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体制

合集下载

深化地方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

深化地方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

深化地方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当前,我国已经初步完成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之间的转型,此种背景下,原有的行政管理体制不断暴露自身的弊端,突出表现为过于重视经济发展,但是公共服务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因此,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迫在眉睫,这也是行政体制改革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内容。

不断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地方政府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仅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工作,还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任务,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实际改革的过程中,不仅要确定行之有效的方案,还要积极转变政府的职能,打造服务型政府,加快政府机构的改革与重组,通过完善管理体系的方式规范政府行为,做好行政管理,从各个细节入手,共同为地方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的革新打好基础。

标签:地方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自党的十七大以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就已经成为我党的重要议题,表现出了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决心。

于党的17届二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进一步阐述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紧迫性,明确指出行政管理体制的基本思想及指导原则等多项内容。

各地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逐步针对行政管理体制进行创新与改革。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积累了宝贵且丰富的经验,这对地方行政管理体制的深化与改革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并为政府下一步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不仅有利于政府完成职能转型,还可提升政府的服务能力与水平。

一、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历程地方政府对行政管理体制进行的改革,不仅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相符,也是加快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驱动力,有利于政府提高治理能力及服务能力。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先后进行了七次较大规模的改革,每次改革均以服务于社会及经济发展为前提,致力于协调经济及管理体制之间的关系,不仅为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创造了必要的条件,还为经济社会的共同发展奠定了基础。

需要注意的是,改革的过程也是权力进行再次調整的过程,利益会在改革过程中重新分配,通过健全监督机制、协调保障体系的方式分配利益、规范权力运行,最大限度降低摩擦,化解矛盾[1]。

我国地方政府体制创新研究

我国地方政府体制创新研究

第一,法律制度供给不足。地方政府的创新和变革是在既定的法律秩序下进行的,而现行的宪法和法律秩序却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权限的划分上存在着诸多缺陷,表现为法律制度供给的不足。我国的法律没有对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各自的职责范围做出明确规定“, 职权的划分不是以分工式为主,而是以总量分割式为主。”②除外交、国防等少数专属中央的权限外,地方政府拥有的权限和中央政府几乎是一致的、对等的,地方政府拥有的权限可以说是中央政府的翻版。同样,法律也没有对各级地方政府之间的权限划分做出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对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政府的职权作了统一规定,但使人难以确切了解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权限划分。这种制度缺陷造成的后果就是,一方面,由于在法律上中央政府高于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从属于中央政府,受中央政府直接控制。中央政府可以以下放权力的方式,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当地方政府对中央权威构成挑战时,中央又可凭一纸文件收回下放的权力。地方自主权很难落到实处。另一方面,作为改革政策的实际执行者, 地方政府掌握着最直接的信息和统计资料, 并在目标函数上有着不同的构成, 如追求地方财政最大化, 扩大对地方资源的配置权力, 获得本地民众的支持等。在这种情况下, 地方政府便以机会主义态度参与中央设计的新制度, 出现“上有政策, 下有对策”的现象。因此,在实际操作中, 一些行政部门常常把上级下放的权力截留一部分, 明放暗不放; 或者表面上推行改革, 却将原来的管理部门变为“翻牌公司”; 或者以“拉郎配”的形式, 将下属企业组成企业集团等等。
摘 要 我国地方政府体制在改革大潮中取得了许多创新性成就,但也面临着权力运行
无序、决策制度短缺、公共治理转型滞后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既有制度供给不足的原因,也有制度变迁路径选择的局限;实现地方政府体制创新应从中央与地方合理分权、重构地方政府结构、转变地方政府职能等方面入手。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一般地方政府制度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一般地方政府制度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一般地方政府制度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之一:地方政府制度引言:中国政治制度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组成,地方政府在国家整体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当代中国地方政府制度的特点、运行机制和挑战。

一、地方政府制度的概述中国地方政府制度指的是各级省、市、县的政府机构,其职责是负责实施国家政策、管理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事务。

地方政府制度是中国政治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实现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权力分配与合作。

二、地方政府制度的特点1. 政治合法性:地方政府的合法性来自于法律赋予的权力及时期选举的程序。

地方政府应当依法行使权力,维护公众利益和社会稳定。

2. 行政管理:地方政府在本地区负责实施中央政府的决策,并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政策、法规和措施,以适应当地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需求。

