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一、二单元 综合测验
高中课本《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一单元 1-2课 测试题
![高中课本《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一单元 1-2课 测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ecb7bc2d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45.png)
第一单元测试题一、单选题1.文字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载体。
《汉谟拉比法典》由某种文字书写而成并雕刻在黑色玄武岩石柱上流传至今。
这种文字是A.象形文字 B.楔形文字C.腓尼基文字 D.甲骨文2.叙利亚的阿布胡赖拉遗址是已知最早的农业遗址,最初是一个300-400人依靠采集、狩猎为生的定居聚落,约公元前11050年,由于气候突变,该地居民开始尝试种植黑麦。
之后其迅速扩展成一个占地近12公顷且规划整齐的村落,房子由半地穴式房屋升格成单层的泥砖房。
这表明A.气候因素导致农业革命B.农业改变人类生活方式C.人口增多推动房屋变迁D.叙利亚是人类文明起源3.每个年满30岁的公民皆可被选为议事会议员。
500名议员任期-年,可连任一次。
每个年满30岁的公民还可被选为陪审员,6000名陪审员任期一年。
此外,许多官职也大都以抽签方式选举产生,而且任期很短。
这主要反映出,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之一是()A.权力广泛 B.公民至上C.直接民主 D.主权在民4.下图所示内容为古代雅典城邦社会成员的构成状况,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妇女可参加城邦公民大会B.自由人享有充分的公民权C.外邦人拥有充分的自治权D.雅典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5.公元前431年,雅典公民大会通过伯里克利提出的以战争方式同斯巴达争夺霸权的方案。
战争第二年,雅典爆发大瘟疫,雅典人谴责伯里克利,认为雅典所遭受的一切不幸都应该由他负责,人们把所有的愤怒都转到了伯里克利身上,甚至判处他有罪。
对此理解合理的是A.雅典民主具有非理性色彩B.雅典民主使官员的权利得不到保障C.雅典民主是精英政治与大众治理相结合的体现D.雅典民主是雅典维护城邦利益的有效手段6.酒神崇拜深刻影响着古代雅典人的生活。
人们参加盛大的城市酒神节,共同参与酒神祭祀,举行特殊的祭酒仪式。
在酒神节上传令官要对为城邦做出卓越贡献的公民颁发奖励,同时展示并炫耀其它盟国的贡物。
雅典这些现象A.促进了人文主义精神产生B.推动了白酒贸易迅速发展C.有利于增强公民城邦意识D.使民主政治发展达到顶峰7.古希腊的奥运会许外邦人和奴隶观赛,但只有说希腊语和信仰希腊诸神的人,可以代表各自的城邦参赛。
【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一、二共2个单元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
![【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一、二共2个单元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0c05e5702d276a201292ecc.png)
【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一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1.下列关于文明的产生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A. 原始农业畜牧业发展——私有制产生——社会分工的发展——阶级出现——国家形成B. 私有制产生——原始农业畜牧业发展——阶级出现——社会分工的发展——国家形成C. 社会分工的发展——私有制产生——原始农业畜牧业发展——阶级出现——国家形成D. 原始农业畜牧业发展——社会分工的发展——私有制产生——阶级出现——国家形成2.“希腊科学的基础完全是东方的,不论希腊的天才多么深刻,没有这些基础,它并不一定能够创立任何与其成就相比的东西。
我们没有权利无视希腊天才的埃及父亲和美索不达米亚母亲。
”作者旨在说明()A. 世界文明的多样性B. 东方文明的先进性C. 希腊文明的包容性D. 希腊文明的民族性3.根据目前的研究,西亚地区的居民最早培植出大麦、小麦和豆类作物,南亚、中国和中南美洲等地也培育出水稻、粟(小米)、大豆、甘薯、玉米等农作物,在此基础上这些地区产生了早期文明。
据此可知()A. 人类文明的兴起以农耕为基础B. 亚洲地区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C. 农业是文明诞生的基本标志D. 粮食作物的培育推动了社会分工4.在波斯帝国的文化中,无论是政治思想、典章制度、法律、还是文字、艺术、神话、建筑等方面,都吸收了较多的外来因素,正如希罗多德指出:“波斯人比任何其他民族都更喜欢仿效外国人的习惯。
”这是因为波斯人()A. 有向其他民族学习的文化传统B. 统治了众多的先进文明地区,彼此之间不断交流C. 拥有轻松宽容的民主政治环境D. 不断征服其他民族并对他们实行有效的管理5.在有关原始社会后期的考古中发现:一些人的房屋宽敞明亮,墓葬随葬品丰富;一些人的房屋矮小破旧,墓葬中的随葬品很少或者几乎没有。
