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走势与地方政府管理

合集下载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走向共同富裕的需要。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 要,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精髓就是从“先富到后富再到共同富裕”。指出: “我们提倡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是为了激励和带动其他地区也富裕起来,并且先富起来的地区帮助落后的地区 更好的发展。”在视察南方讲话中,小平同志又一次强调了这个问题,他说:“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 现共同富裕。”同时,他又指出:“如果富的愈来愈富,穷的愈来愈穷,两极分化就会产生,而社会主义制度就 应该而且能够避免两极分化。”
建国后,为了冷战时期备战的需要,国家曾以优惠的财政政策和大量的投资加快内地的工业发展。这一政策 限制了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从而使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逐渐缩小。然而,由于中西部地区自然环境和经 济环境基础较差,投资回报率明显低于沿海地区,多项数据都表明了这种强调内地发展的政策在很大程度上牺牲 了整体经济发展的效率,表面上缩小了内部差异,实际上导致了中外差异的扩大。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经济学术语
01 特点介绍
03 形成 05 国内演变
目录
02 现实意义 04 走势趋向
基本信息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指对一定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有关全局性、长远性、关键性的问题所作的筹划和决策。 说得更具体些,是指在较长时期内,根据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估量,考虑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 方面关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所要达到的目标、所应解决的重点和所需经历的阶段以及必须采取的对 策的总筹划和总决策。
总结建国以来区域经济布局的经验教训,人们理性地认识到,东部沿海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是矛盾统一的。 不顾东西部地区的客观差异,人为地推行均衡发展政策,实践证明是行不通的。指出:“我们讲共同富裕,但也 允许有差别。”他认为搞平均主义的同步富裕、同时富裕,不符合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原则,只是一种空想,其 结果只能造成共同贫穷。因此他再三强调:“过去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实际上是共同落后、共同贫穷, 我们就是吃了 战略性 长期性 稳定性 政策性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目标_内容及政策调控_臧天宇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目标_内容及政策调控_臧天宇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贸易经济类核心期刊203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目标、内容及政策调控引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20世纪90年代初在我国政府宏观经济管理实践中产生的,并由相关领域学者提炼阐发的一个政策性概念。

其早期论述见于1991年全国人大七届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以及李鹏在会上就该纲要所做的报告。

而学界的早期研究可追溯到1993年刘再兴发表的《九十年代中国生产力布局与区域的协调发展》以及次年出版的《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近20年来,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概念在政府文件中得到不断丰富和完善,而经济学界也一直将之作为热点进行深入研究。

但由于其突出战略性和目标性的特点,对概念的论述相对零散,没有形成完整体系。

不少研究就政策论政策,忽视对内涵和机制的分析。

由于缺乏坚实的理论支撑,概念的有效性也渐渐受到学者的质疑。

因此,本文从相关的政策文本出发,结合学术文献,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涵进行阐述。

具体的,从目标、内容和政策调控三个角度进行剖析。

■ 臧天宇(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北京 100871)▲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高铁时代区域经济协调 发展重点与支撑政策研究”(11AZD093)阶段成果◆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目标框架(一)政策制定的战略初衷了解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提出的特定历史背景,有助于理解其战略初衷。

事实上,协调发展战略是我国第三代区域发展战略。

在此之前,我国的区域经济布局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阶段一:“一五”期间以“沿海-内地”为主线进行工业布局。

五年间,东中西三地区的投资配比为36.9%、28.8%和18%,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工业布局过分集中在沿海少数点上的缺陷,推动了总体工业产值增长,缩小东西部发展差距。

阶段二:“三五”、“四五”大三线建设时期,生产力布局整体西移。

“三五”期间,东中西投资配比为26.9%、29.8%和34.9%。

论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地方政府行为

论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地方政府行为

负 面 影 响
() 1 导致 地 方 保 护 主 义 的盛 行 , 碍 统 一 、 争 、 序 市 以 及 区域 经 济 协 调 发 展 战 略 。在 目前 市 场 经 济 还 不 发 达 的 妨 竞 有 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 政策 能够弥 补市场 缺陷 , 促进 场 的建立 。打破 计划 经 济 条件 下市 场 的行 政分 隔 , 立统 情 况下 , 建

竞 争 有 序 的 市 场 体 系 是 区 域 经 济 协 调 发 展 的 必 然 要 求 。 市场体制 的完 善和市场 机制 的健 全 。国家的宏 观调控 政策 而当前地方政府 出于 自身利 益考 虑 , 地方 主义 , 力发展 对 于 促 进 区域 经 济 的协 调 发 展 乃 至 全 国 经 济 的 发 展 具 有 重 搞 大
关键词 : 域经 济一体化 ; 方政府行为 ; 能转 变 区 地 职 中图 分 类 号 : 0 1 5 F 6 . 文 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6 23 9 (0 8 0 —0 80 1 7 —1 8 2 0 )20 7 —2
区域 经 济 一 体 化 是 市 场 经 济 的 内 在 需 求 , 着 我 国 市 体 , 随 同时又缺乏行之有效 的制度 约束 。于是 , 在政 绩最 大化 场 化 进程 的 不 断 加 快 , 域 经 济 一 体 化 成 为 必 然 的 趋 势 。 而 又 缺 乏 约 束 的条 件 下 , 地 方 政 府 掀 起 了“ 资 热 ” 纷 纷 区 各 投 、 但是 , 目前 我 国 区域 经 济 发 展 不 平 衡 , 域 经 济 一 体 化 的 程 上 项 目 、 形 象 工 程 。各 地 方 政 府 在 效 果 上 急 功 近 利 , 衷 区 搞 热 效 而 交 度 还 很 低 , 展 的速 度 还 比较 慢 , 其 是 区域 经 济 协 调 发 展 于 周 期 短 、 益 快 的 项 目 投 资 , 农 业 、 通 设 施 等 设 施 建 发 尤 与 行 政 区 划存 在 矛 盾 和 冲 突 。在 现 有 的 行 政 体 制 内 , 一 设 相 对 滞 后 , 就 必 然 造 成 了 重 复 建 设 、 构 趋 同 和 效 益 低 每 这 结

浅析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浅析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浅析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摘要:本文通过论述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必要性,进一步阐述了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应采取的一系列做法,扬长避短,更好促进当代经济发展。

关键词:地方政府区域经济政府作用一、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作用的必要性区域经济发展包括居民生活环境的改善、经济结构的转变、公共事业的发展等。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应该以市场为基础手段,区域经济发展也应该遵循着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但市场并不是万能的,在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些领域,市场是无效的或是缺乏效率的。

这就需要地方政府发挥自己的作用,引导区域经济健康发展。

1.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资源配置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达不到帕累托最优的各种情况。

在市场失灵下,公共产品不能实现完全、公平的供给。

因此,克服市场失灵通常要求政府的干预。

但是,地方政府对市场活动的介入和干预,只能是辅助性的、补助性的,而不能过度的进行强权干预,违背市场经济规律。

2.政府利益地方化在地区差距日渐扩大的背景下,受地方利益的驱使,各地方政府或以公开的形式,或以隐蔽的形式实行地方保护主义。

产生了一系列阻碍区域经济发展的异化行为,各地区进一步扩张面临的共同障碍,是行政体制分割,各自为政,行政性区际关系替代了市场性区际关系,难以做到资源的优化配置。

3.公共服务缺乏政府的公共服务是指以政府为主的公共部门生产的、供全社会共同消费、平等享受的公共产品和服务。

长期以来,我国地方政府在公共产品的提供上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对经济建设和公共事业的投人不平衡,偏重生产性和盈利性的经济类基础设施(交通、水电、通讯等),而对社会保障、文化教育、环境保护等公共事业的投入不足,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二是在公共事业的投人上,又没有把经营性和非经营性的分开,导致公共产品领域不断扩大,给财政造成沉重的负担,使财政支出捉襟见肘,这既限制了基础设施的发展,又限制了公共事业的发展。

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的地方政府管理创新

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的地方政府管理创新

济的发展 . 方政府必须在观念、 地 组织及文化等 多方 面不断创新。
【 关键 词】 区域 经济一体化 ; 地方政府管理 ; 管理创新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 , 区间经 济往来的不断加 深 , 地
执法作为剑收手段 , 以罚款代替执法 ; 三是执法行为不 文明 , 态度粗暴 ;
1观 念创 新 、
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制 定本 区域 经 济 发 展 的 战 略 规 划 、