3. 财政支配权:地方政府有一定的财政支配权,可以调控地方财政收入与支出,为本地区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4. 民生保障:地方政府负责基本公共服务的提供,包括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为人民群众的生活改善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地方政府制度的运行机制1. 权力分配:地方政府从中央政府获得权力的分配,包括政府机构的设置、职责范围的划定等。

中央政府将一部分权力委托给地方政府,使地方政府能够更好地履行职责。

2. 决策与执行:地方政府在本地区的发展规划、经济政策、社会管理等方面制定政策,同时负责执行相关政策,保障政策的有效执行。

3. 财政安排:地方政府依靠税收、财政拨款等方式筹集资金,并进行合理的财政安排,为本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4. 监督与责任:地方政府在运行过程中需要接受中央政府的指导与监督。

同时,地方政府也需要向上级政府和公众负责,进行自我监督,保证政府决策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四、地方政府制度面临的挑战1. 体制机制不完善:地方政府制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权力过度集中、职责不清晰、决策执行不到位等,制约了地方政府的有效运行。

第三章 地方政府体系的分类

第三章 地方政府体系的分类

第三章地方政府体系的分类第一节依据在政治体制中的地位不同可以将地方政府分为:纯属地方行政机关的行政体地方政府、实行地方自治的自治体地方政府、兼具上述两类地方政府特点的混合体地方政府一、行政体地方政府1、行政体地方政府的基本特征地方政府是中央和上级政府的下级行政机关,不存在代表当地公民利益和意愿的代议机关。

2、行政体地方政府的实质:治理国家部分地域的地方国家行政机关;是中央集权体制的产物,是集政治统治与行政管理于一体的地方国家机关。

3、行政体地方政府的首长及其主要部属的权力来源4、行政体地方政府的地位:不具备独立的法人资格5、弊端:6、优点:7、发展趋势:不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8、行政体地方政府存在的三种情况:二、自治体地方政府1、产生当地居民依法选举产生的地方政府,拥有自身权利、义务和独立地位的法人单位,是公法人。

2、自治体地方政府的基本特征国家对纯属地方的事务,不由自己任命行政长官来管理,而由当地公民选举产生的自治体地方政府来管理。

3、自治体地方政府行政机关的职权权力来源:公共权力在政治层面上的纵向分权4、自治体地方政府的权限5、自治体地方政府的财政制度6、自治体地方政府工作人员的性质7、优点:8、弊端:三、混合体地方政府产生:地方存在有当地居民选举(直接的或间接的)产生的、代表当地居民意愿的代议机构,并由代议机构(通常称为权力机关)选出执行机关和行政机关特点:地方政府与地方权力机关的双重权力来源地方行政机关是中央和上级行政机关在当地的代表,是它们的下级机关。

在各级权力机关之间不存在上下隶属关系,只存在法律监督和指导关系。

行政机关为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在接受上级行政机关领导的同时,又对产生它的地方权力机关负责,并接受其领导。

优点:缺点:第二节依据地方政府设置的目的一、划分依据地方政府设置目的影响相关地方政府的职责重点、机构设置和运作方式。

国家是按地域划分其居民的,地方政府正是国家为治理一部分地域而设置的,因此,地域治理就是地方政府主要的、基本的功能。

第四讲 地方政府的类型

第四讲 地方政府的类型
(4)设立直辖市的标准:区位、人口、经济
4、数量:2006年,直辖市(4)、地级 市(283)、县级市(369)、镇(19369 )
(三)民族区域型地方政府
多民族单一制国家为解决少数民族问题 ,在民族聚居区域组成的国家结构单元 中,设置并赋予一定自主权的政府,称 为民族区域型地方政府。 1、目的:落实国家民族政策,维护少数 民族权益,促进少数民族发展,增进民 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 2、标准:民族构成比例。
第四讲
地方政府的类型
前言:地方政府体制
回顾
地方政府体制简称地方政体。指依 照各国行政区划设立的地方各级政府的 职能、机构、类型、组织形式等一系列 制度。 主要涉及地方政府如何构建和如何 运行的问题。
(一)地方政府职能
地方政府职能是达成地方政体的首要 内容。指的是地方政府管理地方国家、 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责和功能。具体包括 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
3、2006年为止,中国民族区域型地方政 府数量:内蒙民族区域自治由来.flv 自治区(5); 自治州(30); 自治县(120,包括3个自治旗)
(四)特殊型地方政府
国家基于各种特定政治需要或行政需要,设置 的少量各式各样的国家结构单元,为此所设置 的政府,总称为特殊型地方政府。 1、这类地方政府通常有如下特点: 第一,有特定的设置目的; 第二,一国同一时间里,数量总是很少的; 第三,存在时间相对较短,设置的原因消失, 就可能被其他类型地方政府取代。 第四,通常在体制都有某种特殊安排。
影响地方政府体制的因素主要有:
第一,设置目的不同。
第二,地方制度。即处理中央与地方关 系的制度,反应地方政府在国家政治体系 中的地位。 第三,在行政层级中所居的位置。 一地方政府依不同标准归入不同类型。

