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案例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实例6篇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实例6篇【篇1】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实例《新课标》明确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社会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信息技术的运用是形式和手段,语言文字的揣摩运用和深度挖掘是内容和手段,将两者有机结合,灵活而有效运用,做到“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深渡融合”。
1.信息技术在拼音教学中的应用小学语文教学中,拼音是最为基础的教学内容,引导和帮助小学生有效掌握拼音的用法、读法,对于学生日后的认字能力、阅读能力都有帮助。
但是这个阶段的学生在刚刚接触拼音的时候,很难马上掌握要领。
信息技术的引入,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它使拼音教学更加形象、生动。
将抽象的拼音教学转化为直观的动态教学,教学效果非常显著。
比如:“zhe”这个音节的教学,需要将声母“zh”和韵母“e”的课件在课前做好,授课时,首先展示“e”,然后在展示小女孩举着“zh”走到“e”旁边的画面,教会小学生声母“zh”和韵母“e”组到一块可以拼出一个“zhe”。
最后,连贯的将这个动画场面播放几遍,同时带领学生读声母“zh”和韵母“e”,着重强调声母“zh”发音需要翘舌,而读韵母“e”的时候需要声音洪亮。
两个部分的连读要连贯,快速。
在边讲解边展示画面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简单的掌握拼读要领。
2、信息技术在学生认识字教学中的应用小学阶段,认字是主要的教学内容,信息技术在小学生认字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促进学生对汉字学习产生兴趣,同时也有利于基础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整合,学生通过这样新鲜的教学方法,在学习汉字的同时,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都会得到拓展。
如:小学语文生字中有很多音同形不同的汉字,其中“坐”和“座”就是一对这样的词,从字意方面理解,两个字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很容易将这两个字混淆。
为了能够加深这两字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象,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将这两个字的笔划用动态的形式展出,然后将其不同的部分用红色书写,同时注意强调容易出现错位的部分,进而实现强化教学的目的。
信息技术教育实践案例
信息技术教育实践案例案例一:编程创新比赛在某小学的信息技术课上,老师组织了一场编程创新比赛。
比赛要求学生利用Scratch等编程软件设计一个有创意的交互式游戏或动画,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参赛学生需要展示他们的编程技能、创造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比赛开始前,老师为学生提供了相关的编程教学资源和指导,包括视频教程、示范项目和编程思维训练。
学生们在小组中分工合作,共同商讨创意、设计游戏场景和角色,编写代码,制作图形和音效。
比赛结束后,学生们进行了项目展示和评比。
每个小组依次展示他们的作品,并向观众介绍游戏的玩法和创意点。
评委根据创意、技术实现、用户体验等方面对作品进行评分和评价。
通过这次编程创新比赛,学生们不仅提高了自己的编程技能,还培养了创造力、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同时,比赛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和分享自己作品的机会,激发了他们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热情。
案例二:数字素养培养活动在一所中学的信息技术课上,老师组织了一次数字素养培养活动。
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数字化能力,让他们能够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和互联网进行学习、创造和交流。
活动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信息搜索与筛选:学生通过互联网搜索相关主题的资料,并进行筛选和整理。
老师引导学生学会正确使用搜索引擎、评估信息的可信度,并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筛选能力。
2.多媒体制作:学生利用电子表格软件制作图表、统计数据,并利用演示文稿软件设计幻灯片。
通过多媒体制作,学生培养了数据处理和呈现的能力。
3.网络安全教育:老师向学生介绍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教授网络安全知识和防范措施。
学生了解了网络攻击的方式和危害,并学会保护自己的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
4.数字创作与分享:学生利用图像编辑软件设计海报、插图等,并通过博客或社交媒体平台分享自己的作品。
这促进了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数字沟通和合作意识。
通过这次数字素养培养活动,学生们提高了信息搜索和筛选能力,掌握了多媒体制作和网络安全知识,拓展了数字创作和分享的渠道。
信息技术优秀教学案例
信息技术优秀教学案例引言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育界也将信息技术纳入教学中,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然而,如何有效地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中却是教师们普遍面临的难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优秀的信息技术教学案例,希望能为教师们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一、案例一:STEM教育与信息技术的融合STEM教育旨在将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信息技术课程中,教师可以结合STEM教育的理念,设计一系列具有实际意义的项目,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解决真实世界中的问题。
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个虚拟城市规划项目。
学生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城市规划、交通流量分析等模拟操作。
通过这个项目,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还能锻炼他们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案例二:信息技术与课堂互动信息技术可以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提供更加丰富、互动的教学环境。
例如,在语言课堂中,教师可以运用互动教学软件,让学生通过点击屏幕选择答案或者完成语法练习。
这种互动的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更好地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案例三:信息技术与自主学习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机会。
在数学课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在线学习资源进行练习和拓展。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使用数学学习App进行自主学习,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
四、案例四:信息技术与实践结合在一些实践性的学科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尤为重要。
例如,在化学实验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设备和软件实时监测实验数据,加快实验过程并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度。
