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民歌《走西口》欣赏
民歌《走西口》赏析
《走西口》是一首由女声演唱的古老民歌,流传于晋、陕、蒙三省交界处,这首已经流传了几百年地道民歌成为了晋商文化的符号之一。
很多人是因为《走西口》民歌而对山西有了最初认识,进而延伸到对晋商辉煌历史的崇敬的。
民歌《走西口》牵扯出一段厚重历史,这段历史曾经包含了成千上万人的命运。
据史料记载,旧社会,晋西北、陕北地区有百分之七、八十的人过着这种走西口的漂泊生活。
在近代史上,“走西口”意味着流浪、哀怨和思念,还有绝望。
天长日久,以咏叹离别、思念、期盼为主要内容的民歌便在这些地区广泛传播,“走西口”的生活提炼出了独具特色的歌唱主题。
民歌《走西口》是流传于山西、陕西、甘肃、青海等地的民歌,最初的起源不可考,或曰为山西民歌,或曰为陕西民歌。
西口的具体位置,有人曰为山西的杀虎口,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西北部,现为集中展示“西口文化”的着名风景名胜区。
从山西人走西口的大致路线图看,山西人从山西中部和北部出发,一条路向西,经杀虎口出关,进入蒙杀虎关,古草原;一条路向东,过大同,经张家口出关进入蒙古。
民间所说的“走西口”中的“西口”就是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杀虎口。
走出这个西口,就到了昔日由山西人包揽经商天下的归化与绥远(统称归绥)、库伦和多伦、乌里雅苏台和科布多及新疆等地区。
“杀虎口”还是通往蒙古恰克图和俄罗斯等地经商的重要商道。
“杀虎口”的兴衰史也反映了晋商发展兴衰的历史。
其实,西北地区老百姓讲的“口外”,指的主要是山西、陕西境内的长城隘口,过了长城,便是内蒙。
自明末开始,包括山西境内部分地区在内的西北地区常年天灾不断,贫困百姓多越过长城到口外的内蒙地区寻找生计,是为“走西口”。
走西口者多为青壮年劳力,他们在口外开垦务农,贸易经商,促进了内蒙地区的繁荣。
清代是中国人口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清初通过康雍乾三世的恢复发展,到乾隆朝全国人口突破三亿大关。
人地矛盾尖锐,大量内地贫民迫于生活压力,“走西口”、“闯关东”或“下南洋”,形成近代三股大的移民浪潮。
泪蛋蛋流干放歌吼--山西民歌《走西口》歌词赏析
泪蛋蛋流干放歌吼--山西民歌《走西口》歌词赏析
史凤云
【期刊名称】《职大学报》
【年(卷),期】2016(000)006
【摘要】诞生于厚重历史背景下的山西民歌《走西口》,其歌词淳朴平实,却蕴含着缠绵动人的情感诉求,兼具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直到今天仍然焕发着新的艺术生命力,堪称为山西民歌乃至中国民歌中的灿烂瑰宝。
%Shanxi folk song Zou Xikou was created under the massive historical background. The lyrics are simple and plain, but contain the emotional appeal of touching and moving, with a unique artistic form. It is still full of new vitality, and it is regarded as Shanxi folk song and Chinese folk treasure.
【总页数】4页(P75-77,62)
【作者】史凤云
【作者单位】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包头市 01403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642.2
【相关文献】
1.叫声妹妹泪莫流——感悟新民歌《新编走西口》的艺术魅力 [J], 王劲松;
2.叫声妹妹泪莫流——感悟新民歌《新编走西口》的艺术魅力 [J], 王劲松
3.谈山西民歌的艺术风格——以河口民歌《走西口》为例 [J], 杨绍科
4.浅析山西民歌《走西口》的艺术风格 [J], 徐宁
5.山西民歌《走西口》的情感分析 [J], 关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民歌走西口的四个版本
民歌《走西口》的四个版本随着走西口电视剧的热播,走西口这首民歌也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了起来。
也正式拉开了这股“西口热”高潮的序幕。
人们对于那首经典的唱腔版本也就是胡月版本更是不绝于耳声在心头了。
尤其是南方的观众也对这首民歌是逐渐熟悉起来。
其实北方的观众可能都知道走西口版本众多,就是这一历史现象的产生衍生出了不同版本的曲调,各有特色,就象一个百味瓶一样能够调出不同的味道。
这众多版本整理一下,以便使更多的人通过走西口电视剧了解走西口文化以及通过它所流传下来的不同版本的走西口音乐来加深对它的了解和渗透。
1 民歌走西口————流传最广的走西口古老的山西民歌《走西口》。
流传了一两百年。
这首歌不但山西人会唱,山西邻近的内蒙、陕西,甚至更远一点的宁夏、青海、甘肃也有许多人会唱。