双轨制的地方政府体制产生的原因及优点、缺点

双轨制的地方政府体制产生的原因及优点、缺点
(三)西班牙和法国的市长
西班牙与法国市长由地方选举产生,但依法作为中央政府在地方的代表,负责管理选举,征兵等项工作,在这些事务上,他们接受上级管理当局的领导.市作为一级地方政府单位,其自治权和地方管理权受到宪法保障.各市由市政委员会治理,其成员由普选产生.市长和副市长则由市政委员会或市民选举产生,他们作为市政委员会的主席和行政长官,也作为中央政府的代表.市长的权限来源有两个:作为国家在市镇的代表所拥有的权限和作为市镇的代表拥有的权限.作为国家的代表,在上级管理当局领导下,市长负责公布和执行法律,法令,执行一般性安全措施,履行立法机关给予的特殊职责(如建立和修改选民册,主持选举机构,征兵等).作为市镇代表,市长主持议会会议并负责执行议会决议.
双轨制的地方政府体制
一,产生的原因
中央授予地方政府的治理权限,决不可能涵盖全部社会事务的公共管理,对于不属于地方政府权限的社会事务的管理,各国中央政府有各种处理方式,或者由相应的中央行政机构直接在地方设置机构进行管理,不属地方政府系列;或由中央在地方设置机构管理,但由中央政府在地方的代表统一领导;或甚至在自治的地方政府外另设隶属于中央的行政体地方政府,从而形成各种情况的双轨制的地方政府体制.
四,双重领导体制
在民主集中体制下,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作为地方国家行政机关,是上级行政机关的下级机关 ,因而拥有两方的权力.如中国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作为当地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接 受当地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领导,监督,并对其负责;作为下级行政机关,接受中央和上级行 政机关的领导,监督,并对其负责.作为后一种身份,除完成中央与上级人民政府布置的工 作外,还代表中央和上级人民政府负责协调和监督中央和上级政府在其辖区内所设置的行政 机构的活动
三,国家代表制 ,分为两种情况:一为由中央政府直接任命的,如法国的大区专员,省专员;另一种为法定的 ,如比利时,荷兰等国家选举产生的省市长是当然的国家代表.

中国的行政体制

中国的行政体制

中国的行政体制
中国是一个以人民为中心、以共产主义为理念的社会主义国家,它的
行政体制是多级政府领导、社会主义法律制度和多党合作的政治体制,实行中央集权的双重行政体制。

一、中央政府
中国的中央政府是国家的最高行政机构,负责国家最重要的统一行政,制定和实施国家重大政策,包括全国人大、国务院以及中央军事委员
会等部门。

二、地方政府
中国实行地方行政法规刍订制度,即地方政府负责本地区的行政,因
地而兴。

地方政府由县级政府和省级政府组成。

县级政府负责本县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防疫、宗教活动等事务,省级政府负责��辖区内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机构等的规划、统筹安排、协调和管
理事务。

三、中央政权
中央政权是实施集中统一行政的主要机构,设有总统、国务院、最高
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政府部门。

它们同时也是各级政府的行
政协调机构。

四、多党合作
中国实行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形成中共中央、国民党、民进会议、中央工商业联合会及其它党派等政治协商机构,促进国家机构和
社会团体之间的相互协调,共同推动社会主义秩序的完善和发展。

