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年产十万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工艺设计毕业论文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工艺流程 学位论文

Y1314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题目: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工艺流程作者:郁春雪学号:1301013138院、系:机械工程学院专业班级:高技1311指导教师:栗娟.2016年5月20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生产流程摘要本装置采用三釜工艺,以PTA、EG、二氧化钛、乙二醇锑、A型添加剂等为原辅料参加反应。
主要经过下料、浆料输送、浆料入罐混合、酯化反应、预聚反应、终聚反应6个主要生产步骤。
控制粘度、温度、压力等主要参数来达到生产目的。
慢慢形成满足纺丝车间需求的熔体和生产出合格的聚酯切片。
关键词:聚酯工艺聚酯纤维酯化反应预聚反应终聚反应PTA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ethylene terephthalateAbstractDevice adopts three reactor, as raw materials in the reaction with PTA, EG, titanium dioxide, ethylene glycol antimony, A type additive. The main after feeding, the slurry, slurry, esterification, condensation and other major production steps. The main parameters to control the temperature, pressure, viscosity to meet production goals. Slowly formed to meet the needs of melt spinning workshop and the production of qualified polyester chipsKey Words: Polyester process ;Temperature;Viscosity;Esterification;Condensation Reaction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第一章 PET的概述 (2)1.2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性质 (1)1.3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应用 (1)第二章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生产工艺 (3)2.1 原理 (3)2.2原辅材料简介 (3)2.2.1对苯二甲酸(PTA) (3)2.2.2乙二醇(EG) (4)2.2.3二氧化钛 (4)2.2.4乙二醇锑 (4)2.3生产工艺流程 (5)2.3.1 PTA投料 (6)2.3.2浆料混合 (6)2.3.3酯化反应 (6)2.3.4缩聚反应 (8)第三章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工艺探讨 (9)3.1影响固相缩聚的主要参数 (9)3.1.1催化剂 (9)3.1.2二甘醇 (9)3.1.3温度与时间 (9)3.2事故预案及处理方法 (10)3.2.1高温EG泄露的处理预案 (10)3.2.2热媒泄露事故处理预案 (11)3.3小结 (12)第四章聚酯行业展望 (13)结论 (14)参考文献 (15)致谢 (16)第一章PET 的概述1.1 PET 性质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化学式为COC6H 4COOCH 2CH 2O 。
【精编完整版】年产7万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工艺初步设计毕业论文

成绩华北科技学院《课程设计》报告项目名称:年产7万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工艺初步设计专业班级:材科B101 指导老师:任学军同组人:吴优万宗华陈诺教师评语:目录第一部分 (3)总论 (3)PET简介 (3)PET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3)第一章设计依据 (4)第二章产品方案 (6)第三章生产方法与工艺流程 (8)第四章工艺计算 (14)第五章设备的选型 (18)第二部分 (20)心得体会 (20)参考文献 (23)致谢 (24)第一部分总论PET 是乳白色或浅黄色、高度结晶的聚合物,表面平滑有光泽。
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具有优良的物理机械性能,长期使用温度可达120℃,电绝缘性优良,甚至在高温高频下,其电性能仍较好,但耐电晕性较差,抗蠕变性,耐疲劳性,耐摩擦性、尺寸稳定性都很好。
PET 有酯键,在强酸、强碱和水蒸汽作用下会发生分解,耐有机溶剂、耐候性好。
缺点是结晶速率慢,成型加工困难,模塑温度高,生产周期长,冲击性能差。
一般通过增强、填充、共混等方法改进其加工性和物性,以玻璃纤维增强效果明显,提高树脂刚性、耐热性、耐药品性、电气性能和耐候性。
但仍需改进结晶速度慢的弊病,可以采取添加成核剂和结晶促进剂等手段。
加阻燃剂和防燃滴落剂可改进PET阻燃性和自熄性。
它优良的综合性及较好的服用性,在保持其固有特点同时,在接近天然化如穿着舒适性、染色性、抗静电性、吸湿性及外表美观等方面更接近于天然纤维,因此使其更具发展优势。
PET简介PET的发展历史与现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是1941年英国的J.R.Whenfield和J.T.Dikson采用乙二醇与对苯二甲酸直接酯化缩聚制得,最初是作为合成纤维的原料而开发的。
PET是饱和聚酯中最早商品化的。
1946年英国ICI公司首先将PET工业化,美国的杜邦于1948年开始生产,主要由于纤维和薄膜类制品,直到1966年日本帝人公司开发出玻璃纤维增强制品后,才开始用于工程塑料领域。
年产20万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设计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是一种重要的合成聚合物,常用于纤维、塑料等行业。
要设计年产20万吨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生产装置,需要从原材料选取、反应条件、工艺流程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首先,选取原材料。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主要原料是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
对苯二甲酸可以通过苯与甲醛进行氧化反应得到,乙二醇则可以通过乙烯与水进行加氢反应得到。
在选择乙二醇原料时,需要考虑到纯度和稳定性等因素。
其次,确定反应条件。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合成反应需要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进行。
一般来说,反应温度控制在180-240℃之间,压力控制在0.5-1.5MPa之间。
同时,反应过程中需要添加一定的催化剂,常用的催化剂有锰醋酸盐和醋酸锡等。
催化剂的选择需要考虑催化效果和使用成本等因素。
然后,设计工艺流程。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生产过程主要包括酯化反应和聚合反应两个步骤。
酯化反应是将对苯二甲酸与乙二醇通过酯化剂进行反应得到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过程。
聚合反应是将酯反应产物进行进一步聚合得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在设计工艺流程时,需要考虑反应设备的选择和布置,反应条件的控制以及产品的分离和纯化等工艺环节。
此外,还需考虑生产装置的规模和能耗等因素。
年产20万吨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属于大型生产装置,需要相应的生产设备和配套设施。
在设计装置规模时,需要考虑到设备的能力和生产成本等因素。
综上所述,设计年产20万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生产装置需要全面考虑原材料选取、反应条件、工艺流程、生产规模和能耗等因素。
通过合理设计和优化配置,可以实现高效、稳定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生产过程,满足市场需求。
