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坡泥石流-高中地理

合集下载

2.1《滑坡、泥石流》教学设计(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第一节第三课时)

2.1《滑坡、泥石流》教学设计(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第一节第三课时)

2.1《滑坡、泥石流》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说明其景观的主要特点,结合实例,解释内、外力因素对地表形态的变化的影响。

二、教材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第二章第一节流水地貌,教材中对滑坡、泥石流的特点和成因做了简单介绍,着重通过“浙江丽水滑坡”和“甘肃舟曲泥石流”两个案例,展开对滑坡、泥石流防灾减灾措施的探讨,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对地质灾害的简单分析,教会学生防灾减灾的具体策略,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

三、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新闻、短视频、网络等途径对滑坡泥石流自然灾害有所了解,但对他们的形成条件及防护措施认识的不够全面;高一的同学对图片的观察、分析、解释能力还有所欠缺,教材中通过具体的案例和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了解地理环境的总体性,教会学生防灾减灾的措施,建立良好的人地关系。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及防灾减灾措施。

过程与方法:学生利用探究案例方法理解滑坡、泥石流的成因。

学会针对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基本防灾减灾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教学学生防灾减灾的具体策略,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

五、教学重难点:重点:1、滑坡、泥石流形成条件,2、学会针对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基本防灾减灾措施。

难点:学会针对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基本防灾减灾措施。

六、教学准备:教材,ppt,视频课件,有关本节课的学习资料与素材。

七、教学过程:浙江丽水滑坡灾害1、图中滑坡发生后,对当地环境会产生哪些重大危害?参考答案:滑坡会掩埋农田和村庄,阻断道路,淤塞河道,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滑坡多发地区具有怎样的自然环境特征?自然环境特征:①地质不稳定,岩石易破碎,有软弱结构面。

②地形陡峻。

③降水多且强度大等。

3、在滑坡多发地区,人们应采取哪些防范措施?参考答案:①通过一定的工程技术措施,改善边坡岩土体的力学强度,提高其抗滑力,如削坡减载,边坡人工加固等;在野外活动时,人们应怎样应对泥石流威胁?活动: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6章自然灾害第2节地质灾害课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6章自然灾害第2节地质灾害课件

2.地震的量度指标 (1)震级。 地震 能量 的大小。一次地震只有 一个 震级。 (2)烈度。 地震时某一地区地面受到的影响和 破坏程度 。一次地 震可以有多个烈度。
微思考地震烈度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 提示:如下图。
3.地震构造示意图
名称 震源 震中 震源 深度
等震线
震中距
地震波
西南地区为什么地质灾害多发?
提示:西南地区是地质灾害多发区,该区地质灾害是地质、 地貌、气候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①我国西 南地区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上,地质构造很不稳定,断 层带分布广泛,很容易发生地震。②西南地区属于东部季风 区,气候湿润,降水丰富;地势起伏不平,大大增加了重力作用, 一旦发生暴雨,或者连续降雨,使得山体岩石松动,很容易发生 滑坡、泥石流。③乱砍滥伐,毁林开荒,使得山体植被覆盖率 急剧减少,更是大大增加了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概率。
下图示意三峡库区滑坡频率(月滑坡次数占全年滑坡次数的 百分比)与月均降水量关系。读图,回答3~4题。
3.上图表明该库区滑坡多发的诱因是( )
A.年降水量少 B.夏季降水多
C.冬季降水少 D.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4.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岸滑坡概率增大,主要是因为水库水体的
()
A.流速减小
B.流速加大
C.水位涨落幅度增大 D.水位稳定
A.泥石流 B.地面沉降 C.陨石坠落 D.滑坡 答案:D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公路一侧山体发生滑坡。泥石流是突 然爆发的流体沿着陡峻的山沟前推后拥,奔腾而下,在很短时 间内将大量泥沙石块冲出沟外,漫流堆积。地面沉降是由于 过度开采地下水,形成地下漏斗区,使地表整体陷落。陨石坠 落形成环形坑。滑坡是山体斜坡上不稳定的岩体和土体,在 重力作用下沿一定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地质现象。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地球表面形态 第1节 第2课时 滑坡和泥石流作业(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湘教版高一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地球表面形态 第1节 第2课时 滑坡和泥石流作业(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湘教版高一