五、社会主义法律制度
社会主义法律制度是我国实行的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体现,是为实行
党和国家的统一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所制定的法律、法规、规章、规
程等,其中包括宪法、民法、行政法、经济法、劳动社会保障、教育、文化、农业等各项法律法规。

地方行政体制及运行机制

地方行政体制及运行机制

地方行政体制及运行机制一、地方行政体制在我国,地方行政体制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按照不同层级的分工,实行各级地方政府组织形式和职权划分的体制。

地方行政体制主要包括省级、市级、县级和乡级四个层级。

每个层级的地方政府有其独特的职能和权责,以实现有效的地方治理和公共服务分配。

1. 省级地方行政体制省级地方政府是全国各级地方政府的最高层级,负责领导和管理所辖行政区域的政务工作。

省级地方政府下设各类部门和机构,如省人民政府、省人大、省政协等,拥有最高的行政权力和管理权力。

2. 市级地方行政体制市级地方政府是省级地方政府直接下辖的行政层级,负责领导和管理所辖市区的政务工作。

市级地方政府下设各类部门和机构,如市人民政府、市人大、市政协等,履行具体的地方行政管理职责。

3. 县级地方行政体制县级地方政府是省级地方政府下设的行政层级,负责领导和管理所辖县区的政务工作。

县级地方政府下设各类部门和机构,如县人民政府、县人大、县政协等,实行基层治理和服务职能。

4. 乡级地方行政体制乡级地方政府是县级地方政府下设的基层行政层级,负责领导和管理所辖乡镇村的政务工作。

乡级地方政府下设各类部门和机构,如乡镇人民政府、村委会等,为广大农村居民提供基层公共服务和管理。

二、地方行政运行机制地方行政机制是指地方政府和社会组织之间协调合作、权责划分、管理决策等规范和程序的总称,是地方行政管理的基本组织形式和运作机制。

1. 决策机制地方政府的决策机制主要包括政府决策机制和群众参与机制。

政府决策机制是指地方政府根据法律法规和行政程序,制定政策、计划、法规等措施的过程。

群众参与机制是指地方政府通过听取群众意见、开展民主讨论等形式,提高政策决策的科学性和民意参与度。

2. 实施机制地方政府的实施机制主要包括政府执行机制和社会监督机制。

政府执行机制是指地方政府按照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组织部门、单位和个人,推动政策措施的具体实施。

社会监督机制是指广泛吸纳社会各界的监督意见和建议,加强对地方政府行政行为的监督和评价。

地方政府的工作制度有哪些

地方政府的工作制度有哪些

地方政府的工作制度是我国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地方政府行使职权、管理公共事务和提供公共服务的全过程。

地方政府的工作制度主要包括决策制度、执行制度、监督制度、人事制度和财政制度等。

以下是详细介绍:一、决策制度地方政府决策制度是地方政府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对重大行政事务作出决策的规则和程序。

我国地方政府决策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民主集中制原则:地方政府在决策过程中,实行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原则。

2. 调查研究制度:地方政府在决策前,应当对相关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充分了解实际情况,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 专家咨询制度:地方政府在决策过程中,可以邀请专家、学者对重大问题进行咨询,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4. 公众参与制度:地方政府在决策过程中,应当充分听取公众意见,特别是涉及民生的重大决策,要通过听证会、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

5. 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地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决策过程中,因故意或者过失导致决策失误,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执行制度地方政府执行制度是地方政府在实施决策过程中,确保决策落实的规则和程序。

我国地方政府执行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分工负责制:地方政府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实施相关决策。

2. 协调机制:地方政府在执行过程中,应当建立协调机制,解决决策实施中出现的问题。

3. 督促检查制度:地方政府应当对决策实施情况进行督促检查,确保决策落实到位。

4. 激励约束制度:地方政府应当对在决策实施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问责。

三、监督制度地方政府监督制度是地方政府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对自身行为进行监督的规则和程序。

我国地方政府监督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行政监督:地方政府应当接受上级政府、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审计机关的监督。

2. 法制监督:地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应当遵守法律法规,接受法制监督。

地方政府

地方政府

两汉:汉承秦制,实行“中外朝制”,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东汉末,地方转变成为州、郡、县三级。

魏晋南北朝:这一时期基本上承袭了汉朝的州—郡—县三级的地方政府层级制度。

从秦汉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地方政府制度经历了由郡—县二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的转变。

