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科学四上水变咸了教案设计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水变咸了
教材简析
在《溶解》单元有一段导入文字。这是一段不容忽视的文字。
它调动学生生活中已有的对溶解的认识,并且郑重地出现、使用一个重要的词:溶解,它由一个特定的情景作内涵的保证,一个具体、鲜明的事例作生长基础,它建立了溶解主题下的探究活动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
当然,我们并不一定也要带着学生去读它。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把这段话的内涵,像“食盐入水”一样“看之无形,品之有味”地融入到课堂中去。
《水变咸了》共四个活动。
活动一沙子盐
活动二面粉(沙子、盐)
活动三高锰酸钾砂糖
活动四整理、联系和拓展(表格)
目标:
针对这些内容,我拟订以下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对物质溶解和不溶解现象的观察、描述、解释的过程和对液体混合物进行过滤操作的活动过程。
2、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逐步形成关于“溶解”的描述性概念。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3、在活动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渗透科学的思想和方法,逐步发展科学探究的乐趣和能力。
重点:是对观察现象的描述和概括。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从学生的主体性角度出发,设计教案,并创设各种条件与机会,实现学生在课堂里的主动学习。
“开放性”对学生探究结果的表述,对预设的多样生成都体现了开放性。
教具准备
学生材料:
一次性筷子、小杯子、大杯子、材料袋装上三种材料、记录纸、高锰酸钾、食盐+水、面粉+水、沙+水、面粉、沙子、食盐
教学过程:
(一)导入:(1分钟)
1、一杯放有砂糖的水,请学生来尝一尝。
2、甜味?水里能看到糖吗?
3、哦,糖溶解在水里!(糖在水中化掉了!)(给表达准确予以明确)
4、溶解现象很常见!
(二)展开:
1、活动一沙子食盐
1、把沙子放在水里,把盐放在水里。观察。
2、搅拌。继续观察比较
3、描述、交流
在现象的观察、描述中,学生和老师将使用到一个重要的的词——“溶解”,那么,溶解是什么意思呢?不溶解呢?
像食盐那样放在水里慢慢变小,看不见——溶解
像沙子那样放在水里沉淀在下面——没有溶解
2、活动二面粉(沙、盐)
1、把面粉放在水里,观察!
与沙水比较与盐水比较
请问:更像前者还是后者?
以我们的肉眼观察比较——面粉不像沙那样沉在水底,而像盐那样“分散”到水中了……
看起来:面粉水更接近于食盐水
变成很小很小的微粒,均匀地……
2、然后搅拌。观察!
与沙水比较与盐水比较
请问:更像前者还是后者?
在没有教育背景的情况下,对面粉是否溶解的问题就犯难了,出错了
如果我们进一步观察比较呢?
多静置一段时间沉淀后观察比较:“谁”跟“谁”接近?
沉淀后观察比较:“谁”跟“谁”接近?
一、像盐那样是溶解,像沙子那样不是溶解。
二、像盐那样……,放多久都不会沉淀,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的……
像沙子、面粉那样……,过段时间就会沉淀的,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的……
活动三高锰酸钾、砂糖
把几小粒高锰酸钾投入一杯水中
把几小粒砂糖投入另一杯水中
观察、描述水、高锰酸钾、砂糖的变化
用筷子轻轻搅动一下水,继续观察并描述水、高锰酸钾、砂糖的变化
仔细分析这个活动!
这是高锰酸钾从颗粒可见到不可见的过程,水从无色到紫色的过程,紫色的由浓变淡的过程,扩散与散布均匀的过程
那么,这个“颜色由不均匀到均匀”的现象向我们传递了很有价值的信息。或者我们可以据此推测什么?
和“糖水”的观察活动,可以知道:像食盐、高锰酸钾这样,在水中变成极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的分散在水里,不会自行沉降下来的现象叫做溶解。
活动四——
活动四整理联系和拓展(表格)
物质是否在水里溶解了,你会观察和区别吗?
出示粉笔末、小苏打、黏土、食用油、面粉、木屑,你会区别这些物质能溶解在水里吗?选三个填表格
板书设计
4、水变咸了
看不见不能过滤
不能过滤,无沉淀不沉降
均匀分布
教后反思:
众所周知,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一个人的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而“科学知识不是给予的,知识是在师生的互动间形成的。”因此,构建开放式
科学课堂教学能够更好的引领学生进行探究,体验到学习科学的乐趣。
在小学四年级科学课《水变咸了》这一课中,我就初步尝试了运用信息技术,结合建构主义理论实施开放式科学课堂教学,发现通过教学氛围的开放、教学内容的开放、教学时空的开放、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开放、教学评价的开放,可以使科学课课堂真正换反而生命力。
(一)让学生有话敢说---教学氛围开放。
创设一种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是搞好开放式科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要一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将学生看成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努力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用于大胆创新,乐于发表意见。
在这节科学课上,我就提倡了六个允许:错了允许重答;答得不完整允许补充;不明白的问题允许发问;没想好的允许再想;不同意的意见允许争论;老师错了允许提意见,其次教师要真正摆正自己的位置,做一个问题的记录者、信息的引航者、疑难的点拨者、技能的传授者、学生研究的支持者和促进者。讲课时离开讲台,走到学生中间或坐在学生中间教学,必要时让学生离开座位进行讨论和交流,始终以朋友的身份出现,倾听学生不同于自己的意见,经常使用“请......”、“谁能试试......”、“谢谢你......”、“你一定行”等教学语言,为学生营造宽松气氛,使他们有话敢说。
(二)让学生有东西可学————教学内容开放
根据儿童的情趣认知规律,这节课上我努力使科学教学的内容要紧紧贴近学生生活。课堂伊始,我就通过放映了一段孩子感兴趣的小动画,创设了一个情境,让学生思考“水为什么会变咸呢?”把学生身边的生活内容带进科学课用学生熟悉的事物帮学生理解掌握,反过来又促进学生关心身边的事物,激发他们的兴趣。
当课堂教学结束时,我是适时适量地布置了一些专题研究的课题给学生继续探究的机会,这样科学探究能力与科学知识的学习结合起来,把在课堂中学到的理论和方法应用到课外研究中,使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又获得更多的知识,进一步理解了学科知识,拓宽了知识领域。
(三)让学生自由的去想————教学时空开放
因为科学课所要解决得知识来源于生活,因此科学教学活动应该不收课堂的限制,根据需要由课内向课外扩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实践,用“科学的眼光”寻找蕴含与现实生活中的科学问题,把理论学习与实际的“问题解决”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打破有形的教学空间,使固定的教学空间变成流动空间、弹性空间。
本课中高锰酸钾的溶解需要一定的时间,面粉不溶解也需要一定的静置时间才可以看清楚。我充分给学生时间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慢慢的均匀分散的”过程和长时间“静置”的过程。果然,当学生亲历这个过程时,兴趣马上就集中在溶液中,被杯子内不断变化的过程所吸引,迅速进入学习的兴奋状态,也理解了溶解的意义,解决了普通课堂上所不能解决得重要问题。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使学生认知能力和操作能力有效地同步发展。
(四)让学生研究性的学习————教学方法和手段开放
学生在经历了提出问题——做出猜想——实验验证——收集整理——分析处理信息——表达交流的过程后,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和信心在这样的积累中沉淀起来。在活动中,学生探究“盐和高锰酸钾可以溶解,那么其他物体放入水中可以溶解吗?”这个问题的时候,学生凭借刚刚的探究的经验先进行猜想,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