第2课时滑坡和泥石流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探究点题号成因和危害1、2、3、4、5、6、7、8、9、11、12、16、17(1)(2)防灾减灾10、13、14、15、17(3)1.(综合思维)泥石流和滑坡发生的不同条件是( )A.地势起伏大B.具有丰富的松散物质C.植被覆盖较差D.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答案 D解析滑坡可以是土和水的混合体运动,如暴雨诱发的山体滑坡,也可以是单独的土体运动,不需要水的参与,如地震诱发的滑坡;泥石流必须有水的参与,即泥石流必须是由土体和水混合的运动过程。

地势起伏大、具有丰富的松散物质、植被覆盖较差是共同条件。

2.(区域认知)下面四个城市中,发生滑坡可能性最小的是( )A.武汉B.重庆C.贵阳D.兰州答案 A解析武汉地处平原地区,发生滑坡的可能性最小。

重庆、贵阳、兰州地处山区,发生滑坡的可能性较大。

3.(综合思维)关于易发生滑坡地区的地理特征的叙述,可能的是( )①地形崎岖②全年降水丰富,年际变化大③地表基岩广布④地表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质多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答案 C解析易发生滑坡的地区,其自然地理环境是地形崎岖不平,地表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质多。

右图示意某高中地理研学实践小组在野外考察时拍摄到的某种类型灾害现场景观。

完成4~5题。

4.(综合思维)图示灾害类型最可能是( )A.干旱B.泥石流C.滑坡D.地面沉降答案 C解析图示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一些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即滑坡,C项正确。

5.(人地协调观)该类型灾害( )A.多发生在平原地区B.多发生于我国冬季C.成因与人类活动无关D.发生过程具有突发性答案 D解析滑坡多发生在山区;多发生于我国夏季、雨季;滑坡是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形成的,成因与人类活动有关,如破坏植被;滑坡发生过程具有突发性,D项正确。

冻融泥石流是冻土地区重要的物质运移和地貌作用过程之一。

高中地理新湘教版第2章第1节第2课时滑坡和泥石流作业

高中地理新湘教版第2章第1节第2课时滑坡和泥石流作业

其次课时滑坡和泥石流核心素养速提升素养提升1 区域认知和人地协调观地质灾难气象预报等级是指在某些气候条件下地质灾难发生的可能性。

3级表示发生地质灾难的可能性较小,4级表示发生地质灾难的可能性较大,5级表示发生地质灾难的可能性更大。

下列图为某年9月7日我国地质灾难预报略图。

完成1~3题。

1.我国9月7日前后可能发生地质灾难的地区是( )A.秦巴山区B.横断山区C.武夷山区D.东北山区答案 A解析依据9月7日我国地质灾难预报略图并结合我国地形分析,我国9月7日前后可能发生地质灾难的地区是秦岭、大巴山地区。

2.地质灾难预报的依据是这些地区的( )A.天气状况B.地质地形条件C.大型施工活动D.水系特征答案 A解析地质灾难气象预报等级是指在某些气候条件下地质灾难发生的可能性,故此次地质灾难预报的依据是这些地区的天气状况。

3.从全国看,我国地质灾难主要发生在( )A.4~9月B.10月~次年3月C.6~11月D.12月~次年5月答案 A解析从全国看4~9月是我国多雨月份,是我国地质灾难主要发生的月份。

素养提升2 综合思维近年来,黄土滑坡灾难发生频率呈现增加的趋势,据西北黄土高原区地质灾难具体调查说明,降水和人类工程活动是最主要的诱发因素。

下列图为陕北地区1990年以来地方政府记录的黄土滑坡、倒塌按月统计结果图。

完成1~2题。

1.造成陕北地区滑坡和倒塌数目差异的因素主要是( )A.土质状况B.降水差异C.植被状况D.人类活动答案 A解析发生倒塌的斜坡坡度一般大于50°,发生滑坡的斜坡坡度一般小于50°。

读图可知,陕北地区倒塌数目多于滑坡,这是由于陕北地区多为黄土,黄土具有直立性,坡度大,更易发生倒塌,A项正确。

2.导致3~4月份陕北地区倒塌数目上升的主要因素是( )A.工程建设B.农业浇灌C.降水增多D.土壤冻融答案 D解析3~4月气温上升,土壤解冻,土层松动,更易发生倒塌,D项正确。

素养提升3 地理实践力1.举例说明学校所在省级行政区主要地质灾难及分布。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总结高中地理自然灾害知识1(一)干旱分布地区:干旱区和半干旱区、季风气候区。

产生原因: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而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

