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知识之望诊与问诊
望诊和问诊的基本内容
望诊和问诊的基本内容一、望诊望诊是中医诊断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观察患者的外部表现来判断疾病的性质和程度。
望诊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面色、舌象、目诊和体形。
1. 面色:中医认为人的面色可以反映出体内的病理变化。
比如,苍白可能与贫血有关,而面色发红可能是由于热病引起的。
此外,还需要注意面色是否有黄色或青色等异常变化。
2. 舌象:舌象是中医诊断中重要的观察指标。
通过观察舌苔、舌质、舌体形态等来判断患者的病情。
比如,舌苔厚腻可能与湿热有关,舌质红绛可能与血热有关。
3. 目诊:中医通过观察患者的眼睛来判断病情。
比如,眼睛是否红肿可能与火热有关,眼睑是否有黄色可能与黄疸有关。
4. 体形:通过观察患者的体形来判断是否存在异常。
比如,体形消瘦可能与气血不足有关,体形肥胖可能与湿热有关。
二、问诊问诊是中医诊断中收集病史和病情资料的重要方法。
问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和个人史。
1. 主诉:患者将自己的主要症状和不适告诉医生,比如头痛、发热、咳嗽等。
医生需要详细了解症状的发生时间、程度、频率等。
2. 现病史:医生询问患者当前病情的详细情况,包括病程、病情变化、有无加重或缓解等。
同时,医生还需要了解患者是否有伴随症状,比如恶心、呕吐、腹泻等。
3. 既往史:医生询问患者过去的病史,包括曾患何种疾病、治疗情况和效果等。
既往史对于判断患者的体质和疾病发展有重要意义。
4. 家族史:医生询问患者家族中是否有相同或类似疾病的发生,以判断是否存在遗传因素。
5. 个人史:医生询问患者的生活习惯、饮食偏好、工作环境等,以了解是否存在不良生活习惯或环境因素对疾病的影响。
望诊和问诊是中医诊断的基本内容,通过仔细观察患者的外部表现和详细询问病史,医生可以初步判断疾病的性质和程度。
望诊和问诊是中医独特的临床诊断方法,对于精确诊断和治疗疾病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同时,望诊和问诊也需要医生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细致入微的观察力,以保证诊断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中医四诊中的问诊范畴
中医四诊中的问诊范畴
中医四诊是中医学中的重要诊断方法,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四个方面。
其中,问诊是医生通过与患者进行交谈,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病史,以便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问诊是中医四诊中最为重要和基础的部分,也是医生与患者之间直接交流的方式。
在问诊过程中,医生需要耐心倾听患者的叙述,详细询问患者的主诉、病史、症状、病程等信息。
医生需要注意患者的语言表达、语调、声音、呼吸等细节,以便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的了解。
在问诊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回答和描述,进一步追问有关症状的细节,以便获取更多的信息。
例如,患者如果出现头痛的症状,医生可以询问头痛的部位、性质、程度、起因、伴随症状等,以便确定病因和辨证。
除了询问患者的病史和症状外,医生还需要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饮食情况、精神状态等信息,以便综合分析患者的病情和体质。
例如,有些疾病与生活习惯和饮食有关,如高血压与高盐饮食的关系,失眠与精神状态的关系等。
在问诊的过程中,医生需要保持专业性和患者的隐私,不得泄露患者的个人信息。
医生还应该给予患者足够的尊重和关怀,让患者感受到医生的关心和支持,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
问诊是中医四诊中最为重要和基础的部分,通过与患者的交谈,医生可以获得关键的病史和症状信息,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在问诊过程中,医生需要保持专业性和患者的隐私,同时给予患者足够的关怀和支持,以增强患者的治疗效果。
通过问诊,医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需求,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诊疗服务。
中医四诊护理知识
中医四诊护理知识一、中医四诊概述中医四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它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四个方面。
