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六朝文学三题

合集下载

汉魏六朝文学

汉魏六朝文学

汉魏六朝文学一、填空:1、大赋和小赋抒情赋骚体赋《吊屈原赋》与《鵩鸟赋》2、《七发》3、乐府诗集、十二4、阮籍和嵇康七贤5、陆云咏史6、谢灵运玄言诗二|名词解释1、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四人的作品,标志着大赋的内容、风格的成熟。

另说,汉赋四大家是司马相如、枚乘、贾谊、淮南小山的合称。

2、乐府——是自秦代以来朝廷设立的管理音乐机构,汉武帝时期大规模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后人统称为汉乐府。

后来乐府成为了一种诗歌体裁3、也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因其常用四字、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

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

4、志怪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形式之一,以记叙神异鬼怪故事传说为主体内容,产生和流行于魏晋南北朝,与当时社会宗教迷信和玄学风气以及佛教的传播有直接的关系。

志怪,就是记录怪异,三、1、2\《古诗十九首》一、多样化抒情方式二、比兴和写景三、精炼工整、朴素自然的语言四、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古诗十九首》的作者从乐府民歌汲取养料,滋养自己的创作。

他们有感而发,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决无虚情与矫饰,更无着意的雕琢,因此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

刘勰《文心雕龙·明诗》中就这样概括《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色:“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

”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意味无穷。

遣词用语非常浅近明白,“平平道出,且无用功字面,若秀才对朋友说家常话”,却涵咏不尽,意味无穷;2.质朴自然。

从情感说,《古诗十九首》感情纯真诚挚,没有矫揉造作;从艺术表现说,它的写境用语好像都是信手拈来,没有错采镂金式的加工,而是出水芙蓉般的自然诗境。

3.情景交融。

《古诗十九首》所描写的景物、情境与情思非常切合,往往通过或白描、或比兴、或象征等手法形成情景交融,浑然圆融的艺术境界;4.语言精练。

《古诗十九首》语言浅近自然,却又极为精炼准确。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试题集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试题集

两汉文学一、填空题:1、秦代唯一的作家是。

2、两汉时期,士大夫文坛上始终占主导地位的文学体裁是散文和。

3、西汉初期,为适应总结秦王朝灭亡教训的政治需要,文坛上最先兴起的文体是。

4、西汉初期政论散文成就最高的作家是。

5、西汉后期的政论散文比较价值的是桓宽的《》。

6、东汉前期的政论散文比较价值的是王充的《》。

7、东汉的政论散文除王充的《论衡》外,比较尖锐地批判现实的作品还有王符的《》和崔寔的《政论》、仲长统的《昌言》。

8、东汉晚期,最值得注意的是散文中出现了抒情散文这种新题材类型,有代表性的是的《与妻徐淑书》、《重报妻书》。

9、西汉初期贾谊的赋《》和《鵩鸟赋》可以视作从楚辞到汉赋形成的过渡之作。

10.枚乘的《______________》是标志汉大赋正式形成的作品。

11.西汉前期最著名的汉大赋作家是,他的代表作是《子虚赋》、《上林赋》。

12、东汉晚期的赋以抒情小赋为主,代表作家是和赵壹。

13、张衡的《》描写了退隐田园的乐趣,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次写田园题材的作品。

14、《史记》原名《》,东汉末期始被称为“史记”。

15.司马迁的《史记》由本纪、表、书、、列传五个部分构成。

16、东汉前期的《》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

17、“汉乐府民歌”是汉王朝音乐机构“”所采集的民间歌词的统称。

18、“汉乐府民歌”的叙事诗中,以《》和《陌上桑》艺术成就最高。

19.有姓名可考的文人五言诗中,艺术成就最高的是宋子侯的《董桥娆》和辛延年的《_________________》20、“古诗十九首”这个名称最早见于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的《》。

二、单项选择题:1、.贾谊的《过秦论》和《》是西汉政论散文的代表作。

(1)、论贵粟疏(2)、陈政事疏(3)、潜夫论2、鼌错的政论散文代表作是《》。

(1)、论贵粟疏(2)、陈政事疏(3)、潜夫论3、汉武帝时期的《》是一部以黄老道学为理论基础的资政著作,它构建了一个将自然、社会和人类精神包容在一起的庞大理论体系。

汉魏六朝文学

汉魏六朝文学

司马迁《史记》一、关于司马迁耕牧:河山之阳,与农夫牧童为伴,饱览山河,广闻史传,培养灵秀之气读书:史官家庭(父亲司马谈),孔安国《尚书》,董仲舒《春秋》,范围广,知人论世漫游:东南一带,感受各地民风习俗差异,拓阔视野,接触各阶层,加深历史理解出任:继任父职太史令,《太史公书》即《史记》遭刑:向武帝解释李陵战败投降事情原委而遭刑著史:发奋著书,历史总结(通史)与身世之叹(倾诉)结合,怨刺成分二、李陵之祸与《报任安书》中书令与北军护军使者通信:半公开的宣言*以“推贤进士”为线索,实则1.向任安、刘彻以及天下人解说他的生死观内心对死的渴望—史记的悲剧气氛悲剧英雄—生死的选择是为有意义的目标苟活2.向汉武帝宣告自己的胜利知识者人格尊严与非理性权威的对抗3.不能解救朋友的隐言生死“要之死日,是非乃定”;沉痛、屈辱、愤怨、自豪、自傲、自伤*贡献1.文学史上纯粹抒情散文从私人书信体中开始2.影响后世表达人生志向和感慨的名篇3.研究司马迁生平的重要资料三、《史记》1.结构体例《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纪传体: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一种史书体裁,始于司马迁。

通史:贯通古今的史书,史记从上古贯通到汉初)。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2.叙事艺术(1).勾连天人贯通古今的结构框架无比宏大的结构中包含着从根本上整体上探究和把握人类生存方式的意图(2).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叙事脉络本纪、世家等体例的运用,既尊重历史事实,又突显历史意义;人物传记的排列顺序,基本以时间为序,又兼顾人物与事件的内在联系,以类相从;《史记》的人物传记有分传有合传,在人物合传中,历史和逻辑的统一有时达到天衣无缝的程度,叙事手法非常高超(3).因果关系的探索和展示史学家素养:史学、史才、史德、史识、详因略果、因果关系探究:“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认为“物盛而衰,固其变也。

