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民歌培训课件
合集下载
中国民歌精华版ppt课件

太月》表转的型点、行
湖儿、曲羞旋的:浙地
美弯《目涩律民多江域
》弯茉:。欢族为一:
等照莉《 快五小带安
等九花凤 流声调。徽
。州》阳 畅调, 、
》、花 ,式是 江
、
,
茉莉花
西南民歌
江广洋四云《云代
水西洋川之弥南表 》:》:南渡:曲
《 《》山《目 山 太 歌小: 歌 阳 》河 好 出 、淌 比 来 《水 春 喜 彩》
》、、
式数歌丘
浏阳河
福建、台湾
仔姑灯代 》娘》表 等》、曲 。、《目
《阿: 丢里《 丢山采 铜的茶
台流 湾行 一地 带域 。:
福 建 、
新 疆
地姑了《《分旋伊为以 方娘你青达节律斯代维 》》的春阪奏明兰表吾
民 等、盖舞城。快传,尔
歌 。《头曲的代多统它、
在来》姑表有文受哈
那》、娘作弱化来萨
遥《《》品起的自克
花儿
特点:旋律高亢、悠长,多用假声或真假结合的方法演唱。 代表曲目:《上去高山望平川》、《下四川》。
南而的多此生由世南特 南
又具闲流这存于代方点 有体适露里压自从的: 所到细出的力然事汉这
方 民
不西巧南山较条农族里 歌
同南情国歌小件耕,主
。和思农而,较生他要
东。家更因好产们讲
,,
东南民歌
《《鼓代婉它典特苏流
远楼 民 歌
新 疆 特 色 乐 器
热瓦甫
冬不拉
都塔尔
西 藏 民 歌
《《歌代 音区四包 北东》表 色,川括 京边、作 嘹受的西 的的《品 亮藏部藏 金草洗: 、传分自
山地衣《 音佛藏治
上上歌康 域教族区
》》》定 宽影聚和
新课件《陕北民歌艺术研究》3

陕北民歌所处地貌
陕北黄土高原位 于“北山”以北,是 我国黄土高原的中心 部分。地势西北高, 东南低。是在中生代 基岩所构成的古地形 基础上,覆盖新生代 红土和很厚的黄土层, 再经过流水切割和土 壤侵蚀而形成的。
其东临黄 河,北靠 毛乌素沙 漠,由于 长期水土 流失,山 秃沟深, 基本地貌 类型是黄 土塬、梁、 峁、沟。
2.纵观世界各国、 各民族音乐文化,我 们可以发现一个共同 的规律,那就是对本 民族音乐文化的认同 越强、认同元素越多, 该民族的民族自尊就 越强、其民族音乐文 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 就越广泛越持久.因 此,一个具有高度文 化自觉性的民族,应 该对本民族音乐文化 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去糟粕、取精华,进 行相应地革新、弘扬 和传承。
《五哥放羊》
所处地理位置
众所周知,陕西 省位于中国大陆 北部黄河中上游 区域,南北狭长, 南为秦巴山地 (占总面积的 36%),中为渭河 平原(占总面积 的19%),北为黄 土高原(占总面 积的45%)。
地理气候差 异较大,由北向 南,依次是陕北 高原气候、关中 平原气候以及陕 南温润的巴蜀气 候,而生存、依 附于其上的文化 艺术也因此明显 地呈现出不同的 地域特色和气质, 呈现出全国地域 文化中少见的多 元共生、共存且 互动相容的活力 与生机状态。
第一,恶劣的自然环境、贫困的生活现实是陕北人民创造民歌的重要土壤。
依 山 而 居 的 陕 北 人 们
第二,民族血缘的不断融合重组,是陕北民歌形成的重要条件。
各民族 的不断融合 重组,是陕 北民歌形成 的重要条件。 陕北人是汉 族人,但与 居于“国之 中央”的其 它汉族人比 较,陕北人 已不是纯粹 的汉族人。
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
阿宝
《回延安》ppt课件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双手搂定/宝塔山。 …… 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 一头/扑在/亲人怀……
你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中最能 感受到诗人踏上延安这片热
土时激动万分的心情?
抓:有力度 贴:有温度 搂:有亲密感 扑:有迫不及待感
这一系列动词,准确形象地表达 出诗人压抑不住的激动心情。
第二部分
树梢/树枝/树根根, 亲山/亲水/有亲人。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 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第五部分
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 革命万里/起高潮!