中国有句老话叫“十里不同音”,说的是民歌有很强的地域性。
之所以西北许多地方的人会唱《走西口》,原因大概是,当时有许多山西人曾到过这些地方,他们中的一些人一直在唱这首歌,时间长了,当地人也学会了。
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实在难留,手拉着哥哥的手,送哥送到大门口.哥哥你出村口,小妹妹我有句话儿留,走路走那大路的口,人马多来解忧愁.走路走那大路口,人马多来解忧愁.紧紧地拉着哥哥的袖,汪汪的泪水肚里流,只恨妹妹我不能跟你一起走,只盼哥哥你早回家门口.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苦在心头,这一走要去多少时候,盼你也要白了头.紧紧地拉住哥哥的袖,汪汪的泪水肚里流,虽有千言万语难叫你回头,只盼哥哥你早回家门口.只盼哥哥你早回家门口,只盼哥哥你早回家门口.民歌《走西口》作者赵国柱:1966年开始编演文艺节目,共创作演唱作品上百个,作品在文艺刊物发表,区、市、电台播出,新疆话剧团等文艺团体演出。
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要数胡月版本的走西口了。
广为传唱的还有《黄土高坡》、《热恋的故乡》等2 二人台版本————唱腔最为悲凉最能引起共鸣的走西口。
《走西口》最初为一段民歌。
清朝咸丰年间民间艺人将《走西口》改编成二人台,赋予它完整的故事情节。
泪蛋蛋流干放歌吼--山西民歌《走西口》歌词赏析
中 国- 包头
职 大 学 报
2 0 1 6年 第 6期
泪 蛋蛋 流 干放 歌 吼
— —
山 西 民歌 《 走 西 口》 歌 词 赏析
别图:
琴 版 的乐器 演奏 曲《 走 西 口》 , 都 非 常动 听 , 它 们焕
发 着新 姿 , 又保 留 了原 曲的绵 长韵 味 , 可 见其 非凡 超 群 的艺术 生命 力 。
一
、
坚 实厚 重的 时代烙印
山西 民歌《 走 西 口》 诞 生 于承载 了成 千上 万穷
苦 山西人悲惨命 运 的厚重历 史之 中 。 这首先 要从其
音 乐人 改 编再 创 作 的 经典 题 材 。 七 十年 代经 即 由 著 名歌 唱 家朱 逢 博 重 新 改编 唱 红 大 江南 北 : 时至 今 日。 甚 至 出现 了二胡 版 、 手风 琴版 、 钢琴 版 、 马头
山西 民歌《 走西 口》 的主人公 是一对 新婚夫妇 , 为 生活 所迫 , 丈夫 被迫 到 口外谋 生 。 歌 词 淋漓尽 致地 再
中国民歌 中的灿烂瑰 宝。
关 键词 : 《 走 西 口》 ; 山西民歌 ; 歌词 中图分类号 : J 6 4 2 . 2 词】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 号 : 1 6 7 1 -1 4 4 0 ( 2 0 1 6 ) 0 6 —0 0 7 5 —0 4
盼你 也要 白了头。
词, 柔 美缠绵 的曲调 , 成 为山西 民歌 中广泛传 唱 、 经久
不 衰的 曲 目。
哥哥你走西 口。
浅谈民族歌曲《走西口》各版本的艺术特征及演唱处理
浅谈民族歌曲《走西口》各版本的艺术特征及演唱处理林 超(华南师范大学,广东 广州 510006)【摘要】民歌,每一个国家都会有的传承文化。
而在中国,至今让人难忘,走到哪里都是朗朗上口的民歌《走西口》,可以说它是一个代表。
走西口,虽仅三个字,却化为了一个文化符号,衍生出一段近三百年的历史传奇,缔造出一部名闻天下的移民史。
本文从民族歌曲《走西口》创作背景入手进行研究,然后具体分析《走西口》不同版本的演变,最后对《走西口》的艺术特征和演唱处理进行分析。
【关键词】走西口;陕北民歌;演唱处理【中图分类号】J642 【文献标识码】A一、民族歌曲《走西口》创作背景(一)《走西口》民歌背景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需要继承的东西多得数不过来,但是在西北这片大土地上面,《走西口》就是它一个重要的文化继承。
在人们的观念当中,对于这首民歌的来源也一直在倍受争议。
有一些人认为,最初它主要是流传在中部地区的一首小曲,唱的人多了,也就被熟知。
但是这也是少数人的看法,至于走西口到底来源于哪里,并没有人知道。
所以,久而久之,从以前到现在,西口这一词就慢慢地融入到我们生活中了。
(二)《走西口》的发展经过仔细的研究表明,最初的流传在人们口中的《走西口》主要是在陕北一带,因之后老百姓的不断传播让这首民歌渐渐深入人心,之后又随着地域的改变会在一定程度上将其曲调改变。
但是不管怎样改变,它的曲调呈现出来的还是很有感情的,很能将人牵入到其中。
民间有谚语“走不完的西口,打不完的樱桃”。
百年余来二人台小戏《走西口》这一民族的艺术珍品一直活跃在戏剧舞台上,久唱不衰,主题鲜明,特点突出,故事生动,音乐动听。
深为内蒙古区内外广大听众喜爱。
二、《走西口》不同版本的演变(一)不同地区“走西口”民歌的流行曲调现如今,在各个地区都会有许多民间艺术家创造出许多不同的民间歌曲,然后再由特定的艺人来唱,吸引老百姓来观赏,所以现在的很多乡镇上就出现了以走西口为腔调的民间歌曲。
谈山西民歌《走西口》的艺术风格
谈山西民歌《走西口》的艺术风格谈山西民歌《走西口》的艺术风格 [中文摘要] 河曲的民歌主要以山曲为主,它和陕北民歌相互影响。
这里的山曲民歌高亢、明朗、健康、朴实。