大一下古代文学史汉魏六朝赏析

大一下古代文学史汉魏六朝赏析

秦汉魏晋南北朝试题(赏析)默写并赏析汉乐府民歌《陌上桑》。

默写并赏析汉乐府民歌《十五从军征》。

默写并赏析古诗十九首之《行行重行行》。

默写并赏析古诗十九首之《涉江采芙蓉》。

默写并赏析古诗十九首之《迢迢牵牛星》。

默写并赏析曹操《蒿里行》。

默写并赏析曹操《短歌行》。

默写并赏析王粲七哀诗之《西京乱无象》。

默写并赏析曹植《白马篇》。

默写并赏析阮籍《咏怀诗》其一“夜中不能寐”。

默写并赏析潘岳《悼亡市》。

默写并赏析左思《咏史诗》之“弱冠弄柔翰”。

默写并赏析陶渊明《归园田居》之“少无适俗韵”。

默写并赏析陶渊明《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

默写并赏析陶渊明《饮酒》之“结庐在人境”。

默写并赏析谢灵运《登池上楼》。

默写并赏析谢脁《晚登三山还望京邑》默写并赏析南朝乐府民歌《西洲曲》赏析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展转不相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尽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意何如?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

赏析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必要之处需默写原文。

赏析《古诗十九首》之“西北有高楼”: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

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

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

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赏析《古诗十九首》之“庭中有奇树”: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贡,但感别经时赏析《古诗十九首》之“回车驾言迈”: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

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

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

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

赏析《古诗十九首》之“凛凛岁云暮”:凛凛岁云暮,蝼蛄夕鸣悲,凉风率已厉,游子寒无衣。

锦衾遗洛浦,同袍与我违。

汉魏六朝的诗歌与文学教学指导与同步训练

汉魏六朝的诗歌与文学教学指导与同步训练

汉魏六朝的诗歌与文学教学指导与同步训练一. 本周教学内容:汉魏六朝的诗歌与文学1. 两汉散文两汉散文中最先发展起来的是政论文。

西汉初年,战国时代诸子百家争鸣的余风犹存。

一些作家继承先秦诸子的优良传统,关心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面对现实,分析形势,勇于表示自己的政治见解和主张,使汉初政论文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

贾谊和晁错是这一时期政论文的代表作家。

他们的政论文作品或针砭时弊,分析社会实际存在的矛盾;或总结秦王朝短期覆亡的原因,借古喻今,都写得深切著明,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就文章风格而论,贾谊、晁错各有特点,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指出:贾、晁为文皆疏直激切,尽所欲言,贾谊有文采而比较疏阔,晁错则见识深远,他们的政论“皆为西汉鸿文,沾溉后人,其泽甚远”。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经学成为士人仕进的工具,而经学家的家法森严,章句烦琐,许多士人皓首穷经,日益脱离现实而不切实用。

西汉末年,谶纬之学兴起,东汉大盛,使空疏的经学又增加了神学色彩,一般士人也无不受到影响。

所有这一切,使一般政论文也蒙上了空疏神秘的经学雾障,迂腐板滞而缺少生气。

但少数作家能够冲破经学的束缚,继承贾谊、晁错的传统,对封建社会中日益尖锐的种种矛盾,统治阶级的腐化侈靡以及神学化的经学作了揭露和抨击。

在文章风格上因受到辞赋创作的影响,有趋于整饬、排比的特点,但思想内容则与辞赋相反,绝少对封建统治阶级的颂扬。

西汉宣帝时的桓宽根据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盐铁会议的文献,剪裁、组织而成的《盐铁论》,不仅保存了西汉中叶的经济思想史料,也对当时的社会面貌有具体生动的反映,其中对时政的批评,对社会不合理现象的揭露,对不切实际、迂腐经生的讽刺,都很深刻。

在形式上,《盐铁论》是汉赋主客问答形式的改造和变化,有创新意义。

东汉政论文较著名的有王符的《潜夫论》、崔□的《政论》和仲长统的《昌言》。

它们对东汉中叶以后的社会有不少深刻的揭露和尖锐的批评,文章结构严密,语言质朴,并常以历史故实和生动的比喻增强其论点的说服力。

《中国古代文学史》 汉魏六朝 唐代包含练习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 汉魏六朝 唐代包含练习题及答案

汉魏六朝文学试题部分:一、填空1.吕不韦门客集体撰写的《____________》成书于秦王政八年(前239),这部著作体系完整,广泛吸收诸子百家的观点,客观上反映了战国末年即将实现国家统一的历史趋势。

2.秦代唯一有作品流传下来的文人是(____________),他的《谏逐客书》铺陈排比,纵横议论,逻辑性强,富有文采。

3.记载秦始皇巡游封禅的刻石铭文多出自(____________)之手,除《琅邪台》铭文外,都是三句一韵的特殊诗体,质实雄壮,对后世碑铭文有影响。

4.文坛在经历了秦代和汉初的沉寂之后,到西汉(____________)时期作家群体再度生成,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生不已,人才辈出。

5.汉代的官学和私学都以讲授儒家经典(____________)为主,其中就有《诗经》这部文学作品。

6.西汉时期,解读(《》)是一种专门学问,例如武帝时的朱买臣、淮南王刘安都擅长此学,宣帝亦修武帝故事,深推重之。

7.汉宣帝时,宫中曾经用诵读奇文及自己作品的方法为宣帝的太子、亦即后来的元帝治病解闷的方法,这种精神疗法效果明显,不但太子得以康复,而且经他倡导在后宫形成了诵读()的风气。

