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音乐 梨园百花-走近黄梅戏教案
《走进黄梅戏》优秀教案
《走进黄梅戏》优秀教案教学内容:戏曲欣赏: 《夫妻观灯》念白练习:《打猪草》戏曲学唱和扮演练习: 《夫妻双双把家还》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黄梅戏的局部知识;2、初步掌握黄梅戏的唱、念表示手段;锻炼同学的表示能力和发明力3、.能够有感情地演唱《夫妻双双把家还》片段,并能够适当扮演;4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同学对黄梅戏唱腔的感受能力,激发同学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教材分析:黄梅戏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原名“黄梅调”或“采茶戏”。
流行于安徽、湖北、江西、江苏等地。
他的起源大约可以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间,但形成一个完整的剧种,是十八世纪后期在皖、鄂、赣三省毗邻的黄梅县形成的,其中一支逐渐东移到安徽省怀宁县为中心的安庆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相结合,用当地语言歌唱、说白,形成了自身的特点,被称为“怀腔”或“怀调”,这就是今日黄梅戏的前身。
主要剧目有:《天仙配》、《夫妻观灯》、《打猪草》等。
黄梅戏《打猪草》由“二小”组成,人物是陶金花、金小毛,一个打猪草一个看竹笋。
陶金花在打猪草时.拔草用劲过大,不小心碰断了金小毛家两根竹笋,慌忙用草将笋盖上,这时,在树上看笋的金小毛看见了,认为她有意偷笋,踩破了她的篮子。
小姑娘哭着拉他去见妈妈,要他赔篮子。
金小毛无奈,将舅母让他买盐的二百文钱赔她,她知道底细后不要金小毛赔了,说:“只要心意好,人好水也甜”,金小毛又把断了的竹笋一起送她,陶金花提不动,又帮着她送到家里。
一路上边走边唱盘歌《对花》,什么花都问遍了,终于回到家中,金花妈妈不在家,金花打了三个鸡蛋,泡一碗炒米招待小毛,小戏在欢乐的气氛中结束了。
在封建礼教统治森严的情况下,男女青年这种自由交往具有反封建的意义,剧中所表示的青春的活力、逗趣的语言和优美的曲调,使人如沐春风,具有亲切感人的魅力。
《打猪草》的可贵之处就在于毫无造作,从唱词到扮演都再现了生活的真情,犹如田野吹来的风,清凉爽快,沁人心脾。
《夫妻观灯》中的王小六和王妻,两人在正月十五去看灯,只见人山人海,各种花灯造型惟妙惟肖,局面好不热闹。
2020-2021年高一音乐 梨园百花走近黄梅戏教案
2019-2020年高一音乐梨园百花-走近黄梅戏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黄梅戏的起源、剧目分类及其特点2学习演唱黄梅戏选段,积极参与黄梅戏的表演,大胆尝试黄梅戏歌词的创作,,培养学生对黄梅戏的感受能力,丰富艺术体验3让学生在欣赏黄梅戏的过程中获得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地方戏的特点,提高学生对黄梅戏的鉴赏能力,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教学重点:感受黄梅戏鲜明丰富的地方色彩教学难点:通过听赏、演唱、创作让学生了解黄梅戏的风格特点教学用具:黑板、多媒体、音像资料等教学过程1导入课前播放黄梅戏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提问:刚刚欣赏的唱段是什么剧种?选自哪出戏?(黄梅戏、《天仙配》)生答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正确,刚刚我们欣赏到的就是黄梅戏《天仙配》当中的唱段《夫妻双双把家还》,黄梅戏在地方戏曲当中是非常受欢迎的,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近黄梅戏。
2新课教学出示课题:梨园百花——走近黄梅戏提问:黄梅戏是哪个省的戏曲剧种?生答师:有同学说是湖北的,也有同学说是安徽的,意见不统一,那到底是哪里的呢?请看——(课件)黄梅戏简介:黄梅戏曾被称为采茶戏、黄梅调、二高腔、怀腔、府调、皖调,因起源于湖北黄梅县,故称黄梅调,但它成熟为戏曲却在安徽安庆地区,并在安徽全省得到发展,成为全国闻名的地方戏曲剧种。
黄梅戏的发展历史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约从清乾隆未期到辛亥革命前后,活跃在农村的黄梅戏草台班子与民间艺术结合,形成黄梅戏的雏形;第二阶段,从辛亥革命到1949年。
这一阶段,黄梅戏演出活动渐渐职业化,并从农村草台走上了城市舞台,受到其它戏曲的影响,编排、移植了一批新剧目,对唱腔、表演进行初步改革,黄梅戏走向成熟;第三阶段,从1949年至今。
黄梅戏搬上荧屏,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演员,黄梅戏走向辉煌。
猜一猜:黄梅戏走向辉煌时代的里程碑式的作品是:A、《女驸马》B、《天仙配》C、《孟丽君》生答师:正确答案是B《天仙配》是黄梅戏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部作品,曾多次搬上荧屏,当中的许多唱段在观众中广为流传。
高中音乐鉴赏梨园百花教案(赵敬峰、谢红娟)
第一章:京剧——国粹之魂教学目标:1. 了解京剧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
2. 认识京剧的基本表演元素,如生、旦、净、末、丑。
3. 掌握京剧的唱腔和舞台艺术特点。
教学内容:1. 京剧的起源和发展。
2. 京剧的角色分类和表演技巧。
3. 京剧的唱腔风格和代表剧目。
教学活动:1. 观看京剧片段,引导学生感受京剧的魅力。
2. 讲解京剧的基本知识,如角色、唱腔等。
3. 组织学生进行京剧模仿表演,增强体验。
教学评估:1. 学生能够描述京剧的发展历程。
2. 学生能够识别京剧的基本角色。
3. 学生能够欣赏京剧的唱腔和表演。
第二章:昆曲——丝竹之韵教学目标:1. 了解昆曲的历史地位和艺术特点。
2. 认识昆曲的曲调和表演风格。
3. 掌握昆曲的基本演唱技巧。
教学内容:1. 昆曲的起源和发展。
2. 昆曲的音乐结构和表演特色。
3. 昆曲的代表剧目和著名演唱家。
教学活动:1. 播放昆曲经典曲目,让学生感受其音乐美。
2. 讲解昆曲的演唱技巧和表演风格。
3. 引导学生进行昆曲唱腔练习,提高表现力。
教学评估:1. 学生能够描述昆曲的历史地位。
2. 学生能够识别昆曲的音乐特点。
3. 学生能够简单演唱昆曲片段。
第三章:豫剧——中原之声教学目标:1. 了解豫剧的地域特色和艺术风格。
