时期的音乐创作摘要在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7月7日—1945年8月15日),我国诞生了大量的抗战歌曲。
这些歌曲的诞生不仅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提供了精神力量,也为后来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作为抗战音乐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些音乐创作无论是在中国革命史还是中国近代音乐史中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抗战初期冼星海回国,积极的参加抗日救亡歌咏运动,并为抗战创作了很多优秀的作品,对我国30年代的音乐创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文章从冼星海的简介开始,对冼星海在抗战时期的创作背景、音乐思想、作品以及其产生的影响做出了分析。
这为许多音乐爱好者提供了更好的学习资料,他们能更进一步的了解冼星海的抗战歌曲的艺术魅力,从而能更好地了解中国抗战时期音乐家的思想。
关键词:冼星海,抗战歌曲,音乐,代表作。
AbstractA lot of war songs were born during Anti Japanese War (July 7, 1937 to August 15,1945) . These songs are born not only provide spiritual strength for the victory of the Chinese revolution, but also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the later development of Chinese folk music.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musical culture of the war, whether in history or the history of the Chinese revolution in modern China ,Anti-War Songs music occupies a very important position. Initial resistance Xian Xinghai home,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singing for anti-Japanese movement, and created a lot of good works for the war ,which made a great contribution on our country music of the 1930s . From Xian Xinghai Introduction first, Articles made the analysis on creative background during the war, musical ideas, works and their impact.This provides for a number of music lovers a better learning materials, they can further understand the war songs Xian Xinghai artistic charm, so that they can better understand the thinking of Chinese Anti-Japanese War musicians. Keywords: Xian Xinghai, war songs, music, representative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前言 (1)一冼星海生平经历 (2)二冼星海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救亡歌咏运动(革命运动与音乐创作) (3)(一) 救亡歌咏运动背景 (3)(二) 冼星海在此运动中的贡献 (3)三抗战时期冼星海的代表作品及它们在创作技法与创作观念方面的特色 (4)(一)冼星海的创作 (4)(二)代表作品 (4)(1)在歌曲领域 (4)(2)在合唱领域 (4)(3)在器乐领域 (5)四抗战时期冼星海音乐评论和音乐理论研究的成果 (6)(一)对抗战时期冼星海音乐的评论 (6)(1)具有艺术的气魄 (6)(2)具有强大的力量 (6)(3)具有雄壮性 (7)(4)具有醇厚的民族风格 (7)(二)冼星海音乐研究理论的成果 (7)(1)学生时代的音乐思想 (7)(2)救亡歌咏运动时的音乐思想 (7)(3)延安时期的音乐思想 (7)五冼星海作品及思想对时代的影响 (8)(一)在当时的影响 (8)(二)在其后的影响 (8)参考文献 (9)致谢 (10)附录 (11)前言在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7月7日—1945年8月15日),我国诞生了大量的抗战歌曲。