宝塔山下/留脚印, 毛主席登上了/天安门!
枣园的灯光/照人心, 延河滚滚/喊“前进”!
赤卫军,青年团,红领巾, 走着咱英雄/几辈辈人……
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 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
身长翅膀吧/脚生云, 再回延安/看母亲!
具有象征意义,形象凸显 了延安在中国革命历史中 的重要意义,特别是在中 国革命时期形成的延安精 神——自力更生、艰苦奋 斗、解放思想、全心全意 为人民服务、革命乐观主 义精神。这些精神传承到 今天,并发扬光大。
作家作品
贺敬之,现代著名革命诗人、剧作家。 15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6岁到延安入鲁迅 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17岁入党。1945年和 丁毅执笔集体创作我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 女》,荣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这是我国 新歌剧发展的里程碑。先后任文化部副部长, 中宣部副部长,中宣部代部长。他被国际诗 坛和读者誉为“时代歌手”,“人民诗人”。
第五部分
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 革命万里/起高潮!
宝塔山下/留脚印, 毛主席登上了/天安门!
枣园的灯光/照人心, 延河滚滚/喊“前进”!
赤卫军,青年团,红领巾, 走着咱英雄/几辈辈人……
你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中最能 感受到诗人踏上延安这片热
土时激动万分的心情?
抓:有力度 贴:有温度 搂:有亲密感 扑:有迫不及待感
这一系列动词,准确形象地表达 出诗人压抑不住的激动心情。
第二部分
树梢/树枝/树根根, 亲山/亲水/有亲人。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 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第五部分
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 革命万里/起高潮!
宝塔山下/留脚印, 毛主席登上了/天安门!
枣园的灯光/照人心, 延河滚滚/喊“前进”!
赤卫军,青年团,红领巾, 走着咱英雄/几辈辈人……
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 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
身长翅膀吧/脚生云, 再回延安/看母亲!
具有象征意义,形象凸显 了延安在中国革命历史中 的重要意义,特别是在中 国革命时期形成的延安精 神——自力更生、艰苦奋 斗、解放思想、全心全意 为人民服务、革命乐观主 义精神。这些精神传承到 今天,并发扬光大。
作家作品
贺敬之,现代著名革命诗人、剧作家。 15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6岁到延安入鲁迅 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17岁入党。1945年和 丁毅执笔集体创作我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 女》,荣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这是我国 新歌剧发展的里程碑。先后任文化部副部长, 中宣部副部长,中宣部代部长。他被国际诗 坛和读者誉为“时代歌手”,“人民诗人”。
第五部分
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 革命万里/起高潮!
宝塔山下/留脚印, 毛主席登上了/天安门!
枣园的灯光/照人心, 延河滚滚/喊“前进”!
赤卫军,青年团,红领巾, 走着咱英雄/几辈辈人……
陕北民歌《黄河船夫曲》课件

22
谢谢!
23
15
尝试用陕西方言演唱歌曲。
得:dei 只:zi 根:geng 我:e
16
学
一声变四声
说
二声变一声
陕 西
三声变二声
话
四声变三声
17
•ǎǎ á āàááǎáǎ à ā • 你晓得天下黄河几十几道弯 • á á ā à ǎ ā ā á āá ǎ à
一声变四声 二声变一声 三声变二声 四声变三声
18
安 塞 腰 鼓
2
3
窑洞
4
5
6
7
4
2-3陕北民歌 《黄河船夫曲》
8
一二 、、 歌歌 曲曲 的的 速演 度唱 和特 情点 绪
9
一、初听歌曲,了解特点
• 1、这首歌曲的速度和情绪是怎样的?
速度
中速稍慢
情绪
自豪,悠然自得
• 2、歌曲的演唱有什么特点?
高亢,嘹亮,粗犷,豪放
10
• 生活在黄河上的船夫们,在黄河上艰辛、 无谓地划船,风浪将他们的脸刻满了皱纹 ,雨雪将他们的须发染成苍白,但是他们 依然不畏艰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在 黄河上摆桨撑船。
11
• 3、演唱方法和地域环境之间有没有关系?