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技能,还培养了他们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结论以上所介绍的案例只是信息技术优秀教学案例中的一小部分。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教师们应当积极探索如何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赋能课堂教学案例集
信息技术赋能课堂教学案例集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探索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以下是几个信息技术赋能课堂教学的案例:
1. 虚拟现实(VR)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沉浸式的地理环境,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球的各个角落。
例如,通过模拟火山喷发、地震等现象,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地理知识,同时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 人工智能(AI)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可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弱点,AI可以提供定制化的学习资源和建议,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英语。
3. 互动白板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互动白板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互动式的学习环境。
在数学课上,教师可以利用白板进行动态演示和实时互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4. 在线学习平台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
在线学习平台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
学生可以在平台上自主学习语言,同时与其他学习者进行交流和互动,提高他们的语言技能。
5. 多媒体课件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历史事件的生动画面和声音。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历史事件,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历史素养。
总之,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教育工作者应该不断探索和应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和教育资源,为未来的教育发展做出贡献。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案例(优秀9篇)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案例(优秀9篇)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篇一一、教材分析:这节课的内容为课本“信息技术入门”中“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初步认识,教材以两个活动主题为基础,然后以“知识与技能”的形式详细介绍了关于信息与信息技术的相关问题,旨在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教师指导,充分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含义,了解信息的采集与处理方法,这部分内容在全书中占据了主要地位,是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兴趣的基石,是引导学生走进信息技术殿堂的一块敲门砖。
信息技术的宗旨是让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去获取、加工处理信息,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所以本节不仅是简单的将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教学内容与其他学科及爱国主义相结合,将一些世界名曲、名画、名作放于多媒体教学中,用一些相关的活动让学生以不同的方式获取信息,亲自体会信息的传递及获取,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增加了常识。
二、教学对象分析初一新同学在小学已接触到计算机,并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操作,学习兴致较高,但基于他们年龄的特点,他们对理论性强的知识点不易理解,认识较为直观,另外由于个性差异,也使他们的认知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以及知识水平各不相同,形成了不同的层次。
三、学习目标1、认知目标: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含义,了解信息的呈现形式,主要特征及信息的发展与应用。
2、技能目标:通过对信息的了解,能掌握信息的采集处理方法,并能以简单的方式获取和加工信息,提高个人的分析、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使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自主学习、互助学习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含义。
五、教学模式:自主学习分层推进教学模式。
六、教学手段:采多媒体教学网。
七、教学策略设计:根据教材分析及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分析,在教学中应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探索,在任务的驱动下启发、引导学生主动触摸知识,教师总结指导,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以鼓励为主,分层教学,激发其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案例分析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案例分析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信息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教育领域,为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它不仅能够丰富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过程,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
下面,我们将通过几个具体的案例来分析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一:在线学习平台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在一所高中,数学老师_____发现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引入了一个在线学习平台。
在这个平台上,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课程内容。
学生可以在课后登录平台,按照自己的节奏进行学习。
平台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视频讲解、练习题、在线测试等。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随时向老师提问,老师会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
此外,平台还具有数据分析功能,能够实时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如学习时间、学习进度、答题正确率等。