危害:①农作物、林木干枯死亡;②河塘、湖泊干涸;③人畜用水、工农业生产用水困难,粮食减产;④局部地区社会动荡。

(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

)治理措施:①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改善干旱区的农业生态环境,有利于减轻或避免干旱的威胁;②在干旱多发地区,选择耐旱的作物(或改良作物品种);③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④营造防护林;⑤改进耕作制度;⑥跨流域调水。

春旱主要发生华北地区。

伏旱(夏旱),以长江中下游多见。

(二)洪涝灾害我国典型地区:东北;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世界主要发生地区:亚洲、欧洲、北美洲的沿海、沿河、沿湖地区。

自然原因:(气候)①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如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②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副高强:南旱北涝;副高弱:南涝北旱);③台风的影响;④厄尔尼若现象(水文水系);(水系)⑤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⑥水系支流多(扇形水系、树枝状水系),汇水集中;⑦河道弯曲(荆江河段);(地形)⑧地势低洼(海河、珠江);人为原因:①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②围湖造田;③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设(如渭河流域)危害:①淹没工厂和农田,造成作物减产;②破坏房屋、建筑、水利工程设施、交通设施、电力设施等;③有的会危及人民的生命。

治理措施:①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系;②退耕还湖;③修建水利工程;④修建分洪区;⑤裁弯取直,加固大堤;⑥开挖入海河道(淮河);⑦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等(三)台风——热带气旋发生时间:多发生夏秋季节。

世界上热带气旋威胁最为严重的地区有三个: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地区,我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加勒比海地区和美国东部海岸。

危害:台风灾害由狂风、巨浪、暴雨、风暴潮造成。

引发洪涝,冲毁农田和房屋建筑,中断交通、通信和输电线路。

2.1流水地貌(滑坡、泥石流)教学设计湘教版必修一高中地理

2.1流水地貌(滑坡、泥石流)教学设计湘教版必修一高中地理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四)课堂练习,500字
在课堂练习环节,教师将设计相关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教师发放课堂练习题,题目包括:
(1)判断题:关于流水地貌的基本概念和形成机制。
(2)选择题:关于滑坡、泥石流的成因、特点及危害。
(3)简答题:谈谈你对滑坡、泥石流防治措施的理解。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环节,教师将讲解流水地貌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滑坡、泥石流的成因、特点及危害。
1.教师讲解流水地貌的定义、分类及形成机制。
2.பைடு நூலகம்对滑坡、泥石流两种流水地貌,教师详细讲解其成因、特点及危害,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3.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做好笔记,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结合课堂所学内容,选择一个身边的流水地貌实例,如滑坡、泥石流等,分析其成因、特点及危害,并撰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考察报告。要求报告中包含以下内容:
(1)流水地貌的地理位置、基本情况描述;
(2)流水地貌的成因分析;
二、学情分析
在本章节的学习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掌握了地貌、气候等基本概念,能够理解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然而,流水地貌(滑坡、泥石流)的形成机制、特点及危害等方面,对学生来说仍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进行本章节教学时,教师需关注以下学情:
1.学生对流水地貌的认识较为浅显,缺乏系统性的知识和实践经验。教师应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如图片、案例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流水地貌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3.完成课后练习册中与本节课相关的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1流水地貌(滑坡、泥石流)优秀教学案例湘教版必修一高中地理

2.1流水地貌(滑坡、泥石流)优秀教学案例湘教版必修一高中地理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 利用多媒体展示四川汶川地震后的滑坡、泥石流灾害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流水地貌及滑坡、泥石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创设问题情境,如:“为什么汶川地震后会发生大量的滑坡、泥石流?”引导学生思考流水地貌及滑坡、泥石流的成因。
3. 设计模拟实验,如:用沙土、水等材料模拟流水侵蚀和滑坡、泥石流发生的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并理解相关知识。
2. 运用问题驱动法和小组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3.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面对自然灾害时,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应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愿意主动学习地理知识,提高地理学科素养。
2. 通过对流水地貌及滑坡、泥石流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2. 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鼓励学生相互借鉴、相互学习,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评价能力。
3.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四、教学内容与程
(一)导入新课
1. 利用多媒体展示四川汶川地震后的滑坡、泥石流灾害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理解流水地貌的形成过程,掌握滑坡、泥石流的基本概念、成因和特点。
2. 能够分析流水地貌及滑坡、泥石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提高对自然灾害的认识和防范能力。
3. 学会运用地理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地理现象进行深入分析。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流水地貌及滑坡、泥石流的实际情况,提高学生对自然灾害的认识。

