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古书阅读的相关常识
第一节古书的注解
一、今天阅读古书为何要参阅前人旧注?
1、前人去古未远,相对来说比后人更熟悉古人的语言文字和社会生活,所以由他们所作出的注解往往比较切合古书作者的本意,值得采信;
2、传至今日的古书有很多只有前人的注解,而没有今人所作的注译,在此情况下,只有参考相关旧注,以清除阅读过程中所遇到的语言文字障碍;
3、今人给古书所作的注解是否正确,常常需要参看旧注才能作出判断。
二、前人旧注称作“传”“注”“疏”“笺”,各有什么意思?
前人所作旧注的名称不同,往往意味着方法不同:
“传”:有的侧重于阐发书中的微言大义,有的侧重解释书中字句的意思。毛亨《毛诗诂训传》
“注”:从解释对象、范围来看,一般是针对古书的正文。郑玄《周礼注》
“疏”:不仅要解释古书的正文,而且要解释疏通相关的旧注(注解之注解)。贾公彦《周礼疏》
“笺”:在给古书作注释比较注重补充、订正、发明(阐发)前人相关旧注。郑玄《毛诗笺》三、(1)《十三经注疏》中的注疏作者及该书的读法:
《周易》:(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正义
《尚书》:(汉)伪孔安国传,(唐)孔颖达正义
《诗经》:(汉)毛亨传、郑玄笺,(唐)孔颖达正义
《周礼》:(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仪礼》:(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礼记》:(汉)郑玄注,(唐)孔颖达正义
《左传》:(晋)杜预注,(唐)孔颖达正义
《公羊传》:(汉)何休解诂,(唐)徐彦疏
《谷梁传》:(晋)范宁注,(唐)杨士勋疏
《孝经》:唐玄宗注,(宋)邢昺疏
《尔雅》:(晋)郭璞注,(宋)邢昺疏
《论语》:(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
《孟子》:(东汉)赵岐注,(宋)孙奭疏
(2)了解《十三经注疏》的编排、格式有何特点?
1、注疏文字都附列在相关的正文之后。注释的文字为双行小字排列,正文为单行大字排列。注释文字之中用圆圈(○)起间隔作用。
2、传注文字排列在前,义疏之类排列在后。
3、疏文一般是先解释正文,后疏通前人的旧注。
4、疏文不论是解释正文,还是疏通旧注,首先要摘录或全部引录,被疏的正文或旧注的字句放在前面作为疏解的标题,然后以圆圈隔开,再在圆圈后面作具体的疏解;如果被疏的文字或旧注较长,一般以“XX至XX”的形式摘录,如果被疏的文字或旧注较短,则采用全部引录的形式。
四、旧注中常见术语的用法和意义P680
1、曰为谓之
2、谓
3、貌之貌
4、犹
5、之言之为言
使用这两个术语时,必然是用声音相同或相近的词来作注释,也就是所谓“声训”。其基本作用在于揭示被释词的音义来源(即语源),说明事物得名的由来,而不在于说明被释词的意义就完全等同于释词的意义。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郑玄注:“萧之言肃也。墙谓屏也。君臣相见之礼至屏而加肃敬焉,是以谓之萧墙。”
《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朱熹注:“为政之为言正也,所以正人之不正也;德之为言得也,得于心而不失也。”
“肃”和“萧”古代双声,韵母也相近(“萧”字从“肃”得声);“政”和“正”同音,“德”和“得”同音。用声训的办法作注释,由于注释的词和被注释的词意义和声音都相近,因此很便于记忆。声训也是古人寻求同源词的一种方法,但古人声训往往带有主观随意性,牵强附会的地方很多,这是我们应该特别注意的。
6、读为读曰读若读如
这几个术语都是用来注明音读的。
(1)“读为”和“读曰”一般是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既注音,又释义:
《庄子·逍遥游》:“而御六气之辩。”郭庆藩注:“辩读为变。”
《书经·尧典》:“播时百谷。”郑玄注:“时读曰莳。”
“辩”本来是辩论的意思,借作变化的“变”,“时”本来是时日的意思,借作移植的“莳”。
注释家就在“读为”和“读曰”的后面用本字“变”和“莳”来说明这种假借字,既注了音,又释了义。
(2)“读若”和“读如”的主要作用是注音(拟音):
《离骚·楚辞》:“又重之以修能。”洪兴祖注:“故有绝才者谓之能,此读若耐。”
《吕氏春秋·重己》:“其为饮食酏醴也,足以适味充虚而已矣。”高诱注:“酏读如《诗》‘虵虵硕言’之虵。”
(3)有时,“读若”和“读如”也可以是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
《礼记·儒行》:“虽危,起居竟信其志。”郑玄注:“信,读如屈伸之伸,假借字也。”
“信”本是诚信的意思,假借为屈伸之“伸”,意思是伸展不屈。
这几个术语虽然都起注明音读的作用,但注释字和被注释字并非一定完全同音,例如上例中“能”和“耐”,“信”和“伸”,古今都只是音近,“辩”和“变”现代虽然同音,在古代也只是音近。
六、参阅前人旧注应该持正确的态度
采取分析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可盲从:
1、旧注的作者从自己的立场和思想观点出发,往往歪曲原文的思想内容
2、旧注有的取舍无方,有的又固执保守,死守“师法”,以讹传讹
3、旧注对词义的训释常常主观武断,牵强附会
第四节音韵学的几个基本问题
一、传统音韵学所包含的内容
研究古代汉语语音的学科,是我国传统语言文字学“小学”(包括文字学、音韵学和训诂学)的分支,细分为三个部门:今音学、古音学和等韵学
今音学:以《切韵》、《广韵》系韵书为对象,研究中古时期汉语语音系统,把中古语音称为今音,主要是明清时代学者的叫法。被沿用下来,它是相对古音而言。
古音学:研究上古时期汉语语音系统,主要是以《诗经》、《楚辞》等书的用韵为研究对象。等韵学:主要是研究宋元以来的韵图以及等韵学理,这类韵图由于是用“等”的观念来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