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融合架构与融合架构对比分析
超融合架构与传统架构对比解析方案
超融合架构与传统架构对比解析方案随着云计算和虚拟化技术的发展,超融合基础设施(HCI)架构逐渐成为企业应对日益复杂的IT环境需求的解决方案。
与传统的分离的计算、存储和网络设备相比,超融合架构将这些功能整合到一个物理节点中,提供了更高的灵活性、可扩展性和可用性。
本文将从存储、部署和管理等方面对超融合架构与传统架构进行对比解析。
一、存储对比在传统架构中,存储设备通常是独立的,并且需要单独的管理和维护。
而在超融合架构中,存储设备已经集成到服务器节点中,通过软件定义存储(SDS)的方式实现。
这种集成的设计可以更好地利用存储资源,提高存储性能和可用性。
此外,超融合架构还支持分布式存储,通过数据副本和故障恢复机制确保数据安全性。
二、部署对比在传统架构中,部署和升级需要对不同的硬件设备进行独立的操作,包括服务器、存储设备和网络设备。
对于大规模的企业来说,这是一项耗时且复杂的任务。
而在超融合架构中,所有硬件设备已经集成到一个物理节点中,通过中心化的管理界面实现对整个系统的部署和升级。
这样可以大大简化部署流程,并且减少操作失误的风险。
三、管理对比在传统架构中,管理和监控需要对不同的硬件设备进行单独的操作,包括服务器、存储设备和网络设备。
这使得管理员需要具备多种技能,并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维护整个系统。
而在超融合架构中,通过中心化的管理界面,管理员可以对整个系统进行统一的管理和监控。
这样可以提高管理效率,并减少错误和故障的发生。
四、可扩展性对比在传统架构中,为了扩展计算、存储和网络能力,需要对不同的硬件设备进行单独的扩展。
这需要购买新的硬件设备,并且需要进行繁琐的配置和调整。
而在超融合架构中,扩展只需添加一个新的物理节点,然后通过软件定义的方式将其纳入到整个集群中。
这样可以大大简化扩展过程,并且提高资源利用率。
综上所述,超融合架构相比传统架构具有以下优势:1.更高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超融合架构可以快速部署和扩展,无需繁琐的配置和调整。
超融合架构解读
超融合架构解读超融合可以说是目前业内最大的热点之一,大型厂商和创业公司纷纷投身其中。
不过,与从业者的津津乐道相比,超融合的广大目标用户却对其缺乏足够的认识,甚至一些IT专业人士也还不知超融合究竟为何物。
因此,在华为公司的支持下,企事录从即日起开设“FusionCube超融合大讲堂”,以每10天左右一期的节奏连载,帮助您深入了解超融合的方方面面。
本文作为开篇,先来说说超融合是什么……近几年来,超融合系统的热度越来越高,各种打着超融合旗号的公司和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令人眼花缭乱,也引发了很多困惑:究竟什么是超融合系统?与融合系统是什么关系?一体机又是怎么回事?最关键的是:超融合有什么用?回答了之前的问题,也就不难理解了。
基本概念与分类无论从中英文的字面意义来理解,超融合(Hyperconverged)都应该是在融合(Converged)之后发展起来的——如果要分类,前者应该属于后者的一支。
IDC和Gartner也是这么认为的,虽然在细节上有所区别。
譬如,Gartner似乎很喜欢Integrated(集成)和Infrastructure(基础设施)这两个词。
大的分类上,IDC所谓Converged Systems(融合系统),Gartner称为Integrated Systems(集成系统)。
IDC与Gartner对融合系统的大致分类(注:随时间推移略有变化)IDC将融合系统(Converged Systems)分为三类,前两类——集成系统(Integrated Systems)和认证参考系统(Certified Reference Systems)——主要是供应商构成不同,技术成分上基本没有区别,都是由服务器硬件、磁盘存储系统、网络设备供应商和基本构件/系统管理软件组成的供应商认证的预集成系统。
Gartner也有对应的分类,分别称为集成基础设施(Integrated Infrastructure)系统和参考架构(Reference Architecture)系统,合称融合基础设施(Converged Infrastructure,CI)。
超融合架构 优势
超融合架构优势
物理融合及管理融合:超融合架构把服务器、网络及存储进行了融合,并且搭载在统一管理平台上进行维护;而传统架构则是全部分离的。
存储架构:超融合采用分布式存储,传统架构使用集中式存储。
网络:超融合使用万兆以太网,而传统架构多使用光纤交换机。
可靠性方面:可以看出可靠性方面,超融合架构的优势非常大,但其实这里的优势都是分布式存储本身应该具备的。
冗余度:超融合最多可坏两个节点,三副本可以带来比双控更好的冗余度;而传统架构则是一个控制器。
管理的粒度:各家实现不同,有的是基于资源池设置两副本或三副本,热备:其实大部分分布式存储都没有了,而是利用已有空间进行恢复。
数据恢复量:超融合仅恢复已写入数据,传统架构是全盘恢复。
传统架构与超融合方案对比
EMC超融合方案
描述 光纤存储 + 超融合解决方案(深度集成虚拟化环境)
优势
1.此方案架构先进,稳定成熟,支持横向扩展。 2.超融合方案中的软硬件均经过大量严格的兼容性稳定性 测试,专门针对虚拟化环境而设计优化,内置丰富软件功 能。 3.无需一次大规模采购,保护现有投资,延伸到云计算架 构
描述 软硬件厂商均为EMC,Vmware为EMC控股子公司。
超融合简化运维,减轻运维人员压力
1.上架15分钟即可交付使用,扩展新节点只需5分钟 2.统一标准化界面 3.统一管理计算,存储,虚拟化等资源,运维管理简单化
超融合运维轻便
优势
1.一套超融合装置仅仅2U 2.能源消耗低 3.运维人员可以专注于系统整体的运行状况与性能调优。
描述 传统备份方式
描述 虚拟带库+虚拟机连续性数据保护方案
高级软件功能
?