2. 认识豫剧的表演技巧和戏剧特色。
3. 掌握豫剧的代表剧目和著名演员。
教学内容:1. 豫剧的起源和发展。
2. 豫剧的表演元素和舞台风格。
3. 豫剧的代表剧目和音乐特色。
教学活动:1. 观看豫剧经典片段,引导学生体验豫剧的魅力。
2. 讲解豫剧的表演技巧和音乐特色。
3. 组织学生进行豫剧模仿表演,增强体验。
教学评估:1. 学生能够描述豫剧的地域特色。
2. 学生能够识别豫剧的表演风格。
3. 学生能够欣赏豫剧的音乐和剧情。
第四章:越剧——江南之韵教学目标:1. 了解越剧的起源和流行区域。
2. 认识越剧的表演特色和音乐风格。
3. 掌握越剧的代表剧目和著名演员。
教学内容:1. 越剧的历史背景和发展。
2024年度《走进黄梅戏》优秀教案
04
置
2024/2/2
17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
01 提出问题
在课程开始时,向学生提出与黄梅戏相关的问题 ,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思考。
02 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黄梅戏的历史、特点 、表演技巧等话题展开讨论,并分享讨论成果。
03 展示与分享
鼓励学生将自己的见解、感受以口头或书面形式
展示出来,与全班同学分享。
借助新媒体平台,如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扩大 黄梅戏在校园内外的影响力和传播范围。
举办黄梅戏主题的文化沙龙、艺术展览等活动, 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和参与。
2024/2/2
30
搭建平台,促进区域间文化交流合作
2024/2/2
加强与周边地区的文化交流合 作,共同推动黄梅戏等地方戏
曲的传承与发展。
举办区域性的黄梅戏展演、 比赛等活动,为黄梅戏爱好 者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
22
传统笔试考核内容优化调整
笔试内容更加注重对黄梅戏理论 知识和历史文化的考查,减少机
械记忆类题目。
2024/2/2
增加对黄梅戏唱腔、表演技巧等 实践性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类题目
。
引入开放式、探究式题目,鼓励 学生发表对黄梅戏的独特见解和
创新思考。
23
表演技能水平评价标准制定
制定详细的表演技能评价标准,包括唱腔、身段、表情、动作等多个方 面。
黄梅戏剧本多源于民间故事和历史传说,经过历代艺人的不断加工和完善,形成了独特的艺术 风格。这些剧本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情感,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故事情节梳理
在学习黄梅戏经典剧目时,需要对故事情节进行梳理,了解剧中人物的关系和矛盾冲突,从而 更好地理解剧目内涵和表演要求。
黄梅戏教案
篇一:黄梅戏教案黄梅戏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黄梅戏的一些基本知识;2 知道一些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及其艺术风格和代表作品;3 学习一些经典黄梅戏唱段的演唱;4 学习黄梅戏中一些基本的身段,经典的黄梅戏配以身段进行教学;5 了解经典黄梅戏唱段中安庆方言的念白。
二教学目的1 提高、培养学生学习黄梅戏的兴趣2 让学生掌握一些经典唱段的演唱、念白及身段,对黄梅戏里的唱、念和做有一个初步的了解3 让学生了解黄梅戏这个年轻却充满魅力的剧种,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弘扬这个让我们安徽人应以为傲的民族艺术4 让学生发展一项兴趣爱好,丰富他们的学习生活,促进他们健康的成长。
教学内容三总的时间分配:一共为十三周的教学时间。
①第1周:两个课时,利用多媒体,介绍黄梅戏的一些基本知识,介绍一些黄梅戏表演艺术家的艺术风格和代表作品,欣赏一些经典的黄梅戏唱段的视频。
②第2-6周,共5周的时间,学习经典黄梅戏唱段《树上的鸟儿成双对》(选自黄梅戏《天仙配》)的演唱和身段,前两周学习演唱,使学生能跟着原唱演唱。
之后开始学习一些黄梅戏的基本身段,在4-6周的时间内,演唱与身段结合着练习,第6周用一个课时让学生跟着伴奏配以身段练习,对前面的演唱和身段的学习进行复习和巩固。
③第7-10周,共4周的时间,学习经典唱段《为救李郎离家园》(选自黄梅戏《女驸马》),7、8周我们学习这个唱段的演唱,经过两周的学习基本掌握其唱腔,能跟原唱演唱,9、10我们开始学习其清唱的简单的身段,在学习身段是同时巩固和加强演唱,第10周用一个课时的时间跟着伴奏配以身段进行练习,复习和加强这个唱段的演唱和身段。
④第11-12周,共2周时间,前期通过对两个经典唱段的学习,学生对黄梅戏的演唱和身段表演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最后,通过经典唱段《对花.(选自黄梅戏《打猪草》),让学生了解黄梅戏中用安庆的地方方言来念白的艺术特点,并学习通过学习《对花》这一经典的黄梅戏唱段的演唱体会别具特色的安庆文化。
《走进黄梅戏》优秀教案
《走进黄梅戏》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音乐教材第七单元《戏曲欣赏》,详细内容为《走进黄梅戏》。
黄梅戏是我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艺术魅力。
本节课将重点介绍黄梅戏的历史背景、表演特点及经典唱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梅戏的历史背景、表演特点,培养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2. 学会欣赏黄梅戏的经典唱段,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3.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参与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黄梅戏的表演技巧和唱腔特点。
教学重点:黄梅戏的历史背景、经典唱段的欣赏与实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音响、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黄梅戏经典唱段《夫妻双双把家还》,让学生初步感受黄梅戏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介绍黄梅戏的历史背景。
