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六朝文学概述
汉魏六朝文学的典型特点
汉魏六朝文学的典型特点汉魏六朝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也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和鲜明的个性。
下面就来探讨一下汉魏六朝文学的典型特点。
一、文学思想的多元性汉魏六朝时期是一个思想多元、流派纷呈的时期。
自《庄子》、《墨子》以来,传统的思想体系受到了时代的考验和挑战,新的思想和流派不断涌现。
如永明诗派、琅琊派、书生派、纵横家、道家等,都集中反映了这一时期文学思想的多元性。
永明诗派的代表人物陶渊明,是汉末文学和文化的重要代表。
他在作品中展现了积极向上、追求自由和完美的人生态度。
琅琊派则以孔融、阮籍、边赤等人为代表,他们在文学上强调个性自由和艺术表现力度的探索。
而书生派则更多的反映了官僚文化和中庸之道。
纵横家是汉末兴起的一个思想流派,他们主张实用主义,认为忠于国家是最高的道德。
而道家思想则强调自然、无为而治的理念,营造出诗性与哲思并重的文学风貌。
二、现实情感中的审美趣味汉魏六朝文学探索了丰富的人文情感,反映了人的现实感受和生活情趣。
在这个时期,文学开始关注个人的感受和主体精神的抒发。
在这个时期的诗歌中,个人的感受对于诗歌的创作和表达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离骚》中,屈原借助自然景物的声色情感,表达了他的离愁别绪;而曹操的《短歌行》则借用了骆宾王的“解语花”和“暗香疏影里”等典故,反应了曹操的爱情缠绵和情感细腻。
同时,汉魏六朝文学中还体现出一种以现实情感为审美趣味的倾向。
比较经典的例子便是《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中的短篇故事汇集了六朝时期的人情世故,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的多方面评价,被誉为“文学中的经典人性”。
三、诗歌和散文的并行汉魏六朝文学中最具特色的是诗歌和散文的并行。
诗歌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乐府、琵琶、小令、《山水诗》和五言绝句等,透过诗歌的语言和韵律,反映出当时社会文化的多元和博大。
同时,在这一时期,散文逐渐从零散的日记、笔记等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
在散文方面,王勃的《滕王阁序》被誉为汉魏六朝散文的代表作之一。
《汉魏六朝文学史》中的文学流派与作品分析
汉魏六朝文学史:文学流派与作品分析引言《汉魏六朝文学史》是一部重要的中国文学研究著作,对于了解汉魏六朝时期的文学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一时期,众多文人墨客涌现,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文学流派和作品。
本文将从流派层面出发,对汉魏六朝时期的几个主要文学流派进行分析,并通过对代表性作品的阐述,揭示其中的内涵和特点。
一、乐府诗乐府诗是汉魏六朝时期最为重要和典型的一种文学形式。
它以音乐曲调为基础,结合了民间歌谣的元素,通常表达感情、咏史歌功、赞美神仙等内容。
《古诗十九首》中收录了不少优秀的乐府诗篇。
例如,《长歌行》是一首以豪放激昂的文字描绘三国演义中各英雄豪杰战斗场面的乐府诗;而《木兰辞》则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一个女子为家国忧虑的情感。
这些作品在形式上各有差异,但都以娓娓动听、凄美而又豪放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二、骈文骈文是汉魏六朝时期另一种重要的文学流派,它主要以典故引用和修辞的运用而著称。
这种文体注重对辞章结构和韵律节奏的安排,追求华丽而富有声韵感的效果。
《世说新语》是典型的骈文作品之一。
例如,《杂阿房宫赋》通过运用雄浑豪迈、宏大壮丽且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秦始皇视野开阔、遍观四方、统一九州的卓越才干;而《东坡志林》则运用了许多典故来表达作者对人生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等情感。
三、小说汉魏六朝时期出现了中国古代小说发展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志怪小说。
这类小说常常以神鬼、妖怪、仙佛等超自然现象为题材,充满了奇幻色彩。
其中,《搜神记》是一部集合了各种灵异故事的作品,通过精巧构思和细腻描写展现了作者对于人性和社会现象的独特见解。
四、文言文散文除了诗歌和小说外,汉魏六朝时期还出现了大量的文言散文。
这些散文多数是以议论性文字为主,内容广泛涉及政治、历史、哲学等方面。
其中,《世说新语》中所收录的陈寿的《三国志平话》被认为是伟大的文言散文之一,以其优良的文风和独到的观点得到了广泛赞誉。
结论汉魏六朝时期的文学流派和作品呈现出多样性与独特性。
汉魏六朝文学
司马迁《史记》一、关于司马迁耕牧:河山之阳,与农夫牧童为伴,饱览山河,广闻史传,培养灵秀之气读书:史官家庭(父亲司马谈),孔安国《尚书》,董仲舒《春秋》,范围广,知人论世漫游:东南一带,感受各地民风习俗差异,拓阔视野,接触各阶层,加深历史理解出任:继任父职太史令,《太史公书》即《史记》遭刑:向武帝解释李陵战败投降事情原委而遭刑著史:发奋著书,历史总结(通史)与身世之叹(倾诉)结合,怨刺成分二、李陵之祸与《报任安书》中书令与北军护军使者通信:半公开的宣言*以“推贤进士”为线索,实则1.向任安、刘彻以及天下人解说他的生死观内心对死的渴望—史记的悲剧气氛悲剧英雄—生死的选择是为有意义的目标苟活2.向汉武帝宣告自己的胜利知识者人格尊严与非理性权威的对抗3.不能解救朋友的隐言生死“要之死日,是非乃定”;沉痛、屈辱、愤怨、自豪、自傲、自伤*贡献1.文学史上纯粹抒情散文从私人书信体中开始2.影响后世表达人生志向和感慨的名篇3.研究司马迁生平的重要资料三、《史记》1.结构体例《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纪传体: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一种史书体裁,始于司马迁。
通史:贯通古今的史书,史记从上古贯通到汉初)。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2.叙事艺术(1).勾连天人贯通古今的结构框架无比宏大的结构中包含着从根本上整体上探究和把握人类生存方式的意图(2).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叙事脉络本纪、世家等体例的运用,既尊重历史事实,又突显历史意义;人物传记的排列顺序,基本以时间为序,又兼顾人物与事件的内在联系,以类相从;《史记》的人物传记有分传有合传,在人物合传中,历史和逻辑的统一有时达到天衣无缝的程度,叙事手法非常高超(3).因果关系的探索和展示史学家素养:史学、史才、史德、史识、详因略果、因果关系探究:“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认为“物盛而衰,固其变也。