除了备份外,还有专门针对虚机的连续性数据保护方案。 无缝集成vCenter环境。 虚机数据保护连 的续 虚性 机数 提据 供保 任护 意精 时细 间到 点虚 回机 滚V的M级 保别 护, 方可 式以 ,对 消运 除行 逻重 辑要 故业 障务 对 虚机的影响。 还可以将虚机数据从本地到远程站点进行双向复制。
存储虚拟化
超融合方案内置存储虚拟化软件VSAN,并且与vShpere内 核级集成,系统开销小
超融合方案内置管理软件,远程收集并报告硬件和软件配 管理软件 置,实时掌握应用程序,VM和整体硬件的状态,还可针对
可用性、性能和容量的状态警报和运行状况统计
云整合
超融合方案内置云管理软件,可将数据延伸到公有云,提 高托管容量,创建可访问的在线归档。
功能扩展
内置应用商店,一键访问,随时下载经过验证的增值软 件,增强用户体验。
超融合和物理机对比-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超融合和物理机对比-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如下内容:超融合和物理机是当前计算领域中两种主要的架构选择。
超融合是一种基于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架构,它将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集成在一起,通过虚拟化技术实现资源的动态调度和管理。
而物理机则是传统的服务器架构,每台服务器独立运行一个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
本文旨在比较和探讨超融合和物理机在性能、灵活性、成本和管理等方面的异同点。
超融合架构的特点是集成度高,可以在同一台服务器上运行多个虚拟化的应用,通过软件定义的方式实现资源的共享和管理。
它可以通过灵活的资源调度满足不同业务的需求,提高资源利用率。
另外,超融合架构还具有协同性强、易于扩展和管理的优点,使得企业更加容易构建和管理复杂的IT基础设施。
物理机架构是传统的服务器部署方式,每台物理机独立运行一个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
物理机的优势在于性能稳定可靠,适合对性能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
另外,物理机也具有适应性强、隔离性好的特点,使得其能够满足一些特殊需求,比如对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应用。
本文将从性能、灵活性、成本和管理这几个方面对超融合和物理机进行比较。
通过对比分析,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两种架构的优势和劣势。
最后,本文将给出一些建议,帮助读者在不同的场景下选择适合自己的架构方案。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是对整篇文章的组织和框架进行介绍。
这部分通常会包括文章的标题、目录和各个章节的简要介绍。
本文将从超融合和物理机两个方面进行对比,以便更好地评估它们的优势和适用场景。
首先,我们将在引言部分对本文的概述进行介绍,包括对超融合和物理机的定义、特点以及本文的目的的说明。
接着,正文部分将分为两个章节,分别对超融合和物理机进行详细的讨论。
在超融合章节中,将介绍超融合的定义和特点,解释为什么超融合技术在当前的IT环境中备受关注,并探讨其在不同场景下的优势和应用。
超融合入门级干货:超融合与传统架构特性及收益详细对比
超融合入门级干货:超融合与传统架构特性及收益详细对比新IT浪潮已经到来,超融合便是诸多风口之一,在近年来成为了IT业界备受关注的话题。
当下超融合架构已成为许多厂商发力的主要方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虽然超融合的概念已经被热炒了至少两年,但市场上依旧存在着不少模糊的定义与理解,超融合与传统IT架构在性能和收益方面究竟有哪些差别?此文将详细盘点超融合与传统IT架构的差异,并通过厂商实例来进行深入对比分析。
一.超融合的核心特征是什么?Nutanix是最早推广超融合(HCI :Hyper Converge Infrastructure)概念的厂商。
Nutanix起步的核心技术是分布式存储,只是在部署架构上有了进一步创新,采用了这种融合的方式。
这很大程度上推进了分布式存储的市场落地。