中国近代作曲家冼星海生平简介
中国近代作曲家冼星海生平简介冼星海,曾用名黄训、孔宇,中国近代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有“人民音乐家”之称。
师从著名提琴家帕尼·奥别多菲尔和著名作曲家保罗·杜卡斯。
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国近代作曲家冼星海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冼星海生平简介冼星海1905年出生于澳门,祖籍为广东番禹,是中国近现代非常有名的作曲家、钢琴家。
因为所作的音乐作品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就被称作人民音乐家。
冼星海这个名字逐渐在被遗忘,现在的年轻人很多都会问冼星海是什么人,但大家绝对不会忘记的就是他的黄河大合唱。
冼星海的出生并不好,他是生在澳门一个非常穷苦的家庭。
6岁的时候冼星海就跟随母亲去到了新加坡,就在养正学校读书,当时养正学校有一个叫做区健夫的老师就看到了冼星海在音乐上的天赋,就将他选进学校的军乐团,这使得冼星海正式的接触乐器与音乐的系统训练。
后来冼星海的母亲为了让他接受更好的教育就将他送回了广州,13岁的冼星海就开始在岭南大学就是现在的中山大学开始学习小提琴。
为了补贴家用在学习之余冼星海还售卖一些学习用品以及加入岭南音乐银行。
1926年冼星海考入背景大学音乐传习所,1929年去巴黎留学,1934年考入考入巴黎音乐学院高级作曲班,学习作曲兼学指挥,他是当时第一个考进这个班的中国人。
后来冼星海就开始了救亡创作,大家所熟悉的黄河大合唱、在太行山上、到敌人后方去、生产运动大合唱都是出自于冼星海之手。
后来由于长期的创作劳累以及营养不良,冼星海的肺病越来越严重,于1945年10月31日病逝于克里姆林宫医院,年仅40岁。
冼星海的代表作品冼星海一生为了国家创作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给了当时中国人民很多的激励与前进的动力。
像生产运动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民族解放等等都符合当时国家的现状,冼星海总是能从现实出发创作出贴合人民的作品。
但说到冼星海的代表作品就不得不说黄河大合唱,这应该算是冼星海影响最深的一首作品,在现在很多小学初中的教科书上还是可以看见这首作品。
冼星海简介 冼星海的资料 冼星海生平
冼星海简介冼星海的资料冼星海生平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冼星海冼星海简介冼星海的资料冼星海生平冼星海(1905~1945),中国近现代著名的音乐家,中国作曲家。
曾用名黄训、孔宇。
祖籍广东番禺。
1905年6月13日生于澳门一个贫苦船工的家庭,1918年入岭南大学附中学小提琴,1926年入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国立艺专音乐系学习。
1928年进上海国立音专学小提琴和钢琴,并发表了著名的音乐短论《普遍的音乐》。
1929年去巴黎勤工俭学,从师于著名提琴家帕尼·奥别多菲尔和著名作曲家保罗·杜卡。
冼星海1931年考入巴黎音乐院。
在肖拉·康托鲁姆作曲班学习。
留法期间,创作了《风》《游子吟》《d小调小提琴奏鸣曲》等十余首作品,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大量战斗性的群众歌曲,并为进步影片《壮志凌云》《青年进行曲》,话剧《复活》《大雷雨》等谱写音乐。
抗战开始后参加上海救亡演剧二队,后去武汉与张曙一起负责开展救亡歌咏运动。
1935年至1938年间,创作了《救国军歌》《只怕不抵抗》《游击军歌》《路是我们开》《茫茫的西伯利亚》《祖国的孩子们》《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等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
1938年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并在“女大”兼课。
教学之余,创作了不朽名作《黄河大合唱》和《生产大合唱》等作品。
1940年去苏联学习、工作,1945年10月30日卒于莫斯科。
在冼星海短促的一生中,创作生活约10余年,共作歌曲数百首,大合唱4部、歌剧1部、交响曲2部、管弦乐组曲4部、狂想曲1部以及小提琴、钢琴等器乐独奏、重奏曲多首。
在冼星海的创作中,数量最多、影响最广的是多种多样的群众歌曲。
其中有正面表现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采用号召性、战斗性的进行曲形式的《救国军歌》《青年进行曲》《保卫卢沟桥》和《到敌人后方去》;有具体展示人民战争壮美的战斗图景、将抒情性与鼓动性或描绘性与概括性结合在一起的《在太行山上》《游击军》和《反攻》;有表现工农群众的劳动生活、采用特定的劳动音调和节奏写成的《顶硬上》《拉犁歌》《搬夫曲》和《路是我们开》;还有为抗战中的妇女、儿童写的《只怕不抵抗》《祖国的孩子们》和《三八妇女节歌》等等。
画家音乐家名人故事:作曲家冼星海的故事
画家音乐家名人故事:作曲家冼星海的故事冼星海,曾化名黄训,原籍广东番禺县,1905年生于澳门贫苦的船工家庭。
