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六朝文学研究管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1卷第1期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 ol. 21 No.1

欧美六朝文学研究管窥

程章灿

(南京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 210093)

摘要:欧美汉学界对中国六朝文学关注颇多,其研究成果与观念方法也有不少值得中国学者参考。尤其是近二十年来,欧美学者在六朝文学研究方面的成果更加令人瞩目,有新意的论著颇多,其中某些对于六朝历史文化的研究成果,也有助于推动六朝文学的研究。本文择要介绍其观点,并指出,欧美学者在六朝文学研究中的一些思路与方法成果仍有待我们总结和借鉴。

关键词:汉学;六朝;文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46(2008)01-01-05

研究六朝文学自然不能脱离这一时期的历史和文化,但历史文化涉及面很广,我个人的专业兴趣基本上只限于六朝文学,即使对于六朝文学,个人的理解与研究也十分有限。虽然这些年来比较留意国外汉学界的研究动态,较多地关心海外汉学界的研究成果,但我的视野毕竟是相当狭窄的,我的了解必定是很不全面的。因此,我只好将题目“损之又损”,将范围缩小到欧美的六朝文学研究,并以近二十年的研究成果为主,兼及与其相关的六朝历史文化研究,即使这样,也难免挂一漏万,聊为管窥而已。

六朝文学的研究,在国外汉学界一直是一个引人注目的领域。由于学术观念与学术传统的不同,国外汉学界对于中国学术界习惯上称为“魏晋南北朝”、“六朝”的这一历史时期,除了沿用中国学术界的提法之外,通常还有其特有的一些提法。日本汉学界习惯使用的有“中古”、“中世”等名词,“中世”实际上包括六朝隋唐,例如谷川道雄《中国中世社会与共同体》(马彪译,中华书局,2002),近年来在中国学术界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使用。这种提法其实来自西方,与欧美学术传统有相当大的联系。西方史学中早就有“中世纪”或者“中古”的称法。对于中国的六朝时期,欧美汉学界习惯上或者称为the middle ages,那一般是包括隋唐在内的,与谷川道雄的“中世”相同;或者称为early medieval China,所谓early,就只包括六朝隋唐的前半段——六朝。通过海外汉学成果的译介,这些术语概念也逐渐影响了中国学者的观念思维。the middle ages或者early medieval China,这两个西文名词实在要译成中文,只好勉强说与“中古”相等,而不是完全相等的对应体(counterpart),在其不完全对等的因素当中,正好体现了西方语言及学术语境的不同。这些术语是欧美汉学术语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可以说深深扎根于欧美汉学的传统土壤之中,并且体现了欧美汉学的某些历时悠久的传统观念。比如,所谓the middle ages或medieval China,其前提是将中国历史与西方历史比附或类比;在此基础上,他们进而将中国历史划分为早(early)、中(middle/medieval)、晚(late)诸时段,与early medieval China相对应的还有early China(早期中国),那是相当于我们习惯所称的“先秦”或者“先秦两汉”,还有所谓imperial China(帝制中国),基本上是指秦朝以后。这些术语各有所指,实际上都体现了欧美学界特有的中国历史分期观念。

这个话题牵涉面广,本文没有办法充分展开。我在这里提出这个话题,是为了将其作为一个引子,从这个话题过渡到一个组织和一个刊物。实际上,Early Medieval China是一本专业学术刊物的名称,以英文出版,其中文标题为《中国中古研究》,它是由美国的中国中古研究会(The Early Medieval China Group,Inc.)编辑出版的,至今已出版12期。这个学会是美国亚洲学会(the Association of Asian Studies,简称

收稿日期:2007-11-03

作者简介:程章灿(1963-),男,福建闽侯人,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及海外汉学的研究。

基金项目:南京大学国家985工程“汉语言文学与民族认同”创新基地项目成果。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

AAS)下面的分支机构,它成立于1986年,常设会址在佛罗里达大学(University of Florida),目前负责这个刊物日常工作的是陈纳德和陈香梅之女、六朝研究学者陈美丽(Cynthia L.Chennault)教授。这个学会虽然是以美国为基地,实际上它是面向整个欧美汉学界的。刊物上发表有关论文、书评,报道相关的研究信息。凡有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各个方面的研究,皆在其刊发范围之内;也兼发一些后汉、隋及初唐的研究论文。学会定期开会,学者定期聚集,相互交流,沟通信息。在这个刊物的网址(/ isd/locations/ssh/eastasian/wjnbc.htm)上,我们可以相当方便地了解国外尤其是欧美学者在魏晋南北朝研究方面的论著文献目录以及其他一些相关的学术信息。