• 每个地区的音乐特点都和自然环境有着千丝万缕 的联系,黄土高原上地势高,人们之间却有沟壑 阻拦,当地人把这一个一个的平台叫做“塬”, 从这个塬到那个塬之间看着很近,走着远,再加 上降水较少,气候干燥,时间长了,便形成了这 种近似于吼的唱腔。
12
13
4、这首歌曲中,有哎、嗬呦衬词,有什么 作用
歌唱中加入一些衬词,不仅使歌唱语言更加口语化,音 乐更加饱满连贯,而且能使演唱者的情绪得到更加充分 的发挥。
谢谢!
23
15
尝试用陕西方言演唱歌曲。
得:dei 只:zi 根:geng 我:e
16
学
一声变四声
说
二声变一声
陕 西
三声变二声
话
四声变三声
17
•ǎǎ á āàááǎáǎ à ā • 你晓得天下黄河几十几道弯 • á á ā à ǎ ā ā á āá ǎ à
一声变四声 二声变一声 三声变二声 四声变三声
18
安 塞 腰 鼓
2
3
窑洞
4
5
6
7
4
2-3陕北民歌 《黄河船夫曲》
8
一二 、、 歌歌 曲曲 的的 速演 度唱 和特 情点 绪
9
一、初听歌曲,了解特点
• 1、这首歌曲的速度和情绪是怎样的?
速度
中速稍慢
情绪
自豪,悠然自得
• 2、歌曲的演唱有什么特点?
高亢,嘹亮,粗犷,豪放
10
• 生活在黄河上的船夫们,在黄河上艰辛、 无谓地划船,风浪将他们的脸刻满了皱纹 ,雨雪将他们的须发染成苍白,但是他们 依然不畏艰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在 黄河上摆桨撑船。
11
• 3、演唱方法和地域环境之间有没有关系?
• 每个地区的音乐特点都和自然环境有着千丝万缕 的联系,黄土高原上地势高,人们之间却有沟壑 阻拦,当地人把这一个一个的平台叫做“塬”, 从这个塬到那个塬之间看着很近,走着远,再加 上降水较少,气候干燥,时间长了,便形成了这 种近似于吼的唱腔。
12
13
4、这首歌曲中,有哎、嗬呦衬词,有什么 作用
歌唱中加入一些衬词,不仅使歌唱语言更加口语化,音 乐更加饱满连贯,而且能使演唱者的情绪得到更加充分 的发挥。
陕北民歌 音乐课件

一﹑欣赏《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上去高山望平川》
两首歌,初步了解西北民歌的音乐风格
二﹑简单了解陕北”信天游”和青海”花儿”特征 三﹑培养对西北民歌和音乐作品的兴趣
这首歌曲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节奏---舒展、宽广 曲调---高亢、起伏较大
唱法---原生态
我最喜欢阿宝唱的哪一句?
友情提示:回答第二题只用歌声
演唱者是谁? 歌曲的名字是?
阿
宝
他出生在山西大同的一个小山村,受 当地民风影响,自小热爱民歌,每天 面对着空旷的大山,一遍又一遍扯开 嗓子放声高歌。他没有机会接受音 乐教育,但是阿宝在民间的广阔土 壤里顽强地生长着,他那淳朴、自 然、发自心底的呐喊感动了无数心 灵。在央视《星光大道》中获得首 个周冠军和月冠军之后迅速走红, 并跨入中国十大民歌王的行列,被 称为“三晋三高歌王”。
1=G 4/4
︵
5 6 5 2 ·2 2 2
-
︵
5 65 5—
︵
︵
5 0
25 21 红 艳
︵
︵
山 丹 丹的(那个) 开 花 哟
· 6 5 6 5 1 1 2 2 6 5 4 3 2 7 1 2 5 · · · · · 艳 咱们 中 央
︵
1
1 76 5 2 4 ·
· · ·
·
5 ·
— —
(那个) 红 军 ﹁2 ﹁ — — 0 1 1· ·5 ·
到
陕
北
(咱们) 北.