这反映了在原始社会后期()A. 各文明之间彼此隔绝B. 贫富分化现象已经出现C. 原始手工业比较发达D. 房屋建造水平差异很大6.希罗多德在《历史》中写道:“任何人都可以相信这些埃及人的故事,如果他是轻信的人的话。
新教材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一、二单元 综合测验
![新教材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一、二单元 综合测验](https://img.taocdn.com/s3/m/5c948f5eaf45b307e9719779.png)
第一、二单元综合测验(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在人类文明早期,一部分人能够脱离社会生产活动而从事专门的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
这主要得益于()A.农耕和畜牧的产生B.社会出现严重阶级分化C.国家和文字的产生D.社会生产与分工的发展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人类文明早期,社会生产与分工发展,使一部分人能够脱离生产活动而从事专门的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故D项正确。
]2.在有关原始社会后期的考古发现中,人们居住的房屋出现了明显区别,富人的房屋宽敞明亮,墓葬随葬品丰厚;穷人的房屋则矮小破旧,墓葬中随葬品很少或几乎没有。
这主要反映了()A.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B.私有制的产生C.人类已进入定居状态D.国家开始形成B[题干材料反映的是贫富分化,故B项私有制的产生为正确答案。
]3.古埃及人赞扬法老说:“威令在你的口中,认知在你的心中,而你的舌头可以产生正义。
”材料表明()A.古埃及人崇拜神灵B.法老崇尚理性C.法老具有至上权威D.法老以法治国C[材料反映了古代埃及人赞扬法老,A项古埃及人崇拜神灵与题干不符,故排除;B 项法老崇尚理性、D项法老以法治国,题干材料均没有体现,故排除;故C项正确。
] 4.古代埃及和西亚都有辉煌的文化成就,在许多领域走在当时世界的前列。
古代埃及和西亚文化的相似之处有()①创造世界上古老的文字②留下完整的成文法典③掌握一定数学知识④依据河水涨落制定历法A.①③B.①④C.②③D.①②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埃及象形文字几乎与西亚的楔形文字一样古老,①正确,古代西亚和埃及都掌握一定数学知识,③正确,故选A项。
]5.“当他们分割普鲁沙时……其口为婆罗门,由其双臂造成罗惹尼耶,其双腿变成吠舍,从其双脚生出首陀罗。
”材料表明古代印度()A.开始进入文明社会B.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C.社会普遍信奉佛教D.已形成中央集权制度B[题干材料中的“种姓制度”,表明古代印度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故选B项。
统编版高一下学期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单元测试卷-带答案
![统编版高一下学期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单元测试卷-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e2f1b74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bb.png)
统编版高一下学期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一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单元测试卷-带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2024·天津高一检测)农牧业的产生提供了稳定的食物来源,要求更细密的社会分工,这促进生产力进一步发展,进而出现剩余产品、社会分化和阶级。
为了控制生产资料和剩余产品,国家开始产生。
这说明()A.人类文明产生具有曲折和长期性B.农牧业是古代最重要的生产部门C.国家出现是文明产生的唯一标志D.生产力的发展是文明产生的根源【拓展延伸】早期人类文明产生的原因(1)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发展,特别是生产工具制造水平的提高。
(2)前提: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的前提。
(3)自然地理因素:人类早期文明多分布于大河流域,适合人类生存。
(4)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人类在满足自己的基本需要之外,有了剩余产品,为私有制和剥削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2.恩格斯指出,私有制是在“经常性的交换成为可能”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即“游牧部落从其他的野蛮人群中分离出来”之后出现的。
但是,“至于畜群是怎样并且是在什么时候从部落或氏族的共同占有变为各个家庭家长的财产的,我们至今还不得而知”。