汉魏六朝时期的诗歌流派与特点
汉魏六朝时期的诗歌流派与特点一、汉魏六朝时期概述汉魏六朝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发展阶段,这个时期持续了数百年,涵盖了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南朝宋、南朝於吴等多个王朝。
在此期间,文化交流和文人活动达到了巅峰,尤其是诗歌方面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
二、汉魏六朝诗歌流派1. 风雅乐府派风雅乐府派是汉魏六朝时期最早兴起的一种诗歌流派。
其中“风”指的是描述山水田园的诗歌作品,“雅”则是指写抒情感慨的作品,“乐府”则可以追溯到更早的周代音乐官署。
“风雅乐府”流派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个人情感来传达作者对世界的观察和思考。
2. 豪放派豪放派是汉魏六朝时期另一个非常重要的诗歌流派,主要强调个人豪情壮志和强烈的个性感受。
这种风格与儒家传统相反,更加自由奔放。
豪放派的代表作家有曹操、陆机等。
3. 神仙派神仙派诗歌作品多为描写仙境和寻求长生不老之道的作品。
这一流派主要是由一些道教信徒所创作,其中最著名的代表是建安七子之一谢灵运。
4. 士人派士人派则是六朝时期的文化精英所创造的一个流派,这些作家往往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并将自己在官场经历和社会观察融入到他们的诗歌当中。
王羲之、陶渊明是这一流派中最知名的代表。
三、汉魏六朝诗歌特点1.多样性:汉魏六朝时期诗歌流派繁多,包括了风雅乐府、豪放、神仙以及士人等各种不同风格和题材。
2.自由奔放:相对于前代的文学规范,汉魏六朝时期的诗歌更加自由奔放,注重表达个人情感和思想。
3.奇词异句:许多作家在创作中大胆使用奇特的辞藻和句子结构,以求表达深厚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效果。
4.抒发情感:从世俗到超凡脱俗,汉魏六朝时期的诗歌富有感情色彩,常常借助于自然景物来抒发作者内心的喜怒哀乐。
在这段历史时期,各种不同风格的诗歌流派相互交织、影响了后世文坛的发展。
巨大的创作活力使得汉魏六朝诗歌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独一无二的珍贵遗产。
第二章汉魏六朝文学
武八年,卒于东汉和帝永元四年,年61岁。班固 自幼聪敏,“九岁能属文,诵诗赋”,成年后博览 群书,“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著有《白虎 通德论》六卷,《汉书》一百二十卷,《集》十七 卷。 《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 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二十四史”之一。 《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 年(前206),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23),共二 百三十年的史事。《汉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 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 十卷,共八十万字。 《汉书》成书于汉和帝时期,前后历时近四十 年。班固世代为望族,家多藏书,父班彪为当世儒 学大家,“唯圣人之道然后尽心”,采集前史遗事,
康是晋武帝年号(280~289),这一时期经济呈 现上升局面,文学上出现了以“三张、二陆、两潘 、一左”为代表的作家群。太康文学呈现出对繁缛 、对仗等形式美的追求,逐渐丧失了建安文学的风 骨,但在语言运用上也有一些新的探索,尤其是左 思对门阀制度的抗议、抒发寒士不平之鸣的诗歌, 成为这一时期文学的富有光彩的亮点。 东晋文学起自晋室南渡(317),终于刘裕篡晋 (420)。自魏晋以来,在哲学思想领域所兴起的玄 学,至西晋时盛极一时。降及东晋,玄风仍盛而不 衰,加之佛学流行,玄佛合流,整个文坛为玄风所 笼罩。这种风气影响到文体,使得玄言诗占据文坛 长达百年之久,因此东晋除了玄言诗外,无可称道 者,唯晋末陶渊明的出现,才为东晋文坛带来了新 的气息而成为东晋文坛之异彩。 自刘宋起迄陈末,为南北朝时期。朝代更迭频
阳伽蓝记》、《水经注》等。南北方不同的文学 风貌,在对峙中交流,在交流中渐渐融合,至隋统 一而使得这种交流、融合大大加强,终而至唐朝时 形成了一种文质并焕的文学新局面。
第一节 史传文学
第一节 汉魏六朝文学概述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样式及代表作家 1. 建安文学 三曹: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 建安七子:孔融 、王粲 、陈琳、阮瑀 、刘 桢 、徐干、应瑒 女作家蔡琰:《悲愤诗》
2. 正始文学 竹林七贤 : 阮籍、嵇康、阮咸、山涛、向秀、刘伶、 王戎
3.陶渊明
4.谢灵运
1. 骚体赋 贾谊《吊屈原赋》、司马相如的《长 门赋》、司马迁的《悲士不遇赋》 2. 散体大赋 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 3. 抒情小赋 扬雄《酒赋》、张衡《归田赋》 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
(二)史传文学 史传的成就在汉代达到顶峰 司马迁 《史记》 班固《汉书》
二、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一节 汉魏六朝文学概述
视频导入:《魏晋南北朝服饰》 点击
一、两汉文学
汉代文学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从内容上看
从形式上看
(一)赋 赋的本意是铺陈直叙,是我国古代诗歌的 表现手法之一,到战国后期,它发展成为 一种独立的文体,内容侧重于状物叙事, 形式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不能入乐歌唱, 只适宜于朗读。 汉代的赋,可以分为骚体赋、散体大赋和 抒情小赋。
服务于政治教化的要求减弱了,文学 变成个人的行为,抒发个人的生活体验和 情感。
(一)文学创作的主题 1. 生死主题
“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 曹植的《游仙》、《升无行》、《仙人篇》
3. 隐逸主题 陶渊明描写隐逸生活和表现隐逸思想
汉魏六朝诗派名词解释
汉魏六朝诗派名词解释