左权,左权民歌以小调为主。
曲调优美、欢快、亲切、朴实。
最突出的就是河曲的《走西口》。
这首民歌表现的就是一对新婚夫妇,为生活所迫,丈夫决定到口外去谋生时,妻子依依惜别的动人故事[3]。
[关键词] 河曲民歌、艺术风格、演唱特点山西省有着“民歌之乡”的美誉。
民歌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人们真实生活的写照。
这些民歌大多都题材广泛、内容深刻,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它们从各个角度,形象生动地刻画了农民的真实生活,反映了他们的内心情感。
山西省各地都有不同风格的民歌,原因是受地理环境、生活语言、风俗习惯等的影响。
一般习惯性把它们分为晋东南、晋南、晋中、晋西北四个色彩区[2]。
其中晋东南地区的民歌调式比较古朴;晋南地区的民歌感情热烈:晋中地区以秧歌为主,风格灵活、自由富于变化,晋西北则以山歌为主,高亢明亮有塞上高原特有的雄厚憨直。
四个地区民歌最集中的地方是河曲、祁县、太谷、左权等地,被誉为“民歌的海洋”。
不同地方的民歌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风格。
2 民歌《走西口》的历史文化2.1 民歌《走西口》概述一曲《走西口》传唱了二百余年,至今听来仍让人唏嘘。
这首哀婉的民歌广泛流传于山西、陕西、河北和内蒙,特别是在晋北、陕北、张北和内蒙古西部地区可谓家喻户晓。
《走西口》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走西口”大移民运动的写照,也是这一带老百姓数代人生活经历的真实记忆。
2.1.1 何为“走西口”“西口”究竟在哪里,在学术界一直都存有争议。
很多资料认为最初的西口位于现在山西右玉县境内的山西、内蒙古交界处,它实际上是长城上的一道关隘,真正的名字叫杀虎口。
杀虎口因位于长城的另一个通道――张家口的西面,故又称“西口”[4]。
内地人把从杀虎口等长城沿线进入内蒙古草原地区叫“走西口”或“走口外”。
《走西口》有感
《走西口》有感朔北的大风从鄂尔多斯的虎口吹进三晋平原;九曲黄河在夕阳下奔腾而又蜿蜒。
落日余辉下汾河之水波光鳞鳞,在那掩映花香麦浪的白杨树林荫小路上,牧羊归来的号角呜呜与塞外传来的驼铃阵阵,奏响了这首黄昏乡间的乐曲。
晚霞。
河畔。
浣女。
暮钟。
这不是画,不是梦境。
晋西北的乡土文化便从《走西口》中唱出,高昂明快的小调与着抑郁而婉啭的高腔,你会强烈地感受到晋北浓厚而淳朴的乡间文化。
没有温柔的叮嘱,没有浪漫的送别。
或者许前夜未眠,在如豆的油灯下为远行的丈夫打点,忍着辛酸,忍着痛楚,把她们的心上人送到大门口。
待到男背着背包走向黄尘飞扬的地方,而又深情地回头一望,她们的鼻一酸,歌喉便开始放唱: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实在难留手拉着哥哥的手把哥哥送到大门口凄婉的乐曲传向远方,而远行的男这时也会用他们特有的方式向自己的人表达那种柔肠寸断的情感:妹妹我走西口哥哥我实在舍不得走手拉着妹妹的手扑沥沥的泪水向下流歌声交融,感情也在交融,白杨树林中留下他们外出谋生的足迹,黄土路上洒过他们的汗水。
多年的积攒,便花在这次远行上,有的时候他们也会买一头驴驹或者是马崽。
在他们走之前,必是要将马喂饱、饮足,哪位每逢家人叮嘱时,他们便自信而有力地唱道:大大的小青马马多吃了二升升料三天的路程两天赶到当“走西口”成为一种民俗地域文化,当山西人当年的干劲已不再成为时尚的话题,人们慢慢忘却那场轰轰烈烈的队伍的时候,在又一次的考验中,山西人做出了足以让全国人民明白的业绩,那便是大寨。
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大寨的名声比山西还响亮。
而今天,大寨真正有了新的气象,山西真正有了新的气象。
朔北的风依然吹着,九曲黄河依然奔腾。
《走西口》的乐曲扬向长城内外,扬向中华大地,诉说着古老的传说、民族的沧桑与创业的辉煌。
浅析山西民歌《走西口》的艺术风格
浅析山西民歌《走西口》的艺术风格作者:徐宁来源:《黄河之声》2019年第05期摘要:山西民歌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鲜明的地方特色,山西民歌的语言简单明亮,音乐形象更是鲜明生动。
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走西口》主要是写一对新婚的夫妇,为生活所迫丈夫到口外谋生,忍痛分离时的无线悲苦,两个人依依惜别恋恋不舍的心情,妻子多方叮咛,一方语重心长,一方声声相应情意绵长。
我们可以在其优美的韵律下面看到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同时这也是对当时人民生活的最真实写照,通过艺术来对当时的整个社会情况进行概述。
中国民歌在题材方面都是很广泛的,还有就是内容比较深刻,有很强的文学表现形式,在进行整体文学表现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中原文化的特点,有很多古朴的风俗文化。