所以分布式存储是超融合1.0的核心,但市场上很多厂商在弱化最具挑战及技术难度的存储部分,单纯去调“融合”,把一些无关痛痒的内容集成起来,而这并非真正的“超融合”。
真正撬动传统IT市场的超融合1.0的特征是两点:一是,基于X86服务器架构的分布式存储;二是,分布式存储和计算虚拟化部署在同一服务器硬件内。
下面在对比中会看到,给用户带来价值的重要特性中,大概70%是来自于分布式存储,30%是超融合架构带来的好处(比如管理简化,使用成本的降低),但恰恰是这30%,让用户更愿意从传统架构切换到分布式架构上来。
二.超融合是革命性架构吗?任何称之为革命性的架构一般应具备至少以下三个特征:一是,对用户的使用习惯会有巨大的改变;二是,为用户带来巨大的价值;三是,新的厂商可以撬动传统老牌厂商的市场。
以上三点,超融合产品都具备,前两点在后面分别介绍,第三个可以通过国外的Nutanix、VMware(vSAN),中国的SmartX等厂商的案例描述中看到,他们所替代的产品大量的是老牌存储厂商EMC、HDS等公司的存储产品。
即便目前Nutanix自己也在开发和推出服务器虚拟化产品,但最初的Nutanix产品核心就是超融合架构的分布式存储。
超融合解决方案介绍
20160810超融合解决方案介绍v174超融合解决方案介绍首先需要厘清概念,谈超融合,就得先从融合架构谈起融合架构又称为集成系统,通过整机柜集成和预配置实现快速部署,但仍然采用传统的服务器、网络、存储三层架构。
典型的融合架构方案包括VCE的Vblock、NetApp的FlexPod、Oracle的Exadata,以及Huawei 的FusionCube和H3C的UIS等.可以注意到融合架构在形态上体现为一个机柜或刀箱,里面集成了服务器、网络、存储节点,安装了虚拟化软件。
而超融合架构则是基于通用的服务器硬件,借助虚拟化和分布式技术,融合计算、存储、虚拟化与一体,不再需要专门的SAN存储。
相比融合架构来说,超融合摆脱了整机柜/刀箱集成的束缚,也不再受限于传统的三层架构,更具有弹性。
其次理解每家产品的理念、定位和技术渊源超融合概念在今天能够得到大家的热议,一是随着硬件性能密度的提升,网络互联互通的便利,软件智能逐渐走向成熟,超融合也是IT基础设施演进的一个必然方向;二则是对传统架构的颠覆式创新,在IT资源的分配和管理上相比传统架构更有效率(尤其是集中式存储模式),因此对传统存储的冲击也最大.这也恰恰说明为何超融合理念的倡导者会是Nutanix、SimpliVity、Pivot3、Maxta以及VMware这些在企业级(存储)市场并不显赫的厂商。
而对于EMC、IBM、NetApp这些存储巨头来说,超融合并不是一个“讨人喜欢”的概念,谁让他们“真的有一头牛”呢?Nutanix、SimpliVity等超融合初创厂商,均成立于2009年,借鉴Google等互联网数据中心架构,通过软件定义的方式,将服务器的计算和存储资源聚合,在虚拟化层面上实现池化和统一管理,实现虚拟化环境的新型部署模式。
他们的确是这个市场最彻底的“革命者”。
VMware在2014年发布的VSAN,也是专为优化虚拟环境而设计的存储解决方案,通过与vSphere的深度耦合,将软件定义数据中心延伸到存储一层(在此前VMware通过VAAI、VASA、VVOL帮助专业存储厂商更好的支持虚拟化应用,现在决定甩开膀子自己上阵了),并巩固VMware在虚拟化数据中心的优势。
深度剖析超融合架构
深度剖析超融合架构大家好,我是青云的 lester ,目前负责青云QingCloud 的超融合产品系列。
今天由我向大家分享 QingCloud 对超融合架构的理解,以及在超融合架构方面的实践经验。
今天分享的话题主要分三部分:1、什么是超融合架构。
2、从数据中心的发展趋势分析为何要使用超融合架构。
3、青云QingCloud 超融合架构的特点。
首先、我先介绍一下,什么是超融合架构。
超融合架构是近2 年来非常热门的词汇。
但其实超融合的概念并没有一个非常严格的定义。
以目前较为广泛接受的观点来说。
超融合基础架构(Hyper-Converged Infrastructure,或简称“HCI”)是指在同一套单元设备中不仅仅具备计算、网络、存储和服务器虚拟化等资源和技术,而多套单元设备可以通过网络聚合起来,实现模块化的无缝横向扩展(Scale-Out),形成统一的资源池。
超融合架构类似 Google 、Facebook 后台的大规模基础架构模式,可以为数据中心带来最优的效率、灵活性、规模、成本和数据保护。
由此可见,超融合架构是一种技术手段,而并不是某一类特殊的硬件产品。
而目前市面上,很多硬件厂商将超融合架构与高密度服务器统一包装宣传,由此造成了很多误解,似乎只有多节点高密度服务器才是超融合。
