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计算

合集下载

燃气计费方法

燃气计费方法

燃气计费方法
燃气计费方法主要根据用户使用的燃气量来进行计费,一般有以下几种方式:
1.月度计费:按照每个月的燃气用量进行计费,通常以立方米为单位。

计费方式可以是阶梯计费,即按照不同的用气量区间收取不同的价格;也可以是统一计费,即每立方米燃气的价格相同。

2.季度计费:按照每个季度的燃气用量进行计费,通常以立方米为单位。

计费方式和月度计费类似。

3.预付费计费:用户在使用燃气之前需要提前购买燃气费用,然后将费用充值到预付费卡或者智能燃气表中,燃气的使用量和费用会实时扣除。

4.集中计费:适用于集中供暖等情况下,将整个楼栋或小区的燃气费用按照比例分摊到每个住户上。

以上是常见的燃气计费方法,不同地区和不同燃气公司可能会有一些差异和细微调整。

燃气基本性质计算公式

燃气基本性质计算公式

计算公式※公式分类→ 燃气基本性质|·华白数计算来源:《燃气燃烧与应用》2003-11-12公式说明:公式:参数说明:W——华白数,或称热负荷指数;H——燃气热值(KJ/Nm3),按照各国习惯,有些取用高热值,有些取用低热值;S——燃气相对密度(设空气的S=1)。

·含有氧气的混合气体爆炸极限来源:《燃气输配》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6-30 公式说明:公式:参数说明:L T——包含有空气的混合气体的整体爆炸极限(体积%);L nA——该混合气体的无空气基爆炸极限(体积%);y AiR——空气在该混合气体中的容积成分(%)。

·含有惰性气体的混合气体的爆炸极限来源:《燃气输配》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6-30公式说明:公式:参数说明:L——含有惰性气体的可燃气体的爆炸极限(体积%);L c——该燃气的可燃基(扣除了惰性气体含量后、重新调整计算出的各燃气容积成分)的爆炸极限值(体积%);y N——含有惰性气体的燃气中,惰性气体的容积成分(%)。

·只含有可燃气体的混来源:《燃气输配》中2003-6-30合气体的爆炸极限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公式说明:公式:参数说明:L——混合气体的爆炸(下上)限(体积%);L1、L2……L n——混合气体中各可燃气体的爆炸下(上)限(体积%);y1、y2……y n——混合气体中各可燃气体的容积成分(%)。

·液态碳氢化合物的容积膨胀来源:《燃气输配》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6-30 公式说明:公式:参数说明:(1)、对于单一液体v1——温度为t1(℃)的液体体积;v2——温度为t2(℃)的液体体积;β——t1至t2温度范围内的容积膨胀系数平均值。

(2)、对于混合液体v’11、v’2——温度为t1、t2时混合液体的体积;k1、k2……k n——温度为t1时混合液体各组分的容积成分;β1、β2……βn——各组分由t1至t2温度范围内容积膨胀系数平均值。

燃气设计计算书

燃气设计计算书

第一章燃气规模计算一、近期规模计算1.燃气小时计算流量的确定设计采用不均匀系数法计算燃气小时流量,适用于城镇燃气分配管道计算流量,对于整个城市管网的水力计算一般用此方法。

计算公式如下:Q h=(1/n)·Q a式中:Q h —燃气小时计算流量(m3/h);Q a —年燃气用量(m3/a);n —燃气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h);其值n=(365×24)/K m K d K hK m—月高峰系数。

计算月的日平均用气量和年的日平均用气量之比;K d—日高峰系数。

计算月中的日最大用气量和该月日平均用气量之比;K h—小时高峰系数。

计算月中最大用气量日的小时最大用气量和该日小时平均用气量之比;居民生活和商业用户用气的高峰系数,应根据该城镇各类用户燃气用量(或燃料用量)的变化情况,编制成月、日、小时用气负荷资料,经分析研究确定。