这说明私有制的产生()A.源于社会分工的出现B.是氏族社会形成的重要标志C.有其特定的历史条件D.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补偿训练】(2024·芜湖高一检测)有学者指出:“大海邀请人类从事征服,从事掠夺,但是同时也鼓励人类追求利润,从事商业;平凡的土地、平凡的平原流域把人类束缚在土壤上,把他卷入无穷的依赖性里面。
”该学者意在强调()A.海洋文明比农耕文明更先进B.人类文明具有多元特点C.地理环境对文明有重要影响D.自然环境决定民族性格3.(2024·潍坊高一检测)下表为古代世界不同地区文明的重要成果。
这反映出古代文明()地区成果两河流域君主专制制度、楔形文字、法典、洪水和方舟传说、60进制尼罗河流域较完善的官僚系统、象形文字、太阳历、金字塔、神话故事印度河、恒河流域种姓制度、佛教、史诗、数字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城邦、民主政治、寡头政治、希腊神话、哲学、神庙A.受地理环境影响较大B.呈现多元一体的特征C.兼具多样性与统一性D.局部交流且相互影响4.(2024·江西适应性测试)汉谟拉比说:“当安努和恩利尔神让我统治苏美尔和阿卡德,他们把缰绳交到我手里,让我开挖水渠,并说:‘汉谟拉比会给人民带来富足’。
2024_2025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综合测评第一~七单元含解析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
![2024_2025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综合测评第一~七单元含解析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https://img.taocdn.com/s3/m/83632e6e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96.png)
滚动综合测评(三)(第一~七单元)一、选择题1.阿拉伯先知穆罕默德在成圣前,是麦加城内一个声誉卓著的商人。
在《伊斯兰宗教故事》中,有一则穆罕默德和赫蒂彻的故事:一次赫蒂彻以四头幼驼的酬劳雇穆罕默德为店员经商。
穆罕默德凭自己的诚恳和才能为赫蒂彻带来很高的利润,他比以前任何人在类似的经商活动中给他赚的钱都多。
这则故事反映了( )A.阿拉伯商人以诚信经营而骄傲B.阿拉伯商人以追逐利润为原则C.阿拉伯商人主要以中介为生D.阿拉伯商人以宗教指引为准则A[由材料信息“阿拉伯先知穆罕默德在成圣前,是麦加城内一个声誉卓著的商人”“凭自己的诚恳和才能为赫蒂彻带来很高的利润”可知,阿拉伯人以自己的先知在成圣之前是一位忠实可信的商人而骄傲,故A项正确,其余三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解除。
] 2.“1494年,经过一年的谈判,两国签署条约:一个拿走了东方,另一个把美洲抱在了怀里,由此开创了大国瓜分殖民地的先例”。
这两个国家是( )A.西班牙、葡萄牙B.英国、法国C.荷兰、英国D.西班牙、英国A[依据题目时间可知是新航路开拓后,西班牙、葡萄牙两个国家领先起先在东西方两个半球进行殖民掠夺活动,故A项正确。
]3.马丁·路德提出“信仰即可得救”带有显明的人文主义色调,主要是( )A.否定教皇地位B.主见建立民族教会C.推翻了罗马教皇的统治D.确定个人在宗教信仰中的地位D[材料“信仰即可得救”强调个人在宗教信仰中的作用,突出人的地位,故选D项。
] 4.19世纪后期,英国有钱人以坐船巡游伦敦的泰晤士河为时尚,但是这一时期河水已经浑浊不堪,臭气熏天。
由此可见( )A.水力成为主要能源B.城市日益喧杂和拥挤C.工业革命造成了环境污染D.工业革命助长了奢侈风气C[材料“19世纪后期,英国有钱人以坐船巡游伦敦的泰晤士河为时尚,但是这一时期河水已经混浊不堪,臭气熏天”说明人们在享受工业文明成果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故C项正确;工业革命后,蒸汽机推广,水力已不是主要能源,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工业革命污染了环境,B、D两项与材料不符,故解除。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一、二单元检测卷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一、二单元检测卷](https://img.taocdn.com/s3/m/c701c6d7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5a.png)
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一、二单元检测卷(满分:100分,时间75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西亚是小麦、大麦的故乡,其种植发生在九千年前;东亚则有粟、黍、水稻、蚕桑,中国北方黄河流域的粟米、南方长江流域的水稻栽培,距今都有上万年的历史;美洲在公元前7 000年就培育了土豆、玉米、红薯等。
据此可知,人类文明的产生( )A.呈现多元特征B.以培植农作物为标准C.相互借鉴发展D.都分布在大河流域2.法国学者库朗热对雅典公民的日常生活作了如下描述:“某天,他被区议会召集,讨论这个小团体的宗教或财政事务。
又某天,他被部落议会召集,筹备宗教节庆,或讨论开支,或制定法令,或任命首领及审判官。