这里正好可以回答先前大家提出的一个问题“超融合,听起来就是以前的刀片机,不知道从架构、用途、扩展性上有什么本质上的提升吗?”其实,超融合架构要达到的目的之一,就是现实软件与硬件的解耦。
使用通用的服务器实现,传统架构下使用专用硬件才能达到的功能。
数据中心发展到现在主要经历了 3 个阶段:1、孤岛式的数据中心其架构是 90 年代中后期形成的,以大型机、小型机、大型数据库、集中式存储加上高可用软件组成的架构,这种架构适应了当时的数据大集中趋势。
它也是数据中心进入萌发发展阶段的标志。
采用集中的方式配置硬件支援,再由专用的物理服务器为特定的应用程序提供支持。
超融合架构和传统架构的区别是什么
超融合架构和传统架构的区别是什么?序言:要想了解超融合架构和传统架构的区别,那么首先需要了解传统数据中架构的现状是什么,其次了解超融合架构的特点优势是什么。
一、传统数据中心架构的现状是什么?传统数据中心的现状:数据中心在近些年变的越发复杂。
基础架构的生命周期的每一个部分都很复杂,从购买,部署到配置,管理以及扩展。
当基础架构变得更为复杂,IT 的组织者变得更为封闭。
您需要存储方面的专家来为您管理复杂的存储网络,需要网络专家来管理企业网络拓扑结构。
需要ITIL流程来处理复杂性。
所有的这些都会减缓IT部署的进程,组织者只能博弈的选择将一切做对,而不是追求速度。
资源需求的增长(计算, 网络, 存储), 相关组织者希望逐步且可预见的增加容量。
纵向扩展的基础架构会使得在需要时的扩展变得困难。
总结起来有以下三点:1、内生复杂性,基础架构的每个部分都很复杂,购买,安装,维护等等;2、低效孤岛,每个范围都很专业,需要专门的团队维护,管理封闭;3、无法预知的扩展,传统纵向的基础结构让需要扩展事变的困难。
对企业而言,如何让传统数据中心变得灵活、高效、易于扩展,已经变成了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大难题。
简单点来说,与其说超融合架构与传统架构的区别,那么不如直接说,超融合架构对于传统架构的优势在什么地方,因为超融合架构本身就是在传统架构上的一次技术变革。
二、超融合架构与传统架构的区别有以下三点:1、传统架构的数据中心是以业务为单位去采购IT设备,超融合是以业务的性能为单位,去采购超融合基础架构的设备。
2、超融合数据中心,只要满足软件定义的标准即可投入到使用中,而传统架构下的数据中心则是依据各个设备区块资源的应用状态去逐一升级设备,即通过单点的形式去购买设备,他们之间始终未能达到一个平衡点。
3、超融合架构在扩展性上更能体现出优势,灵活而高效,同时,他的扩展节点数是无限的。
按需购买,随着业务的增长而添加资源。
为了更简单直接的理解,可以通过下面正睿ZRPGS超融合一体机的解决方案来了解其区别。
超融合基础架构分析
管理与标准化/ M a n a g e m e n t a n d S t a n d a r d i z a t i o n超融合基础架构分析郑栋豪(中国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青海西宁810001 )摘要:文章从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数据中心建设面临的实际问题出发,引出对现阶段企、事业单位数据中 心建设的思考,简要浅析了超融合解决方案,首先,简单介绍了超融合架构基本概念。
其次,从超融合基本 概念出发,浅析了超融合与传统丨丁架构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最后,浅析了超融合为数据中心建设带来的优势,简要分析了使用超融合有可能带来的问题及存在的难点。
作为新兴的数据中心架构,超融合能很好地解决现 阶段“信息孤岛”和系统扩展性问题,同时能兼顾未来不可预测的数据增长、性能、数据治理、系统管理、成本控制等需求,但用户仍需结合实际仔细考虑超融合适用性。
文章简要浅析超融合架构,为企、事业单位 转型超融合架构提供参考,关键词:超融合架构;数据中心;信息孤岛;传统丨丁架构随着人民银行业务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日常履职 越来越多地依赖信息科技,人民银行各级分支机构对 信息科技基础设施的要求越来越高。
信息系统服务器 作为承载金融科技的底层基础,关系着人行各分支机 构的履职效率。
然而,随着数据中心信息系统服务器设备硬件老 化,设备故障频发,使用效能降低;并且传统的IT 基础架构已逐渐不能满足人民银行业务系统较高的连 续性保障需求。
许多地方人民银行机构面临着服务器 硬件更新换代、数据中心架构转型的需求。