老师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可以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发现学生的薄弱环节,从而在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和讲解。
通过使用在线学习平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数学成绩也有了显著的提升。
同时,老师的教学效率也得到了提高,能够更好地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
案例二:虚拟现实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在一所初中,地理老师_____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将虚拟现实技术引入了课堂教学。
在学习“地球的公转和自转”这一章节时,老师让学生戴上虚拟现实头盔,仿佛置身于宇宙之中,直观地观察地球的公转和自转过程。
学生可以看到太阳、地球和其他行星的运动轨迹,感受四季的变化和昼夜交替的现象。
这种身临其境的体验,让学生对抽象的地理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在学习“地形地貌”这一章节时,老师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带领学生“游览”世界各地的著名景点,如黄山、泰山、喜马拉雅山等。
学生可以近距离观察山峰、峡谷、河流等地貌特征,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信息课教学实践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素养已成为现代社会公民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
在我国,信息教育已经成为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我校信息教师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实践活动。
本文以一次“信息检索与利用”为主题的教学实践为例,介绍信息课教学实践的经验和成果。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信息检索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巧;2. 培养学生独立获取、处理、评价和利用信息的能力;3. 培养学生合作、创新、批判性思维等综合素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快速找到这些资料?从而引出信息检索这一主题。
2. 知识讲解教师讲解信息检索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巧,包括:(1)信息检索的定义:从信息集合中查找所需信息的过程。
(2)信息检索的类型:按检索对象分,有文献检索、网络检索等;按检索方法分,有手工检索、计算机检索等。
(3)信息检索的步骤:确定检索目的、选择检索工具、制定检索策略、实施检索、评价检索结果。
(4)信息检索技巧:关键词选择、布尔逻辑运算、检索式构造等。
3. 实践操作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信息检索实践,包括:(1)利用图书馆资源进行文献检索。
(2)利用搜索引擎进行网络检索。
(3)针对具体问题,设计检索策略,进行实践操作。
4.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感兴趣的主题,进行信息检索,并完成以下任务:(1)查找与主题相关的资料,整理成一份报告。
(2)分析资料,提出自己的观点。
(3)撰写一篇关于信息检索的心得体会。
5. 评价与反思教师对学生的实践成果进行评价,包括:(1)信息检索的准确性、全面性。
(2)资料的整理和分析能力。
(3)合作、创新、批判性思维等方面的表现。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总结本次教学实践的经验和不足。
四、教学成果1. 学生掌握了信息检索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巧,能够独立进行信息检索。
2. 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合作、创新、批判性思维等综合素质。
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案例
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案例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教育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日益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成为了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关键。
以下将为您介绍几个信息技术创新教学的成功案例。
案例一:虚拟实验室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在化学教学中,实验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但由于实验设备、场地和安全等因素的限制,学生往往无法亲自动手进行所有的实验。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某学校引入了虚拟实验室技术。
通过虚拟实验室软件,学生可以在计算机上模拟各种化学实验,从简单的物质混合到复杂的化学反应。
软件提供了逼真的实验环境和操作步骤,学生可以像在真实实验室中一样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数据。
例如,在学习酸碱中和反应时,学生可以在虚拟实验室中选择不同的酸和碱进行混合,通过改变试剂的浓度和用量,观察溶液 pH 值的变化。
这种直观的体验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了化学反应的本质和规律。
虚拟实验室不仅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进行实验,还降低了实验成本和风险。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后台监控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案例二:智能教育平台在个性化学习中的应用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进度都有所不同,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很难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某学校利用智能教育平台实现了个性化学习。
该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
学生在平台上完成练习和测试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详细的学习报告,分析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学习薄弱点和优势领域。
基于这些分析结果,平台为每个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推送适合其水平和需求的学习资源,如课程视频、练习题和拓展阅读材料。
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进行学习,有针对性地弥补不足,提升能力。
此外,智能教育平台还提供了在线答疑和互动交流功能,学生可以随时向教师和同学请教问题,分享学习心得。
这种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
信息技术教学实践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小学阶段,信息技术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本案例以小学三年级“认识键盘”教学为例,旨在通过教学实践,帮助学生掌握键盘的基本操作,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认识键盘的布局,了解键盘上的字母、数字、符号等按键。
2. 能力目标:能够正确、熟练地操作键盘,提高打字速度。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键盘布局,掌握键盘上的字母、数字、符号等按键。
2. 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操作键盘,提高打字速度。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计算机应用场景,如:上网、玩游戏、看电影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能在计算机上完成这些操作呢?(二)认识键盘布局1. 教师展示键盘实物,让学生观察键盘的结构。