只有从观念上全面创新 , 才能进一步解放思想 , 更好 地指导具体行
制定战略规划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制定者必须高瞻远瞩 、 放眼 动上的创新。第一 , 责任理 念。责任意识 的缺失 以及 由此 带来滥 用权 未来 , 同时必须符合实际 、 切实可行。充当 。 战略家 的地方政 府必须深 力 、 违法行政、 法犯法等状 况 , 执 正急切 地呼唤着 必须强化 公务人 员的 并确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责任机制 , 地方政府 真正 使 刻领会国家宏观发展战略精神 , 制定适合本地经济发展 的战略规划 , 加强 责任感和诚信 意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对区域发展的协调和指导 , 实现区域社会 、 经济和生态之间的和谐发展。
二、 地方政府管理 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地 方政 府 角 色错 位 、
全面改革 , 使社区建设逐渐由政府主导变为社会主导 , 并在 全区范围内 全面推行社区居 委会直选 , 以达到 并推动社 区居委会 自治 。对于 好的
经验 , 可以在 全国范围内条件成熟的地方推广。
3 文 化创 新 、
发展 。 3 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服务 、
道德、 损害社会公正 。
2 组 织创 新 、

地方政府要以服务行政为理念 , 培育区域合作发展的市场 机制, 营 地方政府组织的创新 , 可以大量地借鉴企业组织好 的经验 , 例如扁 造一个成熟 、 开放的市场经济环 境 ; 向区域 内的各类群体和组织提 供基 平化。尽 量减少政府组织的层 次 , 以使政府决 策部 门尽 量接近 企业 可 于 区域合作发展的政策 、 息等公共服务 。在当今 竞争 日益激烈 的情 和居民 , 信 直接为企业和居 民服务。 由市 管县到省 管县 的转变就是 减少 况下, 各地方政府必须为外来的投资者 创造一 个良好的投资环境 , 以吸 行政层次 的例子 。目前我国 已有包括 四个直辖 市在 内的 2 2个省 份进 引外来投资 。

区域经济政策与发展战略

区域经济政策与发展战略
二是政府通过各项财政措施,根据变化了的经济 环境和条件,调整区域经济运行的目标,使之更 符合客观实际。
三是为特定地区的企业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使 他们能更快担负起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14
二、区域金融政策
(一)区域货币政策主要是指通过对区域内货币 的供给和流通状况进行调控,来影响区域经济 活动水平的经济政策。
▲区域规划的性质及特点 发挥优势
兼顾全局
▲区域规划的制定原则
效益原则
城市发展规划
▲区域规划的主要内容
工业区域规划 资源开发区
区域规划
风景旅游区
区域规划
农业区开发规划
综合性区域规划
44
第四节 地方政府在 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职能
(一)制定区域经济发展的目标 1、经济发展的目标 2、为实现目标而采用的手段
10
(一)区域财政政策的目标 1、区域经济发展的效率目标 2、区际公平目标 3、区域发展的稳定性目标
11
(二)区域财政政策的职能
1、调节资源配置: 一是通过财政手段扶持公共产品的生产,以满
足社会对公共产品的需要; 二是运用财政手段支持产业结构高度化和对社
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带动效应的产业; 三是利用财政手段限制污染环境、掠夺性资源
(二)区域资本政策主要是指通过对区域资本市 场的培育和发展,进行内部积累、横向集中和 社会化控制等资本经营,来实现企业制度创新、 经营机制转换和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系列政策。
15
三、区域产业政策
产业政策是以区域经济各产业为 对象,通过对各产业的保护、扶植、 调整和完善,直接或间接参与产业 或企业的生产经济活动的总称。
(2)保护和扶植幼小的战略产业。 (3)淘汰或援助衰退产业。

构建服务型地方政府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构建服务型地方政府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绵 尔
摘要 : 地方政府在 区域经济发展 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 是在经济 转型期 , 方政府作 为中 地
央政府 的政策执行者 ,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的驱动力 ; 是 作为 国有地 区经 济的投 资人和保护 人 , 作
墨 为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导者, 又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难点所在。服务型政府的定位能有效地解
先, 区域经济协 调发 展离 不开地 方政 府制 定 的灵活政 策。
由于 中国各地区的资源条件 、 会和经 济特点都具 有较大 社 差异 , 区域经 济发 展水平 和 市场 发育程 度极 不平衡 , 各 而 中央制定 的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政 策具有宏 观性 和系 统性 , 很难适应千差万别的具体 情况 , 容易造 成一刀切 和经济结 构趋 同的不 良效果。在区域调控 方面 , 方政府 也确实 比 地 中央政府更具备有利条件 , 不仅 熟悉本 区域 的社 会经济情 况, 有利 于加强 宏观调 控 的有效 性 , 而且 可 以从 区域 的全 局利益出发 , 合全 国经 济整体 发展 的 战略需 要 , 分 发 结 充
推 动 区域 经 济协调 发展
维普资讯
第2卷 2
第2 期
重 庆 工 学 院 学 报 ( 会科 学 ) 社
Junl f hnqn stt o T cnl y Sc l cinc ) or ogigI tuef eh o g( oi S e e aoC ni o a
社会要 和谐 , 首先要发 展。社会 和谐在很 大程 度上取 决于社 会生产力 的发展水 平 , 决于 发展 的协调 性。逐步 取 缩 小区域经济 社会 发展差 距 , 促进 区域 经济 协调 发展 , 既 是经济 问题 , 也是 关 系全 局 的政 治 问题 和 民生 问 题。所 以,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 的《 定》 决 把促进 区域经济 协调发

经济协调发展、区域合作共治与地方政府协同治理

经济协调发展、区域合作共治与地方政府协同治理

(1.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23;2.青岛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山东青岛266071)经济协调发展、区域合作共治与地方政府协同治理余璐1,戴祥玉2摘要: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区域协调发展趋势不断强化的背景下,大量的跨区域公共问题亟须有效治理。

协同治理理论为经济协调发展中的地方政府推进合作共治的治理路径指出了可行方向。

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协同治理阻滞因素主要源自治理环境层面的资源短缺和配套制度滞后、治理方式层面的治理流程不畅、治理结构层面的结构失衡和分散化治理。

提升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过程中的地方政府合作共治水平,需要从基础环境层、技术保障层和治理主体层三个方面共同努力,尽快跳脱协同治理标准、协同治理功能和协同治理行动的发展困境。

关键词:区域经济;合作共治;地方政府;协同治理中图分类号:D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477(2018)07-0038-08湖北社会科学2018年第7期作者简介:余璐(1984—),女,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戴祥玉(1987—),女,管理学博士,青岛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城市社区合作共治的公共性困境与社区营造”(15BSH108)。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在区域经济向纵深发展之际,必须将区域协调发展放在重要的位置,以更开阔的视野解决区域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

特别是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区域协调发展趋势不断强化的背景下,地方政府间的联系和依赖日渐增强、合作共治趋势不断深化,地方政府如何通过变革治理模式以增强其跨区域治理的灵活性和弹性,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议题。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将“扎实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作为政府工作的建议之一,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也是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七大战略之一,这意味着我国的区域协调发展已开始进入扎实落实阶段。

地方保护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地方保护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地方保护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不同地区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地方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成为了各国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重要议题。

地方保护是指政府为了维护当地产业发展、就业和经济稳定而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以实现地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则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通过科学规划和有效治理,实现地方经济的高水平、高质量发展。

本文将从地方保护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影响因素、中国实践等方面展开论述。

地方保护政策是保护当地产业和就业的一种手段,其目的是维护地方经济的发展,确保当地经济的良性循环。

如果地方保护不合理,可能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效率的低下,从而影响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地方保护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需要在合理范围内加以协调。

地方保护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可以相互促进。

一方面,地方保护可以帮助地方企业抵御外部竞争压力,保护当地经济的发展。

地方保护也需要通过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来实现。

只有当地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地方保护才能取得实质性的效果,推动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1. 政策环境:政府在地方保护政策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方面的决策和引导作用至关重要。

