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过年习俗范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过年习俗范文

山东民俗源远流长,代代传承。其中全年最为隆重的算是春节了。下面为您介绍山东地区的过年习俗。

山东过年习俗:孔府年节

孔府年节有一些和民间不同的地方。

腊八。腊八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腊八粥进行的。熬粥要安排很

多人,“户人”中的烧火户在这天专来烧火。支起大锅,熬出的粥分盛在很多缸里。腊八粥分两种:一种是粗的,给当差的喝,粥里放大米、肉片、白菜、豆腐之类,喝粥时,一个还给一斤馍馍;另一种是

细的,用薏米仁、桂元、莲子、百合、栗子、红枣、红豇豆、江米等熬成,粥面再放上用山楂雕刻的“粥果”。这样的粥是供内宅,本族以及上供用的。孔府在外面有很多香火院,都在腊八这天派尼姑来要粥,要“盆头米”。

临近三十,孔府忙年活动中最热闹的场面“蒸壮”就出现了,“蒸壮”就是为过年蒸各种馒头、饺子、糕饼。这时“烧火户”又来烧火,蒸各式各样的馒头。

大年三十整夜包饺子。府内到处燃灯、燃檀香末、铺地毯、院

子里搭彩棚、拉彩带。午后去报本堂行礼,晚饭后去祖庙辞岁。大人给孩子送“压岁钱”,装在红纸袋里,上面写有“长命百岁”的字样,放在小孩子的枕边,每人准备一个景泰蓝食盒,其中放粘米面做的如意、小柿子、桔子等物。

除夕夜晚衍圣公还要亲自到安怀堂摆供,祭拜白胡子老神仙,据说孔府中所有的精灵鬼怪都归这个白胡子老神仙管。

午夜过后所有的人起来拜天地神。在前上房院子里用席子搭起“天地楼”。朝各个方向,东、西、南、北、东北、西南、西北,各摆一张桌子,桌子上摆放神的牌位,正中一张桌子上摆天地神牌位。“天地楼”旁,立“朝天竿”,点“天灯”,日夜不熄,一直要点半个月之久。

元旦早晨醒来,先不说话,用手摸摸食盒里的东西和压岁钱。起床后拜庙、拜祠堂、接受仆人拜年。本家来孔府拜年。下午当地“龙灯会”的狮子舞等进孔府表演,孔府的当差和“花炮户”燃放焰火,庆祝新年。

山东宁阳县过年习俗

宁阳县元旦吃馄饨,称为“填仓“,黄县、蓬莱一带,元旦早起要照虚耗。由女主人手持红烛,把家中各个角落照一遍,意思是以光明驱逐黑暗,然后将年前以面粉做成的各种窗花放在窗台上。小孩子起床后,要攀着门拴打三个秋千,据说可以长得快。有些地区煮饺子时要用芝麻秸烧火,意味新的一年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升,饭后在锅内要放上馒头,意味有“余头“。胶东的新媳妇第一年要到丈夫的外祖家拜年,称为“札根“。据说到了外祖家,就可以把根札下,不会有离婚和早年丧偶之事。旧时还有初五“送穷“的习俗。当天祭拜年,要放鞭炮以示“赶五穷“。曲阜则在初五办“文曲星会“,初

五晚上,学生要到老师家,向孔子神像拈香祭拜。再由老师出题做一篇文章,完成后由老师它焚掉,叫做“文曲星会“。

山东崂山过年习俗

春节期间,崂山村村镇镇扭秧歌、跑旱船、舞龙灯、踩高跷……热闹非凡。元宵节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灯节。崂山沿海的渔村里,鞭炮齐鸣,渔民在船老大的带领下来到各自的渔船上送灯,预祝新的一年渔业丰收。

农历清明节到谷雨期间,是崂山渔民祭海的时节。祭海时,渔民们在海滩上摆设猪、鸡、鱼三牲供品,大面馍和糖果,点燃香烛鞭炮,举行传统的祭海仪式。祭海的日子里,纯朴豪爽的渔家人用好酒好菜热情地招待前来观看祭海的亲朋好友,大家一起开怀畅饮。

山东过年:祭祖是大事

腊月二十四“辞灶”是山东一直坚持的一个节日仪式,在外打工的,外出经商的,求职异地的,在“辞灶”这一天都要往家赶,家里人也打起电话催:别辞在外面。这一天被称为“小年”,春节从这一天就开始了。

春节每一天都有讲究

腊月二十四“辞灶”,家里的女主人会在灶前摆上一包糖果、几把麦草,“喂饱”灶王爷的马,抹甜灶王爷的嘴,祈祷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这一天是离家在外的人纷纷归来的日子,如果哪家的男人还在路上,女人就会打电话:过年了,早点回来。

腊月二十五到腊月二十七是置办年货的日子。这一天家家户户

都会动员一个劳动力和一个有经验的主妇到集市采购鸡鸭肉蛋和干

果鲜蔬。男人走一路扛一路,女人走一路念一路,“过年了,款待客人、犒赏家人,不能心疼钱”。如今随着生活质量提高,购置年货已经不再那么简单了,往往会借这个机会添置几件实用的电器甚至汽车。

腊月二十八、二十九是大扫除、贴春联的日子,家家户户的青

年小生都挽起袖子把墙壁扫得干干净净,捧出一叠金闪闪、红艳艳、写满吉利话的春联贴满各个门楹。三十吃饺子、初一团圆酒、初二祭祖先、初三串亲戚……春节里的每一天都有不同的讲究和花样,不经意之间,年味儿就浓了起来。

“接迎”先祖回家过年

作为孔子之乡,尊老爱老是代代相传的民风,在欢度春节的日

子里又有浓厚的宗族氛围。腊月三十清晨,家里的长辈会领上儿孙步行至村头巷口,面东而拜,接迎先祖回家过年。也是这一天,家家户户的客厅都会面南背北摆上供桌香案,案头挂起2米高的先祖排位,上面会从能追溯的最高辈份记录到新近去世的亲人。

在当地百姓心中,大年初二是祭祖的大日子,这一天同姓宗族

的男丁都要穿戴整齐,一齐前往同宗的各个坟头祭拜。清晨,祭拜的队伍慢慢集结起来,族长和几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依然和多年以前一样走在最前面。以车代步是近年的新变化,除了把最好的车辆给族长乘坐以外,其他车辆分为锣鼓队、鞭炮队、汽车队、摩托队一字排开同速前行。

每到一家的祖坟前,锣鼓手敲得震天响,炮仗以雨打芭蕉的节奏和风雷的震颤在人群四周炸响,上坟的人们都虔诚地烧纸跪拜。此时,老人们会告诉青年、少年一代,这个坟头里的人是谁家的先人,他曾经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或者取得过什么高官厚禄。每当接受一次这样的教育,青年一代都会暗下决心:秉承前人意志,齐家治国、为自己也为家人写下一段多年以后能被人这样纪念的历史。

北方的野外虽然不是全然的冰天雪地,但是也河面结冰、积雪处处,因为拜祭全程近数公里之遥,为了节省时间,人们常常踏冰过河抄近路。每当此时就有人暗暗心惊:不会掉进冰窟窿吧?然后各自打消自己的念头,因为他们认为自己的虔诚会换来先人的保佑,然后大踏步前行。

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