隋唐:三省六部制。

地方为州县两级。

唐肃宗时“道”成为地方州县之上的实体。

北宋:“二府三司制”。

地方分州县两级,后又将“道”改为“路”在州县之上。

清朝:将总督、巡抚变为固定官职,将巡抚调整到与省的范围相一致,康熙皇帝又将明朝的15个省分拆为18省,雍正期间则进一步将明朝复式的三级、四级政区层次完全简化为单式的省—府—县三级制。

明朝:在中央之下设置布政使司为最高地方政府层级,取消五级制,改路为府,把州分成直隶州与府州两种,形成了布政使司—府—州—县、布政使司—府—县和布政使司—直隶州—县三种构成方式。

元朝:设中书省、枢密院和宣政院。

地方实行行省制。

省下有路、府、州、县。

除了路—府—州—县外,还有以路辖州、以路辖州再辖县、以路辖县、以府辖县等等形式,成为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典型。

(四)恢复完善时期:1982年《宪法》对地方政府组织结构及体制作了重大改变,核心内容:1、建立县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构常务委员会;2、行政机关实行首长负责制。

地级市的概念地级行政区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非正式的第二级行政区,指与地区的行政地位相同的行政区,介于省级行政区与县级行政区之间,为省、自治区的行政分区。

1970年,随着“专区”改称“地区”,官方对“专级行政区”(专区级行政区)改称“地级行政区”。

从1988年至今,仅存四种类型的“地级行政区”:地区、地级市、自治州、盟(内蒙古)地级市,指中国大陆地区,行政区划层次上与“地区”相同的建制市,属于地级行政区的一种。

自1983年开始,在国家行政机构区划统计上作为行政区划术语固定下来,取代之前的省辖市之称。

至1986年,“地级市”达到166个,占地级行政区的51%,取代“地区”和“盟”成为“地级行政区”的主体。

英国地方行政制度

英国地方行政制度

人口在85000之上的地方可在前三种模式中选择; 在此数量之下的地方,可在四种模式中选择
返回
一、地方政府结构
英国 英国地方政府的基本结构
❖ 中国的地方政府结构也是一个混合型的结构。 ❖ 当前,中国的地方行政层级以省、自治区一县、自治县、
县级市一乡、民族乡、镇和省、自治区一地级市、自治州 一县、自治县、县级市一乡、民族乡、镇为主,是三级制 或四级制为主的混合制。 ❖ 但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幅员广大,各地的实际差异很大, 地方行政层级也不尽相同,大体可以分为两级制、三级制 、四级制三种类型。
行权、维护公共安全权、改良社会设施权、发展 社会福利权、执行全国性任务权、从事准商业活 动权、财政权(P179)
英国地方政府工作的类别
保护性的 环境方面
消防
公路
治安
环境卫生
保护消费者 规划工作
畜病防治
发放许可证
(如电影放映证)
个人的 社会的和娱乐
教育
性的
住房
运动设备
职业
博物馆
社会福利 美术馆
剧院
商业性的 市场
出售或出 租小农田 交通运输
宿营地
返回
英国地方政府改革
❖ 改革原因:长期以来,英国地方治理采取“委员 会制”,即决策由地方议会的委员作出,这一做 法在实践中暴露出决策过程冗长、表面程序公开 但实际操作不透明、责任不明确等问题。
❖ 指导思想:提高决策效率和民主程度 ❖ 改革过程:由英国工党政府通过一系列地方政府
❖ 英国地方政府并不提供消防、警察(大伦敦地区 除外)、公共医疗等服务,这些服务一般由中央 政府设立的专门机构提供。
❖ 中国地方政府几乎是全功能的,一个省级政府、市 级政府、县级政府的部门设置,和中央政府的部门 设置几乎一样。(因为中国的地方政府被设计为中 央政府的延伸,而中国的中央政府是全功能型的)

中国地方政府体制改革取得的成就

中国地方政府体制改革取得的成就

中国地方政府经过了漫长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存在不可回避的问题,现结合地方政府改革历程,谈一下自己的浅薄看法,一、清末中国地方政府体制改革晚清地方政府制度变革开始于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爆发以后,变革的主导力量不是中央政府,而是以曾国藩、胡林翼、李鸿章、张之洞、袁世凯等人为代表的地方督抚。