(2)讲解黄梅戏的表演特点,如唱腔、身段、表情等。
3. 欣赏经典唱段:(1)播放《天仙配》选段,引导学生从旋律、唱腔、情感等方面进行欣赏。
(2)分析唱段中的角色特点,如生、旦、净、末、丑等。
4. 实践活动:(1)分组学习黄梅戏的基本动作和唱腔。
(2)每组选取一个经典唱段进行模仿、排练。
(3)各组展示,互相评价、交流。
六、板书设计1. 黄梅戏的历史背景、表演特点。
2. 经典唱段《天仙配》选段。
3. 实践活动:黄梅戏基本动作和唱腔学习。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黄梅戏的历史背景和表演特点。
(2)学唱黄梅戏经典唱段《夫妻双双把家还》,录制视频。
2. 答案:(1)黄梅戏起源于明朝,流行于安徽、江西、湖北等地,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表演特点包括唱腔优美、身段灵活、表情丰富等。
(2)见学生提交的视频。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黄梅戏的历史背景和表演特点,提高了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2. 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观看黄梅戏演出,深入了解黄梅戏。
《梨园撷英》走进黄梅戏中学音乐教案
《梨园撷英》走进黄梅戏中学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梅戏的起源、发展历史及特点,感受黄梅戏独特的艺术魅力。
2. 培养学生对黄梅戏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3. 通过学习黄梅戏,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参与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1. 黄梅戏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 黄梅戏的唱腔、表演、服饰等特色3. 黄梅戏的代表剧目及经典唱段4. 黄梅戏的基本动作和表演技巧5. 创作与表演黄梅戏剧目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黄梅戏的基本知识、经典唱段、表演技巧。
2. 教学难点:黄梅戏的唱腔特点、基本动作的掌握。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黄梅戏的起源、发展、特点等基本知识。
2. 示范法:教师表演黄梅戏的基本动作、唱腔,学生跟随模仿。
3. 实践法:学生分组练习,进行角色分配,表演黄梅戏剧目。
4. 欣赏法:观看黄梅戏经典剧目,感受黄梅戏的艺术魅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黄梅戏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黄梅戏的唱腔、表演、服饰等特色。
3. 示范:教师表演黄梅戏的基本动作和唱腔,学生跟随模仿。
4. 练习:学生分组练习,进行角色分配,表演黄梅戏剧目。
5. 欣赏:观看黄梅戏经典剧目,加深对黄梅戏的理解和感受。
6.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黄梅戏的特点和魅力。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黄梅戏的基本知识掌握程度,包括黄梅戏的起源、发展、特点等。
2. 学生对黄梅戏唱腔、表演、服饰等特色的理解和体验。
3. 学生参与表演黄梅戏剧目的积极性和表现力。
4. 学生对黄梅戏的兴趣和热爱,以及音乐审美能力的提高。
七、教学资源:1. 黄梅戏资料:黄梅戏的历史、唱腔、表演等方面的资料。
2. 音响设备:用于播放黄梅戏音乐和剧目。
3. 服装道具:用于学生表演黄梅戏剧目。
4. 教学视频:黄梅戏的经典剧目视频。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黄梅戏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讲解黄梅戏的基本知识。
《梨园撷英》 --走进黄梅戏--中学音乐教案
《梨园撷英》 --走进黄梅戏--中学音乐教案,.,《梨园金曲》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一、了解并掌握黄梅戏的起源与发展;二、通过欣赏,了解黄梅戏的唱腔特点、表演方式;三、初步掌握黄梅戏的唱、念、做等表现手段;过程与方法:通过鼓励学生学念、学做、学唱,锻炼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创造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对黄梅戏唱腔的感受能力,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戏曲学习戏曲欣赏、戏曲演唱二声部重唱教学准备: 钢琴、堂鼓、钹、古筝、多媒体教学设备、课件制作教材分析:黄梅戏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原名“黄梅调”或“采茶戏”。
流行于安徽、湖北、江西、江苏等地。
他的起源大约可以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间,但形成一个完整的剧种,是十八世纪后期在皖、鄂、赣三省毗邻的黄梅县形成的,其中一支逐渐东移到安徽省怀宁县为中心的安庆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相结合,用当地语言歌唱、说白,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被称为“怀腔”或“怀调”,这就是今日黄梅戏的前身。
主要剧目有:《天仙配》、《女驸马》、《夫妻观灯》、《打猪草》等。
教学过程:教学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设计意图媒体环节运用一、 1.宣布上课。
1.全班起立。
组织 2.面带微笑地问好:“同学们好!”并2.有礼貌地问好:“老营造上课和谐氛围教学环视全体学生。
师好~”(课前播放《唱脸谱》歌曲录音)同学们,我们上课之前听到并跟唱的歌曲叫 1.聆听音乐,复习巩固课前播放《唱脸谱》二、什么名字,它的旋律具有哪一个剧种并跟唱歌曲《唱脸谱》。