8.诵读()在汉代是一种高雅的活动,是士人文化素养的标志。

9.因擅长文章辞赋而被录用的著名作家,武帝朝有司马相如、东方朔、枚皋,宣帝朝有王褒,成帝朝有()等。

10.自武帝起,许多高官显宦都参与其间,成为西汉朝廷一大雅事的是创作辞赋,由此形成了向天子()的制度。

11.汉初以招致文士闻名的诸侯王有吴王刘濞、梁孝王刘武、()。

12.西汉武、宣、元、成诸帝都是文学爱好者,其中()还有诗赋传世。

13.淮南王群臣不但著书立说,而且还是一个从事()创作的群体。

14.东汉后期,长期把持政权身居显位的(),大量招纳宾客,东汉许多著名作家都当过他们的幕僚。

15.“妄自菲薄”、“作奸犯科”出自(《》)。

16.“披坚执锐”、“破釜沉舟”、“作壁上观”、“沭猴而冠”出自《》。

汉魏六朝文学复习纲要

汉魏六朝文学复习纲要

汉魏六朝文学复习纲要一、文学常识:1、秦文学值得后人称道的有两部作品:《吕氏春秋》和《谏逐客书》。

《吕氏春秋》是秦统一以前,吕不韦召集门客集体编纂的。

全书由十二纪、八览、六论组成,共二十余万字。

《谏逐客书》是秦相李斯的代表作,是谏劝秦王取消错误的逐客令而要有气量容纳人才的一篇上书。

颇有战国纵横说辞之风。

鲁迅说:“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汉文学史纲要》)这是一篇趋向骈偶化的政论文。

前人曾追认它“是骈体初祖”(李兆洛《骈体文钞》)。

2、西汉政论文代表作家是贾谊、晁错。

贾谊代表作:《过秦论》《陈政事疏》《论积贮疏》。

晁错代表作《论贵粟疏》。

东汉政论散文代表作家王充,《论衡》是其代表作,体现了“疾虚妄”的创作宗旨。

与王充并称东汉政论散文三大家的是王符和仲长统。

3、西汉史传散文的代表作是《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以写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通史,全书由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组成,计130篇。

司马迁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为目的进行《史记》的创作。

东汉史传散文的代表作是班固的《汉书》,《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汉书》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苏武传》。

4、汉赋分为骚体赋、散体赋(汉大赋)和抒情小赋三类。

骚体赋如贾谊《鵩鸟赋》、董仲舒《士不遇赋》、司马迁《悲士不遇赋》。

汉代散体大赋是由隐语和战国散文演变而成的,多采用主客问答体形式,句式灵活,韵散相间。

汉赋四大家是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和张衡(四大家代表作)。

张衡既是散体大赋代表作家,也是东汉散体大赋向抒情小赋转变时期,抒情小赋的代表作家,代表作《归田赋》,它是现存东汉第一篇完整的抒情小赋。

5、汉代诗歌可分为民歌和文人诗歌,民歌以汉乐府诗最重要,文人诗歌以《古诗十九首》为代表。

采收乐府诗最完备的诗歌总集是《乐府诗集》,宋人郭茂倩编。

汉乐府诗主要保存在其中的郊庙歌辞、鼓吹曲辞、相和歌辞和杂歌谣辞中,而以相和歌辞数量最多。

汉乐府诗中成就最高的作品是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

魏晋南北朝文学试题

魏晋南北朝文学试题

魏晋南北朝文学试题一、填空题1、建安七子中年辈最长者为(),其创作“体气高妙,有过人者,”书信体散文写得最。

七子中文学成就最高者王粲,其代表作为(《》)二首。

2、(),谥魏文帝,有《魏文帝集》,其成就在诗歌上,价值最高的是现存最为完整的()《燕歌行》。

3、在汉魏六朝文学中,有两对文学兄妹的创作很有名,他(她)们分别是()、()与鲍照、鲍令晖。

4、曹丕,谥魏文帝,有(《》),其成就在诗歌上,价值最高的是现存最为完整的七言诗(《》)。

5、西晋文学家为一傅、一张、三张、两陆、两潘、一左。

其中成就最高的是潘岳、()和()。

6、汉魏六朝在文学史上有两对文学夫妇,分别为()、()与秦嘉、徐淑。

7、王羲之和谢安,两人的散文创作,应该说是各有其特点,前者世称王右军,有(《》),后者有书信体散文(《》)。

8、汉魏六朝在文学史上有两对文学夫妇,他(她)们分别为司马相如、卓文君与()、()。

7、建安七子年辈最长者为(),其创作“体气高妙,有过人者。

”书信体散文写得最好,代表作为《与曹公论盛孝章书》。

七子中文学成就最高者(),有《王粲集》,其代表作为《七哀诗》二首。

8、在中国诗歌史上,向来有魏代三祖之说,指的是魏武帝()、魏文帝()和明帝。

9、()和(),两人的散文,各有其特点,前者世称王右军,有《兰亭集序》,后者有书信体散文《与支遁书》。

10、()的《自悼赋》是一篇由女子所写的伤悼自己命运的赋。

其赋的前半部分叙进宫遭弃的过程,后半部抒写藏于自己内心的痛苦。

在文学史上开了自悼的先例,其后有左芬的《离思赋》,还有江采蘋的(《》)。

11、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家是阮籍和(),前者在诗歌方面的代表作为《咏怀诗》八十二首,后者代表作是散文名篇(《》)。

12、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不仅()写得好,其辞赋与散文也写得有特色,最为有名的是《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