每月有三次,他得出席公民大会,他不能请假。
”据此可知( )A.雅典公民的政治权利被严格限制B.雅典民主政治的宗教色彩非常浓厚C.雅典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D.雅典民主政治的主体范围比较狭隘3.下表为古巴比伦西帕尔地区土地契约中承租人情况简表。
这反映了该地区( )承租人身份无身份法官沙马什那迪图神庙主持神庙歌手理发师将军契约数(个)344 6 2 3 1 1 2承租人身份校尉信使神庙房屋监护商人总监长矛队长氏族长占卜师契约数(个)4 1 1 2 1 1 2A.等级秩序森严B.制定法律规范经济行为C.财富分配不均D.商业借贷现象普遍存在4.钱乘旦在《西方那一块土》中指出,只要农业产生,定居就一定出现。
只要定居,人口的数量就会增加。
随着人口增加,生存的压力就会增大,农业就会向四处扩张,逐渐传播到四面八方。
作者意在强调( )A.农耕文明具有扩张潜能B.农业是文明产生的基础C.文明扩张方式存在差异D.人地矛盾推动文明融合5.下表是古代世界一些大帝国的交通状况,他们发展交通的根本意图在于( )国家交通罗马罗马帝国的道路把罗马与各行省连接起来,形成“条条大道通罗马”的盛况秦统一后,修建了驰道、直道和五尺道,构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波斯最著名的是从小亚细亚的以弗所到帝国行政中心苏萨2 400多千米的“御道”A.便利帝国人口流动B.调动军队巩固统治C.推动丝绸之路开通D.促进经济文化交流6.古罗马法谚有云“和解协议相当于已决案”。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综合质量检测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综合质量检测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https://img.taocdn.com/s3/m/1aed6772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fb.png)
本册综合质量检测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原始社会时期,氏族贵族、首领接受氏族成员的献纳或利用特权霸占(耕地、产品、战利品等);有的氏族成员贫困破产后,便向氏族里富有者以土地和人身为担保进行抵押借贷,负债到期假如还不起,便成为债主的债务奴隶;部落之间的斗争也日益增多,战俘奴隶大量增加。
这些现象表明( C )A.奴隶地位极其低下B.阶级剥削日益严峻C.阶级分化日益加剧D.贫富分化愈加明显解析:据材料氏族成员和战俘等信息可以看出,随着私有制的发展,贫富分化加剧,阶级分化进一步发展,故C项正确;A项仅为材料信息的表象,解除;B项不是对材料信息的完整理解,具有片面性,解除;材料反映的是贫富分化前提下阶级分化的表现,D项错误。
2.《建筑与民主》一书中说:雅典人通常在半圆形的山坡上集会,确保每一个参与探讨内政、外交问题的人,不仅能看到发言的人,也可以看到其他出席的人。
这反映了雅典( A ) A.实行民主政治B.注意法制建设C.建筑水平超群D.文化旺盛昌盛解析: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使很多公民担当了政府公职,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与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确定内政、外交、和平和斗争等重大问题。
材料反映的正是雅典民主政治的这一特征。
故选A项。
3.在希腊哲学里,学者们直到最近才发觉来自美索不达米亚的原型,《伊索寓言》中的几个故事在苏美尔传闻中都有原型,公元前18世纪两河流域人民编写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农书——《农人历书》,其开导词与赫西俄德的《田功农时》惊人的类似。
这表明( D ) A.两河流域是古代西方文化源头B.两河流域与希腊文化相互影响C.两河流域对西方文化影响广泛D.两河流域对希腊文化产生肯定影响解析:材料信息体现了两河流域文化对希腊哲学、文学和农学等方面产生肯定影响,故D 项正确。
4.从1世纪起先,西欧的城市逐步发展复兴,他们通过斗争和赎买政策取得了城市的自治权,甚至有的城市成为城市共和国。
新教材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滚动测评(1)(第一~二单元)
![新教材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滚动测评(1)(第一~二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a209eb14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7a.png)
滚动综合测评(一)(第一~二单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分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史学界认为:人类文明产生过程中,出现了三次社会大分工,第一次是畜牧业同农业分离,第二次是手工业与农业分离,第三次是出现了专门经营商品买卖的商人。