关键词:山西民歌;走西口;艺术风格一、走西口的历史文化由来什么是走西口,一直以来大家都在进行讨论,我们知道山西的晋商可以说他们在整个中国的商业发展进程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山西从清朝以来就非常的富有,这是因为晋商几代人的努力,我们在《走西口》学习的时候要了解到山西的晋商这种重要的文化,对于山西人来说他们背井离乡的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闯荡要经历很多人经历不到的艰难困苦。
走西口就是在这个大的移民时代来进行描述的,他们很多时候就是被逼无奈离开了自己的家乡。
这样的大的方向移民是代表了几代人的心血。
我们在进行音乐学习的时候就要根据走西口的文化来进行渗透,通过渗透的过程中可以让我们对音乐有更加强烈的感触。
因为音乐也是文化的渗透,在进行音乐和文化渗透的时候我们要培养自己独特的艺术感受,通过这些艺术感受来让学生在走西口的民歌无论是在内容和标题上面都有很大的情感表达,在进行情感表达的是都是和特定时期的走西口背景一致,在生活情境上我们要了解到当时生活背景和生活情境。
因为传统音乐的涉及范围很广,里面会包含民间的音乐、文人的音乐、宗教的音乐以及宫廷乐曲。
这些民间的音乐都是在民间进行流畅和传承的,是要对民间的文化进行传播,因为民间的文化有很多的传播形式不是正统形式,老百姓用音乐的形式来进行传承,这样的歌曲在数量上比较丰富在形式上多是进行民间歌曲的传颂,汉族地区是多用山歌的形式来进行歌曲的传唱。
《走西口》中的音乐赏析
《走西口》中的音乐赏析作者:张燕来源:《电影评介》2009年第09期摘要央视一套的开年大戏《走西口》是一部以山西晋商为题材的大型电视连续剧,而《走西口》地是一首耳熟能详的民歌。
民歌《走西口》与电视剧中同名主题曲有着不同的演绎方式及特点。
关键词《走西口》苍凉缠绵西北的味道央视一套的开年大戏《走西口》被称为《闯关东》的姊妹篇,是一部以山西晋商为题材的大型电视连续剧,前者讲的是山西人去了内蒙,后者讲的是山东人去了东北。
一个“走”字带着一些无奈和苍凉。
而“闯”给人感觉则是勇敢的气魄。
都反映了当地人民坚强、勇敢、不听天由命的精神。
《走西口》讲述的是清朝末年民国初期山西祁县大户田家,因为家庭变故和生活所迫而离乡背井“走西口”的传奇故事。
故事以田青的成长经历为主线。
其中穿插了刘一刀、豆花、梁满囤、田耀祖等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性格迥异、个性鲜明的人物,坎坷的经历,塑造了在走西口的历史现象中山西人的品格,强调了他们“义重于利”的善良为人。
这是一部走西口的人们用血泪、坚韧、诚信、勇往直前写就的历史缩影,更是一部中华民族为了生存而顽强拼搏的雄浑激昂的赞美诗。
虽然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西口”具体指的是什么地方,但是相信人们都听过《走西口》这首民歌。
《走西口》是流传于山西、陕西、甘肃、青海等地的民歌。
最初的起源不可考,或日为山西民歌,或日为陕西民歌。
这首依依不舍的情歌却让人听的备感苍凉无奈,大有生离死别,从此天各一方的意味。
“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实在难留,手拉着哥哥的手,送哥送到大门口。
哥哥你出村口,小妹妹我有句话儿留,紧紧地拉着哥哥的袖,汪汪的泪水肚里流,只恨妹妹我不能跟你一起走,只盼哥哥你早回家门口。
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苦在心头,这一走要去多少时候。
盼你也要白了头。
紧紧地拉住哥哥的袖,汪汪的泪水肚里流,虽有千言万语难叫你回头,只盼哥哥你早回家门口……”《走西口》这首古老的民歌据说已经流传了一两百年。
一首苍凉而忧伤的调子,从远古传来,穿过逶迤起伏的高原。
山陕两地民歌《走西口》对比
山陕两地民歌《走西口》对比《走西口》是一首源自中国西北地区的民歌,在山西和陕西两地都有着广泛的传唱。
它以悠扬的音乐和深情的歌词,展现了当地人民的朴素情感和生活状态。
虽然在山陕两地传唱的《走西口》在歌词上存在着一些差异,但是整体上展现的仍然是对家乡、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与情感共鸣。
下面就从音乐性、歌词内容、表达情感等方面对山陕两地的《走西口》进行对比。
首先从音乐性方面来看,《走西口》无论在山西还是陕西地区都以悠扬的音乐著称。
山西的《走西口》音乐节奏流畅、抒情悠远,以轻快的节奏和悦耳的旋律为主要特征。
而陕西的《走西口》则更加注重节奏的起伏和音乐的变化,更具有激昂的气息。
我们从音乐性上可以看出,在山西地区的《走西口》更加注重优美的旋律,而陕西地区的《走西口》则更加强调音乐的变化和节奏的变化。
其次是从歌词内容来看,《走西口》在山陕两地的歌词存在一定的差异。
山西的《走西口》歌词中更多的是对家乡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思念,歌词中描绘了山川的壮美和家乡的风土人情,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而陕西的《走西口》则更多地表达了对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的赞美和热爱,歌词中所蕴含的是对陕西这片古老文化的情感表达。