通过观察患者的外貌、听诊患者的声音和气味、询问患者的症状和切诊患者的脉搏,中医师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病情和病因,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中医四诊不仅可以用于诊断疾病,还可以用于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和指导日常保健。
二、望诊的护理知识望诊是通过观察患者的外貌、舌苔、舌色等来判断患者的疾病情况。
在进行望诊时,护士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在光线充足的环境下进行望诊,确保能够清楚地观察患者的外貌和舌苔。
2.细心观察患者的外貌特征,包括面色、眼神、发色等,这些都可以反映患者的健康情况。
3.观察患者的舌苔和舌色,舌苔的颜色和厚度可以反映脏腑的功能状态,舌色可以反映气血的充盈情况。
4.需要了解常见病症的望诊表现,以便能够准确识别患者的病情。
三、闻诊的护理知识闻诊是通过听诊患者的声音和气味来判断患者的疾病情况。
在进行闻诊时,护士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在安静的环境下进行闻诊,确保可以清楚地听到患者的声音。
2.仔细听取患者的呼吸声、咳嗽声以及胸部的杂音,以便能够判断患者的呼吸道是否有异常。
3.注意观察患者的气味,有些疾病会导致患者体味异常,如口臭、汗臭等,这些也可以作为判断疾病的参考。
4.需要了解常见病症的闻诊表现,以便能够准确识别患者的病情。
四、问诊的护理知识问诊是通过询问患者的症状和病史来判断患者的疾病情况。
在进行问诊时,护士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调整与患者的距离,保持适当的亲近感,让患者能够放松自己,有助于患者提供准确的病情信息。
2.学会引导患者描述症状,询问患者的病程、具体症状、疼痛情况等细节,确保获取全面而准确的信息。
3.细心观察患者的言语、表情和肢体语言,这些可以提供额外的信息。
4.注意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避免使用过于专业的术语,以免造成误解。
五、切诊的护理知识切诊是通过触诊患者的脉搏来判断患者的疾病情况。
中医基础知识之诊断
中医基础知识之诊断一、中医诊断的概念中医诊断是中医学的核心内容之一,通过对患者的观察、讯问、望闻问切等方法,来判断病情的变化和确定病因病机,以制定治疗方案。
二、中医诊断的方法1. 四诊合参中医诊断的核心方法是四诊合参,即望、闻、问、切四个方面的综合评估。
望诊指的是对患者的面色、舌质、舌苔、脉象等进行观察;闻诊是通过听取患者的言语、呼吸、饮食惯等来了解病情;问诊是指医生与患者的交流,了解患者的症状、病史、家族病史等;切诊是通过触摸患者不同的脉搏部位,来判断脉搏的形态和强弱,以及脏腑的状况。
2. 辩证施治中医诊断的目的是为了辩证施治,即根据病情辩证,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中医辩证分为八纲辩证和其他辩证方法,如寒热虚实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等。
辩证施治是中医治疗的核心,通过平衡阴阳、调理脏腑、激发体内自愈能力来改善患者的病情。
三、中医诊断的特点1. 整体观念中医诊断强调整体观念,将人体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着重于调节和平衡整体的阴阳、脏腑,而不是仅仅关注某一个症状或器官。
2. 辨证论治中医诊断注重辨证论治,即通过辨别病机,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中医认为同一疾病在不同人体内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病机,因此治疗要针对个体化的病机进行。
3. 强调预防中医诊断不仅解决当前的病症,更注重预防未病。
通过平衡人体的阴阳、调整生活惯、饮食起居等方面,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复发。
四、中医诊断的应用中医诊断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尤其是在慢性疾病、疑难杂症以及亚健康状态的调理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医诊断方法独特,能够从人体整体的角度观察疾病,发现病因病机,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中医诊断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四诊合参、辩证施治等方法,能够综合评估患者的病情,制定适合个体的治疗方案。
其特点包括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和强调预防,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
四诊的名词解释
四诊的名词解释四诊是中医学中一种重要的诊断方法,它通过望、闻、问、切四种方式来了解病人的病情,进而确定诊断和治疗方案。
下面将对四诊的各个方面进行详细解释。
望诊:望诊是通过观察病人的身体外表,如面色、舌苔、舌体、眼神、精神状态等来判断病人的病情。
