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小学科学教育的发展趋势
国际科学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与趋势
中国
美国
10
日本
欧共体15国
2021/3/7
5 欧共体15国, 1989
年, 4.4 日本, 1991年, 3
0
0.3
0.3
0.3
1989年 1991年 1992年 1994年 1996年 2000年
1.98 1.4
2001年 2003年 2005年
LOGO
3
我国科学教育目标的转变 我国科学教育内容的转变 我国科学教育方法的转变
2021/3/7
LOGO
6
加拿大
60年代初,霍尔·丹尼斯倡导“综合课程”,各 科目开始按专题整合。
1975年政府发布新的课程政策,对各课程教学的 目的作出原则性规定。(虽然,但是,教师背景)
1978年政府颁发新的小学科学课程大纲,规定了 科学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1986年新政府上台后,强调改进和加强1-6年级 科学教育,公布了《科学发生在这里》政策文件(参考文件,无
2021/3/7
LOGO
9
改革后的加拿大科学课程,首先是对课程重点做了较大的修正。课程 重点的概念来自于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的道格拉斯·罗伯特(Dougl as·Robert)教授, (1)使学生了解科学和技术的基本概念;(2)培 养学生科学探究和技术设计的能力;(3)加强科学技术同学习外部世界的 密切联系。三个重点互不排斥,关键是如何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对重点 做出取舍或融合。
2021/3/7
LOGO
10
日本
日本初中理科教学内容的编制自1958年起一直采用二领域制, 第一领域由物理、化学组成,第二领域由生物、自然地理组成。与英 美情况不同,日本所有中学理科教材均以按照文部省颁发的《初中学 习指导要领·理科》进行编制。因此,日本中小学理科教育的总目标是 一样的,即:提高对自然的关心,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科学的调查 能力和态度,加深对自然事物和现象的理解,培养科学的见解和思考 方法。在此总目标之下,中小学理科课程还分别具有与两个阶段学生 的年龄特征和学习能力相适应的不同的具体目标。
科学教育的现状与未来发展
科学教育的现状与未来发展随着科技进步的不断加速,科学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科学教育也逐渐受到了重视。
因此,本文将从现状和未来两个方面来探讨科学教育的发展。
一、科学教育现状当前科学教育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了广泛关注。
尽管各国在教育内容、教育体制以及教育方法等方面都有所不同,但是都认识到科学教育的重要性。
现在科学教育不仅局限于学校教育,而是扩大到了社会各行各业。
科学如今已经融入到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由此可见,科学教育现状是多样化的,覆盖面更广了。
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科学教育的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也各不相同。
比如在一些欠发达地区,科学教育缺乏资源和设备,教师资质也不足,导致学生的科学掌握水平较低。
而在一些高发达地区,教育体制过于重视考试成绩和学术研究,忽视了实践探究的普及,使得学生的应用技能和创新能力缺乏。
二、科学教育的未来现代科技的蓬勃发展,启发了人们对科学教育的未来前景的探索。
未来的科学教育将更加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未来的科学教育也将更加地多样化和个性化,因为每个孩子的学习方式都不相同,更好地发挥每个孩子的特长和兴趣将会是未来的追求。
未来的科学教育内容也将更多涉及自然、社会、健康和环保等方面,将更加立足于现实社会,让学生将科学知识转化为现实的解决方案。
此外,科技的逐步发展,未来科学教育的教育方法也将更加现代化,通过新技术和新媒体的运用,让学生在教学中获得更多灵活性和自主性,以便更好地发挥其创新能力。
再者,未来科学教育的重心也将转移到培养优秀的科学教育师资,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
优秀的科学教育师资将会是保障未来科学教育质量的关键。
三、科学教育的挑战虽然未来的科学教育看起来光明,但是仍然有一些挑战需要面对。
第一个挑战是科学教育的不足。
这表现在许多地区缺乏教师,请求数量不够,科学实验室、装备不足等方面。
第二个挑战是过于重视考试成绩。
近年来,各级各类考试不断涌现,这使得教育重心偏向了成绩的获取和学科的灌输,导致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弱化。
简述美国儿童教育科学教育的发展趋势
简述美国儿童教育科学教育的发展趋势
美国儿童教育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注重STEM教育:STEM教育指的是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的综合教育。
近年来,美国的教育趋势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日益发展的科技社会。
2. 强调学科融合:传统的学科教育正在向学科融合和跨学科发展转变。
学校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将不同学科融合起来进行教学,鼓励学生在跨学科的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3. 倡导个性化教育:个性化教育是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来设计和提供学习内容和方式。
美国教育界越来越重视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校和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资源,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4. 强调社交情感发展:除了学术知识,美国教育也越来越注重学生的社交情感发展。
学校鼓励学生培养积极的人际关系和沟通能力,注重学生的情感健康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总体而言,美国儿童教育科学教育的发展趋势是注重STEM教育、学科融合、个性化教育以及社交情感发展。
这些趋势旨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综合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以提升他们未来在科学领域和社会中的竞争力。
科学学习的未来趋势与发展方向
科学学习的未来趋势与发展方向在教育的广阔天地中,科学学习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未来的科学学习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变革,新的趋势与发展方向将深刻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理念以及整个教育体系的构建。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和虚拟现实等技术将不断融入科学学习的各个方面。
想象一下,学生们在虚拟实验室中,亲身体验分子碰撞、化学反应的奇妙过程,而不再仅仅依赖于教科书和实验室里的试剂。
这种沉浸式学习体验,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还能加深他们对科学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科学学习将不再是抽象的理论,而是生动的、真实的经历。
同时,个性化学习也将成为未来科学教育的重要趋势。
每位学生都是独特的,他们的兴趣、天赋和学习节奏各不相同。
借助智能算法,教育者能够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制学习计划,及时提供反馈和支持。
这种个性化的学习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在科学的海洋中自由遨游。
在未来的课堂上,跨学科的学习将成为常态。
科学与艺术、技术与人文的交融,将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视角和思维方式。
通过项目式学习,学生可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将科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的内容结合起来,从而培养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这不仅符合当今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也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科学的魅力。
