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三《“百家争鸣”》(课堂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三、代表学派、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百家争鸣
儒家学派 道家学派 法家学派 墨家学派
孔孟荀 子子子
老庄 子子
韩非子 墨子
1、追求礼乐的仁者——早期儒学之孔子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论语·颜渊》
厩(马圈)焚。子退,曰:“伤人乎? ”不问马。
——《论语·乡党》
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 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左丘明《左传•桓公五年》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 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 (同稀,少有)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 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 ──《论语•季氏》
材料反映了当时的什么现象?这一现象出 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9
2、“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
历史规律(认识):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
经济的产物
10
畅所欲言
俄国著名文豪托尔斯泰说:“我受中国的孔子、孟子影响很 大;受老子的影响巨大。”
美国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 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 面的文化遗产。”
李泽厚先生曾说:“即使广大农民并不读孔子的书,甚至不 知孔子其人,但沉浸和积淀在他们的行为规范、观念模式、 思维方法等意识和无意识底层的,主要仍是孔子和儒家的东 西。”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 人而不仁,如礼何?不知礼,无以立也。
——《论语•八佾》
政治思想: B礼
据材料指出“礼”的本质。如何认识“礼”的保守性和积极性? 分析“仁”和“礼”有什么内在关系。
狭义:周礼(西周建立的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的等级名分制度) 广义:总的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 维护周朝的“礼”,主张贵贱有“序”,这是他政治思想中的保守 性的表现
“百家争鸣”在历史上到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请大家结合材料的角度展开讨论。
11
深化·拓展 3、“百家争鸣”的意义
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对当时和后来的社会发展,具有深远的 影响。
⑵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
要阶段,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 础
⑶儒家、道家和法家思想共同构造了中 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中国古代的主要朝代:
夏 商 西周 东周 秦 汉 春秋 战国 西汉东汉
奴隶社会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 唐 五代十国
宋元 明 清 北宋 南宋
1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专 u主流思想是什么? 题 u它是怎样出现和形成的?
第1课
知 识
u它怎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第2 课
构 u成为主流思想后,它是如何演变的?
法家:源于春秋时的管仲、子产,代表人物是战国时的商鞅、申不害,韩非是法家的集 大成者。
名家:代表人物公孙龙(白马非马太牛了)
纵横家:著名的有苏秦(主张“合纵”,即六国团结抗秦)、张仪(主张“连横”,即 瓦解六国的团结,使之分别奉事秦国)。这两类策士统称“纵横家”。
杂家:战国至秦汉间杂揉各学派思想的一部分学者,代表著作为《吕氏春秋》、《淮南 子》
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经历社会大变革,奴隶制 度逐步奔溃,封建制度逐步确立
经济: 生产力大发展,井田制崩溃
政治:
பைடு நூலகம்
西周的奴隶制走向崩溃,周王室衰微,封建制度兴 起,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
阶级: 新兴地主阶级兴起、“士”阶层活跃
文化:
私学兴起,打破“学在官府”的垄断 学术下移“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农家:战国时反映农业生产和农民思想的学术流派。
5
所谓“争鸣”,是指 “诸子百家”之间互相诘 难、批驳而形成的局面。
春秋战国时期,代表 各阶层、各政治派别的学 者和思想流派,都希望按 照本阶层或本集团的利益 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 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于是, 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 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争 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第 3、4 课 2
单元概括
1、春秋战国时期, 儒学的创立和初步发展:孔子、孟子、荀子 2、汉代,儒学的改造:董仲舒 ——正统思想 3、宋明时期, 儒学发展的重要时期:程朱、王阳明 4、明清之际, 对传统儒学批评地继承: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3
第1课 “百家争鸣”
课标: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 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荀子 等思想家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论语•颜渊》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 之。” ——《论语•为政》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
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颜渊》
1、政治思想: A“仁”的思想;推行德政,反对苛政和刑法
孔子说“仁者爱人”。“爱人”----体贴别人、关心别人、尊重别 人、“是仁一”种的美本德质。和反基映本了内孔涵子是倡什导么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的思想,14是 一种“以仁民”为对本统的治观者点的。要求是什么?在当时能实现吗?
“百家争鸣”是
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
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
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
的局面。
6
观察下列材料,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方面发生了 什么变化? 这种变化对百家争鸣的出现有何影响?
材料1:
7
战国时期铁器出土分布图
材料2:
仲尼曰:天子失官,学在四夷。 ──左丘明《左传·昭公十七年》
孔子以诗史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 人。
──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材料3:
信陵君,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 敢以其富骄士,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 人。当是时,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司马迁《史记•魏公子列传》
“士”在当时受到了怎样的对待?试从春秋战国
的政治特点中找到原因。
8
材料4:
桓公五年夏,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 侯伐郑,郑伯御之。……战于葛。……郑师合以攻之, 王卒大败。祝聃射王中肩。……
4
一、“百家争鸣”的含义
1 、含义
所谓“百家”,是指“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期,在社会上形成的一些以 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
“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汉书·艺文志》上主要分为儒家、墨家、 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补充资料
阴阳家(阴阳五行,解释天地运行)齐国的邹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