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制度汇编
安全生产与事故报告制度
安全生产与事故报告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确保企业的安全生产,做到早发现、早防备、早处理,减少事故发生,保护员工的生命资产安全,维护企业的连续稳定经营,订立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全部部门、岗位及全部员工,全部未在本制度中规定的事项应参照相关国家法律法规以及企业内部规章制度执行。
第三条安全生产的原则是防备为主、综合整治、全员参加、追究责任,安全生产的目标是保障人身安全、安全设施的安全、生产过程的安全、信息安全。
第二章职责与义务第四条企业领导层应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安全生产的组织、领导和实施。
第五条各部门负责人应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组织进行安全培训、安全检查和安全奖惩。
第六条全部员工有义务遵守安全生产方面的规章制度和政策,严禁违法操作、违章作业以及实施违反安全生产政策的行为。
第七条安全员应定期检查、评估安全风险,提出安全改进措施,并帮助相关部门完成事故调查和报告。
第八条维护和修理人员应定期检查生产设备和安全设施的运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修复,并报告相关负责人。
第三章安全生产措施第九条企业应严格执行各项安全操作规程,确保作业人员具备安全操作技能、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并供应必需的安全培训。
第十条企业应配备专职安全员,定期进行安全培训和技能培训,提高员工对安全操作的认得和理解。
第十一条企业应加强对生产设备的维护和修理与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安全可靠。
第十二条企业应建立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及时采取措施除去隐患,确保生产环境的安全和无事故。
第十三条企业应建立健全事故应急预案,指定特地的应急人员,组织培训和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故的本领。
第十四条企业应定期召开安全生产会议,向全体员工转达安全管理政策和安全知识,及时解答员工的疑问。
第四章事故报告与处理第十五条事故分为一般事故和重点事故,一般事故引导致细小人员伤亡、设施损失的事故,重点事故引导致较重以上人员伤亡、设施损失的事故。
建筑施工企业水利行业生产安全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制度汇编
XXXX有限公司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汇编20XX年XX月XX日汇编说明事故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建立有效的事件、事故调查处理机制,针对已发生的环境与生产安全事故(事件),尽快地开展调查、处理,做好相关的控制工作,防止事故(事件)扩大,减少事故损失,并且吸取经验教训防止类似事故(事件)再次发生,依据《中华人民币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 493 号)、《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管理规定》(水利部令第26号)、《水利安全生产信息报告和处置规则》(水安监[2016]220号)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事件)的报告、调查、处理。
第二章管理职责第三条主要负责人——负责生产安全事故快报、月报;——负责组织公司内部事故调查、处理。
第四条安全生产委员会——进行公司内部事故调查、处理;——每月、年进行事故统计。
第三章事故分类第五条事故类别包括:(一)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二)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三)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四)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第四章事故报告第六条人身死亡及以上事故发生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造成人员死亡的一般事故以及非超标准洪水溃坝等严重危及公共安全、社会影响重大的涉险事故时,应按照《关于完善水利行业生产安全事故统计快报和月报制度的通知》(办安监〔2009〕112号)要求,进行事故快报。
(1)项目部应立即向监理单位、项目法人、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上报,并填报《事故上报表》。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制度范本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制度范本一、前言为加强企业的生产安全管理,确保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生产效率,维护企业的社会形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相关法规文件的要求,本企业特制定本制度,规范和细化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程序和要求。
二、制度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内发生的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和处理。
三、报告程序1.事发之时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职责人员应立即进行紧急处理,确保伤亡人员得到及时救治,并采取措施避免事故扩大化。
2.确定责任人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责任人员应核实事故的发生原因、责任人,确保事故责任的明确。
3.立即报告责任人员应立即向上一级主管汇报,上一级主管应迅速采取措施切断事故扩散和蔓延的链条,防止事故的二次发生。
4.调查核实企业应组织专业人员调查核实事故情况,查明事故起因、责任人,并制定合理有效的改善措施。
四、报告内容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事故基本情况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伤亡人数、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等。
2.事故原因分析详细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如人为因素、设备故障、管理不善等,并提出相关改善措施。
3.责任人员说明对涉及到事故责任的人员进行详细说明,如责任人员的姓名、岗位、职责等。
4.救援和处理情况对在事故中进行救援和处理的情况进行详细描述,如救援人员的组织、救援措施、伤亡人员的处理等。
5.事故影响和预防措施对事故对企业和员工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五、报告要求1.及时性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应在事故发生后的24小时内完成,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处理。
2.准确性报告内容应准确无误,避免虚假陈述或遗漏重要信息。
3.简明扼要报告应言简意赅,重点突出,避免冗长赘述,提高有效信息的传递效果。
4.客观公正报告应客观公正,站在客观的角度进行描述和分析,避免个人的主观意见干扰报告的客观性。
六、报告审核和处理1.审核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应由上一级主管审核,确保报告内容真实可信。
单位安全生产制度汇编范本
单位安全生产制度汇编范本一、综合安全生产管理制度1.安全生产责任制(1)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负全面责任。
(2)其他负责人或者副职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协助主要负责人或者正职搞好安全生产工作。