如何建设 能满足人民银行业务连续性保障要求,同时能兼顾未 来不可预测的数据增长、性能、数据治理、系统管理、成本控制等需求的数据中心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超 融合(Hyper Converged Infrastructure,或简称“H CI”)技术为传统数据中心面临的困境提供了一 种解决方案。
1超融合架构基本概念超融合基础架构是指采用软件定义技术,将计算 机、存储以及网络与专用硬件解耦,实现I T基础架 构的融合。
超融合方案和传统方案的对比
超融合方案和传统方案的对比目录1. 内容概括 (2)1.1 超融合方案概述 (2)1.2 传统方案概述 (4)2. 技术架构 (5)2.1 超融合方案技术架构 (6)2.1.1 计算资源 (7)2.1.2 存储资源 (9)2.1.3 网络资源 (10)2.1.4 软件管理平台 (10)2.2 传统方案技术架构 (12)2.2.1 独立物理服务器 (12)2.2.2 独立存储设备 (13)2.2.3 独立网络设备 (15)2.2.4 分散管理平台 (16)3. 主要特点比较 (17)3.1 虚拟化程度 (19)3.2 资源利用率 (20)3.3 管理复杂度 (21)3.4 扩展性 (23)3.5 可靠性 (24)4. 应用场景对比 (25)4.1 超融合方案适用场景 (27)4.2 传统方案适用场景 (27)5. 成本对比 (29)5.1 平台建设成本 (30)5.2 运维成本 (31)5.3 总体成本 (33)6. 优缺点分析 (33)6.1 超融合方案优缺点 (36)6.2 传统方案优缺点 (37)7. 总结与展望 (39)1. 内容概括超融合方案与传统方案在数据中心基础设施领域中各自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在设计理念、性能表现、成本效益以及技术成熟度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超融合方案是一种新兴的数据中心架构,它通过将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进行虚拟化整合,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灵活扩展。
超融合方案具有高性能、高可用性和高扩展性等优点,能够满足现代数据中心对于高性能计算、大数据处理和云计算等需求。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超融合方案也在持续优化和完善,以提供更加稳定、可靠的服务。
传统方案则是指基于物理服务器搭建的数据中心架构,其中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分别通过物理设备来实现。
传统方案在数据中心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基础,其设计理念相对成熟,但在面对大规模数据和高并发访问时,可能会遇到性能瓶颈和资源浪费等问题。
超融合方案与传统方案各有优劣,选择哪种方案取决于具体的应用场景和需求。
超融合——隐形的数据中心探秘
Integrated, scale-out compute and storage
8
三层架构-集成系统-超融合 架构简化
…
…
VMware、Microsoft、Linux
VMware、Microsoft、Linux
HP、Dell、Cisco、Lenovo
HP、Cisco、Oracle
Cisco、Brocade
3
数据中心架构进化
虚拟化 的出现及成熟
固态硬盘
云的到来
2015 Lenovo Internal. All rights reserved.
4
什么是超融合?
超融合的核心理念
• 在一个单一的单元里结合了两个或更多地元素 • 为了效率更高,组件必须是原生集成的,同时并不仅仅绑定在一起
超融合架构的优点
• 单一单元扩展 • 本地化IO读写 • 通过融合的方式消灭传统计算和存储的竖井架构
10
超融合适用于哪些客户?
•虚拟化就足够 先进了! •我为什么还要 超融合?
2015 Lenovo Internal. All rights reserved.
11
我想按需采购,性能扩展线性增长 注意:我的计算和存储不想不成正比的增长
App
App
Server
Virtualization
Server
超融合——隐形的数据中心探秘
日期:2016年x月x日
2015 Lenovo Internal. All rights reserved.
超融合是什么?适用场景?