从歌词内容上可以看出,山西的《走西口》更加注重对家乡的思念和眷恋,而陕西的《走西口》则更加注重对陕西历史文化的表达和赞美。
最后是从表达情感方面来看,山陕两地的《走西口》都以深情的演唱方式展现出了民歌的特色和情感共鸣。
无论是山西的《走西口》还是陕西的《走西口》,演唱者都能以独特的感情诠释出歌词中的情感,抒发出对家乡的眷恋和对生活的热爱。
他们或高亢、或低沉地演唱,让人们感受到了山陕两地的不同地域风情和深厚文化底蕴。
表达情感上虽然也存在一些差异,但都能深深触动人心,引发共鸣。
山陕两地的《走西口》虽然在音乐性、歌词内容、表达情感等方面存在一些差异,但都以其选题广泛、情感共鸣和悠扬的旋律而广受人们喜爱。
它们不仅是山陕两地的地方特色文化的体现,更是全国各地民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陕北民歌《走西口》文化魅力审视
陕北民歌《走西口》文化魅力审视作者:吴凡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15年第07期【摘要】本文从著名陕北民歌《走西口》的内容、婚姻观念以及地域文化、文化心理、历史文化上五方面阐述了它的丰富精神内涵,展示了档案文化的无限魅力。
认为《走西口》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和生活、劳动中感人的情爱再现,具有非常宝贵的珍藏价值。
【关键词】走西口;民歌;档案文化;魅力当代文化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各种各样的版本,都以文学、电影、电视等走到了千家万户成为人们饭后茶语享受,欣赏的精神娱乐。
而具有保存价值的民歌,作为档案建设内容的重要部分,却不够完整,“在世界性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浪潮的推动下,国内有好多人也开始重视和保护民歌以及其它的民间艺术了”,[1]尤其是像《走西口》是陕北民歌的代表作。
它不仅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还有波浪起伏的爱情片段,每一曲情爱都在歌声中表露。
更有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生活、劳动中感人的情爱再现,具有非常宝贵的珍藏价值。
从诞生至今,现在仅掌握的唱法就有六十多种,可见其流传的广泛程度。
在构建档案内容上,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我们从文学的角度分享它的魅力所在。
一、从内容的角度上审视它叙述了一对感情笃深的夫妻,婚后不久,因遇灾荒,丈夫不得不走西口谋生,夫妻洒泪相别的故事。
就是在这简单的故事中,却负载着丰富的文化意蕴,具有震撼人心的感染力。
如果不把这些具有代表意义的珍贵的具有文学、生活、娱乐为一体的文化遗产作为宝贵财富收藏到档案中,在档案内容文化的构建上是一巨大的遗憾。
1、在歌词的吟唱上看“哥哥你走西口,妹妹你实难留。
手拉着哥哥的手,送你到大门口。
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送你走;有几句知心话,哥哥你记心头。
走路你走大路,万不要走小路;大路上人马稠,小路上有贼寇。
坐船你坐船后,万不要坐船头;船头上风浪大,操心掉在水里头。
日落你就安生,天明再登程;风寒路冷你一个人,全靠你自操心……”“走路你怎么样?住店你怎么样?”表面上传达的是情哥情妹离别时的关怀体贴。
走西口
走西口一世上民歌,多得像天上的星。
一首民歌是一片云,或是一片早霞,它带来的是生命的欢欣和闪光的青春。
民歌绝不是一个声音。
它,一个人独唱,又带来千千万万的和音。
有时它是一只孤雁,那也是为了另一只孤雁而鸣。
它喜欢用个人的眼泪,谱写众人心曲。
一人独唱,千万个心灵洞开。
所以,独唱也是合唱。
二人对唱也总围绕着一个动人的旋律。
情歌是永恒的,它是民歌中朵朵浪花,后者追逐前者,永续不断,它像流水,到头来都流向海洋。
最好的民歌,它唱出了现在,同时也是别人的过去。
又是另一些人的未来。
民歌是古代传说,有的是命运的控诉,或是时代赞歌。
有的变成千古绝唱,如孟姜女哭长城,有的又是时代的镜子。
我要说的是那首《走西口》。
二走西口,是人世间情长不断的一首歌。
三十年代我在大西北听见它,到了八十年代我还经常听到它。
最初在农村,后来在城市。
它仿佛已经非常古老了。
它的曲调是二人台,二人台的故乡是山西河曲。
这首民歌就是河曲人唱出来的。
今年十月间河曲县举行了首届“民间艺术节”,整整三个晚上都是独唱、对唱二人台节目。
第一代老艺人从省里回来了,县里又出现了不少民间歌手,还有一个“二人台剧团”和一所“二人台艺校”在培育新人。
三天的演出,从许月英独唱了走西口选段之后,其他节目都在重复着走西口这个主旋律,这里的民间生活,也都反映在这个主题之中了。
走西口是这里民歌的主旋律。
走西口是这里民间生活的主题歌。
这里也是鸡鸣三省的地方。
这里又是黄河大拐弯的地方。
黄河也许有九十九道弯;可是这里最为出名。
它在这里经过“头道拐”(内蒙古准格尔旗十二连城上边),“二道拐”(喇嘛湾上游),“三道拐”(窑沟一带),然后黄河就急转直下,由北向南,经过河曲这个地方,又是一扭三转身地划出几个所谓“小半岛”之后,一头窜进笔直的晋陕峡谷之中了。
