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民歌特点
浅谈陕北民歌的分类及其风格特点
浅谈陕北民歌的分类及其风格特点作者:刘宇瀚来源:《文教资料》2010年第29期摘要: 陕北民歌是我国民族艺术宝库中的绚丽奇葩之一。
它的种类繁多,风格多样,深受人们的喜爱。
文章对陕北民歌的题材样式、音乐形态、歌词内容等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求进一步加深对陕北民歌的认识。
关键词: 陕北民歌分类风格特点陕北民歌的题材样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可以分为:号子、信天游和小调。
它们是陕北民歌中最富有特色和代表性的三种体裁。
陕北民歌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唱出了陕北人民的苦乐和爱憎,是陕北人民最亲近的伴侣。
下面本文将从这三方面来介绍陕北民歌的分类和风格。
一、号子号子是整个人类文化中产生最早、历史最悠久的艺术形式之一,是最早的民歌。
号子是在劳动中产生的,它是伴随着劳动者劳动节奏而唱的。
紧张的劳动动作,沉重的体力负荷,赋予了它的歌唱以劳动呼声——吆喝、呐喊的特点。
在劳动工序越来越复杂、劳动分工越来越细密、劳动方式越来越多样化时,号子的品种也就越来越多样化。
陕北就有黄河船工号子、打夯号子、绞煤号子等多种号子。
例如《船夫曲》,从它的旋律线来看,基本上是2—5—5—1进行的,这就给人一种起伏摇荡的感觉,使人想象到它是在展现水上情景。
再从它的节奏和速度上来看,既平稳又具有一定的力度,这就使人感到不是在激流险滩中行船,而是在较宽的平静的水面上行进。
从整个情绪上来看,使人听了以后,脑海中自然出现一幅大船在黄河平静的水面上航行,船上传来船夫开朗的歌声的画面。
透过歌词的内容,仿佛看到黄河迂回曲折的河道和艄公的形象。
陕北号子音乐大多速度为中速稍慢,力度变化不大,唱起来上口、好听,这与陕北人的劳动强度有关系。
黄河船工号子多用于拉船上岸或推船下水。
打夯号子、打硪号子也只是在砸地基或打桩时为统一劳动动作、活跃情绪而即兴演唱的。
号子的词多是即兴演唱,除唱有关劳动的歌词外,也有反映历史故事、天文地理、生活情趣的歌词内容。
二、信天游信天游的音乐具有高亢宽广、节奏自由、起伏跌宕、委婉动听的特点。
从《赶牲灵》谈陕北民歌演唱的风格特点
2018-02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从《赶牲灵》谈陕北民歌演唱的风格特点李骏(中国音乐学院,北京100000)摘要:中国民歌种类繁多,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鲜明,传统和现代表现突出。
民歌的演唱作为中国民族声乐的主要内容,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经过几代文艺工作者的努力,在今天已成长为民族声乐的一棵大树,并且在不断地开花、结果。
目前在大部分的专业艺术院校,中国民歌的演唱已经不仅仅是过去的一种抒发情感的方式,而是作为一门独立的专业课程,对民歌进行采编、整理、演唱和进一步的研究,以将各具风格特色的民歌传承,弘扬和发展中国民族音乐文化。
关键词:民族器乐;陕北民歌;艺术感染力中图分类号:J6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8)05-0123-02一、中国民歌的发展、内容和陕北民歌的风格特点(一)中国民歌的发展和主要内容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
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传统的民族音乐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它包括民族器乐,民间歌舞音乐,说唱、戏曲音乐和我们的民族声乐。
我们的民族声乐在一段长期发展的过程当中,吸收了大量的戏曲、曲艺的养分,在结合科学的发声方法的基础上不断形成的一种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演唱形式。
它包括民歌、戏曲演唱、现代创作歌曲演唱以及民族歌剧的表演等。
而民歌则是这个领域中最基本的内容。
不同风格的民歌有着各自的特点,它们都是劳动人民在平时的生产、生活中创作出来的,代表着他们的心声。
(二)陕北民歌的风格特点陕北是中国民歌的海洋,是民歌荟萃之地。
陕北民歌分为劳动号子、信天游和小调三类。
其中以信天游最富特色,最具代表性。
既有婆姨们如泣如诉的低婉吟唱,又有后生们的“拦羊嗓子回牛声”的高歌回荡。
它随着陕北人民的劳动生活和陕北的历史以及民俗活动而诞生,并留传至今。
陕北民歌风格独特,双四度叠置音调大量使用,使旋律中大跳音程随处可见。
在陕北民歌演唱中,主要运用了直音唱法、滑音唱法、颤音唱法、断腔唱法和衬词衬腔唱法等。
陕北民歌的作曲风格
陕北民歌的作曲风格
陕北民歌是一种流传于陕西省北部黄土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由民众集体创作而成的民间歌谣。
陕北民歌主要分为信天游、劳动号子、小调三大类。
格式多为七言,两句成一节,一节即一章。
惯用“比”“兴”、方言叠词等手法。
它是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长期融合的产物,形成时间较早。
其中信天游于周代中期产生,汉代时基本定型。
初期的陕北民歌的歌词没有文字记载,到了西汉时期才出现有明确创作时间并被记录下来的歌谣的《上郡歌》。
后来原始的巫术活动涌现,用于祭祀的宗教性民歌诞生。
[7]20世纪30年代以前,陕北民歌从不同侧面反映了陕北人民的生活、历史沿革和社会变迁。