22
数据中心架构进化
大型机时代
向独立的服 务器迁移
中心化 的存储
2015 Lenovo Internal. All rights reserved.
超融合架构与传统架构的可靠性对比
衡量指标
传统架构
超融合架构
数据冗余模式
设备会生成多份数据备份以防丢失
在一台RAID中生成5-6份副本
在多台服务器中生成2-3份副本,风险更低
硬件冗余度
在多少硬件损坏的情况下系统还可以正常运行
最多损坏一个存储控制器,另一个可备用
最多可损坏2个节点(服务器)依然能正常运行
管理粒度
保存数据的精细程度,粒度越小,丢失的数据量越小,风险越低
以RAID为单位,粒度大
以卷(硬盘分区)为单位选择2-3副本,粒度更小
热备份方式
系统在正常运转状态下备份数据的机制
需要安装热备盘并人工更换
利用已有空间自动备份,更自动化
数据恢复量
在数据丢失或损坏时可以恢复多少数出错就必须全盘恢复,耗时
智能判断出错点:省事
存量:全盘恢复
增量:仅恢复增量数据
恢复速度
故障时,数据恢复的速度包括读取和写入速度
多节点读取,单硬盘写入SAS盘速度为60MBps
多节点读和写,速度可随节点增加而提升,每个节点速度为100MBps
超融合厂商产品与技术比较分析
超融合厂商产品与技术比较分析一、超融合基础架构市场现状超融合基础架构(Hyper-Converged Infrastructure,或简称“HCI”)是实现“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的终极技术途径。
HCI在目前国内市场销售非常火爆,除了传统的联想、华为、H3C等硬件厂商,甚至还有深信服这类安全厂商也在做HCI产品。
其他新兴的厂商有达沃时代、大道云行、StorWind、青云HCI、SmartX等,这些厂商的市场份额虽然不大,但是每个产品却有自己不同于其他厂商的特点,可以适应多种不同的应用场景和环境。
HCI市场能够实现快速的增长,一是随着软件定义技术逐渐走向成熟,带动X86开放架构市场的兴起,HCI成为了IT基础设施进化的必然结果。
二是对传统架构的创新,在IT资源的分配和管理上相比传统架构更加灵活,特别是超融合系统的分布式存储架构。
HCI在数据中心中承担着计算资源池和分布式存储资源池的作用,极大地简化了数据中心的基础架构,而且通过软件定义的计算资源虚拟化和分布式存储架构实现无单点故障、无单点瓶颈、弹性扩展、性能线性增长等能力。
通过超融合架构的特点,我们不难发现,目前市场上的HCI领导者是Nutanix和VMware这些软件厂商,而不是传统的IBM和EMC之类的硬件厂商,因为硬件厂商还是想通过核心硬件产品占领市场。
但是,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软件和硬件厂商已经走到了一起,共同发布超融合基础架构产品。
2015年初,EMC基于VMware的超融合软件EVO:RAIL,EMC推出了VSPEX BLUE超融合系统,据说从打开电源到配置好虚拟机只需要不到15分钟的时间。
2016年,EMC又推出的VxRail,是VSPEX BLUE的升级替代版,VxRail是VMware与EMC独家合作的产品。
2016年,联想与Nutanix建立了全球合作协议,联想设计了计算和存储融合的超融合解决方案,正式发布了基于联想X86服务器并搭载Nutanix软件的HX系列全新超融合产品家族。
超融合方案和传统方案的对比
2 存储虚拟化带来的收益
传统数据中心存储结构
核心交换
物理服务器 FC SAN交换机 FC SAN物理存储
90%50% 80% 25%
IOPS 容量
备份
50T
50T
……传统数据Βιβλιοθήκη 心存储结构-扩展方式一核心交换
物理服务器 FC SAN交换机 FC SAN物理存储
……
部备分份数据迁移
备份
50T
50T 100T
超融合架构与传统架构对比
Hyper-converged Infrastructure e
超融合平台的组件构成
标准X86服务器
1 计算资源虚拟化带来的收益
传统数据中心业务部署模式
CPU平均资源利用率低于15%
传统数据中心业务部署模式
管理复杂度较高
超融合-计算资源虚拟化带来的收益
Hypervisor CPU、内存资源利用率大幅提升
交路换由机器 交换机 服安务全器及优化设备 服务器 存储 ……
超融合-网络虚拟化带来的收益
Thank you…
……
100T
传统数据中心存储结构-扩展方式一
多套存储 管理复杂
数据迁移 风险高
新购存储 成本上升
传统数据中心存储结构-扩展方式二
核心交换
物理服务器 FC SAN交换机 FC SAN物理存储
备份
50T
150T
15500TT
……
传统数据中心存储结构-扩展方式二
多套存储 管理复杂
存储容量、性数风能据险瓶迁高移颈会再次出现
超融合统一资源池 超融合统一资源池 (包含:网络 + 安全 + 计算 + 存储 的所有功能)
超融合解决方案
超融合解决方案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信息化的发展,企业的数据存储需求日益增加。
传统的存储结构往往无法满足大规模数据存储和处理的需求,而超融合解决方案作为一种全新的存储架构,逐渐受到企业的青睐。
超融合解决方案是一种将计算、存储、网络等多种技术融合在一起的全新架构,通过软件定义和虚拟化技术,将不同的硬件资源整合在一起,提供高性能、高可靠性的存储和计算平台。
相比传统的存储架构,超融合解决方案具有以下几个优势。
首先,超融合解决方案具有高度整合性。