歌曲录音,既巩固上音频播放导入的唱腔风格呢,----对,是京剧,同学2(听讲并回答教师提节课知识点又可营造音乐们知道京剧起源于什么地方吗,----问。
一种戏曲气氛,同时新课安徽,那么除京剧外,四大著名剧种中,也为导入新课内容埋视频出示还有一个剧种它虽不是起源于安徽,但3.认真听讲、听范唱,下伏笔。
戏曲背景却成长、发展于安徽。
——你们听,(师随教师进入新课内容。
2019-2020年高一音乐 梨园百花-走近黄梅戏教案
2019-2020年高一音乐梨园百花-走近黄梅戏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黄梅戏的起源、剧目分类及其特点2学习演唱黄梅戏选段,积极参与黄梅戏的表演,大胆尝试黄梅戏歌词的创作,,培养学生对黄梅戏的感受能力,丰富艺术体验3让学生在欣赏黄梅戏的过程中获得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地方戏的特点,提高学生对黄梅戏的鉴赏能力,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教学重点:感受黄梅戏鲜明丰富的地方色彩教学难点:通过听赏、演唱、创作让学生了解黄梅戏的风格特点教学用具:黑板、多媒体、音像资料等教学过程1导入课前播放黄梅戏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提问:刚刚欣赏的唱段是什么剧种?选自哪出戏?(黄梅戏、《天仙配》)生答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正确,刚刚我们欣赏到的就是黄梅戏《天仙配》当中的唱段《夫妻双双把家还》,黄梅戏在地方戏曲当中是非常受欢迎的,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近黄梅戏。
2新课教学出示课题:梨园百花——走近黄梅戏提问:黄梅戏是哪个省的戏曲剧种?生答师:有同学说是湖北的,也有同学说是安徽的,意见不统一,那到底是哪里的呢?请看——(课件)黄梅戏简介:黄梅戏曾被称为采茶戏、黄梅调、二高腔、怀腔、府调、皖调,因起源于湖北黄梅县,故称黄梅调,但它成熟为戏曲却在安徽安庆地区,并在安徽全省得到发展,成为全国闻名的地方戏曲剧种。
黄梅戏的发展历史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约从清乾隆未期到辛亥革命前后,活跃在农村的黄梅戏草台班子与民间艺术结合,形成黄梅戏的雏形;第二阶段,从辛亥革命到1949年。
这一阶段,黄梅戏演出活动渐渐职业化,并从农村草台走上了城市舞台,受到其它戏曲的影响,编排、移植了一批新剧目,对唱腔、表演进行初步改革,黄梅戏走向成熟;第三阶段,从1949年至今。
黄梅戏搬上荧屏,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演员,黄梅戏走向辉煌。
猜一猜:黄梅戏走向辉煌时代的里程碑式的作品是:A、《女驸马》B、《天仙配》C、《孟丽君》生答师:正确答案是B《天仙配》是黄梅戏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部作品,曾多次搬上荧屏,当中的许多唱段在观众中广为流传。
《梨园撷英》 --走进黄梅戏 --中学音乐上课学习上课学习教案
《梨园撷英》 --走进黄梅戏 --中学音乐教案《梨园撷英》-------走进黄梅戏作者单位: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使用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八年级?下册适用手段:多媒体教学授课年级:八年级课型:戏曲综合课课时:一课时教学内容:戏曲欣赏:《打猪草》选段----《对花》《天仙配》选段----《满工对唱》戏曲学唱及表演练习:《夫妻双双把家还》黄梅戏念词练习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黄梅戏的起源与发展;2.通过欣赏,了解黄梅戏的唱腔特点、表演方式;3.初步掌握黄梅戏的唱、念、做等表现手段;4.能够有感情地演唱《夫妻双双把家还》,并能够适当表演;5.通过鼓励学生学念、学做、学唱,锻炼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创造力;6.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对黄梅戏唱腔的感受能力,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教材分析:黄梅戏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原名“黄梅调”或“采茶戏”。
流行于安徽、湖北、江西、江苏等地。
他的起源大约可以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间,但形成一个完整的剧种,是十八世纪后期在皖、鄂、赣三省毗邻的黄梅县形成的,其中一支逐渐东移到安徽省怀宁县为中心的安庆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相结合,用当地语言歌唱、说白,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被称为“怀腔”或“怀调”,这就是今日黄梅戏的前身。
主要剧目有:《天仙配》、《女驸马》、《夫妻观灯》、《打猪草》等。
教学重点:戏曲学习戏曲欣赏教学难点:戏曲演唱二声部重唱教学准备:钢琴、堂鼓、钹、古筝、多媒体教学设备、制作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设计意图媒体一、组织教学1.宣布上课。
2.面带微笑地问好:“同学们好!”并环视全体学生。
1.全班起立。
2.有礼貌地问好:“老师好!”营造上课和谐氛围二、导入新课(课前播放《唱脸谱》歌曲录音)同学们,我们上课之前听到并跟唱的歌曲叫什么名字?它的旋律具有哪一个剧种的唱腔风格呢?----对,是京剧,同学们知道京剧起源于什么地方吗?----安徽,那么除京剧外,四大著名剧种中,还有一个剧种它虽不是起源于安徽,但却成长、发展于安徽。
《梨园撷英》走进黄梅戏中学音乐教案
《梨园撷英》走进黄梅戏中学音乐教案第一章:黄梅戏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黄梅戏的起源、发展历程及特点。
1.2 教学内容:黄梅戏的起源和发展历程,黄梅戏的表演特点、音乐特点及代表剧目。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欣赏、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