此外,全球化背景下,科学学习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将愈加频繁。
学生们将有机会参与国际科研项目,跨越国界,与来自不同文化和背景的同伴共同探索科学的奥秘。
这种多元化的学习环境,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全球意识,使他们在未来的科学事业中更加游刃有余。
当然,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仍然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未来的教师将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习的引导者和支持者。
他们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掌握新技术,以便更好地适应变化的教育环境。
教师的角色转变,将促使他们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国际小学科学教育的发展趋势
国际小学科学教育的发展趋势丁邦平作者工作单位:北京师大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兼谈我国小学自然课的若干问题一、小学科学教育的发展历程在西方,19世纪初,裴士泰洛齐就倡导在小学进行实物教学(obje-ct teaching)。
随着裴士泰洛齐教育思想19世纪中期在欧美各国逐渐传播,以及初等义务教育在这些国家的实施,实物教学形态的科学启蒙教育开始在工业化国家得到推广。
例如,19世纪50年代,实物教学的思想传到美国后,在全国教育协会发起和支持的澳滋威格计划(Oswego Pian)推动下,美国小学也盛行实物教学。
实物教学的主要作法是教儿童详细描述各种动物、植物和矿物,使其观察和学习自然现象。
通过实物教学,希望儿童学会观察和交流——两种“研究”科学的基本能力。
但在当时的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绝大多数小学教师缺乏科学训练,实物教学多为对实物的机械描述和记忆。
到19世纪末期,这种实物教学法在美国便不再流行了。
19世纪90年代至20世纪头10年期间,美国教育开始摆脱欧洲教育传统的影响,进入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创新时期。
当时,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霍尔(S.Hall)的儿童研究和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开始对美国教育产生影响。
此后小学科学教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首先是学科名称上的改变,即以“自然学习”(nature study)取代了实物教学。
其次是教学内容上的变化,这个时期科学启蒙教育注重儿童自身的需要,因而健康和卫生加入到小学科学教育内容中。
第三,强调科学方法的训练。
杜威认为,科学方法的训练与获得实际科学知识至少同样重要。
在奉行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哲学的学校里,科学教学还注重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这一时期美国科学教育研究工作在一些大学里开展起来,如1927年哥伦比亚大学克雷格(Gerald S.Craig)的博士论文被公认为小学科学教育发展中里程碑式著作。
(注:Esler,W.K.et al.(1993),Teaching Elementary,Science,Belmont,Califor nia: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pp.9-10.)克雷格指出了科学在卫生和安全等方面的实用价值,并认为科学对于一个公民的普通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国外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发展的当下现状
国外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发展的当下现状近年来,国外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发展备受人们关注。
在全球科技和科学日新月异的今天,让孩子们从小就接触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素养,已成为许多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全面评估国外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现状,探讨其深度和广度,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些有价值的观点和启发。
1.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关注度逐渐提高在国外,越来越多的学前教育机构和学校开始重视科学教育的重要性。
他们意识到,学前儿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成长阶段,孩子们在这个阶段接受的教育将对他们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科学教育逐渐成为学前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 科学教育的教学方法不断创新针对学前儿童的特点和认知水平,国外学前科学教育采用了许多创新的教学方法。
通过游戏化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在玩耍中学习科学知识;利用实验和观察,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结合多媒体技术,让孩子们在图像、声音和文字的交互中接触科学世界。
3. 师资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随着科学教育的日益重视,越来越多的专业教师和科学教育工作者涌入学前教育领域。
他们具有丰富的科学教育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更好地指导和启发学前儿童的科学学习。
4. 家长的科学教育观念逐渐改变在过去,一些家长可能认为学前儿童还太小,接触科学知识会影响他们的童年快乐。
但随着科学教育理念的普及和科学教育成果的逐渐显现,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学前儿童的科学教育,积极支持孩子们参与各种科学活动和实验。
5.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发展确实是一个积极的趋势。
科学知识的普及和科学素养的培养对每个孩子的未来发展都至关重要。
无论是教育机构还是家长,都应该重视学前儿童的科学教育,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总结和回顾通过对国外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现状的全面评估,我们发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教学方法不断创新,师资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家长的观念也在逐渐改变。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特点与发展趋势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是关于小学阶段学生的教育问题进行系统观察、实践探索和理论探讨的过程。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特点主要有系统性、实践性和理论性。
在当前教育环境下,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多元化研究角度、综合性研究方法和数字化技术的运用。
首先,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特点之一是系统性。
小学阶段是学生人生中的起点,在此阶段的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决定性影响。
因此,小学教育科学研究需要从多个角度来观察和研究教育问题,包括学生的心理、行为、认知等方面,以便全面理解学生的发展特点和教育需求。
其次,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特点之二是实践性。
小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小学教育科学研究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地观察和实验研究来验证理论和探索教育的有效方法。