课程设计--年产10万吨PET生产的工艺设计

课程设计–年产10万吨PET生产的工艺设计1. 引言本文档旨在介绍一种生产年产10万吨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工艺设计方案。
PET是一种常见的合成聚酯,广泛应用于瓶装饮料、纺织品、食品包装等领域。
设计方案将涵盖PET生产工艺的主要步骤、原料投入及生产线布局,并且给出具体的工艺参数。
2. 工艺流程2.1 原料准备PET的原料主要有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
其中对苯二甲酸可通过二甲苯的氧化反应制得,而乙二醇则通常由石脑油的水合反应制备。
原料经过精细处理后,进入下一步的聚合反应。
2.2 聚合反应聚合反应是PET生产的关键步骤之一。
在这一步骤中,对苯二甲酸与乙二醇通过酯化反应生成PET聚合物。
聚合反应通常在高温和高压的条件下进行,反应后生成的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较高。
2.3 脱水反应在脱水反应中,聚合物中的乙醇被蒸发除去,从而使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进一步增加。
这一步骤可以利用真空蒸馏或其他脱水装置进行。
2.4 粉碎和干燥经过脱水反应后,PET聚合物被粉碎成颗粒状物料。
这些颗粒通过干燥装置进行干燥,以去除其余的水分和杂质。
2.5 成型干燥后的PET颗粒可用于瓶子等成型产品的制造。
成型过程包括瓶子的注塑成型、吹塑成型等。
具体的成型方法可根据产品要求进行选择。
3. 原料投入3.1 对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是PET生产中的主要原料之一,通过二甲苯的氧化反应制得。
投入量需根据年产量和对苯二甲酸的纯度确定。
3.2 乙二醇乙二醇是PET生产中的另一主要原料,通过石脑油的水合反应制备。
投入量也需根据年产量和乙二醇的纯度确定。
3.3 辅助原料除了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PET生产中还需加入一些辅助原料,以促进聚合反应的进行和聚合物的性能调节。
常见的辅助原料包括过氧化物、催化剂、稳定剂等。
4. 生产线布局4.1 设备选择PET生产线需要配备相应的设备,主要包括反应釜、脱水装置、粉碎设备、干燥装置和成型设备等。
设备选择需根据产能需求、工艺要求和资金投入等因素综合考虑。
年产9万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工艺初步设计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是一种重要的高分子材料,广泛应用于塑料、纤维和橡胶等行业。
在一个年产9万吨的工艺初步设计中,以下是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1.原材料准备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主要原料是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因此需要准备足够的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
对苯二甲酸通常通过苯氧化反应制备,乙二醇可以从石油化工过程中获得。
为了确保生产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可以考虑使用循环经济的原料,例如利用废弃塑料或再生聚酯制备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
2.聚合反应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通过酯交换反应聚合成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这个反应需要在适当的催化剂存在下进行,常用的催化剂包括如锡催化剂、钴催化剂等。
聚合反应需要在高温和高压条件下进行,通常温度在280-320℃之间,压力在1-3MPa之间。
反应时间需要根据具体的工艺条件进行调整,一般在2-4小时之间。
可以通过控制反应时间和温度来控制产品的分子量。
3.脱除催化剂和杂质聚合反应后,需要对反应产物进行脱除催化剂和杂质的处理。
可以通过加入适当的溶剂和进行过滤或离心来脱除固体催化剂,然后再通过蒸馏或蒸发浓缩来脱除溶剂和其他杂质。
4.精炼和造粒脱除催化剂和杂质后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需要经过进一步的精炼处理,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纯度。
可以通过蒸馏和结晶等工艺来去除剩余的杂质和控制产品的分子量分布。
最后,可以将精炼后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进行造粒,以便于存储和使用。
5.产品储存和包装完工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需要进行储存和包装,以避免产品质量的降低。
可以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装入密封的容器中,避免与空气接触,并保持在适当的温度下。
以上是一个年产9万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工艺初步设计方案。
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并在设计中考虑到安全性、环境性和经济性等方面的因素。
年产10万吨PET工艺设计

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是一种常用的塑料材料,广泛应用于瓶盖、瓶身、纤维等领域。
设计一个年产10万吨PET的工艺生产线,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材料供应、前处理、聚合、后处理和成品包装。
首先,材料供应是工艺设计的重要一环。
PET的原材料是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首先需要保证供应稳定和质量可靠。
可以选择与供应商签订长期合作协议,确保材料的供应。
在前处理阶段,乙二醇和对苯二甲酸通过加热和搅拌混合,生成预聚体。
这一步骤需要控制温度和搅拌速度,确保反应充分。
同时,需要在反应器中注入催化剂,促进反应速度。
预聚体生成后,需要进行蒸馏和过滤,去除杂质,得到高纯度的PET原料。
接下来是聚合阶段,将预聚体经过进一步反应,形成长链的PET聚合物。
这一步需要建立高压聚合反应器,控制温度、压力和反应时间。
同时,需要注入聚合催化剂和稳定剂,以确保聚合过程的顺利进行。
通过连续进料和定期排放产品,可以实现年产10万吨的目标。
在后处理阶段,PET聚合物需要经过净化、拉伸、喷丝等工艺步骤,以获得更好的物理性能。
净化工艺可以去除聚合过程中产生的杂质,提高聚合物的纯度。
拉伸工艺可以改善PET的强度和韧性。
喷丝工艺则用于生产PET纤维,广泛应用于纺织和其他行业。
最后是成品包装。
将PET产品按照规格和需求进行分类和包装,以便存储和运输。
可以使用自动化的包装线,提高包装效率和产品的质量。
同时,对包装材料的选择也要考虑环保因素,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总结起来,设计一个年产10万吨PET的工艺生产线需要从材料供应、前处理、聚合、后处理和成品包装等方面进行考虑。
通过合理的工艺设计和控制,可以实现高效、稳定和质量可靠的生产。
毕业设计-年产十二万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工艺设计

湖南科技大学毕业设计题目年产十二万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工艺设计作者邓超学院化学化工专业材料化学学号********** 指导教师曾祥成二〇一四年五月二十五日毕业设计任务书化学化工学院材料系(教研室)系(教研室)主任:(签名)年月日学生姓名: 邓超学号: 1006030109 专业: 材料化学1 设计(论文)题目及专题:年产十二万吨PET合成工段工艺设计2 学生设计(论文)时间:自2014年02 月18日开始至2014年5 月30日止3 设计(论文)所用资源和参考资料:(1)中国期刊网;(2)外文期刊网;(3)聚合物合成工艺设计。
4 设计(论文)应完成的主要内容:(1)PET性能简介。
(2)PET合成路线的选取及工艺计算。
(3)合成工厂的设计和设备的选型。
5 提交设计(论文)形式(设计说明与图纸或论文等)及要求:(1)设计说明书规范、整洁,文字力求简练;(2)设计图纸规范、整洁;(3)按毕业设计大纲要求完成规定数量的图纸;(4)设计图纸必须全部采用计算机绘图。