中医认为,面色可以反映体内的阴阳失调,如面色苍白可能表示气血不足,而面色红润可能表示热邪盛行。
舌苔和舌体可以反映病人的脏腑功能,如舌苔黄厚可能表示病人有湿热症状,舌体胖大可能表示体内有痰饮滞积。
通过仔细观察这些表现,中医医生能够初步判断病人的病因病机。
闻诊:闻诊是通过嗅闻病人的气味来判断病情。
中医认为,病人体内的气味与疾病有关,如口臭可能表示病人有脾胃失调,气味骚浊可能表示病人有湿气聚集等。
通过嗅闻病人的气味,中医医生能够进一步了解病人的病情,从而选用相应的治疗方法。
问诊:问诊是通过询问病人的主诉、病史、体貌特征、疼痛位置和程度等来了解病人的病情。
中医强调疾病的病因与个体的体质有关,通过询问病人的体貌特征和疼痛情况,中医医生能够初步判断病人的体质,并进一步确定诊断和治疗方案。
此外,还可以通过询问病史、饮食习惯、生活环境等因素,来了解病因病机,有助于个体化的治疗。
切诊:切诊是通过对病人腧穴、脉搏等进行触诊,以了解病人的体质和脏腑功能。
中医认为,腧穴是人体表面与深部器官相互联系的点位,通过对腧穴的触诊,中医医生可以了解病人的体质和脏腑功能是否平衡。
另外,中医还通过触诊脉搏的方式,来判断病人的气血运行情况,如脉搏滑数可能表示病人有阳虚证,脉搏紧细可能表示病人有阴虚证等。
通过切诊,中医医生能够全面了解病人的体质和病情,进而确定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四诊是中医学中一种非常重要的诊断方法。
通过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四种方式,中医医生可以了解病人的面色、舌苔、舌体、气味、病史、体貌特征、脉搏等,从而确定病人的病因病机和体质特点,进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四诊在中医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具有一定的独特优势,能够为病人提供个体化的诊疗服务。
中医诊断方法
中医诊断方法
中医诊断方法是中医学中的重要内容,它是通过望、闻、问、
切四诊方法来诊断疾病的。
中医诊断方法主要包括望诊、闻诊、问
诊和切诊四个方面。
望诊是指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舌质、脉象等来判断疾
病的病情。
中医认为“面色、舌色、脉象”是人体内脏功能活动的
反映,通过观察这些特征可以初步判断疾病的病位、病性、病情。
闻诊是指通过听患者的声音、呼吸声、咳嗽声等来判断疾病的
病情。
例如,中医认为咳嗽声音的高低、响亮与否可以反映肺气的
盛衰,声音的粗细可以反映痰浊的浓稀等。
问诊是指通过与患者交谈,了解疾病的发病过程、症状表现、
病史等,从而判断疾病的病情。
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是有一
定规律的,通过仔细询问患者的病情可以帮助医生初步判断疾病的
病位、病性。
切诊是指通过切诊患者的脉象,了解脉搏的形态、节律、速度、力度等,从而判断疾病的病情。
中医认为脉象是人体脏腑功能活动
的反映,通过切诊可以初步判断疾病的病位、病性、病情。
综上所述,中医诊断方法是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方法来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从而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中医诊断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是中医学独特的诊断方法,为中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希望广大医务工作者能够深入学习和掌握中医诊断方法,为患者的健康服务。
中医四诊的认识
中医四诊
中医四诊是中医学中最为基础的且重要的诊断方法之一,它是中医诊断学的核心,旨在通过记述患者外在表现,即望诊,倾听患者的声音和气味,即闻诊,以及询问患者的病史、症状及舌象,即问诊,还有通过对脉象的观察,即触诊,以全面判断患者的病情。
四诊法可全面系统地反映患者的情况,它不仅使医生可以从以上四个方面了解患者身体和病情,而且可以通过多种信息相互比较,全面掌握患者身体的变化和对应治疗方法。
望诊是通过观察患者肌肤、粘膜、舌象、神情、动态等方面来判断病情,望诊分为面部、舌象以及全身望诊,其中面部望诊包括面色、神色、目色、唇色、鼻色、齿色、口唇干湿以及形体等;舌象望诊是通过观察舌头的形状、颜色、舌苔情况、还有舌下脉络、颈部痣等来判断患者的情况;全身望诊包括三部分,即外观、姿势、和行走姿势等。
总之,望诊是通过观察患者表象的信息,来了解患者身体变化。
闻诊是中医较为特殊的诊断方法之一,是通过听患者的声音、气味、体味等方面来判断病情,闻诊常用于诊断鼻喉、胸腹及皮肤疾病等,闻诊分两种,即闻气和闻声,其中闻气是指
通过嗅闻患者呼吸时所散发出来的气息来判断患者的情况;闻声是指通过听患者的声音如夜间咳嗽、呼吸声等来判断病情的变化。
闻诊是比较难的一个诊断方法,它需要医生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敏锐的观察能力。
问诊是通过询问患者的病情及病史,来判断病情的发展及疾病的程度,问诊包括病史回溯、症状询问、舌象及脉诊等,。
中医基础知识培训望闻问切
2024/4/2
1
望闻问切