为Early Medieval China题写中文刊名的是美籍华裔学者、匹兹堡大学教授王伊同(1914-)。作为老一辈魏晋南北朝史研究专家,早在20世纪40年代,王伊同就以金陵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出版的一部《五朝门第》而在魏晋南北朝史研究领域闻名遐迩。后来,他出国留学,在哈佛大学取得博士学位。他毕生从事魏晋南北朝研究,以历史为主,兼及文学,不仅写有关于阮籍《咏怀》诗、哀诔文等的文学论文,1984年还在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六朝文史名著《洛阳伽蓝记》的英译本。他是《剑桥中国史》南朝卷的撰稿人,也是美国汉学界魏晋南北朝史领域的权威学者之一。1988年,台湾艺文印书馆曾将其中英文论文结集出版,题为《王伊同论文集》。从此集的英文书名Where Literature and History Converge—— Selected Articles and Essays of Wang Yi-tung中,我们可以看到王伊同学术研究融汇文史的鲜明特色。

与王伊同同辈的美国学者、在六朝研究方面与王伊同齐名美国汉学界的是马瑞志(Richard B.Mather,1913-)。他一生专注于六朝文史的研究,出版了许多值得称道、至今仍常为人称引的论文,在六朝宗教文化与文学、永明文学尤其是沈约、王融、谢朓等人诗歌的研究中,堪称功力深湛。他特别关注佛教对六朝文学艺术的影响,他关于谢灵运诗歌与佛教风景、孙绰《游天台山赋》以及王巾《头陀寺碑文》的论文,都在学术界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但他最负盛名的研究成果却是英译本《世说新语》(Shi-Shuo Hsin-yu :A New Account of Tales of the World, University of Minnesoda, 1976)。此书不仅翻译了《世说新语》原文,还翻译了刘孝标注,洋洋洒洒,密行小字,达700多页,可以称为美国六朝文学研究的一部巨著。此外,近年关于《世说新语》最重要的成果,应数钱南秀所著《中古中国之精神与自我:〈世说新语〉及其遗产》(Spirit and Self in Medieval China:The Shih shuo hsin yu and its Legacy,夏威夷大学出版社,2001),该书不仅探讨了《世说新语》的叙述艺术和文化内涵,更追踪了《世说》体在后代及海外的诸多流裔,从而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丰富了《世说新语》作为世界文学与文化遗产的意义。

欧美汉学界特别注意中国经典名著的研究,译注是经典名著研究的第一步,传统上向来为学者重视。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主持柏克莱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汉学研究班的著名汉学家卜弼德(Peter Boodberg,1903-1972)曾经组织过一套《中国中古史译丛》(Chinese Dynastic Histories Translations),由加州大学出版社出版。其体例前为概述,正文有译有注,注即是研究,最后附录原文。这套丛书后来出版了十种,最有规模效应。其中包括陈世骧(1912-1971)译注《晋书・顾恺之传》、古德利奇(Chauncey S.Goodrich1920-)译注《周书・苏绰传》、卡洛尔(Thomas D. Carroll)译注《晋书・吐谷浑传》、米勒(Roy Andrew Miller,1924-)译注《周书・西域各国传》(《周书・异域传下》)、马瑞志译注《晋书・吕光传》、丁爱博(Albert V.Dien,1927- )译注《周书・宇文护传》、罗杰斯(Michael C.Rogers,1923-)《晋书・苻坚载记》等。这套《中国中古史译丛》所译注的都是正史中的传记,而译者大多是卜弼德的学生。在某种程度上,这种译注有点类似中国传统学术中的笺注体。经过这一套严格的学术训炼,这些译者后来大多成为活跃在美国汉学界第一线的知名学者。其中,丁爱博任教于斯坦福大学,马瑞志执教于明尼苏达大学,都成为在六朝文学研究领域卓然有成的学者。同时,耶鲁大学的傅汉思教授(Hans H.Frankel,1916-)还为自三国迄五代史传的西方译作编了一个很详细的目录,名为《中国中古史译文目录》(Catalogue of Translations from the Chinese Dynastic Histories for the Period 220-960)。

耶鲁大学可以是美国汉学界研究六朝文史的据点之一。傅汉思教授曾有论文研究乐府诗、《孔雀东南飞》及曹植诗,还有著作《中国诗选译随谈》(The Flowering Plum and the Palace Lady: Interpretations of Chinese Poetry,Yale University Press,1976)。此书对中国古代诗歌按其主题、风格与体裁进行分门别类,选择有代表性的名篇进行英译解读。此书现在已经成为英语世界了解中国古诗的重要著作之一,其中包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