30年代以后,又以其鲜明的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群众性,为宣传革命、鼓舞斗志和发展民间音乐发挥了历史性的作用。
陕北民歌伴随陕北人民的劳动生活、历史及民俗活动而诞生,经久不息流传至今。
作为陕北核心文化符号之一,陕北民歌展示了陕北文化的不断发展,记录了社会的演变和时代的创新。
代表性陕北民歌有:《东方红》《兰花花》《三十里铺》《赶牲灵》《走西口》《绣金匾》等。
陕北民歌的分类,流传,演唱以及特点。
陕北民歌分为劳动号子、信天游、小调三类。
劳动号子包括打夯歌、打硪歌、采石歌、吆牛歌、打场歌。
信天游分为高腔和平腔。
小调分为通行小调;社火歌曲;风俗歌曲;丝弦小调;大型套曲、这些自成体裁又各具特点的民歌,都从各方面反映了社会生活,唱出了陕北人民的苦乐和爱憎,并且当社会制度根本改变的时候,民歌的内容和形式也随着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反映在内容上表现了新的社会生活和新的人物形象,同时也使各种体裁具有了新的意义。
下面分别介绍陕北民歌的分类和各种体裁的特征。
(一)劳动号子1.劳动号子的产生劳动号子是劳动者伴随劳动节奏而唱的民歌。
紧张的劳动动作,沉重的体力负荷,赋予了它的歌唱以劳动呼声——吆喝、呐喊的特点。
因此民间把劳动号子不叫“喝”,北方叫“吆号子”,南方叫“喊号子”,四川叫“哨子”。
劳动号子是人类社会第一种诗歌形式,也是后来一切诗歌的源头之一。
(二)信天游信天游属于民歌中的山歌体,是山野之歌,因此,神府一带又叫它作“山曲”。
它是陕北民歌中最有特色的歌种之一。
数量最大,曲调最多,内容最广,最为广大群众所喜爱。
因此,民间曾有“信天游,不断头,断了头穷人就无法解忧愁”之说。
一、信天游的流传信天游以绥德、米脂一带的最有代表性。
*山西河曲、内蒙伊克昭盟、宁夏盐池等邻近地区的信天游,由于受山曲、爬地调以及花儿的影响,别具风味。
同时有些歌为几个地方共同所有。
传统的信天游多是表现妇女婚姻、恋爱以及家庭生活中的痛苦和对封建礼教束缚的反抗情绪;也有表现在漫长孤独的旅途中脚夫们抒发艰难生活的苦闷以及对家乡亲人眷念;还有反映劳动人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为了表达这些丰富的思想感情,歌手们常常触景生情,托物言志,即兴创作,出口成诗;于是优美动听的歌声就信天而游,遍及山野乡村,因此,人民就把这种形式叫作“信天游”或“顺天游”。
随着革命形势的民展,信天游不仅表现劳动人民个人的喜怒哀乐,它还紧紧地和革命斗争联系在一起,产生了无数歌颂党、歌颂领袖、歌颂革命、歌颂新生活的信天游。
陕北地区民歌艺术特点
陕北地区民歌艺术特点作者:陈蓉来源:《牡丹》2018年第11期陕北民歌是陕北这幅美好画卷的点睛之笔,它让陕北更加富有自己独特的韵味。
要想了解陕北的民歌,人们就要先了解这里的特点和风土人情,进而探索陕北民歌的特点和根源。
只有熟悉陕北民歌的特点和代表作,人们才能更好地将其传承和发展。
想要更好地了解陕北民歌,人们就要了解它的风格和演唱技巧,全方位地了解和发现陕北民歌独特的风华和美丽。
一、陕北的地域特点和民歌类型(一)陕北的地域特点中国的国土非常非常广阔,这里有着大片的土地和资源,孕育着近14亿的炎黄子孙,各个地区都有不同的文化和生活习俗。
陕北地区是有着革命历史的红色圣地,无数的战士、人民在这里为了中国的崛起和美好的新生活抛头颅洒热血,这是一片充满奇迹的土地,这里正是黄土高原的中心部分,包括陕西省的榆林市和延安市,因其位置处于陕西北边,所以才有了陕北这个名字。
这里的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区域面积达到92521.4平方千米,该地区地面以中生代基岩为地基,再加上一层厚厚的新生代红土和黄土层,最后再经过流水冲刷和土壤风化,就形成了一种新地形。
(二)劳动号子劳动号子的歌曲样式有吆牛歌、采石歌、打场歌、打夯歌这几种。
劳动号子以劳动内容为基础,劳动者根据劳作的节奏旋律而哼唱,在如此繁重的体力劳动和复杂多变的劳作形式下,劳动号子给劳动者带来了心情的放松和愉快。
正因为如此,才有了各种各样的歌唱形式,将歌曲演绎得生动形象而富有魅力,同时,歌曲的表现结合了劳动者独特夸张的哼唱形式,具有强烈的民族感。
劳动号子不仅是一种歌曲,也是陕北人民放松心情的一种方式,代表了陕北人民最真挚的劳动生活。
(三)信天游信天游的表现方式主要有高腔和平腔两种,在民歌的曲风范围中,它属于山歌一类,也就是在山田中哼唱的歌曲。
所以,人们又可将其称为“酸曲”或“山曲”,它包含的内容不多,歌词简洁明了,节奏鲜明纯朴,韵调起伏有序,通常每两句作为一个结构体,上下句押韵或者不隔句的押韵。
漫谈陕北民歌艺术特征[论文]
漫谈陕北民歌的艺术特征陕北民歌作为一种区域性文化,它受特殊地域环境及社会背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形成其纯朴、高亢、热烈、随意、精巧等艺术特征。
陕北民歌的艺术特征的形成,是东方文化大背景下黄土地及汉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的艺术折射,也是陕北人民长期生活实践的生活哲理与情感意识的融合。
研究陕北民歌的艺术特征,对提高民众的艺术鉴赏力,促进发展区域性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可以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陕北民歌艺术特征信天游一、引子陕北是民歌的世界,民歌的海洋。
无论是高亢豪放的信天游还是铿锵有力的劳动号子;无论是抒情流畅的小调还是悠扬纯朴的酒歌,都以广泛深刻的内容,生动质朴的语言,丰富多彩的手法,高亢悠扬的曲调,豪放犷达的风格,由勤劳勇敢的人们一代一代创造和承载,口传心授,绵延不绝。
生活环境、生存方式及社会背景下的精神文化诸多因素,对陕北民歌的生成、演变、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
而这些诸多因素都与这一区域的地理范围、文化特点和历史面貌有关。