高中地理 主要的地质灾害(二)滑坡和泥石流巩固练习 含答案透析

高中地理 主要的地质灾害(二)滑坡和泥石流巩固练习 含答案透析

【巩固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属于地质灾害的是()①洪水②滑坡③台风④地震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下图为地震、滑坡两种地质灾害示意图,读图回答2—3题。

2.关于两种地质灾害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A.两种地质灾害的形成都是地球内能释放的结果B.两种地质灾害的形成都是外力作用的具体表现形式C.两种地质灾害的发生都与气象灾害存在着关联性D.两种地质灾害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3.关于两种地质灾害的分布、危害和治理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区分布均不受地形因素影响B.都是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C.地震灾害可以通过监测和预报避免灾害的发生D.恢复植被、保持水土可以减小滑坡的发生频率和强度4.关于滑坡和泥石流的自救方法,错误的是( )A.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的方向跑B.山区扎营,应选择在避风的谷底C.要向未发生泥石流的高处跑D.不要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5.读下列地质灾害景观示意图,反映滑坡现象的是()A.a B.b C.c D.d6. (2015年·黑龙江·鹤岗一中·高二期末)在青藏高原修筑铁路,为防止泥石流或滑坡的发生,在设计中应注意( )A.加固路基,并植树种草护坡B.以桥代路C.驱散积雨云,减少暴雨洪水发生D.发射卫星及时监测灾害,进行卫星导航7. (2015年·安徽省·合肥八中·高二期末)图中①②③④为四条自然地理界线,其中滑坡、泥石流集中分布于A.①②之间 B.①④之间 C.②③之间 D.③④之间8. (2015年·山东省·淄川一中·高二期末)下图是某高速公路沿线四处道路地质剖面图,其中易发生滑坡的是( )9.下列关于泥石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泥石流一般是突然爆发的B. 泥石流多发生在地形陡的地方C. 泥石流持续时间一定长D. 泥石流一般爆发在多雨区某市泥石流易发生在下列三项条件都同时具备的地方:(1)河道;(2)陡坡;(3)大量松散土石分布。

第二章第一节流水地貌课时2(滑坡和泥石流)课件-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第一节流水地貌课时2(滑坡和泥石流)课件-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3、短期内有突然性的大量流水来源。
暴雨泥石流 冰川泥石流
Ⅰ Ⅱ Ⅲ
Ⅰ——形成区 Ⅱ——流通区 Ⅲ——堆积区
在我国一些山区,因频繁的地质构造活动、陡峻的地形地貌、短时强降雨,以 及人类生产活动等因素,泥石流灾害威胁突出。2010 年8 月7 日,受强暴雨的影 响,甘肃舟曲县城北面三眼峪和罗家峪暴发特大泥石流,造成了重大的生命财产损 失。灾害发生后,政府及时组织抢险救灾,对灾区泥石流沟进行了综合治理。
(1)图中有两个废弃的曲流,试
在图中标记出来,并说明理由。
河流凹岸侵蚀、凸岸沉积使河道进 一步弯曲;洪水期间弯曲的河道裁 弯取直,原有河道废弃,成为湖泊; 新的湖泊由于缺少河水补给,逐渐 干涸;河床裸露,原有的河岸就成 为陡坎。
美国小密苏里河河漫滩上的树龄等值线分布与河道演变
在河漫滩发育演变过程中,新的裸露、湿润土地的形成,为树木的生长创造了条 件。因而,河漫滩上不同树龄树木的分布隐含着河道演变的许多信息。1968 年, 科研人员调查了美国小密苏里河河漫滩上树木的分布情况,并绘制出树龄等值线 分布图。读图2-19,完成相关任务。
植被条件: 植被覆盖较差
气候条件: 暴雨集中
人类活动: 修路、建房屋等工程建设破坏山体等
诱因: 降雨、地震
泥石流
1、概念
泥石流是山地沟谷中含有大量固体碎屑物和水的混合体,在重力作用下, 沿着沟床向下流动的特殊流体。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1、有陡峭便于集水集物的适当地形; 山体坡度陡峻、沟谷发育
2、上游堆积有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
(2)目前,根治泥石流的难度极大,泥石流 的防治应以预防为主。议一议,为减少泥石流 灾害造成的损失,我们可采取哪些预防措施?
① 植树造林; ② 修排水沟; ③ 加强监测和预报。

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三节《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教案湘教版选修5

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三节《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教案湘教版选修5

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2.3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教案[导入新课]同学们!还记得什么是地质作用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再引导)地质作用有些进行得十分缓慢,不容易被人们觉察,如海陆变迁。