这种实践性研究可以帮助教师和教育决策者更好地理解小学教育的现状和问题,并提供科学依据,改进教育实践。
最后,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特点之三是理论性。
理论在科学研究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小学教育科学研究也不例外。
通过理论探讨和分析,可以深入了解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案。
同时,小学教育科学研究也需要对现有的教育理论进行评估和发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和学生需求。
在当前教育环境下,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多元化研究角度、综合性研究方法和数字化技术的运用。
首先,小学教育科学研究需要多元化研究角度。
过去,小学教育科学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两个方面,但现代小学教育已经发展到更为复杂的阶段,不仅需要关注教师和学生,还需考虑家庭、社区、校本资源等多个要素的影响。
因此,未来的小学教育科学研究需要采用多元化的研究角度,如家庭教育、社区资源和教育政策等,以全面了解小学教育的各个方面。
其次,小学教育科学研究需要综合性研究方法。
小学教育问题的复杂性要求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如问卷调查、实地观察、访谈、案例分析等。
简述美国儿童科学教育的发展趋势
简述美国儿童科学教育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的加速以及越来越多的家长将教育放在了首要考虑的位置,美国儿童的科学教育发展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首先,美国开始了大力推广普及科学教育的发展和普及。
学校和家庭之间携手合作,实施多种以儿童为主要对象的科技或未来教育,增加对科学知识的思维,充实和践行儿童对于科学文化的理解。
其次,课程和教学办法也不断得到优化。
在课程设置上,以综合性教育为载体实施多个学科相关科技,例如技术教育、健康科学、生物、物理等科学。
教学内容和内容丰富多样,通过观察、实验、研讨、讨论等多种方式帮助儿童深入学习科学,体验学习的乐趣。
此外,学校也通过一系列科学活动,如研究项目,小型实验,实习、参观、试验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儿童学习科学技术的能力,提升知识技能水平。
综上所述,美国儿童科学教育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学生们在课堂上、实践中拓展自己的认知水平,更容易理解复杂的科学原理,进一步拓展了儿童的科学知识面和探索学习的视野。
国际化小学教育的趋势与挑战
国际化小学教育的趋势与挑战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国际化小学教育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趋势。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意识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意识到培养孩子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重要性。
然而,国际化小学教育所面临的挑战也是显而易见的。
本文将探讨国际化小学教育的趋势与挑战,并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一、国际化小学教育的趋势1. 学校招生范围的扩大随着国际化小学教育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招收外籍学生或国际学生。
这种多元化的学生群体不仅丰富了学校的文化氛围,还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和交流机会。
2. 课程内容的国际化国际化小学教育注重培养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因此课程内容也逐渐国际化。
学校会引入国际教材和国际课程,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历史和社会制度,培养跨文化沟通能力。
3. 教育方法的创新为了适应国际化小学教育的需求,教育方法也在不断创新。
学校会采用更加开放和互动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中,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国际化小学教育的挑战1. 文化差异带来的挑战国际化小学教育意味着学校接收了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而这些学生可能有着不同的价值观、习俗和行为规范。
学校需要面对文化差异所带来的挑战,促进学生之间的理解和融合。
2. 语言障碍的克服在国际化小学教育中,语言障碍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学校需要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资源,帮助学生克服语言障碍,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学习和交流。
3. 师资队伍的培养国际化小学教育对教师的要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因此,学校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发展,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
三、应对国际化小学教育的策略1. 建设国际化教育交流平台学校可以与国外的学校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师生交流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国际化学习机会。
通过与外国学生的交流互动,学生可以增加对不同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科学教育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展望
科学教育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展望科学教育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培养了人们的科学素养,还提供了解决问题和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工具。
然而,当前科学教育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同时也蕴藏着许多未来发展的机遇。
本文将探讨科学教育的现状,并展望未来发展的趋势。
一、科学教育的现状科学教育目前面临着诸多问题。
首先,学校科学课程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缺乏实践和实验的环节。
这导致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理解能力受到限制,无法真正体验科学的魅力。
其次,教师队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一些教师在科学领域的知识储备和教学方法上存在不足,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此外,科学教育往往缺乏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机会,学生无法将科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二、科学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尽管当前科学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未来的发展前景仍然广阔。
以下是我对未来科学教育发展趋势的一些展望。
1. 强调实践与体验未来的科学教育将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和体验。
学生将通过参与实验和科学研究项目,亲身体验科学的奥妙和乐趣。
这种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推动跨学科融合科学教育将逐渐与其他学科融合,形成跨学科的教学模式。
例如,将科学与艺术结合,通过音乐、绘画等形式来表达科学的概念。
这样的跨学科融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3. 利用新技术手段未来科学教育将更多地利用新技术手段来促进学习。
虚拟实验室、在线学习平台等将成为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工具。