因而,我们可以得出影响一个地区音乐文化形态的诸多因素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自然条件的影响,一是社会条件的影响。
即来自自然条件的影响包括地理、气候、人种、生态等;来自社会条件的影响包括政治、经济、军事、风俗、语言、民族等。
对于以上诸多因素影响并不是都能在音乐、文化方面一一得以论证,但它们都不同程度地在这一区域的文化层面上直接地或间接地发生作用。
二、陕北民歌的艺术特征“民歌是诗歌的源头”,陕北民歌是丰富多彩的,陕北民歌的艺术表现手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陕北民歌小调,一般为五言四句式,如《走西口》《搭伙计》等;也有七言四句式的,如《三十里铺》《送大哥》等;还有五言五句式的,如《刘志丹》《打开清涧城》《井岳秀》等。
陕北的风俗歌曲、酒曲等,大多为自由体式,根据其内容需要即兴创作演唱。
陕北的秧歌曲《拜年调》《跑旱船》《玩花灯》等,一般为七言四句式,也有五言六句式和多言四句式,如《黄河船夫曲》等。
陕北民歌的信天游,大多为七言双句式,如《你妈妈打你你给哥哥说》《什么人留下个人想人》等。
《陕北民歌主题变奏曲》- 深入解析与欣赏
《陕北民歌主题变奏曲》-深入解析与欣赏《陕北民歌主题变奏曲》:深入解析与欣赏《陕北民歌主题变奏曲》是一部将陕北地区的传统民歌与现代音乐元素相结合的作品。
这部作品不仅展示了陕北民歌的独特魅力,还通过变奏的形式,展现了音乐的无限可能性。
一、陕北民歌的背景和特点陕北民歌主要流传在陕西省北部黄土高原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这些民歌通常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情感和信仰,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陕北民歌的曲调优美,节奏明快,歌词朴实,深受人们喜爱。
二、变奏曲的形式和结构《陕北民歌主题变奏曲》采用了变奏曲的形式,这是一种通过不断变奏主题来展示音乐变化的音乐形式。
在这部作品中,作曲家运用了多种变奏手法,如旋律变奏、节奏变奏、和声变奏等,将陕北民歌的主题进行了多次变化和发展。
三、音乐元素的运用在这部作品中,作曲家巧妙地运用了现代音乐元素,如爵士乐、流行乐等,与陕北民歌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
这种跨界的音乐形式不仅丰富了作品的音乐表现力,也展示了陕北民歌与现代音乐的完美结合。
四、主题的变化与发展在《陕北民歌主题变奏曲》中,主题经历了多次变化和发展。
从最初的简单呈现,到后来的复杂变奏,再到最后的回归原始主题,这部作品展示了音乐的循环和变化之美。
每一个变奏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魅力,让人耳目一新。
五、欣赏与感受欣赏《陕北民歌主题变奏曲》,不仅可以感受到陕北民歌的优美旋律和独特魅力,还可以体验到现代音乐元素的巧妙运用和音乐的无限可能性。
这部作品展示了音乐的跨界融合和创新精神,让人对陕北民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同时,这部作品也展现了音乐的情感表达和文化传承功能,让人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力量。
总之,《陕北民歌主题变奏曲》是一部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音乐作品,展示了陕北民歌的独特魅力和音乐的无限可能性。
通过深入解析与欣赏这部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陕北民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也可以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力量。
浅谈陕北民歌艺术特色—以《兰花花》为例
浅谈陕北民歌艺术特色—以《兰花花》为例摘要:陕北民歌是我国杰出的传统民间艺术之一陕北民歌的特点是土、美、大,土是土气,美是悠美、大是大气。
陕北民歌土气,在民国时期是民间的一种小调,难登大雅之堂;美是歌声优美,曲调优美,抒发了陕北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对那个时代陕北人民悲剧命运的感伤,大是大气,陕北民歌曲调高亢、悠扬大气,雄伟高亢,大气奔放,别具特色。
,陕北民歌中尤其以“兰花花”最为有名。
多年以来,陕北民歌只在陕北民间流传,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我国民间艺术家的多方努力,才传遍了我国大江南北,最终在科学技术,媒体和我国广大民间艺术家的努力下,才形成了相对比较固定的演唱风格和比较稳定的艺术特征。
它是陕北劳动人民精神、思想、感情的结晶,又是我国传统艺术中的瑰宝,因此对它的艺术特色,风格特征的研究无疑是有必要的,有价值的。
对于保护我国传统民间艺术,传承和发展这些杰出的艺术文化具有理论和现实的双重意义。
关键词:陕北民歌《兰花花》;形成原因;艺术特色;艺术特征引言(前言)陕北,恶劣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并没有打跨陕北人民,相反,最终造就出了神奇的陕北民歌。
陕北民歌艺术其实是北方大文化大背景下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广大汉族同胞的思维和情感的艺术表现,这一艺术瑰宝折射出这一特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艺术环境下我国陕北同胞的内心情感世界和思维、观念,以及古老勤劳的陕北人民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