但有些就进行得非常迅速、激烈,如山崩、地震、火山喷发等,往往造成地质灾害,危及人民的生命财产。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阅读我国地质灾害的特点我国地质灾害的特点1.种类齐2.分布广3.危害大一、我国的地震灾害说明:中国是世界上大陆地震最多的国家,地震不仅发生范围广、频度高、强度大,而且危害大,是世界上地震灾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据不完全统计,从有记载到2000年,我国已发生破坏性地震1 009次,其中8级以上地震22次。

20世纪中国发生6级以上地震650次,其中7~7.9级地震100余次,平均每年1次。

震级最大的地震是西藏察隅的8.6级地震。

20世纪以来,我国地震死亡人数约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0%。

【资料分析】阅读以下资料,分析总结我国地震灾害的特点。

资料一:我国地震记载史约有3800多年,记录史上的9000多次地震中,6级以上的破坏性地震有800多次,遍布除贵州、浙江两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外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

8级以上的大地震有l8次,最大震级为8.5级,共有三次,即:l668年山东莒县郯城地震、l920年宁夏海原地震、l950年西藏察隅地震。

l900年以来,中国死于地震的人数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3%;l556年陕西华县发生8.2级强地震,死亡80多万人,是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地震。

l949年以来,l00多次破坏性地震袭击了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涉及东部地区14个省份,造成27万余人丧生,占全国各类灾害死亡人数的54%,地震成灾面积达30多万平方千米,房屋倒塌达700万间。

资料二:从我国地震发生的空间位置的分布特点看,我国的深源地震仅出现于吉林的安图、珲春和黑龙江的穆棱、东宁、牡丹江一带,深度一般为400~600千米。

高中地理专题——地质灾害

高中地理专题——地质灾害
考模式
危害: 危害: 各个方面 分布:时空 分布: 特征的判读 成因: 成因: 多种因素 对策: 对策: 多种措施
某种自然灾害
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自然灾害危害程度可从绝对数量和相对数量两个方 面来考虑:一般来说,人口城镇多, 面来考虑:一般来说,人口城镇多,经济发达地区 自然灾害的绝对量较大,而相对量较小( 自然灾害的绝对量较大,而相对量较小(经济问题 抗灾减灾能力强); );经济欠发达地区则绝对量 大,抗灾减灾能力强);经济欠发达地区则绝对量 较小但相对量大。 较小但相对量大。 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差异要突出灾害自身 等级差异和当地人口多少与当地经济发达程度, 等级差异和当地人口多少与当地经济发达程度, 灾害带来危害的差异。 灾害带来危害的差异。
因为舟曲泥石流,要特别关注这类地质灾害。 因为舟曲泥石流,要特别关注这类地质灾害。
滑坡 滑坡是外力作用的结果。水分的诱发作用明显。与 滑坡是外力作用的结果。水分的诱发作用明显。 外力作用的结果 泥石流的最大区别是整体下滑。 泥石流的最大区别是整体下滑。 1、形成原因:内在因素(岩体、土体性质,内部 、形成原因:内在因素(岩体、土体性质, 结构,外表形态——起伏较大),也有外部(地 起伏较大),也有外部( 结构,外表形态 起伏较大),也有外部 下水,暴雨,地震,河流冲刷,人工爆破等)。 下水,暴雨,地震,河流冲刷,人工爆破等)。 断层面的存在、滑动性的产生、重力的大小。 即断层面的存在、滑动性的产生、重力的大小。 2、明确各因素所起的作用。如课文中的例子:修路 、明确各因素所起的作用。如课文中的例子: 建房、岩性差别、断层、暴雨。 建房、岩性差别、断层、暴雨。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中,滑坡发生的可能性的判别。 、在等高线地形图中,滑坡发生的可能性的判别。