晚清地方政府体制变革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地方政府职能机构发生了结构与功能上的重大调整,出现了由督抚主持设立的众多政府专职机构。

二是各省督抚突破了中央集权的人事管理体制,采用委员差遣制,自主选用人员,自行委任他们管理各新设地方机构,中央政府无从过问。

这是近代地方人事管理制度的重大变化。

二、民国时期中国地方政府体制改革针对民国时期的地方政府体制,有一种观点认为,从总体而言,这个时期地方党部比地方政府显得更有权威。

地方党政体制是纵向党政体制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党治特色是地方政府组织原则的一个重要特征。

从总体来看,地方政府比地方党部显得更有权威,而不是相反。

三、当代中国地方政府体制改革当代中国,政府改革特别是地方政府改革方兴未艾。

中国地方政府的具体情形非常复杂。

各级地方政府能否体现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解决权力配置、权限设定和责任明确的问题,这是从根本上解决层次过多、职能交叉、机构臃肿、权责脱节和多头多重执法等问题的关键所在。

中国地方政府体制改革的重点是,下放权力,转变职能。

从80年代初开始,中央政府不断地向地方政府下放了经济管理权限、财政收支权限、人事管理权限。

中央政府主要掌握国民经济的重大决策权,即宏观调控权,包括货币的发行,基准利率的确定,汇率的调节和重要税种税率的调整等,以保证经济总量基本平衡和经济结构优化。

地方政府有权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宏观政策制订地方性法规或政策;通过地方税收和预算,调节本地区的经济活动;运用地方资源,促进本区域经济和社会进步,特别是推动直接为公众服务的教育、卫生、住房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

中国的地方政府与行政区划

中国的地方政府与行政区划

中国的地方政府与行政区划地方政府和行政区划是中国政治体系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国家管理和治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的地方政府体制主要包括省级政府、地市级政府和县级政府,而行政区划则将中国划分为不同级别的行政区域,便于政府组织管理和资源配置。

以下将从历史背景、地方政府职责、行政区划类型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历史背景中国的地方政府和行政区划都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古代,中国就采用了一些形式的地方政府和行政区划。

这些政权的建立往往以地理和人文特征为基础,以满足统治和管理的需要。

而在近代,随着国家统一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地方政府和行政区划也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

二、地方政府职责与功能地方政府负责管理本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的事务,具体职责和功能涵盖很广泛。

首先,地方政府要负责制定和实施本地区的发展规划和政策,以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

其次,地方政府承担着基本公共服务的提供责任,包括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

此外,地方政府还需要保障社会稳定和维护公共安全,为民众提供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

总之,地方政府在国家政治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承担着实际的管理职能。

三、行政区划类型中国的行政区划按照地理范围和行政级别划分,可分为省级行政区划、地市级行政区划和县级行政区划。

省级行政区划是中国地方行政管理的最高级别,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地市级行政区划是省级行政区划下属的行政单位,主要包括地级市和自治州,共有333个。

县级行政区划则是地市级行政区划下的行政单位,按照区、县、市来划分,约有2800多个。

四、地方政府和行政区划的关系地方政府和行政区划密不可分,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地方政府作为行政区划的组织者和管理者,行使着行政权力,承担着行政责任。

同时,行政区划为地方政府提供了组织结构和管理框架,在具体的实践中提供了便利。

地方政府根据行政区划的划分,设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并负责这些机构的工作运行和协调管理。

名词解释地方行政体制

名词解释地方行政体制

名词解释地方行政体制
地方行政体制是指国家内各级地方政府机构的组织形式和权力分配机制。

它包括了中央政府与各级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

在地方行政体制中,地方政府机构负责管理和行使政府权力,实施各项行政管理职能,为人民群众提供公共服务和解决实际问题。

地方行政体制涉及的重要元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组织架构:地方行政体制中,地方政府机构应当合理组织,包括设立各级地方政府的机构和部门,明确职责和权限。

2.权力关系:地方行政体制中,各级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之间
的权力关系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权力分配、协调和监督等方面的运作机制。

3.财政体制:地方行政体制中,财政分权是重要内容之一,包
括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和支出、税收、财政转移支付等方面的规定和制度安排。