政府应适时出台符合地方实际情况的保护政策,鼓励和支持有竞争力的本地企业,同时也要在政策设计和实施中注重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推动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2. 制度机制:完善的市场监管体系和产业发展机制是保障地方保护政策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

地方保护政策应当遵循市场规律,依法合规开展相关工作,同时还要建立多元化、开放式的市场环境,为地方企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3. 技术创新能力:地方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对于地方保护和区域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技术创新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为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4. 开放合作程度:地方保护并不等同于封闭和排他,根据实际情况,地方在实施保护政策的也需要加强区域间的开放合作,推动资源共享、互利共赢,促进经济共同发展。

地方政府公共投资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性分析

地方政府公共投资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性分析
近年来 , 随着 中央与 地方 财 政权 责关 系 的 调整
资 , 而会 降低 投 资 收益 率 , 私 人 投 资减 少 , 从 使 降低
经 济 增 长 速 度 “ 。 J
近年 来 , 内学者 展开 了对 我 国公 共 投资 的 区 国
和地方 政府利 益 主体 地位 的确 立 , 地方 政 府 日渐 成 为推 动区域 经济发 展 的 主要 力 量 , 地方 公共 投资 作 为全 国公 共投 资 的重 要 组成 部 分 , 在推 动 区 域经 济 乃 至 国民经济 发展 中发挥着 日益 重要 的作 用 。2 0 08 年 为 了应 对世界 金 融 危机 , 府 启 动 了总额 达 4万 政
对 西部地 区的正 向影 响力 度最 大 , 中部地 区次之 , 东
亿 元 的经 济刺 激计划 , 中有 1 1 其 . 8万亿元 由中央政 府 承担 , 余 由地 方 来 承 担 , 分 可 以 吸 收 社 会 投 其 部 资 。此次 积极财 政政 策 的特 点是 由纯粹需 求型 管理
政 策逐步 向注重 供 给 型需 求 管理 政 策 , 政府 将 公共 投 资的重 点投 向基础设 施 、 础产业 、 基 生态平 衡项 目 和环 境保护 项 目以及 医疗卫 生和文化 教育事 业等公
共 产 品项 目。
部地 区最 小I 。王 威 ( 0 8 利 用 面 板 数 据 对 我 国 s ] 20 ) 东 、 西部公共 投 资的 产 出效 应进 行 分 析 , 中、 结果 表
明不 同区域 的经济增 长 效应 存 在 明 显差 别 , 中西 其
部 地 区公 共投 资 效应 明显 低 于 东 、 中部 。韩 仁 月 ]
兴 东 北 老 工 业 基 地 和 中 部 崛 起 等 一 整 套 有 机 结 合 的

试述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职能

试述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职能

试述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职能
答: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职能有
一、制定区域经济增长的目标。

地区经济的发展,必须要有明确目标,并保持经济发展的连续性,这就要求地方政府要有一个长期的发展战略规划。

2)制定经济增长的目标
3)实现目标而采用的手段
二、开发自然资源。

通过开发自然资源,达到发挥地区优势的目的,从而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地方政府在这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1、各级政府对自然资源的客观配置
2、政府对自然资源配置的分级管理
3、完善经济运行机制。

建立完善的市场机制,是地方政府重要的经济职能。

所谓市场机制,一方面是完善的市场体系;另一方面是畅通的流通渠道。

4、市场体系的建立和管理
5、生产要素的组织和流通
6、调节各种经济活动。

地方政府调节经济活动,是指地方政府通过行政命令,并通过职能部门贯彻这些命令,达到管理经济活动的目的。

7、行政手段调节的特点。

8、行政调节经济的主要部门。

9、行政调节经济活动的范围。

10、做好扶贫工作。

地方政府的扶贫政策,可以从多个方面来体现,因此,脱贫的途径也有很多。

11、正确使用扶贫资金
12、资助贫困地区的技术培训和职业教育
13、正确分配地方政府的行政性和生活性支出,以此来促进落后地区的产业发展。

14、有计划地组织移民。

对我国大学城所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思考——以地方政府为视角

对我国大学城所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思考——以地方政府为视角
20 09年第 3期 ( 总第 9 期 ) 1
福州 大学 学报 ( 学社会 科学 版 ) 哲
JU N L F UH U N E S Y (hopyn clcn s O R A ZO I RI OF U V T Pi o d oaSic ) l ha S i ee s
No 3 2 o . 0 9
社会等事业 的发展都将大有裨益。因此从发展战 略 的角度 看 , 究 这 一 特殊 的 区 域 经 济社 会 的 发 研
展具 有普遍 的现实意 义 和长远 的战 略意义 。

个二 三十 万人 的行 政 区域 , 影 响是 显 而 易 见 其
的。不少当地农 民转化为工人或从事与大学城相 关的服务性工作 , 第三产业人 口比例 的骤增 , 以及 第一产业人 口比例 的大幅下降 , 导致 了产业人 口 结构的突变。随着大学城招生规模 的不断扩大, 当地人 口年龄结构也必然呈现阶梯式的不断年轻
重要的宏观课题 。如果地方政府能够全面系统地
认识、 依托 、 用 与服 务 大 学 城 , 以此 促 进 自身 利 并
师 生 的入 驻带来 了所 在 区域 人 口总 量 的剧增 以及 人 口结 构 的剧 变 。例 如一 个 十万 人 的 大学城 进 驻

发展 , 那么对于双方乃至全 国的高等教育、 经济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给大 学城 和 当地 的发 展 带 来 不 利 的 影 响 。为此 ,
大学城并非一个孤 立的“ , 城” 而是处在其所
在 行政 县 ( ) 之 中 , 区 大学 城 的建设 自然 与所 在
区域 的经济 社会 各方 面 有着 千丝 万 缕 的联 系 。假
笔者 认 为地方政 府首 先应 当对 大 学城 所 在 区域 的 基本 情况 进行 深 入 地 再 认 识 , 求 在 把 握 其 现状 力 与 发展趋 势 的基 础上 , 形成有 关决 策 的重 要依据 。 与过 去相 比 , 学 城 建 立 之 后 所 在 区域 的 基 大 本情 况会 呈 现 出 以下 几 个 新 变 化 : 先 是 在 人 口 首

最新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阶段

最新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阶段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阶段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阶段之探讨【摘要】新中国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经历了四个战略阶段:以工业化为主导,平衡发展与重点发展相结合的阶段;以改革开放为主导,开放发展与倾斜发展相结合的阶段;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主导,协调发展与合作发展相结合的阶段;以全方位对外开放为基础,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导,统筹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阶段。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有力地贯彻落实和丰富补充了国家经济发展战略。

【关键词】区域经济发展四个战略阶段过程与特征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历代领导集体以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中国国情为基础,根据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目标、发展机遇,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进行了长期探索和科学创新,一方面,遵循“均衡——非均衡——新的均衡”的全球性的经济发展规律;另一方面,探索出“平衡发展——开放发展——协调发展——统筹发展”的中国特色的区域经济发展道路。

本文是笔者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四个战略阶段做的分析与概括,求教于同仁探讨。

一第一个战略阶段:平衡发展与重点发展相结合的阶段建国初期,我国经济在历史上形成了一种不合理的状况,整个国家处于农业经济发展阶段,没有完整的工业体系。

而国家的经济比重70% 在沿海,30% 在内地;沿海地区的工业基础相对充实,内地广大地区工业基础非常薄弱。

如何进一步发挥沿海工业基地的作用,如何加快内地工业基地与基础设施的建设,如何把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捍卫国家安全和独立自主的能力,成为新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课题。

毛泽东高度重视新中国经济基础的建设,高度重视国家工业化的发展,高度重视新中国的经济布局。

1956年4月,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进行了系统的思考与论述,其一,提出了“平衡工业发展的布局”这个战略思想;其二,为了平衡工业发展的布局,内地工业必须大力发展;其三,使工业布局趋于平衡,并且有利于备战;其四,沿海地区的工业基地必须充分利用,以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其五,沿海也可以建立一些新的厂矿,有些也可以是大型的;其六,沿海工业的发展,可以使我们更有力量来发展和支持内地工业。