(3)职能管理机构负责人按照本机构的职责,组织有关工作人员做好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对本机构职责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责。
(4)职能管理机构工作人员在本人职责范围内做好有关安全生产工作。
(5)工段长、班组长全面负责本工段、班组的安全生产,是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直接执行者。
贯彻执行本单位对安全生产的规定和要求,督促本工段、班组的工人遵守有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2.安全生产规章制度(1)安全生产总则(2)安全生产责任制(3)安全技术措施管理(4)安全教育(5)安全检查(6)安全奖惩(7)三同时”审批(8)安全检修管理(9)事故隐患管理与监控(10)事故管理(11)安全用火管理(12)承包合同安全管理(13)安全值班3.安全生产操作规程(1)特种作业管理(2)危险作业审批(3)危险设备管理(4)危险场所管理(5)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品管理(6)厂区交通运输管理(7)防火制度二、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制度1.安全技术措施管理(1)单位应当根据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因素、事故隐患和安全生产需要,制定相应的安全生产技术措施,并组织实施。
(2)安全生产技术措施应当包括防止事故发生的措施、事故应急措施和事故救援措施。
2.安全技术培训制度(1)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生产知识和安全生产技能的培训。
(2)从业人员经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3.安全技术交底制度(1)单位应当在生产作业前,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2)从业人员应当了解并掌握所从事工作的安全技术要求。
4.安全检查制度(1)单位应当定期进行安全生产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
(2)安全生产检查应当有记录,并由检查人员签字。
三、职业健康管理制度1.职业健康检查制度(1)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定期的职业健康检查。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制度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制度是企业为提高生产安全管理水平,防范和应对生产安全事故而制定的一项重要制度。
通过建立健全的报告制度,可以及时发现和反馈生产安全事故,促使企业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并总结经验,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下面将详细介绍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制度的内容和操作程序。
一、制定背景生产安全是企业的重要基石,事故报告制度是加强生产安全管理的必备措施之一。
事故报告制度的制定旨在加强对生产安全事故的监测和分析,及时予以处理,保障生产安全和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部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和处理,包括但不限于生产现场发生的事故、安全设备故障、安全隐患等。
三、报告内容1. 事故基本情况:包括事故发生时间、地点、人员伤亡情况、直接经济损失等,尽可能提供详细的信息。
2. 事故原因分析:对事故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为今后预防类似事件提供参考。
3. 处理措施:介绍事故发生后所采取的紧急处理措施,包括现场救援、伤员救治、事故隐患整改等。
4. 经验总结:总结事故处理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提出防范和应对类似事故的建议,以推动企业的生产安全管理工作。
5. 后续跟踪:记录事故处理后的跟踪情况,包括安全隐患整改情况、事故责任追究等,确保问题能够彻底解决。
四、报告流程1. 发现事故:任何员工在工作中发现生产安全事故时,应立即报告给上级主管或安全管理部门。
2. 上级主管审核:接收报告的上级主管负责审核事故报告,并核实相关情况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3. 上报安全管理部门:经上级主管审核通过后,将事故报告上报给安全管理部门,由其进行进一步处理。
4. 安全管理部门处理: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事故调查,分析原因,并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
5. 报告审批:安全管理部门制定的处置方案需经企业领导层审批才能执行。
6. 紧急处理和整改:根据处置方案,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紧急处理和隐患整改,确保类似事故不再发生。
7. 经验总结和落实:事故处理后,安全管理部门应组织相关人员及时总结经验,提出改进建议,并推广落实到其他岗位和部门。
安全事故报告制度范文(三篇)
安全事故报告制度范文1、发生人身伤亡事故时应立即____抢救,及时保护现场,需抢救伤员和防止事故扩大而需要移动现场物件时,必须做出标高,拍照,详细记录和绘制事故现场图,四小时内把事故经过逐级上报。
如情况紧急或特殊施工点可直接向项目部汇报,以便及时落实抢救措施,同时写出书面报告,逐级上报有关部门。
2、成员单位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迅速采取必要的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防止事故扩大,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立即如实报告当地安全生产监督部门,不得隐瞒不报、虚报或拖延不报,不得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毁灭有关证据。
3、事故调查处理应当按照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及时,准确地查清事故原因,查明事故性质和责任,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并对事故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
4、经调查确定为责任事故的,除了查明事故的责任人并依法予以追究外,还应当查明对安全生产的有关事项负有____批准和监督有失职、渎职行为的责任人并进行处罚。
严格执行“四不放过”原则。
5、发生人身伤亡事故必须在____天内处理完毕,其上报过程为:出事现场项目经理成员单位建设单位,四小时内完成逐级上报,____小时内书面材料,十五天内调查,处理完毕后报项目部-份备案。
安全事故报告制度范文(二)1、发生人身伤亡事故时应立即____抢救,及时保护现场,需抢救伤员和防止事故扩大而需要移动现场物件时,必须做出标高,拍照,详细记录和绘制事故现场图,四小时内把事故经过逐级上报。
如情况紧急或特殊施工点可直接向项目部汇报,以便及时落实抢救措施,同时写出书面报告,逐级上报有关部门。
2、成员单位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迅速采取必要的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防止事故扩大,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立即如实报告当地安全生产监督部门,不得隐瞒不报、虚报或拖延不报,不得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毁灭有关证据。
3、事故调查处理应当按照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及时,准确地查清事故原因,查明事故性质和责任,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并对事故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模板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模板【模板标题】: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前言】为了加强企业的生产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特制定本《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