传统的存储架构需要单独购买和管理计算、存储和网络设备,而超融合解决方案将这些设备集成在一起,简化了企业的IT架构和管理流程。
通过超融合解决方案,企业可以实现一站式的集中管理,大大提高了企业的运维效率。
其次,超融合解决方案具有高度可扩展性。
由于超融合解决方案采用软件定义的架构,因此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进行弹性扩展。
无论是计算、存储还是网络资源,都可以根据需求进行动态调整,从而满足企业不断增长的业务需求。
另外,超融合解决方案具有高度可靠性。
由于超融合解决方案采用虚拟化技术,将硬件资源进行整合,因此可以通过冗余机制实现高可用性。
即使某个节点出现故障,其他节点仍然可以继续提供服务,不会影响到正常的业务运行。
这种高可靠性可以帮助企业降低因为硬件故障而导致的业务中断和数据丢失的风险。
此外,超融合解决方案还具有高度灵活性。
传统的存储架构通常需要购买预留的存储容量和计算能力,导致资源的浪费。
而超融合解决方案采用了按需分配的方式,可以根据实际的业务需求进行资源分配,避免了资源浪费的问题。
这种灵活性可以帮助企业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
不可否认,超融合解决方案也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超融合解决方案的部署和维护相对复杂,需要企业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和经验。
其次,超融合解决方案的成本相对较高,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可能不太容易承受。
最后,超融合解决方案的性能可能会受到硬件资源的限制,对于某些对性能要求较高的企业来说可能不够满足需求。
融合架构与超融合基础架构区别解析
融合架构与超融合基础架构区别解析“融合”架构的演进目录一“融合”架构的起源 (3)二两种“融合”架构概念 (4)三两种“融合”架构相同点 (4)四两种“融合”架构不同点 (5)4.1、从物理部署上分析 (5)4.2、从逻辑部署上分析 (6)五超融合基础架构的优势 (7)一“融合”架构的起源“融合”架构最初的解决方案通常包括了服务器、SAN存储和网络(以太网或InfiniBand)。
一般是由单一供应商提供的包括服务器、存储和网络在内的预集成、预验证的完整解决方案,这是最早的“融合”架构。
其实这和传统的系统集成解决方案差不多。
以前做解决方案,客户需要面对多家供应商,现在已转变为由单一供应商提供独立打包的、经过优化的产品和服务。
这种“融合”架构简化了系统安装和业务部署的过程,但传统SAN存储的扩展性和性能问题没有解决,管理性也没有得到根本的改进。
从技术角度,这种“融合”架构只是一种设备的集成,一体化交付,尽可能的“开箱即用”,可以简化系统部署和后续管理,帮助用户更快的构建洗头。
但是,这种架构没有真正的实现融合,服务器还是服务器,存储还是存储。
为了解决传统SAN存储的性能和扩展性问题,一些厂商开始考虑采用X86服务器作为存储资源节点。
以ORACLE的数据库一体机Exadata为例,它设有专门的存储节点,是基于X86服务器组合而成,采用横向扩展架构,利用存储节点具备的一定计算能力,将简单的查询下发到存储节点上执行,只返回少量结果数据,这样可以有效的提升存储系统效率,带宽可以随着存储节点的加入获得近乎线性的扩展。
在存储网络上也没有采用SAN架构,而是在计算和存储节点之间统一使用高速的InfiniBand (IB)互联,消灭网络异构,提高数据库访问性能。
这种架构是比较早的软件定义存储的模式。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公司的访问压力越来越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一种低成本,高性能而又具有灵活性的分布式处理架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融合架构与融合架构对比分析
1、“融合”架构的起源
“融合”架构最初的解决方案通常包括了服务器、SAN存储和网络(以太网或InfiniBand)。
一般是由单一供应商提供的包括服务器、存储和网络在内的预集成、预验证的完整解决方案,这是最早的“融合”架构。
其实这和传统的系统集成解决方案差不多。
以前做解决方案,客户需要面对多家供应商,现在已转变为由单一供应商提供独立打包的、经过优化的产品和服务。
这种“融合”架构简化了系统安装和业务部署的过程,但传统SAN存储的扩展性和性能问题没有解决,管理性也没有得到根本的改进。
从技术角度,这种“融合”架构只是一种设备的集成,一体化交付,尽可能的“开箱即用”,可以简化系统部署和后续管理,帮助用户更快的构建洗头。
但是,这种架构没有真正的实现融合,服务器还是服务器,存储还是存储。
为了解决传统SAN存储的性能和扩展性问题,一些厂商开始考虑采用X86服务器作为存储资源节点。
以ORACLE的数据库一体机Exadata为例,它设有专门的存储节点,是基于X86服务器组合而成,采用横向扩展架构,利用存储节点具备的一定计算能力,将简单的查询下发到存储节点上执行,只返回少量结果数据,这样可以有效的提升存储系统效率,带宽可以随着存储节点的加入获得近乎线性的扩展。
在存储网络上也没有采用SAN架构,而是在计算和存储节点之间统一使用高速的InfiniBand(IB)互联,消灭网络异构,提高数据库访问性能。