展现的是陕北人民强烈的生存意识和精神面貌。
因此它还是勤劳善良智慧的陕北人民在漫长的繁衍生息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出来的一笔丰富的精神财富。
陕北民歌的魅力,缘自于陕北人民的生活,缘自于陕北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几千年来,传承下来的传统民间艺术文化。
人们常说,艺术缘自于生活,陕北民歌之所以能够成为我国传统民间艺术中的瑰宝,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价值和特色,正是因为它来自于陕北独特的自然环境,来自于陕北人民对生活和情感、人生、命运、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感悟。
但是,在时间的长河中,一切都只是过眼云烟而已。
陕北民歌风格特点
陕北民歌是黄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
它主要有号子、山歌、小调和儿歌四大类。
其总体曲调框架结构,是在五声调式的基础上,由调式主音及上、下方五度音作为骨干,构成曲调的框架。
其典型的旋律进行是围绕主音作四度距离的上行或下行。
即2-5-1,5-1-2-5等。
这一框架,是形成陕北民歌风格特色的重要因素之一。
也正是这一具有特征的框架构成的民歌,贴切地描绘了陕北黄土高原那无际、空旷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生存在这环境中的人民群众的感情世界。
陕北民歌旋律简洁明快,有鲜明的空间感,粗犷、高亢、洒脱自如、极富歌唱性。
陕北民歌风格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第一部分主要从历史方面、地理方面还有其它一些风土人情、语言特点等方面分析了陕北民歌风格形成的原因。
文章第二大部分论述了陕北民歌中号子、信天游和小调的分类及风格特点。
陕北的号子有黄河船工号子、打夯号子、打硪号子、绞煤号子等多种号子。
陕北号子的风格特点是速度稍慢,力度变化不大,唱起来上口、好听。
陕北山歌主要是信天游和山曲。
信天游是陕北民歌中最具代表性的歌种,它的基本曲调有一百多种,结构方整、...。
陕北民歌的艺术特色-最新年文档
陕北民歌的艺术特色摘要:中国民歌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民歌中一颗耀眼的明星,陕北民歌有着它独特的艺术魅力。
陕北拥有着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民俗文化,陕北民歌风格多样异彩纷呈,在旋律、节奏、语言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音乐特色,是人民思想、感情与精神的结晶。
陕北民歌有着独特的文化背景及艺术表现形式,是中国地域民歌里最具代表性的歌种。
陕北地处黄土高原,其独特的地理环境,是陕北民歌形成丰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艺术魅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正是由这种深厚的地域文化和特色的地理环境,才逐渐形成了陕北特有的风土文化――陕北民歌。
一、陕北民歌的起源分类漫长的历史过程形成了这里多样且独特的文化气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陕北民歌不仅具有汉族音乐的特征,也具有西北少数民族的音乐特色。
陕北民歌的题材诸多,主要划分为:劳动号子、信天游、小调三大类。
(一)劳动号子号子是人类文化历史上产生最早的艺术形式,也是最早的民歌形式之一。
由于陕北的地域沟壑,劳动者常年劳作辛苦,劳动过程中那紧张的动作,沉重的负荷赋予劳动号子以吆喝、呐喊等特点。
既可以协调劳动,也可以抒发劳动者内心的压抑情感,从而得到精神的慰藉。
陕北号子有打夯号子、耕地号子、碾场号子、船工号子等。
例如《船夫曲》等,节奏平稳又具有一定的力度。
(二)小调小调被称为里巷之曲,是人们在劳动之余,日常生活当中以及婚丧节庆用以抒发情怀、娱乐消遣的民歌。
小调的范围包罗极广,歌词一般是通过较有艺术修养的民间艺人加工传授,结构比较完整且内容丰富。
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及一唱众合[1]。
小调既有淳朴健康的歌唱,又有带着市民庸俗的曲调。
如《三十里铺》就是一首旋律优美、感情真切动人的陕北民歌。
(三)信天游陕北民歌形式多种多样,信天游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形式。
陕北民歌中最具有代表性、富有陕北地方特色的体裁――信天游。
其又叫顺天游,是流传在陕北一带的主要山歌歌种。
信天游的曲调变化多样,节奏自由、歌词通俗易懂。
陕北民歌特点
陕北民歌陕北民歌丰富多彩,它那浓郁的乡土气味和朴实风格,深受全国人民的喜爱,而且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
其中《信天游》更是以其独特的风格赢得赞誉。
《信天游》是陕北民歌中最具有代表性、最富有陕北地方特色的一种体裁,它的内容和曲调都异常丰富,其节奏一般较自由舒展,声音高亢、嘹亮,音域宽广,旋律有的起伏很大,有的则平稳委婉,有的感情豪放率直,有的则柔和抒情,表现出了各种不同的思想感情和意境。
在演唱特点上,一种是以声音平直高亢的山歌风格来表现,另一种则以感情细致、声音委婉的小调风格来表现。
陕北民歌的主题民歌和人民生活的联系紧密,歌唱党、歌唱社会主义祖国、歌唱劳动、歌唱幸福生活成为陕北民歌的主题。
下面谈谈陕北民歌的主题所表现的几个重要方面。