望闻问切是中医用语。中医诊病方法是望、闻、问、 切四个方面的内容, 称为四诊。
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问;指询问症状;切; 指摸脉象。合称四诊。
望诊, 就是用眼睛望病人的整体和局部的情况。首先要看病
人是不是有神。有神为眼睛明亮, 神志清楚, 语言流畅, 反应灵 敏;无神为目光晦暗, 表情呆滞, 反应迟钝, 语无伦次。局部的 望诊, 主要是望舌, 舌的不同部位代表不同的脏腑, 望舌包括望 舌质和望舌苔两方面。
2024/4/2
8
望诊的内容
望形态--为通过观察病人形体和姿态进行诊断的方法。
①望形体。
主要是观察形体的强弱胖瘦和躯干肢体外形。形体特点一般可 反映人体阴阳、气血禀赋,如瘦长者多阴虚阳盛,矮胖者多阳 虚阴盛,不胖不瘦、身长适中者,则阴阳平衡。同时,形体胖 瘦还可体现病邪性质,如胖人多痰,瘦人多火等。躯干肢体的 外形,也有一定的疾病诊断意义,如鸡胸、龟背,多属先天禀 赋不足或后天失养,由肾精气亏损或脾胃虚弱所致;胸如桶状, 多为伏饮积痰,而致咳喘顽症;单腹肿大四肢瘦,为鼓胀。
2024/4/2
3
什么是望诊
观察病人形体、面色、舌体、舌苔,根据形色变化确定病位、病性,称为望诊。
诊断学名词,系四诊之一。凡能用眼睛看到的都要观察,包括病人的神色、体型、
皮肤颜色、大便、小便、痰等。特别要仔细观察舌和尿的变化,舌诊主要是看舌
质和舌苔。例如,龙病的病人,舌质红,舌苔干而粗糙;赤已病的病人舌苔黄而厚;
五脏六腑和体表由十二经脉贯通在一起,又分别和全身的筋、骨、皮、肉、 脉(五体)相配:肺主皮毛,肝主筋,脾主肌肉,心主血脉,肾主骨。
五官亦与五脏相关:鼻为肺之窍,目为肝之窍,口为脾之窍,舌为心之窍, 耳为肾之窍。
中医基础知识(望诊、问诊)
3.精神狂躁:临床表现为狂躁怒骂,伤人毁物, 弃衣而走,登高而歌。多由暴怒伤肝、肝气过 极化火、痰火扰神所致。
4.精神抑郁:临床表现为情绪低落,表情淡漠, 反应迟钝,默默无语。或神识呆滞,哭笑无常, 喃喃自语,称为癫病。多由情志内伤、气郁痰 凝、蒙闭心神所致。
1.青 色
主证:寒证、痛证、瘀血和惊风。
病机:寒性凝滞,气滞血淤,经脉拘急,故面色 发青,甚至青紫。经脉瘀阻,气血运行不 畅不通则痛。血不养筋,肝风内动则惊风 搐。
多见于:胸腹瘀痛,外伤剧痛及小儿惊风。
2.赤 色
主证:热证。 病机:火热加速血行,热盛血脉充盈,火性炎上,血
色上荣,故面色红赤。 若满面通红—实热证; 仅颧红伴潮热、盗汗—虚热证; 久病、重病面色苍白,却突然转变为颧部嫩红如
(三)望形体
形体是指人的外形和体质。通常望胖瘦,主 要是反映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
形体肥胖,皮肤细白,少气乏力,为形盛气虚之痰湿 体质;
形体干瘦、皮肤苍黄、肌肉瘦削、易躁易怒多为阴虚 内热之多火体质。
二、局部望诊
(一)望 眼
眼部内应五脏,其中目眦属心,白睛属肺,黑睛属肝, 瞳孔属肾,上下眼脸属脾。
苔质
润燥:反映津液状况。
苔润表示津液未伤; 太过湿润,水滴欲出者为滑苔,主脾虚湿盛或
阳虚水泛; 苔燥者多为津液耗伤,或阴液亏虚; 舌质淡白,口干不渴,或渴不欲饮,多为阳虚
不运,津不上承。
苔色
白苔:主表证、湿证、寒证。
苔薄白为病邪在表,病情较浅; 苔白而厚,主湿浊内盛或寒湿痰饮; 苔白滑粘腻多主痰湿。
中医望闻问切具体内容模板
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是传统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四诊的具体内容和应用模板:
望诊:医生通过观察病人的神色、形态、排泄物等,判断病人的病情和体质状况。
例如,通过观察病人的面部颜色和光泽,可以判断病人的气血运行状况和体质特点;观察病人的排泄物,可以判断病人的消化系统和排泄系统的功能状况。
闻诊:医生通过听病人的声音和嗅病人的气味,来判断病情。
例如,通过听病人的声音,可以判断病人的气息是否通畅,是否有咳嗽、喘息等症状;通过嗅病人的气味,可以判断病人的身体状况和病情变化。
问诊:医生通过询问病人的症状、病史、生活习惯等,来了解病人的病情和体质状况。
例如,询问病人是否有头痛、发热等症状,是否有慢性病史,是否有不良生活习惯等,可以帮助医生全面了解病人的身体状况和病情。
切诊:医生通过触摸病人的脉搏、皮肤等,来判断病情。
例如,通过触摸病人的脉搏,可以判断病人的气血运行状况和心脏功能;通过触摸病人的皮肤,可以判断病人的体温和感觉状况。
总的来说,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是一种全面的诊断方法,通过综合运用这四种方法,医生可以对病人的病情和体质状况有更全面的了解,从而制定出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案。
中医诊断学望闻问切四诊内容
中医诊断学望闻问切四诊内容中医诊断学中的四诊内容是望、闻、问、切,它们是获取病人信息的重要手段,也是形成中医诊断的重要依据。
一、望诊望诊是中医诊断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观察病人的神态、气色、舌苔、舌质等方面。
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中医医生可以全面了解病人的病情、病因和病理状态,从而为后续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这种诊断方法充分体现了中医诊断学的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的原则。