同时,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技术,个性化教学将成为可能,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4. 强调科学的社会价值未来的科学教育将更加强调科学的社会价值。
学生将学习如何将科学应用于解决社会问题和推动可持续发展。
培养学生的科学伦理和社会责任感,成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
5. 加强教师培训与发展教师培训与发展是实现科学教育改革的关键。
未来,政府和学校将加大对教师的培训与支持力度,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教学能力。
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趋势
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趋势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科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黄海旺(文稿根据作者的PPT整理)趋势一、恢复小学一二年级科学课程,加强科学教育(一)从世界发达国家的科学教育来看,这些国家的科学教育不断受到重视义务教育阶段的科学和技术教育决定了下一代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和增强国家竞争实力必不可少的重要基础,也是当前国际上教育改革的重点。
鉴于科学教育的重要性,世界上主要国家在上世纪80、90年代就已经把科学、语文和数学同列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主要课程,并通过建立国家标准来保证实施。
1、美国20世纪80年代初期,面对国际间经济、技术的激烈竞争,美国基础教育再次掀起一场全国的教育改革运动,即“高质量教育”运动。
改革的核心是加强中小学的学术基础课程,切实提高中小学的学术质量,提高广大劳动者的素质,进而提高国家的竞争力。
因此,提高数学、科学、英语各科的要求。
同时,把小学科学课程作为最基本、最重要的核心学科之一,从幼儿园开始设置科学课程。
•1991年开始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NRC)就开始组织起草《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到1996年,美国正式出台国家历史上第一部《国家科学教育标准》•2、英国20世纪60年代以后,英国的11岁考试制度逐渐废除,小学科学课(自然、理科)逐步得到重视。
《1988年教育改革法》确立3门核心课程----英语、数学、科学。
同年颁布《科学课程标准草案》。
英国先后颁布了5个不同版本的科学课程标准。
3、法国1995年,法国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夏尔帕将《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引进法国,在实践基础上作进一步发展。
1996年9月,法国科学院组织召开了题为“改善学生的培养方式,从幼儿园起进行自然科学教育”的特雷易会议,编写了《动手做—法国小学科学教学实验计划》一书,标志着法国“动手做”计划进入一个新阶段。
1999年法国教育部在对该计划评估以后,决定在全国幼儿园和小学中进行上述科学教育,并于2000年正式公布科学教育改革计划,至2002又公布了新的国家课程计划•(二)从我国科学教育发展历史来看,我国自从有现代意义的学校开始就比较重视科学教育•1904年1月(农历1903年)由清政府颁布的《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和《奏定高等小学堂章程》规定,初小、高小设置“格致”课,内容为“动物植物矿物及自然之形象”。
中小学数学教育国际化趋势及影响
中小学数学教育国际化趋势及影响中小学数学教育国际化的趋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内容国际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数学领域的知识不断更新,新的数学知识和理论被不断引入教学内容中。
全球范围内的数学教育研究者和教育机构都在积极推动教学内容的国际化,使学生能够接触到最新的数学知识和方法。
2.教学方法国际化。
教学方法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际化的数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和批判思考。
全球范围内的教育家和教育机构都在研究和推广有效的教学方法,为中小学数学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方法。
3.教师培训国际化。
教师是教育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培训水平直接关系到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中小学数学教育国际化的趋势要求数学教师具备国际化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能够适应全球化的教育环境。
教师培训也需要国际化,教育机构和学校可以引进国外的培训资源和专家,进行教师培训和交流。
1.提高教育质量。
通过引进国际化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可以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国际化的数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思维,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2.促进教育公平。
中小学数学教育国际化可以让广大学生有机会接触到国际化的教学资源和方法,消除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
国际化的教育资源和方法可以通过互联网和现代技术进行传播,使更多的学生受益。
中小学数学教育国际化的趋势不仅体现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师培训等方面,而且对教育的质量和公平有着重要的影响。
我们应该积极面对和适应这一趋势,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式,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社会的需求做出贡献。
中小学科技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中小学科技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在如今迅速发展的科技时代,科技教育在中小学阶段的重要性愈加凸显。
这一领域不仅关乎学生的知识技能建设,也对其未来的就业和职业选择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将通过对中小学科技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予以探讨,旨在揭示其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与未来的发展走向。
中小学科技教育的现状近年来,随着各国对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许多学校开始将科技教育作为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中小学的科技教育覆盖了多个方面,包括基础的计算机科学知识、编程技能、机器人技术、科学实验等。
这一多样化的课程体系旨在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政策方面,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出台了相关政策来鼓励科技教育的推广。
例如,一些地方政府设立了专项资金,用于资助学校购买先进的教学设备,举办科技创新大赛等。
这为学校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使师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到科技教育活动中。
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中小学科技教育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
一方面,师资力量不足是一个显著问题。
许多教师在科技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有限,导致课程的实施效果不够理想。
另一方面,教学设施和资源分配不均衡,城市与乡村学校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使部分学生无法平等享受到优质的科技教育资源。