论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非分离性

论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非分离性
维普资讯
第 2 第 4期 (0 6 2卷 20)
河 西 学 院学 报
Vo. o4 (0 6 I 2 N . 20 ) 2
论 实 现 区 域 经 济 协 调 发 展 的 市 场 机 制
与政 府 调 控 的非 分 离 性
唐 志 强
( 西北师 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甘肃 兰州 707 3 00)
改革开 放 以来,全 国各地经济 都有了很大发展,但 由 于历史 的和 国家政策 的原 因,地区差别 呈现继续扩大 的趋 势 。人们 在分析我 国地 区差距 形成 和发展变化的历史渊源
时 ,一 般都 将其 主要 归 结于各 地区 在 自然 环境 、区位 条
件 、经 济基础 、经济结构 、人 口的文化 素质和思想观 念等
非是市场机制 “ 有余 ”所致 。实际情况是 :一方面 ,一些 发达地 区之所 以发达是因为市 场机 制相对完善 ,并利 用了
收稿 日期 :2 0 —4 1 0 60 -2
作者简介:唐志强 (92 ) 17 一 ,男,甘肃古浪人,西北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区域经济学专业研究生,河西学院讲师,主
场经济 。市场机制正 是通过均 等的机会让每 一个人 、每一 个要素 、每一个地区发挥潜 能,追求利益最大化 ,从 而使 整体利益得到增加 ,因此充分 完全的市场机制才 能保 证整
体利益 的最 大化 ,市场机 制是表面无序 下的整体 有序 。 任何一 种机 制不能也不应该要 求其解决所有 问题 ,关
机制和政府调控之 间并不是矛盾 的或彼此分 离的关系 ,而
是正向的、统一的和互 动的关系 。


完善的市场机制是实现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的基础
由于 当前我 国区域 发展差距拉大事实 的存在 ,人们 在 市场机制 的认识上 往往存在三大误 区。即市 场机制只 追求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及措施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及措施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及措施区域经济发展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考虑,采取不同的措施来推动发展。

本文将就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和措施,提出一些个人的见解和建议。

一、优化产业结构,发挥各地区特色产业结构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必须与地方资源和特点相适应。

因此在发展战略的规划中,要实行“一地一策”,鼓励特色产业发展。

同时,要注重跨区域协调,推动各地区特色产业的优势互补,取长补短,打造全国一流的产业集群。

例如,苏州的纺织业、珠海的电子业、青岛的啤酒业等在相应领域都有很高的知名度和成就。

在这些领域突出的地区,应该进一步利用已有的优势,通过科技创新和降低成本提高整体竞争力。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区域交通网络密度区域经济发展需要良好的交通网络支持,尤其是在全球化时代,易交通的区域更受欢迎。

因此,应加强对关键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运输体系的投入。

同时要注意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以绿色环保为要求,以有效管理为保障。

这个战略需要更大的资金和更长远的考虑。

在资金方面,政府应该投入巨额资金来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投资。

在考虑方面,政府应该考虑如何利用先进科技和可持续发展的方法来建设更好的交通网络和设施。

三、建立人才引进机制,推进人才创新发展人才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政府应制定更加具体的人才引进计划,推进人才创新,发挥人才在企业和地区创新中的作用,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到本地发展。

在引进人才方面,应该建立一定机制,例如提供优惠的房产政策、子女教育、医疗等福利,让人才愿意来到本地发展。

在发展人才方面,需要政府和企业精心抓好人才培养、引智计划等。

在优化企业人才机构方面,可以运用与国外同行业企业合作的方式,拓宽人才市场。

四、拓宽对外开放,扩大区域合作对外开放是区域经济发展中无可替代的一环。

展会、招商引资、加强与周边贸易关系等都是宣传拓展的一种途径。

同时,各地也应该加强对合作伙伴的了解,加强区域内部产业发展合作,以加强各地间的力量和协同作业。

经济发展论文:浅析区域产业经济发展问题及发展策略

经济发展论文:浅析区域产业经济发展问题及发展策略

经济发展论文:浅析区域产业经济发展问题及发展策略摘要:随着国民经济和产业全球化的发展,我国区域产业经济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为全球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对于区域工业经济的发展,要规避困难和风险,落实和明确本质理念,实现我国区域工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区域产业经济发展也会出现很多风险和问题。

针对相关问题给出解决方案,增强区域工业经济发展的动力。

本文主要研究区域产业经济发展中会存在哪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为各地区区域经济的发展策略提供参考。

关键词:区域产业经济;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前言区域经济是国家整体经济分配的具体体现,区域经济的情况与该地区的产业结构、地理环境、文化环境和政府决策等密切相关,由于区域经济的特点,使得区域经济在发展时容易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本文对可能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分析,并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提出了解决方案,希望能为各地区区域经济的发展策略提供参考,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1当前区域产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1.1地方政府存在债务问题地方政府债务是指由地方政府担保的债务形式,不同于个人债务。

由于政府的权威保障,地方政府的经济发展也得到了一定的资金支持。

地方政府在参与区域经济发展中处于举债,获利,还债,举债的不断循环之中。

为了保证资金足以偿还债务,地方政府往往使用破坏性的经济手段。

比如,我国很多地区经济发展并不繁荣但地价却很高。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政府哄抬地价来限制土地,这对当地百姓非常不利。

地方政府债务对区域产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地方政府债务状况也可以作为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参考和依据。