·黄河从前套后套而来,它由沙漠地带踏上了黄土高原。
河曲河段沿着河东有一段边墙,它与对岸(河西)由榆林、神木透选而来的长城,正好在河口渡口处与它相交。
山陕两地民歌《走西口》对比
山陕两地民歌《走西口》对比1. 引言1.1 背景介绍《走西口》是一首源自陕西和山西两地的民歌,被誉为陕西和山西的"国歌",在两地广泛传唱,深受当地人民喜爱。
这首歌曲以其朴实、真挚的表达方式,反映了西部地区人民对家乡的深情眷恋和对生活的热爱。
背景介绍着重描述了两地民歌《走西口》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解释了它是如何在这两个地区逐渐流传开来并成为代表性的民歌之一。
通过详细的背景介绍,可以更好地理解《走西口》这首歌曲的内涵和意义,以及对两地民间文化的影响和贡献。
1.2 两地民歌概述两地民歌是指陕西和山西两地的民间歌曲,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民歌凝聚了当地人民的智慧和情感,反映了陕西和山西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
陕西民歌以悠扬的曲调、深沉的情感和富有地方特色的歌词而著称,常常歌颂农民的辛勤劳动和家乡的美好风景。
山西民歌则以朴实真挚、抒发深情的风格闻名,通常描绘山西人民的生活遭遇和情感体验。
这些民歌在历史长河中传承下来,成为了当地人民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
通过比较研究山陕两地民歌,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两个地区的文化传统和民间艺术特色,促进民歌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2. 正文2.1 歌曲内容对比《走西口》是陕西地区的民歌,而《走西口》则是山西地区的民歌。
两首歌曲虽然都是以西北地区为背景,但在内容上却有一些明显的区别。
《走西口》以西北地区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为主题,歌词描绘了大漠风沙、戈壁荒原和草原牧歌等壮美景观,体现了西北地区的荒凉和壮丽。
而《走西口》则更多地围绕着生活琐事和日常情感展开,歌词中充满着对家乡和亲人的眷恋,表达了山西人民的淳朴和情感。
两首歌曲在叙事方式上也有所不同。
《走西口》大多以陕北方言为主,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描绘生活中的趣事,让人忍俊不禁;而《走西口》则大多采用平实的语言,直接表达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虽然《走西口》和《走西口》都以西北地区为背景,但在内容上却有着明显的差异。
《走西口》赏析
《走西口》赏析文/ 王德振如此令人感觉苦闷的歌曲,我很少听,但是这一首让人不忍心听的民歌,它糅合了多少人的血泪,记录了多少次的依依惜别,刻画了多少个苦难的爱情,埋藏了多少老百姓的苦难。
一直以为走西口就是山西人走出一座面向东南的大门,因为在我的潜意识里,富裕的地区总是东南地区,虽然当时的沿海城市还没有那么发达,但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江浙地区总是富庶的地方,来这里谋生也是正常,正如今天一样。
可惜我错了,当时所谓的口外是指蒙古地区以及与俄罗斯交接的大片区域,总之与我当初所以为的方向刚好相反,在那里,茫茫大漠,人烟稀少,我很久都没能想通他们为何选择往那个地方。
一直以来,人们关于山西的认识往往容易错误,正如写作《抱愧山西》的余秋雨所说:我在山西境内旅行的时候,一直抱着一种惭愧的心情。原因之一自然是受到了这首《走西口》的影响,如此悲情的民歌也让人想起了另外一种民间歌艺术:凤阳花鼓,而凤阳花鼓的存在价值当初是为了讨饭,可想而知。
同样贫穷的山西人没能想出唱歌讨饭的谋生手段,他们收拾行囊,告别家人,告别自己的心上人,踏上了茫茫大漠。
山西那片雨水并不充沛的地方,自然也很贫穷,《走西口》也确实从侧面体现了山西贫穷,余秋雨惭愧的原因是这首歌一直给他留有很深的印象,山西人的困苦也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只不过后来那些走西口的山西人渐渐发了大财,山西最后甚至成了海内最富。
只是当山西的几条街市成为中国的华尔街之后,这首《走西口》却还在人们耳边回荡,却并未发现发生的巨大变化。
走西口的时代山西确实很穷,这毋庸置疑,在明清的小农经济模式中,这里没有任何优势,土地并不肥沃,人们在荒山上开辟出一小块一小块的梯田,起早贪黑的伺候些玉米,那时的农业生产没有化肥,那时更没有什么灌溉,指望着靠天吃饭,这里的雨水资源并不丰富,而这样的地区人口却不少,别说发财,基本的温饱都成问题,走西口实在是无奈之举。
碰上大旱之年,走西口都不是为了发财,那太遥远,只要能糊口即可,在很多地方,除了老人孩子不便长途奔波,其他人基本上都走了。
浅谈关于山西民歌《走西口》的演唱方法与音乐分析