汉魏六朝诗派是指中国历史上的一种文学流派,起源于汉朝末年,发展至魏国时期达到高峰。
该流派的主要特点是以曹操及其子曹丕、曹植等人的诗歌为代表,强调诗歌的抒情性和表达个人思想感情的重要性。
在六朝时期,该流派的诗歌创作达到了巅峰,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该流派的代表性诗人包括曹操的《观沧海》、曹丕的《燕歌行》、曹植的《七步诗》等。
这些诗人的诗歌以高超的技巧和深刻的思想内容著称,他们在诗歌中表达了自己的政治抱负、爱情、友情等情感,形成了独特的诗歌风格。
除了代表性诗人外,汉魏六朝诗派还涉及到许多其他重要的人物和事件,如曹操的“三绝”政策、曹丕的“文景之治”、曹植的文学批评等。
这些事件和人物都对汉魏六朝诗派的发展和影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汉魏六朝诗派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流派,其代表作品和影响不仅在诗歌领域,还在文学、文化、政治等多个领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汉魏六朝模拟文学
要点二
象征手法运用巧妙
汉魏六朝模拟文学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手法,通过对于自 然现象、物品、人物等方面的象征描写,表达出作者的 情感和思想。
05
汉魏六朝模拟文学的影响 与价值
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与启示
丰富文学形式
汉魏六朝模拟文学在当时是一种创新的文学形式,为后来的诗歌 、散文等文学形式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世说新语·品藻篇》 该篇记录了东汉末年至魏晋时期 名士的言行,展现了当时的社会 风貌和价值观念。
《庄子·逍遥游》 该篇讲述了如何达到心灵的自由 和解放,以及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
《论语·为政篇》 该篇以“为政以德”为核心思想 ,强调了道德、仁义的重要性, 以及君子的品格和行为规范。
模拟赋选读
该赋以浪漫主义手法描写了曹植与 洛神真挚的爱情,以及人神殊途的 无奈和悲哀。
精炼含蓄
汉魏六朝模拟文学的语言表达精炼含蓄,注重文字 的内在含义和深层次的表达,表现出文学的深度和 厚度。
文化内涵丰富
汉魏六朝模拟文学富含文化内涵,涉及历史 、哲学、宗教等多个领域,表现出当时文化 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叙事技巧的运用与表现
01
情节曲折离奇
02
人物形象鲜明
汉魏六朝模拟文学的情节设置曲折离 奇,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表现出当时 人们对于故事的热爱和追求。
01
推动文化创新
汉魏六朝模拟文学在当代得到了新的 发展和创新,与现代文化相结合,形 成了新的文化现象和艺术形式。
02
03
增强文化自信
汉魏六朝模拟文学的发展和传承,有 助于增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和认 同,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对个人创作与欣赏的价值
1 2 3
提高审美水平
汉魏六朝文学精神和艺术风格研究
汉魏六朝文学精神和艺术风格研究汉魏六朝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囊括了整个公元前206年到589年这一时间段的文学作品。
这段时期的文学作品鲜活生动,充满创意,作品风格也各具特色。
本文将对这段时期的文学精神和艺术风格进行探讨。
一、汉魏六朝文学的特点汉魏六朝时期的文学特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接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开放开明在南北朝之时,汉族文化不断接受外来文化的影响,丰富着自己的文化内涵。
在这段时间内,佛教文化进入中国,成为一种重要的思想流派,与儒家、道家并列,影响到了汉魏六朝时期的文学作品。
2.注重思想性和情感性汉魏六朝时期文学作品注重思想性和情感性,充满戏剧性,这些作品往往是由具有强烈主见的作家所写。
他们的作品反映了作者对人类社会现实的深刻洞悉,表达了对世界的好奇和向往。
3.风格多样,形式丰富汉魏六朝时期的文学作品,形式丰富多样,有诗、词、曲、赋、论等多种文学体裁,他们在形式上更加注重优美的语言和鲜明的形象。
这段时期的文学作品不仅仅是艺术,还具有社会背景、思想性质和历史性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在文学真正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之前,它始终与其他领域的文化工艺相融合。
二、汉魏六朝文学的代表作品汉魏六朝时期的文学作品充满了创意和想象力,精神奋发,为许多后来的文学作家们所借鉴和传承。
这些文学作品以其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为人称道。
1.《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南北朝时期的一部散文集,作者刘义庆。
该书以语录形式记载了历史上名人的言行,对国之兴衰起到了很大的影响。
这部书语言质朴,节奏自然,内容是彰显深刻的思想性的。
2.《小品文精选》《小品文精选》是唐朝文人刘义庵所著,《小品文》是指篇幅短小,表现对象广泛,内容充实的文体。
该书运用简短的语言,生动的形象,描绘出了一幅幅画面,为后人所借鉴。
3.《庄子精华选》《庄子精华选》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子的文集。
庄子的思想在汉魏六朝时期已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广泛的传播,被誉为中国哲学史上的浪漫主义哲学家,他的思想和风格影响了后世的文化。
汉魏六朝文选解
汉魏六朝文选解一、引言1.1 任务背景汉魏六朝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阶段,涌现出了众多杰出的文学作品。
这些作品不仅在当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后世的文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本文旨在通过对汉魏六朝文选的解析,探讨这一时期文学的特点、题材以及影响。
1.2 任务目的本文通过对汉魏六朝文选的解析,旨在全面了解这一时期文学作品的特点与意义,并通过对其题材的分析,探讨其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二、汉魏六朝文选概述2.1 定义与历史背景汉魏六朝文选是指从汉朝到南北朝时期(公元206年-589年)所选录的一系列文学作品。