13、南北朝时的北方文人,()创作了《水经注》,()创作了《洛阳伽蓝记》。

汉魏南北朝文学题库总汇

汉魏南北朝文学题库总汇

汉魏六朝文学史思考与练习提要一、单项选择题1.最先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小说分为志怪、志人两类的文人是A刘义庆 B 游国恩C鲁迅D刘熙载 E 袁行霈2.杜甫有“礼加徐孺子,诗接谢宣城”的诗句,其中“谢宣城”指的是A谢灵运 B 谢惠连 C 谢混D谢朓E谢道韫3.在下列作品中,作者为王符的一部著作是(A)《昌言》(B)《政论》(C)《潜夫论》(D)《论衡》4.下列作家,晚年认为辞赋是“童子雕虫篆刻”,又不能匡正时俗,于是愤而不作辞赋的作家是(A)王褒(B)司马相如(C)东方朔(D)扬雄5.李白有“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的诗句,其中“小谢”指的是A谢朓B谢灵运 C 谢惠连 D 谢混 E 谢道韫6.将王粲的《登楼赋》称之为“魏晋之赋首”的人是A朱熹B刘勰C钟荣 D 鲁迅 E 陆机7.“叶公好龙”这一成语,源于汉代刘向编写的A《列女传》B《列仙传》 C 《新序》D《说苑》E《淮南子》8.写有《洛神赋》、《登台赋》、《蝉赋》等佳作的文学家是A王粲 B 曹植 C 庾信D向秀E谢庄9.在下列著作中,保存乐府诗最完备的总集是(A)(宋)郭茂倩《乐府诗集》(B)(梁)沈约《宋书·乐志》(C)(梁)萧统《文选》(D)(陈)徐陵《玉台新咏》10.《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A)(梁)萧统《文选》(B)(宋)郭茂倩《乐府诗集》(C)(梁)沈约《宋书·乐志》(D)(陈)徐陵《玉台新咏》11.标志着中国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建立了完整的体系的专著是(A)(南朝·梁)钟嵘的《诗品》(B)(南朝·梁)刘勰的《文心雕龙》(C)(三国·魏)曹丕的《典论·论文》(D)(西晋)陆机的《文赋》12.在中国古典文献中,现存最早的文学总集是(A)(南朝·梁)萧统的《文选》(B)(三国·魏)曹丕的《典论·论文》(C)(南朝·梁)刘勰的《文心雕龙》(D)(南朝·陈)徐陵的《玉台新咏》13.在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一部作品(A)张华的《博物志》(B)干宝的《搜神记》(C)王嘉的《拾遗记》(D)颜之推的《冤魂志》14.给汉初文学发展以巨大推动力的人,当首推下列人物中的(A)梁孝王刘武(B)贾谊(C)枚乘(D)邹阳15.刘向所讲的“叶公好龙”的故事,载于他的(A)《列女传》(B)《新序》(C)《说苑》(D)《战国策叙录》16.下列作品中,从内容到形式都模仿乐府民歌《陌上桑》的文人五言诗是(A)宋子侯的《董娇饶》(B)辛延年的《羽林郎》(C)张衡的《同声歌》(D)秦嘉的《赠妇诗》17.阮籍的诗歌创作的主要体制是(A)四言诗(B)七言诗(C)五言诗(D)杂言诗18.南朝齐时,发现汉字的“平、上、去、入”等四种声调的人是(A)谢朓(B)沈约(C)周顒(D)王融19.提出“立身之道与文章异,立身先须谨重,文章且须放荡”理论的是(A)萧子良(B)萧纲(C)萧衍(D)萧统20.鲁迅在《魏晋风度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用“改造文章的祖师”一语称道的作家是(A)曹植(B)曹丕(C)曹操(D)孔融21.《干将莫邪》、《韩凭夫妇》、《董永》等,均出(A)干宝的《搜神记》(B)张华的《博物志》(C)王嘉的《拾遗记》(D)颜之推的《冤魂志》22.寓言“刻舟求剑”出自A《谏逐客书》 B 《论贵粟疏》 C 《过秦论》 D 《吕氏春秋·察今》23.在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假设的三个人物中,“为楚称”者是A子虚 B 乌有先生 C 亡是公 D 子虚和乌有先生24.扬雄四赋中不是针对汉成帝好猎、巡游而发的是A《甘泉赋》 B 《羽猎赋》 C 《长杨赋》 D 《河东赋》25.扬雄四赋中描绘宫殿之美兼有讽谏之意的是A《甘泉赋》 B 《羽猎赋》 C 《长杨赋》 D 《河东赋》26.开创了东汉京都赋范例的作品是A《论都赋》 B 《两都赋》 C 《二京赋》 D 《鲁灵光殿赋》27.《二京赋》中称颂长安繁盛富丽的人物是A西都宾 B 东都主人 C 安处先生 D 凭虚公子28.属于汉乐府民歌篇目的是A《今日良宴会》 B 《上山采蘼芜》 C 《涉江采芙蓉》D 《西北有高楼》29.“一字千金”源起于A《谏逐客书》 B 《论贵粟疏》 C 《过秦论》 D 《吕氏春秋》30.在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假设的三个人物中,“明天子之义”者是A子虚 B 乌有先生 C 亡是公 D 子虚和乌有先生31.北朝民歌中最为杰出的作品是A《敕勒歌》 B 《木兰诗》 C 《西洲曲》 D 《子夜四时歌》32.不属于“元嘉三大家”的作家是A鲍照 B 谢灵运 C 颜延之 D 江淹33.开创我国以“悼亡”为题悼念亡妻的诗人是A左思 B 陆机 C 潘岳 D 刘琨34.在嵇康的诗歌创作中,成就较高的体式是(A)四言诗(B)五言诗(C)七言诗(D)杂言诗35.在中国咏史诗的创作中,开创借咏史以咏怀新路的诗人是(A)左思(B)陆机(C)潘岳(D)刘琨36、鲍照有感于广陵(即扬州)历遭兵火而作的骈体赋(A)《芜城赋》(B)《哀江南赋》(C)《恨赋》(D)《别赋》37.与《孔雀东南飞》并称诗坛“双璧”的诗篇是A《陌上桑》 B 《木兰诗》 C 《西洲曲》 D 《羽林郎》38.力主“为文以气主”的人物是A刘勰 B 曹丕C锺嵘 D 萧纲39.由南入北的最著名的诗人是A鲍照 B 谢灵运 C 庾信 D 王褒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赋作,属于司马相如创作的有A《子虚赋》B《上林赋》C《大人赋》D《美人赋》E《长门赋》2.下列成语,源于《项羽本纪》的有A劳苦功高 B 沐猴而冠 C 秋毫无犯 D 破釜沉舟 E 四面楚歌3.下列作品,属于贾谊论说散文的有A《过秦论》 B 《陈政事疏》 C 《论积贮疏》 D 《论削藩疏》E《言兵事疏》4.不属于贾谊散文名篇有A《论贵粟疏》 B 《贤良对策》 C 《谏营昌陵疏》D 《治安策》E 《论积贮疏》5.下列作品,属于扬雄创作的有A《蜀都赋》 B 《甘泉赋》 C 《河东赋》 D 《校猎赋》 E 《长杨赋》6.钟嵘《诗品序》中说:“太康中,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勃尔俱兴。