【第一章一般规定】第一条为保障生产安全,减少事故发生,依据《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公司及其全体员工。
第三条生产安全事故包括但不限于火灾、爆炸、溺水、坍塌、中毒、物体打击、电击、高处坠落、机械伤害等。
第四条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处理,应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加强安全责任意识,建立健全责任体系。
【第二章报告程序】第五条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相关人员应当立即向现场负责人报告。
第六条现场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救援,并同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
第七条上级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相关人员赶赴现场进行调查。
第八条在对事故现场进行交接、调查和救援过程中,不得隐瞒、篡改或销毁任何相关证据。
【第三章处理程序】第九条根据生产安全事故的性质和情况,上级主管部门应当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置,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第十条相关责任人应当积极配合上级主管部门的处置工作,并按照要求提供相关的信息和文件资料。
第十一条上级主管部门应当成立由相关专业人员组成的事故调查组,对事故进行深入调查,并形成调查报告。
第十二条调查报告应当客观、事实准确、分析合理,并提出相应的事故原因和处理意见。
第十三条上级主管部门应当根据调查报告,及时进行事故责任认定,并将结果告知相关当事人。
【第四章处罚措施】第十四条对于涉嫌违法犯罪的生产安全事故,应当及时报警并配合公安机关的调查。
第十五条对于事故责任人员,根据事故性质和情况,上级主管部门将予以相应的处罚。
对于涉嫌犯罪的人员,将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六条对于多次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单位或个人,上级主管部门将会采取进一步的措施,并可能对其进行停产整顿、吊销执照等处罚。
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及处理制度范本
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及处理制度范本一、引言本制度旨在规范和加强安全生产事故的报告与处理工作,确保及时、准确、全面地开展事故报告和处理,保障企业和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岗位和部门,涵盖所有级别的安全生产事故。
二、事故报告的基本要求1.一旦发现安全生产事故,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并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2.报告内容应包括事故发生地点、时间、事故类型、伤亡情况、可能的原因等相关信息;3.事故报告应以简洁、准确、清晰的语言描述,杜绝不实的信息和夸大的描述;4.事故报告要保证不泄露企业的商业机密和敏感信息。
三、事故报告的程序1.事故发现后,第一时间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2.上级主管部门在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安全专业人员赶赴现场进行现场勘查;3.根据勘查结果,上级主管部门要及时向企业其他部门做出通知,调集必要的资源进行应急处理;4.上级主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和人员,共同组成事故处理小组,制定具体的处理方案和工作计划。
四、事故报告的结果处理1.根据事故处理小组的方案和计划,开展各项处置工作;2.对直接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职、撤职等处分;3.对事故中涉及的其他相关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处理;4.根据事故教训,更新相关制度和流程,提升安全生产意识和技术能力;5.对事故受害人和相关单位进行善后处理和赔偿。
五、事故报告的反馈和总结1.对事故报告的核实情况、处理结果进行反馈,并及时通报所有相关人员;2.对事故原因进行详细分析和总结,并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3.将事故报告归档,作为日后安全生产工作的参考和教训,并定期进行复查和反思。
六、附则本制度的内容应当按照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的要求进行执行。
对于违反本制度的相关条款的行为,将依法进行相应处理。
以上是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及处理制度的范本,我们将按照本制度的要求,加强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共同创造一个安全、和谐的工作环境。
生产安全事故上报制度范本
生产安全事故上报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企事业单位生产安全事故的监管和管理,切实保障广大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企事业单位,包括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各类经济组织,以及政府机关、学校、医院等各类事业单位。
第三条生产安全事故是指在生产作业或者其他活动中,突发的事故事件,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者环境破坏的不良后果。
第四条生产安全事故上报制度是指对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进行及时上报和处理的规定,是企事业单位履行安全管理职责的基础。
第五条各级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生产安全事故的上报工作,落实主体责任,确保生产安全形势的及时掌握和准确判断。
第六条职工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提高自我安全防范意识,发现隐患和异常情况,及时上报,共同维护良好的生产安全环境。
第七条生产安全事故上报工作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确保信息的真实可信。
第二章上报程序第八条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单位负责人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措施控制事故扩大,保护人员安全,并立即上报相关部门。
第九条上报部门应立即派出工作组赶赴事故现场,进行现场勘查和调查取证,全面了解事故发生的原因和损失情况。
第十条事故现场工作组应当及时组织救援和伤员转移工作,确保伤员得到妥善救治,并尽快划定事故现场防护区域。
第十一条事故现场工作组应当对事故现场进行详细记录,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员伤亡情况、造成的财产损失等,以及当前的应急措施和预防控制措施。
第十二条生产安全事故上报工作由上级单位负责组织,下级单位负责具体的实施和上报工作。
第十三条上级单位应当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事故情况,并提供相关数据和信息,确保相关部门及时了解事故的情况。
第十四条有关部门应及时组织专业力量进行事故原因的调查和分析,制定事故处理方案,并通报有关单位和人员。