当缺乏用气量的实际统计资料时,结合当地具体情况,可按下列范围选用。

月高峰系数取1.1~1.3;日高峰系数取1.05~1.2;小时高峰系数取2.2~3.2。

本次计算取Q a=567.26万m³,K m=1.2,K d=1.1,K h=2.7。

经计算得n=(365×24)/(1.2×1.1×2.7)=2457.9,Q h=(1/2457.7)×567.26×104=2307.9m3/h2.高峰期日平均气量的确定考虑天然气取暖情况下,该地区高峰用气时间为11、12、1、2月,平峰用气时间为3~10月。

经比较分析确定12月份为用气量最大月份,占全年总用气量22.39%。

因此的高峰期日平均气量为:Q md=Q a×22.39%÷30=42337m³(气态)换算成液态天然气:Q md=42337÷600=70.6m³(液态)3.运输时间的确定初步设计天然气由北京运往常宁市,总里程为3600公里,根据相关规范,平均车速为60公里,每天行车时间为10小时。

城市燃气用量计算方法

城市燃气用量计算方法

城市燃气用量计算方法注:以下为各种用途天然气的测算公式,属经验值。

终端用户对燃气一个时段内的需用量以及用气量随时间的变化统称为燃气负荷。

在进行城镇燃气规划时,首先要确定燃气用气负荷,这是确定燃气气源、输配管网和设备通过能力的依据。

城镇燃气用气负荷主要取决于用户类型、数量及用气量指标。

用气负荷具有随机性、周期性等特征,应对燃气负荷进行科学的预测以在安全、可靠、经济的条件下满足城市用气的要求。

目前城市燃气的用气领域主要有居民用户、商业用户(含公共建筑用户)、工业企业用户、采暖空调用户、燃气汽车用户等。

计算城市燃气用量的目的,是确定城市燃气的总需要量,从而根据需要和可能性来确定城市燃气供应系统的规模。

1.供气原则供气原则不仅涉及国家及地方的能源与环保政策,而且与当地气源条件等具体情况有关。

因此,应该从提高热效率和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等方面综合考虑。

一般要根据燃气气源供应情况、输配系统设备利用率、燃气供应企业经济效益、燃气用户利益等方面的情况,分析并制定合理的供气原则。

城镇居民及商业用户是城镇燃气供应的基本用户。

在气源不够充足的情况下,一般应考虑优先供应这两类用户用气。

解决了这两类用户的用气问题,不但可以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能源利用率,还可减少城市交通运输量,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1)居民用户及商业用户的供气原则一般应优先满足城镇居民的炊事及生活热水用气,尽量满足与城镇居民配套建设的公共建筑用户(如托幼园所、学校、医院、食堂、旅馆等)的用气。

其他商业用户(如宾馆、饭店、科研院所、机关办公楼等)也应优先供应燃气。

(2)工业用户供气原则①采用人工燃气为城镇燃气气源对于工业用户,当采用人工燃气为城镇燃气气源时,一般按两种情况分别处理。

靠近城镇燃气管网,用气量不很大,但使用燃气后产品的产量及质量都会有很大提高的工业企业,可考虑由城镇管网供应燃气;合理发展高精尖工业和生产工艺必须使用燃气,且节能显著的中小型工业企业等。

燃气热排气量计算公式

燃气热排气量计算公式

燃气热排气量计算公式燃气热排气量是指燃气在燃烧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和排放的废气量。

燃气热排气量的计算对于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工业生产中,燃气热排气量的准确计算可以帮助企业合理安排生产计划,提高生产效率;在环境保护方面,燃气热排气量的准确计算可以帮助监测和控制大气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燃气热排气量的计算公式是一个基本的工程技术问题,它涉及到燃气的燃烧热值、热效率、燃气流量等多个因素。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种常用的燃气热排气量计算公式,希望对相关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研究人员有所帮助。