这些文选包括了诗歌、散文、辞章等多种文学体裁,收录了当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2.2 文学特点汉魏六朝文选的作品风格多样,但总体上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儒家思想的影响:受到儒家经典的影响,文选中的作品普遍强调道德伦理、人情感慨,重视君臣之道、家庭和睦以及社会纪律。
2.道家和佛教的渗透:在这一时期的文选中,道家思想和佛教信仰也对文学创作产生了较大影响。
作品中常出现对超脱尘俗、追求精神境界的描写。
3.抒发个人情感:文选中的作品反映了作者对生活、人性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通过抒发个人情感来表达对世界的思索与抱负。
4.题材广泛: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不仅包括了田园诗、爱情诗等传统题材,还涉及了政治、社会、历史等方面的内容,展现了时代的特点。
三、汉魏六朝文选的题材与作品解析3.1 田园诗田园诗是汉魏六朝文选中的重要题材之一,它通过对农村生活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向往与赞美。
代表作品有《桃花源记》、《陶渊明集》等。
3.2 历史题材汉魏六朝时期经历了政治动荡和社会变革,因此许多文学作品涉及到历史题材,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态。
代表作品有《史记》、《战国策》等。
3.3 宫廷题材由于当时社会的政治中心在朝廷,因此宫廷题材在汉魏六朝文选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这类作品多以君主、贵族和宫廷生活为主题,描绘了宫廷的权谋和人事变迁。
汉魏六朝时期的文学风貌考察
汉魏六朝时期的文学风貌考察介绍汉魏六朝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涌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学作品和文化人物。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文学创作经历了明清两朝时期的风貌,同时也有一些独特的特点。
本文将对汉魏六朝时期的文学风貌进行考察,从文学作品的内容、文风、思想与价值观念等方面进行探讨。
文学作品的内容1. 诗歌汉魏六朝时期的诗歌,以乐府诗为主要代表。
乐府诗是一种以乐府音乐为伴奏的诗歌形式,主要描写了宫廷生活、战争、社会风貌等各个方面的题材。
这些诗歌往往具有优美动人的音韵和鲜明的节奏感,在表达感情和抒发思想方面具有独特的魅力。
2. 散文汉魏六朝时期的散文作品丰富多样,包括辞表、赋、记、志等各类散文形式。
这些作品在内容上涵盖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况。
同时,散文作品也以其清晰明了的文字表达和独特的叙事手法受到了读者的喜爱。
3. 戏曲汉魏六朝时期,戏曲开始兴起,并出现了一些著名的戏曲作品。
这些戏曲作品有的是以历史故事为主题,有的是以民间传说为基础,以其生动的表演和曲调吸引了众多观众。
同时,戏曲也成为了当时社会的一种娱乐方式,推动了中国戏曲文化的发展。
文学作品的文风汉魏六朝时期的文学作品以其独特的文风而闻名于世。
这种文风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也反映了作者的个人特点和时代背景。
1. 平实质朴的文风汉魏六朝时期的文学作品往往以平实质朴的文风为主,追求自然真实的表达方式。
这种文风经常运用白描写实的手法,力求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这样的文风使得作品更加贴近人民生活,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2. 博大精深的文风汉魏六朝时期的文学作品往往具有博大精深的文风,涵盖了丰富的知识和广泛的视野。
作者通过对历史、文化、哲学等方面的研究和思考,创作了一系列具有思想深度的作品。
这种文风不仅丰富了作品的内涵,也为读者提供了更多的思考空间。
3. 文人雅致的文风汉魏六朝时期的文学作品往往带有浓厚的文人气息,注重表达情感和追求艺术美。
汉魏六朝文学的特点及代表作品
汉魏六朝文学的特点及代表作品汉魏六朝文学的背景汉魏六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文化变迁较为显著的时期,从东汉末年到南北朝,历经了多次政治动荡和分裂。
这段时期的文学也受到了社会变革以及宫廷政治等方面的影响。
特点一:儒家传统的延续与发展汉魏六朝时期,儒家思想仍然是主导,因此文学作品中常涌现出对道德、人伦关系和社会秩序等问题的思考。
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颖的文体形式,如辞章、赋曲等。
特点二:佛教与道教在文学中的渗透随着佛教与道教在民间信仰中的兴起,它们也渐渐影响到了当时文学创作。
一些作品中融入了佛教和道教的元素,并对人生、宇宙等问题展开思考。
特点三:女子儿童题材逐渐增多尽管男性作者仍占主导地位,但汉魏六朝时期的文学作品中,女子和儿童题材逐渐增多。
这些作品常表现了女性在家庭与社会中的角色以及儿童成长经历等。
代表作品一:《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刘义庆所编纂的一部记录当时人物言行的笔记类文学作品。
该书反映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人士的为人处世、思想见解等,被视为了解汉魏六朝时期风貌和人情的重要资料。
代表作品二:《文选》《文选》是南北朝时期文学批评家董仲舒所编纂的一部诗文选集。
该书收录了当时众多杰出作家的优秀诗文,并对其进行点评和评论,形成了独特而有价值的艺术批评观点。
代表作品三:《尔雅》《尔雅》是东晋学者许慎所撰写的一部古代文字考证与释义工具书。
它系统整理了古代文字音韵、字义、用法等方面知识,并对各种事物进行详细解释,对后世文字研究和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综上所述,汉魏六朝时期的文学具有延续儒家传统、佛教与道教渗透以及女子儿童题材增多等特点。
《世说新语》、《文选》和《尔雅》等作品代表着当时汉魏六朝文学的发展和特色。
这些作品不仅具有历史价值,也对后世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专题汉魏六朝文学
魏诗的代表作品赏析
1
《长歌行》是魏诗中的代表作之一,以 豪放奔放的笔触描绘了壮丽的山河和英 勇的战士形象,表达了对国家民族的热 爱和对英雄的崇敬。
2