这种架构是比较早的软件定义存储的模式。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公司的访问压力越来越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一种低成本,高性能而又具有灵活性的分布式处理架构。
大家都知道X86服务器成本很低,但是硬盘本身的随机I/O性能很差,而互联网公司的关键业务又需要很高的IOPS。
外置SAN存储虽然可以将多个硬盘聚合在一起,输出较高的带宽和IOPS,解决一部分性能问题,但是投入的成本太高。
在这种情况环境下,采用软件定义的分布式存储解决方案满足了互联网公司的需求。
既可以通过规模化部署解决性能问题,又可以降低整体成本,虚拟化的方案又极具灵活性。
通过部署大量的X86服务器存储节点和计算节点,组建存储资源池和计算资源池,一种以虚拟化软件+分布式存储软件+X86服务器硬件组成的“融合”架构逐渐流行起来。
2、两种“融合”架构的基本概念
“融合”是指将两个或多个组件组合到一个单元中,组件可以是硬件或软件。
在传统的X86融合架构概念中,融合架构就是X86物理服务器+存储设备+虚拟化软件,其实可以理解为是一种系统集成。
即使是ORACLE的数据库一体机,也可以看做是在一个机柜内的物理设备的系统集成。
融合系统的扩展可以只扩充计算或存储节点,二者没有直接的相互依赖关系。
在超融合的概念中,“融合”是指在同一个X86服务器的硬件资源上实现存储和计算功能,封装为单一的、高度虚拟化的解决方案。
与融合系统一样采用分布式架构,但是各个节点间没有明确的计算和存储的分工。
要扩充容量和性能,只需在现有网络中加入新的节点即可实现自动扩展,直至几百或上千个节点,部署速度快,易于管理,规模上限大。
3、两种“融合”架构之间的相同点
从架构上分析,两种“融合”架构都是使用大量标准的x86服务器组成集群,没有SAN或NAS等共享存储设备,主要使用分布在每个节点上的服务器的本地硬件做为存储设备,以软件定义存储(SDS)的方式组建共享存储池。
最初起源于大规模互联网基础设施,目前被广泛应用于传统IT企业领域。
我们可以大致概括一下,两种“融合”架构都是以SDS替代了传统融合系统中的SAN,然后再加上计算资源虚拟化而组成。
4、两种“融合”架构之间的不同点
4.1、从物理部署上分析
一般说来,融合系统通常是Rack(机柜)级的,而超融合系统通常是Box(机箱)级的。
融合架构的计算资源一般都使用刀片服务器,网络交换机和外置存储(SAN或基于IB网络的分布式存储),需要将这么多设备集成在一起必须使用机柜,否则无法融合到一起。
超融合架构是在同一套设备中部署计算、网络、存储和服务器虚拟化等资源和技术。
在下图中,以2U架构为例,在其四周部署了四个计算节点,节点包括了存储、计算和网络。
当然,它们是相互独立的,与刀片服务器不同。
超融合构架和之前的融合架构在物理架构上有很大的不同,在融合架构中,只是将三个或者四个物理设备组合在一起,每个物理设备本身仍然相对独立,而在超融合环境中,所有的构成部分都是无缝衔接在一起的,看不到任何缝隙的。
4.2、从逻辑部署上分析
在融合架构中,计算和存储仍然可以是两个独立的组件,没有直接的相互依赖关系。
比如,经典的OpenStack+Ceph方案,由虚拟机和多个节点分布式存储资源池相结合组成一个融合系统,共享X86设备物理资源。
而超融合架构以虚拟化计算为中心,计算和存储紧密相关,存储由虚拟机而非物理机CVM(Controller VM)来控制,并将分散的存储资源形成统一的存储池,而后再提供给Hypervisor用于创建应用虚拟机。
在超融合架构的每个节点之上都配备了CVM,它的作用就是取代磁盘阵列的磁盘控制器,所有的节点上都会有这样一个虚拟机,后端会通过分布式文件系统实现统一的整合,把所有节点的硬件资源整合成,形成大而单一的存储池。
如下图所示:
在传统的融合架构中可以看到,不管是集中式还是分布式,CVM都是在原物理设备上,而不是在虚拟机上。
5、超融合基础架构的优势
超融合基础架构实现了计算、存储、网络等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调度,具有更弹性的横向扩展能力,可以为数据中心带来最优的效率、灵活性、规模、成本和数据保护。
使用计算存储超融合的一体化平台,替代了传统的服务器加集中式存储的架构,使得整个架构更清晰简单,极大简化了复杂IT系统的设计。
相对与传统的IT架构,超融合架构具有天然的优势。
下面我们来对比一下两种架构的扩展方式:
数据中心“融合架构”的扩展方式
数据中心“超融合架构”的扩展方式
超融合数据中心,只要满足软件定义的标准即可投入到使用中,而传统架构下的数据中心则是依据各个设备区块资源的应用状态去逐一升级设备,即通过单点的形式去购买设备,他们之间始终未能达到一个平衡点。
超融合架构在扩展性上更能体现出优势,灵活而高效,具有以下优势:
(1)按需采购:无需一次性大规模采购,可以按需购买,随着业务的增长而添加资源,扩展节点数是无限的。
(2)快速交付:从上机架开始几十分钟内即可交付使用,部署快速;
(3)简化管理:单一界面,统一管理计算、存储、虚拟化等资源,运维管理简单化;
(4)弹性扩展:分布式架构,线性扩展,无单点故障;
(5)单一支持:单一厂商保障所有软硬件,包括计算、存储和虚拟化的支持;
总之,从两个数据中心的发展对比来说,传统架构的数据中心是以业务为单位去采购IT设备,超融合是以业务的性能为单位,去采购超融合基础架构的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