政府债务资金的合理配置甚至可以决定当地的产业经济结构及其发展模式。

1.2人力资源具有高度流动性人力资源流动是指人力资源在不同地区之间的转移。

一般而言,人力资源的流动频率和流向在很大程度上是区域产业经济分化的重要原因,而产业经济的发展又反过来影响人力资源的流动。

目前各大城市都在实施抢人战略,可见中国劳动力规模的下降。

关于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方府际关系及其治理

关于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方府际关系及其治理

中文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地方政府在追求本行政区这种竞争在现实中主要表现为分别对地方府际间的两种竞争行为进行现实和理论的剖析这种制度框架的基本特征是其次这种规则当然要符合宪法所要求的秩序规定这种制度框架的根本目的是进行地方府际即政府间关系的有效管理制定政府间关系法等一系列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地方府际间经济协作机构的职能关键词 区域经济发展 地方府际冲突 地方府际合作 地方府际关系治理 ABSTRACTWith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system of planned economy to the system of market economy since 1990s,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big region push forward the competition and communication between local governments to a great extent. In order to acquire the maximization of the local benefits by themselves (here are province governments), they have made fierce competitions in the larger economic area which stretchs over more districts. This kind of competitions includes the positive one which is the local intergovernmental cooperation and the negative one which is the local intergovernmental conflict in practical situation. This thesis tries to analyze the two actions from the aspects of reality and theory by spectacle of benefit-analysis,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which exist in the area of intergovernmental relations and thinks it necessary to construct the institutionalized framework to guarantee the positive development of intergovernmental relation. The following a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framework: Firstly, all the local governments in some economic areas make the basic governance rules that accord with themselves and the results of their bargains; secondly, these rules of governance conform certainly to the Constitution and they must be recognized by central government; Lastly, the ultimate purpose of this framework is to manage local intergovernmental relation more effectively. These institutionalized forms include the followings: making the law of intergovernmental relation and a series of laws and regulations that accord with it; establishing the coordination committee of Chinese local intergovernmental relation based on the law of intergovernmental relation; perfecting the formal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s between local governments and enhancing the functions of the economic cooperation departments between local governments; promoting the diversification of content and form of organizations between local governments; expanding the social or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which are favorable to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local governments.Key words: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regionthe local intergovernmental conflictthe local intergovernmental cooperationthe governance of local intergovernmental relation论文独创性声明本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不包含其他人或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作者签名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导师签名论区域经济发展中的 地方府际关系及其治理 导论 地方府际关系伴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中国的市场经济和区域一体化也将呈现出新的特点90年代的分权改革进一步增加了地方政府发展本地区经济的自主性和主权在追求本地区利益最大化冲动的强烈刺激下府际之间各种形式的协作呈现新的发展态势跨区域或地区管理也在这时应运而生这一切都意味着市场经济充分发展导致的区域一体化进程给地方府际交往和联系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外在环研究贸易交流进行了充分的却向我们揭示出公共行政研究中的一个盲点[1] 在以往的府际关系研究中因此在促进中央与地方关系法治化的背景下从而促进经济发展的自然联系和协调地区间的平衡发展中国行政管理新领域如何正确看待和认识区域经济发展进程中地方府际关系呈现出的新特征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国内外地方府际关系研究之理论综述 1当时联邦政府积极推行新政进步与主动的政策运作理念不是单一州政府或郡学区等地方政府所能独自有效解决的法令规范等各种方式联邦政府透过府际关系运作模式地方政府的经济职能和经济行为,琼思的英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研究:一种分析模式,埃利奥特的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施加影响的手段,里甘的中央与地方关系浅论协调地方政府间横向关系overnment Relation,in Jay MWright,Understanding Interg廖俊松府际关系与震灾重建第71页中央与地方关系等等府际关系的实践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此间这方面的研究文献十分丰富理解政府间关系政府间关系威尔士的国会给英国的教训战略政策制定中确保信息沟通的合作政府间关系与澳大利亚联邦主义的未来政府间关系与加利福尼亚的净化空气政策丹佛水政治的联邦主义运作政府间关系的审视Paul R就在即宪法/法律体系 文中他还指出那么横向政府间关系则可以被设想为一种受竞争和协商的动力支配的对等权力的分割体系联邦制与府际关系一章中重点论述了联邦政府与州政府之间以及各州之间的合作统一商业法规江大树等认为Intergovernmental RelationsCentral-Local Government Relations而且包括水平性同一层级或第三部门第146页[2] [美]理查德美国地方政府的管理1997版H2002版织以及不同地区政府之间的关系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府际关系 谢教授在剖析府际关系的表现形式和一般特征之后各地区政府之间的府际关系由冷变热反映了中国的改革应该以公平竞争互相支援对于缩小中国地区之间的差距和发展的不平衡性都将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府际关系也被有的学者称作国内政府间关系它包含纵向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的关系[3]横向政府间的关系而广义的府际关系不仅包括以上主体之间的关系以上我们是从关系主体的角度理解府际关系内涵的有学者认为社会普遍利益与地方特殊利益的分配比例关系问题正确处理好中央和地方关系廖俊松府际关系与震灾重建北京大学学报第26页[3] 林尚立国内政府间关系张紧跟试论我国区域行政研究第5页度中央利益与地方利益从根本上讲是一致的主要源自于自身的权能不对称就必须为他们配置相应的权力[3] 我们赞同利益分析的方法笔者将基于对区域经济发展进程中涌动的地方利益的分析关于地方府际关系研究的基本理论 中国地方政府间竞争研究地方政府竞争属于后者软竞争力+硬竞争力该研究指出中国地方政府间竞争具有自身的特点信息不对称行政性分权改革是产生和强化地方政府间竞争的基本原因竞争主体特殊性是地方政府间进行产品激烈竞争的重要原因上下级政府间的命令与服从关系决定政府间纵向竞争的不平等纵向政府间的责权利界定不明确是导致上下级政府间竞争不规则的主要原因经济机会和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政府间竞争的深度和广度区位中国政府制度1998年版行政论坛财贸经济大致而言也形成了各自为战使政府间竞争保持在正常的秩序范围内的确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忽视了经济市场化条件下广泛展开的地方府际合作和交流我国政府运作现实中经济区内和经济区之间各政府的联合已巍然成风呈现出可喜的发展态势在关注地方府际竞争维度的同时但主要是分析中央与地方政府间关系区域大战与区域经济关系[3]有限政府的经济分析[5]主要运用交易成本理论来分析地方府际关系2而是彼此依存各国各地区之间应该积极开展经济合作库珀出版了该理论认为跨国公司的遍布以及全球性问题的出现等加深了各国相互依赖的程度胡鞍钢中国国家能力报告民主与建设出版社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三联出版社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建设一个建立在契约而不是地位特别是发展中的大国而言增加了政府促进区域合作多种有利的政策措施和政治作为国内政府间关系的研究主要限定于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研究仅有林尚立中国地方政府体制概论在方法上注重实证资料分析吸收经济实证分析的优秀成果处于同一区域的各地方政府的确面临着既冲突又合作的处境其中区域内各政府之间关系状况直接影响着区域内经济的冲突和合作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府际冲突与合作也不例外但归根到底在明确地区利益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然后以保证未来的地方府际关系走上良性运行之道全文共分4部分内涵和外延及其对地方政府行为的影响进行阐述现实后果进行描述和分析的理论假设区域经济发展进程中出现的地方府际冲突不符合区域经济发展和国家整体发展的内在要求这是地区政府间为塑造一个良好的区域发展环境所进行有意义尝试的开始现实成果及其制度背景指出当前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方府际关系运行中仍存在若干重大问题文章的整体脉络和内在逻辑也可以通过下图得以清晰地表现一 区域经济发展中地方府际关系运行的现实逻辑 