出现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主要由于()A.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B.要求有更方便实用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C.产品互通有无,促进了交换和贸易的发展D.一些较大的居住点逐渐发展为早期城市B[随着农业的发展,人们要求有质量更好、更方便实用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一些人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手工业生产,故选B项。
] 2.古代埃及是世界文明古国,有辉煌的文化成就,下列文化成就属于古代埃及的是()A.《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B.诞生了著名的洪水和方舟传说C.发明了60进位制,用于测量土地D.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D[A、B、C三项均为古代西亚的文化成就,排除;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是古代埃及的文化成就,故选D项。
]3.赛德节是古埃及的重要节日,以法老为中心举行一系列活动,祭祀集团带着众神的象征物向法老致敬。
该节日将世俗政权与宗教宣传完美地结合起来,法老被作为神王,权力被神化。
这表明法老在统治中()A.注重礼仪德治B.实行分权专制C.以神权强化王权D.实行等级制度C[古代埃及法老被神化,宗教权力与世俗权力集于法老一身,这体现了古埃及国家实行高度集权的专制统治。
故选C项。
]4.在古印度,社会上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种姓。
按规定,低等级的男子不能娶高于他们等级的女子;首陀罗不能享有财产权;前三个等级属于“再生族”,首陀罗为“非再生族”。
这反映了古印度社会() A.封建等级秩序森严B.男尊女卑思想泛滥C.种姓之间等级分明D.人们普遍注重来生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描述的是古印度的种姓制度,由“低等级的男子不能娶高于他们等级的女子”“非再生族”等可知,种姓之间等级分明、法律地位不平等,C项正确;种姓制度诞生时印度并非封建社会,A项错误;材料中强调的是种姓之间等级分明,并非男尊女卑和注重来生,B、D两项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二单元综合测验(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在人类文明早期,一部分人能够脱离社会生产活动而从事专门的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
这主要得益于()A.农耕和畜牧的产生B.社会出现严重阶级分化C.国家和文字的产生D.社会生产与分工的发展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人类文明早期,社会生产与分工发展,使一部分人能够脱离生产活动而从事专门的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故D项正确。
]2.在有关原始社会后期的考古发现中,人们居住的房屋出现了明显区别,富人的房屋宽敞明亮,墓葬随葬品丰厚;穷人的房屋则矮小破旧,墓葬中随葬品很少或几乎没有。
这主要反映了()A.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B.私有制的产生C.人类已进入定居状态D.国家开始形成B[题干材料反映的是贫富分化,故B项私有制的产生为正确答案。
]3.古埃及人赞扬法老说:“威令在你的口中,认知在你的心中,而你的舌头可以产生正义。
”材料表明()A.古埃及人崇拜神灵B.法老崇尚理性C.法老具有至上权威D.法老以法治国C[材料反映了古代埃及人赞扬法老,A项古埃及人崇拜神灵与题干不符,故排除;B 项法老崇尚理性、D项法老以法治国,题干材料均没有体现,故排除;故C项正确。
] 4.古代埃及和西亚都有辉煌的文化成就,在许多领域走在当时世界的前列。
古代埃及和西亚文化的相似之处有()①创造世界上古老的文字②留下完整的成文法典③掌握一定数学知识④依据河水涨落制定历法A.①③B.①④C.②③D.①②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埃及象形文字几乎与西亚的楔形文字一样古老,①正确,古代西亚和埃及都掌握一定数学知识,③正确,故选A项。
]5.“当他们分割普鲁沙时……其口为婆罗门,由其双臂造成罗惹尼耶,其双腿变成吠舍,从其双脚生出首陀罗。
”材料表明古代印度()A.开始进入文明社会B.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C.社会普遍信奉佛教D.已形成中央集权制度B[题干材料中的“种姓制度”,表明古代印度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故选B项。
]6.下面是古代雅典居民政治身份结构图。
下列选项中与雅典这种居民结构直接相关的是()A.雅典民主政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B.外邦人占一定比例有利于民主的发展C.奴隶众多为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D.自由民从事工商业造成小国寡民状态A[从“古代雅典居民政治身份结构图”可以看出雅典民主政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故A项正确。