第十五条事故事故后,责任单位应当进行事故隐患的排查,并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以防范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及处理制度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及处理制度概述近年来,生产安全事故频发,对企业生产经营和员工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提高企业对生产安全事故的防控和应急处理能力,制定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及处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本制度旨在规范企业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流程、责任追究和事后处理措施,以及相关部门间的协作机制,全面加强生产安全管理。
一、报告程序1. 发生安全事故后,各部门员工应立即停止工作,确保人员的安全。
2. 事故现场的责任人员应第一时间向上级汇报,并出动现场救援人员进行抢救和灭火。
3. 上级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立即成立应急处理小组,组织相关人员赶赴现场,展开调查和救援工作。
4. 事故抢险救援结束后,相关部门应当立即进行事故调查,搜集相关证据和资料,形成调查报告,并向企业管理层提出处理建议。
5. 企业管理层根据调查报告,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并通知相关责任人进行整改和补救措施。
二、责任追究1. 对于轻微事故,责任人员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并接受纪律处分,例如警告、记过等。
2. 对于一般事故,责任人员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并接受严重的纪律处分,例如记大过、降职等。
3. 对于重大事故,责任人员将被追究刑事责任,并受到相应的行政处罚,例如开除、限制行动自由等。
4. 企业对生产安全事故的责任人员,有权根据事故的性质和后果,从重追究其法律责任。
三、事后处理措施1. 确保事故现场的安全,防止二次事故的发生。
2. 对受伤人员及时进行救治,并联系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诊断和治疗。
3. 对事故原因进行深入调查,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和过程,找出事故漏洞,提出改进措施。
4. 针对事故中暴露出的问题,及时进行修复和整改,确保类似事故不再发生。
5. 加强事故知识和应急救援技能培训,提升员工对于生产安全事故的应对能力。
6. 定期组织生产安全演练,模拟各类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检验应急预案的有效性,提升应对能力。
四、相关部门间的协作机制1. 在事故发生后,相关部门应当及时组成工作组,并派出专业人员,参与事故的调查和抢救工作。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模板范本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模板范本1. 引言本制度旨在规范企业内部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和处理流程,确保事故及时报告、精确记录,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以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2. 报告程序2.1 事故发生时员工受伤,设备损坏或其他紧急情况发生,立即向直接上级报告;2.2 直接上级收到报告后,应立即向安全主管汇报;2.3 安全主管收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相关人员前往现场进行核实和处置;2.4 安全主管将核实结果和处理意见上报给高层管理人员。
3. 报告内容3.1 事故发生时间、地点、事故类型和程度;3.2 事故原因分析;3.3 受伤人员情况;3.4 相关设备损坏程度;3.5 目击证人证言;3.6 其他与事故相关的细节。
4. 调查和分析4.1 安全主管及相关人员应尽快足够的时间对事故进行调查和分析;4.2 根据调查和分析结果,确定事故的主要原因和责任人;4.3 若事故责任属于个别员工,应依据企业相关制度进行相应处理;4.4 若事故责任属于设备故障或其他非人为原因,则应着手进行设备维修或更换。
5. 处理和纠正措施5.1 针对事故的主要原因和责任人,采取相应的纠正和处理措施;5.2 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5.3 安装必要的安全设施和防护装置,以预防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5.4 建立事故预警机制和应急处置预案,以保障员工的及时疏散和救援;5.5 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确保设备正常运行;5.6 加强安全管理,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
6. 监督和反馈6.1 监督员工执行上述处理和纠正措施的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6.2 收集员工对处理和纠正措施的反馈意见,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6.3 定期组织安全检查和评估,提升企业的生产安全水平。
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执行,并逐步完善和调整。
凡违反本制度者,将依据相关规定进行相应的纪律处分。
相关附件:事故报告表格、事故调查及分析记录表格、处理和纠正措施执行情况反馈表格。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及处理制度范本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及处理制度范本1. 引言生产安全事故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意外事件,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以及环境污染等不良后果。
为了保障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的安定和谐,我们制定了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及处理制度,以规范事故报告的流程和处理的程序,有效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2. 报告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生产单位及相关管理人员,包括生产车间、仓库、办公室等。
3. 报告义务任何员工在发现或者遭遇生产安全事故时,有义务立即向所在单位的负责人报告。
同时,负有监管职责的管理人员也有义务及时报告上级领导或者安全生产责任人。
4. 报告流程4.1 接到报告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应由所在单位的负责人第一时间接到,并及时向上级领导和安全生产责任人汇报。
4.2 信息核实接报后,所在单位的负责人需立即组织人员前往现场核实事故情况,并记录相关信息,包括事故地点、事故发生时间、事故原因和受影响的人员数量等。
4.3 报告上级核实完毕后,所在单位的负责人应立即向上级领导和安全生产责任人报告事故情况,并向相关部门提供必要的支持和配合。
4.4 上报部门上级领导和安全生产责任人收到报告后,应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事故情况,包括公司领导、工会、安监局等。
5. 事故处理程序5.1 紧急措施在事故发生后,各级负责人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确保事故现场的安全,抢救伤员,并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化。
5.2 调查分析事故处理小组应成立,由专业人员负责对事故进行调查分析。
调查人员应尽快前往事故现场,采集证据、记录资料,分析事故原因,撰写调查报告。
5.3 整改措施根据调查报告的结论,事故处理小组应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相关部门应配合落实整改工作,并按照整改计划进行监督。
5.4 责任追究对于造成生产安全事故的人员,根据事故的性质、后果以及其本人的责任程度,进行相应的责任追究。
同时,对于管理不到位、监管不力的相关责任人也应给予相应的处理。