无论从国外经济运行的经验观察各地区只有把自己置身于与其他地区的更加紧密的相互联系之中同时比如跨地区的环境治理问题我们也看到各地区大规模的重复建设比如区域范围内造成了区域资源的严重浪费其背后都深藏着各地方政府追求自身利益的冲动这是市场规律单独运行产生的负面效应各地方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介入就成为一种必要各地方政府的干预呈现不同特征这段时期我国区域经济尚未发展起来国民经济活动的组织和策划负完全的责任对地方实行严格的经济控制中央的计划管理体制和财政管理体制往往通过中央各部门中国地方政府体制概论第62页方相应部门[1]在这种管理体制下为主导的中央与地方经济关系模式压抑了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积极性这个时候即使有跨区域的问题的出现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地方府际关系区域经济运行大致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这是一个中央与地方适当分权为主的区域经济发展阶段放权方法是以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第二阶段是90年代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微观经营权在财政体制上到分税制跨行业的联合与兼并这个时候地区之间的联系才逐渐得到加强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方政府行为 改革初期中央与地方经济关系的调整的确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契机这并不意味着区域经济发展必然得到很大地推进地方府际间展开了过多的冲突放权让利的政策 [1] 谢庆奎中国地方政府体制概论第65页[2] 李青等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的区域经济管理模式第5页这段时期尚没有建立起新的经济调节机制同时又未能建立起促进区域经济协调以至全国统一市场形成的完善的市场机制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做出了诸多短期行为地方保护主义因此而出现有学者认为那么横向的地方政府间关系主要具有经济意义横向府际之间发生的这种地方竞争有两种形式前者属于一种破坏性竞争后者属于一种积极性竞争这一出发点就是地方利益的获取和增进这与不同体制背景下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有关即使存在区域经济随着中央向地方的分权各地区具备发展本地区经济的主动性与自主性之后基于不同体制的体制由此在现实中产生了不同的府际交往与竞争形式因此本文[1] 林尚立国内政府间关系认为只有通过对地方利益内涵的阐述和分析才能深入理解地方政府在现实中的行为趋向地方利益是把握地方府际关系的一个核心和关键这只是一般的理解地方府际关系研究的切入点 1天下攘攘[1]这种说法虽然有点极端马克思曾指出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从两位思想家的观点中不难看出在利益也就是个人在积极实现其存在时的直接产物人的利益的形成是一个从人的需要到人的劳动再到社会联系的逻辑过程那么到底什么是利益呢[5]理解利益必须把它放到一定阶段的社会生产环境的基础上其中利益的自我实现要求与社会实现途径之间的矛盾如果从利益主体的角度来考察利益史记[2]ÈËÃñ³ö°æÉ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北京大学出版社展的趋势同时利益矛盾有对抗性和非对抗性之分有学者认为利益主导成为社会的基本准则群体的以及个体的行为背后都存在着利益方面的原因社会2地区和区域 地方张可云在区域等概念作过区分其外延包括区域地区是指地球表面的一部分区域在这里是经济区是通过选择与特定经济问题相关的特征并排除不相关特征而划定的相对应的各级行政区的统称而是由经济规律决定的一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在各行政区域相互联系基础上形成的经济区域在这种经济区内各省级单位间发生着或疏或密的交往与联系地方府际关系主要是发生在各省级行政区域相互交往所形成的经济区域范围内的各地方政府之间已经发生学林出版社学林出版社学术研究3是指地方根据其所处的特定环境条件特定的环境条件有两方面意义在不同的制度背景下二是地方利益对特定环境的影响以减少冲突我们认为企业但又存在共同利益也是任何地方利益主体的最基本组成部分企业作为最具有活力的市场主体为该地区提供最重要的商品供应时 宪法第105条规定是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经济等方面的管理职能应该说实现本地方范围内共同利益的最大化是地方政府的首要目标即代表政府工作人员的利益认识到地方政府的这一面很重要但一般关注的是其作为地方总体利益代表的身份具有导向性的地位而且是许多利益获取规则的制定者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在客观上也必须以实现区域整体利益为目标根据以上对利益本质和特征的阐述和分析当这种利益矛盾被各地方政府视为一种非对抗性质时追求双方利益的最大化和整体利益的实现相反各地方之间就会采取一种否定性竞争的姿态导致各地方政府对彼此间利益矛盾不同理解与认识的根源是不同体制背景下政府由于统收统支的财政体制更谈不上地区经济利益市场也是高度垄断的体制改革后行政性分权和经济性分权相结合在改革后的一段时期内无视客观经济规律在对政府各地方政府认为追求本地区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必然与其他地区的发展产生利益上的矛盾和冲突 20世纪90年代分税制的实施和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使政府对企业和市场的控制有了很大的放松份额这都客观上要求各地方政府之间进行政策上的协调和磋商他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双方各自地方利益的最充分实现和共同利益的实现提供了动力现实效应与制度背景 囚徒困境能否对他们进行起诉警方为了防止两人互相串通,采取的策略是将他们分别关押,创造了一种相互隔绝的环境,然后对他们分别审讯这说明:当一个社会中每个个体都只是为自身利益打算时,即使大家都遵守社会规则,个体的行为是不一定符合集体的或社会的利益的,甚至也不一定真能实现个体的最大利益囚徒困境各地方政府为实现本地方利益的最大化展开了诸多恶性竞争最后我们会发现这就是地方政府理性的微观选择必然导致非理性的宏观恶果地方政府的施政目标是本辖区内的政治经济文化协调发展和人民生活福利的提高其次我们认为地方政府的选择不受中央的影响第四合作与冲突假定区域内两个政府分别是地方A与地方B-1分别表示各地方的获益-1表示1个单位的利益损失地方 1 地 方 对应着地方A和地方B同时获得最大利益合作 双赢首先或不能确定对方将采取何种策略决策的原则是实现己方利益的最大化虽然无法确定对方将采取何种策略并分别考虑自己相应的最佳策略在单独决策时地方A应当考虑两种情形1合作两种对策双赢只是还有一种可能的情况下存在令地方A的获益为和无论地方B采取何种对策冲突1两相比较冲突最后双输冲突¼´¸öÌåÀíÐÔÓëÍÅÌåÀíÐÔµÄì¶Ü±¾Î»ÀíÐÔ¿ÉÒÔµ¼ÖÂÕûÌå·ÇÀíÐÔ±ÈÈçÇøÓò»ù´¡ÉèÊ©Öظ´²¼¾ÖÔì³ÉµÄ×ÊÔ´¼«´óÀË·Ñ2002Äê10Ô´˾ÙÖ±½ÓÔö¼ÓÁËÉϺ£ÓëËÕÖÝҲʹ̤Ï·ɻúµÄÍâÉ̾àÀëËÕÎýµÄ·³ÌÒò´ËÔö¼ÓÁ˽üһСʱ´óÑôıÎÊÌâÊǹú¼Ê»ú³¡¿Ï¶¨Ö»ÄÜÓÐÒ»¸öË-Ò²²»Ô¸·ÅÆúÕâ¸ö»ú»á»ú³¡È´¶à´ï7¸ö³ýÄϾ©Â»¿Ú»ú³¡ÊµÏÖÁË΢ÀûÍâ³ýÁ˽¨ÓÐÆÖ¶«¹ú¼Ê»ú³¡º¼ÖÝóÈÇÅ»ú³¡µÈ´óÐͺÀ»ª»ú³¡Íâ¾Ýͳ¼Æ»¿Ú¹ú¼Ê»ú³¡²»µ½55%ÓÉÓÚÄÏͨºÍ³£ÖÝ¿¿ÉϺ£½ü¶øÁ¬ÔƸۻú³¡ÓÉÓÚ¤º£Ìú·ÔËÄÜÔö¼ÓºÍÄþÁ¬¸ßËÙ¹«Â·µÄ¿ªÍ¨ÏÖÔÚÕâЩ»ú³¡Ã¿Ä궼Ҫ¿÷ËðÆß°Ë°ÙÍòÔªÒÔÉÏ[1] 从上述案例中我们看出以博弈论观之缺乏必要的沟通囚徒困境如果区域内存在有效的在涉及区域整体经济利益上进行经常的沟通与协商今日长三角观察报告最低限度二企业等制度与体制不完善的情况下呈现在区域经济发展中 第一产业结构趋同规模不经济从各省区编制的电子汽车制造和建筑业作为支柱产业或主导产业,其中有24个省区将电子列为支柱产业14个省区将冶金列为支柱产业由于重复建设造成生产能力过剩,而要保证各地的加工工业生产能力不闲置,必须具有充足的原材料供应各地方政府采取设立关卡扩大管理范围税收[3]从而激化了地区间保护与反保护的矛盾与冲突生猪大战丝绸大战等100多种地区大战在中华大地上此起彼伏,演出了个千万人荡气回肠市场大战或以文件形式等,指示性或暗示性地要求本[1]张紧跟浅论协调地方政府间横向关系2003年第2期第63页[2]汪宇明中国省区经济研究第204-213页[3]陈甬军社会主义市场通论地单位和个人买本地货宿迁等县市在啤酒滞销问题突出后,成立了专门机构[1] 无独有偶,2000年,黑龙江省龙江县政府以整顿啤酒市场秩序为由,依据齐齐哈尔市人大颁布的(酒类管理条例)以及齐齐哈尔市政府办公厅签发的没收外地啤酒,给业主和生产厂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吉林四平派吉烟事件汽车壁垒事件,也都成为热门话题由于各个地方政府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进行地区大战和地区封锁,进而损害了地方政府之间应有的合作关系,从而出现例如处于河流上游的地区发布禁令,不允许当地厂商将未经处理的废水直接向河内排放,并投资购买污水净化设备,以保护河流不受污染同时,还容易产生地区间的矛盾与冲突2000年长达10年努力建立的跨省公交线路,却因为其牵扯的利益纠纷而胎死腹中河南境内的大量工业污水也一同被排入淮河,下泻洪泽湖,洪水所过之处,鱼河蚌金湖等地的环湖特种水产养殖专业户直接经济损失就达1亿多元,不少养殖户已倾家荡产产生了一系列严重的政[1] 成吉昌苏北啤酒市场又搞地方保护江苏省技监局发文要求制止中国工商报2000年6月13日[3] 王文雁]1999年11月10日围城大战南方周末2002年10月12日[5] 童大焕环境污染与政府间博弈治丧失了区域分工利益府际冲突中出现的地区大战与地区市场封锁在经济政治上加强了地方政府间相互分离的趋势以及对中央政府的离心倾向总而言之这种行为的产生有着深刻的体制根源地方政府作为一级重要的经济主体地方政府之所以担负重要的经济功能权力结构的让渡导致了我国中央与地方分级调控体系的形成和地方政府经济主体地位的确立[1]因此排他性和行政导向性在法律和制度上缺乏详细地方政府充分利用中央下放的权限导致了地方保护主义和所谓的地方政府谁都知道自己在区域内的经济扩张行为必然导致经济过热如果谁先停下来这时理性的地方政府就会不顾一切地追逐眼前的利益我们看到两个地方政府之间如果有完善[1] 周克瑜走向市场经济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的沟通与交流机制投机的机会大增既无法律保障又无中央预算投入地方利益矛盾是连续存在的前一节重点运用博弈论分析了地方府际冲突产生的潜在原因和现实后果并对当代地方府际合作的现状进行描述和评价一当然它也允许中央政府与其位于各省内的政治分支机构保持直接关系划分及其制度化问题其中心议题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事权这主要归功于分税制的推行和两个积极性的有效发挥省级政府之间的横向关系实际上经历了不断阻隔的过程的出现分不开的也就是在20世纪50年代的上半期这些权力不仅保证了各大行政区的主动性后来取消大行政区地区合[1] 林尚立国内政府间关系作与发展方面考虑得不多由各工业部直接领导在这种局面下中央第一次放权给地方缺乏基础和机制将全国划分为东北华南并分别成立了协作区委员会中央重新集权即华东局西南局分别直接领导所辖省市自治区党委 不管从建国初到这一时期党和行政组织在各阶段的变动是出于何种理由中央政府直接面对二十几个省级政府中央不得不在撤销大区层次后地方政府的部门之间的关系被严重的阻隔但这是各自为政的积极性,其结果只能是地方分散但由于这种协作区不是基于地方经济利益的要求协作区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因为这一循环是沿着中央高度集权逻辑进行的反而加剧了这种阻隔地方管理地位被削弱合作与协调本身的价值与意义也被冲淡而这种纵向关系有时由条条关系线集合而成浙江人民出版社从以上对改革开放以前地方府际横向联系的历史回顾中地方府际间的横向联系完全受制于中央与地方关系状况的主导即使存在地方府际间的协作与联系这种联系缺乏经济发展的深厚现实基础继农村改革之后并试图以经济区管理来逐步取代行政区管理就是为在计划管理工作中将国民经济全面发展和发挥地区经济优势结合起来创造条件开展国土规划和区域规划提供科学依据[1] 我们通常所说的经济区应当指出的是也就是说即使没有进行经济区的划分经济区的形成是和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联系在一起的而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其形成过程中1979年国务院提出坚持自愿并于1980年做出城乡之间余缺物资调剂和技术1981年华北地区在呼和浩特召开了经济技术协作会议并成立了我国第一个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华北经济技术协作[1] 李旭旦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地理卷 人文地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