他出生前父亲就已去世,靠母亲做佣工和祖父接济生活。
他6岁进私塾。
祖父病逝后,他失学而随母亲去了新加坡。
他于1918年回国,因交不起学费而入了广州的岭南大学基督教青年会所办的义学,参加了学校的管乐队。
此时,他已经表现出音乐方面的天赋。
冼星海在音乐上可谓大器晚成。
他在20岁左右才开始学拉小提琴,被同事们戏谑地称为宰鸡能手拉小提琴像杀鸡一样难听。
他刚到巴黎时,也是大部分时间用于解决温饱。
后来,他遇到那里的中国留学生马思聪,并由他引见了法国巴黎歌剧院首席小提琴奥别多菲尔和音乐大师加隆。
大师们钦佩他的毅力,破例免去了他每月各200法郎(约合10块银元)的学费。
他根据唐朝诗人杜甫着名的诗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而创作的奏鸣曲《风》,排上了巴黎音乐学院新作品演奏会节目单,并在电台播出,从此有了名气。
1929年,冼星海来到素有世界音乐文化中心的法国巴黎学习音乐。
他靠在餐馆跑堂、理发店杂役等维持生活,在塞纳河畔梧桐树下几次晕倒,险些被法国警察送进陈尸所。
后来,他考入巴黎音乐学院高级作曲班,师从着名提琴家奥别多菲尔和着名作曲家杜卡斯,写下了早期作品《d小调小提琴奏鸣曲》、《风》等。
1935年夏,他谢绝了巴黎音乐学院的挽留,回国投入抗日救亡。
1934年,冼星海考入巴黎音乐学院高级作曲班,学习作曲兼学指挥。
他是该班几十年来的第一个中国考生,由于衣着不够华丽,险些被法国门警所阻而不得入考场。
考试后,主考老师杜卡斯代表全体评委宣布:我们决定给你荣誉奖,按照学院的传统规定,你可以自己提出物质方面的要求。
冼星海只说了饭票两个字,就再也说不出话来了。
音乐可以反映出一个民族的命运。
冼星海在西方求学期间,饱受西方列强对弱小民族的歧视。
回国途经伦敦时,英国海关竟不准他入境,被扣几个小时。
回国后,他曾指挥上海工部局的管弦乐队演奏贝多芬《第八交响曲》,可这个乐队从指挥到演奏者却没有一个中国人。
冼星海(1905-1945) 中国近现代著名的音乐家1931年考入巴黎音乐
问题探究
1.本课的题目是《黄河颂》,其中哪个字 是关键,也是题眼? 颂
2.开头点题后,作者并没有直接去颂而是 在描写黄河,如果在文中找一个字来统领, 应该是哪个字? 望
3.歌词中 “啊!黄河!”出现了几次?起
了什么作用?
三次。“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
部分从分为三个层次。
43
问题探究
41
3 你一泻万丈,浩浩荡2 把中原大地,劈成 南北两面。
荡,向南北两岸,仃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2.阅读理解测评 (l)文章题目为 “河颂”。,作者从哪
几方面歌颂了黄河? (2)在诗歌的主体部分,为什么要写一
段 "望黄河"的内容? (3)诗歌的第一节和第三节各有什么作
用? (4)你知道哪些赞颂黄河的诗歌?请至少写 出三句。
4.诗歌从哪几个方面来歌颂的?
从三个方面:①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②黄 河保卫了中华民族。③黄河激励了中华民族。
5.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号召中华儿女 学习黄河精神。
6.作者心目中的黄河象征什么?具有 什么精神?
象征了中华民族,具有伟大坚强的精神。
44
教改先锋网[] 免费提供下载! 精品课件,优秀教案,免费试卷
45
28
“啊!黄河”在诗中反复出现几次?说说 它有什么作用?
把从“啊! 是摇篮,养育了中华民族
黄河”到
实
↓ “发扬滋 是屏障,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
长”分成
三个层次 是臂膀,黄河激励了中华民族虚
由实到虚 环环紧扣 逐步深入
29
赏析、探究:
1、歌词部分并没有立即开始歌颂, 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 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这一部分, 应该是哪个字?统领到哪?
音乐天才冼星海的艺术成就概述
音乐天才冼星海的艺术成就概述
李洁
【期刊名称】《兰台世界》
【年(卷),期】2012(000)022
【摘要】冼星海(1905年6月13日-1945年10月30日),曾用名黄训、孔宇,祖籍广东番禺,出生于澳门,是中国近代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冼星海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大量题材丰富、体裁多样、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音乐作品,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他于1939年所作的大型声乐作品《黄河大合唱》在中国近代音乐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被认为是反映中华民族解放运动最具代表性的音乐史诗.由于在音乐方面的巨大贡献,冼星海被毛泽东誉为“人民的音乐家”.