]7.埃及、印度、希腊和中国等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发展格局,这主要是因为()A.农耕和畜牧经济发展的局限B.各大文明早期都是小国寡民状态C.大河与高山阻隔了文明交流D.自然环境和历史的不同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自然环境和历史的不同,使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发展格局,故D项正确。
]8.黑格尔曾说:古希腊是“整个欧洲人的精神家园”。
这里的“精神”是指()A.雅典民主政治B.种姓制度C.《汉谟拉比法典》D.罗马教廷A[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整个欧洲人的精神家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精神”是指雅典民主政治,故A项正确。
]9.“这是个独特的民族……穆斯林的足迹从此遍及四方;它又是文明使者,用嘴巴将东西方文化传承、传播,某种数字因此冠上它的大名。
”这个“独特的民族”指的是()A.古埃及B.古希腊C.古罗马D.古阿拉伯D[由题干材料可知,穆斯林民族在东西方文明交往中,起到了桥梁作用,故D项正确。
] 10.“一个拥有几个封臣的封君本人也许就是更高一级封君的封臣,而更高一级封君又是一个更大关系网络中的封君手下的一名封臣。
”这一现象出现在()A.古代希腊B.古代日本C.中古欧洲D.古代俄罗斯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材料所示的是中古时代欧洲的社会现象,即“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故选C项。
]11.中古西欧城市的兴起,不仅表现在经济上的繁荣,更重要的还在于政治权利的获得,富庶城镇的居民要求当地领主允许他们自己管理城市的事务。
这里的“政治权利”是指() A.城市自治权B.人身自由权C.特许经营权D.男女平等权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古西欧城市兴起后“富庶城镇的居民要求当地领主允许他们自己管理城市的事务”,即获得城市自治权,故选A项。
]12.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庭帝国,通常被认为开始于395年,直至1453年灭亡,延续了1058年。
最终摧毁这一帝国的国家是()A.亚历山大帝国B.西罗马帝国C.奥斯曼土耳其帝国D.阿拉伯帝国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453年灭亡拜占庭帝国的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故选C项。
] 13.“通过封建契约和分封仪式,如臣服礼、授职礼,领主和附庸形成依附关系。
”材料体现的制度是()A.古代印度种姓制度B.古代雅典民主制度C.西欧封建等级制度D.古代日本幕府制度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中世纪的欧洲,封建等级制度森严,通过封建契约和分封仪式,如臣服礼、授职礼,领主和附庸形成依附关系,故C项正确。
]14.有学者在描述中世纪时说:“在城市兴起的过程中,我们第一次在欧洲历史上写了‘平民的传记’,一个新社会集团出现了。
”这个“新社会集团”指的是() A.农民阶级B.封建贵族阶层C.市民阶层D.工业无产阶级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西欧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市民阶级逐渐形成,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因此,题干材料中的这个“新社会集团”指的是市民阶层,故C 项正确。
]15.至今仍屹立在土耳其第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原名君士坦丁堡)城内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冷眼旁观过政权更迭、宗教斗争与历史的沧桑。
它曾见证了下列哪一个国家的兴衰() A.阿克苏姆王国B.亚历山大帝国C.古代罗马帝国D.拜占庭帝国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提到的“君士坦丁堡”在世界古代史上曾经是拜占庭帝国的首都,故选D项。
]16.从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500年左右的欧洲历史,被西方史学界称为“中世纪”,中国历史学家习惯上称之为西欧封建社会。
在此期间最顽固的封建精神堡垒是() A.大封建主B.国王C.小封建主D.教会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欧封建社会最顽固的封建精神堡垒是封建教会,故D项正确。
] 17.教皇盖拉西说:“治理现世有两大系统,一为教士的神权,一为人主的君权……君主必须由教主代向天主负责。
”这种观点反映了中世纪的欧洲()A.王权大于神权B.神权大于王权C.王权与神权地位平等D.国王毫无权力B[中世纪的欧洲,君主必须由教主代向天主负责,表明当时神权大于王权,故B项正确。
]18.如图所示完成资料卡片,资料卡片描述的城市是()①东罗马帝国首都②中世纪欧洲最大的城市③沟通东西方贸易和文化的金桥A.麦地那城B.君士坦丁堡C.巴格达城D.特诺奇蒂特兰B[由曾是东罗马首都,中世纪欧洲最大的城市等关键信息判断,这个城市是君士坦丁堡,故B项正确。