6 发题时间:2014 年02 月18 日指导教师:(签名)学生:(签名)毕业设计(论文)指导人评语[主要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工作态度,研究内容与方法,工作量,文献应用,创新性,实用性,科学性,文本(图纸)规范程度,存在的不足等进行综合评价]指导人:(签名)年月日指导人评定成绩:毕业设计(论文)评阅人评语[主要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文本格式、图纸规范程度,工作量,研究内容与方法,实用性与科学性,结论和存在的不足等进行综合评价]评阅人:(签名)年月日评阅人评定成绩: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记录日期:学生:学号:班级:题目: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下列材料:1 设计(论文)说明书共页2 设计(论文)图纸共页3 指导人、评阅人评语共页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评语:[主要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研究思路,设计(论文)质量,文本图纸规范程度和对设计(论文)的介绍,回答问题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答辩委员会主任:(签名)委员:(签名)(签名)(签名)(签名)答辩成绩:总评成绩:摘要本设计是年产12万吨涤纶(PET)生产工艺设计。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工艺设计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工艺设计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工艺设计前言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英文名称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简称PET,别名涤纶树脂或聚酯树脂,俗称涤纶。
PET是由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经酯化和缩聚而成的高聚物,是热塑性聚酯之一,英国的卜内门(ICI)公司的Crothers于20世纪30年代末发现,40年代投入工业化生产,主要用于生产涤纶纤维。
1953年杜邦公司首次开发出PET纤维产品。
由于它的原料纯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及合成树脂技术成熟,其发展速度使任何一种纤维都难以比拟。
PET的用途不主要局限于纤维,而是进一步拓展到各类容器、包装材料、薄膜、胶片、工程塑料等领域,目前,PET正在越来越多地取代铝、玻璃、陶瓷、纸张、木材、钢铁和其他合成材料,聚酯的家庭也在持续扩大。
它优良的综合性及较好的服用性,在保持其固有特点同时,在接近天然化如穿着舒适性、染色性、抗静电性、吸湿性及外表美观等方面更接近于天然纤维,因此使其更具发展优势。
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生产PET,现在生产能力很大。
2000年总生产能力可达5000Kt/a。
国内在90年代引进了吉玛、钟纺、伊文达和杜邦的工艺,使聚酯生产进入了工业腾飞时期。
但目前PET树脂多用于纤维生产。
PET工程塑料产品成本低,工作性优于PBT,且原料易得,可加速发展PET塑料的开发与应用。
在我国,早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前后,中国石化巴陵公司就完成了PET工程塑料的实验室研制项目。
然而,到目前为止,我国PET工程塑料的生产并没有大规模推广开来,只有极少量生产,基本上还属于空白,因此也有着极大的发展潜力。
而且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乃至全球对聚酯的需求越来越大,更为我国聚酯行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商机,我们应该抓住这难得的机会,不断完善和提高聚酯的生产技术,并研究开发新型聚酯产品,以增强我国聚酯行业的竞争能力。
1 PET简介1.1 PET的发展历史与现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是1941年英国的J.R.Whenfield和J.T.Dikson采用乙二醇与对苯二甲酸直接酯化缩聚制得,最初是作为合成纤维的原料而开发的。
年产十万吨涤纶(PET)的生产工艺设计综述【完整版】

年产十万吨涤纶(PET)的生产工艺设计综述【完整版】(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可编辑放心下载)年产十万吨涤纶〔PET〕的生产工艺设计综述化学工程与工艺0902 肖卓群简介:本文是年产十万吨涤纶(PET)的生产工艺的初步设计.本文对PET的生产,应用做出详细的概述。
阐述了其在化学工业中的作用和地位。
并介绍了PET的制备方法和PET的生产工艺。
主要是酯交换缩聚法,直接酯化缩聚法和环氧乙烷法。
然后选择适宜的生产工艺。
本文主要介绍的PET的酯交换缩聚法以及反响所需要的反响设备及其反响条件与催化剂。
关键词: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酯交换法,缩聚引言: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PET)为聚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直接酯化法或聚对苯二甲酸二甲酯与乙二醇酯交换法制成的聚合物,俗称涤纶,英文名称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简称PET或PETP。
俗称涤纶树脂。
他是对苯二甲酸与乙二醇的缩聚物,与PBT一起统称为热塑性聚酯,或饱和聚酯。
分子结构为:1,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特性及应用。
1.1特性:PET 是乳白色或浅黄色、高度结晶的聚合物,外表平滑有光泽。
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具有优良的物理机械性能,长期使用温度可达120℃,电绝缘性优良,甚至在高温高频下,其电性能仍较好,但耐电晕性较差,抗蠕变性,耐疲劳性,耐摩擦性、尺寸稳定性都很好。
PET 有酯键,在强酸、强碱和水蒸汽作用下会发生分解,耐有机溶剂、耐候性好。
缺点是结晶速率慢,成型加工困难,模塑温度高,生产周期长,冲击性能差。
一般通过增强、填充、共混等方法改良其加工性和物性,以玻璃纤维增强效果明显,提高树脂刚性、耐热性、耐药品性、电气性能和耐候性。
但仍需改良结晶速度慢的弊病,可以采取添加成核剂和结晶促进剂等手段。
加阻燃剂和防燃滴落剂可改良 PET阻燃性和自熄性。
PET的分子为高度对称芳环的线性聚合物,易于取向和结晶,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良好的成纤性及成膜性,结晶度为40%~60%,结晶速度慢。
年产8万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工艺设计

年产8万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工艺设计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简称PETG)是一种聚酯类聚合物,通常用于生产塑料瓶、食品包装、纤维和薄膜等应用领域。
下面将介绍一个年产8万吨PETG的工艺设计。
首先,PETG的合成过程是通过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的酯交换反应进行的。
该反应需要在特定的温度、压力和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
基于这个原理,我们将设计一个多级连续流动反应器的工艺。
工艺流程如下:1. 原料制备:购买高纯度的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并按照配方比例计量。
2. 酯交换反应:将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加入到反应釜中,加入合适的催化剂,然后开始加热。
反应温度一般在180-200摄氏度之间,压力保持在常压下。
通过多级流动反应器的设计,可以提高反应效率和产量。
3. 聚合反应:经过酯交换反应后,反应液中产生的酯类物质被升温到聚合温度(通常为250摄氏度),然后加入适量的聚合催化剂和反应助剂。
该反应可以在高温条件下进行,并持续一段时间,直到液体凝固成为固体聚合物。
4. 聚合物处理:将聚合物冷却至室温,然后进行粉碎和分级处理,以获得符合规格要求的PETG产品。
5. 产品包装:将PETG颗粒装入特殊的包装袋中,按照要求的净重分装并密封。
然后将包装好的产品存储在仓库中,以备发货。
在整个工艺设计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的参数:反应温度、压力、催化剂的种类和用量、聚合时间、冷却速率和包装要求等。
同时,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包括原料的质量检验、生产过程中的监测和控制,以及最终产品的质量检验。