6. 处理结果通报处理完毕后,事故处理小组应向公司领导、工会、安监局等相关部门通报处理结果及改进措施,以便各级部门及时掌握事故处理情况,做好相关工作。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汇编2024版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汇编2024版一、总则1.1 为了加强安全生产工作,预防生产安全事故,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汇编。
1.2 本汇编适用于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中涉及的安全生产管理、事故报告、应急救援、职业健康等方面。
1.3 公司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领导和员工的安全生产职责,确保安全生产工作的落实。
二、安全生产管理2.1 公司应设立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2.2 公司应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明确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任务、措施和责任。
2.3 公司应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和技能。
2.4 公司应定期进行安全生产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2.5 公司应建立安全生产奖惩制度,对安全生产表现优秀的员工给予奖励,对违反安全生产规定的员工给予处罚。
三、事故报告和应急救援3.1 公司应建立事故报告制度,对生产安全事故及时进行报告、调查和处理。
3.2 公司应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队伍,定期进行应急救援演练。
3.3 公司应在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应急救援。
四、职业健康管理4.1 公司应建立职业健康管理制度,保障员工的职业健康权益。
4.2 公司应定期对员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职业病。
4.3 公司应提供符合职业健康要求的工作环境和劳动条件,保障员工的身心健康。
五、监督检查5.1 公司应接受政府有关部门的安全生产监督检查,配合政府部门的安全生产管理。
5.2 公司应建立内部安全生产监督机制,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和检查。
六、法律责任6.1 公司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履行安全生产责任,对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6.2 公司应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对生产安全事故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七、附则7.1 本汇编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7.2 本汇编的解释权归公司所有。
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处理制度模版
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处理制度模版一、概述为了确保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科学、规范和有效进行,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制定本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处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后的报告和处理工作,全体员工必须严格遵守。
三、报告要求1. 任何一级安全生产事故都必须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报告,并做好记录。
2. 事故发生后,相关责任人员要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和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递交书面报告,并说明事故的基本情况、发生原因以及采取的应急措施。
3. 报告内容应详细、准确、完整,包括事故发生时间、地点、伤亡情况、事故类型、可能的影响范围等信息。
四、报告流程1. 事故发生后,责任人员应立即组织事故现场,并采取紧急措施进行应急处理。
同时,责任人员要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事故情况。
2. 上级主管部门收到报告后,要迅速组织人员前往现场进行调查核实,并及时向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报告事故情况。
3.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收到报告后,要及时成立事故核查组进行事故调查,并报告企业领导层有关情况。
4. 企业领导层收到报告后,要对事故调查报告进行审核,并根据情况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
5. 完成事故调查报告的审核后,企业领导层要将报告反馈给上级主管部门,并根据要求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
五、处理措施1. 对于发生的一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企业将依法向有关部门报告,并积极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和处理。
2. 对于事故直接责任人员,将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进行严肃处理,包括责令停职、降职、解聘等处理方式,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3. 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部门及责任人员,将进行整改,并进行相应的考核和追责。
六、事故报告档案管理1.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要建立完善的事故报告档案,对每一起事故进行记录和归档。
2. 对于一级及以上事故,要进行事故调查报告的归档,并在档案中标明处理结果和责任人。
3. 档案要保密存储,不得外传或泄露。
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处理制度范本
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处理制度范本一、概述本制度旨在规范和完善安全生产事故报告的处理程序,确保对事故进行及时、科学、公正的调查和处理,以保障职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二、报告的义务1. 生产经营单位在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后,立即进行报告,并将事故情况告知所属管理部门、职工代表和公安机关,确保及时采取紧急措施,控制事故扩大范围。
2. 目击者或知情人在发现安全生产事故后,有责任立即向单位负责人作书面或口头报告,确保信息的及时传达。
三、报告内容1. 事故报告应当详细包括以下内容:事故发生时间、地点、人员伤亡情况、事故原因、事故影响范围等。
2. 报告中应当附有现场照片、事故监控录像、相关证据材料等必要的附件,以便对事故进行调查研究。
四、报告程序1. 事故报告应当按照“立案、指派、调查、处理”的程序展开。
2. 立案:负责安全管理的职工应当立即对事故报告进行登记,并尽快组织相关人员成立事故调查组。
3. 指派:事故调查组应当由单位高层领导亲自指派,并确保有足够的调查人员和技术专家参与,保证调查活动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4. 调查: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当迅速前往事故现场进行勘察和采集证据,并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和责任,编制调查报告。
5. 处理:事故调查报告应当提交给单位高层领导进行审查,并根据调查结果,追究责任,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和整改方案。