2. 教师讲解键盘的布局,包括主键盘区、功能键区、数字键区、控制键区等。
3.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认识键盘上的字母、数字、符号等按键。
(三)键盘操作练习1. 教师示范正确的坐姿和打字姿势,强调键盘操作的基本要领。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正确的键盘操作,包括字母、数字、符号等按键的输入。
3. 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
(四)提高打字速度1. 教师讲解提高打字速度的方法,如:熟悉键盘布局、练习盲打等。
2. 学生分组进行打字速度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五)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认识键盘和键盘操作的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互相鼓励。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认识键盘、练习键盘操作、提高打字速度等环节,帮助学生掌握了键盘的基本操作。
以下是本节课的教学反思:1. 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重视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键盘操作技巧。
教育信息化技术应用案例分享
教育信息化技术应用案例分享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的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教育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成为促进教育改革和创新的重要手段之一。
教育信息化技术可以提供个性化学习、优化教学资源、拓宽教学辅助渠道等诸多好处。
本文将分享几个教育信息化技术应用的经典案例,探讨其在教育领域中的影响和价值。
案例一:智慧课堂智慧课堂是一种基于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模式,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能。
在智慧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投影仪、电子白板等设备进行教学,通过PPT、视频、动画等形式生动展示课堂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学生可以通过电子设备(如平板电脑、手机等)参与课堂互动,回答问题、交流意见等。
这种互动式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造能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案例二:网络教育平台网络教育平台是教育信息化技术的重要应用之一。
通过网络教育平台,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大大方便了学习者。
同时,网络教育平台上的学习资源丰富多样,包括教材、教学视频、题库等,不仅提供了学习的资料,还可以进行在线测试和自动评分,方便学生进行自我评估和提高。
网络教育平台还可以提供线上互动交流的机会,学生可以与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讨论和答疑,增强学习效果。
案例三:虚拟实验室传统实验室往往面临空间、设备、安全等问题,而虚拟实验室通过模拟真实实验场景,提供了一个安全、便捷的学习环境。
学生可以在虚拟实验室中进行各种实验操作,并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
虚拟实验室还可以提供实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并能够进行多组实验对比和统计分析。
虚拟实验室不仅节约了实验成本,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案例四:智能学习系统智能学习系统是一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个性化学习工具,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推荐。
智能学习系统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和学习习惯,识别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优势,然后为学生量身定制学习计划和学习内容。
将信息技术用于教学实践(3篇)
第1篇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教育领域也不例外。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效率,还为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1. 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育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数据库等获取大量的教学资源,如课件、视频、音频、图片等,为教学提供有力支持。
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需求,自主开发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2.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内容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可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文学作品的在线阅读、讨论,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3. 信息技术在教学手段中的应用信息技术在教学手段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是指利用计算机、投影仪、音响等设备,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信息综合展示的教学方式。
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生动、直观的特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网络教学:网络教学是指利用互联网进行教学活动的一种方式。
网络教学具有资源共享、互动性强、时间灵活等特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虚拟现实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通过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环境的技术,使学生能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学习、实践。
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案例1. 案例一: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应用某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荷花》一文的教学时,利用网络平台查找了大量的荷花图片、视频,制作成课件,让学生在欣赏荷花美景的同时,感受作者对荷花的赞美之情。
此外,教师还组织学生进行在线讨论,分享各自对荷花的认识和感悟。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案例(5篇)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案例(5篇)
案例一:使用图像编辑软件制作海报
通过本案例,学生将学会使用图像编辑软件来制作海报。
他们将研究如何选择合适的图像,并进行剪裁、调整色彩和添加文本。
这会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技术能力。
案例二:编写简单的计算器程序
学生将研究如何使用编程语言设计和编写一个简单的计算器程序。
在这个案例中,他们将了解如何定义变量、编写算法以及实现基本的数学运算。
这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三:制作电子书
在这个案例中,学生将研究如何使用电子书制作软件来制作自己的电子书。