浅谈关于山西民歌《走西口》的演唱方法与音乐分析作者:李婧熙来源:《北方音乐》2017年第10期【摘要】山西,自古以来就是一块风水宝地,悠悠汾河水,巍巍太行山,人说山西好风光。
但由于山西地处黄土高原,特殊的地质条件使得自然灾害频频发生,最为常见的就是旱灾。
旱灾的特点是持续时间长,少则几个月,多则长达十几年,遍布山西全境,老百姓们过着水深火热的日子,民不聊生。
走西口,这首山西民歌,就是以此为背景,旋律的婉转起伏唱出了多少陕西人民的苦难心声。
让我们铭记那段悲凉的,充满血和泪的历史……【关键词】走西;民歌演唱;音乐分析【中图分类号】J616.2 【文獻标识码】A山西,位于黄河中游。
作为中华民族文化发祥地之一,蕴藏着丰富的民间宝藏。
民间流传的歌谣历史悠久、风格多样、曲调优美动听,脍炙人口,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民歌是千百年来劳动的人民实践的产物,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劳动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走西口》是一首具有代表性的,优秀的民歌作品。
走西口是“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五次人口迁徙”事件之一,从明朝中期至民国初年四百余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山西人背井离乡,打通了中原腹地与蒙古草原的经济和文化通道,带动了北部地区的繁荣和发展。
走西口又叫“走口外”,西口是指“杀虎口”。
以前的山西人走出杀虎口,经过蒙古草原,进入蒙古境内以此谋生。
由于山西地处黄土高原,自然灾害频繁,生存环境恶劣,但由于山西地处黄土高原,特殊的地质条件使得自然灾害频频发生,最为常见的就是旱灾。
旱灾的特点是持续时间长,少则几个月,多则十几年,遍布山西全境,老百姓们过着水深火热的日子,民不聊生。
但是勇敢的山西人民并没有向困难低头,向命运妥协,他们毅然决然背起行囊,离开家乡,为了家里的老少亲人,自己孤身一人跑到口外谋求生路。
如果运气好,可以回来把一家人接走,过上好日子,但大多数出去的人们都再也没有回来,而且很多都是刚结婚生子的年轻人,家里有妻子和孩子在苦苦等候,但他们却再也没能再见……每到三月份家里的男人们走西口的时候,黄河边上父母送子,妻子送夫,场景凄凉惨淡。
浅谈山西民歌《走西口》的演唱风格和情感处理
浅谈山西民歌《走西口》的演唱风格和情感处理作者:王新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5年第09期摘 ; 要:山西民歌《走西口》曲调优美,易于传唱,感情真挚,歌词生动,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这些都是山西民歌的特点。
民歌《走西口》促进了山西民歌的发展,在山西民歌中占十分重要的位置。
民歌《走西口》反映农民生活和是他们对自己命运不满反抗的歌。
本文主要从山西民歌《走西口》的歌曲演唱特点;情感表达;作品分析;民歌《走西口》对山西民歌发展的作用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民歌;演唱情感;分析;作用中图分类号:J616.2 ; ; ; 文献标识码:A ; ; ;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7-0134-01民歌《走西口》反映农民生活和是他们对自己命运不满反抗的歌,在山西民歌中占十分重要的位置。
在河曲这类放映"走西口"生活的民歌有很多,而且都颇为深刻。
正是因为《走西口》这类民歌深刻地唱出了农民的苦难和辛酸,因而这些民歌,不但为河曲人民所喜爱,而且也广泛的流行于全省,并在全国亦有影响。
一、演唱风格和情感处理(一)《走西口》的演唱特点1.口语化。
最重要的一个,最鲜明的一个特点,就是口语化。
唱词开始便用女主人公自己的口吻介绍自己,口语化色彩浓厚,介绍了地点,"家住在太原"等等。
同时还采用了当地方言,更增加了口语化特点。
如“泪蛋儿蛋”、“人儿”、“不美口”等等。
这种口语化特点,真切自然,通俗易懂,充分表现了男女主人公管真挚的感情,自然纯朴,耐人寻味。
2.衬词的使用。
(1)单字衬词:“起名我叫一个一个孙呀嗨哈孙(上)玉莲。
”;(2)双字衬词:“新生下我这一枝(那个)花”; (3)多字衬词:“爹爹名叫孙鹏(呀咳咳咳)安。
”衬字的使用是为了补充音节的需要而加在句子里的。
它没有实际的意义,它可以使唱词更加流畅自然,极富当地方言特色和民间风味。
3.叠字的使用。
黄土高原地方民歌
黄土高原地方民歌黄土高原地区富有地方民俗特色的陕北民歌,是一种独特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它们表达了创作者对生活、爱情、自然、历史等多方面的情感和体验。
以下是几个著名的陕北民歌,以及它们所表达的情感:1.《信天游》:这是一首富有情感的民歌,表达了创作者对家乡、亲人、爱情的思念和向往。
歌曲以信天游的形式唱出了心中的情感,旋律优美、动人。
2.《黄河船夫曲》:这是一首描写黄河船夫勇敢顽强、不屈不挠精神的民歌。
歌曲表达了创作者对劳动、奋斗、胜利的喜悦和自豪。