(一)劳动,创造了财富,也创造了人类的文化。
因此,歌唱劳动是一切民歌的共同特点,也是一切民歌的突出主题。
一般地说,劳动歌包括两个内容。
一是以劳动生活为题材,表现劳动情绪的劳动歌。
这种歌在旧社会往往是劳动者在沉重的劳动之余,概叹生活的艰难和对自己处境的愤懑,反映出劳动者与剥削者之间的对立关系。
二是歌唱劳动本身,流露出质朴、健康的韵律的劳动歌。
这种歌是劳动者在劳动时和着劳动的节拍,夹着劳动呼声或全用劳动声组成的歌。
这两种内容的歌,前者内容较为丰富,后者内容较为单纯。
(二)政治歌是人民群众政治态度的晴雨表。
其有有战歌,有颂歌,战歌对敌,颂歌对我。
反映在陕北民歌中的第二个突出主题,便是劳动人民对封建剥削制度、地主武装的控诉和反抗,对党、对领袖、对革命的热情歌颂。
民歌的字里行间充满人民群众对革命领袖真挚的爱戴和深厚的情谊。
(三)生活歌在陕北传统民中极为丰富,题材也较广泛。
有反映家庭生活、风土习俗的歌,也有传授自然知道、生产经验的歌。
这些歌虽然是点点滴滴,片片断断,甚至有些知识、经验还介绍得不够正确,但是,这些家庭生活、习俗习尚歌,表现了陕北人民开朗的性格和乐观的情绪;这些零星的知识、经验对于生活在穷乡僻壤的农民来说,在他们的知识领域里还是增加了一些东西。
浅析陕北民歌的唱法技巧
浅析陕北民歌的唱法技巧
陕北民歌是中国民歌的重要分支之一,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它是陕西省北部的民歌,主要流行于陕西省北部地区的延安、榆林、商洛、安康等地,是
中国音乐史上的一颗瑰宝。
陕北民歌有着深刻的民族情感和生活哲理,旋律优美动听,富有节奏感和表现力。
唱
法技巧方面,陕北民歌具有以下几点特色:
一、音调起伏大、变化多端
陕北民歌的音调起伏大、变化多端,突出了它的情感表现力。
其中以“三折腰”、
“两折腰”、“倒折腰”等变调方式较为常见。
在演唱时,要注意每个音符的升降幅度和
变化方式,使唱法更为灵活自如。
二、重视声音力度和高低音的运用
陕北民歌唱法注重声音力度和高低音的运用,通过声音的轻重缓急、高低抑扬等手法
来表现情感和形象。
演唱时需根据歌曲的不同情感和表达效果来调整声音的力度和高低音
的运用,使唱法具有更强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三、重视音节的切分和节奏感的表现
陕北民歌的唱法注重音节的切分和节奏感的表现。
演唱时需注意每个音节的发音清晰、有力,将节奏感的运用贯穿于歌曲的始终,使唱法更加富有变化和动感。
四、注重半音的利用和音乐的修饰
陕北民歌唱法注重半音的利用和音乐的修饰,通过半音的加入和音乐的修饰来表现曲
调的起伏和情感的变化。
演唱时需注意半音的位置和音乐的修饰方式,在适当的时候运用,使唱法更加生动有趣。
总之,陕北民歌的唱法技巧多样,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表现力。
在演唱时,需要根
据歌曲的特点和情感要求来灵活运用这些技巧,以达到更好的演唱效果,更好地表现出陕
北民歌的独特魅力和风采。
陕北民歌的艺术特点
陕北民歌的艺术特点1.曲式特点上、下方五度音构成的双四度叠置音调与各种非四度叠加音调的结合,是最具有地方特色的陕北民歌的典型曲式特点。
陕北民歌有很多大跳跃,到处都是中,四,五,七,八度。
可以看出,广泛的声音是陕北民歌的特色。
为了使声音高唱并且传播得很远,它必须是语言的最轻微的音调。
这种形式美的体现使得陕北民歌成为了世界上独具特色的民歌类型。
陕北民歌中,有一些非常短的民歌,一个句子和两个句子构成一首民歌。
这样简短的民歌在世界上应当非常少见。
2.歌词特点陕北民歌的歌词多用叠字和衬词使用叠字,增加了强调的效果。
如动词叠词可以增加动作的动感,加强力度;形容词叠词则是可以增加形象性,强调事物的特征,加强对于客体事物的形象塑造。
叠词增强了对于听者的感官刺激,与音乐形式相结合,丰富了音乐之美。
衬词多用在句末或者句中,常见的衬词比如“那个”和“哎嗨哟”,"那个"在句中起停顿和强调的作用,也可以衔接上下文和承上启下,增强歌词随意性的前提下音乐的流畅感。
句末衬词"唉嗨哟"以用于将长句分成短句后用在短句句末。
这样两句歌词就增加了节奏感。
,如《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歌词“山丹丹那个开花哟,红艳艳”中的“那个”,以及"千家万户,唉嗨唉嗨哟,把门开,唉嗨唉嗨哟"中“哎嗨呦”的作用。
衬词、衬句的运用,可以在歌词口语化、随意化的背景下同调整节奏,适应曲调需要,保持音乐的流畅性。
也更能表达歌者的感情。
而且增加了旋律的美感,突出歌曲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3.美学特点综合来说,陕北民歌有陕北民歌有独具地方特色的内容美,形式美和歌声美。
关于陕北民歌的内容美,可以体现在多个方面,如真实美、语言美、情感美、朴实美。
真是美方面,陕北民歌的创作来源于当地劳动人民的生活,又反映出当地劳动人民的生活。
在广袤的黄土高原上,陕北民歌的演唱真实的反映出了当地人的生活状态。
陕北民歌是陕北地区所特有的民歌形式,是陕北地区人们写的最生动的情感的生命越长,他们的时间越长,他们唱的就越多,经过改编和演唱的歌曲在时代的考验中被投入经典,总是最多坚定的回荡在这块黄土地上。
陕北民歌的演唱风格
陕北民歌的演唱风格
陕北民歌是中国西北地区一种独具特色的民间音乐形式,其演唱风格粗犷、豪放、富有感染力。
本文将从陕北民歌的音乐特点、演唱技巧以及地域文化等方面,探讨陕北民歌的演唱风格。
陕北民歌是一种流行于中国西北地区的民间音乐形式,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其演唱风格独特,以粗犷、豪放、富有感染力为主要特点,下面将从音乐特点、演唱技巧以及地域文化等方面,展开探讨陕北民歌的演唱风格。
一、音乐特点
陕北民歌的音乐特点主要表现在曲调、节奏和音色等方面。
其曲调高亢、嘹亮,音域宽广,旋律起伏较大,富有变化。
陕北民歌的节奏一般较为自由,拍子较强,常常采用切分节奏和三拍子节奏。