《短歌行》是另一首脍炙人口的魏诗, 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抒发了作者对人生的 感慨和思考,表达了对生命和时间的珍 视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
《归园田居》是魏诗中田园诗歌的代表 作之一,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田园 风光和农村生活,表达了对自然和生命 的热爱和对和谐社会的向往。
汉魏六朝小说的代表作品和影响
《搜神记》是汉魏六朝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它以志怪为主,记载了许多神仙鬼怪的传说 和故事,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信仰和文化。
《世说新语》则是六朝时期的代表作,它以 志人为主,记载了当时士人的言谈举止和生 活故事,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思 想感情。
汉魏六朝小说对后来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它们不仅为后来的唐传奇、明清小 说等文学体裁提供了创作灵感和素材,同时 也影响了后世的文学风格和表现手法。
汉魏六朝散文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汉魏六朝散文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每个阶段的风格 和特点都有所不同。汉代的散文作品以朴实自然为主, 魏晋时期的散文则逐渐走向华丽和繁复。到了南朝时期 ,骈文盛行,讲究对仗工整、音韵和谐,代表作品有《 洛阳伽蓝记》等。
汉魏六朝散文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每个阶段的风格 和特点都有所不同。汉代的散文作品以朴实自然为主, 魏晋时期的散文则逐渐走向华丽和繁复。到了南朝时期 ,骈文盛行,讲究对仗工整、音韵和谐,代表作品有《 洛阳伽蓝记》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3
汉魏六朝散文
汉魏六朝散文概述
汉魏六朝散文指的是中国历史上汉、魏、晋、宋、齐、梁、陈七个朝代的散文作品。这一时期的散文作品在文 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魏六朝的中国文学概论
汉魏六朝的中国文学概论awm由于秦始皇建国的指导思想是建立专制独裁的私天下,而秦朝的强盛、使用的不是‚儒家‛的‚王道‛治国理念,而是使用‚法家‛严刑峻法的‚霸道‛治国理念。
国家虽然强盛了,人民却苦极了;而且在意识形态领域、不是用‚儒家‛首先提高人民人文素质、规范人民言行的‚礼治‛,‚法家‛的严刑峻法虽然使人民暂时屈从于暴政,但‚法家‛的权谋手段却把大部分人民训练成了富有‚造反精神‛的‚刁民‛和‚豪民‛,和容易被鼓动的‚群氓‛——愚民和贱民。
“自己挖坑自己挑”,埋下了秦朝覆亡的祸根——陈涉、吴广的暴动,引发了全国民众的起义,最终颠覆了大秦帝国。
“楚汉相争”的结果是刘邦取得政权,建立中央集权的大汉帝国。
汉朝初年,实施了减低税赋、奖励垦殖,让老百姓休养生息的政策——“无为而治”。
所谓‚无为而治‛、并非不作为,而是不去任意打破事物的自然规律,让社会经济和生产按照自然规律自然的发展。
汉朝的第一任宰相萧何是这样做的,他的继任者曹参也这样做,使社会矛盾得以缓和,生产和经济得以恢复,人民群众得以安居乐业,继而出现“文景之治”。
后来,由于王莽簒夺政权后,不正当的施政措施使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的加剧,贫富差距的拉大,引发了‚绿林‛和‚赤眉‛的暴乱。
刘秀平定暴乱后建立了东汉帝国,但东汉帝国内部接连发生宦官和外戚争夺政权的斗争,黑暗的政治加剧了对民众的压迫和剥削,也削弱了东汉帝国的统治基础,东汉末年,爆发了邪教教主张角发起的“黄巾起义”这样的全国性暴乱,暴乱又引发全国性的群雄并起的兼并战争,东汉帝国从此瓦解而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后来,司马炎统一了天下,建立了西晋帝国,西晋初年,经济暂时的繁荣,不久。
统治集团内部的争权夺利、互相残杀,人民群众又在战争中流离失所;杂居于黄河流域的匈奴等民族的统治者也乘机而起,灭了西晋形成‚五胡十六国‛混乱的割据局面。
晋元司马睿建都建康(今南京)后,史称“东晋”。
东晋灭亡后,南方先后更换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史称“南朝”。
简述汉代文学的分期
简述汉代文学的分期1. 汉魏六朝文学;汉魏六朝文学是汉代文学分期的第一期,从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到公元220年汉末灭亡,持续了414年的时间。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以《汉书》、《史记》、《汉离骚》等为代表,主要表现出了史实文学的特点,以及抒发政治愤慨的离骚文学风格。
此外,还有一些诗歌、小说等文学作品,如《诗经》、《楚辞》、《梦溪笔谈》等,体现了当时的文学特色。
2. 汉末三国文学;汉末三国文学是汉代文学的第二次发展阶段,主要是指从西汉末年到东汉末年,以及随后的三国时期的文学创作。
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以记叙文为主,以史传体、论说文、书信、楔子等文体为辅。
著名的文学作品有《三国志》、《赤壁赋》、《滕王阁序》、《陈情表》等。
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受到社会政治变革的影响,更加注重叙事性和议论性,突出了政治观点和历史意义,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政治现状的反映。
3. 晋朝文学;晋朝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其文学风格以抒情为主,具有强烈的宗教和审美色彩。
晋朝文学的主要作家有陶渊明、苏轼、王安石等,他们的作品深受当时社会的影响,以及宗教和审美思想的影响。
主要作品有《桃花源记》、《论语》、《水经注》等。
晋朝文学的发展对中国文学史上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他们的作品被传阅至今,仍然被广泛阅读和赞赏。
4. 南北朝文学;南北朝文学是汉代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期,它指的是从公元386年到公元589年期间发生的文学活动。
这一时期的文学有许多新的特点,比如抒情诗的发展、议论文的出现以及许多新的文学形式的出现,比如史诗、诗经、小说等。
另外,这一时期的文学也表现出较强的宗教性,比如佛教文学和道教文学的出现。
这一时期的文学也有许多著名的作家,比如贾谊、陶渊明、柳宗元等。