此外,部分学校仍将传统学科教学作为重点,对科技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进一步制约了这一领域的发展。
中小学科技教育的发展趋势面对全球科技高速发展的现实及行业对人才素质的准确要求,中小学科技教育正在向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关注。
首先,课程设置将趋向灵活与多样化。
未来的科技教育将更加注重与实际生活结合,通过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科学知识和技术技能。
例如,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不同学科交叉的探究将成为一种新趋势,促使学生在多元领域中进行思维碰撞与创新。
其次,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将全面提升。
中小学国际化教育的现状与展望
中小学国际化教育的现状与展望中小学国际化教育是指各国中小学在教育教学方面,积极融入国际元素,促进学生全球视野、多元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发展。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中小学国际化教育已成为教育界的热点话题。
那么,就当前中小学国际化教育的现状和未来展望进行探讨。
在现阶段,中小学国际化教育在我国得到了广泛关注和推广。
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引入国际教育理念和课程体系,开设国际课程,比如国际文凭项目(IB)、剑桥国际课程(CIE)等,以提升学生的国际竞争力。
许多学校还与海外教育机构进行合作,组织学生参加海外交流和学习项目,拓宽他们的国际视野和语言能力。
此外,一些中小学还通过国际教育交流、合作学校建立联系,促进师生间的文化交流和知识共享。
然而,中小学国际化教育在我国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教育资源不均衡,很多农村学校和城市贫困地区的学校面临教师配备、资金投入等方面的困难,难以开展国际化教育。
其次,教育体制改革还需要进一步深化,教师培训和发展需要更好地适应国际化教育的需求。
同时,学生和家长对于国际化教育的认知和需求也需要加强,培养更多对国际事务和跨文化交流感兴趣的学生。
未来,我国中小学国际化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望和发展。
首先,在教育政策层面,政府可以出台更多支持国际化教育发展的政策,促进学校间资源共享和合作。
其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提升,提高他们的国际化教育能力和水平。
此外,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可以创新教学模式,引入更多国际教育资源和项目,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和知识技能。
最后,在评价机制方面,应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鼓励学校和教师参与国际教育交流和合作。
总的来说,中小学国际化教育的现状虽然面临一些挑战,但也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前景。
通过政策支持、师资培训、教学创新和评价机制的完善,我相信我国中小学国际化教育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培养出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优秀人才。
科学教育的发展趋势与未来展望
科学教育的发展趋势与未来展望科学教育,如同一棵茁壮成长的树木,从其根基到枝叶的每一个部分都在不断地发展与变化。
这种变化不仅仅反映在知识的增长上,更包括了教学方法、技术工具以及社会需求的演变。
在当今世界,科学教育正经历着深刻的转变,而其未来展望也在光明的地平线上逐渐清晰起来。
首先,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科学教育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
数字化和虚拟现实等技术工具的引入,为学生提供了更加生动和互动的学习体验。
拥抱这些技术,教师们能够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创造出更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和形式,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探索科学的奥秘。
其次,科学教育的发展趋势还体现在跨学科知识的融合上。
现代科学问题往往需要多学科的综合知识来解决,因此强调跨学科的教学模式变得尤为重要。
将科学与技术、工程、数学甚至艺术结合起来,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未来社会的科学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再者,未来科学教育的展望也需要考虑到全球化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全球性问题如气候变化、能源危机等,需要全球范围内的科学人才共同合作来解决。
因此,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科学知识,更在于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全球责任感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他们能够为全球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最后,面对未来科学教育的挑战和机遇,教育者需要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需求和科技进步。
创新教育模式、个性化学习路径、跨文化交流等,将成为未来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帮助学生在竞争激烈的全球舞台上脱颖而出。
综上所述,科学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显示出了一幅充满活力和希望的画面。
通过技术的进步、知识的融合和全球合作,科学教育将继续引领人类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为解决全球性挑战和推动科技创新贡献力量。
在这条道路上,教育者扮演着关键的角色,他们的努力和创新将塑造未来科学教育的面貌,让更多的学生受益,为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科学教育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总结
科学教育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总结科学教育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的重要环节。
本文旨在总结科学教育的现状,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现状分析科学教育的现状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首先,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平参差不齐。
在当前多样化的教育体制下,有一部分学生接受到较好的科学教育,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因为种种原因无法获得优质科学教育。
其次,科学教育的教材与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过于死板的教材和单一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缺乏对科学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最后,科学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关键因素。
一些教师缺乏科学知识的更新和培训,无法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和实践活动。
二、未来发展趋势展望1. 推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未来的科学教育将强调实践与理论的有机结合。
学生将通过实验、观察、探究等方式,亲自参与科学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同时,理论知识的学习将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
2. 强调跨学科与综合能力培养未来的科学教育将注重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综合能力。