他们将学会选择合适的模板、添加内容和插入多媒体元素。
这将促进学生的创意思维和信息整理能力。
案例四:探索互联网搜索技巧
学生将了解互联网搜索的基本原理和技巧,并学会如何利用搜索引擎找到他们需要的信息。
通过这个案例,学生将提高他们的信息检索和筛选能力,并学会评估搜索结果的可靠性。
案例五:使用电子表格进行数据分析
在这个案例中,学生将研究如何使用电子表格软件来进行数据分析。
他们将学会创建表格、输入数据、进行计算和制作图表。
这将培养学生的数字素养和问题解决能力。
以上是五个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案例的简要介绍,通过这些案例的实施,学生将能够提升他们的信息技术水平,并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信息化教学实践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教学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初中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英语素养。
为了提高英语阅读教学质量,我校开展了基于网络平台的信息化教学实践,以下是具体案例。
二、案例设计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运用网络平台进行英语阅读,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阅读、善于交流的品质。
2. 教学内容以人教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 4 What’s the matter?为例,本单元主要围绕“寻求帮助”这一主题展开。
通过网络平台,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阅读。
3. 教学方法(1)网络平台辅助教学:利用网络平台,如英语学习网站、在线阅读平台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
(2)翻转课堂:课前,学生通过网络平台预习课文,了解文章背景;课后,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3)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阅读任务,提高阅读能力。
4. 教学过程(1)课前预习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发布课文内容、背景资料等,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2)课堂活动①导入: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②阅读理解:学生分组讨论,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如文章的主题、人物关系、情节发展等。
③拓展阅读: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文章,提高阅读能力。
④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写作手法、表达技巧等。
⑤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3)课后巩固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发布课后作业,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三、案例实施1. 教师培训为了确保信息化教学的有效实施,学校组织教师参加网络平台应用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2. 网络平台建设学校购置了英语学习网站、在线阅读平台等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案例分享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案例分享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和工具,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
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教师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和工具。
本文将分享一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案例,希望能够给其他教师提供一些借鉴和启发。
案例一:利用录音设备进行口语教学某中学英语教师在口语教学中遇到了困境,学生的发音不准确,且不喜欢互动式的练习。
教师决定利用录音设备改善口语教学。
他首先给学生录制了一些标准发音的短语音频,然后安排学生在课后用录音设备进行口语练习。
学生可以反复听取自己的发音和标准发音进行对比,自行纠正错误。
这样的教学方式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案例二:使用平板电脑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他为每个小组准备了平板电脑,并下载了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应用程序。
学生可以利用平板电脑进行小组内的讨论和合作,查找资料、制作文档等。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案例三:利用多媒体展示教学内容一位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投影仪和电脑为学生呈现物理实验的过程和原理。
他通过展示动画、视频和实验数据等多媒体素材,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物理概念和原理。
学生不再被枯燥的理论知识束缚,而是积极参与和思考。
案例四:远程教学和在线讨论一位地理教师利用远程教育平台组织学生进行地理考察和讨论。
他通过网络视频连线,带着学生一起亲身参观国内外著名地理景点,并利用在线聊天室进行学术讨论。
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还开拓了他们的视野,培养了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案例五:利用智能手机进行互动式课堂一位中学数学教师利用智能手机应用程序为学生设计了一些互动题目。
学生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或访问网站,参与到互动式课堂中。
他们可以在手机上回答问题、提交作业,并实时获得成绩和反馈。
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实践案例分享
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实践案例分享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教育方式。
在学科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互动交流的机会,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并培养创新能力。
本文将分享几个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实践案例,以期给教师们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案例一:无线网络上的实时互动在数学课堂上,教师通常会用到纸质试卷或者白板来进行小测验。
但是传统的评测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无法快速获得学生的反馈。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某高中数学教师尝试引入无线网络和学生个人电子设备,通过一个在线平台进行实时互动。
在课堂上,教师会提前准备一组数学题目,并将其上传到在线平台上。
学生们只需要使用自己的电子设备连接到无线网络,打开在线平台,即可参与互动。
教师会根据学生们的回答情况进行及时的统计和分析,并即时给予反馈。
通过这种方式,教师不仅提高了课堂的互动性和学生参与度,还能够迅速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掌握情况,进而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辅导。
案例二:虚拟实验室的应用在化学实验中,有些实验存在一定的危险性或者昂贵的实验成本。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位化学教师利用虚拟实验室软件进行实验教学。
通过虚拟实验室软件,学生可以在电脑上进行化学实验的模拟操作,并观察相应的反应和结果。