燃气热排气量的计算公式如下:Q = Q1 + Q2 + Q3。

其中,Q为燃气热排气量,单位为kJ/h;Q1为燃气的燃烧热值,单位为kJ/m³;Q2为燃气的燃烧热效率;Q3为燃气的流量,单位为m³/h。

在实际工程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燃气的燃烧热值、燃烧热效率和燃气流量。

燃气的燃烧热值是指单位体积燃气在完全燃烧时所释放的热量,通常由燃气的供应商提供。

燃气的燃烧热效率是指燃气在燃烧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与燃气的燃烧热值之比,通常由燃气燃烧设备的技术参数确定。

燃气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燃气的流动量,通常由流量计测量得出。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上述公式,结合具体的工程参数,来计算燃气热排气量。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实际案例来说明燃气热排气量的计算方法。

假设某工厂使用天然气作为燃料,其燃烧热值为8500kJ/m³,燃烧热效率为85%,燃气流量为1000m³/h。

根据上述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得出该工厂的燃气热排气量为:Q = 8500 0.85 1000 = 7225000kJ/h。

通过上述计算,我们可以得出该工厂每小时的燃气热排气量为7225000kJ。

这个结果对于工厂的生产计划和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

工厂可以根据这个数据来合理安排生产计划,提高生产效率;环保部门可以根据这个数据来监测和控制工厂的大气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燃气费率怎么计算公式

燃气费率怎么计算公式

燃气费率怎么计算公式燃气费率是指用于计算燃气费用的一种费率。

燃气费率的计算公式通常由燃气公司根据当地的燃气价格、用气量和其他相关因素确定。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燃气费率的计算公式,以及一些影响燃气费率的因素。

燃气费率的计算公式通常包括基本费用和用气量费用。

基本费用是指用户每月需要支付的固定费用,用气量费用是指用户根据实际用气量而支付的费用。

燃气费率的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燃气费用 = 基本费用 + 用气量 x 单价。

其中,基本费用是一个固定值,用气量是用户实际用气量,单价是燃气的价格。

燃气费率的计算公式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调整。

例如,如果燃气公司采用阶梯价格制度,那么用气量费用的计算公式可能会有所不同。

阶梯价格制度是指根据用户的用气量来确定不同的价格,通常用气量越大,单价越低。

在这种情况下,燃气费用的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燃气费用 = 基本费用 + (用气量 x 单价1) + (用气量 x 单价2) + ...其中,单价1、单价2等表示不同阶梯的价格,用户根据自己的用气量来确定实际支付的费用。

除了基本费用和用气量费用,燃气费率的计算公式还可能包括其他费用,比如燃气公司的服务费、管道费等。

这些费用通常也会计入到燃气费用中,用户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费用计算公式。

影响燃气费率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包括燃气价格、用气量、燃气公司的政策等。

燃气价格是影响燃气费率的主要因素之一,燃气价格的变动会直接影响到用户的燃气费用。

用气量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通常来说,用气量越大,燃气费用就越高。

此外,燃气公司的政策也会对燃气费率产生影响,比如采用不同的价格制度、调整基本费用等。

总的来说,燃气费率的计算公式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计算过程,需要考虑到多种因素。

用户在计算燃气费用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费用计算公式,以便准确地计算出自己的燃气费用。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燃气费率的计算公式,从而更好地控制自己的燃气费用。

燃气计算

燃气计算

1 ,压力根据工程热力学原理,临界压力Pc与进口压力P1(绝压)的比值称为临界压力比pβ,即β=Pc/P1从此式可看出气体的临界压力比β只与气体的比热比n有关,气体的比热比可看作为一常数,不同类型气体的n值如下:对单原子气体,取n=1.67,则β=0.487,即Pc=0.487P1;对双原子气体,取n=1.40,则β=0.528,即Pc=0.528P1;对多原子气体,取n=1.30,则β=0.546,即Pc=0.546P1;故对于空气(双原子气体)Pc=0.528P1,对于燃气(多原子气体),Pc=O.546P1。