1.4 教学步骤:1.4.1 讲解黄梅戏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1.4.2 欣赏黄梅戏的经典片段,让学生感受黄梅戏的魅力。
1.4.3 讨论黄梅戏的表演特点和音乐特点。
1.5 教学评价:学生能简要描述黄梅戏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了解黄梅戏的表演特点和音乐特点,欣赏黄梅戏的经典片段。
第二章:黄梅戏唱腔学习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黄梅戏的基本唱腔,能够演唱简单的黄梅戏曲牌。
2.2 教学内容:黄梅戏的基本唱腔及曲牌。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练习的方式进行教学。
2.4 教学步骤:2.4.1 讲解黄梅戏的基本唱腔。
2.4.2 示范黄梅戏的唱腔,让学生跟随练习。
2.4.3 教授黄梅戏曲牌,让学生进行演唱练习。
2.5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掌握黄梅戏的基本唱腔,演唱简单的黄梅戏曲牌。
第三章:黄梅戏表演技巧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黄梅戏的表演技巧,能够运用到实际演唱中。
3.2 教学内容:黄梅戏的表演技巧,包括唱、做、念、打。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练习的方式进行教学。
3.4 教学步骤:3.4.1 讲解黄梅戏的表演技巧。
3.4.2 示范黄梅戏的表演技巧,让学生跟随练习。
3.4.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练习,互相观摩、交流。
3.5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了解黄梅戏的表演技巧,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演唱中。
第四章:黄梅戏剧目欣赏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欣赏黄梅戏剧目,感受黄梅戏的艺术魅力。
4.2 教学内容:黄梅戏剧目的选取及欣赏。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欣赏的方式进行教学。
4.4 教学步骤:4.4.1 讲解黄梅戏剧目的选取标准。
4.4.2 欣赏黄梅戏剧目的经典片段。
4.4.3 让学生进行剧目欣赏,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高一音乐欣赏《梨园百花》教学设计
《梨园百花》教课方案教课方案说明:本节课的主题是“中国戏曲”。
在初中阶段,学生对戏曲已有所接触,高中阶段的戏曲欣赏教课怎样较之初中阶段更高层次的体验和认识?这是第一要解决的问题。
因此我在教课内容上设计了从戏曲的发源、表现内容、传统戏曲的特色及常用表现手段、现代戏曲在表现手段上的变化这一脉络来教课。
b5E2RGbCAP在教课策略和方法上,贯彻“赏识当先、体验下手”的原则,综合赏识、模拟、表演等,让学生在艺术美感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知识与技术。
p1EanqFDPw戏曲学习对大多数学生来说不很感兴趣,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我一直把培育学生对戏曲艺术的兴趣放在重要地位。
详细来说有以下几点:一是制定适切的教课目的,防止过高的教课要求。
在学生对戏曲还其实不十分认识、表演能力几乎为零的状况下,“体验”(做、念、唱,舍去“打”)这一环节一定做到顺序渐进。
由于传统戏曲的唱腔相对难学,因此选择学唱黄梅戏《天仙配》选段,以激发学生对戏曲的兴趣,。
二是选用学生喜爱的、能惹起学生产生认知基础正迁徙的(如京剧《群英会》等)、尽可能高质量的音频、视频资料。
三是多种艺术实践活动和多种教课方法与手段的综合运用。
四是跟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现代戏曲应运而生。
本节课采纳比较教课法,对传统戏曲与现代戏曲从音乐、表演、衣饰、舞美灯光等方面进行比较,使学生对二者的风格、特色及艺术价值有一个大体的认识,为持续学习打下基础。
在本节课的最后设计了一个戏曲知识比赛题,目的是为了拓展艺术学习空间,培育研究能力,激发艺术学习兴趣。
DXDiTa9E3d教课目的:1、认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戏曲的基本特色,指引学生对戏曲这类舞台艺术产生兴趣,激发学生对民族艺术的热爱之情。
2、经过赏识、剖析戏曲名段、概括等教课活动,感觉戏曲的魅力,认识戏曲的发展与变化,提升艺术涵养。
RTCrpUDGiT教课要点:传统戏曲的特色( 1)综合性( 2)虚构性( 3)程式化教课工具:多媒体课件年级:高一年级课时:一课时教课过程:(课前音乐《唱脸谱》 )一、导入1、同学们听到的课前音乐是什么歌曲?它与我国哪一种艺术形式相关?京剧。
高一音乐梨园百花3教案
高一音乐梨园百花 3 教课方案一基本说明1)教课内容所属模块:音乐鉴赏2﹞年级:高一年级3)所用教材第一版单位:湖南文艺第一版社4)所属的章节:音乐的体裁5)学时数:40分钟二、教课方案1、教课目的:⑴、加深学生对中国戏曲音乐文化的认识,能分辨京剧和花鼓戏的风格特点。
⑵、培育学生对中国戏曲音乐文化的浓重兴趣,能与同学一道参加表演活动。
2设计思路戏曲是中华民族的音乐传统文化,戏曲种类众多,艺术性强。
在《一般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将弘扬民族文化作为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旨在培育学生对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意识,培育爱国主义感情。
本节课选用了京剧、花鼓戏为主要教课内容。
在教课中,充足运用体验、比较、研究、合作等教课方法,激发学生对中国戏曲的浓重兴趣,拓展其艺术视线,让学生感知、体验中国戏曲的独到魅力。
三、教课过程描绘教课老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企图环节老师演唱两个片断:仔细倾听老师的演1、导入新课①西洋歌剧《我要跳舞,我的唱,并思虑老师所提2、让学生认识京剧小伯爵》出的问题有“北京歌剧”之导②京剧《说唱脸谱》称。
发问:老师演唱的两个选段分别属于哪一种艺术形式,并说出二者有什么入共同点?对于京剧的知识点:①依据自己所掌握①认识京剧形成与发1、京剧的形成和发展的知识,回答老师的展的一些知识。
2、京剧行当发问。