科学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将与其他学科的学习相融合,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结构。
同时,学生将培养综合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入新技术促进教学改革未来科学教育将紧跟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新技术促进教学改革。
虚拟实验室、在线授课、电子教材等将成为科学教育的重要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同时,新技术的引入也将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4. 培养创新思维和科学素养未来的科学教育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素养。
学校将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具备科学发现和创新的能力。
同时,学生将通过科学教育培养正确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增加科学知识对社会发展的认识和贡献。
5.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未来的科学教育需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教师将面临应对新课程改革和新教育理念的挑战,在教学途径和教学策略上进行创新。
小学科学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
小学科学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引言在21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科学教育在小学阶段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科学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教育工作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
现状分析当前我国小学科学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例如教材的改进、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及实验设备的完善等。
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地区科学教育资源的不足、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等。
未来发展趋势1. 科学教育的全面普及未来,我国将更加重视小学科学教育的普及,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接受到高质量的 science education。
政府将继续加大对科学教育的投入,提高科学教育资源的均衡性。
2. 科学教育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教育部门将引导学生将科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师在教学中可运用生活中的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
3. 加强科学教师队伍建设提高科学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是未来小学科学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
有关部门应加大对科学教师培训的投入,提高科学教师的待遇,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于科学教育。
4. 推进科学教育信息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互联网、大数据等,为小学科学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便捷的教学手段。
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课件、在线课程等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效果。
5. 强化科学教育评价体系建立和完善科学教育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评价方式上,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科学教育成果。
6. 拓展科学教育国际合作加强与国际先进科学教育理念和资源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优质科学教育资源,提高我国小学科学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结语小学科学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将对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和人才培养产生深远影响。
关注和把握这些趋势,对于提升我国小学科学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课程体系
第二章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前言解读第一节科学课程改革的背景1、当前国际科学教育的主要发展趋势是什么科学教育作为知识形态的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环节,正在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
许多国家都把它作为核心课程,从目标、课程标准、教材、教法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使之更加符合时代特征与要求。
其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⑴教学以学生为中心。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实际上是学生主体与学习对象之间的一种建构活动,因此学生应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
教师应以学生的已知和需知为基础,鼓励学生从自己的日常生活、兴趣和需要中选择学习主题,并帮助学生确定他们建构知识的最有效途径,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思维与创新思维,以便科学处理各种信息和实验数据,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来自己解决问题。
在这种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要职责是促进上述学生活动的进行,而不是单纯的讲授与解释。
⑵强调手、脑结合。
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里,学生要想形成自己的科学认识,不仅要动脑思考,也要积极动手操作实践。
因为仅通过间接经验,学生难以取得对各种现象的正确认识,只有亲自动手实践,才能产生体验与感悟。
手脑结合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可以走出教室,到大自然、动物园、博物馆等地方进行现场观察与收集资料,而高年级的学生则强调设计、制作、栽培、饲养与实验操作。
⑶进行“真实”问题的学习。
以自然现象或社会生活中的有关科技问题为学习主题,让学生在尝试解决这些“真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知识,形成科学技能和态度。
而不是象过去那样只讲概念、定理与原理,只做标准化的习题,与现实世界完全脱离。
⑷采用探究法。
通过设置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环境,并提供充分的指导与帮助,让学生从提出问题出发,通过设计实验,系统观察,收集、分析、解释信息,作出结论,表达与交流等过程,进行学习。
小组方式是经常被用来开展探究学习的有效途径。
⑸重视交流技能的培养。
人类的任何活动都需要思想交流,科学学习也不例外。
学生要想在探究活动中学好科学,就必须学会表达自己的思想,学会分享小组其他成员的观点,知道如何向大家报告自己的探究结果。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小学教育科学研究领域在不断发展,科学家们纷纷开始关注小学教育,以更加有效地促进小学教育研究,所以,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也受到了关注。