二、闻诊闻诊主要是指中医医生通过倾听病人的声音、嗅闻病人的气息来判断病情的一种方法。
在闻诊中,医生需要关注病人的气息、咳嗽声、痰声等,以了解病人的身体状况和病情。
通过仔细分辨声音的高低、强弱和气息的通畅程度,医生可以判断出病人的脏腑功能和气血运行情况,从而为治疗提供有益的参考。
三、问诊问诊是中医诊断学中的基础环节,医生通过与病人进行交流,了解病人的症状、病程、生活习惯等,从而对病情进行初步判断。
在问诊中,医生需要展现出耐心和关怀,鼓励病人充分陈述自己的病情,同时引导病人尽可能准确地描述自己的症状和感受。
通过问诊,医生可以收集到丰富的临床信息,为后续的辨证施治提供重要依据。
四、切诊切诊是指中医医生通过触摸病人的脉搏、肌肤等来判断病情的一种方法。
在切诊中,医生需要触摸病人的脉搏,感受脉象的变化,从而了解病人的身体状况和病情。
此外,医生还可以通过触摸病人的肌肤来判断是否有水肿、炎症等情况。
通过切诊,医生可以获取到病人的生理信息,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
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学中的四诊内容,它们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中医诊断的基础。
通过四诊的综合运用,中医医生可以全面了解病人的病情,为治疗提供准确的依据。
三年级语文下册:拓展知识中医四诊
中医四诊
中医四诊是指扁鹊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四诊法”,即:望、闻、问、切。
这四种诊法至今依然普遍使用,是中医辨证施治的重要依据。
所谓“望诊”,就是观察病人的神、色、形、态的变化。
“神”是精神、神气状态;“色”是五脏气血的外在荣枯色泽的表现;“形”是形体丰实虚弱的征象;“态”是动态的灵活呆滞的表现。
这就是对病人面目、口、鼻、齿、舌和苔、四肢、皮肤进行观察,以了解病人的“神二扁鹊很重视也很善于望诊,把它列为四诊之首。
所谓“闻诊”,是指听病人说话的声音、呼吸、咳嗽、呕吐、呃逆、暧气等的声动,还要以鼻闻病人的体味、口臭、痰涕、大小便发出的气味。
所谓“问诊”就是问病人起病和转变的情形,寒热、汗、头身感、大小便、饮食、胸腹、耳、口等各种状况。
扁鹊在总结前人诊法的基础上,又创造创造了“切诊法二《史记》说:“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
”司马迁为名医立传,扁鹊居首,可见司马迁对扁鹊的尊敬和对切诊法的重视。
所谓“切诊”,就是脉诊和触诊。
脉诊就是切脉,掌握脉象。
触诊,就是以手触按病人的体表病颁局部,观察病人的体温、硬软、拒按或喜按等,以助诊断。
中医基础-望闻问切
询问大便次数和频率
了解患者大便次数和频率是否正常 。
询问大便性状
了解患者大便的形状、颜色、质地 等是否正常。
询问小便次数和频率
了解患者小便次数和频率是否正常 。
询问小便颜色和性状
了解患者小便的颜色、质地等是否 正常。
04
切诊
脉诊
部位
切脉应在手腕桡骨茎突内侧的 动脉处,即桡动脉。
方法
以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按脉 ,以指腹轻轻触按,通过触觉感 知脉搏的部位、大小、强弱、节 律等。
方法
推拿手法多种多样,包括 揉法、推法、拿法、按法 等,可根据不同病症选用 不同的手法。
注意
推拿治疗需由专业医生进 行,非专业人士切勿尝试 。
其他切诊手法
耳诊
舌诊
通过观察耳廓形态、色泽等变化,了解相应 脏腑病变。
通过观察舌质、舌苔等变化,了解相应脏腑 病变。
皮肤诊
胸诊
通过观察皮肤色泽、纹理等变化,了解相应 脏腑病变。
注意事项
需要患者配合,避免光线干扰,注意保持自然状态。同时医生需 要具备较高的临床经验和判断能力。
02
闻诊
听声音
声音洪亮
声音宏亮,气息长,多属实证、热 证。
声音嘶哑
声音嘶哑,喉咙疼痛,多属实证热 症。
喜高音
喜高音调,多属虚证。
声音低微
声音低沉微弱,多属虚证或寒证。
嗅气味
芳香
所嗅之气体芬芳,多属实证,热证。
望色
定义
01
望色是指医生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皮肤色泽等,判断患者气
血盈亏、寒热虚实等情况。
内容
02
包括观察患者面色、皮肤、黏膜等部位的颜色和光泽,以了解
望诊和问诊的基本内容
望诊和问诊的基本内容
望诊和问诊是中医诊断的基本内容,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症状,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望诊:医生通过观察患者的脸色、语气、步态、眼神、体态等方面的变化,了解患者的气色、神情,判断患者的病情大致属于阴证还是阳证,以及病情轻重。
问诊:医生通过与患者进行交流,询问患者的症状、病史、舌苔、脉搏、体温等信息,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