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实验的原理和过程,还能够锻炼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思维。
此外,虚拟实验室还具有灵活性和方便性,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随时进行实验操作,而教师则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通过虚拟实验室的应用,学生不仅能够获得实验经验,还能够培养科学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案例三:智能教具在语言学习中的应用语言学习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学生需要大量的阅读、听力和口语训练。
为了提高语言学习的效果,一位外语教师引入了智能教具。
通过智能教具软件,学生可以进行在线阅读、听力训练和口语练习,并根据自身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学习。
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十个案例
04 案例四:信息技术在化学 课程中的应用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化学模拟实验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通过信息技术,学生可以在计算机上进行化学模拟实验, 无需担心实验危险和材料消耗问题。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化学实验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进行。 学生可以在计算机上模拟化学实验,观察反应过程和结果 ,从而更好地理解化学原理。这种模拟实验方法不仅安全 ,而且可以重复进行,方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化学反应模拟
总结词
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模拟化学反应的过程,帮助学生理 解化学反应的原理。
详细描述
通过计算机软件,可以模拟化学反应的过程。学生可以 通过观察模拟的反应过程,了解化学反应的原理和机制 。这种模拟方法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化学反应, 提高学习的效果。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化学数据分析
05 案例五:信息技术在历史 课程中的应用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历史事件模拟
总结词
通过信息技术模拟历史事件,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 历史背景和事件发展过程。
详细描述
利用三维动画和虚拟现实技术,模拟历史事件的发生过 程,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事件的发展和演变。这种模拟 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提高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远程实验
总结词
通过远程实验,学生可以在本地计算机上远 程控制物理实验设备,进行实时观测和数据 采集。
详细描述
信息技术可以实现远程实验的功能,学生可 以通过网络远程控制物理实验设备,如望远 镜、光谱仪等。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家中 或其他地方进行实验,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进 行学习。同时,远程实验还可以实现多人同 时进行实验,提高实验效率。
信息技术教学案例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案例(优秀8篇)
信息技术教学案例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案例(优秀8篇)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案例【优秀8篇】由作者为您收集整理,希望可以在信息技术教学案例方面对您有所帮助。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的与要求]知识与技能:感受生活中的信息现象,认识到信息是普遍存在的。
过程与方法:掌握信息活动的一般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信息对生活与学习的作用,产生学习与使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积极性。
行为与创新:能够养成积极思考生活中的信息的真假性、有用性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表达等;信息及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感受信息及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了解生活中的信息的一些过程。
[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使用了教师引导、学生体验学习、游戏学习等教学方法,通过学生个人、小组、集体的多种形式进行学习活动。
[教学准备]相关图片、课件、猜词游戏[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社会里,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信息。
那什么是信息呢,信息又有哪些作用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出示课题:信息与信息技术)(二)新授:一、信息(出示课件图片1)师问:从这张图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呢?(生答)(出示课件图片2-4)分别问:通过观看以上图片,你能得到什么信息呢?(生分别回答)师问:你还能说出其它的信息呢?(生答)我们可以知道:信息是一些消息,在我们学习、生活、工作中都离不开信息。
(阅读“知识屋”)二、信息的获取师问:那信息是如何获取的呢?(出示课件图片)(生答)但是有些信息我们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无法获取到,比如说,我想看清对面大楼上是一只什么鸟?(生回答)师:其实很多工具都能帮助我们获取更多的信息,你知道还有哪些工具吗?试着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三、信息的传递获取信息后,我们要将它传递给更多的人,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式来进行信息的传递。
(出示课件图片)科技的发展让信息的传递有了更多的方式,但并不意味着原始的方式就此淘汰了。
完成“讨论坊”的内容。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10个案例分析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10个案例分析案例一:使用计算机制作数字拼图- 描述:该案例介绍了如何利用计算机软件制作数字拼图游戏,旨在提升学生对数字的理解能力。
- 效果:学生通过拼图游戏的设计和完成,巩固了数字的概念和顺序。
- 方法:老师引导学生使用计算机软件,设计并制作数字拼图游戏,学生通过拼图游戏的完成来巩固数字概念和顺序。
案例二:利用多媒体制作动画故事- 描述:该案例介绍了如何利用多媒体软件制作动画故事,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 效果:学生通过制作动画故事,培养了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 方法:老师指导学生使用多媒体软件,设计并制作个人或小组动画故事,学生通过故事的创作和表达来培养自己的能力。
案例三:利用电子表格进行数据分析- 描述:该案例介绍了如何使用电子表格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提升学生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 效果:学生通过使用电子表格进行数据分析,提升了自己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 方法:老师指导学生使用电子表格软件,收集和整理数据,并通过图表和函数进行数据分析,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提升了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能力。