首先,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特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以学习为中心。
有关小学教育的研究,一般都是围绕学习进行的,即围绕小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成果、学习环境、学习方式等。
其次,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注重实践。
科学家不仅要对学习现象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还要求在实践中把研究成果应用到实践中去,形成可行的解决方案,从而使学习的效率提高。
最后,小学教育科学研究还注重有效性与效率。
科学家同时考虑有效性和效率,确保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有效性和效率。
其次,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发展趋势有三个:首先,注重跨学科性研究。
随着小学教育科学研究越来越深入,科学家开始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研究成果进行整合,以增强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实力。
其次,重视科学研究的社会性和现实性。
除了注重理论分析,科学家还要考虑实践的现实性,注重有效的社会手段和教育模式,并从社会环境中汲取灵感。
最后,小学教育科学研究还将越来越注重基于互联网的虚拟学习环境。
随着网络的发展,更多的科学家开始把精力放在虚拟学习环境上,借助网络技术,在虚拟环境中实现教学目标。
综上,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特点与发展趋势表明,小学教育科学正在迅速发展。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特点主要集中在学习成果、科学
实践、有效性等各个方面;发展的趋势是跨学科性研究、注重社会性和现实性、基于虚拟学习环境等。
未来,科学家们要继续研究小学教育,以提高小学教育效果。
国际教育趋势与发展趋势
国际教育趋势与发展趋势随着全球化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国际教育已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领域。
它对于学生、教师、教育机构及整个社会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过去的几年中,国际教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所熟知的方式和模式正在悄悄地转变着。
那么,接下来我们将探讨一下当前国际教育的趋势和发展。
一. 国际教育的趋势1.全球化全球化是导致国际教育兴起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国际学生可以在全球范围内选择一所大学,从而接触到不同的文化和体验不同的教育体系和方法。
同时,教育机构也可以招收来自不同文化和国家的学生,为学生提供更加全球化的教育。
2.在线教育在线教育在国际教育领域正在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发展趋势。
随着技术的发展,在线教育的课程和内容也更加丰富和多样化。
学生可以在互联网上随时随地获取知识和信息。
在线课程的灵活性和便捷性已经成为适应现代生活方式的重要优势。
3.扩大教育覆盖面国际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学习而存在,同时也是为了提供更广泛的教育机会。
各类非政府组织、社区实体以及私人机构都在努力为那些不具备接受传统教育条件的人们提供更加广泛的教育覆盖面。
这些努力在全球经济和社会平等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4.创新教育模式传统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模式正在被新的教育思维和科技所取代。
这种趋势在国际大学和知名教育机构中尤为明显。
创新的教育模式致力于为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教育,并使他们在未来的生活和职业中更具竞争力。
新的教育方式需要大量的投入和研发,但是它可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的需求和发展。
二. 国际教育的发展1.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国际化在高等教育中的表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对接全球化的经济和科技发展要求,面向世界招生和发展,跨国合作、跨学科合作,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和研究合作,提高国际化课程数量和质量,引进海外名校和知名教育家以及校企合作等。
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是推动传统教育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
2.职业教育的发展在未来的职业教育中,培养人才将体现出更强的实践性和职业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小学科学教育的发展趋势丁邦平作者工作单位:北京师大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兼谈我国小学自然课的若干问题一、小学科学教育的发展历程在西方,19世纪初,裴士泰洛齐就倡导在小学进行实物教学(obje-ct teaching)。
随着裴士泰洛齐教育思想19世纪中期在欧美各国逐渐传播,以及初等义务教育在这些国家的实施,实物教学形态的科学启蒙教育开始在工业化国家得到推广。
例如,19世纪50年代,实物教学的思想传到美国后,在全国教育协会发起和支持的澳滋威格计划(Oswego Pian)推动下,美国小学也盛行实物教学。
实物教学的主要作法是教儿童详细描述各种动物、植物和矿物,使其观察和学习自然现象。
通过实物教学,希望儿童学会观察和交流——两种“研究”科学的基本能力。
但在当时的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绝大多数小学教师缺乏科学训练,实物教学多为对实物的机械描述和记忆。
到19世纪末期,这种实物教学法在美国便不再流行了。
19世纪90年代至20世纪头10年期间,美国教育开始摆脱欧洲教育传统的影响,进入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创新时期。
当时,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霍尔(S.Hall)的儿童研究和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开始对美国教育产生影响。
此后小学科学教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首先是学科名称上的改变,即以“自然学习”(nature study)取代了实物教学。
其次是教学内容上的变化,这个时期科学启蒙教育注重儿童自身的需要,因而健康和卫生加入到小学科学教育内容中。
第三,强调科学方法的训练。
杜威认为,科学方法的训练与获得实际科学知识至少同样重要。
在奉行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哲学的学校里,科学教学还注重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这一时期美国科学教育研究工作在一些大学里开展起来,如1927年哥伦比亚大学克雷格(Gerald S.Craig)的博士论文被公认为小学科学教育发展中里程碑式著作。
(注:Esler,W.K.et al.(1993),Teaching Elementary,Science,Belmont,Califor nia: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pp.9-10.)克雷格指出了科学在卫生和安全等方面的实用价值,并认为科学对于一个公民的普通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60年代,在当时冷战的国际竞争氛围下,美国政府花了几百万美元改革中小学科学课程。
这次科学课程现代化运动产生了十多种至今仍有影响的实验性小学科学课程。
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以下三种:(一)SCIS课程这个实验课程的全称是《科学课程改进研究》(The Science Curriculum Improvement Study)。
SCIS课程编写于1962年,由美国全国科学基金会提供启动资金。
SCIS 课程的内容分两大部分,一部分是6个单元的自然科学,另一部分是6个单元的生命科学。
每个单元包括自由探索和教师指导的探索课、发明课和扩展课三种课型。
SCIS课程是根据皮亚杰和布鲁纳的认知发展理论编写的,其目标是通过理解基本概念发展学生的科学素质和科学态度,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时美国大约有8%的学区使用SCIS课程。