在音色方面,陕北民歌以真声为主,声音雄厚、朴实,富有情感。
二、演唱技巧
陕北民歌的演唱技巧主要包括呼吸、发声、咬字和表情等方面。
陕北民歌的呼吸要求深呼吸,保持气息的稳定和充足。
在发声方面,陕北民歌要求声音洪亮、真挚,注重声情的结合。
咬字方面,陕北民歌要求清晰、准确,突出歌词的情感和意境。
表情方面,陕北民歌要求歌手要全身心地投入,将自己的情感和歌词的情感融为一体。
三、地域文化
陕北民歌的地域文化特点主要表现在歌曲的内容和形式上。
陕北民歌的歌词内容往往涉及生活、劳动、爱情等方面,反映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文化传统。
在形式上,陕北民歌常常采用独唱、对唱、齐唱等方式,演唱场合多样,具有浓厚的民俗文化气息。
陕北民歌特点
陕北民歌特点
是增加了一些东西。
民间文学是“生活的教科书”,是“口头历史课本”。
5.表现新型妇女崭新的精神面貌和崇高的思想境界。
陕北由于经过了急风暴雨的土地劳动革命的战斗洗礼,无产阶级思想日益深入人心,青年男女的思想觉悟空前提高,因此,他(她)们把爱情也融入了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之中,产生了不少富有新气息、新内容、新格调的新情歌,教育了群众,推动了革命运动的向前发展。
有的民歌还唱出了妇女毅然走出家庭,夫妻双双闹革命、闯天下的动人情景。
信天游属于民歌中的山歌体,是山野之歌,因此,神府一带又叫它作“山曲”。
它是陕北民歌中最有特色的歌种之一。
数量最大,曲调最多,内容最广,最为广大群众所喜爱。
因此,民间曾有“信天游,不断头,断了头穷人就无法解忧愁”之说。
奏自由并富于变化,不少曲调用无限延长音和混合拍子,因而唱起来自由舒展,感情奔放,平腔结构紧凑,节奏较整齐,旋律进行比较平稳。
张宁宁唱的陕北民歌
张宁宁唱的陕北民歌
摘要:
1.介绍张宁宁
2.陕北民歌的特点
3.张宁宁唱的陕北民歌
4.张宁宁唱陕北民歌的影响和成就
正文:
张宁宁,我国著名的民族歌唱家,出生于陕西省延安市,成长于陕北民歌的故乡。
她的歌声高亢激昂,富有穿透力,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位听众。
陕北民歌是我国民歌的一个重要支脉,其特点是曲调优美,歌词朴实,感情真挚。
它反映了陕北人民的生活、劳动、爱情和理想,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张宁宁唱的陕北民歌,既有传统的陕北民歌,如《黄土高坡》、《信天游》等,也有她自己的创作,如《我的陕北》等。
她的歌声,既有陕北民歌的豪放和激情,又有现代音乐的元素和技巧,深受广大听众的喜爱。
张宁宁唱陕北民歌的影响和成就,不仅在于她把陕北民歌带给了全国听众,更在于她通过歌声,让人们了解了陕北的文化和人民。
她的歌声,被誉为“陕北的歌声”,她的音乐,被誉为“陕北的音乐”。
陕北民歌赏析
陕北民歌赏析
陕北民歌是中华民间艺术的一颗瑰宝,它以独特的地域风格和民族特色,展现了黄土高原上劳动人民的勤劳、质朴和热情。
以下是对陕北民歌的一些赏析:
1.历史价值:陕北民歌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记忆。
许多歌曲反映了劳动人民的苦难和斗争,以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例如,《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等歌曲,生动地记录了陕北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的艰苦历程。
2.音乐特色:陕北民歌的音乐特色鲜明,具有高亢、激昂、粗犷的特点。
它的旋律多采用自然真声,节奏明快,给人以强烈的听觉冲击。
同时,陕北民歌的歌词也具有深厚的情感内涵,抒发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故乡的眷恋以及对亲人的思念。
3.文化传承:陕北民歌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形式,不仅具有娱乐功能,还承载着文化传承的重任。
通过传唱陕北民歌,人们可以了解祖先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从而更好地认识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4.社会影响:陕北民歌在社会生活中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它不仅为人们提供了抒发情感、交流思想的平台,还成为了社会凝聚力的
源泉。
在各种庆典活动和集会上,人们都会唱起陕北民歌,共同表达喜悦、祝福和祈愿。
5.艺术价值:陕北民歌在艺术领域也具有很高的价值。
它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真挚的情感表达,吸引了众多音乐家和艺术家的关注。
许多艺术家通过对陕北民歌的改编和创新,使其焕发出新的艺术魅力。
总的来说,陕北民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广泛的社会影响,成为了中华民间艺术的一颗璀璨明珠。
通过欣赏和传唱陕北民歌,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到黄土高原的风土人情,还能感受到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陕北民歌常用的表现手法
陕北民歌常用的表现手法
陕北民歌是我国传统民间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反映了陕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社会生活和人民心理,还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