通过合理的工艺设计和严格的质量控制,可以实现年产8万吨的高品质PETG产品。
这将提高企业的产能和竞争力,并满足市场对PETG的需求。
继续写相关内容,1500字6. 原料制备:在PETG的生产过程中,对原料的质量要求非常高。
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都需要高纯度的产品,并且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
原料的质量问题会直接影响到最终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因此,在原料制备环节要非常谨慎,在选择和采购原料供应商时要有一套严格的审核程序。
课程设计--年产10万吨PET生产的工艺设计

课程设计–年产10万吨PET生产的工艺设计1. 引言本文档旨在对年产10万吨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生产的工艺进行设计及分析。
PET是一种常用的聚酯塑料,在食品包装、纺织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设计一种科学合理、高效稳定的PET生产工艺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2. 工艺概述年产10万吨PET生产的工艺包括以下主要步骤:1.原料准备:对原料进行预处理和配制,确保原料的质量和配比的准确性。
2.反应器反应:在反应器中进行PET的聚合反应。
具体反应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压力和反应时间等。
3.精炼和净化:经过反应后的产物需要经过精炼和净化,去除杂质和不纯物质。
4.聚合物加工:将精炼和净化后的PET进行加工,可采用注塑、挤出或吹塑等方式制成所需的产品。
5.产品检测:对最终产品进行质量检测,确保产品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3. 工艺详细设计3.1 原料准备在PET生产工艺中,主要原料包括对苯二甲酸(PTA)和乙二醇(MEG)。
对苯二甲酸为无色晶体,乙二醇为无色透明液体。
在原料配制过程中,需要对原料进行预处理,如去除杂质和调整浓度。
同时,严格控制原料配比,确保配比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2 反应器反应反应器反应是PET生产工艺中最关键的环节之一。
在反应器中,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进行聚合反应,生成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具体反应条件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常见的反应条件包括温度在260-280℃,压力在0.3-2.0 MPa,反应时间为4-6小时。
3.3 精炼和净化经过反应后的产物需要进行精炼和净化,以去除杂质和不纯物质。
常见的精炼和净化方法包括沉淀、过滤、洗涤等。
其中,沉淀是将聚合物溶液冷却至低温,使不溶的杂质沉淀;过滤是通过过滤器去除颗粒状杂质;洗涤是使用适当的溶剂对产物进行洗涤,去除残余的杂质。
3.4 聚合物加工精炼和净化后的PET可以通过注塑、挤出或吹塑等方式进行加工。
注塑是将熔融的PET注入模具中,通过模具的冷却和压力使其固化成所需形状的产品;挤出是将熔融的PET通过挤出机挤出,形成连续的材料,然后通过模具冷却和切割得到所需形状的产品;吹塑是将熔融的PET通过气压在模具中吹气,使其膨胀成所需形状的产品。
年产10万吨PET工艺设计

PET工艺设计是指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简称PET)生产过程进行计划和设计,以实现每年产出10万吨PET的目标。
PET是一种常见的热塑性树脂,广泛应用于塑料瓶、纤维和薄膜等制品的生产。
首先,PET工艺设计需要确定生产量为10万吨。
根据PET的密度和质量需求,计算出所需的原料量。
同时,还需要考虑PET生产过程中的能耗、物料循环利用和环境排放等问题,确保生产过程的可持续性。
第二步是设计PET的生产工艺流程。
PET的生产过程主要包括原料预处理、聚合、挤出和成型等环节。
在工艺流程中,需要考虑各个环节的操作参数、控制指标和设备选择等因素。
例如,原料预处理包括干燥和除杂等步骤,需要确定合适的温度、时间和设备。
聚合过程需要选择催化剂和反应温度等条件,确保聚合反应的高效进行。
挤出和成型过程需要选择合适的挤出机和模具,并确定出料速度和温度等参数,以保证PET制品的质量。
在工艺设计中,还需要考虑PET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风险,并设计相应的控制措施。
例如,聚合过程中可能产生有害气体,需要设计合适的通风系统和废气处理设备;挤出过程中可能出现温度不稳定造成的产品质量问题,需要设计温度控制系统来稳定温度。
此外,PET工艺设计还需考虑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信息化。
通过引入自动控制系统、传感器和数据采集设备等技术手段,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和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和品质稳定性。
最后,PET工艺设计还需要考虑工艺优化和持续改进。
通过分析生产数据、进行试验研究和借鉴行业先进经验,不断优化工艺流程、改进操作方法和提高设备性能,以提高PET生产过程的效率和质量。
总之,PET工艺设计需要综合考虑物料、能源、环境和质量等方面的要求,通过科学合理地设计工艺流程和控制措施,实现每年产出10万吨PET的目标。
同时,工艺设计还应注重持续改进和技术创新,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降低成本和环境影响。
学位论文-—年产十万吨涤纶pet正文的生产工艺设计

2013届毕业设计说明书年产十万吨涤纶(PET)的生产工艺设计院、部: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学生姓名:肖卓群指导教师:张春燕职称讲师彭晖冰职称副教授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班级:化本0902完成时间:2013年6月目录摘要 ......................................................................................................................................... - 3 -ABSTRACT ................................................................................................................................. - 3 -1 综述 ......................................................................................................................................... - 4 -1.1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简介..................................................................... - 4 -1.1.1 PET一般性质................................................................................................... - 4 -1.1.2 PET的组织结构............................................................................................... - 4 -1.2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特性与应用........................................................ - 5 -1.2.1 特性.................................................................................................................. - 5 -1.2.2 应用.................................................................................................................. - 7 -1.2.3 PET的加工特性............................................................................................... - 8 -1.2.4 PET的加工方法............................................................................................... - 8 -1.3 中国生产消费现状及产品构成.................................................................................. - 9 -1.3.1国内生产消费水平现状................................................................................... - 9 -1.3.2 产品构成.......................................................................................................... - 9 -1.4聚酯生产技术进展及现状................................................................................................. - 10 -1.4.1聚酯生产技术进展......................................................................................... - 10 -1.4.2聚酯生产能力现状......................................................................................... - 11 -1.5 中国聚酯工业及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 - 14 -1.6 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 - 15 -2 PET生产工艺的比较与确定................................................................................................. - 17 -2.1 PET的生产工艺简介................................................................................................. - 17 -2.1.1 酯交换法生产工艺简介(DMT法)............................................................. - 17 -2.1.2 直接酯化法生产工艺简介(PTA法)......................................................... - 18 -2.1.3 环氧乙烷法生产工艺简介(EO法)........................................................... - 18 -2.2 各生产工艺优劣势比较及工艺选择........................................................................ - 19 -2.2.1 TPA法的生产优势......................................................................................... - 19 -2.2.2 DMT法的生产优势......................................................................................... - 20 -2.2.3生产工艺的选择............................................................................................. - 21 -2.3工艺过程介绍............................................................................................................. - 21 -2.3.1反应条件....................................................................................................... - 21 -2.3.2 生产工艺控制简图...................................................................................... - 23 -3 物料衡算与能量衡算............................................................................................................ - 24 -3.1物料衡算..................................................................................................................... - 24 -3.1.1酯交换阶段............................................................................................................. - 24 -3.1.2缩聚阶段......................................................................................................... - 27 -3.2能量衡算..................................................................................................................... - 29 -3.2.1酯化工序段能量衡算..................................................................................... - 30 -3.2.3 聚合工序段热量衡算.................................................................................... - 30 -4 设备的选型............................................................................................................................ - 32 -4.1缩聚釜的选型............................................................................................................. - 32 -4.2 其他设备的选型........................................................................................................ - 32 -4.2.1搅拌装置的设计............................................................................................. - 32 -4.2.2泵的选择......................................................................................................... - 33 -4.2.3换热器的选型................................................................................................. - 33 -5 车间设备布置设计................................................................................................................ - 34 -5.1车间设备布置的原则................................................................................................. - 34 -5.1.1车间设备布置的原则..................................................................................... - 34 -5.1.2 车间设备平面布置的原则............................................................................ - 34 -5.1.3 车间设立面布置的原则................................................................................ - 35 -5.2车间设备布置............................................................................................................. - 35 -5.2.1车间设备平面布置......................................................................................... - 35 -5.2.2车间设备立面布置......................................................................................... - 35 -6 公用工程................................................................................................................................ - 36 -6.1供水............................................................................................................................. - 36 -6.2供电............................................................................................................................. - 36 -6.3供暖............................................................................................................................. - 36 -6.4 通风............................................................................................................................ - 36 -7 生产安全及环境保护............................................................................................................ - 37 -7.1 安全要求.................................................................................................................... - 37 -7.2 环境保护.................................................................................................................... - 37 -7.2.1 三废治理................................................................................................................ - 37 -7.2.2 噪声控制................................................................................................................ - 38 -8经济衡算................................................................................................................................. - 39 -参考文献.................................................................................................................................... - 40 -致谢 ....................................................................................................................................... - 41 -湖南工学院20 届毕业设计(论文)课题任务书............................................................... - 42 -湖南工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44 -湖南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度检查表........................................................................ - 47 -湖南工学院20 届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评阅表....................................................... - 48 -湖南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评阅评语表............................................................................ - 49 -湖南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资格审查表.................................................................... - 50 -湖南工学院20 届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及最终成绩评定表........................................... - 52 -附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年产万吨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的工艺设计》》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年产万吨的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的工艺设计An Annual Output of Ten Thousand Tons of Phthalic Acid Esters Two Essien(DOP) Process Design班级应用化工094学生姓名米雪学号930104017指导教师李蕾职称助教导师单位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论文提交日期2011年11月24日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课题名称:年产万吨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的工艺设计课题性质:科学实验设计院名称:化学工程技术学院专业:应用化工班级:应用化工094指导教师:李蕾学生姓名:米雪一、课题名称:年产万吨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的工艺设计二、毕业设计主要内容:1.工艺生产方法确定、生产流程设计与论证2.工艺计算(包括物料衡算,热量衡算)3.酯化合成工艺主要生产设备设计与选型4.安全生产与环保治理措施5.设计绘图设计重点:生产工艺设计与论证,工艺计算,设备设计与选型,设计绘图。
三、计划进度(六周):1.第一周:在完全理解设计任务书的基础上查阅资料,做好准备工作,包括:了解论文的格式,查阅相关文献(万方数据、中国期刊网、维普咨询、硕博论文等)、学习工艺设计的方法。
2.第二周:查找论文中会出现的参数,并记录下来。
3.第三周:对所查的参数做相关的物料衡算。
4.第四周:撰写毕业论文;5.第五周:手绘相关的设备及流程图。
6.第六周:进行毕业答辩。
四、毕业论文(设计)结束应提交的材料:1、论文电子稿2、论文打印稿3、过程资料记录本(实验记录本)4、手绘流程图指导教师教研室主任年月日年月日论文真实性承诺及指导教师声明学生论文真实性承诺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作品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内容真实可靠,不存在抄袭、造假等学术不端行为。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年产9万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工艺初步设计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是一种常用的合成聚合物,广泛应用于塑料、纺织、涂料等领域。