【总页数】2页(P82-83)
【作者】李洁
【作者单位】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前教育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音乐大师陈培勋的艺术成就概述 [J], 陈海燕
2.评《冼星海》的艺术成就与艺术启示 [J], 陶德宗
3.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纪念冼星海逝世50周年 [J], 刘恒之
4.少年冼星海的音乐之路——冼星海马来亚生活初探 [J], 魏艳; 常钰
5.广州市文广新局与我院共同举办“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与不朽名作《黄河大合唱》赏析音乐会”纪念冼星海诞辰110周年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人物简介——冼星海
1905年6月13日,冼星海在澳门海边一个疍民 的船上降生了,一直到6岁,他基本上都是在澳门长 大的。幼年的冼星海也随着母亲在海上漂荡,在 祖父忧伤绵长的萧声中,在渔民喜忧参半的民谣 中长大。 冼星海6岁就辗转随母亲到了新加坡,进入了 新加坡的养正学校,也就是在学校的音乐课开始 了音乐之旅。养正学校的区健夫老师,最先赏识 冼星海的音乐秉赋,并选他进入学校军乐队,让 他开始接触乐器和音乐训练。当时的养正校长林 耀翔,接受岭南大学专为华侨子弟返国升学所设 的华侨学校校长一职,冼星海正是他亲自带往广 州升学的20名养正学生之一。
• 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1918年, 母亲黄苏英想方设法来到广州,把13 岁的冼星海送进了岭南大学附中的义 学学习小提琴,正式开始专业学习音 乐。在这里,母子两人整整度过了6年。 冼星海在学校努力学习,功课一直很 好,而最令他着迷的是音乐课,这让 他从小在祖父的萧声和教堂唱诗班里 获得的音乐感受有了发展的天地,他 参加了义校的唱诗班和管弦乐队。 • 进入岭南大学附中本校后,为了 贴补家用,冼星海依靠每天售卖两个 钟头的书籍纸笔等物,和加入“岭南 银行乐队”这两件工作,来维持学费 和伙食费。他在乐队里担任演奏直箫, 后来成了附中管弦乐队的指挥,被广 州人称作“洋箫”的单簧管,他也吹 得很有韵味,由此,他得到了一个雅 号“南国箫手”,连有名的培正中学 也请他去做音乐教员和乐队指挥。
• 在冼星海短促的一生中,创作生活约10余年,共作歌曲数百首(现 存250余首),大合唱4部、 歌剧1部、交响曲2部、管弦乐组曲4部、 狂想曲1部以及小提琴、钢琴等器乐独奏、重奏曲多首。在冼星海的 创作中,数量最多、影响最广的是多种多样的群众歌曲。 • 其中有正面表现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采用号召性、战斗性的进行曲 形式的《救国军歌》;有具体展示人民战争壮美的战斗图景、将抒情 性与鼓动性或描绘性与概括性结合在一起的《在太行山上》;有表现 工农群众的劳动生活、采用特定的劳动音调和节奏写成的《顶硬上》 和《路是我们开》;还有为抗战中的妇女、儿童写的《只怕不抵抗》 《祖国的孩子们》等等。 • 在这些群众歌曲中,冼星海根据不同内容,创造具有不同个性特征的 音乐形象,或以具有冲击力的节奏和挺拔高昂、富于棱角的旋律,表 现激昂慷慨的情绪和威武豪壮的气势;或以气息宽广的旋律、舒缓沉 着的节奏和抒情含蕴的音调,体现革命人民丰富的内心世界。 • 冼星海的四部大合唱《生产运动大合唱》《黄河大合唱》《九一八大 合唱》《牺盟大合唱》,其中《黄河大合唱》最为出名,也是最重要 的和影响最大的一部代表作。
评《冼星海》的艺术成就与艺术启示
评《冼星海》的艺术成就与艺术启示【摘要】电视连续剧《冼星海》是近几年来现代艺术家传记片中的佳作。
该剧最重要的艺术成就是对人民艺术家冼星海形象的成功塑造和出色的音乐表现。
它以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界为主要时代背景,生动展示了冼星海的人生经历、艺术生涯和成长之路,深情讴歌了他对挽救民族危亡和创造民族音乐所做出的卓越奉献。
这种书写中华赤子、弘扬浩然正气的创作追求,对推动当下文艺创作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冼星海》形象分析音乐表现艺术启示在新世纪中国荧屏上的现代艺术家传记片中,最吸引人和最震撼人的作品,无疑是央视一套于2005年8月在每晚黄金时间中首播并于2009年在央视重播的《冼星海》。