医生会询问患者的主诉、起病时间、病程变化、伴随症状等,并结合患者的回答,分析患者的病因病机,为接下来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望诊和问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手段,通过综合分析病情和症状,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病情和辨证施治,为患者提供科学、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法。
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内容
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内容
中医理论认为,人本身具有天然完美的本性,但因现代都市生活方式和环境等因素,个体本性受到影响,疾病往往随之而来。
中医望闻问切视为中医治疗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涉及望、闻、问、切四诊,是中医诊断的核心方法。
中医望闻问切四诊着眼于全身的病变,通过对病人外表特征、言行举止、生活习惯、体质情况以及面容指征等进行观察,来正确诊断病因及病情,给出合理治疗方案,从而促进全面恢复。
一、望诊
中医望诊,也叫“科望”,是指在没有接触病人的前提下,通过对患者的身体外形、行为、肤色等的观察,判断其病情状况,了解其症状的起因。
如面部面色苍白、肢体活动不便、体形失调和口腔溃疡等都可以观察出病人的病情及身体健康状况。
二、闻诊
中医闻诊是通过听取病人的描述及病人本人的言语,多是由病人口述病情得来,可以了解病人对病情描述准确与否、准确度,也可以清楚了解病人的病史。
三、问诊
中医问诊是指医生通过问病人问题,以调查病人的症状,并从中寻求诊断病因,了解病人的生活习惯、体质及病史等内容,以此加深医生对病人的了解。
四、切诊
中医切诊是指医生对病人的脉搏、舌象、腹部检查等把握病情,根据病人的脉搏、舌象进行比较分析,以此来诊断病情,针对不同的病症给出有效的治疗方案。
最后,中医望闻问切四诊融合了观察、闻及分析等多种技术,是中医诊断的核心方法,也是治疗疾病的基础。
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是相辅相成的,在病情诊断和治疗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只有正确地应用望闻问切四诊,才能准确地掌握病人的病情,为病人提供更有效的服务。
望诊和问诊的基本内容
望诊和问诊的基本内容一、望诊望诊是中医诊断中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观察患者的外貌、面色、舌苔等来判断疾病的性质和病程。
望诊的基本内容包括面色、舌质、舌苔以及眼底等。
面色是望诊中最直观的体征之一,可以反映出人体的气血和脏腑功能的状态。
中医认为,面色苍白多见于气血不足、阳气虚弱等病症;面色红润多见于气血充盛、阴虚火旺等病症;面色黄疸多见于黄疸病等。
通过观察面色的变化,医生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病情。
舌质是指舌头的颜色和形态,也是中医望诊的重要内容之一。
舌质的变化可以反映出人体的阴阳盛衰、脏腑功能的健康状况。
舌质苍白多见于气血不足、阳气虚弱等病症;舌质红绛多见于火热病等;舌质紫暗多见于寒凝病等。
通过观察舌质的变化,医生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病情。
舌苔是指舌面上的覆盖物,也是中医望诊的重要内容之一。
舌苔的变化可以反映出人体的脏腑功能的健康状况。
舌苔的颜色有白、黄、黑等,舌苔的厚薄、湿润度等也可以作为判断病情的依据。
例如,舌苔白腻多见于湿热内蕴等病症;舌苔黄腻多见于湿热病等;舌苔厚薄、湿润度的变化也可以反映出脏腑功能的健康状况。
通过观察舌苔的变化,医生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病情。
眼底是指眼球后部的组织和血管,也是中医望诊的重要内容之一。
眼底的变化可以反映出人体的脏腑功能的健康状况。
例如,眼底出现血管扩张、出血等变化可能是脑血管疾病的表现;眼底出现水肿、视网膜变薄等变化可能是高血压病的表现。
通过观察眼底的变化,医生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病情。
二、问诊问诊是中医诊断中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询问患者的病史、症状以及一些特定问题来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
问诊的基本内容包括患者的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以及生活习惯等。
主诉是指患者在就诊时所提出的主要症状和不适感受,如头痛、发热、咳嗽等。
医生通过询问患者的主诉可以初步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病程。
现病史是指患者当前所患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情况。
医生通过询问患者的现病史可以了解患者的病情、症状和体征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基础知识之望诊、问诊中医诊断是指望、闻、问、切,一般称为四诊。