古代文学考题(汉魏期间)

古代文学考题(汉魏期间)

9、 是汉代最为杰出的大赋作家,其代表作是《 》和《上林赋》。
10、在中国文学史上,文人最早进行五言诗创作的,一般都有认为是班固的《 》诗。
11、东汉著名的抒情小赋作家是 和 ,他们的代表作分别是《归田赋》和《刺世疾邪赋》。
12、东晋田园诗人 ,不仅田园诗写得好,其辞赋与散文也写得有特色,最为有名的是《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
作家是 和嵇康,前者在诗歌方面的代表
作为《咏怀诗》八十二首,后者代表作是散文名篇《 》。
27、西晋文学家为一傅、一张、三张、两陆、两潘、一左。其中成就最高的是潘岳、 和 。
28、陶渊明《饮酒》中富有哲理的诗句是:“问君何能尔, 。”
49、 的《 》以人物为中心来反映历史,创立了传记体史书的新样式;《 》则进一步强化了史传作品的文学性,是历史演义小说的滥觞。
50、《 》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的《 》是现存第一首最成熟的七言诗。
51、 是汉代文学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学样式,它是介于 和 之间的一种文体。
52、 的《 》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建立了完整的体系。
C.农事家常,怡然自适 D.儿女情多,风云气少
8、《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民歌中著名的抒情诗,这首诗抒写的是( )。
A.少女对情郎的无尽思念 B.游子对家乡的无尽思念
C.思妇对游子的无尽思念 D.儿女对父母的无尽思念
9、谢朓新诗的特点是( )。
A.质而实绮,癯而实腴 B.发唱惊挺,操调险急
5、汉代初期,骚体赋代表性的作品是贾谊所写的《 》和《 》。
6、 的创作代表着汉大赋的最高成就。
7、枚乘的《 》标志着汉大赋体制的正式形成; 的作品代表着汉大赋的最高成就;

汉魏六朝文学专题_四川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汉魏六朝文学专题_四川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汉魏六朝文学专题_四川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文选》“苏李诗”的作者是苏武和李陵。

答案:错误2.以下人物属于“竹林七贤”的是答案:山涛_刘伶_阮咸3.左思也是贾谧“二十四友”之一。

答案:正确4.以下诗句中,庾信所写的是答案:纤腰减束素,别泪损横波。

_秋风苏武别,寒水送荆轲。

_独下千行泪,开君万里书。

5.评论《世说新语》“虽不过丛残小语,而俱为人间言动,遂脱志怪之牢笼”的是答案:鲁迅6.以下对“小说”的阐释,出自《汉书·艺文志》的是答案: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

_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

_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荛狂夫之议也。

7.《汉书·艺文志》把小说家列于“诗赋略”。

答案:错误8.“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的作者是答案:曹丕9.说“诗至于宋,性情渐隐,声色大开”的是答案:沈德潜10.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此犹禽鹿少见驯育,则服从教制;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蹈汤火,虽饰以金镳,飨以佳肴,愈思长林而志在丰草也。

”的意思是答案:自己的本性难以改变11.被正史称“虽位望通显,常有乡关之思”的是答案:庾信12.以下论述中哪些是评论“古诗十九首”的?答案: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_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

_平平道出,且无用工字面,若秀才对朋友说家常话,略不作意。

13.以下哪些诗句的作者是曹植?答案: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

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_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利剣不在掌,结友何须多!_心悲动我神,弃置莫复陈。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14.以下诗人中属于“宫体”诗人的是答案:徐陵_徐摛_庾肩吾15.以下哪几项是六朝骈文的形式特点?答案:用典_调声_骈偶16.楚歌曾经是汉代的流行诗体。

答案:正确17.从汉武帝到东汉安帝的二百多年是汉大赋的鼎盛期。

答案:正确18.陶渊明的四言诗极为出色。

汉魏六朝文学试题(三)

汉魏六朝文学试题(三)

一、文学史名词解释(25分)汉赋四大家建安风骨三张二陆两潘一左骈文北朝三才子二、填空题(5分)1、《论衡》的作者是——。

2、文学史上的“元嘉三大家”是指——、——、——三位作家。

3、玄言诗的代表作家是——、——等人。

4、“落地为兄弟,——。

”(陶渊明《杂诗》)5、“——,世乱识忠良”(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三、词语解释(5分)1、修坂造云日,我马玄以黄。

(曹植《赠白马王彪》)造:2、辟倪两宫间,幸天下有变而欲有大功。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辟倪:3、今当涂之人,既不能昭练贤鄙,然又却于贵人之风指。

(王符《潜夫论》)练:4、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汉书·苏武传》)乳:5、其余六人老,归家,赐钱人十万,复终身。

(《汉书·苏武传》)复:四、简答题(40分)1、枚乘《七发》在汉赋发展史上有何地位?2、《孔雀东南飞》在叙事诗发展史上有何意义?3、南北朝民歌在内容和风格上有什么不同之处?4、王粲《登楼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五、论述题(25分)前人评价司马迁有“爱奇”倾向,请结合《史记》作品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要点及评分标准一、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25分):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

建安风骨:建安时期文学,深刻反映现实,表现建功立业的抱负,风格刚健清新。

三张二陆两潘一左:西晋作家张载、张协、张亢、陆机、陆云、潘岳、潘尼、左思。

骈文:一种讲究对偶、辞藻、用典、声律的文体,在南朝时达到兴盛。

北朝三才子:指北朝的三位作家:温子升、邢邵、魏收。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王充2、谢灵运、颜延之、鲍照(答对三个给1分,否则不给分)3、孙绰、许询4、何必骨肉亲5、时危见臣节(4、5填空有错别字不给分)三、词语解释(每题1分,共5分):1、到、到达。

2、窥视、斜眼看。

3、选择。

4、产子。

5、免除赋税徭役。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以七件事情启发太子,大肆铺陈,讲究文采,标志着汉大赋的成熟。