区域发展战略与区域政策

区域发展战略与区域政策

区域发展战略与区域政策区域发展战略与区域政策是国家或地方政府为了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措施和策略。

区域发展战略是一种长期规划与目标设定的方法,包括地理区域内政府利用资源、制定政策、推动发展的长期战略,以实现经济增长、社会福利和环境保护的目标。

而区域政策是在区域发展战略的指导下,针对具体问题和挑战制定的政策措施。

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在于能够统一各个部门、地区和利益相关方的目标和行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作共赢。

在制定区域发展战略时,需要考虑到地区的特点和优势,明确发展的重点和方向,并制定合适的政策和措施来推动落实。

这些政策和措施可以包括财政支持、税收优惠、基础设施建设、人力资源培训等,以提升地区竞争力和吸引外部投资。

区域政策则是根据区域发展战略制定出的具体行动方案。

政府通过区域政策来调整和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解决区域间的差异和不平衡。

区域政策可以包括产业政策、人口流动政策、环境保护政策等,以实现区域内的均衡发展和社会稳定。

在制定区域发展战略和政策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区域特点: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资源、产业结构、人口情况等,必须根据地区特点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和政策。

例如,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以发展相关的产业,人口密集的地区可以注重发展服务业。

2.合作与竞争:区域发展往往需要进行跨地区合作与竞争。

政府需要鼓励地区间的合作,加强资源共享和协同发展。

同时,政府还需要制定政策来引导和促进区域间的竞争,提高地方的竞争力。

3.可持续发展:区域发展的目标应该是可持续发展,即经济发展与社会福利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政府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来促进经济增长,改善居民生活水平,同时保护环境资源。

4.基础设施建设:区域发展战略需要重视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交通、能源、通信等方面。

政府应该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提高地区的交通运输能力和生产要素的流动性。

在实施区域发展战略和政策时,政府需要密切关注政策的效果和落实情况,及时调整和改进政策,以确保战略的顺利实施和目标的实现。

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和政策分析

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和政策分析

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和政策分析一、引言区域经济发展是国家发展战略中至关重要的部分,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地域差异造成了各地经济发展的巨大差异。

因此,科学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是保持国家经济发展良性循环的关键。

二、战略分析1. 双重引领战略中国的特色城市经济和特色产业经济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两大引领战略。

特色城市经济注重的是城市特色和特色产业的发展,而特色产业经济则注重的是产业特色和城市的发展。

这两种战略因地制宜,相互协调,实现了双重引领,带动了全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

2. 从东部沿海到西部内陆转移的战略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比较成熟,而西部内陆地区的发展相对滞后。

针对这一状况,中国政府制定了从东部沿海地区到西部内陆地区的战略,旨在通过政策,引导东部地区的优势资源向内陆转移,实现区域经济的平衡和协调发展。

3. “一带一路”战略“一带一路”是中国提出的又一个战略。

在这一战略中,中国主动对接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需求,搭建共建共享的经济合作平台,推动“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合作格局的形成,同时也助力中国与全球经济互联互通。

三、政策分析1. 发展优势型产业优势型产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针对各地不同的优势产业和地理位置等特点,政府制定了相应的政策,鼓励地方发展优势产业,带动全区域产业发展。

2. 建设产业园区政府将建设一批产业园区,帮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率,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同时,各地区政府支持和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用地难等问题,推动产业园区的发展。

3. 优化“一盘棋”制度实现市场环境公平、竞争性、良性的发展,需要政府优化“一盘棋”制度,建立健全的市场监管机制。

同时,政府也需要协调各企业、行业的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协作和发展。

四、结论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战略应该因地制宜,发挥地区特色和优势;政策应该关注细节,提高政策执行的实效性和可持续性。

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成了流通 渠道堵 塞 , 各种 商 品和生 产要 素不 能 自由流 动 , 而 且使地 区、 行业 、 业间 的优势无 法互 补 , 成 资源浪 费 , 企 造 并
Vl _ . n 8 No 6 l
De e e . o 6 c mb r 2 0
地 方 政 府在 区域 经 济 发 展 中 的 作 用
李东科 , 赵 柳
( 贵州大学经济学院, 州 贵阳 50 2 ) 贵 5 05
摘 要: 区域经济发展是我 国经济发展的 重要 内客 , 方政 府作 为市场经济的调节主体 , 区域 经济发展 中扮 演着 地 在
维普资讯
第 8卷第 6期 20 o 6年 1 2月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J U N LOFG IH W E ST FT C O O Y(oi cne dtn Bm nhy O R A U Z OUUN R IYO E HN L G Scl i c io)(iotl aS e E i )
缺陷。因此 , 克服 市场 失灵 通常要 求 政府 的干 预。但 是 , 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 市场对资源 的配置始终起 着基 础 性作用 , 市场在 社会 经济 活动 中处于 主导地位 。因此 , 方 地 政府对 市场 活动的介入和干预 , 只能是 辅助性 的、 助性 的, 补
到一 定程度 , 就会使 区域经济 发展 、 均 收入水 平等 产生 差 人 距, 这种差距的产生会进 而引 起“ 累积 性 因果循 环” 产 生马 ,
如, 公共产品的存在外部不经济现象、 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
构、 不完全信息 的存在 以及 市场 机 制不 能解 决 社会 目标 问
题。 在市场失灵下, J 公共产品不能实现完全、 公平 的供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经济发展与地方政府管理河南财专陈鹃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我国的区域经济也需要进一步的发展。

由于我国历史原因,区域经济没有遵循一条健康的发展道路,地方政府地方保护主义行为使得区域经济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

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中的角色、地方政府的观必须改变,同时针对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采取适当的措施,以便区域经济的正常健康发展。

关键词:区域经济地方政府宏观调控制度创新角色创新在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今天,生产的全球化、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全球范围内的产业结构的调整都极大的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发展。

作为世界经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我国原有的区域经济模式必须顺应全球化的规律,打破原有的画地为牢、各自为政的狭隘观念,建立全球化的思维。

我国的区域经济管理是以地方政府为主进行的,由于一些地方利益之间的冲突,地方政府的区域经济管理必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表现目前我国区域经济是在行政区的基础上进行的,中央将大量的权力下放到地方,随着地方自主权的扩大,地方政府作为一个权利主体的地位开始崛起。

而在中央放权的过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和调控手段来规范地方政府行为,致使地方政府的经济权限产生了“放大效应”。

地方政府为了发展本地区经济而采取的地方保护主义严重阻碍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近年来,地方保护主义的行为和现象不断以公开或隐蔽的形式出现,大大加剧了建立区域市场的难度,在地区差距存在的情况下,地方政府作为投资和产业发展的主体,为“保护”自身利益,保护本地市场,使本地利益最大化而实行地方保护主义。