这里主要介绍较为常用的望诊和问诊。
一、望诊望诊是对人体全身和局部的一切可见的征象以及排出物等进行有目的地观察,以了解身体状况的一种方法。
望诊的内容较广泛,主要是观察人的神、色、形、态变化,舌象以及皮肤、五官九窍的局部变化和分泌物等。
1、全身望诊(1)望神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指人体生命活动外在的表现,狭义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活动、思维活动。
望神是通过观察人体生命活动的整体表现来了解判断脏腑的盛衰,病情轻重,预后。
望神主要是望面部的气色和眼神,形体的动静状态,以及精神意识,言语气息等,其中望眼神最为重要。
1)得神:得神亦称“有神”,得神表现为精力充沛,神志清楚,言语正常,反应灵敏,呼吸顺畅。
提示正气未伤,脏腑功能未衰,病情较轻,预后良好。
2)少神:表现为神气不足,精神倦怠,动作迟钝,气短赖言,面色少华等。
提示正气已伤,脏腑功能较差,多见于虚证。
(2)望色望色是指望面部的气色和光泽,面部的色泽是脏腑气血的外在表现。
因此通过望色可了解脏腑功能状态和气血盛衰的情况。
根据五行学说,五色配五脏,且五色变化能反应相应脏腑的精血盈亏,光泽的变化能了解神气的盛衰。
1)常色常色是指正常的面色和肤色,因种族不同而异。
我国健康人的面色是微黄透红,明润光泽。
2)病色病色包括青、黄、赤、白、黑,五种颜色。
五色善恶主要通过色泽变化反映出来,提示病情轻重与愈后。
明润光泽而含蓄为善色,表示病情较轻,愈后较佳;晦暗枯槁而显露为恶色,表示病情较重,愈后较差。
青色,主寒证,痛证,血瘀;赤色,主热症,黄色,主湿、虚、黄疸;白色,主虚、寒、失血;黑色,主肾虚、水饮、瘀血。
(3)望形体形体是指人的外形和体质。
通常望胖瘦、主要是反映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
形体肥胖,皮肤细白,少气乏力,为形盛气虚之痰湿体质;形体干瘦、皮肤苍黄、肌肉瘦削、易躁易怒多为阴虚内热之多火体质。
2、局部望诊(1)望五官1)望眼眼部内应五脏,其中目眦属心,白睛属肺,黑睛属肝,瞳孔属肾,上下眼脸属脾。
眼部可反映五脏的情况。
眼神:是望眼的重要内容。
目光有神彩,视物清晰,转动灵活,提示无病或有病较轻;白睛暗浊,黑睛晦滞,目光呆钝,视物摸糊,转动不灵,为无神,提示有病且较重。
2)望耳主要反映肾与肝胆的情况。
耳轮肉厚,色红明润为肾精充足或病浅易愈,肉薄干枯则为肾精不足。
3)望鼻主要反映肺与脾胃的情况。
色青多为虚寒或腹痛,色赤多为脾肺热盛,色黄多为湿热,色白则为气血不足。
4)望口唇主要反映脾胃的情况。
色红明润为正常。
唇色红润为正常。
唇色红紫为实热,鲜红为阴虚,淡白为脾虚血少。
5)望齿龈主要反映肾与胃的情况。
牙龈肿痛是胃火上炎,出血兼痛为胃火,不痛为肾火;牙齿内垢为胃浊熏蒸;牙齿干燥不泽,为阴液已伤;牙干焦有垢是胃肾俱热;干焦无垢是胃肾阴虚;咬牙磨牙多为肝风内动;小儿眠中咬牙多因胃有积滞或虫积。
3、望舌望舌主要是观察舌质与舌苔的变化。
舌质也称舌体,是舌的肌肉脉络组织。
舌苔是附于舌面的一层苔垢,是由胃气上蒸而成。
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手少阴心经均联于舌,说明脏腑经络与舌有密切关系,即脏腑的精气上荣于舌,其身体状况可从舌质与舌苔变化反映出来。
一般舌质可反映正气情况,脏腑虚实、气血盛衰;舌苔反映邪气情况,病邪深浅和胃气存亡。
通过望舌可以判断正气的盛衰与分辨病位的深浅、区别病邪的性质和推断病邪的进退。
望舌时要注意光线是否充足,以自然光线为佳。
顾客应自然伸舌,不可太过用力。
保健师应循舌尖、舌中、舌根两旁顺序察看,先看舌苔、再看舌质并要注意辨别染苔。
古人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总结发现舌的特定部位与相应脏腑密切相关。
舌尖为心肺;舌边为肝胆;舌中为脾胃;舌根为肾(图3—4)。
若某一脏腑有病变,在舌的相应部位可反映出来。
图3—4 舌正常舌象为淡红舌,薄白苔,即舌质淡红明润,胖瘦适中,柔软灵活;舌苔薄白均匀,干湿适中,不粘不腻,楷之不去。
(1)望舌色1)淡白舌:舌色红少白多,多主虚症、寒症。
多为阳气衰弱或气血不足,舌失所养而致。
舌淡白而胖嫩多为阳虚寒湿;淡白而瘦薄多为气血两虚。
2)红舌:舌色鲜红,主热证。
多为热邪炽盛,舌之血脉充盈所致。
全舌深红、质粗有苔,甚至起芒刺者多为实热新病;舌红而舌心干燥可为热灼胃津;舌边红赤为肝胆有热;舌尖红起刺多为心火上炎;舌质嫩红、少苔或无苔多为阴虚内热。
3)绛舌:舌色深红甚于红舌,主邪热炽盛、主瘀。
实热者多为外感热病;舌绛而起刺为热入营血;绛而干燥裂纹为热灼阴津;舌绛少苔或无苔多为阴虚火旺;舌绛无苔,舌面光亮无津称为镜面舌,为内热阴液亏耗;舌绛不鲜,干枯而萎者,为肾阴枯竭。
④青紫舌:色淡紫无红者为青舌,舌深绛而暗是紫舌,两者常常并见。
青舌主阴寒,瘀血;紫舌主气血壅滞、瘀血。
舌色紫绛,干燥苔黄,多为瘀热闭阻、热毒炽盛;色紫晦暗而湿润,多为痰湿或瘀血。
(2)望舌形1)老嫩:辩虚实的关健。
舌质粗糙,坚敛苍老,主实证或热证,多见于热病极期;舌质细腻,浮胖娇嫩,或舌边有齿痕,主虚证和寒证,多见于疾病后期。
2)胖瘦:舌体肥大为胖大舌,舌体瘦小薄瘪为瘦瘪舌。
舌淡白胖嫩,苔白水滑,多为脾肾阳虚,水湿停留;舌红绛胖大,苔黄厚腻,多为脾胃湿热;舌红肿胀而苔黄多为心脾有热;舌瘦瘪淡红而嫩,为心脾两虚,气血不足;舌瘦薄绛干多为阴虚热盛。