燃气放散时出口截面处的压力为P2,外界压力为Po=O.1MPa,高、中压放散压力比较高,此状态下外界压力Po<Pc,此时出口截面处的压力P2=Pc不变。

2 出口流速高、中压燃气管道放散时出口流速为临界流速,根据工程热力学计算公式,临界流速为:n—绝热指数,对于多原子气体,n取1.30R—气体常数,R=Ro/M,M为分子量对于空气R=287,天然气R=519.6J/kmo1.kT1—进口气体温度,K根据上式可知放散过程下的出口流速仅与气体的种类、进口气体温度及气体的绝热指数有关,与放散管截面积无关。

3 最大质量流量燃气管道放散时,管道内压力逐渐降低,质量流量亦逐渐减少,刚开始瞬间为最大质量流量,其计算公式为:n——绝热指数,对于多原子气体,n取1.30R——气体常数,R二R。

/M,M为分子量对于空气R=287,天然气R=519.6,J/km01.kT1——气体绝对温度,Kf——放散管截面积,m2Z——压缩系数,取Z=1根据上式可知此高、中压放散时气体的最大质量流量与气体的种类、进口气体温度、放散前气体绝对压力、放散管截面积及气体的绝热指数有关。

例1:天然气管道内压力为P1=2.0Mpa,温度为tl=293K,管道内燃气流速C1为20m/s,放散管径为D108×5,试计算放散开始时出口截面气流速度和最大质量流量?解:因燃气流速C1<50m/s,可按Cl=0处理。

燃气设计计算

燃气设计计算

天然气的容积成分为:CH4为88.7%;C2H6为5.3%;C3H8为3.2%;C4H10为0.8%;CO2为0.7%;N2为1.3%。

工业用气指标为200 m3/(公顷.d)仓储、物流指标为40m3/(公顷.d)1、混合燃气的物理化学参数计算(1)天然气的平均分子量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M=(y1*Mi+y2*M2+……yn*Mn)/100其中的y均代表成分的容积成分,M代表各气体的单一分子量。

天然气的平均分子量为M=(61*88.7+30*5.3+44*3.2+58*0.8+44*0.7+28*1.3)/100=18.326 (2)、天然气的平均密度查教材第4页的表1-2和1-3可知,CH4、C2H6、C3H8、C4H10、CO2、N2的密度(kg/m3)分别为0.7174、1.3553、2.0102、2.7030、1.9771、1.2504。

混合气体的平均密度为ρ=(∑y i*ρi)/100=(0.7174*88.7+1.3553*5.3+2.0102*3.2+2.7030*0.8+1.9771*0.7+1.2504*1.3)/100=0.8242 kg/m3(3)、混合气体的动力黏度混合气体的动力黏度μ=(g1+g2+……gn)/(g1/μ1+g2/μ2+…+gn/μn)混合气体的动力密度υ=μ/ρgn———各组分的质量成分μn——各组分在0℃时的动力黏度。

查教材第4页的表1-2和1-3可知,CH4、C2H6、C3H8、C4H10、CO2、N2的动力黏度(10-6pa)分别为10.393、8.600、7.502、6.835、14.023、16.671。