根据年产量为9万吨的要求,以下是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工艺初步设计的详细分析。
首先,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合成反应是通过将对苯二甲酸酐和乙二醇在催化剂存在下进行酯交换反应得到。
酯交换反应的条件包括温度、压力和催化剂选择等。
1.原料准备:对苯二甲酸酐和乙二醇是合成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两个主要原料。
对苯二甲酸酐是通过苯和甲酸在催化剂存在下进行酯化反应制得,乙二醇可以通过乙烯气相氧化得到。
这些原料需要经过事先的精炼和净化处理,确保初步的纯度达到要求。
2.反应条件:酯交换反应的适宜温度介于180-220℃,高温有助于提高反应速率,但过高的温度会引起过剩乙二醇的脱水反应,降低产率。
酯交换反应属于平衡反应,通常需要添加过量的乙二醇以推动反应向产酯方向进行。
另外,加入催化剂可以加速反应速率并提高产酯的选择性。
3.反应装置:常用的反应装置是釜式反应器,装有搅拌装置和加热系统。
由于酯交换反应发生在液相中,需要保证反应物充分混合并提供足够的反应时间。
同时,适当的加热和冷却系统可以控制反应温度,并保持反应物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
4.反应过程:确保反应装置的密封性能和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将对苯二甲酸酐和乙二醇按照一定的比例加入反应器中。
同时,加入催化剂以提高反应速率和选择性。
将反应器加热至适宜的温度,开始反应后,根据反应物供应和产物的流动性,调整搅拌速率和反应时间,确保反应物充分混合和反应进行。
5.反应后处理:反应结束后,需要对产物进行后处理,包括除去未反应的原料和催化剂,并对产物进行纯化和分离。
此外,还需要对废水和废气进行处理,确保处理过程符合环境保护要求。
6.产品回收:得到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产品可以进行进一步的精炼和纯化处理,以提高产品质量。
产品的包装和储存也需要符合相关要求,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上述是对年产9万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工艺初步设计的详细分析。
年产9万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工艺初步设计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是一种重要的合成聚合物,广泛用于塑料制品、纺织品、涂料和粘合剂等领域。
本文将对年产9万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
酯的工艺进行初步设计,包括原料准备、反应工艺、分离工艺、产品收率
以及设备选择等内容。
一、原料准备
二、反应工艺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合成反应主要是酯化反应。
反应条件包括反
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浓度等参数的选择。
反应温度一般在180-220℃左右,反应时间为6-8小时。
催化剂可以选择锡催化剂,如二丁基锡。
三、分离工艺
反应结束后,需要进行分离和纯化操作,以得到目标产物。
常用的分
离工艺包括蒸馏、萃取和结晶等。
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制备中,常
用的分离工艺是蒸馏。
通过蒸馏可以提高产品纯度和收率。
四、产品收率
产品收率是衡量工艺经济性的重要指标之一、为提高产品收率,可以
考虑增加催化剂的浓度、优化反应条件以及改善分离工艺等措施。
五、设备选择
六、安全考虑
在工艺设计中,安全是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
应对反应和分离过程中
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进行评估和规避措施的设计。
同时,要建立完善的安
全生产管理体系,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年产9万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工艺初步设计主要包括原料准备、反应工艺、分离工艺、产品收率以及设备选择等方面。
通过合理的工艺设计和安全考虑,能够实现高效生产和优质产品的生产目标。
年产10万吨乙二醇合成工艺设计

目录1、产品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作用 (2)1.1 乙二醇简介 (2)1.2 乙二醇的应用 (2)1.3乙二醇工业发展现状 (3)2、工业生产方法及原料路线评述 (5)2.1乙二醇合成方法 (5)2.1.1 环氧乙烷直接水合法 (5)2.1.2环氧乙烷催化水合法 (5)2.1.3碳酸乙烯酯法 (5)2.1.4甲醇二聚合成乙二醇技术 (6)2.1.5乙烯乙酰氧基化法 (6)2.1.6由合成气制乙二醇 (6)2.2 乙二醇合成原料 (7)3、工艺方案选择 (7)3.1反应原理 (7)3.2反应收率 (8)4、工艺基本原理及流程简述 (8)4.1水合反应和溶液蒸发工序 (8)4.2乙二醇干燥和精制工序 (9)5、合成工段设计参数一览表 (9)6、合成工段工艺流程图 (10)7、乙二醇合成工段的物料和能量(Aspen Plus模拟结果) (10)7.1组分 (10)7.2各反应器参数 (10)7.3 Unit operation summary数据 (12)7.4 streams数据 (13)8、设计总结 (14)附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工作范围及计划一览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年产10万吨乙二醇车间合成工段工艺设计1、产品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作用1.1 乙二醇简介英文别名:glycol, 1,2-ethanediol.别名:甘醇分子式C2H6O2结构式HO—CH2CH2—OH分子量62.07熔点-13.2℃沸点197.85℃密度相对密度(水=1)1.1155(20℃)相对密度(空气=1)2.14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有甜味、粘稠液体蒸汽压 6.21kPa/20℃闪点111.1℃粘度25.66mPa.s(16℃)溶解性与水/乙醇/丙酮/醋酸甘油吡啶等混溶,微溶于醚等,不溶于石油烃及油类;能够溶解氯化锌/氯化钠/碳酸钾/氯化钾/碘化钾/氢氧化钾等无机物表面张力46.49 mN/m (20℃)燃点118℃化学性质由于分子量低,性质活泼,可起酯化/醚化/醇化/氧化/缩醛/脱水等反应表1-1 乙二醇的性质1.2 乙二醇的应用乙二醇是一种重要的石油化工基础有机原料,用途广泛,可用来合成“涤纶”(的确良)等高分子化合物,乙二醇主要用于制聚酯涤纶,聚酯树脂、吸湿剂,增塑剂,表面活性剂,合成纤维、化妆品和炸药,并用作染料/油墨等的溶剂、配制发动机的抗冻剂,气体脱水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产十万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工艺设计日期:2012年6月10日摘要本设计是年产十万吨聚对苯二甲酸二乙醇脂(PET)合成的工艺设计。
本文对PET 的研究,生产进行了详细的概述,阐述了其在化学工业中的作用与地位。
并介绍了PET 的制备方法和确定了PET的生产工艺。
在确定PET生产工艺的基础上进行了物料衡算,热量衡算,主要设备选型,工艺管路设计。
并利用Aspen软件对主要的流程进行模拟。
利用Auto CAD软件绘制主要设备图,工艺流程图以及车间布置图。