3)裂纹:舌面有裂沟,深浅不一,常见于舌面的前半部及舌尖两侧,多因阴液耗伤;舌质红绛,少苔燥裂为热盛伤阴;舌淡红而嫩,有裂纹者多为肾阴不足或血虚阴亏;舌生裂纹细碎常见于年老阴虚。
4)齿印:舌边有齿痕印称为齿痕舌,常与胖大舌并见,多属气虚或脾虚。
舌质淡红胖嫩,边有齿痕,多为脾虚水湿内停;舌质淡白,苔白湿润而有齿痕,常为寒湿困脾。
5)舌疮:以舌边或舌尖为多,形如粟粒或为溃疡,局部红痛,多为心经热毒壅盛而成;疮不出舌面,红痛较轻,多为肝肾阴虚,虚火上炎所致。
(3)望舌苔舌苔是附于舌面上的一层白色的苔垢,正常的舌苔为薄白苔,是胃气上蒸,胃阴上润于舌而生成。
古人比喻正常的舌苔生长,犹如土地上长青苔,要有地气上蒸和充足的水分养料。
1)苔质①厚薄:透过舌苔能隐约见到舌质者为薄,不见舌质者为厚。
舌苔的厚薄可反映病邪的深浅和轻重。
苔薄者多邪气在表,病轻邪浅;苔厚者多邪入脏腑,病较深重。
薄渐厚,为病势渐增;由厚变薄,为正气渐复。
②润燥:反映津液状况。
苔润表示津液未伤;太过湿润,水滴欲出者为滑苔,主脾虚湿盛或阳虚水泛。
苔燥者多为津液耗伤,或阴液亏虚。
舌质淡白,口干不渴,或渴不欲饮,多为阳虚不运,津不上承。
2)苔色①白苔:主表证、湿症、寒证。
苔薄白为病邪在表,病情较浅。
苔白而厚,主湿浊内盛或寒湿痰饮;苔白滑粘腻多主痰湿。
②黄苔;主里证、热证。
黄色越深,热邪越重。
薄黄苔多为风热在表;苔黄滑、舌淡胖嫩,多为阳虚水湿不化;苔黄厚滑,多因湿热积滞;苔黄粘腻,为脾胃湿热或痰湿食滞;老黄焦裂或有芒刺,为里热盛极,耗伤气阴。
二、问诊问诊,是对顾客进行询问,以了解顾客的身体状况的一种诊察方法。
问诊的目的是了解顾客的主要不适症状,现在症状和其他与不适有关的内容。
问诊在诊法中占有重要地位,因为有关不适的很多情况,如顾客的自觉症状,既往健康或患病情况等,只有通过问诊才能了解。
问诊所搜集的顾客资料最丰富,并可为悬灸提供线索,使之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在发病的早期,顾客只有自觉症状,缺乏客观体征,在这种情况下,通过问诊可获得诊断其身体不适原因的资料,就显得更为重要。
悬灸保健师要准确地进行问诊,必须熟练地掌握问诊的内容,才能抓住重点,深入了解其顾客的身体情况。
同时,要有认真负责,态度诚恳,说话和蔼,以取得顾客的信任,才能使顾客详细的倾诉其身体情况。
问诊的内容主要包括:一般情况、主诉、现身体状况、个人生活史、家族史等。
一般问诊主诉:主诉是顾客调理时最主要的症状或体征及其持续时间,如“颈肩部不适一周”。
询问主诉时应注意把主诉抓准,将症状和体征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等询问清楚。
故主诉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是调查、认识、分析、处理不适的重要线索。
1、问现在史问现在史,是指对顾客调理时所自觉的主要症状(体征),以及其他对辨证有意义的全身情况,进行详细询问。
包括询问寒热、出汗、饮食口味、大小便、疼痛、睡眠等。
(1)问寒热寒热,即怕冷、发热的症状。
怕冷与发热,并不局限于体温的升高或降低,如怕冷可以是顾客主观上感觉冷,而其体温不一定低于正常;发热除指体温高于正常外,还包括顾客全身或某些局部发热的主观感觉。
(2)问汗汗,是阳气蒸化津液,从腠理达于体表所致。
汗出与阳气盛衰、津液盈亏和腠理疏密相关。
询问时应注意了解汗的有无,汗出的时间、部位、多少,以及主要兼症等。
1)汗出有无:了解汗的有无,可以分辨表里寒热和正气的盛衰。
2)汗出时间:根据汗出时间,可辨正气盛衰和疾病的预后。
①自汗:经常汗出,活动后更甚,称为自汗。
多见于气虚阳虚证。
由于阳气亏虚,不能固摄肌表,腠理不密,津液外泄,故汗自出。
②盗汗:入睡时汗出,醒则汗止,称为盗汗。
多见于阴虚内热症。
由于阴虚本已内热,入睡时阳入与阴,一者卫阳不固,二者致使内热更甚,虚热逼津外泄,故而汗出。
醒则阳从阴出,卫阳复固肌表,汗即自止。
3)汗出部位:根据汗出的部位,对判断其相关脏腑的阴阳盛衰有意义。
①头汗:仅头部和颈部出汗较多,称“头汗”。
多因上焦邪热、中焦湿热。
头汗若因上焦邪热,阳气亢盛于上所致,一般兼见烦渴,舌尖红,苔黄等症;因中焦湿热蕴结,湿郁热蒸所致,往往兼有身重困倦,小便不利,苔黄腻等症。
②手足汗:是胃肠蕴热所致。
因四肢为诸阳之本,阳明热盛,邪热蒸迫津液旁达四肢,外泄则为手足汗出。
手足心汗多,兼见于口干咽燥、便秘尿黄,多为阴经郁热所致。
(3)问饮食口味:问饮食口味,包括口渴与饮水、食量和口味等方面。
1)口渴与饮水:应注意询问有无口渴、饮水多少、喜冷喜热等。
2)食欲与食量:食欲是指进食的要求和对进食的欣快感觉。
食量是指实际的进食量。
在疾病过程中,食欲恢复,食量渐增,是胃气渐复的表现;反之,常是脾胃功能日渐衰弱的征兆。
3)口味:主要是询问口中有无异常的味觉。
口淡乏味,兼纳少,口泛清水,多见于脾胃虚寒症;口甜或粘腻,是脾胃湿热蕴热;口中酸馊,见于伤食;口苦,为肝胆火旺;口咸,为肾病阴虚火旺,或阳虚水泛。
(4)问大小便:问二便应注意询问大小便的性状、颜色、气味、时间、量的多少,以及排便次数、排便时的感觉和伴随的症状等。
1)大便:健康人每日大便一次,或每日二次,成形不燥,或二日一次,排便畅通,均为正常次数。
大便性状则以便内无脓血、粘液、未消化的食物等为生理现象。
①便次异常:有便秘和泄泻之分。
排便困难,排便间隔时间延长,甚至多日不便,称为“便秘”。
因热盛伤津者,为热秘;因阴寒内结者,为冷秘;因气机壅滞者,为气秘;因气虚无力排便、津亏,肠道失润所致者,为虚秘。