]19.《查士丁尼法典》要求“人人都应安分守法”,否则,要依法给予严厉制裁;法典还特别强调奴隶必须听命于他的主人的安排,不许有任何反抗。
这些规定说明() A.法典保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受侵犯B.法典为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地位服务C.法典注重调解民事纠纷D.法典适用于罗马帝国境内各族人B[从题干《查士丁尼法典》的要求来看,法典是为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地位服务的,故B项正确。
]20.下图为数学领域的一项发明。
认真读取图中信息,判断序号①处应该填写()①→古代阿拉伯人→世界各地发明改进传播世界通用A.古代中国人B.古代印度人C.古代阿拉伯人D.古代希腊人B[由图示反映的数学成就可判断出是世界各地通用的阿拉伯数字,最先发明者应该是古代印度人,故B项正确。
]21.“辉煌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
”古希腊之所以会产生辉煌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A.便利的交通B.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C.发达的工商业D.民主政治的不断完善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希腊的辉煌主要体现在民主政治的不断完善,故D项正确。
] 22.在中古欧洲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催生了市民阶级并为资本主义兴起准备了条件的是()A.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形成B.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C.基督教会在西欧地位显赫D.拜占庭帝国的灭亡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催生了市民阶级,并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故B项正确。
]23.古埃及人信奉多神,并且像许多国家一样,认为王也是神,所以在一切神或王的名字四周都装饰了特别的图案。
下图的象形文字就出现在装饰的图案之中,是法老拉美西斯九世的名字。
该文物应该出现在()A.印度河流域B.两河流域C.黄河流域D.尼罗河流域D[根据图片和古代埃及判断,该文物应该出现在尼罗河流域,故选D项。
]24.这是西亚地区一个独特的民族,穆罕默德在这里创立了政教合一的国家,麦加确定为伊斯兰教的圣地。
这个“独特的民族”指的是()A.古代阿拉伯B.古代希腊C.古代罗马D.古代埃及A[由材料“麦加确定为伊斯兰教的圣地”可知,这个“独特的民族”指的是古代阿拉伯,故A项正确。
]25.印度中央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兼首席顾问,蜚声国际的纳林德·贾达夫博士曾开玩笑说:“他来自印度种姓制度中最低贱的等级,但他突破了种姓制度的所有藩篱。
”如果根据种姓制度的划分,纳林德·贾达夫博士在古代印度应属于()A.婆罗门B.刹帝利C.首陀罗D.吠舍C[在古代印度种姓制度中,最低贱的等级是首陀罗,故C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6分,第27题16分,第28题18分,共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代中国人开通了丝绸之路;郑和七下西洋,宣扬的是国威与和平,促进了不同文明的交往。
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对自己的儿子亚历山大说:“我的儿子,找一个适合你的王国吧,马其顿太小了。
”成年后的亚历山大将300领波斯铠甲作为给雅典娜的祭品送回雅典卫城,带着如下题字:“来自亚历山大,腓力之子和希腊人(除了斯巴达人)的奉献,从居住在亚细亚的野蛮人夺取。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资料》材料二“平民政体”(民主政体)一词的确解应该是自由而贫穷——同时又为多数——的人们所控制的政体;相似地,“寡头政体”一词的确解应该是富有而出身较高——同时又为少数——的人们所控制的政体。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吴寿彭译《政治学》(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不同文明交往的主要方式有哪些?(8分)(2)材料二中的哪种政体更能发挥公民的创造力,造就辉煌灿烂的古希腊文化?试举两例予以说明。
(8分)解析:第(1)问应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郑和下西洋的交往,“亚历山大将300领波斯铠甲作为祭品”的含义等方面概括。
第(2)问应紧扣“平民政体”作答,并试举两例。
答案:(1)不同文明交往的主要方式有暴力冲突、和平交往等方式。
(2)“平民政体”(民主政体)更能发挥公民的创造力。
希罗多德首创“历史”一词,是西方“历史之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