地质灾害(地震、滑坡和泥石流)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

地质灾害(地震、滑坡和泥石流)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

地震
地震
二. 地震分布
地震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海四
西

藏云 南
台 湾
世界地震分布
中国地震分布
课堂练习
2021年10月18日,四川省乐山市犍为县发生3.2级地震,震源深 度8千米。据此完成1~2 题。 1.此次地震震源位于( A.软流层 B.地壳 C.地幔 D.地核
地方称为震 源 。
地面上任何一点到震中的
直线距离称为震 中 距 。
地 震的表示
地震烈度|反映地震影响和破坏程度的大小。
一 次 地 震 只 有 一 个 震 级 。 有多个烈度。 一般来说:震级越大,烈度越大。 烈度海域的 大 小 与 震 级 、 震 源 深 度 、 地 质 构 造、地面建筑等有密切关系。
滑坡和泥石流
滑坡示意图
滑坡
是山地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因河流冲刷、地下水 活动、地震及人类活动等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 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滑坡产生的条件
·岩体比较破碎 ·地势起伏较大 ·植被覆盖率较差的山地丘陵 ·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
当滑坡发生时,如果处在滑坡体上,向滑 坡体的两侧迅速逃离;
发生于北京时间2008 年5月12日14时28分4秒的 “汶川大地震”,震级为 8.0级,最大烈度达十一度。
1.地震的地质形成原理 Geological formation principle of earthquake
• 地壳中的岩层在地应力的长期作用下,会发 生倾斜或弯曲,地应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 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发生断裂或错位,使 地壳中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 震波的形式传播,引起的地面震动。

《滑坡和泥石流》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滑坡和泥石流》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专题研究·生命教育研究质灾害的成因、危害以及防灾减灾措施,教会学生防灾减灾的方法,从而为后面学习“风沙灾害”提供借鉴,因此,《滑坡和泥石流》这节课教学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但由于学生的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能力有所欠缺,为降低教学难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文资料及课前准备的多媒体资料,帮助学生树立辩证分析问题的观念,让学生认识到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每个人都要树立防灾减灾意识,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防灾自救能力。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学生的学习交往主要表现为个别化学习,课堂上群体性的小组交流与协作学习机会较少,学生对学习资源利用和知识信息的获取、加工、处理能力较低。

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应考虑学生的认知实际,适当加入小组探究活动与自主学习活动相结合的环节,并引入地质灾害案例,引导学生逐步探究、分析和归纳知识点,促进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网络,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阶段的青少年正处于生涯规划的探索期,他们在理论学习中应该通过积累生活经验、评估自我表现,初步形成生涯规划意识。

但目前部分学生很少接触过生涯规划教育,他们在面临重要选择时存在认识不够、准备不足、不知如何选择等问题。

同时,部分学生受到学业、家庭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缺乏生涯规划意识。

因此,开展学科教学与生涯规划融合课程迫在眉睫。

三、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一)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真实案例,运用影像资料分析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发生的条件,提升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2.通过学习探究教材图文材料及多媒体资料,说出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尤其是人为原因)和危害,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学生爱国、爱乡的情感,培养人地协调观;3.通过观看图片、视频及课堂展示等方式,了解相关部门为防范各种自然灾害所做的措施,学习相关避险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4.通过角色扮演、职业体验,学生感受不同职业人员的付出,了解防范地质灾害的相关职业,激发职业探索兴趣,从而学会规划自己的人生。

高中地理知识之滑坡、泥石流

高中地理知识之滑坡、泥石流

高中地理知识之滑坡、泥石流高中地理知识之滑坡、泥石流斜坡上大量土体和岩体在重力的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称滑坡。

滑坡要紧发生在易于亲水软化的土层中和一些软质岩中。

当坚硬岩层内存在有利于滑动的脆弱面时,也易于形成滑坡。

埋藏于土体或岩体中倾向与斜坡一致的层面、夹层、层间错层、断层面、裂隙面等,都易形成滑坡。

由于水的浸入,使滑动面减小了摩阻力,同时也增加了滑坡体的重量,专门在滑动面下有泉水的地点更易形成滑坡。

其它如:风化、降水,人为不合理地加载、地表水对坡脚的冲刷、地震等,也是形成滑坡的缘故。

产生滑坡的条件:一是地质条件与地貌条件;二是内外营力(动力)和人为作用的阻碍。

第一个条件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1)岩土类型:岩土体是产生滑坡的物质基础。

一样说,各类岩、土都有可能构成滑坡体,其中结构松散,抗剪强度和抗风化能力较低,在水的作用下其性质能发生变化的岩、土,如松散覆盖层、黄土、红粘土、页岩、泥岩、煤系地层、凝灰岩、片岩、板岩、千枚岩等及软硬相间的岩层所构成的斜坡易发生滑坡。