文中还对三废处理及废料回收、节能措施与安全防范、技术经济初步分析核算进行了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聚对苯二甲酸二乙醇脂,PET , Aspen, Auto CADSummaryThis design is an annual output of one . In this paper, the PET study, a deta iled overview of the production, expounds its role and position chemical in indust ry. And introduces the preparation method of the PET and set the PET productio n technology.In determining the PET production technology is conducted on the b asis of the material balance calculations, equipment selection, process piping desig n. And simulating the main prograss by the software Aspen. Use Auto CAD softw are draw the main equipment figure, process flow diagram and workshop layout fi gure. The paper also for waste treatment and recycling, energy saving measures an d safety, preliminary analysis on technical and economic accounting simply explain ed.Key words: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 Aspen, Auto CAD目录前言 (6)1 概述 (7)1.1基本概念 (7)1.2聚酯产品规格 (3)1.3国内外聚酯生产现状 (3)1.4全球聚酯发展与展望 (4)1.5聚酯的应用 (5)2. PET简介 (6)2.1结构与性能 (6)2.1.1原料性能指标 (6)2.1.2PET结构及性能 (9)2.2合成PET的副反应 (10)3. PET生产工艺及工艺路线的选择 (12)3.1合成原理及路线 (12)3.1.1合成原理 (12)3.1.2合成路线 (12)3.2PET生产工艺流程 (15)3.2.1连续缩聚 (16)3.2.2间歇缩聚 (16)3.3合成路线的选择及流程简述 (16)3.4世界主要生产技术 (17)3.5PET生产工艺条件 (18)3.5.1催化剂 (18)3.5.2稳定剂 (18)3.5.3缩聚反应的温度与时间 (18)3.5.4缩聚反应的压力 (19)3.5.5搅拌的影响 (19)3.5.6其他添加剂 (20)3.5.7总结 (20)3.6影响聚酯切片质量的因素 (20)3.6.1EGPTA投料比 (21)3.6.2反应温度 (21)3.6.3酯化反应时间 (21)3.6.4缩聚反应釜的真空度 (21)3.6.5缩聚反应温度 (21)3.6.6缩聚反应时间 (21)3.6.7凝聚粒子 (22)4 物料衡算 (23)4.1物料平衡关系 (23)4.2物料发生的化学与物理化学变化 (23)4.2.1化学变化 (23)4.2.2物理化学变化(相变化) (24)4.3其它数据 (24)4.4计算过程 (26)4.5物料平衡结果总汇 (31)5 能量衡算 (34)5.1主要反应条件 (34)6 非标准设备的计算及定型设备的选型 (35)6.1聚酯反应器的选型原理 (36)6.2第一酯化反应器 (37)6.2.1反应器体积 (37)6.2.2搅拌装置的设计 (39)7 工艺管道的计算 (39)7.1EG进料管的选型 (39)7.2水蒸气排放管的选型 (40)8 聚酯生产的三废处理及废料回收 (40)8.1聚酯生产的三废处理 (40)8.2聚酯废料的回收 (41)8.2.1传统的化学回收技术 (42)8.2.2聚酯回收技术进展 (42)8.2.3聚酯回收市场及工业前景分析 (44)9 聚酯生产中的节能措施与安全防范 (45)9.1六种节能技术在聚酯生产中的应用 (45)9.1.1冷凝液回用 (45)9.1.2使用氧气尾气输送对苯二甲酸 (46)9.1.3优化工艺降低反应水中乙二醇(EG)含量 (47)9.1.4EG回用 (47)9.1.5热媒炉“油”改“气” (47)9.1.6聚酯装置碱洗技术 (48)9.2安全防范 (48)9.2.1防火防爆 (48)9.2.2防毒 (49)9.2.3防烫伤 (49)9.2.4防辐射 (49)10 技术经济初步分析核算 (50)11 计算机模拟过程 (52)11.1.画出流程图 (52)11.2.基本设置 (52)11.3.定义组分 (52)11.4.定义聚合物的连段结构 (53)11.5.聚合物属性的定义 (53)11.6.定义低聚物 (54)11.7.热力学方法的选择 (54)11.8.输入进料数据 (54)11.9.输入反应器数据 (55)11.10.反应基团定义 (55)11.11.定义反应速率常数 (56)11.12.给每个反应定义反应速率常数 (56)11.13计算结果 (57)参考文献 (58)致谢 (59)前言聚酯是热塑性饱和聚酯的总称,它包括PET、PEN、PCT及其共聚物等。
其中PET是开发最早、产量最大、应用最广的聚酯。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英文名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简称PET),1941年由英国的J.R.Whenfield和J.T.Dikson采用乙二醇与对苯二甲酸直接酯化缩聚而得。
最初是作为合成纤维的原料而开发的,1950年,美国Du Pont公司以它为原料,首次开发了聚酯纤维。
然而当时对苯二甲酸的精制工艺尚未工业化,首先工业化的是对苯二甲酚二甲酯(DMT)生产工艺,因此直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DMT一直是PET生产的主要原料。
随着高纯度对苯二甲酸(PTA)工艺的不断发展,它逐渐替代了DMT成为生产PET 的原料。
采用高纯度的PTA不需回收,也不用回收甲醇,而且还有一个优点就是预聚合物的酯化过程比酯交换反应快得多,酯交换反应是由DMT作原料生产PET的第一步反应。
聚酯的用途可分为纤维和非纤维两大类。
聚酯开发初期主要用于制造合成纤维(占PET消耗量的70%左右),以聚酯为原料生产的聚酯纤维因其极佳的纺用性能,能很好地替代天然纤维中的棉花、羊毛、真丝、麻类纤维等,其用量很快超过尼龙纤维,成为合成纤维的主导产品。
自从PET商品化以来,非纤维方面由于廉价的原料以及所制的薄膜和容器具有诸多优点,如质轻、透明、容易重新密封,因而其使用领域日益扩大,用量亦越来越大,成为塑料包装中用量增长最快的树脂。
目前世界上每年仅PET 瓶消费树脂就高达300万吨以上,大部分作为一次性包装使用。
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和消费水平的日益提高,对塑料包装的高性能、多功能性及环境保护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近几十年来,由于聚酯在纤维和非纤维领域的发展都较快,需求日益扩大,因此在世界范围内,尤其是亚洲地区的聚酯生产飞速发展,同时也促进和带动聚酯上下游产业的成长。
1 概述1.1 基本概念高分子化合物(macromolcular compound):是由成千上万个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的高分子(macromolecule)所组成的化合物,简称为聚合物[1]。
聚酯:是指高分子主链上具有重复羰酯结构的树脂状高聚物,由二元酸或二元醇与二元或多元酸缩聚而成。
有聚酯树脂,聚酯纤维和聚酯橡胶等。
按所用酸不同,又可分为饱和聚酯和不饱和聚酯。
饱和聚酯:是饱和二元酸和二元醇经缩聚反应而得,是在大分子主链上含有许多酯键的一大类聚合物。
饱和聚酯通常指的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lene terephthalate,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olybntylene terephthalate,PBT),聚萘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naphthalate,PEN)。
不饱和聚酯:是含有碳碳双键的线性共聚物,在有游离基引发剂存在条件下,这些双键可以进一步聚合。
这种共聚酯通常是由一个饱和二元羧酸或其酸酐,一个不饱和二元羧酸或其酸酐和一个或多个二元醇生产的。
高聚物按用途可分为塑料、橡胶、纤维、涂料、黏合剂、离子交换树脂等,其中前三种成为三大合成材料。
纤维(fiber):弹性模数较大(约109~1010 Nm2);受力时形变较小(百分之几到二十);纤维大分子沿轴向按一定规则排列,长径比大;在较广泛的温度范围内(-50~1500C),机械性能变化不大。
常用的合成纤维有尼龙、涤纶、丙纶、维尼纶等。
橡胶(rubber):弹性模数小(约105~106Nm2);室温下,在很小外力作用下,能产生很大形变(可达1000%),即弹性高;除去外力后,能迅速恢复原状。
常见的橡胶有天然橡胶、丁苯橡胶、顺丁橡胶、硅橡胶等。
塑料(plastics):弹性模数介于纤维和橡胶之间(约107~108Nm2);当温度稍高时,受力形变可达百分之几十至几百,部分形变可逆,部分形变不可逆;弹性模数,黏度等物理性能与温度的变化直接关系,反映出塑性行为,根据塑料受热时的不同,可以将塑料分为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两大类型。
三大合成塑料有时很难区分,某些高聚物即可以作橡胶使用也可以作塑料或纤维使用。
如尼龙、涤纶即可以作工程塑料,这完全取决于加工过程。
缩聚反应(polycondensation reaction):是在聚合过程中,除形成聚合物外,同时还有低分子副产物产生的反应。
其产物称为缩聚物。
实质是官能团之间的多次重复的缩合反应,并在缩聚物中保留官能团的特征,如酯键、醚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