案例四:编写简单的计算机程序- 描述:该案例介绍了如何编写简单的计算机程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 效果:学生通过编写简单的计算机程序,培养了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 方法:老师引导学生研究计算机编程语言,编写简单的计算机程序,通过解决问题来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案例五: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研究和研究- 描述:该案例介绍了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研究和研究,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 效果:学生通过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研究和研究,提高了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 方法:老师教授学生如何使用网络搜索引擎和学术资源,通过网络资源进行研究和研究,提高信息获取和处理的能力。
案例六:利用平板电脑进行互动教学- 描述:该案例介绍了如何利用平板电脑进行互动教学,增强学生的参与和研究效果。
- 效果:学生通过平板电脑的互动教学,增强了研究的参与和效果。
精编优秀的信息技术教学案例·3篇 信息技术优秀案例
优秀的信息技术教学案例·3篇信息技术优秀案例精品文档,仅供参考优秀的信息技术教学案例·3篇信息技术优秀案例教学案例是真实而又典型且含有问题的事件。
以下是本站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优秀的信息技术教学案例3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优秀的信息技术教学案例1☆教学基本信息课题方便的记事本保存文件作者及工作单位正定县回民小学庞静☆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本课主要运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通过讲解操作和练习,让学生在进行练习的同时,学会如何使用记事本软件及保存文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学生进一步使用计算机打下基础。
本课让学生在进行练习时,能够很好的掌握一些相关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很好的加强了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
设计练习时体现相关的知识点,以此加强学生对所学习内容的掌握。
☆教材分析本教材是河大版信息技术第一册中的第十一课。
在本课中,我们将认识一种文字处理软件记事本。
记事本是一种即简单又方便的写字工具。
通过本课,同学们不仅可以检验前几课打字练习的成果,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记事本软件的使用学会如何保存文件。
在教学中,学生能够通过思考和自主动手实践去完成任务,从中发现问题,获取知识,提高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在前几课已经学习了基本的打字方法,对于保存文件应该不是陌生的,所以本课内容易于接受。
☆教学目标1、能熟练的使用记事本软件,能利用记事本软件输入并保存。
2、理解掌握字符、文件、文件名的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记事本软件的使用方法。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㈠欣赏儿歌(英文)㈡谈话引入。
二、教授新课,学以致用:(一) 启动记事本软件。
(二) 输入英文歌词(三)保存儿歌。
(四) 退出记事本软件。
三、拓展延伸师:孩子们,你们喜欢听歌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一会儿咱们一块儿欣赏,完后试试能不能把歌词记住!好听吗?咱们能把歌词记住吗?那就让电脑来帮忙吧!这学期我们一直在用金山打字通练习中英文打字,那我们把歌词记到这里面行吗?下次打开还能不能找到啊?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既简单又方便的写字工具记事本软件。
信息教育教学实践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信息教育,提出要建设“智能校园”,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
为了响应国家政策,提高学生信息素养,我校开展了基于项目式学习的“智能校园”建设实践。
二、案例目标1. 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提高学生信息获取、处理、应用和评价能力。
2.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参与信息教育活动的兴趣。
3. 提升教师信息教育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4. 推动学校信息化建设,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案例实施1. 项目选题与设计(1)项目选题:基于项目式学习的“智能校园”建设(2)项目设计: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导,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方式,完成“智能校园”建设的相关任务。
2. 项目实施步骤(1)前期准备: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项目培训,讲解项目背景、目标、任务和评价标准等。
(2)项目实施: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如校园网络安全、智能图书馆、智慧教室等。
(3)项目汇报:各小组向全班展示项目成果,包括项目方案、实施过程、成果展示等。
(4)项目评价:教师根据项目评价标准,对每个小组进行评价,并给予反馈。
3. 项目实施策略(1)分组合作: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项目。
(2)自主探究:鼓励学生自主查找资料、解决问题,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3)实践操作: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项目,提高实践能力。
(4)评价与反馈:及时对项目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调整项目方案。
四、案例成果1. 学生信息素养得到显著提高,信息获取、处理、应用和评价能力得到锻炼。
2. 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参与信息教育活动的兴趣得到激发。
3. 教师信息教育水平得到提升,专业发展得到促进。
4. 学校信息化建设得到推动,教育资源配置得到优化。
五、案例反思1. 项目式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信息素养,激发学生参与信息教育活动的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案例
*** ***
一、所属模块:网页制作
二、学时:20学时
三、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熟练运用信息技术收集信息、加工处理、表达呈现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在网络环境中自主学习、分工协作的能力
(3)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增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对信息及信息活动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
2、知识目标:
(1)熟悉Dreamweaver的界面,了解Dreamweaver菜单、属性面板、对象面板用法,掌握超级链接、表格、层等概念。
(2)掌握文本网页的制作技术,会设置字体、字号、颜色及超级链接。
(3)掌握网页插入图像技术,会设置网页背景,了解翻转图像、图片热点等网页动态图片效果的制作技术。
(4)掌握表格制作技术,会利用表格把数据排放整齐,使网页更加清晰、有条理。
能利用表格灵活划分网页版面,使网页布局更合理。
(5)掌握网页特效制作技术,会利用Behaviors(行为)、Timeline(时间线)实现网页特效。
3、发展目标:
(1)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学会分享与合作、提升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从而产生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3)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4)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主要教法、学法:
教师适时点拨,学生自学、进行小组讨论、班内测评与交流,通过对网络中素材的整合,实现由课内知识向课外知识的迁移。
五、教学设计思路
图一、教学设计流程图
六、教学过程(包括:导入新课或创设情境……教学评价等)
实际研究中,以信息技术课中“网页的制作与发布”一章的知识学习为学习依据,以研究性学习的四个主要步骤(指导确定选题、制订研究计划、实施研究、撰写研究成果)为实施依据,进行研究。
1、研究时间安排:
将每周两课时的信息技术课排为连课,并且与研究性学习的两课时合并使用。
在课上,前两节课主要以学习方法和技术操作的研究为主;后两节课主要以问题的组内讨论和组间的评价交流为主;而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制作、课题的研究工作则放在课后完成。
2、建立网络环境:
教师依据小组个数,为每个小组建立组内FTP共享空间和个人的电子邮箱。
建立本次活动的活动平台,详见课题。
3、确定选题:
确定一组分布于各学科的研究课题。
按学科划分,由各学科骨干教师确定研究主题,供学生选择。
学生选题前,先由课题的负责教师对本课题进行简单介绍,让学生先对该课题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然后再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进行选题。
本次实践涉及的主题详见学生问卷调查表。
4、课题分组:
在本次活动中,受硬件环境的影响,我们挑选全年级12个教学班中的三个班作为本次活动的实验班,三个班中的每位同学依个人兴趣爱好,从教师提供的课题中进行选题,并在选题时填写学生问卷调查表。
教师根据汇总填表情况,按志愿顺序和分组原则进行学习分组。
分组采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小组间平衡,既将学生按操作技能优劣、是否学生干部、家里是否有计算机、男女比例、组内各种能力互补的原则进行划分。
每组一般为4~6人。
5、小组分工:
课题分组以后,为了调动每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同学间的协作更加愉快,我们要求小组内分工明确且工作不重复。
即经过组内的交流,按课题、职责、知识进行分工,使小组成员身兼三职。
“课题分工”即按子课题数量划分,由专人负责;“职责分工”即包括组长、素材搜集、美工、技术等,由专人负责;“知识分工”即按“网页的制作与发布”一章的节数划分,由专人负责。
学习者以小组的形式一起学习。
在分工时同时要考虑每个人的实际情况。
组长初步分完工后,会与各组员进行讨论协商,然后确定最终的任务分工。
并填写下表1。
表1、小组分工表
课题________名称:________指导教师:________组号:________
6、研究过程:
研究中以dreamweaver软件作为课题研究的辅助工具,以课题研究促进软件学习,使课题的研究和软件的学习相辅相成。
这种实践中完成学习的方式,使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学习方法的建立更加理性。
(1)了解机房网络环境(重点是组内共享空间----FTP上传和下载、组内交流空间----邮箱、口令)。
课下,教师依据小组个数,为每个小组建立组内共享空间、为每位学生建立电子邮箱;课下,教师介绍网络环境。
学生掌握过程采用组内交流,实践中巩固的原则。
(2)知识学习:
组内学习交流:根据知识分工,个人制作本节知识的知识重点,并在组内交流软件功能,使组内成员均掌握学习软件。
组间学习交流:以抽签的形式,决定班内交流展示的组,其他组运用测评体系进行网上评价。
(3)课题开题:
组内探讨课题研究方案。
确立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即子课题题目),完成开题报告(word文档)。
组间展示交流,论证开题报告的合理性、可行性。
以网页的形式展现课题初步研究构想,要求初步研究构想中应含有课题名称、课题研究方向、子课题栏目即研究内容、小组分工、知识点的学习、素材来源等栏目。
课题初步研究构想为组内按栏目分工完成。
组间学习交流:以抽签的形式,决定班内交流展示的组,其他组运用测评体系进行网上评价。
(4)课题中期:
根据课题分工,个人研究相应子课题,并在组内交流。
以个人为主,制作各子专题网页。
并在组内交流。
根据组内交流情况,完成中期报告。
组间学习交流:以抽签的形式,决定班内交流展示的组,其他组运用测评体系进行网上评价。
(5)课题结题:
组长牵头,合成本课题网页。
组间学习交流:以抽签的形式,决定班内交流展示的组,其他组运用测评体系进行网上评价。
以论文形式反映课题研究状况和对本次活动的感受、体会和建议。
总结交流,进行终期评估。
在整个活动的最后,教师组织学生在一起阐述学习成果(学习成果包含网页、论文两方面)
7、评价与交流:
采用成果与过程的评价方法相结合的评价体系。
评价中多采用学生间的主观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习知识,认识自我,达到自身的提高。
学生间的自评与互评是通过教师结合本
课题自制的测评系统来完成的,本系统采用数据库和网络技术,将学生的评价动态的反映在网页中,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习、协作的激励机制之一。
8、终期研究成果:
学习成果包含网页、论文两方面。
以网页形式反映学生对“网页的制作与发布”一章知识学习的掌握情况和课题研究的深度;以论文形式反映课题研究状况和对本次活动的感受、体会和建议。
七、信息资源及工具的应用
1、教师运用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制作学习平台,该平台即对学生提供学习支持,又记载学生学习的全过程。
是学生形成个体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与集体学习的多元动态组合的媒体。
2、学生借助学习平台进行学习、借助网络进行资料的搜索,扩大了学生对于知识的摄取面,体现了网络化教学的优势。
8、教学后记
本次实践把学校学科教学和网络教学的一次大胆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很好的示范。
同时通过一段时间的体验和同学们的总结,我们也发现“信息技术环境下小组协作式研究性学习”还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加强。
1、本次活动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多的相互学习的机会。
在活动中不失时机的为学生提供展示、交流、评价的机会,使同学们在长时间的个人创作中积累的经验和制作技巧,在交流中得到更有效的提高。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搭建学习平台,有助于形成个体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与集体学习的多元动态组合。
为便于学生的学习,记载学生动态的学习过程,在活动中建立了基于网络的学习平台课题,平台中包含从课题开始的知识学习到课题结束的成果展示全过程,通过平台便于同学们完成个人个体学习和小组的协作学习,了解组间的动态学习状态,最终形成激励个人学习的目的。
3、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更看重评价的过程。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综合任务的完成没有归一的答案,结果是多元化的,在评价的过程中,给学习有困难的同学以支持和帮助,使之在评价过程中逐步掌握获取信息、筛选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的方法,是信息技术教学的根本,也是本次课题研究的目的。
在交流评价中,同学们课下准备是否充分直接影响着课上展示内容的好坏,所以在活动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创作积极性和学习的欲望,是老师认真思考的。
4、本次课题研究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学们在操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许多是课本中不曾涉及的,要求教师能及时有效的给予指导和解答。
这些实际问题不仅包括教师的
专业知识方面的,还包括同学们选题中涉及的各方面、各领域的知识,这些都需要教师有所了解。
5、网络学习的迷航现象,需要得到更多的学习支持。
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者容易感到盲目无助、容易失去正确的研究航线,其基本原因是其所能得到的学习支持不足,在这个方面需要投入更多的师资来支持。
当前一个误区是网络学习对教师是一个解放,但事实证明网络协作学习更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