②增强学生对京剧行京① 发问:京剧有哪四种行当?②京剧有生、旦、净、当的认识和分辨能力。
②展现八张京剧人物图片,请学生辨丑四大行当。
别其各属哪个行当。
③京剧行当是依照③京剧行当是依照什么来划人物的身份、职业、分的?性别等方面来区分的。
3、京剧的表演形式①将直观感觉与自己A:有唱、念、做、打四种形式①仔细赏识京剧实践相联合,使学生充B:视频赏识《玉堂春》和《三叉口》分领会到京剧表演的片断,分别展现京剧四种表演形式。
丰富内涵C:老师示范表演京剧中的“念”和②调换学生参加讲堂“做”活动的踊跃性。
鼓舞他②依据老师的提示,们勇敢的进行表演。
2024年《走进黄梅戏》优秀教案
2024年《走进黄梅戏》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音乐教育教材《走进黄梅戏》第四章,详细内容主要包括黄梅戏的历史起源、艺术特色、经典剧目欣赏以及唱腔、表演技巧的初步学习。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梅戏的历史起源、发展过程及其艺术特色。
2. 培养学生对黄梅戏的兴趣,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3. 使学生能够掌握黄梅戏的基本唱腔和表演技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黄梅戏的唱腔和表演技巧。
重点:黄梅戏的历史起源、艺术特色及经典剧目欣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音响、钢琴、教学视频、黄梅戏道具。
学具:笔记本、笔、黄梅戏表演服装。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播放黄梅戏经典唱段《夫妻双双把家还》,让学生初步感受黄梅戏的艺术魅力,引发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5分钟)介绍黄梅戏的历史起源、发展过程、艺术特色以及经典剧目。
3. 实践环节(10分钟)(1)学习黄梅戏的基本唱腔,以《夫妻双双把家还》为例,进行现场教学。
(2)分组练习,每组选取一个唱段进行学唱。
4. 例题讲解(10分钟)分析黄梅戏唱腔的特点,以《夫妻双双把家还》为例,讲解唱腔技巧。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自主选择一个黄梅戏剧目,进行唱腔和表演练习。
6. 课堂小结(5分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黄梅戏的历史起源和发展过程。
(2)分析黄梅戏的艺术特色。
(3)学唱黄梅戏经典唱段《夫妻双双把家还》,录制表演视频。
2. 答案:(1)黄梅戏起源于明朝,发展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它源于湖北黄梅一带的民间小调,后逐渐发展成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戏曲。
(2)黄梅戏艺术特色:唱腔优美、旋律丰富;以真嗓为主,假嗓为辅;表演生活化、真实自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黄梅戏的历史和艺术特色,掌握了基本唱腔和表演技巧。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提高课堂互动。
高一音乐 梨园百花教案
梨园百花——京剧一、基本说明教学内容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音乐鉴赏》2)年级:高一年级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湖南文艺出版社4)所属的章节:《音乐的体裁》5)学时数:45分钟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国粹京剧的基础知识,能辨别京剧二黄、西皮两种声腔,能辨别京剧伴奏主要乐器的音色,能辨别京剧的四大行当。
(2)通过对“唱”“念”“做”“打”的欣赏和模仿,充分体验京剧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对京剧的热爱。
(3)了解京剧的三大艺术特色,提高学生欣赏京剧的能力。
(4)培养学生聆听中国戏曲音乐的习惯,能从中感受、体验中国的民族文化特征。
2、设计思路:(包含教材结构、内容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思路及教学方法及手段)在湘教版的音乐鉴赏教师用书中,《梨园百花》的教学内容说明中提到:在“音乐的体裁”这一单元安排《梨园百花》这一节,是为了落实《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要求:“聆听戏曲,学习传统中国音乐,感受、体验音乐中的民族文化特征”。
近几年戏曲艺术不景气,一般中学生对戏曲较为陌生,以一个课时达到这一要求,有很大的难度。
因此选用能代表中国戏曲音乐的剧种,选用学生熟悉喜爱的戏曲音乐和人物,通过充分体验感受作品,成为我教学设计的主要思路。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它汇聚了我国三百多种地方戏曲的精华,沉淀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能以点代面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戏曲。
《唱脸谱》是学生熟悉的一首通俗歌曲,其中第二段采用西皮流水创作的一段唱腔粗犷高亢,深受学生喜爱,能马上拉近学生与京剧的距离。
当代男旦李玉刚要星光大道的精彩表演,在全国掀起了李玉刚热,也深深印入了学生的脑海。
《海岛冰月初转腾》唱腔婉转华丽,采用四平调又叫二黄平板,由李玉刚来表演能有效激发学生对二黄的兴趣,而在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的模仿与体验中,学生更能体会京剧丰富的节奏与咿咿呀呀的唱腔中蕴涵无穷的魅力。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的艺术实践过程。
”《京剧》的“唱”“念”“做”“打”为学生参与艺术实践提供了丰富的选择。
《走进黄梅戏》优秀教案
《走进黄梅戏》优秀教案教案:《走进黄梅戏》一、教学内容教材: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章节:第五单元《走进黄梅戏》内容:学习黄梅戏的基本知识,包括黄梅戏的起源、特点、代表剧目等,以及学习黄梅戏的基本唱腔和表演技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梅戏的基本知识,包括起源、特点、代表剧目等。