这部由王朝柱编剧,段果平等执导,马晓伟主演和广东电视台等多家单位制作的电视连续剧。
不仅是近几年来现代艺术家传记片中不可多得的佳作,并是近几年中影视界纪念抗战胜利的多部影视中最靓丽的风景线之一。
《冼星海》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
但其中最重要的还是它对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形象的成功塑造。
作为一部传纪体电视连续剧,它没有线型铺叙冼星海的一生,而是在他的40度春秋中截取了最为重要的一段,即赴法留学到在延安创作演出《黄河大合唱》这10余年的人生经历、艺术生涯和成长之路,并以此串联起广东、巴黎、上海、武汉和延安等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空间,组接起中国人民抗日救亡斗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画卷,在一系列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和一种悲壮激越的时代氛围中完成了对冼星海精神性格系统的多侧面揭不。
作品对冼星海在法国7年求学生涯的描写是感人至深、撼人心旌和启人心志的。
“为了音乐、为了艺术”,同时也为了振兴民族的音乐事业,他跪别慈母、远渡重洋,奔向法国、走进巴黎。
然而。
巴黎音乐学院的大门没有向他敞开,一起压向他的是饥饿、寒冷、孤苦、挫折和嘲讽。
面对着在异国它乡的生存困境和求学困境,冼星海是坚强执着和锲而不舍的。
凭着自己的挣扎拼搏,当然也多亏老王、露易斯、古久里等中外友人的倾力相助和杜卡斯教授的慧眼识人,冼星海终于打破了中国学生进不了巴黎音乐学院高级作曲班的历史神话,并以他的勤奋、诚实、音乐天赋、富于创造和民族的艺术气质成为印象派音乐大师杜卡斯教授最满意并寄予厚望的学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并参加了学校的管乐队。这时期冼星海音乐 星海无法回到延安,被迫羁留在外。长期劳 这些作品大多以民间音乐为基础,进行一定
方面的天赋开始崭露头角,由于擅长吹奏黑 累和供给匮乏使他的肺病加剧。但在此期间 的艺术加工而成。与那个时代通常反映劳动
管而拥有了“南国萧手”的美誉。1926 年,冼 仍抱病完成了 《民族解放交响乐》、《满江 人民痛苦生活的作品不同,冼星海创作的劳
档案·溯源·da ng'a ns uyua n
冼星海
入巴黎音乐学院,进入肖拉·康托鲁姆作曲 入到人民中间去,从思想上与人民相结合,
班学习,他也成为该班第一位来自中国的学 使音乐真正成为人民的艺术。冼星海的重要
生。这期间冼星海发表了早期作品《d 小调 作品几乎都创作于他生命中的最后十年,这
小提琴奏鸣曲》、《风》、《游子吟》 等。1935 时期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抗日战争,
年,冼星海回国投入到如火如荼的抗日救亡 抗日爱国也成为其创作的主旋律。而从题材
运动中,开始创作战斗性的群众歌曲,并担 来说,他所创作的歌曲可以大致分为几类。
任进步影片《壮志凌云》、《夜半歌声》、《青年 (1)充满战斗力的歌曲,如《救国军歌》、《战
进行曲》等的音乐指导,1937 年为话剧《复 歌》、《到敌人后方去》、《青年进行曲》、《路是
量题材丰富、体裁多样、具有鲜明民族风格 乐运动。从回国至 1938 年,冼星海创作了 《到敌人后方去》成为当时脍炙人口的歌曲。
的音乐作品,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他 《救国军歌》、《游击军》、《到敌人后方去》、 (2)抒情类的歌曲,主要有《黄河之恋》、《在
于 1939 年所作的大型声乐作品 《黄河大合 《在太行山上》等许多歌曲。这年冬天,武汉 太行山上》、《做棉衣》、《夜半歌声》 等作品。
进入学校读书。正是在新加坡养正学校,年 片《延安与八路军》的后期制作与配乐,冼星 来更是成为游击队队歌,极大地鼓舞了中国
幼的冼星海开始接触音乐。1918 年,冼星海 海前往苏联。次年卫国战争爆发,该纪录片 人民的抗日斗志。(3)劳动歌曲,包括有《二
回到广州,进入岭南大学附中学习小提琴, 的制作被迫中断。时局混乱和交通阻隔使冼 月里来》、《搬夫曲》、《起重曲》、《抬土歌》等。