五、处理结果1. 对于事故责任方,根据事故的性质和造成的损失,决定相应的处罚措施,并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 对于事故原因中的管理缺陷和技术问题,应当及时调整管理制度,加强技术培训,以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3. 处理结果应当及时告知事故当事人和相关部门,以便做好善后工作和事故隐患的整改。
六、保密与公开1. 事故调查和处理过程中,涉及到的信息应当严格保密,避免泄露给外部。
2. 在事故调查和处理结束后,应当对处理结果进行公开,并向职工代表和社会公众科普有关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大众的安全意识。
3. 对于严重事故和重大负面影响事故的调查处理结果,可依法进行公开报道。
煤矿事故报送制度汇编模板
煤矿事故报送制度汇编模板一、总则1.1 为了加强煤矿事故的报送管理,及时、准确、完整地报送煤矿事故信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1.2 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所有煤矿企业的事故报送工作。
1.3 煤矿事故报送应遵循及时、准确、完整、真实的原则。
二、事故报送范围2.1 凡是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达到规定金额的事故,均应按照本制度的要求报送。
2.2 事故包括:安全生产事故、火灾事故、爆炸事故、坍塌事故、中毒事故、窒息事故、机械伤害事故、触电事故等。
三、事故报送主体3.1 煤矿企业是事故报送的主体,对事故报送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负责。
3.2 煤矿企业应设立事故报送机构,明确事故报送责任人,负责本企业事故的报送工作。
四、事故报送程序4.1 发生事故的煤矿企业应立即启动事故应急预案,组织救援,同时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时限报送事故信息。
4.2 事故发生后1小时内,煤矿企业应将事故基本情况报送所在地煤矿安全监察局。
4.3 事故发生后2小时内,煤矿企业应将事故详细情况报送所在地煤矿安全监察局。
4.4 煤矿企业应在事故发生后5日内向所在地煤矿安全监察局提交事故书面报告。
五、事故报送内容5.1 事故基本信息: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单位、涉及人员、初步原因等。
5.2 事故详细信息:事故发生经过、事故救援及处理情况、事故损失情况、责任人员等。
5.3 事故相关资料:事故现场照片、事故调查报告、事故应急预案、事故处理决定等。
六、事故报送要求6.1 煤矿企业应建立健全事故报送制度,明确事故报送流程、责任人和报送时限。
6.2 煤矿企业应确保事故报送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不得迟报、谎报、漏报、瞒报。
6.3 煤矿企业应定期对事故报送情况进行自查,确保事故报送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七、事故报送制度监督与考核7.1 各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应对煤矿企业的事故报送工作进行监督,确保事故报送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及管理制度范文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及管理制度范文一、引言生产安全是企业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安全事故的发生对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保障生产安全,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制定和实施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及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旨在制定一套规范的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及管理制度,以期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和能力,避免事故的发生。
二、生产安全事故的分类及等级划分(一)生产安全事故可分为人员伤亡事故、设备损坏事故、生产过程事故等几大类别。
针对不同类别的事故,需要制定相应的报告和管理流程。
(二)根据事故的影响程度和后果,将生产安全事故划分为一般事故、重大事故和特别重大事故三个等级。
分类明确了事故的严重程度,便于事故的申报和处理程序的执行。
三、生产安全事故报告流程(一)发现事故后,责任人员立即报告上级主管,并启动应急预案,确保人员安全和设备的保护。
(二)上级主管收到报告后,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调查与评估,确认事故性质和等级。
评估结果需要向企业安全管理机构报告。
(三)企业安全管理机构根据评估报告和实际情况,制定处理方案,并将方案报告给企业领导层审定。
(四)企业领导层审核完毕后,将处理方案下发给相关部门执行,并监督事故的应对和处理情况。
四、生产安全事故的预防和管理措施(一)加强安全生产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确保员工具备应对事故的能力。
(二)建立规范的安全生产标准和操作规程,确保工作程序的规范和可靠性。
(三)完善设备维护和检修机制,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四)加强现场巡检和安全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和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
(五)加强内外部安全交流和合作,学习借鉴其他企业的安全管理经验,不断改进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五、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及管理的效果评估(一)建立定期的事故报告和管理评估制度,对事故报告和管理流程进行跟踪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二)对于已发生的安全事故,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形成分析报告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和处罚。
生产安全事故上报制度范文
生产安全事故上报制度范文一、背景介绍为了加强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确保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维护企业的正常运营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我公司决定制定并完善生产安全事故上报制度。
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和加强对生产安全事故的及时上报、调查和处理,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损失和危害。
二、制度内容1.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公司所有员工和与我公司有业务往来的合作单位,包括但不限于供应商、承包商等。
2. 定义(1)生产安全事故:指在工作过程中发生的,因违反相关安全规定或存在安全隐患而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等的不良事件。
(2)生产安全事故上报:指对发生的安全事故进行及时、准确上报。
3. 上报程序(1)发现事故:任何员工或合作单位在工作中发现生产安全事故或存在安全隐患时,应立即向所在部门的负责人报告,并采取措施确保人员的安全和事故的扩散。
(2)责任人报告:部门负责人在接到员工上报后,应立即与安全生产部门联系,并将情况向安全生产部门进行详细报告。
(3)安全生产部门报告:安全生产部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人员赶赴事故现场进行初步调查,并上报公司领导层。
(4)公司领导层决策:公司领导层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分析事故原因和危害程度,制定应对措施,并通知相关部门和责任人执行。