2. 培养学生对黄梅戏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表演能力。
3. 通过学习黄梅戏,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黄梅戏的唱腔和表演技巧的学习。
重点:让学生掌握黄梅戏的基本知识和唱腔,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音响设备、教材、黄梅戏视频资料等。
学具:学生自带乐器(如二胡、琵琶等)、笔记本、水杯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段黄梅戏的经典唱段作为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简要介绍黄梅戏的基本知识。
2. 讲解:详细讲解黄梅戏的起源、特点、代表剧目等,让学生对黄梅戏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3. 学习唱腔:让学生跟随老师学习黄梅戏的基本唱腔,通过反复练习,让学生掌握唱腔的技巧。
4. 表演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表演练习,老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指导和评价。
5. 观看视频:观看黄梅戏的经典剧目,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黄梅戏的表演风格和特点。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黄梅戏起源:湖北黄梅县特点:抒情、细腻、含蓄代表剧目:《天仙配》、《女驸马》等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收集黄梅戏的相关资料,包括黄梅戏的历史、代表剧目、著名表演艺术家等,下节课分享。
2. 让学生观看黄梅戏的经典剧目,并写下自己的观后感,包括对黄梅戏的理解、感受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学习唱腔、表演练习等方式,让学生对黄梅戏有了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表现出对黄梅戏的兴趣和热爱。
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黄梅戏的唱腔和表演技巧的讲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和加强。
高中音乐《梨园百花》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学科:___音乐_____课题:__《梨园百花》__姓名:___沈秀秀_____析-导 学 案教学工具多媒体、激光笔、钢笔、黑板教学方法教法欣赏法、情景法、练习法、讲授法、师范法、比较法、声势活 动、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学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讨论板书设计播放视频《唱脸谱》引出课题,并提问问题,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通过具有搞笑且幽默的视频展示,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问问题让学生注意力快速集中,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非常重要。
教师引出课题,并提问:第壱,刚才这首《唱脸谱》它与我国的哪种艺术形式有关呢?第弐,除了京剧同学们还知道我国的戏曲还有哪些种类呢?生答:“京剧、昆曲、越剧、豫剧、湘剧、粤剧、秦腔等。
” 一、介绍戏曲的起源它起源于人类的原始歌舞。
南北朝时期,民间出现了歌舞与表演相结合的“歌舞戏”, 唐代,出现了以滑稽表演为特点的“参军戏” ,宋代,民间歌舞、说唱、滑稽戏有了综合的趋势,出现了“宋杂剧”,元代,戏曲基本形成。
二、教师范唱教师范唱《天仙配》三、播放视频黄梅戏《夫妻双双把家还》、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以及展示《空城计》的课件让学生欣赏并思考传统戏曲的表现内容来源于何处?引导学生回答问题1、剧中人物是谁?2、表现内容是什么?(剧中人物是董永与七仙女,它的表现内容是来源于神话故事《空城计》它的剧中人物是诸葛亮,那它表现的内容是历史故事,豫剧花木兰的表现内容是民间传说)四、通过哥哥张国荣饰演的霸王别姬再次吸引学生对课堂的注意力,展示程蝶衣版的《贵妃醉酒》让学生思考并学习传统戏曲的三个特点。
五、戏曲对比:随着时代的变迁戏曲文化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革,播放两首现代京剧,说到京剧进而引申出京剧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梨园百花——走近黄梅戏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黄梅戏的起源、剧目分类及其特点
2学习演唱黄梅戏选段,积极参与黄梅戏的表演,大胆尝试黄梅戏歌词的创作,,培养学生对黄梅戏的感受能力,丰富艺术体验
3让学生在欣赏黄梅戏的过程中获得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地方戏的特点,提高学生对黄梅戏的鉴赏能力,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教学重点:感受黄梅戏鲜明丰富的地方色彩
教学难点:通过听赏、演唱、创作让学生了解黄梅戏的风格特点
教学用具:黑板、多媒体、音像资料等
教学过程
1导入
课前播放黄梅戏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
提问:刚刚欣赏的唱段是什么剧种?选自哪出戏?(黄梅戏、《天仙配》)
生答
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正确,刚刚我们欣赏到的就是黄梅戏《天仙配》当中的唱段《夫妻双双把家还》,黄梅戏在地方戏曲当中是非常受欢迎的,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近黄梅戏。
2新课教学
出示课题:梨园百花——走近黄梅戏
提问:黄梅戏是哪个省的戏曲剧种?