在表现手法上,陕北民歌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以抒情为主
陕北民歌大多表现的是人们的情感,如爱情、友情、亲情、乡情等。
歌曲的歌词往往朴实、真挚、感人,旋律优美、动听,从而深深感染着听众的情感。
二、以自然描绘为辅
陕北民歌中,自然描绘是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
歌曲中常常描绘大自然的景象,如清晨的鸟鸣、夜晚的虫鸣、春天的草木、秋天的收获等,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深情表达人们对自然的热爱和景物的感悟。
三、以比喻象征为特色
陕北民歌中,比喻象征也是一种常用的表现手法。
通过对一些具体事物的比喻和象征,抒发作者的情感和观点,使得歌曲更具有深远的意义。
四、以口传为主
陕北民歌通常流传于农村民间,以口头传唱为主,传承至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
这种口传的特点,使陕北民歌保持了原始的朴素和淳朴,同时也促进了歌曲的传承和发展。
总之,陕北民歌以其朴实、真挚、感人的歌词和优美、动听的旋
律,表达了人们深厚的情感和对生命的热爱,展现了陕北地区独特的文化魅力和民间艺术精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政治歌是人民群众政治态度的晴雨表。其有有战歌,有颂歌,战歌对敌,颂歌对我。反映在陕北民歌中的第二个突出主题,便是劳动人民对封建剥削制度、地主武装的控诉和反抗,对党、对领袖、对革命的热情歌颂。民歌的字里行间充满人民群众对革命领袖真挚的爱戴和深厚的情谊。
(三)生活歌在陕北传统民中极为丰富,题材也较广泛。有反映家庭生活、风土习俗的歌,也有传授自然知道、生产经验的歌。这些歌虽然是点点滴滴,片片断断,甚至有些知识、经验还介绍得不够正确,但是,这些家庭生活、习俗习尚歌,表现了陕北人民开朗的性格和乐观的情绪;这些零星的知识、经验对于生活在穷乡僻壤的农民来说,在他们的知识领域里还是增加了一些东西。民间文学是“生活的教科书”,是“口头历史课本”。
5.表现新型妇女崭新的精神面貌和崇高的思想境界。陕北由于经过了急风暴雨的土地劳动革命的战斗洗礼,无产阶级思想日益深入人心,青年男女的思想觉悟空前提高,因此,他(她)们把爱情也融入了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之中,产生了不少富有新气息、新内容、新格调的新情歌,教育了群众,推动了革命运动的向前发展。有的民歌还唱出了妇女毅然走出家庭,夫妻双双闹革命、闯天下的动人情景。
三、信天游的分类基本上分为高腔、平腔两类。
节奏自由、音域较宽、旋律起伏较大、感情奔放的如:
(一)对面(价)沟里流河水,横山里下来些游击队。
(二)你妈妈打你,你给哥哥说,为什么你把洋烟喝。
(三)崖畔上开花崖畔上红,受苦人盼的好光(噢)景。
(四)你他*的个打你呀不成你个才,为什么那露水地里穿红鞋。
1.描写青年男女互相爱慕。眷恋的心情,表现男女青年纯真的思想。爱情的产生和发展,一般都有一个过程,因此情歌中对于爱情过程中青年男女的心理、情态作了细微的描绘。
2.歌颂坚贞不渝、至死不移的爱情,表现劳动人民崇高的思想品德。劳动人民纯真的爱情和封建阶级所希望的虚伪的爱情不同,它是真挚而坚决的。
3、表现离愁别恨和无尽的相思。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广大人民在封建统治的残酷剥削、压榨下,农民没有土地、耕牛,生活不下去,被迫背井离乡,异地谋生;或者被迫服役,从而掀起了爱情生活中不平常的波浪——挥泪相别,别后彼此深情忆念。为了寻求精神寄托,排遣这种离愁别恨,表达无尽的思念,便产生了许许多多满腔哀怨、缠绵凄绝的小调。在陕北传统民歌,这类小调情真意实,最能拨动人们的心弦。
4、表现妇女对罪恶的封建婚姻制度的强烈反抗。维护封建反抗统治的封建制度礼教,都奴虐妇女,扼杀爱情,摧残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男女,造成种种悲剧。但是受伤者的心灵毕竟还在沸腾的胸膛里颤动。在饱含血泪的情欲中,并不令仅都是哀怨的嗟叹,还有倔强愤怒的呐喊,这就是当青年男女的爱情受到阻拦、破坏或者承受着封建婚姻的痛苦时,他(她)们敢于用最大的魄力反对封建社会中一切迫害爱情的罪恶势力和信条。
信天游已为陕北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表情达意最直接最简便最优美的艺术形式。
二、信天游的特点
①信天游的歌词特点是上下句结构的两句体。由于它的词是依声之词,受着乐句的严格限制,因此就形成了两句一节的稳定形式。它用比兴作为形象思维的手段,去选择生活,提炼出内容与形式和谐的统一的艺术形象。这就是“索物托情”或“触景生情”。这两种传统的表达方法在信天游的长期发展中,已成为自己的优良传统,它一般是上句起兴、作比,下句点题。比兴的运用,自然巧妙、贴切精当。句式多样,节奏鲜明,押韵方式,灵活自由。读起来琅琅上口,唱起来悦耳动听。篇幅可长可短,两行可作为独立的一首小诗,多行多段有机结合,可使短章变为连续性的长歌,表现更为丰富完整的内容。
信天游属于民歌中的山歌体,是山野之歌,因此,神府一带又叫它作“山曲”。它是陕北民歌中最有特色的歌种之一。数量最大,曲调最多,内容最广,最为广大群众所喜爱。因此,民间曾有“信天游,不断头,断了头穷人就无法解忧愁”之说。
一、信天游的流传
信天游以绥德、米脂一带的最有代表性。*山西河曲、内蒙伊克昭盟、宁夏盐池等邻近地区的信天游,由于受山曲、爬地调以及花儿的影响,别具风味。同时有些歌为几个地方共同所有。
陕北民歌的主题
民歌和人民生活的联系紧密,歌唱党、歌唱社会主义祖国、歌唱劳动、歌唱幸福生活成为陕北民歌的主题。下面谈谈陕北民歌的主题所表现的几个重要方面。