混合气体的平均密度为ρ=(∑yi*M)/100=18.326 kg/m3先将容积成分根据gi =100*yi*Mi/(∑yi*Mi)换算为质量成分。

∑yi *Mi=1832.6,则各组分的质量成分分别为:gCH4=16*88.7*100/1832.6=77.44gC2H6=30*5.3*100/1832.6=8.68gC3H8=44*3.2*100/1832.6=7.68gC4H10=58*0.8*100/1832.6=2.53gCO2=44*0.7*100/1832.6=1.68gN2=28*1.3*100/1832.6=1.99则混合气体的动力黏度为μ=(g1+g2+……g n)/(g1/μ1+g2/μ2+…+g n/μn)=100*10-6/(77.44/10.393+8.68/8.6+7.68/7.502+2.53/6.835+1.68/14.023+1.99/16.671)=9.907*10-6Pa.s则天然气的运动黏度为υ=μ/ρ=9.907*10-6/18.326=0.54*10-6 m2/s(4)、混合气体的低热值混合气体的低热值按下式计算: Hl =∑(yi*Hli)/100Hl——混合气体的低热值;yi——各单一气体容积成分(%);Hli——各燃气组分的低热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白数计算来源:《燃气燃烧与应用》2003-11-12 公式说明:
公式:
参数说明:W——华白数,或称热负荷指数;
H——燃气热值(KJ/Nm3),按照各国习惯,有些取用高热值,有些取用低热值;
S——燃气相对密度(设空气的S=1)。

·含有氧气的混合气体爆炸极限来源:《燃气输配》中国建筑工业出
版社
2003-6-30
公式说明:
公式:
参数说明:L T——包含有空气的混合气体的整体爆炸极限(体积%);L nA——该混合气体的无空气基爆炸极限(体积%);
y AiR——空气在该混合气体中的容积成分(%)。

·含有惰性气体的混合气体的爆
炸极限
来源:《燃气输配》中国建筑工业出
版社
2003-6-30
公式说明:
公式:
参数说明:L——含有惰性气体的可燃气体的爆炸极限(体积%);
L c——该燃气的可燃基(扣除了惰性气体含量后、重新调整计算出的各燃气容积成分)的爆炸极限值(体积%);
y N——含有惰性气体的燃气中,惰性气体的容积成分(%)。

·只含有可燃气体的混合气体的
爆炸极限
来源:《燃气输配》中国建筑工业出
版社
2003-6-30
公式说明:
公式:
参数说明:L——混合气体的爆炸(下上)限(体积%);
L1、L2……L n——混合气体中各可燃气体的爆炸下(上)限(体积%);y1、y2……y n——混合气体中各可燃气体的容积成分(%)。

·液态碳氢化合物的容积膨胀来源:《燃气输配》中国建筑工业出
版社
2003-6-30
公式说明:
公式:
参数说明:(1)、对于单一液体 v1——温度为t1(℃)的液体体积;
v2——温度为t2(℃)的液体体积;
β——t1至t2温度范围内的容积膨胀系数平均值。

(2)、对于混合液体v’11、v’2——温度为t1、t2时混合液体的体积;
k1、k2……k n——温度为t1时混合液体各组分的容积成分;
β1、β2……βn——各组分由t1至t2温度范围内容积膨胀系数平均值。

·液化石油气的气相和液相组成
之间的换算
来源:《燃气输配》中国建筑工业出
版社
2003-6-30
公式说明:
公式:
参数说明:(1)、已知液相分子组成,需确定气相组成时(2)、已知气相分子组成,需确定液相组成时P’i——混合液体任一组分饱和蒸气压;
P——混合液体的蒸气压;
y i——该组分在气相中的分子成分(等于容积成分);
x i——该组分在液相中的分子成分。

·相平衡常数来源:《燃气输配》中国建筑工业出
版社
2003-6-30
公式说明:
公式:
参数说明:K i——相平衡常数;
P’i——混合液体任一组分饱和蒸气压;
P——混合液体的蒸气压;
y i——该组分在气相中的分子成分(等于容积成分);x i——该组分在液相中的分子成分。

·湿燃气密度来源:《燃气输配》中国建筑工业出
版社
2003-6-30
公式说明:
公式:
参数说明:ρw——湿燃气密度(kg/Nm3); ρ——干燃气密度(kg/ Nm3);
d——水蒸气含量(kg/ Nm3干燃气);
0.833——水蒸气密度(kg/ Nm3)。