生答
师:有同学说是湖北的,也有同学说是安徽的,意见不统一,那到底是哪里的呢?请看——(课件)
黄梅戏简介:
黄梅戏曾被称为采茶戏、黄梅调、二高腔、怀腔、府调、皖调,因起源于湖北黄梅县,故称黄梅调,但它成熟为戏曲却在安徽安庆地区,并在安徽全省得到发展,成为全国闻名的地方戏曲剧种。
黄梅戏的发展历史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约从清乾隆未期到辛亥革命前后,活跃在农村的黄梅戏草台班子与民间艺术结合,形成黄梅戏的雏形;第二阶段,从辛亥革命到1949年。
这一阶段,黄梅戏演出活动渐渐职业化,并从农村草台走上了城市舞台,受到其它戏曲的影响,编排、移植了一批新剧目,对唱腔、表演进行初步改革,黄梅戏走向成熟;第三阶段,从1949年至今。
黄梅戏搬上荧屏,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演员,黄梅戏走向辉煌。
猜一猜:
黄梅戏走向辉煌时代的里程碑式的作品是:
A、《女驸马》
B、《天仙配》
C、《孟丽君》
生答
师:正确答案是B
《天仙配》是黄梅戏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部作品,曾多次搬上荧屏,当中的许多唱段在观众中广为流传。
下面请同学们欣赏《天仙配》中的选段《路遇》,在欣赏的过程中请同学们听一听:
1该选段运用了哪些伴奏乐器
2与普通话发音不同的唱词
欣赏完《路遇》后请学生回答
(由第一个问题引出知识点黄梅戏伴奏:以高胡为主要伴奏乐器,以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为辅的混合乐队。
由第二个问题引出知识点黄梅戏的语言:唱念均用接近普通话的安庆官话,属北方方言语系的江淮方言。
)
念一念:
董永:但不知大姐家住哪里?要往哪道而去?
师:通过念白同学们体会了黄梅戏语言的韵味,接下来老师演唱黄梅戏《天仙配》当中的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
试一试:
根据老师的演唱试着为每一句唱词划分节奏
生:。
师:同学们划的各有不同,很有意思,在说出谁划得最好之前,老师想请问大家有没有留意这段唱词每句多由几个字组成?
生答:七个字
师:很好,这就是黄梅戏
正本大戏的唱词结构:多为七字句和十字句式,七字句大多是二、二、三结构,十字句大多是三、三、四结构。
有时也可根据需要以七字、十字句为框架,对唱词进行压缩或增扩。
师:在欣赏了传统的正本大戏《天仙配》选段之后,我们来欣赏一段充满情趣的生活小戏《对花》:
思考与探索:
通过乐谱及演唱试着分析与前面欣赏的唱段有什么不同?
生答:唱词的长短、演唱的风格等
师:同学们的分析能力是很强的,生活小戏的唱词与正本大戏相比,显得更为灵活多变。
生活小戏的唱词结构:有三到七字不等,中间常夹杂多种口语化无词意的衬词、垫词,句数不一定为偶数,有时奇数句重复最后一句便成偶数。
师:而演唱风格是由黄梅戏的唱腔决定的,前面欣赏的选段显得比较抒情,是因为它采用了平词,而《对花》采用的是花腔:
黄梅戏唱腔:
平词:在正本大戏中使用率最高,曲调严肃庄重,优美大方,变化多而适应性强,长于叙述。
花腔:花腔以演小戏为主,其曲调健康、朴实、明快、优美,表演形式活泼欢快,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民歌小调色彩。
唱一唱:
郎对花姐对花,一对对到田埂下。
丢下一粒籽,发了一颗芽,麽杆子麽叶开的什么花?
结的什么籽?磨的什么粉?做的什么粑?
此花叫做(呀得呀得喂呀得儿喂呀得儿喂呀得儿喂的喂上喂)叫做什么花?
郎对花姐对花,一对对到田埂下。
丢下一粒籽,发了一颗芽,红杆子绿叶开的是白花。
结的是黑子,磨的是白粉,做的是黑粑,
此花叫做(呀得呀得喂呀得儿喂呀得儿喂呀得儿喂的喂上喂)叫做荞麦花。
活动与创作:
师:生活小戏的衬词唱得很有意思,接下来还有更有趣的活动,请同学们按照分好的组选择以下选项:
A、黄梅戏是一个演唱与表演并重的地方戏曲,请尝试为《夫妻双双把家还》编排表演动作。
B、根据黄梅戏的唱词结构,请尝试为《夫妻双双把家还》的曲调填词并表演。
生讨论后表演
师生共同评选出最佳表演小组
课堂小结:通俗易懂的艺术语言
浓郁清新的生活气息
美妙动听的曲调唱腔
举手投足间尽是故事
——这就是博大精深的黄梅戏
课后寄语:弘扬民族音乐
传承历史文化
——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
学生在黄梅戏演员吴琼演唱的流行歌曲《对花》中走出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