(2)地质构造条件:组成斜坡的岩、土体只有被各种构造面切割分离成不连续状态时,才有可能向下滑动的条件。

同时、构造面又为降雨等水流进入斜坡提供了通道。

故各种节理、裂隙、层面、断层发育的斜坡、专门是当平行和垂直斜坡的陡倾角构造面及顺坡缓倾的构造面发育时,最易发生滑坡。

(3)地势地貌条件:只有处于一定的地貌部位,具备一定坡度的斜坡,才可能发生滑坡。

一样江、河、湖(水库)、海、沟的斜坡,前缘开阔的山坡、铁路、公路和工程建筑物的边坡等差不多上易发生滑坡的地貌部位。

坡度大于10度,小于45度,下陡中缓上陡、上部成环状的坡形是产生滑坡的有利地势。

(4)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活动,在滑坡形成中起着要紧作用。

它的作用要紧表现在:软化岩、土,降低岩、土体的强度,产生动水压力和孔隙水压力,潜蚀岩、土,增大岩、土容重,对透水岩层产生浮托力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真题感悟 | 地质灾害的成因、危害及防御
【典例1】► (2011· 课标全国文综,43)长江下游某城市边缘分布 着丘陵,丘陵的基岩上有黄土覆盖(如下图所示)。近年来,由 于城区扩展,大量开挖山坡,该地在夏季暴雨后曾发生多起黄 土崩塌、滑坡灾害。
阅读图文资料,简要分析该地黄土崩塌、滑坡多发的原因。 解析 黄土土质疏松,且垂直节理发育;夏季降水多,且 多暴雨;由图中可看出,黄土与基岩属两层;如果大量开 挖山坡,就会导致下面不牢固,就容易发生地质灾害。 答案 黄土垂直节理发育,孔隙度大;人工开挖边坡,破 坏了坡面地形的稳定性。暴雨容易诱发坡地黄土崩塌;雨 水下渗,在基岩与黄土之间容易形成滑动面,造成黄土滑 坡。
读课本 p34页找出我国滑坡、泥石流灾 害的成因
山地面积广、山高谷深、地 势陡峻、地质构造复杂、上 层岩层相对松软、受重力和 水力作用以及山地开发程度 不断加大等
滑坡、泥石流
比较泥石流与滑坡的异同
一、时间分布特点: 1.泥石流:一般爆发是受连续降雨、暴雨,尤其是 特大暴雨的激发,所以往往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规律。 2.滑坡:表现出常发性,由于诱发因素很多,一年 四季都可能发生,均以外界诱发因素为引发条件。 滑坡一般在雨季或春季冰雪融化时多发,尤其是大 雨、暴雨、久雨中多发。 二、空间分布特点:主要发生在山区 三、地域上的总特点:广泛性和相对集中性
地质灾害在成因上的关联性
从太行山到秦岭,经鄂西、四川、云南到藏东一带 滑坡发育密度极大;青藏高原以东的第二级阶梯,特 别是西南地区为我国泥石流、滑坡灾害的重灾区。
4.灾害的严重后果
摧毁农田;造成人员伤亡;危害铁路、公路和水利、 水电工程及矿山等。
(一)泥石流
1、定义:
泥石流:指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或库塘溃 坝等水源激发,形成的一种挟带大量泥砂、石块等固 体物质的特殊洪流。往往突然爆发,山谷如雷鸣。
课堂小结
地震西多东少(原因)
中 国 的 地 质 灾 害
地震 灾害
地震灾情东重西轻(原因)
地震震源浅、烈度高
死亡人口下降,经济损失上升
滑坡、 泥石流 灾害
成因
分布(时间、空间、地域)
地震频发、震级高 地壳 活动 激烈
断裂发育,岩石破碎, 风化严重
滑坡 泥石流 灾害 多发
季风 气候
干湿季节分明,暴雨集中
解析 本题考查了滑坡发生的条件和应对措施。 第(1)题, 据甲 图可知,在坡度 15°左右发生滑坡的可能性最大;据乙图可知 砂土发生滑坡的可能性最大。 第(2)题, 防御滑坡的措施既有工 程性措施也有非工程性措施。
答案
(1)坡度 15°左右滑坡发生的可能性最大;砂质土
壤发生滑坡的可能性最大。 (2)封山育林;植树造林;岩土体改造工程、疏排水工程, 加固稳定变形土体; 加强监测与预警预报; 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防灾减灾意识等。
泥石流:爆发是受连续降雨、暴雨,尤其是特大暴雨 的激发(原因),所以其发生的时间规律与集中降水 的时间规律一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规律。
滑坡:表现出常发性,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均以 外界诱发因素为引发条件。一般在雨季或春季冰雪融 化时多发,尤其是大雨、暴雨、久雨中更多。
3.空间分布特点 主要发生在山区
方法突破(1)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原因、分布和特点
(2)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时空分布特点
【预测演练】 1.滑坡是我国山区常发生的一种地质灾害。下图中的甲为“某 滑坡区域坡度面积频率分布图”,乙为“某滑坡区域土质分 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说明该区域什么坡度、土质发生滑坡的可能性最大? (2)该区域滑坡多发,应采取哪些应对措施?
(09· 福建)堰塞湖是指河道因山崩、冰碛物、泥石流或火山熔岩 阻塞而成的湖泊。下图为“5· 12”汶川地震中北川县城地质灾害发 育程度分布示意图。结合有关知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汶川地震引发的地质灾害类型。据图说明极重灾区空 间分布的特点。 (2)分析唐家山堰塞湖形成的自然原因。
(1)崩塌、滑坡或泥石流 沿河谷呈条带状分布(或沿东北——西南走向 和西北——东南走向分布) (2)地质构造不稳定;岩性疏松;地形高差大、河谷陡峻 (山高谷深);地震发生引发地表物质滑落,阻塞河道;降水 较多,河流水量较大。
滑坡、泥石流灾害
滑坡、泥石流灾害
学习内容 1、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成因 2、时间分布特点 3、空间分布特点 4、灾害的严重后果 5、对滑坡泥石流的防治
1.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成因
山地面积广、山高谷深、地势陡峻、地质 构造复杂、上层岩层相对松软、受重力和水力 作用以及山地开发程度不断加大等 2.时间分布特点
【学法指导】滑坡、泥石流形成的异同点 共同点都是主要发生在山地地区,主要由重力作 用形成,在一定坡度上,物质向下运动;人类活动可 诱使其发生,破坏力极强。 不同点在于运动物质的体积大小不同。滑坡是斜 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 整体下滑的现象。泥石流是山区爆发的特殊洪流,它 饱含泥沙、石块以至巨大的砾石,破坏力极强。泥石 流往往在很短的时间内,流出数十万乃至数百万立方 米的物质,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 农田、道路,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以及环境 造成很大的危害。此外,泥石流的形成必须有水的参 与。
爆发频率较低,但规 模大且来势迅猛
探究: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泥石”
+
“流”