3.《兰花花》:这是一首以爱情为主题的民歌,表达了创作者对爱情的美好、纯真和执着。
歌曲旋律优美,歌词深情,令人感动。
4.《圪梁梁》:这是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民歌,表达了创作者对家乡、自然、生活的热爱和感慨。
歌曲以朴实的语言和旋律,展现了农村生活的点滴和风貌。
5.《走西口》:这是一首描写离别和思念的民歌,表达了创作者对亲人、家乡的眷恋和无奈。
歌曲情感深沉,旋律悠扬,引人深思。
6.《三十里铺》:这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民歌,表达了创作者对家乡、亲情和生活的热爱。
歌曲以生动的描绘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家乡的眷恋。
7.《闹元宵》:这是一首欢快的民歌,表达了创作者对节日氛围的热烈向往和对生活乐趣的享受。
歌曲节奏明快,旋律喜庆,给人带来无尽的欢乐。
8.《挂红灯》:这是一首寓意吉祥的民歌,表达了创作者对新年佳节、阖家团圆的期盼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歌曲以其独特的韵味和表达方式,传递了人们对幸福的追求。
9.《中国梦》:这是一首富有时代特色的民歌,表达了创作者对国家、民族繁荣富强的美好愿景。
歌曲以其激昂的旋律和深刻的内涵,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担当。
总的来说,黄土高原的陕北民歌是创作者对生活、情感的真实写照,它们以独特的艺术形式,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展现了黄土高原地区独特的精神风貌。
这些民歌既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有对家乡、亲人的眷恋;既有对勇敢奋斗的赞美,也有对真挚爱情的歌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北民歌《走西口》欣赏
一、简介
《走西口》是流传于山西、陕西、甘肃、青海等地的民歌,最初的起源不可考,或曰为山西民歌,或曰为陕西民歌。
西口的具体位置,有人曰为山西的杀虎口。
其实,西北地区老百姓讲的“口外”,指的主要是山西、陕西境内的长城隘口,过了长城,便是内蒙。
自明末开始,包括山西境内部分地区在内的西北地区常年天灾不断,贫困百姓多越过长城到口外的内蒙地区寻找生计,是为“走西口”。
走西口者多为青壮年劳力,他们在口外开垦务农,贸易经商,促进了内蒙地区的繁荣。
《走西口》是一首由女声演唱的古老民歌,流传于晋、陕、蒙三省交界处,这首已经流传了几百年地道民歌成为了晋商文化的符号之一。
很多人是因为《走西口》民歌而对山西有了最初认识,进而延伸到对晋商辉煌历史的崇敬的。
民歌《走西口》牵扯出一段厚重历史,这段历史曾经包含了成千上万人的命运。
据史料记载,旧社会,晋西北、陕北地区有百分之七、八十的人过着这种走西口的漂泊生活。
在近代史上,“走西口”意味着流浪、哀怨和思念,还有绝望。
天长日久,以咏叹离别、思念、期盼为主要内容的民歌便在这些地区广泛传播,“走西口”的生活提炼出了独具特色的歌唱主题。
二、意境和感情
民歌《走西口》所表现的大都是歌手自己的切身感受,它的唱词凝练深刻、震撼人心:
“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实在难留,手拉着那哥哥的手,送哥送到大门口”,“哥哥你出了村口,小妹妹我有句话儿留,走路你要走大路,人马多来解忧愁”,“紧紧地拉着哥哥的袖,汪汪的泪水肚里流,只恨妹妹我不能和你一起走,只盼你哥哥早回家门口”。
这些普通的语言将亲人间的离情别意描绘到了极致。
歌词浅显易懂,意境也不难想见:夕阳下,古道边,惆怅的少女送自己的情人。
前途不可测量,远方有多少风雨?哥哥何时回来,自己则会痴心地等待。
少女是年轻的,是稚嫩的,是单纯的。
她不知如何向情人诉说满腹的哀愁,只能用近似唠叨和琐碎的叮咛嘱托来表达自己的依依不舍。
歌词的意境,其实和“绣荷包”相同。
不
同的是,“绣荷包”中情人的消息为少女带来了希望,“走西口”中的哥哥则要面对无尽的远方。
《走西口》有多个版本,其中大多数是“山歌”体裁,短短的上、下两句,便能完美地揭示出一个完整的乐意。
《走西口》还有少量的“小调”体裁,如文中例举的这首女声版《走西口》就是表现一对新婚夫妇,为生活所迫,丈夫决定到口外去谋生时,妻子依依惜别的动人场景,曲调十分简洁、动听,由四个简短而又相对独立的乐句组成起、承、转、合的结构而一气呵成,虽然是一些琐碎的家常话,唱出来却缠绵悱恻,使人感慨万千。
故土难离也得离,心爱的女人难舍难分也得舍也得分,生活中无奈和辛酸充斥在整首歌曲中,使听者动容。
三、总结
民歌《走西口》昂扬着黄土地上泥土的芳香,流淌着黄河儿女最通俗的词汇和最亮丽的激情。
土气、大气、美气——土得掉渣、大得雄奇、美的撩人。
歌词贴近生活,曲调优美,易于传唱,感情真挚,情真意切,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鲜明的地方特色。
尤其是歌词,极其生动,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