4. 上报要求(1)及时上报: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相关人员应立即上报,不能进行任何隐瞒和拖延。
(2)准确上报:上报人员应提供准确的事故发生时间、地点、人员伤亡情况、财产损失情况等相关信息,并按要求填写事故报告表。
(3)保密上报:上报人员应妥善保管事故信息,确保信息的安全和保密。
5. 调查与处理(1)调查程序:公司安全生产部门应在事故发生后立即组织人员进行调查,采集证据和现场勘查,并形成调查报告。
(2)责任追究:对于由于违反安全规定或存在安全隐患导致的事故,应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并依法进行处理。
(3)改进措施:根据调查报告的分析和总结,公司应及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保障类似事故不再发生。
安全生产事故处理及报告制度范本
安全生产事故处理及报告制度范本【正文】一、概述安全生产事故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等不良后果的事件。
为了及时、有效地处理和报告安全生产事故,确保人员安全和减少损失,在本机构制定了以下安全生产事故处理及报告制度。
二、事故处理程序1. 事故初步处理当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时,相关人员应立即按照下列处理程序进行:(1) 确保人员安全:确保受伤人员得到及时救助,并避免进一步的伤害。
(2) 控制事故扩大:采取适当的措施控制事故发展,并尽可能减少损失。
(3) 通知上级领导:向上级领导及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及时报告事故情况,接受指导和决策。
2. 事故调查与分析在事故发生后,必须进行详细的调查分析,找出事故的原因,并采取措施防止再次发生。
调查分析的程序如下:(1) 成立事故调查小组:由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成立调查小组,负责调查事故。
(2) 收集证据:调查小组应收集事故现场的物证、人证和书证等,以便分析原因。
(3) 分析事故原因:调查小组根据收集的证据,对事故原因进行详细分析,并形成调查报告。
(4) 提出措施:调查小组根据分析结果,提出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建议和措施。
3. 事故处理和救助事故处理的目标是尽可能减少损失,保护人员安全。
在处理事故的过程中,应采取以下措施:(1) 救助伤者:及时将伤者送往医院就诊,并提供必要的救护措施。
(2) 控制事故扩大:通过合理措施,控制事故发展,减少损失。
(3) 救援被困人员:如果有人员被困在事故现场,应立即组织救援行动,确保其安全。
(4) 清理现场: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对事故现场进行清理,恢复正常生产秩序。
三、事故报告程序1. 报告须知事故报告是指将事故情况向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进行汇报,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报告须遵守以下要求:(1) 及时报告:事故发生后的24小时内必须报告,确保信息的及时性。
(2) 真实准确:报告内容必须真实准确,不得隐瞒、失实或夸大事故情况。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制度范文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制度范文一、背景为了加强对生产安全事故的管理,提高对事故的调查与处理效率,制定本制度,规范公司内部生产安全事故报告的程序和要求,确保生产安全。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各生产部门、各岗位,涉及到的生产安全事故必须按照本制度进行报告和处理。
三、报告程序1. 事故发生后,当值人员应立即采取必要措施,确保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2. 当值人员应迅速组织人员进行事故抢救和紧急处理,并通过现场视频监控、现场调查等方式了解事故情况。
3. 当值人员应立即将事故情况报告给直属领导和安全管理人员,确保上级部门及时掌握事故信息。
4. 直属领导和安全管理人员收到报告后,应迅速成立应急处理小组,调集人员进行事故调查与处理,确保事故得到及时控制。
5. 应急处理小组应在48小时内完成初步调查,包括调查事故发生原因、责任分析、事故损失评估等。
6. 应急处理小组应将初步调查结果报告给公司领导和相关部门,以便进行整改和改进措施的制定。
7. 公司领导和相关部门应认真研究事故报告,制定相应的整改方案,并按时完成整改工作。
8. 事故报告应以书面形式整理归档,并及时向公司内部通报,以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四、报告要求1. 事故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a. 事故的基本情况,包括时间、地点、人员伤亡情况等;b. 事故的经过,包括事故发生前的准备工作、事故发生的过程、相关人员的行动等;c. 事故的原因分析,包括直接原因、间接原因、根本原因等;d. 事故的责任分析,包括事故中的责任人员和相关责任部门;e. 事故的损失评估,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f. 事故的教训和改进措施,包括事故后的应急处理、安全管理改进等。
2. 事故报告应简明扼要,重点突出,不应添加任何不相关的内容。
3. 事故报告应真实准确,不得隐瞒、歪曲或夸大事故情况。
五、责任追究1. 对于事故中的责任人员,将按公司相关规定进行相应的纪律处分,并按法律法规追究其法律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制度黑龙江省鸡讷C03项目经理部日期:2009年4月8日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制度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处理是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其目的是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与之有关的伤害和损失,吸取教训,防止同类事故的再次发生。
事故管理的基本任务是对事故的调查、分析、研究、报告、处理、统计和档案管理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
事故管理是企业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这项工作具有严谨的技术性和严格的政策性。
通过办理意外伤害保险、搞好事故管理,对掌握事故信息,认识潜在的危险隐患,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防止事故重复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事故分类为了评价企业安全状况,研究发生事故的原因和有关规律,在对伤亡事故进行统计分析的过程中,需要对事故进行科学的分类。
1.按伤害程度分类(对伤害个体) (1)重大人身险肇事故指险些造成重伤、死亡或多人伤亡的事故。
下列情况下包括在内:①非生产区域、非生产性质的险肇事故;②虽发生了生产或设备事故,但不至于引起人身伤亡的事故;③一般违章行为。
(2)轻伤职工受伤后歇工满一个工作日以上,但未达到重伤程度的伤害。
(3)重伤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均列为重伤:①经医生诊断为残废或可能为残废者;②伤势严重,需要进行较大手术才能挽救的;③人体部位严重烧伤、烫伤、或虽非要害部位,但烧伤部位占全身面积三分之一以上;④严重骨折、严重脑震荡;⑤眼部受伤较重,有失明可能;⑥手部伤害,大拇指轧断一节的;其他四指中任何一节轧断两节或任何两指各轧断一节的;局部肌肉受伤甚重、引起功能障碍,有不能自由伸屈的残废可能;⑦脚部伤害,脚趾轧断三节以上;局部肌肉受伤甚重;引起机能障碍,有不能行走自如残废可能的;⑧内脏伤害,指内出血或伤及腹膜等;⑨不在上述范围内的伤害,经医生诊断后,认为受伤较重,可参照上述各点,由企业提出初步意见,报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审查确定。
(4)死亡第六届国际劳工统计会议规定,造成死亡或永久性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每起事故相当于损失7500工作日,这是假定死亡或丧失劳动能力者的平均年龄为33岁,死或残后丧失了25年劳动时间,每年劳动300天,则损失的工作日数为300X 25—7500(工作日)。