5. 隋唐文学;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鼎盛时期,形成了完整的文学体系。
这一时期的文学受到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以唐诗为代表,表现出了浓郁的伦理情调,以及豪放的审美风格。
汉魏六朝文学概述
汉魏六朝文学概述汉魏六朝文学是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也是中国文学的发展之路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这个时期的文学产生于公元220年至589年的220年间,以汉、魏、晋、南北朝为主要代表。
汉魏六朝文学承袭了秦汉文学的基础,又在其基础上发展出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汉魏六朝文学的体裁更加多样化。
除了继承了汉代流行的诗、赋、曲、辞等体裁外,还出现了新的文学形式,比如散文、小说等。
其中,魏晋时期的散文特别发达,出现了许多重要作家如嵇康、阮籍、刘义庆、陆机等,他们的散文作品在内容和风格上都打破了传统的限制,注重真实感和个性表达,形成了一种新的审美趋势。
其次,汉魏六朝文学的风格多样化。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在风格上更加自由,创作技巧更加多样。
例如,赋体诗流行于东晋时期,以花间派为代表,注重音韵和形象的描绘,形成了优美华丽的风格。
而世说新语则是以短小精湛的形式展现人物形象和社会风貌,带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和观点。
这些不同的风格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此外,汉魏六朝文学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也非常深远。
南朝时期的文学家陶渊明被誉为“魏晋风骨,唐宋之祖”,他的作品不仅受到了当时的文人的推崇,也对后来的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同时,魏晋时期的辞章和演讲技巧为后来的演讲和辞章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这些都表明,汉魏六朝文学不仅是中国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也对后来的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结起来,汉魏六朝文学是中国文学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具有多样性和变化性的特点。
其体裁的多样化和风格的丰富多样,为中国文学发展的多元化奠定了基础。
同时,汉魏六朝文学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也非常深远,对中国文学的变革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汉魏六朝文选解
汉魏六朝文选解
汉魏六朝文选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它涵盖了从汉朝到南
北朝时期的文学作品。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不仅在数量上丰富,而且
在艺术价值上也非常高。
下面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汉魏六朝文选。
一、汉魏六朝文学特点
1. 以诗歌为主要表现形式,其中又以乐府诗最为突出。
2. 文学思想开放,多元化。
反映了社会变革和人民群众生活的多样性。
3. 文学作品注重情感、抒发个人体验和感受。
4. 文学作品风格多样化,有清新淡雅、豪放洒脱、雄健有力等不同风格。
5. 文学作品注重意境和意义的表达,有时借用神话传说或比喻手法来
表达思想。
二、代表性作家及其代表作
1. 汉代:班固《汉书》、司马迁《史记》、刘向《说苑》等。
2. 魏晋:曹操《观沧海》、陶渊明《桃花源记》等。
3. 六朝:陶潜《归去来兮辞》、谢灵运《青玉案·元夕》等。
三、文学成就
汉魏六朝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不仅在数量上丰富,而且在艺术价值上也非常高。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不仅反映了社会变
革和人民群众生活的多样性,而且注重情感、抒发个人体验和感受,
风格多样化,意境和意义表达深刻。
这些特点都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奠
定了基础,并对后来的文学作品产生了深远影响。
总之,汉魏六朝文选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在历史上
留下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
通过对这些作品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
地了解中国古代社会和人民群众的生活状况,并从中领悟到深刻的思
想启示。
汉魏六朝文学概述
汉魏六朝文学概述自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政权,到公元589年隋文帝杨坚完成南北统一,其间约800年,中国封建社会经历了由强大统一的中央集权到分裂对抗、地方割据的变化,文学也逐步摆脱了哲学、史学附庸的地位,开始独立地发展。
这一时期的前400年,特别是西汉时期,社会政治稳定、经济迅速发展,国力空前强大。
于是,规模宏大,铺陈扬厉,“润色鸿业”的辞赋创作,成为一时的风气。
同时,各种文体的散文和文人五言诗也渐次发展起来。
后400年中,陆续出现群雄逐鹿、王室内乱、异族入侵、南北对峙、争战不息的混乱局面。
社会的动荡、政治的黑暗、民生的艰难,对封建统治以及居于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形成了极大的冲击和破坏,人们开始摆脱经学的束缚,对宇宙和人生进行哲学的思考,对生命本质、个人感受、审美趣味更为关怀,于是文学的形式和技巧得到了更多的关注,文学进入了一个自觉的时代。
为了具体了解这一时期文学发展的脉络,我们分两部分来进行介绍。
一、两汉文学在两汉文学中,汉赋是最有代表性的文学样式。
它由楚辞演化而来,经过了骚体赋、汉大赋、抒情小赋等几个发展阶段。
早期汉赋的内容多以批判现实、抒发个人愤懑感情为主,形式上带有楚辞的句法特点,代表作有贾谊的《吊屈原赋》、《鵩鸟赋》等。
西汉中期,从枚乘的《七发》开始,赋的内容向“体物”的方向转变,主要描写京都、宫室、苑囿、畋猎等事物,形成辞藻华丽、想象丰富、专事铺陈、讲究排偶的宏篇巨制。
至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描述楚王云梦和天子上林游猎的盛况,使汉大赋的铺彩摛文达到了顶峰。