汉魏六朝文学题库11-2-10

汉魏六朝文学题库11-2-10

汉魏六朝文学题库11-
2-10
问题:
[问答题,简答题]汉代作家群体的持续生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问题:
[问答题,简答题]从《史记》的褒贬尺度看,它表现了哪些进步倾向?
问题:
[问答题,简答题]《史记》一书的体例是怎样的?(吉林快3 )
问题:
[问答题,简答题]在司马迁的生平中主要有哪几件与他的《史记》的写作有密切关系?
问题:
[问答题,简答题]《史记•项羽本纪》中“垓下之战”如何描写英雄末路的悲哀?
问题:
[问答题,简答题]举例说明《史记》强烈的抒情色彩。

问题:
[问答题,简答题]试分析《汉书•苏武传》的思想和艺术。

问题:
[问答题,简答题]简述《陌上桑》的思想和艺术成就。

汉魏六朝文学简答题

汉魏六朝文学简答题

汉魏六朝文学简答题简答题:1.xxxx唱和?汉高祖之兄子吴王刘濞,于文、景之际招致天下之娱游子弟枚乘、邹阳、严助等,后因吴王谋反又不听劝谏,他们就离开吴地而投奔梁孝王。

梁孝王待他们为上宾,司马相如也弃官前往梁国,宾主相得,过着诵读辞赋、文酒高会的生活,史称梁园唱和。

参加梁园唱和文人还有羊胜、路乔如、公孙诡、韩安国等。

2.《史记》的人物传记在剪裁和材料安排上有什么成就?第一,运用“互见法”,既使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鲜明突出,又揭示人物多侧面的性格特征,使之形象鲜明,血肉丰满。

第二,司马迁善于在同一篇传记中详略得当地安排材料,既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也写出其复杂性。

3.简述xx对xx的贡献。

第一,丧失了作者的真情实感。

第二,空间的极度排比。

第三,以直接、单纯的铺叙描绘为主要表现手法。

第四、遣词造句繁难僻涩。

4.钟嵘是如何评价曹植的诗歌的?如何理解?钟嵘称曹植诗为“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前者主要是指曹植的诗在思想内容上具有建安风骨的精神,前期作品充满为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后期满怀悲愤,总体表现出慷慨多气、主体情致充盈丰沛的特点,在建安一代中堪称代表;后者主要是指诗歌艺术形式上的美。

曹植的诗艺术手段多样,词采丰富赡丽又典雅流畅,注意字句精工,使用对仗,多用双声叠韵,讲究起调等等。

可以说,曹植诗所有的抒情性与艺术美,完成了从民歌向文人诗的转化。

5.骈文有什么特点?骈文是南北朝时期出现并流行的一种文体,具有裁对、隶事、敷藻、调声的特点。

裁对,即讲究对偶工整,就是用语法结构基本相同或相似、音节数目相同的一对句子,表达一个相对立或相对称的意思,句式上用四字句或六字句;隶事,即用典,表现典雅含蓄;敷藻,即讲究文采,显示作者的语言才华;调声,即注意语言的平仄协调,读起来有韵律美。

6.为什么说陶渊明的田园诗风格“平淡”?陶渊明的田园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开创了一种平淡自然的境界。

其成因来自诗人在诗中表现的平和心境和淡泊的人生旨趣,其表征则在于诗歌语言的质朴平易,以田园生活和田园风光为描写对象,意象的生活化、日常化,并在其境界中充分表现出田园生活的恬淡优美,其极致则臻于物我浑融的“无我之境”。

魏晋南北朝文学试题

魏晋南北朝文学试题

魏晋南北朝文学试题一、填空题1、建安七子中年辈最长者为(),其创作“体气高妙,有过人者,”书信体散文写得最。

七子中文学成就最高者王粲,其代表作为(《》)二首。

2、(),谥魏文帝,有《魏文帝集》,其成就在诗歌上,价值最高的是现存最为完整的()《燕歌行》。

3、在汉魏六朝文学中,有两对文学兄妹的创作很有名,他(她)们分别是()、()与鲍照、鲍令晖。

4、曹丕,谥魏文帝,有(《》),其成就在诗歌上,价值最高的是现存最为完整的七言诗(《》)。

5、西晋文学家为一傅、一张、三张、两陆、两潘、一左。

其中成就最高的是潘岳、()和()。

6、汉魏六朝在文学史上有两对文学夫妇,分别为()、()与秦嘉、徐淑。

7、王羲之和谢安,两人的散文创作,应该说是各有其特点,前者世称王右军,有(《》),后者有书信体散文(《》)。

8、汉魏六朝在文学史上有两对文学夫妇,他(她)们分别为司马相如、卓文君与()、()。

7、建安七子年辈最长者为(),其创作“体气高妙,有过人者。

”书信体散文写得最好,代表作为《与曹公论盛孝章书》。

七子中文学成就最高者(),有《王粲集》,其代表作为《七哀诗》二首。

8、在中国诗歌史上,向来有魏代三祖之说,指的是魏武帝()、魏文帝()和明帝。

9、()和(),两人的散文,各有其特点,前者世称王右军,有《兰亭集序》,后者有书信体散文《与支遁书》。

10、()的《自悼赋》是一篇由女子所写的伤悼自己命运的赋。

其赋的前半部分叙进宫遭弃的过程,后半部抒写藏于自己内心的痛苦。

在文学史上开了自悼的先例,其后有左芬的《离思赋》,还有江采蘋的(《》)。

11、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家是阮籍和(),前者在诗歌方面的代表作为《咏怀诗》八十二首,后者代表作是散文名篇(《》)。

12、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不仅()写得好,其辞赋与散文也写得有特色,最为有名的是《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