地方保护主义主要反映在地方政府对区际要素流动和商品贸易的行政性的不合理干预上,其具体表现是,在市场容量增长有限的情况下,地方政府不合理地运用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限制外地产品流入本地市场或限制资源商品、初级产品流出本地市场;运用经济政策倾斜、强化经济杠杆等手段,鼓励当地产品扩张市场容量,希望通过本地产品的扩张销售最终实现本地企业利税额增长,提高工业生产增长速度,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甚至实行全面干预,画地为牢,层层设卡,对商品流通进行“超经济强制性”封锁。

这种与市场经济背道而驰的地方主义行为加剧了市场割据,对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构成了极大的障碍。

这种情况已经严重影响统一大市场和健康区域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二、这些问题的存在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央政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主要途径就是宏观调控。

在目前市场还不够发达的情况下,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更是起到双重的作用:既要弥补市场缺陷,充当市场校正器的角色;又要促进市场体系的发育、完善和市场机制的健全,做区域市场的保护伞和助推器。

因此,地方政府反宏观调控行为从根本上不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它导致了地方割据,阻碍了区域内部的整合以及区域与区域之间的协调。

如果说地方保护主义是地方政府在横向上对区域市场分割的话,那么,反宏观调控行为则是地方政府在纵向上对经济权限的割据,它们都具有经济与行政权力相结合的特征。

地方政府的反宏观调控行为,如果放在区域经济的背景环境下来考察的话,可以看作是在行政性关系与市场性关系的较量过程中,行政性关系的进一步强化。

这表明,在市场不完善的情况下,地方政府权力的过大,会导致其行为的不规范,市场经济扭曲为权力经济,从而不利于区域经济的良性发展。

三、规范地方政府行为的措施(一)地方政府角色创新实践证明,政府与市场的互补不可能自动实现,两者以什么方式耦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的存在方式与行为方式,特别是在不完全市场条件下,只有地方政府及时转换角色,它才能对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发挥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地方政府的角色创新具体表现在:(1) 地方政府应当成为区域性调控主体。

由于中国各地区的资源条件、社会和经济特点都具有较大差异,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发育程度极不平衡,因此,中央不可能像地方政府那样对各个地区的具体情况和特点了解得那么清楚。

如果由中央实行统一调控,不仅难度大,效果差,还会降低中央调控的权威性,所以应当充分考虑到地方政府在区域层面自主调控的必要性。

而在区域调控方面,地方政府也确实比中央政府更具备有利条件,不仅熟悉本区域的社会经济情况,有利于加强宏观调控的有效性,而且可以充分发挥区域优势,保持本区域经济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因此,应当构建一个多层次的宏观调控体系,在强调中央对全国市场的宏观调控时,也赋予地方政府相应的区域调控权,使地方政府调控成为介于中央宏观调控与以经济杠杆为手段所进行的间接调控之间的中间环节,统一大市场和区域经济的建设者和维护者。

(2) 在向市场经济全面过渡过程中,地方政府应当成为区域内制度变革的主体。

在大一统体制下,实行什么政策、怎么实行政策统统由中央说了算。

分权使得各地方政府开始有机会进行种种政策试验,从而更可能出现别开生面的思路和做法,促进新制度的传播和采纳。

特别在我国区域经济尚在摸索阶段时,地方政府更应积极主动地着手进行制度创新。

总之,角色创新是地方政府行为优化的首要前提。

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应当尽快转变政府观念,尽可能地减少对微观经济的行政性干预,同时有意识地培养自己成为在区域这个中观层面上的调控主体以及制度变革主体。

(二)地方政府进行制度创新市场化的进程也是一个制度创新的过程。

在未来市场竞争和区域经济发展中,制度创新将越来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地方政府若要对区域市场真正起到推动和校正作用,有赖于它积极主动地履行制度创新的职能。

根据我国目前区域市场发育迟缓的现状,地方政府所要推进的区域市场机制创新主要有:(1) 通过培育区域共同市场,建立起区域内统一的竞争性市场体系,并与全国统一市场相接轨。

区域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应当先于全国统一市场,首先是在经济范围内建立以城市为中心、开放式、竞争型的区域市场,然后才能构成全国共同市场。

因此,只有通过地方政府去实现区域内部的整合、协调区际关系,才能促进全国统一市场的发育和完善。

具体说来,就是要在区域内,打破行政性垄断和地区封锁,突破不合理的经营分工界限,建立起城乡市场开通、各地区之间物流畅通的区域共同市场;并进而打破区域内外的分割,加强区域市场之间的协调,从而最终走向统一市场。

(2) 区域市场机制的培育最重要的是使地方政府从微观经济活动中撤离,减少对企业的不必要的行政干预,为企业走向区域市场创造条件,在区域市场内能够地实现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3) 区域内的各个地方政府应当根据本区域的市场化进程,共同制订出有效的区域市场交易规则,完善区域市场竞争秩序制度。

地方政府不仅要对市场竞争做出法律规范,还要对市场竞争可能产生的外部性问题做出法律规范,保障地方政府只能依法维持市场竞争秩序。

(三)地方政府的横向联合我国的区域经济必须由政府的有力干预和宏观调控加以规范和推动,才能在利益、规模和产业结构方面得到合理的调整,因此建立区域调控机制已成为必要的议程。

区域间的横向联合,其根本动因在于区域间生产要素的差异以及比较优势的存在。

区域经济的横向联合,有利于突破生产力要素流动的行政性障碍。

在条块分割的条件下,区域内企业难以借助区域外部的生产条件,来克服资金、技术制约。

而横向经济联合将企业从某部分某地区内孤立的一点变成了区域经济网络中的一个环节,从而使生产要素得以重新优化组合。

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互利互惠原则出发,各地方政府应鼓励和支持本地企业和外地企业按市场原则处理相互关系,组建企业集团;废除造成地区封锁、市场分割的各种不合理的政策和规定,从税收、财政、信贷、计划、物资、外贸等方面,对促进横向经济联合的政策进一步加以完善;应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确保合作各方的利益;巩固已有的区域经济协作组织,争取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形成开放型区域市场;较发达地区还应当主动通过产业转移、技术转让和联合、联营、合作等形式,促进和带动不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从而实现资源与市场的互补。

同时,在横向联合管理上,各地方政府还应当加强联合项目决策的可行性研究,并督促项目的执行。

在横向联合中,由于各地区的地位和作用不同,难免会出现区际利益分配的不均。

为减少地区间的经济摩擦,促进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必须建立一个有效的区际利益协调机制。

对关系到区域经济全局、非一个行政区划所能解决的若干重大经济问题,如能源、交通、新兴工业、江河治理等,应通过各地方政府的相互协商和对话,合理地制定相关政策,统一安排部署,以协调各方利益,从而实现区域经济整体目标。

在改革开放前,我国几乎没有什么市场,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是经济改革的逻辑起点,因此我们只能在政府的主导下创造性地培育市场经济。

地方政府要想承担起区域整合和区域协调的重任,其自身行为就必须以制度的形式加以规范。

特别是在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由于地方政府的权力不合理地膨胀,往往在干预经济活动时会出现失控现象,导致非市场性缺陷,使区域经济的发展方向发生偏离。

因此,在这一时期,政府行政的制度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

地方政府在这方面创新的内容主要有:建立规范政府行政行为的机制,抑制地方政府的自我封闭性和自我膨胀性;建立政府行政权力的监督机制,防止地方政府官员的寻租行为。

总之,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并不是要创造出超出自身范围的自主权,而是弱化行政区经济特征,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以制度变迁的形式来达到转变政府职能的目的,从而促进地方政府行为的优化,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市场与政府的良性耦合。

从而可以使区域经济真正作到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达到最优的资源配置,创造最大的财富。

参考文献:1、单于广《区域经济发展走势与趋向》2、《龙永图说区域经济发展要建立全球化思维方式》3、《铁力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纪要》/qyjj/jy.htm4、《科技创新:区域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node2/node10/node33/ userobject1ai18019.html5、汪丽萍《区域经济发展与地方政府》/sixiang/000301/8.ht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