此后,跟进者络绎不绝。
如扬雄的《甘泉赋》、《羽猎赋》,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两京赋》等,都洋洋洒洒,蔚为壮观。
赋的作者可能意在讽喻,但实际上只能起到“劝百讽一”的效果。
东汉中期以后,虽然汉大赋创作仍然不衰,但开始出现了抒情小赋,张衡《思玄赋》、王粲《登楼赋》等就是优秀的代表。
西汉前期的散文,总体上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和实用性质,内容或是总结秦王朝覆灭的教训,或是为新王朝提供统治的良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魏六朝文学概述自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政权,到公元589年隋文帝杨坚完成南北统一,其间约800年,中国封建社会经历了由强大统一的中央集权到分裂对抗、地方割据的变化,文学也逐步摆脱了哲学、史学附庸的地位,开始独立地发展。
这一时期的前400年,特别是西汉时期,社会政治稳定、经济迅速发展,国力空前强大。
于是,规模宏大,铺陈扬厉,“润色鸿业”的辞赋创作,成为一时的风气。
同时,各种文体的散文和文人五言诗也渐次发展起来。
后400年中,陆续出现群雄逐鹿、王室内乱、异族入侵、南北对峙、争战不息的混乱局面。
社会的动荡、政治的黑暗、民生的艰难,对封建统治以及居于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形成了极大的冲击和破坏,人们开始摆脱经学的束缚,对宇宙和人生进行哲学的思考,对生命本质、个人感受、审美趣味更为关怀,于是文学的形式和技巧得到了更多的关注,文学进入了一个自觉的时代。
为了具体了解这一时期文学发展的脉络,我们分两部分来进行介绍。
一、两汉文学在两汉文学中,汉赋是最有代表性的文学样式。
它由楚辞演化而来,经过了骚体赋、汉大赋、抒情小赋等几个发展阶段。
早期汉赋的内容多以批判现实、抒发个人愤懑感情为主,形式上带有楚辞的句法特点,代表作有贾谊的《吊屈原赋》、《鵩鸟赋》等。
西汉中期,从枚乘的《七发》开始,赋的内容向“体物”的方向转变,主要描写京都、宫室、苑囿、畋猎等事物,形成辞藻华丽、想象丰富、专事铺陈、讲究排偶的宏篇巨制。
至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描述楚王云梦和天子上林游猎的盛况,使汉大赋的铺彩摛文达到了顶峰。
此后,跟进者络绎不绝。
如扬雄的《甘泉赋》、《羽猎赋》,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两京赋》等,都洋洋洒洒,蔚为壮观。
赋的作者可能意在讽喻,但实际上只能起到“劝百讽一”的效果。
东汉中期以后,虽然汉大赋创作仍然不衰,但开始出现了抒情小赋,张衡《思玄赋》、王粲《登楼赋》等就是优秀的代表。
西汉前期的散文,总体上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和实用性质,内容或是总结秦王朝覆灭的教训,或是为新王朝提供统治的良策。
如贾谊的《过秦论》、晁错的《论贵粟疏》等,政治眼光敏锐,论说缜密睿智,保持了战国纵横家雄恣辩丽的风格。
到了西汉中期,散文开始出现了追求对偶工整的趋向。
如桓宽的《盐铁论》,本是关于国家财政方针讨论会议的记录,也有很多对仗工整的偶句,这成了东汉散文的带有普遍性的特点,后来演化为六朝的骈文。
东汉后期散文多批评时政,期以补救,如王符的《潜夫论》等。
代表汉代散文最高成就的是司马迁的《史记》。
它以记人为经,叙事为纬,开纪传体史书体例的先河。
全书分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共130篇,规模宏大,结构严谨,完整地记述了汉武帝以前的中国历史,真实地反映了古代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的状况。
司马迁首次以人为本位来记载历史,表现出对人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的高度重视。
他对历史和社会具有独特的极其深刻的理解与认识,善于处理复杂的事件与宏大的场面,通过情节的发展与细节的刻画,塑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语言既精炼丰富,又准确传神,达到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
《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既是传记文学的典范,也对后世叙事散文和古典小说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两汉乐府诗是继《诗经》、《楚辞》之后我国诗歌史上的又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乐府是秦代建立的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主要任务是收集民歌,训练乐工,编制乐曲,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的扩充和发展。
乐府机构采集的民歌称为乐府诗或乐府。
两汉乐府诗主要来自民间,有着民间文学刚健清新的气息,关怀社会人生,贴近现实生活,叙事技巧娴熟,抒情直率大胆,语言质朴,句式以五言和杂言为主,反映了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和思想感情。
汉代乐府诗以叙事诗成就更为突出,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是古典诗歌中的瑰宝。
此后,“乐府古题”成为历代诗人反复创作的重要母题和形式,它“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与《诗经》一脉相承,更直接影响了后世的文人诗歌创作,成为唐代“新乐府”的源头。
东汉时期,文人五言诗逐渐孕育形成,东汉末年出现的《古诗十九首》,是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标志。
这组无名作家的作品,中心主题是咏唱对于生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感伤。
它以悲伤的基调,展示了闺怨、友情、相思、怀乡、游宦、行役、劝慰等多方面的生活内容。
它常融叙事、写景、抒情为一体,非常大胆地表现强烈的生命意识和个体意识,毫无矫饰地展示内心世界,语言质朴自然而又洗练概括,极富于艺术感染力。
此后,五言诗在相当长一段时期中成为文人诗歌创作的主要形式。
二、魏晋南北朝文学魏晋南北朝在文学史上是一个孕育、萌生、成长新趋势、新因素的时期,鲜活而富于创造力的文学冲动,使文坛出现一幕接一幕的新景观。
首先是“建安文学”。