13、南北朝时的北方文人,()创作了《水经注》,()创作了《洛阳伽蓝记》。

汉魏六朝文学三题

汉魏六朝文学三题

汉魏六朝文学三题
何宗美
【期刊名称】《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4(026)001
【摘要】对"李广愤愧自杀,这是缺乏自知之明的表现"的观点提出异议,客观地揭示李广悲剧的原因;关于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问题,在"官俸说"、"五斗米道说"之后,提出"口粮说";对<诗品>将曹操列为下品的问题,发挥朱东润先生的观点,对他说提出商榷.
【总页数】7页(P1-7)
【作者】何宗美
【作者单位】唐山师范学院,中文系,河北,唐山,06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2
【相关文献】
1.拓展汉魏六朝文学研究的空间——刘跃进教授的汉魏六朝文学研究 [J], 柏俊才
2.奏议文的演进与汉魏六朝文学变迁 [J], 王勇
3.汉魏六朝文学述评 [J], 陈晓云
4.奏议文的演进与汉魏六朝文学变迁 [J], 屈海燕;
5.陈子昂散文对汉魏六朝文学的继承和发展 [J], 李进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6卷第1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1月 Vol. 26 No.1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Jan. 2004──────────收稿日期:2003-08-12作者简介:何宗美(1963-),男,湖南永兴人,唐山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文学与文化研究所所长,文学博士,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和教学,发表过专著《明末清初文人结社研究》等。

- 1 -✧文学研究✧汉魏六朝文学三题何宗美(唐山师范学院 中文系,河北 唐山 063000)摘 要:对“李广愤愧自杀,这是缺乏自知之明的表现”的观点提出异议,客观地揭示李广悲剧的原因;关于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问题,在“官俸说”、“五斗米道说”之后,提出“口粮说”;对《诗品》将曹操列为下品的问题,发挥朱东润先生的观点,对他说提出商榷。

关键词:李广;陶渊明;《诗品》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15(2004)01-0001-07一、李广悲剧原因辨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在其史传文学巨著《史记》中描绘的汉代“飞将军”李广的人生悲剧,千百年来一直让人获得一种震撼心灵的强大的审美力量,李广的艺术形象令人生发敬仰之情,成为我国文学史和文化史上千古不磨的人格美的典范。

应该说,对李广的悲剧及其原因、对其人格及其意义,无论是普通世人还是专门从事研究的学者,基本的认识理当是无大异的。

但事实亦不尽然。

《光明日报》曾发表一篇题为《李广的悲剧》的文章,此文否定李广杰出的军事才能,对李广的高尚人格也持贬斥态度。

作者竟然认为:“李广愤愧自杀,这是缺乏自知之明的表现;司马迁等人的鸣冤叫屈,则是失却理性态度的曲辞。

”并得出结论说:“李广的悲剧,不在于时运不济,而在于他自身弱点。

”[1]这种观点粗看起来,似有耳目一新之感,但事实上则是对司马迁《李将军列传》一文的误读,更是对汉代名将李广“飞将军”形象的曲解。

作者所持的不是一种对历史人物应有的客观公允的科学态度,得出的看法容易给人们造成认识上和审美上的误导。

因此,关于李广悲剧的原因有必要作进一步的探讨,具言之,至少有三点认识须加以澄清。

其一,“李广难封”的悲剧,其原因是否出在汉武帝不用无为而治的前朝将领和汉朝在战略方针上的转变呢?事实上,说汉武帝不用“对匈奴消极防御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将领”[1]李广,是说不过去的。

因为李广有20余年(公元前140年至公元前119年)军事生涯在武帝时期度过,在此期间,举凡大的军事行动几乎没有不用李广的。

例如,元光元年以李广为骁骑将军,屯云中;元光二年李广隶韩安国共将30万大军分五路匿马邑,欲击匈奴;其后四年又以李广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元狩二年,再以李广将四千骑出右北平,与张骞进击匈奴左贤王;尤其是元朔元年,在匈奴大举进犯、杀辽西太守、败韩安国将军的情况下,武帝首选的能抵挡匈奴进攻的将领不是别人,而是李广。

这足以说明,武帝对匈奴作战的战略方针虽有变化,但并没有因李广是前朝将领而轻视他。

李广历任文、景、武帝三朝将领,他的不赏功、不封侯并非起于武帝,其悲剧命运贯穿他的整个一生。

《李将军列传》中开头一段云:“(广)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而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2](卷一百九)此言细加咀嚼,意味深永。

它非但不能说明“无为而治”的文帝对李广的重用,而只能说明文帝不过把李广当作“冲陷折关,及格猛兽”的猛夫而已。

其二,历史上被誉为“飞将军”的李广是否只是一名“斗将”[1],而非真正具有大智大勇的大将之材呢?要回答这一问题,只须弄清两点:第一是“飞将军”的由来问题。

《史记》本传曰:“汉边郡李广、程不识皆为名将,然匈奴畏李广之略。

”又曰:“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第26卷第1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 - 2 -岁,不敢入右北平。

”[2]李广以其勇略使强悍的匈奴闻之丧胆,称之为“飞将军”,不敢与之交战。

这说明李广是否是“飞将军”,不是由今人主观而定的;视李广为一名“斗将”,完全悖于史实。

第二是这篇传记的材料取舍的特点问题。

粗读《李将军列传》一文,李广几次损兵折将,似乎让人怀疑起他的军事才能来。

但稍作分析,也就疑窦顿解了。

李广自己说“自汉击匈奴,而广未尝不在其中”,“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

[2]司马迁选择“上郡遭遇战”等四次战例,旨在描述李广骁勇善战、处惊不变的英雄本色,展示人物屡立奇功而遭遇坎坷、蒙受委屈的命运悲剧。

这里运用的是通常所说的围绕中心选择典型材料的艺术手法,即写四次“损兵折将”、化险为夷的战例,只是为了表现悲剧人物的需要,而绝不意味李广在与匈奴七十余战中都是吃败仗的。

否则,在汉之名将中,匈奴怎么唯独“畏李广之略”,乃至“避之数岁”不敢与之交战呢?试想,若李广仅是一位有勇无谋、“拙于战役和战略指挥”[1]的庸将,他的“难封”仅出在他自身的弱点,那么李广的悲剧还有什么深刻的历史意义呢?这种感召千古的悲剧现象不就完全失去了那种对怀才不遇、世道不公深表同情与不满的悲剧底蕴了吗?事实上,史学家司马迁笔下的李广,不仅“勇”的方面,尤其是“智”的方面,都突出地表现了他作为“汉之飞将军”的不朽风采;一篇传诵千古的《李将军列传》,正是因为主人公大智与大勇两方面互相映衬,才使其形象具有了扣动人心的艺术感染力。