(一)劳动,创造了财富,也创造了人类的文化。因此,歌唱劳动是一切民歌的共同特点,也是一切民歌的突出主题。一般地说,劳动歌包括两个内容。一是以劳动生活为题材,表现劳动情绪的劳动歌。这种歌在旧社会往往是劳动者在沉重的劳动之余,概叹生活的艰难和对自己处境的愤懑,反映出劳动者与剥削者之间的对立关系。二是歌唱劳动本身,流露出质朴、健康的韵律的劳动歌。这种歌是劳动者在劳动时和着劳动的节拍,夹着劳动呼声或全用劳动声组成的歌。这两种内容的歌,前者内容较为丰富,后者内容较为单纯。
演唱第一种类型,(例一、二)宜用高腔;演唱第二种类型,(例三、四)宜用平腔。高腔大多用假声,所谓“羊嗓子回牛声”歌唱,由于曲调奔放,悠扬高亢,加之音域宽,跳动大,节奏自由并富于变化,不少曲调用无限延长音和混合拍子,因而唱起来自由舒展,感情奔放,平腔结构紧凑,节奏较整齐,旋律进行比较平稳。
信天游和山西的“山曲”、内蒙的“爬山歌”,都属于山哥歌体,三者不仅在体式、手法以及曲调的灵活性、演唱风格等特点上基本相同外,在语言手法上也有十分近似之处。比如信天游唱:“攮刀子公公死囚汉,水牛角婆婆门上站。”爬山歌则唱:“枪崩鬼公公挨马鬼汉,吊死鬼婆婆门上站。”又如信天游唱“牵牛牛花红通通,露水夫妻一场空。”爬山
总之,陕北传统民歌中的情歌,内容是极其丰富的。这些优美隽永的传统民歌是昨天、前天陕北高原的儿女用颗颗炽热的心,蘸着蜜糖与苦汁作成的。它所表现的强烈的反封建压迫,要求自由解放的主题,不仅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鲜明的人民性,就是在封建思想、封建婚姻制度的残余思想影响尚未肃清的今天,仍有着现实的教育意义。许许多
陕北民歌
陕北民歌丰富多彩,它那浓郁的乡土气味和朴实风格,深受全国人民的喜爱,而且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其中《信天游》更是以其独特的风格赢得赞誉。《信天游》是陕北民歌中最具有代表性、最富有陕北地方特色的一种体裁,它的内容和曲调都异常丰富,其节奏一般较自由舒展,声音高亢、嘹亮,音域宽广,旋律有的起伏很大,有的则平稳委婉,有的感情豪放率直,有的则柔和抒情,表现出了各种不同的思想感情和意境。在演唱特点上,一种是以声音平直高亢的山歌风格来表现,另一种则以感情细致、声音委婉的小调风格来表现。
1.劳动号子的产生
劳动号子是劳动者伴随劳动节奏而唱的民歌。紧张的劳动动作,沉重的体力负荷,赋予了它的歌唱以劳动呼声——吆喝、呐喊的特点。因此民间把劳动号子不叫“喝”,北方叫“吆号子”,南方叫“喊号子”,四川叫“哨子”。劳动号子是人类社会第一种诗歌形式,也是后来一切诗歌的源头之一。
(二)信天游
②信天游是一种抒情小曲,如上所说,因为它是户外的山野之歌,环境空旷,又不受劳动动作的限制,所以它在曲调上的特点是粗犷奔放,悠扬高亢,充分体现了陕北人的豪放性格。正如信天游所唱的“空窑里唱曲展不开音”。当然信天游也有缠绵、委婉、细腻、淳厚的曲调,象妇女们思念情人的调子多是如此。
③信天游的演唱,不受曲调的了限制,可以根据歌词的内容和歌唱者的情绪,同一首歌唱出不同的感情,可长可短,可快可慢,同时每段歌词可以用任何曲调配唱,说明信天游的曲调并不固定。
(三)小调
小调是指流行在群众生活的休息、娱乐、集庆等场合中的各种民间歌曲。如果说信天游是“山野之歌”,那么小调则是“里巷之曲”了。所谓“山野之歌”是说属于山歌体的信天游是在农村流传和发展的一种民歌体裁。所谓“巷里之曲”是说小调的流传与发展更多的与城镇相联系,多数小调是由城镇传往农村的。
歌则唱:“雪花打墙冰盖房,露水夫妻不久长。”山曲则唱:“冰凌(这)盖房雪打墙,为下个大闺女不呀久长。”再如信天游唱“牵牛牛开花慢慢红,不估划牵牛牛开花一早晨。”这些句子彼此何其相似!其实这种情况是民间文学口耳相传,地区之间相互影响的必然现象。尽管它们在形式上具有相同之点,或者相似之处,但从民歌所反映的内容、语言,曲调的运用等方面的仔细分析,仍旧可以辨别出它们之间存在的显著差异的。就以爬山歌而论,它虽然题材广泛,但没有信天游内容丰富完整,尤其是革命民歌部分。在表达感情上,信天游细腻,歌词婉转,富有色彩,爬山歌则含义深远,风格粗犷。在语言运用上也各有自己地区群众地区惯用的方言口语。如爬山歌中常用“拉拉溜”、“漂哨”、“孤哨”、“搭摞”、“恍肠惚刮”、“强强价”等。有时为了押韵或表达强烈的感情,句末运用“勒”、“呀”、“啦”之类的虚词。这些都是信天游里不曾有的。此外,二者都运用叠词,而爬山歌中则运用的较多,在曲调上两者都具有鲜明的各自地方的色彩和乡土情调,但是爬山歌的曲调名称都是以本地区的地方命名的,这是它与信天游在曲调上的显著差异之一。
传统的信天游多是表现妇女婚姻、恋爱以及家庭生活中的痛苦和对封建礼教束缚的反抗情绪;也有表现在漫长孤独的旅途中脚夫们抒发艰难生活的苦闷以及对家乡亲人眷念;还有反映劳动人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了表达这些丰富的思想感情,歌手们常常触景生情,托物言志,即兴创作,出口成诗;于是优美动听的歌声就信天而游,遍及山野乡村,因此,人民就把这种形式叫作“信天游”或“顺天游”。随着革命形势的民展,信天游不仅表现劳动人民个人的喜怒哀乐,它还紧紧地和革命斗争联系在一起,产生了无数歌颂党、歌颂领袖、歌颂革命、歌颂新生活的信天游。今天
这些自成体裁又各具特点的民歌,都从各方面反映了社会生活,唱出了陕北人民的苦乐和爱憎,并且当社会制度根本改变的时候,民歌的内容和形式也随着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反映在内容上表现了新的社会生活和新的人物形象,同时也使各种体裁具有了新的意义。下面分别介绍陕北民歌的分类和各种体裁的特征。
(一)劳动号子
(四)爱情歌是传统民歌中一枝艳丽的花朵,也是民歌中最古老的主题之一。陕北传统民歌中数量最多流传最广的应该说是情歌。爱情歌同其它各类民歌一样,是劳动人民在爱情生活方式面的真实反映。其中有青年男女互相爱慕、追求之歌,有表示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