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196—219),从文学史分期来说,建安文学则包括建安和曹魏的前期。
当时,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核心,“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为羽翼的邺下文人集团。
他们强调文学的社会价值,广泛从事创作活动,创作了许多个性化的作品,推动文学进入自觉的时代。
其中,以曹氏父子和王粲的文学成就最为突出。
他们继承了汉乐府的关怀现实的传统,以诗歌反映时代的动乱,表现自己高昂的政治理想,喟叹人生的短促和民众的苦难,个性强烈,情调深沉,充满着浓郁的悲剧气氛,形成了慷慨悲凉的时代风格,被称为“建安风骨”。
这被后世的诗人所景慕,成为他们反对淫靡柔弱诗风的一面旗帜。
曹魏后期文学,文学史上称之为“正始(齐王曹芳年号,240—248)文学”,其主要代表作家是“竹林七贤”中的阮籍和嵇康。
他们身处魏、晋易代,司马氏残酷屠杀异己的恐怖政治环境之中,理想破灭,危机四伏,诗歌风格便由悲凉慷慨的高扬,转化为兴旨遥深的“渊永”。
隐逸、玄言、游仙,开始成为诗歌的重要内容。
其中,阮籍80多首《咏怀诗》,用隐晦曲折的手法抒写内心深处无法解脱的孤独和苦闷,不乏对礼教的揭露,对政治重压的抗议,“虽志在刺讥,而文多隐避,百代之下,难以情测”(钟嵘《诗品》)。
嵇康为人孤高、任侠,反抗现实较阮籍激烈,散文比诗歌成就要高。
其《与山巨源绝交书》,精辟犀利,保持了建安文学的基本风格,成为这一阶段散文最突出的代表。
西晋太康(晋武帝年号,280—289)年间,社会出现了短暂的稳定和繁荣。
虽然门阀士族垄断文化,文学离现实生活越来越远,但仍呈现出热闹的局面。
出现了一批比较重要的作家,如傅玄、张华和“三张(张载、张协、张亢)、二陆(陆机、陆云)、两潘(潘岳、潘尼)、一左(左思)”等。
他们的诗作笔触细腻,描写繁复,词藻华缛,大量运用偶句,反映了文人诗歌向讲求技巧的方向发展的新趋势,为齐梁诗歌的格律化运动和唐代近体诗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这一时期的诗人中,曾作《三都赋》使“洛阳纸贵”的左思卓尔不群,8首《咏史诗》集中抒发了寒士的不平,对门阀制度提出了强烈的抗议,犹存建安风力,被后人誉为“千古绝唱”(胡应麟《诗薮》)。
东晋时期玄言诗泛滥,以诗说理,大多平淡寡味,只有郭璞的《游仙诗》抒写了仕途偃蹇、壮志难酬的苦闷,继承了《诗》、《骚》的比兴寄托的传统,和左思《咏史诗》异曲同工。
到超拔流俗的大诗人陶渊明出来,才给文坛带来了务实、冲淡的独特风情。
他曾做过短时间的县令、参军。
官场的污浊腐败使他毅然辞官归隐。
他安贫乐道,崇尚自然,并能把老庄哲学和日常生活结合起来,从中发掘出诗意,开创了田园诗这片崭新的天地。
他以最平淡朴实的语言,抒写率真自然的情感和怡然自得的心境,创造了前无古人的完美意境。
他的散文《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和《桃花源记》,同样反映了他的人生态度和社会理想,是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
由于他的作品和当时文坛的华丽文风相左,当时并不为人所重,死后,他的人格、他的思想、他的生活和他的作品的价值才逐渐显现出来,对后世文人思想和文学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南朝宋代最著名的诗人谢灵运、鲍照和颜延之并称为“永嘉(宋武帝年号,424—453)三大家”。
谢灵运是第一个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他注重字句锤炼,善于用富丽精工的语言描摹自然景物,但有时过分雕琢而流于晦涩。
鲍照出身贫寒,郁郁不得志。
他的诗歌“发唱惊挺,操调险急”(钟嵘《诗品》),对世家大族垄断政权表示了强烈不满,对下层人民遭受的压迫和剥削表示了极大同情。
他们进一步拓宽了诗歌题材。
谢灵运的诗作影响了南朝一代诗风。
鲍照的《行路难》等诗也为七言诗体开创了一个新的局面。
南齐永明(齐武帝年号,483—493)年间,沈约、王融、谢眺等人,把四声的发现应用到诗歌创作中来,形成了讲求格律和对偶的新体诗,称为“永明体”。
他们的追求虽然偏于艺术形式技巧,但同样为古典诗歌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没有永明体,就没有后代的近体诗,唐宋诗歌的成就也就不会那样辉煌。
其中的谢眺,继承了谢灵运山水诗清丽工致的特点,把写景和抒情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情景交融,形成了清新流丽的风格,是这一时期最杰出的诗人。
梁、陈两代,形成了一些以宫廷为中心的文人集团,作家众多,应酬唱和蔚为风气。
由于他们的生活圈子狭窄,诗歌内容相对贫乏,主要以咏物和女性描写作为题材,情调轻艳,风格柔靡,追求声律、对偶和词藻之美,成为文坛普遍的的风尚。
这类诗歌人们称之为“宫体”,这种风气一直延续到初唐。
受着诗歌讲求格律形式的影响,东汉以来散文骈偶化的倾向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骈四俪六的骈文和骈赋,对偶工整、音韵和谐、词藻华赡,大量用典,是它们最显著的特点。
其中虽然不乏名篇佳作,但发展到后来,骈文不但用于文学散文的创作,而且广泛用在表章奏议、碑志铭诔等日常应用文的写作之中,形成了畸形繁荣的局面。
南北的分裂对峙和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加大了地区间文风的差异。
由南入北的作家庾信,集南北文学之大成,将南方清丽的文学传统和北方雄浑的格调融合起来,创造出一批既秀丽细腻、又清新刚健的诗文。
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是一部阐释和补充《水经》的地理著作,它生动地描绘了祖国雄伟秀丽的山川,记载了很多饶有风趣的民歌民谣、历史事迹和神话传说,文笔优美,对后代山水游记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南北朝乐府民歌,也因为南北地域、民族、文化及心理的差异,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吴歌、西曲等南朝民歌大都是反映男女爱情的恋歌,语言清新,情致缠绵,风格明丽柔婉,北朝少数民族歌曲更接近社会现实生活,语言质朴,感情直率粗犷,风格刚健雄浑。
魏晋南北朝是古典小说萌芽的时期。
这时的小说观念和近代不同,还是指那些“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所造的不登大雅之堂的东西,主要保存在一些笔记类著作之中。
这类笔记可以分为志怪和志人两类。
晋代干宝的《搜神记》是志怪笔记的代表,除了宣扬鬼神迷信之外,保存了一些优秀的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如《干将》、《韩凭》、《吴王小女》、《李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