·混合气体的相对密度来源:《燃气输配》中国建筑工业出
版社
2003-6-30
公式说明:
公式:
参数说明:ρ——混合气体平均密度(Kg/Nm3); V M——混合气体平均摩尔容积(Nm3/kmol); S——混合气体相对密度(空气为1);
1.293——标准状态下空气的密度(kg/Nm3)。

·混合气体的平均密度来源:《燃气输配》中国建筑工业出
版社
2003-6-30
公式说明:
公式:
参数说明:V M——混合气体平均摩尔容积(Nm3/kmol)。

·干度来源:《燃气输配》中国建筑工业出
版社
2003-6-29
公式说明:
公式:
参数说明:
·混合液体的蒸气压来源:《燃气输配》中国建筑工业出
版社
2003-6-29
公式说明:
公式:
参数说明:P——混合液体的蒸气压;P i——混合液体任一组分的蒸气分压;x i——混合液体中该组分的分子成分;P’i——该纯组分在同温度下的蒸气压。

·混合气体和混合液体的运动黏

来源:《燃气输配》中国建筑工业出
版社
2003-6-29
公式说明:
公式:
参数说明:ⅴ——混合气体和混合液体的运动黏度(m2/s);μ——相应的动力黏度(Pa/s);
ρ——混合气体和混合液体的密度(kg/m3)。

·混合液体的动力黏度来源:《燃气输配》中国建筑工业出
版社
2003-6-29
公式说明:
公式:
参数说明:x n分别代表各组分的分子成分;μn分别代表各组分的动力黏度(Pa/s); μ代表混合液体的动力黏度(Pa/s)。

·t(℃)时混合气体的动力黏度来源:《燃气输配》中国建筑工业出
版社
2003-6-29
公式说明:
公式:
参数说明:T——混合气体的热力学温度(K);
C——混合气体的无因次实验系数,可用混合法则求得。

·混合气体在0℃时的运动黏度来源:《燃气输配》中国建筑工业出
版社
2003-6-29
公式说明:
公式:
参数说明:g1,g2…g n——各组分的质量成分;
μ1、μ2、……μn——相应各组分在0℃的动力黏度(Pa/s)。

·对比压力来源:《燃气输配〉中国建筑工业出
版社
2003-6-29
公式说明:
公式:
参数说明:Pc分别代表各组分的临界温度。

·对比温度来源:《燃气输配》中国建筑工业出
版社
2003-6-29
公式说明:
公式:
参数说明:Tc代表各组分的临界温度。

·混合气体的平均临界温度来源:《燃气输配》中国建筑工业出
版社
2003-6-29
公式说明:公式:
参数说明:Tc分别代表各组分的临界温度。

·混合气体的平均临界压力来源:《燃气输配》中国建筑工业出
版社
2003-6-29
公式说明:
公式:
参数说明:P m.c——混合气体的平均临界压力;
Pc分别代表各组分的临界压力;
yn分别代表各组分的容积成分;
干、湿燃气容积
成分换算
来源:《燃气输配》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6-29 公式说明:
公式:
参数说明:y i w——湿燃气容积成分(%);
y i————干燃气的容积成分(%);
k——换算系数。

·精确计算混合气
体的平均密度
来源:《燃气输配》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6-29
公式说明:
公式:
参数说明:ρ分别代表各单一气体的密度(kg/Nm3).
·精确计算混合气
体的平均摩尔容

来源:《燃气输配》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6-29
公式说明:
公式:
参数说明:V M分别代表各单一气体摩尔容积(Nm3/Kmol).
·混合液体平均分来源:《燃气输配》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6-29
子量
公式说明:
公式:
参数说明:M——混合液体平均分子量;
x1、x2…...x n——各单一液体分子成分(%);M1、M2……M n——各单一液体分子量。

·混合气体的平均
分子量
来源:《燃气输配》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6-29
公式说明:
公式:
参数说明:
M——混合气体平均分子量;
y1、y2……y n——各单一气体容积成分(%);M1、M2……M n——各单一气体分子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