(二)SAPA课程这个实验课程由美国促进科学协会(AAAS)的科学教育委员会编写,其全称是《科学——一种过程方式》(Science——A Process Approach)。
它也是一个完整的初等学校科学课程(供幼儿园至6年级学生学习)。
SAPA课程正如其名称所示是注重科学过程的课程。
其基本假设是:(1)科学是一种智力活动;(2) 探索知识带来欢乐;(3)看到自然世界和生命世界的奥秘给儿童带来兴奋;(4)学习科学家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使儿童得到智慧;(5)科学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儿童的欢乐感、兴奋感和科学的理智感。
SAPA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儿童从事科学研究的过程技能,即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它们是:(1)观察,(2)认识并使用数字关系,(3 )测量,(4)认识并使用时空关系,(5)分类,(6)交流,(7)推理,(8)预测,(9)给概念下工作定义,(10)形成假设,(11)解释资料,(12)控制变量,(13)实验。
前8种过程技能为基本技能,一般在低年级学习;后5种技能较为复杂,供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
SAPA课程是根据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涅(Robert Gagne)的学习理论编写的,强调目标教学和目标的递进性。
当时美国大约有9%的学区使用这一课程。
(三)ESS课程这个课程名为《小学科学学习》(The ElementaryScience Study),是一种综合性小学科学课程。
整个课程由56个单元组成。
与上述两种小学科学课程不同的是,ESS课程只提供一个范围,没有一个固定的顺序。
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目标、学生的水平等实际情况挑选一些单元按顺序组成自己的课程。
此外,ESS课程的56个单元各有不同的特点,如有些单元强调过程技能,有些则注重有意思的问题。
美国当时有15% 的学区使用ESS课程。
80年代以来美国“第二代”科学课程正是在60年代“第一代”科学课程的基础上形成的。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1.强调儿童动手实验寻找答案,而不是由教师提供现成的答案让他们接受;2.所有的实验课程都以探究作为科学的过程;3.给儿童提供机会理解学科的结构;4.所有的实验课程都有助于儿童拓宽对环境的理解;5.期望通过科学教育改革儿童的行为。
综上所述,从19世纪下半叶欧美国家开始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开始,小学科学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历程。
它由最初的实物教学形态演变为自然学习形态,至20世纪60年代发生了科学教育革命,从而终于走向真正的科学教育形态。
英美等发达国家小学课程中“自然学习”的名称不再沿用,它被各种各样的小学科学课程取代了。
二、小学科学教育改革的国际趋势80年代以来,国际科学教育改革的浪潮再次激荡。
1985年,美国促进科学协会(AAAS)提出了一跨世纪的科学教育改革计划——“2061计划”。
该协会组织了由26名杰出的科学家和教育家组成的专家组,研究从幼儿园至高中的学生应该掌握的科学技术“知识、能力和思维习惯”。
1989年专家们提出了一份研究报告,即《普及科学——美国2061计划》。
在此基础上,1994年他们提出了《科学素质的基准》,1996年又进一步制定了《全国科学教育标准》。
这一系列的科学教育改革文件指明了美国科学教育的改革方向,并在国际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1988年,英国的《教育改革法》明确规定,11年义务教育中,科学是与语文和数学并列的3门国家核心课程,从小学一年级起开设。
同时,还突出了技术教育的地位,把它列为10门国家课程之一。
综观国际科学教育的改革趋势,主要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注意。
(一)提高小学科学教育的地位,重新认识小学科学教育的作用,把中小学科学教育统一起来进入90年代以来,小学科学教育尤为引人注目。
英国学者歌特(Ri-chard Gott)认为,“英国国家课程最主要和最令人兴奋的地方,是它对小学科学教学的影响,”(注:Gott,R.et al(1996),Primary,Scie-nce in t he Mid-1990s:Grounds for Optimism,in Rita ChawlaDugganet al.(eds.)Reshaping Education in the 199 0s:Perspectives onPrimary School-ing,London:the FalmerPress,p.33)因为小学科学教育不再像以前那样可有可无了,“科学已经成为英国每一所小学课程中稳固的一部分,并且被它们普遍接受。
”(注:Gott,R.e t al(1996),Primary,Science in the Mid-1990s:Grounds for Optimism,in RitaChawlaDuggan et al.(eds. )Reshaping Education in the 1990s:Pe-rspectives on Primary School-ing,London:the Falmer Press,p. 33)英国11年义务教育中,各个年级都进行科学教育,中小学科学教育完全统一起来。
在美国,虽然没有全国统一的科学课程,但1996年出台了具有深远意义的《全国科学教育标准》,它规定了从幼儿园到高中(K-12)各个年级科学教育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评价标准等等。
英美两国科学教育改革的一个共同点是,彻底改变了以前小学科学教育与中学科学教育互不衔接的局面。
现在它们已把小学科学教育作为整个科学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
因此,中小学科学教育变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这在学制上、科学教育的目标上、科学课程和内容上都得到了充分的反映。
(二)既注重科学教育的普及,又强调科学教育质量的提高一位加拿大科学教育专家坦率地写道:“自从60年代初期以来,发达国家科学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未来的科学家。
虽然表面上对每个学生进行科学教育,但内在的目标不过是培养科学家而已。
这种状况事实上是否已经改变是有争议的。
”(注:Krugly-Smolska,E.T.(1990)Sc-ienific literacy in developed and develo ping countri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V ol.12,No.5.,p.273.)如美国60年代的科学教育课程改革,新编写的现代化科学课程只适合约20%的尖子学生学习,具有明显的精英性质。
美国80年代的调查表明,90%的美国人都是科盲。
可见,学校的科学教育尽管培养出成千上万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但绝大多数人仍然缺乏科学素质。
然而,在一个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且迅猛发展的时代,科学技术的普及教育是绝对必需的。
鉴于此,近年来,国际上许多科学教育专家和有关国家的政府部门都提出了普及科学和提高科学教育质量的主张和措施。
如前面提到的英国政府把科学作为义务教育期间三门核心课程之一,美国提出了全国科学课程标准,等等。
此外,近年来在国际上影响很大的STS 科学教育模式也是注重普及科学教育和提高科学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举措。
(三)更新科学教学目标,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素质更新科学教育目标是与对科学素质(scientific literacy)的研究分不开的。
什么是“科学素质”呢?根据克劳普法(L.E.Klopfer)的解释,科学素质是指“每个人所应具备的对科学的基本理解”。
(注:Klopf-er,L. E.(1985)Scientific Literacy,in Husen,T.and Postlethwaite,T.N.(eds.)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 a of Education,Vol.8,p.4478.)它有5个方面:(1)了解重要的科学事实、概念、原则和理论;(2)把有关科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情境中的能力;(3)具有利用科学探究过程的能力;(4)理解科学性质的一般原理和关于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5)具有明智的对待科学的态度以及具有与科学有关的事物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