2.按一次事故的伤亡严重度分类为便于管理,国家伤亡事故报告规程做出如下分类:①轻伤事故,指只有轻伤的事故;②重伤事故,负伤人员中只有重伤而无死亡的事故;③重大伤亡事故,指一次死亡1~2人的事故;④特别重大伤亡事故,指一次死亡3人以上(含3人)的事故。
3.按致伤原因分类国家标准按职工受伤的原因,将事故分为20类: (1)物体打击(指落物、滚石、锤击、破裂、崩块、碰伤,但不包括爆炸引起的物体打击); (2)车辆伤害(包括铰、压、撞、颠覆等); (3)机器工具伤害(包括铰、碾、戳);. (4)起重伤害; (5)触电(包括雷击); (6)淹溺; (7)烧烫; (8)火灾; (9)刺割(指机器伤害处的刺割,如钉子扎脚、尖刃物划破等);(10)高处坠落(包括由高处落地和由平地坠入地坑); (11)坍塌; (12)冒顶;(13)透水; (14)放炮; (15)火药爆炸(指生产、运输、储藏过程中的意外爆炸); (16)瓦斯爆炸(包括煤粉爆炸); (17)锻炉和受压容器爆炸; (18)其他爆炸(包括化学物质爆炸、炉膛钢水爆炸等); (19)中毒和窒息; (20)其他伤害(扭伤、跌伤、冻伤、野兽咬伤等)。
4.按管理因素分类为了从管理方面加强安全工作,我国有的行业还规定导致伤亡事故的原因,做如下分类:①设备、工具、附件有缺陷;②防护、保险、信号等装备缺乏或有缺陷;③个人防护用品缺乏或有缺陷;④光线不足或地点及通风情况不良;⑤没有操作规程、制度或不健全;⑥劳动组织不合理;⑦对现场工作缺乏指导或指导有错误;⑧设计有缺陷;⑨不懂操作技术;⑩违反操作规程或劳动纪律;⑩其他。
其中又分为物质原因(①~④)、管理原因(⑤~⑨)、人为原因(⑩),当一起事故涉及多个原因时,必须从中找出一条最主要的原因。
事故分类的方法和粗细取决于对伤亡事故进行统计的目的和范围。
上级管理部门需要综合掌握全局伤亡事故的情况,事故类别的划分可以概括些,一个部门或一个企业为了便于追究事故的根源和探索整改方案,常希望划分得详细一些。
样本数一定的情况下,分类越细,数据越分散。
为了保证在较细分类的情况下数据不致过分分散,就需要扩大统计范围,例如将歇工不足一个工作日的伤害事故或非伤害事故也统计在内。
二、事故调查与报告1.事故报告程序生产经营单位发生伤亡事故,应按照规定及时进行事故报告。
在《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七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负有“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的职责;国务院令[1991175号《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对伤亡事故的报告、调查和处理做了具体的规定。
企业发生轻伤事故,应在事故发生后24小时内报告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部门和基层组织。
发生重伤事故,事故单位应在事故发生后24小时内报告上级主管单位、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发生重伤3人以上或死亡1~2人的事故,事故单位应在事故发生后4小时内如实报告上级主管单位、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公安机关,并填报《事故快报表》。
发生死亡3人或3人以上的重、特大死亡事故应在事故发生后2小时内报告市人民政府、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公安机关。
事故单位发生事故后,应以最快捷的方式(电话、传真等)向有关部门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发生事故的单位名称、地址、发生时间、伤亡人员、经济损失情况,以及事故的初步原因和经过。
若事态仍在继续,要随时报告。
后续报告应该包括以下内容:事故更具体一些的信息,事故发生后各方采取了何种应急措施,事故现场处理情况。
发生事故的企业,要按规定填写事故报告。
对主管重大事故,企业应写出事故调查报告书,于事故发生后15天内报送上级有关部门。
事故调查报告应详尽描述事故的发生过程,进行调查取证和事故原因分析,得出事故分析结论,分清责任,拿出处理意见和整改意见。
事故调查报告编写的内容包括事故经过、原因分析、责任分析、处理意见、防范措施等。
凡因工负伤者,从发生事故受伤起,若1个月后,由轻伤转为重伤,或由重伤转为死亡,则不再按重伤、死亡事故上报。
2.事故调查处理为了掌握事故情况,查明原因,分清责任以及所要采取的防范措施。
必须对每一起伤亡事故进行调查分析,事故现场是安全的一次信息。
事故调查的一般程序如下。
发生伤亡事故后,首先要保护好事故现场,同时要抓紧时问向上级和有关部门报告。
在保护好事故现场的同时要积极抢救受伤者。
发生事故的单位和有关上级主管单位要及时派出事故调查组赴事故现场调查,调查组成员原则上应包括单位行政领导、工会负责人、人事劳动部门、医务部门和安全部门的同志。
在现场收集有关事故各方面的情况与人证、物证,召开有关人员座谈会、分析会。
在掌握全部情况的基础上,明确原因,分清责任,提出事故处理意见,最后填写《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报告书》。
将一起事故的全部资料汇总、归档、结案、上报。
3.事故现场的处理必须认真保护事故现场,凡与事故有关的物体、痕迹、状态、不得破坏,为抢救受伤者而需要移动现场某些物件时,应做好标记。
4.事故调查技术及内容 (1)物证与人证的收集物证包括现场的致害物、残留物、破损件、碎片及其具体位置,每件物品应贴上标签,注明时间、地点,物件应保持原状,不得擦洗。
人证是指有关现场当事人的叙述事故情况的材料,要注意真实性。
(2)事故调查的内容①发生事故的单位、地点、时间;②受害人和肇事人的姓名、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技术等级、工龄、本工种工龄、支付工资的形式;③受害人和肇事者的技术情况、接受安全教育的情况;④出事当时,受害人和肇事者的工作内容、工作量、作业程序、操作时的动作或站位、姿势等;⑤事故发生前后设备、工具等的性能和质量情况;⑥使用的材料,必要时可进行物理或化学性能的实验与分析;⑦有关设计和工艺方面的技术文件、工作指令和规章制度方面的资料及执行情况;⑧工作环境的状况,照明、温湿度、通风、道路、工作面状况及有毒有害物质的取样分析记录;⑨个人防护措施状况,质量、规格、式样等;⑩出事前受害人和肇事者的健康情况;⑩其他可能与事故致因有关的细节和因素。
(3)现场摄影及绘制示意图显示残骸和受害者出事原地的所有照片。
可能被清除或被践踏的痕迹,如刹车痕、地面与建筑物上的痕迹、火灾引起的损害、冒顶下落的空间以及事故现场的全貌。
事故现场的位置图、流程图以及录像带等。
(4)技术鉴定与模拟试验①设备、器材的破损、变形、腐蚀等情况,必要时司做技术鉴定;②设备的零部件结构、设计及规格尺寸的复核、计算;③必要时可做模拟试验,如起火原因分析,但应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进行。
处理事故国家坚持“四不放过’’原则,即事故原因没查清不放过、当事人未受到教育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责任者没有追究不放过。
5.人因事故的调查通过对事故原因的分析,可以判断产生不安全行为的个性依据。
企业管理人员应具备事故的心理学知识,这对调查处理事故的发生原因,提高预防事故的管理水平有帮助。
安全管理心理学与分析事故原因的关系有三个相互联系的内容。
一是安全工程师所关心的几种不安全行为,称为已经知道的不安全行为,包括以下几方面。
①有意违反安全规程;②无意违反安全规程;③破坏或错误地调整安全设备;④放纵的喧闹、玩笑、分散了他人的注意力;⑤安全操作能力低,工作缺乏技巧;⑥与人争吵,心境下降;⑦匆忙的行动,行动草率过速或行动缓慢;⑧无人道感,不顾他人;⑨超负荷工作,力不从心。
二是可能成为直接的人为的事故原因,包括以下几方面。
①没有经验,不能查知事故危险;②缓慢的心理反应和心理上的缺陷;③各器官缺乏协调;④疲倦、身体不适;⑤找工作窍门,发现不安全的方法便当;⑥注意力不集中、心不在焉;⑦职业、工种选择不当;⑧夸耀心,贪大求全。
三是心理上的某些原因,包括以下几方面。
①激情,冲动,喜冒险;②训练、教育不够,无上进心;③智力低,无耐心,缺乏自信心,无安全感;④涉及家庭原因,心境不好;⑤恐惧,顽固,报复或身心缺陷;⑥工作单调,或单调的业余生活;⑦轻率,嫉妒;⑧未受重用,身受挫折,心绪不佳;⑨自卑感,或冒险逞能,渴望超群;⑩受到批评,心有余悸。
6.物因事故的调查引起人身伤亡的事故除了人因事故以外,还有物因事故。
工业企业日常工作环境下,常见的物因事故有电气事故、机械事故和火灾与爆炸事故。
(1)电气事故电是工业企业生产的最基本能源。
由于缺少用电安全措施和安全知识,缺少安全管理,以及维修不当,或设备绝缘老化等原因,就会造成人身触电、设备烧毁、电气火灾爆炸等电气事故。
缺乏保护接地、保护接零、漏电保护装置,或者未采用合理的安全电压、绝缘、屏护、间距,都是造成电气事故的基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