琴家托诺夫,学习理论和小提琴,同时兼任 了题词“:为人民的音乐家冼星海致哀。”[1]6-7 们年纪小》等作品[2]124-126。冼星海创作的儿童
北大图书馆助理以维持生活。第二年,冼星
二、冼星海的艺术成就
歌曲虽然不多,但真实地反映了在抗日救亡
海进入上海国立音乐学院学习,主修小提琴
冼星海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将近 600 时期,中国儿童热爱祖国、勇敢活泼、团结战
唱》在中国近代音乐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 失守前,冼星海舍弃优厚的物质待遇,奔赴 这类作品或是与战斗性相结合,用音乐来反
被认为是反映中华民族解放运动最具代表 延安并出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 映群众的丰富内心世界,或是为电影话剧所
性的音乐史诗。由于在音乐方面的巨大贡 负责教授音乐理论、作曲、音乐史及指挥等 谱的音乐,用舒缓抒情的旋律来表现人物充
和钢琴,期间发表了著名的短论《普遍的音 首作品,现存于世的有 250 首左右。另外还 斗的形象,并运用音乐对少年儿童进行了爱
乐》。1929 年,因参与学潮活动,包括冼星海 有四部大合唱、四部交响组曲、两部交响乐、 国主义思想教育。
在内的 12 名学生被迫退学,冼星海进入由 一部歌剧及一些器乐作品。在冼星海的艺术
星海卖掉小提琴,在朋友的资助下考入北京 红》、《中国狂想曲》等作品。1945 年,冼星海 动歌曲充满了乐观的精神,树立了解放区劳
大学音乐传习所,师从现代音乐教育的开拓 病逝于克里姆林宫医院,年仅 40 岁。延安各 动群众积极向上的新形象。(4)儿童歌曲,包
者与奠基者萧友梅博士和著名的俄国小提 界自发为他举行了追悼会,毛泽东亲笔书写 括《祖国的孩子们》、《只怕不抵抗》、《谁说我
冼星海还创作了许多非常有影响力的
田汉所组织的南国电影剧社。同年依靠勤工 创作中,群众歌曲具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冼 大型声乐作品,如《黄河大合唱》、《九一八大
俭学,冼星海来到世界音乐文化中心法国巴 星海很早就意识到,音乐应该是属于人民大 合唱》、《军民进行曲》、《生产大合唱》 等,其
黎学习,师从著名小提琴家、巴黎国立剧院 众的。在其 1929 年发表的《普遍的音乐》中 中《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最具影响
庭,父亲在其出生前便已去世。冼星海依靠 行曲》、《生产运动大合唱》、《黄河大合唱》、 命激情的同时,也洋溢着深情浪漫的军民之
母亲做佣工和祖父的接济生活。祖父去世 《九一八大合唱》等作品,受到延安广大军民 情,生动表现了革命根据地军民团结抗战的
后,6 岁的冼星海与母亲来到新加坡,开始 的热烈欢迎。1940 年 5 月,为完成大型纪录 斗争生活。推出之后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后
献,冼星海被毛泽东誉为“人民的音乐家”。 重要课程。1939 年 6 月,冼星海加入中国共 满情的情感世界。《在太行山上》是这类作
一、冼星海的生平
产党。在延安的一年多时间里,冼星海进入 品中的佼佼者。这首歌的旋律实现了战斗性
冼星海 1905 年出生于澳门一个贫苦家 了一个创作巅峰,先后创作谱写了《军民进 与抒情性的有机结合,充满了庄严肃穆的革
10 月 30 日),曾用名黄训、孔宇,祖籍广东 救国思想。同年又在武汉加入了由周恩来、 类作品的代表作,冼星海通过挺拔矫健的旋
番禺,出生于澳门,是中国近代著名的作曲 郭沫若领导的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与 律、流畅灵活的节奏,塑造了游击战士果敢
家、钢琴家。冼星海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大 共产党人张曙一起主持武汉的抗战救亡音 机智、灵活敏捷、豪迈乐观的英勇形象,使
活》、《大雷雨》等谱曲。
我们开》等等作品。这类作品大多旋律激昂
抗战爆发后,冼星海毅然加入上海演剧 向上、节奏铿锵有力,充分反映了中国人民
音乐天才冼星海的艺术成就概述 □ 李 洁
冼星海 (1905 年 6 月 13 日—1945 年 第二大队,深入到浙江、河南、湖北等地宣传 英勇无畏的抗日斗争。《到敌人后方去》是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