再见
聆听歌曲后请选择与青海花儿特点相符合的描述语言 《上去高山望平川》 歌词是 自由的长短句 旋律是 高亢、奔放 伴奏是 民族乐队 唱法是 美声唱法 严谨、对称 雄壮、有力 西洋管弦乐队 真假声结合的民族唱法
高中音乐《陕北民歌—山歌》教学课件设计

《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信天游的特点:
1、旋律
高亢辽阔、粗犷、豪放、舒展 又跌宕起伏、 委婉动听
2、歌词
即兴创作,语言生动、 多用重词、 叠字突出歌词的节奏美、音律美与 修辞美
产生并流行于甘肃、宁夏、青海地区的一 种山歌。花儿种类较多,而影响最广、最 具代表性的要属甘肃地区的“河湟花儿” 。
《下四川》(花儿)
第三单元 音乐与民族
《陕北民歌》 —— 山歌
主 讲: 单 位: 教 材:湖南文艺出版社音乐鉴赏
教学内容:
了解 丰富多彩的陕北民歌—山歌。欣赏、演唱、分析《赶牲灵》, 听赏《山丹丹花开红艳艳》《上去高山望平川》《下四川》,总结山歌
特点。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了解 丰富多彩的陕北民歌—山歌,培养学生对中国民族音 乐的热爱 。
歌 词: 结 构: 节奏、旋律: 演 唱 形 式:
多为即兴创作
上、下句式较多 比较自由,高亢悠长
独唱、对唱 、领唱、 合唱等
听赏音乐片段,请说出哪段音乐属于陕北民歌 中的山歌体裁
《四季歌》
《脚夫调》
《川江船夫号子》
《小河淌水》
80年代初“西北风”的盛行
《黄土高坡》
我 不家 管住 是在西《黄北信土风天高,游坡 还》, 是大 东风 南从 风坡 ,都上是刮我过的。歌我 我 满 的 我家低 山 歌住。头 谷在向,《黄山不妹土沟见高妹,我坡你,追 的大日逐 童胆头流 年的从逝 。往坡的 大前上岁 雁走走月 听过》。,过风我沙的茫歌茫,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谢
歌曲分析:
演唱形式: 独唱( ) 对唱( )
旋律: 高亢悠扬( ) 柔美低沉( )
节奏:
紧凑 ( ) 规整而又灵活( )
陕北文化对外教育课件

课程内容:向学生介绍陕北秧歌 的来源、别称、流派和风格
课堂实践:让学生观看陕北秧歌 的视频并学习一小段陕北秧歌
山洼洼里的嘹亮——陕北民歌
课程导入:给学生听陕北民歌的 经典曲目《走西口》、《黄土高 坡》等 课程内容:向学生介绍陕北民歌 的历史渊源、艺术特色和种类 课堂实践:让学生选择喜欢的陕 北民歌并学习演唱一小段
陕北的民俗艺术
1、安塞腰鼓 2、陕北秧歌 3、陕北民歌 4、陕北说书
天下第一鼓——安塞腰鼓
课程导入:向学生展示安塞腰鼓 的服装、道具和图片 课程内容:向学生介绍安塞腰鼓 的起源、种类、习俗、表演形式 和特征 课堂实践:让学生观看安塞腰鼓 的视频
闹红火——陕北秧歌
课程导入:给学生听陕北秧歌的 配乐
Hale Waihona Puke 九腔十八调——陕北说书课程导入:给学生看说书的图片 并让学生猜测是什么 课程内容:向学生介绍陕北说书 的起源、主要乐器、风格特色、 代表节目和民间传说
课堂实践:让学生观看陕北说书 的视频
根本停不下来——陕北美食
课程导入:询问学生有没有吃 过陕北的特色美食。 课程内容:向学生介绍陕北的 特色美食,如洋芋擦擦、果馅、 钱钱饭、黄馍馍等。 课堂实践:让学生观看陕北特 色美食的制作视频并品尝。
陕北民歌的演唱特点.pptx

资源库
Min Zu Yin Yue Chuan Cheng Yu Chuang Xin Zi Yuan Ku
民族声乐课程
2
项目十七 慢速作品的训练
第一 理论知识讲授 第二 单项技能讲解与训练 第三 综合技能讲解与训练 第四 能力拓展训练
— *—
3
教学内容
理 论 知 识 讲 授: 陕北民歌的演唱特点 第一章 古单风项雅韵技能神讲鸟起解舞与训练:呼吸控制的训练
——原始社会及夏、商时期五音乐度的下滥行觞 音阶练习 综合技能讲解与训练 独唱作品《小白杨》 能 力 拓 展 训 练: 女声二重唱《洪湖水,浪打浪》
— *—
4(一)理论知识讲授:陕北民歌的演唱特点