=泥石流Βιβλιοθήκη 3、泥石流发生的条件山区发生泥石流、在地形、岩石、 植被、气候方面的条件是什么?
地形: 坡陡谷深的山区
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质多
植被:缺乏,山坡表层缺少保护 气候:暴雨或连续性降雨或冰雪融水汇集
(二)滑坡
1、定义: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不稳定岩体或土体在重力 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一般由降雨、河流冲刷、地震、融雪等自然因 素引起。
A:原斜坡剖面;D:滑坡后的剖面;E:滑动面
2、我国滑坡形成的原因
2、我国滑坡形成的原因
内在因素: 岩体或土体的性质、内部结构及 外表形态 外部因素:
地下水活动、暴雨、地震、人类活动
3、我国滑坡的分布
3、我国滑坡的分布 (1)空间分布:
以大兴安岭、太 行山、巫山、雪 峰山为界 东部: 稀疏
西部: 密集
青藏高原东南部山地 川滇山地
降雨泥石流
4、中国泥石流灾害区域特征
区域 青藏高 原东南 部山地 成因类型 冰川泥石流 特点 规模巨大,爆发频繁 而猛烈
川滇山 地 黄土高 原
华北和 东北山 地
降雨泥石流 暴雨激发的黄土泥 流
暴雨引发泥石流
爆发较频繁,与人类 经济活动密切相关 爆发频率、规模和强 度均不及山区泥石流
以大兴安岭-张家口-榆林-兰州-昌都为界,东南密集,西北稀少
(2)时间分布: 6-8月
表现出常发性,尤其是大雨、暴雨、久雨中更多
合作探究三
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主要分布区及其成因
分布重叠区: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
(1)地形条件:这里是我国平原向山地的过渡区,斜 坡较多;
(2)气候条件:又是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交互作用的 地区,降水较多,且多暴雨; (3)物质条件:还是黄土、喀斯特等可蚀性物质集中 分布地区。 (4)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广泛且程度大为泥石流和滑 坡提供有力生成条件
2、类型:
暴雨泥石流:西部和半湿润、半干旱气候过渡带
冰川泥石流: 102°E 以西的高原
4、泥石流分布地区
3、泥石流分布地区
以西:呈带状或片状 以燕山、太行山、 龙门山、邛崃山、 大凉山和乌蒙山 一线为界 以东:呈零星分布
泥石流的类型
暴雨激发的黄土泥流 暴雨引发泥石流
华北和东北山地 黄土高原
冰川泥石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