4.监督机制:地方行政体制中,监督机制是保障行政权力行使
合法性和规范性的重要手段,包括各级监察机关的设立和运作,行政监察、审计和纪律检查等方面的机制和程序。

地方行政体制的目标是建立健全的地方政府机构和权力运行机制,使政府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地方行政体制存在差异,根据国情和国家制度安排的需要进行具体设计和改革。

第七章 地方政府管理体制

第七章 地方政府管理体制

5
三、决策目标
由上级政府确定的明确的政策目标
上级政府下达的模糊性的政策目标
根据实际情况,独立制定政策目标 根据实际情况,
明 确 性
一 致 性
合 理 性
调 适 性
6
四、决策内容
政治性决策
经济性决策
社会文化决策
7
五、决策形式
地方政府的全体会议
地方政府的常务会议
地方政府的行政首长办公会议

地方政府的行政首长现场办公会议
第七章 地方政府管理体制
1
知 识 要 点
地方政府管理体制概述 地方政府决策体制 地方政府的政策执行体制 社会发展对地方政府管理的更高要求
2
7.1 地方政府管理体制概述
一、地方政府管理体制的含义和类型
含义:是指地方行政区域内组织机构的设置、地位、职责、 1、含义:是指地方行政区域内组织机构的设置、地位、职责、内部权 责关系及其相关的规章制度情况。 责关系及其相关的规章制度情况。 行政组织机构 职能结构 行政管理方式和运行机制 特点:多样性、统一性、灵活性、历史性、 2、特点:多样性、统一性、灵活性、历史性、适应性 3、作用 巩固和发展国家政权体系 推进地方管理的进步和发展 推动地方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
3
7.2 地方政府决策体制
一、决策环境
外部环境 政治环境、法律环境、社会环境、 政治环境、法律环境、社会环境、利益集团的压力 内部环境 行政领导体制 决策主体的素质 决策手段 信息的处理
4
二、决策主体
地方公共决策机构 执政党领导机关 立法机关 行政机关 政治团体
地方公共决策人员 公共决策的决定者 决定者 公共决策的参议者 公共决策的参与者
日常例行事务处理 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会议 发布政府指令, 发布政府指令,颁布规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方政府体制:地方政府体制是地方政府按照一定的法律划分的政府组织形式。

非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是指组织的设立和经营不以营利为目的且净盈余不的分配,由志愿者人员组成实行自我管理的,独立的,公共和民间性质的组织团体。

人事行政:人事行政是指国家的人事和机构为实现行政目标和社会目标,通过各种人事管理手段对公共行政人员的制度化和法制化管理。

公文管理:公文管理就是对公文的创制,处置和管理即在公文从形成,运转,办理、传递、存到转换为档案或销毁一个完整周期中,以特定的方法和原则对公文进行
创制加工保管料理,使其完善并获得功效的行为过程。

行政监察管辖:是指对某个监督对象确定由哪一级或者那一个行政监察机关实施监督和那一级或者那一个行政监察机关对那些特定监察事项有权进行管辖的法律制度。

招标性采购:是指通过招标的方式,邀请所有的或一定范围的潜在的供应商参加投标,采购主体通过某种事先确定并公布的标准从所有投标商中评选出中标供应商,并
与之签订合同的一种采购方式。

标杆管理:是指公共组织通过瞄准竞争的高目标,不断超越自己,超越标杆追求卓越成为强中之强组织创新和流程再造的过程。

行政诉讼:就是公民或法人对行政机关或行政工作人员就违法行政行为向司法机关提起诉讼俗称民告官。

简单题
公共行政环境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公共行政环境的特殊性,首先表现在各种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差异性上,其次这种多特殊性还表现在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的公共环境的差别。

简述机能制的优点和缺陷。

答:优点:1、可以扩大公共组织的管理职能,
2、专业分工,有利于专业化管理提高效率
3、分权管理有利于调动专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缺点:1、职能分化过多会造成政府机构过多对社会和经济干涉过多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

2、分工过细,会造成权利交叉影响行政效率。

行政决策程序应该包括那些步骤?
答:行政决策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处于核心地位:
行政决策主导着公共行政管理的全过程
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的成功与失败的决定因素
行政决策是贯彻执行国家意志和加强政府合法性的必要途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