陕北民歌是陕北汉族劳动人民精神、思想、 感情的结晶,表现了陕北人民勤劳质朴和真挚的 思想情感。它主要包括号子、信天游和小调等三 类。陕北民歌旋律简洁明快,有鲜明的空间感, 粗犷、高亢、洒脱自如、极富歌唱性。陕北民歌 的演唱总体上具有率直粗犷,高亢豪放,自由舒 展,委婉细腻的特点。主要用平腔演唱,另外演 唱中还运用直音唱法、滑音唱法、颤音唱法、断 腔唱法等技巧。
Min Zu Yin Yue Chuan Cheng Yu Chuang Xin Zi Yuan Ku
民族声乐课程
2
项目十七 慢速作品的训练
第一 理论知识讲授 第二 单项技能讲解与训练 第三 综合技能讲解与训练 第四 能力拓展训练
— *—
3
教学内容
理 论 知 识 讲 授: 陕北民歌的演唱特点 第一章 古单风项雅韵技能神讲鸟起解舞与训练:呼吸控制的训练
——原始社会及夏、商时期五音乐度的下滥行觞 音阶练习 综合技能讲解与训练 独唱作品《小白杨》 能 力 拓 展 训 练: 女声二重唱《洪湖水,浪打浪》
— *—
4(一)理论知识讲授:陕北民歌的演唱特点
陕北民歌是陕北汉族劳动人民精神、思想、 感情的结晶,表现了陕北人民勤劳质朴和真挚的 思想情感。它主要包括号子、信天游和小调等三 类。陕北民歌旋律简洁明快,有鲜明的空间感, 粗犷、高亢、洒脱自如、极富歌唱性。陕北民歌 的演唱总体上具有率直粗犷,高亢豪放,自由舒 展,委婉细腻的特点。主要用平腔演唱,另外演 唱中还运用直音唱法、滑音唱法、颤音唱法、断 腔唱法等技巧。
《民间舞基本功训练》课件第三章 陕北秧歌基本功训练

是融音乐、舞蹈、诗歌、戏曲、话剧为一体的综合艺术,通常以舞蹈、音乐为载体,在 节日、祭日、庆典时,以祭神、祭祖、祈福、驱邪、娱乐为目的而进行表演的一种民间艺术, 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形成独特的艺术形象和风格特点,充分展现了陕北劳动人民粗犷、豪放的性格,以及对 生活的热爱和美好向往。
二、陕北秧歌的风格特点
第三章
陕北秧歌基本功训练
目 录
CONTES
01 陕北秧歌概述 02 基本动作 03 组合练习
第一节 陕北秧歌概述
1. 陕北秧歌简介 2. 陕北秧歌的风格特点
一、陕北秧歌简介
陕北秧歌,属于我国四大秧歌流派之一。 主要流传在陕西省北部广阔的高原区域, 俗称“闹秧歌”“闹社火”“闹红火”。 广义的陕北秧歌是指在陕北流传的所有 舞蹈艺术的总称。 狭义的陕北秧歌是指秧歌队在广场进行 的大场扭秧歌的舞蹈表演。
臂,两个人面对面进行; 5-8:平扭步4次,两人边做边交换位置。 [8]-8:即兴舞蹈,最后造型结束。
三、秧歌步伐练习
(一)准备动作 正步位站立,双臂自然下垂。
(二)动作组合 [1]-4:秧歌十字步4次,同时双手做上摆臂; 5-6:左脚向5点方向转身迈步,同时双手做上摆臂;右脚向前迈步,同时双手做上摆臂; 7-8:转身面对1点方向,动作同前2拍。 [2]-8:动作同[1]-8。 [3]-8:转身向7点、5点、3点、1点方向各迈两步,左右脚交替进行。 [4]-8:动作同[1]-8。 [5]-4:向7点方向横扭步,同时做中摆手臂; 5-8:向3点方向横扭步,同时做中摆手臂。
(二)平扭步 小八字步面向1点方向准备,左右脚交替向前走直线,要求稍抬小腿然后脚跟用力向前
迈步,边走边扭动腰部。
(三)横扭步 小八字步面向1点方向准备,左右脚交替向旁走直线,要求稍抬小腿然后脚跟用力迈步,
形成独特的艺术形象和风格特点,充分展现了陕北劳动人民粗犷、豪放的性格,以及对 生活的热爱和美好向往。
二、陕北秧歌的风格特点
第三章
陕北秧歌基本功训练
目 录
CONTES
01 陕北秧歌概述 02 基本动作 03 组合练习
第一节 陕北秧歌概述
1. 陕北秧歌简介 2. 陕北秧歌的风格特点
一、陕北秧歌简介
陕北秧歌,属于我国四大秧歌流派之一。 主要流传在陕西省北部广阔的高原区域, 俗称“闹秧歌”“闹社火”“闹红火”。 广义的陕北秧歌是指在陕北流传的所有 舞蹈艺术的总称。 狭义的陕北秧歌是指秧歌队在广场进行 的大场扭秧歌的舞蹈表演。
臂,两个人面对面进行; 5-8:平扭步4次,两人边做边交换位置。 [8]-8:即兴舞蹈,最后造型结束。
三、秧歌步伐练习
(一)准备动作 正步位站立,双臂自然下垂。