例如,上郡遭遇战中,李广运用心理战术,巧妙迷惑敌人,转守为攻,不伤一兵一卒。

此正是兵法上所谓“避实而击虚”、“因敌而制胜”[3](卷中,《虚实》)的战略战术。

再如,右北平之战中,李广的四千骑兵遇上十倍于己的大敌时,他表现出的是沉着机智、胆识过人的大将风度。

还有,李广治军虽“无部伍行阵”,“不击刁斗以自卫”,[2]但他实已达到不以规矩而成方圆的治军境界,不能认为这是“把严格要求和关心士卒对立起来的做法”,由此斥之“违背了治军的基本原则”。

[1]当时的程不识将军称道李广的治军方法,匈奴尤其“畏李广之略”。

李广居守右北平时,匈奴竟然“避之数岁,不敢入”,这是不争的事实。

像这样一位能治军、能打仗、令士兵爱戴、使敌人闻之丧胆的人物,说其“根本没有表现出飞将军的风采”,[1]显然是难以持论的。

其三,李广愤而自杀,是否可以认为是他“缺乏自知之明的表现”[1]呢?其实,关于李广自杀的深层原因,只要仔细研读司马迁《李将军列传》一文,就会得出明确的答案:李广之死完全是大将军卫青一手造成的,汉武帝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这反映了汉朝高级将军的争权夺利、贪功自私,揭露了朝廷的赏罚不公、刻薄寡恩。

史载,李广死于元狩四年随卫青出击匈奴的战役后,战前武帝阴诫卫青,不让李广“当单于”;其原因,一以为李广年老,二以为李广“数奇”[2]即认为他命运不好。

从后一点看,足见最高统治者的荒唐可笑。

卫青压抑李广则早已有之,这次战役中二人的矛盾已经公开化。

作为此次出兵的主帅,卫青想独揽军功。

在捕获俘虏得知单于所居后,卫青亲率精兵追击,并取消李广前将军之职,将其部下并入右将军统领的军队,令其出东道。

东道迂回难行,水草少而不便大军屯行,后来李广迷路误期,其实是卫青早就策划好的。

当卫青的目的没有达到时,则又想把责任推到李广身上,这实已暴露他欲陷害李广的用心。

汉武帝与卫青上下一气,李广深知无公道可讨,“复对刀笔之吏”[2]定无济于事。

他引刀自颈,正是对朝廷不公、世道黑暗的抗争。

李广死后其子李敢被卫青之甥霍去病借机射杀,汉武帝竟“讳云鹿触杀之”,[2]更是统治者内部压抑、陷害李广及其家人的铁证。

当然,“李广难封”也有个性的因素,那就是司马迁所说的“讷口少言”,“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

[2]他憨厚诚信,不善说漂亮话,不能献媚讨乖,但这不是值得指责的缺点,相反恰体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2]的人格光彩。

鲁迅曾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4](P420)高度评价《史记》的伟大成就,《李将军列传》是突出体现这一成就的光辉杰作。

否定李广形象的崇高性,其实是对司马迁史学精神和《史记》不朽成就的某种怀疑,是对人们求真、求善、求美的进步价值观的倒置。

二、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臆释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历来传为佳话。

“五斗米”究竟指什么?迄今为止说法有二:(1)指微薄的官俸,借称小小的官职,这是较普遍的看法;(2)指“五斗米道”,学者逯钦立主此说。

但我以为这两种说法都值得进一步探讨,除此之外或有更恰当的解释。

先看第一种说法吧。

对此说尽管提出疑义者甚少,但推究起来并非没有可疑之处。

首先,依此去解释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话,不免叫人觉得陶渊明当时的口气中带有鄙视小小县令官职太低的牢骚,这就显然何宗美:汉魏六朝文学三题- 3 -经不起以下的追问:“不为五斗米折腰”即为“不愿为了做一个官俸低微的小小县令而向人折腰”,那么,是不是官俸更丰的高官厚禄,陶渊明就愿为之折腰了呢?牢骚出在嫌官职小,这决不是陶渊明。

依他的心性,是小官、大官都不屑做的。

再者,这种说法还与陶渊明自己的看法不相一致。

从陶渊明一些诗文的措词和情感倾向中,我们可以发现他一向没有轻视官职小的意思,相反,倒是多次流露出对所任之职的满意。

例如:《归去来兮辞序》:“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

”[5](卷五)《辛丑岁七日赴还江陵夜行涂口》:“投冠旋旧墟,不为好爵荣。

”[5](卷三)《戊申岁六月遇火》:“草庐寄穷巷,甘以辞华轩。

”[5](卷三)《咏贫士》:“好爵吾不萦,厚馈吾不酬。

”[5](卷四)《感士不遇赋》:“望轩唐而咏叹,甘贫贱以辞荣”、“既轩冕之非荣,岂緼袍之为耻。

”[5](卷五)诗文中反复用到“好爵”、“华轩”、“轩冕”等词来指称自己曾经任过的官职。

从措词看,肯定之义显而易见。

“辞华轩”、“辞荣”表明诗人不惜辞去尊荣的职位,体现不慕荣华的高洁情操。

应知道,舍弃“华轩”、“轩冕”、“好爵”而甘居贫贱,前后的生活和地位落差很大,一般人难以做到,而陶渊明做到了,陶渊明的不同凡俗恰在于此。

这样看来,把“五斗米”理解为微薄的官俸、低等的官职,跟诗人自己常说的“华轩”等语也就不一致了。

其实,陶渊明也有平常人的心理。

做官不论是物质利益还是个人地位都远非靠自食其力的农人可比,对此他有切身的体会。

因此,完全可以设想,陶渊明弃禄归耕前后的心理是存在矛盾的。

不理解这一点,不算是真正懂得陶渊明。

《晋书·陶潜传》记载,在出任彭泽县令之前,陶渊明曾“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

”做一个县令,一可以养家,二可以“足以为酒”,三可“以为三径之资”[6](卷九十四)。

比起在家做普通农人,地位的荣耀不说,就是物质的收入也是极诱人的。

传中还载,陶渊明晚年曾“令一门生二儿共舆之至州,而言笑赏适,不觉其有羡于华轩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