(二)动作组合 [1]-4:秧歌十字步4次,同时双手做上摆臂; 5-6:左脚向5点方向转身迈步,同时双手做上摆臂;右脚向前迈步,同时双手做上摆臂; 7-8:转身面对1点方向,动作同前2拍。 [2]-8:动作同[1]-8。 [3]-8:转身向7点、5点、3点、1点方向各迈两步,左右脚交替进行。 [4]-8:动作同[1]-8。 [5]-4:向7点方向横扭步,同时做中摆手臂; 5-8:向3点方向横扭步,同时做中摆手臂。
(二)平扭步 小八字步面向1点方向准备,左右脚交替向前走直线,要求稍抬小腿然后脚跟用力向前
迈步,边走边扭动腰部。
(三)横扭步 小八字步面向1点方向准备,左右脚交替向旁走直线,要求稍抬小腿然后脚跟用力迈步,
《信天游说课》课件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掌握信天游的演唱技巧和表演形式
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传承 意识
适用人群
音乐教师 音乐爱好者 传统文化爱好者 教育研究者
课程大纲
课程简介:介绍信天游的基本概念、起源和 发展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信天游的文化内涵和 艺术价值
课程内容:包括信天游的历史、特点、形式、 唱法等
信天游说课PPT 课件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汇报人:
目 录
Part One.
课程介绍
Part Two.
课程内容
Part Three.
教学方法
Part Four.
教学成果
Part Five.
教学展望
Part One
课程介绍
课程背景
信天游:一种流传于 陕北地区的民歌形式, 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教学展望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如何将信天游与现代音乐教 育相结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 受
机遇:信天游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挑战:如何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 审美能力,让他们更好地欣赏信天 游
机遇:信天游作为地方特色音乐, 可以为学生提供独特的音乐体验和 审美享受
教学方法的运用
讲授法:通过讲解、分析信天游的历史、特点、形式等,让学生了解信天游的基本知识。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信天游的创作背景、艺术特点、社会影响等,培养学生 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实践法:让学生参与信天游的演唱、创作、表演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艺术素养。
西南师大版音乐八年级下册 3.欣赏 陕北民歌主题变奏曲 课件 (共15张PPT)

• 从调性布局来看《陕北民歌主题变奏曲》 由A、A1、A2组成第一段,A3、A4、A5构 成第二段,A6、A7、A8构成第三段。
•它的结构可以写成 A+A1+A2+A3+A4+A5+A6+A7+A8
分段聆听,说说各个变奏乐段的特点
主题 变奏一 变奏二
变奏三
主旋律仍在高音区,音乐织体变得稍微活跃,但仍是统一在较为暗淡 的“苦难的岁月”的灰暗色调之中。
分段聆听,说说各个变奏乐段的特点
变奏五
是一个过渡乐句,仿佛是一阵疾风,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象征经过 斗争即将迎来光明。
变奏六
高亢、明亮、舒展,富有歌唱性,表现了通过斗争获得胜利的喜悦心情。 其实这个变奏才是民歌的原型,在这里被作者巧妙的安排成了一个变奏。
变奏七
在高音区欢快的十六分音符,模仿竹笛的音乐效果,音色明亮,节奏欢 快。低音区的副旋律与高音主旋律相应成趣,表现了解放区人民载歌载 舞、欢庆胜利的热闹情景。
•变奏曲:变奏曲是指主题及其一系
列变化反复,并按照统一的艺术构 思而组成的乐曲。
完 整 聆 听 全 曲
与歌曲《三十里铺》相比,乐曲带给你怎样的 感受?
与歌曲《三十里铺》相比,乐曲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陕北民歌主题变奏曲》表现了经过斗争 战胜黑暗达到光明的思想,表达了追求胜 利的斗争历程,是中华民族从苦难之中争 取幸福光明的缩影和形象写照。乐曲具有 叙事性、情节性,同是又具有非常强烈的 感情,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据说陕北民歌《三十里铺》是根 据一个真实的故事编唱的,传说 四妹子和三哥哥是一对甜蜜的恋 人,后来三哥哥当兵到外地,回 来时四妹子已经嫁人。于是,这 首深沉、伤感的情歌就产生流传 了出来。
辽海版初中初一七年级上册音乐(简谱)陕北民间音乐_课件1

陕北民间音乐
学习目标
了解陕北民间音乐各自的风格与特点。
陕北民歌
陕北民歌内容丰富,曲调种类繁多。主要 分为三类。劳动号子、山歌(信天游)、小 调。劳动号子包括打夯歌、打硪歌、采石 歌等;信天游分为高腔和平腔;小调分为 通行小调、社火歌曲、风俗歌曲等。
陕北秧歌
流传于陕北高原的一种具有广泛群众性和 代表性的传统舞蹈。又称“闹红火”“闹 秧歌”“闹社火”“闹阳歌”等。它主要 分布在陕西榆林、延安等地,历史悠久,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它的动作特点是跳 腰鼓
陕北最流行的民间歌舞形式之一。表 演时气势浩大。情绪热烈。队列整齐, 且富于变化,能走出各种队形。
试着学习跳出以上的舞步。
谢谢
学习目标
了解陕北民间音乐各自的风格与特点。
陕北民歌
陕北民歌内容丰富,曲调种类繁多。主要 分为三类。劳动号子、山歌(信天游)、小 调。劳动号子包括打夯歌、打硪歌、采石 歌等;信天游分为高腔和平腔;小调分为 通行小调、社火歌曲、风俗歌曲等。
陕北秧歌
流传于陕北高原的一种具有广泛群众性和 代表性的传统舞蹈。又称“闹红火”“闹 秧歌”“闹社火”“闹阳歌”等。它主要 分布在陕西榆林、延安等地,历史悠久,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它的动作特点是跳 腰鼓
陕北最流行的民间歌舞形式之一。表 演时气势浩大。情绪热烈。队列整齐, 且富于变化,能走出各种队形。
试着学习跳出以上的舞步。
谢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刘若英再次将《知道不知道》重新演绎, 曲调变得空灵而忧怨。新版的《知道不知 道》由著名的词作者姚谦重新填词。
哀乐
▪ 陕北民歌 ▪ 唢呐曲牌《凤凤灵》、《粉红莲》、《粉
红娘》 ▪ 刘志丹牺牲民间艺人 ▪ 1943年党中央决定为刘志丹移灵并进行公
祭大会委派“鲁艺”创作小组专门创作 。 ▪ 50年代电影《上甘岭》
走西口民歌系列
▪ 走西口 ▪ 绣荷包 ▪ 回来 ▪ 思念
东方红
▪ “芝麻油,白菜心,要吃豆角抽筋筋,三天 不见想死个人,呼儿咳呦,哎呀我的三哥 哥”
▪ 《骑白马》“骑白马,挎洋枪,三哥哥吃了 八路军的粮,有心回家看姑娘,呼儿咳呦, 打敌人我顾不上”
▪ 《移民歌》“山川秀,天地平,毛主席领导 陕甘宁,迎接移民开山林,咱们边区满地 红”
▪ 六月的日头腊月的风, 老祖先留下个人爱人。
信天游结构
▪ 信天游的曲调往往上句比较开放,音区较高,音 域的跨度比较大级进跳进,富于激情,,而且高 亢嘹亮,音域宽广的上句往往分成两个节,既为 音高在这样的大幅度的运动过程中再一次积聚力 量,同时也更加富于层次的铺垫。
▪ 下句则往往是收拢性的,旋律曲折下行,表现出 叙事性或感叹性的特点。
陕北民歌
▪ 陕北:行政区划 地理区划
▪ 民歌:全称为民族民间歌曲,是劳动人民 在生产生活中口头创作,口头流传,并在 流传过程中不断经过集体的加工。
陕北民歌
▪ 陕北民歌种类是很多的,其中有四季歌、 五更调、诉苦歌、酒歌、秧歌、 陕北道情、 劳动号子、歌舞曲、榆林小曲、陕北套曲、 二人台、风俗歌、宗教歌曲和探家调等, 以小调和信天游为主。
走西口原因
▪ 陕北地处黄土高原,干旱少雨,常年的水 土流失,雨季的暴雨冲刷,造成了沟壑相 连,由于自然条件差,生存环境的恶劣迫 使陕北很多穷苦百姓大规模地走西口垦荒 或揽工种地,于是,男人们背起简单的行
囊,听着女人们和着血泪唱的《走西口》
踏上了走西口的道路。
▪ 交通不便 无归期 危险 离别的哀愁 前 途未卜 走便杳无音讯
▪ 在歌词中上句是渲染,是制造气氛,使充满了激 情的诗情画意的描写,因此用激情的音区较高的 音域较宽的旋律来烘托;下句有诗情画意的渲染 转到对具体实物的叙述,由须转实,曲调也就由 高转低,旋律下行,是激情宣泄之后的感慨。
修辞
▪ 1形容词(名词)+格+双音节叠词 A格BB
红格丹丹 黄格灿灿 紫格楚楚 粉格啾啾 毛格闪闪 甜格美美 ▪ 2名词(形容词)+双音节叠词
ABB 前坡坡 命蛋蛋 打颤颤 ▪ 3 方言词汇 ▪ 倒灶鬼 硷畔 倒运鬼 ▪ 4句式构成方面多为两言七字
发展脉络
▪ 1938年革命民歌《拥军花鼓》、《刘志丹》、 《翻身道情》、《收秋》、《万丈高楼平地起》、 《绣金匾》 、 《打南沟岔》
▪ 1949年《三十里铺》、《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
《冻冰歌》、《横山里下来游击队》、《五哥 放羊》
走西口
▪ 民谣“神木பைடு நூலகம்谷州,十年九不收,男人走 口外,女人掏苦菜” 。
▪ 从明朝中期到民国初年四百余年的历史长 河中,无数去陕北人背井离乡走西口,作 为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将中原文化文化 带到了内蒙古中西部地区,使当地形成富 有浓郁陕西特色的移民文化。陕西化作为 农耕文化的一部分,通过人口迁移,与当 地的游牧文化相融合,形成富有活力的多 元文化,丰富了中国的文化。
崖畔上开花
▪ 《崖畔上开花》,它是一首陕北地区的信 天游改编的歌曲。这首歌最早出现在1951 年的电影《陕北牧歌》中。由著名作曲家 刘炽编曲,孙谦作词。真正让这个旋律家 喻户晓的的就是奚秀兰,这位"小调天后"重 新演绎了《崖畔上开花》,并将歌名改为 《知道不知道》,由于歌曲的第一句歌词 是“山清水秀太阳高”,因此很多人也把 这首歌称作《山清水秀》。
信天游
▪ 信天游又叫”顺天游”,主要流行于陕西北 部和与之接壤的宁夏及甘肃的东部,陕西西 部以及内蒙古西南地区.
▪ 他的音乐由上下两句乐段构成,唱词字数虽 无严格规定,但往往比较对称,出个别指之处, 多七字为一句,基本使用真声演唱.
比兴
▪ 好马不喝沟渠水, 好婆姨不交倒灶鬼。
▪ 五谷里的田苗子数上高粱高, 一十三三省的女孩吆数上兰花花好。
▪ 50年代 《春节序曲》 ▪ 1975年夏,也即“四人帮”垮台的前夜,《山丹
丹开花红艳艳》等五首作品 ▪ 80年代 西北风《信天游》 、《黄土高坡》、
《一无所有》、《山沟沟》、《我热恋的故乡》
▪ 90推动 《泪蛋蛋泡在沙蒿蒿林》、《那是 一个谁》
▪ 最近 《知道不知道》
春节序曲
▪ 《春节组曲》作于1955年—1956年,乐曲 以陕北民间秧歌的音调和节奏为素材,旋 律明快,生动地表现了我国人民在传统节 日里热闹欢腾、喜气洋溢、敲锣打鼓、载 歌载舞的场面。乐曲描写的是过春节人们 扭秧歌的情景,乐曲里加入了闹秧歌的锣 鼓节奏,主题由两首陕北民间唢呐曲组成, 中间部分是一首悠扬的陕北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